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产品设计范文

美术产品设计精选(九篇)

美术产品设计

第1篇:美术产品设计范文

关键词:设计美学评价;技术美;形式美;模糊评价法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让见仁见智的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设计美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架构基础

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craigvogel教授与工程学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创立、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一书中推出的技术—形式定位图,显示了同一域的不同产品在技术和形式为轴的坐标系中的定位。根据他们在坐标体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及驱动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形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wwW.133229.Com当今社会的消费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况,也了解可供选择的产品。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并丰富生活的产品。形式与技术便成为我们在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形式—技术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设计的美学理念融会其中,以此来作为的我们衡量产品设计的美学量化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二、设计美学模糊评价标准的具体阐述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工业设计是人类在现代大工业条件下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一种创新的社会实践,是技术与与艺术形式的高度自觉。设计美则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与形式创新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带来的心理体验。设计美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在产品设计中探求技术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在设计活动中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让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

1.技术美

这里技术指的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即产品的使用功能、生产产品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使用产品时涉及到的界面关系(如按照按钮、屏幕、语音等提示进行操作)。技术美侧重于理性,是产品设计中理智和推理的思维形态的表现形式。

2.形式美

通常我们说到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本文将形式美定义为是能够将美感与产品与服务中人机结合起来的造型,在视觉、感觉和听觉等属性间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侧重于感性、情感和灵感的艺术思维。

3.体验美

体验美指的是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的人—机—环境关系,合适的人机尺寸及友好温馨的人机界面,亲切的人性化关怀,合理完善的功能,及其外观质量和外观形态表现或传达出一定的信息、表情或情感,在产品的多次同样使用的记忆中所形成的经验,所带来的一种美妙体验。或者说是技术与形式的结合度,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总体审美体验。在18世纪哲学家鲍姆嘉通(baumgar-ten)首先提出了美学体验这个词并将其含义改变为感官的满足或感觉上的愉悦,艺术作品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的,即为了满足人们感官的感觉。而在这里特指产品本身的在技术、人机理论及形式美学规律等方面的运用,对消费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情感体验的提升和挖掘,也就是说产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功能效用和人机工程上的易用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形式美学规律的探究,使人们在生理和心理感受到的愉悦体验,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某种共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所追求和期待的已由机械的、毫无生气的物质满足过渡到更具有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正如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顾客的需求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他们还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产品设计美学是探究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美学规律,其最终目的是要人类在科技文明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的平台上,自由的生存和发展。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生产、为了“物’的实现,而同时也使人类实现了诸多精神需求且获取了很多美的心理体验。

三、小结

产品设计是以产品这一实物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它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方法按照功用规律和审美的规律来创造。设计的独特表现形式使美学这个主题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介入了人们的生活。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系为基础,结合产品设计的美学准则,将产品设计的美学评价归纳为技术美和形式美以及体验美,对设计评价标准指数型量化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提高工业设计美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设计师只有根据设计美学的评价标准,提倡人性化的情感体验设计,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之中。④①

参考文献:

[1]荆雷.设计艺术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王介民.现代工业设计概论(中英双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第2篇:美术产品设计范文

关键词:设计美学;产品设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虽然设计的最终目的与属性有许多方面,但就其成果而言,“美”却成为考查设计的优劣标准之一。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又是可感的。怎样让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之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当下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1设计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设计美学,是把美学原理运用到设计领域中,探索设计的审美规律和美学问题,探讨如何使审美与艺术理论及现代设计紧密结合,并把美学原理应用于生产技术领域,最终在物质产品功能与形式上体现美学与技术的和谐统一。它不同于以往⒁帐跣翁作为美学的视觉落点,它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并且,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之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的出现不仅是对设计领域的总结,而且还是对现代设计的促进。目前,相对于国内工业设计力量的薄弱、产品的粗陋现状、产品的抄袭之风、设计风格的暧昧和设计理念的混乱等现状,我们极其需要通过倡导设计美学的力量,来体现我们对文化内涵、环境、科技进步和人文关怀的关注,惟此才能使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具备持久的市场竞争力。

2设计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之中的运用

设计之美是通过设计者的创造,将人的聪明才智在某种物质产品上充分体现而所形成的一种价值。从根本上来说,设计之美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价值,这种价值是产品的物理属性与设计者的精神境界以及加工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统一。

2.1实用中包含着审美

艺术中的美,主要取决于其中的创造水平,其形象之美具有很强的精神属性,与实用与否无关。但是在工业设计领域设计出来的产品之美则不可能是纯精神的,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际效能《图1:苗族餐具组合),给人们带来具体的利益。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于是,不管什么样的设计,从本质上来说,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这是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问题。换一个角度,作为消费者,面对一件产品,不管是使用还是欣赏,都会形成一定感受并最终反映到内心世界,形成一定的心理活动。按照人机工程学的观点,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着人类感知外部事物的方式、方法和习惯,也决定了与之相一致的审美价值观,也就是说当人的生理机能成为衡量产品好坏的标准,并且贯穿于产品设计过程之中的时候,也决定了产品外在形式向人的靠拢,产生了人性化的特点。人机工程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是实现这种设计的重要基础,依据这些原理设计出来的工业产品因为具有了浓郁的人性化特点,因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并且很快渗透到各个领域的设计活动之中。

2.2形式中包含着艺术

形式设计是设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产品都要通过人的感官去直接感知形象,设计美和其他形态美一样,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受,而且同时具有特殊的形象性。

作为一种制成品,工业产品的美完全是由人制造出来的,在从无到有这一点上,设计师的工作与艺术家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都可以给人们创造出美的产品。所不同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比较超脱,其形式可以给人们提供广泛的想象空间,唤起人们丰富的情感活动;设计产品的形式中则显现着功力,唤起的则是人们的消费欲望。工业品的形态结构和造型的艺术水平如何,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购买欲望。于是,艺术的成分在今天的设计过程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设计师除了与艺术家一样关心所设计产品的点、线、面、色在产品形式上的组成情况外,对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反复与连续等形式美学规律备加关注,同时更关心产品的材质、工艺、环境等方面,因为这些也是影响产品设计美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追求艺术美是必然的,一个在造型上贴近使用者审美心理的产品,往往能够在不经意间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使用者的心情。设计不应该因循守旧或者根本不能鼓舞人心,相反它应该能为工业领域带来创造性发展。评价一项设计,不单单从功能、技术和市场来评价,还要看其是否能转换情感唤起人们的记忆,与以往设计相比较透出一种反叛等等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感性能使我们感觉到独一无二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通过欣赏阿莱西所设计的咖啡杯(图2)、手表等产品,我们就可以从中感受到这一设计思路。

2.3产品中的技术美

“技术美”则是指机械工业技术产生的“美”。直到近代,人类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在机器大生产之中的应用就成了这里所指的“技术”,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手工技术。手工技术产生的美多存在于造型艺术的领域,其表现特征常常以个人的情趣贯穿始终,经验和感性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技术美侧重解决物与人的关系,首先必须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满足其实用功能,同时注重其美观。

技术产品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结晶,与纯粹的艺术产品不同,技术产品具有明确的功能属性,以实用性为前提。尽管技术美不像艺术美那样与人们的心境紧密相关,其审美体验中的那些技术性知识例如工艺、程序、模式等,同样能够使人们感受到设计者聪明才智的巨大魅力,并给人们生存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使人们在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之中产生赏心悦目的感觉。

技术美与功能之美不尽相同,但却与功能之美有着密切的关系。技术之美重点部分在于其内在的技术意义,通过与之相适应的外部形态而得到充分的体现,使人们比较直观的从外部形态就可看到内部技术所透露的美,最终使产品的功能能够通过鲜明的外部形态就可以表现出来,达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第3篇:美术产品设计范文

关键词:工业设计技术美

追求美、欣赏美、享受美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生活需求。就本文将要谈到的技术美而言,它是一种不同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事物。技术美概念的生成与发现及展现是与社会经济不断高速发展相紧密联系的。特别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及生产技术的大幅度提高使得工业产品的技术美得到强化与快速发展。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审美形态大多来源于工业设计下的各种商品,它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各方面。

目前,工业产品越来越讲求科学、技术与美学三个方面的有机融合。而工业产品的功能及造型可以充分体现工业设计中的技术美,本文也将从这两个方面开展进行探讨。

1 工业设计中产品的功能美

1.1 工业设计中产品的功能以及功能美

工业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美是一种实用美术,它主要利用人机工程学中的相关原理。它是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及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生成的,其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对工业品的多样化需求。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产品的功能与功能美并不能划上等号,二者是有着质的区别。在早期工业阶段,工业品主要以实用为主,而不大考虑其艺术性。比如,车子的生产主要考虑到乘坐及运输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功能。但是,我们知道,人们不仅对实用性有着要求,对产品的外观也提出了相应要求,这是由于产品本身所带给人的视觉及环境冲击可以调节人们的身心,使得产品在人类生活中具有了审美功能,即我们所说的功能美,这种现象最为显著地体现在工业设计当中。可以想象,人们在购物时除了重视产品的使用功能外,往往被产品的造型及外观所吸引,从而影响甚至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日本著名美学家――竹内敏雄,在其《美学论》中就指出“功能主义设计运动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显示出工业产品本身存在的技术美。”所以,在大多数的工业设计当中,功能美是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甚至可以成为产品生产的依据。

1.2 工业设计中功能美的判断

在绝大数工业设计当中,产品的功能性与产品的实用性的意思是相等同的,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科技基础之上。每一个发展时期都会有其相对应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准,它们的发展密切影响着产品功能美。在此过程中,一些工业产品忽略了产品本身功能美,而过度关注产品外表的新奇。在对工业产品工艺分析当中,学者李泽厚曾说:那种认为产品的功能就是工艺美的观点是严重错误的。但与此同时,忽视产品以及远离产品的功能而盲目追求工艺美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正确的观点和做法是尽量适应及利用产品本身的功能和结构,以此来当作形式上的审美处理,重视产品材料本身的质地美和结构美,尽量不要做过分的雕琢,从而使人有一种造作之感。

2 工业设计中产品的造型美(形式美)

2.1 工业设计的造型美区别于艺术美

在工业设计当中,产品的造型美往往是技术和科学共同创造的,它包含了人类的智慧、经验以及工具和材料的运用,其产品的生产全过程是事前设计程序的执行,是一种较为机械的过程。但是,艺术创造一般不是一种预期行为,因为它是创造者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形成的一种审美感受,它要求创造者时刻思考与想象,它基本无章可循。产品造型美不像艺术作品不具有实用价值,它是有实用功能价值的,即我们常说的审美价值。

2.2 工业设计的造型美随着科技而不断发展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洗涤后,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首要标志。此时,工业产品生产首先考虑的是在工艺可达到的水平下,产品的实用性如何。在此过程当中,几乎没有将产品整体设计进行综合考量,生产出来的产品虽然可以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但是其制作工艺较为粗犷,远远达不到人们审美要求。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工艺的创新,工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产品的造型美,特别是在当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更是注重人性化,审美价值进一步提升。

2.3 产品的形式美要求

特征美是一种可以被人们所具体感知的,其构成要素主要有美的色彩、美的线条、美的材质和美的外形。在各类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之中,例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和大小家电等等,都要切合大众审美观。因此,在工业设计当中必须要有形式美,即我们所说的造型美。但同时也包括各种色彩、形态及产品用料等多个方面。色彩的美感是指人们对色彩所表现出的视觉及心理感受以及反应。形态的美感是指人们对于构成形态的要素,如点、线、面所产生的一种情况。材质是指产品的可视元素对人们视觉及触觉报产生的各种刺激。

3 工业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古人往往把含有一定技术、思想意识的制造活动都称之为“技艺”,大多数人认为艺术就包括了技术,将二者等同起来看待。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向前不断发展,人类改造社会和自然的能力不断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也日益频繁与复杂,单一的生产技艺无法满足人类需求。随后,技术和艺术进入了融合期,包括艺术的技术化和技术的艺术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调整发展,以人造机器为代表的高科技智能机器人面世,它们可以帮助人类来完成许多人们自身无法完成的艺术创作,使得艺术更偏向或向技术化迈进,但是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替代艺术,因为它必须依靠艺术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工业设计就目前而言,总体来讲处在技术和艺术协调统一期。第二,技术美从根本上促进了科学和艺术的融合及各自地发展。科学和艺术所具有的兼容性是众所周知的,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代表人物达.芬奇,他就是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他在绘画、雕塑、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建筑学、机械、军事科学、医学、水利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创新性地将它们融合在一起。所以,科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 李超德.设计美学[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9.

[2] 许绍艺.设计艺术心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8.

[3] 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4] 诸葛铠.艺术设计学十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9.

第4篇:美术产品设计范文

关键词:设计美学评价;技术美;形式美;模糊评价法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让见仁见智的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设计美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架构基础

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CraigVogel教授与工程学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创立、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一书中推出的技术—形式定位图,显示了同一域的不同产品在技术和形式为轴的坐标系中的定位。根据他们在坐标体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及驱动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形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的消费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况,也了解可供选择的产品。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并丰富生活的产品。形式与技术便成为我们在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形式—技术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设计的美学理念融会其中,以此来作为的我们衡量产品设计的美学量化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二、设计美学模糊评价标准的具体阐述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工业设计是人类在现代大工业条件下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一种创新的社会实践,是技术与与艺术形式的高度自觉。设计美则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与形式创新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带来的心理体验。设计美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在产品设计中探求技术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在设计活动中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让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

1.技术美

这里技术指的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即产品的使用功能、生产产品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使用产品时涉及到的界面关系(如按照按钮、屏幕、语音等提示进行操作)。技术美侧重于理性,是产品设计中理智和推理的思维形态的表现形式。

2.形式美

通常我们说到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本文将形式美定义为是能够将美感与产品与服务中人机结合起来的造型,在视觉、感觉和听觉等属性间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侧重于感性、情感和灵感的艺术思维。

3.体验美

体验美指的是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的人—机—环境关系,合适的人机尺寸及友好温馨的人机界面,亲切的人性化关怀,合理完善的功能,及其外观质量和外观形态表现或传达出一定的信息、表情或情感,在产品的多次同样使用的记忆中所形成的经验,所带来的一种美妙体验。或者说是技术与形式的结合度,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总体审美体验。在18世纪哲学家鲍姆嘉通(Baumgar-ten)首先提出了美学体验这个词并将其含义改变为感官的满足或感觉上的愉悦,艺术作品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的,即为了满足人们感官的感觉。而在这里特指产品本身的在技术、人机理论及形式美学规律等方面的运用,对消费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情感体验的提升和挖掘,也就是说产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功能效用和人机工程上的易用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形式美学规律的探究,使人们在生理和心理感受到的愉悦体验,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某种共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所追求和期待的已由机械的、毫无生气的物质满足过渡到更具有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正如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顾客的需求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他们还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产品设计美学是探究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美学规律,其最终目的是要人类在科技文明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的平台上,自由的生存和发展。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生产、为了“物’的实现,而同时也使人类实现了诸多精神需求且获取了很多美的心理体验。

三、小结

产品设计是以产品这一实物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它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方法按照功用规律和审美的规律来创造。设计的独特表现形式使美学这个主题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介入了人们的生活。

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系为基础,结合产品设计的美学准则,将产品设计的美学评价归纳为技术美和形式美以及体验美,对设计评价标准指数型量化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提高工业设计美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设计师只有根据设计美学的评价标准,提倡人性化的情感体验设计,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之中。④①

参考文献:

[1]荆雷.设计艺术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王介民.现代工业设计概论(中英双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第5篇:美术产品设计范文

【关键词】装置艺术;装置设计;产品设计;影响

一、引言

在众多的艺术手法中,装置艺术的现成品创作元素和产品设计之间具有天然的联姻关系,经分析和研究发现,装置艺术的创作思想和方法对产品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对产品设计与装置艺术进行有机的融合的探讨,将是通往设计高境界的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文章从装置艺术这样一种十分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作为切入点,阐述了装置艺术与产品设计的密切关系,分析其对产品设计的启示,并将装置艺术的观念性,观众的参与方式等作为重点,引入到产品设计中。

二、装置艺术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2.1 装置艺术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很多艺术家离开工作室和画廊,走上街头,走进环境,用新的表现形式拓宽了他们的疆域,创造了新的艺术派和门类。装置艺术就是其中之一,它通常激发设计中批判性的、常常引起争议的社会方面的问题,将设计实验性的边界向外拓展,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探索快乐的机会――这常常蕴含于挑战之中。在这样的实验作品中所积累的经验,有时候可以被吸收、整合到后续的产品项目设计过程之中。装置艺术和产品设计之间就有着这样一种辨证统一的哲学关系,它们既被划分为不同的门类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装置艺术这样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作为切入点,立足于梳理装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剖析两者共同的融合现状,展望新世纪的发展趋势,最终上升到设计方法层面的相互启示,以获得装置艺术与产品设计在新时代的全新突破。

现代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在不断的提高和变化着,人们要求创造多彩多样的文化生活。在注重物质层面的同时,人们更既注重精神层面的提高。当然一件生活中的产品,在功能性相同的情况下,人们更在选择它的外观特殊性和美观,然而,因此在产品设计中,不断融入了更为综合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媒介,包括将装置艺术融入产品设计之中。另一方面,设计与艺术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特别是在进入现代以后,他们更是如孪生兄弟一样互相借鉴并肩前行。因此,对传统艺术分类挑战的装置艺术,不受限制的综合使用很多门类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创作者强烈的情感和观念,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广度深度和强度的追求,成为了时代的必然产物。

在现代产品设计的多元艺术风格中,可以很明显看出装置艺术从各方面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影响。

装置艺术自身人文性的本质主导着其美学价值。装置艺术既是产品与艺术品之间的桥梁,又是观念、主题的载体,具备将这种思想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去的最便利的条件,也是使产品具有文化内涵的便捷之路。产品设计融合装置艺术的人文性理念之后,能更准确的把握产品内涵,展现产品的魅力。

2.2 装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从审美意识上讲,我们今天称之为艺术的已不再是我们所知的艺术,它是另一种艺术,具有新的功能和含义。”装置艺术也是这样,它虽然与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有亲缘关系,但它却是另一种东西,它或许显示了人类艺术活动的本质,那就是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满足人类表达和交流的基本需要,并作为人类自我探索的手段。至于它是什么艺术并不重要,人们已经放弃给艺术下精确定义的企图,装置艺术也不例外。装置艺术特征的开放性、游离性、模糊性,决定了我们只能在它运动、发展和变化中认识它,研究它。

装置这种艺术模式在人类经验里出现,然后被大家逐步地归纳和分类,形成一个真正的艺术门类,这是人类对艺术认识的一次巨大变革。以前任何三维的作品都被认为是雕塑,但是当毕加索用自行车把和坐垫装配成一个神似的牛头,杜尚把小便器拿到美术馆去展出引起轩然大波,这两件事情发生之后,人们形成了对现成品的认识。其实小便器是带有工业美感和形式美的,而且符合产品设计的创新原则,美观原则,可行原则和合理原则。只要你有一个看美的眼睛你就可以发现日常用品也是有美感的。现成品进入艺术,是现代艺术的再现,也可以说是当代艺术最初的缘起。

装置艺术的概念也就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深入人心。大家不再觉得装置艺术只是偶然为之的巧合,或者是偶发。装置艺术应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门类,可以与摄影、绘画、雕塑这些艺术门类并列。装置艺术还包括行为、表演与装置的结合。

装置艺术的“美”不仅仅指视觉形式的优美,这种美具有更为深刻的内涵。比如,幽默的艺术语言,对社会现象独到的见解,对创作元素的大胆选择,对观众参与的引导等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美”。而无论是视觉形式的美,还是更为有韵味的含蓄的美,装置艺术这种自身的“美”的本质辐射到产品设计中,使产品的美学价值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2.3 小结

本章从艺术的研究角度出发,结合装置艺术和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从审美意识、表现形式、社会功能三个方面阐述了现代产品设计中装置艺术风格的体现。明确装置艺术对现代产品设计发展的有益促进,并由此引发对中国现代产品设计的一些思考。

三、结论与展望

本课题针对产品设计与装置艺术进行研究,分析了装置艺术的变化发展,并总结了变化发展的原因。通过对装置艺术逐渐深入的了解及探索,阐述了装置艺术对产品设计的影响,研究概括了装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本课题主要涉及的工作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习装置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及设计的基本原则

2、了解装置设计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3、探究装置设计和产品设计的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装置艺术的当代性:顾振清访谈录[Z].2008.

第6篇:美术产品设计范文

关键词:美学哲理;应用形态;表现原则;设计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形态也趋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在逐渐接受产品使用功能日益强大的同时,也逐渐在考虑产品形态的美学哲理的体现。美学化的人工塑造是保持现代产品审美形态的重要因素,美学内涵的集中展现是在保持产品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追求多样化形式特征的重要表现特点。

1 美学艺术设计形态的概述

美学设计艺术形态在美学形态展现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学设计艺术是根据产品的使用形态来进行勾画和设计,满足产品使用方面的美学形态机制,其目的是保持产品结构的美观,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1.1 美学哲理的塑造内涵

以美学塑造为目的的视觉效果策划是产品设计形态集中展现的过程,对产品形态机制的优化设计,全方位地展现产品形态美感。在产品美学外观的塑造过程中要在满足产品使用功能的方面进行形态感官策划,使产品的视觉美感充分展现出来。这就需要设计者在产品形态设计过程中对产品的构架元素和构架机制进行充分理解,对美学塑造形态进行全方位的视觉评判,综合考虑产品的空间功能组织、造型要素处理、色彩材质搭配、灯光与氛围烘托等问题,同时考虑产品设计实施、设计管理、使用需求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这就需要产品设计师对产品的状态进行综合分析,从外观策划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针对产品的使用状态进行优化考虑,从美观协调的角度进行机制塑造对比,力求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要。

1.2 美学观点塑造的内涵

产品美学形态塑造的重要方面在于设计者美学观点的塑造,设计者的审美观点决定了产品美学的体现和塑造。因此,美学哲理设计体系的形成依赖于设计者主观意向上对产品形态评价机制的建立与认识,通过对产品外观的优化分析,塑造符合时代精神内涵的美学塑造观点,让产品的外观和美学形态符合时代文化的特点,符合美学文化的发展趋势。

2 美学哲理叙述的原则及要求

美学文化的精神内涵在于美学哲理在美学形态方面的展现,美学哲理是对美学形态的史诗般总结,它来源于美学形态方式的塑造,却又给了美学形态的精神指导。

2.1 产品塑造原则中蕴含的美学思想

在使用产品的形态塑造过程中,产品塑造方式中蕴含着深刻的美学思想原则。在产品的设计之初,就需要全面考虑产品形态的设计手法,在满足实用功能的需求上要对产品的使用结构进行优化,满足简约、时尚的同时与使用环境进行统一协调,在符合环境氛围的同时还要满足环境与物体间的和谐,不能高出产品的使用环境氛围。

2.2 设计优化背景下的情态联系

产品设计的灵魂是创意的新颖,没有创意的产品设计也不能成为成功的产品设计。因此,在产品设计优化的背景下根据不同形态的产品制定出符合产品使用功能的创意,在美感与产品形态统一的同时也要注重产品使用功能的增强与创新。好的产品创意可以决定产品形态的价值定位,满足不同需要的产品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外观形态,这是由产品自身功能决定的,但是创新的情态联系是在保留产品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对产品的外观做出优化排列,不仅要在外观上进行协调搭配,还要根据产品内在的文化特点或者是美学特点对产品的美学价值进行最大化的挖掘,让产品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其美学潜能,这样才能在外观上最大化地吸引人的注意力。

3 控制美学体现的意义及背景

“控制论”不仅在工程调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产品技术设计形态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满足不同种类的产品设计的需要,需要根据“控制论”中的元素调节理论进行相关的优化和设计,根据产品使用机能的不同对构成产品的组织元素进行优化调节,满足不同使用条件下的元素构造方式的特点对元素的排列进行重新定义,在展现美学内涵的同时也满足于各种使用条件,进行产品外观形态的重塑和保持。

3.1 美术文化内涵的展现

在相对情态控制体系下,美学文化在产品形态的体现方面有着不同的内涵。在产品的艺术形态类别下,美术的文化内涵有着不同的展现风格,美术风格因不同的文化定位在美术类别的展现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美术文化内涵的重要展现原则就是根据产品外观的设计形态来甄别美术文化的展现方式,通过不同角度的形象对比来凝聚美术文化,展现不同的美术意象元素,在不同的美术结构框架下通过合理设计的手段来进行艺术形象的描述与表达,在艺术分析的原则下,对美术变化的内容进行沥青与沉淀,通过形象化的艺术构造手段来描述艺术意象的具体原则和需求,在进行不同角度刻画的前提下,对美术内涵的塑造机制进行重新勾画,展现形态艺术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气息。

3.2 情感化情景的融合与提炼

控制化的美术意象塑造是展现产品形态的重要方式,通过美术原则的展现来搭配各种形象并进行背景的优化协调。在美术情感的融合下要对不同的艺术元素进行深刻的把握和形象化的分析,在艺术类别的搭配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色彩进行背景的高度渲染与场景融合。在美术情景搭配中要注意优化原则的运用和体现,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对情感化的艺术描述场景进行分流,通过集中的艺术手段进行艺术构造搭配,合理化地对艺术情感元素进行控制,在进行艺术构造的时候要注意艺术情感与艺术表达方式的密切协作,注重现实情感元素的融合,充分展现情感化艺术特色的风采。

4 美学原则的高度集中与形态塑造的协作配合

在不同艺术原则的构架下有着不同的艺术组织原则对美学的艺术表现形态进行制约,高度集中的艺术表现性与艺术组织形态要相互关联、相互搭配,进而对艺术构架体系进行集中优化。

4.1 景象资源的集中展现

在产品艺术形态的表现方面把艺术资源进行集中的展现,把艺术景象资源集中展现出来。在艺术场景的搭配协调上要把美术理念进行集中与分化,将产品的艺术美感全面地表现出来,把场景事物进行原则上的分化,将艺术场景与艺术表现手法协调,对艺术形态进行集中性的刻画,将物质形态搭配与精神传承集中表达出来,使得产品的艺术景象资源集中展现出来。

4.2 理念与形态的协调

在产品艺术构架体系方面要把设计理念与产品的设计形态进行集中性的刻画,还要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艺术构架方面将艺术设计理念与时代人文精神理念进行融合,根据产品使用形态的需求规划出具体性的产品设计理念,在产品艺术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将和谐化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以人文艺术理念为引导,集中性地呈现产品的艺术形态之美。

5 结语

美学哲理是自然形态哲理的集中体现,它集中了众多的美学形态特征。在现代产品设计过程中,融入美学哲理不仅让产品的形态更加优化,还能集中性地展现出时代气息,根据不同的场景,满足于不同的使用需要,产品的艺术形态设计也要因地因时而变化,满足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审美需要。

参考文献:

[1] 龚明华.审美中介:艺术・主体・接受[J].今日中国论坛,2008(07).

第7篇:美术产品设计范文

在人类历史演进中,精神文明发展与物质生产水平总体处于平衡状态,两者结合产生的物质成果就是艺术作品。工艺美术的创作理念源于设计师,因此设计作品往往受当下流行趋势和设计师自身水平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和文化烙印。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化转型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配合还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此,本文以传统茶具设计为例,首先就文化创意产业下工艺美术新思维进行梳理和介绍;其次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下我国传统茶具设计的影响因素和发展做出探讨。提出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符合新时期工艺美术发展需要的发展建议,以期对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有所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中国传统;茶具设计;新思维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思路是创意,即通过对文化进行刻意包装获得经济价值,生产的产品具有很高普遍性和附加价值。工艺美术产品是设计思路和生产技术的结合,可以帮助区域经济带来实际利润,因此,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我国历史上茶具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审美的表达,具备文化附加价值,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现阶段,传统茶具的设计开始趋于模式化,一味的模仿古风设计使茶具失去新意,无法与时俱进,本文提出茶具设计工艺美术新思维,对实现现代工艺和传统文化结合展开研究。

1文化创意产业下的工艺美术新思维

目前,世界范围内各国均对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保护发展,例如:日本的木雕艺术、瑞典的金属编织艺术等,将传统文化与多功能设计相结合,使产品兼具现代都市的简约理念和传统文化内涵,是实现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1.1工艺美术新思维

工艺美术是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基础上出现,是手工匠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美学,操作中将技术与设计完美结合,成为兼具实用属性和艺术审美的产品。工艺美术作品采用的材料一般具有普遍性,以方便批量生产,是在劳动中创造的美学,例如:紫砂壶最早出现于宋代,明展鼎盛,具有不易变形、透气不渗水、耐冷热不烫手等优点,以龚春为首的优秀工匠创造出大量造型优美茶具,外观上与书法、绘画、诗词进行结合,使好的紫砂作品具备一定收藏价值。实践中,设计思路使生产技术富有美感,生产技术提高又为设计思路的实现提供可能,传统茶具设计往往包含了设计者对茶文化理解。工艺美术的发展一定是与当下审美相关,传统茶具的生产需要依赖技术但不仅仅只是技术,过分追求技术和材料的革新,无法传达出艺术内涵,一样不能达到打动消费者效果。从材料上看茶具不再局限于陶瓷、紫砂等常见材料,骨瓷、玻璃等形式也开始受到欢迎。当前为配合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加入工艺美术基础课,将现代科技引入工艺美术发展,通过培养了解茶文化和工艺美术加工技术的综合人才,使传统茶具设计焕发新的生机。

1.2传统茶具设计发展现状

传统茶具设计是我国茶文化的具象化表现,深受各级政府和茶文化爱好者重视,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传统茶具设计是否应当加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一定争议,目前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茶具更多作为私人藏品,不断推高的价格使茶具赏玩趋于小众化,除了茶艺爱好者外,多被收藏家持有,一般民众对传统茶具关注度低;其次,茶具生产工艺缺乏革新,传统手艺人掌握着代代相传的手工制造技术,但设计理念相对单一,设计者本身也不具备对现代文化融合的能力,很难根据时展做出变通,茶具设计一般不符合年轻人喜好;再次,消费者购买茶具往往需要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茶饮品的爱好,当下年轻人对茶文化的了解不深,在饮品消费上选择极多,选择茶饮品且使用传统茶具的概率不高,相关工艺美术设计传承出现问题;最后,传统茶具设计缺乏一定产业背景,相关人力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都存在局限,在文化创意产业下发展缓慢,很难实现经济效益转化,同一时期其他工艺美术产品的发展,逐步取代传统茶具市场。

2文化创意产业下我国传统茶具设计

2.1影响我国传统茶具设计工艺美术新思维的因素

我国传统茶具设计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其发展与社会文化及生产技术息息相关,使用材料从早期的石器、木器,到陶器、瓷器、紫砂和现代流行的玻璃,形状设计流畅自然,体现着我国传统文化,兼具实用和收藏价值。传统茶具设计一般具有区域特色,即与产地及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习惯有着密切联系,传统茶具设计工艺美术新思维的出现,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增加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可,为我国新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品基础。已有研究表明,影响我国传统茶具设计的工艺美术新思维主要包括艺术和技术两个方面:第一,设计方面,创意产业的发展中,设计理念的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基础,不同设计师对传统茶文化的不同理解,会做出完全不同的产品,现代工艺美术需要在思维过程中考虑到使用者使用需求和审美趋势,并通过制作实践这一理念;第二,技术方面,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艺,不同表现手法,对茶具的最后造型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技术选择上必须与设计相匹配。设计和技术不断磨合适应的过程,会对传统茶具工艺美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产品表现力不断增强,加强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2我国传统茶具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

传统茶具想要得到发展必须与现代生活相适应,通过多样化的设计形式,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的简约时尚设计风格,让传统茶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我国传统茶具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发展,首先,需要各级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门对工艺美术发展的关注,对国外先进生产技术进行引进,使工艺美术设计实践有政策支持,并在茶叶产业发展区域进行有针对性引导,使传统茶具设计与茶叶旅游业、特色茶产品会展相联系。其次,在生产技术成熟后,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推广,我国传统手工艺人往往持有“酒香不怕巷子深”思想,忽视市场推广的重要性。再次,打造茶文化产业链,加大品牌建设,将工艺美术设计理念品牌化,实现消费者对设计的认可,帮助艺术设计快速经济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在对固有优秀文化进行保留,传承产品文化附加价值的同时与大众审美相呼应,在世界范围内加强我国传统文化传播。最后,加强对工艺美术制造人才的培养,由于工艺美术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和设计理念,因此加大传统茶具制造工艺从业者培训力度,打造复合型人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设计人才储备不足问题。通过相关部门配合、市场推广宣传、品牌打造、从业者培训四方面促进传统茶具设计工艺与文化创业产业发展的适应,可以有效帮助传统茶具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新增长点。

3结束语

现代美术设计的不断发展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包括对产品设计思路和制造技术,涉及到工艺美术创造力和制造技术发展水平,其作品保留着一定时期的文化习俗,反映着当时技术水平和风俗民情,在拥有使用价值的同时具备艺术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有效实现了创新可以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我国传统茶具设计工艺美术新思维的出现,需要设计师不断创新和制造技术发展的推动。设计形式的变化使传统文化更加容易被普通民众接受,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改变消费取向,打造广泛受众的中国设计,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进行传播发扬。设计文化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和时代色彩,深挖现代人饮茶选择和习惯,分析人们在使用上的需求,对设计的实用性有着很大帮助。现阶段,我国传统茶具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是关于特色文化的表达和创意新技术的融合还不足够,单纯产品造型的改变流于形式,没有起到设计文化的彻底变革。在产品设计工艺改革中需要不断深入,关注产品设计的实际意义,达到更加明显的创新效果,为我国传统茶具的销售拓宽了道路,实现文化创业产业与工艺美术思维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宁.文化创意产业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时代转型[J].美与时代,2010(5):24-26.

[2]李涵,李元俊.江苏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2010(6):85-88.

[3]王平.江苏省民间工艺美术现展的新机遇:文化创意产业[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3-49.

[4]易璐.从日用陶瓷设计看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的关系[J].设计,2012(10):186-187.

[5]刘薇.闽台茶文化与创意产品品牌融合研究[J].艺术生活,2016(1):70-73.

[6]张健健.艺术的自然•诚实的设计———工艺美术运动对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7):15-18.

[7]李旭,黄蜜.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文化特质与现代设计的发展[J].包装工程,2010(20):160-162.

[8]武晓燕.从工艺美术教育到艺术设计教育———称谓变迁背后的问题[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5):129-131.

第8篇:美术产品设计范文

怎样区别设计艺术之美和艺术之美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美是什么,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都不同,对于美的定义经由不同美学家的理解已经有多个答案,据不完全统计,美的定义在西方有数十个流派,对于美的争论也一直无休无止,也许正是由于它引发了如此多的争辩和思考,本身就是美最有价值和闪光点的存在,本身就是美的种体现。在众多的答案中,我比较倾向赞同于马克思的观点“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给人创造的欲望,居于此,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艺术之美就像萦绕着我们空气,就像音乐、绘画等能给人治愈的力量,能会使人的心情刹那间好转,能使人的心得到抚慰,这就是美的巨大魅力。有趣的是,艺术本身并不具有这种神奇的力量,是人类本身通过进行这种艺术活动来使自己感到满足,感到快乐。这需要人类对美要有最基本的感悟和理解,面对美的时候发自内心的感触是人类对美最初、最深厚的执迷。其实,个人对美的欣赏能力不仅是为了体现所谓的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美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人在美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感悟。

设计者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作品的灵魂。因此,在设计者的心中必须要有“美”的存在,只有设计者心中有美,才能设计出让人眼前亮的作品,才能让消费者感到愉悦、感到认同,才有存在的价值。所谓“胸有成竹”就是这个意思,只有设计者的内涵和知识修养积累到足够的含量,才能与产品碰撞出绚烂的火花。但是,设计者也并不能够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他必须考虑到各个方面:比如产品的外形、产品的功能、产品的特点、目前该产品的市场现状、目标消费群体、大众的欣赏水平和接受程度、受众者的消费情况等等。因此,艺术设计就是“带着脚镣起舞”。

设计中的产品是所有流程的基础。只有基于真实的产品,设计师才能有“起舞”的“舞台”,产品的功能、价格、使用人群的不同都是设计师可以发挥的余地,“设计作品本身就是就是一座不会穷尽的美的宝藏,蕴含着文化的、形式的、想象的美”。结合我的专业书籍设计来讲,设计的本体是书,书的内容、用纸、开本大小、版心大小、字号大小、字体类型等等都是设计者能够发挥的舞台。此外,书的封面是本书籍的最引人注目之处,因此也就是最重要的地方。好的封面设计需要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不仅如此,一本书的封面是整本书内容凝结的精华,因此,好的封面设计必须与书的内容相辅相成,务必让人一目了然地明了整本书的题材和大体内容。单单就书籍设计来讲,就有如此多的内容可以挖掘,因此可见,“设计作品本身就是就是座不会穷尽的美的宝藏,蕴含着文化的、形式的、想象的美”。

设计产品的受众者即产品的消费者。有时候设计者与消费者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欣赏眼光的不同,设计者和消费者之间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在这个时候,往往就需要设计者的换位思考和有时候的一点点妥协。

艺术设计以物质主体需要的满足为前提,这和艺术创作不同。艺术(如绘画等)之美取决于自然(实际物体)和画家的主观意念,作者主观感觉高于一切,可以无所顾忌得进行主观创造,没有诸多现实因素的限制,因此,艺术之美是纯粹的、天马行空的。而艺术设计不同,艺术设计目的性强,所有设计必须围绕着设计主体来的,所有步骤都是为设计主体服务的,设计者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比如产品的外形、产品的功能、产品的特点、目前该产品的市场现状、目标消费群体、大众的欣赏水平和接受程度、受众者的消费情况等等,才可以进行艺术设计。设计过程中当以产品的功能为重中之重,产品的功能性高于一切,设计者必须统筹兼顾,注意到各个方面的合理安排,才能做出好的设计。设计是为人而服务的,任何设计存在的根本意义就是它可以为人解决问题。

第9篇:美术产品设计范文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创意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和基础、设计作为创意的艺术性手段,都必须紧紧围绕“美学”元素来进行,在文化创意产业系统中,创意与设计都与美学密切相关,审美是创意和设计的灵魂和价值旨归。创意和设计是实践层次,审美与美学是价值层次。创意、艺术设计、美三者的相互支撑构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部系统,文化创意产业能否得到发展关键在于三者是否得到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更有必要从创意、审美、艺术设计三者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等角度入手。 1.从创意看美学 广告是一种心理上的劝服活动,不论产品展示,还是形象树立,其目的均是劝说人们对产品、服务进行购买。人的心理活动是多变而又难以揣摩的,思想劝服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真正打动人的说法,而这个说法就需要创意来完成。具体到文化产业的各个门类,创意都是产品价值创造的核心动力,所以,所谓文化产业,其最有生命力的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消费,而文化创意产品的使用价值便是其对人们精神需要的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为情感型;一为知识型。所以人们对知识有着渴求,需要相关产品满足这种求知欲。创意创造与众不同之处,引起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关注,进而创造人心理所需,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在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中,创意的作用可谓是极其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离开了创意,文化创意产业就无从谈起。创意元素的核心必然美学。创意实质就是在创造美的事物,创意是在一定目的下的自由创造,是人在精神领域从事的生产活动。它发挥思维的作用,运用已经内化于内心的知识、经验以及直觉、灵感,进行思维创造。创意的自由创造与美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特殊结晶,同样能激感体验。创意来自于艺术中,文化创意的过程便与审美创造过程有了一致性,二者均是一个依靠思维、智力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文化创意产业由艺术生产发展而来。美学对于创意的具体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美为创意主体提供动机与动力;其次,审美能够提高创意主体的创意水平;其三,审美为创意主体提供条件和环境。审美的过程中,不仅使主体摆脱了物质的羁绊,不再受物质功利性的影响,思维获得了巨大的自由,想象力有了驰骋的空间,而且使人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以飞升,使人进入更高级的生存境界。高级的精神生存境界对人才创造力的发挥极为有利,人们可以更自由、更充满激情地去进行创造,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就。 2.从设计看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也是第一关口是创意,然而,有了好的创意,却还只是处于理念阶段,还没有完成物化过程,还处于不可见的虚无状态,要把好的创意产业化、产品化、行动化,必须要把创意物化为图形、模型或制度或行为模式,而且这个物化过程必须具有美的形式。所以我们经常把创意产业的设计表述为“艺术设计”,强调设计中的“艺术”和美学的重要性。艺术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产品功能的实现依靠科学技术的帮助,而且科技为艺术设计提供新的素材和制作手段,艺术则提供了审美因素,科学的逻辑思维与艺术的形象思维融合于设计思维中。在艺术设计中,形式与效用得到统一,形式可以帮助效用体现功能之美,效用在美的形式中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艺术设计是对人性的重视,为人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以往的产品只是对人物质生理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只是人的低级需要,而艺术设计满足的是人的审美需要,是对人自我实现的满足。艺术设计与创意的关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既彼此相关,又处于动态变化与调整过程中。创意与设计的分离产生了双重影响:积极方面,创意与设计的分离使得创意作为一个独立对象被整体研究,专业的研究和独立化的运作方式使得创意活动更有条理,促进了艺术设计的专业化发展。消极方面,其一,创意与设计在影响扩大的同时,也存在着滥用的问题。创意、设计成为噱头,创意设计满天飞,人们无法辨析何为创意,这对创意、设计的运用以及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二,创意、设计的分离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创意无设计、设计无创意的趋势。创意脱离艺术设计,创意只考虑能打动人、吸引人甚至惊人,以至想法怪诞、荒谬,由于无视或忽视想法的可实施性,创意变成了空中楼阁。鉴于创意与设计分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人们采取了各种手段来弥补。设计专业在培养学生时加入了创意内容的训练以及文化修养的课程,以提高专业设计者的创意能力;而创意人才的培养中也有了许多艺术基础的内容,以期提高创意人才的艺术修养和对设计制作的了解程度。这两种虽未从根本上纠正消极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设计与创意的裂痕。由此可知,艺术设计与创意是经过了一个由“包含创意的艺术设计”到“创意与设计的分离”再到“包含艺术设计的创意”的过程。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创意与艺术设计联系密切,不可分割。 3.从艺术设计看美学 艺术设计与美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内容而言,艺术设计形成功能美。艺术设计的内容实为其功能性,也就是产品的有用性。产品的有用性形成了一种功能美,这种功能美是有别于自然美、艺术美的美。有些学者认为这种功能美是产品在发挥功能时体现出来一定的秩序和规律,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美”。一般认为功能美与功能的实现有关,因为美的标准常常与纯感官性愉悦相一致,有用的功能恰恰可以带给人愉快的感觉。就形式而言,艺术设计创造形式美。形式是内容的组织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同时形式又有相对独立性,同一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正因为如此,设计便有了发挥之地,可以为内容设计不同的表现形式,当然前提是这种形式不能影响内容(也就是功用)的实施。同时,美是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出现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但并不是一定会随着历史发展而消亡。原因在于美的载体,美附着在具体的物上而得到传承。艺术设计作为一个与美密切相关的为人造物的活动,一定时期的作品必然包含着此时期的美,是人对美的认识、美的态度和美的规律的外化产物。对这些艺术设计作品的研究可以传承先人对美的研究成果,促进后世美的发展。艺术设计不仅可以传承美,而且可以形成审美观念,创造现代美。艺术设计与审美观念保持同步,艺术设计受审美文化的影响。这是因为艺术设计是形式与效用的统一,兼具审美与实用两种功能。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必须使设计与该时期所形成的审美观念,所流行的审美思潮保持一致。#p#分页标题#e# 进入20世纪,后现代主义开始影响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成为人们情感表达的需要,设计一把椅子是为了情感的宣泄,而能不能坐并不是设计家关心的问题,这与此时期人们遭受战争、灾难,心情沉痛、迷茫、彷徨有关。虽然受其影响的设计部分是荒诞的,可是后现代主义主张多样性,设计者将不同之物联系到一起,产生了许多影响我们生活的设计。现代的手机集拍照、录音、、视频、上网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便是设计多样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