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与设计的区别范文

美术与设计的区别精选(九篇)

美术与设计的区别

第1篇:美术与设计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绘画 设计 美术 关系

时光荏苒,从刚开始怀抱着兴趣接触美术,到将美术作为终生的事业去奋斗已经几个年头了。在与这门无言艺术的交流中,绘画与设计以其不可抗拒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我,让我甘愿在追求艺术人生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用毕生去诠释。

有人说“绘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结晶,可以陶冶情操,而“设计”是可以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需求,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也有人说“绘画”是一种真善美的体现,而“设计”本质上是裸的赚钱行为。但直到今天我都认为“绘画”和“设计”是同步而生的。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绘画与设计是同派异门

首先美术就像一个大的门派,门派中有着好多门艺术,类似于传统武术流派中的崆峒派。再者画家和设计师都应该有着较高的绘画功底和艺术素质,并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历史上有很多的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设计师,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泰勒等。再如香港设计师靳埭强先生的设计非常有特色有风格,他把水墨绘画等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设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如《水墨的年代》《爱护自然》等等。从他们身上可以发现绘画和设计是相辅相成的,是可以完美结合的。

二、绘画与设计的独立地位

虽然绘画与设计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绘画一定是设计的基础吗?直至今日,世界各国设计学院的教学体系,大多是以绘画作为设计的教学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造型、审美、鉴赏能力。包括我自己任教的动漫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在强调着绘画的基础训练,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种想法不一定是最恰当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班上绘画能力出众的学生可以在作品中体现较美的画面感,而那些美术绘画课程都不及格的学生可以用另类的制作形式,独特的故事情节去展示自己由心而发的作品,同样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

从某种角度看设计并不完全需要绘画,而是需要个性的展示,情感的喷发和经验的积累。就好比孩子的成长过程,孩提时代会由新鲜事物引发好奇心,并以此为基础做出许多尝试。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会产生与之前不同的想法和行为,而这些不同时段的想法和行为就是“设计”。因此,绘画与设计固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绘画不一定是设计的基础。两者在特定的条件下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三、绘画与设计的目的有差异

笔者工作以来,除了从事日常教学,更多接触的是与设计有关的工作,这些设计作品从画面感到形式再到内容更多倾向于为大众服务,让大众满意,从而达到为社会商品促销,为个人、企业或单位的宣传等目的。换句话说,设计作为商品具有包装价值和使用价值本身就是为市场服务的,更注重人类生活和生产行为,设计师必须揣摩客户的心理使方案得到通过。客户可能对市场的把握、了解远胜过设计师,设计师绞尽脑汁的创意想法最终还是依附于客户的评审。设计也依附市场这根指挥棒。

四、绘画与设计在实现方式上的差异

由于绘画与设计存在着巨大的功能上的差异性,同时,在工艺制作的实现方式上也就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绘画虽然是一门艺术,但在制作过程中技术的成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果说绘画在艺术的前提下,是一个运用新观念新手段的创造过程,那么绘画在其技术中所包含的材料、技巧等一系列因素则是完成和实现这种创造性思维的最重要的手段。

五、绘画与设计的本质区别

第2篇:美术与设计的区别范文

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今天需要大量高素质工艺美术从业人员。据2006年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调查显示,全省民族民间工艺产品97.91%以小型企业、手工作坊的单打独斗形式生产。行业分布不均,产业链连接薄弱,常因人亡技绝而出现人才断档。可见,云南及各边疆地区的民族工艺传承后继乏人。长期以来,一方面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另一方面固有教育模式过于强调学术性人才的培养,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存在明显差距。在边疆高校的艺术教育中培养高素质工艺美术人才,可以合理地利用民族地区的传统资源,进一步发挥调整结构、优化教育布局的作用,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探索迈出坚实的一步。这对于高等院校分类改革、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等都有指导和示范作用。

二、高校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方向与定位目标

首先,由于文化传播的局限性,也因多元的民族文化及多变的地理地貌,边疆地区往往形成中原地区不可替代的文化特点。从民族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出发,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应全面了解工艺美术专业理论的相关知识与各种装饰加工工艺技术。以云南省为例,民族金属工艺、木刻剪纸、民族染织绣工艺与民族陶艺等专项技能都是颇具特色并在技艺沿袭中不可或缺的民族工艺美术类别。其次,从发展本土经济与开发民族工艺的角度考虑,工艺美术是边疆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重要因素,因此,与时俱进的工艺美术人才不仅要具备实践制作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设计研发能力。其中,高层次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目标还应面向工艺美术专业研究与生产第一线,尤其是培养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做贡献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工艺美术设计与制作人才。其应以民族工艺美术品的设计定制以及具有地域本土特点的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应用为重点,同时也可以从事工艺美术品相关门类的自主创业活动,如开设工艺美术品公司、个人工作室、高级定制设计公司、品牌设计公司等。云南地处边疆,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交流的重要窗口。因此,立足于云南甚至东南亚文化特性,以云南本土化工艺美术元素及传统手工艺技艺为教学思路,并注重将传统云南民族工艺美术文化艺术与优秀的东南亚工艺美术专业知识进行关联性引导,使学生建立和运用民族化、区域化、现代化的开拓性思维,具备将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的能力,是实现云南桥头堡文化建设典型、服务于国家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现代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式的思考

第3篇:美术与设计的区别范文

来自国内外的多位世界级著名设计大师及30多家知名媒体参与了此次盛会。众多设计大师当中,不乏有水立方的设计者克里斯·博斯教授、“鸟巢”的中方设计主持人李兴钢、德国引以为豪的汽车博物馆设计者托比亚斯·瓦利瑟尔、扎哈·哈迪德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之一亚太地区主任大桥谕等诸多业内顶尖高手齐聚论坛会场。

锚型别墅发明人总设计师,山水文园董事局主席李辙先生先后研发策划了山水文园大型社区、金海湖大型旅游度假区等多个项目,具有深厚的策划底蕴。凝聚20余年的研发和创新经验,锚型别墅历经六载,于今完美收官。

锚型别墅可在4分钟之内,由原有的三层建筑物奇妙地变换成四层。并可在相同时间内,将重达70吨的泳池伸出湖面4米,与湖相融,瞬间成为室内外泳池。锚型别墅的意义在于将人类对建筑业不动产的定义颠覆性地变成了动产,这一革命性的创意令在场的诸位大师震惊不已,一致赞扬这一伟大的建筑作品是将凝固的艺术变成可变化的建筑艺术,同时又给予了人们视觉上的极大享受。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如同“绿色建筑”这一革命性的新命题一样,锚型别墅的完美竣工也将具有对后人在“可动产创新方面”极大的样板意义。

论坛从下午5点开始,在场的建筑大师一一分享了自己对建筑、环境、人文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各自见解,并与到场的各位记者、来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互动。随着著名主持人王刚老师主持的开始,别墅缓缓升起,泳池徐徐伸出,在美轮美奂的灯光映衬之下,锚型别墅蔚然呈世。男女高音的美妙歌声、绚丽多彩的水幕演出、比基尼泳池秀让在场的观众一饱视听的饕餮盛宴,也将整个论坛和园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在这令人难忘的初夏之夜,给人们未来的生活带来了无限遐想与激情。

如诗如画般的西园园区呈现了代表中国社区建设水平的山与水的结合、科学与风水的运用以及建筑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勾勒出了在拥挤喧闹的城市当中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仙境。诸位大师徜徉西园之中,享受着建筑给人们带来的美感与喜悦,感受着一步一景的中国园林文化。从下午5点到夜晚11点,每一位大师都意犹未尽。在会后的庆祝晚宴上,觥筹交错、相谈甚欢,大家初步约定于今年9月份,约请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马岩松、央视新址大楼设计者库哈斯等业界顶尖精英再度聚首,展开更为激烈的智慧碰撞及学术研讨。同时,将于明年3月份推出的水晶宫别墅、位于金海湖项目区的四季别墅等10余个极具个性且对人类居住生活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创新作品会陆续呈现,等待着人们的体验与品鉴。

第4篇:美术与设计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 民间艺术设计 民间色彩元素

我国的民间文化历史悠久,并且其中蕴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不管是在文化蕴意上还是在艺术设计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的艺术设计,民间美术艺术中的造型设计以及色彩元素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是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基础。根据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从中分析探索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以及色彩等元素的重要性,以及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很多方面体现出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特点,与现代的美术艺术设计具有很多联系,针对两者之间的追求来讲,设计的目的都比较高尚单纯,同时设计的风格也比较简约时尚,非常重视在设计造型上的凸显以及设计内容之间的默契。两者之间在设计的色彩上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都比较重视色彩的亮度以及形式多样的特点。总整体上来讲,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与现代艺术设计的中心主旨相同,现代艺术设计的源泉来自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很多比较成功的、经典的民间美术艺术设计造型在现代的设计中同样能够达到相同的作用,具有丰厚的借鉴价值。

1.1刚柔相济的应用

在我国过去的设计中非常重视设计作品的刚柔相济,同时也可以称之为阴阳相济,利用全面的设计理念将其中的阴阳进行协调,不管是任何事物的设计都需要重视阴阳相济的特点,呈现一种柔和的美丽,这种比较中和的相调的美丽是中国非常重视的一种和谐【1】。在我们比较传统的一些艺术中包含很多这种形式的应用。例如传统剪纸中阳剪法、阴剪法等,在很多的山水绘画等方面也存在很多这方面的应用元素,其中不乏有山水画或是水墨画等。这种阴阳协调的设计方式在当代的现代艺术设计中也非常重要,同时这种设计形式是我国非常欣赏的传统美,特别适合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例如在一些包装上或是雕塑上都非常适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融入其中,可以将其中民间韵味以及整体形态等进行提升,更好的实现其中的刚柔协调,能够将画面进行协调,实现中和的效果。

1.2协调过度与和谐设计的应用

我国的民间艺术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对于艺术设计方面非常重视和谐过度的方式,在设计中不仅要包含显示中存在的设计形态,还需要结合一些想象方面展开设计,进行有实物的描绘与无实物的想象。当然在进行想象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比较抽象的表述以及完美的过度更好的保证设计的协调,重视在视觉上的醒目与冲击。在民间设计中的协调过度以及和谐因素方面是现代美术设计中非常稀缺的一方面,将这些特点逐渐的渗透到现代美术设计中,实现美术设计的抽象与设计的试题之间协调过度。根据美术设计的理念进行现代化设计中,将一些民间元素巧妙的融合在其中,将设计的理念与整体的内涵进行提升,更加丰富作品的设计思路,为美术设计赋予更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唯美的视觉感受。例如现代设计中对于一些没有具体形态的物体进行设计中,一些水或是空气以及云朵等设计中,根据设计的实际需要建立逻辑性的设计思路,将一些具有实体与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区别,从其中的线条与构架上进行设计,更好的表达出想要表达的美观,呈现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例。

2.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元素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美术设计来讲不仅包含对于设计理念的制定以及设计方案的探索,还包含对色彩元素上的设计。色彩元素的设计对于美术艺术设计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美术艺术设计整体协调的基础,同时也是呈献给欣赏者最直接的视觉感受。人们对于美术设计的关注首先在于色彩方面的渲染,同时色彩也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在不断的改善与优化,我们本身在生存环境声的不同以及民族等的^别,不同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民族观以及色彩元素观念【2】。我国在很多民族设计中都比较喜红色,红色是一种朝阳的象征,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特点以及文化。我国的民族美术设计对于色彩上的运用等都非常的熟练,在很多方面都指的现代美术艺术设计进行借鉴。

2.1视觉色彩的作用于应用

在很多设计元素中对于视觉色彩上的设计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其中民间艺术对于色彩设计以及需要等不仅在色彩元素自身,还包含很多的情感在其中,利用色彩元素将设计的情感融入其中,为设计的作品赋予生命力。在民间艺术中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在设计中的意义同时具有很多的不同。在现代美术设计中将这种设计元素进行应用,利用色彩元素中存在的区别为设计的作品赋予不同的含义,比较深的色彩元素表达出的情感都是比较深沉,颜色比较浅的元素表达出的感情是比较轻松愉悦的,这是色彩元素中最简单的描述。

2.2色彩元素的应用实践

在设计中需要注意,色彩元素方面应用比较灵活,不同的色彩元素以及相同的色彩元素能够同时应用在同一个设计作品中,特别是我国的民间美术色彩元素更是应用非常广泛,并且灵活。色彩元素产生在多方面,简单到一些农作物的设计高深到一些的信仰或是理念等方面,其中不仅包含很多色彩元素自身,还能够根据具体的需要逐渐进行改变。对于色彩元素的实际应用需要根据设计的整体需要着手,根据设计理念上的不同进行不断的变化与运用,能够将色彩的真正元素进行改善与创新,更好的实现色彩元素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尝试。很多民间色彩元素的设计与现代美术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其中不仅包含一些关于色彩本身的变化,还包含很多色彩元素的灵活运用,更好的现代美术设计中对于色彩元素的应用于实践。

结束语:

民间美术中的色彩元素以及设计造型等方面对于我国的现代美术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民间美术设计中的色彩元素与设计造型在现在美术设计中的具有作用进行阐述,更好的实现现代美术设计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第5篇:美术与设计的区别范文

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报名条件且有艺术专业基础者均可报考。

二、文化考试报名

1.时间:2015年11月15—17日。

2.地点:考生户口所在市、县招生办指定报名点。

3.办法:①报名时须签订诚信高考承诺书;②交验户口本、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生证等相关材料;③缴纳报名考试各项费用;④经市、县招办摄像以制作电子档案;⑤录入考生基本信息。

4.注意事项:艺术类考生须参加文化课考试和相应的专业考试,填报志愿时可以兼报文史或理工类;文史或理工类考生不能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含省统考和学校组织的校考),填报志愿时也不能兼报艺术类。

三、专业课省统考报名

报名方式:艺术类专业课省统考均为网上报名(考生专业课省统考报名与文化课网上报名同时进行),考生可以兼报不同模块的考试。

缴费方式:模块一至模块六按规定时间到相应考点报到,同时缴纳报名考试费、领取专业课省统考准考证。模块七(原美术类)和模块八(原音乐类)继续实行银行缴费,考生在基本信息填报完成后可通过网上银行缴费或携带身份证到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所辖各营业网点进行缴费,缴费时间为11月15至11月19日。考生缴费完成后务必再次登陆网上报名系统(至银行柜台缴费的考生须在缴费后第二天10:00点后登录网上报名系统)查询自己的缴费状态,确认缴费状态为“已缴费”。

模块八(原音乐类)报名时,考生还须在网上选定本人参加考试的主、副项,考试曲目及调号,器乐的乐器名称等信息。信息确认提交后,任何人不得更改。

模块八(原音乐类)的考生2015年12月16-18日再次登陆“高考报名系统”(网址:gkbm.ahzsks.cn)查询本人的专业课考试报到时间和地点。

逾期未报名或报名后未按时缴费的考生将不能参加考试。

收费标准:根据安徽省物价局、财政厅《关于调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考试费等收费标准的函》(皖价费〔2009〕60号)文件规定,艺术专业招生报名考试收费为报名费40元/生,专业加试费30元/生·科。

四、专业课省统考

自2016年起,我省普通高考艺术类将全面实行专业课省统考,共设置8个组考模块,分别对应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的相关艺术类专业。

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统一制定各模块的考试说明、命制有关试题、组织相关科目的评分评卷工作,各考点承担相关考务组织工作。各模块的考试说明将另行公布。

(一)模块一

对应的本科专业为播音与主持艺术,

专科专业为播音与主持等。

1.考试时间

2015年12月26日开始考试,相应考生于2015年12月24-25日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到考点报到,缴纳报名考试费并领取专业课考试准考证。

2.考试地点

安徽师范大学 花津校区,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3.考试科目(内容)及分值

考试科目为5个,分别为形象气质、作品朗读、新闻播报、即兴评述和模拟主持。满分300分,其中,形象气质20分,作品朗读40分,新闻播报80分,即兴评述80分,模拟主持80分。

(二)模块二

对应的本科专业为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艺术史论、戏剧学、电影学,

专科专业为影视编导等。

1.考试时间

2016年1月1日考试,相应考生于2015年12月30-31日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到考点报到,缴纳报名考试费并领取专业课考试准考证。

2.考试地点

蚌埠学院 蚌埠市大学城曹山路1866号。

3.考试科目(内容)及分值

考试科目为4个,分别为文学基本知识、影视艺术常识、编导创作和影视评论。满分300分,其中文学基本知识60分,影视艺术常识60分,编导创作90分,影视评论90分。

(三)模块三

对应的本科专业为表演(体育舞蹈、健美操),

专科专业为体育艺术表演等。

1.考试时间

2016年1月5日开始考试,相应考生于2016年1月3-4日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到考点报到,缴纳报名考试费并领取专业课考试准考证。

2.考试地点

安庆师范学院 龙山校区,安庆市集贤北路1318号。

3.考试科目(内容)及分值

考试科目为5个,分别为形象气质、综合素质、节奏听辨、体育舞蹈成套动作和健美操成套动作。满分300分,其中形象气质15分,综合素质60分,节奏听辨25分,体育舞蹈成套动作100分,健美操成套动作100分。

(四)模块四

对应的本科专业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

专科专业为舞蹈表演、国际标准舞、舞蹈编导、舞蹈教育等。

1.考试时间

2016年1月23日开始考试,相应考生于2016年1月21-22日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到考点报到,缴纳报名考试费并领取专业课考试准考证。

2.考试地点

阜阳师范学院 清河校区,阜阳市清河东路741号。

3.考试科目(内容)及分值

考试科目为5个,分别为形象气质、舞蹈基本功、自选技巧展示、节奏听辨和舞蹈表演。满分200分,其中形象气质15分,舞蹈基本功50分,自选技巧展示15分,节奏听辨20分,舞蹈表演100分。

(五)模块五

对应的本科专业为戏剧影视导演、表演(影视戏剧表演、戏曲表演),

专科专业为表演艺术、戏剧影视表演、歌舞表演、戏曲表演、曲艺表演、音乐剧表演、戏曲导演等。

1.考试时间

2016年1月15日开始考试,相应考生于2016年1月13-14日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到考点报到,缴纳报名考试费并领取专业课考试准考证。

2.考试地点

安徽大学 磬苑校区,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3.考试科目(内容)及分值

考试科目为5个,分别为朗诵、命题表演、才艺展示、编讲故事和戏剧影视评论。满分300分,其中朗诵 60分,命题表演 75分,才艺展示 50分,编讲故事 75分,戏剧影视评论 40分。

(六)模块六

对应的本科专业为书法学。

1.考试时间

2016年1月3日考试,相应考生于2016年1月1-2日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到考点报到,缴纳报名考试费并领取专业课考试准考证。

2.考试地点

淮北师范大学 相山校区,淮北市东山路100号。

3.考试科目(内容)及分值

考试科目有3个,分别为楷书临帖、隶书临帖和创作。满分300分,其中楷书临帖100分,隶书临帖100分,创作100分;

8:30-9:30楷书临帖,10:00-11:00隶书临帖,14:00-16:00创作。

(七)模块七

对应的本科专业为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中国画、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陶瓷艺术设计,

专科专业为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家具艺术设计、皮具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室内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雕刻艺术设计、包装艺术设计、陶瓷设计与工艺、刺绣设计与工艺、玉器设计与工艺、首饰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品设计、动漫设计、游戏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摄影与摄像艺术、美术、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影视美术、影视多媒体技术、影视动画、摄影摄像技术、美术教育等。

1.考试时间

①考生于2015年12月11-12日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到指定考点报到,领取专业课考试准考证;

②考试科目为三科:12月13日8:00—11:00素描(150分),11:15—11:50速写(75分),14:00—17:00色彩(150分)。考生画具器皿自带。

2.考试地点

考生按其所属地区,分片考试。

合肥考点一(安徽建筑大学,北校区,合肥市金寨南路856号):合肥;

合肥考点二(合肥学院,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锦绣大道99号):淮南、铜陵、六安;

芜湖考点(安徽工程大学,芜湖市北京中路):芜湖、马鞍山、安庆、黄山、宣城、池州;

阜阳考点(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阜阳市清河西路100号):淮北、阜阳、亳州;

蚌埠考点(安徽财经大学,龙湖东校区,蚌埠市曹山路962号):蚌埠、滁州、宿州。

各考点具体考试场所见考点通知。

(八)模块八

对应的本科专业为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录音艺术,

专科专业为现代流行音乐、作曲技术、音乐制作、钢琴伴奏、钢琴调律、音像技术、录音技术与艺术、音乐教育等。

1.考试地点

安徽师范大学 赭山校区,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

2.考试时间

①2016年1月7日开始。第一批报到时间为2016年1月5-6日,第二批报到时间为2016年1月9日。考生根据查询到的报到时间到指定地点领取准考证,并按照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参加相应科目考试;

②笔试考试时间为:2016年1月10日15:00—17:10,全省音乐考生参加练耳和基本乐理知识的笔试。

3.考试科目(内容)及分值

考试科目为5个,分别为视唱、练耳、乐理、声乐和器乐,其中声乐、器乐区分主、副项(主项为声乐副项为器乐,或者主项为器乐副项为声乐;主项、副项由考生在报名时确认,考试时不得更改)。满分210分,其中主项90分,副项60分,视唱20分,练耳30分,乐理10分。

声乐考生演唱自选歌曲2首(伴奏一律采用自带CD光盘(音频文件);也可以清唱);器乐 考生演奏自选练习曲、乐曲各1首。

4.对于声乐和器乐考试,评分组长在考生因各种原因占据时间过长(5分钟以上)的情况下有权终止其考试。

(九)专业课省统考成绩公布及合格线划定

根据考生成绩按一定比例划定专业合格线,考生成绩及合格线将在我院网站公布,考生可上网查询。不再另行发放成绩单及合格证。

五、省外院校专业课校考

按照教育部进一步扩大省级统考适用高校范围的要求,在我省招收艺术类考生的高校原则上应采用专业课省统考成绩和相关投档录取规则进行招生,学校不再组织专业课校考。有特殊专业要求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在省统考合格考生范围内于本校所在地设点组织校考。2016年可在我省设点组织校考的外省院校原则上为31所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及参照执行的部分院校(专业)、985、211高校和以艺术专业招生为主的本科院校。在皖设点校考须在指定考点进行考试。

校考的报名、考试、评分等由招生院校负责,具体事项请向招生院校咨询或参见各校《招生简章》。

省外院校在皖设点校考相关事项:

1.我省指定报名考试地点: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2.考生应在该校考试2天前到相应考点向招生院校报名、缴费(报名时须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部分院校有特殊要求的,请咨询报考院校或见考点说明。

3.考试时间:各招生院校的专业考试时间、招生专业、考试科目、招生计划和要求详见各校的《招生简章》和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上公布的《2016年省外院校在皖设点艺术专业考试日程》。

4.在规定时间内报名的考生凭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院校发放的准考证和院校要求的其他材料参加考试。美术类考生自带画具,音乐和其他类考生自带钢琴以外的考试用具。

注意事项:报名参加省外院校专业课校考的考生,须先参加我省对应模块统考并达到我省统考专业合格线,否则,其校考合格不能作为录取投档的依据。计划下达到我省的民办本科、独立学院、高职(专科)院校原则上采用我省统考成绩。

考生在报考专业校考时还需注意各校各专业对文理科类别、文化成绩、专业主项类别、身体条件等要求。

六、对艺术类专业课考试中违规行为的处理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对考生在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及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执行,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将按《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五条追究刑责。

2016年教育部有关艺术类招生考试文件另有规定的,另行通知。

第6篇:美术与设计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阅览;美术设计;空间延展;适宜

一、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环境美术设计的主要现实问题

由于传统的设计观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制约,使得许多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美术设计仍然采取传统的设计形式,出现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多样化的信息阅览媒介以及多元化的读者需求传统图书馆空间设计的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其次,图书馆的阅览美术设计缺少融入现代化的空间设计理念,缺乏空间生态的美术设计思维理念,致使即便有光鲜的设计外表,但其内部的空间延展性和适宜性结构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再者,图书馆阅览的空间美术设计缺乏改变与创新,忽视了现代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设计理念,造成图书馆的美术设计在人性化服务方面的考虑不够全面,没有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阅览时的优雅舒适程度需求,没有充分体现图书馆内部布局结构的安全私密程度,同时图书馆内部环境功能较差,不能满足读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无法使读者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激情;最后,高校图书馆阅览美术设计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观念没有真正融合在一起,空间设计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没有以人性化的设计思维,为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便捷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阅览美术设计中提升空间延展性及适宜性的策略

从图书馆空间服务的角度来看,图书馆的美术设计空间布局与基础设施建设会直接影响到空间的延展性与适宜性,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其优化策略:第一,将图书馆的内部结构设计划分为几个主要的区域,包括图书阅览区域、书籍设备管理区域、人工服务区域、休息交谈区域、网络信息区域等。通过不同区域的细致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美术设计的空间延展性与适宜性特点,独立开放,互不干扰。此外,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模块化的设计方案,在实际空间设计工作中灵活运用,充分利用已有的建筑空间;可以从设计空间上设立相对独立的自习室、配置电脑与家具,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组合,设立此区域不仅可以使读者讨论学习,还可以为学校导师提供专业授课的教室,根据读者的阅读兴趣,满足读者自主性学习的需求。第二,图书馆休息交流区域可以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设立在各个楼层,为读者提供额外交流学习的场所,读者可以与朋友自由随意的交流并品尝美食,不用担心会影响到别人;静读图书阅览室、书吧、楼道走廊等公共区域的座位可以选用简约舒适、色彩亮丽的休闲沙发,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让读者在随时随地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充分放松身心,体验休闲舒适的图书馆阅读环境,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长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吸引更多读者驻留在图书馆;在不断更新换代的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阅览美术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中对图书馆的阅览实行综合管理制度,比如可以实行自助借还图书系统、网上阅览服务、座位布局系统等。第三,将读者使用较为频繁的区域设置在读者出入最方便的地方,按照楼层进行细致划分,这样不仅节省了图书馆的空间资源,还合理地分流读者的阅览区域,减少读者寻找书籍的时间,同时也使各个区域的空间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与应用。此外,要合理利用图书馆内每个区域的图书文献,避免使用率较高的区域出现座位紧张的状况;要重视图书馆的外观造型、采光照明、色调装扮、摆放装饰等,使读者通过优雅舒适的馆内环境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情,让空间美术设计充分体现人性化特点。

第7篇:美术与设计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城市文化;环境设计;社区;生命;生态美学;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1文献标识码:A

Life Field: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Community Landscape

ZHU Yi

社区(Community)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有时是老旧环境的代名词,给人以“贫困”、“陈旧”、“杂乱”和“粗糙”的印象;有时是满足房产开发虚荣的新噱头。与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时尚住宅小区相比,社区缺乏合理的规划和足够的关注,社区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挑战和矛盾。然而社区又是重要的:它是一个“生命体”,是包含诸多功能的混合物,“自然”地拥有丰富的机能和组织结构。人、住宅、学校、社会机构、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商业设施和绿地等元素共同构成的社区系统是城市的内核和生命。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合理规划和建设社区对于建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解城市生存危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社区景观较之其它城市景观类型更具社会现实意义。

今天的社区迫切要求城市管理者和设计师,建立一套适合新时代社区景观特点的美学体系,来强化诠释场地特色和潜质,调和矛盾,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社区景观美学并不仅是为了解决城市的装饰或视觉问题,更是为了促进城市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化和理念。因此,社区景观的美学内涵应该符合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现状条件,体现时展的趋势和主旋律,具有社区地域特色。社区景观的场地特征告诉我们,受城市资源的限制和影响,社区景观不大可能创造出桃花源般的田园风光;不能比照投资巨大的城市形象工程;也能不像某些商业住宅小区那样,不为建设有效率和充满活力的城市,而仅仅是为了营造所谓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绿化环境。作为充满人性和生活气息的环境,社区景观定位不能套用简单化的现代主义模式或任何时尚噱头。城市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作为承载城市文脉和市民希望幸福的场所环境,社区景观需要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美学体系,来建构满足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系统。

一、调整美学观念

20世纪以来,科技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科技及其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对审美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20世纪诞生的技术美学和现代主义便是这种影响的产物。技术美学是工业时代的美学诉求,不仅带来实用至上的功能之美,也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之美。它是凡尔纳(Jules-Verne)笔下的奇异钢铁巨物,是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密斯(Mies van der Rohe)、皮亚诺(Renzo Piano)追求的精密建筑机器,是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技术复制美学。可以说技术美学的特质构成了现代艺术特征,消弭了古典艺术的深度,扩大了审美视野,并加大了艺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促进了审美的民主化,使现代艺术成为大众的艺术。然而技术美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也不断地被误读或落入极端的窠臼:技术美学强调巨构形式,追求巨大体量、数量和宏大的气势,表达了人类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对科技发展的乐观理想,然而在缺乏正确理解、合理规划、有效制约和监督的情况下,一味追求巨构形式会造成空间尺度把握上的偏差,甚至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而本雅明的“技术复制”理论也会被异化为适合大规模生产(Mass Production)的雷同、粗糙、缺乏生气的城市建设;现代主义反对点缀和装饰,否定建设更丰富环境的可能性,建筑和城市被当作一部机器而丧失其丰富的传统内涵。各地的建筑和广场、步行街超然于历史性和地方性之上,表现出惊人的雷同,致使环境符号系统所载有效信息过少。此外单纯地强调技术的作用会刺激推动商品化的趋势,这也许是为了控制和保障普通人的利益,但却会导致艺术审美丧失个性和能动性。技术美学和现代主义虽然有着乌托邦式的美好理想,但其理论的局限性使得它们的作用非但没能促成理想社会,反而造成了简•雅各布斯所论述的社会崩溃。面对这些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关注地区文化、历史、环境和生态平衡就是对现代性反思后的修正和超越。

人类社会从原始部落时代、农耕时代到现代工业时代再到以信息产业主导的后现代,从安全危机到环境危机再到文明(经济与文化)冲突,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而我国的问题则更为复杂,面临着实用主义泛滥、环境污染、信任危机等诸多问题。这样多的矛盾需要我们在处理环境问题时,调整人类中心论、技术至上、唯美主义、功利主义和与工业社会伴生的美学观念,发展生态美学(Ecological Aesthrtics),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存、共生、共同发展。生态美学不只是对艺术内在的、形式的与审美特性的探讨,不是封闭而独立的空想艺术世界,它主张从社会机制、价值体系上寻找危机的深层根源,关注的核心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命运问题。生态美学强调“生命”,追求人的“自我实现”和“生态平等”。 这里的“自我”不是“形而上”的自我,也不是“个人本位”的自我,而是融入人类、自然共同体的自我。生态平等强调所有的生命事物具有同一性,即生存和发展的权力是相同的,都需要生存、繁衍和自我实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美学研究在我国虽已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但仍然没有与环境美学相结合,进行有影响、有广度地理论实践。社区作为我国城市主要的环境平台,有必要也必然要实践生态美学,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环境美学之路,为化解人、环境、社会矛盾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生命――社区景观的审美核心

在现代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因高速紧张的工作而缺乏沟通、情感淡化。对优美健康生活环境的需要,不仅是个体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然而我们却时常面对这样的现实:被行人车辆压坏的草地绿篱,拥挤的道路,有限的交流和活动空间,单调的植物品种,缺乏特征的社区环境。它们少有技术语义和文化语义,没有思索回味的空间,环境的社会缺失。缺乏资金、管理困难、人均占有资源的矛盾可能是社区环境难以改善的典型原因。一个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管理者、设计师、居民都能明确城市社区不是大尺度的水泥森林和仅供安居的空间,也不是仅供欣赏的风景画卷,而是高密度的、小尺度的、拥有丰富多样性和独特个性的生命场所。这种拥有生命、延续生命、循环生命的状态应该作为建设和谐环境的目标,应该成为社区景观美学内涵的核心。

(一)环境美感在于可识别性

以生态美学为内核的社区景观美学首先并不排斥对形式化、风格化的研究。建立适合社区科学的视觉形象系统,有助于管理者和设计师站在较高的起点上,摆脱天马行空、不切实际观点的困扰,有助于透过表象形式,认为审美对象的表现性质。

过去30年来,许多欧美国家普遍采用视觉管理理论进行景观环境评价与管理。美国林务局和美国土地管理局分别建立了“视觉管理系统(Visual Management System,VMS)”和“视觉资源管理系统(Visual Resources Mana gement,VRM)”, 以加强规范环境景观管理和设计,强调对理想自然的视觉、风格化设计,特别是用科学法律的手段像保护规划景观美学资源。在我国,高速公路和大型铁路工程、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都需要这样的视觉管理系统。在城市社区科学全面的视觉管理系统中“可识别性”可以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可识别性”的内涵是宽泛的,不但与视觉感觉有关系,更与人的认知体验有联系。透过视觉表象,起到重要作用的社区可识别性内涵可以被归纳为:生命的、系统的、适宜的、乡土的、象征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新都市主义(New urbansim)的创始人之一多安尼(Andres Duany)认为社区必须有一个可识别的中心。社区的结构通常较为松散,从视觉上需要拥有标识性元素,在形成区域社会中心和区域环境风格发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识别中心还能起到丰富知觉的作用,留下典型记忆,满足社会性的需要。一般而言,可识别中心可以是广场或是绿地。而对于那些缺乏条件,拥有更松散场地、更小尺度空间的社区而言,可识别中心可以被概括为“地标”。社区的地标可以是人工构筑物如建筑、雕塑,也可以是自然物如树木、起伏的地形、河流。芬兰研究学者Y•瑟潘玛把这两类对象划分为强审美客体和弱审美客体,前者完全取决于主观的审美评价,其审美价值往往体现在象征意义层面;后者则由伦理等其他价值充实,审美价值表现为环境社会的整一性。某些管理者和设计师常常站在主观角度,为拥有令人难望的视觉冲击力而热衷追求建设奇伟的标志性设施,作为城市环境的地标。但社区景观生活性的特质决定了它不需要这种审美对象。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原有环境选择的自然物或经过合理定位的人工“设计物”,就能够满足社区环境的视觉识别要求。前者是指经过自然环境选择而留存下具有独特乡土意象的自然物,如古树、河流、山石等,它们能便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可以充分展现动态的生命价值,人与自然物的关系是互动的,是不和谐共生,就冲突毁灭的辨证关系。所以经由自然物带来的审美更为积极,能够满足休闲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而后者则是指适合场地环境的具有象征意味的能够产生积极互动作用的人工设定物,如移栽的植物,堆叠的山石,多功能的环境小品等,这些人工设定物可以不具有宏大的视觉冲击力,但必须体现出精微的美学品质,以供人们多感官地体会和品味。无论是天然物还是人造物,都不能仅从形式主义的角度出发。环境美学家卡尔松(Allen Carlson)主张对自然的审美欣赏不能仅欣赏自然物的形状和颜色等外在形式,而是欣赏自然物的表现性质,如海洋的澎湃、泰山的宏伟。它勿须借助科学认知的帮助,甚至不受文化差异的影响,这是每个人通过自然天性就能感受到的东西。

(二)环境美感来自于多样性的社区绿地系统

单调的绿化和装饰是低质的城市环境拥有的共同问题。无论从美化效果还是从生态学意义来看,社区环境中简单雷同的植物配置只能起到可有可无的绿色点缀作用。以整个社区为系统,结合场地条件和特征,合理有效地选择组合多样性的植物品种,可以使居民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更直接地感受自然所带来的诸多有益的环境生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有时会发现一些新建成的优美环境仍少人使用和关注,过于强调环境装饰美化的作用或仅仅关注视觉效果而又缺少其它功能及配套设施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绿化是社区环境美化的主要手段,今天出于发挥固碳等生态作用的需要,城市绿化的地位得到了空前地强化。但是,脱离工作、生活、学习、休闲、服务功能而独立存在的绿化,并不能给在城市社区居民带去最友好的舒适感。相反,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目标,某些绿化种植还会造成社区环境的分离和隔离。因此,我们应始终明确:绿化只是社区系统的一部分,社区的生态美学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感受,它应该来自于对一个混合了多功能、多样性的友好社区环境的高满意度和由此产生的幸福感。

(三)环境美感在于变化和循环

积极的美学认为,一切天然的东西在审美上均有价值和值得保存,其被破坏的现象如病死状态等则是丑的,但整个平衡的生命过程任然被认为是美的。法国景观师吉尔•克莱芒(Gilles Clement)说“自然在演变中发展,花园是演变中的过客”。四季演替,昼夜往复,是人类面对的自然状态。生存在持续变化土地上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往复“成长――繁荣――衰败――重生”式的动态循环,展现并洋溢出着永恒的生命力。那些时而凋敝、时而繁盛、时而荒凉的真实环境,因为具备生命的动力,而能够引发人类原始、本质、持久的精神共鸣。相比较一件雕塑,一颗勃勃成长的榕树、一条流淌的河流会因其自然长久的生命力,更能够给人留下抹不掉的记忆。人追求自身生命的长久和永恒,是因为看到了自然物的持续生命力,人觉得生命短暂,是因为看不到生命的延续还可以体现为循环。人要遵循自然之法,既不人为中断自然主导的生命更替,也要推动人工环境的循环再生,即事物可以通过人们的合理使用而生长、发展和延长寿命,只有这样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计成在《园治》中所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不但是指中国园林艺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更可理解为“人作”要能“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就必须按自然的规律来安排,参与到天地的循环中去。景观设计师只有热爱土地,深谙土地的特性,综合人文系统进行分析和决策,才能将场人、地空间与自然系统相融合,并达到和谐之状态。

(四)环境美感在于因地制宜地发挥场地资源潜力

埃克博(Garrett Eckbo)在《为生活的景观》中认为:持久的生命力在于因地制宜,而非预想的形式。任何的规划和设计都是预想的,但需要将“因地制宜”设置为前提。社区场地规划者需要以当地气候、地理、人文、社会等情况为出发点,创造出具有多样化地域特色的现代景观环境。社区环境要选择利用易于养护的本土性物种资源,要合理利用原有场地地形,要保留富有特色和历史传统的建筑、设施,使用乡土材料或废旧循环的材料以及某些传统的建造技术营建景观环境。这不但是延续社区环境视觉识别性的需要,也是体现文化传承,突显社会价值,保持场地长久、持续的展现活力之需要。建筑师张雷使用传统的红土砖、石棉瓦,采用传统的建造工艺,在扬州完成《三间院》作品就是对上诉观念的探索和实践。

芒福汀(J•C•Moughtin)认为可持续发展意味着需要对天然和人工环境进行精耕细作。这里所谓的“精耕细作”应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潜能。城市社区环境资源是定量的,而随着人口的膨胀,人均资源却是不断递减,这是社区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要提高社区环境质量,就必须对社区环境“精耕细作”。

合理且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空间是精耕细作的一个着力点。被人们忽视的街角、墙面等都需要有效地加以利用。如大力推广建筑外墙和围墙的立体绿化,这种垂直空间的活性植物表皮,既符合社区环境不能远距离欣赏轮廓,只能近观细节的视觉特点,也符合生态美学中建立生态梯度链需要垂直层次环境的要求。

摈弃一切都要破旧立新的概念,合理改造好老环境也是精耕细作的要求。并不是所以城市环境都需要拆除重建才能达到最理想的目标,这既不需要也不现实。街区的核心生命力在于经过漫长时间形成的生活传统和习俗,由此形成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性格和特色,是简单地环境改造和地产开发无法生成的文脉。因此,通过改造的方式提升城市社区环境质量既节约了资源,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社区文化和维持社区社会关系。在具体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如选择本地区地方性的建设材料,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可回收资源,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另外,要恰到好处地运用相对昂贵的环境装饰,将美化的重点着力于社区环境节点。

(五)环境美感基于场地环境的人文内涵

社区居民在长时间谋生、居住、休闲、交流的过程中会形成固定的生活习惯和传统,这往往成为居民社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幸福感的主要来源。同时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由此形成的环境空间也是吸引来访者的目标,对于强化来访者关于城市的意象非常重要。丧失传统习俗和居民的环境空间,即使保有再优美的环境,也只是空壳而已。丽江古城和不少城市迁出老城原住民的做法,就导致了原文化的流失,破环了城市的原真性。城市环境与山林相比,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充满着“喧闹”,没有“喧闹”的人气,城市便会丧失活力和效率。即割断原有的社会生态链,必然阻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必然破坏生态美学存在的基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对于需要新建改建的社区而言,应注意挖掘和设计其人文内涵。主要方法可以概括为“营造符号”。使用符号这种典型化的方法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手段,且具有强烈的象征效果。任何视觉符号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们的运用必须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符号的使用与创造一定要准确、要恰如其分.要与其他造型因素相统一并成整体。符号的表现形态可以是艺术品,也可以是设施,还可以是自然物等。一切在社区生活中有意义的东西都可以变成符号。营造符号首先应当注意避免生搬硬套。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频繁,符号元素和其应用方法有在发展中趋于统一的态势,但是一个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技术、社会文化习俗的不同,环境中总会有一些特有的形式和排列方式。巧妙地注入这种特质可以加强环境的历史连续感和乡土气息,增强环境的感染力。这些方法其实就是尊重和承认环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并用用语义的多重性混杂性来反映自然的生态性。营造符号还应当注意避免缺乏联系地孤置。按照索绪尔语言学和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符号学的方式去理解,任何符号就像任何言语一样在它存在的上下文语境中都有着自身特定的意义,而众多的“符号”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指系统,就像语言学中“言语”和“语言”的关系一样。在社区环境中需要设置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符号,以此构成成系统的社区视觉审美语言。符号化方法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要赋予空间更多的意味,增加审美内涵。三、结语

对社区景观美学内涵的研究探索,并建立成系统的社区景观美学体系,是规范和科学确立城市视觉管理系统的需要;是为了提高居民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是为了减少城市资源浪费,增强城市活力;更是为了从思想上促进人们改变对待自然与城市的态度,从行动上由工业文明征服自然式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杨德昭社区的革命――世界新社区精品集粹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45

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90-291

克里夫•芒福汀等(著),韩务青等(译)美化与装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57-158

杨德昭社区的革命――世界新社区精品集粹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9

仇保兴生态城分级关键技术城市规划学刊,2010,(03):1-13

李庆本(主编)国外生态美学读本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

H•B•曼科夫斯卡娅国外生态美学的本体论、批判和应用李庆本国外生态美学读本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7

H•B•曼科夫斯卡娅国外生态美学的本体论、批判和应用李庆本国外生态美学读本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2

朱建宁,李学伟法国当今风景园林设计旗手吉尔•克莱芒作品选取登中国园林,2003,(08):4-10

第8篇:美术与设计的区别范文

设计(design)这个词,是由日文里以汉字翻译“design”这个字而成。日文在翻译“design”这个词时除了使用“设计”这个词以外, 也曾用“意匠”、“图案”、“构成”、“造形”等等汉字所组成的词来表示“design”。

所以在了解什么是“设计”时,我们可以先对这些字词来解释一番:英语的“design”来源自拉丁语的“de-sinare”,是“作-记号”的意思。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文“desegno”开始,有现今“design”的含意,后经由法文的中介,而为英文所引用,成为现今英文中的“design”。

在英文中“design”有如下意思:

a。设计,定计划。

b。描绘草图,逐渐完成精美图案或作品。

c。对一定目的的预定与配合。

d。计划、企划。

e。意图。

f。用图章图记来表达与承认事件。

其中a项与b项与设计专业所称的“设计”最接近。

日文里汉字的“意匠”即指“意念加工”之意,认为“design”乃是从事意念加工的工作。“图案”则相对于“文案”。文案是指以“文字”做说明;图案则是指以“图”做说明。也就是制图。而后则泛指能达成具有表达意义的图形生产活动。

日文里汉字的“构成”则指东西的组合(包括文章、图像、事件 等等),追求形式的精确性与美感性的活动。“造形”则是指“形”的生成,也就是环境、形体、形象的营造。

日文里汉字的“设计”指设定具体目标而后依计画以(制造)实物来达成目标。

不过“设计”这两个字,用中文来解释,则更有意思。在<<说文解字>>中,“设”、“计”二字的字义如下:设:施陈也,从言役。役,使人也。“设”,就是陈列摆设的意思。言,指以语言完成。役,指可运旋的物,转意为使役。从言字旁与役,是表达以言语,来使役人的意思。计:会算也。从言十。计就是合计、计算的意思。言指思考。十,指具体的数(相对于抽象的数)。从言字旁与十,是表达以思考、以言语来完成具体的数的计算。

所以,“设计”以中文来讲,则有人为设定,先行计算,预估达成的含意。这样的定义其实就是另一个在中文里更常用词:“营造”,而“营造”一词在日文里又称“建筑”或“造屋”。而目前中文里的“建筑”一词则是日文以汉字翻译“architecture”一词而来,并传回中文里成为日常用语;就如同“设计”一词是日文里以汉字翻译“design”一词而来,并传回中文里成为日常用语一样。

不过如果从西方设计的发展来看,在现代设计兴起之前,设计不只等于建筑,也等于艺术。特别是在西方艺术史与皇家艺术教育学院课程里,从文艺复兴开始,就慢慢地形成以建筑专业技艺为首,并结合绘画专业技艺与雕塑专业技艺的承传,三者合称为造形艺术,合称为“设计”。

我们从这个角度就比较容易了解“设计就是指具有美感、使用与纪念功能的造形活动或营造活动”的定义与解释了。

一般而言,美感经验、使用功能与纪念功能这三项,会有程度与对象的区别。同时所谓的美感经验与使用功能,并不只是只由创作者来感受与判断,也要由生产者、消费者来判断。纪念功能则往往因对象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另一方面,自从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之后,纯手工生产的艺术(绘画、雕塑)就逐渐与建筑设计、海报设计或产品设计区分开来。前者以手工制作,一次作一个;后者以机械生产,可以同样的东西生产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而将前者称为纯美术与手工艺,而将后者称为“设计”。不过不管怎么区分,纯美术也好、手工艺也好、建筑也好、 设计也好,都需要符合“具有美感经验、使用功能、纪念功能”的条件。

“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以文字、符号、造形来捕捉美感,捕捉和表达意象,表达意念与企图,进而达到沟通与说服效果的一种活动。或许我们会对所谓的?美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设计”要捕捉美感,乃是无庸置疑的,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

什么是设计学?

(一)设计专业需要有美感训练,而不是美学训练。

现在学院里的设计课,往往都会教很多所谓美学原理。例如:平衡定律、比例、对比、许多老师与学生往往将这些原理以范例,特别是对外国作品的案例学习,而忽略了两点。第一是忽略了作业练习时自己的作品会不会令自己感动。第二忽略了自己从小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其实也是充满美感。如果我们设计学习过程中,只以日常少见认识不多的外国作品案例,并养成我们美感的训练,那么这种美感训练是不可能成熟,也不可能有生命的,也不可能有创意的。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个人的设计风格。

(二)设计需要创意训练,而不只是设计程序、工序训练。

(三)各个分科设计之间是相通的。

所有的设计专业,不管是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美术工作、广告设计、空间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插花设计、美容设计等等,可以说所有的设计都是以造形美感的形成为基础,在设计学科或术科上,这些细分的设计其实是相通的,并没有所谓建筑设计专属的基本设计,或产品设计专属的基本设计这样的说法。

(四)设计与日常生活中的美感不可分离。

第9篇:美术与设计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规划;主题与文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主题打造备受关注,是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园林景观主题的设计需要兼具人文与自然的双重层面,将二者协调化,从而打造出最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景观环境。只有将传统园林及现代化景观规划结合,才能了解哪些是最符合社会文化认知的。

1园林景观规划下的主题文化效益

园林景观设计中移植的植物必须符合当地的人文文化,以植物游憩为基本特质,将一些历史和文化的元素融于单元结构设计中,尽可能打造符合要求的理想生活区域。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不仅要满足园林本身的功能需求,而且要以一些古老的文化传承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文化传播。总之,观赏者对于园林景观的欣赏认知共分为三个阶段,即观、品、悟。在准确把握园林景观信息后,设计人员可全面掌握园林设计中存在的直观景象,规避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风险或隐患,通过多种手法来实现对主题的烘托,同时内定一系列特别的文化内容。

2园林景观规划下的主题氛围确定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大众对环境的需求和审美标准有了新的变化。景观设计只有具备特殊的主题和独特的文化特色,才能保证其符合新时期的审美标准。设计人员应预先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准备工作,重点突出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使主题氛围的设计更加符合标准。

2.1做好园林景观的设计准备工作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即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在规划设计前期充分考虑所有内容。例如,明确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内容,需要结合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确保景观园林布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规避因土地资源被破坏而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在具体实践中,为了增强园林景观设计观赏性,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应用不同类别的绿色植物进行景观设计,实现对园林美感增添的辅效果,促使园林景观设计主题、设计方案符合人们的审美,增强其与周边环境的契合度。此时,设计人员还可将文化广场和主题公园等内容直接凸显出来,营造一种都市生活的良好氛围,增强人们与自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人文与自然的关联度,在优秀的景观设计中增添人文关怀措施,不断完善自身的设计理念,促使人们在文化设计中感受到舒适、惬意,才能满足人们的基础需求。

2.2明确主题设计的作用

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设计和氛围感的营造,在于对项目进行综合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园林景观规划要以绿色自然为主题,构建以人为核心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在某个区域内实现对物质的协调统一处理,尽可能将不同区域的绿色植物、山水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构造符合要求的景观规划设计。但在主题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点关注、避免多样化的乱象处理,实现对景观文化的理解和设计,以有效体现出文化内涵及独有的特性。对此,园林设计规划中应明确一个主题,以增强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

3园林景观规划主题文化中的缺陷

现阶段,园林景观设计存在较多的优秀景观作品,同时存在一些质量不佳的作品。经过市场调研后可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3.1过度追求形式上的美感

部分园林景观在建设中,往往很少考虑车流量的多少;只是追求感官上的视觉刺激,根本不会顾及广场中本身存在的休闲游憩功能;只是在景观规划中增添一片草坪,给予人们一种绿色的感官效果。广场设计较为空旷,没有大树环绕,更别说一些休息用的座椅;只有铺装、罗马柱、景观廊架等基础装饰,实用价值几乎为零,文化传播功能基本不存在。我国当前已经建设的园林景观工程,大多过于注重形式美感,却丢失了外观上的大气,忽视了景观的文化内在价值,难以将园林工程的真正内涵价值发挥出来。

3.2忽视主题与环境的结合

不同性质和功能不一的园林景观存在差异,甚至存在不同的布局特征。另外,部分园林景观作品为实现主题与环境的融合,只是盲目追求创新,根本没有考察该区域的主题环境和功能需求,导致景观反映出的主题与文化存在一些偏差。总之,园林景观为满足游客自身需求,常常采用多类别的主题设计模式,使得园林文化风格缺乏主基调,甚至给观众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很难真正表达出园林景观所要表达的文化内容。

3.3景观主题文化定位差

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表达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容较为丰富,故目前存在一些极特别的园林景观类型,其形式存在特殊性。此时,无论景观主题是否存在定位认知的偏差,依旧会体现出原本选题的低俗化、文化品位差的特点,且只能满足观众的第一眼认知,不可能深入挖掘到其他实质性内容。

4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的设计举措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想使主题突出,需要刻画一个内涵丰富的园林景观规划作品,但这并非易事。在观众体会由“景”入“境”再到生“情”的全过程中,规划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内容,即根据特定条件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将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实现所有内容的和谐统一。另外,设计人员还要根据园林类别、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园林的整体布局结构,充分围绕主题进行巧妙的结构布置,全面深入地反映出主题内容,规避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4.1重视因地制宜举措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对区域进行规划处理,以现实情况作为切入点,直接体现出独有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容,并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确保主题理念符合当地区域的文化特色。例如,在繁华的都市区域,周边地区都是建筑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早已带给人们一种新的疲劳,人们希望在园林中享受一种愉悦的自然气息。在主题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切入点,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元素,增添一系列有效的人文情怀,将其融入景观文化中,使其成为独有的特色元素。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属于园林艺术构思流程,设计人员要把握园林内容与形式上的统一性,完善园林景观的创作流程,依据主题结构进行立意和构思,增添一些时代精神和特色。

4.2明确园林景观设计的统一化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满足不同类别的游客需求和感受认知,应用多类别的主题设计模式,使园林景观整体结构与部分结构统一化。对于设计思路而言,原有结构模式下的园林景观注重整体与部分的协调统一处理,这样能够给游客搭建起清晰的认知主题思路。例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瀑布假山、小桥流水等要与园林主题相适应,从而构建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对于园林景观而言,在对其中的某一部分进行设计分析时,设计人员应时刻考虑主题结构呈现出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内涵,将对应的要素结构做好统一的艺术处理,实现结构的合理安排,增强主景和衬景之间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增强结构的艺术审美价值。由于园林类别、服务对象、功能等存在差异,设计方案应有效把握多种类别的园林功能,以增强主题与文化结构上的完善性,而不可一味模仿、抄袭、拼凑,也不能标新立异。

4.3借助高效的主题设计方案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模式完善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了解园林设计案例的优势,确保园林景观设计结构的新颖性,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州、杭州、北京等区域的园林景观特征,构建专门的一体化园林景观区域。设计人员还应将该区域的主题设计结构转变为更具张力,甚至能够借鉴游戏中的虚拟园林案例,真正设计出符合人们科学性认知的内容,改善园林景观设计标准。在方案的确定中,设计人员要尽可能了解所需设定的主题内容,根据不同的主题特征将本地植物及外地植物结合在一起,借鉴其他园林景观设计的长处,摒弃其不足之处,让自身设计的主题方案更具吸引力。

5园林景观规划文化创新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带有民族特性的园林类别更受人们的欢迎。这主要缘于该类别的园林结构能够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洗礼,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带有特殊的人文主义色彩;该类别的主题特征性强,符合新时期的人类审美观。而在城市建设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显得更为重要,主要缘于其代表现代化的城市人群对自然和文化结合的一种新的期望。只有理解新时代下的园林规划主题,才能在设计和施工中增强园林景观的艺术美感,以就近原则选取合适的园林设计植物,从而扩大园林低碳绿色植物种植范畴。绿色植物属于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唯一内容,因此,设计人员除了需要对绿色植物进行布景设计外,还要将其与园林景观内部的实体建筑搭配在一起,形成特有的园林景观类别。园林景观主题文化内容不仅需要继承当地传统类别的文化元素,更需要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内容创新,结合现代化的环境保护和节能理念,使园林景观设计在达到美化环境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自然与文化内容的统一,给予人们一种艺术美感。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内容,将绿色环保理念与园林中的建筑物搭配在一起,可以营造出一种园林景观的绿色氛围,给予人们一种舒服的、放松的享受感。因此,该类别的园林景观主题开发十分重要,能够让人们真正感受到艺术视觉享受和文化内涵。

6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人们对城市环境中的园林景观主题文化设计愈加关注和重视。为确保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文化符合要求,增添多样化的园林景观设计手法,设计人员应合理利用多类别的方式凸显园林景观的主题,使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达到预期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许桐.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与文化融合[J].花卉,2020(2).

[2]朱霄霞.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与文化融合[J].文化产业,2019(15).

[3]魏振震,赵云娟.试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现代园艺,2018(18).

[4]谢碧霞.论我国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8).

[5]刘天明.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与文化研究[J].科技展望,2014(21).

[6]黄梅.园林景观规划的文化和主题分析[J].魅力中国,2019(15).

[7]王文雯,王春晖.碑刻文化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以齐鲁碑刻文化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A].孟兆祯、陈晓丽.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8]孙文华.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意境及营造方法探讨[J].北京农业,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