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美术教学法范文

美术教学法全文(5篇)

美术教学法

第1篇:美术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暗示教学法;美术教学;心理暗示;教学质量

一、暗示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暗示教学法具体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通过思想启发与学习引导,让学生正确认知并理解学科内涵。以往,教师在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时,通常以直接灌输为主,导致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学习比较被动,美术思维也受到明显局限。而暗示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手段,所发挥的教学作用更加显著。教师通过暗示教学,能够对学生美术思维进行一定程度的启迪,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学科,深入理解美术内涵,并形成良好的美术鉴赏思维,提高美术修养。因此,美术教师应重视暗示法在美术课堂上的合理应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强化学生美术鉴赏思维。

二、暗示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其一,构建美术情境,激发美术兴趣。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渗透,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组织美术教学时,需要重视师生关系,加强情感交流,提高美术教师对学生美术学习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春天的色彩”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营造美术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就春天的色彩进行想象和联想,如春天的草是绿色的,春天的花是色彩鲜艳的。之后,教师与学生就“春天的色彩”进行交流和讨论,慢慢引导学生明确“春天的色彩”这个美术主题,并合理进行美术创作。其二,加强美术鉴赏,启发美术思维。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需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让学生在鉴赏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美术思维,培养学生美术鉴赏意识,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美术鉴赏,让学生通过鉴赏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加深对美术课程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水墨画花”的教学时,可以搜集我国在水墨画方面的经典作品,并在美术课堂上将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鉴赏水墨画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术魅力以及所渗透的传统文化内涵。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根据鉴赏心得与体会,自主进行水墨画创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美术鉴赏与创作能力。其三,加强心理引导,端正学习认知。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进行心理引导,从而端正学生美术学习思想,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自信,从而自主参与到美术课堂探究活动中。例如,有些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和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比较自卑,甚至存在一定厌学情绪。此时,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当学生在美术创作方面具有一定思路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建立起美术学习自信,学习能力也会逐渐提高。其四,组织合作教学,培养自主意识。美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在组织合作教学环节,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美术课堂学习中,将美术学习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发挥,从而实现学生美术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你会设计邮票吗”时,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邮票的构成要素以及设计思路进行探究与总结。小组合作能够实现优生带动弱生,在互助的学习环境下,实现班级学生美术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从各个小组设计的邮票作品中挑选出最佳作品,并在班级进行点评和表扬。也可以将学生的邮票作品张贴到主题墙上,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激励,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变得更加自信。其五,丰富文化内涵,加深情感体验。美术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需要将相关的文化内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美术绘画技巧的同时,了解其文化内涵,从而加深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民间玩具”时,可以将民间玩具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化内涵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领悟民间玩具中蕴含的文化特色以及美学特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结语

总之,美术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点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学科载体。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功能,重视教学方法的合理创新,根据学生的主体需求实施暗示教学法,通过心理暗示和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思维,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美术教学法范文

其一,重“美术”而轻“教育”,导致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直接缺位或边缘化。近几年由于受高职院校某些教学改革的影响,师专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亦在急攻近利的心态下,忽略了学科与专业特点,一味趋同于高职专业,而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压缩至两年,第三年为学生实习与顶岗实习时间,不再回校上课。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在两年的有限时间里,为保住“美术”的帽子而不惜给“教育”动了刀子———以柳州师专美术教育专业为例,2008级、2009级美术教育专业,除教师教育专业规定设置的公共课程“书写技能训练”课、“普通话训练”课外,唯一设置的1门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学时数仅仅为32。2010级、2011级美术教育专业除增加了1门公共必修课“班主任工作技能”课外,仍沿袭上两届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而同校其他教师教育专业,如英语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为48学时,另外设置有96学时“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系列课程;又如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科教学法为64学时,另外设置了32学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实训”课程;再如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为64学时,另外设置有“学校体操”、“运动训练学”、“体育游戏”等相关课程。相比之下,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严重缺失,仅有的课程也被边缘化。

其二,重“美术”而轻“师范”,导致“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专任教师的缺位。由于存在某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认为只有承担美术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教学任务才算正道,而对师范生技能训练课程不屑一顾,认为上这类课程不能体现出美术家的价值,或许低人一等。因此,许多老师不愿意承担“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的院校甚至采取轮流执教制,每位教师执教一个年级。这种看似公平的做法,其实有悖于教育规律。无固定的专任教师,每位任教者都是浅尝辄止,无意广泛获取当今中小学新课改的相关信息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无心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会去努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制约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某些高专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存在种种不利因素,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任教者宜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努力实现理论与技能双重维度的教学目标。笔者自接手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来,经过学习、思考、探究,作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在此不揣浅陋,愿作引玉之砖,以求正于诸位方家学者。

(一)理解相关理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相较于其他理论与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是块难啃的骨头,因为它既要在理论层面衔接“教育学”、“艺术教育学”等课程的本源知识,又要在技能层面衔接中小学一线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因此,对任课教师而言,树立科学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观是必要的。任课者不能囿于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内容,点到即止,而要在深谙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花一定的功夫去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特征、规律,掌握当今中小学新课改情况,熟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此外,一名合格的教学法任课教师,“授人以渔”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必要时还得把自己的指导理论、教学观念付诸实践,即给师范生上“试水课”。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一些抽象的理论、间接的知识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尤其是师专层次的学生),而在直观的“教学试水”活动中,师范生通过耳闻目睹,能更好地获知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隐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师范生而言,“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既是传授如何当美术教师的理论课程,又是提高美术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任课教师要科学取舍教材内容,并注意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及时更新、调整、丰富课程的知识构架,“要围绕师范特点,以基础教育美术教学为核心”[1]262,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精讲理论知识,给师范生以必须的知识储备。在此应当指出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途径并非单一的,在教学过程中,任教者还可利用一些直观、感性的教学案例,或在观摩与见习活动中,适时阐释相关的理论知识,传递出一定的文化信息,犹如水到渠成,实现课程的理论教学维度。

(二)观摩教学实录,感知教师角色

根据心理学知识,处于不同的视角观看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有着双重身份的师范生———学生和(准)教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师范生同时树立了“我是(准)老师”的角色意识,无疑将自己放置于一个有利的学习视角,学习效果会比较显著。而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要经过多时日多渠道多方法的培养与强化。与“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方法是,在开课伊始,不急于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先让师范生观摩一定数量的美术课堂教学实录,整体感知中小学一线课堂教学活动,着重体会美术教师角色。观摩的教学视频既可以是获奖的优秀课例,也可以是平日的常态课例,还可以是前一届实习生不成功的课例(视频资料)。在观看过四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实录后,师范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默会知识”,既初步了解了中小学美术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初步形成自己对美术课堂的分析、评判,更重要的是,师范生从中能加深对美术教师角色的感知与体认,并能激励自己趋同于优秀的美术教师。这一良好的心理反应有助于师范生树立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研读优秀教案,体验备课环节

教授师范生学会备课撰写教案是“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一项技能任务。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获知的基本技能,将运用到备课过程中,并体现在详实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案里。不少师范生可能记牢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知晓了必备的基本技能,但到这一环节时还是一筹莫展。诚然,备好课需要各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积淀,对于师专层次的师范生,这确是个瓶颈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一种“先读后效”的方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把平时收集的各种优秀教案———有实习基地学校优秀美术教师的教案、县市级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比赛获奖者教案、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胜者教案、因特网共享的优秀教案等等———提供给学生研读。任课教师先利用课内时间引导师范生分析与讲评三到五篇范例,其余的布置学生课后认真研读,着重理解、领悟优秀教案中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等内容,从中体会美术课的备课思路。最后,任课教师再利用授课时间引导师范生进行归纳、总结,厘清了备课的基本环节、流程步骤与书写格式。讲析与研读这些具体可感可资效仿的范例,不仅促进了师范生获得感性知识,也能让他们由外而内地生成理性认识,“默会”为自己的知识素养,从而更快更好地预演美术教师角色,初步获得备课和撰写教案的技能。

(四)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能

新课改要求任教者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十分适用“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广泛采用讨论交流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情境法等,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又可综合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法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灵活的方式成立学习小组(如以一个宿舍为一个单位小组),成员6-8名不等,采取组长负责制。任课教师在观摩与评判教学实录、分析与评定优秀教案、备课与试教等教学环节,都把具体的教学事项分成若干个学习任务,让各学习小组灵活利用课外时间,广泛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选派代表回到课堂上汇报。诚然,一开始,并不是每个小组都能完成得很好,但任课教师及时肯定与表扬表现较突出的组别,号召其他小组向优秀小组学习,很快全班各小组就形成一种不甘落后的局面,学习效果明显,相关技能得到较大地提升。

(五)搭建交流平台,延伸第二课堂

课内的教学活动是十分有限的,而教学技能的提高过程又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教学问题在课堂内无法得到顺利完成或圆满解决,因此,开辟第二课堂,延伸教学空间,是巩固学习效果与提高教学技能的又一有力举措。利用便捷的现代通讯传媒手段,组建班级、年级Q群,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师生可以即时交流。笔者自执教“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以来,从讨论问题到答疑解惑到讲评作业,大多是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平台予以解决或完成的,学生受益匪浅。此外,利用教育见习的时机,一方面让师范生走进中小学校,亲临一线的美术课堂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另一方面,邀请中小学优秀的美术教师给师范生作报告,传授上课经验,畅谈教学体会。这些交流平台补足了在大学课堂里“模拟情境”的缺憾,让师范生身临其境,全方位地感知与体认中小学美术教育。

(六)凸显实践训练,提高教学技能

第3篇:美术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美术教学

美术学科与初中其他学科的联系也比较紧密,美术学科的学习效果也会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改革和优化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教师要真正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对美术活动产生内在的情感需求,而不是只是单纯因为美术课比较放松而喜欢上美术课。兴趣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需求、情绪、动机等,教师要善于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兴趣。

一、初中学生美术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1、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学生认为美术的学习对自身的考试成绩作用不大,而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压力不大,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美术教学[1]。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致,这也是学生对美术学科学习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教师习惯先向学生介绍简单的绘画技巧,然后让学生照着教师的绘画技巧训练。初中生对单调的东西往往容易产生排斥的情感,刚开始组织学生绘画学生可能比较感兴趣,但是如果每次都按照这种流程来开展课堂活动,学生的兴趣会慢慢消退。情绪是影响兴趣的重要因素,单一的课堂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正面的情绪,学生自然难以保持浓厚的兴趣。

2、缺乏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将美术课程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教师自身也不太重视美术学科的教学,这就造成学校的美术学习环境不理想[2]。美术这门与中考学科关系不大的学科也就会被忽略,学校对这一方面的投资不足,使得教师只能够借助于比较陈旧的设备进行教学,整个学校缺乏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也就很难被激发起来。这是由于学生没有感受到自己对美术学习的需求,个体只有对自己需要的东西和事物才会比较感兴趣,如果认为对自己没有帮助、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就很难全身心投入其中。

3、教师和学生的观念陈旧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学习兴趣[3]。初中教师在不断的提示学生中考的重要性,以往中考学科中没有美术这一学科,现阶段中考改革虽然将美育纳入到了中考中,但是美术在中考中所占分数的比值依然比较低,学生依然将学习重心放在其他的科目中。教师虽然认识到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但是更倾向于结合中考项目来传授一些美术的知识、绘画技巧等,却唯独忽视了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过于强调专业性的美术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二、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入兴趣教学法的重要性

1、有助于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兴趣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美术学习中,积极和其他的学生以及教师互动[4]。以往初中美术教师习惯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的讲解下完成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基本是不存在,一些互动也是效果不佳的一问一答形式。兴趣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美术教学上,促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中,也就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当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时,对于各种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活动,不需要教师的督促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其中,以课堂互动来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而兴趣的激发对于互动的增强很有帮助。

2、促进初中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

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在以往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重视美术教学效果,整个课堂教学也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不佳,也就很难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当学生充满兴趣时,就会更加投入到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中,面对学习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阻碍和困境,学生也不会马上选择退缩,而是努力克服,尝试自己来解决难题。兴趣可以转化为动力,当有了动力之后,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

三、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1、合理创设问题化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学生思想比较活泼,很难将注意力长期集中在某个地方,这就要求初中美术教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引入到教学内容上[5]。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就能够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借助于特定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不仅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还需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了解班级的每位学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只需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且教师创设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问题的难易度和合理性,最好是设置一些分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2、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教师需要依靠特定的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景,借助于课堂上丰富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创设的情景教学模式种类有很多,问题情境是其中一种,还包括生活化情境、角色扮演情景等,有效将形式、情感和教学环境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将情感融入到美术教学中。而且当前科技比较发达,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情境生动形象,还能够节约教学成本,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分享一些比较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教师需要更多的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事件和物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还可以引入虚拟技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打造超乎现实的情境,让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还能够触摸,就像真正置身在情境中一样,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比如教师可以创设各种风景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对景物进行观察、感受甚至触摸,以调动兴趣,更好地进行创作。

3、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学生在分组讨论,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而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创设也有助于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的构建。在进行学生分组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将其作用最大化。对学生的分组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美术技能情况来选择分组方式,对于美术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主要需要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巩固,而一些比较有些的学生主要是思维方面的训练,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选择科学的分组方式,在小组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以此来维持学生的积极性。

4、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播放美术课件提高兴趣

信息技术是当前社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与社会各行各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合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教师多在网上搜集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以图片或者是视频的方式分享给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观看到更多优秀的作品,有助于学生文化视野的提升。在观看作品视频或者是图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欣赏,借助于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品的表现手法,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技能的提升。

5、将游戏教学方式融入到美术教学

游戏一直是初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之一,初中美术教师就需要借助于游戏来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教师在设置游戏的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游戏。不需要教师强制要求,学生们就会在主动游戏的过程中主动画画充分展示自我。此外,当每一个学牛的积极性通过游戏不断提升,整个班级的美术学习良好氛围逐渐形成,美术水平也会持续健康提升。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时要注意方法,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游戏,并且不能本末倒置,要将游戏当成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落实课程目标,紧密贴合教学内容和目标来设计合适的游戏形式和类型。

6、借助于课外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绘画比赛也是一种提升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绘画比赛的内容选择要合适,需要保证多数参与比赛的学生能够完成,同时还能够体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不仅能够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有助于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的构建,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提升自身的美术水平。

四、结语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更加注重美术教学的作用,不断改善和创新美术课程教学方式。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比较常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雪娇.浅谈运用信息化教育激发初中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41(4):124-124.

[2]吴丽娟,宗洪玉.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25(9):41-42.

[3]沈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9(15):538-538.

[4]杨永莲.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9,26(10):218-219.

第4篇:美术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美术;艺术教育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不断完善教学目的

开设初中美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体会美、展现美。为此,教师要主动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美术学科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将自身通过情境得到的体会运用到美术中,尽心的展示[2]。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若仅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地接受并记录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显然是比较乏味也是比较枯燥的[3]。但是情境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讲解彩虹时,教师可以一改往常的教学方式,而是结合图片、视频、动画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具象化的方式更加直观的了解彩虹。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

艺术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在理解上仍然有一定的难度,若教师运用直白的语言给学生表述某一观点,那么也会显得更加的苍白。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出发点创设教学情境,以此引导学生深入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4]。如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以“深秋”为主题画一幅图,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秋天时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道路两旁的景色,以此吸引学生主动探究,从而绘画出一幅深秋美景图。

(二)利用音乐渲染情境

实际上,音乐属于情感艺术中的一种,若能充分发挥音乐的价值,无形之中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美术画面很多时候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配上内容贴切的音乐,通过给学生播放音乐,给学生听觉上的刺激,让学生深刻体会图画的内涵[5]。教师将学生的绘画积极性调动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情境,从而将传统的课堂打破,起到烘托课堂气氛的作用。以教学梵高的《向日葵》为例,教师可以播放钢琴曲《梵高先生的向日葵》,让学生在听这首钢琴曲时受到听觉上的刺激,从而更能体会这幅画的律动感及生命力。

(三)利用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是比较直观的,通过表演,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进行情感再现,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表演欲望,为此教师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体会不同的角色,体会该角色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愉悦的进入到角色中,加深知识理解。如在欣赏《最后的晚餐》这幅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模拟当时的场景。这样一来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画中人物的愤怒、惊恐、怀疑等。

三、结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若教师一味地给学生传授美术技法,忽略了指导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根据相关的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学科的兴趣,也能调节课堂氛围,可以说是十分有效且又先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前,国内外很多学者教育者也逐渐深入地研究情境教学法在美术学科的运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教师也能参与这个问题的研究,从而涌现更多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胡红球.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7(7):68.

[2]戴锦贞.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131.

[3]郭文君.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7):74-75.

第5篇:美术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主题教学法;服装美术设计;学习能力;创新

服装美术设计在服装生产流程中的重要性,确立了《服装美术设计》教学的重要地位。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主题教学法改变了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状况,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学生以教学的主体地位,促使其高效地参与学习。有鉴于此,本文就主题教学法在职高服装美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详细探究,以期能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美术设计水平。

一、运用主题教学法的意义

主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框架中紧紧围绕学生、跟踪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个人基于实际而不是基于理论的探究思路,并要求学生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进入学习状态。主题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主题”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他们需要通过对知识的探索去构建结构体系,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服装美术设计对学生的素描基础、人物速写及其在人物比例、结构、透视方面的把握有一定的要求,但因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为防止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教师便可将主题教学法应用于《服装美术设计》中,在培养目标的倾向性方面,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能力,尽量淡化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主题教学法在服装美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主题教学法的流程可以概括为:确定主题—收集素材—提炼元素—概括方法—实践运用—共享与促进。但是,仅凭学生一人之力要完成所有环节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通过讨论、互助来共同完成任务。

(一)确定主题

在服装美术设计的教学中,学生会感觉学起来很困难,特别是想表达的,却由于自身基础差怎么也画不出来,非常苦恼。因而,学生只能应付了事、不能认真对待,有时候甚至想放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结合当前教学内容确定一个阶段性的明确主题,如“服装色彩搭配”“款式的拓展设计”等等。在确定主题时,老师不能死板地按照教材上的章节来上课,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学科阶段性教学的需要来设计。在确立了主题之后,教师要紧紧围绕主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使他们在接下来的探索中能做到有的放矢,以真正凸显主题教学法的教学优势。

(二)素材的收集与设计元素的提炼

在素材搜集阶段,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在教室、实训室开展教学的形式,将教学地点转移到大自然中去,让那些鲜活的事物能带给学生灵感,并将其运用于服装美术设计之中。其次,教师可采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声音、光色、情景为一体,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将一些时尚前沿的设计和元素教给学生,让他们接触到最新的服装信息,使其创作能更贴近市场需求及发展。再次,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去图书馆、资料室查找相关信息,或通过实验、启发、谈论、练习、比较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实现对素材的收集。针对每组搜集方式的不同,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引起和点拨,比如教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寻找目标图片,或翻拍时尚杂志的图片,或对相关视频截屏,借助图片处理软件调整分辨率等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图片及资料的收集。接着,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自己收集的图片并提炼设计元素。学生要学会从服装的款式特征、设计风格、颜色搭配、元素运用、材料选择等多个方面对资料做分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引导者,更多地是倾听学生们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以独特方式来表现内心的世界,引导学生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服装主题作品。教师只需要在最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并适时予以启发,让学生尝试改变一些设计元素,看会不会呈现不一样的成衣风格。例如,关于蕾丝、荷叶的运用,教师可指导学生单独使用,也可合并搭配。就其使用位置,教师可让学生大胆想象,并相应改变其形状大小及表现方式,以此来形成不同的服装款式。

(三)展示与共享

在各个小组完成服装美术设计作品后,教师可让学生将作品制作装裱,开展一个专题予以展示,并要求每组派代表对自己的作品做详细介绍,同时分享完成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以实现共勉。学生为了将作品涉及的一些服装美学理念表达清楚,会更加主动地去思考、组织和整合服装专业的新旧知识,说出的语言便会更加专业和准确。为避免学生因信心不足而怯场,教师可先让学生在组内做讲解,以达到锻炼的目的。通过分享,学生能感受不一样的设计过程,对其他同学的设计理念及创作思维也有了了解,还能取其精华为己用。这样的学习方式比起以往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评价和总结

学生展示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开展组间互评,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指出其他组员的不足之处,促使同学们的服装美术设计更加符合大众审美。不仅如此,在学生发完言后,教师要简要概括情况,对每组作品给出确切的评价,并用启迪式的语言和学生真诚探讨,使学生获得更加客观、真实、公平的学习观念,纠正其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对一些疑难或存在争议的问题,教师可先不给出任何的定论,待以后查证或检验后再给出答案。服装美术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讲练结合、示范和点评结合、临摹与写生相结合,因而,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所以,我们教师在开展主题教学时,要充分融合美术设计教学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手段都要力求有新意、有突破,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借助作品展示自己,从而设计出有个性、有特色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刘红宽,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主题性教学模式的思考[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