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美术教学知识范文

美术教学知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美术教学知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美术教学知识

第1篇:美术教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幼师美术教学艺术知识构成

一、艺术知识的重要性

对于幼师美术教学而言,艺术知识必不可缺,这是因为:一方面,美术本身既具有艺术个性,又具有一般艺术的共性,如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并具有一般艺术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娱乐作用等;另一方面,其他各种艺术形式均对美术具有影响的作用。因此,具有渊博的艺术知识,有助于美术创作、美术欣赏、美术教学。

二、艺术知识的构成要素幼师美术教学的艺术知识,由下列要素构成:

(一)美术史知识

美术史知识指中外美术发展的历史记录,以重要的美术家及其创作的美术作品为重点。对于幼师美术教学而言,美术史知识是其基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美术史知识,可以从前人的创作经验中汲取营养,起到“以史为鉴”的重要作用。美术史知识主要由两大要素构成:(1)中国美术史知识。中国美术史包括绘画史、雕塑史、书法史、建筑史等分支。仅以中国绘画史为例,内容就极其丰富:山水画有隋代展子虔和他的《游春图》,五代南唐董源和他的《潇湘图》,元代倪瓒和他的《渔庄秋霁图》,清代石涛和他的《山水清音》;花鸟画有明末清初朱耷和他的《荷花水鸟图》,清代郑板桥和他的《风竹图》,现代吴昌硕的《桃实图》等。(2)外国美术史知识。外国美术史主要有绘画史、雕塑史。绘画史主要有意大利波提切利和他的《春》,达•芬奇和他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拉斐尔和他的《椅中圣母》,佛兰德斯的鲁本斯和他的《强劫留基伯的女儿们》,西班牙委拉斯开兹和他的《纺织女》,法国德拉克洛瓦和他的《希阿岛的屠杀》,莫奈和他的《日出•印象》,荷兰凡•高和他的《夜间星辰》,西班牙毕加索和他的《镜前的女人》,比利时马格里特和他的《欧几里得漫步处》,俄国列宾和他的《伏尔加河纤夫》等。

(二)音乐知识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时间艺术、声音艺术、表现性艺术。音乐与美术中的建筑关系十分密切,素有“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之说。例如北京故宫,就具有音乐的韵律美、结构美;天安门广场、端门广场、午门广场这三个广场可视作一部乐曲的“前奏”;太和门广场则是“前奏”与“第一乐章”之间的过渡;“第一乐章”由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构成,每一殿又成为一个乐段,共三个乐段;“第二乐章”由后寝三大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构成,每一宫也各成一个乐段,同样是三个乐段;御花园是“第三乐章”;景山则是“尾声”。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是以音乐家或音乐作品为题材的,例如王子和的国画《高山流水》,就以我国古代音乐家俞伯牙与钟子期以古琴曲《高山流水》成为知音的故事为题材。画面上既有俞伯牙坐在岩石山弹琴,钟子期在紫担旁立而聆听的情景,又有高山和流水的自然景观,画出了深远的意境,创造性地演绎了“高山流水”的典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得之。”西洋音乐与西方美术的关系,同样十分密切。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印象主义音乐,其深受法国印象画派绘画的直接影响,例如德彪西创作的钢琴曲《月光》,直接取材于印象画派莫奈的油画《月光•印象》,以音乐“色彩”的表现力(如五声音阶、全音音阶、色彩性和声与配器、平行和弦、泛音效果等),营造出朦胧、飘渺、空幻、幽静的意境,与印象画派绘画色彩美、意境美相同步,构成“音画时尚”。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是专门为纪念画家兼建筑家哈尔特曼而创作的,他从纪念哈尔特曼的画展中许多水彩画、素描画中受到启发,用音乐来表现图画之美,也达到了视听一体、相映生辉的艺术高度。我国作曲家汪立三,也从日本版画家东山魁夷的版画中获得艺术灵感,创作出钢琴曲《东山魁夷画意》,用音乐演绎绘画艺术,形成音画一体的艺术形态,受到各国音乐家的赞誉,日本现代音乐协会委员长、著名作曲家濑量平先生认为这部钢琴曲是“世界性名品”。美国加州《中报》也以《令人钦佩的汪立三》为题,称该曲是“中国钢琴音乐中至目前为止不可多得的珍品”。由此可见,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合二而一,组成“连体婴儿”的例证,俯拾皆是。音乐知识包括音乐的构成要素(旋律、节奏、和声、织体、调式、调性、速度、力度、复调、节拍、音色等);音乐的种类(声乐、器乐;中乐、西乐;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抒情型、戏剧型、花腔型;美声、民族、通俗;独唱、对唱、重唱、齐唱、合唱、伴唱;独奏、重奏、齐奏、伴奏、协奏;弦乐、管乐、弹拨乐、打击乐;民歌、艺术歌曲、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声乐套曲、康塔塔、清唱剧、乡村歌曲、摇滚音乐、爵士乐、校园歌曲;民族歌剧、西洋歌剧、音乐剧;序曲、组曲、夜曲、进行曲、谐谑曲、叙事曲、幻想曲、狂想曲、随想曲、舞曲、协奏曲、交响音曲、交响曲;变奏曲、奏鸣曲、回旋曲等)。

(三)舞蹈知识

美术与舞蹈的密切关系,常常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一方面,是美术吸收借鉴舞蹈的艺术元素,例如我国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有许多幅就借鉴了舞蹈的姿态、造型、构图、表情等元素,“飞天”“神女”,构成画舞一体的艺术格局;另一方面,是舞蹈吸收借鉴美术的艺术元素,如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就吸收借鉴了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神女”的舞姿,创造出“反弹琵琶”、S形三道弯等敦煌式舞蹈,被誉为“复活了的敦煌壁画”,实际上是在新高度上对原初舞蹈的再现与还原。总之,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有“艺术之母”之称,同时它又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最后方式与最髙手段,它虽然是无声的表演艺术,但却胜过所有的艺术形式,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奇异效果。这正如我国汉代的《毛诗序》所言:“情动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四)民间艺术知识

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包括曲艺、皮影戏、木偶戏、魔术、杂技等。这些民间艺术的服装、道具、化妆等,也都是美术的重要元素。皮影、木偶,又是雕塑艺术。民间艺术知识包括:曲艺中的二人转表演的“五功”——说、唱、扮、舞、绝;相声表演的说、学、逗、唱;南弹北鼓。皮影戏中的东北驴皮影、河北驴皮影、西北牛皮影、福建与广东的纸影。木偶剧中的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枝木偶。魔术中的中国戏法、印度魔术、东洋把戏、西洋魔术与手法、器械、遥控、光电、裁割、遁逃、心理、滑稽等。杂技中的蹬技、手技、顶技、踩技、爬竿、走索、口技、驯兽、滑稽表演,以及舞台杂技、高空杂技、水上杂技、冰上杂技、杂技剧等。总之,各种艺术知识,都是幼师美术教学中基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术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第2篇:美术教学知识范文

通过美术学习能够陶冶学生性情,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是应当加强美术知识和德育知识的有效渗透,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凸显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并且移默化的渗透德育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的引导,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上《我爱我家》这节内容,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宋丹丹主演的《我爱我家》片段,然后引导学生分享一下父母对自己关心与呵护的事情,在此过程中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效渗透德育内容,并且向学生学习到更加广阔多元的知识点。

二、在美术作品欣赏中讲解德育知识

大部分美术作品需要学生进行欣赏和探索,才能够感悟其中的韵味,所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解德育知识,能够有效取得良好的渗透方法。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带领学生欣赏万里长城与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壁画等各类作品,引导学生根据历史进行文化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之情,增强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在此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在出去游玩时,不得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应用课堂导入法有效渗透德育内容

通过视频导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运用多媒体视频方式,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在上个信息课之前,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视频导入,有效的渗透德育知识。例如,在上《节日的餐桌》这节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老人与小朋友共同过生日的视频或者是节日视频,在此中学生会感觉十分热闹。便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尊老爱幼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在春节与重阳节等相关节日餐桌上是怎样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回忆,使学生感悟到尊敬长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严格遵守。

四、应用美术手工课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学生受到思想以及年龄的限制,虽然学生具有先天的特点,但是学生却会喜欢被表扬被夸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渗透德育知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表扬和肯定,切记不要用恶劣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美术兴趣,也会使学生讨厌小动物或者是不关心环境,甚至会出现有伤道德的行为,所以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评价意义,能够通过科学委婉的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德育认知,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德育行为。

五、在美术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

第3篇:美术教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美术课程,大多数并不是基于专业的特点,没有针对性性、专业性、实践性,没有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课程设置与专业相结合较差,课堂教学缺乏专业特色,各种因素导致了中职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下降[1]。因此,有必要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美术课程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一、中等职业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美术课程不够重视

我国大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美术基础课程,但是存在课时量少、课程实践性不强、重理论轻操作等问题,而且大多数的领导、教师和学生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美术课程这一学科,忽视了美术教育对学生品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一般认为,只要学好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足以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学习美术课程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浪费他们的宝贵学习时间,美术课程的开设是不必要的。如今,美术教育还仅处于传授美术知识,甚至是简单“绘画”的水平上,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教学设施老旧、落后的教学理念等因素使美术课程的开设徒有虚名,无法获得实际效果[2]。

(二)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清晰

从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课的教学实践来看,美术课程培养目标仍然是模糊的。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一线实用技术人才,在教学目标上,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要以美术学为基础,它不仅要培养中职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又要强调实际运用能力,将美术学与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运用到专业之中。然而在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中,美术教学更注重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中职学生思想、性格、人格、审美能力、专业素养等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作用,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学生的美术作品、美发与形象设计作品缺乏新颖性[3]。

(三)美术课程内容选择不明确

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围绕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来组织教学内容。目前,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美术教科书很少,个别教师在选择美术教材时比较盲目,课程内容的选择充满随意性,没有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美术基础和专业需求,教学内容不能反映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专业性[4]。

(四)美术课程专业特色不够突出

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参照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鉴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高质量的技术性人才,因此,美术课程应选择适合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和学生职业发展的美术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兴趣和信心。美术课程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专业特色,与学生的就业紧密结合,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服务于专业课程,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美术素养等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和美术课程相结合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素养

爱美乃人之天性,但是审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养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正处于十五至十八岁的个性成熟和生活气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而且要与学生将来接触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探索美术课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要点。学生在接受正确美学教育和优美的艺术作品熏陶之后,将具备区别美与丑的基本能力,提升对善与美的认识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教师通过美术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审美素质,使他们能够在艺术学习中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艺术的情境中充分感知体验,并提高审美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刺激。”中等职业学校的许多美术课教学仍然保持传统模式,无论课堂上学生的专业是什么,教师都使用同样的美术教材作为上课的依据,他们没有分析学生的需求,就盲目地传授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把课本的内容机械地灌输给学生,传统的美术灌输教学使学生厌倦了美术课程。中职学校教育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特点,教师需要考虑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具体教学目标,选择美术教学内容,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将专业知识融入美术教学中,将美术和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进行结合,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热情,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效率。

(三)美术教学与专业教学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中职学生的美术知识和审美素养在专业学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中,各种面妆设计、造型设计离不开美术学科中的造型知识,色彩、图案知识,美术课程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审美能力提供最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授之学生以渔”,针对学生专业与时俱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审美能力,让美术课程为专业服务,学生专业促进学生美育的发展,在教学中实现美术课程和专业教育的双赢。

三、构建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特点的美术教学课堂

(一)明确美术教学的目标

确定一个清晰明确的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目标,是帮助中职美术教学快速摆脱误区的关键,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协调好美术专业与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相结合的教学目标问题。老师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可以在课堂上精准授课,以确保美术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课程教学目标时,除了考虑美术课程的基础教学目标外,还必须要考虑美术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美术实践培养目标,并制定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美术课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赏析美术作品、进行美术实践活动等为主要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完善美术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课程的内容设置必须立足学生实际水平,不仅反映美术学科特征,还要联系专业特点,使学生学起来有兴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与学生个性特征和生活经验的联系,以及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延伸。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在设置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应适当降低对理论知识的要求,逐步引导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认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丰富有趣,提高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的质量。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可以考虑专业特色需求,有目的地将美术知识内容学习融入专业课中,使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美术课程内容更加实用和具有专业特色[5]。

(三)丰富美术教学模式

中职学生的基本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课堂纪律差,学习意志力薄弱,思维活跃,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实施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应适当减少理论的理解和学习,选择中职学生喜欢接受的灵活方式进行讲解,如多媒体、动画、音乐、视频等,以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知识,呈现学生喜欢的课堂,努力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整体素养[6]。

(四)突出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进入社会之后,中职学生不仅是劳动者和生产者,而且是社会生活的见证者、欣赏者、创造者,美术课程应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针对中职学生的美术教学,不仅要着重于美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上,而且要在美术欣赏课上下功夫,在美术欣赏课程中添加大量精美的图片和当代时尚元素,冲击学生的视觉。我们必须增加美术欣赏课在美术课体系中的比重,选择合适的美术欣赏作品,让中职生成为美术课堂的主角,鼓励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欣赏优秀作品,发表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大多数中职学生们在活跃的氛围中欣赏美的存在,增强发现美的能力,提升对美的欣赏水平,着重提高他们审美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全面的人才[7]。

(五)加强美术课程与生活实际的融合

在美术课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应继续不断创新,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例如,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常用资料,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当地美术馆、参加艺术节等,或设置一些有趣的并且深入的美术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然后让一些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或观点。通过这些互动式的课程设计,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使他们对生活中的美有更多的观察和体验。

(六)有效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

实践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美术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和专业素养。学校开展的艺术节、技能节、节目晚会等活动都是展示中职学生美术实践成果的大舞台和实践场。利用中职美术课程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和专业课程的交汇点,有选择地整合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专业知识以加强美术培训,更好地完成专业实践,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

四、结语

第4篇:美术教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高校;美术教育

引言

高校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性课程,对发展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十分重要。然而,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到美术教育水平的提升。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师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授课,实现美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相融合,为学生展示动态的美术知识、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进而促进高校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契机

(一)促进传统教育的变革

数字化艺术是信息科技发展的必然形式,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生成,以视频、音频、文字、图形、图片等融合一体,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动态化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在以往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在美术知识授课中,大都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授课,而美术知识、技能在以口述形式讲解较为抽象,使学生不明晰其中内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而在数字化时代下,对于一些美术知识、美术技巧,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技能与概念知识,增强学生绘画技能,进而为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契机。

(二)丰富教育资源

在以往美术教学中,教师大都将知识授课立足于书本,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美术学习存在局限性。例如:在美术欣赏中,如果学生不能够理解美术作品的年代、创作背景、作者介绍以及作者经历,只欣赏美术作品,学生不容易理解作品中的内涵,也就失去美术欣赏的重要性。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生成,为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美术讲解中,教师借助微课、课件,为学生呈现美术相关知识,不仅丰富教育教学形式,还拓展学生知识面,进而提升高校美术教学质量。

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数字化艺术观念,有效的运用现代化技术为学生授课,诸如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等,丰富美术教育形式与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进而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数字化艺术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性、差异性,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发展需要,结合美术知识为学生授课,增强学生参与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在美术教育中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应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授课,进而提升高校美术教育水平。例如:为了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内涵的理解,教师为学生部分美术文化知识,或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融入到美术作品意境中,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之后教师引领学生绘画作品,将自身感悟绘画出来,增强美术作品的二次创作。

(二)开展美术探究性活动

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美术绘画技能,还应该丰富学生美术理论知识,增强学生人文素养,使学生将所学更好的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在以往美术教学中,教师大都注重绘画技巧教授,忽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导致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差。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为学生开展美术探究性活动,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融合,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首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结合美术理论知识,为学生制作课件,将课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学习课件知识。学生通过观看图文并茂的课件,掌握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并且根据所学的知识内容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取相对应的知识,拓展自身知识面,便于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短暂教学课件,吸引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中,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预习困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之后开展讨论活动,提出讨论主题,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形式,引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阐述自己的想法,增强学生美术感染能力,进而实现高校美术数字化教育模式。

(三)重视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应重视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为学生开展鉴赏活动,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涵养。美术学习的目标并不是技能的比拼,是在美术欣赏中,自身心灵与作者心灵形成共鸣,升华自己,之后以自身的想法对美术作品进行创作。为学生开展美术鉴赏活动,让学生借鉴大师级的作品,不仅增强学生绘画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艺术情操,进而为学生绘画生涯奠定基础。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借助互联网平台,搜索相关的美术作品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让牺牲欣赏,增强学生审美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此外,引领学生自主登录互联网平台,找寻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增强高校美术教学质量,实现高校数字化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对高校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变革与补偿,有助于增强高校美术教育质量。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有效的运用数学化技术、数字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授课,丰富美术教育教学形式与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学生营造适合的美术教育氛围,陶冶学生情操,进而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靖怡.数字化时代的高校美术教育探微[J].美术教育研究,2017(03):154.

第5篇:美术教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学;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策略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1]p2在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仅仅单纯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和美术知识,更重要的目的是创设人文情景,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在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追寻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适应时展要求,进行人文性教育,培养新时代的精神,若无“人文性”,美术教学就没有灵魂精神,无生命力可言。

一、美术教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是由美术和教育两因素组合在一起的,而教育就是指美术中蕴含的一些人文素养和教育功能,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掌握简单的书本知识和绘画技法,更需要的是深刻理解美术作品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背景,对社会有历史责任感,培养审美情操,就是所谓的“人文素养”。美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历史记载,许多作品也都是靠着文化传承发展下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它能够与社会生活、历史、地理、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具有联系,从单一美术学科上升到美术文化的学习,比如古代建筑是由艺术家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社会风貌,再加上自己的思想见解绘画建筑而成的,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绘画技法,还可以学习文化历史知识、思想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健康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密切关注人的情感、态度、精神、生活、尊严来进行因材施教,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美术学科的基本理念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见。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在美术课堂上人文性教育缺失,更注重强调知识和技能训练,忽视人文性,尤其现在面临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许多学校配有美术教师却在实施教学中出现了中高考考哪门课,就学习哪门课的错误实施方式,往往霸占美术课,导致许多学生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遇到问题不能够积极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生活总是秉持着消极的态度,这些都是当前教育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二、当前美术教育人文素养弱化的现状

长期以来,美术教育的走向已经偏离,过于强调美术技能,而“教育”并没有体现,出现了重模仿轻创造、重技法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等方面,导致美术教育人文素养方面缺失严重。现在师范院校的学生往往在学校里过于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对其美术蕴含的人文背景知识寥寥无几,导致未来的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只是一味填鸭式的灌输,学生也很难有兴趣去继续学习、探讨,把“美术”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独立起来,只是单纯的讲解美术技法知识和绘画技能,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感到枯燥无趣,违背了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美术”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拓宽视野,应该与多学科相互渗透进行教学,缓解由于学业压力过多,释放情操的一门课程。由于当前美术教育缺乏重视,美术教师也很难重视自己的学科,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缺乏创造性,忽视人文性的缺失,改改画或者适当地进行评价,课堂氛围调动不起来,学生也学不到相关美术技法和一些人文知识。当前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很难使学生情绪高涨,即使自己拥有很多才华却无法施展开,缺乏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而且学生缺乏人文素养的学习,导致了他们在创作作品时没有灵气、故事,只是简单完成任务而去做,并没有一些创意、想法。教师也缺乏人文素养知识的学习,或者有的教师根本没有这个概念,更不可能在课堂上涉及人文知识的学习。

三、美术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的策略

任何美术作品都凝聚着人文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灵魂的美术作品称不上艺术作品。美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课堂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不仅获得基本知识,还能够传承历史文化,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人文精神。

1.将人文素养纳入教学目标以往教学目标过于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和知识学习,美术课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审美情操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与其他语文、数学、历史、英语等一些文化课的学习不同,部分地方学校的美术教学目标只是单纯为了完成目标而设立,并没有涉及人文素养的教育,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生“听”的过程,讲解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认为教学目标完成,课程设置合理就可以,忽视了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在素质教育的大观念下,注意到学生“双基”文化的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美术教育中的能力培养体现在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2]p39当前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是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将人文素养纳入教学目标也是当前社会的重点问题,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创新人才,增强审美能力,能够辨别善恶美丑,传承中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健全和谐的发展。

2.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充分挖掘美术教材美术是一门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切美术作品都来自生活,比如中国山水画、花鸟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古埃及美术,都是源自当时的生活背景下进行描绘创作,美术课程在进行教学时,要体现它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在讲授时要多联系实际生活,只有切身经历感受时,才会有兴趣学习,探索其中的奥秘,积极主动在课堂中沟通交流、合作共享,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在绘画中进行创意、联想,学以致用,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如学习了剪纸一课,可以在春节的时候自己剪纸贴在窗上,以此来装饰美化房间学习色彩可以学会颜色搭配的运用,提高审美能力。联系学生经验,引导他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进行大胆创意的想象制作。课堂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通过走进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学会热爱生活,保护环境,了解人与人、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不断提高,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运用点、线、面等艺术语言,通过对比、和谐、平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3.创设美术课堂的人文氛围美术课应是师生心灵的撞击、人文信息的交流、师生与作品的情感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放松,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师与生、生与生一起交流探索作品,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培养他们观察力、想象力,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人文素养。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教师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师“教”和学生“听”被动式的接受教育,而是角色互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促进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共同学习,学生可以反驳教师,教师也可以像学生虚心学习。营造于有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人文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整节课气氛活跃,有利于美术教学的开展,教师与学生多进行互动,一起探讨学习美术知识以及蕴含的人文素养,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营造人文气氛同时,应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比如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问题式等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国传统服装》一课,教师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在课上教师展示国内外服饰,根据不同国家历史背景进行讲解,学生交流合作表达自己最喜欢哪个朝代的服装,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制作。教师灵活运用多样教学方法,在美术课不是让学生单纯的临摹,抑制学生的思维模式,通过营造人文氛围,学习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方法,也能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还能对国外的文化知识背景也有一定了解。以往的教学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灵活设置教学情景和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造美术教学人文氛围,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体现人文素养。

4.教师不断加强自我人文修养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教育的发展,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人才,具备文化修养,了解传统文化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审美情感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打破了过去以为“只要会画画”就能当美术老师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常常被比作为“一桶水”和“一杯水”,所以教师要具备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以及西方的美术史等历史知识,才能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随着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精神需要也应得到满足,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应作为重点,首先需要教师具备人文素养,美术教师不仅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应该不断加强自己人文知识的学习,不断铸造自己的人文精神。作为教师,具有以身示范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起到作用。根据调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并未涉及人文知识的讲解,是因为教师自己并没有掌握人文知识,怎能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呢?有效教师:“需要在期望完美的动力之下有目的的行动,需要这样一个态度:学会教学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在这期间,教师通过反思和质疑逐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3]p60美术是人类文化造型的载体,与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密切。如果教师不了解人类学、历史学等对美术学的作用,对美术作品也不可能掌握,不能剖析作品背后蕴藏着背景文化、技能技巧、思想情感。同时,美术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教育学的理论知识,用先进的教育思想装备自己,使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完善,有利于开展人文素养的教育起到奠基作用。

四、结语

在当今世界教育大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作为美术教师跟进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美术课程的性质要求教师不仅会单一的技法,更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文化素养,才能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情感,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王大跟.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