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美术论文范文

美术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美术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美术论文

农村美术论文

一、利用当地农村农民画进行美术教学

在教学中利用校本教材,让学生知道家乡农民画的风格,农民画的技法,农民画那大胆夸张变形的特点,大红大绿的着色,画面鲜艳、明丽、丰满,给人以安详、平静、轻松的美感,具有现代气息、民间风味、乡土人情、装饰性融为一体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这就促使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

二、利用地域特点进行美术教学

教师充分利用地域课程资源,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并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在特色教材《美丽的家乡》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农民画和版画结合的方式表现建筑风格,创作出一幅幅具有当地特色的、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作品。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爱家乡意识。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木屑这一有效资源,教学生进行粘贴画的创作,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内在体验,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另外在《多彩的花边》一课,我让学生用废旧报纸、包装纸等剪花边装饰生活用品。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找了很多当地资源图片进行欣赏;为了让学生获取最初级的设计体验,真正感受到艺术美化生活,课前,我将画纸剪成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请学生来做一做小设计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日用品进行装饰设计。结果显示这一活动是最经济实惠的,它不仅内化了学生的各种收获,还较为成功地使之外化,学生由始至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他们的心情一直沉浸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之中,有效地为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经验和艺术表象的储备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空间,稳步提升了他们的设计意识。

三、利用当地民俗进行美术教学

家乡的民俗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它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之一,也是民间美术的大荟萃。走进节日,参与民俗活动,亲身去体验民间美术在这些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东西,也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有益补充。自古以来,家乡文化昌明。每年春节期间,为庆祝当年五谷丰登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许多村落都会举行丰收竹马表演,给节日的山村增添了喜庆景象。家乡的“艺术游龙”是在春节期间的夜晚举行,每一节龙身遍插蜡烛,远远望去,明光闪烁,犹如火龙降临人间。游龙的队伍十分庞大,行进间八音齐奏、锣鼓喧天。游龙经过的地方,家家户户敞开大门,焚香礼拜,鸣炮迎接,以祈求祥瑞降临、人寿年丰。学生通过目睹节日盛况,感受节日氛围并对民间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了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艺术情感,又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为美术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之,当地课程资源极其丰富,只要师生充分加以利用开发,共同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我们的农村美术教学将会是形式各异、多姿多彩、绽放光芒。

作者:赖秀兰

点击查看全文

美术欣赏小学美术论文

一、当下小学美术教学的难点

1、作品不贴近生活

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然而小学生对周边事物的接触较少,而且其所见到的艺术作品甚少,故很难从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用意。特别是部分以战争为题材的画作,学生们不亲身经历很难体验其中妙处。由于小学生缺乏相关的历史知识,因此无论是我国的传统山水画还是西方的人物静物画都超出了其理解范围,造成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无法引起内心共鸣,从而失去对美术鉴赏的兴趣。

2、知识储备量少

小学生无论是在语言表达还是文字叙述方面均处于初学阶段,因此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只停留在“看”的阶段,既不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无法用华丽的辞藻来记录该幅作品带来的感受,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欣赏美术作品的热情。加之其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人文风俗都不了解,也限制了其鉴赏能力的提高。

3、受书本影响大

许多学生在观看书本上的艺术作品时会将作品下的文字一并阅读,这种行为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看完书本的文字叙述后便会受到该段文字的影响,在脑海中对该作品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影响自身判断。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便是以书本为中心,要求学生将书本内容死记硬背,该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了干扰。

点击查看全文

美术思维中学美术论文

1美术教学中美术思维的运用

1.1美术思维构成要素———人文意识的应用

美术这门学科的本质性质便是其人文性,从美术学科的人文性,我们应该意识到美术教学不应该只是教授美术课程的中有关绘画技巧、色彩处理、造型处理的问题,同时还应该要注意与文化的结合,因为美术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该要注意美术思维中重要的构成因素———人文意识的应用。要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的文化特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美术这门学科的过程中,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以美术的思维来提升对美术作品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理解,让学生的人文意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新课程标准美术教育的理念是要使得学生“了解美术与社会、自然之间的联系,在文化理念中认识美术”。要贯彻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适当地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对美术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能够以美术的角度来观察、思考问题,也用美术的思维来体验作品的人文气息,根据笔者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无数的事实表明,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以及学习的兴趣。

1.2美术思维构成要素———观察力的应用

观察力是学生美术思维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一名艺术创作者来说,没有敏锐的观察力,那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的,因为对于学习艺术的人来说,最先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创造是在无数次的模仿的基础上开始的,美术绘画更是如此,它对观察力的要求比任何的艺术形式对观察力的要求都要高。因此在美术的教学中,观察力的应用与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学美术绘画的人也知道,不管是素描还是色彩的处理方法,都需要学生有较为敏锐的观察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强化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不断促进学生观察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较为敏锐地发现细微的差别之处,如果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以用立体图或者是平面图以及其他的各种美术内容,让学生进行不断对比,以提升其观察力。

1.3美术思维构成要素———抽象理解力的应用

抽象理解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相对。关于形象的思维能力,其实只是对作品的表面内涵的理解上,比如对作品的点、线、面、色彩、质感的观察上,这些需要的就是一种具体化的形象化的思维能力。但是我们知道,很多的绘画作品都有其深刻的意义,尤其是一些较为抽象的绘画作品,要让学生理解,就必须要发挥学生抽象的理解能力。如下面两幅画。观察这两幅画,我们知道,它使用了大量的色彩,学生必须要能够理解美术的语言,才能通过作品的构图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也就是必须要能够化形象的直观的语言为抽象的含义。

点击查看全文

新时期美术论文

1.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从高校美术教学模式来看,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新时期逐渐出现了落后于时代特征与学生需要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存在不统一的情况。现代高等美术教学在传统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应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被更大程度地提出并重视。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当前我国高校美术专业教学大都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与主体的改革,教学形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与更新,但是从本质上来看,教学内容的改革远远落后于教学形式的改革,因此出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矛盾。高校美术教师在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学习往往出现“矫枉过正”的问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度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压缩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由此甚至造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失控”,教师的作用无法得到发挥。教学形式的更新还体现在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甚至是过度使用上。教师为了调动课堂教学互动氛围,往往会不断创新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与形式,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由此往往带来课堂气氛的过度活跃消解了高校美术教学的深度,影响了美术教学的实际效果。

1.2美术教学理论与实践存在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美术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甚至分离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专业学生“眼高手低”、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社会竞争技能。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此过程中美术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成为了其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的重要考量标准。然而我国高校美术教学长期以来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滞后性。造成高校美术教学实践性较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美术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兴趣探究过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因而丧失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再加上学校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学生无法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充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因而造成了高校美术教学实践性差的问题。

2.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笔者认为,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有效性必须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推进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因此科学美术教学理论的指导与美术实践教学二者缺一不可。

点击查看全文

美术教育儿童美术论文

一、我国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儿童在学习中出现了抵触心理,觉得美术学习枯燥无味,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法的训练。一些教师总想着向儿童传授专业技巧,提高其美术功底,因此在教学中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儿童多处于被动接受、模仿的状态。如果儿童长久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其想象力、灵感、天赋将被压抑,对艺术的直觉也将受到制约。很多学者的实验发现,儿童在不同的状态下,对同样事物所画出来的图画是截然不同的。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影响较大,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因此改革儿童美术教育势在必行。还儿童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摒弃灌输教育势在必行。

二、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应遵循如下教学原则

直觉是人类思维的本能,是人类思考的结果,是人最真实的思维,更是人类灵感的源泉,依靠直觉对儿童进行造型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儿童美术教育的有效性,锻炼儿童思维,开发儿童智力。美术教学应形成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教师仅进行适当的引导,而不是成为课堂的中心,应为儿童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空间和条件。另外,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及认知特点进行选择,避免将知识理论强加给儿童,让儿童依靠直觉进行发挥,进而培养儿童的美学意识,激发其创作兴趣和创造力。

2.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的教学方法

(1)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对事物的描绘规律为由简单到复杂、由意象到再现。儿童对事物的写实能力会随着他们对事物认知的提升而慢慢提高。他们对物象的自然属性、比例、结构、体积和色彩的认识与表现,随着感知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实践证明,儿童美术教学中,儿童造型能力的形成不是靠传授技法,而是靠直觉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形成以视觉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化儿童对事物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强化儿童的直觉,从而刺激儿童的灵感。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