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范文

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精选(九篇)

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

第1篇: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难治性尿路感染;名医经验;验案;王秀琴

【中图分类号】R24921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10-0079-02

Abstract:

Keywords:

笔者有幸跟随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王秀琴教授门诊学习,王秀琴教授从事肾科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整理学习过程中所遇难治性尿路感染验案1则,并报道如下。

1验案举隅

景某,女,58岁。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20年,加重4年”于2015年9月29日就诊。患者20年前因憋尿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诊断为尿路感染,未规范治疗,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4年前尿频、尿急、尿痛发作次数增多,多于劳累及生气时发作,且起病急,多次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排除泌尿系统结石等梗阻性及结构性疾病及糖尿病。近1年发作更加频繁,每月需于当地急诊入院予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症状缓解后改为口服抗生素及相关中成药治疗,但不久又复发。患者因使用常规治疗药物效果不佳且反复出现胃部疼痛等不良反应而求助中医治疗。刻下:尿频、尿急、尿痛、尿血、手足心热,双眼干涩、发胀,眼分泌物增多,性格急躁,无腰痛,无会阴放射痛,无恶寒发热,无胃疼,纳可,大便调,舌质暗,苔薄黄,脉细滑。月经史:545岁绝经。辅助检查: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22/uL。结合病史,四诊合参,中医辨病属劳淋,证属肝肾阴虚,下焦湿热气滞。治以补肝肾、清热利湿兼以理气。处方予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0 g,黄柏15 g,生地15 g,熟地15 g,淮山药15 g,山萸肉15 g,丹皮15 g,茯苓15 g,泽泻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枸杞子15 g,通草6 g,地榆15 g,鱼腥草30 g,赶黄草10 g,车前草15 g,柴胡10 g,龙胆草6 g,紫灵芝6 g。30剂,每日 1 剂,水煎,分两次早晚餐后温服(服法以下同)。嘱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劳累。

2015年11月10日二诊,诉尿频、尿急、尿痛明显减轻,双眼干涩、发胀好转,但下腹有坠胀感,无腰痛,无恶寒发热,无尿血,纳眠可,大便调,舌质暗,苔薄白,脉细滑。处方:原方基础上加橘核15g,荔枝核15g,小茴香10 g,30剂。

2015年12月18日三诊,诉自9月初诊服用中药后未再急诊输液,目前已无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坠胀感明显减轻,手足心热好转,仍有双眼干涩、发胀感,眼分泌物多,纳眠可,舌质暗,苔薄白,脉细滑。复查小便常规未见异常。前方加栀子10 g,密蒙花15 g,15 g,30剂。

2016年1月19日四诊,双眼干涩、发胀感好转,未发作尿频、尿急、尿痛,守前方,30。

2个月后随访,患者未再发作尿频、尿急、尿痛。

按语: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病程长,起病急,且遇劳而发,诊断为劳淋。患者为绝经后女性,“七七四十九岁,任脉空虚,太冲脉衰微,天癸枯竭”,肾气渐虚,且久病及肾,又有双眼干涩、手足心热等阴虚表现,故病位在于肝肾,治疗时以补肝肾阴为基础。同时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眼分泌物多,性格急躁,考虑合并有下焦湿热,肝疏泄失调;“水不涵木”,肝失疏泄,气机枢机不利,可导致三焦水道通利失常,影响膀胱气化,“盖津道之逆顺,皆一气之通塞”。故补肝肾的基础上辅以清利下焦湿热,理气、通畅枢机。

本案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熟地滋肾阴,山茱萸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泽泻泻肾降浊,丹皮泻肝火,茯苓渗脾湿,知母、黄柏清肾中伏火,共凑滋阴降火之功;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有加强地黄汤补肝肾之阴的作用;鱼腥草、赶黄草、车前草、龙胆草、通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地榆不仅清热解毒又兼有凉血止血之功,可止血尿;柴胡舒畅气机;紫灵芝疗虚劳、调节免疫。全方共凑滋补肝肾、清热利湿兼以疏肝理气之效,攻补兼施,补阴而不留湿,去湿而不伤阴,补虚而不留邪,驱邪而不伤正。全方符合肝肾阴虚、湿热气滞之基本病机。二诊时患者尿频尿急症状明显减轻,但有下腹坠胀感,辅以橘核、荔枝核、小茴香以加强行气、散结、疏肝之用。三诊时尿频尿急、下腹坠胀等症状已消失,但仍存在双眼干涩、发胀、分泌物多等阴虚湿热之像,原方加栀子、密蒙花、清肝明目。再诊时诸症好转。

2小结

21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尿路感染在中医始见于《内经・六元正纪大论篇》,“阳明司天之政……初之气……小便黄赤,甚则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是对淋证临床表现的早期描述。难治性尿路感染可归属于中医学“淋证-劳淋”范畴。

淋证病因多为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中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劳淋者,谓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提出淋证病机以湿热为标,肾虚为本。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热淋》也提到:“淋者,小便频数,不得流通,溺已而痛是也。大抵由膀胱经湿热所致”。指出淋证的病机为膀胱经湿热。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人多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气火郁于膀胱,也是目前不可忽视的病因病机。淋久湿热伤正,久病及肾,而由实转虚;如邪气未尽,正气渐伤,或虚体受邪,则成虚实夹杂之证。

22治疗尿路感染[1]占社区感染的第 2 位,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目前西药治疗尿路感染的方式为纠正泌尿系的解剖或功能异常,治疗合并的其他潜在性疾病(如尿路结石、糖尿病),绝经后女性雌激素的应用,以及使用抗生素等。使用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中老年人患者常合并较多基础疾病,身体免疫力多下降,对抗生素敏感性降低,且多易耐药及二重感染,尿路感染极易反复发作,病势缠绵难愈。中医药治疗难治性泌尿系统感染有很大优势。戈娜等[2]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难治性尿路感染的中医辨治规律,提出多为扶正祛邪,扶正为补肾、益肾、益气养阴,祛邪方面多涉及清热、利湿、解毒、清利;八正散、二仙汤、金匮肾气丸、三仁汤、一贯煎是较常用的方剂。王秀琴教授也再三指出:对淋证的治疗,古虽有忌补之说,如《丹溪心法・淋》认为本病“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故常用清利之法治之。但难治性尿路感染属于本虚标实,“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治疗时要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且需长疗程巩固疗效以避免复发;治法多以补肾、清利下焦湿热为基本原则,且清利下焦湿热贯穿治疗始终;同时反复强调治疗过程中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不可拘泥于一方,需依据患者症候酌情加减,如肝气郁滞明显者配伍补肝疏肝理气散结药物,脾气虚者配伍健脾药物,肺气不宣者配伍宣肺药物,以达肺肾同治、提壶揭盖之效,并告诫切不可一味使用清热利尿通淋之品,从而避免耗气伤津、伤胃败脾。同时王秀琴教授也常叮嘱老年患者避免憋尿,如不慎尿路感染,必须及时、规律、彻底治疗,以避免感染迁延难愈。

参考文献

第2篇: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灯盏花素;复方益肝灵;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4-0526-02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用灯盏花素注射剂联合复方益肝灵片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75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145例患者均为我院感染科2004年8月~2006年3月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男59例,女16例,年龄14~53岁,平均35.3岁。血清学标志分为甲型肝炎36例,乙型肝炎20例,戊型肝炎19例。对照组70例,男57例,女13例,年龄15~56岁,平均34.8岁。血清学标志分为甲型肝为34例,乙型肝炎19例,戊型肝炎17例。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下降、厌油、恶心呕吐、腹胀、尿黄、肝区痛及肝、脾肿大等症状、体征。两组肝功能ALT均呈中重度升高,治疗组最高为2 000 U/L,对照组最高为1 900 U/L。TB(血清总胆红素)治疗组为45~150 μmol/L,对照组为42~138 μmol/L。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白/球蛋白及胆固醇差异均无显著性。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诊断均符合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案:治疗组:灯盏花素注射剂50 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入,每日1次;复方益灵肝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能量合剂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消炎利胆片、甘利欣胶囊等护肝、降酶治疗。两组支持疗法相同,28天为1疗程。

1.3观察方法:28天后观察结果,肝功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正常值范围为TB 1.7~17.1 μmol/L,ALT 0~50 U/L。

1.4疗效评价: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清TB、ALT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改善,血清TB

2结果

2.1治疗组显效45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2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0.0%。

2.2两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见表1。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见表2。

3讨论

由各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我国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肝脏损害。其中急性甲型肝炎、急性戊型肝炎预后良好,少数戊型肝炎临床表现严重,极少数可转为亚急性重型肝炎;另外,急性乙型肝炎大部分可完全康复,但约1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应早期治疗,合理用药以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第3篇: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急性黄疸性肝炎 疗效

急性黄疸性肝炎是急性肝炎的一个临床分型,各种病因(如病毒、药物、酒精等)所致的急性肝炎伴有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均会出现皮肤黏膜黄染的临床表现,即为急性黄疸性肝炎。笔者从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本科收治的98例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和单纯西药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科收治的98例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38例,甲型肝炎居多,有73例,乙型肝炎25例,病程均在4天以上。主诉症状多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腹胀,发热和黄疸表现等,临床检查肝肿大,触诊有压痛,少数脾脏肿大。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阳性,并在患者血液、呕吐物、大小便中检测到肝炎病毒,均确诊为急性黄疸性肝炎。治疗组血清胆红素为26.78μmol/L~135.5μmol/L,平均为75.1μmol/L,对照组为27.37μmol/L~136.2μmol/L,平均73.82μmol/L,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小于200IU/L者17例,大于200IU/L32例,对照组ALT小于200 IU/L20例,大于200 IU/L29例,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保肝、抗病毒、退黄、支持疗法,患者给予联苯双酯片25mg和VC500mg口服,每日3次,静脉注射强力宁、能量合剂等药物,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口服联苯双酯片和VC同等剂量,每日3次,同时应用中药汤剂,基本方为茵陈30g,赤芍30g,丹参30g,大黄10g,栀子12g。随症加减,食欲不振加生麦芽30g,山楂30g;恶心呕吐加竹茹10g,生姜6g;腹胀加枳实10g,厚朴10g,苍术10g,陈皮10g;肝区胀痛加柴胡15g,郁金15g,炒川楝子10g,青皮10g;肝脾肿大加丹参20g,桃仁12g;湿重、舌苔厚腻加薏苡仁30g,赤小豆30g;发热加青蒿10g,鳖甲15g,秦艽12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儿童剂量酌减,疗程均为1 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黄疸、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肝区触诊压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定期血检观察肝功能变化情况并作相应记录,同时记录下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疗程结束后,患者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脏大小恢复正常,肝区触诊无明显压痛,肝功能恢复正常,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值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即为显效;临床表现与体征减轻或消失,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测定值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即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好转,肝功能无改善或是加重,即为无效。

2 结果

两组98例患者,经一疗程治疗后,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治疗组不良反应仅为3例,对照组不良反应有9例,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组别

数量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49

36

11

1

97.96

对照组

49

32

13

4

91.84

3 讨论

急性黄疸性肝炎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而导致得巩膜、皮肤等出现黄染现象,其在中医中属于黄疸-阳黄的范畴,中医认为黄疸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湿”,《金匮要略.黄疸病》中也提到:“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热蕴藉于肝胆,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胆汁外溢,从而发生黄疸。

此次研究所采用的中药方剂以加味茵陈蒿汤辩证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以养肝为辅。方中茵陈为退黄之要药,味苦性寒,清热除湿退黄;赤芍微寒,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通络;丹参活血,祛瘀止痛,凉血消痈;大黄苦寒沉降,力猛善行,能直达下焦,荡涤胃肠之实热,加快除湿退黄之效果;栀子苦寒,清肝利胆泻火,除湿退黄,传热下行,泻三焦火,利小便。

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好,而且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应用西药快速作用于病毒,抑制其生长,保护肝脏,加快肝细胞修复消除炎症,改善肝功能。中药的辨证合用,可以清泻肝胆,利胆退黄,而且中药在保肝护肝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可以充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兵顺主编 肝炎[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第4篇: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范文

上 海 魏女士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且可明显减少母婴传播机会。您为乙肝大三阳,乙肝病毒DNA达8.71×108拷贝/毫升,谷丙转氨酶(ALT)达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有以下治疗方案可供选择:

1.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转为乙肝小三阳比例相对较高,乙肝病毒DNA可能转阴,肝功能可正常,但部分患者需加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乙肝病毒DNA方能转阴。

2.单使用替比夫定,如三四个月后乙肝病毒DNA明显下降、肝功能正常,即可怀孕。如乙肝病毒DNA下降不明显,可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待乙肝病毒DNA下降、肝功能正常,停用阿德福韦酯半年后即可怀孕。

3.先使用恩替卡韦,待乙肝病毒DNA下降、肝功能正常,换用替比夫定半年即可怀孕。

4.使用替诺福韦酯,待乙肝病毒DNA下降、肝功能正常即可怀孕。

如果年纪轻,不急于怀孕,聚乙二醇干扰素(方案1)的确值得使用,女性患者乙肝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的比例较高。但鉴于您年龄偏大,急于生育,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方法不妥,即使较多比例患者转为乙肝小三阳,也需要治疗一年以上,且停用干扰素后还需半年才能怀孕。何况干扰素治疗一年,仅1/3患者乙肝大三阳转为小三阳,部分患者还需核苷(酸)类似物帮忙,乙肝病毒DNA方能转阴。

对您来说,其余三种方法皆可使用。如使用替比夫定(方案2),在3~6个月内乙肝病毒DNA能够转阴、肝功能正常即可怀孕,应该最为理想,且有转为乙肝小三阳的可能,但产后也有发生耐药的可能。尤其是您的乙肝病毒DNA>107拷贝/毫升,可在分娩后加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争取转为乙肝小三阳。

恩替卡韦(方案3)强效低耐药,乙肝病毒DNA转阴速度可能最快,随后换用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酯即可怀孕。

如经济允许,可使用替诺福韦酯(方案4),即使乙肝病毒DNA未转阴,肝功能正常即可怀孕,因为该药属于妊娠B类药。

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要求前3个月每月检查乙肝病毒标志、乙肝病毒DNA、肝功能,以后可适当延长检查时间,根据半年时检查结果、病情变化和您的经济情况,更改治疗方案。

第5篇: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诊断;治疗

据统计我国约有1.2亿以上的人口被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约有1200万,其中每年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者分别占2%和1%。据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的感染率约为3%,约1.7亿-2.0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因此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寻找新的有效方法对全人类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1乙型肝炎的病因、疾病分类及临床表现

1.1乙型肝炎的病因及诊疗乙型肝炎是威胁人体健康的一大杀手,给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人体在感染乙肝病毒之后,会产生免疫反应,乙肝的发病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机体免疫的影响,细胞免疫对乙肝发病机制的影响程度更大。年龄决定了细胞的成熟度和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程度,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是不同的,运用相同的药物,其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婴幼儿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难以全面地清扫和消灭病毒,免疫系统的反应速度也比较慢;成年人的免疫系统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具有完备的病毒防御能力,当乙肝病毒侵入人体时,可以迅速作出反应,在短期内将其清除,患病症状常表现为急性乙型肝炎;而慢性乙型肝炎则是在人体免疫机制下降,只能进行不完全免疫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的病症。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这些症状很容易被缓解,患者往往在化验的时候知道自己患上了乙肝。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情相关,轻者头晕乏力,重者尿黄、便溏。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症可分为活动性与静止性两种。中医方面慢性乙肝迄今尚无统一、客观的中医分类准则,1991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委员会学术会议经过讨论最后制定了《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别为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证、肝肾阴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证五种。

1.2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可分为蛋白类疫苗、肽类疫苗、DNA疫苗及自体DC疫苗。蛋白类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大多来源于预防性乙型肝炎疫苗,这类疫苗对一些慢性乙肝患者有效,能够暂时抑制病毒的复制作用。肽类疫苗经过临床试验,证明人体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是其改善肝功能的效果不明显,也不能显著降低病毒抗原数量。DNA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通过克隆特定病原体的特异性基因,将其与含有强有力真核细胞启动子的细菌质粒结合,再利用显微注射技术注入人体,就可以在患者体内表达出抗原,刺激集体备课产生细胞免疫反应。DNA疫苗可以同时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可以经过不同的免疫途径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具有适当结构及组成的外源性基因可以在人体内表达,并诱导产生中和性抗体,目前,DNA疫苗已经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2丙型肝炎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目前HCV毒株的类型可分为六个个基因型及一百多个亚型,临床研究发现感染1型和4型HCV患者对干扰素的反应性较低,治愈率也相对较高。HCV感染机体后,以准种的形式存在,HCV这一特性容易发生免疫逃逸,导致机体慢性化感染HCV后,病毒血症持续六个月未清除的就是慢性感染丙型肝炎。分析发现,这种疾病的病因有内外两方面,外因大多是由机体受到湿热疫毒的影响,直接侵犯肝脾或由外入内。内因则正是由于阳气亏缺,造成肝脾功能失调。内外二因互相结合,阳虚是发病的内在原因,湿热疫毒之侵入是致病的关键,两者互为因果,造成虚实夹杂的局面。以下我们讨论下丙型肝炎的治疗。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干扰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丙型肝炎的慢化比例,可以选择在HCV感染急性肝炎发病后的8-12周进行,疗程为三个月到六个月。最佳治疗方案虽然还没最终确定,但及早治疗对于基因1型高病毒(>800000log IU/ml)的携带患者更加有效。反之,对慢性丙型肝炎,应在治疗前评定患者肝脏疾病的厉害程度,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或肝穿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或中度以上纤维化者,易进展成为肝硬化,应给予抗病毒治疗。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医护人员对丙型肝炎的认知,应采用发放专业防治手册等资料,杜绝职业素质不过关的现象,降低医源性感染率,及早阻断传播途径,早筛查、早诊断、展开规范的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提高治愈率,最终实现成功防控丙型肝炎。

3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分类及防治方案

重型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其中,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通常以急性黄疸型肝炎为雏形,两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等症状明显,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重型的肝炎的治疗采用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急性期应进行隔离,症状明显及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疲劳。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避免饮酒和应用损害肝脏药物。

4结语

肝炎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给无数个人和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痛,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要根据疾病发病规律,形成对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准确、规范化治疗,这是临床研究的重要目标。要努力达到这一目标,使治疗更有针对性,就需要医学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芙蓉,王晴,贾正才,等.治疗用HBV模拟抗原的设计及其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TL活性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3,19(4):254-257.

第6篇: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磺达肝癸钠;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00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ondaparinux on hemorheology in treating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Methods Th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2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fondaparinux. The hemorheology indexes were detected by hemorheological instrument. Results The red cell assembling index(1.4±0.2 vs 1.9±0.3), blood capillary plasma viscosity(1.2±0.1 vs 1.5±0.2), whole blood viscosity, whole blood reduced viscos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Fondaparinux has positive clinical value for it can reduce blood viscosity and improve the hemorheology indexes.

[Key word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Fondaparinux; Hemorheology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其发生与冠脉内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官腔狭窄密切相关,会导致心肌缺血性损害。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治疗,但是高容易引起出血并发症。磺达肝癸钠是目前研发出的凝血活化因子Xa的高度选择性抑制剂,在发挥抗凝作用上更为安全、高效。为研究磺达肝癸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纳入研究,共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者分为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对照组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磺达肝癸钠抗凝的观察组,每组30例。

1.2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方案如下: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各300 mg,顿服;以后拜阿司匹林1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口服,1次/d;抗凝方案如下:速碧林5 000 U,每12 h 1次皮下注射,持续使用1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凝治疗联合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同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凝治疗方案如下:磺达肝癸钠注射液2.5 mg、皮下注射,1次/d,持续应用8 d。

1.3 检测指标

治疗后4周,采用众驰伟业ZL9000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聚集指数、毛细血管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

3 讨论

血液流变学指标是评价心血管系统疾病严重程度的常用指标[1],全血粘度能直接反应外周血的流动程度,其粘度越高、血液流动越慢,越容易形成血栓;而还原全血粘度则是经过红细胞压积标准化的血液粘度,能反映单位红细胞体积对应的血液粘滞情况[2]。血液在血管内进行稳态流动时,可分为流动速度不一的层次,越靠近血管中心、血液流速越快,而高、中、低切血液粘度能反映不同流动层次和速度血液的粘度[3]。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全血粘度增加的病理生理基础[4]。在此情况下发生不稳定板块发生破裂时会使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并形成局部血栓,导致冠脉官腔狭窄或闭塞,出现心肌缺血缺氧性损害[5]。

根据Divchev D等[6]的回顾性研究,临床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两类。介入治疗的疗效虽最为然确切,但多数基层医院不具备介入治疗的条件,不利于ACS的一线救治[7-8]。因此,目前临床上用于ACS救治的主要方法仍为溶栓和抗凝治疗[9]。基于对其发病基础的认识,Basra SS等[10]针对血小板聚集采取抗血小板和抗凝措施,其中低分子肝素能够通过抑制凝血活化因子和凝血酶III来发挥抗凝效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则能够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但是Chandrasekar S[11]在2013年的研究却发现,由于常规的抗凝和溶栓方案特异性不足,会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时也影响凝血酶的活性,因此容易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这就要求在临床工作中采用选择性更高的药物来治疗ACS[12]。杨超等[13]的研究发现,磺达肝癸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凝血活化因子Xa的高度选择性抑制剂,能够更为安全、有效的发挥抗凝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但由于样本例数较少,因而无法为磺达肝癸钠的临床应用提供临床依据。在该研究中,通过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可知,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毛细血管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均低于对照。上述指标可以直接反应外周血液循环的粘度,并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所观察到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应用磺达肝癸钠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对于ACS的治疗具有积极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还计划进一步随访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远期心血管时间发生率,并以此来进一步明确磺达肝癸钠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静玲,谭笑红,李巍.血液粘度检测中几个参数意义的探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0,22(2):140-141.

[2] 李显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9):917-918.

[3] 杨雪松,曹红涛,杜云蕙,等.磺达肝癸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6(32):98-100.

[4] 翁建新,左辉华,刘强,等.磺达肝癸钠和依诺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4):272-273.

[5] 侯小路,王方,白秀萍.磺达肝癸钠用于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血栓与止血学,2010,16(5):219-221.

[6] Divchev D,Nienaber C,Ince H.Therapy strategies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after coronary interventions[J].Internist(Berl),2011,52(11):1292-1300.

[7] 罗新林,左辉华,杜艳.磺达肝癸钠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 23(19):49-52.

[8] 高远,张海山,郭亮,等.替罗非班和磺达肝癸钠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疗效[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1(6):71-75.

[9] 杨庆辉,刘晓霞,张畅,等.磺达肝癸钠在6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5):879-882.

[10] Basra SS,Tsai P,Lakkis NM.Safety and efficacy of antiplatelet and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J Am Coll Cardiol,2011,58(22):2263-2269.

[11] Chandrasekar S,Loomba R,Shah P,Arora R.The need for novel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Am J Ther,2013,20(1):61-66.

[12] 李成洋,苗志林,李占全,等.国产瑞替普酶联合磺达肝癸钠治疗不同时间窗心肌梗死41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29(3):212-214.

第7篇: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61-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均为我科2009年8~9月份住院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16~74岁,平均38.7岁。所有病例诊断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1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15例,活动性肝硬化1例。

1.2 治疗方法 28例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包括保肝、调节细胞免疫及支持治疗;中医治疗根据辨证选用我院清热解毒合剂、健脾利湿合剂、益肾软肝合剂,及部分保肝退黄中药制剂治疗。

2 护理

2.1 辨证分型 12例患者(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4例)感受疫疠之邪,内伤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乏力厌食,肝失疏泻,胆汁不循常道,下注膀胱,外溢肌肤,而身、目、小便俱黄,诊为黄疸;15例患者(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11例)感受疫疠之邪,内伤肝气,肝郁气滞,肝失疏泻,横逆犯胃,诊为肝胃不和;1例患者(活动性肝硬化)肝脾功能失调,疏泻运化失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诊为鼓胀。

2.2 静养 祖国医学认为肝为阴脏,主动喜静。在代偿期患者不应过劳,而有乏力、纳差、发热、黄疸、血清转氨酶增高的失代偿期患者,则应卧床休息,这样,才能保护肝脏,待病情好转后可做适当的活动。

2.3 禁酒 酒精的代谢主要在肝脏,大量研究表明,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伤作用,故病毒性肝炎患者必须绝对禁酒。

2.4 饮食调护 食物有四气五味之异,正确运用饮食调护,能够均衡营养、辅助治疗。患者应忌辛辣、刺激性及油腻厚味食物,宜多食各种蔬菜、豆制品、水果等,每天喝一杯牛奶,进食一个鸡蛋,2两精瘦肉(如牛肉、猪肉、鱼肉等),3种蔬菜,2种水果,这样对于保肝养肝大有好处。

2.5 心理护理 历代医家主张:“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身体不适以及关注病原、传染性、预后、经济负担,产生了躯体和心理压力,会造成患者痛苦、不良情绪和行为。中医认为“肝喜条达”,忧郁、思虑、悲伤等情绪均可导致肝气郁结,而怒伤肝,不良消极情绪、行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恢复不利。我科在长期护理实践中,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运用解释、鼓励、安慰、保证等方法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患者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使患者心境坦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机条达,气血调和,必要时采用顺情法,使患者得到较大心理满足,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2.6 病情观察护理 运用望、闻、问、切4种诊法,对患者进行细致观察,实行辨证施护。对黄疸患者尤应注意观察出血倾向、消化道反应、黄疸及神志变化;对肝胃不和患者应注意饮食调节情况及肝功能变化;对鼓胀患者应每日测量腹围、详记出入量,监测生命体征、神智、腹痛腹胀、浮肿及大便情况,时刻注意病情的好转或恶化,及早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及时治疗。

3 结果

3.1 疗效判断 症状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为临床痊愈;症状改善、肝功能改善为好转;症状无改善、肝功能恶化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2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临床痊愈12例,好转15例,无效1例(转入重肝病房治疗),总有效率为96.4%。

4 讨论

病毒性肝炎临床过程较为复杂,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恢复受病毒及机体免疫双重因素影响,慢性病毒性肝炎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且病情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既而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我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再次证实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医疗护理,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手段。由于病程长、具反复性及部分患者治疗的长期性,故长期的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护理是本病护理的要点。及时了解患者思想,调摄情志,有利于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对患者病情的细致观察,则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临床护理中,以现代护理学为基础,结合祖国医学辨证施护,使得针对每一位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具体护理更趋合理和科学,其目的在于获得较好的医患配合,缩短疗程,创造出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模式,全面实现从功能制护理向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第8篇: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 血液透析机;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肝炎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a)-041-02

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是血液净化方法中的一种。我院肝病科自2005年6月应用普通血液透析机开展血液灌流技术治疗重症肝炎21例,取得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例重症肝炎患者系我院肝病科住院病例,1例为药物性暴发性肝衰竭;17例为乙型重症肝炎,其中,合并戊肝病毒感染10例;3例为亚急性戊型肝炎。诊断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其中,急性重症肝炎1例,亚急性重症肝炎16例,慢性重症肝炎4例;合并肝性脑病1例,肝肾综合征5例,出血倾向3例。早期10例,中期7例,晚期4例。

1.2 材料

采用瑞典Gambro公司AK100血透机或美国Bater公司的血透机进行体外血液循环。HA型树脂血液灌流器(HA330-Ⅱ型)为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

1.3 方法

所有病例在综合性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治疗。灌流器严格按产品说明规定进行灌冲液灌流,采用动-静脉循环式(桡动脉、正中静脉)以80~120 ml/min循环血液,每次灌流时间3 h,首次肝素用量40~50 mg,以后每30分钟追加肝素5 mg,灌流结束后用同等剂量鱼精蛋白中合肝素。其中1例肝性脑病同步应用血液透析。共进行21人、22次。

1.4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①症状、体征: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状态、食欲,是否乏力,有无腹胀及出血。②实验室检测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PT。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症状及体征

治疗后精神状态、食欲、乏力明显改善16例,占76.2%;腹胀明显改善7例,占33.3%;尿量明显改善4例,占19.0%。其中1例肝性脑病在第1次行血液灌流并同步应用血液透析3 h后神志清醒,12 h后再次出现肝性脑病症状,重复血液灌流并同步应用血液透析无效。

2.2实验室检查

表1结果显示,总黄疸及血小板(BPC)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显著改变。本组实验显示,通过血液灌流治疗后,胆红素含量明显下降,起到改善内环境的作用,有利于肝细胞再生、肝功能恢复及全身症状改善;但同时可引起BPC含量明显减少,使PBC破坏增加,对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可加重出血,应慎用。本组实验对ALB、PT、PTA无明显影响,ALB含量较少,PT延长及PTA下降者也适用,不会明显影响其重症肝炎指标。

2.3 血液灌流治疗时机与预后

表2结果显示,重症肝炎早期、中期使用血液灌流治疗效果较好,而晚期效果差。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仅1例穿刺部位出血。

3 讨论

重症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原发免疫病理损伤和由于肝脏屏障功能受损,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内毒素刺激肝内外单核-吞噬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而造成的肝细胞继发性损害叠加的结果,而且继发性损伤在病程中起主要作用。清除致病细胞因子,减少肝细胞坏死,维护内环境相对稳定,创造有利于肝细胞生长的环境,从而延缓和(或)逆转重症肝炎的发生与发展,提高重症肝炎抢救的成功率。常规的治疗方法有干扰素疗法等,如雷运春等[4]应用α-1b干扰素联合丹参及新鲜血浆治疗重症肝炎。

本组应用HA型树脂血液灌流器行血液灌流,有效吸附重症肝炎患者血液中的致肝损害物质,使患者精神、食欲、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不同程度下降,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时间和机会。

本组资料显示,血液灌流早、中期应用效果明显优于晚期患者。单独应用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肝炎,重在重症肝炎的早期诊断、早期应用。我们应用普通血液透析机开展血液灌流,操作简单,安全,适合于最早接触重症肝炎患者的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病杂志,2000,8:324-329.

[2]武藤泰敏.急性肝不全をぐる最近の进步[J].临床消化器内科,1993,8(9):319-321.

[3]胡大荣,王宇明.传染病学新进展Ⅲ[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41-49.

[4]雷运春,许京淑. α-1b干扰素联合丹参及新鲜血浆治疗重症肝炎[J].中国医药导报 ,2006,3(24):85-86.

第9篇:急性肝病的治疗方案范文

患者,男,38岁,已婚,洗车工。主因"恶心、呕吐,尿黄4d"于2011年11月9日收住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既往体健,无乙肝病毒密切接触史,无乙肝家族聚集现象,无肝功能异常病史,无酗酒史。患者于4d前受凉后出现食欲欠佳,食量为正常饭量的1/3左右,进食后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质,非喷射性呕吐,无发热、寒战、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急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抗生素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患者症状未有缓解,故前往鄂尔多斯广厦医院,诊断为"黄疸型肝炎?"。为求进一步诊治故来我院,门诊以"病毒性肝炎 乙型"收住我科。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查体合作,面色晦暗无华,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未见出血点及皮疹,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发现。肝脾肋下未触及,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腹软,全腹部轻压痛,尤以剑突下较明显,无反跳痛,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形及蠕动波,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其余(-)。

诊治经过:入院后诊断"病毒性肝炎 乙型 急性 黄疸型"。入院后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8.3×109/L,RBC 4.63×1012/L,PLT 162×109/L。肝功能:TBil 292.14μmol/L,DBil 208.51μmol/L,ALB 41.7 g/L,GLB 16.10 g/L,ALP 163 U/L,γ-GT 57 U/L,CHE 3673 U/L,AST 969 U/L,ALT 2151 U/L。血糖:3.23 mmol/L。凝血功能:PT 46.8s,PTA:14.6%,APTT 87.2秒。乙肝五项(定量):HBsAg:6818,HBeAb:0.069,HBcAb:0.008(参考值分别是:阴性1,阴性>1)。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均为阴性。HBV-DNA:2.090×104 copies/ml。甲胎蛋白:11.34 ng/ml。彩超示:肝脏左叶前后径约70mm,右叶最大斜径约126 mm,包膜光滑,实质回声略增强,肝内管状结构显示清晰。胆囊壁水肿。患者于入院第2d出现精神萎靡,极度乏力,频繁恶心,反应迟钝,定向力、计算力障碍,查体不合作。明确诊断:病毒性肝炎 乙型 急性 重型,肝性脑病。

治疗:①予抗病毒治疗,选择恩替卡韦(博路定)1.0 mg/d[1],4w后复查HBV-DNA 定量下降至

经上述治疗后,患者全身不适症状、乏力程度、精神状态较入院时明显好转。患者黄疸逐渐消退,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常规进行性好转,化验单结果(见表1)。于入院后第42d(2011-12-21)患者无诱因的出现右侧腰背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不可耐受,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亦无大汗、心慌、气短等。急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电解质、腹部平片等均无特殊异常。彩超示:①弥漫性肝病;②胆囊外形大;③右肾轻度积水并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 中下段梗阻可能;④脾大;⑤腹水。考虑结石所致,治疗上给予硫酸阿托品、654-2以解痉缓解疼痛,效差。于2011年12月25日转诊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梗阻",考虑肾结核。并于2011年12月28日在腰硬麻醉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检查,右侧输尿管D-J管置入"术,术中病变发现:右侧输尿管中上段见感染的絮状物。术后患者病情平稳,未有疼痛。出院后一直口服恩替卡韦 0.5mg/d,在我院门诊亦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腹部彩超等,各项指标逐渐趋于好转。直至2012年8月复查HBsAg 已阴转,HBsAb出现,随即停用恩替卡韦。主要指标变化见表 1。

2 讨论

此例患者无慢性肝病基础,符合 2000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急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同时也符合2006 年《肝衰竭诊疗指南》[3]病毒性肝炎,急性,乙型 急性肝衰竭(中期)的诊断标准。

该患者实验室检查示:HBsAg(+)、HBeAb(+)、HBcAb(+),HBV-DNA:2.090×104 copies/ml,我国现已上市的可用于抗病毒的核苷类似物有拉米夫定( LDV)、阿德福韦酯( ADV)、替比夫定(LdT) 和恩替卡韦(ETV)。我们为患者选择恩替卡韦(博路定)1.0 mg/d,4w后已测不到病毒复制。基于选择起效快、安全等因素,在短期内控制病毒的大量复制及病毒因素造成的肝损害。目前对 HBV-DNA 阳性的重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学者提倡抗病毒治疗,对HBsAg(+)、HBV-DNA 检测不出的患者,亦应考虑抗病毒治疗[1]。LDV、LdT、ETV均可以用于重型肝炎治疗中。其机制是通过抗病毒药物降低机体病毒载量,缓解过强的免疫反应,从而缓解病情。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激发强烈免疫反应的启动因素。多年以来重型肝炎中的激素应用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焦点为是否可用、介入的时机和具体给药方法,包括剂型、剂量、给药时间和疗程等。既往观点多反对重型肝炎应用激素治疗,近年来随着抗病毒药物的上市,越来越多的观点赞同应用激素。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的可能机制是:①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广谱免疫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等淋巴细胞的功能而阻止或延缓过强细胞免疫所致的原发性肝损伤;②糖皮质激素能抑制肝细胞膜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活性,从而阻止细胞毒性T细胞等淋巴细胞对HBV感染肝细胞的攻击破坏,是其治疗重型肝炎的另一理论基础[4];③糖皮质激素能抑制肝内外单核-吞噬细胞释放TNFα、白细胞介素-1等多种炎症介质,从而阻止或延缓继发性肝内微循环障碍的发生;④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稳定肝细胞膜的功能。因此有学者认为,短期试用糖皮质激素可直接阻止肝细胞进一步崩解坏死,阻抑肝功能的快速进行性恶化,为肝细胞再生和其它治疗药物发挥效应赢得宝贵时间。目前倾向于激素对轻、中型病例无明显效果,只有严重病例才能从激素中受益,且以早期疗效最好。在综合保肝、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后,对控制肝脏炎症、减轻中毒症状,改善微循环、疏通肝内毛细胆管、增加胆汁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增进食欲,改善症状,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糖皮质激素是一把双刃剑,重型肝炎早期应用得当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应用不当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含有对糖皮质激素应答的序列,激素治疗可引起病毒复制活跃,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其次,长时间使用可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痤疮等类库欣综合征,引起代谢紊乱(激素性糖尿病、高血压病、负氮平衡、水电解质紊乱)、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和精神异常等不良反应,进一步加重病情。它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危险性[5],继发感染是重型肝炎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最常出现的并发症,继发感染的成功防治对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例在患者入院后的第2d即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得到缓解。于治疗后第42d出现右侧腰背部阵发性的绞痛,在腰硬麻醉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检查,右侧输尿管D-J管置入"术,术中病变发现:右侧输尿管中上段见感染的絮状物。我们考虑为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的并发感染。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病情恢复正常。这也提醒我们,对一些身体条件较差的重型肝病患者,更应慎重应用激素。

总之,正确掌握适应证,合理选择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挽救部分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命。反之,无助于重型肝炎的治疗,甚至可能加速其病情恶化。防治激素的相关不良反应。充分发挥激素的优点,克服其缺点,可显著提高其治疗重型肝炎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娟,于红卫,张剑,等.1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临床诊治剖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6):654-656.

[2]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3]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9):64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