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性痛风病应用范文

急性痛风病应用精选(九篇)

急性痛风病应用

第1篇:急性痛风病应用范文

周先生今年51岁,3个月前因左足跖趾关节肿痛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痛风,医生当时给予止痛药、秋水仙碱、碳酸氢钠等药物治疗,疼痛很快减轻。因此,周先生认为痛风已完全治好,未再去医院复诊。近日周先生因外出应酬,再次出现左足跖趾关节肿痛,到医院就诊后,医生诊断为痛风急性发作。周先生看到诊断后很纳闷:痛风不是治好了吗,怎么还会复发?怎样才能预防复发呢? 对此,医生给他做了详细解释。

痛风是体内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代谢性疾病,是由遗传特征决定的。因此,痛风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是终身疾病。当然,治疗也就是长期和终身的。周先生在第一次发作时应用的止痛药、秋水仙碱和碳酸氢钠等,是为了快速控制关节炎症,减轻疼痛症状,属于痛风的急性期治疗。在痛风的急性期治疗后,还应该接着应用控制血尿酸水平的药物,以免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再次导致痛风发作。因此,可以说,在痛风发作期的急性期用药是好一时,而不能好一世。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痛风的再次发作呢?实际上这包括一个整体的治疗,如药物的应用、饮食的控制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后,医生会进一步给病人使用控制血尿酸水平的药物,这是预防痛风反复发作的关键手段。当前,控制血尿酸水平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

* 一类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醇。该药对于尿酸合成增多的病人效果好,同时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也可以应用,但剂量要适当调整。其缺点就是有一定的副作用,包括有些病人应用后会出现过敏、肝功能受损和白细胞减少等。 因此,应用别嘌醇时,要注意监测肝功能和白细胞水平的变化。

* 一类是促进尿酸从肾脏排泄的药物,如痛风利仙。该药对于尿酸排泄障碍的病人效果好,同时其发生过敏、肝功能受损和白细胞减少的机会也远较别嘌醇少。但是,肾功能严重受损(内生肌酐清除率在30毫升/分钟以下)的病人不建议使用,有肾结石的病人在应用时也应谨慎,因为该药有可能促进结石的增长。建议病人在应用痛风利仙时,注意监测尿酸的水平和尿量情况,必要时定期进行泌尿系统B超检查,以免尿酸结石生成。

第2篇:急性痛风病应用范文

常见诊断误区

误区一:痛风是男人的“专利”

的确,本病90%以上发生于成年男性。古代对本病就有酗酒、暴食和过度而致病的说法,因此被称为是“酒神和爱神祭坛上的祭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成年女子因雌激素可促进尿酸排泄,故而痛风比较少见。若多吃高嘌呤食物,尤其是在绝经后,也容易发生痛风,所以痛风并非男人的“专利”。

误区二:症状典型但血尿酸不高,可排除痛风

诚然,确诊痛风是以血尿酸增高为特征。但也有部分患者急性发作时由于在“应激”状态下,体内分泌大量糖皮质激素,可促使尿酸排泄,血尿酸检查暂时未必升高。因此,不能据此忽略痛风的诊断。

误区三:下肢不痛就不可能是痛风

少数患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发生于上肢关节、喉头、脊椎、下颌骨等非常见或要害的部位,要高度警惕。所以,任何部位的急性关节炎都应检测血尿酸。

误区四:多关节痛不可能是痛风

事实上,有少数痛风早期发作并不典型,疼痛轻微,甚至无疼痛,而以骨关节破坏及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易被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肿瘤、脊髓压迫症等。所以,凡不明原因的关节痛或功能障碍,均应检测血尿酸,以免挂一漏万。

误区五:血尿酸短期内急剧增高考虑为特发性痛风

若无诱因可循的血尿酸急剧增高或痛风急性发作,切记应排除恶性肿瘤。笔者“”期间,曾遇见一位白血病化疗后患者,因尿酸大量排出,尿酸盐结晶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幸得及时明确诊治才逃过一劫。

误区六:没有关节炎的肾脏病不可能是痛风性肾病

据统计,约15%的痛风患者可无关节炎或在关节炎发生之前已引起痛风性肾病。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很低,当尿偏酸性时,容易在肾小管形成结晶,引起间质性肾炎或尿酸性肾结石。

常见治疗误区

误区一:患了痛风应严格“忌口”

因为尿酸是由内源性和外源性嘌呤碱氧化分解而来,所以当痛风患者血尿酸超过535微摩尔/升的红色警戒线时,应忌吃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羊肉、贝壳类、酵母等,尤其在盛宴时同时饮酒,会使血尿酸急剧升高。经常饮酒不仅增加嘌呤的合成,而且使血乳酸增高,阻碍尿酸在肾脏的排泄。

治疗痛风要以人为本,在服用降尿酸药使血尿酸低于416微摩尔/升后,可适当放宽饮食的限制,吃些猪、牛、兔肉,河鱼、家禽、河虾和豆类食品;又因为嘌呤呈水溶性,若弃去这些食物的汤水则更为安全。若血尿酸降至360微摩尔/升以下,可在降尿酸药的保护下酌情进食高嘌呤食物,但需要定期检测血尿酸,不得超过416微摩尔/升的橙色警戒线。

误区二:秋水仙碱是治痛风的特效药

秋水仙碱问世已近200年,确实是缓解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但此药一般在使用数小时后才起效,延迟用药未必奏效,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并无降低尿酸的作用,所以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用于急性期。

误区三:痛风急性发作时应及时用降尿酸药

降尿酸药不仅本身无消炎止痛作用,而且用药早期可使骨关节中的尿酸进入血液,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医学上称为“转移性痛风”。所以,降尿酸药只能在急性症状缓解后长期服用以“治本”。

误区四:别嘌呤醇是防治痛风的经典药

别嘌呤醇用于抑制尿酸的生成,理论上只适用于占10%的特发性痛风、继发性痛风、痛风石较大较多和并发痛风性肾病的患者。用药期间应警惕药疹、血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损害,用量过大过久,还有形成黄嘌呤肾结石之虞。

误区五:促尿酸排泄药万无一失

因为特发性痛风90%是由于肾脏排泄尿酸有缺陷,而且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很少,其中尤其是苯溴马龙不仅能促进肾脏排泄尿酸,还可促使尿酸从肠道排泄,堪称个中翘楚。但已有痛风性肾病,若排酸过多,可加重肾功能损害,所以服用该药宜多饮水,并加用苏打片碱化尿液以策安全。

误区六:重症高尿酸血症应将促进排泄药和抑制生成药合用

第3篇:急性痛风病应用范文

[关键词] 秋水仙碱;痛风性关节炎;红细胞沉降率;血尿酸;复发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080-04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和关节畸形,治疗不正规可能转变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急性发作时临床上多采用较大剂量的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碱化尿液等治疗,少数应用糖皮质激素以求短期缓解症状。大剂量秋水仙碱虽然可以快速有效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但常因消化道反应过于强烈甚至引发肝肾功能损害难以坚持应用。有学者认为小剂量秋水仙碱与大剂量相比,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耐受性好,依从性更高。本文采用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对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l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44例,均未接受正规方案治疗,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关于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2011年指南中有关慢性期痛风的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年龄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3组均给予一般治疗,包括低嘌呤饮食,每日饮水量>2500 ml,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在此基础上,A组急性期给予美洛昔康(7.5 mg×10#薄膜衣片,扬子江药业,国药准字H20010207)7.5 mg,2次/d;秋水仙碱(0.5 mg×100#,昆明制药,国药准字H53021389)负荷量1 mg,1 h后口服0.5 mg,12 h后以每1~2天0.5 mg预防维持。B组急性期给予美洛昔康7.5 mg,2次/d,秋水仙碱0.5 mg,每2小时1次,疼痛缓解后渐延长服药间隔时间,直至停药。C组急性期给予美洛昔康7.5 mg,2次/d,急性发作缓解后停用美洛昔康。2周后根据血、尿尿酸结果判定是否需要给予降尿酸药物。24 h尿尿酸600 mg者,从100 mg/d小剂量起始谨慎应用别嘌呤醇(100 mg×100#,广东彼迪药业,国药准字H44021368),观察时间为6个月,观察期间若关节炎急性发作嘱降尿酸药物继续应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急性关节炎发作疼痛达到70%的缓解时间,观察急性关节炎的发作次数。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及3、6个月监测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尿酸、肝肾功能。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估标准

症状体征改善率=(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100%。有效:症状体征改善率>70%;好转:症状体征改善率在30%~70%;无效:症状体征改善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3组痛风性关节炎疼痛缓解时间、关节炎发作次数及复发次数的比较

A、B组关节疼痛达到70%的缓解时间均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3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血尿酸变化的比较

3、6个月末,3组红细胞沉降率、血尿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3组临床安全性的评价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2/15),均为胃肠道症状;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9/15),其中消化道症状7例,血常规异常1例,肝功能损害1例;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2/14),其中消化道症状1例,血常规异常1例。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盐沉积于关节或组织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可伴有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甚至进展为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引起肾功能不全及关节畸形[2]。痛风石可在多个部位沉积,如肾脏、皮下、关节、耳廓等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的充足丰富,痛风也越来越多,部分原因可能与人口老龄化因素有关[3]。近期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痛风患病率为1%~2%[4],通常男性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多饮酒且饮食控制不佳,以及雌激素有促进尿酸排泄有关[5]。已证实痛风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风险率较无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者高60%,肾脏疾病的风险增加8倍,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10倍[6]。急性关节炎发病机制是因为尿酸盐结晶在关节滑囊内沉积,白细胞显著增多并吞噬尿酸盐,然后释放白三烯B4(LTB4)和糖蛋白等化学趋化因子;单核细胞受尿酸盐结晶影响释放IL-1。长此以往可导致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和巨大细胞浸润,形成异物结节及痛风石[7]。传统应用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发作,并作为特效药物。秋水仙碱主要通过以下作用机制缓解痛风发作:①和中性白细胞微管蛋白的亚单位结合而改变细胞膜功能,抑制中性白细胞的趋化、黏附和吞噬作用;②抑制磷脂酶A,减少单核细胞和中性细胞释放前列腺素和白三烯;③抑制局部细胞产生IL-6等,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8]。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最初24 h内给予足量的秋水仙碱,可以使大部分患者得到缓解,方法是秋水仙碱0.5~1 mg/h,直至关节肿痛得到控制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要求24 h内最大剂量不超过6 mg。该治疗可以使2/3~3/4的患者在服药12~18 h见效,但不良反应高达50%~80%[9],患者常因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而被迫停药,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粒细胞缺乏、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情况。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加重,所以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可以在一般治疗及给予非甾体消炎药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来解决这一矛盾,此方法可以避免或减轻其副反应,从而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来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形成,阻止前列腺素、缓激肽等物质的产生,并消除前列腺素对其他致炎物质的增敏作用,与秋水仙碱从不同途径发挥抗炎、镇痛作用。本研究结果发现关节肿痛的缓解时间明显缩短,提示秋水仙碱联合非甾体消炎药可以更好地控制急性关节炎发作。至6个月末关节炎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可见在慢性关节炎期,在控制尿酸水平的同时,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维持可以很好地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别嘌呤醇治疗的同时口服秋水仙碱能明显降低痛风复发率,而且可以减少发作的严重程度[10],这一治疗方案已成为共识。秋水仙碱不影响尿酸盐的生成、溶解及排泄,因而无降血尿酸作用;而且痛风性关节炎在急性发作期,由于应激反应,内源性激素使尿酸从尿中排出增加,约40%的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其尿酸可能在正常范围[11],这也解释了6个月末红细胞沉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于降尿酸的指征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一般认为痛风每年至少复发2次,有尿酸性结石病,有痛风石,有持续性痛风性关节炎,且尿酸生成过高者考虑予以降尿酸药[12]。痛风急性发作时尚未应用降尿酸药物者暂缓给药,急性期缓解后2~4周低剂量开始。对于已经开始应用降尿酸药物治疗后出现再次发作,一般原则是在治疗急性痛风时不要停用降尿酸药物[13]。对于尿酸的达标值,应降至360 μmol/L以下,合并肾结石者降至300 μmol/L以下,从而减少痛风复发频率,还可以进一步避免晶体的沉积,使已形成的痛风石减小。苯溴马隆可作为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之一,促进尿酸排出,适用于无肾结石、肾功能没有严重受损且尿酸排泄减少的患者。对于尿酸生成增多的患者,应用别嘌呤醇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和痛风石的形成,但需要谨慎给药,重视监测和观察。有报道指出别嘌呤醇可以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药疹伴肾衰竭、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性红斑等,死亡率可达10.92%[14]。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别嘌醇片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485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140例[15],约占报告数的30%。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了痛风管理指南,指南提出应用痛风治疗药物别嘌呤醇时应从100 mg/d的小剂量开始,初始剂量甚至要更低,每周增加1次剂量,逐渐达到靶剂量。注意要严密监测和随访,确保尿酸达标,同时尽量避免和减少副反应,对有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高风险患者需要进行HLA-B*5801筛查[16]。新指南还建议口服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发作的初始剂量,降至负荷量1.2 mg,1 h后服用0.6 mg,12 h后开始0.6 mg/1~2 d的剂量进行预防。目前我国医疗单位常用的秋水仙碱的规格是0.5 mg/片,因此临床上采用1.0 mg负荷量,1 h后服用0.5 mg,预防剂量按照0.5 mg进行。本研究采用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比传统大剂量秋水仙碱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大剂量秋水仙碱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消化道症状、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未应用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和预防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非甾体消炎药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及预防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不仅符合新指南的要求,而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6):411-412.

[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6):410.

[3] Lawrence RC,Felson DT,Helmick CG,et al.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arthritis and other rheumatic condi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part Ⅱ[J].Arthritis Rheum,2008,58(1):26-35.

[4] Zhang W,Doherty M,Pascual E,et al.EULAR evidence based recommendation for gout.Part Ⅰ:diagnosis. Report of a task force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for International Clinical Studies Including Therapeutics (ESCLSIJ)[J].Ann Rheum Dis,2006,65(10):1301-1311.

[5] 蒋安,李立平.风湿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468-1469.

[6] Ogura T,Matsuura K,Matsumoto Y,et al.Recent trends of hyperuricemia and obesity in Japanese male adolescents, 1991 through 2002[J].Metabolism,2004,53(4):448-453.

[7]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30.

[8]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7.

[9] 施桂英.走出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误区[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9):520.

[10] Borstad GC,Bryant LR,Abel MP,et al.Colchicine for prophylaxis of acute flares when initiating allopurinol for chronic gouty arthritis[J].J Rheumatol,2004,31(12):2429-2432.

[11] Weselman KO,Aqudelo CA.Gout basis[J].Bull Rheum Dis,2001,50(9):1-3.

[12] Terkeltaub R.Update on gout: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nd opdons[J].Nat Rev Rheumatol,2010,6(1):30-38.

[13] 苏厚恒,赵娜,等.痛风患者与医师对痛风的认知和诊治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4):258.

[14] 蔡泳,陈雪观.别嘌醇致严重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导报,2012,31(2):265.

[15]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警惕别嘌醇片引起的重症药疹[J].上海医药,2013,34(21):58.

第4篇:急性痛风病应用范文

【关键词】 关节炎,痛风性;清风宁;中药疗法

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盐在组织沉积的疾病,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目益增高,发病年龄亦年轻化,笔者采用清风宁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选40例病例均为鞍山市汤岗子医院住院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诊断符合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分类标准[1]。其中男36例,女4例,年龄28~72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0年,伴高血压病者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病例均有关节红、肿、热、痛表现,血尿酸值升高,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血尿酸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治疗组给予清风宁煎剂(主要由大黄5 g、黄柏

10 g、滑石20 g、防已10 g、泽泻15 g、牛膝15 g、苍术

10 g、威灵仙10 g、虎杖15 g等组成)口服,每次100 ml,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口服,每次7.5 mg,每天1次;别嘌呤醇每次0.1 g,每天3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需要低嘌呤饮食,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尿酸变化情况。

3 疗效评定及结果

3.1 评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显效:关节红肿热痛消失,局部无明显异常,活动如常,血尿酸值降至正常范围;好转:关节红红肿热痛减轻,血尿酸值下降,但尚未在正常范围内;无效:关节红肿热痛无明显改善、活动受限,血尿酸值未下降。

3.2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值较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胃部不适,两组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4 讨 论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3]、痛风石形成、痛风性肾病等,本病属中医学的“痹证”“热痹”“历节”等范畴,湿痰瘀为标,脾肾虚为本,湿浊痰瘀热毒阻滞筋脉,流注关节而发病,治以清热除湿、散瘀止痛为法。清风宁中大黄清湿热凉血祛瘀[4]为君,苍术、虎杖、黄柏、泽泻、威灵仙[5]祛风利湿散瘀定痛为臣,牛膝祛风湿补肾强筋骨引药下行为使,共用起到清热祛湿、消肿止痛作用。

本研究结果提示,清风宁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与美洛昔康加别嘌呤醇一样,具有消炎止痛,降低尿酸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5 参考文献

[1] 唐福林,吴东海.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5:179-182.

[3] 庞学丰,唐丽萍,冯玉青,等.止痛祛风汤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影响的实验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3):50-52.

第5篇:急性痛风病应用范文

【关键词】痛风;治疗

        过去痛风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多见,但近2o年来在亚洲地区国家,尤其是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据统计,在我国大中城市此病的发病率已接近国外水平[1]。目前对本病尚不能根治。原发性痛风除1%左右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常伴有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病。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致血尿酸增高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包括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痛风石沉积、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除1%左右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常伴有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病。本文主要总结近几年痛风的治疗及相关进展。

1一般治疗

        痛风患者一旦确诊,应经常注意调理饮食,适当休息和运动.积极配合治疗,预防血尿酸升高,具体包括:(1)饮食控制:低热能膳食,保持理想体重,同时避免高嘌呤食物。含嘌呤较多的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沙丁鱼、 蛤、蚝等海味及浓肉汤,其次为鱼虾类、肉类、豌豆豆制品等,而各种谷类制品、水果、蔬菜、牛奶、奶制品、鸡蛋等含嘌呤最少。严格戒饮各种酒类尤其是啤酒,每日饮水在2000ml以上。(2)休息与运动: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应该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明显缓解。间歇期应多活动、锻炼.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机体功能,并有利于局部关节的循环,从而减少发作的频率;(3)避免诱因: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穿鞋要舒适、防止关节损伤,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阿斯匹林、噻嗪类利尿剂、呋噻米、依他尼酸、保泰松,维生素b1 、b12、胰岛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炯酸、左旋多巴、环孢素、 青霉素等药物[2];  (4)定期门诊复查同时治疗伴发的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坚持长期治疗,定期复查血尿酸、尿尿酸水平、观察疗效,调整药物剂量。

2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

        2.1秋水仙碱可抑制炎性细胞趋化,有抗炎作用,能抑制尿酸盐结晶引起的白细胞增高.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特异的消炎镇痛作用。口服给药0.5mg/h或1.0mg/2h,直到出现3个停药指标之一:a. 疼痛炎症明显缓解;b. 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c. 24小时总量达6mg。服后症状在12-48小时内减轻或消失。对慢性痛风无效。可用于预防痛风急性发作。

        2.2非甾体抗炎药:比秋水仙碱更多地用于急性发作,开始使用要足量,症状缓解后减量,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症状,也可能加重肾功能不全、影响血小板功能等。 

        2.3糖皮质激素:多用于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多短期全身用药,也可局部注射。

3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

        降尿酸治疗的目标一般来说是把血尿酸降到6mg/dl(357umol/l)以下,体液中的尿酸浓度高于6.8mg/dl(405umol/l)时就处于饱和状态,尿酸结晶开始析出。而血尿酸低于6.8mg/dl(405umol/l),就不会发生沉积,而且已经沉积的尿酸结晶可以逐渐溶解甚至消失。但对于已有大量痛风石的患者,为加速痛风石的溶解,目标控制值可降至2~4mg/dl(119~238umol/l)。

       3.1促尿酸排泄药:降尿酸药物在用药初期可激发关节炎急性发作,为预防关节炎复发,可同时并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禁用降血尿酸药物,待痛风完全缓解后给予降尿酸药物。包括苯溴马隆、丙磺舒、磺吡酮。目前常用苯溴马隆,50mg,每日1次,渐增至100mg,每日1次。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促进尿酸排泄,适用于肾功轻度异常或正常、无尿路结石及尿酸盐肾病患者。同时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使尿ph保持在6.5左右,不可过碱防钙质结石形成。并嘱大量饮水,保持足够尿量。

        3.2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是最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减少尿酸生成。副作用较多会出现胃肠道反应、迟发反应、皮疹、严重者出现剥脱性皮炎、别嘌醇过敏综合征死亡率可高达20%。应定期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3.3维生素c可预防痛风及降尿酸[3]。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每日补充500mg维生素c通过促尿酸排泄,约降低血尿酸水平20%。

        3.4非诺贝特、氯沙坦、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抑制肾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使血尿酸轻度下降,适用于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的痛风患者。

        3.5尿酸酶:可将尿酸氧化分解为急易溶于水的尿囊素随尿排出体外,静脉给药可使血尿酸降至0,需同时用激素以预防痛风急性发作。具有很强的降尿酸作用,尿酸酶还可显著减少痛风石的形成。

4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血尿酸水平在535umol/l以下、无痛风家族史者一般无需用药治疗应密切随访,避免诱因,控制饮食。

5 对于尿酸性尿路结石,大部分可溶解、自行排出,体积大且固定者可体外碎石或手术治疗

        对于急性尿酸性肾病,给积极降尿酸并应按急性肾衰竭进行处理。慢性肾功不全必要时做肾移植。

参考文献

[1]何戎华.痛风现代诊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

第6篇:急性痛风病应用范文

目前,痛风还不能做到根治。但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使病情达到长期缓解。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只要不累及肾脏,一般对寿命无大的影响。

痛风是一种什么病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以下病症: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结石和尿酸盐性肾病。

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指出,痛风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现代医学亦认为,原发性痛风与酶及代谢缺陷等有关,多半有家族史。国外报道为10%~25%,国内也有相似报道。该病最初出现症状的年龄可以从十多岁开始,一直到80岁左右,平均年龄在40岁上下。不少病人在症状出现前,血中尿酸浓度早就明显增高。女性病人约占5%,多数病人于绝经期后才出现症状。

本病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痛风即内经痛痹”,《血证论》:“痛风,身体不仁,四肢疼痛,今名痛风,古曰痹证”。

过去我国痛风发病率较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痛风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一组权威调查数据令人触目惊心,近两三年来我国痛风患者增加一倍多,其中95%为男性。临床发现我国痛风患者有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引起医学界的高度警惕和关注。

主要症状有:急性关节炎、泌尿系结石和间质性肾炎。其中,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最多见。表现为脚的大拇趾急性红、肿、痛,病情突然发作,疼痛剧烈,患者常因剧痛不能入眠或痛醒。数天后可自行缓解。病情呈间歇性发作,诱发因素有饮酒、高蛋白高脂肪饮食、过度劳累和寒冷的刺激等。病程较长的患者可有泌尿系结石和间质性肾炎。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前没有任何先兆。轻度外伤、暴食高嘌呤食物或过量饮酒、手术、疲劳、情绪紧张、内科急症(如感染、血管阻塞)均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常在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或多关节疼痛通常是首发症状。疼痛进行性加重,呈剧痛。体征类似于急性感染,局部皮肤紧张、发热、有光泽、外观呈暗红色或紫红色,有明显触痛。大趾的跖趾关节累及最常见(足痛风),足弓、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全身表现包括发热、心悸、寒战、不适及白细胞增多等。

随着病情的进展,发作周期愈来愈短。如果不进行预防,每年会发作数次,出现慢性关节症状,并发生永久性破坏性关节畸形,手足关节经常活动受限;少数病例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关节亦可受累。关节黏液囊壁与腱鞘内常见尿酸盐沉积,手、足可出现增大的痛风石并排出尿酸盐结晶碎块,甚至破坏肾小管,引起间质性肾炎。

治疗原则

急性期消炎止痛,可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小剂量激素或秋水仙碱等。缓解期控制血尿酸水平,包括减少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前者用别嘌呤醇,后者用苯溴马隆和小苏打等。

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耐心长期服药是成功治疗的不二法门。如果服用降尿酸药物一段时间之后,因痛风不再发作而停药、血中尿酸不久后会再度升高,通常痛风也会不定时再度发作。无症状之高尿酸血症大多不需要服药,但应找出其基本原因,并可使用饮食疗法降低尿酸以及预防痛风发作。如果曾经发作过就要积极治疗!如果有过关节炎发作,就要开始(低嘌呤)饮食控制,之后若是再有发作,就要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这样一来既可使痛风不会再发作,更可避免痛风并发症的产生。 即使现在不痛还是要长期服药,因为根据观察,没有治疗的痛风患者,几乎都会患痛风石,虽然痛风石大部分时间不会疼痛,但它对关节的破坏是持续进行的。

为防止痛风复发,应做到每天多饮水,保持在2 000毫升以上;不喝酒,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动物内脏的摄入(减少食物嘌呤摄取),以减少外源性尿酸形成。具体为少吃动物内脏、海产品、荤汤类食物;少吃盐,每天应该限制在2~5克以内;积极控制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伴随疾病。慎用噻嗪类利尿剂,适当休息。

患者应该定期去医院进行尿酸水平的监测以及病情评估,了解是否有肾脏累及等,治疗药物也要进行适时微调。

如果能够早期诊断,且病人能够按医嘱正规治疗,现代治疗方法能使大多数病人都过正常的生活。这一点请大家一定坚信。

养生小贴士

预防痛风,饮食宜“三多三少”

1.多饮水,少喝汤:血尿酸偏高者和痛风患者要多喝白开水,少喝肉汤、鱼汤、鸡汤、火锅汤等。白开水的渗透压最有利于溶解体内各种有害物质。多饮白开水可以稀释尿酸,加速排泄,使尿酸水平下降。汤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饮后不但不能稀释尿酸,反而导致尿酸增高。

2.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痛风患者本身有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异常,如果过多吃面包、大米、肉类等酸性食品,会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复。而多吃水果、蔬菜、杏仁等碱性食物,能帮助补充钾、钠、氯离子,维持酸碱平衡。

3.多吃蔬菜,少吃酒饭:多吃蔬菜,有利于减少嘌呤摄入量,增加维生素C,增加纤维素。少吃饭少喝酒(最好忌酒)有利于控制热量摄入,限制体重,减肥降脂。

第7篇:急性痛风病应用范文

痛风性关节炎是长期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持续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增高和反复发作性关节疼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患病率较以往呈现明显增高趋势。近年来,中医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治疗手段多样,发现了许多种有益的方药和治疗方法,在减轻症状、消除病因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痛风、历节”范畴,《张氏医通》指出“痛风”一证,《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记载:“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主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名历节”。“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外台秘要》谓其“热毒气从脏腑中出,攻于手足,则赤热肿痛也,人五脏六腑井荥输,皆出于手足指,故此毒从内而生,攻于手足也。”病机多为湿热痰浊痹阻经络,不通则痛。在此基础上,现代医家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刘再朋[1]等认为病机主要是脾失健运,湿热内生;马立人[2]认为瘀血是本病的病机关键;盖国中[3]提出湿毒内伏血分是本病关键;曲怀汝[4]认为痛风乃血分伏毒引发,其病机为脾肾双亏;李安民[5]认为关键是正虚。综合上述文献,可以得出,痛风性关节炎病机特点为寒湿或湿热痹阻,筋脉不通。

2 治疗概况

2.1 内治法 现代中医学者对本病的认识,归其病因多为过食膏粱厚味,脾失健运或禀赋不足,肾升清降浊失司,湿热内生,或寒湿痹阻筋脉所致。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主要包括内治与外治方法。治疗包括辨证论治、分期治疗、专方专药等。

2.1.1 辨证论治 辨证治疗一般采用汤药剂型,能兼顾单个患者的个体差异,特异性强,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其证候分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四型,这种分类方法为临床广泛应用。(1)刘再鹏[6]将本病分为湿热下注、瘀热阻滞、脾气虚弱、肝肾亏虚四型,自拟痛风定痛方加减,药用金钱草、海金水、土茯苓、汉防己、车前子、黄柏、泽泻、知母、生地、石膏、广地龙、伸筋草等,瘀热阻滞,皮肤暗紫刺痛加怀牛膝、泽兰;痰浊阻滞者加化痰散结药,如山慈菇、胆南星、僵蚕、苍术之类;脾气虚弱加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2)黄秀珍[7]等将本病分为湿热蕴结、痰瘀痹阻、久痹正虚三型,以土茯苓、车前子、萆、黄精、丹参、地龙为基本方,湿热蕴结加黄柏、苍术等;痰瘀痹阻加当归、川芎、红花等;久痹正虚者加桑寄生、枸杞、杜仲等。(3)侯丽萍[8]主张固护脾肾,将痛风分4型论治:湿热阻络用四妙汤化裁;寒热错杂型用四物汤加减;气阴两虚用生脉饮加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肝肾两虚用熟地、鹿角胶、龟板胶、黄芪、千年健、天麻、全蝎、独活、追地风。(4)陈国定[9]分血热型选用清热凉血消骨汤;湿热型用清热利湿消骨汤;肝郁乘脾用舒肝解郁消骨汤;张作君按风湿型、寒湿型、血虚型辨证治疗。(5)张惠臣[10]等将痛风分为两型:湿热型用加味二妙散,热盛加用龙胆草、栀子、忍冬藤,或合用白虎加桂枝汤,湿盛选用薏苡仁、蚕砂、茵陈,肿甚加毛冬藤、水牛角;湿热伤阴加用生地、玄参等。寒湿型用乌头汤及薏苡仁汤或蠲痹汤,气血虚者合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脾肾虚弱水肿者,合用真武汤,关节痛甚或关节肿胀,痛风结节溃破者加三七、乳香、没药、白芥子、僵蚕、乌梢蛇。

2.1.2 分期治疗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期与慢性期。(1)许书亮[11]认为急性期以湿热相搏、瘀浊阻滞为主,方用三妙散加蜂房、萆与赤芍等;慢性期以脾肾两虚,瘀浊互结为主,药用党参、黄精、山慈菇、土鳖虫等。(2)宋绍亮[12]急性期以五味消毒饮加减;慢性期用桃红四物汤加减。(3)曹祥永[13]认为本病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痛风肾期四期。急性期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选用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间歇期治宜健脾化湿,常用三仁汤合参苓白术散之类加减;慢性关节炎期治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方选独活寄生汤合四妙散加减;痛风肾期辨证应分清阴阳,肝肾阴虚用归芍地黄汤加减,气阴两虚用参芪地黄汤加减,脾肾阳虚应用保元汤加减。

2.1.3 专病专药 辨证专方主治法或随证加减用药法针对痛风性关节炎不同疾病阶段的共同病理实质及其表现出的典型症候群,确立专方,或在专方基础上根据次证加减用药。(1)盖国忠自拟方药用土茯苓、山慈菇、益智仁、秦皮、槐角组成;(2)刘再朋[6]应用清利湿热药物,如金钱草、海金砂、土茯苓、防己、车前子、黄柏、泽泻、知母、生地、生石膏、广地龙、伸筋草等治疗。(3)尹莲[14]统计得出四妙丸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5篇临床报道中,治疗约1500例急性痛风患者,总有效率达90%以上,血尿酸恢复正常或明显减低,复发率均降低。(4)何泽民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镇痛息风汤,对照组40例先服芬必得,待疼痛症状控制后停用,另服用别嘌呤醇,均治疗14天,比较两组综合疗效、血尿酸浓度的变化和预后1年内复况,结论为镇痛息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2 外治法 中医临床应用中药外敷、针灸、针罐结合、火针疗法、梅花针配合放血、穴位注射等治疗。(1)何焕平[15]自拟痛风散,方药:山慈菇、甘草、血竭、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钻、小钻各适量,共制成散剂,与凡士林制成20%膏剂,与夜间睡眠时外敷患处,另取药散适量水煎浸洗患处,每日2次,共治疗43例,总有效率为95.35%。(2)张海江[16]等采用局部刺络放血疗法,迅速排放高黏度、高压力、含有大量尿酸盐的血液,降低血管张力,改善毛细血管阻力,减少局部炎性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总有效率100%。(3)董建萍[17]等采用纯中药制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选用合谷、八邪、足三里、阳陵泉、昆仑、照海、阿是穴等穴位局部注射,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4)文绍敦[18]应用火针不同刺血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总有效率达到90%左右。

2.3 内外合治法 (1)尹莹[19]等采用电针加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00例,结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或电针治疗组,且差异有显著性。近年来临床应用针刀治疗也取得了较好效果。(2)洪国章[20]用四妙汤加味内服,四黄散(黄芩、板蓝根、栀子、生大黄研粉,野露拌蜂蜜调敷)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0例,疗效满意。(3)叶伟洪[21]用自消风饮(当归、牛膝、防风、防己、泽泻、钩藤、络石藤、赤芍、木瓜、桑叶、甘草)配合外洗中药(马钱子、红花、乳香、王不留行、大黄、海桐皮、葱须、艾叶)治疗18例,显效15例,有效3例。(4)李兆文[22]用刺血疗法同时口服痛风灵片,刺血选穴:太溪、血海、双侧曲池、阳溪、太冲、丘墟、商丘、阳陵泉,每次选用2~3个穴位,交替治疗,疗效满意。

3 小结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治疗手段多样,临床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该病分型分期的标准不够统一,缺少判断的客观指标,同时对于该病的基础研究远远不够,目前大多停留在疗效观察的宏观阶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治疗多为单方单药,但对于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具体的作用靶点不明确。随着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对其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筛选出更为有效的方药,中医药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面有着极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高国宇,刘再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理念.中国中医药,2004,9(2):22-23.

2 马立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68例.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2,8(4):252.

3 赫伟彦,盖国中.论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中国中医急症,2004,9(13):606.

4 曲怀汝,史玉香.痛风论治探析.辽宁中医杂志,2002,29(7):394.

5 李安民,邓建工.痛风病证治探讨.浙江中医杂志,2000,32(2):19.

6 刘再鹏,吕威.地龙定风汤治疗痛风21例.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4:11.

7 黄秀珍,陶雨药.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6例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03,19(2):23-24.

8 侯丽萍.历节病理新探.陕西中医,1987,3:19.

9 陈国定.辨证论治痛风性关节炎42例.湖北中医杂志,1996,18(1):40.

10 张惠臣,刘国普.痛风辨治.浙江中医杂志,1985,8:377.

11 许书亮.痛风的辨证分型与治疗.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3,1(4):21.

12 宋绍亮,孙秀霞.痛风治疗新探.山东中医药学报,1995,19(4):244.

13 曹祥永,张圣华.痛风病中医证治体会.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4):210-211.

14 尹莲.四妙丸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概述.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1):63-64.

15 何焕平.外用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3例临床分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48.

16 张海江,向年虎.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97例.人民军医,2004,47(3):157.

17 董建平,麻弘.穴位注射正清风痛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黑龙江中医药,2002,1:50.

18 文绍敦.火针不同刺血量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观察.中国针灸,2005,11(25):779-780.

19 尹莹,张红星,张唐法.电针加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5,10(25):683-685.

20 洪国章.四妙汤加味治疗痛风20例.浙江中医杂志,1991,6:276.

第8篇:急性痛风病应用范文

【关键词】 关节炎,急性痛风性;中医药;内治;外治;内外兼治;文献综述

痛风是一类遗传因素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疾病。痛风的起因是尿酸过多,尿酸则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饮食结构等因素变化,痛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中医古籍中有不少对痛风病的记载,将其称为“痛风”“白虎历节”或“脚气”等。元代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首提“痛风”病名,谓:“彼痛风者也,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又明代《医学准绳六要》曰:“痛风,即内经痛痹,上古多外感,故云三气合而为痹,今人多内伤,气血亏损,湿痰阴火,流滞经络,或在四肢,或客腰背,痛不可当,一名白虎历节是也。”中医痛风即为痛风性关节炎,属“痹症”范畴,为正邪相争,脾肾失调所致。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痛风性关节炎除与年龄、性别、家族、遗传、地域等因素相关外,大量饮酒亦可增加其患病率[1]。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多因急性期关节刀割难忍、红肿热痛、活动受限而就医[2]。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1 内 治

任延明等[3]认为痛风性关节炎为标实本虚之证,其湿热、痰饮、瘀血、浊毒之标系由津液代谢失常所生,而人体代谢大体由肝脾肾所主,故其本在于肝脾肾三脏失调。他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4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症状、辨证分型进行分析,归类到《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痛风的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4个证型中,结果显示其中属于急性期的湿热蕴结证34例,瘀热阻滞证49例,共占56.85%,以下内容从该病的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1 清热利湿法治疗 余珊珊等[4]采用清热利湿解毒为基本治法,自拟方(药用苍术10 g,黄柏、牛膝、秦艽各15 g,赤芍、薏苡仁、忍冬藤各20 g,

土茯苓、蒲公英各30 g)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并设对照组(口服尼美舒利、别嘌呤醇)观察,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治疗组有效率占95%,高于对照组的8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杨中华等[5]采用四妙散加味(药用黄柏25 g,虎杖15 g,薏苡仁30 g,苍术、牛膝、地龙各10 g)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0例,痛甚加乳香、没药各6~10 g,发热加石膏20 g、银花藤15 g,肿甚加车前子15 g、泽泻15 g,反复发作加黄芪10 g、续断8 g,并设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比较两组分别在7 d、14 d、28 d的关节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显效6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6.67%,高于对照组的90.00%

(P > 0.05),说明治疗本病采用四妙散疗效与秋水仙碱相当。赵一鸣等[6]予当归拈痛汤(苦参、黄芩、猪苓、泽泻、升麻、苍术、牡丹皮各10 g,羌活、防风各5 g,白术、知母、茵陈、当归各l5 g,

葛根20 g,忍冬藤30 g,甘草5 g)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疗程为1周,结果在改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体征方面,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 0.05);两组疗效比较,有效率占76.60%,高于对照组(口服新癀片)的65.00%(P < 0.05)。

1.2 清热养阴解毒散结法治疗 安玉芳等[7]采用清热养阴解毒散结法,方用自拟痛风散(玄参、生地黄、麦冬、金银花、连翘、黄柏、赤芍、白芍、龙胆草等)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970例,疗程2周,结果治愈866例,好转104例,有效率占100%。罗树梅[8]口服秋水仙碱兼服白虎加桂枝汤加减(药用生石膏30 g,知母、桂枝各10 g,怀山药20 g,甘草6 g)治疗本病患者46例,热甚,加忍冬藤15 g,连翘、黄柏各10 g;关节肿痛甚,加海桐皮、姜黄、威灵仙、防己各10 g,桑枝15 g。疗程为7~10 d,结果临床治愈30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的79.54%(P < 0.05)。

2 外 治

中医外治在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所引起的关节症状及疏通经络气血方面有确切疗效,主要方法有针刺、放血、中药外敷、针罐疗法、针刀等。

2.1 针刺治疗 谢新群等[9]采用病灶局部多针围刺法为主,同时酌情选配针刺4~5个远端腧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疗程为15 d,结果围刺组血清尿酸含量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

有效率占93.30%,优于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和别嘌呤醇)的80.00%(P < 0.01);且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远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例46.70%(P < 0.01)。徐西林等[10]针刺阿是穴(行围刺法)、足三里、阴陵泉、筑宾、支沟、内庭、陷谷、三阴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其中肘关节肿痛者加曲池、合谷;腕关节肿痛者加合谷、阳池、外关;膝关节肿痛者加血海、膝眼、阳陵泉;踝关节肿痛者加昆仑、解溪等;第1跖趾关节肿痛者加太冲,疗程为10 d,结果有效率占93.30%,远高于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的80.00%(P < 0.05),说明针灸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张倩等[11]取三阴交、阴陵泉、三焦俞、太冲、行间并结合局部相应穴位电针治疗20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 d,结果显示临床治愈9例,好转7例,未愈4例,总有效16例,有效率占80%,无不良反应。陈守龙等[12]

针刺加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直刺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行捻转补法,直刺曲池、阳陵泉,行捻转泻法,阿是穴行平刺法,同时在疼痛部位用红外线灯照射,在出针时摇大针孔, 适当挤压, 不用按压,疗程为5 d,结果治愈106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有效率占99.16%。

2.2 放血治疗 谭武等[13]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患侧的隐白、大敦、阿是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2例,配以太冲、三阴交得气后行泻法,太溪、照海、足三里、阴陵泉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疗程为6 d,结果痊愈34例,好转37例,另有1例放弃治疗,有效率占98.61%。钟伟泉[14]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相应井穴,辅以针刺局部穴位,配合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曲池、合谷临证加减治疗本病患者65例。发于第一跖趾关节者,刺大都、太白、行间、太冲;累及内踝关节者,刺太溪、照海、中封;累及外踝关节者,刺昆仑、申脉、丘墟;发于膝关节者,刺膝眼、血海、梁丘;发于腕关节者,刺阳池、外关、阳溪、腕骨等,疗程为7 d,结果有效率91.20%,高于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片)的83.90%(P < 0.05),说明针刺加井穴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2.3 中药外敷治疗 徐建钟等[15]采用黑敷药(川乌、草乌、青黛、红花、大黄、黄柏各100 g,芙蓉叶、落得打、蒲公英、自然铜各300 g,粉碎成粉末,以薄荷油、桉叶油各250 g,甘油、蜂蜜各500 g调和)患部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设立对照组(服用别嘌呤醇50 mg、美洛昔康片0.75 mg,

每日2次),疗程为15 d,结果在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值及血沉比较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3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愈显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70%(P < 0.05),有效率占98.30%,高于对照组96.67%。李应超[16]认为本病系由脾湿肾虚,气滞血瘀所致,用药外敷肾经涌泉穴,可达到温经通络、理气逐瘀、强肾壮骨的持久效果,以中药(大黄20 g,川芎、白芷各15 g,莱菔子、虎杖各10 g)外敷于双侧涌泉穴,治疗本病患者47例,疗程为7 d,结果治愈45例,好转2例,无效0例。

2.4 针刀治疗 李伟青等[17]应用针刀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患者40例,结果显示术后2周有效率占95%,高于对照组(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疼痛控制后改服别嘌呤醇)的85%(P < 0.05), 说明针刀疗法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用药物治疗。

3 内外兼治

中医学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本虚标实之证,宜采取在外疏经通络,在内祛瘀化湿兼顾护脾胃大法,能内外兼治,并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

3.1 内服加外用 何晓红等[18]采用内服加味四妙汤(黄柏、苍术、牛膝各15 g, 薏苡仁、土茯苓各30 g, 川萆20 g,地龙10 g)辅以患部外敷四黄散(大黄、黄柏、黄芩、黄连各30 g,共研为末,取适量以温水、蜂蜜调和成糊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8例,疗程为3 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占50.00%,高于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的19.20%(P < 0.01);治疗组有效率占100%,优于对照组的76.90%(P < 0.05);且对照组出现3例胃肠道反应,治疗组无1例不良反应发生。曾胜[19]予金边龙舌兰外擦,内服中药自拟方(葛根、车前仁、土茯苓、莶草、金钱草各30 g,海金砂、萆、威灵仙、汉防己各20 g,泽兰、桃仁、红花、水蛭各10 g)治疗本病患者15例,并设对照组服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每次50 mg,每日2次),加服碳酸氢钠片(每次1 g,每日3次),秋水仙碱(每次0.5 mg,每日2次),疗程为15 d,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 < 0.05)。

3.2 针药并治 治疗本病的根本在于以针通其经络,以药泻其湿热。大量临床资料显示,针药并治疗效较为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刘芳[20]以泻法为主针刺曲池、合谷、三阴交、阴陵泉、隐白、大都,配以三棱针刺络放血、拔罐、梅花针局部叩刺、皮内针、耳针等,并口服汤剂(药用苦参10 g,秦艽、秦皮、防风各12 g,茵陈、车前子、威灵仙、羌活、苍术、独活、当归各15 g,土茯苓、薏苡仁各20 g,甘草6 g)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证属湿热蕴结型患者34例,疗程为5 d,结果治愈25例,好转6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的77.70%(P < 0.05)。奚玉凤等[21]采用中药汤液灌肠(石膏、生大黄、薏苡仁、苍术、益母草、毛冬青)并配合针刺(双侧八风、曲池、合谷、血海、阴陵泉、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肿痛关节局部取穴2~4个)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2例,治疗15 d后,结果显示治愈率占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胶囊7.5 mg,每日1次)的6.45%(P < 0.01),且治疗组无胃肠道刺激症状等不良反应出现。

3.3 内服配合放血疗法 周晓勇等[22]采用口服疏凿饮子加减(酒制大黄l0 g,木通、泽泻各12 g,炒赤小豆15 g,羌活、大腹皮、椒目、槟榔、秦艽各9 g,茯苓皮30 g,生姜5片)配合三棱针点刺患部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6例,疗程为1~3 d,治疗组血尿酸值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

治疗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有效率占97.22%,明显优于对照组(口服消炎痛)的83.30%

(P < 0.05)。

3.4 小针刀配合内服治疗 中医学认为针刀可松解肿胀关节囊,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缓解局部症状疗效显著;并辅以清热利湿之剂,使得针刀配合汤剂的临床疗效相得益彰。王国栋等[23]予内服中药莶连黄透骨汤(莶草、薏苡仁、滑石粉各30 g,连翘、透骨草各15 g,黄柏、牛膝、独活、威灵仙、赤芍、苦参、当归、生甘草各10 g,细辛6 g)并配合针刀减压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4例,治疗10 d后,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的减轻程度及血清尿酸值的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口服痛风定片)(P = 0.023l,P = 0.0065,

P = 0.0004)。

4 小 结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治疗思想不断更新,临床疗效相当确切。虽然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①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尚未一致。中医各家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辨证侧重点不同,导致其临床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不一致,所以,阻碍临床试验研究的发展,其首要问题是要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②临床上治疗本病的遣方用药多依靠医生个人经验,缺乏统一的规范性及相关实验研究。③中医药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检验。痛风性关节炎是一个反复发作性疾病,后期易累及肾脏等组织器官。目前,中医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近期治疗的研究较多,缺乏对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估。例如秦艽(苦辛,平)具有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的功效,是临床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秦艽主要成分有秦艽碱甲、秦艽碱乙、秦艽碱丙等,有报道称4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服秦艽碱甲100 mg,

每日3次,共4~13 d,先后引起严重恶心、呕吐等反应;秦艽碱甲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口服480 mg・kg-1[2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秦艽的临床剂量为3~9 g[25]。但是,目前对于秦艽的毒理研究并不完善,临床需谨慎使用。④临床试验可靠性有待提高。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存在一些缺陷,对照组不够规范,样本量较少,没有真正做到大样本、双盲、均衡、随机分组。因此,应重点规范辨证分型标准,将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试验研究方面的各项不足逐步加以完善;同时通过借鉴现代医学研究的思维及技术方法,更加深入研究其免疫机制及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药物作用机制,不断探索出更加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以不断完善本病的中医药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颇佳,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5 参考文献

[1] 石白,殷海波,张锦花.痛风现代流行病学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6):51-55.

[2] 张奉春,曾小峰,赵岩,等.风湿免疫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4-96.

[3] 任延明,文绍敦,洒玉萍,等.痛风中医证型病因病机调查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7):872-873.

[4] 余珊珊,黄延荣.清热利湿解毒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9):32.

[5] 杨中华,崔青,魏华,等.四妙散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11):746-748.

[6] 赵一鸣,王莘智,贺选玲,等.拈痛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

17(8):104-105.

[7] 安玉芳,邵雅华,陈成诗.清热养阴解毒散结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970例临床报告[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2):89.

[8] 罗树梅.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7):1173.

[9] 谢新群,曹耀兴,李丰,等.围刺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5):

375-377.

[10] 徐西林,杨,张晓峰.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8):

17-18.

[11] 张倩,孙忠人,金弘.电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7):38-39.

[12] 陈守龙,柴海兰.针刺加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301-302.

[13] 谭武,陈志斌,何泽多,等.放血疗法为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7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7):31.

[14] 钟伟泉.针刺加井穴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4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5):2580-2581.

[15] 徐建钟,郑冲,朱隽科,等.“黑敷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42(8):33-34.

[16] 李应超.黄子消痛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7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4):53.

[17] 李伟青,王智明.针刀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社区中医药:医学专业,2011,34(13):174.

[18] 何晓红,黄皓月.中医内外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4例临床观察[J].中药材,2008,31(4):630-632.

[19] 曾胜.中药外敷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1):63-64.

[20] 刘芳.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4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6):75.

[21] 奚玉凤,刘媛媛,邹婷.中药灌肠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3):16-17.

[22] 周晓勇,詹海夫.疏凿饮子配合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2):80-81.

[23] 王国栋,陈敏.莶连黄透骨汤配合针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09,21(7):11-13.

第9篇:急性痛风病应用范文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 7511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消费观念的变革,饮食结构的改变,相关知识的缺乏,工作压力的增大,劳累过度等因素。痛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以中老年最多见[1]。痛风是机体长期嘌呤代谢障碍和( 或)尿酸排泄减少, 使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其临床特点是急性关节炎, 痛风石, 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2010 年4 月-2013 年8 月,我院共收治痛风患者64 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中老年痛风;护理

1 临床资料

64 例痛风患者中,男56 例,女8 例;年龄最大79 岁, 最小48 岁, 平均年龄63.5 岁;长期饮酒28 例,肥胖、高脂血症30 例,长期摄入高嘌呤饮食8 例,病程4周-22 年。患者入院多数与第一趾指关节红、肿、热、痛伴活动受限,扶入病房。入院时查血尿酸397-924umol/L。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帮助中老年患者调节心理,过度身心疲惫和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刺激,均可使血尿酸骤然升高而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或加重。因此,始终要注意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调适,去影响患者的感知和认识,改变其异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鼓励他们建立起有利于康复治疗的最佳心态,逐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2.2 饮食护理

(1)严格忌酒,乙醇对痛风的影响远比膳食严重的多,特别是在饥饿后同时大量饮酒和进食高蛋白含嘌呤的食物,常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不喝浓茶、咖啡等饮料。

(2)控制总热量,多饮水。蛋白质控制在1g/(kg.d)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 以上,促进尿酸的排出,预防尿路结石的发生。

(3)注意食物的充分①限制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肝、肠、肾、脑)、海产(鲍鱼、蟹、龙虾等、贝壳)食物、肉类、黄豆食物、扁豆、菠菜、蘑菇等。②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如牛奶、鸡蛋、马铃薯、柑橘类水果,各类蔬菜,使尿液的PH ≥ 7.0,减少尿酸盐结晶的沉积。

2.3 运动护理

2.3.1 痛风患者要适当的体育锻炼

治疗痛风,必须标本兼治,控制饮食,严格限制嘌呤含量丰富的食物,同时注意减肥,控制体重,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适当的体育活动可增强体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血脂,帮助减肥,防止糖尿病和动脉硬化,改善心脏功能,促使血压平稳,减少心血管并发症。运动的种类包括散步、游泳、打羽毛球、健美操、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2.3.2 锻炼时应循序渐进

先从轻微活动量开始,随着体力增强,身体逐渐适应,增加活动量。切不可锻炼过度,致使体内乳酸产生增加,这会抑制肾脏排泄尿酸,诱发痛风发作。一旦痛风发作,应及时停止体育锻炼,待症状完全消退再恢复。

2.4 疼痛护理

患者疼痛剧烈时,卧床休息,关节制动,防寒保暖,尽量要保护受累部位避免损伤,并立即给予药物秋水仙碱。受压严重的部位用红花油精按摩 ,每日2 次,每次按摩后用热毛巾敷3-5min,抬高患肢15°减少局部受压,促进血液循环。

2.5 用药护理

关节急性疼痛时使用秋水仙碱止痛,其为治疗急性痛风的特效药,亦可用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激素可在上述两种药物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时短期小量应用,通常使用1 周左右。注意降尿酸药物没有止痛效果,急性期不可使用,否则会使病情加重。主要适用于慢性期痛风或急性痛风发作后2 周开始应用。

2.6 积极预防并发症

痛风并发症较多,如痛风性关节炎、结石、通风性肾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有效的控制血尿酸就能尽早的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了预防痛风,应定期接受血中尿酸值的检查,并从生活和饮食两方面着手,积极预防诱发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体会

痛风是一个终身性疾病。由于痛风病程长,临床治疗见效慢、易复发,已成为威胁中老年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对痛风的治疗不但要及时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而且要兼顾长期治疗高尿酸血症,以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通过对64 例中老年痛风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和合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在生活中,患者只要做好日常保健,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态度,即可减少痛风的反复发作,减轻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个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晓芳. 痛风病人的护理体会[J]. 哈尔滨医药,2011(06).

[2] 萧蕙. 痛风的中医护理体会[J]. 中医药导报,2005,1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