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急性呼吸道症状精选(九篇)

急性呼吸道症状

第1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一、什么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从呼吸道感染侵入,传播而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

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2019-CoV)、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热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都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症状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一般起病急,常伴有发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还可伴有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和(或)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有传播迅速、流行性强的特点。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在呼气、喷嚏或咳嗽时,病原体经口鼻排出,易感者吸入后可引起感染。

接触传播:易感者直接或间接接触携带病原体的分泌物、血液、体液或排泄物时,有可能造成感染。

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人群普遍易感,免疫力低下、职业暴露等是这类疾病的高危因素,重点关注的易感人群有:

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

孕妇;

65岁以的老年人;

慢性疾病患者,特别是患有呼吸

或者慢性心脏疾病的人;

医疗机构、农贸市场等特殊场所从业人员。

五、个人如何防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远离传染源

通过正规渠道,关注有关传染病的疫情报道,避免前往正在发生疫情的地区。

尽量避免接触家禽和野生动,不屠宰或食用病、死禽畜或野生动物。烹调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外出可以佩戴口罩。

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样症状的人。

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二)

注意卫生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胳膊肘弯处捂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

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后、护理患者后、用餐前后、便前便后、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必须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三)

开窗通风

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四)

增强免疫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增加机体免疫力。

(五)

第2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由病毒、细菌等生物性或物理、化学等非生物性致病因素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与慢性支气管炎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为呼吸道一种独立病症。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咳嗽、咳痰后可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本病症关和体征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 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 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3.护理目标 通过护理要使病人能够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缓解症状,维持病人舒适状态。

4.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老年人群患病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老和变化。其肺泡数量减少,且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呼吸功能也不断下降,对缺氧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减低,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力低下,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病变,如脑血管病等,一旦卧床,并发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其护理要点如下。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咳嗽、咳痰,多应用化痰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禁用或镇用镇咳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加强体位护理,勤翻身、叩背或其他物理排痰法。当出现症状时,应尽量取侧卧位。一般健侧卧位利于引痰,可左右交替卧位。

(2)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呼吸、脉搏及节律的改变,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发现病人精神不振或嗜睡、懒言、不喜活动或呼吸困难及发绀等出现,应高度重视,急查血气分析。

(3)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 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或雾化吸入器,定时留取痰标本,及时检查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5.健康教育

(1)嘱患者及时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

(2)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3)对吸烟者,指导忌烟。

(4)改善劳动与生活环境,减少空气污染,避免接触或吸入过敏原。

(5)按医嘱用药,如2周后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第3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这两年时间内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共88人,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即针对呼吸状况展开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呼吸稳定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但观察组效果更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更佳。

结论:采用阶梯性治疗方式能够让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帮助患者改善呼吸状况,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呼吸阶梯治疗 急危重症 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25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71-01

急危重症患者通常存在呼吸困难状况,治疗前首先应调节患者呼吸状态,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我院基于这一情况,采用对比性研究方式,对比了传统治疗方法与阶梯性治疗方法在临床疗效上存在的差异性,希望能够对后续治疗有所帮助。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用88名患者,均为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这两年时间内收治。患者中男性52人,女性36人;患者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45.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根据患者呼吸状态以及病情程度制定合理治疗计划,帮助患者采用呼吸支持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方式。本次研究共采用了四个阶梯,具体治疗方式如下:

1.2.1 第一阶梯。这一阶段只需用手来进行呼吸支持。首先,帮助患者处于正确,便于复苏工作的展开。在实施心肺复苏之后医护人员需要判断复苏是否有效。让患者在抢救床上以仰卧形式平躺,确保头部与身体呈一条直线。平躺时避免患者双手在胸前交叉,应将双臂自然放置在身体两侧,让呼吸道最大程度的打开而不受压迫,确保呼吸的顺畅性。若患者没有颈椎创伤情况,可以轻微将患者下颌部位向上抬起,这种做法能够让呼吸更为顺畅,同时不会发生呼吸梗阻情况,此时应避免患者舌头向后坠[1]。若患者口腔中有血液等异物,应及早将异物清理干净。

1.2.2 第二阶段。若无法察觉到患者心跳情况,应使用氧气疗法,帮助患者插上鼻塞并使用鼻导管吸氧,也可以使用面罩式方式吸氧。若患者急危重症程度较深,已经无法使用上述方式供氧,则选用气管插管方式,从患者口部伸进供氧。这种方式使用前应确保患者呼吸道没有受到损伤,若存在损伤则应采用有创通气方式,否则会对患者呼吸道造成二次损伤[2]。

1.2.3 第三阶段。对于患有急性喉阻塞以及声门阻塞患者,应选用创伤气道方式,利用气管穿刺或是环甲膜穿刺方式将患者气道仔细切开,建立一个人工可靠气道[3]。若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采用常规切开气管方式,这种方式多用于呼吸系统存在原发性伤害病例,切开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出血量的控制,将损害降至最低。

1.2.4 第四阶段。使用呼吸机方式治疗。当为患者建立了气道之后,若仍旧无法达到效果可使用呼吸机治疗。采用呼吸机能够更好的了解到患者呼吸参数,确保患者自主换气。在第四阶段使用呼吸机能够避免最初使用造成的患者依赖感,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几率。

1.3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记录数据进行汇总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

2 结果

2.1 呼吸观察。本次研究采用的判定方式为呼吸复苏率与呼吸稳定时间两方面,稳定时间越短,说明治疗效果越好。两组患者具体对比情况如下表1:

3 讨论

急危重症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呼吸不畅状况,治疗中方式较多,呼吸阶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种新兴治疗方法,可根据患者病因、发病场所、医疗水平等不同程度进行调整治疗。急危重症患者通常会表现出低氧血症状态,治疗初期需要给予患者吸氧,为后续治疗提供帮助。阶梯性治疗方式是一种从简单到复杂的呼吸治疗方法,医护人员最开始时单纯采用手动方式帮助患者呼吸,之后逐渐使用医疗器械,随后采取切开气管方式与呼吸机方式治疗。这种阶段性疗法能够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尽可能逐步帮助呼吸,减轻患者不适感。

总之,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方式能够更为有效的帮助患者达到正常呼吸状态,无论是在呼吸复苏率还是稳定时间方面都要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因此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雄伟.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7):42-43

第4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是儿童主要的感染性疾病,具有临床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临床患儿通常表现为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生长[1]。目前,临床常规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给予抗炎、抗病毒等对症治疗,但是其临床治疗疗效不理想,且临床不良反应多。痰热清注射液属于一种中医制剂,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36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资料,评价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36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患儿。对照组78例患儿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年龄(5.90±2.16)岁;平均体温(37.32±4.01)℃;平均病程(14.56±2.71)h。观察组78例患儿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1岁~11岁,平均年龄(5.78±2.60)岁;平均体温(37.86±3.66)℃;平均病程(15.0±3.61)h。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年龄3个月~11岁;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咳痰症状;发病在48 h以内,并且体温在38.0~39.3℃[2]。

1.3排除标准 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全身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者;治疗之前使用过抗生素。

1.4方法

1.4.1对照组 给予常规镇咳、祛痰、解痉等对症支持西药治疗,连续治疗7 d。

1.4.2观察组 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剂量为0.3~0.5 ml/kg,最大剂量为20 ml/次,1次/d。静脉滴注时,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释痰热清注射液,滴速控制在50~60滴/min,连续治疗7 d。

1.5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治疗疗效;^察临床治疗前后患儿症状、体征;观察临床治疗期间患儿临床不良反应。

1.6疗效标准

1.6.1疗效 痊愈:临床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完全消失,胸部X线片、血常规恢复正常;显效:临床体征基本消失,血常规正常,胸部X线片显示炎症大部分吸收;有效:临床体征显著改善,血常规趋于正常,胸部X线片显示炎症显著吸收;无效:临床体征无明显改善,血常规、肺部X线片无显著改善[3]。

1.6.2临床症状评分 咳嗽、痰量、发热、咳痰各项分别分为无、轻微、中度、重度,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4]。

1.7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临床患儿症状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咳嗽、发热、咳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咳嗽、发热、咳痰)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其中有大部分患儿是由于病毒引起的。在病毒感染后,细菌会乘虚而入,继而发生脓性感染。不论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还是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都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症状。因为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还未发育成熟,引起发热的阀值较低,且在内源性和外源性致热因子的影响下容易出现高热。同时儿童的支气管、气管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能力差,血管丰富,容易发生充血,气道容易被黏液阻塞。而儿童的咳嗽反射较弱,不能有效咳出呼吸道分泌物[5]。所以,临床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通常给予退热、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临床不良反应大,特别是消化道反应,严重影响临床治疗疗效。

痰热清注射液是中药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化痰解痉的作用。其中黄芩具有抗炎、抗菌作用;熊胆粉可解痉;山羊角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功效;金银花,连翘具有抑菌、杀菌作用。所以,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轻咳嗽,促进发热的消退。同时痰热清注射液为静脉注射剂,可快速进入血液循环,短时间血药浓度可达到高峰,有效缩短临床治疗疗程。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临床症状(咳嗽、发热、咳痰)评分、临床症状(咳嗽、发热、咳痰)消退时间明显由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颖,李廷谦,王刚,等.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痰热阻肺证)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4(5):300-305.

[2]李春力.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原医刊,2015,32(23):39.

[3]金美子.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87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3,24(19):2950.

第5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孩子上呼吸道感染,会引发其他病症吗?

上呼吸道发炎时,后鼻腔堵塞会导致呼吸和吸吮困难,常常容易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和喉炎。由于小儿肺部尚未发育成熟,肺泡面积较成人少,再加上胸廓发育不成熟,常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孩子的扁桃体会肿大吗?

4〜10岁的儿童处于咽扁桃体的发育高峰期,有时轻微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也会引起扁桃体肿大。明确细菌感染后,给予抗生素是必须的;如感染链球菌,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故化脓性扁桃体炎应尽可能明确其病原体,并给以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应该怎么护理?

大多数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多休息、多饮水,配合降温等对症治疗。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如果继发细菌感染,才需要加用抗菌药物。

急性支气管炎有什么症状?

患儿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4天后出现咳嗽,初为干咳,以后有痰,年龄小的孩子症状较重,常伴有发热、咳嗽后呕吐、腹泻、呕吐物中有黏液,但全身症状不明显。X胸片提示是支气管炎,症状多数在3周内会缓解。

孩子患急性支气管炎,应该怎么治疗?

急性支气管炎常常是病毒、细菌,或两者混合感染所致,但绝大多数是由于病毒感染。治疗同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可加用化痰药,喘息时加用平喘等药物。如有发热、白细胞升高时,须加用抗生素。

肺炎一般有哪些症状?

肺炎的主要表现为: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数日,随后出现发热咳嗽,无其他脏器功能受累。胸片有肺泡渗出,病变提示支气管肺炎。如早期应用抗生素,病程会大大缩短,而且临床症状往往比较轻。

患肺炎的孩子,在体温下降后,为什么咳嗽却更厉害了?

患儿肺炎治疗了5〜6天后,体温下降,但家长往往会觉得孩子咳嗽却越来越厉害,这是由于呼吸道分泌物消散,刺激排痰反射引起的,适当给予化痰药会减轻症状。

什么是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大多由一些特殊的细菌感染所致,对象多为小婴儿,尤其是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者。这些患儿往往在上感数天后,很快出现全身症状,发热、咳嗽、气促,有的还会影响到其他脏器的功能,可有心力衰竭、惊厥、呕吐、腹泻、中毒性肠麻痹等。胸片提示有肺部炎症,可伴有肺气肿。不同的病原体还可引起不同的症状和X胸片的不同表现,重症肺炎须住院治疗。

第6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复方甲氧那明;酮替芬

[中图分类号] R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c)-0071-02

高校校医院中最常见的疾病就是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感染后发生的咳嗽则是导致亚急性咳嗽最主要的原因,咳嗽时间持续达到3~8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1]。而在医疗资源比较缺乏的校门诊部经常发生误诊、滥用抗生素情况[2]。为了进一步研究复方甲氧那明联合酮替芬治疗高校学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效果,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笔者收集了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本校门诊部就诊的80例上呼吸感染学生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3月于本校门诊部就诊的80例上呼吸感染学生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42例,患者年龄19~44岁,平均25.45岁。就诊前患者均出现头痛、发热、咽痛、流涕、喷嚏、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经过治疗上述症状减轻,出现干咳、咽痒等症状。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复方甲氧那明(上海第一三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33669),2粒/次,3次/d;酮替芬(江苏省鹏鹞药业,批号:H32023636),每晚一粒。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左氧佛沙星,1粒/次,2次/d;甘草合剂,10 ml/次,3次/d。疗程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

1.3 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镇咳平喘临床药物指导原则比较两组患者咳嗽治疗效果[3]。0分:无咳嗽;1分:轻度咳嗽;2分:中度咳嗽;3分:重度咳嗽,影响睡眠与生活。根据上述评分计算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后症状评分下降>90%为临床控制,评分下降60%~90%为显效,评分下降30%~为好转,评分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治疗组4例出现头昏、嗜睡、乏力等症状,占10.0%;对照组3例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占7.5%。上述症状轻微,均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咳嗽、慢性咳嗽、亚急性咳嗽这都属于咳嗽的种类,持续咳嗽3~8周的咳嗽应属于亚急性咳嗽的范畴[4]。一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生的咳嗽均是亚急性咳嗽,感染是其主要发病原因。在高校群体中,学生一般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易感人群,也是高效门诊中的常见病症。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引发咳嗽,主要是由于气道高反应性导致的[5-7]。气道对多种形式的刺激物呈现高敏反应被称之为气道高反应,有研究显示,气道高反应与病毒感染存在密切联系。90%以上的上呼吸道急性感染属于病毒性感染,这种呼吸道感染会引发气道黏膜严重受损,感觉神经(黏膜下端)暴露,进而刺激血管中各种炎症介质的释放,还能引发精神功能自主紊乱,如α-肾上腺素受体活性提升,β2-肾上腺素受体部分阻滞或低下,进而引发气道高反应和气管痉挛[8-11]。

感染后的咳嗽需要与其他慢性咳嗽相鉴别,如结核病、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支气管扩张、心因性咳嗽等[12-13]。一般在高校门诊中无需进行食管24 h pH监测、肺部CT、支气管镜、诱导痰检查等,但是,可以通过查体、病史询问、血常规分析以及胸部X线片进行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进而进行经验治疗[14]。

复方甲氧那明是一种含有那可丁、马来酸氯苯那敏、氨茶碱以及盐酸甲氧那明的复方合剂[15]。盐酸甲氧那明是一种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物,能有效松弛平滑肌;那可丁是一种支气管镇咳、解痉性药物,可以有效缓解平滑肌的痉挛状况,有效缓解肺牵张导致的咳嗽症状;氨茶碱可以直接松弛平滑肌,促进痰液排出,有效缓解气管黏膜的水肿、充血[16];马来酸氯苯那敏是一种受体拮抗剂;复方甲氧那明联合酮替芬可以有效缓解气道反应。本文研究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复方甲氧那明联合酮替芬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安全性高,不良症状轻微,值得在高校门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新,包婺平,瞿介明,等.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1,12(6):210-211.

[2] 沈强,傅忠妹,张雯.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1,12(32):41-42.

[3] 余霓雯.镇咳平喘临床药物指导原则[J].临床肺科杂志,2012,2(15):85-86.

[4] 李靖,罗炜,杨灵,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合理用药——附183例分析[J].新医学,2011,12(3):56-57.

[5] 王晓梅.复方甲氧那明和酮替芬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J].职业与健康,2012,10(15):23-24.

[6] 李平,邓红艳,田玉凤,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0):2740-2742.

[7] 欧阳好,陈月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225.

[8] 刘秀琴.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季节变化规律及相关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7,9(20):141.

[9] 李英,周明浩.阿斯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J].医学信息,2010,23(2):499-500.

[10] 吴雨平,黎秋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8,29(2):256-257.

[11] 刘莲凤.非那根对改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学,2009,7(12):63-64.

[12] 任爱武,赵晋林.酮替芬联合茶碱缓释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J].职业与健康,2010,11(9):1076-1077.

[13] 吴生灵,钱慧平,杨建民.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右美沙芬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5):13-14.

[14] 高红梅,邓文娟.酮替芬联合茶碱缓释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J]. 临床荟萃,2008,12(1):56.

[15] 胡艳平,胡艳芳,翟成凯.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170

第7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15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528-0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在支气管哮喘病的急性发作期发病症状表现为可逆性气道在不同程度上的阻塞。在临床上主要为伴有哮鸣音的反复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咳嗽或胸闷,在发病一段时间后在得到控制或自己慢慢得到缓解恢复正常。支气管哮喘病的急性发作期是指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并且病情加剧,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常见的感染因素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的特异性IgE。在病毒感染后,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哮喘急性发作时发病程度不一,病情加重在人为意料之外有时病情加重可能在数小时或数天才出现,但也会在数分钟内病情急转直下,对病人的生命构成威胁,因此对病情作出精准正确的评估,及时给出有效的应急治疗方案才能保证病人生命不受威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定本院2011年08月至2013年5月39例临床治疗患者为本次案例分析对象。根据哮喘急性发作诱因诊断标准,分为因呼吸道感染发病组18例,细菌感染发病组21例。哮喘病急性发作是指喘息、胸闷、咳嗽、气促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发作时常常表现为呼吸困难。

1.2分组诊断就呼吸道感染发病组和细菌感染发病组分析主要原因均是发作时有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病情可自行得以缓解的特征,及典型的临床急性发作症状和体征,制定对两组病人进行组胺或乙酰甲胆碱进行雾化吸入方案。通过测定吸入雾化组胺或乙酰甲胆碱前后呼吸道压力的改变,来确定方案是否到达预期目标。

1.3方案治疗在两组患者中对于病情为医学诊断标准中轻度和中度急性发作的病人重复吸人速效B受体激动剂,在相同的时间差内吸入不同的药剂喷数。并根据治疗效果,不断减小用量。患者如果对B受体激动剂反应理想达到预计值,且不需要其他的药物治疗。对在医学标准中被诊断为重度的患者,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有效治疗,在病情得到缓解后与中、轻度患者进行相同治疗处理。在进行呼吸道治疗的过程中,进行其他药物的配合使用,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2治疗结果

39例接受临床治疗的患者均获痊愈,且无并发迹象。

3治疗结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炎症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气道结构细胞(如平滑肌细胞)及其细胞产物引发的慢性呼吸道炎症。呼吸道炎症可导致呼吸道高反应性,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可逆性气流受限,进而引起一系列的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临床症状,最常见的发病时间为夜间或清晨和运动之后发作,极大多数的患者可自行缓解或在经过治疗后缓解。如何及时的治疗急性发作的哮喘病在于治疗发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治疗的反应性以及治疗的及时性。就此次的临床治疗结论可以得出治疗急性哮喘应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低氧血症,还需要制订长期治疗方案和应急方案以防止突发性反弹。对两个发病组中额轻度、中度急性发作的患者在治疗地点上可以灵活安排,可以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基础上定期观察。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反复吸人速效B受体激动剂,在施行此方法时如果治疗不理想,应及时口服糖皮质激素,并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对于重度急性哮喘患者应尽早就在医院就诊并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对与速效B受体激动剂治疗反应不理想或者只是住短期内有效果的以及在口服糖皮质激素后依然有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应及时更改治疗方案在呼吸治疗方面加大治疗程度,可用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来进一步缓减患者病情。如果临床症状和肺呼吸功能无改善甚至继续恶化,及时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先用面部无创供气气设备对患者进行肺部通气,如果依然没有效果应尽早施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就哮喘急性发作机械通气需要较高的吸气压。在维持正常通气容积所需平台压气和道峰压过高时,试用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减少对患者肺部呼吸机能的损伤。治疗哮喘病应就患者的病情而定,从病情的可控性来选择适当的临床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及时的调整后续的治疗方案。如果在对患者使用最低剂量控制药物达到有效控制哮喘8个月以上,哮喘症状不再出现的,可以就相应情况停止药物的继续治疗。

4总结语

有很多现行的医疗方案都是在经过一次次的研究和总结之后获得的。在医学研究的路上,我们应基于现有的技术水平,致力于减轻患者痛苦,总结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第8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炎琥宁注射液;利巴韦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呼吸系统常见急性感染,多种病原体可导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多数是由病毒感染所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中耳、咽后壁等部位感染。在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措施中,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本文观察炎琥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82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患者在起病2天内,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临床症状,咽部表现充血,部分患者可合并扁桃体肿大,但肺部听诊没有罗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没有超过12×109/L。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66岁,平均年龄为37.4±5.1岁;对照组患者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65岁,平均年龄为38.1±4.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纠正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对症处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剂量为10-15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炎琥宁注射液5-15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鼻塞、咽部充血、咳嗽消失时间。

1.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治疗3天后体温降低到正常范围,患者鼻塞、咳嗽、流涕、咽部充血等临床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为显效;患者治疗3天后体温有所下降,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有所缓解,为好转;治疗3天后体温、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没有显著缓解,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

2.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鼻塞、咽部充血、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组别 n 咳嗽消失时间(d) 鼻塞消失时间(d) 咽部充血消失时间(d)

对照组 41 7.4±2.1 3.8±1.1 5.4±1.0

观察组 41 5.1±1.8 2.6±1.2 4..1±1.2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34例,好转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25例,好转7例,无效9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性感染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属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常见疾病,可通过飞沫等途径传播。当患者抵抗力低下时,在受寒、劳累等因素诱导下,外界入侵的病毒或者细菌趁机迅速繁殖,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研究表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是病毒感染所致,细菌感染多继发于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措施中,没有抗病毒治疗的特效疗法,虽然有利巴韦林的抗病毒药,但其疗效有限。炎琥宁注射液属于穿心莲提取物制剂。药理学研究表明,炎琥宁注射液对内毒素导致的发热家兔有较强的退热效果,能够使发热体温降低,并能够维持一定时间[1,2]。炎琥宁注射液能够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能够延长改善动物睡眠;能够显著提高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应急能力[3]。在体外实验中发现,炎琥宁注射液具有一定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鼻塞、咽部充血、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炎琥宁注射液具有一定解毒效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咳嗽、鼻塞、咽部充血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痛苦,疗效确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霞,吴迪,王家秦,等.穿心莲破坏内毒素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7:212-214.

第9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中图分类号] R722.1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b)-0137-04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情变化快、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如果不及时治疗非常容易发展成重症肺炎,最严重的结果甚至会死亡。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新生儿肺炎占新生儿疾病死亡总病例的12.6%左右[1]。反之,如果患儿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科学的护理,则患儿治愈较快,疾病转归预后较好。有研究报道显示,采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有效地提高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急救效果[2]。西安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科对收治的36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配合,达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转归,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我院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诊断为重症新生儿肺炎[3],出生时间为1~27 d,平均15 d,其中男22例,女14例,早产儿27例,足月儿9例。

1.2 急救措施与护理方案

1.2.1 制订急救方案 根据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迅速判定所有患儿的病情。针对不同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急救方案。迅速让患儿处于有利于肺扩张的体位,以减少肺部瘀血及避免肺不张,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并准备好各种常用的抢救器材,如喉镜、雾化吸入装置、呼吸机等设备,以便快速而顺利地实施救治。

1.2.2 快速开放静脉通道 迅速开放双上肢静脉通道,必要时下肢静脉也可开放。遵从医嘱正确配制好各种药品,及时纠正和维持患儿的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

1.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肺炎患儿的呼吸中枢一般发育不良,特别是早产儿尤为不成熟,临床可表现为咳嗽无力,不足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极易使痰液阻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呼吸暂停等并发症,这样会加重肺部感染。故应让患儿抬高头部或取半卧位,及时给患儿吸入解痉药物及一定量的抗生素,以使呼吸道保持湿化,有效解除气管、支气管痉挛,并可达到消炎抗感染和稀释痰液的目的。

1.2.4 合理吸氧 依据患儿缺氧程度不同及呼吸困难症状选择个体化的给氧方式,如鼻管吸氧、面罩吸氧、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并依据其指标变化及时调节氧浓度和氧流量,切忌用高浓度氧气长期吸入而导致氧中毒[4]出现呼吸暂停、发绀等临床症状,如果经吸痰、拍背、弹足底等治疗无效时应及时用气囊加压给氧。必要时,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2.5 保持中性体温 本研究中的27例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且体内棕色脂肪含量较少,极易出现因体温过低而导致的硬肿症[3]应该根据这些患儿的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及体重状况采取个体化的保暖措施,使体温维持在36.5~37.5℃之间。

1.2.6 维持营养平衡 足够的热量摄入有利于患儿抵抗感染,应该结合患儿消化吸收情况,采用不同的营养提供方式,分为肠道内及肠道外营养。具体可采用自行吸吮法、鼻饲法或静脉内营养法。同时应该密切观察患儿喂养耐受情况,如出现呛咳、呕吐、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表现,则及时调整喂养方式。进食后应该采取右侧卧位,以防止食物误吸入气管而导致窒息或肺炎加重。

1.2.7 严密监测相关指标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如出现心率突然加快、呼吸增快或暂停、咳喘、发绀加重、肺部明显湿性?音等,则高度疑似肺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迅速诊断或排除。并配合处理,正确遵从医嘱应用药物治疗。预防出现水及电解质紊乱、黄疸、心衰、硬肿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1.2.8 心理护理 所有患儿在入院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但极少有意识完全丧失的患儿。在抢救过程中给予患儿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护理人员要认真细致地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使用亲切柔和的话语安慰患儿,充分让患儿感受到信任及关怀,并且还可用眼神、手势等暗示性措施鼓励患儿,使患儿更加配合治疗。

1.2.9 鼓励家长参与护理 责任护士指导家长了解重症新生儿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一起评估患儿的护理需求;进行拍背技术指导,直至家长基本掌握;根据胸部X线片结果对患儿采取恰当的体位引流;和家长一起制订患儿的排痰计划。

1.3 评价指标

将患儿急救前后的肺活量(VC)、深吸气量(IC)、补呼气量(ERV)、最大肺活量(FVC)、每分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1秒率(FEV1/FVC)、峰流速(PEF)等各项评价呼吸功能的基本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救措施及护理实施后,患儿VC、IC、ERV、FVC、MVV、FEV1、FEV1/FVC及PEF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临床新生儿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其他季节也有发生病例的报道。新生儿一旦患上肺炎,如不能得到及时、彻底而有效的治疗,病情如果没有得到全面控制,非常容易出现反复而多次发作的现象,这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新生儿来说极为不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5]。目前将新生儿肺炎分为产前感染(包括宫内和产时)和出生后感染。这种感染大多数来自孕妇,或者经过胎盘来传染给孩子。也可能因为孕妇羊膜早破、产程过长,阴道中微生物上行感染而造成。与大龄儿相比,新生儿肺炎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大多数并没有典型的症状,少数可能咳嗽,甚至可能不会有体温升高的情况发生。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也有一些患儿,特别是早产儿不出现发热症状,而咳喘症状十分明显。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极易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6]:①心力衰竭。发病时患儿表现为躁动不安,呼吸十分急促,心率>180 次/min,呼吸频率>60 次/min。②呼吸衰竭。患儿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有的患儿出现呼吸早期加快或呼吸节律紊乱等变化,危重患儿出现谵妄、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③缺氧性脑病。重症肺炎所致的呼吸困难引起缺氧,导致患儿血氧饱和度严重下降引起缺氧性脑病,患儿出现头痛、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并可继发昏迷惊厥。缺氧性脑病发作往往较为突然,来势凶猛,病情凶险,又常常与多种并发症交错出现,相互影响,使病情变得更为严重而复杂,病死率极高。由此可见,对于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案后,患儿的VC、IC、ERV、FVC、MVV、FEV1、FEV1/FVC及PEF各项评价呼吸功能的基本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 0.05),说明这些治疗措施有效、护理方案合理,值得临床借鉴,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十分重要。一般来说,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病情较为紧急而复杂,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诊后的第一时间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诊断资料迅速判定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而合理的综合性措施,如给予面罩吸氧、雾化吸入药物、机械通气及静脉补液等综合处理。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因为月龄小、病情重,理解能力及配合意识均较差,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情绪状态进行监控,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安慰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最终达到增进抢救效果的目的[7]。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并取得家长配合的护患互动护理模式,体现了护理中的人文精神,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定会在临床护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