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北京八中少儿班范文

北京八中少儿班精选(九篇)

北京八中少儿班

第1篇:北京八中少儿班范文

中国建国初期幼儿园作为福利制度,由国家或集体举办,但只覆盖少数部门的子女。自从中国步入市场化经济,企事业逐步剥离社会职能,也因国力羸弱,百废待新,幼儿教育领域几乎彻底推给市场解决。这是民营幼儿园经营环境最好时期,然而,由于资金匮乏,经营者的素质和专业先天不足,民营幼儿园并未真正形成对公立园的竞争压力。民营幼儿园呈现数量众多,硬件落后,质量不高,品牌薄弱的局面,各地仍以公立园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它们的市场份额不高,却在知名度,性价比,硬环境,教育质量方面拥有极高的美誉度。

民营幼儿园之所以没有成为初期市场化的主角,一个是老百姓钱袋还没有厚实起来,同时,教育标准和权威仍然掌握在国家教育部门手里,民营幼儿园并没有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在运动员兼裁判的双重身份下,公立幼儿园在市场竞争中显得从容不迫。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产阶级的大量涌现,结合独生子女的累积效应,几个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从而提前推动中国进入幼儿教育的旺盛需求期。这是民营幼儿园的又一个黄金发展期。这也是一个极度危险的市场转折点。

上海浦东新区拥有公立幼儿园十余所,收费低至三四百元。当地私立园只有两三所,收费却是10-20倍。这也将是中国未来10-30年绝大多数城市的缩影。纵观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也是必由之路。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经济实力将幼儿教育全部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但也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民营幼儿园分享市场盛宴时,更应看到未来发展的隐忧。快速规模化是赢利递增的重要保障,却无法确保市场的终极位置。试图通过连锁发展建立庞大帝国的设想,最终会以黯然出局作为收场。美国的教育行业,无论幼儿园,还是到大学,最富有影响力的均是私立学校。

公立学校作为金字塔的塔基,以普及教育、义务教育为主,私立学校却占据塔尖位置,以贵族化、赢利化、品牌化为特征,教育品质是核心标志。今日的民营幼儿园如何市场定位,如何确定目标,这关系到未来市场成长和格局分配。目前众多民营幼儿园通过建立连锁品牌、资本介入、经营效率、统一标识、高档装修、西化教育、爱心教育等,积极塑造市场竞争优势,但是这些却远离真正的竞争焦点—教育领域。与名目繁多、徒有虚名、华而不实的民营幼儿园推行的幼儿教育模式相比,公立园建立在扎实的中国传统教育基础上的幼儿教育,虽然不好看,效果却客观实在。

这种窘境并非只存在于幼教领域,整个中国教育行业,民营学校都有类似困境,也就是在教育领域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即使目前做得声名卓著的新东方也没有脱离这样的边缘处境。如果民营教育不改变只图赚钱,不图品质的经营方向,则随时可能成为市场过客。集中有效资源投入教研,经营者静下心关注教育,让教育家做教育,勇于创造教育改革试验田,等等,这才能逐步赢得教育领域的领先优势,从而逐步占据教育的主导位置。以美国哈佛作为基业常青的发展楷模,这是中国民营教育的最好选择和最终归属。

二、幼儿教育模式的发展

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学科设置和课程内容主要引自西方,此时,幼儿教育还无法成为关注领域。延续几千年的私塾教育一直是中国启蒙教育的主要形式。建国初期的幼儿园严格说应是育婴所或托儿所,在教育研究和发展方面近于空白。以陈鹤琴和陶行知等少数代表的教育大家,他们各自提出对幼儿教育的主张和设想,并做了很多有益的实践尝试,但是比起同期的西方幼教专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等,无论在教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无法相提并论。随着思想的影响,中国幼儿教育客观上变成简化版的小学教育。

二十一世纪前后,西方幼教思想和教育模式逐步被中国民营幼儿园引入,这是教育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蒙台梭利、卡尔威特、约翰洛克、斯宾塞、瑞吉欧、华德福、七田真、井深大、塞德兹、卡曼、斯托夫人等,这些西方著名的幼教专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一股脑地涌入中国幼教市场。众花迷人眼,中国幼教模式精彩纷呈,然而,多数却是昙花一现。水土不服、张冠李戴、舍本逐木、物是人非、不符国情,这是西化教育的真实写照。虽然这也极大地促进国内幼儿教育研究的发展,本质上却没有改变中国幼教的落后局面。民营幼儿园也没有借此赢得幼教市场品质竞争的法码。

谈论中国幼教市场就无法忽视高考指挥棒的大环境影响,让幼教服务于高考竞争,这是当今多数家长的关注焦点。追求自由、纯真、快乐、健康、个性、内涵等教育目标,在很多家长眼里更多让位于知识教育。这些目标并不矛盾,也不是非此即彼,可以同时实现,相互促进。然而,中国幼教市场既无力实现服务高考竞争的市场需求,也无法摆脱这种市场压力,很多急功近利的做法却在破坏儿童的身心发展。这是整个中国幼教市场的困惑。任何教育理念、模式、过程、效果,最终都是要服务于个人的素质成长、竞争能力、幸福感受等目标,因此,回避、漠视、放弃市场真实需求的幼教也注定是虚伪的、无法获得发展的。

当前幼儿园可划分为:一、自由发展型,以北京李跃儿芭学园作为代表。她们完全放弃知识学习,给孩子极大的自由空间,追求培养易于生存和个性发展的孩子。二、传授知识型,这是多数幼儿园的核心工作内容。艺术培训、学科知识、社会活动等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远非幼师能胜任。三、思维发展型,这是少数幼儿园在尝试的教育新领域。传授知识虽然可以帮助婴幼儿发展,却很难形成绝对优势。学习能力是影响婴幼儿学习发展的重大因素,而思维能力则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标志。教师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婴幼儿的思维发展,这是传统教育模式发展到高级状态的必然趋势。少数成功案例均揭示一个现实,这须孩子自身悟性和优秀导师的参与。这两者都是稀缺资源,导致无法全面推广。四、主动发展型。这种新型教育有别于由外向内、教师主导的传统教育,主要依靠婴幼儿在特定时期对外界的敏感性和主动发展而创设的新型教育模式。

主动发展型的幼儿教育模式是当前幼儿教育的最新发展,它从理论上解决了传统教育所无法克服的自身悟性和优秀导师的两大难题,但能否全面超越传统教育的效果还有待于实践上的验证。日本千叶县有间著名的天才幼稚园,专门招收2岁幼儿,毕业孩子的智商均在140以上。这些孩子在入园时智商并非超常,而是经过专门培养后才达到超常水平。教育过程很平常,但因教育得法、环境适宜,教育效果显著。国内个别园也已取得如此教育成果。归纳该模式要素:1、教育关键期;2、混龄组合;3、自由空间;4、全面发展;5、无为而治。主动发展型的外在表现形式与自由发展型非常相似,但是后者的教育效果远逊色于传统教育,而前者却创造出传统教育从没有实现的教育高度。

三、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思想是中国幼儿教育界的主流思想,他们虽然也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有别于小学教育,但是两者没有本质差别。幼儿园就是简化版小学。不可否认,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的规范性、实践性和效果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以河南为例,占据主导品牌地位的几乎都是隶属于学校的附属幼儿园,其中包含很多民办学校的幼儿园。他们具有资源优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区域,幼儿园的品牌影响和认可还取决于该园的历史渊源和特殊地位。传统教育模式里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是从属地位,优秀导师和学生悟性制约教育效果,这已经成为阻碍传统教育模式发展的无解难题。

(二)、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的全球影响力、教育理论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教育效果的显著性,促使蒙台梭利成为对中国幼儿教育影响最大的西方幼教专家,她揭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幼儿世界。蒙氏教育法带有强烈的个人烙印,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杜威、克伯屈等大教育家的严厉批评。它的理论基石—形式训练理论—早在19世纪下半叶便被证明有缺陷。但同时,蒙氏教育法独特的教学效果又使得它大受父母的欢迎,它强调知觉发展、动手操作、注意力培养,是让儿童自由选择,促进优化的有效学习模式,但在语言发展、个性培养和想象力塑造方面则没有显著提升。因此,蒙氏教育“中国化”需要长期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早期教育

东方爱婴、金宝贝等早教中心,以西方早教专家的系统理论为依托,利用丰富多彩的早教形式,在中国开创了0-3岁全新的婴幼儿早教高端市场。特点:高利润、低成本;经营模式简单化和市场的高速发展;连锁经营促进规模化。他们资本雄厚,手握资源,成为幼儿园市场竞争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但是未来软肋恰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早教模式,早教理论和实践活动缺乏有效论证,教育形式过于商业化,教育过程过于取悦家长,教育效果无从考证。早期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均没有脱离传统范畴。如果不克服简单、浮躁、轻率的教育态度,他们注定会成为幼教市场的边缘角色。

(四)、双语教育

国人对英语的狂热和外教资源长期短缺将是双语教育高成本的根源。南京一家收费十万/年的贵族幼儿园打得就是外教牌,利用全天候外教、中外混合班、游戏化教学、大型表演剧等吸引高端市场的家庭。把握婴幼儿的语言敏感期,有效促进外语能力发展,这是具有旺盛市场需求的教育目标。虽然语言氛围是婴幼儿最优的成长模式,但是高昂的外教成本让它成为不可能的教育选择。如何摆脱成人学英语模式,建立适合婴幼儿外语语言发展的可行的低成本学习模式,这是幼儿教育界努力探索的教育课题。

(五)、天才教育

天才教育是美国立法实施的教育模式,也称天赋教育,精髓就是自我教育,它是利用学生的自身天赋结合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加速个体发展的教育思路。天赋教育没有强迫教育,也没有放任教育,是一种顺其天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它承认个体差异,主张平等和个性。教育平等是通过倡导用不平等的教育对待天资不同的学生而实现,个性化教育其实就是精英教育。日本千叶的天才幼儿园、北京八中少儿班、中科大少年班等与美国天赋班的教育模式极为相似。中国民营学校要想改变公立学校的主导地位,只有在教育领域掀起革命风暴,占据教育制高点,才有机会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处境。

四、幼儿教育的发展机遇

西安交大少年班从初中生中招录预科-本科-硕士连读的少年大学生,目前这种学生素质还只能零散培养。北京八中少儿班是集体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特例,四年学完八年课程,一半学生考进北大清华,最次的均达一本线。这是传统教育无法企及的高度,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教育尝试。然而,这种教育模式为何没有大规模地推广?可能教育本身的推广难度远小于政治因素的阻力。这是中国民营学校获得发展助推的一个比较成熟的教育模式选择。

2010年北京市小学四年级有1700个优秀学生报名参加北京八中少儿班30个名额的竞争。可以说,北京八中少儿班是建立在特殊群体之上,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发展型教育模式,它们筛选学生标准:高智、独立、自学。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卓越的教育成就、26年的品牌沉淀,这些都是民营学校无法轻易实现的教育资源。既然短期难以复制,我们不妨换个视角看问题,北京八中模式给民校的最大启迪:四年级的学生素质和未来高考成绩密切相关。

民营学校尤其努力做第二个北京八中少儿班,还不如尝试更有开创性的工作,就是以培养八中少儿班学生素质作为教育目标。北京八中少儿班的成功整个社会已经不再置疑,利用它们的历史成就和社会影响,提出崭新的教育培养目标,这就象站在巨人肩膀,会迅速被推升到聚光灯下。无论是营销炒作赚取眼球,还是教育目标的实际价值,这都是值得为之的工作。何况,小学四年级前教育环境宽松,家长心态平和,这种以培养高素质的主动学习型学生为目标的教育尝试和革新很容易获得社会和人们的热烈响应。

北京八中少儿班学生均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民校利用附属幼儿园增加教育革新时间,教育效果必将更加突出。但是很多人都不能正确理解幼教和小教的差别,从教育的角度看,这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教育越向源头延伸,婴幼儿潜力和可塑性越大,然而,传统幼儿教育模式已经将教育效果做到极至,目前仅个别家庭教育实现教育效果的飞跃。只有跳出传统教育思维,幼儿教育才能实现质的提升。日本千叶天才幼稚园及国内个别园均在教育效果上超越传统教育的极限,而它们基本上都是采用主动发展型的幼儿教育模式。

第2篇:北京八中少儿班范文

为超常儿童定制?

早培班的目的,主要是专为超常儿童定制课程,突出研修课程特色,对智力超常、在某方面有突出特长的儿童进行选拔培养。

早培班的历史,据说是为了回应“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2010年初,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复,成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首届初一年级“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验班”(简称“早培班”)的学生于2013年9月正式入学。

人大附中早培班的学生,都是本应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但被人大附中提前招进中学,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实验。因为这个早培班是从小学五年级招生,社会上有些人就把它和“小升初”联系起来。其实,早培班本是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早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种探索,正如时任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所说:“早培班的目的,在于选拔超常儿童进行早期培养。作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早培班力争把选拔的超常儿童培养成中国未来的杰出人才,它与‘小升初’无关,与中考、高考也无关。”

早培班的教师都是有多年超常教育经验的优秀教师。物理特级教师高江涛有着29年的教龄,培养的学生获得过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也是高考的“把关教师”。在早培班里,学校专门安排他给学生上物理课。他说:“最让我费心的,就是给这些提前跨进中学校门的孩子们讲些什么、怎么讲。因为早培班所有课程的设置都是弹性的,授课教师必须根据孩子们的特点,编写适合他们的教材。这对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是一个挑战。”早培班的基础课程十分丰富,除了语、数、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教育、工程技术、艺术、体育以及阅读、校本选修等。学校专门为早培班开设了一门研修课,每周一个半天,或举办专题讲座,或进行科学实验,或走出校门到科研院所参观学习。研修课程对不同学科有不同要求,比如,语文研修重在扩大阅读量,生物研修重在观察、记录,物理研修相当于高中综合实验……

当年,刘彭芝表示,早培班的办学宗旨是着眼学生的人格健全、智力超常、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在培养模式上,要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机制有所突破,在课程设置与教材教法上,有所创新,实现小学与初高中课程打通,学科间交叉融合,人文理工兼顾并重。作为国家批准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人大附中早培班计划用7年的时间,完成小学六年级至初、高中的全部课程和早培班特设研修课程,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向大学的部分课程延伸。在此期间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表现,也允许跳级,跨年级听课。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专项科学研究,早培班还与中科院、社科院及国内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院士、教授进早培班带学生,发现学生特长,加以正确引导。

早培班的异化

创立早培班,目的是从基础教育着手,为高等教育提前遴选重点人才,以期造出人才,出大人才,从小培养人才。

但随着早培班的出现,学校和家长都发现了新的择校方法,把早培班当成了新的“占坑班”。北京的超常儿童培养班是逐步增加的,只是各校名字不同。据不完全统计,被视作早培班的有北京八中“少儿班”“素质班”,育才学校的超常儿童实验班,清华附中的“优才班”,以及人大附中的“早培班”。

据北京八中官网介绍,该校少儿班是1985年在北京市和西城区教育局的批准和全力支持下,由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市教科所创办。2010年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从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的国家战略出发,又批准开办智力优秀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实验班(简称“素质班”)。

于是,围绕变形的早培班,出现了若干争议: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神童”不是培养出来的――有人搬出法国学者卢梭的话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事实上,超常儿童可以被发现,但很难被创造,妄想把处于常态水平的孩子强化培养成神童,既不可能也没有意义。教育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遵循基础教育的规律,重视每个孩子的特殊或平凡状态,为其提供科学的成长环境。即便曾经是神童,长大也不见得必定成才;哪怕不是神童,也不影响长大了成就一番事业。

问题是,“早培班”借早培之名,施行选拔考试,违反教育政策。如果人为创造早培班,因个别特例破坏整体规则,任由点招、坑班、寻租等乱象丛生,无疑是在制造新的不公平。换言之,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的底线不能破,不能以所谓选拔超常儿童,便开口子影响整个教育规则。

钱学森之问,号称世纪之问,但是这一问对于人才评价的标准过于单一。这种单一的取向,奠定了早培班的先天不足。早培班带来的思考是,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当下,必须加快推进教育体制创新。只有社会的人才标准多元化了,只有重能力而不是重考分成为社会常态,我国才可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这种思考来自于新课改,来自于就近入学和素质教育的教育政策。在当前的教育政策之下,早培班的命运必然遇到挑战。

叫停才反思

早培班学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更需回应公平性的社会诉求。随着就近入学与免试招生政策的全面推开,早培班的路也走到了尽头。

北京市教委在2016年4月果断叫停了早培班。市教委表示:此次收到家长关于学校以早培班名义组织考试,选拔超常儿童的反映后,立即责令相关学校停止招生。同时,市教委还表示:在全市范围停止以早培班、超常儿童班名义举行的任何选拔性考试。一旦出现违法违规招生行为,必将依法依规查处。

北京责令学校停止早培班、超常儿童班招生,是在依法监管学校规范办学。但当事学校和家长为此叫屈,称早培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探索,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把超常儿童的成长之路堵死。在广大社会公众看来,不排除部分学生确实是国家和时代需要的天才,但更多的个案,无疑是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名,搞违规招生。于学校而言,是想抢生源,于家长而言,则可通过这一渠道让孩子进名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用专门的班来招收、培养所谓的超常儿童,并不利于这些超常儿童的健康发展。这些班往往就是多学、早学、学难一些。结果是:孩子们可提前两三年时间进大学,成为少年大学生,似乎这就完成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很显然,这追求的是上大学的速度,而不是个体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还是应试教育目标。

早培班的存在,迎合了一些家长的“神童心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他们不管孩子是否有天赋、兴趣、特长,就对孩子进行高强度训练;而且,少数早培班的存在,带动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热。

时至今日,对于早培班,有关部门的态度比较暧昧。虽然早已明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举行测试,和证书挂钩、开设占坑班;可是监管并不严,对学校的违规招生“睁只眼闭只眼”;因为这种早培班的办学政绩,也被有关部门作为办教育的政绩。很多人担心:推进均衡将影响有个性、特长的学生的培养,是“一刀切”地对待所有学生。这显然是对均衡的误解。均衡是保障每所学校办学条件一致,而不是千校一面。均衡和学校办学的关系是:政府(举办者)保障学校的投入,学校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在此基础上,如果学校有办学自,重视对学生的个性教育,那么,每所学校在大致相同的办学质量基础上,走出特色办学之路。这既解决了均衡的问题,也能满足受教育者对个性教育的需要。

早培班变身

对于学校早培班停招,也有些学生担忧。14岁的北京八中“素质班”学生小月就表示:“早培班的设立很有必要。在早培班学习,我们一点也不累,甚至比同龄人要轻松许多。老师教学打乱了课本原有的顺序,使得我们学起来更流畅。其实,很多学习内容讲一遍我们就能记住,所以没必要像普通初中生那样重复学习,那很浪费时间。”

早培班停招,毕竟断绝了天才获得更多教育资源的道路,是否压抑了中国天才的出现?民办培训机构表示:并非如此。教委叫停的,是公立资源向少数学生倾斜,以及打着培养天才的名义,违背就近入学、免试招生的基础教育政策。公立学校不办了,民办培训机构完全可以接着办!

北京学而思教育机构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教育》记者表示:该机构的“培优班”就类似各校开设的早培班。这些班级中,学生上课内容很丰富,知识点也较有难度,但由于学生整体接收能力较强,学习进度比较快,学生学完小学课程只需要4年。每年有很多学生通过参加培训成功考入重点中学。

第3篇:北京八中少儿班范文

关键词:文康 《儿女英雄传》 满语词汇

一、《儿女英雄传》中的满族亲属称谓

满族人称“父亲”为“阿玛(ama)”,称“母亲”为“额娘(eniye)”,称“少爷”为“阿哥(age)”,“小姐”称为格格(gege)。而到清朝嘉庆以后,满语文呈直线滑坡趋势,但是满语在衰落中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转换,而不是消极的消亡,这在旗人所用的语言中表现更明显(赵杰,1995)。在现实生活中,满族人很少再使用满族亲属称谓固有词,而使用具有满族特色的亲属称谓。

1.爷、奶奶

在日常生活中,旗人家庭“爷、奶奶”是最普遍的称呼。“爷”是对旗人男性的称呼,不是汉族称呼中“祖父”的意思,而是对男性的尊称。《儿》①中称安学海为“安老爷”。“奶奶”是满族人对母亲的一种称谓,这里的“奶奶”,并不是“祖母”的意思。常用于背称。《儿》中示例如下:

(1)安老爷道:“你父亲单名一个杞字。官居二品,便是那纪大将军的中军副将。”(第十九回)

(2)今日爷、奶奶家庭小宴,他早就该在此伺候,怎的此时倒从外来呢?(第三十一回)

2.阿哥

满族人称“男孩”为“阿哥”或“哥儿”,是对有身份的男孩的爱称和尊称。读作à gé,重音在前。如果读作ā gē,就成了汉语中“阿妹”所对应的“阿哥”,语义完全改变。

满语的“阿哥(age)”在词义上有两重意思:一是皇子,如“四阿哥”“十三阿哥”;一是有身份的男孩,如安骥,他是正黄旗汉军世族旧家的公子,有一定身份地位。如:

(3)老爷听了这话,把脸一沉,问道:“阿哥!你在那里弄得许多银子?”(第十二回)

3.格格

“格格(gege)”是满族人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一般来说,身份地位较高。“格格(gege)”读作(gēgē)并非第二声(gégé),在词义上也有两重含义:

一是作为非正式称号时,对未出嫁的闺女尊称“格格”。《儿》中何玉凤(旗人)初见张金凤就称呼她“格格”:

(4)那个讨厌的女人见他一句一骂,看不过了,拿着根潮烟袋,指着那穿月白的女子说道:“格格儿,你可别拿着合我的那一铳子性儿合人家闹!”(第七回)

二是清朝皇族女儿的封号。如前几年大热的“还珠格格”“晴格格”等。

4.妞妞

“妞妞(nionio)”指的是姑娘,在满族民间一般称女孩儿为“妞妞(nionio)”。《清稗类钞》中“皇室皇族之女称谓”条:“若闲散八旗,若内府三旗,凡对于未嫁之,皆称妞妞。”如:

(5)舅太太道:“我不管你们的家务,我只问斗牌。你们要谈家务,别耽搁你们,我们到妞妞屋里去。”(第三十三回)

二、《儿女英雄传》中的满族官职称谓

安老爷安学海在宦海沉浮,又是正黄旗汉军世族旧家,要结识各级官员,后安公子科举高中,也是在官场兢兢业业,所以《儿》中反映满族官职称谓的颇多。试举例如下:

1.章京、阿达哈哈番

“章京(janggin)”,官名。清朝多用以称军职或各衙门办理文书的官员。章京最初主要为武职,由高至低分为四个等级:昂邦章京、梅楞章京、甲喇章京和牛录章京。后期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公务员也被称为章京。如:

(6)“我除了你曾祖太爷不曾赶上,你祖太爷便是我的恩师。……有个骑都尉的世职,恰好出缺无人,轮该你祖太爷承袭,出去引见,便用了一个本旗章京。”(第十九回)

(7)他道:“我不是秀才,我们太爷今年才给我捐的监,我叫绷僧额。我们大爷是世袭阿达哈哈番,九王爷新保的梅楞章京。”(第三十四回)

这里提到的“阿达哈哈番(adaha hafan)”“梅楞章京(me1ren janggin)”都是满族官职称谓。“阿达哈哈番”中的“哈番(hafan)”汉译为官。“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是公、侯、伯、子、男之下的世职。“梅楞章京”汉译为“副都统”。

2.包衣按班、笔帖式

包衣是清代八旗组织内部的一种封建人身领属制度,它是中国古代封建主仆制度的延续,体现了封建等级社会中臣仆与领主之间的人身隶属关系。“包衣按班(booi amben”,隶属于内务府从事包衣属民管理的官称。“包衣(booi)”,家奴;“按班(amben)”,大臣也。

“笔帖式(bithesi)”,官职名,掌翻译。汉译为“书记官”,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笔帖式为国家正式官员,有品级。早年有五、六品者。雍正以后除极少数主事衔笔帖式为六品外,一般为七、八、九品。但笔帖式升迁较为容易,速度较快,被称为“八旗出身之路”。《儿》中示例如下:

(8)安老爷听他这话说得离奇,疑信参半,忙问:“贵堂官是那位?”他才说:“包衣按班乌大人。笔帖式今日是堂上听事的班儿。”(第三十六回)

3.苏拉、巴图鲁

“苏拉(sula)”,意为“闲散”或“闲散之人”,清代内廷机构中担任勤务之人。一般都为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小太监担任,为的是防止泄露机密。“军机苏拉”,军机处勤务人员。

“巴图鲁(baturu)”,勇士。清代作为对作战官员的称号,称为勇员。有两种:一种只称巴图鲁;另一种在巴图鲁上尚加有字样,分为清字勇号如“达桑巴图鲁”和汉字勇号如“劲勇巴图鲁”两种。《儿》中示例如下:

(9)将吃完饭,只见一个军机苏拉进来,向他说:“乌大人打发苏拉出来,叫回大人,吃完了饭别散,请到乌大人园子里去,有话说。”(第四十回)

(10)因向程师爷说:“师老爷不知道,我们这位小爷只管像个女孩儿似的,马上可巴图鲁,从小儿就爱马,老爷也常教他骑。”(第三回)

4.戈什哈、辖

“戈什哈(gocika)”,清代高级官员的侍从卫士。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等官属下均设有此职。戈什哈多为亲信,负责保护官员安全。“辖(hiya)”,汉译为“侍卫”。《儿》中示例如下:

(11)见面得跪倒爬起,说话得嗻儿喳儿,还得照着督府衙门那些戈什哈的排场儿,称他大人,你们自己称是小的,那才是话呢。(第四十回)

(12)他先把手里那封信递上去,这才吞吞吐吐地回道:“奴才大爷赏了头等辖,加了个副都统衔,放了乌里雅苏台的参赞大臣了。”(第四十回)

5.贯索蛮奴、库图扐兵、掰他得

“贯索蛮奴”,戴手铐脚镣的奴隶,指奴仆。“贯索(guwangse)”,意为“脚镣”;“贯索蛮奴”是满语“贯索桑色额图布密”的缩写。这里的“桑色”是满语“sangse”的音译,“额图布密”是满语“etubumbi”的音译,意为“使……戴”。

“库图扐兵(kutule cooha)”,满洲贵族家兵或者指跟随的奴才,牵马的小厮。即说书人所谓的“家将”。

“掰他得(baitade)”,意为“执事者”,做这件事的人。《儿》中示例如下:

(13)安老爷义结邓九公,想要借那邓九公作自己随身的一个贯索蛮奴,为的是先收服了十三妹这条孽龙。(第十六回)

(14)那时国初时候,大凡旗人家里都还有几名家将,……所以从前征噶尔旦的时候,曾经调过八旗大员家的库图扐兵,这项人便叫作“家将”。(第十八回)

(15)他也在官号,我合他同号,……可着那号门安了半截子影戏窗户似的糊上纸,钻在里头,一个人喊会子‘掰他得’。(第三十五回)

三、《儿女英雄传》中的其他满语词汇

1.褡裢

“褡裢(dalian)”,意为“腰间携带的小布袋”。这是满族旗装特有的服饰,并不是现代摔跤运动员穿的那种用多层布制成的上衣。如:

(16)一面说着,招手从那边叫了个人夫来,一面就把腿一抬,又把手往衣襟底下一绰,摸着裤带上那个钱褡裢儿,掏出一把钱来要给那个人。(第三十四回)

2.密鸦密罕丰库

“密鸦密罕丰库(miyamigan fenku)”,打扮用的手巾。“丰库(fenku)”,手巾;“密鸦密罕(miyamigan)”,修饰、打扮。如:

(17)老爷再想不到谈了半天,谈出这么一个知己来了,东得一手拍膝,说道:“……那‘密鸦密罕丰库’的汉话,便叫作‘彩帨’,帨,即手巾也。”(第二十八回)

3.挖单

“挖单(wadan)”,斡单,幪子,是满族祭祀用品,祖宗板上索匣中包裹家谱、索绳的布单,一般为正方形,着所属旗的颜色,祭祀时蒙于木架上。如:

(18)只见安老爷上前去了那层红绸挖单,现出里面原来还有一层小龛,及至下了迎面龛门,才看见不是塑像,却是两尊牌位。(第二十四回)

4.克食

“克食(kesi)”,意为“恩,恩惠,恩典”。有时也指祭祀后领受的供物。如:

(19)祭完,只见安太太恭恭敬敬把中间供的那攒盘撤下来,……安太太道:“大姑娘,这是老太太的克食,多少总得领一点。” ……到了如今,不但见不着,听也听不着,竟算得个“史阙文”②了。(第二十一回)

清朝满族早期风俗,在祭神吊祖之后要赏给在场的人供品。这是“八旗吊祭的老风气”,这里用“克食”恰到好处,也很准确。

5.哈什

“哈什(hasha)”,意为“仓库”,用来放杂物的小库房。现今东北地区一些满乡仍然称院内贮藏零碎东西的小房子为“哈什房”。如:

(20)里头两位少奶奶带着一群仆妇丫鬟,上下各屋里甚至茶房、哈什房都找遍了,甚么人儿甚么物儿都不短,只不见了张亲家太太。(第三十五回)

6.哈肋巴

“哈肋巴(haleba)”,意为“肩胛骨”。如:

(21)他拳头已经打出去了,一眼看见那女子背上明晃晃直矗矗的掖着把刀,他就把拳头往上偏左一提,照左哈肋巴打去,明看着是着上了。(第六回)

7.饽饽

“饽饽(bobo)”,满族传统食品。用粘米做成,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等。驰名中外的萨琪玛其前身就是搓条饽饽。如:

(22)舅太太便同张太太带了丫鬟仆妇哄他抹骨牌、掷览胜图、抢状元筹,再加上包煮饽饽、作年菜,也不曾得个消闲。(第二十四回)

8.哆嗼

“哆嗼(domo)”,意为“内”。哆嗼壶,一种双层酒壶。里层盛酒,中间注热水使酒热。如:

(23)公子早忙忙的进来,见戴嬷嬷在那里汕哆嗼壶,便叫道:“嬷嬷,你先搁下那个,快给我找个干净盆来掣酒。”(第三十回)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儿女英雄传》中的满语词汇系统的归纳整理,认识到在满汉民族的长期接触中,满族人学习汉文化、渐习汉语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的干扰影响,在使用汉语时会融入一些满语词汇。但影响是相互的,不仅汉语对满语有影响,满语对汉语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至今,“阿哥”“格格”“褡裢”“饽饽”等满语词汇还在民间广为流传。本文经过梳理,希望能让读者对《儿女英雄传》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希望对满学的研究发展有所贡献。

(本文为北方民族大学自主科研项目[研究生创新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ZYC010]。)

注 释:

①为叙述方便,文中《儿女英雄传》简称为《儿》。

②谓古之良史以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能者,不敢穿凿。阙,缺而不书或脱漏的文句。文,字。

参考文献:

[1][清]文康.儿女英雄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2]赵杰.满族话和北京话[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5.

[3]赵杰.北京话的满语底层和“轻音”“儿化”探源[M].北京:燕

山出版社,1996.

[4]赵杰.旗人语言才能探因[J].满族研究,1996,(1).

[5]赵志忠.《儿女英雄传》的满语语汇特色[J].民族文学研究,

1985,(3).

[6]李婷.《儿女英雄传》的满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

士学位论文,2003.

[7]李艳芳.《儿女英雄传》亲属称谓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10.

[8]孙浩洵.满语官职称谓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

第4篇:北京八中少儿班范文

那父亲带着儿子在公园散步,儿子大概上小学四年级,长得结实。父亲有点唠叨,但话语亲切:“你看看,你看看,我从来对你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你开心我和妈妈就放心了,我们什么都放心,就是担心你和老师处不好……”

儿子说:“老师也就顺便说我两句,也说其他人了。早知道我不告诉你了,你也就不烦神了。”

父亲说:“看起来事小,到了推荐的时候呢?就那么几个名额。”

儿子说:“那有什么关系,我在班上第四名呢。”

父亲说:“八个班呢,你这个班上第四名有什么用?”

儿子说:“四八三十二,我至少还排在前面啊?”

父亲说:“可是那个二班三班是重点,比你们班强多了,你这个班上第四名放到他们班上,说不定要排在十几名呢……”

儿子有些沮丧:“你这样说我不高兴了。你以前说对我要求不高,只要进班级前十名就行;我好不容易当了第四名,你又来说年级排名了,你什么意思呢?”

父亲很有耐心地解释说:“……如果摇上号能考一下,那就不怕了;差几分,不就花点钱吗?我们家的钱就是为你准备的,与其以后给你,不如现在替你花掉……”以下没听清,大概是说择校的事。

“还有两年呢,急什么啊。”儿子开始不耐烦。

“两年?两年一下子就过去了。”父亲步子开始快了。

我的步子快不了,他们一会儿就走到前面去了。

四年级的小学生,你跟他说什么“摇号”?让他过好暑假行不行?这么热的天,难得早上气温不高,可以出门走走,一会儿路面上可以煎鸡蛋时,小朋友就得在家里做作业了,还要写作文――《我的中国梦》……

我很想告诉那位“班级第四名之父”:你的儿子身体很好,等那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全累趴下时,他可能还能撑上一阵,如果他懂得以逸待劳的话。我还想告诉他:很多好孩子的幸福生活,就是被你们这些“励志家长”毁掉的。

这位家长清早能把孩子带到公园散散步,已经不错了;如果他不唠叨那些话,那就算合格了。公园里有很多值得看看的有趣的事,让他在这里自由地玩一会儿,把一些事暂时忘掉,肯定有好处。

公园角落里那个练习吹长号的老头,总是让人匆匆掩耳而过,他是初学,一个音一个音哑哑地吹,生硬不成调,有时像交通路口汽车急刹车的声音;我一直没搞清他想吹什么。今天他进步了,因为我终于听出来了,这些天,他一个音一个音吹的是“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那是我小学音乐课上教过的。我小时一直琢磨这个“北京的金山”是什么样的,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到自卑,我只知道镇江有个金山,过了好几年才明白可能是怎么回事。那个老头可能是我同时期的小学生,也集体唱过“北京的金山”,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买得起长号,吹上了。

第5篇:北京八中少儿班范文

2008年1月,国际乒联公布2007年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后的新一期排名表――直接进入奥运会的20名运动员从该排名表中产生――他排名第一,毫无悬念地直接入围北京奥运会。

近日,笔者专程来到吉林长春市采访了他的父亲王忠全、母亲刘志英。

王皓爱笑,小的时候,逗与不逗,只要你朝他眼前一站,他就会“咯咯”直乐,因此有了小名“乐乐”。小时候他非常淘,不到4岁时,有一次爬到双杠上去了,结果摔成了脑震荡,口吐白沫。母亲急匆匆地将他送进了儿童医院,医生说快去人民医院做个CT吧!母亲一路小跑着来到人民医院,但高昂的检查费吓哭了刘志英,此时王皓却醒了,说:“妈妈我的屁股太小,从上面漏下来了。我要回家!”

那时,家里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和姥爷姥姥挤在一块儿。有一回,姥爷来了一帮朋友,大家聊天正兴起时,小王皓却将厨房里的一盆脏水用茶杯接上,倒在客人们的鞋里,最后有一双没有水了,他就“急中生智”地尿了一泡尿,结果所有的客人都是湿着脚回家的。

为了“修理”他的顽皮,家里舍近求远将王皓送到了81101部队幼儿园,为的是想“军管”。姥姥则更绝妙,将王皓打扮成女孩子的模样,或者小辫,或者烫发,一身漂亮的花衣,为的是让他文静一点。但是,这一切努力的成效并不大,王皓在幼儿园里仍然惹事生非,精力旺盛。

王皓的父亲原是长春建材厂的生产科科长,厂里派他进驻北京,因该厂与北京红星供销社联营开办了一家冰淇淋厂,王忠全担任厂长。父亲不在身边,跟着姥姥、姥爷生活的王皓自由自在,调皮捣蛋也是出了名的。1989年,冰淇淋厂因故关闭,父亲回长春时生产科长已经后继有人了。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突然赋闲家中,个中滋味可想而知了。王忠全想,既然闲来无事,干脆在孩子的教育上多花点精力。有一天,父亲从收音机中听到了一则招生启事,长春市少年宫开设各类幼儿辅导班,他一下子给儿子报了两个班:武术、乒乓球。姥姥说:“你还嫌你儿子淘得不够是吗?他学武术不给你找事才怪呢!”报名费20块钱交了,但武术班王皓没去。

乒乓球教练叫刘洪祺,王皓去练了几趟以后,陪同前往的王忠全在拉家常时发觉刘教练就是自己小时候的教练,在3到6岁那会儿,王忠全也在长春市少年宫练过乒乓球,尽管没有练出来,但从此点燃了他对乒乓球的一颗热爱之心,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单位,王忠全都是业余乒乓球队的主力队员。他的梦想就是能打进长春市的专业队。儿子能实现他的梦想吗?王皓练了两个月后,刘教练与王忠全协商,要王皓不练推挡,完全采取直拍横打。这样缺胳膊少腿的训练,在乒乓球专家眼里,是不能想象的。而且在王皓刚刚开始接受乒乓球训练的1990年,世界冠军、第一代直拍横打的领军人物江嘉良,因为使用直拍横打遭到欧洲乒坛的攻击,人们指责他“胡打”,损害了冠军形象,还因此取消了他一站公开赛的资格。因此,直拍横打在当时是不被看好的。王皓从拿起球拍的那一刻起就选择了十分冒险的路,这条路可能根本没有发展前途。

但是,有句老话叫事在人为,谁也没想到王皓就是这块材料。1990年3月18日,王皓开始学习颠球,面对枯燥的运动,小王皓一练就是半天,别看他顽皮,一训练乒乓球他就兴味盎然。到五一的时候,王皓就能连续正手攻球500板不出现失误。不到一年的功夫,他拿下了1991年2月长春市新芽杯赛学龄前组冠军。之后,在省、市各项赛事中均取得所参加年龄组的冠军。

正当父母为“无心插柳”而暗自高兴时,烦恼的事也接踵而至了。先是王忠全被厂里又重新安排担任生产科长,当了小头目,工作上的事与家里的事自然要出现磨擦,特别是接送王皓到少年宫练球的事受到了影响。姥姥姥爷年迈多病,妈妈在长春专用汽车制造总公司司职人事处长,工作也很繁忙。6岁未满的王皓对爸爸说:“我喜欢打球,我自己一个人去能行!”行与不行,要想练球也只能这样了。王皓脖子上挂了个月票夹,每天坐三站无轨电车,到了人民广场站下来以后要步行20分钟才能到少年宫。冬天天黑得早,一到五点练球结束时,天就漆黑了。王皓行走在路灯下,走一步看一步,等候着父亲接应,每当看到父亲时,他总会跑几步扑到父亲怀里,通报一下一天的训练情况。有一天,王皓走失了,父亲到车站左等右等也不见人影,回到家打电话到少年宫,教练说王皓早走了。两口子一合计,兵分两路,一人骑一辆自行车,沿着无轨电车的路线寻找,一直找到晚上8点多钟也没有找到王皓。王忠全说:“回去打电话报警吧!”一进家,王皓已经拿着球拍在屋子里对着墙壁练球了。原来他上错了车,被拉到相反的方向去了。王皓坐了三站车,一看不对,就跑到同车的一位战士身边:“叔叔你能不能送我到建设街去,我找不到家了!”这位好心的战士真的就给他送了回来。

晚上王忠全夫妇一夜无眠,刘志英唠叨着:“要是儿子真丢了,咱们的日子怎么过呀?”第二天,王忠全找到单位领导辞去了科长的职务。从那以后,每天他骑着自行车带孩子练球。夏天,下大雨了,他俩头上套个塑料袋,光着膀子顶雨行走;寒冷的冬天,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王皓隔一会儿就要喊脚冷,王忠全让孩子下车跟着跑,直到缓过劲来再上车。不管条件多苦,父子俩总是咬牙坚持下来,而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耽误过一次训练。为了让王皓早早适应各种各样的打法,五六年间,王忠全给王皓找过正胶、反胶、攻球、削球、左手、右手等不同打法的17位教练,这些教练清一色是前乒坛国手,每一次的授课费用,就要耗去王忠全的近半个月的工资。缺哪一课,就攻哪一课,直到满意了为止。从少年宫回来后,王忠全自己还要陪王皓练反手,每天最低是两个小时。

父亲对孩子是无私的,是心疼的,更是严格的。上了小学以后,第一学期王皓就被老师选定为班长,刚开始他学习上总是名列前茅。当时,少年宫的刘教练找王忠全,说这孩子只要继续练一定能成大器,王忠全也看出儿子在这方面的潜力,但孩子的学习成绩他最担心。在读书和练球的选择上,父母亲的思想是高度统一的,由王皓自己决定取舍。王皓说:“我喜欢打球!”就这样,少年宫、学校和家长三方共同研制了一个方案:上午上课,下午练球。但是,王忠全要求孩子必须把当天的作业写完,绝对不允许拖拉,只要有拖拉作业的苗头,就停止乒乓球训练。这一招王皓最害怕,于是,每天晚上他练完球后就抓紧坐到灯下写当天的作业,几乎是每天都要横跨时间的终起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每天要肩负起两项重任,王皓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他的小学班主任老师赵媛对王皓这位门生很是得意:“在我们班级49名学生当中,王皓尽管半天上课半天练球,但他的成绩总是在前十名左右。”一年级的下学期刚开学不久,一次妈妈给王皓配戴手袖上的小队长标志时,王皓说:“妈妈您不用给我戴了,我不喜欢戴!”妈妈看出他的情绪明显不好,到学校一打听才知道,因为他半天练球,好多班上的工作做不了,老师把他的班长撤了!父亲再次征求他的意见:“你是愿意当班长,还是愿意练球?”王皓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练球!”

1992年的春天,刚满8岁的王皓在济南举行的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了男单冠军。在北京转车返回长春时,王忠全领着小王皓来到了位于红山口的八一体工大队。当时,拥有王涛、刘国梁等乒坛精英的八一乒乓球队,是王皓梦寐以求的去处。父子俩还陶醉在喜获冠军的激动之中,对下一步的打算也就超前了。王忠全笑微微地走到一位年长的教练跟前,拿着那个金光闪闪的奖杯,问:“我的孩子刚刚在济南获得少儿组冠军,不知道能不能考八一队?”

教练问:“多大了?”

“8岁!”

“王涛和刘国梁在里面训练,你领着孩子进去看看他们训练吧!”教练再也没接话茬,自己开始忙自己的工作了。王忠全领着儿子看了一会他们的训练,小王皓的眼睛在他心仪的乒乓国手上转个不停,但他报考八一队的愿望没能得到满足。当天在返回长春的火车上,王皓对爸爸说:“我一定要考上八一队。”王忠全拍了拍儿子的肩:“爸爸支持你,好,咱们一言为定!”

1996年的冬天,王皓父子在第二任教练薛瑞坤的陪同下,再次冲击八一队。这一次年龄、身高以及所有外部条件王皓都够格了。但教练们对他的直拍横打的打法意见不统一,只有个别教练认为第二代直拍横打的核心人物刘国梁之后,人材资源短缺,要重点培养。但最终王皓还是没有被录取。

已经开始懂事的王皓面对落选,当众放声痛哭。他紧紧地拽着爸爸的衣裤,伤心地一边哭,一边用手不停地摆动着爸爸的衣服。王忠全的心里也被搅得像打翻了五味瓶,他问薛教练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孩子怕是经不住这个打击呀,您能不能再帮忙活动活动,哪怕跟着他们训练几天再回去也成呀!”薛教练想尽办法终于为王皓争取了留队短训一个月的机会。王忠全替儿子交了训练费、伙食费、住宿费、服装费等,一共4000元整。

王皓被八一队当作委培学员留下来后,王忠全和薛教练只在北京呆了三天,临回长春那天王忠全坐公共汽车到了八一队,想再看儿子一眼,毕竟是第一次离开家单独生活,毕竟是13岁的孩子。但他又不想影响儿子的训练。王忠全想躲在训练馆的小路旁看一眼王皓,谁知路上堵车,赶到八一队时,儿子已经进了训练馆。王忠全想反正回去也没事,就等着儿子中午吃饭时再看他一眼,他就一直在路上晃来晃去,晃了三个多小时,队员出来了,他又怕儿子发现了自己,结果清一色的衣服,远远地看着谁都像是儿子,谁又都不像。他只好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回去了。

一个月“忽悠”下来,王皓的球技突飞猛进,在全队组织的巡回赛上,20多名专业队员和正式学员中,委培学员王皓居然打进了前八名。指导王皓的教练周苗根说:“这个孩子我要了!”八一乒乓球队队长徐志明也说:“没看出来,这孩子是好样的,要了吧!”

1996年11月23日,王忠全在长春接到了北京的长途电话,八一乒乓球队要他来商量一下招收王皓为学员的事。放下电话,王忠全似范进中举一般,不停地说着一句话:“我乐乐真行!我乐乐真行!!”徐志明对王忠全说:“王皓进步很快,大家都改变了对他的认识,准备上报他入伍,招为正式学员!”王忠全紧握着徐队长的手,久久没有松开。回到招待所后,王忠全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还是觉得有一些担心,毕竟不知道体工大队领导的态度,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晚上,他打探到了分管业务工作的副大队长田瑞平的家,一阵寒暄之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一个装有5000元现金的信封塞到了田副大队长家的鞋架里。上了回家的火车后,他才打了个电话说了一通感谢的话,当然要暗示一下鞋架里的“小意思”了。

1996年12月26日,王皓被正式批准入伍。王忠全在满心欢喜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聪明而得意,但随后的一次到北京看望儿子时,田副大队长将一份存有王皓名字的5000元存折交到了王忠全的手中,他当时手足无措,半天不知道说什么好。在王皓的家中,笔者看到了这份已经发黄的活期存折。王忠全说:“为人父母的,什么丢人的事都能做得出来。我跟别人说这事时没有人相信这是真事,部队就是好,还是棒!”这份存折,王忠全一直没有取用过,即使是在他们家外债高达4万多元的时候,他也没打过存折的主意,他说要把这个存折当作“传家宝”永远保存着,它既是王皓成长的见证,更可以让子子孙孙接受教育。

13岁还是围着父母撒娇的年纪,可13岁的王皓为了钟爱的乒乓球运动,远离了父母的呵护,开始过上了军营生活。可怜天下父母心,王忠全夫妇的神经时时刻刻牵挂着儿子,下雨了,下雪了,天冷了,天热了,哪怕在家里打一个喷嚏,都会想到是不是王皓那边有什么事。家里本来已经是债台高筑了,但还是又借钱安了一部电话,每天最少要给王皓打两个电话,每月的电话费高达数千元之多,父母亲加起来的全部工资,仍不够这一项开支。王忠全不得不辞职到亚太小学乒乓球训练中心做起了教练,一是薪水高了很多,再者能提高自己对乒乓球方面的知识,更好地和儿子交流。

刚进八一队的第一个春节,王皓是在北京过的。农历年三十下午,忙了一年的妈妈终于盼来了放假,本来刘志英打算初二或初三启程上北京去陪儿子几天,晚上六点的时候,王皓打来了电话,喊了一声妈妈,就没话了。“乐乐,你怎么了?”妈妈问着儿子,王皓一下子就哭出了声:“别的小朋友妈妈都来这儿了。”

“儿子,你等着,妈妈马上就过来!”放下电话,刘志英随手抄了一个塑料袋,抓上洗漱用具,直奔了火车站。大年初一的早上,北京的街头冷冷静静的,刘志英原本给儿子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也没来得及拿上。下火车后,她好不容易看到一家小水果店开着门,卖了两个菠萝算是给儿子的见面礼了。除了初一上午放了半天假外,王皓的正课时间都是在训练馆中打球。妈妈住了一个星期的宾馆要返回了,王皓对妈妈说:“我是战士了,我再也不哭了。”这一次刘志英反倒没把握好自己,当着儿子的面哭了。

妈妈回来没几天,王皓和队友李威打了一架。那天正好是周五,接到电话是晚上8点多了,刘志英又星夜兼程地坐上了到北京的列车。一了解,原来是王皓和李威在队内组织的一次比赛中,双双落选了,两个人的情绪都受到了影响,那天晚上训练时,王皓发球不小心打到了李威的脸上,还在生闷气的李威过来就给了王皓一脚。尽管王皓小李威几岁,但他一点也不示弱,两人一下扭在了一起。队里要他们做检查,如果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就要开除。王皓吓坏了,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表示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了。

妈妈回来将情况告诉爸爸,王忠全抓起电话就打给了王皓:“你必须马上给李威承认错误,人家是老队员,你是一名新队员,新队员要尊重老队员!”王皓说:“爸爸,我们已经好了,没事了。”“那也不行,你必须检讨!”王皓还是碍于面子不肯。王忠全无奈只好叫李威接电话:“我是王皓的爸爸王叔叔,你和王皓的事,我听说了,他不好意思向你承认错误,我代表他向你赔礼道歉了!”李威说:“王叔,这事是我不对,不怪王皓!”风波过后,李威和王皓成了铁杆的朋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皓越来越懂事和体贴父母了。回到长春后,家里是两室的,一间姥爷姥姥睡,一间是父母用,由于房间少和小,父母让他睡床上,自己打地铺,他不让,自己打地铺就睡上了。在比赛中,王皓也是口碑很好的一位球员。去年,在克罗地亚公开赛上,卡尔松对他的一个球表示有异议,而裁判已经判王皓得分,在听懂了卡尔松的意思后,王皓主动到记分台把比分翻了过去,这一举动博得了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这一举动,也让父母亲备感欣慰。王忠全对王皓说:“球技好只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做到德才兼备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2000年,王皓作为国家男子乒乓球队主力队员入选国家队,2002年一年之内三次击败世界乒坛宿将萨姆索诺夫,同年在九运会男团半决赛上,他力克孔令辉,为所在的八一队问鼎立下汗马功劳。站在萨、孔两位乒坛巨人的肩膀上,王皓一下子“缩短”了成名的过程。作为中国直拍横打的第三代代表人物,他以力量大速度快的反弧圈独步乒坛。2003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上,他所向披靡,横扫所有高手,登上冠军的领奖台。面对国内外记者,王皓自信地说:“我要做下一个刘国梁,争取夺得大满贯。”

第6篇:北京八中少儿班范文

    每逢双休日,在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群群肩背画夹、行色匆匆的孩子。5月30日,周六,上午 九时, 记者随二年级小学生郭虹一同走进北京西城区一所校外美术辅导班。这个班有近三十个学生,年龄最小 的六岁,最大的十岁。

    “今天上人物素描课。”一位看似已届退休年龄的美术教师问道,“谁知道什么叫素描?”只见坐在最前 面的郭虹张着小嘴儿呆呆地看着老师,其他孩子也是一脸茫然。老师显然知道这些幼小的学生不懂素描是什么 ,便接着讲:“你们将来想成为画家就必须学会画素描。”这位老师随即叫上一个学生作模特并告诫其他学生 从现在开始不要再画儿童画了。他指着几幅专业画家的素描范画讲,要准确画出对象的形体、动态,不仅画出 衣褶,还要画出里面的结构……从孩子开始东张西望和做起各种小动作不耐烦的样子可以看出,他们听不懂。 这时,来“陪读”的郭虹的爸爸轻声自语道:“现在教孩子画素描是不是早了点儿?”这位家长转而对记者说 ,让孩子学画是为了培养她的爱好,并没想让她将来就一定成画家,可这种教法会使孩子越学越没兴趣。临下 课,老师举起一幅学生的“素描”批评道:“这幅画的缺点是将衣服上的花朵画得太突出,太夸张了。”其实 老师说的未必正确,因为儿童作画的特点主要是凭直觉,而直觉中有一个很可贵的因素就是“错觉”,这“错 觉”里恰恰蕴含了超越客观尺度的艺术真实。毕加索曾说过,我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也是许多画家追求 的艺术境界,为什么在我们的少儿美术教育中要扼杀它呢?

    记者采访了近百个正在各类美术班学画的小学生,他们都上过或正在上石膏头像写生、人物素描、速写和 国画写生。“你们喜欢上这些课吗?”“不喜欢”,“没意思”。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去过美术馆,也从未上 过艺术欣赏课。老画家、美术教育家王琦先生对此颇多感慨:“我到过许多国家,在参观美术博物馆时,几乎 都能看到由老师引领的一队队中小学生。美育就是要通过教孩子欣赏好的艺术作品而懂得什么是美。”一位小 学美术教师告诉记者,现在的美术统编教材,内容单一,与学生的兴趣脱节。另一位多年从事校外少儿美术辅 导的老师也坦言,喜欢画画本来是孩子的天性,可现在少儿美术教学的确存在“重技轻美”现象,使学生感到 枯燥,明知这样教法不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但也无奈。

    硬向少年儿童灌注所谓专业知识,违背他们天真活泼的本性,强迫接受所谓的艺术技能,急于让他们成为 “人才”,不但美术方面如此,在音乐、舞蹈、表演之类的教育中这也是通病。看看舞台上表演的孩子,举止 常常拿腔拿调,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大概就是这种教育的后果。

    家长抱有太多的功名心

    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对记者谈起一件事。大连一位家长带着还未上学的孩子慕名找到他,求其为小孩拟出版 的画集作序。王老婉拒,并坦诚地对他们讲,现在学画画的孩子很多,但将来能成为画家的仅是极少数。学画 不是目的,是美育的过程。而对孩子过早胡吹乱捧会使其片面发展并助长功利之心。记者曾听几位家长聊起, “现在孩子们课业负担都很重,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学画画?”“因为我那孩子打小就喜欢画画,想在这方面好 好培养他,望子成龙啊!”“我看现在装饰装修很热门儿,这一行需要懂点美术,想让孩子将来也从事这类工 作。”“现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招收‘特长生’,让小孩学画是为以后升学做准备。”

    我想起了丰子恺先生的一段话:“我教艺术科……不求学生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 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这正是艺术教育之于孩子最大的效用,可 是如今由于升学率等功利性因素的影响,少儿美育一接触到实际便出现偏颇。

    在一所重点中学校门前,记者看到刚刚张榜公布的初中录取艺术特长生专业测试后的入选名单,不时有家 长匆匆赶来在榜上搜寻自己孩子的名字。据该校教导处一位老师介绍,今年虽仅录取四十五名特长生,却有近 千人来应试。“您的孩子如果在哪次全国性少儿绘画比赛中得奖,在招考艺术特长生时还可优先考虑。”“六 一”前后,记者在一些小学校、文化馆和少年宫看到又有不少有关少儿绘画比赛的通知。在各处报名点,许多 家长纷纷打听参赛事宜,而最令他们关心的是参赛费和奖项。据闻,不少学生为尽快成名和其它目的而成了“ 参赛专业户”。

    施教者不该唯利是图

    据西南某省教育部门最近统计,十所小学的一千名小学生中业余从事艺术学习的占百分之九十五点三。另 据北京市美术教育学会一位负责人介绍,该市现有近两万名小学生在校外美术班(不含少年宫、文化馆)学画 。少儿艺术教育的火爆,使家长投入资金不菲,无疑也为一些人提供了创收的机会。记者对此做了一番调查。 四年级小学生王娟现在一家区属文化馆美术辅导班学素描,共十六课次,每课次一个半小时,学费一百六十元 ,外加纸张画具费近五十元;她还学萨克斯管,十二课次共五百元。记者在某少年宫1998年下半年招生简章上 看到,在儿童画、绘画、国画、书法等课目后面,学费自二百八十八元至五百七十六元不等,每项还须交杂费 十元。家长们对此收费数额普遍认为“涨得够狠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术教师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教师若每月在一处教十六个课次,月收入就在千元以 上,这还不包括向学生推销画具纸张的进项,而且一人还可能兼课多处。北京市美术教育学会一位负责人也证 实,这不薄的收入吸引了一大批中小学包括部分大学的美术老师甚至还有非教师职业的美术工作者跻身此业。 据介绍,过去北京市美术教育学会还组织在各校外美术辅导班任课的教师定期进行教学观摹和研讨,但近些年 因缺少经费,管理有所放松。北京市教委的一位同志对此也不无忧虑,因为教委只对少年宫负责,所以社会上 五花八门的各类美术辅导班便缺乏统一管理和规范,使教师优劣难辨,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

第7篇:北京八中少儿班范文

房子越租越远,上班越来越折腾

虽然住得远,早上进城,晚上出城,在地铁里常常被挤得喘不过气来。但与住在中心城区比,每月能节省一两千元房租。如果房租再涨,就只能往更远的郊区搬了。

——年轻白领 文迪

“房租太贵,赚的那些钱都交房租了,还不如住便宜点,把钱攒着,干什么不行!” 文迪目前住在北京昌平区回龙观一套“白领公寓”里,工作2年多来,眼瞅着房租越涨越贵,她只能越住越远。

2011年大学毕业后,文迪到北京海淀区万寿寺附近一家公司当上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当时,她和同学一起在单位附近一套住房里合租了一间卧室,每月房租1300元。“刚开始觉得没什么,因为前3个月房租是父母帮着付的。”住了3个月,房东突然说每月房租要涨500元,“当时就傻眼了,那点微薄的工资,累死累活干1个月,2/3全交给人家了,那个揪心地疼啊!”小文说。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小文便开始到处打听便宜的房子,哪怕是住得远点都行。

终于,小文从朋友那儿打听到在城北回龙观有个叫“白领公寓”的楼,房租每月650元,冬天暖气费每月200元。价格比万寿寺附近便宜一半,小文马上去看了房。

说是白领公寓,实际上是夹在火车道和地铁轨道中间的一排两层小楼,里面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连接着每个小房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自带厨房和卫生间,设施还算齐全。“唯一的弊端就是北边是地铁,南边是火车道,不过好在玻璃是隔音的,门一关几乎听不见。”考虑到价格便宜,再加上当时换到了中关村工作,小文欣然接受,风风火火地搬了进去。

好景不长,由于搬进去的时候是冬天,小房间里开着暖气,住着很舒服。一到夏天,房间里没空调,楼顶也没隔热层,每天下班回家,就跟进了桑拿房一样。小文说,由于这套公寓算是工业用电,电费较贵,自己装空调不划算,于是冷风扇、小电扇全用上了。“凑合过吧,夏天也就3个月,周六、周日可以去商场蹭个空调,除了睡觉尽量都不在家待着,谁叫这里房租便宜呢!”

文迪说,居住环境差,忍忍就过去了,只是上下班让她很痛苦。虽然坐地铁很方便,但由于“白领公寓”离回龙观地铁站还有段距离,所以每天早上她必须7点前起床,半个小时内迅速洗漱完毕,以最快的速度走15分钟到达地铁站,赶在8点之前挤上地铁。

住在回龙观、进城上班的人很多,早上8点是上班高峰,排着长队进入地铁站,再使劲挤上13号线地铁,这还不算完,要在换乘站挤下去,再挤上10号线。“这一番折腾下来,一天的好精神都没了。”小文平时选择在10号线海淀黄庄站下车,再步行10多分钟去公司。“其实可以倒4号线去中关村的,离公司更近,但是在10号、13号线上历尽折磨后,已经不想再换乘了,宁愿下车走十几分钟去公司!”

小文说,如今,城区的房租都在涨,“白领公寓”也不例外。今年开始,“白领公寓”的房租每月涨了50元,国庆后又涨了50元,“房东一直说看我在这住得很安稳,所以给我涨50元,其他人都涨了100元,谁知道真的假的呢”!

就算房租连连涨,小文也没有要搬走的打算。“虽然住得远,早上进城,晚上出城,在地铁里常常被挤得喘不过气来,但与住在中心城区比,每月能节省一两千元房租,能干不少事儿呢,而且听同学说,在‘城里’租房子,房租一涨就是几百元。相比之下,这里房租涨50元,真是不算什么!”

文迪坦言:“如果白领公寓的房租再涨,就只能往更远的郊区搬了。”

满意的房子很难找,搬家劳神又费力

房子租期一到,房主十之八九会涨价。如果不续租就要另找新地儿,要找个租金合理、上班方便、环境安静的地方可真没那么容易。

——北漂一族 吴敏

“住得很温馨,离公司也近,早上可以睡到八点半。”对于现在的住处,在北京“漂”了3年的吴敏感觉还算满意。

不过回想起在北京找房子的经历,吴敏感到并不轻松。来北京不到3年,她已经搬了五六次家。

3年前,吴敏只身一人到北京闯荡。经同学介绍,她在一个叫唐家岭的地方租房住了下来。

这里房租便宜,离单位也较近,每月500元的房租对她来说还可以承受,但居住环境却让她苦不堪言。“没有洗衣机,暖气是房东自己烧的,不能保证24小时供暖,街上的垃圾到处都是。”

唐家岭是个村子,离上地软件园、中关村科技园很近,这些地方聚集了许多外地打工者,村民看准了商机,把自家平房改成二层,再一层层往上盖,最多的能达到六七层,都不打地基,就算有地基的也可能超过了地基承重,有些连基本防火设施也没有,很不安全。

在唐家岭,吴敏住了半年就“被搬走”了。原因是唐家岭地区违建严重,政府要拆迁。

离开唐家岭,吴敏又在清河附近找到了一处出租房:每月700元的房租虽然不算多,但对拿着试用期工资的小吴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小吴最不满意的是,房租高了,但环境并不比上次好,“房子挨着火车站和大马路,从早到晚的喇叭声和着火车的鸣笛声,让人根本睡不着觉”。

合同到期后,房东提出涨价,小吴也不愿意继续忍受噪声,于是选择搬走。通过某家中介,她找到了西三旗附近的一个小区,这里的环境和装修还不错,可房租也涨了不少,每月1530元,押一付三,加上卫生费等其他杂费后,小吴第一个月共交了8000多元。但由于这里离公司较远,小吴住了一段时间还是选择离开了。

为了找到一个既舒适又便利的窝,吴敏可谓煞费苦心。“房租贵点就贵点吧,只要住得舒服就行。”小吴说,今年年初,她通过中介,在车道沟附近又找到一处出租房。这次的房租涨到了每月2300元,还是押一付三,杂七杂八算上,第一个月交了1万多元。

没想到,花了这么多钱租下来的房子,住进去后却大失所望,“房屋是中间层,屋内有排水管;厨房没水,水管总也修不通;厕所很脏,蟑螂到处是。”吴敏住了一个月,又坚决地搬走了。

有了这次经历,吴敏决定不再找中介了,要静下心来慢慢找。1个多星期后,她在长春桥附近找到了现在的住处,每月2000元的房租占了她工资的1/3,再算上其他必要的花费,每月基本攒不下钱。

第8篇:北京八中少儿班范文

一.《快乐与发展》课程研发工作任务艰巨:

2012年3月5--7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所在京燕饭店召开北京市的"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研发会,集中四个年龄班编写者进行交流讲座,并进行了初步的统稿工作。

3——6月修改 近期交稿

二.幼儿园以园为本教研项目工作进展顺利:

1.配合全国大会,展示北京教研风采

(4月10日,北京市教委学前教育处主持召开了“全国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接待工作总结大会”,来自西城、宣武、丰台的学前教育部门的主要领导及1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的园长出席了大会。大家首先参观了宇锋幼儿园的游戏活动,然后各区、各幼儿园交流了经验。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出席了大会并讲话,对各幼儿园对这次大会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国家教育部课程中心学前教育研究室金晨曼老师也在大会上讲话,对北京市表示感谢。最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梁雅珠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表扬丰台区、宣武区、西城区教研室和11所幼儿园对北京市和全国作出的贡献。

2.落实项目计划,开展前期调研(7月底完成)

3.开办网络专栏,及时交流工作进展情况

4.研究制定市区幼儿园教研职责,进一步明确各级教研的任务与职责。

(详见材料——讨论稿)

三.政策调研

1.民办幼儿园发展现状调研(4——6月)得到各区县的大力支持。

2.全国城镇学前教育体制发展问题研究(前期准备)

(2012年3月19日,北京教科院早期所全体同志到国家教育部基教司幼教处采访了姜瑾处长,对当前全国幼教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讨,听取了教育部领导对开展“全国幼儿园城镇学前教育体制发展问题研究”的具体指导意见。)

四.课题指导与交流

1.课题咨询

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为了对"十一五"立项课题进行追踪指导,于4月20日及25日举行了第二次课题咨询活动。

为了给前来咨询的老师更多时间讨论他们的研究,这次咨询从上次的一天增加为两天。

来自全市19个区县97个课题的300余位老师参加了咨询。活动按课题内容分成六个组。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市早教所及朝阳区教科所的老师共9人接待了大家的咨询。

前来咨询的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课题的开题和进展情况,接着提出了问题和困惑。接待咨询的老师不仅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还组织组内其他人展开讨论。讨论中老师们有的谈收获、体会,有的帮助想办法、出主意,研讨气氛十分热烈。

参加咨询的老师深有体会地说:"这次咨询活动对把握研究方向太重要了。我们的课题开始有点走偏了,今天才恍然大悟。""咨询使我们进一步捋清了思路,今后我们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我们又认识了不少有相同研究兴趣的新朋友,今后的学习机会就更多了。"

2.观摩与交流

3.出版《早教月报》增刊,赠送会员,加强对课题的指导,提高会员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

2012年下半年工作设想:

一.学会与早期所联合

举办培训班(见美术班通知)鼓励基层老师自愿参加。(请各区组织报名)

 

二.新课程培训(随新课程出版,另行安排)

三.园本教研项目推进(研讨、交流)

四.出台“加强教研工作指导意见”

五.政策调研

六.课题指导(还有两次)

七.民办幼儿园调研总结

八.教研工作交流会(年底)

第9篇:北京八中少儿班范文

去古北口时脑子里并没有装那里是清朝皇帝去承德避暑山庄的必经之路,是曾经的御道,只是对古北口的语言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里称呼人,是不直接称呼姓的。我们进镇政府,人家客气,握社长的手,叫了一声:占山为。我们全犯愣,没听明白。社长姓王不姓占,更不叫山为。人家也知道我们不明白,笑,解释,占山为,是漏给你八分,剩下的二分,那才是你的姓。占山为,后面是王,占山为王,王不就是你的姓吗7一句成语,隐二漏八,这种称呼形式,叫漏八分。漏八分是四字句,四字句,也有的不是成语,只要是约定俗成的,姓在最后一字就成,四字句里含的姓,可以是谐音字,可以是异字同音字,我说八分,您想二分,您姓杨,可以用其貌不、远渡重、百步穿,最后一字,是杨是扬还是洋,没关系,您昕着知道是杨。吴先生也如是啊,小看东(吴)。

镇领导一解释,听明白了。举一反三,任你是什么姓,都可以用漏八分称呼。黄:战绩辉。牛:小二放。崔一无坚不…・・只是困惑,解释着明白,听能听得明白吗?

镇领导说,古北口都这样,有这种习俗,有这种语言环境、文化环境。

我相信,习以为常嘛,叫惯了,说惯了,

张口,就知你是在用漏八分称呼我。

更有邪的,古北口过去还有用漏八分交流信息、传递信息的习俗。

西村的村支部书记,举了个例子,我女儿大了,该成家了,请你帮忙找个婆家,全用漏八分说。用漏分连成句,听着费劲,外人听了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书记说,就是让外人听不明白的。不想让外人知道的事儿,用漏八分,在大庭广众之下,可以敞开了说。这种交流习惯和生意人有关,过去,做买卖,谈价、砍价,不张嘴说数,在袖子里捏手指头。我想,这恐十自和文人也有关,不是文人,想不出这种交流的路数,文绉绉的。你以为找个词容易呀?我翻半天辞典,从头翻到尾,未必能找出一个相应的合漏八规格、形式的字来,而他们要运用得随心所欲,出口成章,对方也要一听便知,不会出现丝毫的误解。当然,也极有可能和特工行业有关,与潜伏有关,至少是沾亲带故,漏八分属于密电码一类。你还可以想,它产生于大明王朝,那时兴东厂西厂啊!特务组织。

也形同黑话。

还有一项语言习俗,且说得极溜,那就是歇后语。书记姓“出口成”吧,聊天,说事,几句就一个歇后语,两个肩膀扛着嘴――不愁吃: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吊死鬼抹脖子一一挂不住之类。用得多,且用得极贴切。我们二话没说,晚饭就定他家吃了,不为吃他家让人嘴馋的焖红小豆饭,就为听他讲古北口语言。

古北口语言和习俗的形成,与古北口的地位和历史沿革发展,是紧紧扭结在一起的。

古北口是军事要塞。据考,秦汉设口,北齐时修筑了长城,成为长城的关口之一。隋朝,开皇初年朝廷派员修造燕蓟段长城,这里正式成为长城36个军镇之一。五代时辽国得了古北口,后与宋军对垒。明朝,古北口随北京的长城一起修筑扩建加固,设古北口千户所,千户所又升格为密云后卫。清康熙时代,先设总兵于古北口,后又升格为提督驻所,到雍正时,则广建军事衙门,不仅有提督署还有付、都、游击、守备、参将等军事要府。民国时这里又是军阀混战和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战场。

既是军镇、军事要塞,就有军队大量屯集、驻扎。军人来自五湖四海,随军的家属也来自五湖四海。不打仗了,因各种原因退伍了,不少退役军人留在这个地方,形成了这里民族多、地域文化纷陈混搭的局面。有军必有商,古北口又是塞内外交流、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关口。商旅队伍也是促进古北口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这种融合和混搭,很容易形成特异的混搭文化,漏八分、歇后语就成了这里的特异文化现象。

古北口人说,古北口是歇后语之源,而源头就是漏八分文化。

是不是这样,还需严格考证,但可能性极大,至少是源头之一。

古北口长城与众神庙

古北口有长城吗?很多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连有些常住密云县的人也对此持怀疑态度。人们认定的古北口一带长城,只有司马台段和金山岭段。到了古北口镇里,我们才知道,无论是司马台和金山岭,都属于古北口段长城,古北口是长城的关城,长城在古北口内外相套。

古北口地处潮河峡谷,西有卧虎岭,东有蟠龙山,两山上就有长城,两山长城连着司马台、金山岭长城。

我们去古北口,是去年的春季。先是住在了卧虎岭下的西村,第二天一早,启程登坡爬山,却未敢往卧虎岭上爬,只遥遥地仰脖望着。卧虎岭的海拔,可能算不上很高,但陡峭险峻之势是举目尽识的。长城敌楼危耸在卧虎顶上,与天共高。村支书说,山坡上本也有城,但以前拆了。卧虎顶上的长城设施不好拆,才保留了下来吧。听说潮河关还保留着北齐长城,我们立即跃跃欲试,想尽快一睹北齐长城的遗容。

北齐长城很厚,但已是一堵黑黑的石头墙了,而且是潮河关的关城墙。潮河关守着潮河,潮河水清,两岸杨树、柳树高茂,翠阴成帐,风景清丽可人。不幸,这里在日本侵华时期却发生一桩惨案。日本侵略军扑进村来,见屋就烧,见人就杀,但他们在北齐城圈内的瘟神庙却被吓住了。瘟神庙内壁画很早就有了,是元代的,还是明代的,谁也说不清。左右两侧自上而下的壁画是由三排神像组成的,其中一幅神像,四眼,手持矩尺。四目,是何神,史中无记载,那四目却能慑入心魄,乱人神智,杀红了眼的日本侵略军见到四眼神立即仓皇跪倒,跪拜之后匆匆逃走,生怕四眼神追来,因四眼神,村里才有人幸存了下来,庙也没有被烧。

古北口镇少数民族多,各地来的人多,信仰多,庙也多,有76庙之说,也有38庙之说。民谚:两步三座庙,琉璃影壁靠大道,道出了个中情景。其实那寺庙成群的地方不是三座庙,是四座庙,三庙外几步之遥还有一座财神庙,也不算小,与三庙隔路相望相守。

杨令公庙,是历史的一段传奇。庙是谁盖的7现在我们看到的庙,门楼石额上的笔迹是清代总兵蔡元的,门楼两侧粉壁上的威震边关四个大字,也不会是更古的古人所书。追溯建庙史,不可能早于宋辽时期,而宋辽时就有了这座庙,北宋苏辙出使辽国,拜过杨令公庙,并作有《古北口谒杨无敌祠》诗。而那时古北口属辽国境。杨令公庙显然是辽国人出于对杨令公的崇敬感佩而建,在他们眼里,劲敌杨令公就是英雄。

御道巡踪

北京开始有御道的时间在辽代。那时有了皇帝出出进进,过去的商道、军道自然而然升格为御道。

皇帝走得最勤的是明代和清代。

在古北口我得了一本诗集:《古北口历代名人诗咏》,线装书,其中,康熙皇帝诗一首,乾隆皇帝诗则多达52首。这52首中多是以入和出古北口为题,也有专写古北口雪景的,写在古北口览胜的、阅兵的、谒庙拜神的,足见这位皇帝进出古北口频率之高。逗留古北口次数之多。

当地流传下来的乾隆的传说也多。“一步三眼井”,就是与乾隆相关的传说之一。三眼井有实物,是古北口的一景,井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就是一口井的石井盖打了三个眼,如果只从局 部联想,像美国三K党的脸罩,井盖直径超不过1米。一步距离内有三个眼的井而已。都说从三只眼中打出的水是三种滋味。乾隆与臣工们上承德,路过这里,听到传闻,立即发生了兴趣,照规矩,从三眼各打出一罐水来,先让刘墉尝,刘墉说一个味儿,又让纪晓岚尝,纪晓岚说二个味儿,和砷尝罢,说三个味儿。最后皇帝尝,肯定了和砷的说法,说是三个味儿。刘墉、纪晓岚就说和砷得了头彩,和皇帝一样品出三种味儿来,得打赏,让他代皇上一罐罐打此水恩泽百姓。准奏,和砷打水,刘纪二人回去睡觉。

三眼井从三个眼中打出的水是否味道不一样9若有兴趣,可以去尝尝。

古御道的旧貌肯定丧失了,现在成了街,铺的虽是石板,但太新,不会有乾隆的脚印。街中心一道小石拱桥倒是旧物,街两侧还有几处老房子,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建筑也在古风古貌之列。最可惜的是著名的铁门关无存了,它是古道上古北口最北的,也是最能证明古道古关之重之险的古城堡。还有那肠道悠悠的古御道的味道也无法捡拾了,新修的大道很宽,高速路已穿越古北口。

与御道旧迹一同消失的还有皇帝的行宫,新复建的行宫是典型的仿古度假酒店,花池、游廊、大小套院、磨砖对缝的平房、现代化的客房设施。皇帝享受不到这样的奢侈。

戏楼

我坚信那是慈禧太后听戏的戏楼。在古北口现存的戏楼、戏台中,没有比这座戏楼更气派更完好的。它建在药王庙的山门上,山门戏楼台一,是过街楼的一种。药王庙规模宏大,庙内是台地,庙外是街道,向左只几步就是被称为北齐长城的一个豁口,过豁口的路像一条扁担,担着两个村子。街低、庙高,围庙的石墙、砖墙、门楼就像座城堡了,外看巍巍的,崇雄庄肃,气象非凡。庙的一侧是紧贴着一座悬崖的,崖壁陡直,比人砌的墙要好,所以这一面就用不着砌墙了。贴崖壁还有块台地,狭长,石质坚硬,得凿阶梯上去,上面还有一座小庙,供的是观音,是庙中庙。庙中庙非只一座,观音殿下还有一庙,是龙王庙,在二级台地上,殿堂很大,殿外的空场,就是看戏的地方,面对过街戏楼,戏楼上演什么戏都无遮无拦的。

想象着慈禧听戏时会坐在什么位置。古代的戏台都不大,颐和园的德和楼大戏园也不过二三十平方米的样子,山村戏楼能有它差不多一半大也就可以了,何况这里极易触景生情,让慈禧怀想起她的德和园大戏楼来。

现在从北京到古北口再出关去承德,走高速路,开车用不了大半天就到,而在大清国那个时候,慈禧尽管有汽车了,那车却是开不过来的,只能坐轿子,坐驴车马车,一步一步地往过挪,二百几十里路要走上几天,一路是很寂寞的。看戏又差不多是那个时代惟一的娱乐形式。

不过,这里的戏楼绝不是特为皇上和慈禧太后准备的,既然是庙会,庙戏楼,自然为庙会服务,设计得很科学,来多少人听戏,都装不满,街上人挤不动了,挤成坨了,这里还有空间,空间是立体的,而且视角视域绝对可以和现在的《欢乐中国行》明星大演唱现场PK的。

河西村有清真寺,也有戏楼。河西瘟神庙的戏楼,从留下的墨迹中,知道清同治、光绪年问演出的一些剧目和戏种、戏班,在这些戏班里,不排除“两下锅”的戏班,即京、梆台班。戏楼的楹联,也有意思:文武成就金榜题名虚富贵,男婚女配洞房花烛假姻缘;未读诗书为乡相,不习文武作公侯;你一枪我一刀真杀不死,马上来轿上去非走不行。都是言作伪,作假,虚拟人世人生,虚拟春秋。

戏嘛,哪有真的。唱戏者的戏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