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诊医学的理解范文

急诊医学的理解精选(九篇)

急诊医学的理解

第1篇:急诊医学的理解范文

Abstract: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a rising management discipline in recent decades ge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ow to effectively enhance and improve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work has become a focu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Starting from the importance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on this basis, introduces the strategy and method to strengthen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关键词: 急诊科;管理;门诊病历;医患关系

Key words: emergency department;management;outpatient records;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276-03

0 引言

急诊是指急速的为重症急症病人进行检查和诊断治疗的行动。急诊科是近几十年来新兴的一门医疗学科,具有应急性、风险性、综合性和不间断性的特点,是医院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急诊病人提供诊断和必要的治疗。急诊科的主要任务是对危机声明的疾病患者组织抢救,对无生命危险的急性病人进行救治,在实践中还要开展科学研究、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医疗水平。急诊科是医院的第一线窗口[1],是医院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也是医院外在形象的第一道风景线。急诊科以接纳高危重症病人为主,需要配备高质量的医疗急救设备和高素质的医疗急救人员。目前各大医院都在努力完善急症科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专业队伍,改造急诊科的就医环境,使得急诊科的水平逐年的提高。但是也有一些医院存在着一味的扩建和扩充,而与其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不相适应的现象,医疗质量、医疗作风和医疗安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2]。

1 急症科目前的管理现状

急诊科作为医院对外服务的第一线,必须加强各方面的管理。目前有不少医院在急诊科的管理上存在各种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急诊科医生的医疗水平相对不高 急诊科接诊医生的素质高低是决定是否发生急诊医疗纠纷非常关键的因素,接诊医生素质较高,相应的治疗质量就高,服务态度好,医疗纠纷就少;反之,如果不能保证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则会产生较多的医疗纠纷。而目前由于急诊科的工作强度大,使得急诊科的年轻医生不能安心就诊,并且认为门诊工作不重要,有些刚分配来的实习医生仅仅将急诊科作为一个跳板,实习完之后就跳槽到其他部门,导致了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流动性较大,医疗水平参差不齐,不易管理,造成了刚有急诊经验的医生流失,而新来的实习医生医疗水平不高的现象。另外,由于急诊科平时的繁忙工作,使得急诊科的医生很少参与学习新的医务知识和参与科研,导致急诊科一直以来就是科研的薄弱环节。在急诊科中很少有高级职称的医师,或者很少有、有科研课题或者科研成果的高级医师,缺乏高水平急诊医学的拔尖人才,导致急诊科的医疗水平整体不高。

1.2 急诊科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急诊科医生的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比例,医院在政策上对急诊科在人力、物理、财力和奖金分配方面都没能重点考虑,无法有效的调动急诊科医生的积极性。急诊科本身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很少制定中短期或者长期的工作规划,并且因为病人的各种不确定性而没能规范急诊工作程序。对于急诊科的医生,也因为工作强度大而很少对急诊医生进行培训或者再教育。急诊科的登记制度也相对没有完善,更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质量监控制度,无法对急诊医生从质量上进行监控。缺乏处理成批伤员的应急预案和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准备,典型的案例是SARS病毒的流行,由于对SARS的认识不足导致出现了重大的损失。再比如没有注意防范院前抢救工作中的隐患,急诊的抢救过程应该做到早期、迅速、准确、有效。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规范制度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询问,如病人发病时间、发病症状以及已经进行的处理方法,对病人进行合理的体检,在最短时间内有预见性的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做出诊断。运转过程也需要有严格的操作规范,防止出现未向病人或家属交待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的情况,120急救车上必备的各种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麻醉针等必须保证运行良好;急救车上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等等,这些都需要有严格的规范来保障治疗的顺利实施。

2 加强急诊科管理的策略研究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院内部医疗结构的调整,急诊模式也必须要适应现代急诊急救的医学发展方向,更好的满足急诊患者的医疗需求。为此,医院需要研究各种加强急诊科管理的策略,是急诊科的发展跟上当今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更好为人民服务。笔者经过实践和分析,主要总结了以下方面:

2.1 从急诊科自身建设出发,努力提高医护人员水平 为了使得急诊科的医生能够了解各种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疾病,必须定期对急诊科医生进行岗位培训,使之具有更广泛的医学知识。对于急诊科的医师,要加强鉴别诊断,学习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使用各种医疗设备,如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和电动起搏器等。对于护理人员则要进行各自分工和配合协作的训练,进行各种操作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成批伤员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演练,发现和解决各个岗位整体配合上的问题,增强救治的有效性,减少可能产生医疗纠纷的因素。

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急诊医学专业人才,尽快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急诊医学培训教材,建立急诊专业人员培养渠道,搞好急诊医学的培训基地,全面提高医疗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努力培养一支具有肯吃苦、勤思考、勇攀登精神的专业技术医疗团队[3]~[4]。

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急诊科医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要有责任心,能够将心比心地善待病人及家属,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认真细致的给予治疗,把急诊工作当成自己神圣的使命;要有敬业精神,对患者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同时还要掌握接诊艺术,能主动与病人及病人的家庭进行沟通,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信任,争取病人及其家属的合作。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5]。

2.2 加强急诊科制度管理,规范诊疗制度 加强急诊科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2.1 应用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提供了一种制度,一种规范的操作程序,通过内审、外审发现医疗过程中不符合规定的现象并及时改进,由此规范每一个医务人员的工作环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好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了各种医疗纠纷的产生。另外,作为医院的管理者,从自身也应该提高素质,培养自己在个人气质、文化素质以及道德修养,充分理解领导岗位赋予他的职责和权益,领导者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所管理的团队健康稳步的发展。这也是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 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与急诊科配套的监督机制,比如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制度,设立监督电话供患者随时对医生不满意的行为进行投诉等措施,可以比较快捷而有效的规范急诊体系,能够比较有效的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的奖惩。

2.2.3 规范诊疗制度。急诊科主要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包括:急诊科主任职责,急诊科医师职责,急诊科护士长职责,急诊科护士职责,要求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急诊科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危重病的抢救程序[6];急诊岗位责任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急诊病历书写制度,急诊报告制度,医嘱查对制度,急诊抢救制度,病案管理制度,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负责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指定为了急诊科医务人员一个工作的准绳,任何救治工作都必须遵循这些制度,一旦有违背制度的行为,必须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厉的惩处。同时也要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概念,将管理方法从机械检查型向耐心指导型转变,从发生问题后领导的严厉训斥道分析原因的温情讲解;院领导要能够换位思考,设法帮助急诊科解决在管理问题上的诸多不合理现象。管理过程不能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而是平等对待,关心医务人员的所思所想,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进行合理的引导,增加批次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从而使急诊科的全体工作人员能够身心愉悦的投入到工作中,以一种快乐的心态积极的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7]。

2.2.4 修改急诊科的绩效考核办法。根据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少劳少得的原则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评价,根据对医院的贡献和患者的评价决定每个人的薪酬水平,这样既可以公平的进行薪金分配,也能够充分的动员所有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5 改变现有的急诊科体制,设立适应医疗制度改革的急诊管理模式。传统的急诊科只是作为医院的“支援型”单位,很多医师都是刚分配来的实习医学专业的学生或者从别的科室临时抽调来的医师,临时性的观念很强,医务人员没有强烈的岗位意识。这导致急诊科的领导缺乏工作的长远规划。为了改变这个现状,使急诊科成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就必须尽快建立各种专业的急诊室、抢救室、急症ICU、急症手术室、处理室以及各种急诊检查手段等,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使急诊科从“支援型”模式向“自主型”模式进行转变,抽调高水平的医师组成专职的急诊团队,创建新型的急诊专科,是急诊科成为和其他科室同等重要的医院组成部分。

2.2.6 特别注意要重视急诊科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急诊科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的前提,必须保证每年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和学习新的医疗知识。使急诊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疾病的急救级数,建设一支一专多能的急诊医生队伍,逐步和建立的专业科室共同独立承担全部急诊任务,这样可以更快的解决患者的会诊问题,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治疗。

2.2.7 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21世纪是互联网世纪,网络不仅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各种实时操作,还能为急诊科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快捷的信息查询和表单打印,能够帮助管理者快速的完成各种复杂的统计工作,详细记录患者就诊的整个过程,能够在急诊科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3 小结

本文简单介绍了当前急诊科的管理现状,明显存在着急诊科医生水平不高和急诊科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各种急诊科的管理策略,包括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完善诊疗制度等七个方面的措施。相信通过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急诊科在医院的重要性将会与日俱增。

参考文献:

[1]杨云芳,王一,高玉培.急诊科管理和建设的经验与探讨[J].医院管理,2004,2(09):860~861.

[2]方曼曼,皇甫明放,谢长勇.急诊科管理模式和方法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2):1126~1127.

[3]黄晓琴,叶素蓉.急诊科管理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6,13 (04):239~240.

[4]刘雪白.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3,2(06):712~713.

[5]曾素琴.以医院管理年为契机 加强急诊科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5(Vol 13):1~1.

第2篇:急诊医学的理解范文

可以说,急诊医学是新兴学科里面的一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于急诊医学的概念要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够使得急诊医学更好地发展。急诊医学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一切和紧急情况有关系的医学都属于急诊医学。事实上,急诊医学和其他的分类手段比较,例如按照年龄划分的医学和按照身体系统划分的医学,是以时间划分的医学。急诊医学强调的是其急诊的特点,是在时间维度上进行讨论的,急诊和病情轻重不成正相关,患者的病情可能很轻,也可能很重,急诊医学表征的是患者紧急需要看医学的需要。因此,急诊医学面对的问题不仅是危重病,还有疑难病以及慢性病。所以,对于相关领域的急诊知识的研究对于急诊医学的发展十分有益。

2急诊医学的发展来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急诊医学应运而生,因此急诊医学还属于年轻学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很强烈的社会发展的特点。在急诊医学作为独立学科之前,医院当中的急诊部门往往被叫做急诊室,急诊室只是一个部门,或者是为了专业医师提供紧急诊断的一个场所。因此传统的急诊室不存在专业医师,急诊室被当做一个临时诊断的地点,而且大多数是护理人员进行医师的协助工作。现在在一些比较小型的医疗机构或是经济比较不发达的地区,急诊室模式仍然存在。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急诊医学的学科内涵不断充实,医院的急诊科的功能出现了变化。急诊科脱离了临时诊治场所的角色,逐渐成为患者进行早期诊疗的地点。急诊科由院前急救、急诊抢救与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构成。不管是从概念,还是从规模、功能上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几年随着经济的飞跃式发展,急诊医学与其他医学专业一起,逐渐向着专业化发展。在很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逐渐产生将急诊医学作为专业领域的急诊中心,急救服务逐渐向着大型化发展。所以,急诊医学是和社会经济平行发展的。

3急诊医学的发展模式

3.1逐渐进行专业化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个专业越来越细化,很多专业医师的理论和临床经验都逐渐专一化,很多学者都专攻一个病症。但是患者是整体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多种慢性病,也会出现慢性疾病突然急性发作的可能,也可能老年人在患有某种慢性病的情况下又得了急性病,因此各个系统的疾病可能会在一个病体上出现交叉,这样专攻一个学科的医生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需要专门的能够兼顾多种疾病的医生进行诊疗,这就是急诊科医生需要具备的素质。急诊医学的综合性很强,是一个具有时间维度的概念,包含的医疗知识覆盖多个学科,如果不能专业化,那么医疗水平很难出现提升。因此,急诊医学会向着专业化模式进行发展。因此当前很多比较大型的医院当中,应该进行急诊外科与急诊内科专业组的设置,对于每个学科都应该配备专业的医师。这样,急诊医师整体道德专业知识结构才会完善化。而且,当前应该对于急诊专业的覆盖面进行拓宽,例如中毒中心、胸痛中心、烧伤烫伤救治中心等等。对于专业领域的拓宽,会使得急诊医学能够纵向深入发展,学科能够更加地综合化,学科知识更加专业化,进而能够使得急诊医学整体得到质的飞跃。因此,急诊医学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包括两方面,第一是急诊医学的专业化和其他学科看齐,第二是急诊医学内部进行专业化发展,逐渐进行分科化发展。对于急诊医学这一综合学科来说,急诊医学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必将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

3.2快速诊断模式的发展

因为急诊科的任务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进行病人的诊疗也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和应急性,需要医护人员和病人进行协作,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求专业医师能够进行快速诊疗,因此,快速诊疗模式是急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急诊医学的急诊二字已经能够表明急诊医学当中快速诊疗是关键。但是,在进行急诊的过程当中,进行正确的诊断是快速诊断的前提,也是进行急救成功的根本所在。因此,在进行急诊的过程当中,要将快速诊断的正确率提高,例如急诊科的急救人员要进行专业水平的训练,得到一批专业人才,这些人员要具有熟练的设备操作经验和临床诊疗经验,并且急诊科要做到全天出诊。对于急诊科的专业人才要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于疑难病与罕见病的诊疗,建立合理、快速、高效的急诊实验室检查系统,这样能够便于对急诊的思维进行培训,对于误诊学进行研究。对于死亡病例与急诊误诊病例进行讨论,使得急诊医师的诊断经验得到丰富,对于专科会诊与诊疗制度进行完善,将急诊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奖罚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度进行完善。

4总结

第3篇:急诊医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医护配合;预防;口腔急诊;医疗风险;作用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就诊模式的转型,各医院急诊科不仅是急、危、重症疾病的抢救中心,还成为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缓冲区和矛盾突显区,对急诊科的医疗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口腔专科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与综合医院一样承受着医疗和社会两大执业风险的压力。由于口腔医学专业和布局的限制,以及口腔疾病人群的广泛性和就诊的不及时性,使得非门诊时段的急诊就诊安全管理成为科室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非门诊时段的行政管理是薄弱的,因此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成为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1]。作者近3年来将医护配合作为急诊科的安全管理手段应用于临床工作,在预防口腔急诊医疗和护理的风险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统计2013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共接诊的急诊病例153452人次。其中2013年度接诊46756人次;2014年度接诊51786人次;2015年度接诊54910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8.39%。3年接诊病例中,颌面创伤病例14578例,占本组病例的9.50%;急性牙痛69053例,占45.00%;颌面部急性炎症43488例,占28.34%;急性口腔内出血3836例,占2.50%;非急症病例22497例,占14.66%。3年期间治疗急诊患者中,存在医疗安全风险病例132例,占本组病例的0.086%。

1.2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近3年期间在口腔急诊患者治疗中存在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风险的13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和总结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应用医护配合方法降低医疗风险的效果和体会。

2结果

2.1医疗风险隐患的原因分布

本组132例医疗风险隐患中,技术质量隐患84例(医疗66例,占78.57%;护理18例,占21.43%);医疗服务48例(医生32例,占66.67%;护理16例,占33.33%),具体分布见表1。

2.2医护配合避免医疗风险隐患的效果

本组132例中,通过医护配合成功避免医疗风险126例,占95.45%;发生医疗安全事件6例,发生医疗风险6例,占4.55%(其中医疗技术纠纷3例,科内解决2例,院内解决1例;医患服务纠纷3例,全部在科内解决)。多年来通过医护配合的医疗安全管理方法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急诊科的医疗风险,而且使得急诊科成为我院连续8届的优质服务先进集体。

3讨论

3.1口腔医院急诊科的工作特点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学科的细化,口腔专科医院的独立建院使得口腔医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口腔疾病人群的广泛性和就诊的不及时性,使得非门诊时段的口腔急诊就诊流程压力逐年提高。然而口腔医院不同于综合医院由多学科共同参与急诊值班,遇到急、危、重症可以互相支援,辅助科室齐全。口腔专科医院非门诊时段科室医护人员的单一性和行政管理的薄弱,医护人员工作中遇到的风险和安全隐患需要独立面对,他们既是工作者又是管理者[2]。

3.2口腔急诊医疗的执业风险分析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型,近年来医患信任危机严重地影响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急诊科已成为医患纠纷和伤医事件的“重灾区”。由于夜间就诊患者疾病的突发性和疾病转归的不可预知性,使得医疗风险的发生率明显提高。特别是颌面创伤病因的不同,以及对日间门诊治疗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对救治要求的不客观也加重了医护人员的社会风险,一旦处理不妥将会发生医患纠纷甚至伤医事件[3]。由于口腔急症在病种、症状、诊断及处理方面均具有与口腔常见病不同的特殊性,并且口腔急症的转归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随时根据病情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另外夜间突发医疗事件多,个别时段出现医疗高峰,需要医生既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又要具备敏捷、灵活的服务技巧。由于夜间是人体生理状态较差的阶段,对于这种高风险状态下的医疗工作特别需要医生和护士间的密切配合,否则很难完成医疗任务,甚至会发生医疗安全事件。

3.3医护配合在防范医疗风险的作用及培训

3.3.1医护配合在防范医疗风险中的作用在口腔急诊医疗中,绝大部分的治疗项目是由单个医师独立操作完成的,术中需要护士的协助和配合。由于口腔急诊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病程的不可预知性,夜间医护人员的单一性,使得医疗中的鉴诊分诊、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颌面创伤的清创缝合中呼吸道的监护,急性牙痛的牙位和麻药的核对,口腔急症的输液观察,重症患者的转诊都需要医护之间的配合完成,如出现配合失误就会发生医疗差错和医患纠纷。近年来临床上医护配合的各种模式报道较多,特别是四手操作和六手操作在口腔医疗中的应用,不仅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医疗风险的发生。由于急诊科不能停号,使得夜间医护人员生理状况的严重透支,加之当前医患关系的信任危机,使得医护之间的配合、支持、帮助更为重要。加强非急诊患者的鉴诊和急诊患者的流程管理,以方便医生提高治疗速度和质量,有效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将护理工作中的“三查八对”制度引入口腔急诊医疗中,有效的提高了急诊科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3.3.2医护配合能力的培训由于专业的限制,口腔专业的医护人员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更多的局限于口腔医学领域,而对多发伤和严重的颌面部感染而涉及的多学科医学知识和技能,特别是生命急救的能力明显不足,例如: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技能;急救药品适应证的掌握;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急救设备的使用都应成为培训的重点[3]。每月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危、重症病例的讨论,每年度开展科内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实战演练,以检阅医护之间的急救配合能力。另外对医护人员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夜间医疗高峰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可有效地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躁情绪,培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的职业素质。护士要熟知疾病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医生要懂得口腔急症的护理常规,医护之间的配合默契必须建立在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

3.4医护配合的方法

3.4.1颌面创伤救治中的医护配合伴有严重出血和骨折移位的颌面创伤,护士应及时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护。对出现生命危象的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和氧气吸入,配合医生控制出血和将移位的骨折断进行复位。在急救中对呼吸道进行严密的监护[4]。对于老年外伤患者做好心电监护下协助医生进行清创缝合,对低龄的外伤患儿术前做好心理干预,使患儿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3.4.2急性牙痛治疗中的医护配合急性牙痛是常见的口腔急症之一,由于口腔的解剖特点,牙痛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特别是患牙牙位的正确诊断和术前核对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另外,物的选择及核对非常重要,特别是心血管病患者麻药选择和注射不当会发生严重的医疗风险;护理工作中的“三查八对”制度有效的规避了医疗风险。

3.4.3输液观察患者的医护配合口腔专科医院的患者输液工作是由急诊科的护士承担的,由于输液患者均是口腔重症,因此输液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必须由医生协助完成。对于输液中的不良反应的急救也需要医护之间的配合[5]。

3.4.4危重患者转诊的医护配合急诊科对于口腔急、危、重症患者及时处理后往往需要转科或转院,在转诊前的对生命体征的检查和记录需要医护配合共同完成,并与相关科室或“120”医护人员进行交接,在转运途中做好患者的监护,并将病情向家属进行交代[6]。

3.4.5医患沟通和健康宣教中的医护配合在口腔急症治疗后的健康宣教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由于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的心理恐惧,往往对护士的单一宣教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过后遗忘,因此对病情严重或是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相互配合进行健康宣教,已达到患者和家属理解和重视,必要时通过随访进行健康指导[7]。

4小结

近年来,将医护配合方法应用于口腔急诊医疗风险的预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8•12滨海新区爆炸伤救援中这种医护配合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验证。作者体会到:医护的配合首先要从科主任与护士长之间的默契管理配合开始,这是科室预防医疗风险的基础。在这种密切交叉、互补的管理下,形成医护配合的科室文化和氛围,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培养、支持、帮助成为医护配合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刘锐,李金源,任运辉,等.牙科诊疗操作医护配合模式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30(3):242-244.

[2]任建强.急诊急救工作中医护配合问卷调查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9):839-842.

[3]侯晓文,冯秀芝.医护配合不当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5):741-742.

[4]刘家文,刘光碧,张洪敬,等.医护配合培训在提高护士急救能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41-42.

[5]邝蕾,黎雪娟,吴伟.流程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55-1557.

[6]裘文娟,陈肖敏,俞永美.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58-61.

第4篇:急诊医学的理解范文

急诊、急救、危重病、ICU医学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交叉最多的综合学科[1]。急危重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所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力量[2]。中医急诊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救护措施的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用以指导急危重症的中医临床救治与现代急危重症医学密不可分,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根据急诊医学临床治疗的特点,如何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中西医急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够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技能解决急诊医学临床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是我们一直在思索和探讨的问题。其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直接面临的问题。近几年来,我院急诊医学教研室就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现总结如下。

1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我科承担了我院急诊医学教研室的工作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急诊医学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发现目前教学中明显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固守中医不能治疗急危重症的观念。急诊医学是运用医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及救护措施的一门学科。急救意识的强弱和急救能力的高低是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乃至某个地区医疗水平的重要体现和标志,而中医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被人误解为只能治疗慢性病,不能治疗急症、危重症,这样就限制了中医急救治疗的发展。从临床教学角度看,如何培养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急诊思维、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中西医救治能力是我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4]。第二,中西医不同医学体系的混淆。尽管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是“两个基础,一个临床”,但中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方法不同,讲授的重点也因此不同[5]。每个疾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大多是讲课的难点,学生容易将两个不同医学体系的发病机制相互混淆,甚至相互排斥。如何将中西医教学内容整合,中西医知识融会贯通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

2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的实施

2.1合理安排中西医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首先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中医、西医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在认识上不能混淆;其次,根据临床经验,以中西医两个体系对疾病的疗效来分配内容和课时[5],旨在达到中西医之间的相互衔接、有机联系,使急诊医学成为中医、西医兼容结合和交叉渗透的课程体系,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内容与临床医疗实际结合。例如,脓毒症的治疗就很具有代表意义,该病具有综合征的特点,其发生、发展与感染、免疫和凝血系统功能改变等因素有关,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而从中医角度分析,该病属于中医学“热病”范畴,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则属于“厥证”“脱证”,主要病机为阳气来复,邪热炽盛,正邪交争,阴津耗损;若进展至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阶段,正气严重耗损,常表现为正虚邪盛。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脏器功能衰竭(MOF)与温病学说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关系归纳如下:前驱期(卫分证)-急性典型期(气分证)-各器官系统感染(各脏腑气分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营分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营分证、血分证)(炎症介质异常释放)-多器官功能衰竭(内闭外脱证)-炎症介质正常释放[6]。这样培养学生逐步掌握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掌握西医的客观化指标和科学研究方法学的思路,将两者有机结合,在认知理念和研究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由此形成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

2.2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思维方式急诊工作的首要原则是如何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解除患者病痛,而不能因为强求中医治疗却违背医学伦理道德,所以中医急诊阶段仍以中西医结合急诊学为方向。例如,在抢救重症“中风”昏迷的患者时西药“甘露醇”的降颅压的作用优于中药,而中药“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的作用则优于西药,把两种药同时应用于同一患者时,既让学生看到了中药“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的很好的临床疗效,又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所以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思维方式是培养临床急诊观念的重要方面[4]。

第5篇:急诊医学的理解范文

述职报告是任职者陈述自己任职情况,评议自己任职能力,接受上级领导考核和群众监督的一种应用文,具有汇报性、总结性和理论性的特点。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急诊护士个人年度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急诊护士个人述职报告1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做为急诊科护士,我们肩负着“120”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充分保障了辖区内“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120”急救站“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保证了门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急诊科全年门急诊量、累计收住院人次、急诊抢救与往年同期对照均有显著增长,为医院各病区及辅助检查科室输送了大量病源,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各科室的“两个效益”的增长,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上

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修养,力争文明行医,优质服务,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工作中与同事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和谐相处,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服务病患上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老师曾这样对我们讲到:同学们,“从这句话你们应该看出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了吧,拉开人生帷幕的人是你们,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你们,病人需要你们细致关心和悉心照顾,不要吝啬你们的微笑,用你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护理病人,用你们的热情去温暖病人”。本人牢记老师的教诲,用一颗真诚热情的心投身于卫生事业,用笑容让病患感受到医者对他们的关心,感受到尊重,用愿意工作的双手为他们解除病痛,用无私的奉献托起他们生命的太阳,让他们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让痛苦的脸上重绽笑颜,让一个个家庭重现欢声笑语。

三、专业技术上

以“质量管理年标准”、“全国医疗万里行”检查标准为准绳,加强急诊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建设,以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为重点,认真执行了各项操作规程和抢救工作流程,严防差错、医患纠纷等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按照医院及科室制度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定期参加业务学习及急救技术的培训,认真钻研业务,与同事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从而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电除颤、电动洗胃术、心电监护等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急诊急救能力。

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本人以自己的工作为荣,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们的优质服务对一名面临生死的病患有多么重要。今后,本人一定会发挥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在维护医院大的利益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保持高昂的斗志,旺盛的工作热情,努力拼搏,为发展壮大尽心尽力,做出更大贡献,团结同志,尊重患者,不为名,不为利,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好配角,我为自己是一名急诊科护士而自豪。

急诊护士个人述职报告2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们:

大家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又到了的年终岁尾。,是我在急诊科工作的第五年,也是我们在旧急诊楼里摸爬滚打的最后一年了,明年,我们就要搬到新建的急诊科专属的大楼里,届时,我们的工作环境就会有很好的改善,科室业务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们肩负着“120”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充分保障了辖区内“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我院“120”急救站“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保证了门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急诊科全年门急诊量、累计收住院人次、急诊抢救与往年同期对照均有显著增长,为医院各病区及辅助检查科室输送了大量病源,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各科室的“两个效益”的增长,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团结和谐氛围

在度,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修养,力争文明行医,优质服务,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和谐相处、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应急抢救能力

急诊科护士始终以“质量管理年标准”、“全国医疗万里行”检查标准为准绳,加强急诊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建设,以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为重点,认真执行了各项操作规程和抢救工作流程,严防差错、医患纠纷等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按照医院及科室制度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定期对急救队员进行业务学习及急救技术的培训,在科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认真钻研业务,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从而使科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电除颤、电动洗胃术、心电监护等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急救队员的急诊急救能力,对科室医疗和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质控、培训、考核、督导,严格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医疗行为规范开展急诊抢救工作,做到防医疗差错、防医疗事故于未然,杜绝医疗行为过程中的麻痹大意思想。

在“120”急救工作中,我们坚决服从“120”指挥中心的调度,做到随时出诊、迅速出车、准备及时到达急救现场。始终做到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抢救设备处于应急备用功能状态,在“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抢救过程中,从病情评估、预检、分诊、分流到安全正确地转运入科。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无缝衔接,有力地保障了辖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加强科室护理管理,做好急诊工作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四、加强科室对外宣传,树立医院窗口形象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和反映出医院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形象。“120”是救死扶伤的生命救护者,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绿色通道”,在日常急救工作和院前急救的时候,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我们时时刻刻注重树形象、抓内涵,为医院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奉献出了一份光和热。

五、实践与思考并重,度工作反思

回顾,我们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意识到在急诊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何在急诊工作中进一步改进,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具体问题和改善思路如下:

1、急诊科就医环境简陋,布局不合理,卫生条件差,患者满意度低,急待搬迁后加以改善。

2、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急急救经验不足,急救技能有待提高,要注意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熟练掌握,如呼吸机、除颤仪等,关键时刻及时跟进,还需要加强专科培训、进修学习,以提高整体抢救水平。

3、急诊急救工作中缺乏灵活性,要时刻注意和患者、家属进行医患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发病原因,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保障医疗安全,今后需加强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

4、要熟练掌握急诊危重症的监护和抢救流程,如急腹症、昏迷、休克、中毒等,对昏迷患者,开放气道、吸氧,在实施紧急救护的同时,及时通知医生抢救,注意血糖、瞳孔及对光反射、是否颈项强直等,抓住重点,有的放矢,避免手忙脚乱。

5、掌握常用急诊抢救药品的用法和用量,严格执行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制度,注意患者过敏史、血糖、心肺功能等,注意用药安全。

6、注意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具备整体观和全局观,在急诊患者病情尚未稳定前,一定要加强巡视和沟通,尽量把患者安排在自己实力范围内,以便及时观察和急救。

7、当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或接诊的患者较多时,切记及时向上级汇报,组织抢救,分解危难,做好分诊分流,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希望医院在新的一年加以考虑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待遇问题,以促进急诊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我们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共创医院和谐美好明天。

述职人:______

2020年__月__日

急诊护士个人述职报告3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急诊科围绕护理部提出的工作中心,把握重点,突出特色,全体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

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

二、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

急诊科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士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八大件操作人人过关。与医生一同学习心肺复苏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反应速度。全科人员自觉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士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士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均通过。指派高年资的护士外出学习《急救护理新概念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护士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实习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讲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

是急诊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诺。如20____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当班护士见状即给氧、静脉注射,并果断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吸氧等处理,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五、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如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为病人提供面巾纸,纸杯和开水。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挂号、取药。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为了解决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评。特别是在有医患纠纷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尽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急诊护士个人述职报告4敬的院长、各位主任、护长:

大家好!

2020年的工作已经结束,在本年度的工作当中,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认真完成交代的各项工作任务,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查对及接班工作,认真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现将本年度个人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我是一名是护士,一名管理者,也是急诊护士们信赖的长辈,这就是的我对急诊护长这个岗位的理解。

急诊科在这两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两年任期中,本人除了担任急诊护长还担任医院静脉治疗组组长,应急梯队副队长负责医院应急梯队培训工作。在医院最先开展PICC置管及维护技术、静脉港置针及维护工作。协助护理部开展CRP培训工作,在院内主持开展了三项护理新技术。本年度我科急诊诊量:205281人次,较去年:+14%。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5%,较去年:+5。1%。

在急诊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我们要服务不同阶层,病情不一的病人,也要经常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这样对急诊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高,对急诊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为此,我意识到没有科学的管理,没有清晰的流程及指引,急诊同事很难在服务流程上的有更大的进步。在通过多次的岗位实践后,我制定了救护车出车指引,急诊时段接门诊病人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这些流程均是我们首先提出并制定流程的医院。

输液室每天接诊病人非常多,以前因为输液室硬件建设的原因。病人需要从药房领药后自己拿着药到注射室排队输液。这样病人自己拿着药物,不但药物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输液安全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我通过多方面论证,向医院提出急诊输液室重新改造相关方案,以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在2020年年底急诊改造完成,我们对输液流程进行整改,我们能为病人提供了更便捷的输液服务。在此我要感谢护理部的帮助及西药房孔主任对我们科工作的支持,虽然在我们工作的磨合期中出现了这样及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药师及护士对药物说明书的重视,提高的用药的安全性。

在急诊担任护长以来一直持之以恒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事业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对待每一项工作都一丝不苟的严谨的态度。急诊输液室要面对不同专科,不同年资的医生。面对一些不规范的处方,护长总会按照相关的规定及专业知识与医生沟通。因为处事公平、公正、专业。使得门诊医生都信赖急诊科这个团队,信赖急诊护长,使医护之间沟通无限,合作无间。

在科室技术管理上,从开始的由我带领科室的各项技术的开展,到现在建立了科室六大专业组。CPR抢救组、创伤组、输液组、仪器组、服务组、院感组。每一组都具备自己组的专业特长,他们会及时对自己专业的知识进行更新。有新的知识时由该组组员及时进行练习及更新,然后在业务学习中负责讲课、示范及技术的考核。这样的一个管理方式,使我能完成急诊繁重的业务及管理工作。我院的院前创伤抢救配合是____首批掌握此项技术的医院。我科护士能也掌握20____版CPR大抢救配合流程并有能力成为抢救过程中的领导者。

在科室管理上,我科成为医院现场管理的试点科室,经过同事的努力成功通过医院验收,使科室管理更规范,而且在验收以后还不断的进步,本人诚邀各位再次对我们科随时进行检验,我们会看到急诊不断进步的痕迹。

这两年急诊科获得了很多的荣誉

2020年获得医院三基知识及急救技能比赛总冠军,女子篮球赛第一名,男子篮球赛第五名,护理部举办的“不良事件分析比赛”二等奖。“关爱生命、救在身边”义工项目获得了桂城街道优秀义工项目。

2020年获得医院元宵烹饪比赛一等奖,4月我科被____市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此项奖项是本年度____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集体。在10月份我科成功在____区突围而出,成为代表______市青年文明号的两个集体之一。本人也被共青团____区团委评为“青年岗位能手”。

在此我感谢我们急诊的同事们,我们一起笑过,我们一起哭过,我们困难过,但是我们还是手牵着手走了过来。感谢帮助过我们的所有人。也感谢我是急诊人,让我学习,让我思考,也让我不断的成长、成熟。

以上就是本年度个人述职报告,不当之处还请领导批评指正。

述职人:______

2020年__月__日

急诊护士个人述职报告5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20____度,本人在医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履行了急诊科护士长的岗位职责。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一年来,本人能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特别是通过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评比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查问题,找不足,自己在思想、作风、纪律以及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急诊科是诊治和抢救病人的场所,所以,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这就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自己能够熟练掌握科室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组织科内同事不定期定期的业务学习及加强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电复律、除颤、洗胃等常规的技术操作。积极对急、危、重、疑难病人的抢救,充分发挥科副主任业务指导作用,每天亲自参加查房,对相关病例及时进行业务讨论,坚持学习急危重科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坚持抓好院前急救这项工作,严格急诊出诊制度,院前急救24小时待命,组织安排专人急诊出诊,制定有急诊绿色通道总体方案,如遇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急诊绿色通道,已做到先行抢救,而后补办各种手续。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从而保证了各项医疗工作的质量,受到了患者的好评。同时,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认真细致诊治每个病人,尤其是发热病人,才能确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隔离,及时治疗。

三、规范管理,服务人民

第6篇:急诊医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儿科急诊; 护理安全; 护患纠纷

儿科急诊通常是每所医院人流量相对集中的场所,一是因为就诊患者均是儿童,陪同的家长数量较多;二是因为儿童患者就诊的时间比较集中,人流拥挤,导致就诊秩序一片混乱;再加上由于儿科急诊科室的工作人员人手不够,大大增加了引发护患纠纷的机率,从而给儿科急诊埋下了安全隐患。

1 儿科急诊护理中引发护患纠纷的四大原因

1.1 护理技巧相对较弱 儿科急诊通常留观输液的儿童患者非常多,因此输液成为儿科急诊护理中非常重要工作[1-2]。但由于儿科急诊的护理人员工作量相对较大,治疗护理时间也相对集中,而且每个孩子的家长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最快就诊、输液治疗,医护人员如果繁忙无法顾忌,便会造成一定时间内患儿家长乱、吵、忙,从而导致护士手忙脚乱,观察不到位,从而引发护理安全隐患。另外在儿童输液过程中,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是家长们关注的一大重点,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一针穿刺成功,但由于患儿年纪太小,静脉血管太细,再加上患儿哭吵、恐惧、扭动,不但不易固定[3],而且还对医护人员的操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往往无法一针见血,甚至需要几次穿刺才能成功,因而引起家长们极大的不满,患儿年龄越小,家长的不满情绪越高,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1.2 沟通交流经验不足 矛盾多、要求高、建立时间短是急诊护患关系的最大特点[4],而当前,我国城市家庭已全面进入“4:2:1”时期,一个孩子通常有4位老人及父母陪同,孩子一旦生病牵动着6位家长的心,只有病情较为严重的才会到儿科急诊就诊,孩子生病后家长们紧张、焦急的心情可想而知,迫切要求知晓孩子的治疗方法、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等。但目前护理团队普遍年轻化,且工作经验相对欠缺,沟通交流经验不足,再加上儿科急诊是个相对特殊的科室,医护人员与患儿家长建立关系的时间相当紧迫,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5]。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妥善的处理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问题,加上情况危急,医护人员的语气和态度难免会有些过激,更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1.3 患儿家长采取极端维权方式 由于当前社会道德水平整体下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缘故,有些患儿的家长在遭遇医患或是护患纠纷时,抛弃了合法合理的渠道、程序等维权方法,而是采用极端的维权方式,譬如直接去医院闹事或是雇佣职业医闹等方式进行非法维权,而所谓的职业医闹通常会采用刷标语、贴大字报、拉横幅等方式去医院进行闹事。家长们的这种行为不但扰乱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而且会对其它就诊患者造成较为消极的影响,把一个单纯的医患或互换纠纷演变成以非法途径获取巨额利益的非法聚众闹事的行为,从而使医患关系更为紧张。

1.4 儿科急诊开放式抢救环境 对于儿科急诊来说,抓紧时间是对患儿进行有效抢救,保护患儿生命的关键,很多医院的儿科急诊的抢救行为是在开放式的环境下,患儿的家长能在现场看到医生对患儿采取紧急抢救的整个过程[6],因而家长们经常会出现悲伤、嚎啕大哭、喊叫等行为,这便会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紧急抢救行动。另外,儿科急诊的抢救过程并不是患儿家长所想象的那样,它的每个程序与环节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如果家长无法正确理解医护人员的抢救行动,从而存在疑惑或是提出异议的话,容易造成纠纷。

2 缓解护患纠纷及确保儿科急诊护理安全的具体措施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坚决落实实施 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才能更好的防范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只有全体护理人员严格地执行规章制度,才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7-8]。因此必须要不断地完善护理部的层级管理机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严格地进行把关,培养护理部门领导对护理安全的超前管理意识;对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进行狠抓、严抓,譬如对于节假日、突发事件、护士新上岗、交接班时等情况下,要成立由护士骨干或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监督小组,对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护理缺陷要及时组织讨论,并且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坚决做到每个班次的工作随机检查,每天的检查有重点,每周的检查工作有计划,每月的检查工作有总结,且定期对出现的差错事故进行分析讨论[9],动态地监控护理质量,尽量消除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一切以预防为主,避免给护理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杜绝出现忙乱状况 所谓急救意识是急诊科护理人员最主要的意识。当患儿来到急诊部门时,医护人员要明确知道先要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应该通知哪个科室医生,上报哪一位的领导,或是应该配备哪些药品,另外还需对抢救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区分儿科急诊中“家长急”的患儿,因为年轻的父母育儿知识、医学常识欠缺,或是老人带孩子过分的焦急,一旦孩子出现一点不适现象,都认为是紧急情况必须处理。因此儿科急诊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急诊意识,既要及时区分患儿是“家长急”还是病情急,还要快速的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坚决杜绝医护人员工作忙乱的状态和司空见惯的心理。

2.3 强化训练护理技能,提升全体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 医院的护理部门应该对儿科急诊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其一,找出护理工作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训练,特别是要强化训练护理人员的小儿静脉穿刺以及病情观察等方面的护理技能,譬如强化训练护理人员进行不同部位的穿刺以及掌握其要点。另外,要开展新老员工结对帮扶的活动,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以达到让患儿家长满意的目的。其二,要进一步提升全体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医护人员应当对患儿热情周到,主动服务,在提升护理方面的硬水平的同时,也需提升护理的软实力,用良好的护理服务打造良好的护理人员形象,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此外,在对患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跟患儿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以获得家长较好的支持与配合。

2.4 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的意识 护理人员的行为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但想要担当一名儿科急诊的护理人员,首先必须在所有的护理行为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之外,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详细、及时地记录自己所有的护理行为,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给医师,保证万一发生医患纠纷自己不至于处于不利地位。因为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的每项检查和护理,都存在一定的伤害,如果这些操作行为都符合规范要求,而且操作方法正确,会对患儿起到治疗的效果,最终得到康复;如果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对患儿的伤害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因此,医院的主管部门或护理部门或急诊部门等应当加强护理人员学习政策法规,利用集中学习的方式,开展医护法律法规的宣讲,约束医护人员的行为,同时让医护人员慢慢学会自己正确地处理和对待护患关系,扭转以前的医患纠纷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局面[10]。

2.5 提高护理人员护患沟通技巧,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随着护理行业的发展,患者家属及其社会对护理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其中护患沟通技巧对于整个护理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儿科急诊的护理过程中,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仅能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工作的良好进行,而且能缓解儿科急诊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的现象。由于就诊的患儿年纪较小,无法自己表达清楚,因而家长便成了孩子理所当然的代言人,再加上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宠爱有加,因而家长会格外的担心和焦虑,于是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会更高,尤其是当患儿出现异常痛苦的表情时,家长经常会抱怨护士的护理水平不高或是诊断不明等。就算如此,作为医护人员也要理解患儿家属的行为,作下换位思考,态度仍要和蔼可亲、热情诚恳,并且及时将患儿的病情信息提供给家长,同时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讲解,时刻留意家长们的需求,不可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态度对待。另外,当患儿家属出现过激的行为或是言词时,护理人员应该尽量理解、宽容对待,稳定家长的情绪,尽量让家长的情绪得到有效的发泄或是沟通交流应用沉默、倾听的方式对其表示理解,从而赢取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充分信任。总而言之,护患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是维持护患关系的前提,医护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同时坚持一切以患儿的需求为中心,才能更好的避免护理过程中由于互不信任、互不理解而出现的争执与误会现象,从而更好的避免引发医患纠纷。

2.6 儿科急诊实行分层管理,满足患儿急诊护理需求 由于季节、月份或是时段的不同,儿科急诊的就诊人数也是不同的,因此出现的就诊高峰期也会不同。因此,医院应该要求儿科急诊部或护理部分析其以往的就诊情况,找出其中的特点,对班次与护理人员进行统筹的安排,采取弹性排班制度,另外在人员的搭配上尽量采取能力强弱组合,以便进行优势互补,这样不但能确保工作量的均衡,而且能满足儿科急诊高峰期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还应该根据患儿的就诊情况实施分层管理,区别对待,建立就诊分级优先制度,为患儿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如果患儿病情非常危急,应立即开启绿色通道,抢先实施急救行动,而且在护理过程中确保争分夺秒。如果患儿病情较为严重,不需排队候诊,直接进入开展就诊治疗。其次如果患者病情较轻或处于稳定状态,应当正常就诊治疗。

由此可见,目前在儿科急诊的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各种不安全的因子,医院以及护理部门的全体护理人员都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不断提升自己的护理能力,同时医院还需进行护理资源科学的统筹,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彻底消除护患关系隐患。

参考文献

[1]魏成兰.儿科急门诊护患纠纷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青海医药杂志,2008,38(7):64-65.

[2]席淑华,周立,王雅芳,等.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55-757.

[3]胡素君,王玲,蔡春玲.与儿科护理有关的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724.

[4]万小超,冯宇威,唐朝焕,等.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防范急诊护患纠纷[J].华北国防医药,2004,16(5):372-373.

[5]肖云珍,钱小芳,黄燕桦,等.儿科门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4004-4005.

[6]李星慧.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5,11(3):226-227.

[7]杨爱军.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好医疗事故和护患纠纷的防范[G].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4.

[8]刘海燕,陈永红.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剖析及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7):786-787.

[9]马雪梅.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6):107-108.

第7篇:急诊医学的理解范文

1医联体模式下急诊医学服务体系的构建

1.1基本构思规划:突破现行的医疗卫生机构组织管理构成,而设疑实施所属地的管理,一个区域内设立一个医联体,由区域的卫生局实施管理,减少资源分布的不均;主要包括总部、分支机构和社区医疗结构3个层级的卫生机构,整理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人力、财力和物力,促进急救医学服务的发展[3]。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急诊医联体工程的建设,将区域急诊医疗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在区域内实施分层医疗,将更多急诊医疗资源通过医联体的动作提高使用率,基于医联体平台建立的“急诊医疗联合体”互联网平台,为区域居民提供更有效的急诊服务,简化就诊流程,提升急诊医疗管理能力。其中互联网预约挂号系统平台的建设,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挂号模式,更是引导患者合理就医、有序就医的一场医疗改革,也是对传统就医模式的一种革新。

1.2系统功能设计的目标:本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了解区域现有的急诊医疗市场发展情况的研究和调研,寻找患者急诊看病难的原因,从造成的原因入手,制定相对的解决方案,缓解急诊就诊压力,把患者分散到各个医疗机构中[4]。区域化急诊医疗联合体,也是多年来的医院在集团化改革的道路上摸索着能够突破这一政策局限的方法,最为便捷的是以一个“联合体”或者“集团”的形式向所在的市级卫生管理部门进行报批和备案,之后在其有效期内可以进行医师的多点执业(仅限于“联合体”与“集团”内部医疗机构,并不是整个行业的成员,以此来解决医师异地行医所遇见的政策瓶颈对于整个行业今后的发展和医师的互相交流将起到非常明显的助推效果。

1.3互联网平台的设计理念:互联网平台在设计方法中主要利用内容管理系统(CMS)搭建网页界面,使患者更直观地查询到相关信息。CMS是业内比较流行的一种建站方式是通过使用第三方内容管理软件。随着业务处理需求的不断提升,现在的功能也不断地提升,此互联网平台在为由医疗联合体门户系统加强整合所在区域的急诊医疗服务资源,并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急诊医疗网上预约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预约诊疗服务水平,努力实现缓解广大市民看病难的问题。为深入持久地开展“三好一满意”和“创建人民满意医疗机构”活动,切实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更好地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5]。

2问题与建设策略

2.1建立多个就诊医联体网络系统的网络急诊医疗资源调配问题:如何对建立多个就诊医联体网络系统的网络急诊医疗资源进行有效的调配,还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互联网平台本身是由多个网络或多个自治系统构成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网络各节点或各自治系统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尤其是引入服务质量(QoS)要求之后,要求高效率地利用网络资源使得系统的性能分析和控制十分复杂,以至基于整个系统的严格分析事实上不可能实现。目前,在互联网中把划分成一个个自治系统作分布式的网络管理,在ATM论坛的PNNI协议中把一个大型的网络分解成若干层、若干个组的选路方法,实际已经无形中引入了大系统的处理方法[6]。

2.2分析比较当前诸多的急诊医联体业务模型:通过资料的搜集与互联网仿真研究,分析比较当前诸多的急诊医联体业务模型,计划尝试采用包括传统的线形预测算法、非线形的如人工网络、模糊逻辑等预测算法等多种不同的角度,建立急诊医联体业务互联网预测模型,决定最佳的多种急诊诊疗下互联网等资源动态分配和包调度策略的算法[7]。根据网络业务统计上具有自相似性、急诊医联体业务带宽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等特性,在现有的线性和非线性预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业务流变化的特点及有关的预测方法,解决在保证实时业务特点的延时上限、包出错及丢失概率等前提下的网络资源合理分配和最佳利用等问题,其中关键是如何根据不同的信元模型及特性合理选择预测方法及分析预测误差,寻找能保证业务传输急诊就诊信息的调度策略。

2.3急诊医联体的基础上寻求获得最佳网络性能:根据高速网络各交换节点或自治系统间对流量相互制约和分散控制的特点,采用动态大系统中有关分散控制的方法,确定各节点间带宽等资源分配和流量控制的有关参数和调节机制,解决包括带反馈控制的多节点网络中系统的稳定性及传输性能综合最优等问题,确定优化后系统端到端传输的有关延时上限、信元丢失率等性能参数[8]。由于对大型计算机网络不可能实现集中控制,因此关键是如何将现有大系统理论中分散控制可靠性高,简单和局部控制效果好的优点数据流量等参数的动态控制,将大系统理论中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应用到高速网络的分析研究之中,在保证用户服务的急诊医联体的基础上寻求获得最佳网络性能的方法。实现互联网平台在急诊医联体中的主要功能模块开发、实现和性能测试。随着应用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说每天都有新技术和新方法。这无疑给我们急诊医疗带来了良好的治疗效率,可获取最新的技术信息,掌握信息资源,通过对本地区急诊医疗联合体互联网项目进行了仔细的需求分析,结合了所参考的文献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设计搭建急诊医学服务体系。在联体信息平台已实现各医疗机构间的宽带互联,统一急诊数据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和患者标识。各医疗机构间可实现居民急诊信息的共享调阅、统一的急诊预约服务、急诊检查预约服务、急诊转诊服务、急诊转检服务,近期同类诊疗(用药、检查)提醒服务,用药安全警示服务等。同时在医联体内成立了临床检验中心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各院分点检查,中心统一诊断,急诊资源医疗共享,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世果.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动因分析及其设计[J].中国医院,2011,15(1):17-20.

[2]管世俊,苏逸飞,唐凯,等.区域预约挂号平台的建设[J].医疗卫生装备,2013,33(3):10-12.

[3]DonnellyJ,MussiJ,ParisotC,etal.BuildinganinteroperableregionalhealthinformationnetworktodaywithIHEintegrationprofiles[J].HealtheInfManag,2012,20(3):29-38.

[4]TsiknakisM,KatehakisDG,OrphanoudakisSC.Anopen,component-based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forintegratedhealthinformationnetworks[J].MedInform,2012,68(1/3):3-26.

[5]姚峥,吉训明,刘德海.大型综合医院专家门诊管理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0,14(1):72-73.

[6]郝瑞生,林美雄,张文,等.实行预约门诊服务之我见[J].中国医院,2010,14(1):75-76.

[7]邹志合,张英英,陈志强.数据传输中间件在集团医院信息平台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1,6(1):28-30.

第8篇:急诊医学的理解范文

摘要:

目的调查在分级诊疗的政策下,某市内各个市县级公立医院急诊科现状,分析调查结果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分级诊疗制度为调查前提对某市范围内各市县级公立医院急诊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某市内各公立医院急诊科服务半径大,急诊科专职医师人才梯队建设不合理,人才培养系统缺失,基础设施配置落后。结论各级公立医院应以分级诊疗制度为指导基础,不断完善急诊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梯队建设,探索高效运转体系;建设在分级诊疗制度下能力匹配、功能健全的急诊科。

关键词:

分级诊疗;急诊科;现状调查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疾病种类最为混杂、抢救以及管理任务最为繁重的科室,是急危重症患者入院诊疗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急诊科科室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二线三线城市公立医院中,急诊科往往是医院科室以及人才梯队建设最为薄弱的科室。在分级诊疗的趋势下,对各市县级医院承担辖区内的诊疗任务的能力进行评估是进行区域医疗建设的必要前提。目前国内分级诊疗制度与急诊科现状调查结合分析的文献较少。本文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分级诊疗制度为前提下对某市范围内各市县级公立医院急诊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整理并以某市结果为代表由点及面,推演出目前我国众多发展中城市(县)急诊科现状,为全国各基层城市(县)的急诊科室发展、建设及落实分级诊疗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山东省某市及下设各个县、区公立医院急诊科为主要调查对象,以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形式双向采集信息,保证数据可靠性。

1.2调查内容

设计并分发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急诊科室病房及EICU病房建设、急救常用硬件配置、急救仪器、车辆、服务范围、医疗工作量及科室人才梯队组成等几方面。

1.3统计学处理

以问卷回收形式收集数据,使用EpiData软件建数据库进行计算机录入并转换为SPSS格式并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共对全市19个公立医院急诊科进行走访调查及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全部收回。

2.1一般情况与急救模式

全市19个公立医院共有三级医院3个,二级医院16个。以上公立医院急诊科的急救模式均为半自主型即部分急诊专科医师及其他各科室专科医师合作共同完成急诊急救工作。

2.2各级急诊科服务范围及运作时间

19个急诊科中,3所三级医院共拥有急救车26辆,16所二级医院拥有急救车辆64辆。三级医院急诊科救护车拥有数量的均值是是二级医院急诊科拥有数量均值的1倍之多,这与各级医院急诊科发展以及工作量不同有关。目前急诊科急救体系发展比较完善,自接到患者求救电话后院内反应调度所需时间短,但由于各地区公立医院密度、交通状况等不同以及救护车辆品牌、年限的不同导致各地市级急诊科急救运作时间也有不同(见表2)。

2.3急诊科梯队建设及人员组成情况

19所医院急诊科专职从业人员中,医生与护士所占比例分别为34%、44%,医护比大约为1∶1.28。三级医院中医生正高、副高、主治及住院医师职称人员配比为1∶4∶8∶14,二级医院此指标为1∶7∶15∶29。各级医院专、本、硕、博不同学历专职急诊科大夫数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二级医院急诊科缺乏人才现象最为显著(见表3)。

2.4急诊科病房床位及急诊重症监护室构建情况

3所三级医院急诊科急救设备配置齐全,但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在3所三级医院中也只有1所设立。16所二级公立医院中约有8所急诊科未建立急诊病房,而急诊重症监护室拥有量仅为6.25%。各级医院急诊科担架、氧气瓶、洗胃机等基本抢救运输设施配备齐全,但对于心肺复苏仪、呼吸机等较昂贵的设备配置率较低。此次调查中的基层医院急诊科现阶段在地区医疗服务中主要承担分诊患者及转运患者的功能,缺乏独立全程抢救并监护病号的能力(见表4,表5)。

2.5某市急诊科日均工作量

某市三级医院急诊科每日值班医师人日均接诊患者数为28.10人,二级院此数值为14.22人,其中三级医院日均抢救患者数约为2.73人,明显高于全省综合医院医师日均诊疗人次5.16人[1]。三级医院日均出车次数约为二级医院的2倍。三级医院急诊科接收危重患者数及抢救患者次数约为二级医院的4倍,由此可见三级医院急诊科承担更多工作负荷量及工作压力(见表6)。

3讨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地区人民生活质量、医院医疗水平密切相关。分级诊疗作为新医改的主要内容,对基层医院提出新的要求。基层医院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起到支撑作用。如何做好急诊首诊、病种分级筛选是新制度赋予急诊科新的任务。根据目前急诊科现状调查情况结合分级诊疗下的对基层医院的新要求,本文旨在分析现状并提出意见,促进急诊科发展,建立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支撑分级诊疗制度顺利实施、符合医院医疗水平的急诊科。近些年来人们对急诊科科室功能定位主要形成下列共识:(1)生命及脏器功能的急症紧急救治;(2)鉴别诊断、分诊,快速向各专业专科科室输送患者;(3)急危重症的诊断以及治疗;(4)病危病重患者的监护及治疗;(5)灾难性事故的救援[2]。本研究通过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资料,保证了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根据调研结果,可对某市的急诊科情况作如下分析:

3.1某市地区医院以公立医院为主,私立医院及社区医院作为辅助

所调查的19所公立医院,以二级甲等医院数量最多,承担着某市各县区的主要医疗责任。而分级诊疗政策下二甲医院的建设在分级诊疗的制度下作为支撑、保障制度顺利实施的基本点,基层医院的设立、发展对制度的实施尤为重要。而急诊科作为医院于患者之间的最重要的桥梁,可直接影响地区医疗水平。一个便捷、有力、规范化的急诊科能为地区医疗水平提供必要保障。在《医院评审标准》中,明确规定各公立医院创建便捷、合理的急诊科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医院内外便于识别;与医内各辅助科室顺达;科室外交通有序便捷;急诊科范围内足够的导向工作人员;由院外进出急诊科畅通直达[3]。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公立医院设置以县或区为单位,导致各级医院急诊科服务半径过大,急救运作时间长。二级医院救护车运回患者时间耗时最长,这与地区交通状况、急诊科出诊人员技术水平、求救事件复杂性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提高急诊科科室效率工作,需要将工作重点集中于优化患者回送体系;开通各地区(乡、镇、村)与各所医院急诊科之间紧急绿色通道;优化线路设计等。

3.2急诊科专职从业者缺乏人才,人才梯队建设不合理

有报道显示国外某些国家急诊科同样缺乏高层次稀缺人才[4]。而新政策下不仅要求急诊科完成现有的工作,而且需要做到对于急诊入院的患者完成基层首诊并准确的判断是否可以上级医院转诊以及上下级医院联动,安全的输送病患。对此急诊科专职从业医师需要具备有专多能的业务水平。而在此次调查的某市所有急诊科从业医师中,三级医院医生正高、副高、主治及住院医师职称人员配比约为1∶4∶8∶14,二级医院此指标为1∶7∶15∶29。这与山东省内91所县级综合性医院调查的医疗人员中的正高、副高、中级、初级职称人员比例结果(1∶7∶25∶28)相比,中高级职称人数所占比重较低。另一方面也反映每年较少的年轻医师会进入急诊科参加工作。而且这一量化指标相较于国内医疗管理专业人士推荐的1∶2∶4∶6~8存在更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急诊科医护比例也严重失调。此次调查的某市公立医院急诊科医护比约为1∶1.28,相较于卫生部对公立医院建议医护比(1∶2)[5]而言,急诊科医护比例欠合理。然而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理想医护比例为1∶2.5。然而包括某市区三级甲等医院在内19所医院无一达到标,这也在某种方面反映急诊科室人员缺乏的事实。然而造成急诊科室人才梯队建设不合理的原因包括:现阶段急诊科科室发展相对落后,很难吸引高学历新生代人才加入;急诊科科室收入低于全院科室平均收入,导致主动选择急诊科的医生数量少;高职称低聘用的现象也影响着人才梯队建设的合理性。如何顺利解决上述问题,是各级医院管理调度的切入点。

3.3某市急诊科缺乏先进医疗设备

对于氧气瓶、洗胃机、心电图机等简单医疗设备,各级医院配备率达100%,只可满足最基本的医疗救护需求。但对于呼吸机、心肺复苏仪等设备只有三级医院可以达到全部配备,二级医院配备率只有60%左右。这对医疗服务质量、救治成功率、科室水平发展都造成不同程度的限制,也导致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困难,难以满足科室发展建设需求从而恶性循环,以致基层医院急诊科发展相对滞后。此次调查中三级医院仍有三分之一的医院急诊科没有设立急诊病房,只有三分之一的医院拥有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而二级医院中一般的急诊科并没有设立急诊病房,只有6.25%的医院设立急诊重症监护室。在这种形势下,无法满足并建立接诊-抢救-急诊病房-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现代化科学急诊急救体系[6],从而导致大多数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接入后需要二次转诊,错过了宝贵的抢救、诊疗的最佳时期。而分级诊疗制度下,基层医院需要承担更多的诊疗任务,不仅需要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首诊及后续治疗,而且也需要准确判断疑难疾病并有序转诊,开具转诊证明。例如对于心肌梗死等急危病种,早1分钟进行急诊PCI的疗效都有明显的预后差异[7]。缺失急诊病房及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导致某些必要治疗无法及时开展。

3.4某市公立医院急诊科工作压力大,尤以三级医院现象最为严重

三级医院由于各地区患者门诊无特殊限制,医生无拒诊权利,导致三级医院医师超负荷工作,部分二级医院病房入住量不足5成。上述现象恶性循环,导致“看病难”的呼声不绝于耳。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需要三级医院以及区域医疗中心提高医疗水平,优化资源配置,而对于基层医院不仅不会减少基层医院医生工作量,反而对医疗质量以及医疗服务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查阅近几年调查结果急诊科医护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相对处于较低水平。这与郑旭娟等人在2010关于北京三甲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如出一辙[8]。某市内各级公立医院急诊科医生平均日医疗人次明显高于全省医院平均诊疗人次数,这反映出急诊科科室工作任务繁重。三级医院急诊科日均抢救患者数量最多。如何在现有的急诊科设施配置下,满足急诊科工作需求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点。主要从提高急诊科科室配置水平同时优化设备的使用,发挥其最大作用这几个方面入手。

4思考与建议

结合调查结果及主要问题的分析,对未来某市以及全国各基层医院急诊科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两点思考。

4.1提高急诊科医师专业培训、优化准入制度

人才的培养、急诊科从业医师急诊急救技术的熟练掌握程度也是急诊科发展的主要方向。美国急诊医师学院及欧洲各主要成员国医师学院都明确规定专业课程及相关课程安排[9],短则2年长则5年的急诊科专业培训。急诊科从业医师不仅需要执业医师证还需获得急诊专科医师资格证书后方可获取急诊科从业资格。近乎苛刻的培训及准入制度,为科室发展、业务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室发展趋向良性循环。相较国内“无门槛”的从业准则,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求其精华,去其糟粕。基层医院能否在分级诊疗中承担起支撑作用的任务,急诊科医师专业化培训是重要的解决措施。国外优秀的经验可为国内急诊科发展借鉴利用。

4.2各基层医院急诊科迫切需要高效的危重病人病情评估体系

高效的病情评估体系需要具备简单易行、参评指标客观并可量化、耗时短、评定所需设备简单易得等特点[10]。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STAS评分系统可以明显提高院前急救以及分诊效率,降低危重疾病漏诊率[11]。国内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CRAMS评分系统,不仅可以评估量化病情,而且对急危重症患者远期存活率也有参考作用。以上介绍的两种病情评价系统均以呼吸、血压、脉搏、意识状态等相关简单易测得的指标作为量化条件。各地急诊科可以以上述两种评分系统作为参考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疾病种类分布、人员设备配置的评分系统,在现有的人员及设备配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分级诊疗下基层医院首诊任务的高效运作。为顺应国家发展建设要求,进一步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的实质要求是最为有效地分流患者到适宜的医疗单位并给予合适的治疗,既不能延误病情,又不能浪费医疗可用资源以及医保相关资金[12]。分级诊疗的改革无疑对各级医院急诊科提出更高的要求。及时提高急诊科医疗技术水平、科室人才梯队建设、基础设施配备是顺应新要求的主要对策。加强医院与交通、消防、公安部门的互相合作[13]、深化医疗从业者对急诊科的认识、提高医院重视程度、加大社会投入是急诊科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艳妮,袭燕,迟蔚蔚,等.山东省县级综合医院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4:264-268.

2周保利,谢苗荣,樊寻梅.我国综合医院急诊科建设现状及要解决的问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09:22-24.

5王黎,袁东河,王金国.河南省县医院卫生人力现状分析与建议[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4:8-9.

6修渊,于志斌,朱明,等.重视急诊医学专业科室的建设与发展[J].医院管理杂志,2001,5:374.

7李延丽.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39例临床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3.

8郑旭娟,刘华平.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调查及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3:184-186,188.

10田凌云,李映兰,张莹,等危重病病情评价系统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10:956-960.

12李菲.我国医疗服务分级诊疗的具体路径及实践程度分析[J].中州学刊,2014,11:90-95.

第9篇:急诊医学的理解范文

    预检分诊是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1]。作为在急诊窗口进行分诊工作的护士而言,服务质量的好坏,分诊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笔者从事急诊工作多年,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思想观念、人员配备、管理机制等方面谈谈如何提高急诊分诊正确率。

    1提高分诊质量,从提高分诊重要性的认识入手

    分诊质量有待提高[2]。医院缺乏相应的法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工作流程。在医院管理年的检查中,发现不少医院对医院急诊分诊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将急诊分诊台与导医台结合在一起一台两用,一人兼两职。既负责分诊工作又负责导医工作。有些医院管理者对急诊分诊作用的认识有偏差,分诊护士的主要职能是在引导病人找医生,而不是指导患者及时找准要寻找的科室。有些医院指派年轻护士站在分诊台上听患者自述,寻找对应科室,而不是安排有急诊分诊知识和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来承担这项工作。因此,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认识急诊分诊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急诊护士的职业素养,认真履行分诊程序,正确评价患者的病情,才能提高分诊质量。

    2 提高分诊质量,要以提高分诊护士业务能力为抓手

    低年护士虽然工作热情高,服务态度好,能坚持工作岗位,但由于分诊经验不足,临床知识不扎实,加之心理素质较差,应急能力偏低,难以胜任急诊分诊工作。容易导致急诊分诊工作的失误,会带来频繁的科室会诊和不必要的忙乱,甚至延误诊断及抢救,造成严重的后果[3]。因此,培养急诊分诊护士工作不可忽视,笔者认为,分诊护士除了有护士资格证上岗外,在上岗前必须接受严格的岗前培训,掌握分诊发展情况,生理心理评估方法,常规分诊的流程,应急处理等,在理论与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4]。我院有计划的实施短期培训,不定期选送护士外出学习,借鉴上级医院的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分诊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分诊准确率。

    3 提高分诊质量,要在培养护士职业道德上做文章

    一个热爱急救护理工作,具有一切为病人着想的服务理念,有主见及有责任心的护士,一定能把急诊分诊工作做好。①要热爱急诊分诊工作,热情接诊,耐心回答病人的疑问,尊重病人并取得患者的信任,求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②要有协调和沟通能力。有责任心的护士,在收集、整理资料方面认真,又快又好,为医生对患者病情诊断提供依据。③团队意识强。患者有的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不同科室的病人,护士要为患者到其他科室检查、治疗提供帮助,既节约时间,又能得到各科室医生的大力配合、提高了急诊分诊的质量。

    4 提高分诊质量,要有规范高效的分程程序

    根据实诊分诊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解决。①重症患者优先得到诊治。②掌握急诊分诊标准,让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确定性治疗。③对于危重患者在推入抢救室的同时,及时对患者家属进行详细询问,了解患者的既往史,缩短科室之间的会诊时间。同时,为了让患者能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服务,应在急诊科的明显位置悬挂指示图、电子显示屏、各科室分布图。导医要主动配合急诊分诊护士做好人性化服务。

    5 提高急诊分诊质量,护士必须具备慎独精神

    急诊分诊护士一定要爱岗敬业,要坐好岗,守好岗,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一个样,认认真真地用正常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病人,不管患者多与少,工作环境忙与乱都应认真负责。只有护士具备了慎独精神,以专业标准要求自己,就能提高分诊质量,达到尽快解决患者痛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 现代急诊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91~92.

    [2] 于学忠, 赵向一, 周玉淑,等. 急诊科现状及展望视探[J]. 中国急诊医学,1999,19(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