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诊医学总论范文

急诊医学总论精选(九篇)

急诊医学总论

第1篇:急诊医学总论范文

1 贯彻急诊“救人治病”的原则,培养临床实习医师的急诊观念

在急诊医学发展的理念中,从来都是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重点目标,其强调的是“救人治病”。因此在急诊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就诊患者最突出的表现往往是急性症状,而其他症状可能暂时被掩盖,一时很难明确临床诊断,这就给我们的诊断带来很大的难度。如病情危急,重点应该立即抢救生命、稳定生命指征。而不应该让时间浪费在繁琐的检查和诊断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进一步诊断和针对病因治疗的时机。急诊救治不仅是一个社会对生命尊重程度的折射,也反映了一个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通过贯彻这一原则,使实习医师深刻认识急诊工作,为今后能更好的从事急诊临床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在急诊实习中要促使学生有三个方面的转变

2.1 角色的转变

当医学生穿上白大褂,站在病床边,进入临床实习时,已不再单纯是一个学生了。应该尽快促使其从学生转变到医生角色。同时,对于临床带教老师而言,我们不单纯是教师,更应是同事与兄长,应该在生活及临床工作中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在进入病房之前,教师应教会学生换位思考,激发他们的同情心与爱心,而不能单纯地把病人当作教学工具,忽视病人的心理感受。由于学生长期在学校学习,只有理论知识,没有临床经验,因此当面对病人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时候就应该多让实习生体会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士协作、医生与患者交流的真实情境。

2.2 学习模式的转变

临床实习把学习对象由书本转向了病人,学习场所由教室转到了病房,这就要求学生尽快转变原有学习模式,实现由以理论、考试为基础的学习模式转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型学习模式上来。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工作的中心始终是病人。因此,在临床实习过程当中,首先是接触病人,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然后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有根有据地分析鉴别,做出诊断,并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分析、点评、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最新研究动态,这样就能理清学生的临床思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知识的兴趣。

2.3 思维模式的转变

实习是临床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2]。一个临床医生的工作能力,首先体现在临床思维能力上。由于医学生课程之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课程设置始终沿袭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体系,因此学生的思维方式很单一。而就急诊医学而言,要培养实习医师急诊救治的思维能力,首先就应该让实习医师去思考怎样去面对临床急诊问题,应该将关注和敏锐作为一名急诊医师的专业品质来注重培养。这就要求在讲解某一具体病人时,教师要注重不同知识点的结合与融会贯通,并培养学生横向联系的临床思维方式。如临床上可能表现同一症状的是不同疾病,而表现同一症状的疾病可能多种,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不一定都遵循理论上的“典型”经过,因此如何通过各种临床症状、体征,同时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去认识疾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正确的诊断及选治疗,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横向联系的临床思维方式。

总之,急诊医学作为一门崭新的临床医学专业,近年来获得了迅猛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急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发展急诊医学,加强急诊医学教育的基本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急诊医学人才[3]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通过急诊科实习,培养学生急救基本技能,能为其今后更好的从事临床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打下坚实基础[4]。

参考文献

[1] 张晓敏,周巧云,王维琼.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2):125-126.

[2] 裴红红,杜立峰,许明璋,等.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经验和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109-110.

[3] 刘琼,周发春,徐昉.急诊医学临床实习带教初探[J].现代医药,2005,21(2):251.

第2篇:急诊医学总论范文

急诊医学是一个新兴的综合学科,正确理解其基本概念,对于急诊医学发展十分重要。急诊医学所涵盖的范围在它的名字中已有充分的体现。在英文中急诊医学为Emer-gencyMedicine,直译的概念是与紧急情况有关的医学,也就是说需要紧急看医生的情况都是急诊医学的范畴。日文中与“急诊”相对应的词为“救急救命”,似乎突出了“急”、“危”、“重”的特点[5]。中文中的“急诊医学”和过去曾用过的“急救医学”,很可能是“紧急诊断治疗”和“紧急救治”的简化形式,用于英文名词的翻译,并不能完全体现其内涵。实际上,急诊医学是相对于其他分类方法(年龄划分:老年医学,小儿医学;系统划分:呼吸病学,心血管病学等;功能划分:康复医学,整形医学等),以“时间维度”为标准(“急”与“缓”)的一种医学体系,它只是强调“急”的特性。只要是具备“急”特征的医学现象都是急诊医学的范畴。因此,理解急诊医学应多从时间维度去探讨。还要认识到“急”不一定与病情相平行,“急”可以是很轻的病,甚至是“无病”。只要患者有紧急看医生的需要,就应是急诊的范畴。所以,急诊医学不但是危重病,还应包括慢性病和疑难病等其他方面的所有急诊问题。因此,加强相关专业领域急诊问题的研究必将丰富急诊医学的内涵。

2急诊医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急诊医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诞生的一个年轻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有浓重的社会进步色彩[6]。从急诊相关名词中就可见到社会发展的烙印。在急诊医学诞生之前,在医院里的急诊部门常常通称为急诊室(EmergencyRoom,ER),表面含义是与急诊有关的“工作室”或“诊室”。强调的是一个“房间”(Room)。它的功能只是为病房的专科医师提供一个紧急诊断和处置的场所。故急诊室一般无专业医师,只有一些专科医师临时派来应诊,并有较多的护理人员协助专科医师的工作。目前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规模较小的医疗机构,急诊室的模式和功能仍较常见[7]。随着经济发展和急诊医学的壮大,医院里急诊部门的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它由提供诊治场所的单一功能,转变为急诊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基地。它一般由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这样,无论从功能,概念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改称为急诊科(Emergen-cydepartment)。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急诊医学与其它医学专业一样,也有向专业化和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故近来在国内外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相继出现一些以急诊医学为主要专业领域的大型急诊中心(Emergencycenter),为社会提供专业化和快速的急救服务[8,9]。因此,急诊医学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平行。

3相对专业化是急诊医学的发展方向

现代医学进展使专业分化越来越细,许多专科医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日益专一化,有的仅是某病的专家,而患者是一个整体,且随着寿命延长,老年人常有多种慢性病同时存在,某种慢性病急性发作或在许多慢性病的基础上又得了新的急性病,这时各个系统的疾病相互交叉发生在一个病体上,决非单一专科医生所能解决,这就需要有专门的医生对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以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而这正是急诊科医生应该并有能力完成的[6]。急诊医学是一个综合学科,是对医学以时间维度为标准划分的产物,其涵盖面非常广,非专业化很难提高医疗水平(真正的万金油)。如一个急诊医师同时搞内外科,是很难具备高水平的。所以,急诊医学本身的专业化,既进一步分科化是其发展方向。故在目前阶段,一些较大规模医院的急诊科应设立急诊内科和急诊外科专业组,并且每个医师都应该有自己相对较强的专业方向。这样,使急诊医师的知识结构合理化,做到博中有专,争取在某些方面较专科医师有一定的优势。其次,还应拓宽急诊专业领域,如近来出现的胸痛中心,中毒中心,创伤救治中心等。这些领域的拓展,使急诊医学这一综合学科向纵深方向发展,专业化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必将促进急诊医学的整体进步。总之,急诊医学专业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急诊医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专业化,此方面已成共识。另一层是急诊医学本身的专业化,既进一步分科化。综合学科的相对专业化必将会给急诊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快速诊断是急诊医学的关键

由于急诊科具有接受任务的随机性、突发性及执行任务时的应急性、机动性、协作性和社会性等特点,要求医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确诊,采取措施,所以说,快速诊断是急诊医学的精髓。急诊医学中“急诊”二字的表面含义“快速诊断”似明确了急诊医学的宗旨。在急诊工作中,正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是抢救成功的基础。因此,在急诊管理工作中,应重点考虑提高快速诊断的正确率,如①急诊科需固定一批训练有素的急救专业人才,即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熟练操作各种急救设备的高年资医生二十四小时出诊;②加强急诊人员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少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③完善合理的、快速的急诊实验室检查系统,以协助诊断;④加强急诊诊断思维的培训和误诊学的研究。急诊误诊和死亡病例讨论可助于提高急诊医师的诊断水平;⑤完善专科会诊和三级检诊制度,提高会诊水平;⑥制定急诊人员工作量标准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及奖惩制度。

第3篇:急诊医学总论范文

1理论教学

1.1学生情况的调查目前我科承担的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急诊医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回校等待毕业的期间内,而此前已经有部分学生在相关教学医院急救医学科(中心)实习,接触过急救医学;急诊医学是选修课,且一些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常有部分学生旷课的情况。为提高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我们以实用性为原则指导教案与授课方式的选择,获得了学生的好评,选修人数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开课班级学生上课率的70%提高到今年的90%,同时也提高了授课老师的综合素质。

1.2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学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内外科知识,已经历了临床毕业实习阶段,在这个时段学生求知求新欲望强,渴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高,这是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的较适宜时机。且他们即将成为一名临床医师,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无论从事何专业,面对的患者是一个整体,可遇到各种本专业或本专业外的突发急症,故必须具有一定的急诊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的急诊抢救技术,熟悉常用的监护技术。我们以集中大课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并以多媒体教学。

1.2.1大课教学内容我们参考目前主要的急诊医学方面教科书。内容包括了急诊医学的专有概念和理论,提供了实用的诊疗知识和具体的急诊抢救操作步骤。力求条理清楚,叙述简洁,通俗易懂。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以教材为基础,对某些知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校正和补充,如讲解心肺脑复苏这一章节时,以“2005年复苏指南”为依据,也结合讲述相关的急诊医学进展性知识,并举了许多亲自诊治的临床实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在授课休克章节时,增加休克治疗指南方面的知识,在介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时,增加目前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的技术进展,讲解多发伤章节时,增加损伤控制外科和损伤控制手术;同时介绍重症医学方面的进展。随着急诊医学发展,我们逐年增加授课内容,并贴近现实。

1.2.2大课教学方式全部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由中、高级职称医师负责授课。对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急诊医学教研室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制定了急诊医学教学的质量标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到成绩考核及记载等均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首先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对年青医师授课前科室先进行集体备课,并严格执行试讲制度,先在科内试讲,经教研室考核合格后方可授课。保证授课内容的准确与课时安排的合理性。其次严格按照按教学计划编写教案,保存教案以供检查。按教学计划的进度教学,按规定时间辅导答疑。定期征求学生教学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课程结束前考试复习和命题工作,及时阅卷并进行试卷分析、报送考试成绩,按照试卷分析报告,改进教学方法。

1.2.3多媒体教学具有极大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巨大优势:1)丰富和增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可及时获取、充实和更新课堂授课内容,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进度,实现了多种教学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2)通过大量的图像、视频及动画,使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抽象、静止、局限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动态和全面。有效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教师的描述性讲授大为减少,可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启发学生思考疾病产生的原因、机制及疾病发展的趋势等,从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找出影响生命体征的要害因素,提出治疗要点,活跃学生思维[2],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具有可重复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对某一重点、难点或课堂反馈上来的问题,可反复点击图片或点击寻找图文并茂的相关内容,进行多次演示和比较,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师生共同分析和总结。有些课件学生可以带回宿舍复习。4)时间利用率高。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节省大量板书和悬挂挂图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扩展了教学内容,有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从而引发了教育思想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当然现实中,学生长时间、单一的注视大屏幕投影,因视觉上的疲劳,容易使大脑进入抑制和嗜睡状态,根据多媒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反映,学生上课打嗑睡现象明显高于传统方式的授课,还有部分同学反映教学节奏快,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等。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避免出现这些缺点,老师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幻灯片上的文字要少而精,提纲携领、简明扼要,切忌全文照搬教科书。2)把握教学的节奏和气氛,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及时掌握和解决学习中反馈上来的问题[3]。3)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4]。4)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1.3教学结果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采用期末书面的考试方式,有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考核成绩合格率达99%以上。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是因缺课之故,而考核的知识点正是对书中知识点的校正或补充,学生很满意。

2临床教学

由于学生在实习前理论学习主要按系统疾病学习各科科危重症。它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而明显地横向性联系不足,使急诊教学内容凌乱,影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使学生在较短的急诊科实习期内了解更多的急危重症,并且将各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我们对照具体病例加强急诊理论知识的教学。

2.1多方面提高教师水平我们对急诊带教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我们有两位赴香港学习,取得急救医师培训导师资格。当前医学教育发展较快,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要提高急诊医学教师的素质,这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而且在师德、人文素质方面也需要培养。近两年,我教研室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制度、试讲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撰写教案,并对年资较低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利于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融教于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高年资教师,一方面提高自身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同时对低年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从多方面促进全教研室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2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5]提高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及处理疾病的水平。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1)通过带教教师在临床工作当中实行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来进行临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对某一种疾病采用规范化诊疗程序,以便使学生形成一个惯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特殊的急诊思维方式。从急诊医学实际出发,针对急诊患者个体差异大、疾病症状暴露不充分,临床诊断时间紧、资料收集可能不完整的情况,运用综合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科学判断。2)专门安排小讲课,对于临床常见疾病和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对实习生进行讲授,以培养实习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归纳性。3)开展疑难危重病讨论和典型病例讨论制度,由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指导,对此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先由实习生自己讨论并提出诊断处理意见,后由教师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及点评,以纠正实习医生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概念和补充不全的知识点。4)开展教学查房,针对某一典型病例或有较强鉴别意义的病例,由带教老师充分准备后带领实习生进行教学查房,同时规范实习生的临床查体操作,培养实习生的对疾病的整体观念。5)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诊断及治疗预以总结,帮助分析把握不同病症的根本区别。6)进行道德意识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示范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就可以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

3模拟教学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诊疗安全知识的空前强调以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6],模拟教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7-8]。我院教育科引进了一批辅助模拟设备,为我们的模拟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急诊最大的特点是“急”:病情急、时间急、患者与家属的情绪容易急。因此急诊医学中任何工作失误和差错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直接威胁生命,易产生医疗纠纷。因而模拟教学规避了包括患者由于所接受的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伤害甚至死亡以及受训者本身可能因操作缺陷受到的伤害。

3.1通过单项操作模拟教学可以进行各项重要的急诊抢救技能的标准化、规范化练习,包括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呼吸机应用、除颤机的应用和深静脉穿刺置管等,可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并可在阶段训练后考核技能掌握情况,我们有两位专门在香港培训的两位高年资医师辅导。我们有专门的操作训练室,在心肺脑复苏(CPR)的临床教学中,学生在模拟人进行CPR测评。测评中男生初次胸外按压合格率为45%、女生为23%。有些学生在观摩其他人行CPR时,可以提出其缺点和不足,自已操作时却犯同样的毛病。我们多次训练,使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要领,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模拟教学,使胸外按压合格率男生达90%,女生达87%。

第4篇:急诊医学总论范文

【关键词】急诊急救;建设与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603-01

急诊急救医学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渐渐形成的临床医学专业,也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新的跨专业的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专业,涉及多种医学专业。急救医学是一门由多专业综合的科学,用于是处理和研究各种急性创伤和急性病变,需要在短时间内,及时有效地对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意外疾病和灾伤,采取的紧急救护措施的科学。急救医学不处理伤病的全过程,是把重点放在处理伤病的急救阶段,其内容主要包括是:心、肺和脑的复苏以及因循环功能所引起的体克、急性创伤,还包括多器官功能的衰竭和急性中毒等等。此外,急救医学还需要研究和设计现场抢救、运输和通讯等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所急救医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院前处理(急救中心)、医院急诊室和危重病人监护病房(ICU)三个部分,急救设备也是急诊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对急诊和急救工作的要求和期望也随之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健康,急诊急救医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临床医学发展是分不开的。在1979年,急诊急救已经被国际上公认为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果。急诊急救工作是否做到了及时和妥善对伤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预后恢复都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急诊急救工作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预防水平的标志。

1急诊急救医学的发展概说

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急诊急救医学事业发展历经的阶段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五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期,第二个阶段为八十年代至今。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急诊急救医学的发展范围广泛、医护人员素质提高快、急救医学发展速度快,理论研究也基本适应了我国的急诊急救医学的发展所需,在硬件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县以上的医院,急诊急救已经配备了专用的呼救电话、人员、车辆,具备监护功能,在软件建设和管理方面也取得了成效,相关的医护人员对急诊急救足够的重视,使得急诊急救医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主要的特点有这样几方面。

(1)专业急诊急救机构由医疗卫生部门向多功能的救护机构扩展和渗透,初步具备了能够在现场及时有效的开展对病患的脱险救治工作,具备了医学监护下的能够很好的运输病人的能力。比如装备现代化的救护车、救护飞机、医疗救护舰船和直升机等运输交通工具。

(2)专业急诊急救机构由单一的城市和地区向着若干组织联合逐步发展,初步形成了城市和地区的专业急诊急救网络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系统,这样就适应了现代社会中人类交往所造成的频繁的特点和需求。

(3)为了旅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证,这也为国际紧急救援机构的发展和建立创造了条件,有了跨州跨洋远距离的急救运输,也包括参加紧急救援的商业性的组织,以我国的卫生部的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为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4)在比较全面的对现代急诊急救医学和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进行评估,这样可以给予有力的支持,有利于急救资源的发展,也加强了社会民众的急救活动和急救意识。

(5)随着灾难事故的增加也是的灾难救援医学在急救医学方面起了很大的扩充,形成了院外救援医学的发展。

(6)现代医学在学术上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主要由院外急救主要包括有医学监护运输和灾难医学,院内危重急诊急救监护医学等学科逐渐形成了现代急诊急救医学体系和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也对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我国急诊急救工作的管理模式分析

我国医院的急诊急救大多是建立在急诊室的基础之上的,在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的医院分级管理对急诊科和急救中心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就目前来看,我国县以上的医院基本都有急诊科,在大中型城市还建立了急救中心。总的来看,我国的急诊急救模式主要有这样几种:独立模式,比如北京的急救中心也称作是北京模式;行政模式,也就在在全市建立统一的急救通讯指挥中心,比如广州的急救中心也被称作是广州模式;院前模式,也就是以院前急救作为重要任务的急救中心,这种急救中心没有床位,比如在天津、南京和上海等也被称为是上海模式;依托模式,是以大中城市的一所综合性的大医院作为依托,建立急救中心。比如在青岛、郑州、重庆和海口等建立的也被称作是重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具备有强大的急救医疗后续力量,也充分的发挥了院内、院前和ICU等比较完整的急救医疗功能,这也是我国目前发展比较好的重要模式;指定模式,是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一所当地的医院为急救中心,这在我国的中小城市和县级和区域医院比较常见;自由模式,是由各级各类的系统医院自发组织和建立的急救中心。

3急诊急救医学的未来发展研究

(1)逐步形成以城市和地区为依托的立体交叉城市交融的急诊急救网络和体系,这会缩短急救的反应时间,对抢救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要逐步发展功能完备的医疗急诊急救交通。

(2)努力加强和完善急诊急救的医学研究和教育工作,要在医学教育中专门开展急诊急救的相关课程,强化专业教育,在有条件的地区专门成立急救医学研究中心,以更好的研究现代城市的急诊急救体制、加强网络运作,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方向等,要争取在短时间内研究危机生命的重病急危的院外救治工作。

(3)在城市建立急救中心时要经过充分的科学研究和论证,急救中心站是城市和地区急救工作的关键,它与社区内的急救网点构成了网络,对居民的日常院外急诊和急救以及灾难事故的救援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专业的急救机构和城市、消防、公安、交通等要进行密切的配合,紧急救援要互相支持和渗透,建立在专业医学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出现新的急救医学模式。

第5篇:急诊医学总论范文

[关键词]尝试错误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急诊医学

近年来,随着急诊医学的急速发展,在目前常规诊疗中发挥巨大作用,同时目前急诊医学相关人才紧缺,为补充急诊医学相关人才、促进急诊医学快速发展,急诊临床教学成为医学生临床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急诊医学的教学方法更是至关重要。

一、目前急诊医学带教特点及现状

急诊医学既是一门包含众多础理论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学科。通常,其他临床学科都会通过临床病例见习、示教、病例诊治的教学思路和模式,让医学生掌握实践中临床学科的诊疗过程。然而急诊医学的特殊性导致临床教学的模式不同,急诊医学不是以独立的器官系统来界定自己的专业范围,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和危重程度来界定。临床工作涉及的范围很广,这也使急诊医学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与一般临床学科有很大不同。临床工作以救治各类急危重症病患为主,没有单一固定的病种,没有稳定持续的病源,工作场所多变,工作时间颠倒,病人的数量无法预计和控制,这些学科特性也影响了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所要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1)急诊病例的突发性、随机性的特点导致,诸如中毒、多发伤、急危重症、心肺脑复苏等病种进行实际操作治疗的临床教学工作时不能按时、按计划进行。(2)急诊工作的性质常常造成白天急诊患者较少,夜间急诊患者、病种较多,正常教学时间为白天,导致白天教学病例不足,病例单一,影响医学生对急诊医学病种的掌握。(3)急诊医学在全国的发展状况很不平衡,没有固定的治疗模式,不利于临床教学的开展。目前急诊室以急诊分流为主,急危重症患者常常分流至其他科室,同时有些医院没有单独的急诊病房,不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治疗。(4)急诊抢救室作为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医学生主要实践学习的场所,在急诊抢救室医学生可以学习各种急救技术,同时熟悉抢救室的紧张氛围,深入了解急诊诊治的流程。然而,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同时入急诊抢救室的病人病情通常危急复杂,对于诊疗速度及配合要求非常高。家属及患者心情紧张、急躁,这种情况下,家属及患者常常不同意实习医生参与诊疗及相关操作,同时容易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造成医患矛盾,影响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进行。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急诊医学临床教育的困境,影响医学生及时有效地学习急诊医学相关实践知识,同时增大了急诊医学教学难度,严重阻碍了急诊医学事业的发展。目前,对急诊医学临床教育的探讨逐渐增多,对急诊医学临床教育的尝试也在不断进行。因此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二、尝试错误教学法理论及特点

“尝试错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尝试错误”教学法是教师以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教师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的思路、答案,人为设置一些思维“陷阱”,来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比较,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获得更牢固的知识。“尝试错误”教学法给急诊的临床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角度。“尝试错误”教学方法认为,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点时不可避免地会出错,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改正错误认知而逐渐了解“真理”的过程。“尝试错误”教学法在实际临床教学中,首先是设计者预设错误,诱导学生犯错,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这样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尝试错误”的活动,可以充分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意识到自己随时可能犯错,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时就会更加细心地观察和深入地思考;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知识和思维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对症下药,突破性地认识到错误所在;更有利于学生自诊自治,提高其对错误的免疫力。同时学生在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还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情景模拟实验教学理论及特点

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不同,在情景模拟教学法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信息输出方,学生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信息接收方,同样不是简单的师生信息的双向交流,而是这个学习全体中的知识信息交流,其中信息的传递更多的是在学生中进行。情景模拟实验教学的特点是:(1)教学内容的突破。教学过程中教授的不只是简单的基础知识,更是实践操作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及所需运用的相关知识,以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2)教学方法的突破。情景模式教学的方法不是枯燥无味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以及自我成就感。(3)教学手段突破。以实际病例为模板,模拟出病例发展发生的情况,让学生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疾病的生理病理过程,同时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诊疗,让学生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思维习惯,通过实践掌握知识。(4)教学思维的突破。情景模拟教学将教学的主体由老师变为学生本身,让学生通过模拟真实案例,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演练,主动学习相关知识。

四、实施方案

(一)课前准备阶段

这是临床教学的开始阶段,同时也是“尝试错误”教学法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临床教学前应首先评估明确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以评估结果为指导精心设计情景模拟教学场景及步骤;设计必须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中的缺陷以及知识掌握过程中的缺陷及易错点,并对这些方面预先设错。

(二)实验教学阶段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应分四个步骤走:(1)在实际情景模拟病例及操作时,用预先设计的错误思维方式或操作方法展示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2)启发学生发现解决临床问题过程或结果中的错误,思考并进行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3)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重新分析和解决问题;(4)学生总结反思整个情景模拟过程,寻找避免类似错误发生的方法,巩固新知识和新思维通过“试错—知错—改错—防错”的四个环节,在“暴露错误—剖析错误—修正错误—反思错误”的过程中,达到矫正并预防错误的目的。

(三)课后反思阶段

课后反思是尝试错误与情景模拟教学的必要环节,通过对情景模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或根据学生反馈来评价在情景模拟病例及操作中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过程和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并找出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探求完善“尝试错误”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的途径和手段。

五、教学策略

(一)设陷诱错

这是“尝试错误”教学法的主要策略,教师针对学生容易犯的错误,人为地设置一些思维陷阱,造成学生思维上的认知冲突,诱使学生得出错误结论;再通过学生的质疑、思索、辨析、比较,找出错误的原因,得出正确结论,构建新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急诊导尿时,往往忽视患者的隐私需求,教师在示范导尿操作过程中故意跳过保护病人隐私这一环节,患者自然就会产生抵触及不满情绪,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患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是否是由导尿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产生,同时反思怎样避免使患者产生负面情绪,通过错误的设计和诱发,加深对急诊操作的理解;通过自主纠错,提高评判性思维的能力,通过这种临床教学方法,其效果常常要高于传统教学效果。

(二)将错就错

在尝试错误结合情景模拟教学的过程中,设计者不仅要关注自己有意设计的错误方面,同时要关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意外发生的错误。设计者可以利用学生自己意外犯错这一宝贵条件,将错就错,放大错误,善于从学生出现的错误做法出发,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进行引导点拨,正确巧妙地利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并没有尝试错误方法带来错误结论的过程,记忆就不会深刻,下次也容易犯同样的错误,若等到学生尝试过后发现自己的诊断结果与正确结果有差异时,再引导其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就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自我的具体实践,发现错误的存在,针对错误及时总结与反思,提高思维的警戒性、缜密性和发散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重蹈覆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为首先对学生易犯错误有预测性,这样在设计情景模拟教学时才能引诱学生犯错,激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同时也可以在同一个错误中,多次反复尝试其他角度重新对情景模式进行设计,这样对学生易犯错误的知识点进一步加深,激励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辩证地思考,进一步加深认识。教师要在每一次教学中增加经验,积累学生易犯的错误点,进一步增加教学质量及效果。总之,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尝试错误”教学法联合模拟急诊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尤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行之有效,适合于急诊医学临床实习。这种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加深了学生对疾病的认识,而且使学生急诊临床实践的基本技能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培养全面适应新时代的、真正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一镗.加强急诊医学教学的基本建设.祝全国第一个大学本科急诊医学专业的诞生[J].中年急诊医学,2002,11(4):272.

[2]沈惠云,施小燕.我国急诊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5):20-21.

[3]徐春生,李奇林,蔡学全.关于五年制本科急诊临床教学的几点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6,7(6):42-43.

[4]滕倩倩,郭星君.我国急诊医学亟待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J].海军医学,2005,26(2):177-17.

[5]夏大川,廖文英.一种新的教学法:尝试错误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S2).

第6篇:急诊医学总论范文

【关键词】急性腹痛; 急诊; 诊治体会

急性腹痛是临床急诊病人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诉,病因很多,病情危机,常涉及外科、内科、妇产科等,鉴别诊断十分困难。因此,对这类病人进行诊断就不仅仅需要急诊科医生快速全面了解急性腹痛的各种可能病因以及临床表现,并且要求医生能够在最短的有效时间内做出一个准确、有效的诊治方案。如果不能及时提出效的诊治方案完全有可能会延误病人的诊治,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现就我院急诊科急性腹痛治疗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谈一些诊治中的体会,将结果公布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210例急性腹痛的患者, 其中男139例, 女 81 例; 年龄11岁~ 81 岁, 平均年龄39.5岁。

1.2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单位、病史、以及详细的体格检查, 主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相关仪器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大便常规, B超, X线,,胃镜, 心电图, CT等) , 必要时行腹穿及肛诊等。

1.3腹痛原因:内科145例 ,其中急性下壁心梗24例,急性胃肠炎17例,细菌性痢疾15例 ,溃疡病 74例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5例,胃癌、尿毒症及肺炎各 4例;外科51例 ,其中急性胆囊炎胆石症10例,急性阑尾炎11例, 急性胰腺炎9例,胃肠穿孔15例,肠梗阻6例;妇科14例 ,其中急性盆腔炎8例, 黄体破裂6例。

2 结果

本组误漏、 延误诊断中,急性阑尾炎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例、溃疡病8例, 胰腺炎、 尿毒症、急性盆腔炎各1例。总正确诊断率 87.1%,误诊率 12.9% (27/210)。误诊率内科8.3 % .(12/145)、 外科 17.6% (9 /51)、 妇科0.4% (1 /14)。

3 讨论

本组内科疾病最多 ,占总人数 69% (145 /210) ,其中以溃疡最多,占该科51%(74/145)。外科以急性阑尾炎最多 ,其次为胆道疾病 ,分别占该科 19.6% ( 10 /51)和13.7% (7 /51)。妇科以急性盆腔炎最为常见 ,占该科 57.1% (8/14)。可见以急性腹痛首诊急诊内科患者中,多数为内科疾病 ,且绝大多数为溃疡 ,腹腔外疾病很少 ,但极易误诊。这提示我们应注意全身检查 ,强调首先除外腹腔外疾病 ,再考虑内科、妇科疾病 ,最后考虑外科疾病的诊断思路[ 1 ]。急诊内科常常是急性腹痛患者的首诊科室 ,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否及时、正确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转归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危。本研究收集的210例以急性腹痛首诊急诊内科患者中, 多数为内科疾病, 且绝大多数为胃肠疾病, 这与李永胜等人研究结果相符[2], 腹腔外疾病很少, 但极易误诊, 提示应注意全身检查, 强调首先除外腹腔外疾病, 再考虑内科、 妇科疾病, 最后考虑外科疾病的诊断思路[3], 故及时、正确地对腹痛做出病因诊断及合理的观察治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 急诊科医师应较全面地掌握各科专业的相关知识及诊断技术, 以适应现代急诊医学发展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往往对腹腔外疾病的诊断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在对急性腹痛的诊治方面, 则要求临床医师知识面广, 处理经验丰富。

在结合上述数据以后,对于内科急性腹痛,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对原因不明的急性腹痛患者在诊断和处理过程中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1)首先鉴别是否为外科腹痛或腹腔外疾病所致, 因外科腹痛病情急, 需要急诊手术处理, 腹腔外疾病如心梗、癫痫等, 需专科急诊处理。

(2)全面系统地体检和各种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和及时的各专科会诊。

(3)熟悉掌握各种急性腹痛的治疗原则, 先判断病变性质,再选择恰当的治疗原则, 治疗期间, 密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4)处理好医患关系,建立互信和谐关系有利于及时正确地诊治急性腹痛患者。

最后我们认为, 充分利用现代化检查手段, 例如B超、血管造影、CT等,可为我们快速而准确地诊断急性腹痛提供有利的条件。对腹痛诊断不清者,可能是由于个体差异和病程各时期的不同, 开始可无典型症状、体症, 但随时可能可能会有新体征出现而明确诊断。总而言之,诊科医师应较全面地掌握各科专业的相关知识及诊断技术,以适应现代急诊医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葛淑霞.内科急性腹痛的诊治体会.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1,(06) : 72.

[2]李永胜, 杨云霞.12168 例急诊内科病人病种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07, 25( 2) : 134

[3]洪丽蓉, 喻剑峰, 李景琦. 常见急腹症诊断思路. 临床军医杂志,2002, 30( 2) : 96

第7篇:急诊医学总论范文

关键词:急诊护士;护理领域;培训;专业技能

近年来,人们对于医院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迫切需要一个经济、有效、方便、连续、综合急诊护理服务[1]。急诊护理服务已经成为了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经成为了医院护理的主力军[2]。因此,医院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加权护士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急诊护士培训必要性为起点,并针对性的提出措施,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提高医院的总体实力。

1急诊护士培训的必要性

郭明贤等人[3]曾经对急诊病房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病房接受的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应该配备足够的专业技能扎实、受过专业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急诊护理的出现和发展都为医院加快专业化,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发展了积极作用[4]。急诊护理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证明急诊患者除了能够进行专业化治疗外,还能够得到常规护理人员给不到的护理。急诊护士的培训还需要我们不断摸索。肖江琴等人[5]曾经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病房对于医护人员要求较多,医院应该尽早建立相应的急诊护理培训机构和体系。李俊英等人[6]研究结果显示:92.2%医护人员支持医院设置急诊护理培训中心。

2医院急诊护士培训现状

2.1护士培训选拔 早在2007年我国相关部门就对医院急诊护士接受专业培训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患者需要。根据相关文件规定,急诊护士培训对象必须具备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7]。麻春英等人[8]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急诊护士培训应该将护士的学历、年龄等纳入其中。李静等人[9]同时认为:培训急诊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最好能够通过全国英语6级。

2.2急诊护士培训基地 急诊护士的培训是提高医院总体实力、赢得医院效果的关键,但是目前仍然处于摸索、探究阶段,很多机制、培训模式等没有成熟[10]。目前,很多医院已经开始加强急诊护士培训工作,并且将当地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本地区急诊护士培训中心,并还没有建立国家认可的培训基地,也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薛梅等人[11]对16个急诊护士培训基地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急诊护士水平已经在国内领先,并且相应设备也比较先进[12]。

2.3培训内容 急诊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突发事件较多,患者病情变化也比较快,在急诊护士培训过程中我国依旧缺乏统一的培训大纲,很多培训内容只能够根据医师的临床经验等进行培训,其培训结果不同,并且不同地区急诊护理能力也不同[13]。急诊护士培训内容应该包括急诊护理理论知识和急诊护理临床实践。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如:理论讲座、病例分析、临床实践等。毛永香等人[14]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3%的人认为理论培训应该少于临床实践。

3急诊护士建议

3.1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专业化 吴丽荣等人[15]进行了一次调查,我国现行医院急诊护士培训过程中过多的依赖于普通医学和其他学科,真正涉及到的有价值的护理知识较少。苏瑾文等人[16]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中分析了院校教育和急诊护士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急诊护士的培训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且根据情况建立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提高急诊护士专业技能,壮大人才梯队[17]。

3.2培训前考核,按需求分等级培训模式 急诊护士培训过程中应该根据Benner模式[18]进行培训,将培训人次分为5个阶段,即:新人、初步进阶者、胜任者、精进者、专家。医院急诊护士培训前,应该对学员进行考核,根据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培训。

3.3注重培训效果,加强培训考核 徐勤环等人[19]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中引入了持续改进质量理论,有效的促进了急诊护士的培训质量,并取得一致认可。在急诊护士培训过程中,应该将急诊护士的培训考核融入到对护士绩效的考核中,使急诊护士敢于创新、勤于思 考[20]。护士考核结束后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培训模式,培训内容,这样能够促进急诊护士培训模式越加晚上,更加有利于急诊护士综合能力的提升。

3.4虚心向医师求教为患者的切诊方法[21] 护士在护理学校和护理工作生涯中,学习了护理知识和实践了对患者的护理,但对患者的切诊仍然是护士的薄弱环节,分诊护士须向各科的医师虚心求教,掌握对患者的切诊方法。

参考文献:

[1]彭南海,叶向红,高勇.军队医院普通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教学模式的探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436-437.

[2]周丽娟,李雪玉,张怡,等.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在军队心血管病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520-521.

[3]郭明贤,高丽,张桂红.急危重症救护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展望[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9):1115-1116.

[4]胡立珍,胡艳军,李慧,等.提高介入专科护士培训质量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201-202.

[5]肖江琴,江静云,李萍,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ICU专科护士培训评价模型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0):1195-1197.

[6]李俊英,李虹,余春华,等.肿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与发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3):2136-2138.

[7]姜华,胡迎春,屈芸娜.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需求调查与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27(10):1099-1100.

[8]麻春英,陶建双,李萍.新疆地区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临床带教师资情况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3913-3915.

[9]李静,梁英,周丽娟.军队心血管病专科护士临床带教老师的资格认定与培训[J].护理杂志,2010,27(20):1587-1588.

[10]宋瑰琦,秦玉霞,袁秀娟,等.安徽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绩效的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997-1000.

[11]薛梅,陈荣秀,孟宝珍.加强专科护士培养提升护理服务水平[J].中华护理教育,2011,8(2):91-93.

[12]申华平,孙建萍,张海燕.护理专业专科层次设置急救护理方向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1,8(2):59-61.

[13]李亚洁,张立颖,彭刚艺.广东省专科护士研究生课程班培训项目的启动[J].南方护理学报,2011,12(5):67-69.

[14]毛永香,邢凤,全凤英,等.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对护士专科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96-1598.

[15]吴丽荣,吕怀娟,朱芬芬.临床护理人员对专科护士认知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0):3626-3628.

[16]席淑华,赵建华,叶文琴,等.上海市急诊适任护士培训模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3(4):341-342.

[17]沈慧霞,冯正仪.国外医学院校社区护理专业教学情况简介及建议[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11,22(4):34-36.

[18]李怡兰,胡翠萍.急诊护士工作职业风险因素及应急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09-110.

[19]徐勤环.急诊护士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134-135.

第8篇:急诊医学总论范文

【关键词】全科医学生;急诊医学;教学思考

全科医生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不论是在学科的特性还是工作环境,急诊医学与全科医学有着密切联系。我院是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急诊教研室承担了我院全科医学生的大部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培养全科医生特殊临床思维方式和临床技能的目的,因此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了解培养全科医生的内在要求

全科医学学科有以下4大特性:学科属性实用性强;学科内容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诊疗思维过程强调整体性;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阶段具有不可分割性[1]。全科医生主要解决的是疾病的首诊分诊、急诊抢救、患者转诊及健康教育问题。这要求全科医生在平时的工作中,既要帮助老百姓诊治常见病,又要及时做好急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工作,还需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可见全科医学的最重要特点是综合性和实用性。在探寻全科医学生培养模式过程中,需尊重这一规律,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2]。

2注重临床思维的拓展

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对全科医生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注重横向思维(以症状为主线)培养。全科医生担负着基层大量患者的分诊工作,需要在资料和时间有限、病因诊断不明的情况下,对各种疾病进行合理处置,而对急、危、重症患者则先救命再治病,故教学中应打破原来教学过程中以疾病的发展为主线的思维方式,转变为以发热、心悸、胸痛、腹痛、呼吸困难、昏迷、休克等常见急诊症状为主线,贯穿引起该症状的疾病,结合病史、症状,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出初步诊断,进行救治,再根据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做进一步处理,以防止疾病发展到不可逆阶段。(2)我们在教学中引用了目前抗感染治疗中常用的“降阶梯”思维方式[3]。这种思维方式需要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求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目前危及患者生命的最重要因素,病情可能进展至何种阶段,哪些是患者最需要解决的首优的问题。通过这种独特的急诊临床思维的培养,提高了全科医生救治患者的成功率,减少了误诊率,避免了延误患者病情,从而保证了居民健康。

3一对一床旁互动教学模式

虽然三级医院急诊门诊病种丰富、病情复杂,但当今医疗大环境下,医学生临床操作机会少,且传统被动式教学模式下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我们采取了一对一床旁互动教学模式。疾病的整个诊治过程由带教教师进行指导,全科医学生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后,分析、总结并提出诊疗意见[4]。带教教师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全科医学生进行循证医学讨论,得出最佳治疗方案。最后结合全科医学生执业环境进一步总结该疾病诊治过程及注意事项。通过这样的互动学习,医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知识的不足点,带着问题去积极主动学习,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临床能力。

4联合互联网教学提高临床技能的培训

急诊工作量大,患者较多,带教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完成繁重的工作,因此讲解示教时间较少;而且对于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消除威胁生命的因素,教师无法像其它专科那样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教;加之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常常感觉自己无法参与救治生命活动,导致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对急诊医学的兴趣减退。为了解决这一客观矛盾,我们急诊教研室开展了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联合应用互联网平台互动教学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互联网平台互动学习弥补了教师讲解示范少这一缺点,为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5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全科医生除了承担社区临床综合救治工作,还承担了慢性病管理及预防保健工作,这些工作均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患者发病急,危重症多,临床急救技术操作有一定危险性,家属对患者病情的转归往往不理解和不易接受,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应注重对全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掌握接触患者的技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结合实际情况教授学生沟通技巧。此外教学过程中需强调全科医学生应严格遵守医疗程序,杜绝诊疗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行为,避免引发医疗纠纷。

总之,能否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针对全科医学生培养的特殊性,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顺应全科医学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改进,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合格的人才。

作者:文静 陈安宝 关黎 韩瑞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

参考文献

[1]线福华,路孝琴,吕兆丰.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498-2501.

[2]王晓龙.以急诊医学为依托的全科医学培养模式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4,35(1B):81-83.

[3]富学林.深化急诊医学教学改革[J].提高临床急诊教学成效医学信息,2010,23(8):2818-2819.

第9篇:急诊医学总论范文

[关键词]时间;实验室信息系统;质量控制;诊断试验,常规

[中图分类号] R446.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5(c)-0129-04

[Abstract]Objective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analysis the total TAT of biochemical and immunization and allover other projects,and then provide objective basis for shortening total TAT and increasing patients′ satisfac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otal turnaround time (TAT) of the blood routine samples from adults in our hospital.Methods 11 662 blood routine samples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utpatient,inpatient,emergency groups;and morning,afternoon,night time.The average of pre-analytical,intral-aboratory,post-analytical TAT and inpatient specimen total TA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mean value was calculated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group were compared.Results Inpatient specimen total TAT,pre-analytical and intral-aboratory TAT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groups,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Time;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Quality control;Diagnostic test;The routine

r间就是生命。对于危重患者,争分夺秒,能赢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而对于一般患者,争分夺秒,能缩短平均住院日或就诊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增加患者满意度甚至可以避免医疗纠纷。作为诊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化验结果的快速、准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除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其及时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及时性的首选衡量指标就是标本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1],从广义上讲,TAT是指从医生下医嘱开始到看到检验结果的所有过程,包括检验申请、护士采集标本并确认、标本的运送、检验人员接收并进行分析前处理、标本检验、结果审核、报告单打印及医生看到结果并采取相应医疗措施等环节[2],其中,门诊标本还包括患者交费及领取报告单给医生的过程。狭义的TAT主要由检验人员完成,是指从标本接收到审核报告的过程,也是实验室内TAT[3]。

血常规作为一种常规的检验项目,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提供重要依据[4],其中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为危急值报告项目,因此,为其设定合适的TAT目标值势在必行。目前,由于国内各家医院等级不同,规模及软硬件等各方面条件不同,同一检验项目的TAT也不尽相同。一般根据《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和相关卫生部门的标准并结合本实验室自身情况,国内实验室定义血常规TAT为15~60 min,大部分实验室为30 min[5-9]。

关于TAT,由于实验室外因素控制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国内外大多数报道都针对实验室内TAT,而对于总TAT的报道极少。然而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其只关注总TAT。本文从最基础的血常规入手,从总TAT的思路出发,研究我院成人血常规检验的TAT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分析生化、免疫等整体项目总TAT奠定基础,进而为缩短总TAT、提高检验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提供客观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标本采用条码管理、气动物流运输,期间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使调查分析并缩短TAT成为可能。儿科血常规由检验科采取指尖血即时上机检测,如无仪器故障、镜检复查等特殊情况,总TAT控制在30 min以内。故本文调查我院成人血常规总TAT。

1.2标本来源

随机抽取2016年1~6月份血常规标本共11 662份,其中住院患者4091份应用西门子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门诊5522份应用日本希美森康公司生产的SXN检测,夜班2049份用日本希美森康公司生产的1000i检测,其中急诊标本699份。试剂均使用原厂试剂。

1.3方法

总TAT为T采集-T打印,检验前TAT为T采集-T接收,检验中TAT为T接收-T审核,检验后TAT为T审核-T打印。分为门诊、住院、急诊组,上午、下午、夜班组,分别统计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TAT,计算出平均值。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差异,以α=0.05为检验水准,以P

2结果

2.1不同来源血常规标本TAT的比较

住院标本总TAT和检验前、检验中TAT均显著高于门诊和急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不同时间段血常规标本TAT的比较

检验前、中、后的下午总TAT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检验前、检验中的上午TAT均显著高于下午和夜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检验前、中、后所占总TAT百分比的比较

无论是按标本来源分组还是按时间段分组,检验后TAT均占较大比重,均在50%左右;而住院组和上午时间段检验前TAT所占比重明显增高,约为检验中TAT的2倍(表3)。

3讨论

TAT是评价检验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缩短标本周转可反映医院检验科的快速反应性。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规定,血、尿、便常规的急诊或实验室内TAT应控制在30 min以内[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检验中即实验室内TAT符合此要求,但仍有一小部分由于涂片镜检、仪器故障、标本不合格重新抽血、忘记审核等原因超出此范围。对于检验科来说,实验室内TAT比较容易控制,但是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其更关注从申请医嘱或从采血开始到拿取检验结果的时间,而这个过程要经历诸多环节。就我院而言,住院标本首先经过医生开立医嘱、护士打印条码、采血(除了急诊患者一般早晨集中采血)、统一将标本通过气动物流送往中转站、中转站通过气动物流集中运送到检验科、检验科专人接收后按检测项目分送到各组进行化验、检验人员手工编号、扫码并上机检测。此时开始实验室内TAT,实验室需经过每天早晨的仪器维护、质控后开始上机检测,然后检查标本是否合格、是否需要涂片镜检、是否需要报告危急值后完成审核。审核后医生即可看到结果,但医生是否能在第一时间查看结果,这涉及到检验后TAT。医生都是根据检验科通知的时间查看急诊项目结果,而对于非急诊标本,往往在每天下午固定时间与其他化验结果一起查看,因此会造成检验后TAT延长。有研究显示,医生查询结果的时间成为影响检验后TAT的主要因素[12]。门诊患者经过医生申请医嘱后需要排队交费后打印条码并采血,最后通过自助打印机获取结果后返回医生处诊治。门诊采血室紧邻检验科临检室,故运送时间较短,但是上午工作量大,期间护士采血后会集中运送,因此,在上午时间段,无论是住院还是门诊标本在运送和检测、审核阶段都会比较集中,造成运送及检测仪器拥堵现象,因此如表2所示,上午时间段检验前、中、后TAT均较长。

通过本研究,我院血常总TAT还有很大缩短空间,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进:①应进一步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功能。目前,我院LIS系统功能尚不够完善,许多时间节点无法采集,标本的流向无法跟踪。有时护士打印条码后并未采血或采血后标本丢失而无从查起,这也是导致总TAT延长的部分原因。一套完善的HIS和LIS可以对标本的流向实时监控[13-15],从医师申请医嘱开始,标本的采集、运输、接收、检测、审核、打印到医生查看结果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并预警提醒[16]。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和检验人员都能及时发现并查找原因,可以防患于未然。有望将来LIS系统可以与患者或医生的手机联网,结果审核后可即时提醒,使患者和医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检验结果。②加强与医护及后勤人员的沟通。本研究发现,除了下午标本较少的时间段以外,其他时间无论是住院、门诊还是急诊总TAT都较长,均在100 min左右或以上。有研究显示,实验室外因素在延长总TAT中起主要作用,其影响甚至高达96%[12],本文表3也显示检验后阶段约占总TAT的50%,在标本量较大较集中的住院组和上午时间段检验前阶段也占较大比重。而实验室外因素的控制单靠一个检验科的努力很难取得成效,还需要医生、护士、后勤甚至患者等多个人员、多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因此,除了加强科室内部人员和仪器设备的管理外,检验科还可以通过医务部或护理部对医生、护士或后勤人员定期进行标准化流程培训及考核。以避免标本大量集中导致的运送、检验及打印仪器拥堵,使实验前、中、后TAT延长,甚至标本的丢失、签收或审核的遗漏等。可以设立急诊绿色通道优先处理危重患者标本[17]、开展品管圈活动[18-19]等来提高标本的总TAT。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调查与分析,我院血常规标本总TAT不容乐观,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同时,需要检验科和医院多个科室共同配合,努力提高检验科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临床和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全中,张秀明,温冬梅,等.急诊检验室地理位置对急诊样本周转时间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7):1014-1016.

[2]刘跃平,李明,王超,等.急诊住院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内周转时间调查与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2015,12(5):611-613.

[3]尹志辉,刘丽,赵建宏.实验室内标本周转时间影响因素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建立与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8):573-576.

[4]张彩华,王开蓉.不同采血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107-108.

[5]胡江红,袁平宗,汤雪彪,等.条形码在急诊标本检验周转时间监控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5,44(34):4837-4838.

[6]杨淑哲,刘成桂,曹登成.品管圈在住院部急诊标本实验室样本周转时间影响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 37(8):1137-1139.

[7]钟遥王薇,何法霖,等.全国医院检验科临床检验项目基本情况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9):637-641.

[8]申春梅,贺乐奇.急诊生化报告周转时间监测与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3):429-431.

[9]郦卫星,王治国,康凤凤,等.浙江省15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23-28.

[10]黎海生,熊林怡,张鸿伟,等.急诊检验报告周转时间的实时监控及持续改进[J].重庆医学,2016,45(8):1128-1131.

[11]邓朝晖,宋颖博,姜宏兵,等.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急诊样本周转时间的比较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5):4760-4763.

[12]Rodríguez-Borja E,Villalba-Martínez C,Carratalá-Calvo A.Enquiry time as part of turnaround time:when do our clinicians really consult our results?[J].J Clin Pathol,2014,67(7):642-644.

[13]权文强,田佳乐,戴燕,等.信息化管理实现检验标本周转时间的实时监控[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6):475-476.

[14]万海英.检验标本流程中信息节点控制的临床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6):408-410.

[15]郭野,陈倩,吴卫,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检验质量关键指标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2):898-902.

[16]任立群,韩珂.检验标本追踪系统对实验室质控管理的改进作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6):115-117.

[17]严碧勇,沈凌炜,王琪.急诊绿色通道对提高血气分析标本周转效率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1):1462-1464.

[18]李兰霞,张月玲,郭改玲,等.品管圈降低急诊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的应用[J].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7):982-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