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文

儿童叛逆心理咨询精选(九篇)

儿童叛逆心理咨询

第1篇: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7-0005-03

随着留守儿童人数的大量增长,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留守儿童教育引导策略主要是采取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是,利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的方式调整留守儿童的认知或者行为,达到缓解、消除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应激症状的方法。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隔代监护抚养造成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堪忧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然而,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大多数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监护抚养,亲子教养被隔代教养替代,留守儿童成长环境骤变。种种客观因素导致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在一起,长期缺乏与父母的交流沟通,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加之父母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因素可能一直没有顾及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的变化,留守儿童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会产生一些畸形心理,具体表现为做事畏缩不前、行为不积极、胆小怕事、感情脆弱、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暴自弃、性格孤僻、焦虑自闭、表情木然等。

从隔代监护问题来看,大多数长辈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放纵、溺爱过度,加上长辈的观念和留守儿童相差较大,无形之中他们之间形成了很深的隔阂,留守儿童的心理发育也由此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比如留守儿童有时非常想念父母,甚至一旦谈及其父母就表现得非常焦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不能从情感上理解父母外出的行为。加之心理上的压力,留守儿童无形中就产生了孤独、寂寞、敏感、焦虑等不良情绪。留守儿童因为不能享受到父母的正确教导,其中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会将烦心事或困难埋在心里,学习和心理发展也因此有了很多局限性。很多留守儿童因被疏于管教或管教不力,在学习上放松自己,大部分时间耗费于看电视、嬉戏,甚至沉迷于网吧、电子游戏,慢慢地便形成沮丧、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情感特征。

2.寄养教育、单亲教育导致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较多,受挫能力较差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后, 他们的监护人发生了变更, 原先双亲教育模式出现异化。根据监护人的不同,可以简单将留守儿童教育归纳为由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的单亲教育和由亲戚朋友代为监护的寄养教育两种类型。寄养教育或单亲教育导致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温暖,时间久了,留守儿童就会感到孤寂,主要表现在语言上缺乏说话的感彩,言语黯然;在行为上缺乏社交的娴熟技巧,情感淡漠。儿童孤独最初的表现可能是单纯的语言和情感方面的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很容易形成行为退缩――态度消极悲观,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或挫折常常不知所措,甚至自暴自弃,还有甚者有自杀倾向。而一些偏远地方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观念老旧,无法有效地给予留守儿童及时的关爱,致使留守儿童没有受到有效的教育引导,导致他们不良习惯的逐渐累积。

从我国留守儿童的现状来看,由于寄养教育、单亲教育等各种不当教育,导致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留守儿童群体不能真正得到家长的照顾和关爱,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学习成绩提高缓慢,认识能力发展滞后,受挫能力较差,性情多变,常为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留守儿童成了“孤儿”,常常会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人格叛逆

家庭是由具有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成员组成的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基本群体,它既是每个人的诞生地,也是每个人自幼接受抚养和教育、实现其社会化的摇篮。但是父母长期外出导致家庭教育逐渐缺失,进而导致留守儿童家庭的抚养教育功能和情感功能失调、弱化,留守儿童可能会因此产生比较极端的人格:情感空落、冷漠自私、霸道、孤僻、自卑无助,还有可能产生心理骚动、自卑心理障碍、逆反心理等严重问题。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缺少知心的朋友,时间久了就会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加之他们的年龄阶段正好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常常让他们变得无所适从,当成长过程中的欣喜、惶惑与委屈无处倾诉时,他们经常暗示自己无能为力,认定自己命运不好而灰心丧气、情绪低沉、抑郁寡欢。若要遇到父母必须亲自参加的活动,这些儿童的自尊心就会越发受伤,他们常常会失去心理平衡,自卑感加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久而久之, 其人格就会表现为任性霸道、敏感多疑、情绪低落、固执己见,难以适应集体的生活。

二、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知识还可以通过学习弥补,但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却很难弥补回来,所以要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运用心理学原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心理问题施加积极影响,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1.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首先应加强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儿童的毒化,让留守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在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配备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通过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档案,及时发现和诊治留守儿童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抵抗能力和自我调解能力。

针对当前家庭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合作与沟通的状况,一方面学校要关注和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的生活环境,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抗挫折、抗困难能力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及时关注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的留守儿童的消极心理状态、叛逆个性和不良行为等明显的心理问题,并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2.从社会、学校教育的角度帮助留守儿童及时释放不良情绪

从学校的角度看,学校要积极制定心理干预活动计划,配合家长实施心理小组活动,为接受心理干预的留守儿童提供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场地,并长期、持久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将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进行到底。不过在活动过程中,学校应采取正确的干预评估方法,认真思考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策略、干预活动的可行性、干预材料的完备性和干预中的突发问题,积极鼓励留守儿童配合参加心理干预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通过心理信息反馈做好相应的心理评价,更多更好地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活动提供良好的教案。当然,学校不仅要在校内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延伸。比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学校网页设立“悄悄话”栏目,或者建立一个独立的关于留守儿童悄悄话的“知心信箱”,给留守儿童创造一点私密空间,让孩子用笔抒写自己的苦闷和烦心事。而管理人员则要有意识地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将相关栏目内容整理出来召开专题家长会或者主题班会,与家长共同研究并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社会的角度看,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留守儿童创设心理辅导室并配置有专业素养的心理辅导教师,以便留守儿童得到情感和心理的支持。格罗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因此,对于那些在心理情绪上波动比较大、时常感到焦虑和压力的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教师要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认知,并通过一些放松疗法如静坐、深呼吸、默想等方式让他们克服不安的心理情绪,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对于那些有心理创伤的留守儿童,大声呐喊是行之有效的心理释放方式,心理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宣泄疗法让他们在空旷安静的地方大声喊出心里的委屈,引导他们将压抑、创伤或悲痛情感发泄出来,以此缓解他们内心过大的消极情绪。

3.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构建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机制

一般来说,家庭关爱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影响巨大,但是只要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制度,给留守儿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经常性地对他们实施心理咨询,就可以弥补这一缺失。

家庭作为一个初级社会群体,在与社会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具有不断满足其内部成员之间频繁的、面对面的、富有感情的互动需求以及适应与改变社会环境的功用和效能。儿童也正是在与父母朝夕相处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才获得了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并开始步入社会化的进程。另外,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抚慰具有不可替代性,它是儿童情绪情感健康健全发展的基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父母的沟通交流及父母的关爱。所以,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机制,可以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并能帮助父母通过心理干预恰当地处理子女的抵触情绪,及时解决子女的心理问题和不良个,帮助和引导他们在成长中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应该借助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尽快融入社会和学校的温暖大家庭。

参考文献:

[1] 吕英.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学视角解读[J].校园心理,2011(7).

第2篇: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

1.无学习目标,学习成绩较差

大多表现为重养轻教,只要能让他吃饱、穿暖,不出安全就行,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隔代监护,大部分老人都只是重监护,轻教育,对孩子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厌学、逃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孩子学习差的原因之一。孩子小,又缺失亲情的关爱,心里空空如也,自觉性与独立性都很差,缺乏父母的监督与正向引导,错过了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也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导致学习差的又一原因。

2.性格缺陷

在缺少母爱与父爱环境下的孩子,十有八九在性格上都有一定的缺陷。隔代教育,多以物质满足为主,所以孩子的性格表现为任性、放纵、随意。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每天都感到内心的孤独,时间久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被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

3.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长期的物质满足、需求,孩子的人生观、价值取向有一定的扭曲

攀比、追求时尚、好逸恶劳、物质享受影响他们,将劳动、尊重、和谐、拼搏抛向九霄云外,没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二)其他问题及原因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

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教育方法的陈旧,大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科学的管教方法,对孩子迁就、放任!

2.学校教育不到位

在教育教学中缺少对他们更多的关爱,用常规的教育方法对这些“非常规的群体”进行管理与教育,效果显然相差甚远,有时还在不知不觉中损伤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自信,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

3.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不到位

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薄弱。目前,许多地方都有家长学校,以为能为农村家庭教育发挥作用,然而也只是形同虚设。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少有针对性的宣传、指导、培训活动,加之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重生产,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二、留守儿童心理矫正策略

(一)社会应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

1.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服务机构,并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设置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机构,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可是没有将工作落到实处。因为在农村地区,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你看到“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处”这样的字样也只是为了制度的需要而设,没有起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的作用。另外,许多家长的意识不够,没有把孩子心理问题当成一个问题,致使“心理咨询处”冷冷清清,无人问津,这样也就让其形同虚设。

2.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甚大,所以要创造出让留守儿童感到快乐、安全、幸福、和谐的社会环境。亲人之间、师生之间的促膝长谈;同学之间的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平等交流都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健康向上。

3.加大投入,利用电视、电影、网络、书刊等宣传媒体,呼吁广大社会群体共同来关爱留守儿童

有不少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目不识丁,缺乏家庭教育的知识,对此感到无助。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宣传;利用农家书屋,定期组织这些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

(二)让爱来驱走留守儿童心中的孤寂

1.爱我你就多陪陪我,爱我你就多夸夸我

作为父母,应该常回家看看,多陪陪孩子,和他一起游戏,陪他一起学习,了解学习方面的困难,有没有学习压力,了解一下学校的老师、好朋友等,让他能感受到你的关爱,这比你给他买精美的礼物、时髦的新衣裳更珍贵。如果实在太远,不能常回家看看,你可以利用电话、网上视频等方式进行沟通,最好是每天谈心,不要因为电话费太贵而省之,对孩子的关心教育远比电话费更宝贵!

2.教师的爱也不可或缺

首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尊重与认可,不受排挤与歧视,努力发现他身上的优点,及时鼓励与赞扬,让他能体会到成功与成就,让他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在得到他信中建立自信。

第3篇: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文

 

德育课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着眼于拓展一个个生命个体的精神视野,致力于培养一个个能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控的人,由于德育课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具有超前性,面向全体的积极形成性的特点,而不是像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这类对人格教育中的总多半是补救性的处理和进行局部针对性的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互动,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敞开胸怀的交流和互动中形成开朗乐观的个性,培养善良的情感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第三,情感互动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学生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年人,在认识能力方面正处在由依赖型的儿童期转向独立思考型的青年期的转型阶段。这个阶段中,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日臻成熟。他们的思考从现实的世界中解放了出来,并能够超越现在,思索、探究、研究一些现象了,他们已经能够对现实社会事实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和评判,并追究其背后的本质。而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生活领域和各种社会现象本质的复杂性,以及受其对社会认识的经验的限制,使他们对现实社会结构和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现象的本质还不能完全而准确地认识与把握。这就不可能避免地造成了他人在对现实社会与自己所设想的理想社会的状态进行对比产生困惑,从而产生了对成人社会的怀疑和不信任,使其对现实社会持有一种批评与否定的态度。即产生所谓的逆反心理和反叛社会的倾向。必须承认,这种现象在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正常的。而此时家长、同学、朋友和教师的影响将显得至关重要了。而融洽的情感交流,无疑能更有效地施加这种影响。即要想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积极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以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感情为基础,才会更有效,不然只会激起他们的反抗心理。因此,情感的沟通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3 情感互动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它的双向性和交互性。互动不应是单向的,不单单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学生被动接受,而应该是双向互动或多向互动。要有学生对教师的传递,要仔细体验和感觉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传递。以便教师对学生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回应。除了师生这一最基本的互动外,还应有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以及小组之间的互动。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的气氛,教师要尊重、热爱、关心、信任学生,靠自己的德和才来吸引和影响学生,发扬民主,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发自内心的产生钦佩、尊重信任和热爱之情。教师在互动中要注意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龄前生不是被动的接受器,他们有思想,有观点,“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和产生学习效果,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影响学生积极,主动人生态度的形成,这就使得他们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愉悦,体会到因主动性发挥而得到的精神满足和能力的发展。”教师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带着长者的口吻,只是一味地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坚持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互动活动的双方必须都有着情感交流的主观愿望和能动性,忽视这一点,互动就会失去目的和对象,沟通过程及其价值也将不复存在。

 

其次,要注意它的情感性。这种情感是指双方情感交融,是双方感情的自然流露,依托教学内容共同探讨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学生的情感发展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不是把它作为服务于学习的手段。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情感的互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对已,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积极正确的体验,以及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与能力。所以师生除课堂中交往外,也要注意课外各种场合的交往。情感的传递是自然而真情的流露,而不是应景而生的演戏般的娇情。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赞赏,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欣赏与赞赏。这也是要求我们的教师能改变以往的对学生评价的习惯的思维定势,以全新的欣赏的目光重新审视和评价身边的学生。对学生除了要有一分爱心外,更要有一分真正的理解与同情。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学生所获得的信息不一定会比教师少。当今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化倾向日益明显的社会。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面对并承认这一更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方法。这样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引导才能正确有效而不会招致他们的反对,同时也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欣赏。

 

最后,要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作为以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为最终目的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要精于教学的业务技术,要将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讲解得生动有吸引力外,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准,对其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使其讲述的相关内容具有说服力、感召力。不然,既使其讲解得再好,也不可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更不可能与学生进行融洽的感情交流。因为惟有其自己相信并奉行恪守其所讲述的内容,才能对学生施以正确而有效的人生指导。这是其它学科的教学所没有特点。

 

第4篇: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文

这到底怎么回事呢?继续聊,才得知,原来菱生了宝宝后奶水不好,而她认为,宝宝若是吃不到母乳是个很大的问题,于是非常焦虑。再加上现在各种关于奶粉安全问题的报道,菱的心里更是踏实不下来。

看来,宝宝并不是和妈妈不亲,而是与妈妈的情绪“共生”了。婴儿离开母体,完成了与母亲的第一次分离,可是,在他们的世界里,身体、情绪、感觉等方面在一段时间内仍与母亲处于共生状态或者浑然一体的状态,首先便是情绪。儿童必须经历一个对情绪的发现、剥离和独立的过程,才能使情绪逐渐成熟,从而成为一个成熟独立的人。

这个过程听起来简单,然而,在现实中,却有很多成年人也不能完成情绪独立的过程,苏亚就是个典型个案。

咨询师第一次见到苏亚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冷静、理智且有思想的女性。她头头是道地分析着自己三十五岁依然没有成家的原因,并清晰地说明了自己的困惑。然而,当她第二次与母亲一同来到咨询室时,情况截然不同。当母亲带着焦虑的神情说“你的条件也不错,怎么就是嫁不出去?”的时候,苏亚一下子歇斯底里似的爆发了,哭闹着埋怨母亲干扰她的生活,那样子,像极了青春期叛逆任性的小女生。

情绪的共生看起来有很多弊端,不过,也不是没有积极意义。对于认知尚未发展的孩童来讲,共生状态能使他们敏锐地感觉情绪,为未来认识和觉察情绪奠定了基础。

但是,关键问题是,要完成好这一步,光靠儿童的内驱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父母供良好的帮助。但是,如果作为父母在自己的童年没有完成好这一步,就会给孩子的情绪独立带来阻碍。

如果父母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尚未独立,也不必气馁。现实永远不可能完美,最重要的,是带着积极的心态,与孩子一起成长。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就已经是成长的第一步了。接下来,还有漫长的路程要走。让宝宝情绪独立,也可能是父母情绪独立的过程。在此,给父母们提如下几点建议:

1 觉察自己的情绪,判断孩子的情绪。这看起来是两件事,实际上是一件事,考验的都是父母对情绪的感觉和认知能力。

当我们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是愤怒、忧伤、恐惧、还是焦虑?当我们发现宝宝有情绪的时候,也要去做一个判断,然后帮助宝宝呈现这个情绪。比如,当宝宝因为和小朋友吵架而哭泣的时候,如果你觉得孩子很委屈,要对他说:“宝宝和某某吵架了,现在感觉很委屈对吗?”慢慢地,不仅孩子觉得你很能理解他,也逐渐提高了孩子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和辨识能力。

2 把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分开。如果做父母的在童年期没有完成这一步,那么,为了宝宝的成长,你也要努力完成这个挑战。

第5篇: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文

2013年3月29日下午,一个40岁左右、着装时尚的女人走进咨询室。她显得焦躁不安,一进门就急切地说:“我儿子在学校受了处分,回家不吃不喝不说话,两天没出门了。这可怎么办呢?”我给她倒了杯水,让她坐下来慢慢说。

她叫李梅。通过她的讲述我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她的儿子孙吉宝今年14岁,在市里重点中学上初三。吉宝悟性强,学东西很快,在小学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因此,虽然平时有些调皮捣蛋,但老师看他学习成绩好,对他就比较宽容。但是到初中之后,学校纪律严明,竞争激烈,压力剧增,吉宝还像小学那样我行我素显然行不通了。因为违反学校纪律,他时常被老师批评,写检讨、罚站、罚打扫卫生……吉宝很不适应,开始讨厌学校生活,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到初二下学期,吉宝成了班里成绩的垫底户。学校按照学生成绩排座位,自然把吉宝排在了最后一排,而且是靠近门口的位置。他这个座位既可以上课睡觉,又可以看课外书、玩手机,并且是观察老师行踪的最佳位置。每当上自习课发现老师在教室外巡查,他都会故意咳嗽一声提醒同学们,因此吉宝在班里的人缘并不差,还有三个要好的铁哥们儿,他们经常在一起吃饭、打球、聊天,还一起跳墙到校外泡网吧。

吉宝自上初三之后,变得越来越叛逆,甚至故意不交作业,还顶撞老师。老师气得让他在厕所门口站了一节课。这件事,让吉宝对老师恨之入骨,越发与老师作对,在老师衣服后面贴纸条、搞恶作剧,让老师出丑。老师不断给李梅打电话,让她配合学校对儿子加强管教。每次,李梅都对儿子牢骚满腹、批评指责,老公孙民庆更是对儿子大打出手。在这样的高压教育下,吉宝不仅没有丝毫收敛,反而更加频繁地与几个差生混在一起。

眼看儿子整天不求上进,李梅一筹莫展。一天,她逛街时看到一个“周易研究所”,外面的牌子上写着:大师坐堂,四柱算命,生辰八字算命,预测前途命运。李梅看到在十米见方的室内摆着一张方桌,桌上放着香炉,供着神像,一个慈眉善目、头发花白的“大师”正在给一个访客批卦。屋里还有五六个人坐在小凳子上等着。李梅那天等了一个多小时给儿子算了一卦。大师说:“这个孩子是个童子,在神界犯了错,被贬到人间,必须在阴历初一或十五举行一个‘还童仪式’,之后才能让他浮躁的心平静下来,不然永远收不了心。”接着大师给李梅讲了“还童仪式”的做法,最后把一张写有吉宝生辰八字的黄表纸叠成小方块,嘱咐李梅放在孩子的被褥下面,说这样可以保孩子平安,保证孩子在一个月内收心学习。李梅喜出望外,回家一切按大师所言去做,不敢有一点闪失。

眼看一个月即将过去,仍不见儿子有丝毫改变,李梅有点沉不住气了。正当她想再去找大师问个究竟时,接到学校电话:吉宝因和同学打架,被城关镇派出所带走了。李梅眼前一黑,险些晕倒。儿子不仅没有变好,还捅出这么大的娄子,这可如何是好?

家庭失和,夫妻反目,前途未卜求神灵

我适时打断了李梅的倾诉,让她回想一下自己的原生家庭和婚姻生活。她沉思了好一会儿,才重新开始叙述。

李梅和孙民庆都出生于农村。李梅的母亲非常强势,经常把父亲说得一无是处,父母因此经常吵架。孙民庆早年丧母,父亲一直没有续弦,因为望子成龙,对他管教非常严格,动辄打骂。孙民庆原本天资聪明又听话,但到了青春期却处处与父亲对着干,高二即辍学到城里打工。因为他心眼活络、广交朋友,从开小卖铺开始,不到三年时间就成了拥有一家中型超市的小老板。李梅在他的超市里打工。孙民庆看她姿容俏丽,聪慧伶俐,就娶了她为妻。

李梅争强好胜。婚后,她与老公同甘共苦,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就在闹市区又开了一家分店。夫妻各自经营一个超市,共处的时候越来越少。有了孩子之后,李梅更是分身乏术,便请母亲来替她料理家务。母亲经常出去烧香算命,每次算命回来都对李梅说,哪里的算卦先生很神,前世今生都算得非常准。李梅开始也不信,但是母亲说得多了,她感到好奇。有一次趁母亲找一个号称“神算”的盲人给哥哥算命时,李梅也去了。“神算”问她算啥,她说算婚姻。“神算”让她报上自己和老公的姓名和生辰八字,掐指自语一会儿说:“你老公最近遭遇桃花劫,因为来回借钱与一个女人有了私情,现在你老公被那个女人迷住了,一时很难解脱。”回家后,李梅留心老公行踪,果然发现老公与一个女人交往密切……从那时起,她心里一有解不开的疙瘩就去算命。俗话说:“信则有,不信则无。”由于李梅对算命深信不疑,对儿子的教育迷茫时,她也求助于算卦先生。

迷途知返,幡然醒悟,心理咨询解心结

李梅的妹妹李菊在市里重点高中教学,对姐姐凡事求神灵的做法感到不可思议。在吉宝出现严重逆反情绪时,李菊多次劝姐姐调整教育方式。李梅虽然知道不该总是指责和唠叨孩子,但是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与丈夫吵架之后,总是把坏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李菊建议姐姐做心理咨询,并且托朋友给她找了一个资深心理咨询师。李梅不仅不领情,还责怪妹妹说:“我没有心理疾病干吗要去咨询?再说,我天天忙得脚打后脑勺,哪有闲工夫去啊!”

李梅一个多月前算卦回来,装神弄鬼地给儿子举行了“还童仪式”,并把写有生辰八字的黄表纸压在儿子的被子下面。但是不久她发现儿子总是回来很晚,晚上放学还经常躲在卫生间打电话。一天晚上李菊给学生做完辅导回家时,刚好碰到放学的吉宝和两个打扮得流里流气的男孩在校园外的小树林里抽烟。李菊打电话对姐姐说了吉宝抽烟的事,并劝告她说:“你们必须得改变对吉宝的教育方式,不能再让他这样下去了,否则孩子就毁了!”李梅说:“不会的,有大师保佑他呢!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可是,第二天下午,吉宝就被派出所民警带走了。

第6篇: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文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其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将其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多数与自己的父亲、母亲中的一人,或与其上一辈亲属,或者父母亲的其他亲属、朋友一起生活。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过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超过2200万。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之后,与留守儿童离多聚少,平均每个留守儿童每隔4-5月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造成了父母与留守儿童沟通甚少,远远达不到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极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由于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隐患,绝大部分表现出行为孤僻、自卑懦弱、情感冷漠、内心封闭、缺乏爱心和沟通交流的主动性,甚至有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冲动易怒、脾气暴躁,时常会将一些无端的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超过四成以上留守儿童感到孤单,逾三成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相对同等条件下普通孩子的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与父母分离,严重缺失父母的关爱,尽管有些是由祖父母或亲朋监护,但他们毕竟无法代替父母的角色,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沟通交流,性格变得内向。

2、自卑心理。儿童大多具有攀比的心理,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留守儿童夫人父母不在身边,就如同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与那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些甚至会自暴自弃,丧失自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3、孤独无靠心理。父母外出使留守儿童感到空落,时常会感到孤独,进而产生躁动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4、怨恨父母的心理。有些孩子无法理解父母,认为父母将自己遗弃给他人,无法得到应有的父爱、母爱,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逐渐疏远父母,与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

二、留守儿童心理及教育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数据统计,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结构,见表1,可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 隔代监护。

即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留守儿童的方式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相对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1、因血缘、亲缘关系,监护人多会用溺爱的方式进行管教。较多地给予物质和生活上的满足,以及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给予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2、监护者与留守儿童年龄差距大,思想观念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有明显的“代沟”,互相难以沟通。据调查,隔代照料的祖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见表2,因此他们往往以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来教育要求留守儿童,思想观念过于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做事不拘一格,寻求刺激和创新,他们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很难被孙辈接受。此外,老人年龄大,健康状况欠佳,精力不足,再加上有的老人同时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有些力不从心,难以承担监护教育的责任。

(二)上代监护。

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伯、叔、姑、舅、姨等亲属或他人监护。由于监护对象并非自己的孩子,监护人在监管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因此,上代监护也多属于放任型和物质型的管教方式,极易造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萌生寄人篱下的感觉,进而形成孤僻、胆小、内向的性格。

留守儿童的心理及教育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学习状况一般。由于在留守期间这些孩子多数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重养轻教,导致孩子在学习上无法得到有效的引导和督促,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自觉性较低,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2、情感世界和心理封闭。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时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情感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差错时也得不到父母及时的引导和纠正,久而久之便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例如自暴自弃,感情脆弱,悲观消极,缺乏自信,焦虑自闭等等。

3、道德行为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监护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分辨不清事物是非与好坏,不能客观正确的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负面情绪的影响,极易养成一些不端行为。例如:说谎,说脏话,叛逆,盗窃等。

4、外出父母的一些负面观念的影响。那些下苦力挣钱而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多的打工父母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于是对留守的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读不好就去打工赚钱”的观念在留守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到钱的打工父母,则认为是自己命运不好,怨天尤人,对留守在家中的子女的不闻不问。使留守儿童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幼小的心灵从此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正常学习。

5、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亲情饥渴”现象。 亲情的抚慰与关爱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自身的变化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倾诉的渠道,有亲人的安慰。但由于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很难维系亲情,沟通思想或倾听烦恼,很难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爱。有的父母与孩子多年无法见面,以致孩子遗忘了父母的容貌,更谈不上亲情。

6、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留守儿童受到意外伤害。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还是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于突发事件缺乏应变能力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监护,容易更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和侵害。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早出晚归上学,他们的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表1 留守儿童家庭类型结构

表2 隔代照料的祖父母受教育程度 %

三、建议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留守儿童群体也在不断扩大,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发展和教育问题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留守儿童也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优点和缺陷,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全面认识。,留守作为一种特殊经历,的确对留守儿童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希望社会、学校和家庭尽可能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他们真正从心理上获得大家庭的温暖。

1、加强学校的教育与引导。学校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教师,特别是心理咨询教师应该在感情上关爱他们,心理上疏导他们,学习上引导他们,生活上照顾他们,与他们多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生活、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烦恼和困难。学校要在课外开展多种形式,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兴趣小组,并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其中,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沟通交流,注重培养他们乐观开朗、乐群合群的情绪情感,使留守儿童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关心,感到温暖。

2、教育监管部门应将心理咨询室引进农村中小学,为留守儿童建立心理档案,定期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并在课内外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校、监护人、父母之间也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各种烦恼,并作好心理疏导工作,使留守儿童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3、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当地政府或村委会可以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班,向留守儿童监护人讲授新的教育观念 科学的育儿方法和知识,用形象生动的事例告诉他们应如何教育孩子。也可做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讲座,提高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和水平,使他们真正肩负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职责。

4、完善托管中心机制。一些留守儿童聚集的省区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及成长教育问题,设立了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但实际上,托管中心这一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仍然存在许多弊端。托管中心中的工作人员培训、食宿条件、教育环境等软硬件建设应该实事求是,真正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着想。

5、家庭、学校、社会合一,塑造留守儿童完善人格。事实上,留守经历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留守儿童种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其根源问题在于留守儿童生活、教育中思想教育的真空。个体的成长会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完善的或者说成功的教育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得到共同的发展时,教育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效果无法通过家庭教育得到最好、最大程度的延伸或保持。事实上,留守儿童问题并不在于亲子的分离,而在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关系的失调,亲子离异只是进一步加剧了儿童生活的不完善性和教育环境的不完善性,把儿童置于一种毫不设防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之下。

(作者: 南昌理工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高级私人心理顾问师,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治疗)

参考文献:

[1]廖书德.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新一代,2012.

[2]李娜.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3]温华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 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

[4]虢三中.加强学校管理完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当代教育论坛,2008.

[5]张胜忠.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中学课程辅导,2011.

[6]梁建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

第7篇: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文

关键词:幼儿;思想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22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46

一、幼儿思想的健康教育

思想问题是一切问题的首要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出现了问题,那他的言行必定显得乖张悖逆,与常规的道德准则相抵触。那么,其后果就是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与健康文明的社会格格不入,经常发生不和谐音。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应把幼儿的思想健康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切切实实地上好思想品德这门课,不能流于形式。我们要教育幼儿,大的方面要爱国家爱民族,小的方面要和社会和谐,日常生活中要和同学之间互相团结互相友爱,说文明语言,做文明事情,真正做一个有情操的社会人。在家庭中,幼儿的思想健康教育更不能忽视。很多家长对这点非常的漠视,总认为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尽到了父母的责任,至于孩子想什么不去过问。也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学校的事,家长没有必要参与其中。这种错误的观点应当马上纠正。家校要形成合力,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担,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思想,健康的心理。

二、幼儿心理的健康教育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我认为标准就是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就是健康的。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幼儿,就要对幼儿的思想进行引导,引导他们在阳光下学习生活,教育他们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来看待社会生活,看待人生路上所发生的一切。在校园里,我们经常会看见悄悄话信箱、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之家等,还配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来疏导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生活中所遇到的烦恼事。下面,我就近年来所谓的“问题幼儿”,着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现在的幼儿大多数独生子女,但很多父母去外地打工了,家里只留下老人在做饭照顾幼儿上学。但很多老人没有文化,思想守旧,仅供给幼儿一日三餐,至于幼儿的学习、思想波动什么的不去过问,久而久之,问题幼儿就多了。有的幼儿显得十分的叛逆,不听大人的话,在家里唯我独尊。也有很多幼儿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不能自拔,等等。幼儿一旦心理发生了变态,那么他的言行就显得与大家的生活格格不入。但是,问题幼儿不一定都是社会的累赘,他们将来也有大有作为的人。所以,我们应当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方法是不是科学合理。对“问题幼儿”的思想教育,我们就要遵循陶行知老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思想去探寻。身为教育者,我们只有捧出爱心,献出真情,才能赢得幼儿的信任,才能重塑幼儿的心灵,培养出心理健康的社会人。

三、幼儿身体的健康教育

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什么都干不了,你的所有的理想信念抱负都归于零。一般来说,幼儿的身体健康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有的幼儿天生就是身体弱,进一步讲在好的身体如果不加强锻炼也会变得很差的。所以,身体健康教育,打小就要抓起。学校里除了开好体育课外,更要给幼儿一个终生锻炼的理念,锻炼的方法。现在安全教育每天都在提,但安全事故不可避免,对教师的问责也是相当的严格,吓得教师不敢放手训练幼儿了,唯恐出了什么差错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就让幼儿坐在教室里不让动,幼儿也不知道怎么去活动,久而久之幼儿的身体素质就下降了,一遇天气有变就伤风感冒,全班性的得病。是幼儿的身体素质不行了,还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跟不上?我想还是我们把幼儿的身体健康忽视了。有关这方面的途径措施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

四、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们的社会生活从教育学的角度讲,由家庭、学校、社会组成。那么,幼儿的健康教育的途径也就从这三个方面谈一谈。生活中,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对文化课的重视远远大于对身体健康的教育,有的时候拿健康在换所谓的排名和分数,拿孩子的健康去换所谓的弹琴画画等课外补习,拿孩子的健康去换所谓的全面发展,这是个很严重的失误。所以,我们要加大宣传,倡导积极健康的家庭体育锻炼的氛围,给幼儿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学校健康教育,教师要认真上好体育课,灌输给幼儿健康的思想,让幼儿自己知道健康的好处,让他们自觉参加体育健康活动中来。从社会的角度讲,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问题。我们国家对幼儿的健康问题非常重视。三个力量合成一股力,我想健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总之,通过开展各种阳光健康教育活动,就能使全校师生深深地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才是热爱生命”,就能树立全民体育、天天锻炼、终身锻炼的意识,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文

1月30日,著名导演、演员国立之子默因涉嫌吸毒被带走;2月1日凌晨,国立发出声明向媒体致歉,并恳求媒体能够宽容对待默,体谅一个父亲的心情,给年轻人一个改过的机会。

默在16岁之前一直都挺让国立省心的。但16岁就像一个分水岭,让这么一个懂事、隐忍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嚣、愤怒、叛逆的青年人。这种叛逆因为2003年底,在中戏念大三的默因为对女友童谣大打出手引发全国媒体报道,这才被人知晓。

其后的默混迹演艺圈却总是负面新闻缠身,2012年,又因为吸食大麻被拘留。国立的这个儿子,可真不让他省心。可在痛心疾首之余,估计国立也在深深责备自己。默成为今天这样的年轻人,与父亲国立是有关系的。

但对于父母离异和母亲生活的默来说,其生活里恐怕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形象,因为他的父亲远在北京,他只能通过虚构完成了一个男孩对男性角色的认同,有这样经历的男孩,会有两个极端,一是变成女性化的男性,也就是娘娘腔;另外一个极端是极度叛逆,他的青春叛逆期格外的长。

显然默属于后者,生于1982年7月的默,马上就满30岁了。古语云,三十而立,可即将30岁的默还没有走出青春期。国立和默这对父子,就像两个极端。国立是圈中有名的谦谦君子,与媒体关系甚好,但默脾气火暴,对媒体常常是冷眼相对:国立从来都是和和气气,默动不动就发火:国立低调,默乖……

这样的两个人偏偏是父子。

国立:他的爱里,藏着愧疚

成功的父亲与继母,却有着叛逆、不上进的儿,儿子一而再地闯祸,父亲跟在背后,边收拾残局边叹息心痛,继母无言。戏剧化的情节,若出现在电视连续剧中,可谓一波三折,回肠荡气,可惜出现在生活里,味道全变了。有媒体爆料默10岁时牵走了邓婕喜爱的狗,只为拿去送人。小时的顽劣淘气其实和今日的吸毒并无必然联系,何况,清官难断家务事,旧时家务事此时重提,这爆料显得落井下石而毫无意义。

国立几乎是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向公众道歉,因为换作默,话未必能说得如此清晰、诚挚而有分寸。国立的声明数次说到自己痛心与愧疚,目前已心力交瘁,殷殷舐犊之情,溢于言表,字字句句看得出都是从心上流出,并非是镜头前表演背台词。因为离异,在默成长阶段,没给他一个完整的家庭,又因事业一直蒸蒸日上,对家庭、孩子的成长便无法悉心兼顾,国立对默内心的愧疚大约是双重的。以今日国立之名气地位,愈发知道珍惜羽翼,娱乐圈道路难行,对儿子的期望只怕也愈深重,一旦儿子出了什么闪失,国立的压力和心痛可想而知。

冯小刚以叔叔的名义也为默表了态,华谊公司积极在为默组织公开道歉,倘若冯小刚新戏《温故1942》中默的戏因为吸毒而被删,恐怕默今后在娱乐圈会寸步难行。默的舅舅在微博里感叹还是好人多,负面新闻中出现了许多正面的力量在帮助默,多少也是冲着国立的好人缘。默:他的爱里,交织恨意

从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默的童年为众人所知。内向,甚至软弱,上小学时连女孩子都能欺负他。成绩差,因此也不招老师待见。但默在同学眼中,是一个懂事、隐忍、讲义气的孩子。

“他的童年,有多隐忍,青少年就有多叛逆。现在社会,青少年的青春期本来有双向延长的趋势,这种延长,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身上表现更为明显。这样的孩子,有的很早就进入青春期,有的已经20多岁甚至毕业结婚生子,也还没走出青春期。默属于后一种。”峻铭说。

从16岁开始,懂事的默变得乖放肆,他也有意无意地成为和父亲截然相反的人。父亲身上的品质,不管好与坏,他都取对立的那一面。咨询师峻铭说:“默的这种方式,是对父亲曾经疏离的情感宣泄,也是摆脱父亲巨大声名带来的压力。经常将‘父亲’一栏填上‘修鞋的’、‘工人’等也是一种宣泄。”

默遇到的,几乎是每个名人的孩子曾经有过的苦恼――摆脱父辈的光环。“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你做的任何事情都得不到认可,这是很痛苦的事情。”为了摆脱父亲给自己带来的光环,默很少求助父亲,没戏演就在家待着,自己的戏上,也不会拉父亲来站台。对于默的痛苦,国立也能体会一二。

“对于国立这个名人身份,默恐怕从来没有喜欢过,因为父亲的名声给自己带来的全是痛苦。童年的那些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逐渐稀释,反而是爱,会越来越浓。虽然发生了默吸毒这样一个负面事件,但对于父子关系来说,这也可能是一个契机,处理好了,父子俩关系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峻铭说。

父与子:爱不到对方的两个人

默幼年,国立与妻子罗秀春离婚,默一直和母亲生活。连国立自己都承认,与默相处的时间并不多。疏离,是这对父子关系的关键词之一。从中戏出来之后,默就没跟国立要过钱,国立也乐于看到儿子独立。直至现在,默仍旧在北京租房子,默如果用钱必须跟国立要的时候,也会写借条。

生活中,国立对默的严格是出了名的。国立自己也承认:“我有点拿着劲儿,不太会处理父子关系,还不能像朋友那样相处。”从这些信息看,国立是希望给予默一些挫折教育。从国立的角度讲,这也属于人之常情。国立的成名之路,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底层走出来的,因此他内心希望儿子不要“末富先奢”,希望儿子也能先吃苦再享受。

国立父子俩在沟通上,因为早年正常的父子相处因为夫妻离异、国立闯荡京城而被迫中止,所以国立其实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已经成年的儿子。国立曾经表示过,和儿子一起拍戏,会把关系搞混乱。而默也不知道和父亲怎么相处,所以他们一直保持着距离。包括这次默吸毒事件被爆出来之后,当媒体采访国立的时候,他也对此并不知情。

“这种父子关系模式,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无法表达正常的爱意,否则双方都会觉得别扭。”峻铭说,“国立在拍《中国往事》时,默竟然来探了四次班。这让国立非常惊讶。他不肯相信儿子真孝顺,他觉得儿子一定是有事儿。通过这个小事也能看出父子两人已经习惯了当年那个疏离的状态,如果一方走近,另一方会觉得不适应。”

把星一代变成“星之爹”

对于默来说,父亲国立的名字是他最想摆脱的阴影。默今年而立之年依然没有自己的名字,时时刻刻都被称作“国立之子”。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肯定难以接受。这次吸毒事件之后,几乎所有媒体的新闻标题都是“国立之子默”如何如何……与吸毒被抓比起来,默对这些说法更感到耻辱难当。

父母用自己的人生阅历体会,告诉孩子一步步该如何如何,更多时候常常因为爱子女心切,恨不得替他们做好了所有铺垫打通每条道路,最后扶上驴再送一程。拳拳之心令人动容,所以国立在默每次出事之后的表现,都让不少人唏嘘这爹真是不容易,可怜天下父母心。

纵使最美好的天堂,如果是别人强加给你的,那就是无间地狱。中国以前的老式婚姻是父母之命,没什么自由恋爱这一说。抛开戏曲中的指腹为婚这种夸不谈,大概父母阅人比儿女多,比年轻人更知道儿女适合与否。所以很多包办婚姻也能很幸福过一生,但是为什么逃婚的还那么多?为什么《婚姻法》非要废除包办?还是因为其妨害了年轻人选择婚姻对象的自由。

国立为儿子规划好演艺之路,默却想用从事音乐来走自己的道儿。后来音乐之路被堵死,默不得不接受父亲的安排做演员。虽然他知道父亲是为自己好,但是这不是他自身的自由选择――这就是父子矛盾的根源所在。

其实默本不必如此,想要摆脱父亲国立的阴影,完全有更好的方式。演艺圈中有更好的例子在葛优和陈佩斯。葛、陈二人都有个知名演员的爹,都被叫了好些年的“葛存壮的儿子”、“陈强的儿子”,陈佩斯的绰号“陈小二子”更是人尽皆知。然而风水轮流转,葛优、陈佩斯凭借自己的努力红遍中国,不仅摆脱了“星二代”的名字,还成功地让葛存壮成了“葛优之父”,让陈强成了“陈佩斯他爸”。

第9篇: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 学校教育 长效优势

    关注留守儿童、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牵动着每一个农民工家庭的心。我校在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充分挖掘学校教育的内在潜力,发挥学校教育的长效优势,创新教育管理的既有理念,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全员教师监护人制度,本着“就近、就熟、就亲”的原则,关照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既可免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也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使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

    一、摸清现状是关爱教育的前提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我们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在逐渐增多。据调查,目前,全校外出打工的家长有203人,其中父亲外出打工有68人,母亲外出打工有66人。在留守儿童中,由父亲在家照顾的有41人,母亲在家照顾的有21人,由爷爷奶奶照顾的有34人,由其他亲人照顾的有16人。

    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格的培养,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调查中发现,选择与子女分离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的父母,他们无一技之长,打工收入往往不高,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普遍拮据。

    2、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不好,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是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3、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亟待关注。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不少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一定的人格障碍

    4 、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抢劫、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孩子由于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也是非常危险的。

    二、建立长效机制是关爱教育的保证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二是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退休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通过工会,发动全体退休教师,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儿童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儿童”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