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消毒隔离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毒隔离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毒隔离制度

第1篇: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室温宜保持在20℃~22℃为宜,湿度应保持在50%~60%为好,要有监测温湿度的装置。ICU房间应定期消毒处理,室内空气培养要求细菌总数在200个每立方米(200个/m3)以下。控制出入人员的数量,减少其流通量。

开门窗换气,一般每日2~3次,每次20~30min。

紫外线照射、84消毒液,可配成1:500的溶液进行喷雾。

严格洗手制度任何正常人皮肤上都有细菌存在,其中有少数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在正常人皮肤上不致引起感染,若一旦转移到人体易感部位,如伤口、肺部或泌尿生殖器等部位,尤其是在重症患者极易引起感染。为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在接触两个患者和两邻床之间,为病人作查体前,各种技术操作及无菌操作前,处理尿壶、便盆后,进入或离开ICU时,均应认真进行手的清洗,必须要在清洗后用75%的酒精溶液进行擦拭消毒。

ICU内墙壁、天花板,应保持无尘和清洗,每日应清洁处理,可用含氯消毒液500mg/L彻底擦洗一次。门窗、床柜、病床及各种装备仪器表面每日需用500mg/L84消毒液擦拭。各种各式的抹布分开使用,分类放置,每人每桌一块,定期消毒。地面可用500mg/L的84消毒液清洁处理,每日应不少于4次。

严格隔离制度转送进入ICU与进手术室一样,应当使用清洁车或活动床。严格掌握患者进入ICU的分房标准,为了预防交叉感染和防止其散布,进入ICU的患者一定要分房治疗,如患者本人无感染但需要肾透析者,宜住单房间。有潜在感染病例如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须住单房间。有传染病患者、器官移植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以及有明显感染者如开放性化脓或引流的脓胸病人等均需住隔离房间。隔离房间应在位于通气道的末端或ICU之外。

第2篇: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中图分类号:R826.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46-01

手术室是医院的高危科室,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也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的感染时有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阻碍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做好人员培训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是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重要措施。

1 消毒隔离制度

1.1 无菌手术和污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必须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

1.2 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手术前后以0.1%有效氧消毒液或0.5 %过氧乙酸擦拭手术床、桌、台、凳、用具、门窗等,并用思康消毒液拖擦地面,室内经常保持医疗器械、物品清洁整齐,每周大搞一次卫生。术前30-60分钟之前启动导流,做污染手术后按常规要求及时消毒处理。

1.3 无菌罐、无菌镊(钳)、无菌盒采用灭菌后干保存一用一灭菌。各种治疗包、手术包、敷料包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有效期为两周。

1.4 用过的手术器械、手套清洗后分别置于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然后将器械放入烤箱烤干,涂油备用,手套晾干备用。用过的布类、敷料送洗衣房清洗煮沸消毒30分钟。乙型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和绿脓杆菌感染患者用过的器械,置于5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清洗烤干,一次性敷料用后送大地维康公司焚烧。对用过的手术间,以0.5%过氧乙酸擦试手术床、麻醉桌、凳、器械台、门、窗、用具、地面以思康消毒液拖擦消毒。

1.5 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异性感染手术患者用过的器械、浸泡、冲洗后经高压蒸汽灭菌再洗净、烘干、涂油备用。用过的布类送高压灭菌后再送洗衣房清洗煮沸消毒30分钟。用过的敷料送大地维康公司焚烧。不能耐高温的精密仪器,用低温灭菌密闭。

1.6 手术包用化学指示剂检测灭菌效果,包内放置二张指示卡,每月做一次生物指示剂检测(即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检测)。

1.7 手术间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按规定和手术室等级放置平皿。

1.8 手术室应设置消毒物品贮藏间,各种无菌包经高压灭菌有效期为7天,霉季为3天。

1.9 无菌包内必须放有化学指示卡和3M胶带。

1.10 已打开的无菌包,必须用无菌单严密遮盖,不得超过4小时。

1.11 高压灭菌物品、手术间空气、手术者手、医用器材(熏蒸、浸泡),消毒液、净化水、操作台,每月细菌检测培养一次。

1.12 各手术间周期清洁消毒规定。

1.13 手术者戴好手套后,不得任意行走及离开手术室。

1.14 任何人发现或被指出违反无菌操作时,必须立即纠正,术者脐平面以下区域均视为有菌区,如器械等无菌物品掉至平面以下,必须重新灭菌后才能使用。

1.15 器械护士不可从术者身后传递器械,需要时可在术者臂下传递,但不能低于台面。

1.16 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然未污染,但也不能放回原容器中,必须重新灭菌后再用。

1.17 手套破损,立即更换,凡疑有物品污染,必须重新灭菌后再用。

1.18 术中被污染的器械,如切开消化道的剪、刀,均须另放于弯盆内,不能重新使用。

2 感染手术后处理原则

感染手术后必须消毒处理,其目的以防止因空气的传播或感染器械的再使用以致交叉感染,污染手术处理,根据感染程度,细菌种类不同而分四类方法处理。

2.1 一般感染手术(如脓肿切除)(1)术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医用污染垃圾作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2)更换手术台及推车上的床单、被套等另行消毒处理。(3)手术间按常规清扫并消毒。

2.2 感染范围广泛手术(如急性脓疡、大面积烧伤等)(1)护士在术前根据手术的需要尽可能将的品准备齐全,以免外出而以引起交叉感染。(2)术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医用污染垃圾作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3)消毒液擦拭物品表面,消毒液拖地,空气净化处置。

2.3 烈性感染手术(如气性坏疽、破伤风)此类手术尽量在就地病区作,若送手术室,则须放在简易而小的手术间内进行,以利隔离。(1)术前准备用物,力求简单并选较差的器械为宜,尽量少用布类(用以一次性为佳),含有脓血的物品则尽量控制在手术台上,勿随意放置。(2)术前尽量将不需用的物品放到室外,配备2名护士,室内、外各一个。(3)术中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必须另行消毒灭菌处理。(4)凡手术中未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鉴后,行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推车用消毒液擦拭。

2.4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术后处理(1)手术通知单上注明阳性,即做好术前准备。(2)术中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必须另行消毒灭菌处理。(3)凡术中未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准后,行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4)手术间按常规消毒处理。

3 讨论

3.1 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的衣、帽、口罩、裤、鞋子必须盖住头发,方准入内。

3.2 除参加手术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参观手术需经医教科、护理部批准,其人数不能超过手术间规定之数字。

3.3环境要求(1)手术间应保持清洁,每次术后一切用物均应用消毒液湿式擦抹,地面、墙角需清洁干交,并以消毒液拖净。(2)每日各手术间彻底打扫一次。(3)吸引瓶、污物桶每次用后,洗刷干净,并以消毒液浸泡后方可使用。(4)洗涤间须保持清洁和下水道通畅,洗手护士勿将刀、针、线圈丢入水池,以防堵塞。(5)洗手间每晚与次晨须各拖地一次,洗手完毕再清洁打扫,及时冲洗水池积垢每周擦拭以保持水池洁白通畅。(6)更衣室清洁工作,地面,便池要求洁白无臭味,每日拖地二次,每周总打扫一次。(7)保持洗澡间整洁,防止毛发等物堵塞下水道,非本室人员及非当日手术人员,不得在该洗澡间洗澡。(8)办公室每日须擦拭桌面并清扫拖地,使用后随时保持清洁整齐,每月大扫除一次。(9)手术室在严格划分无菌,有菌区域后,手术按无菌与感染分室,因诊断不明或其它原因在无菌手术间施行有菌手术后,应进行严格严密的清洁和消毒。

参考文献:

第3篇: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 项目概况………………………………………………… 2

第三章 防控体系………………………………………………… 6

第四章 施工现场疫情防控措施………………………………… 7

第五章 疫情处置流程…………………………………………… 11

第六章 应急响应………………………………………………… 13

第七章 员工防疫行为控制……………………………………… 14

附录1宿舍防控管理细则

附录2隔离区卫生间、冲凉房防控管理细则

附录3不同环境、用途的消毒杀菌要求

附件1~4

第一章 总则  

(一)编制目的 

根据惠州市疾控的最新指引更新要求,坚决防止因复工导致的疫情扩散,确保项目管理人员、所有施工人员及家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使项目安全顺利施工和整体疫情稳定可控。特制定本疫情防控专项方案。 

(二)编制依据 

1、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严格落实建设工地疫情防控措施的紧急通知《惠市住建函(2021)617号》令。

2、惠州市建设工地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引(2021年10月版)

(三)适用范围 海伦艺都花园1期项目全部生产经营场所、人员。 

(四)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联防联控。切实履行政府、公司负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的统一领导与指挥,密切配合当地疫情防控卫生部门,共同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工作。

第二章 工程概况

惠州海伦艺都花园一期工程,项目地点位于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潼桥镇新华路。规划总建设用地面积约为42346.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6251.31平方米。包括7栋高层建筑、一座菜肉市场及整体地下室,3、5、6、16、17栋主楼层数为33层、4栋主楼层数为28层、18栋主楼层数为29层、地下室为-1~-2层,主楼总建筑面积约为94698.66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约为33184.15 平方米;基础为预制管桩、承台基础,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

建设单位:惠州市华龙实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广东省惠阳建筑设计院

勘察单位:广东省东莞地质工程勘察院

监理单位:广东华杰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武汉中拓建设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海伦艺都花园(3栋、4栋、5栋、6栋、16栋、17栋、18栋、19栋、景观亭、门楼、一期地下室)

工程地点:惠州仲恺高新区潼桥镇ZKC-047-15-02号地块。

生活区平面布置

海伦艺都花园项目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分离设置,均独立实行封闭式管理,生活区分工人生活区和办公区两个生活区,工人生活区共有宿舍4栋,办公区内有1栋宿舍和两栋办公楼;工人生活区2#宿舍拟作为隔离区(用于高风险地区来惠人员);在工地现场大门右侧设置帐篷作为疑似病例隔离区。现返岗员工、民工必须按本方案规定先在隔离区完成健康状况检测、观察无异常后,方可获准进入施工现场。

生活区平面布置图

说明:工人生活区1个出入口,办公区1个出入口,各设1个测温点。

疑似病例隔离区

第三章 成立防控体系

一、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宣传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增强防治、防护和应变能力,提高全体员工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加强日常检查,一旦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使事件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2.专项负责: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快、严为主、专人管理,各分包单位对辖区内卫生防疫工作负总责,我总包单位对辖区内的卫生防疫工作进行统一指挥调度。

3.快速反应:建立应急领导小组,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情况,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防止疫情扩散。

4.严格执行:按照政府及公司要求,对进入现场和生活区的人、物严格按规定查处,确认无异后方可准许进入。

二、成立项目经理负责制疫情防控指挥部

2、1、成立项目经理负责的疫情领导小组人员防控体系

疫情防控机构组成人员

组 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技术负责人):

成 员: 蒋达彪 

防控专员:负责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并按

要求向工程监督机构和属地防疫部门报告疫情防控情况。

后勤保障:保障防护用品充足到位;并督促做好

工地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组织隔离区食品分发、隔离员工日常用品采购工作等。

卫生 员:负责检测体温、通风消毒、发放并监

督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宣传教育、环境卫生等。

巡查 员:将项目疫情防控及复工工作落实情况

作为复工期间工作重点,全面加强巡查纠察。

2、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职责

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经理负责的疫情防控机构,设立专人专岗,安排专项资金、调度防疫物资,全面负责本项目防疫工作,并由组长及副组长对接属地行业主管部门、疾病控制部门,实行24小时值守。

总指挥:**,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工作;

组 长:**,负责本项目疫情防控工作;

副组长安全主管**:兼巡视员,保障防疫物品充足到位,项目应准备足够的口罩,测温计、消毒液等疾病控制用品(储备不少于一周用量);建立员工健康卡;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跟踪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并督促工地做好环境卫生工作;保障防疫物品发放到位;督促做好工地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负责督促工地做好环境卫生、跟进工地、生活区消杀管理工作。

副组长**:负责采购防疫物品,并排查开工储备人员两周内往来史、接触史,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如督促做好工地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组织隔离区员工食品分发、日常生活用品采购等。

副组长保安队长**:兼职宿舍管理员,负责进入施工现场、隔离生活区人员的体温检测和登记工作,杜绝疫情的输入性、扩散性蔓延;严格执行封闭式管理。

副组长:**:负责健康观察措施应符合属地疾病控制部门要求,并完成生活区健康观察区域按平面布置图隔离施工等工作。

专职卫生员**:主持体温检测工作及环境卫生维护。

第四章 施工现场疫情防控措施

一、疫情排查、防控措施

根据惠州市建设工地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引(2021年10月版)的要求项目部必须做到以下排查措施

1、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最新动态和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更新情况,及时向项目人员公布相关信息。

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检查。

3、宿舍隔离区设备配置

隔离区入口显眼位置张贴“宿舍隔离区”标识,配备非接触式体温计、消毒药品(酒精、84消毒液、洗手液、棉签等、废物袋)、防护用品(防护口罩、手套、鞋套)等,制作隔离人员信息汇总登记表、隔离人员接收登记表、隔离人员迁出登记表。

4、宿舍隔离区工作规范

(1)工作流程

1)符合需隔离人员条件的,统一做好个人信息登记和接收登记,引导入住并告知相关隔离要求;

2)每个宿舍门口均要张贴《X栋X房住宿员工测温统计表》,宿舍管理小组需要定期对住宿人员情况进行巡查,建立一人一档,做好每天体温测量及登记工作,并安排好隔离人员的饮食起居等保障。

3)宿舍隔离区人员用餐由公司统一解决。

4)发现隔离人员有发热、咳嗽等病症立即专车送至项目所在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排查;转送人员及司机应做好自身防护,转运车辆按要求进行有效地消毒;

(2)工作要求

1)宿舍隔离区日常管理人员、隔离人员全部要求佩戴口罩,隔离人员隔离期限为14天(自入住宿舍隔离区之日起);

2)隔离期间,隔离人员不得外出、不得陪护、不得探视,各房间隔离人员不得相互串门,原则上仅限于房间内活动,确需出隔离房间,需戴口罩;吃饭前、吃饭后、如厕后、进出隔离房间前后需洗手,或者手消毒(手部有明显污渍,先流动水洗手再进行手消毒);生理性咳嗽、打喷嚏时,需要佩戴口罩,或者用纸巾及弯曲的手肘掩护,咳嗽和打喷嚏后立即清洁双手;

3)隔离期满,隔离人员如未出现发热、咳嗽等不良症状,解除隔离,做好迁出登记。

5、宿舍隔离区日常管理和消毒

(1)保持宿舍隔离区及隔离房间空气流通、通风,对宿舍隔离区每天湿式清洁2次,每天一次消毒;

(2)为科学防范,隔离人员使用一性次餐饮工具;

(3)宿舍隔离区内工作人员、隔离人员使用过的、废弃口罩放入废物袋中,集中回收后统一处理;

(4)隔离人员解除隔离离开后,对所住房间的物品、地面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开窗通风1小时以上。

(5)对居住环境每天湿式清扫,对卫生间、桌椅、水龙头、门把手、台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的方法。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500mg/L~1000mg/L,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

(6)对复用食饮具采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消毒。

(7)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可采用加盖容器收集,加含氯消毒剂按终浓度有效氯10000mg/L~20000mg/L混合作用2h后排下水道。如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可用含过氧乙酸的应急处置包直接覆盖包裹污染物,作用30min,同时用消毒湿巾(高效消毒剂成分)或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的擦(拖)布擦(拖)拭可能接触到呕吐物的物体表面及其周围(消毒范围为吐物周围2米,建议擦拭2遍)。

(8)日常的织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h,或采用煮沸15min消毒。

(9)转运密切接触者的车辆,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min后清水冲洗。

对经医学观察确定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接触者,转移至医院隔离后,应对原隔离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可选以下方法之一:

(1)汽化(气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消毒法:可对空气和环境物表进行一体化消毒,具体操作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

(2)采用含0.5%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或500mg/L二氧化氯,按20ml/m3的量采用气溶胶喷雾方式进行空气消毒。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对表面及空间均匀喷雾,作用60min后开窗通风。喷雾消毒后,按日常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拖)拭消毒。

(五)紧急联系方式

安全主管**电话:

保安队长**电话:1

附录2 卫生间、隔离冲凉房防控管理细则

防控期间,除需遵守公司原有相关管理制度外,特增加管理细则。

一、隔离区卫生间、冲凉房管理

1、隔离区冲凉房管理人员配置

(1)责任管理员:保安队长**,负责以单个宿舍为单位安排分批冲凉。

(2)卫生员:**,负责组织定时消毒,保持排水通畅、场地清洁,不定时处理废弃物。

(3)巡视员:**,不定时巡查,围护环境卫生,提出改进意见。

2、隔离区卫生间管理要求

(1)隔离区卫生间外必须张贴相关警示牌;

(2)必须佩戴口罩入厕。

(3)每天消毒两次(早上、下午)。

(4)隔离区必须张贴责任公示牌。

责任公示牌

总负责人

**

直接责任人

**

宿舍管理

**

后勤 保障

黄楚洪

消 毒

方绪才

物资 发放

**

卫 生

**

巡 察

**

防疫值守

张建明

紧急联系人

**13610334802

二、垃圾处理

1、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垃圾桶,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 置到加盖垃圾桶里,每天清理,清理时扎紧塑料袋口,再投放到分类垃圾桶里。

2、废弃口罩消毒:公共场所应设置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保洁工作人员对收集桶内用过的废弃口罩按照“其他垃圾”处理前用有效氯浓度为 500mg/L 的消毒液喷洒至湿润,消毒 30 分钟后,再投放至垃圾箱内。

3、保洁工作人员使用的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待用。

三、项目各类环境防护要求

1、办公室(仓库)

⑴首选自然通风,每天下班后,集中开窗(门)通风不低于1个小时。

⑵做好环境清理,应使用湿式清扫以减少粉尘扩散。

(3)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 30min,再用清水洗净。

2、宿舍

⑴首选自然通风,每天下班后,集中开窗(门)通风不低于1个小时。

⑵做好环境清理,应使用湿式清扫以减少粉尘扩散。

⑷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 250 mg/L~500 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 30min,再用清水洗净。

⑸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或暴露病例时,在疾控机构指导下实施:

①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消毒完成后及时消毒双 手。

②根据疾控机构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疑似病例的生活用品(包括餐具、洗漱用品、痰罐等),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 (含口鼻分泌物、粪便、脓液、痂皮等)、病人的随身物品等,用应急呕吐包覆盖包裹,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有效氯浓度为 10000mg/L 含氯消毒剂至湿润。及时进行封存或区域封闭,他人 不得接触,然后对病人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有效氯浓度为 1000~2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 2~3 遍的擦拭消毒。

3、食堂

⑴首选自然通风,每天下班后,集中开窗(门)通风不低于1个小时。

⑵做好环境清理,应使用湿式清扫以减少粉尘扩散。

⑶物体表面在清洁的前提下,以擦拭消毒为主;对经常被触摸的部位(桌面、座椅、台面、门把手、开关、洗手池的水龙头等)进行预防性消毒,可以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用 75%的酒精擦拭重点部位,每日 2 次。

⑷茶具、水杯:首选物理消毒,煮沸 15-30min,或按说明 书使用高温消毒箱(柜)消毒;也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 度 250 mg/L~500 mg/L)浸泡 30 min 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⑸餐厅地面、墙壁用有效氯浓度为 500mg/L 的消毒液拖地,每日 1 次。

⑹刀和砧板等炊具的消毒 ①生熟操作用具分开清洗、消毒。刀和砧板等炊具使用后应清洗消毒。 ②首选流通蒸汽 100℃作用 10min 或煮沸消毒作用 10min,不耐热的可用化学消毒法,可用有效氯浓度为 500mg/L 的消毒液进行浸泡30min,清洗后备用。

⑺冰箱、水池、周转箱等的消毒 存放熟食的冰箱、清洗用水池、放置食品原料的周转箱等应 每天清洁,然后消毒。用有效氯浓度为 500mg/L 的消毒液进行 擦拭或浸泡 30min,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后备用。

⑻食堂专用垃圾桶垃圾要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应置于有盖的桶内, 用有效氯含量为 1000mg/L 的消毒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

⑼餐饮工作人员预防性消毒①餐饮工作人员工作服消毒厨师和餐厅服务员的工作服每天应清洗消毒。餐饮工作人员手卫生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开始工作前,处理食物前,上厕所以后,处理生食物后,处理污染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处理动物或废物后,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 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活动后。 一般情况下,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在流动水洗手,需要消毒 时可用含酒精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⑽洗手设施。确保场所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配备足够的洗手液。

4、卫生间(含冲凉房)

⑴首选自然通风,保持通风、干爽。

⑵备足量的洗手液、流动水洗手设施,确保场所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根据需要配备含醇的手消毒剂。

⑶保持整洁卫生、地面干爽无积水。每日至少全面清洁两次,清洁范围应包含清理废弃纸巾、便池内污物等垃圾;清洁洗手台面、卫生间地面等。

⑸发现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时,及时处理,并对周围物表、地面进行消毒,可使用有效氯浓度250-500 mg/L的消毒液用拖布拖拭,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⑹清洁消毒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在处理疑似污染物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加穿防水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罩、长筒防水胶鞋等。清洁消毒完毕及时进行流动水洗手,或加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做好手卫生。

⑺空气消毒:无人情况下进行空气消毒。消毒前关闭排气扇和窗户,可用3-6%过氧化氢消毒液自上而下、从里到外进行喷雾消毒,喷雾完毕关门作用30分钟后开窗通风。消毒期间禁止人员进入卫生间。

⑻污染物(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

①污染物在便池/马桶内:遮住便池口或盖上马桶盖,直接打开冲水开关冲入排粪管,冲水时不可打开马桶盖,清理污物后,及时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2000 mg/L的消毒液喷洒便池及便池周围物表。

⑼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垃圾桶,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 置到加盖垃圾桶里,每天清理,清理时扎紧塑料袋口,再投放到 分类垃圾桶里。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待用。

⑽冲凉房消杀频率为2小时一次。

四、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1、有效氯浓度 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1)84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 5%):按消毒液:水为 1:100 比例稀释;

(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 12-13%,20 克/包):1 包消毒粉加 4.8 升水;

(3)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 480mg/片-580mg/片):1 片 溶于 1 升水。

2、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3、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 行配制和使用。

五、注意事项

1、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 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

2、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严禁大面积使用。

附件:1、海伦艺都花园一期项目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架构表

2、隔离区管理制度

3、隔离区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4、正常宿舍疫情期防控管

1、海伦艺都花园一期现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架构表

隔离区管理制度

为加强施工现场防疫管理,做到复工有序,落实政府、公司管理规定特指定本健康观察区管理制度

1、隔离区域人员必须配合,落实管理措施,服从管理,听从指挥。对于不服从管理者劝退离场,无故寻衅滋事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2、隔离区域人员严禁随意走动,严禁相互接触,隔离期14天。

4、隔离区域人员全程佩戴防护口罩,原则上禁止出观察区,如确需出观察区必须得到项目经理同意。

5、隔离区域人员做好自己防护同时,必须每天对所居住场所进行卫生消杀,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做好消杀记录。

6、隔离区域人员洗漱如则到指定位置,严禁到公共区域。

7、隔离区域人员就餐由所属防疫专员送饭,在自己宿舍区就餐。

8、隔离区域则所由专人负责打扫,毎天一次。

9、隔离区域人员使用的防疫物资,严禁丢弃,放在专用垃圾箱,每天有专人收集处理。

10、每天防疫专员上年、下午至少两次对隔离人员测体温,并如实填写上报。如有异常按照防疫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隔离区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严格拔照政府和公司文件要求执行岗位职责。

2、正确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一次性使用防护工具。对使用完后统一包装送垃圾车,勤洗手。

3、对进入项目部、生活区人员进行登记测体温,建立体温、承诺书、健康台账,并按指引要求返岗人员执行。

4、要求进入的所有人员佩戴口罩,到项目报到后一般严禁外出,防止染病后交叉感染。

二、安全员

1、对返岗人员进行防疫安全教育,制作张贴宣传标语。

2、督促各责任人按方案落实消毒,健康观察,测量体温,建立台账。

3、跟进中购保管,使用防疫物资、进入观察区工作人员

三、进入隔离区工作人员

4、消毒工作员:①佩戴口、头罩,②对隔离区全方位消毒

5、送工作员:戴口罩

6.体温测量员:早晚各一次

正常宿舍疫情期防控管理细则

1、宿舍出入管理

(1)加强宿舍区出入管理,所有进出宿舍区域的人员必须自觉佩戴口罩,拒绝未佩戴口罩人员进出。

(2)宿管员对进入宿含区人员测量体温,并不定时上门对在住人员了解情况、测量体温。如发现员工发热、乏力、干咳、胸闷等相关症状的,必须第一时间送医,并跟踪检查结果。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的,立即上报单位防疫应急领导小组。

2、住宿人员管理

疫情隔离期间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住宿人员原则上不得离开宿舍,不得在宿舍区随意走动,不聚会、不串门。

3、保证公共区域干净清爽

(1)増加地面、楼道、公共洗手间等公共区域的清洁消毒每天两次。

(2)保证楼道窗户常开、保持楼道空气流通。

(3)所有员工务必自行将生活垃圾带至指定的垃圾收集点,请勿随地乱扔垃圾。加大垃圾清洁烦次,保证垃吸每日清运垃圾两次。

4、工作人员防护

(1)在岗期间必须佩口罩,每4小时更换次。

第4篇: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医院感染,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我院科学、规范地做好传染性疾病科的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我院收治的传染性疾病情况:其中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有各型肝炎共1514例、麻疹29例、肺结核18例、流脑9例、狂犬病8例,占乙类传染病病例总数的64.1%。丙类传染病为流行性腮腺炎57例、风疹7例、手足口病2例、水痘54例。平均住院23.1天/例。年龄在6个月―81岁之间。

1.2 方法:

1.2.1 基本要求

1.2.1.1 加强对医务人员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2.1.2 医院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

1.2.1.3 根据各种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和落实岗位责任制。

1.2.1.4 重视消毒隔离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1.3 消毒技术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与控制重要措施之一,医院采取了适宜的消毒技术。

1.3.1 空气消毒

1.3.1.1 通风 :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采取的方法包括:

1.3.1.2 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1.3.1.3 安装通风设备,加强室内外空气流通,最大限度引入室外新鲜空气。

1.3.1.4 医院建立负压病房,收治重症呼吸道传染病病人。

1.3.1.5 使用消毒设备,在有人情况下,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天二次,每次1h;在没有安装空气消毒机的科室,无人情况下可以使用普通紫外线灯(按1.5W/m3安装)每天早晚各照射1小时,对空气进行消毒。

1.4 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1.4.1 清洁的一般要求: 湿式清洁,动作轻柔,清洁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标识明确,分区使用,及时更换。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洁具,放入专用洁具间,悬挂晾干备用。

1.4.2 物表和地面的消毒: 当物体表面和地面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及时消毒,病房内的物品表面和地面应定期进行消毒。

1.4.3 消毒方法: 依据各类物品被接触的频率以及受污染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如床头柜、床栏杆、门把手、水龙头、地面等应当每天两次用含氯消毒剂:400 mg /L―700mg/L擦拭物体表面或拖地,作用15-30分钟。病人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如果上述物品为一次性使用,使用后应当按医疗废物处理。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清洁后用1000 mg /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用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 /L -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 30 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体温计使用后用75%乙醇浸泡30分钟清洗后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运送病人的工具使用后应当进行消毒,担架、平车等物体表面用400 mg /L -700 mg /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1.5 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5.1 使用一次性防护用品,用后的防护用品放入双层黄色专用废弃物袋中封扎。

1.5.2 防护眼镜、防护面罩清洁后用500 mg /L―1000 mg /L含氯消毒剂或75%的乙醇浸泡30分钟,清洗干燥后备用。

1.6 隔离技术

1.6.1 隔离的原则

1.6.1.1 对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应当尽早采取隔离措施,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分开安置。

1.6.1.2 病人的活动应当限制在病房内进行。与病人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不得探视,若病人病情危重必须探视的,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1.6.1.3 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选择飞沫隔离、空气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

1.6.1.4 医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取区域隔离,具体要求包括:

1.6.1.5 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

1.6.1.6 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分别设立缓冲间,并加装隔离门。

1.6.1.7 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的专用通道。

1.6.1.8 整个病区通风良好,整个病区空气的流向为从办公区 走廊 缓冲间 隔离病房。

1.7 人员的防护技术

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标准预防的原则,并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病人或临床确诊病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1.7.1 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1.7.2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1.7.2.1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1.7.2.2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7.2.3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1.8 医疗废物的管理

1.8.1 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并按照类别放置于防渗、防漏、防锐器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有明显的中英文警示标识。

1.8.2 损伤性医疗废物应当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专用容器中,外运时必须严格密封,并在其外部套装医疗废物专用的黄色塑料袋。其它医疗废物,包括患者的生活垃圾直接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分层封扎袋口。

1.8.36 医疗废物应每日由专人使用专用转运工具,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及时清运到医疗废物暂存点,由市固废中心统一收集处理。

2 结果

2012年我院共收治了各种传染病1698例,由于采取了正确的消毒、隔离、个人防护以及医疗废弃物管理措施,均无病人之间,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现象发生,传染性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效果良好。

3 讨论

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是当前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可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以及病人安危。由于传染病是生物性病原体所引起的,常可迅速传播,造成流行,危害人民健康。要做好传染源的管理,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关键在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因此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在传染病医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院对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视和全院医护人员采取了有效措施,从各方面严格把关,把造成感染的因素降到最低限度,保证了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

[2] 胡必杰,郭燕红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2010、6.

第5篇: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关键词: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66-02

1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性

交叉感染是指医院内各种细菌、霉菌或病毒通过媒介造成感染、扩散、流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交叉感染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感染者密切相关,如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体的免疫机制即可预防交叉感染。

医院是各类病人集中的场所,病人带菌多,如果工作人员消毒隔离无菌观念不强,可将病源菌通过自己的双手传播给健康人群而发生医院叉感染。

医院内交叉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造成交叉感染的后果是健康人去医院,感染了某种疾病;或使原本有一种疾病的人又感染了另一种疾病,雪上加霜、病上加病。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不仅会给受感染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也给病人及其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严重威胁着人体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宁。因此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是我们广大医护人员的共同责任,是医院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衡量医院护理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2产生院内交叉感染的因素

2.1门诊急诊病人未建立预检分诊制度,使一些传染病人在就诊期与其他病人接触,如:通过挂号、化验、取药、照光及其他医技科室的检查,使病源体相互传播而发生交叉感染。

2.2医院未建立卫生处置室,没有健全的接诊和分诊制,病人入院时混杂集中在一个地方,有的病人未做洗澡更衣处理,将传染病人的东西带入病房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

2.3门诊防治交叉感染工作主要由护士来管理和实施,如门诊护士消毒隔离观念不强,也可造成交叉感染。

2.4以工作人员的手为媒介是医院发生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医护人员在给传染病人作检查治疗后无菌观念不强,未经消毒就接触非传染病人,这样可将病源菌带给健康者而发生交叉感染。有的是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未经严格处置,造成交叉感染。

2.5医院可通过空气传播途径发生交叉感染。

2.6院内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及病人用过的剩饭、剩菜、剩药及其他污染过的物品,未经消毒进入下水道或垃圾堆,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及食物、便器,有的污染工作人员的双手造成交叉感染。

2.7医院内病理科、检验科、手术室将含有大量病源体的标本及溶液未消毒丢弃以致造成细菌繁殖而发生交叉感染。

2.8院内供应室、换药室、药房等工作人员缺乏无菌观念或消毒工作不彻底,通过给病人输液、注射、换药、导尿等操作时,接触病人黏膜、创面、组织而发生交叉感染。

2.9健康带菌者、陪伴者、探视者和工作人员接触病人发生交叉感染。

2.10通过生物昆虫媒介传染,如蚊子、虱子、跳蚤、苍蝇等传播。

2.11医护人员缺乏消毒隔离无菌观念的专业知识,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任而造成交叉感染的发生。

3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措施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技术性和科学性较强,涉及面广,因此,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医院,为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成立了一个预防交叉感染检查组,制定医院预防交叉感染的具体措施,定期检查、评比,对已发生的交叉感染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3.2改善已有的病房条件:尽可能将传染病人隔离,门诊应建立预检科,分别诊治。院内应建立污水污物处置间,严密管理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等。

3.3贯彻消毒制度的具体措施。

3.3.1消毒的种类。

3.3.1.1随时消毒:对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地面或被烈性传染病如白喉、流脑污染空气后,应随时进行物品和空气消毒。

3.3.1.2终末消毒:当传染病人解除隔离或病愈出院、死亡、转科等,对病床周围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

3.3.1.3预防性消毒:对怀疑病原体污染了的地方、食具、衣物和水,可作预防性消毒。

3.3.2消毒的管理。

3.3.2.1定人管理:对病室空气、便器、医疗用具及生活用品、隔离衣帽、口罩、被服等,应指定由专人负责消毒。

3.3.2.2定期消毒:各类用具应建立定期的消毒制度,如空气、地面每周消毒一次,食具每餐消毒,便器随时消毒,口罩帽子、床旁等每日消毒,被褥床垫作终末消毒。

3.3.2.3定期检查:建立检查制度,分别做出季度、每月、每周、每日的检查要点,也可在一定范围进行抽样检查。

3.3.2.4定期鉴定:用消毒液、无菌包、无菌机械等按周、月、季度作一定的质量鉴定,看是否达到灭菌要求,对换药室、治疗室、病房定期作空气培养抽样检查。

3.4贯彻隔离制度的具体措施:

3.4.1医院病室应有合理的布局。综合性医院应设立肠道传染病门诊、肝炎门诊,尽可能按病种进行就诊、检验、取药、观察、治疗。病室按病种安排病人,这样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4.2建立健全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病人就诊、入院、住院、出院等的隔离管理工作。

3.4.3发挥护士长及值班医护人员的作用,加强隔离技术知识的训练,教育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消毒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

3.4.4常用的隔离方法:由于传染病源与传播途径不同,隔离方式也各有所异,一般归纳有严格隔离、保护性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接触隔离和昆虫隔离。

4护士在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中的作用

4.1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在医院护理工作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内容,又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医院中杜绝交叉感染的重要手段――消毒隔离工作是由护理人员来完成并具体实施。

4.2护士必须熟悉和掌握发生交叉感染的各种因素,尤其是与护理工作有关的因素。才能制定出有效的防止措施及严密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搞好消毒隔离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护理工作不当而引起的交叉感染。

第6篇: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门诊消毒、隔离工作措施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消毒、隔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门诊为了搞好各种消毒、隔离工作,加强了医护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从而提高了各专业人员的认识,增强了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树立了良好的医疗思想,在重视医疗质量,做好消毒隔离制度的同时,护理部也加强了检查、监督工作,使消毒隔离制度落到实处,做到了正常化、制度化。

做好门诊卫生宣传工作:我院是综合性医院,平均日门诊量达350~500人次,其病情有轻、重,停留时间有长有短,均需在较短时间内做出诊断,并予以处理,人员流动快、工作量大,又是易感染人群,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多。为此,几年来,我院一直把门诊作为一个卫生宣传教育的窗口,注重加强门诊卫生宣传工作。①做好门诊卫生宣传工作,向人民群众普及工作及卫生科学知识,定期更换宣传栏牌,向候诊病人进行卫生指导,如怎样早期发现肝炎病人、痢疾病人,怎样防止交叉感染,并设有痰盂不让病人随地吐痰,使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②院门诊实行无吸烟门诊,给来院就诊的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深受患者的欢迎。在候诊大厅,用各种形式宣传吸烟的危害以及不吸烟可使人保持健康等医学知识。

做好空气的消毒工作: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离不开空气的,这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进行气体交换,都要进行人体的代谢循环。但是空气也是直接传播疾病的途径,当人们的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使机体呈易感状,通过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各种病原菌就可以感染上各种疾病,可见空气对人的健康有直接影响。为了做好空气的消毒工作,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几年来,我院保健科一直有专职消毒员,坚持对空气的消毒工作。

消毒隔离工作是医院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手段,我们护理员为做好宣传预防工作,使全社会重视交叉感染的危害性,坚持做到:①在院内加强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各项常规。②加强检查,提高认识,落实制度,提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自觉性和责任感。③杜绝交叉感染,以达到患者早日康复

的目的。

讨 论

医院感染的管理随着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正在受到重视。

来院就诊的患者,既是传染源,又是带菌者,同时也是易感人群,如果医院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稍有疏忽,就很容易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医务人员也可能染上各种疾病,影响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健康,所以医院门诊必须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才能防止病源的扩散和疾病的蔓延。

第7篇: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灵长类实验动物(主要是食蟹猴)是广西的特色实验动物,主要以出口为主。按规定出口的灵长类实验动物必须在注册的检疫隔离场中隔离检疫,隔离舍空间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对动物健康存在潜在危害。为了防止疾病传播,保证出口实验动物的质量,对隔离舍空间实施喷雾消毒,是目前采用的有效方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法之一[1,2]。本试验选择3种不同类型的消毒剂进行试验,比较空间喷雾消毒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消毒剂。优氯净:使用“翔宇”牌优氯净,有效氯浓度是360~400mg/l。碘酸混合溶液:使用“五指峰”牌碘酸混合溶液,主要成分是碘、硫酸、磷酸。其中碘含量为1.35%~1.50%,酸含量为13.6%~15.0%。消杀威:主要成分是氯氰菊酯、癸甲氯铵(双长链季铵盐)与特定增效剂。

1.1.2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70814。

1.1.3手动喷雾器。桂林独秀喷雾器厂生产。

1.2试验方法

1.2.1喷雾消毒前。利用3间灵长类实验动物隔离舍,每间面积相同,约50m2。在每间隔离舍设定中间、四角位于笼具内的共5个位置,并放置灭菌营养琼脂培养皿,让空气中的微生物自然沉降15min,再于37℃恒温培养48h。

1.2.2喷雾消毒后。利用3间灵长类实验动物隔离舍,每间面积相同,约50m2。将以上3种消毒剂,按照各自使用说明书上标明的消毒用量和比例,加水充分混合后喷雾,每种消毒剂喷雾1个隔离舍,充分对其内部空间、笼具进行消毒;然后于喷雾后5min、15min、30min、60min、360min、1 440min、2 880min、4 320min在检疫隔离舍内中间、四角共5个点的笼具内放置灭菌营养琼脂培养皿,让空气中的微生物自然沉降15min,再于37℃恒温培养48h。对每个检疫隔离舍的平均菌落数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检疫舍喷雾消毒前后平均空气落下菌数

3种消毒剂喷雾消毒后,检测到最低空气落下菌数,优氯净为0.7cfu/皿,碘酸为0.6cfu/皿,消杀威为1.8cfu/皿(见表1、图1)

2.23种不同类型消毒剂的杀菌率比较

由表2可知,检疫舍喷雾消毒最佳杀菌率:优氯净87.7%,碘酸92.8%,消杀威89.4%。获得喷雾消毒最佳效果的时间段,不同消毒剂持续时间不一样,优氯净为60~360min,碘酸为5~30min,消杀威为15~60min(见图2)。

3结论与讨论

(1)灵长类实验动物的检疫隔离舍喷雾消毒试验结果表明,3种消毒剂优氯净、碘酸和消杀威均能有效杀灭隔离舍空间细菌,其有效杀菌率分别为:优氯净87.7%,碘酸92.8%,消杀威89.4%。可为出口灵长类实验动物企业检疫隔离舍喷雾消毒选择消毒剂时提供用药参考。

(2)不同消毒剂获得较好的消毒效果,持续时间不一样,优氯净、碘酸和消杀威分别为60~360min、5~30min、15~60min。碘酸和优氯净对空间细菌的杀灭作用最快,碘酸喷雾后5min,优氯净喷雾后15min,即可把检疫隔离舍空间绝大部分细菌杀灭。消杀威消毒剂持续杀菌时间最长,喷雾消毒后2 880min,仍有50%以上的杀菌率。因此,3种消毒剂中优氯净和碘酸的杀菌速度最快,消杀威持续有效杀菌时间最长。

(3)3种消毒剂杀菌作用原理不完全一样,优氯净为含氯的制剂,氯溶于水中变成次氯酸,次氯酸体积小,带负电荷,易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和干扰多种酶系统(主要是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使糖代谢受阻,从而使细菌死亡。碘酸的作用原理在于能够碘化和氧化菌体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菌体蛋白氨基结合导致菌体蛋白变性和抑制菌体的代谢酶系统。消杀威由氯氰菊酯、癸甲氯铵(双长链季铵盐)与特定增效剂配制而成,因可以破坏致病微生物细胞膜和酶系统而具有杀菌消毒作用[3,4]。从本次试验结果来看,3种消毒剂对细菌均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但是3种消毒剂的作用机理不一致,为了防止长时间使用同1种消毒剂使细菌产生耐受性,建议每间隔1个月更换1种消毒剂。

第8篇: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一、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

(三)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四)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六)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发热门诊。

1.应当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其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发热门诊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3.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二)急诊。

1.应当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应当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3.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

4.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三)普通病区(房)。

1.应当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病区(房)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

3. 疑似或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不探视;有条件的可以安置在负压病房或及时转到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专科医院。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四)收治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的病区(房)。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同类型感染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3.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等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2)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3)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应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使用后,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4)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

(五)医务人员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4.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3)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4)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5)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6)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7)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六)加强对患者的管理。

1.应当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

2.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指导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第9篇: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控制手术感染

文章详细分析了手术室消毒控制管理对控制手术感染的重要性,并特别选取了我院于2013年6月于2014年12月期间实施的手术治疗,选取了100例临床患者作为治疗的对象,进行了研究,今将研究结果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治疗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患者年龄在20岁至50岁之间,其中平均年龄35岁。

1.2 方法

1.2.1 组织健全,制度落实

医院构建完善的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基于医院管理委员会的领导,检测护士担负医院感染区环境的检测工作,检测手术污染物、消毒液与无菌用品,明确各自的责任,落实到位。医院感染科要在不定期的时间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同时分析其中的原因, 提出有效的建议,形成上下信息间的联动,确保隔离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1]。

1.2.2发挥组织作用,强化消毒知识培训

医院手术室担负耳鼻喉科目、眼科与外科等的手术工作,具有十分繁重的医疗工作,同时,人员结构较为复杂,对隔离知识有不同的认识,面对这种情况,手术室有关工作人员要从点到面开展培训工作,首先要对有关科室的护士与护士长展开培训,其次,科护长、监护长要结合不同科室的实际情况,动员全科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较好地认识到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2.3严格卫生清洁管理

手术室所有的清洁工作要安排在每天手术结束后进行,清洁一定要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中使用湿式打扫。在每天的手术开展前,使用清水与消毒液各擦拭一次。不能让使用的清洁工具与不同净化级别的手术室混在一起,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每周,手术室卫生清扫人员应彻底清扫一次地面、墙壁与吊顶等,每月开展一次卫生大扫除。手术人员的隔离鞋要在当天的时间使用清毒液清洗一次。感染监控人员每月要洁净手术空气,消毒处理物表、手术人员的手等, 监测空气湿度、噪音与灰尘粒子数等,同时将结果上报给部门备案。设备与物品先包装完毕,然后擦拭干净,才能进行手术室。

1.2.4手术器械消毒

1.2.4.1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使用范围最为广泛,具有显著的效果,非常牢靠。高压蒸汽灭菌器共有两种类型:下排气式与预真空式两类。后者灭菌具有较短的时刻,对需求灭菌的物品带来的危害较少,然而价贵,并不能普遍使用。

1.2.4.2甲醛蒸汽熏蒸法

用24cm有蒸汽格的铝锅,蒸汽格下放置一个量杯,兑入高锰酸钾2.5g,然后再兑入 40%甲醛溶液5ml,蒸汽格上,放丝线,熏蒸1小时,就可以实现消毒的目的,此外,丝线也不变脆。

1.2.4.3消毒法

一些手术室内的器械,如内腔镜、锋利器械与药液浸泡消毒法并不适合使用热力灭菌,可以使用化学药液浸泡消毒。通常使用的化学消毒有以下几种:(1)1:1000 新洁尔灭溶液,浸泡半个小时,通常使用在缝针、剪刀与刀片消毒。1000ml中兑入医用亚硝酸钠5g,形成新的溶液- "防锈新洁尔灭溶液",防止金属器械生锈。药液要在每周替换一次。(2)70%酒精,浸泡半个小时,与新洁尔灭溶液具有相同的用处。酒精需要在每周过滤一次,并进行溶液浓度的核对。(3)1:1000洗必泰溶液,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浸泡时刻为30分钟。

1.2.5 特殊感染的隔离

这种措施主要是避免给其他手术病员与工作人员带来健康危害。在开展特殊病原体感染手术前,要将信息通知给感染科,感染科派安排相关人员全面参与到手术的监督指导工作。手术通知单上一定要明确标注隔离种类与感染诊断。手术要在普通隔离手术间或者是负压手术间进行。室内设备确保简单,同时实行“隔离”标记。运送患者的平车里要铺设一条大的单子,主要是为了包裹患者。设立专门使用的感染卡,提醒工作人员采取隔离方法,术后,一定要尽快将其送到恢复室或者是隔离病房。不要在途中停留。注明特殊感染标记,或者使用大单装黄色医疗废物袋双层扎紧,并送到洗衣房进行消毒处理,还要进行灭菌处理。拒绝参观与实习,防止传播与扩散。

1.2.6手术后的处理

参与手术人员应在手术室要将手术衣与鞋套脱掉,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经过淋浴与更衣才能离去。一次性手术用具,如刀片、针头与锐利器具等要放入到防水耐刺的容器中,进行密封,送到医疗废物暂存点。如果接受手术者是传染病患者,当出现职业暴露事件后,要严格按照医院有关暴露事件规定与处置流程,开展局部处理与预防等。

2 结果

在该次研究中共选取了100例患者进行治疗,经过消毒管理后,其中10例患者出现了手术后感染,占总人数的10%。

3 讨论

消毒隔离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的感染现象发生率,降低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3]。总之,医院手术室采取消毒管理,能有效减少或者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显著提升了医院感染管理水平,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消毒管理后,出现的感染患者只有10例,占总人数的10%。

所以,医院手术室工作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投入到消毒隔离管理中,显著提升了手术室感染控制水平,减低了患者在手术室出现的感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