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文化交流与管理范文

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精选(九篇)

跨文化交流与管理

第1篇:跨文化交流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企业文化 文化植入 外语语言 创新管理 综合素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下,在各种文化不断走向产业化的今天,各国之间企业的业务往来、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要。因此,把跨文化交际融入企业文化的植入中已是趋势的必然。

一、跨文化交际与企业文化

跨文化交际是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年轻的学科。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任何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它是本族语和非本族语之间交际的桥梁。可见,跨文化交际是联系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贸易、旅游等各行业的纽带。

跨文化交际的应用相当广泛,比如,金融贸易、商务会谈、外交事务、国际旅游、对外文化传播、外国在华企业、中国驻外企业、以及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等都普遍用到跨文化交际知识。

企业文化,也被称为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包括指导思想、价值观念、经营理念、道德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在内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一个企业要真正步入正轨、进入市场需要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要发展快、效益好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要提高整体素质,使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来自国内外的各种信息量大得让人应接不暇。及时接收和领悟这些信息与技术已成为一项新的技术和本领;加上交通技术的便利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整个世界被压缩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村民”之间的交往方便得都可以随时、随地、随处串门、聊天、会友、交往以及沟通。这时候,共同的语言就变得格外重要,亦即我们所说的外语——英语、日语、法语、韩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各种语言。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好、做强,文化植入相当关键,这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也就相对更为突出。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在企业文化植入中的作用也就变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而企业中管理层与企业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也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二、跨文化交际在企业文化植入中的作用

第一、突破语言障碍,加快企业相互间的直接沟通:把外国语言引入企业语言文化环境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首先是外语水平的提高,把外国语言引入企业文化环境。随着“国际化”和“与国际接轨”等词汇在中国频繁的大量出现和广泛应用,来华或出国访问、留学、交流、会议、旅游以及业务洽谈的人员的不断增多,各国之间的不同文化背景和环境进行了频繁的接触和碰撞;外国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在国内频频出现,也使得国际人员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往日益增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拉近了人们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却使得交流变得生疏,语言成了彼此交流的障碍。所以,外语在企业文化中就变得尤为重要。在企业文化中要首先植入外语语言,提高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外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即口语交际能力就是企业文化提升的关键和基础,企业要重视员工的外语水平,提升企业员工对外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在企业内部,可以有组织地对员工进行外语水平的学习培训、定期实践,把外语水平当做考核一项指标。使每一位员工把外语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自己必须掌握的一部分。另外,在企业内部创建外语环境,把外语融入到墙报、建筑标识、产品商标、车间门牌以及厂区广播等。这样,在企业中间就可形成一种人人学外语、人人会外语的语言氛围。只要突破了语言障碍,企业间的沟通就会顺畅、无阻,为今后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第二、 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和综合竞争能力:把跨文化交际技能用于企业业务谈判中

有了丰富的语言基础,再把跨文化交际技能用于业务谈判中,在企业发展和经营方面与国外企业进行交流,企业的发展就有了更大的空间和综合竞争能力。因为企业的发展不是闭门造车,它需要与外界的联系、接触、交流与合作,既包括国内企业之间的,也包括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交流。所以各种业务的商务洽谈是必不可少的,而在企业的业务洽谈中,语言是进行交谈的桥梁。这时候,已掌握的外语水平就能发挥作用。当然,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语言能力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交流,即沟通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类的科学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人类的生活方式。个体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相互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适者生存”的理念再次体现出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员工就得先行给自己充电,掌握必需的交际能力和手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树立企业形象,把跨文化交际知识用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注意交际背景下的语言规则,学会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方式,掌握洽谈技能,这对一个企业的成功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让跨文化交际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效地为企业建设服务,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服务。

第三、有利于企业各产业走向国际化,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跨文化交际,把国外的文化习俗、历史渊源、思维方式等用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

经济全球化使得中西方不同文化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规模日趋壮大。国内企业的产品纷纷打入国际市场。如果没有对异国文化的深入了解,领导者管理就会出现偏差,员工生产就会发现漏洞。在这个“国际化的大市场”中,企业产品很难长久在国际市场上立足,那样企业就无从发展,产品无从升级。因此,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了解异国文化、历史渊源、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是一个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化的基础,也是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根本。同时,把跨文化交际知识植入企业文化之中,有利于消除企业发展由于文化不同带来的各种潜在的障碍和低效率的沟通,防止相互间交流与合作中产生的误解和文化冲突等。可见,跨文化交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指导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实践活动。企业需要企业文化来维系、凝聚和激励员工。所以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企业文化以及在企业生产和发展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企业各产业走向国际化,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团结合作。

第四、 便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之间在创新管理方面的相互借鉴:通过跨文化交际,把国外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用于企业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中

由于国别不同、文化、体制各异,各国的企业内部有着各自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曾有人这样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之后,各自还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流之后,每人都有两种思想。而这两种思想通过融合后还能进行创新,从而产生第三种思想和方法。同样,在跨文化交际中,各企业的管理层各自有各自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但通过跨文化交流,相互间得到不断交往与合作;通过了解外国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使企业领导层之间相互借鉴、吸收对方的管理方式、经营理念和成功经验,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理念和方法。把别国不同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用于本国的实践、管理和生产之中。同时各企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从而能获得管理创新的新理念,用以更好地指导企业思想、发展战略和经营哲学,更新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西方学者罗伯特·布莱克与简·穆顿在《新管理风格》中曾提到的:“现实中企业领导人的风格对企业的经营风格具有决定作用”。可见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第五、有利于企业员工交流、互往,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场应变能力:通过跨文化交际,把国外的企业文化植入企业员工的心中

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指除意味着用外语语言进行表达外,还意味着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存在着沟通技能。沟通不好就会产生歧义、产生误解,从而影响生产。企业在注重员工掌握外语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员工间的相互沟通能力:内部的和谐、统一才是企业文化植入的起点。通过跨文化交际在企业文化中的植入,使企业上上下下,形成统一的观念形态下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以及群体意识。有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语言和沟通方面将得到提高,企业员工就会有一种向心力、凝聚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个人素质明显提升。员工之间就会对内交流、互往通畅、和睦相处;对外树立形象,全面提升职场应变能力,为企业各方面的业务生产与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加快了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的跨文化交际,是在日益发达的跨文化交往,以及人际交往的需求下的产物。跨文化交际在企业文化的植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保障。跨文化交际不仅使外语渗透到企业文化的各个领域,而且提升了企业管理干部的创新管理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为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前提条件,加快了企业最终走向国际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王翠春、朱东碧、吕政. 跨文化交际[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 理查德. R. 盖斯特立德著,李东等译. 跨文化商业[M]. 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4] E. 海能. 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展望[M]. 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

[5] 特雷斯.E.迪尔,阿伦. A.肯尼迪. 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第2篇:跨文化交流与管理范文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涉外商贸谈判中跨文化沟通,是国内企业谈判者难以把握的内容。如何处理好涉外谈判中的文化沟通,如何避免谈判中的误解……,是国内许多涉外谈判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论文从谈判中常见的中外商务谈判的文化冲突分析出发,结合东西方思维方式、商业习惯、社交禁忌与法律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了涉外谈判中的跨文化沟通的策略

商务活动开展必须依跨文化沟通来实现。跨文化沟通往往会受到不同的文化差异因素的阻碍。这些文化差异包括语言文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法律规范、风俗习惯等因素。要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的沟通,应采取适当的沟通途径,克服文化差异的不利因素,加强理解和融合。

三、选题的学术前史

跨文化沟通是跨国公司管理中的重要方面。文化、文化层次及文化差异在跨国经营中对跨文化管理和谈判的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的基础有着重要影响。肩负跨文化沟通任务的跨国管理者们应该认识文化差异、尊重其他文化及努力协同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跨文化沟通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个体的交际行为、审美观念、时间观念和个人成就观会有所不同

四、选题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沟通问题的重要意义。

2、商务谈判中的文化语言文化差异。

3、商务谈判人员的跨文化交通能力。

难点:商务谈判人员应该具备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五、计划采用的方法

6月到9月查找资料,10月整理资料,11月完成初稿,12月修改,定稿。

将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进行论述。既对跨文化交流学进行论述,又结合涉外秘书的具体工作进行分析。把跨文化交流学的理论有效的运用到商务谈判的具体工作中去。

六、论文纲要

目录

第一章商务谈判中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关于跨文化交流学

第一节内容

第二节文化交流学研究的目的

第三节跨文化交流学的基础研究提高跨文化意识

第四节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第三章商务谈判人员应该具有的跨文化语言修养

第一节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文化差异

第四章商务谈判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七、参考文献

⑴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第1版

⑵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⑶王兴孙,陈洁,报道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介绍国际商务知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

⑷王健宜、滑本忠编著:潘雪辉、滑本忠、刘肖云、张季芸,书中所讨论的问题是由三方面的专家共同认为在国际商务沟通方面至关重要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第2版

姓名:

学号:

专业:

第3篇:跨文化交流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跨文化交流 教材选取 课程建设 教学方法

中国经济的崛起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对于如何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以英文专业背景为依托的课程设计并没有真正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笔者以琼州学院为例,通过对教材选取,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情况的客观分析,并提出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促进非英语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

1 非英语专业《跨文化交流》教学现状分析

跨文化交流学最早起源于美国,在Edward Hall 1959年出版《无声的语言》后,许多有关跨文化交流的著作应运而生。同时,美国的一些大学开始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1]。而跨文化交流学在我国的历史很短,大致上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注意。

1.1 《跨文化交流》教材选取分析

首先,《跨文化交流》教材内容的选编不应以英文专业背景作为依托。以琼州学院大二酒店管理学生采用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例,学生的英文认知水平与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不能与教学目标同步,过难的英语词汇以及地域文化的空白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障碍,从而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学内容的编排以输出“优等文化“为主,抑制了文化双向信息交流的本意。我国引进的原版或编著的教材中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概念、案例和话题具有鲜明的“舶来”特色,如老龄化、同性恋文化、性别歧视、社会阶层、个人取向系统等文化层面和社区动力学、大众传媒、计算机协助交流、关系交流、劝说、谈判、认知、判断、推理等交际学概念和理论。[2]提到异国文化,就会想到西方文化,一讲到西方文化,就认为是美国文化,讲到美国文化,便认为是时尚优等文化。然而跨文化交流的意义并不仅仅单一传递西方强势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而是通过与本国文化的对比,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视角去激发学生思考问题,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接受世界的多样性,以促进本国文化的良好发展。最后,教材内容的选编不符合学生兴趣。例如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与国际争端的关注要远大于英文诗歌的起源。

1.2 《跨文化交流》课程设置分析

83%的高等院校将跨文化交流设置成为选修课,69%的院校认为最佳开课时间为大三第一学期,62%的院校认为此课应持续两个学期。超过一半的学校认为目前课时不够是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这说明大家普遍感到这门课程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3]。非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流课程旨在从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宗教、教育制度、文学、哲学、美学等各个方面,多角度、多侧面、深层次地发掘和研究目的语和本族语文化[4],同时又肩负着使学生熟悉中国文化传统,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能够以一种多元文化人的身份“开放、灵活、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任务”[5]。因此,仅将其作为一个学期的选修课,是很难完成从“跨越”——目的文化知识和交际技能的获得——到“超越”——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成员的欣赏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观察和反省——的转变。

1.3 《跨文化交流》教学方法分析

93%的院校采用了文化对比,86%采用了案例分析,61%采用了文化讲座。这说明多数教师依然立足于单向传授与对比描述,而对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技能提高没有真正落实[6]。例如琼州学院跨文化交流课堂主要采取影音图像示范以及微型剧模拟进行角色冲突扮演,由于受到条件限制,无法带领学生运用项目教学方法(project based)进行社会实践深入研究,从而也无法量化评价教学效果。

2 非英语专业《跨文化交流》教学改革建议

2.1 教材选编应以“因材施教“为原则

阅读词汇的难易程度应符合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我国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文水平处在英语四级至英语六级之间,少数优秀分子可以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英文教材的选编应以适应普遍性为主,过易或过难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内容的选取应从全球角度出发,冲出“英美即世界“的定格模式。同时适当引入社会以及全球的热点问题,如黄岩岛争端或苹果公司,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提高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

2.2 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应重视跨文化交流课程,将选修课改为必修课。英语应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日趋重要,而交际能力的高低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前景。

跨文化交流课程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就可以真正达到“跨”的目的,它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与较深的认知水平。例如种族优化主义理论涉及人类发展学,战争史,经济学等;交际学概念涉及到社区动力学,大众传媒,判断推理等;而跨文化的研究方法又涉及到心里分析方法,辩证法和诠释法。所以为了保证跨文化交流的教学效果,高校应当考虑开设相关人文课程作为铺垫。

跨文化交流课程开设的时间也有待商榷,笔者认为开设在大三第二学年比较适合。大部分高校学生大一大二学年忙于基础公共课的学习,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社会认知体系。通过大二学年末期的社会调查实习以及大三第一学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学生的批判思想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这段时间他们思维相对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态度也比较积极,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批判学习能力,两者不谋而合。

2.3 教学方法改革

以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为依托,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例如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与本校留学生混合分组作业,共同派遣到本地酒店进行实习调查,并提交英文报告同时进行组织课堂展示。

课堂组织模式应打破传统教师单向传授“静”的模式,给予学生“动”的权利。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将问题不断抛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观点辩论,将课堂主导权回归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学习(peer study)中自觉提高交流能力,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陈词并由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笔记总结。

3 结论和建议

非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流》课程强调的以英语语言为媒介,通过对本族与异域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从教材选取,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意见,下一步研究方向建议重点讨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及教学效果量化的体系开发以促进与完善非英语专业跨文化交流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46-55.

[2]姚霖霜.美国大学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的文化特征分析[EB/OL].htt

p:///news/2008-01-31/70665.html,2012-3-10.

[3][6]邬姝丽,周英莉.高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2010,3(2):61-69.

第4篇:跨文化交流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国际经济贸易 跨文化交流 加强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在国际经济贸易趋势下,企业间的跨文化交流越加频繁,同时一些阻碍企业间跨文化交流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而企业想要加强跨文化交流,就必须认识到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解决这些阻碍企业间跨文化交流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加强。

1加强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在国际经济贸易的趋势下,经济全球化使得整个人类世界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大市场,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政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出现了全方位的接触与对话。在这一过程中,跨文化交流时出现的冲突,成为了现代人必须要面临的挑战。在这个时代,空间距离已经不再是阻碍不同地域人们进行贸易往来的原因,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等信息传输系统完成一笔贸易交易。然而,想要完成国际经济贸易往来,就必须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但是跨文化交流不仅仅是交际双方语言上的交流,更是社会文化的交流。因此,跨文化交流上存在的障碍就成为了阻碍人们贸易往来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企业间的跨文化交流,才能帮助我国的公司和企业实现跨国经营,从而促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实现国际化的经营。所以,加强企业间的跨文化交流,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2阻碍企业间跨文化交流的因素

影响企业间跨文化交流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时间观念。在北美文化中,时间就是金钱,但是在亚洲文化中,时间观念比较宽松。所以,在来自中西两方的人员进行经济活动时,同时也是文化交流时,就会出现一定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无法理解对方的行为,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其次,空间观念不同。西方人有较强的空间领域感,而中国人则喜欢和伙伴共享空间。美国人在与中国人谈判时,常常会准备较为详细的法律文件,但是中国人常常会觉得文件内容过于繁琐。这是因为美国人主要从法律角度来看待自己与经济伙伴之间的关系,而中国人则从人情的角度来看待彼此间的关系。所以,这种差异很容易给中西文化交流带来困难,从而妨碍不同文化的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总之,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会给跨文化交流带来极大的困难。

3如何加强跨文化交流

(1)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想要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就必须要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在国际经济贸易的趋势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进行跨国贸易往来。因此,企业只有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才能在商务活动中,与其他跨国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2)树立平等的文化观念。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各自的环境下形成的,所以,虽然不同文化之间存有差异,但是却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因此,想要加强跨文化的交流,首先要树立平等的文化观念,不能因为别人的文化与自己的文化不同,就对别人的行为举止表示不满。从本质上来说,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从而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所以,树立平等的文化观念,克服狭隘的民族中心论,才能加强彼此间文化交流。

(3)追求文化的融合。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跨国企业想要在他国发展,就一定要追求文化的融合,从而加强企业间的跨文化交流。首先,企业要做好当地文化的调查,从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营者的心理,顺利进行跨文化的沟通,进而为企业间的合作提供保障;其次,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不能一味地迁就他国文化,还要向对方介绍自己的文化,从而使本国文化在渗透到他国文化中,达成文化的融合。

(4)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是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然后利用这种差异来进行有效的交流。比如企业间在进行文化交流时,可以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打造双方都乐于接受的、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的企业特色文化。

4结语

在国际经济贸易的趋势下,企业应该采取“求同存异”的态度,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并吸收他国文化中的精华,同时摒弃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从而完善企业的管理,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了加强企业间的跨文化交流,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训,从而做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促进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过程中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浩.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流中的企业角色[J].中国金融,2011,21(01):16-18.

[2] 李永辉.公共外交与企业“走出去”[J].现代国际关系,2011,08(01):15-17.

第5篇:跨文化交流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 来华留学生 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099-02

一、问题的出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和种族的留学生来华学习,这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对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除了在物质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外,留学生在华生活的适应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这种适应问题主要是指社会、文化层面的心理调试和转变问题。然而,现有我国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沿袭传统的思路,将重心集中在为留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配置必要的学术支持力量,而他们在华生活所面临的社会文化层面的适应问题却是目前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甚至是盲区。因此,在来华留学生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根据新的形势进行调整和改革,而跨文化适应问题将成为今后工作的侧重点。在这一背景和前提下,研究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和管理对策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多名留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最终发出问卷65份,收回问卷60份,并且以男女平分的比例。留学生分别来自美国、法国、韩国、印尼、日本。

2.调查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问题主要有以下:

人口统计部分:国籍、性别、中文水平、文化水平、出国经历,留学时间及年龄。

难易度调查:生活适应能力、学习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接受能力和与中国人的相处能力。

(1)国籍分布:俄罗斯16.67%,几内亚15.00%,印尼33.33%,韩国28.33%,日本6.67%。

(2)中文水平:高级20.00%,中级35.00%,低级45.00%。

(3)文化水平:本科生68.33%,研究生31.67%。

(4)在中国的时间:1~6个月15.00%,7~12个月8.33%,13~24个月18.33%,大于36个月58.33%。

(5)在中国学习的原因:{1}学中国语言和文化的23.33%;{2}中国学费低的有15.00%;{3}来中国观光的有40.00%;{4}拓宽事业可能性的有21.67%。

(6)出国经历:{1}没出过国的有15.00%;{2}低于三个月的有31.67%;{3}超过三个月的有40.00%;{4}第二次来中国的有13.33%

(7)年龄:19~25岁。

(8)在饮食、购物等方面普遍没有困难,而在生活节奏、与当地政府相处和地理环境等客观要素上则有些许困难。

(9)在学习方面,比较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制度,并且能较好的适应学业压力,顺利完成学业,对学习有一定的渴望,并与老师积极沟通和表达意见,这一点在国外大学比较常见,庆幸的是在国内也并没有泯灭,并且很活跃。由于语言不通的关系,所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会有些许困难,所以,对语言还是要加紧训练。跨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对语言的学习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10)对于中国的文化了解是存在最多问题的一项。多数能做到辩证看待不同的文化,对于各个国家的好恶,虽然比较难以全面的理解,但这方面只要有时间和经验,就可以了解。较大困难的仍然是经济和政治,以及价值观和看待问题等意识层面上的东西。典型是国内的笑话和幽默,需要对中文有一定的积淀和运用,就像我们对国外的俚语理解也要有一定能力一样。

(11)和中国人交朋友是留学生最希望的,但对中国人对待朋友的方式有难理解的方面。

三、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主要问题

从现有调查结果来看,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留学生汉语水平有待提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不高,20.00%的留学生处于初级水平,35.00%处于中级,只有20.00%的处于高级水平。语言上的困难在留学生的学习和适应方面占很大的分量,语言问题阻碍了留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社会文化交际,导致他们的消极知觉,且语言困难影响留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使留学生难以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学术活动。从结果分析来看,汉语水平显著影响了留学生的人际适应状况,汉语初级水平的留学生的人际适应状况显著地低于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

2.留学生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渠道有限。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主要是由于生活方式、价值观、信仰等不同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是留学生主动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有研究表明,留学生对东道国过高的期望将增加其跨文化适应的困难,而通过对东道国社会文化的了解,有助于留学生为将要面临的困难做好准备,从而形成正确的期待,减少其跨文化适应困难。中国高校为了照顾到留学生的特殊性,往往将他们与中国学生进行分开管理,然而这样往往使留学生与中国学生“隔离”,不能融入我国主流文化的社会活动中;且中国人独特的“家人――熟人――陌生人”的交际风格,使得很多中国人不愿将来华留学生纳入自己的交际圈之内,也不愿主动对留学生表示友好,很多留学生对中国的感受是中国学生对他们非常的冷淡等等;这些都使留学生只喜欢在自己熟悉的群体中进行交流,而缺少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有效渠道。从调查结果来看,留学生在适应当地的礼仪、参加中国学生的志愿者活动、参加中国的文化课等活动上相对困难较大,就与这些原因有关。

3.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心理服务功能不够完善。目前,负责留学生工作的主要是教师和留管工作人员,这两支队伍可以为留学生提供学习、研究方面以及办居留证、管理成绩、档案等服务,但对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却没有专门机构或专业人员承担相应职责。虽然很多研究结果表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良好,其社会文化适应为中等水平,但这很可能是留学生不愿轻易表露自己在适应上存在困难。适应是一个过程,必然伴随个体价值观、生活习惯、思维等的改变而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波动,如果能够为留学生提供专门的跨文化适应心理服务,则其跨文化适应问题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有助于更好地完成跨文化适应。在留学生工作越来越重视跨文化适应的今天,完善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心理服务已经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四、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管理对策

以上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跨文化的讲解与培训、观念的理解和沟通、环境的熟悉和习惯而逐步予以解决,当然东道国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当地人民的热情关怀和行动,势必有助于留学生适应及水平的提高。下面主要从留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1.加强留学生的汉语语言培训。语言作为一种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在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留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重点组织汉语水平较差的留学生进行语言培训。语言培训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也可以组织当地学生和留学生建立联系,进行一对一的语言交换学习,也可以帮助介绍留学生到当地人家里,实行“浸润式”语言学习,还可以在留学生集中的社区开展联谊活动,鼓励留学生用汉语和当地人交往。总之,以不同的形式让留学生暴露在使用汉语的环境下,使他们尽快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这样他们才有不断去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意愿与动机,并且全面客观地去了解中国。

2.为留学生创设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途径。调查发现,来华留学生参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程度很低,特别是学术活动和大学生生活,有些留学生几乎不参加这些活动。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留学生自身不愿主动参与外,还与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有关。我国传统管理模式侧重于为来华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舒适的生活服务设施,照顾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习俗,但是这种特殊的关照却使留学生与中国大学学生隔离,缺少相互之间了解和沟通的桥梁。鉴于此,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实行中外学生共同管理,包括安排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共同生活,留学生也可以选修中国学生的一些文化课程,经常组织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联谊活动等;同时设立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相互交流的常设机制,使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可以经常性地进行交流。

3.为留学生提供跨文化心理咨询服务。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不仅是生活习惯、方式上的适应,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适应过程,在适应一种新的文化时,会出现孤独、焦虑、思乡等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得以解决将不利于留学生顺利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有必要在为留学生提供常规的服务的基础上专门为留学生提供跨文化心理咨询服务。考虑到留学生的特殊性,有条件的院校可以专门为留学生设立心理咨询机构,聘请有经验的咨询师为留学生提供跨文化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可以为大多数适应困难较小的留学生提供团体辅导咨询,对适应困难较大的留学生提供个案咨询等。

总之,跨文化的适应不仅仅是在文化表面上的,也要在文化的内涵上,要做到完全的适应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与各个国家种族的文化传统有关。可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找到问题,有针对性的应对,就能处理好跨文化带来的问题,减少冲突。

五、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此次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被试人数的不足,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访问到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们,从而获得更有力的数据更好地说明问题。除了和国外的留学生交流,我们也希望可以和出国的同学交流,向他们了解他们在国外的文化适应能力,通过对两种情况的对比,更好的说明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本课题系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SRIP资助项目,指导教师:李爱齐]

参考文献:

1.雷龙云,甘怡群.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0)

2.李丹洁.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社会心理适应问题研究与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5)

3.谢新.文化差异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6(5)

4.张立军.文化差异对留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4(4)

5.孙玉杰,公文华.文化转型与人格障碍[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6.胡芳,崔立中,高丽.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07(13)

7.孙颖,陈士俊,王梅.跨文化适应和生活事件超载的博弈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6(8)

第6篇:跨文化交流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跨境结算;洗钱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东莞、珠海、深圳等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程。同年7月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监会共同制定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此举标志着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必然会加速包括银行业、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在内的整个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节奏。

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与展望

跨境人民币业务目前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阶段,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同时大量的跨境流动将成为一种常态。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及人民币跨境业务的推进,这必然加大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使得跨境资金流动的币种和渠道更多样、规模更巨大、交易更频繁。以辽宁省为例,2012年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与2011年相比就取得了重大进展。全省共有56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办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631亿元,同比增长125%。业务类型涵盖了所有经常项下及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境外项目贷款等多种资本项下业务。

在这样开放的金融环境下难免会出现非法洗钱或以短期投机获利为目的的热钱进出,因而对于监管当局来说,跨境资金流动的有效监管也将成为一项新的挑战。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洗钱方面所面临的风险

(一)人民币跨境支付渠道的扩大导致洗钱的地域风险的增加

随着人民币跨境流通的不断扩容,利用港澳途径洗钱更为方便。从公开的新闻报道来看,在没有开展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前,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地下钱庄问题尤为突出。可以说,港澳地区本身就是内地洗钱的一条天然通道。由于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该业务地域跨度较大且与内地的相关的监管政策存在较大差异,所有内地或境外存在洗钱需求的组织和个人,非常有可能利用此种支付渠道开展洗钱活动。

(二)由于跨境人民币结算可疑交易的识别难度较大,从而加大了可疑交易的识别风险

当前,跨境人民币业务尚处在初级阶段,客户与业务量均未全面铺开,部分业务开展还是在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广下完成的,远未达到市场化、规模化效应。从可疑交易分析角度讲,交易金额和交易量过少显然不利于可疑交易分析,即使存有交易疑点案件上报价值也不大,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暂时未将跨境人民币业务纳入反洗钱工作重点监督和研究范围。

根据我国反洗钱可疑交易的相关规定,客户可疑交易要与其身份情况、财务状况等相结合综合分析,而境外机构很难通过其身份证明文件证实其交易与其规模是否一致。

(三)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客户身份识别方面的缺失

1.公司客户身份识别问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有义务按照反洗钱工作要求对境外客户身份及交易开展管理与监测;按照《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的规定,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的标准为“了解你的客户”、“了解客户及其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

从两项人民银行的管理办法分析可知,商业银行为了达到了解客户、了解客户业务流程的目的,对于境外客户不仅需要其提供境外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还需要有真实的、于境内开展相关活动依据。但问题在于:首先,客户来自于世界各地,证明文件就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文字,商业银行就必须承担客户提供虚假身份证明材料的风险。其次,商业银行无法对身份证件的真实性做出判断,内地伪造各类证照已成为另类产业,客户若持虚假证照,银行基本无法识别。

2.个人客户身份识别问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内地银行与香港、澳门银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六条要求,“内地银行接受的香港或澳门人民币汇款分别限于:持香港居民身份证件或澳门合法居留证件的个人。”而根据《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国务院令[2000]285号)规定,香港、澳门居民办理个人存款账户业务的合法证件,为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两项制度在商业银行审核港澳个人客户身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实际业务操作上带来问题。

(四)清算系统的跨境人民币业务识别存在瑕疵

目前,跨境资金在港澳和国内清算、结算时,是通过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进行的。为了便于各商业银行对跨境业务的交易目的了解以及客户身份识别,大额支付系统将跨境业务自动设置成为“报文全部落地”的方式,从而保证跨境业务能够实现人工甄别清分处理,进而达到“了解你的客户”的要求。但是如果客户账号和账户名称一致,境内商业银行将自动接收该笔资金,且该笔资金自动进入客户的账户,这对于人行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施细则》第十五条中要求银行在未审核贸易背景真实性前,不得为客户办理资金入账手续是违背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规定了19种可疑交易方式,其中第5款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关注避税型离岸交易中心客户的交易往来,而人民银行清算系统的这一识别瑕疵,将不利于商业银行对这类跨境业务在反洗钱方面的展开更有利的核查工作。

三、在人民币跨境业务中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履行反洗钱职能的几点建议

(一)尽快出台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

鉴于目前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已经先行于制度的实际,建议尽快出台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允许个人交易主体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管理办法可以区别境内个人、境外个人项下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分别管理。对境内个人经常项下经营性收支视同机构管理;对境内个人、境外个人经常项下非经营性收支实行双限额管理方式:一是设定单笔收支限额,对限额以下的无需银行开展真实性审核,款项汇入后可直接入账使用,对限额以上的要求银行开展真实性审核;二是设定年度收支单向累计限额。对于超过年度限额的个人跨境人民币收支,逐笔开展真实性审核。

(二)要加强与敏感国家资金往来的监管,实行“不合作银行”关注名单制度

要加强与敏感国家资金往来的监管,特别是洗钱高风险国家地区的资金监测,充分应用并完善相关反洗钱监控系统,严格执行大额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对可疑交易应要求境外参加银行配合提供进一步信息,如境外参加银行拒绝提供或不予配合的,应及时报告总行及人民银行,可将该客户列入关注名单,重点监测。对企业将出口项下人民币资金留存境外的要特别予以关注。

(三)进一步完善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增强我国金融设施的竞争力

针对人民币跨境流动频繁的情况,央行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始的同时,就上线运行了“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通过这一系统,可以统一采集企业名称、海关报关、税务、资金结算等完整信息,可以对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进行全面、准确、及时地检测和分析。通过将规模越来越大的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纳入现有统计监测体系,能便于央行了解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渠道和规模,在现阶段能有效检测和防范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有效监测的难度会逐步加大,这一跨境业务监管系统与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需进一步完善。

(四)建立人民币出入境监测预警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首先,通过建立人民币出入境监测网,实现外汇收支数据全面、规范、准确、及时采集和有效监控。针对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出入的资金另行统计,搭建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外汇收支数据全口径采集平台,堵塞边境贸易中大量使用人民币现钞形成的国际收支申报漏报。其次,完善国际操作系统与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工作,提高数据报送的质量和效率;最后是制定合理有效的跨境人民币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业务流程和会计方法,确定反洗钱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第7篇:跨文化交流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 留学生教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222-03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学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对于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具有诸多价值和重要意义。来自五大洲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营造了学校内的国际化氛围,能让在校师生明显地感受到国际化的环境和办学特色。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为中外学生提供了开拓国际视野的机会,留学生这一特殊对象使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逐渐与世界接轨,推进了各个部门应对教育国际化的能力建设。越来越多的以招收留学生为目的的教育宣传、国际教育展、国际交流、跨文化交流活动等,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另外,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学校周边的一系列产业链,使高校所在地区更加繁荣,从而也改善了学校自身周边的外部环境。但与此同时,留学生教育管理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如何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从根本上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成为做好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关键。

一、留学生教育中的交际障碍

人类社会离不开文化,文化无所不在,无处不在。而文化是有差异的。外国留学生在离开了自己熟悉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后,如果在华学习阶段不能很好地处理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种问题,就会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交际障碍。从近年来所发生的外国留学生事件看,可以说都与文化有关,或多或少是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未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而引起的。

在跨文化交际理论中,所谓文化冲突是指人一时的紧张和不安的心理状态和人一时的精神、情感方面的失常现象。有学者甚至把这种“文化冲突”称之为“疾病”,常发生在突然离开自己熟悉的本族文化或社会环境而迁移到完全陌生的异族文化和社会的人员身上。决定人们经受文化冲突影响程度大小的因素,是其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和自身适应周围环境的应变能力。Oberg教授曾经提出跨文化适应经历的四个阶段:蜜月阶段、危机阶段、恢复阶段和适应阶段。在文化冲突中,虽然都有各自不同的背景、教育、年龄、职业,但他们在文化适应以及融合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共同性。面对这种文化冲突,我们发现其规律,把握其特点,对于提高文化适应和融合有着特别的意义。

来华留学生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和冲突、道德观念方面的差异和冲突,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和冲突。还有比较突出的是隐私权方面的差异和冲突。为了适应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更好地做好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该重视并认真深入地研究由文化冲突和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为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扫清障碍。找到跨文化适应(cross-cultural adaptation)中影响适应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因素,以及分析文化融合过程中经历的过程,为留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完成他们的预期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在留学生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留学生行政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留学生行政事务工作就像一个窗口,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方面。负责留学生事务工作的老师是留学生们一直密切接触的人——从留学生入学前的接待咨询,到他们入学后的住宿、签证办理、体检、档案管理以及帮助他们解决在中国学习、生活中各种问题,一直到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就业信息反馈,这是一个看似琐碎却至关重要的工作。如果负责留学生事务工作的老师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仅能帮助留学生尽快解决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问题,而且能有效地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文化方面的铺垫。因此留学生事务工作必须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指导下适应新的需要和更高的要求。但目前这却是留学生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1.留学生行政管理观念和管理体制滞后

高校外国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种族背景、政治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学历和社会经历各不相同,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也各有差异。特别是教育体制的差异,对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有着重大影响。虽然留学生从学校各方面都得到重视,但留学生管理体制建设的滞后,领导者和各部门普遍缺乏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验,教育国际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没有成为每个职能部门的共同认知。严格来讲,对留学生管理的人员投入也严重不足。

2.对留学生的文化差异缺乏了解

一直以来,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更多地关注于为留学生提供周到、完善、舒适的生活服务设施,照顾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习俗。但对他们在华所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和参与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留学生来校后往往遇到诸如在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纪律约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甚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不适应。因此,管理人员与留学生缺乏沟通交流,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同时两者又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管理者传递的信息常常不为留学生所需要或理解,这使得原本出于好意的一些措施和做法往往变得一厢情愿,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近年来,留学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以前的韩日学生为主,到现在学生来自五大洲的多国别化,特别是非洲、阿拉伯国家的学生数量增长迅速。我院未来的国际项目也将以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学生为主要招收对象。这些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以及不同的礼貌原则和禁忌文化。我们对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会情况、传统文化以及知之甚少。作为一名外事工作者, 在日常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跨文化对话能力,探讨如何以跨文化的视角,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外国留学生有效实施科学管理与服务,因势利导地调动其积极的心理因素,疏导和排除其消极的心理因素,化解文化矛盾和冲突,使他们在中国度过富有成效而有意义的留学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随着来华学习、工作的外国人和出国留学、工作的中国人数量急剧增加,跨文化交际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相关人士和与中国交往的外国人士面临的大问题,亟需科学研究和有效的解决方法。

3.留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存在沟通障碍

语言对于留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各高校课堂教学语言大都使用汉语,很多学生不能用汉语进行交流之前,老师们就用英语同他们进行交流和教学。经过半年或一年的汉语培训,虽然留学生们能够进行一些日常交流和沟通,但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有些学生跟不上课程教学进度,课堂上不能跟老师进行有效互动;加上身处异国他乡的留学生们有“扎堆”现象,住宿都相对集中,平时跟中国学生、老师交往的机会不多,所学的语言知识不能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得到运用。而且,有些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母语是非英语,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中国老师具有专项语言交际能力、与留学生教育要求相匹配的数量也不足,不可能全部实现母语教学。与此同时,日常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员与留学生常常都不能恰到好处地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就给彼此的交流造成困难,有时甚至是误解。因此,语言水平问题造成了留学生语言交流的障碍,给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面对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培养和提高管理工作者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如何以跨文化的视角,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来对外国留学生有效实施科学管理,因势利导地调动其积极的心理因素,疏导和排除其消极的心理因素,化解文化矛盾和冲突,使他们在中国度过富有成效而又有意义的留学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当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解决留学生教育中跨文化冲突的措施与建议

1.提高留学生管理干部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加强队伍建设

要提高留学生管理工作实效,必须从留学生管理工作者自身素质抓起,从而建设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留学生管理队伍。留学生行政管理人员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留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风俗习惯、个人爱好都不相同。这虽然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也促使留学生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比如有针对性地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管理水平、外语水平。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留学生工作者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的角色,而且更多的是留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服务者的角色。这就要将跨文化管理问题作为今后工作的侧重点。

有计划、有针对性、系统地设置留学生辅助项目以帮助学生度过文化不适应期,从入学教育、日常生活、语言培训、心理辅导、法律法规等方面处理留学生事务。从新生入学注册开始就为留学生提供各种方便,以便他们更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2.加强语言培训,帮助留学生顺利摆脱语言沟通的障碍

语言上的困难是留学生在学习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之一。绝大部分语言生是零起点入学,没有语言基础。只有那些攻读学位课程、参加学历教育的留学生入学时,需要通过语言测试。但是,口音、俗语和习惯用语、成语以及中国各地多种多样的文化都成为留学生理解和成功进行交际的障碍。通过语言课程学习,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更要侧重于留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语言学习的每个教学阶段,都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中国学生进行言语交际,在中国社会生活中能听懂对方的话,并能正确、得当地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这就要求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语言知识为基础,以语言技能的掌握为重点,以成功进行言语交际为目标,进行教材的选择、教法的运用和教师的培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交际技能为主的教学理念。

3.注重文化教学,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并重

来华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必须加入文化教学,以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互渗透,是比较好的方式。在留学生语言水平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直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安排与语言课相联系的文化课,以文化教学为主线,以语言教学为基础,文化课程中加强语言,语言课程中渗透文化。这样,留学生不仅提高了汉语水平,同时也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社会情况有了更深刻而直接的了解。这样,在与中国人交往的过程中,留学生会更好地渡过文化适应的危机阶段,完成跨文化适应。同时,还要注意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并重。在文化课程中,不仅要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 哲学,也要涉及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内容,这些不仅为专业学习者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开辟了途径,也为其他语言学习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社会情况提供了一个窗口。如在讲授儒家文化时,联系当代传统文化的复兴及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讲授道家文化时,联系中国古代自然观对当今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等。

4.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逐步实现与中国学生的趋同化管理

根据各国接受外国留学生的一般规律,我国各高校招收的海外来华留学生也要和中国学生一样遵守学习的管理制度,教学制度,从而完成学业。随着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教学与管理上,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是大势所趋。这不但反映了留学生教育的原貌,同时也是保证外国留学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在促进留学生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方面,各个留学生接收大国的一个共同做法是实行“无差别的管理模式”。国内高校也应该采取措施缩小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生活、学习差异,尽量提供一体化的环境,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增加留学生的归宿感,拓宽交往面。

三、小结

总之,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不能仅仅沿袭传统的思路,即为留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设施,而是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重点放在留学生在华生活所面临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上。解决了文化适应问题,才可能彻底解决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的问题。

【参考文献】

[1]Cheltenham Elementary School Kindergartners.We are All Alike…We Are All Different. N.Y.:Scholastic nc.,2009.

[2]Wolfson,N.Rules of Speaking[A].In J.C.Richards& R.W.Schmidt(eds.)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C].Longman,1999.

[3]mahor,i T.T&Lanigan,M.L.Relational Model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9(13):269-286.

[4]邵旭平.跨文化交际对重庆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启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0.1.

第8篇:跨文化交流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际商务;跨文化;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因此在国际商务领域中,已经出现了软件和硬件逐渐背离和分化的现象。与此同时,在整个世界的范围中,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与技术方法等内容也在全面趋同,但是,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软件影响因素,却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差异,并且很多国家或者地区,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情况,逐渐开始重视在文化内容中体现自身的不同。因此本文在国际商务文化领域的角度进行深刻的研究,以期能够利用现阶段已有的文化领域研究成果,对于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管理内容进行简单的研究,为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

(一)文化冲突的内涵

在国际商务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冲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地域之间的文化商务交流和沟通中所造成的误解,也可能是由几种不同的文化企业在建设和整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同时很多国际商务企业对于子公司的管理也会面对着不同文化情况所产生的困难。例如: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的石油公司中的管理人员,在与日本的石油公司负责人进行谈判的过程中,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日本企业的负责人给西方企业的负责人赠送了一盒贵重的茶叶,但是西方的负责人就由于西方国家不能够受贿的强制条件,宛然拒绝了。但是在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日本企业的负责人又送给西方负责人一台小型冰箱,西方的负责人再一次拒绝了。到了第三次,日本负责任人直接送给西方负责人一个著名的古董。经过对两个国家文化的了解才明白,日本人在谈判的时候本来就有送礼的传统,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够快速的建立起两个国家或者是两个企业的友好关系。而西方的负责人一再拒绝就是想直接进入谈判的正题,不想出现受贿的情况,但是日本负责人却以为是礼物不贵重导致的这种情况。由此可见,了解其他国家文化差异对于两个国家中的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二)文化研究的层次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中的员工突然进入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由于对于最新的社会交流方式并不适应,或者是并不认同,很容易导致员工出现抗拒的情绪,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会对自己国家文化的归属感产生比较强烈的渴求,以及一系列不安以及焦虑的情绪,甚至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产生文化休克的情况。而企业中的员工如果想要战胜文化变革过程中心理上的恐惧感,首先就需要深入的了解到其他国家中的文化内涵。同时想要深入的了解到其中文化差异的内涵,还需要对自身的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在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感受,看待自身的文化,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感受自身文化出现的劣势,但是在这期间还需要保证自身文化的底线,这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层次[3]。

二、国际商务中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在国际商务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中,企业想要进行跨国方式的经营,不仅仅是其中扩张的一种非常有利的发展方式和手段,同时也是经营活动中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变化,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会采用不同的经营战略,以及对产品发展理念最终使业务开展,这就是企业需要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一)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中交通运输和网络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也呈现出不可阻挡放的发展趋势,生活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人群,在政治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等情况中也逐渐在了解的程度和认同的程度上逐渐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与此同时,每个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情况也是相互依偎的,并没有一个经济主体能够独立的生存下来[3]。世界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信息和成果共享的一个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的产业链,给各个国家的人们提供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因为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带来了严重的文化冲突。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企业的业务也需要不断的扩张,因此跨国公司的已经呈现出势不可挡的经营方式,这一点情况也明显的看出跨国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二)信息网络化的交流方式产生变化

在信息网络化发展的前提下,人们逐渐改变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方式,并且这一方式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了改变,因此国际商务的发展情况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谈判和会晤工作中,网络交涉和其中产品的研发都是其中交流的重要平台,并且在这其中还需要考虑到国与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例如:美国的一个软件公司,在产品或者电脑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还需要韩国相关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解决,并且通过使用数字加密的系统把详细的解决方案发给美国。在这种网络交涉的情况下,对方无法观察到相互之间的动作和表情,因此也不能判断给予的解决方式是否符合对方的文化诉求。例如:日本品牌的方便面为了能够在美国推广,进而提出了杯子形面,这就是对于其他国家文化的尊重,也能够良好的拉近双方的距离,表现出对其他国家的尊重,这一点也表示跨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文化差异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商务企业在进行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人员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文化引导方式,由于企业的子公司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发展,因此还需要对当地的文化进行详细的了解,例如:美国公司想要在日本国家发展子公司,还需要关注到当地的文化发展情况,日本的工作人员习惯每天吃三餐,而美国人喜欢有上午茶和下午茶,但是美国子公司的领导不能够强迫子公司人员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活,这也是跨文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跨文化领导

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领导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话题,并且只要有人类的活动就存在着领导的作用,但是社会上对于领导却没有普遍的认可,因此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对于领导也有着不同的定义。因此在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领导还需要具备一些相关的特点,临到的活动还受到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领导的活动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是目的。同时企业中的领导的作用在于通过被领导者产生的影响而实现自身的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

四、跨文化管理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主要应用策略

由于各国文化之间还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并且在这些差异中也体现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性和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因此对于跨文化管理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现代国际商务发展过程中,跨文化管理也给赋予了最新的意义,但是这些意义还需要在企业的不同文化氛围中展现出来,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良好交流。企业只有实现跨文化的管理,才能够约束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的工作情况,使所有员工都具有一个重要的向心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认识和尊重文化的差异

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情况,并且是不能够被消除的,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客服狭隘的思想情况,承认文化差异存在的情况,并且尊重现有的文化形式,良好的树立企业中跨文化管理的重要理念,但是跨文化并不是为了改变他人的价值观念,还需要在不同的文化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找到能够使文化相互融合的解决方式。同时还需要国际商务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有意识的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差异,发掘不同文化之中的可取之处,并且思考这些跨文化交流最终产生的影响,这样才能够保证员工在企业中认识和尊重文化中的差异。

(二)国际化员工的文化适应能力

跨国文化中的管理,主要就是针对企业中员工的管理,跨文化管理的接受人员也是企业中的员工,并且企业中对于跨文化管理的主体也是员工。企业中跨文化管理最终的目标就是使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一种最新的文化发展方向,这一点也适用于企业中的所有员工。并且这种文化发展方式也能够被所有的员工接受,同时也成为员工在商务谈判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所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实行跨文化管理就是对员工的思维方式进行良好的整合,但是在企业中如果没有日常的交流和沟通,文化上存在的差异就不会消除。所以在企业中想要实施跨文化管理还需要兼顾对人员的管理和跨文化的交流,这样才能够保证最新的文化发展的更加长久。

(三)合资企业的跨文化差异整合

在现代西方的企业中,跨文化管理的模式一般呈现出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直接把总公司的文化灌输给子公司,国外子公司只能够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总公司给予的文化。第二种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保留总公司的文化,同时也保留着本土的文化,使两种文化能够共同生存。第三种就是把总公司的文化和国外的子公司文化进行融合,并且在总公司文化和子公司文化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出一种罪行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管理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并且还带有总公司的文化符号,同时也是以上内容中第二种管理模式的相互融合。

(四)国际化企业跨文化管理模式分析

不同类型的国家文化企业还需要根据其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策略进行分析,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母国和东道国文化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的时候,就需要采取不同的跨文化管理模式,想要解决这种文化冲突有三种方案:第一种就是可能性凌驾,主要指的就是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还需要凌驾于其他国家的文化之上,最终扮演着统治者的角色,因此组织的决策还有行为都受到文化的支配。第二种的可能性就是折中,折中方式指的就是不同文化之间采取的妥协和退让的方式,优异的忽略文化之间的差异,实现求同存异。第三种可能性就是融合,所谓的融合指的就是不同文化之间承认和重视彼此之间的查体,并且在互相尊重、互相补充的基础上实行的一种全新的组织文化。

五、结论

根据以上内容能够看出,现阶段我国还处于一个比较重要并且非常特殊的发展阶段,很多领域中的企业和文化都需要进行最新的整合,因此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发展的环境下,其中出现的冲击,依然值得我国在发展的情况下好好的利用起来。但是在这其中跨文化管理工作也是最新时期企业中所需要面对的强大挑战,这也是我国企业能够成功的关键内容。在这其中,还能够把文化上的差异当成是一种优势,最终在企业的发展情况下加以利用,合理的规划跨文化管理的最新模式,并且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达到文化的融合,以便于产生一种最新的文化形式,这也是企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箫,肖芬,胡文涛.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能力概念模型构建[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1:29-34.

第9篇:跨文化交流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外籍人才;跨文化管理

一、当前高校外籍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外籍人才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一个完整的外籍人才引进与管理周期涉及高校内部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部分高校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无视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冲击和矛盾,对外籍人才进行简单粗放式的“等同化”“忽视化”管理,容易降低外籍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影响管理效率和教学成果,甚至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当前,高校外籍人才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语言障碍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实现跨文化沟通的重要工具。对于刚进入新文化环境的外籍人才而言,在高校的日常工作、生活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障碍问题。即便是经过短期的中文训练,在使用中文交流时,也常因语言障碍问题出现文化冲突和误解等现象,导致交际的失败。产生这种矛盾和冲突的原因一方面是语言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则是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下的误读。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帮助,语言障碍问题将会影响到外籍人才对更深层次文化理念和社会制度的学习。对于部分外籍人才而言,无论遇到的是部门协同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最终都会将其归结到语言的障碍上。对于不具备中文交际能力的外籍人才而言,语言问题严重阻碍了他们主动获取信息、了解行政规章制度、及时交流反馈的渠道。

(二)部门协同问题

一个完整的外籍人才引进与管理的周期主要包括六个阶段,即考察选拔、背景调查、审核条件、签订合同、日常管理、绩效评估。分别由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国际合作交流部门、财税部门等多个单位协作完成。引进过程周期较长,涉及的工作内容范围广,参与的部门多,用人单位及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不畅、信息传递脱节、互相推诿等一系列协同问题。对于外籍人才而言,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在跨部门的协调上往往低效拖沓,使其在烦琐的日常事务的处理中困难重重。

(三)制度认知问题

行政规章制度是外籍人才进入高校工作后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跨文化适应难题。对于行政规章制度的了解往往影响到外籍人才对于中国高校文化甚至是中国社会组织文化的第一印象。此外,中西“制度”文化观念的差异也使得外籍人才在面对行政规章制度时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常将个体置于高校的对立面。外籍人才一方面,行政规章制度的繁杂性、模糊性加上高校各行政部门之间沟通不顺畅、手续办理流程不透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让外籍人才很难全面把握、深入理解各项行政管理政策;另一方面,外籍人才除了受高校管辖外,还间接受到外国专家局等省、市、国家机关部门的联动管理,多数法律法规缺乏译本,在语言障碍影响下,为外籍人才适应在华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诸多障碍。

二、外籍人才跨文化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文化差异可以是一种“资源”,而不是一种障碍。人才是最重要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每一位外籍人才都将自己背景、传统、性别、宗教、教育以及人生经历的独特综合带到中国高校中。他们不同于本土教师的思维与教学方法代表着新的观念与创造力源泉,对于各高校深化国际学术交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促进外籍人才的有效管理,将文化差异变为资源,各高校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跨文化管理体系。“跨文化”定义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互动作用,而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影响的行为。“跨文化管理”是以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个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管理目标,通过对多元文化的融合,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在高校中,对外籍人才的跨文化管理则意味着要从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的角度,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需求的外籍人才个体,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有效地进行沟通、协调和管理,达成整个群体和高校文化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各高校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文化管理意识,不再机械地套用中国文化的固有理念和管理方式,要将目光转向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包容和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上,提倡国际化视野下的本土趋同化管理,并建立起“国际化”与“本土趋同化”的协调机制,从而有效实现对外籍人才的规范管理,提高聘用效益。此外,高校对于外籍人才的跨文化管理是涵盖多部门、多领域的综合性管理,应始终贯穿于外籍人才的聘用管理全过程,包括招聘录用、岗前培训、考评晋升、薪酬激励等多个环节。

三、外籍人才跨文化管理的策略

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是高校外籍人才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外籍人才逐渐增多,采用跨文化管理方式势在必行。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的过程,各高校在跨文化管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冲突、矛盾和误解。因此,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及时调整跨文化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有效控制文化冲突,实现多元文化的协同与融合,有效利用外籍人才资源。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一)加强跨文化协助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要培养协助管理工作人员的“跨文化管理意识”,让其可以迅速适应跨文化工作环境,翻译与外籍人才相关的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和重要文书,协助外籍人才破除语言壁垒,快速了解学校各项行政流程与规章制度;二是要培养协助管理工作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够认识到自己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籍人才的差异,能从容地与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外籍人才进行沟通,有效帮助外籍人才解决文化冲突;三是要塑造跨文化协助管理人员的国际化视野,提高涉外管理人员对于国际惯例以及外籍人才相关国的知识产权、税务等法律知识的熟悉程度,培养其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四是要增强涉外管理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其能经受住多元文化的冲击。各高校可以针对各院系、各单位的跨文化协助管理工作人员,开展多类型的跨文化管理能力专项培训,包括外语培训以及涉外交际培训等,并组织部分管理人员到国外高校进行参访学习。

(二)建立高集成度的跨文化协助管理信息平台

一是要妥善保管并整理外籍人才工作材料,做到“一人一档”,统一数据录入标准,建设并完善外籍人才数据信息库,支持高校内部人事处、国际处、财务处等多个行政部门共享数据,协调分工,简化办事流程,并实现入职报到、校内住房申请、工资明细查询等业务线上一站式办理;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安排具有相应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涉外管理人员进行对接,提供时效性、全面性、针对性的信息政策咨询服务,并根据外籍人才的个人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双语办事指南和行政业务指导,包括银行卡办理、子女入学入托咨询服务、个人所得税政策解读等,帮助外籍人才深层次融入校园生活;三是要进一步实现业务信息化、服务主动化和管理隐形化,完善外籍人才生活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立军.高校国际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研究初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07):106-108.

[2]李函颖,徐蕾,王秋燕,等.师资国际化新动向:“985工程”高校境外专任教师引入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7(11):98-105.

[3]陈洁修.在沪高校外国专家跨文化适应研究: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的研究[D].2015:92.

[4]陈志浩.普通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管理工作探析——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