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教育课程介绍范文

初中教育课程介绍精选(九篇)

初中教育课程介绍

第1篇:初中教育课程介绍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恶劣天气的不断递增,不适合上体育室外课的时间也有所增加。同时大部分学校不具备足够使用的室内馆、棚。因此,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上好室内体育课,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合理选择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1.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气候特点限制 

 根据我国气候特点,我国南北纬度大,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台风暴雨侵袭;北部地区冬季极寒,甚至有些地方四季常冬,终年积雪;长江中下游地区又会受到梅雨的影响,有长时间的连绵雨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适合上体育室外课的天气逐年呈现递减的趋势。 

 3.国情的影响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很多初级中学特别是农村学校,还不具备足够适应教学的体育场馆,然而教材上所给的教学内容又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选择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为教师在选择体育室内课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知识的梯度,由浅入深,由简入繁。 

 2.科学性原则 

 室内课的内容要符合体育教学的指导性纲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选择内容时还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向他们介绍科学实用并能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知识。同时,学校和地区的特色也是在选择内容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3.多样性原则 

 初中学生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对周围产生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感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考虑每一个内容自成体系的同时,也要考虑这些体系的多样性和交叉性。这样教学才会生动,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4.时代性原则 

 近年来,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扩大,网络的普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赛事全球直播,新兴体育运动层出不穷。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敏锐感,善于捕捉一些符合时代特征、学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 

 5.急需性原则 

 每年的体育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事件,这时候学生对某一类知识有迫切的渴求。体育教师在此时就应根据此原则选择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参考内容 

 1.课本同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7~9年级》全国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体育室内课有四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你的身体健康”“积极自觉的参与体育锻炼”“体育与心理健康”“体育与社会适应”。这些教材中规定的内容是我们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还要适当增加其他的教学内容。 

 2.常见的运动损伤初期处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 

 在中学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擦伤、扭伤、挫伤、肌肉痉挛、骨折和脑震荡。学生不会正确地处理很容易造成损伤加剧或二次损伤。通过教学生了解发生损伤的原因,防患于未然。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损伤的实际处理能力。 

 3.室内基本体操和素质练习 

 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也为了室内体育课教学需要,教师可以自编一些室内广播操,还可以自编和选用一些其他徒手操或轻器械体操。 

 4.传统运动项目的介绍及技战术的讲解分析 

 室内课也可以是室外课知识的补充,通过对室外课学习的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规则、裁判法等进行介绍,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育运动。 

 5.体育比赛的欣赏与新兴项目的介绍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选放一些精彩的体育竞赛录像片段,组织学生观看讨论,激发学生对室内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还可以介绍一些国内外新兴的体育项目,拓宽学生的视野。 

 6.体育时事及游戏、竞赛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结合各年度的体育时事进行介绍,例如通过奥运会、各种联赛等的介绍。让学生对体育赛事、体育明星有更多地了解和接触。在学生追求偶像的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体育明星背后不为人知的拼搏、奋斗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教育课程介绍范文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教学校本课程 有效运用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除了要充分运用通行教材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各种特色教材的补充与完善功能,让体育教学更加精彩,更贴近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实际。校本课程作为重要的补充教材,对于提升体育学科教育引领功能,发挥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并放大校本课程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笔者多年从事初中体育教学与研究工作,针对校本课程的有效运用方面开展探究与尝试,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应当体现体育精神教育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与动作的训练,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勇直前的意志,以及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让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得到陶冶。这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当前初中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学习与生活中不能吃苦,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借助校本课程补充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教育,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笔者在校本课程教学中选取了王军霞、高敏、田亮等在中国体坛上具有重量级影响的冠军事迹,对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冠军之路背后的艰辛,让他们在学习中感悟体育明星的顽强毅力,认识到只有付出了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掌声,从而鼓励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勇往直前。笔者还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了团结友爱方面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二、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应当注重心理疏导干预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更加难以把握,青春期的学生思想与情感都更为微妙,叛逆心理、好讲义气、做事不计后果等成为了初中生身心发展方面的一个显性烙印,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人生的遗憾。初中体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引导,尤其是要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以校本课程为抓手,强化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走好青春的每一步。笔者在校本课程中专门设置了心理疏导方面的教学内容,向学生列举了外地发生的10起青少年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大多数都是盲目讲义气造成人身伤害的案例,让学生听得触目惊心。其中有一个致人死亡案件,起因只是两位初中生为打开水排队顺序这一微不足道的小事,最终酿成一死一伤的惨剧,两个家庭的幸福灰飞烟灭,两个花季少年一个离开了人世,另一个也将在悲剧中延续人生。在引入案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照自身存在的同类型小毛病、小问题进行自我剖析和相互点评,让他们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并积极改正这样的问题,避免出现同样的悲剧。

三、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应当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青春少年爱追星,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逐步树立的阶段,各种媒体吃捧的明星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不仅有娱乐明星,而且包括体育明星。许多学生热衷于搜集海报、了解明星背景资料等,对于这样的状况,教师要善于引导,既要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要在教学中强化正确方向的引导,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开展潜移默化的渗透,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点和明确导向。笔者在体育校本课程教学中向学生补充两个方面的体育知识,一方面是我国体育发展历程,向学生介绍了曾经在体育历史上创造辉煌的中国女排“五连冠”,以及跳水、乒乓球、体操等具有优势地位的项目荣誉,并介绍了北京奥运申办的历程与成功举办的影响,等等,让学生在对这些体育知识的学习与了解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另一方面,笔者向学生介绍他们感兴趣的多个体育明星资料,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这些明星能够取得显著成就,引导学生分析和感悟明星人物在成功背后付出的辛勤汗水,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四、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应当有利学生健康成长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及社会生活环境,发挥体育学科的重要功能。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发挥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运用校本课程向学生补充卫生健康方面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均衡营养、科学膳食等方面的常识,教会学生更健康地饮食,同时向学生介绍科学锻炼方面的常识,指导学生立足自身身体特点制订锻炼计划,坚持开展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其次通过校本课程向学生传授防身的基本技能,尤其是对于女生而言更为重要,教会学生在遇到不法侵害时如何保护自己,给不法分子以有力还击,争取逃生机会与时间。这样的校本课程教学内容较好地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将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应当整合校园内外资源

初中体育校本课程不仅要立足课内,还要向课外延伸,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的成长营造立体环境。笔者在校本课程教学中增加了兴趣特色活动板块,依据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组织他们进行课外训练活动,满足学生需求。如男生对篮球、足球等较为感兴趣,在课后组织他们开展训练活动,并组队与其他班级开展竞赛,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女生对舞蹈、体操等项目较为感兴趣,笔者组织他们开展了形体训练,满足了学生的爱美心理。这样的课外活动板块能够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技能技巧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提高体育学科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教育课程介绍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 人格培养

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又是不可或缺的。初中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利用课本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的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不需牵强附会、生拉硬拽,而是面对大量的素材,做个“有心人”,自觉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找准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点,精心设计,把握时机,使课堂教学闪现出思想教育的熠熠火花,照亮孩子们的心灵。教科书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有关的思想观点。

1.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

教材中的插图有反映我国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有反映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和劳动人民智慧的,有反映祖国新貌及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这些插图都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是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

2.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数学背景知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了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例如:在数与代数部分,介绍历史上各种记数法,使学生体会十进位制记数法的优越性;通过对古埃及、古希腊以及中国古代大数目表示法的介绍与比较,使学生体会现代大数表示法的优越性;介绍历史上各种计算工具,使得学生认识不同的计算工具对数学以及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在空间与图形部分,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特别是古人给出的七巧板构图,使学生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介绍有关规、矩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体会它们在中国古代几何作图及测量中的作用;介绍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对各种简单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结果及其现实背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等。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用好数据材料。

数学是用数据和统计材料来说明问题的,利用教材中“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统计材料”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和爱科学的教育。如教“时、分、秒”时可进行守时惜时教育;在应用题数学中,可结合“植树造林”事例,培养学生绿化祖国意识,以及结合诸如节约用煤,粮食增产,计算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时间,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全国总面积的大小,南京长江大桥的长度等类似上述内容的题目,启发、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在学习上奋发拼搏的精神。

二、利用第二课堂教学进行德育的渗透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进行第二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对于第二课堂的兴趣也很高。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提高。

比如,在进行图形拼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单独进行一节第二课堂---手工制作各种图案、图形活动。在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练习,之后请同学们评出哪个小组做的最好。教师适时进行道德教育: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小组做得最好呢(因为他们相互合作,发挥了自己所长)。其他小组的同学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向他们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小组活动时相互合作)。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但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提高了团结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吸收他人所长来提高自身能力。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进而渗透德育

初中教学阶段,教师积极研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进行多种手段协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学手段,渗透德育。

比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听讲。教师可以这样渗透德育:同学们,你们知道多媒体是谁发明的吗?是科学家叔叔,他们为我们发明了许多高科技的产品,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他们啊?他们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长大后是不是也应该努力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呢?教师运用丰富的语言,再结合实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同时树立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教师进行言行示范,引导学生接受德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到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身高尚的言行来影响学生,进而德育的渗透。

第4篇:初中教育课程介绍范文

关键词: 初中 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相关性 人教版

一、环境教育的迫切性

1.我国环境问题的初步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必然带来环境污染。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最高占到GDP的20%。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大气的污染更为严重,2011年中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中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大气污染是中国第一大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教育的落后性。

环境保护是当前的一个热词,其关键在于付诸行动,但在行动之前培养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关键的一步。但我国的环境教育,尤其是针对小孩子的环境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整个小学和初中阶段,仅仅有初中地理涉及部分环境教育的具体内容,这在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方面相当欠缺。在小学阶段,我们国家的环境教育以电视公益广告为主要体现形式,但这种形式的教育既不具体,更难以深入人心。小学到初中阶段,是一个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许多观念正在形成之中,在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专业的环境教育工作十分必要。

二、以人教版为例,具体阐释初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相关性

新课标之下,人教版的初中地理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最为明显的知识体系的大调整之外,在几乎每一课的细节上都增加了案例分析,这对展开具体可行的环境教育非常有利。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在教学课程中,地理与环境教育相关性的探讨。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是中国地理部分,其中的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直接对我国的环境生态问题展开论述。这部分内容是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育中,直接展开环境教育的素材。例如,在介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脆弱生态系统时,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过程中,人类可以做出哪些努力。

首先,地理中的生态系统强调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而在初中生物中则强调的是生态系统内部之间的进化和斗争。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思想,就是环境保护的思想,环境保护就是让环境处于和谐状态,以有利于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

其次,在具体讲授中,如何让学生了解整个生态系统是关键。生态之间是如何构成一个系统的?如果生态之间存在的只是互相斗争和索取,那么整个系统产生的肯定不是平衡。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的产生,其实在本质上是我们对周围的生态系统索取过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

再次,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把生态系统的平衡观念和当前的教育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网上的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把这些良好的教学资源介绍给学生。例如,可以播放与生态系统有关的纪录片,这其中就有非常好的一部,叫《行星地球》,既能让学生学习英语,又能进行环境教育,一举两得。

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在教学课程中,地理与环境教育相关性的探讨。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非常考验学生想象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具体展现出我们祖国地理山河的优美风景,让学生体验到祖国河山的壮丽秀美。在本章第一节介绍到我国的地势和地形时,可以简单介绍平原、高原、高山等不同的地形对环境治理的不同要求,从而在环境的教育上,让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意识。在本章第二节介绍到我国的气候多样性及季风时,可以讲授北方雾霾的形成和季风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的保护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并不是植树造林就能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

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在教学课程中,地理与环境教育相关性的探讨。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在其中的第三节直接介绍了中国的水资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使得一部分地区相当缺水,在国家调水工程全面开展之后,在水资源丰富地区展开节约水资源的教育显得非常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给学生教授许多节约水资源的小点子,例如洗刷的时候水龙头不要开得过大;用污水桶将各种洗涤废水积攒起来用于冲洗厕所等。

三、结语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智力大发展的阶段,他们能够接受一些初步复杂和抽象的观念,这一点为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渗入环境教育理念提供了科学上的和心理学上的依据。但目前我国的教育依然没有好好利用这一难得的时机。伴随近几年环境问题的大量出现,环境教育问题提上了日程,从初中阶段开始进行环境教育是必要的,也是亟须的。初中阶段,唯一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学科是地理,初中地理老师不得不承担其这一时代新环境下提出的新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强环境教育意识的培养是地理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环境教育也要走出课堂,让学生参与到一些细小的环境保护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教育课程介绍范文

一、高等数学应当作为文科类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通识课程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离不开数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也已发展到不懂数学的人望尘莫及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新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应当掌握一些高等数学知识。

据了解有些高校至今连文科高等数学选修课也没有开,究其原因,有些是对开设高等数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够;有些是感到现有的教学总课时已经很多,不好再增加一门课;有些是数学教师人手不足,也有些数学老师不愿意给文科学生讲课,认为不好教,或者认为内容浅没意思;还有些则是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其实,上述问题只要足够重视,认真研究,并不难找到解决办法。

二、文科高等数学应当将传授数学知识和揭示数学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文科类大学生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什么?究竟应当介绍哪些内容?对此尚有不同的看法。目前也没有比较认可的、通用的教学大纲,合用的教材也不多。前些年出版的文科高等数学教材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介绍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一元微积分、概率统计初步和线性代数初步,并在每章最后附了一个历史注记,但这些注记的内容比较专业,初学高等数学的学生很难看懂,更难理解;另一类按作者所说,是近现代数学的“导游”,分专题介绍了数论、解析几何、微积分、组合数学、线性代数、线性规划、概率统计、图论、数理逻辑、模糊数学的知识,有的还介绍了数学模型、数学结构、复杂科学、数学实验技术等。这些教材涉及了很多数学分支,面太宽,每个专题的介绍也只能一带而过,教师难教,学生也难学;还有一类是侧重于介绍数学文化,虽然内容相当精彩,但对数学知识的介绍比较零散,对于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文科大学生来说,不能达到比较系统地学一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很难真正理解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

作为面向全体文科类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的高等数学,既要介绍高等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又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尽可能使学生对近现代数学的概貌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并着力揭示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这样才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传授知识和揭示实质二者不可偏废。

因此,所介绍的应当是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高等数学知识,首先应当介绍研究确定性现象的一元微积分和研究随机现象的概率统计初步。在此基础上,再比较简要、系统地介绍一点数学发展史,介绍一些经典数学问题、传统数学分支和当代数学科学的发展,通过史实与例证来揭示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思想方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等。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既学到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了解到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既受到形式逻辑和抽象思维的训练,又受到辩证思维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得学生在今后的一生中,即使把许多具体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忘掉了,但数学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仍然在帮助他,指导他工作、学习和生活。

三、对文科学生讲授数学必须更加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

数学老师习惯于严格、严密的论证,推导,而对直观、直觉往往重视不够,有些老师甚至认为不严格证明就不算数学课。其实,“数学课”与“数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数学课应当把数学成果的科学形态转化为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文科学生讲高等数学,更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扬其形象思维之长,补其逻辑思维之短;扬其阅读能力之长,补其运算能力之短。

对一般的文科大学生来说,应当尽可能地降低严格论证的要求,而侧重于介绍已有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学会运用。所谓“尽可能地降低”,并不是“取消”,而是:一要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例如微分中值定理、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的严格证明可以代之以直观的说明);二是对一些特别重要、并不显然、而又不难证明的命题,应当给出严格的证明(如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公式等),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三是有些内容只需要学生知道是这么回事,并不要求他们完全掌握并能运用(如极限的定义、定义;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等)。

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更要注意生动形象,举例时注意结合他们的专业,适时地插入一点文学、语言学、经济学、美术学、音乐学、影视艺术等方面的例子,插入一点数学家的故事,插入一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有关的事例,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可启发他们如何去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特别注意向学生揭示高等数学中变与不变、有限与无限、部分与整体、确定与随机之间的矛盾,以及矛盾转化的条件和途径。

必要的课外作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学得不好的同学大都平时不能认真地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检查自己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最好办法,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因此,学生作业我都是亲自批改,并把作业中的问题记录下来,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讲评,对个别错误多或态度差的同学则当面谈。

四、加强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搞好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

第6篇:初中教育课程介绍范文

关键词:21世纪英语报;一周新闻;书目介绍;文章讲解;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基金项目:此文为2012-2013年度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21纪英语报(大学版)作为高职高专报刊英语教材的可行性研究》(2013PYZYJK05)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21世纪英语报

21世纪英文报系隶属于中国日报社,它设有21世纪英文报(大学版)、21世纪英语教育、21世纪报(高中版)、21世纪报(初中版)和21世纪报(小学版)。21世纪英语报(大学版)是中国日报社于1993年创办的,每周三发行,共有12个版面。21世纪英语报汇集了新闻热点、大学校园、娱乐动态、体育赛事等一系列的内容,使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扩大词汇量、提高翻译能力。是中国青年人学习英文、融入世界而量身订制的英文时事周报,坚持用原汁原味的语言、国际化的视野、思辨的态度、友善的设计,让英文学习变为真正的乐趣[2]。

21世纪英语报有十二版。第二版(buzz)提供国内外一周热点新闻,这些新闻是指社会上发生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热门事件;第3(opinion)、4(focus)版是报纸的精髓之处,用辩证的思维、睿智的眼光讨论国内热点问题;6、7(culture)版介绍潮流文化的发展;8(campus)、9(career)两版紧密结合大学生活,为大学生提供生活向导;10(test)是考试板块,介绍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考试技巧;11(extra credit)是文章赏析部分;第12 版(hotshots)则是体育娱乐报道; v1 至v4版以彩色版面呈现各类时尚新闻。

标题短小精悍、语言浅显易懂、文中多用小词,内容贴近生活。21世纪英语报的特点符合英语报刊阅读教材的要求,适合学生阅读。

二、21世纪英语报在课堂上的使用

为了初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看法,特在学期初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关于该课程的基本信息,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89份,调查有效。调查结果显示如下:有72.5%的学生偶尔阅读报纸,18.3%的学生从不阅读报纸,甚至有96.65%的学生没有听说过21世纪英语报。由此可说明将报纸作为报刊阅读教材的必要性。关于学生薄弱环节,调查显示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各有欠缺。本课程是英语专业三年级选修课,属于技能型课程,学生也是初次学习,对该课程期望很高,调查显示,他们都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

鉴于上述情况,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既要考虑学生的薄弱环节,又不能忽视报刊英语课堂的趣味性。调查第七题“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数学生不再喜欢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选择“老师、学生相互合作”者居多。

综合考虑之后,决定采用过程教学法,过程教学法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1995年被用于写作课堂。过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课堂上总是以老师为中心,更多地关注分数。而在使用过程教学法的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结果。这就是二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前者关注结果,后者注重过程。报刊英语阅读应该是一种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要主动的学习,而非老师传授。过程教学法是完全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他们不明白的地方在哪里,怎么样解决问题等等。这种教学方法能彻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跃起来。

新闻搜集、书目介绍、文章讲解进行完之后,教师分别就他们所讲的内容进行点评,为学生介绍的新闻做出评价,介绍一些社会的现象、某些社会价值观;针对学生介绍的书目,会增加一些与该作者或该作品相关的介绍,或某国的文学史,用这种方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小组文章讲解完之后,教师首先指出学生的理解与原文有出入的地方,之后为他们详细阐述小组成员所选的文章。

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报刊英语有更深、更详细的了解,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报刊英语理论知识。如第一节课时,为学生介绍新闻news一词的来历,以此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为他们介绍新闻的结构、新闻标题的词汇特征、语法特征;新闻正文的语法特征,如新闻的起句特点、新闻多用小词、频繁使用名词和中性动词。理论知识可以弥补学生对这一课程的空缺,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新闻语篇,从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三、21世纪英语报学习效果分析

学期初的调查是为了掌握学生对课程的基本情况。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阅读21世纪英语报,他们的能力有没有提高,在学期末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次参与调查的人数为285人,收回问卷228份。此次调查有效。调查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91.67%的学生喜欢21世纪英语报,他们认为这份报纸难度适中,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适合作教材;据统计,阅读21世纪英语报时,他们遇到的最大障碍便是词汇、背景知识和语法,学生通过查阅语法书、咨询老师解决了这些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报刊阅读课程中采取了分组讨论法,每个小组有两个任务新闻搜集和文章讲解或书目介绍和文章讲解;第一轮结束之后,小组互换。这种方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学生学习效果还与学习时间有关,调查发现学生阅读报刊时间不一样,一个小时到十多个小时不等,花费的时间越长,阅读质量越高,掌握的越多。通过阅读21世纪英语报,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如掌握了更多经济英语、体育英语、娱乐英语方面的词汇,更让学生懂得了新闻背景知识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

调查中,学生喜欢的版面各不相同,21世纪英语报十二版,最受学生欢迎的有第十二版娱乐(hotshots)、第二版新闻热点(buzz)、第四、五版观点聚焦(focus)、第十版考试(test)、第六、七版文化(culture)。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喜欢21世纪英语报,能够从中获取知识,与其它专业课程知识相互补充。

四、结语

作为全国发行的报纸,21世纪英语报深受全国读者的喜爱。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教材,21世纪英语更体现出英语报刊教材的特点。21世纪英语报作为英语报刊教材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是我系报刊英语阅读教材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第7篇:初中教育课程介绍范文

关键词:室内课 气候特点 时代性 

        一、合理选择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1.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要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气候特点限制

        根据我国气候特点,我国南北纬度大,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台风暴雨侵袭;北部地区冬季极寒,甚至有些地方四季常冬,终年积雪;长江中下游地区又会受到梅雨的影响,有长时间的连绵雨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适合上体育室外课的天气逐年呈现递减的趋势。  

        3.国情的影响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很多初级中学特别是农村学校,还不具备足够适应教学的体育场馆,然而教材上所给的教学内容又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选择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为教师,在选择体育室内课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知识的梯度,由浅入深,由简入繁。

  

        2.科学性原则

        室内课的内容要符合体育教学的指导性纲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选择内容时还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向他们介绍科学实用并能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知识。同时,学校和地区的特色也是在选择内容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3.多样性原则

        初中学生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对周围产生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感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考虑每一个内容自成体系的同时,也要考虑这些体系的多样性和交叉性。这样教学才会生动,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4.时代性原则

        近年来,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扩大,网络的普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赛事全球直播,新兴体育运动层出不穷。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敏锐感,善于捕捉一些符合时代特征、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

 5.急需性原则

        每年的体育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事件,这时候学生对某一类知识有迫切的渴求。体育教师在此时就应根据此原则选择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参考内容  

   &nb

sp;    1.课本同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7~9年级全国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体育室内课有四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你的身体健康”、“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体育与心理健康”、“体育与社会适应”。这些教材中规定的内容是我们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还要适当增加其他的教学内容。  

        2.常见的运动损伤初期处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

        在中学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擦伤、扭伤、挫伤、肌肉痉挛、骨折和脑震荡,学生不会正确地处理很容易造成损伤加剧或二次损伤。通过教学生了解发生损伤的原因,可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损伤的实际处理能力。  

        3.室内基本体操和素质练习

        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也为了室内体育课教学需要,教师可以自编一些室内广播操,还可以自编和选用一些其他徒手操或轻器械体操。  

        4.传统运动项目的介绍及技战术的讲解分析

        室内课也可以是室外课知识的补充,通过对室外课学习的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规则、裁判法等进行介绍,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育运动。  

        5.体育比赛的欣赏与新兴项目的介绍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选放一些精彩的体育竞赛录像片段,组织学生观看讨论,激发学生对室内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还可以介绍一些国内外新兴的体育项目,拓宽学生的视野。  

        6.体育时事及游戏、竞赛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结合各年度的体育时事进行介绍,例如通过奥运会、各种联赛等的介绍,让学生对体育赛事、体育明星有更多的了解和接触。在学生追求偶像的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体育明星背后不为人知的拼搏、奋斗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薄雪松 魏春立 李金花 等 对体育教育专业室内理论课教学实习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

第8篇:初中教育课程介绍范文

关键词:室内课 气候特点 时代性 

        一、合理选择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1.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要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气候特点限制

        根据我国气候特点,我国南北纬度大,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台风暴雨侵袭;北部地区冬季极寒,甚至有些地方四季常冬,终年积雪;长江中下游地区又会受到梅雨的影响,有长时间的连绵雨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适合上体育室外课的天气逐年呈现递减的趋势。  

        3.国情的影响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很多初级中学特别是农村学校,还不具备足够适应教学的体育场馆,然而教材上所给的教学内容又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选择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为教师,在选择体育室内课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知识的梯度,由浅入深,由简入繁。

  

        2.科学性原则

        室内课的内容要符合体育教学的指导性纲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选择内容时还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向他们介绍科学实用并能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知识。同时,学校和地区的特色也是在选择内容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3.多样性原则

        初中学生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对周围产生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感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考虑每一个内容自成体系的同时,也要考虑这些体系的多样性和交叉性。这样教学才会生动,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4.时代性原则

        近年来,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扩大,网络的普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赛事全球直播,新兴体育运动层出不穷。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敏锐感,善于捕捉一些符合时代特征、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

 5.急需性原则

        每年的体育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事件,这时候学生对某一类知识有迫切的渴求。体育教师在此时就应根据此原则选择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参考内容  

   &nb

sp;    1.课本同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7~9年级全国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体育室内课有四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你的身体健康”、“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体育与心理健康”、“体育与社会适应”。这些教材中规定的内容是我们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还要适当增加其他的教学内容。  

        2.常见的运动损伤初期处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

        在中学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擦伤、扭伤、挫伤、肌肉痉挛、骨折和脑震荡,学生不会正确地处理很容易造成损伤加剧或二次损伤。通过教学生了解发生损伤的原因,可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损伤的实际处理能力。  

        3.室内基本体操和素质练习

        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也为了室内体育课教学需要,教师可以自编一些室内广播操,还可以自编和选用一些其他徒手操或轻器械体操。  

        4.传统运动项目的介绍及技战术的讲解分析

        室内课也可以是室外课知识的补充,通过对室外课学习的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规则、裁判法等进行介绍,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育运动。  

        5.体育比赛的欣赏与新兴项目的介绍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选放一些精彩的体育竞赛录像片段,组织学生观看讨论,激发学生对室内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还可以介绍一些国内外新兴的体育项目,拓宽学生的视野。  

        6.体育时事及游戏、竞赛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结合各年度的体育时事进行介绍,例如通过奥运会、各种联赛等的介绍,让学生对体育赛事、体育明星有更多的了解和接触。在学生追求偶像的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体育明星背后不为人知的拼搏、奋斗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薄雪松 魏春立 李金花 等 对体育教育专业室内理论课教学实习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

第9篇:初中教育课程介绍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学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进行革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对学生厌恶阅读、遇到阅读题时草草阅读、马虎了事、阅读成绩不理想的现状作出改变,也应以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为导向,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多种方法,比如,口头介绍作家的生平故事、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历史、故事等,也可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对这些内容进行介绍。

比如,在讲解鲁迅先生的《故乡》一课之前,先介绍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故事,通过多媒体播放鲁迅先生的照片、鲁迅家乡、鲁迅故居的图片和视频,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杂文和小说,介绍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介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多,比如:(1)悬念阅读。根据标题提出问题和假设,带着悬念和疑问进行阅读,疑问起初可由老师帮忙提出,但是随着阅读学习的深入,学生要能自己提出疑问,制造假设。(2)标记阅读。即在阅读的过程中做标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力,比如,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自己认为可概括段落意思或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等。

三、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我国长期以来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边阅读课文,边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从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一直到最后的主题思想都由教师进行知识灌输式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留机会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解答。

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应该做到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时间,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将阅读的任务归还给学生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任务是从阅读方式、重难点句子的理解、中心思想的归纳等方面启发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