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地域文创设计精选(九篇)

地域文创设计

第1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传承

建筑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象征,除了在视觉上给予人们悦目美观的形象,其背后存在的意义与地域文化继承和发展之间有很大的联系。作为建筑师,应该创作出蕴含自己国家文化精髓、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建筑,弘扬地域建筑文化,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的。

1建筑文化传承的原则

传承文化就是要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传统文化之糟粕。优秀的建筑文化会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理念和精神面貌,这种理念和精神面貌反过来也会促进建筑文化的发展,作为最本质的东西,是建筑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表现和特征。建筑文化传承应该注意三个原则。(1)结合性原则。建筑设计创作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地域文化特性,相应地结合当地文化、历史内涵、审美观念、人文环境等。结合并不是单一的照搬照抄,而是注意与时俱进,延续传统地域建筑文化,背向现代化的传统是自取灭亡的传统。重视利用地域文化的精神,挖掘传统文化的物质性技术文化特征,积极借鉴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并进行提炼、归纳,满足社会发展和地域的传承。(2)生态型原则。生态型原则是在创作地域文化时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遵循地域发展的规律,保护地域自然生态环境。保证景观的有机生长可以促进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并且注意原有地域自然与人文环境相协调,体现出人文景观的价值,从而打造出符合现代生活、安全、舒适的建筑空间环境。(3)再生原则。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包括保护、传承、创新等几个层面。面对新的创作环境和要求,在吸收传统建筑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保护优秀地域文化,同时放眼世界建筑文化,理性学习各个国家优秀的建筑文化。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及材料,将它们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不断增强原创能力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创作具有中国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

2地域建筑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受地域气候、地形、地貌、以及民族信仰、习俗、爱好、以及的影响,社会结构和人文风貌各有各的特点。地域文化形成因素较多而且变化也大,加上各地匠人的工艺、技巧的差异,因而各地建筑及其特征就呈现出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面貌。比如苏州园林的设计,把空间隔断,利用缩景的技法给人一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感受,是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园林和典范。它的民间性、地域性就显得更强烈、更明显,刺激了建筑师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才能的发挥。除了国内南北差异,还有中外差异,比如欧式建筑里的哥特式建筑,其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色大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所以,作为建筑师在设计时应该深入研究当地历文化风情,创造出环境与人和谐的的建筑空间,弘扬优秀的建筑文化特色。

3地域建筑文化传承的内容

地域建筑文化根植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孕育了当地文化与特有的场所精神,①建筑特征是建筑的个性,不同的建筑各有差异。从不同的层次来看,其个性表现也会不一样,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技术手法,或是从审美层次上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②文化特征,建筑所蕴含的文化性,民族性,时代性等,对于同一类型的建筑物来说,其文化特征是有共性的。两者特征相互紧密联系,并共同依赖于同一载体之中。文化特征有三个层次,由表及里,由浅至深:a.浅层意义上主要包括平面布局、细部、色彩、装饰、结构构造和图案等,这些元素的相互碰撞具有较大视觉冲击力,是建筑创作中常运用的,一般称它为抄袭或叫模仿行为;b.中层次表现要经过摸索、综合,从符号、象征、寓意、手法上寻找可以作为典型代表性的特征;c.高层次理解文化表现,与上述文化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需要通过对传统建筑的研究和探讨,找到一些从物质技术性升华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符号、创作理念、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代表本地区的特色建筑。

4地域文化的作用

地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人们观看建筑载体中的地域文化特征,接收设计者的思路、概念、以及设计中的相互关系等信息,使人们在回忆中增加对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认识,从而增强对家乡、对本民族、对祖国的热爱,提高民族亲和力、凝聚力和增进爱国主义情结;②通过地方建筑文化特征,有利于弘扬城市特色文化;③作为建筑师,通过建筑感受到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的必要性,例如有名的唐人区,它的入口地带都有一座中国古典特征的牌坊,在侨居国外的华人看到祖国的建筑形象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5建筑创作中,传承地域文化的方法

创作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要从现代建筑创作的需要出发。在建筑中重现代表当地的外观造型特征和建筑细部构件,使现代建筑造型具有传统地域风格,这只是对传统地域建筑造型的模仿。通过符号表达地域文化,结合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可以组成城市空间环境。原则是“外来建筑本土化”,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但也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拒绝一切外来文化。在最终成果的表达的环节上,设计者还应该了解这些符号与地域建筑材料,技术之间的关系,考虑按建筑的不同的功能要求以及不同的限定条件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通过各种条件的限定反复调整和比较选择最终方案的形体,注重环保材料的运用,满足现代的功能需要。

6结束语

为了使我国创作的现代化新建筑作品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作为建筑工作者,应深入挖掘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精髓,坚持生态的设计创作原则,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延续优秀的传统地域建筑文化,发现和挖掘其历史、文化、艺术和科研价值,为中国特色建筑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万书元.当代西方建筑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7).

[2]刁建新.文化传承与多元化建筑创作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第2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关键词:地域;文化传承;环境设计;教育

环境设计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一学科被称为室内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建筑物内部的陈设、布置和装修,以塑造一个美观且适宜人居住、生活、工作的空间为目的,随着学科的发展,其概念已不能适应发展的实际需要,因为设计领域已不再局限于室内空间,而是已扩大到室外空间的整体设计、大型的单元环境设计、一个地区或城市环境的整体设计等多方面内容。

一、环境设计教育及现状

环境设计,从90年大建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起,在中国发展了二十余年。2012年更名为“环境设计”。作为大学设计学科的重要专业之一,它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其内涵和外延被不断地重新定义。它见证了中国过去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环境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国人不断提高的对生产和生活环境质量水平的要求。今天,中国有一千余所大专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类课程,其中环境设计已成为艺术设计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专业。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加速变革,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环境设计的人才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有更高的期待。近年来,随着学科发展的深化,环境设计也面临如何界定本专业的创新发展特色、如何更新知识体系、跟上时展的需求。针对这一新的命题,全国各高校相关专业也正在进行的不同途径的探讨和尝试。

二、创建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环艺设计教育的必要性

1.地域文化是环境设计教育发展的基石

具有浓厚色彩的地域文化对大多数群体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特定的地域文化可以满足特定的地区人们的艺术设计方面的文化需求和感情需求。在世界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史中,德国在战后由萧条衰败的经济走向复苏就是因为艺术设计教育在这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一批有实业精神的艺术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形成了“乌尔姆哲学”,拯救了德国经济同时也促进了德国的总体设计水平。再如日本曾一度抄袭西方,但在发掘到本民族特色文化之后,设计家们立刻创作了属于本民族的设计品牌,在艺术设计的教育中也采用“双轨制”和“和魂洋才”的设计主张,形成属于自己民族的艺术创造特色,也体现出东方文化的浓浓韵味。

2.地域文化丰富了环境设计教育的课程资源

地域文化不但是环境设计的创意源泉,也是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当地域文化传承融入环境设计教学中时,使环艺设计教育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可以更加激发出学生和老师的学习热情和艺术创作的激情。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有浓厚地域色彩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或者学习,通过艺术的媒介将地域文化进行解读、分析和传播,是地域文化具有生命力,也赋予环境创造更大张力与活力。地域文化从一定程度而言是地域的代言人和信仰方向,既丰富多彩又独一无二,是环境设计专业中珍贵的课程资源。

3.地域文化特色教学体系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创新产业发展目标和要求,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而地域文化的传承又是孕育创新的摇篮,因此,利用地域文化的传承、地方文化资源的创造创新逐渐成为创新创业的主要途径,并通过这个途径的创新创业团队和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当下各个地区都在积极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和文化影响力,在地区与地区的竞争中力争上游。与此同时,高校也肩负这环艺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重任。此外,创建地域文化传承的环艺设计教育体系更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使学生直面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迁,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热爱和掌握力,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

三、创建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环艺设计教育策略

1.开设地域特色课程

要创建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环艺设计教学体系,不同地域应当开设不同的地域文化课程,利用当地的地域文化资源,中国五千年文化和各个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有各自特色的地域文化。例如四川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建立了“地域文化与环境设计工作室”,专设与山地城市环境设计相关的特色课程,培养具有山地环境设计经验的环境设计精英人才。此外,北方辉煌的宫廷建筑、南方温婉的小桥流水,豫剧、川剧各有不同又各自大放异彩。通过实地考察感受各地淳朴民风,到地域最浓重的地方采风,将艺术创作融入地域文化,也将地域文化进行再传承再创造。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艺术设计和创新的基础是文化和人文素养,一个设计师的文化底蕴越为深厚,他所设计出来的艺术作品的文化底蕴也就更加深厚,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也是环艺设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创建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环艺设计教育体系也应设置更多的地域文化课程和人文课程,可以邀请一些具备地域文化知识的老师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通过对地域文化历史背景的认识,能够使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识更为立体,从而把地域文化融入设计时也更加的得心应手。

四、结语

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富有地域文化的艺术更具有生命力,通过创建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环艺设计教学体系,激活学生和设计师们对地域文化和对设计创作的热情,最后将对地域文化的热爱与向往通过环艺创作作品表达出来,不但满足的市场的需求,更多的是造就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影响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周玮.地域文化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传承与思考[J].艺海,2016,12:117-118.

[2]尹丽.基于传承地域文化的环境设计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7,03:112-113.

[3]廖霞.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学探究——以河南地域文化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2,15:132-133.

[4]石钧,赵晓彦.对高校创建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1:84-87.

[5]巩妍斐.优秀文化历史传承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复兴[J].美术教育研究,2016,17:108-109.

第3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关键词】地域文化;室内设计;探究

1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历史、风土人情、地域气候特征、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方式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在人类的长期历史发展中,不同的国家与地区的地域文化呈现出一种总体上相似、具体上不同的特点。地域文化对当地人们心理文化取向、日常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地区的建筑方式、室内设计风格是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的载体,因此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宝贵文化财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地域文化作为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财富,给地方的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注入活力。

2 基于地域文化的室内设计方法

在科学技术与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全球化使全世界在发展过程中把利益放在首位,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逐渐被日益浓重的商业化气息所取代。因此在室内设计过程中,提高地域文化的比重,降低商业化气息成为了人们的普遍需求。以下论点将从各个方面探讨在舍内设计环节中地域文化的应用方式,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阐述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1 符合地域文化标准

符合地域文化标准是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应用地域文化首先要遵循的准则。设计师在设计室内景观之前应该先充分了解设计所在地的建筑风格,建筑特征,将地方风俗文化充分的考虑到设计方案之中,使装修后的室内景观与室外建筑风格在整体上保持一致、和谐,突出整体美感。其次,在文化元素的应用过程中应该适当考量已存在的室内设计方案,充分了解本地区室内设计时应该选取和规避的文化元素,让设计之后的室内景观给人一种温馨亲切的感觉,在心底上满足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归属感。

2.2 突出个性化、人性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个性成为了人们的时尚。因此设计师室内设计地域文化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参考房屋所有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文化取向等个性化因素。让室内风格在符合当地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室主人的个性,展示室主人的文化修养及个好等。另外,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也要突出人性化的设计特点,在一些室内景观的设计上突出实用效果。在卫生间、厨房等室内设计上,要遵循室主人的自身条件进行设计,使设计出来的方案满足室主人的自身特点,体现人性化。

2.3 对地域固有文化进行创新

在室内设计应用地域文化的过程中,设计师不能一味的进行地域文化的照搬与模仿,要在设计过程中适当的进行创新,注入自身的新奇想法与概念,结合地域文化,在二者融合的基础之上做到创新与传统的融合。另外,也要适当的在设计方案之中加入一些当今的主流因素。可持续发展观念如今已经成功的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设计师在室内设计时要适当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尽量加入一些环保、低碳、健康的设计元素,对于一些存在污染与浪费的地域文化因素要进行适当的取舍与扬弃。另外设计师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地域文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让室内设计方案在体现地域文化的同时不失时尚和潮流。

3 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地域文化的应用的同时也应当注意问题,保证设计出来的方案满足人们的各方面要求。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设计师应该谨遵地域文化的差异性进行室内设计。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繁荣,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也是设计师需要注意的现象,一些设计师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过分的照搬了异域文化致使室内设计风格失去本土特征,显得突兀,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本论点将从设计师在应用地域文化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入手进行简要探讨。

3.1 设计要具有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是一个抽象概念,设计师在设计室内景观时可以将文化内涵具体到各个文化元素之中进行室内设计创作。利用壁画、饰品、摆件、雕刻品、陶瓷、玻璃制品等,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室内设计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作品等,设计师可以就情况而言具体进行考虑。地域文化内涵的注入要具有新意和内容,需要设计师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在对文化内涵辩证的思考之后实现文化与室内景观的统一。

3.2 注意因地制宜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各个领域,各方面文化的交流也变得频繁。在此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设计师在进行室内文化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盲目借鉴的问题。有些设计师将一些文化元素进行堆积,试图创造出一种多元文化的效果,没有考虑到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互斥作用。因此设计师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本地域地域文化为主,注重因地制宜,避免由于盲目的借鉴与交流给室内设计效果带来的不利影响。

3.3 与地方传统文化相结合

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宝贵资源。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时要想更好地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室内设计之中,就应该首先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对地域的传统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之后设计时才能灵活的结合各种文化因素与文化符号进行室内设计创新。需要注意的是,在借鉴传统文化的同时,设计师需要注意鉴别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与糟粕,批判的进行继承与发扬。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文章的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基于地域文化的影响,室内设计的方案与方法。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是展示一方水土、一方风情的重要载体。室内设计是一个需要创新思维的行业,设计时需要将多种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多角度融合,充分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个性化要求。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充分将文化进行传承,融合所在地区的地域特色,吸收本土建筑中的精髓元素加以创新,创建出具有现代特色的地域室内文化景观,让室内设计行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促进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斌,俞梅芳.浅谈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当代室内设计[J].大众文艺(理论),2009(17).

[2]姜立善.浅析室内设计“中国元素”的应用与思考[J].艺术教育,2010(09).

第4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一、地域特征的概述

地域特征是综合性的地理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要素总和。地域特征是伴随人类劳动进步以及生产力的提高而形成的地域表现形式,可以作为人来改造自然的象征。地域特征往往具有其鲜明的文化标志,最为常见的便是建筑与典籍。通常情况下,地域特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综合。具体分析看来,自然要素涉及气候、地形、植物、水文以及建筑的地域性,而人文要素会涉及到当地的宗教、风俗习惯、文化资源以及当地的历史等等。

自然要素中的气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范围,而各地的气候差异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范围的不同,像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就不同,因而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同,居住的房屋结构不同,依靠的主食不同等等。自然要素中的地形要素也造成了各地的地域差异,像我国不同的地形造成了不同的地理形态,有平原、有丘陵、有高原、有盆地、有沙漠等等,各地的建筑物也都是在依据地形的基础上而建立的,因此不同地区的建筑各有特色。另外,水文因素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影响巨大,典型的就是我国的周庄与乌镇,这两个小镇都是以水为特色而出名的。其它的自然要素,像植物以及建筑等的地域性,在我国一些其它地方都得到了体现。

二、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制约

1、审美观的不同制约着作品的设计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其主体往往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者,而设计者本身就来自不同的区域,自然而然的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风俗信仰,受各自所在地区不同文化环境的熏陶。事实表明,不同地域的设计者在面对同一环境时,所表现出的审美观不同。因此,当某处的环境设计需要执行固定的方案时,设计者们往往会持有不同的观点,设计想法差距大时,还有可能出现一定的矛盾,以致于设计思路长期得不到统一,无形之中使得设计延迟甚至中断。从一定程度上讲设计者的思路决定着整个作品的设计以及观众的审美实践,这也是很多地方的特色建筑以及雕塑等等选用本地设计者进行设计的原因之一。

2、设计者的地域来源的不同制约着作品的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从一定意义上讲,本身就具有对环境升级改造的意味,是人类设计者发挥创造力、思维力以及想象力而作用于环境的结果。环境艺术的设计中的主客体在整个环境设计过程中以相辅相成的形式而存在,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贯穿于环境设计的整个进程中,且由内而外不断进行着。可以说,最终一个环境设计作品的完工,是环境艺术设计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过需要我们明确的一点是,此种相互作用最为凸显的就是地域特征的制约作用。如若从我们所熟知的城市建筑风格入手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将西方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移植到我国的南方水乡地区,那么由于地域特征的不同,移植过来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地域特色会显得格格不入。如果一个西方的环境艺术设计者来到中国,首先映入眼帘的地域环境的不同,包括建筑风格,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结构的构建等等,对于一些中国老百姓最为普通的审美事物,在西方环境设计者看来是比较陌生的,而当他的一个设计方案最终得到认可,并落实到地面上时,那么我们能够断定这个设计风格的建筑一定是杂糅的,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纯粹意义上的建筑。

三、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促进作用

1、地域特征的创造性作用

所谓的地域特征其实是一个十分庞大且复杂的概念,对其认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域特征,就不能将其孤立起来分析,而应对其进行外部与内部的有机解读,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解构。从一定程度上讲,地域特征的解构与重组是为了更好的发掘地域文化的起源、发生以及发展中存在的关系。事实上,从地域特征的解构与重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地域文化所具有的共性以及个性,进而能够将本区域的文化与其他区域的文化普遍的联系起来,使得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博采众长,设计出既符合地域特色,又能吸引观众眼球的作品。

2、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共同性

从一定程度上讲,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改造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从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两方面来考虑,在结合地域特色与当地人喜好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特点的作品。很多情况下,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手段与工具而存在,由于其具有手段与工具的身份,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自由,因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艺术设计活动,因而在设计的过程中,既不能完全从审美的角度设计,也不能完全从实用的角度设计,而应该兼顾多方面的要求,从而使得设计出的作品既符合地域特色,又兼具审美与实用的双重功效。但是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有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一些地域中的地域文化与当下该地域的历史进程存在较大差别,有可能在某处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设计,而在另外一处则需要转换思维,转换设计方式,结合地域特征进行设计。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进程中实现共同发展。地域特征为环境艺术的设计提供了载体,环境艺术的设计丰富了地域特征。

3、地域特征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灵感

一名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必定欣赏过无数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他们通常会游历世界各国的山川名秀、著名的风景点以及名胜古迹。通过不断的游历,他们的知识会得到增加,思维会得到开拓,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无形中得到提升。因为不同的地域有其独特的地域风貌,所体现出的建筑物也具有本地域的地域特色,通过了解各地域的地域特征能够为环境艺术设计者之后的创作积累丰富的灵感。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感、创意往往来自于不同地域理念的相互碰撞中,当前后现代的环境设计理念十分强调“不均衡性”。对“不均衡性”涵义的理解,我们可以认为是不同地域特征在同一个设计作品上的整合。此种设计理念是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不同设计者思路的对接,以此来使设计的作品出现惊艳的效果。我们可以在世界各地发现“不均衡性”的代表作,像波兰的斜屋以及荷兰鹿特丹的立方地住宅等等,这些都是“不均衡性”在建筑艺术设计上的佳作。“不均衡性”可以创造出优秀的建筑以及艺术作品,事实上,地域特征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以及融合力。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鸟巢”,可以说是地域特征融合力的代表作,“鸟巢”的整体设计理念十分明确,一方面体现着我国华夏文明的原始特性,另一方面又在吸收、借鉴西方建筑新理念的基础上,彰显着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

四、地域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进入新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相应的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改革开发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社会的行列,客观上也促进了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所涉及的范围广,包括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以及环境艺术方案的制定等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在很多方面存在有差距,尤其是在技术与设计理念上,差距更大。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者指出,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存在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结合问题上。当今时代,我们在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可以观察到,大部分的建筑物采用“玻璃幕墙方格子”的构造,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大同小异,很难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如若此种建筑风格得不到改变,那么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地方的区域特色将会逐渐被淡化,甚至消失。

五、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在关系

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二者间的联系既体现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又体现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中。环境设计工作者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地域背景的不同以及文化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会限制环境艺术的设计。但是二者也可相互借鉴,地域特征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创作灵感,环境艺术设计丰富地域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讲,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就如历史与创新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所指的传统,往往是指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而成,具有浓厚的艺术价值,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继续创新。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下来,并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使其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环境艺术设计者在对待外来文化时,也应采取正确的态度,我们可以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可取之处,但是一定不能够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应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将不同地域的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现代生活离不开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贯穿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地域建筑是环境艺术设计者最常设计的内容,地域建筑的设计一定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包括气候、水文以及地形等自然要素。地域建筑的设计往往是在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技术以及新型材料而建设的。长期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下,所设计的建筑往往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作品时,应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进行创作,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创作出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环境艺术作品,从而也能够更好的彰显地域文化。

第5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关键词:区域文化;高等教育;环境设计

近年来,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成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的高校转型发展指导思想。因此,本文围绕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理念的改革与创新,针对所在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影响应用型教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整合区域文化艺术资源,从而探索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路径。

一区域文化在应用型环境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

贺州学院为贺州市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随着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转型发展成为了这所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同样,环境设计专业要向应用型转型,就必须“突出特色、服务地方”,“突出特色”就要从挖掘其区域文化入手。贺州位于中国三大民族走廊之一“南岭走廊”的中段,是南岭走廊的核心区域。这一区域受中原文化、广府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影响深远,区域文化呈现多元共生的格局。在贺州及其周边区域遗存着许多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古村落、古建筑、民风民俗、手工艺品等,特别是古村落、古建筑以“实体”的形式记载着这一区域的文化历史进程,这为环境设计教育应用型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只有将区域文化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培育出适合地方建设需求的人才,并创作出能体现区域文化特点的环境设计作品。

二区域文化融入应用型环境设计教育的路径

“南岭走廊”贺州段是中原文化进入南岭的核心区域,民族、族群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十分活跃。如在古建筑文化方面,通过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构架、建筑与材料、建筑与装饰等方面体现出浓厚的族群文化底蕴。将这些丰富的建筑文化资源融入应用型环境设计教学中,并探索出区域文化融入应用型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一)“立足贺州”,强化办学特色

自升本以来,贺州学院坚持以“立足贺州、服务区域、面向基层、突出特色”为办学定位。“立足贺州”是应用型转型的前提,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要“立足贺州”,就必须以贺州“本土文化”为切入点,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深入挖掘潇贺古道沿线古建筑文化元素,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强化环境设计“本土化”的应用型办学特色。如潇贺古道古建筑文化元素,包括黄姚古镇的“九宫八卦”布局及白墙灰瓦的清代建筑;封阳古建筑中的镬耳墙、龙船脊等岭南风格建筑;石龙镇的道教文化石雕石拱桥等。如此庞大的建筑文化资源如何融入应用型课堂?这就要求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部分内容放在校外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从地方人文及自然生态景观中,提高自身在环境设计方面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传承并发展地方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将课堂外考察收集的古建筑文化资源可以广泛融入于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中,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保留其区域性的文化特色,在设计上借鉴其典型环境风格,传承潇贺古道区域文化。真正实现在“立足贺州”的前提下,“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二)区域文化进课堂,凸显应用型课堂

区域文化融入应用型环境设计教育关键在于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实际上,将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型、应用型的环境设计课堂是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更多地需要教育者不断地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去使两者更好地融合。如《著名建筑鉴赏》、《环境艺术概论》等课程依旧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课程内容以发展史论为主,课程结束进行理论考试的传统模式。使学生对这些基础课程产生抵触心理,教师虽然根据教学大纲查阅、收集大量资料,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环境设计作品,但这些都不能从实际上解决学生近距离对本土文化的认识问题,脱离了本土文化的应用型课堂也就名存实亡。在《著名建筑鉴赏》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富有本土特色的,包括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建筑装饰、室内装饰等建筑文化素材,通过开放性的课堂引导学生发掘本土建筑的造型表现及材料建构的特点,拓宽设计思维,丰富其设计专业文化语汇,使学生逐渐建立独具一格的本土设计观念,影响和丰富本土化的环境艺术设计。在基础理论课程中,通过不断创新和调整教学内容,进一步凸显应用型课堂教学。

(三)依托文化创新平台,拓宽应用型教学渠道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热点。同样,“互联网+教育”、“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也成为了教育界所追捧的焦点。依托这些新型的教育平台成为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最佳渠道。贺州学院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接触创新创意产业的机会少而单一,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以外接触最多的就是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实现交流、学习等活动,甚至是在互联网上为自己搭建就业、创业的平台。对于应用型环境设计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以外适当地建立本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课程或网站,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互联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点击率等数据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丰富学习形式。二是,通过校园建立的本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互联网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平台,由学生创作并设计的本土文化环境设计作品,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与市场交流,更好地服务地方拓宽渠道。如:本土建筑文化、本土民间文化,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推广环境艺术设计中地域文化思想的价值,在开拓学生设计视野的同时,促使具有地方特色文化走进大众的视野。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要向应用型转型,需要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创新课程内容等手段,并依托新型教育平台拓宽其影响范围。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地域文化融入应用型环境设计教育,从而为政府决策以及古村落保护、新城镇化建设、房地产开发、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等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朱其现.地方文化特质对地方高校办学理念的影响——基于贺州学院“立足贺州”办学定位的思考[J].贺州学院学报,2013(02).

[2] 石承斌.地方院校美术教育应重视发掘乡土美术资源[J].贺州学院报,2009(01).

第6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金沙遗址典型符号的出现为现代设计拓展了创意空间,典型符号蕴含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将这些符号科学的运用到设计中,这样的设计作品将会呈现深度和文化意味。如何成功提取和应用金沙遗址视觉艺术符号中独具地域特色、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符号是本项目研究的核心问题,如何深入发掘和借鉴借符号中的设计元素,使其能够丰富地域产品设计的艺术语言,使其蕴含一种巴蜀地域文化精神,研究其设计方法。

1.构思与总体规划

(1)方案的构思

运用金沙遗址典型符号的设计一地域创意品牌,并结合其他的设计方法开发一组具有巴蜀地域文化精神的纪念产品。创意品牌命名:以人形为设计,取金沙遗址的“金”巴蜀的“蜀”人,谐音金属人,采用金沙的金器的金色,最终命名为:金蜀人。

(2)总体的规划

对金沙视觉艺术符号的收集整理,再提炼符号元素和平面设计的结合应用。以金蜀人品牌形象为设计主线,设计一组由符号特色的金蜀人物,赋予他们象征的性格,延伸设计公仔,饰品等产品及其招贴、包装等设计。设计成果包括下面内容:①符号元素提炼、设计②品牌的设计;③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整体方案;④系列产品的设计;⑤招贴设计;⑥包装设计。

2.元素符号提炼

根据金沙遗址青铜人形符号进行思考、分析,设计多个方案,最终确定使用符号原型特征的符号造型,结合典型的鱼鸟射箭图的双元素符号,设计出金蜀人品牌的标志。(如图3-1所示)

搜集分析金沙遗址典型符号,对符号进行提炼,主要是针对鸟符号、太阳符号、鱼鸟射箭图符号、虎符号和蛙符号进行符号分类分析、逐个提炼,最终提取了6个典型符号(如图3-2所示)。提炼后的符号造型简洁,蕴含符号的审美内涵同时也兼具现代设计的审美需要。

3.应用方法探讨

(1)典型符号的设计

金沙遗址视觉艺术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在收集整理、分析提炼后,发现受众对金沙遗址典型符号的认识度较高;同时符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涵义深刻。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金蜀人” 品牌 (如图4-1所示),其命名的原因是巴蜀地域文化历史丰富,我提取了典型的金沙遗址青铜人形为主要的设计元素,取金沙遗址的“金”巴蜀的“蜀”,整体造型为人形,最后谐音金属人,又象征着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金器。在典型符号的设计中,借鉴符号的造型,赋予它生命,象征着巴蜀地域的先民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品牌标志设计,借鉴典型符号的造型,对局部造型进行调整。这标志采用金沙出土的青铜人像(如图4-2所示),其造型独特、姿态优美,可塑性强,象征着先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其造型符合标志设计的简洁性、内涵性,同时在结合箭射鱼鸟图,使用典型的鱼、鸟视觉艺术符号,提取、简化、组合元素符号,最后形成标志的定稿。此标志设计整体造型简洁、形体自然美观,使用金沙遗址典型的金色来做设计的主题色,象征着巴蜀先民光辉夺目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又传递出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彰显了地域文化特有的味道。根据这种典型符号的设计方法,拓展出一组人物造型符号(如图4-3所示),给他们生命变成经过现代设计的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新的视觉艺术符号,这符号可以自如的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的各个类型中。

通过典型符号的再造设计,对典型符号造型特征和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的挖掘,拓展符号内涵,在结合其他符号进行组合变化。这是一种符号运用有效的办法。

(2)结构再创造

抓住符号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加以提炼、夸张,对结构进行再创造,从而使原型符号打散再构,打散构成是一种分解合成的方法。既可以保留部分符号特征,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的再造,创意出新的符号形式。结构再造的方法如下:1)地域符号整体造型分拆,拆解后的新符号重新拼合,也可以选择局部形态自身分解的重新组合。2)错位方法:打破原形符号的组织结构形式,重新排列上下左右的移动后重新排列。3)简化方法:将原形符号进行简化切割。注意构图和角度。注意保留最具特征的部分,再重新构成。比如说在金蜀人品牌设计实例中,就使用这样的方法设计出有象征意味的造型。这个金玉双子象征造型(如图4-4c所示)就是采用了上述的第一种方法设计而成的。而错位方法就在金沙象征造型设计(如图4-4b所示)中体现,简化方法就运用在金陶象征造型设计(如图4-4a所示)中,可见通过方法论的研究为我的设计提供的广阔的创作空间,提供了无限的设计灵感。

(3)转化再创造

对已有的符号造型外形进行转化,创造出新的创意符号。从原形到二次造型的转化过程,这种过程通过添加、转化形成的新造型。在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在改变,月亮的阴、晴、圆、缺,四季的转化都是自然景象的转化。对于视觉艺术符号也采取添加、转化的方法。添加、转化是变化新符号再创造符号关键的步骤。成功的转化是看不到具体的造型,只把握其符号韵味和文化内涵,最后化繁炼简,变提炼为点、线、面的组成符号,让符号更具有形式美感和韵律美。根据这种方法的研究,设计出金蜀的象征造型(如图4-5所示)。新符号造型自然,符号更曾添了地域文化内涵,形成新的符号魅力和文化韵味。

(4)延展再创造

有两种或者两种符号元素根据宗教崇拜、神话传说、图腾象征意义组合构成新的独立形象,这个独立形象是现实中没有的,而是根据符号的文化内涵去延展再创造出来的。

为了迎合时代的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符号元素的提炼和借鉴,赋予符号新的文化内涵,宣扬地域文化精神。利用这种方法分析了太阳神鸟的符号结合宗教崇拜和神话传说,把符号进行延展变形设计,创造出金沙象征造型(如图4-6所示)这一新的设计符号。

对金沙遗址最具代表性的符号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符号太阳神鸟符号、射箭鱼鸟图符号、蟾蜍符号及面具符号,结合设计探讨了应用方法。在设计中主要运用了典型符号设计、结构再创造、转化再创造、延展再创造等方法,实例研究符号在地域品牌设计及产品的开发运用。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第7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 企业创新 服务平台 云计算

产品作为一种企业竞争手段,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关键作用,搭建企业产品创新平台已成为各级政府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性企业产品设计服务平台是在区域范围内,为各产品设计服务输出单位和需求企业间建立有利于知识创新和传播扩散的环境,有利于深度整合区域内的创新力量,合力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知识管理在区域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中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的发展潮流,拥有创新性的设计资源,掌握更多、更新设计知识企业,将能发明和创造更新的知识,生产出包含更多知识的使用价值,并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知识管理系统不仅是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方法与工具。

(一)创新个体与创新输出单位层面

知识管理保持创新服务平台中的创新者与创新输出单位(设计公司、大学和科研机构等)持续获得最新区域内设计知识,是整个创新过程中的基础。作为集汇集、提炼、输送设计知识于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使创新者们能快速获得最新的设计知识,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和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是创新过程的重要因素;知识管理减少区域内创新个体相互学习的交易成本,具有网络协作关系的设计单位减少区域创新个体相互学习的交易成本,更具市场灵活性,降低了创新输出单位因外部不确定因素导致的设计风险。同时,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设计人才,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二)创新需求企业层面

知识管理促进创新服务区域内设计知识的传播与扩散,提升了企业产品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加强了企业竞争力;根据Kaufmann,T·dtling(2001)的研究,区域创新系统形成的障碍主要是合作障碍、创新限制、和占优势的市场与互动空间处于区域之外。知识管理系统有利于区域创新服务平台中创新需求企业与创新输出单位之间的交流,减少了合作障碍,以创新服务平台为中介,了解设计趋势,明确创新需求。

(三)区域层面

企业产品创新服务平台汇集、整合及输出区域设计知识,区域范围内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群。大量相关企业的空间集聚、并在本地知识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知识创造和持续学习及创新能力的产业氛围,这是其他区域所难以模仿的。知识管理把区域企业产品创新服务平台内设计知识作为资源进行管理,促进区域知识的创新、溢出、传播和扩散,使本地知识的创新保持本地特色的同时,及时适应全球变化,获得全球竞争力,从而加强产品创新设计对于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显然,知识管理在区域企业产品创新服务平台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当今社会区域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管理方法。它解决了创新个体与创新输出单位层面、创新需求企业层面以及区域层面设计知识活动的过程。

构建区域企业产品创新服务平台的知识管理研究

(一)KIBS系统中的知识过程

Muller and Zenker(2001)通过对德、法两国5个地区的KIBS(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企业与中小型制造企业在创新知识的过程及交互作用进行考察后,发现KIBS具有明显的知识获取、整合和扩散功能。KIBS中的知识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获取;知识的重新编码整合;新知识向客户企业的转移与扩散。如图1所示。

从KIBS系统中的知识过程可以看出,在企业产品创新服务平台中通过向不同的客户提供知识服务、咨询的交互过程中,设计知识不断地被重新获取、整合与扩散,其过程具有强烈的交互性和客户相关性。

(二)区域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知识管理过程

知识创造与蓄积。区域企业产品创新服务平台的知识管理贯穿于产品设计知识创造与蓄积、知识整合利用、知识扩散与转移的整个过程中。丰富的知识存在于个体与企业中,知识的分散性阻碍了知识的整合和进化,知识价值严重缩减。通过系统软件、网络服务,将所需要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进行收集、融合、归纳,并通过一定的存储手段将其分类存储,使设计知识能够让创新者更加快速、全面地获取,提高了创新效率。借鉴李牧南(2007)、张路蓬等(2010)的研究成果,将知识的蓄积分为数据库、文件库以及推理库三个层面。数据库主要收集分散的设计显性知识,如网络、设计公司、企业等存有的大量设计图片,然后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以形成一个有序的知识数据库。文件库主要存储一些具有明确性设计方向的显性知识,如项目设计案例、多媒体资料、图像资料等,以供使用者能够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所需要的文件资料。推理库将存在于人脑中、不可编码的隐性知识存储起来,如设计经验,利用灰色理论、模糊逻辑或神经网络方法,根据输入条件推理库可以检索出相似或相关的隐性知识。

知识整合利用。分散在区域内的设计知识大多很难直接利用,只有将知识进行整合后,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知识,最终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知识整合过程也是对知识编码与解码的过程,把分散、存储于个体大脑中的设计经验等隐性知识转化为具有可依附载体、便于认知的显性知识,如文字、图像等,即设计知识的编码过程。知识编码过程提高了区域内企业之间、各机构之间,以及企业与机构之间交流的效率,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多的知识资源。设计知识的解码过程是设计创新者将标准的显性知识进行发散,并转化成具有个体特征的隐性知识,设计知识解码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知识流动的效率。设计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在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中进行整合与创造,促进了设计知识的积累。

知识扩散与转移。在企业产品创新服务平台中,知识在平台服务对象(创新需求企业、政府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及中介单位)之间进行空间传播、转移。其中设计知识的扩散是设计知识时空的传播,使知识在其他更大地域范围内进行使用并推广,以促进社会对知识的利用。在知识的扩散与转移过程中,系统软件、网络服务对平台服务对象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网络加快了知识的流动,或是基于信任、或是基于生产、或是基于资源,网络都是知识流动的载体,而通过网络服务,可以将平台服务对象所拥有的知识相互交换。

基于知识管理的区域企业产品创新服务平台构建

(一)区域企业产品创新服务平台构建框架

在区域企业的产品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具有着重要的地位,系统软件、网络服务等计算机技术为产品创新提供可靠的辅助产品设计创新服务平台;设计知识获取、整合与创造是创新服务平台的核心部分,它们不仅可以将已经蓄积的设计知识传递给信息的使用者,同时还可以获取使用者在使用原有信息时对知识进行整合后的创造的新知识。具体构建如图2所示。

(二)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区域内设计知识的获取与整合。现有产品创新服务平台中设计输出企业和设计需求单位呈离散状态,未能发挥区域集团军优势。如何获取并整合区域内设计输出企业和设计需求单位的分散设计知识和资源是本研究的基础性难题。云计算技术是目前新兴的解决此问题的得力工具。在深入研究已有的云算法和架构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研究的一些成熟技术成果,结合企业产品创新服务平台的独特性和潜在深层次需求,构建适用于局域网的设计知识存储和处理云平台模型,集中解决基于设计知识的共享和利用问题;借鉴计算机网络的容错技术,合理设置平台的“云”架构,从而有效地完成区域内设计知识的获取与整合。

产品图像知识的分类存储与检索。对于产品设计中的知识主要分为两大块:文本和图像。对于文本的检索技术已较为成熟,因此,构建区域企业产品创新服务平台的难点在于基于图像的文件分类存储和检索。在图像的分类自动存储方面,可以通过某种变换如K-L变换,小波变换等变换到特征空间,然后在特征空间提取图像的高层特征以实现图像知识的获取;研究可根据指定方式重新排布分类树,以及相应的类属性值;研究合理的分类图像基因编码和存储分配表,将图像进行分类存储,存储至各个“云”服务器。在图像的自动检索方面,采用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和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两个手段并用,在图像属性、直方图、颜色矩、颜色集等多种表征图像特征检索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基于草图语义的图像检索技术算法。在现有知识挖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学理论,采用BP神经网络或遗传算法,探索提升检索图像兴趣性和价值性的新算法。

结论

区域针对企业产品设计的新型创新服务平台将是我国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的一种趋势。在产品设计创新服务平台中如何利用知识管理理论整合设计知识和资源,提升平台产品创新能力成为各个企业、专家不断探索的话题。基于知识管理的区域企业产品创新服务平台构建,便于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内外部知识的创新、传播和扩散,保持设计师持续快速创新能力和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从而加强产品创新设计对于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华.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J].商业时代,2012,27

2.Kaufmann, Alexander;T?dtling, Franz. Systems of innovation in traditional industrial regions: the case of styria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J], Regional Studies, 2000,34(1)

3.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Emmanuel Muller, Andrea Zenker. Business services as actors of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the role of KIBS in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J]. Research policy,2001,30(9)

第8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关键词:数字技术;地域风格;动画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1-02-0070-03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Regional Style Animation

CHEN Jing-jing(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118,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style elements animation design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folk culture, modeling, color, and environment. It was put forward that the methods which used to show the local culture style in animation. The emergence of digital technology provides new ideas and presented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ultural style. The Usage of this cross-dimensional rendering technology can create a more novel way of artistic expression, making the visual form presented the local culture in animation more diverse.

Key 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regional style; animation design

Internet :.cn

随着华特迪斯尼全球性的影响,数字技术进入动画产业,使得纯粹的赛璐珞动画被计算机辅助创作的二维动画代替,三维动画制作也获得空前的自由。中国动画可以在继承传统的情况下,结合现代数字技术,把具有中国地方性特色的元素融入动画创作中。在动画创作中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汲取精华,并结合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创造出代表本民族特色的作品。

一、 动画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元素

不同民族、地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地域文化历史背景,通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地域元素。“顾名思义,‘地域性文化’就是指某个‘地域’范围之上的‘文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地域范围内以客观形式存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诸多门类的文化之和,包含随着时间长河流传到今天的文化和在历史进程中被淘汰和淹没的文化。另一方面是指流入地域而又被吸收、改造成为地域文化的外来文化。地域性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石,以历史为轨迹,并作用于在社会发展的进程的物质产物与精神产物总和” ①。

在动画设计中将历史长河流淌进程中文化积淀的社会风俗习俗、文化意识形态、生产生活方式、宗教文明信仰、文化艺术修养、民风民俗等几乎包含社会各个方面融入到动画设计中。“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环境,构筑人类文明的方式、程度不同,造就不同特征的地域性文化” ②。可以这么说,地域文化最基本、最鲜明的性格特点就是地域性,我们可以利用并运用这些地域性文化思想观念、传统习俗于动画艺术创作中。地域性文化经过历史的沉积、时空的变换、最终以各种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和肯定。在动画创作中,角色设计中的造型符号、服饰符号,动作符号都是由这些地域文化的元素中提取、加工、运用的。

二、地域性文化风格在动画设计中的表现

地域性文化是动画创作思路的重要来源,对其进行挖掘,分析、研究区域内地域性文化的要素,通过设计语言将其转化为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手法表达出来。地域文化风格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固性的创作个性与艺术特色, 是特定的地域历史境遇的修辞表达。在地域文化风格动画设计中论述地域性文化,浓缩其精华,将其放在短片创作前期设计的重中之重,通过设计来展示其精髓,弘扬民族文化。“本土文化是剧本设计的文化根基,发掘区域性文化的精髓,将其与现代多元化文化有机结合、共生、共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 ③。

(一)造型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属于独立的视觉符号系统,它是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着人类原始的思维特点,并且形成独特的造型体系”④。如虎、龙成为我国各民族共有的符号,但在不同地域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一些传统的艺术呈现持续性和独特性,民族的文化理念、美学思想仍然对现代动画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9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1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中占地最大、最贴近居民、最常为居民使用的,城市人大约有2/3的时间花费在居住区空间中,居住区景观空间是居民对户外景观空间的第一认识和感受,因此,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愈来愈受政府、房地产发展商、居民的重视。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浪潮中,崇尚地域特色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在现代景观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各地方区域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如气候、地形、历史等,通过景观设计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地域特色。因为只有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景观能最直接的给居民创造归属感、营造“家”的氛围,尤其是对于孩子、老人来说, 地域性的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形成对“家”的直接感知,留下深刻的印象。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地域性还体现在处理人和社会关系、历史文脉和场所精神、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内综合性考虑,营造适居性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人居环境。

2“地域性”的含义

所谓“地域性”,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特征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居住区景观的地域性包含着两方面的特性:(1)强调住区所处的地域的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资源等)的特殊性;(2)强调区域历史文脉,即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居住区景观的地域性本身的特点就是时间、自然、地理、文化、历史、风俗在景观空间形态上的反映。反映居住区所在区域的自然特征、文化特色,以不同的景观形式、空间组织美学与当地历史背景的进行有机的整合。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差异很大,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只在运用地域性的特点,营造出富有不同文化特色的景观空间,同时利用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居住区景观的地域性。地域性景观在特定地区,由于共同的自然地理、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表现出共同的风格特征;而不同的自然地理、社会化背景、价值取向的诸因素又使得景观风格各异,形成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景观形式。

3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性的设计手段

3.1 尊重地域性的自然环境特征

自然环境首当其冲是影响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整体面貌,它是景观设计创作的根源,主要从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乡土植物三个方面考虑来体现地域性。首先,地域性特色的景观应当尊重原场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居住区微地形的起伏变化,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与其周围环境和谐共生。其次,气候的差异是形成各地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它影响到地域的水文条件、生物条件以及地形地貌,也造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极大的影响到园林地域风格的形成。最后,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采用本土植物的居住区景观更为贴近自然,有助于保持上午的多样性,减少维护成本,最能反映其景观的地方特色。

3.2 尊重地域性的历史文脉和传统文化特征

居住区景观设计应该强调景观空间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当今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趋势,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不能机械的被割裂,我们通过建筑和景观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我们提倡居住区景观设计向地域文化的回归,尊重区域的历史文脉和传统文化,尊重地区传统赋予景观的特殊性和丰富性。景观设计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地域性文化的特质铭刻在与景观空间之中,形成景观区域风格,成为一个区域的标志。一个优秀的居住区景观空间设计应该是在一个连续的传统中积淀了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生活记忆,文化积淀,成为区域社会的心理寄托和情感归宿。在设计时,合理运用文化墙、雕塑、小品等表现形式突出地域性文化主题,充分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内涵,营造地域性文化气息,使之更具内在的韵味,让居民在居住区内休憩活动的同时感受、欣赏和体验地域性文化艺术作品,感受地域性文化的认知感和归属感。

3.3 合理利用地域性景观材料

地域性材料造价低廉、就地取材,有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等优点。纵观景观艺术的历史,大部分作品都是遵循其特定时代的文化脉络而创造出的特定的艺术形式,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和材料应用。创造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师在使用地方材料过程中注重挖掘材料的特甚至争取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与构件。经常被采用的地方材料包括砖、石、土、木、矿产等。

4结语

我们追去契合城市人文精神风貌,融合城市自然地形地貌的特色的居住区景观,通过对场所的实地勘测和考察,分析和探讨场所个性特征,因地制宜,从空间、环境、功能的有机结合出发,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居住空间景观。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感悟和挖掘地域文化,探求民族风格及其内涵,将地域文化与设计表现进行完美的结合,并以个性化的设计风格,彰显地域文化特性,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地方特色的优秀景观。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