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范文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精选(九篇)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1篇: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范文

四川省中江县广福中学 618100

【摘要】针对化学概念教学的主要问题,本文根据自身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和化学概念的学习,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问题,从教学层面突出强调化学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化学概念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准确理解概念、原理对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多,且比较抽象,是初中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之一,这些概念和原理是否准确理解、是否熟练掌握对学好初中化学关系很大,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比较差,且对概念、原理学习不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学法不当,效果不好,这部分内容是考试易失分的知识之一。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的有效性,是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探讨的课题。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具体做法。

1.通过化学实验来感性认识并形成概念原理

化学概念是反映化学物质及其所产生变化的本质特征的思维方式。若要形成一定概念,便要在充分发挥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前提下,抓住化学概念的关键部分,使学生充分在思维深处形成概念意识,而不只是通过讲述性教学,简单地将书本概念强加给学生,造成学生的应用能力不强,不会在所学概念的基础上做好化学习题。

例如,在学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概念时,除了做教材中的实验外,还可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即用手撕碎一张纸和点燃一张纸的两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撕纸的过程中纸由大变小了,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在纸燃烧的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的灰,在这一变化中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有了其他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让学生从这两个对比实验验中感性认识并形成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所以,在化学概念教学上,须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人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首先在课堂上,做好相应的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前提下,启发学生针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层次思考,形成相应的化学概念,并在实验课当中鼓励学生勤于动手进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形成了相应的化学概念。

2.注重化学概念中遣词用语的精确性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概念的字、词使用十分严密,不能根据自身想象随意增加或减少字词,否则会引起整个概念的变化,比如”酸”这个概念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其中的关键是”全部”,必须进行强调,并可以根据自身经验,举出像KHS04等电离时也会产生其他物离子的物质,所以KHS0d不属于酸,这样便从正面和侧面都加深了对于”酸”这个概念的理解。

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所以有些化学概念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无法理解其内部含义,对于这类化学概念,教师要在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的前提下,对概念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解剖。如”分子”的概念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个概念虽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其内涵十分深刻,教师需要根据概念,对其进行解剖一是它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即只有同种物质分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二是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微粒,三是分子作为一种微观粒子,它是用肉眼看不到的。所以,对于化学概念,为了提高学生了解的准确性,需要首先分析其字词,并通过以上分析,更好地注意到化学概念字、词在使用方面的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念的理解。

3.加强联系和对比,理解和记忆概念原理

化学概念和原理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在联系。

例如,辨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辨析”元素”与”原子”,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4.从正反两方面剖析概念原理,避免混淆

在概念原理教学中,在讲授某些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时,需要运用较多的例子。举反例或分析概念的逆命题是否成立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在划分类别的界限中,正例和反例都是不可缺少的,正例传递的信息最有利于学生从事例中概括出共同研究的特征,而反例传递的信息最有利于学生辨别差异,适当运用反例,可帮助学生排除概念学习中无关特征的干扰,有助于加深对概念本质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接着提出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语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在学习每个基本概念时,教师都应进行认真剖析,在剖析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概念。

5.加强针对性练习,使学生巩固并应用化学概念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适当练习,才能达到巩固、深化概念原理的目的。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概念原理,教师要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再讲评,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是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习题训练中会应用化学概念原理,从而真正理解、掌握。为使学生运用知识达到触类旁遁的效果,这类习题可以自行编制,但应循序渐进,适当设疑,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又能巩固化学概念。

例如,学完”溶解度”概念后,可以设计如下针对性练习.

下列有关KN03的溶解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2篇: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范文

一、化学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的积极性很高,神奇的化学现象让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一到接触化学概念和化学用语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逐渐下降,特别是接触到化学计算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上课睡觉或者讲话,有的甚至放弃学习化学,分化现象十分严重。教师为了避免分化,难免会采取背、默等古老的办法,还让学生做各种变式的题目等。结果教师教的累,学生学得乏,形成了恶性循环,化学概念成了制约化学教学的瓶颈。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对课程标准中调整概念教学的意义、要求理解不够,长期受学科中心观念的影响仍然占主导地位。习惯于偏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化,严谨的逻辑表述的教学方法一时难以改变。

2、初中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本身就比较生疏,严谨的逻辑表述常常使一部分同学无所适从,特别是农村学生,他们本身对学习就不感兴趣,基础知识差。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本身就有点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很容易使学生放弃学习化学。加之概念的习题演练盛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有关调查表明,初中化学某些知识点一直是大多数学生学习化学的障碍,加上概念教学偏重于知识的灌输,较少考虑学生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

1、运用直观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概念。

要充分运用实验或其他直观教学手段,打开学生认识事物形成概念的“门径”。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才能“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教学中,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形成的需要,有些概念,如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等,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这些现象中,归纳出共同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有些概念,如物质的组成、结构等,可以通过模型、磁性黑板、图表、多媒体课件、教学电影等手段使学生形成表象;新教材上彩色图片较多,这些插图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如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对离子的认识过程,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新教材中配了彩色插图:钠原子一边踢着一个电子,一边说“电子走开,我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氯原子赶忙捞住被钠原子踢来的一个电子,说:“我需要电子,我也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氯原子、钠原子得失电子后分别形成了氯离子、钠离子。由于静电作用,钠离子和氯离子手拉手的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这样学生仔细观察了类似卡通人物的离子、电子,就能直观、形象的理解和掌握离子的概念。

2、概念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要和学生已有经验相结合。

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真实现象导入,使学生从感知概念到形成概念。例如对酸的概念的建立,我是从学生生活中对“酸”的理解切入的。在通过一系列探究试验进一步加深对酸的性质的认识,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使新信息内化而获得新的心理意义。最后使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进一步产生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从而形成有系统的概念体系,上升为酸的概念。整个学习过程自然、流畅,概念的形成水到渠成。

3.不仅要全面阐述,还要注意严密性。

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概念,首先必须全面阐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例如,催化剂概念的内涵是:“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概念的外延是:“能加快或减慢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并且在反应过程中可能参加反应。又如,“元素”概念的内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而概念的外延是: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离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讲到这个概念时,要紧紧把握“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和“一类原子”两个关键。实质上“质子数”才是划分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必须要求学生明确两点:元素是宏观概念且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中性原子和带电原子(离子)。通过这样讲解,学生就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元素的定义。

4.采用对比的方法对概念进行归纳,加强理解。

化学基本概念的内容繁多,容易混淆,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突出本质,辨明异同,使概念系统化,达到逐步深化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元素和原子时,初学阶段学生很难理解,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比联系的方法把它们之间的概念、区别、适用范围和联系等异同点列表比较。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就能对有关的概念深入理解,正确掌握。在基本概念中,有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原子与离子,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酸、碱、盐与氧化物等等,都应该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新旧联系,以旧引新,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5、注意概念的系统归类,找出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和内在联系

第3篇: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实验教学

基础概念与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初中化学二者缺一不可。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无论是教学计划安排还是课堂教学任务都必须做到对概念原理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效搭配。

一、以概念教学为基础,理清知识脉络

初中阶段学生首次接受系统的化学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这些概念和理论本身具备一定的抽象性,但学生只有将每一种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都学会学好之后才能进一步理解更为抽象的整体化学概念。换句话说,初中化学中的每一理论与概念都是组成化学整体框架的一部分,学生需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感知学习、基础整合和脉络理清,以便掌握化学的整体脉络。

例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中,就有许多需要感知和整理的基础概念,如原子、元素、原子核等概念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要求将概念知识进行基础整理后再了解这一章主要有四大知识要点分别是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和化学式,并分别列出这四类知识点的相关信息条例,学生熟悉记忆后便能给自己脑中留下一个比较清晰的物质知识点脉络图。此外,在进行概念理论教学时搞清楚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都有所帮助。

二、以实验教学为手段,打牢基础知识

新课改后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实验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这无形之中也加重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分量。现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关实验教学的手段、方式、效率提升办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以“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课程中需要涉及到的实验包括实验室制取、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及二氧化碳溶于水等性质的验证的演示实验。众多不同效果、不同参与形式的化学实验,可以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巩固提供帮助。这样,一方面以不同的形象方式展示了二氧化碳的特性,另一方面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可以对理论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和验证,加固学生对二氧化碳基础知识的记忆。

三、交替开展化学教学,构建基础框架

理论概念与实验教学共存于初中化学之中,从重要程度来看二者属于同等地位。从教学要求来看,只有将二者融会贯通于一体,开展交叉教学,让其相互印证,才能真正发挥这两种不同教学内容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概念原理教学的方式介绍化石燃料的概念和特点。在这个概念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为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可信度,可以向学生列举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化石燃料,以便帮助大家理解化石燃料,并了解常见化石燃料的基本情况。然后安排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如甲烷燃烧的实验等。这些探究性或者演示性的实验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一一验证不同化石燃料的理论概念,让大家对化石燃料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丰富教学成果

学习知识就像盖楼,需要从打地基开始一层一层地往上建设。初中化学教学也采用这种模式,将化学教学内容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片面到全面的划分。概念原理性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除了属于两个独立的部分,也分别遵循了这样的排列规律,由教师安排进行层层递进和逐步上升式的教学。当然,这二者在层次递进快慢程度、节奏步调上都比较相似而且相对稳定,教学时产生的效果也能相互呼应。在这种化学教学中,概念原理教学与实验教学效率齐头并进,获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二者的教学效果还可以相互累加,从而使整体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不仅整体遵循这一规律,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设置同样符合这一要求。例如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中,课题内容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每一层次的内容都更为深化,教学难度和理解难度也相应提升。这一单元的课程设置属于典型的层层递进形式,教学时可以给不同深入层次的概念原理内容搭配不同难度的化学实验。如教学时教授溶液概念时搭配蔗糖溶解实验、教授溶质和溶剂概念时搭配碘和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实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搭配水和乙醇的互溶实验等。

五、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在化学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多种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正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部分,能力的培养也是概念原理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双重效果。首先,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比如学生通过观察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洗涤玻璃仪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等演示性的实验,可以让他们更加的细心并且锻炼出能从动作、行为、态度等方面发现重要细节的能力。其次,概念原理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线索整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可以学习到从质量守恒定律中领悟对等的化学方程式必须的条件,还能在不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中逐步锻炼出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第三,概念原理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学生可以在综合教学过程中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化学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观察、推理和思维整合能力结合在一起,从而对化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的时候,就需要将有关碳的概念原理教学与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实验有机结合起来。

事实上,无论是概念原理部分还是实验教学内容都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教学中二者都不可缺少。但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化学教学效果,大家最好能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将概念原理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有效搭配,使这两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达到“强强联合”,从而提升化学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寇中庆.浅析如何对化学概念、原理进行有效教学[J].化学教

与学,2011(5).

[2]黄金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教师,2011(23).

第4篇: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理解;掌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034

一、引言

加强基本概念教学,能使学生对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掌握好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本文较系统地阐释了提高化学基本概念理解与掌握的方法。

二、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

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了表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化学量和化学用语等各个方面。根据“分清层次、突出重点、明确要求、抓住关键”的指导思想,可以把基本概念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划分: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方程式、催化剂、化合价、溶液、溶剂、溶质、溶解度、电离、酸、碱、盐、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中和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质量守恒定律;2. 纯净物、混和物、离子化合物、缓慢氧化、爆炸、催化作用、元素符号、吸热反应、同素异形体、吸附作用、溶解度曲线、结晶、潮解、酸碱指示剂、氮肥、磷肥、钾肥;3. 溶解性、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分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着火点。其中第一类内容是初中阶段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要求透彻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概念去解释有关问题,同时能举出例子来说明这些概念。第二类内容属于比较重要的概念,它要求学生能理解运用,并能对某些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区别。第三类内容属于一般定义,只要求作一般了解或初步理解。

三、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

1. 通过感性认识掌握概念

化学概念的掌握可以从已有的感性认识开始。例如,通过观察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和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演示实验,可以形成“化学变化”的概念;通过氧气与碳、磷、硫、镁等反应的演示实验,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等等。这种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形成新概念的方法,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2. 通过比较掌握概念

为了弄清概念,对有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采取对比方法加以区别。如原子、元素、单质是几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初学化学时往往容易混淆,常常用错。为了避免出现错误可以列表比较其区别和联系。还有“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化合与分解”、“原子与离子”等内容,也都可以紧紧抓住其特点,列表比较。

3. 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当一个新概念引入后,首先要会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充分揭示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学习“电解质”概念,首先要将这类物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这一内涵准确地揭示出来,说明这是电解质的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是判断某物质是不是电解质的依据,要知道其中“溶于水或熔化状态”的条件与“能导电”的结论是互为条件的。接着再将电解质是一类化合物这一外延弄清楚。第一,它是一类化合物而不是所有化合物,是“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时能导电的化合物”,如无机物中的酸、碱、盐等。第二,它是化合物而不是单质,金属虽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的范围。第三,它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和物,电解液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不能称为电解质。

4. 弄清概念的组成

要弄清每个概念由哪些因素组成,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其中关键因素是哪一个。例如,氧化物的概念: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这个概念包含三个因素:(1)“化合物”;(2)“两种元素组成”;(3)“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是氧化物。关键因素是“两种元素组成”和“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关系分析清楚了,关键因素找到了,就能运用概念辩论哪些是氧化物,哪些不是,同时对于书写氧化物的化学式也是有益的。又如,酸的概念包括:电解质、电离、阳离子、氢离子、化合物五个因素,其中“全部是氢离子”是个关键因素。若阳离子不全部是氢离子,那么酸式盐也能电离出氢离子,岂不成了酸吗?

5. 注意概念理解的发展和深化

有些概念的学习,随知识的扩展,可以逐步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在学习氢气的性质时,从得氧和失氧的关系中,初步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从化合价的升降关系中深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此时学生就可以认识到单质可作氧化剂,不含氧的化合物可作氧化剂,以及分子内部不同元素之间也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又如,在学习燃烧定义时,燃烧指的是可燃物跟空气里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在高中学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又会知道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6. 注意概念的概括和系统化

在学完一个单元或一章的内容之后,学生还要及时地总结概念,根据概念间的联系,将一些单个的概念归纳到完整的概念系统里去归纳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

(1)按概念间的属种关系归类。例如,学完初中化学的各种概念之后,就可以从组成、性质、变化、量等方面进行归纳,形成一个系统。

(2)按概念间转换关系归类.运用上述两种归纳方式,将所学的知识串连起来,把零散的概念化为整体,对概念的掌握就会更深入一些。

四、结束语

第5篇: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范文

一、“基本概念”的学习策略

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化学概念就是在化学学科内某一同类客观事物共同本质属性特征,在人们头脑中抽象出来的主观反映。其本质是客观的,其在学习者头脑中反映的形式是主观的。这种由客观正确地反映到人的主观中来,自然需要一个认识的策略和反映过程。

化学概念大体可分为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化学量、化学用语这几大类。(1)关于物质组成的概念有:纯净物、混合物、元素、中质、化合物、各类无机物名称、溶液、结晶水合物等;(2)有关物质结构的概念有:分子、原子、离子、化合价等;(3)有关物质性质的概念有:溶解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4)有关变化的概念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各种类型反应及其相应概念;(5)有关化学量的概念有: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质量分数、溶解度等。概念的学习,要注意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同化、概念的巩固和应用。

(一)概念的形成

在科学中,概念的形成可通过抽象特征和具体事例归类而得到发展,学习概念的形成过程,亦复如此。初中生对这种“抽取”和“归类”是困难的,必须借助客观向微观过度的认识过程。通过直观和形象向抽象跃进,或者赖以实验和类比,运用必要的正例与反例的辨别来比较,才能逐渐地形成概念。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其本质的含义,形象地说就是其本质的属性和其相关联的内在特征。所以说,把握了其内涵才真正地掌握了事物本质的特征,可以区别一事物和它事物,消除模糊和混淆。概念的外延就是一事物存在的范畴。例如酸的概念其内涵则是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阳离子必须全部是H+,而外延是化合物(电解质)。总之学习概念仅能背诵是不够的,那只是最低级的机械学习,其水平层次极低。故此,学概念必须知晓其内涵与外延,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水平。

(三)概念间的同化

概念形成后,还要和相似的概念找出异同,然后建立概念间的隶属关系,形成必要的结构关系。同化是已学过的旧概念同新学概念发生作用,最后使新的概念纳入已有的概念或其体系之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为继续学习铺垫了道路。例如,从基本粒子原了出发,“元素”是其上位概念,“分子”、“ 离子”又是其下位概念,“分子”又是“单质”、“化合物”的上位概念。总之,只有这种新旧知识的不断同化,形成动态平衡体系,才能为继续学习构建成支持性条件和必要性条件。

(四)概念也要不断的强化、巩固

这种强化和巩固,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将其储存在长时记忆之中。

二、化学用语学习的策略

化学用语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是化学最基础的入门工具。对于学习化学,化学用语是一个很关键的支持性条件。在化学教学中发现,如果初中生没有掌握运用好化学用语,往往会影响其深入学习,并能产生很大的障碍,往往学习困难的第一个分化点就在于此,致使学生会感到化学如同第二外语,学起来十分吃力,兴趣下降,从此向“差生”行列转化。化学用语主要是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的本质领会及其正确的书写,酸、碱、软电离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等,这些内容相对集中地出现在课本之中,难度显得相对过大,所以学习并学好它,必须有计划。分期分批地进行读、写、记、练,多个感官功能协同作用,运用好记忆规律,采用稳扎稳打、求是求实、速度放慢的策略,攻下这一难关,眼前将是一片开阔的大道。

三、学好“基本理论”的策略

化学基本理论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规律性的内容,也是化学课程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分子、原子论、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结构、溶液知识、酸、碱、盐的分类及其转化,学习这部分内容,当缺乏正例与反例的对比、辨别学习时,将会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

第6篇: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范文

在这几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关于化学的基本概念的落实问题上一直在困扰着我。学生如果是靠死记硬背的记忆概念就显得很牵强,而且会使学生有抵触情绪,冲淡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轻松牢记化学的基本概念,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保持着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简单认识。

一、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忽略概念形成的过程,那是对概念的定义进行生搬硬套的传授,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学生只是学习了一些词语,会背诵概念的词句,在做题时虽然也可以解答习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用概念的规律对习题做出判断,那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构建了概念,那应该叫做一种条件反射。当遇到一些概念的灵活与运用的问题和概念的外延的一些问题上就会显得很被动的。因此,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基本原理应是注重学生概念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析归纳,形成基本概念适的条件使学生自主建构意义形成概念。

教师应该注重对情景的设置和提出有效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一定的方向对情景进行分析,发现情景中的问题,学生若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也就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教师列出几个在四大反应范围内的和不在四大基本反应范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当学生首先按以前的经验给这些反应分类,但当他们用原有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这项反应遇到困难时,必然会产生用新的方式去理解这些反应的动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如果发现这些反应其实只有两类,这时学生基本上就形成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内容的认识。此时学生应能对所选择的信息形成概括,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或接受前人的描述语言,从而完成对概念的建构。

二、通过实验渗透概念

初三的化学是启蒙教育,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就这个原因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教师尽可能地加强直观教学,增加课堂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观看到实验现象,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对概念的信度。同时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概念。

三、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对于抽象的概念,在没有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应该应适当的比喻或指导学生自学去获取知识。合适的比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分子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先去想象分子的样子,可以在纸上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分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微观意识。再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现象: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为什么卫生球放久了会慢慢变小?烟雾的扩散等。让学生从宏观的感觉中去体会微观粒子的性质,理解分子论概念。元素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在建立元素概念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先让学生回忆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然后在举例出各种元素的原子和同种元素的几种原子,让学生先感受到元素的概念,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抽象出元素的概念。也可采用指导学生先阅读教材再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概念。这样,一方面能排除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厌烦情绪,又能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得较准确和深入。避免教师把概念硬灌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记不住、难应用,进而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四、及时总结注意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微妙联系

在教学中可列举几组实例进行比较教学,在对比中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抽象能力。如在“元素”和“原子”概念形成之后,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即元素是宏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论种类,不论个数。而原子是微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在元素概念的运用中会更得心应手。

五、深挖概念的内涵

一些化学概念层次较多,这给学生记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把组成定义的关键词句向学生突出讲解,促进对概念的理解,加强记忆效果。例如、在“催化剂”概念中,强调“变”和“不变”;在酸、碱定义中强调“全部”二字等。学生只有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才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

如在溶液中“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第一,定义的句子比较长,第二,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溶解度概念中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加上关键字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进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六、通过练习巩固概念,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第7篇: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概念 教学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化学变化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抽象而达到化学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化学概念,不会灵活运用概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倾向,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的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灵活的运用概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是更重要的。

一、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忽略概念形成的过程,那是对概念的定义进行生搬硬套的传授,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学生只是学习了一些词语,会背诵概念的词句,在做题时虽然也可以解答习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用概念的规律对习题做出判断,那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构建了概念,那应该叫做一种条件反射。当遇到一些概念的灵活与运用的问题和概念的外延的一些问题上就会显得很被动的。因此,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基本原理应是注重学生概念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析归纳,形成基本概念适的条件使学生自主建构意义形成概念。

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一个心理障碍就是觉得抽象。进入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对抽象概念的学习,一般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采取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实验、模型、图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帮助形成或理解概念。有些概念仅凭直观感觉,通过直观观察和形象思维就可形成的具体概念,如结晶、分解反应等。

二、重视实验、深化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许多概念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因此,针对某些概念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是深化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引出,课本中首先是由日常生活所见的实例和两个化学实验开始,一个是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另一个是碱式碳酸铜的加热分解。从上述实例和实验我们可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相反,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但是,这里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会伴随着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虽然这些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这往往不是判断的唯一标准,因而应给予注意。

三、正反两面,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问:“氧化物都是化合物吗?”“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就一定都是氧化物吗?”这样,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及时总结注意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微妙联系

初学化学的学生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形成的概念模糊,似懂非懂。因此做题时经常出现差错。在教学中可列举几组实例进行比较教学,在对比中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抽象能力。如在“元素”和“原子”概念形成之后,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即元素是宏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论种类,不论个数。而原子是微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在元素概念的运用中会更得心应手。

五、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掌握概念,不能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和给概念下定义、作注释的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广泛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强概念教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用学过的科学概念来解决和解释实际问题,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及时巩固和深化概念。如用有关概念来解释一些现象或变化,懂得有关概念在计算中的应用,能将有关概念运用于实验或生产中等等。如学生学习了盐酸、硫酸、硝酸、碳酸、醋酸等具体酸类后,从组成上、性质上进行分类,酸可以分为有机酸和无机酸两类,无机酸又可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学生经过这样的分析,不仅使概念得到应用,而且使概念得到了具体化、系统化,从而更牢固地掌握了知识。

总之,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化学概念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准确理解与掌握概念,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思路以及应用概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习对象的不同,基本概念的内容、难度不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不断的对出现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进行总结才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宏华.化学教学中指导学习方法的体会[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4).

[2]杨梓文.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的探讨[J].化学教学,2007(7).

第8篇: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范文

关键词:提高;学生;化学;基础;概念;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302-01

激发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先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学科化学作为起始学科,需要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先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学科。教师要在引路、指导、习惯、兴趣上与学生搭建和谐的桥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引路就是要在大方向多给学生指明方向,多做思想工作,从诸多方面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对他的关系和爱护,让学生有内动力。指导就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这门学科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讲题、只讲道理,学生需要的是钥匙。因此,要在原理和方法上解说,多在同类问题上归类,让学生能自觉走上知识的高速公路。习惯就是教师要严以律己,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要有垂范作用,在课堂上要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不能随意性太强,要建立紧张有序的课堂,让学生知道老师走完上步下一步要干什么,同时,要开始要求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干什么要让学生自觉形成。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多,且比较抽象,是初中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之一;这些概念和原理是否准确理解、是否熟练掌握对学好初中化学关系很大,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比较差,且对概念、原理学习不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学法不当,效果不好,这部分内容是考试易失分的知识之一。

1.通过化学实验来感性认识并形成概念原理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实验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催化剂、质量守恒定律、饱和溶液等,对这些概念教师可加强直观教学,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感性认识并形成化学概念原理。

例如,在学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概念时,除了做教材中的实验外,还可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即用手撕碎一张纸和点燃一张纸的两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撕纸的过程中纸由大变小了,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在纸燃烧的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的灰,在这一变化中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有了其他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让学生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感性认识并形成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

再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形成,可以让学生动手,室温条件下,在一定量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NaCl至有固体NaCl剩余,然后在有固体NaCl剩余的烧杯中继续加水至固体NaCl溶解,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通过化学实验事实,不仅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简单化,还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层次性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了概念原理,印象深刻。

2.加强联系和对比,理解和记忆概念原理

化学概念和原理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在联系。

例如,辨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辨析"元素"与"原子",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突出对概念原理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加深记忆

每个概念在教材中都是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的,在理解时不可顾名思义,更不可断章取义,要理解化学概念的关键词,把握特征信息,将有关信息抽象化。

例如,"溶解度"概念中的"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等关键词,就勾勒出溶解度概念的特征信息。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应抓住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缺少任何一个要素谈溶解度都没有意义。在学习每个基本概念时,教师都应突出对概念原理中关键字、词的理解,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概念,加深学生的记忆。

4.从正反两方面剖析概念原理,避免混淆

在概念原理教学中,在讲授某些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时,需要运用较多的例子。举反例或分析概念的逆命题是否成立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在划分类别的界限中,正例和反例都是不可缺少的。正例传递的信息最有利于学生从事例中概括出共同研究的特征,而反例传递的信息最有利于学生辨别差异,适当运用反例,可帮助学生排除概念学习中无关特征的干扰,有助于加深对概念本质的认识。

5.通过模型或媒体动画模拟,直观理解概念原理

初中化学有些概念和基本原理,比较抽象。如分子、原子、化合价、原子内部结构、化学式等概念,它们都是无法用实验验证的,而学生对微观概念比较难以理解,这时借助多媒体动画来演示,形象逼真,生动易懂。

第9篇: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概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132-02

化学概念是整个化学知识的基石,指导着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等知识的学习。化学概念不仅是分析推理的依据,而且还是解题作答的基础。加强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物质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都有重要作用。因此,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其他基础知识的学习及深化。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好化学概念教学?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 在实验中建立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是建立化学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科学方法,直接参与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对学生进行概念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显的实验现象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知,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通过“水的沸腾”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再冷凝成液态,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出变化特点:此变化仅是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液态——气态——液态),并无新物质生成,这样就对物理变化形成了感性认识。通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出变化特点:产生了新的物质。最后通过对比这两种变化特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酒精的挥发等;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如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镁带燃烧、牛奶的变质、钢铁生锈等,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 在情境中形成概念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初中化学的许多概念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如在学习“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等反应类型时,教师可先给出一些典型的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从反应物和生成物角度分析讨论物质的种类、组成有何变化再进行分类,最后老师适时给出概念名称,让学生进行判断并理解。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分析,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的合作学习方式学习概念。实践证明,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学生自己思维推敲提炼出的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 在多媒体教学中理解概念

分子、原子是微观粒子,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对初三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两个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会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归纳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可以用动画模拟水的电解过程,学生就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在水的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气分子;氧分子与氧分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在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水分子分解成了氧分子、氢分子;但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反应前后都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无论哪种水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水电解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因为它们都是由同一种分子——水分子构成的,而不需要考虑它们来自哪里。但当给水通直流电时,产生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具备水分子的性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通过对动画分析还可以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水的电解过程中氢原子、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四 在比较中巩固概念

基本概念是化学知识的基础,是构成其他化学知识的细

胞,它们分散在初中化学教材的各个章节。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概念间往往存在着某种关系,只要注意分析概念的外延,理清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就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例如,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比较,见下表:从比较中可知:同素异形体是对分子而言的,是宏观的。同位素指的是同种元素,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是微观的。

五 在剖析中深化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