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学习方法范文

美术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美术学习方法

第1篇:美术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9-0107-01

一、引言

任何兴趣、能力的形成首先要有一定的自然的前提,就是先天素质。面对一群天真活泼、求知欲旺盛的儿童,要引导他们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很难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体验成功能激发来保持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兴趣是当今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来源于教学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桥辅路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艺术作品,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要积极融入到学生群体里,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学生们可以将老师看成是好朋友,启发学生在创造和表现美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使得学生由欣赏美过渡到创造美的活动中来,自然会激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强烈意愿。这样的兴趣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使得学生对美术学习与创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我们应不断地创造方法去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看到了自己努力后的成功,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酝酿出理想的构思,在随意的拼搭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兴趣盎然地完成了作业。

三、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辨别能力

通过对美的感受,进化为对美与丑的分辨能力,潜移默化地使人的精神在愉悦和操作中得到升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美术教师还是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多给学生灌输一些这方面的东西。教师可以在课程中摆脱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 给学生讲讲某幅画作背后的故事,或者画家的生平品质等。接受美的教育,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激起学生对于美术的强烈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优美的情趣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创新中不断完善自我。因为有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进入到社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改变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的课堂教学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扩大视野,是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走下“神圣的讲台”,参与同学们的讨论。 学生不能更直观的感觉到绘画或者雕刻等艺术作品的美。所以,美术技能的演示和示范要尽可能地做到教师现场教学。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的去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学习到形、色等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让具有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都能充分地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 不仅课堂气氛浓厚,学习效果显著,学生作业的完成水平也很高,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当然也达到了教学应该达到的目的。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

美术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用直感的方法,使人获得非常直接、丰富的感受。在美术课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不断扩散思维、活跃思维。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学的过程成长,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像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第2篇:美术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年段兴趣 学习方法 学习目的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16-01

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来源,我们的学习离不开对生活的认知。美术活动最具有人性意味,因为它是有非常强的综合性、既诉诸人的心理,又诉诸人的生理;既针对人的理性、又针对人的情感。活动教学是调动所有感官的过程,是理论和实际结合,想象与运用结合的过程,同样具有综合性特点。事实已证明,美术教育确实具有开发人的智力、情感、思维、创造等有助于人的创造素质全面发展的功能,培养创造素质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脑中的产物,脱离生活是不可能创造鲜活的艺术作品的。美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小学的美术学科不是为了技能或是学科知识专业化的训练,而趣味性,应用性,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美丽,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的愿望和能力。

高年段很多学生表现出对美术课倦怠情绪,特别是美术技能方面比较弱的学生。对艺术,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在小学低年段,学生表现出对美术课非常高的兴趣。为什么在渐渐进入高年段的时候,学生会出现这样的状态呢?我通过近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我们的教材是否有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吻合,是否包含某种惊奇,是否诱发某种疑问,是否赋予更深更强的感受,是否具有想象力,是否能够体会到成功感,是否使学生体验到表现的喜悦?

教学中,一个教材是否具有这样的魅力很多时候是需要我们教师来调动,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惊奇,产生疑问,展开想象,体验成功。在最近一课上《泥塑脸谱》的教学中,一开始我没有提到今天的课题,而是进行一场简单的比赛,花两分钟的时间用彩泥塑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不需要体现具体内容。很快,学生捏出各种各样形状奇特的泥饼。然后我提出如果我们把他们变成脸谱的话,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学生“哗”的一声惊呼,因为学生塑出的形状有很多在他们看来与脸谱相差很大。而脸谱的风格是怎么样的?传统的脸谱和自己做好的造型怎么结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围绕这些问题,我引导学生对脸谱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开始有各种各样的设想。然后又出示风格各异的脸谱作品让学生欣赏,进行讨论。动作投入创作时,学生很兴奋。在这次教学中,没有直接给学生接触脸谱的内容,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展想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学习过程的不同需要,自主选择适合自己作品的知识。生成自己独特的课程经验,有了兴趣,有了技能方面的提高,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体会到了创作表现的喜悦。

第3篇:美术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学习兴趣;高中生;美术活动;师生关系

将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视作传统科目的教学来开展,其根本方法就是透过各种教学措施和教学策略的执行,来激发和培养学生们对于美术、美术课及美术学习的兴趣。有了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学生们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种美术活动和日常学习中来。所以,把培养高中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作为整个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高中美术教学的必然选择。

一、尊重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捍卫学生的“美术天性”

之所以说学生是高中美术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因为一切教学的根本都必须落到学生身上;失去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任何教学都毫无意义。从这个概念上看,高中美术教学应该遵循“学生至上”的基本理念,要把各种细化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活动都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上来。对于高中美术教师来说,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需求至上观念,即教学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展开,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和诉求制定更为详尽的教学方案。同时,美术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发展和个性变化作出特定范围内的适度调整。高中美术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各类美术活动的开展中必须给学生的实践操作留出预订的足够空间,要保证学生的美术实践权利。

同时,我们要看到,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不但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自身的刻苦努力,同时还需要一点天分和天赋,或者可以称之为“天性”。我们都清楚,美术是艺术的一种,同样需要学习者的天分和灵感。挖掘学生的美术天性,并将之培养为深厚的美术学习兴趣,这其实应该成为高水平美术教师的分内工作。要认识到,高中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来源于美术自身的美感、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而这些当然需要教师的正确引领和帮助。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美术的信心和兴趣,也可以帮助他们挖掘出属于自己的“美术天性”。

二、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让学生体会美术学习的快乐

前文已经提到,不同于初中美术的“入门”教育,高中时期的美术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基本的写生能力。所以,高中美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注意到,要透过学生实践环节的增加,来培养高中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具体来说,要增加美术活动的机会和内容,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美术活动中,进而提升他们对美术的信心和兴趣。再比如,教师可以在一般性的课堂教学中,将课堂时间进行有计划的分解,即大幅度缩减理论知识的讲述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动手内容的时间。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可以自觉的参与到预订课目、预订目标的实践内容中去,并逐渐体味到美术的魅力和乐趣。

有人说过,实践是最佳的兴趣来源。对于高中美术教学来说,培养高中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不如放手让学生高密度、大范围的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中去。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而然的会爱上美术,并主动的将美术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了兴趣爱好的激励,学生们的美术学习热情会愈发的高涨,这将给未来的美术教学带来极为便利的条件。所以,各类美术活动的制定和实施,其实是为高中生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而这样的实践活动也是培育学生美术兴趣和情趣的可行性路径。

三、素质“美妙”的师生关系,借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有教育理论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具体的,当师生关系处于较为和谐、融洽的状态时,教学工作往往十分顺利;当师生关系处于较为冷淡甚至僵化的状态时,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都困难重重。之所以如此重视高中美术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塑造和维护,是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教学的开展,为教学质量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试想,倘若某位学生对美术教师有不错的印象和感觉,那么这个学生也必然爱屋及乌的喜爱上该教师所教授的科目,即美术课。所以,师生关系与美术教学是紧密联系的。塑造和谐、“美妙”的师生关系,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意义重大。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主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和互动,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在课外和生活中,教师也应该主动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同时,教师还应该发挥最基本的“传到授业解惑”的职责,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美术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总之,“美妙”的师生关系是健康、和谐、阳光的师生关系,是可以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重要“软性力量”,其作用不可小视。

参考文献

[1]王娜.浅谈创新思维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几点运用[J].大众文艺.2010(23)

[2]沈赛飞.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J].美术教育研究.2011(05)

第4篇:美术学习方法范文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学习方法每每在教学研讨会上有的同行就会提出,这堂课上的不够生动或者是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年长的同行说:“还是教学方法不得当。”这句话让我有所思,于是我总是在寻找一种最能调节课气氛的方法,那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找一些小游戏,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游戏使我的课堂异常的活跃。

一、游戏的设计要具有灵活性

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手段,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课堂游戏的设计要有灵活性,在美术课堂里“玩”也始终有一个度,这个度就是艺术性,换一种说法就是玩也玩得有艺术 ,必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情感、观点、态度和价值取向,不能满足于课堂上玩耍的热闹,而使教学目标落空。

在教师创设游戏的环境下,游戏需要教师的支持和指导,但并不是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引进教育的严肃性,游戏应保持性质不变,从而避免把教师指导游戏变成教师“导演”游戏,把学生自主的活动变成教师控制的活动。往往就是因为教师的刻意安排,会使得学生难以参与其中。因为,教学本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教学更是如此,学生的参与也本就是一种即兴创造,而如果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那么学生的参与就有可能失去一种氛围,学生就有可能失去参与艺术的冲动。当然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不能教学目标不明,放任自流,为游戏而游戏,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因为教学活动毕竟不同于游戏活动,它是有着明确而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它不是游乐场,只供孩子玩乐。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正是出于教学过程优化的考虑,假如它的教学效果甚微,或者采用其他简便的方式也能达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那么这一课堂游戏也就失去它存在的意义了。

二、游戏的设计要新颖,能吸引人

人的本性总是趋向于不断追求新颖和变化。虽然课堂游戏还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践中它正模式化,经常出现类同的游戏内容、游戏方式以及游戏评价,因此类同的游戏活动多了也会失去吸引力。所以游戏的设计最主要的是新颖,能吸引人。例如在“格尔卡”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听音乐,学生觉得为什么一上课主要听钢琴曲“命运”,然后我说“现在进入小游戏时间”。钢琴曲听完了,我们现在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听着刚才的音乐随便画线条要跟上乐曲的节奏。学生觉得这个游戏太有意思了,还很新颖。学生带着好奇心就会主动的去学习,同时又向学生传达了你们的这种跟奏画形成的线条画是一种主观情感的表达方式——表现,所以学生带着好奇心又学习了什么是表现。

三、游戏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水平

伴随着初中生生理、心理发生的显著变化,其智力发展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这种智力进步体现在量和质两个方面,在量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于初中生各种基本智力因素(如言语、感知觉、记忆、想象及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使得他们能更轻松、更快捷、更有效的完成各种认知任务;在质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初中生认知结构及思维过程的具体变化上,新的认知结构的出现使得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能逐渐熟练地运用假设、抽象概念、逻辑法则以及逻辑推理等手段,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精确性及成功率。针对这一时期学学生的心理的特点不同的年龄,游戏的组织应有所不同,否则学生并不会热情地参与到游戏中来,游戏的意义也就不大。例如在七年级“手绘线条——会说话的图画”一课中通过基本型的联想让学生分组第一小组是圆型,第二小组是正方型,第三小组是长方形,第四小组是三角型每个小组运用基本型展开联想。第个小组每个成员分别联想出五种不同的事物。看哪个小组完成的质量高、速度快,抓住学生的好强心理,只要一比赛学生的竞争劲头就足,再通过一种基本型联想不同的事物发散学生的思维。整个课堂进入了一种高度集中、高度兴奋的状态,同时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而到了八年级“敦煌莫高窟”一课中我让学生做中国名胜古迹接力赛分小组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多到谁那儿卡住了,谁就表演节目。学生带着兴奋去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所以游戏的设计最主要是抓住学习的心理,同时游戏的设计要适应学生的心理。

四、游戏要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都有比一比的愿望,谁都唯恐落后。因此我们采用对抗赛的形式,用击败对手的游戏为动机开展游戏时,成员之间无意间会把自己和群体视为一体,成功、失败都有共同感受,意识到大家是相互依赖的,只有相互支持才能成功,增进了团队的合作精神。在课堂游戏中我大多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如《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一课,我用游戏贯穿全课进行教学。首先,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家庭”,先参观现在带各式漂亮的房间设计,如何以“家庭”为单位商讨设计方案,最后制作家具、家庭用品等。各“家庭”成员在制作过程中分工合作,制作出各种精美的家具以及各种不同的生活用具、器皿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游戏要适度,切忌为游戏而游戏

第5篇:美术学习方法范文

一、美术学科开发课程资源的必要性和基本做法

长期以来由于美术学科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实际,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方式单调、呆板,造成了美术教学效率不高,因而,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重构已是必然。而这次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很显然,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

基于以上认识,天津市美术学科多年来一直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列为学科教研的主要工作之一。自2000年开始,在全市开展了具有本市特色的美术教学内容设计与开发活动。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起全市广大美术教师研究、探讨的热情,并开发设计出一批具有我市美术教学特色的课程内容。新课程实验工作启动后,我们在原课程开发研究的基础上,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按照新课程理念持续不断深化,并在进一步研究中,注重把握课程资源开发的自主性、创造性的特征,将学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之相结合,使创新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和评价表征。在课程实施中,着力研究课程资源开发带来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引导教师们通过课程资源开发触及到课程改革的真谛,进而促使了广大教师在不断探究中保持持续的热情和不懈探索的精神。

几年来,美术学科有目的的发现并指导课程资源开发的案例,指导完善开发的课程内容结构。多次组织区县进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开发研讨活动,促进了这项工作在全市的推进。全市广大教研员和美术教师从有利于学生发展出发,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美术教学资源。仅近三年中推出的相关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课活动、展示活动、交流会等就有十五六次,研究成果获市级奖励的有十几项。研究成果《玉米根造型》在部级刊物《中国美术教育》刊登发表。《杨柳青年画》《芦苇工艺》《玉米根造型》等研究成果先后被选编为地方美术教学内容或校本教学内容。值得提出的是,通过组织课程开发研究及成果推广、交流活动等,给全市美术学科教学带来的影响是潜在的、巨大的,体现已发生在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美术课堂教学的面貌变化、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以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悄然的、深刻的转化。

二、美术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途径

美术学科课程资源开发是本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原则进行规划的。特别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原则。几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美术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形成了以下方面的系列内容:

1.对当地传统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天津的民间美术种类多,影响大,如年画、风筝、泥人、砖刻、剪纸等,有着极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开发具有优秀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内容是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的。围绕对当地传统造型艺术所包蕴的文化内涵及其制作实践的学习活动,有益于引导学生了解社区文化,提高文化素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天津市西青区美术教师在对民间艺人、社区及学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发掘地方教育资源,贴近学生实际,为社区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基点出发,开发利用杨柳青年画为课程资源。教学中,在学习传统年画的技巧及文化内涵的同时,吸收杨柳青年画艺术特征,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进行创新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贴近社会生活实际,为社区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此外,开发传统民间剪纸工艺、“风筝魏”等民间工艺为课程资源,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2.发掘地方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

天津市自然环境优越,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美术学科开发与利用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具体条件,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美术教学资源,是我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方向。

这其中,农村地区的教师利用当地易得的农作物材料,诸如俯首即得的秸秆、植物叶子及作物的根茎、果壳等,通过巧妙地构思,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造型艺术作品。如牛家牌中小学开发的棉壳、秸秆、苇叶等粘贴画。静海二中等开发的玉米根造型、玉米苞造型等。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仅丰富、创新了美术教学内容,特别是对广大农村地区开齐、上好美术课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曹子里乡是天津市知名的“绢花”产地,孩子们都熟悉绢花,有的孩子还在业余时间帮家长制作绢花产品。曹子里乡中心小学的教师本着“尽可能地运用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的要求,开发出“染革插花”。他们利用校园周边常见的植物,制成干花材料,开发出“染草工艺插花”。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起到了为家乡传统产业发展服务的作用。

王家场小学地处农村,当地野生芦苇丛生。该校美术教师李中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贴近农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家长共同参与,开发了芦苇工艺系列──苇船、苇弹簧、苇风车、苇枪、苇制蝈蛔笼、小苇帘儿、小苇席等等。在课堂上,学生在玩中学,又在学中乐,一批批有装饰和实用价值的作品在学生手中诞生。学生们在制作中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最为平凡的美。启迪了学生们的想像和创造,促进了孩子们才智的发展。

3.从实际出发,利用废弃物品、材料进行再开发创造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透过现代生活中大量的废弃物品,以艺术的眼光,化腐朽为神奇,给其以艺术的再生,是美术学科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转贴于 天津市许多区县学校都有开发利用废弃的包装材料、工厂的下脚料、枯草干花、泥土卵石等等为教学内容的研究成果。这其中有利用废弃的瓶罐进行装饰的工艺饰品,有利用干草花叶进行造型的装饰画,有利用地毯厂的下脚料开发的地毯线头粘贴,有利用河卵石进行构思的卵石画,有利用蔬果进行拼摆的蔬菜造型,有利用泥土塑型的陶泥工艺……这一系列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从学科角度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树立“美在于发现”的意识,学会美化生活,陶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废弃物品进行艺术再创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再生资源”的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同时增强了环境保护和环境美化意识。

4.开发利用社会人文资源,促使教学和学习方式多样化

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可以弥补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能为我们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天津市解放北路矗立着的多种风格的西方建筑,其建筑样式、装饰的柱头等,成为天津师大附中学生学习欣赏、实地考察的资源;和平路上的雕塑,被54中教师们利用为研究型学习的课程资源;而坐落在子牙河畔的平津纪念馆则被红桥教师们开发利用为雕塑欣赏合作学习的资源。社会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究服务。

5.利用校园环境资源,提升美术学习效果

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方面。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现有的课程资源。美术教学中的透视、写生教学,表现内容中的室外景色、花草树木等等,都需要利用校园中的现成资源,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校园特有的文化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潜在资源。我们围绕校园中的运动会、美术展览、联谊会等,开发了多个单元的综合探索课被人教版初中美术教科书所采用,并得到国内学科专家的好评。

三、美术学科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和基本体会

课程资源开发及校本课程建设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当看到,课程资源开发不是孤立的一项内容,它的实施必将给整个课程改革带来全面的影响。几年来,我们通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和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以下几点:

1.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开发课程资源,不仅能使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丰富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创新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共同参与开发,师生之间的互动、相长,使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转化为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也必然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实现转变。这时的教学过程也成为了师生共同开发、丰富、整合课程资源的课程建设过程。

2.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利于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课程资源开发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开拓性的性质看, 其对教师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造具有特殊的作用。课程资源开发是遵循新课程理念,以重新发现的眼光,在广泛而丰富的自然、社会中发现、创造出新的课程内容,这一过程即是创造性的实践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实际作用。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学生学会综合学习,内化知识结构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对选择的资源从其教育价值、学科知识内容、技能、文化内涵等,显然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分析、选取过程,学生的认知、思维、实践等也无疑是综合性的学习过程。特别是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决定了它不仅是技能掌握的问题,还要突出课程的人文色彩,突出历史和文化相关的背景资料的学习,更加重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朝着综合性学习的方向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讲,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资源开发要注意帮助学生学会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去主动探求认知对象。学生通过对资源的提炼、概括形成了学习中的问题,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丰富体验,发展自己。

第6篇:美术学习方法范文

美术作为空间艺术,它主要是通过色彩和形体等视觉因素来传递给人,所以具有直观性,这比起数理化、语言文字等理性、抽象的学科更容易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并且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美术,小到日常用品,大到建筑,美术都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社会人不可能也不应该对美术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为什么许多中学生对美术提不起兴趣呢?我们又该怎样去改变这一状况,培养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八年级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小猫,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同学握着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的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2 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3 利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各种绘画、手工制作工具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做的沙瓶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沙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

4 利用实地写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习美术有很多课需要走出教室,实地写生,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如七年级在上画向日葵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校外,他们欢呼雀跃,高兴的选择一处风景开始创作,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平时在教室里画的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

5 利用美术作品展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身处穷乡僻壤,没有大型的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参观,也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可供学习,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美术作品展览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七年级开办卡通画展览,特色手工剪纸展览,在八年级开办国画展览,装饰画展览,看到同学的作品,自己的作品都在展览之列,每个学生都美滋滋的。在学生展出作品的同时,也将教师的作品一并展出。通过此举,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更让校园增添了一些艺术的氛围。

6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实践中搭起过渡的桥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中国刺绣历史、唐三彩、中华陶俑、中国画笔墨情趣等,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便于他们认识、理解、接受、领悟,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最后,美术作为一门用途非常广泛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或多或少的有一定联系,并且美术自身的弹性很强,教师可以尝试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中学习美术知识。从多个面学习美术,使美术变得更立体,使学生真正摆脱“美术无用&rd quo;的错误思想,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但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其他学科只是起辅助作用,要以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主,不要喧宾夺主,这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7篇:美术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 美术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用以规范教师的组织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功能。而美术学习方法,是一种多元的集合,新的方法要引入学习,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改造和运用。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接受性学习已被打入冷宫。其实不然,正确、有效而适度地使用接受性学习方法,对学生仍是必要而且有效的。当然,新课程倡导的一些学习方法,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所有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有效运用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即必须有基本的教学秩序作为保障。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保证,教师对课堂的基本控制能力是实施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该控制大多数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导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本次课程改革,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能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二、新课改与美术教学模式的应用

由于教学的目标任务不同,美术课堂教学有多种类型。不同的学习领域有不同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就有所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本文就以上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应用,做如下探讨。

1.“欣赏・评述”课

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美术课上适当运用背景音乐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情境陶冶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愉快而扎实地掌握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由于无意识注意和情感活动的参与,学生不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有利于大容量、长时间地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模式能够拓展和深化教学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欣赏课包括美术欣赏、美术常识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

视觉感受能力是欣赏活动着力培养的能力之一。这里所说的感受,首先是指对美的感受,学生应该具有一双能够审美的眼睛。经过欣赏活动之后,学生的眼光在以上几个方面会变得更加敏锐。同时,在欣赏活动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样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学生要确切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就必须有较好的语言能力。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密不可分,一方面一个人的艺术感受能力弱,他就不可能选择恰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他有了艺术感受之后,再通过恰当的词汇表达出来,感受就会得到强化。所以,语言能力也能从另一方面体现一个人艺术素质的高低。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提高,引起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良性发展。欣赏课上不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应当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敢于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学习欣赏一件作品,使自己和学生们更灵活、更富有创造性。这次美术课程改革力图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做法,降低了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活的角度而不是专业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同时,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将美术本体的内容与生活、人文和经验联系起来,增强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

2.“设计・应用”课

工艺设计课,内容繁多,形式多样。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有关门类的基本原理、法则、基本构成方式和制作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懂得基本造型和制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操作性很强。授课时,教师应运用精练的语言,结合欣赏来讲述概念、原理、法则,直观演示方法,引导设计思维,指导操作。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

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是人们形成行为技能最直接、最形象、最经济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人们的行为结果立即得到反馈,使正确的动作不断得到强化,错误的动作不断得到纠正,短时间内便可以大大提高行为质量。其基本程序是: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

示范模仿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的知识。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手脑并用,行为质量可以及时得到反馈,效果较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注意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相互帮助、遵守纪律、加强自主性等品质和观念。

学生对行为技能的掌握,常常会打破常规分布,许多原来学习成绩较突出的学生,在掌握行为技能时,往往会失去他们的优势,教师应注意对这类学生在行为和心理两个方面的调适。那些在掌握行为技能方面有突出优势的学生,虽然他们以往的学习成绩可能不理想,但教师应引导他们勇于用自身的优势去帮助其他同学,求得一同提高。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兴趣可以变为学习的动力,但兴趣是不能强迫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只可激发。我们给予学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难度一定要与大多数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相吻合,教师还应以此为契机,实现这些学生的兴趣向其他教学活动迁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造型・表现”课(技法知识综合课、练习课)

技能训练课,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主要是在教师讲完新教材后,为巩固知识、技能、技巧所安排的用整节课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应用。此类课,一般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作业练习来获得技能、技巧。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造型艺术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态、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立体、空间等。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多种能力的过程。既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技巧的训练,一节课中需完成多种任务。此类课,教师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运用引导分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认识和表现物象的能力。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

从美术课程来看,学习内容几乎涉及美术学科的所有门类。而学生课内的学习时间很少,学生也不可能在课余投入太多时间学习美术,所以熟练掌握技法几乎是不可能的。创作课,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去反映自己的感受或间接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某种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进行艺术创造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检测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鼓舞学生的信心,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

4.“综合・探索”课

在美术课堂“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应用教学模式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所以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要求美术教师改变单纯美术分科教学的习惯,在设计这一领域教学方案时,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研讨和探索。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适用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探新求知、概括归纳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是一种协作的关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获得新知,使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引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等思维过程,并掌握一定的认知策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对引导目标的有用性、趣味性、科学性还是对引导途径的艺术性,均有较高的要求。师生情感的融合程度,决定着引导过程的状态特征和结果,因此,应该建立团结、合作和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精深程度,是教师在整个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能否起主导作用的关键。这种模式运用成功的关键则在于教师恰当的引导,它的主导功能应该是启迪智慧、拓展视野和引发思路。

第8篇:美术学习方法范文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美术学习兴趣

1.讲授法。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老套,但它是让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讲授要做到精讲,语言要有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要有美术理论性讲述,还要注重美术的基础知识学习,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美术知识,并能很快掌握。

2.示范练习法。美术是一门视觉学科,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欣赏,用示范练习法正是适用了这种学科特点,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演示进行同步学习来掌握知识,形成美术技巧,学生能把知识转化成自身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点评,指出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知识点,做到讲解要有针对性,肯定成绩与纠正错误同时进行。讲解要运用集体讲解与个别讲解的方法,既针对全体学生,又针对个别特殊的学生。这样,对于有效的教学是一个好办法。集体讲解时可以运用个别学生的情况为例子,这样,能给其他学生以启发。

3.诱导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时,可能学生在很多方面还是不理解,不能掌握所学知识,这时候就要运用诱导教学法,让他们真正理解知识点。学生的思维不尽相同,想象能力也不同,要想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教师就要按步骤对他们进行启发与诱导,让他们学会发现“美”。例如,古今中外有很多经典的画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还有齐白石的画,里面都蕴含了作者的思考和情感,教师要对这些画进行讲述诱导,让学生了解其年代、背景、反映的情感等,更好地揣摩这些画中的精神,画取材于最平凡的事物,但反映的却是一种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画更有生命力。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不是简单的绘画、也不是简单的制作,而是包含有雕塑、工艺、广告、建筑等等,既有技术的,又有空间开展的,也有表态的,还是对人的视觉的一种艺术。素描是美术的基础,也是学习绘画的第一步。开始时学习简单的几何素描,对线条的学习是美术的关键。先让学生打好基本功,要让学生有一种乐于写和画的兴趣,这样的美术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美术,而不是简单的应付考试。

三、教师给予学习的指导

1.美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有了疑问,教师可能会为了解答学生的疑问放弃教学计划,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说明学生已经深入学习中去。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疑问、善于思考。

2.会学比会教更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特别是美术课堂上死气沉沉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如果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注重对学法的指导,那么,课堂就会活起来。

四、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本身就是一幅画,所以美术是来源于生活的,美术与生活是同时存在的。生活中有美,美为生活增添了色彩。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放松,激发他们的灵感,让手中的笔画流淌出美妙的画卷。

综上所述,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美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从基础知识学起,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美术,学会用美的思考去感受美术。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展美术教学,美术会成为学生的最爱。

参考文献

[1]雷玲.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的教学探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2]安利民.试论初中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征[J]. 新课程(教研),2010(6).

第9篇:美术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美术学 教学能力 现状 关键问题 对策

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专门培养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十多年来,各地方新建院校对该专业的增设与扩招,高密度培养的美术师资涌入市场就业行列,教师行业就业压力剧增。同时,国家基础教育新美术课程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对美术教师完备的专业素养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师资培养滞后性情况日趋严重。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原因,导致美术师资培养方向不明,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教学能力低,缺乏社会就业竞争力。

一、美术学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

1.学科知识面窄,知识运用单一

作为地方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办学历史不长优势特色不鲜明,生源品质不高。面对需要广泛涉猎艺术各门类和其他学科知识的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很有限。长期地避重就轻和重技轻理,形成了对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把握不深、对教育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对其他学科知识疏于学习的现状。由于存着知识缺陷,教学中对知识的综合概括、拓展运用能力较低,知识讲授单薄,缺乏说服力。

2.教学技能水平低,方法技巧老套

四年美术教师专业培养,学生教学技能仍然较差,主要还是缺乏学习训练。学生对新美术课程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不够,对教育理论知识缺乏灵活运用,以至于教学实践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不可能创造性地解决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最终导致美术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和方法技巧的运用趋于简单化和粗糙应对。学生上课陈词滥调、照本宣科,缺乏新意、激情和感染力。

3.教学研究意识差,解决问题不佳

按规定,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应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而在四年培养中,学生开始正视学校美术教育教学也是大学三年级下学期以来的事。对学校美术教学识见太少,分析思考相应问题不多,对教学实践问题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不可能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和实施解决。再者,平时对综合专业知识技能的钻研学习就不够,很难给教学注入新思路新方法,也缺少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4.创新教育意识弱,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美术学生由于不能准确把握新美术课程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课程教学是照搬别人的教学方法模式,并且相当时间内是在复制别人的教学范式,难求个人创新意识。以至于课程教学设计不合理,课堂教学组织意图不明,教学掌控处理不当,统筹管理课堂的信心不足。所以,课堂授课环节松散,目标不明确,师生互动内涵肤浅,课堂活力缺乏。

二、影响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

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问题。然而,四年的教师教育培养,学生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尚未全面获得提高,其中有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所在。

1.美术教师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简单划一

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一直在探讨究竟是以学术性的专业还是以师范性的教育为主要目标,亦或兼取二者。近些年来各地新建院校陆续开办美术教育专业,更使这种探索中的师资培养呈现多样化倾向。新办专业对美术师资培养的专业底蕴本来就不深,师资培养目标与措施的实施存在着试验性的一面。大部分院系遵循先用三年左右时间学习学科专业课程,再用一年时间学习教育类课程的培养模式,结果往往是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无法作较大突破,教学能力素养又不能良好形成。师资培养目标不明,课程重心移位,配套培养措施又间断性实施乃至不到位,所培养的师资难以胜任学校美术教育教学,也缺乏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

2.重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实践,轻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探究

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虽然已从过去那种精英教育的美术家模式演变为现在全能型美术教师模式,但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掌握为出发点的课程体系构建,从根本上确立了美术教师培养的专业课程中心地位。前三年左右时间先进行学科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深受美术知识技能学习观念的影响,而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熏陶培养则势微。地方新建院校艺术专业生源品质较差,无耐选学该专业的学生本来就对专业学习前途茫然,对过于严谨和专业化的课程学习又缺乏良苦用心,使他们对于学科专业知识技能不会有太高的建树,反而形成重技能实践轻理论知识学习的习惯。后一年左右时间学习学校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学生只是马虎应对,不会主动去把握学习教育方法技巧规律,最终导致了学生对美术教育认识不到位,教学实践能力差的现实。

3.缺乏全程化的教师职业技能实践训练,教师职业素养培养滞后

四年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培养,专业课程体系被公共课、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选修课占据着主导地位,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并且是大学三年级才逐步介入。有限的教育类课程只能从教育理论方法上给学生一些理性知识启发,而教师教育专业面向所需的职业能力与基本素质,仅靠高年级阶段一两次见习、实习是谈不上有效培养的,这就说明教师职业技能全程化培养的重要性。地方新建院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在没有优良办学传统和鲜明办学特色支撑的前提下,确立四年全程化的教师职业技能实践训练,使教师职业素养从进校浇定根水那天就开始,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前三年教师职业思想素质培养不见经转,后一年速成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被动局面。而当前则是按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开展进行完毕就了事,这种不考虑能力体系职业素养的长期培养机制,对本来就无耐从事该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成效不会太大。

4.专业教师缺乏新美术课程观,教学指导脱离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美术教学法教师办学院系一般1~2人,而且大多是由一些专业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毕竟教师术业有专攻,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等教育理论与技能实践,必然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把握不透,对新美术课程观念与标准缺乏真正的理解。所以,美术教学法教师在不解新课程目标、讲授方法技巧的情况下,教学大多会脱离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而成为多理论空谈少教学方法技巧指导的教法课。以至于学生对教法课学习没兴趣,更不会深入思考一些前沿的教学能力技巧的知识,也没有自主提高教学技能训练的动力。而对于教育实践指导教师,虽然有一年一度的教育实习指导阅历,但新课程改革的价值标准体系的不明,指导方式方法与态度及责任心的差异,只会使这种问题更显严重。

三、加强学生美术教学能力培养的对策

1.确立四年培养长效机制,解决全程化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问题

学生美术教学能力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学校及当地教育实际,制定一个教师职业技能四年培养实施方案,把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全程化。对于这四年一贯制的培养方案,应有计划重点按学年学期分阶段进行。一年级以教学基本功训练为主,如三笔字、教师口语、演讲与口才等,穿插职业思想、教学观摩等辅助内容。训练内容属专业课程的纳入相应考核,属日常有组织强化训练的由专门指导教师考核。二年级以教学观摩和评教为主,可深入中小学校一线教学进行观摩,并有针对性地组织评教活动,每学期1~2次。中间穿插了解学习中小学教材、观看名优教学录像等形式。可在教学法教师、班主任的组织下进行考核。三年级以见习、试讲和熟悉中小学教材为主,可以每学期2次左右不同学校的见习,试讲则根据教学法专题而定。中间穿插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微格教学使用、美术教具制作、课件制作等内容。可在教学法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考核。四年级以实习为主,穿插见习、专业调查、职前教育、求职面试技巧等内容。可以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并按规定考核。通过这样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着力培养,美术学生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可望得到规范解决。

2.提高教学技能实践训练的质量,解决学生教学技能差的问题

学生教学技能差,主要是缺乏训练,尤其从见习、试讲到实习的实践训练。“师范生通过美术教育实习,可以达到以下目的:考察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了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提高对教育以及美术教学的认识;学习开展美术课堂教育与课外教学的方法,提高从事教育和美术教学的实际能力。”

一是见习工作日常抓。可以采取在大学一至三年级各学期都有侧重点不同的教育见习、观摩与评课研习。一年级见习、观摩,是为了职业熏陶。二年级见习、观摩与研习,是为了深入体验,提高认识。三年级进行见习、研习与教学试讲,是为了加强中小学教材观、课程观与教师观的形成。结合教学法课程,组织每个学生进行教学试讲,为四年级教育实习做好基础工作。

二是教育实习工作重点抓。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习对师资培养中的教学技能训练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全面训练机会。因此,应重点抓好实习前、中、后三个阶段的主体工作。实习前,主体是学生撰写教案和试讲,这是为实习奠定良好基础的准备阶段。应根据实习小组在责任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对学生从备课、设计美术教学过程、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方法手段等进行悉心指导,并精心组织教学试讲。实习中的主体工作,是按实习任务全面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应该在两校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对每一位实习生从备课撰写教案、教学试讲、课堂授课和课后总结评价层层把关。教案不合格不准试讲,试讲通过才可以上讲台,讲课以后有评课。实习后的主体工作,是各方面的实结。应组织学生深入地分析总结成效和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美术教育专业素养,解决脱离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问题

一是要重视美术教学法教师和教学实践教师的遴选。要求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理解中小学美术教学和把握美术教学实践内涵,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指导经历。这些教师可以是本专业的,也可以聘请中小学校美术教师和地方教科所教研教师。也只有从根本上确保美术教育与教学实践训练指导教师的最优化,才能改变学生对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兴趣,才能把中小学美术教学与实践训练方法技巧教给学生。

二是要重视指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可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通过学习培训、参观交流、观摩研讨等多种方法,提高指导教师美术教育的专业素养。同时,应规范指导教师的职责,对四年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实施方案中的各项工作开展,都应有专人负责指导管理,确保实践训练工作质量。对工作成效应奖优罚劣,鼓励创新和实绩,表彰优秀。

4.整合校内外有利条件和资源优势,解决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地利人和问题

一是办学院系要积极创造基础条件,为学生开展教学技能实践训练提供方便。培养具有从事基础教育美术教学的能力,除了学科专业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针对性极强的教学实践训练。办学院系应根据教学实践训练基础设施设备的需求,专设一些演练场所,比如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录播教室、中小学教学资料室、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制作室,使教师指导示范和学生强化训练有“现身说法”的专门场所,并为资源共享、资料下载、技术应用提供方便。

二是与中小学校建立交流互动平台,提高学生对教育及美术教学的认识。学生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只在大学课堂内闭门造车,一蹴而就。必须要“走出去”深入到中小学校一线教学去观摩、感受、体验、实践,在真实课堂中历练自己和反思不足。同时,对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与实践经验,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专题讲座和对流。办学院系也应为教学法教师和学生深入中小学学习交流打通环节,使教师学生深入学校及课堂有“通行证”。

我国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办学已有一些历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服务于各级文化教育战线的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当今教育改革发展日新月异,艺术教育内涵不断深化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加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使专业师资培养跟上当前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步伐,是各办学院系要努力为之奋斗的。相信新时期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资培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学生美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也会焕发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