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育观念范文

体育教育观念精选(九篇)

体育教育观念

第1篇:体育教育观念范文

【关键词】终身教育观念;体育教育;重要性

1.终身教育观念对体育教育的推进作用

1.1终身教育观念能够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一般情况下,传统的体育教育都是以应试为目的,并根据考试的要求让学生进行锻炼,并把考试成绩作为毕业的必要性条件,这样使体育教育空乏无味,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学生对体育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并偏离了体育教育是要让学生强身健体的宗旨。而终身教育观念注重的不是如何让学生通过达标考试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及兴趣爱好安排与其相适应的体育锻炼以此真正能够达到让学生身强体壮的目的。也通过这样的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把被动的体育锻炼转为主动的自我提高。

1.2终身教育观念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当前,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没有建立终身教育观念,以为体育锻炼只是在受教育阶段所需要的,在后期的工作、生活中因种种原因放弃了体育锻炼。忽略了体育锻炼真正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需要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因此,只有学生将终身教育观念贯穿于学生的体育锻炼及体育教育中,便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意识,即时学生离开了学校,也将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不断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强壮的体魄抵御疾病,得到身心愉悦。

1.3终身教育观念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终身体育教育观念注重的是细水长流,持之以恒,因而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推进性的作用。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强度,需要内心和体力上的克服,终身体育教育观念能够培养学生坚韧刚毅的性格。同时,终身体育教育观念要求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及自身身体情况的发展为自己创建更加新颖的锻炼模式。终身体育教育观念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因此终身体育教育观念更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基于终身教育观念下体育教育改革的策略

2.1需要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丰富其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极为重要,体育理论是实际体育锻炼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性的综合。它是长期以来人们通过自身及他人的实际训练总结出来的关于体育锻教育的结晶。理论中不但对体育锻炼的规范性进行了说明,并对不同的锻炼方法所能达到的目的进行了说明。理论中也有健康方面的常识,因此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及想要达到的目的必须加强体育理论教学。目前,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比较传统,还需要去丰富一些时代性的内容。比如一些新形式的运动像冰壶运动,还有一些带有娱乐性的体育运动也需要加入到我们体育教科书中,以强大我们体育教学理论体系。

2.2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终身体育教育观念告诉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要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表达方式及语气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我们更多的是语言上的交流。因此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时我们要尽量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当我们需要指出学生错误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要用较为委婉但又严肃的表达方式让其纠正。在我们要鼓励学生时要用比较振奋人心的表达方式。其次,要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生体育锻炼的过程不仅是要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及强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这个能力不只需要动作的标准性,更要把握力度的适中,而要把握力度是否适中,就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在体育锻炼中掌握自身的感觉和力度。只有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他才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身体综合素质。最后,要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教师的素质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对教师采取适当的培训,使其能够加快师资队伍的发展和提高。

2.3改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建立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课内和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及运动式教学模式。课内外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将课堂内部和课外的体育教学相结合,以此来保证体育教学的完整性。而运动式教学模式,其重点是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根据学生的体质来进行不同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深刻的基础。

2.4强化体育教师终身体育教育的意识。要想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教育意识,就必须强化体育教师终身体育教育的意识。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培养,能够为学生建立起新的发展模式,引导学生在正确合理的模式中不断前行,教师能够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和合理的教学内容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从而能够完整的实现教学。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可供参考性的内容,启示学生,从而引导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

结语

体育教育,需要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其发展。终身教育观念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支持。强化终身教育观念,对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其对体育教学有着突出的贡献。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快学生的发展。终身学习观念是时代的潮流,是体育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炼.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终身教育的重要性[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

[2]张贺.学校体育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D].吉林体育学院,2012.

第2篇:体育教育观念范文

    1.终身体育的内容

    所谓终身体育观念是指一个人认识到在各个时期接受体育教育,参加体育活动,坚持体育活动的必要性,要求人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应将体育作为生活内容来看待和安排,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人们在与各种疾病作斗争中发现,体育运动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人在一生中都必须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形式和内容,以增强体质,延缓生命衰老。这就是“终身体育”的思想。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体育”这一观点后,逐渐被各国所接受。

    终身体育习惯有赖于终身体育意识和兴趣的培养,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努力,并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的逐步养成过程,终身体育习惯一经养成,体育活动就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终身体育能力有赖于对体育与保健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与运用,也有赖于体育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充实、更新和教法的改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有关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体育实践的情感体验。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其培养必须通过体育实践、体育教学在组织形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改革,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的确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2.加强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方式

    (1)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要面向全体学生。”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实践体育理论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每个学生身体素质、渗透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体育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积极探讨新教法,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学习和锻炼。体育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应加强个别辅导,降低练习难度,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2)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我们理解、认识体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体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迎接时代的考验。学习与研究健身教育方面的系统知识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健身意识,传授健身原理、健身方法以及健身效果评价的基本知识,推广被人们认同的健身行为。要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包括知识、体力、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还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要着眼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这些课堂教学理念是指导我们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才能使课堂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不断前进。

    (3)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压抑学生个性,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体育课产生消极情绪。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优化体育教学方法,采取分组比赛、师生同赛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4)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学校和学生自身两方面的特点与实际,发挥集中系统学习的优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体验到体育的魅力,意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对学生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走出应试教育的框框,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学生持续性的体育自学能力。最后,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下苦功夫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独立地获取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从而为其终身受益打下基础。

第3篇:体育教育观念范文

关键词:积极转变 认识观念 提高 教学效果 体育教改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 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

一、转变认识观念、努力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体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了人的一生作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 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注意培养“学习是为了应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二、转变教师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态度

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另外,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教师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 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三、转变教材观念、体育教学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中专、大学的教学内容没有真正地构成有机的整体。各层次的教材内容缺乏传递性和发展性,致使体育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处于陈旧和滞后状态,缺乏时代性和超前性,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的实际需要不相一致。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如垒球投掷课,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划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看谁能炸着,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罚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则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四、转变师生观念、协调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和谐,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体育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积极创造这种和谐关系。要做到师生关系和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法”。如跳单双圈时,有的学生因图快或不认真,常常踩出圈。可将之设计成“小猫捉老鼠”游戏,谁要踩出圈,就算被小猫捉住,这样再跳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又很有趣。又如“送盲人回家”游戏,让“盲人”戴上娃娃头,“少先队员”推着“盲人”绕“土堆”“过小桥”,看谁先送到“家”,学生们看着憨态可掬的“盲人”乐不可支,都争着去送盲人,从而达到了锻炼和教育目的。总之,体育教师要注重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自己,对学生,对教学,对工作都是一举多得的。当然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思想方向,以免适得其反。

五、转变课堂观念、积极、大胆的创新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 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 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提问题,找思路,做实验,分析错误 动作,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笔者认为: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应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大、中专学校的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为主导。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是影响当前体育教育的主要因素,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春燕等.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1999(1)

[2]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第4篇:体育教育观念范文

关键词:中国体育,西方体育,社会环境,价值观,思想基础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文化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同地域, 不同民族体育发展的形态是其文化内在规定性的必然结果。因此, 沿循历史的轨迹, 从社会环境、价值观、思想基础等文化学的角度审视中西方体育观念的差异, 无疑会为我们深入研究体育的发展规律、把握其未来走向提供有益的启示。,价值观。。

1.两种不同的体育体系的比较

数千年的封建制农业社会, 给了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以充分发展的条件和时间,形成了内容丰富、层次较高的体育活动形式,为人类体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人类发展的社会形态来看,中国传统体育深深地烙有农业社会的多种印记。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体育逐步进入了兴旺发达的历史阶段, 它从生产、军事和宗教等社会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社会文化现象,在近代自然科学的支撑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价值观。。

2.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在“天地人合一”、“认知合一”等哲学观的引导下, 中国传统体育注重以整体的概念描述人体运动过程中形体、机能、意念、精神诸多方面的活动以及这些状态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反映了追求身与心、机体与自然协调发展之健身价值观。此外, 在儒家“性善论”教化要以礼仪为主, 在道德先行的伦理观的影响下, 中国传统体育洋溢着浓郁的泛道德色彩,“中庸为本”、“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人格是传统体育精神的主旋律, 如中国武术讲究武德、武道、武技。武术大师们更是将德与武技的追求作为其终身的目标, 即使在技击实践中, 也讲究点到为止。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体育追求德与力的统一,注重精神修炼的价值取向。西方哲学的科学理性主义严格区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物质与精神的思维模式和注重个体与局部深入探究的认识方法, 使身与心, 灵与肉彼此分属于两个世界, 以至于西方体育文化把“力”视为其文化的核心, 把外在的力量作为生命的基本要素。如古希腊人把“培养完美有力的身体作为人生的主要目的”。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 体育被作为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应用于人的培养教育中。在西方辨证法思想的影响下, 西方体育强调激烈竞争的动态平衡, 那些参加者在竞技场上尽情宣泄自己的情感, 充分体现生命的力量, 使人类生存竞争的原始本能再现于竟技场, 展现人之形态美, 力量美, 同时也表现出对妥协、退让的否定。当然, 这些竞争对抗必须捧着“公平竞争”的原则。体现出西方体育崇拜力量, 强调个性发展和人体单项机能发展的

价值取向。,价值观。。

3.中西方体育所依存的社会环境的差异

3.1 中国体育依存的社会环境

中国体育是在独特的社会环境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优越的地理环境使中国自古就是以农立国,自给自足是中国社会的特色。中国以儒教为正统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的潮流中是一个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鲜明的独特性, 其文化传统由于具有久远的发展渊源和宽厚的社会存在基础,而呈现出巨大的惯性和社会裹挟力。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中国传统体育带有明显的农业社会烙印。

3.2 西方体育所依存的社会环境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相继出现,人们需要寻求新的体育形式来调节生活压力;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使人们努力寻求理想的体育活动方式。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诞生的西方体育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自身有了科学认识后的产物,它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竞争机制和发达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其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文化结构和以竞争性为主导的体育运动形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具有明显的世界性、竞争性、科学性和商品性等特色。

4.中西方体育形式的思想基础的差异

4.1 中国体育的思想基础根植于东方朴素的唯物主义在生产力低下、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中国劳动人民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这种认识曾指导我国古代体育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价值观。。中国传统体育表现出典型的整体观特征,始终将人的整体性作为健身练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价值观。。在传统体育中,随处可见整体生命观的影响,它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人的心理与生理的统一,从而建立了性命双修、心身并育的整体优化生命的养生体育体系。

4.2 西方体育的思想基础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19 世纪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又使西方对体育的认识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们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对人体机能的变化和运动能力的强弱有了更精确、更深刻的认识,使近代西方体育的发展有了牢固的科学依据。在逐渐发达的诸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人们以分析和实验的认知方式去揭示体育的奥秘,使体育活动向着严格的针对性和专门性的方向发展。西方体育采用的是由分到合的策略,突出的是个体向整体的合成关系,将人体局部的练习效果综合起来达到整体健身的目的。

5.构建体育教育观念的对策

5.1 拓新体育教育观念拓新体育教育观念的主旨就是进一步唤起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体育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让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素质教育中来,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教育长期、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5.2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首先是培养每个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并适应现代社会变革; 其次是改革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 重视学生体育文化修养的培养, 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

5.3 体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体育教师要具备新世纪社会和教育发展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并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以及较高的文化艺术欣赏水平, 从而引导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分享体育的乐趣。,价值观。。

运动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武思莲.世界体育史.沈阳体育学院出版社,沈阳,1987.

[2]扬文学,万彩英.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当代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之关系[J].体育文史,1998(4).

[3]吴忠义.中国与希腊传统体育文化的比较[J].中国学校体育1994,(2).

[4]孙维国.中西方传统体育文化背景的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09(8).

[5]李玢.世界教育改革的走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秦华.中西方体育文化之比较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9).

第5篇:体育教育观念范文

一、新课改下要求体育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

一九九六年,颇具权威性的未来教育研究机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名为《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种基本学习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一个人一生的知识支柱”。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指挥下,体育教师只教会学生一些保健操,其它内容基本上没有,除了跑步还是跑步,素质教育下的新课程要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方式、有创新学习、有创新能力的新人。。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体育课可以越上越好,比如现在国家很重视体育教育,现在体育学科的学分很高,体育课安排也比以往多了起来,这样有利于我们老师开展很多体育课程,比如:立定跳远、跳绳、跳高、双杠,单杠、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各种课程。

二、新课改下要求体育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

本文将以简单如何学习体育相关感受作为例证,来具体阐述一下在“让学生学会什么”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观念应做哪些转变。

传统体育教育的特征是: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教学模式上的单一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天晴下雨,无论春夏秋冬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及身体发育成长。

新课标改革后,作为体育教师也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体育不够爱好,体育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理念只会害了学生,阻碍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时代的发展。

新形式下对于一线体育教师来讲,应该是光明片,最近几年国家对体育非常重视,比如国家出台全民健身计划,到2010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2010年)》规定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从国情出发,坚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成功经验,学习借鉴国际发展大众体育做法;加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充分体现国家相当重视体育,作为一线教师应该积极配合国家的需要,为国家体育大计贡献力量。

第6篇:体育教育观念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 加强

体育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主渠道,也是灌输终身体育观念的平台。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真正的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与将来终身体育锻炼之间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特殊阶段,学生身体形态、心理已逐渐趋向成熟,身体素质也开始接近成人水平,已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学生渴望掌握富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健身手段和保健方法,这些都对体育教学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根据实施素质教育、面向未来的需要,学校体育必须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实现从单纯的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的多维体育观转变;实现从以竞技为主的教学目标向强身健体、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及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的多元教学目标转变;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1.终身体育的内容

所谓终身体育观念是指一个人认识到在各个时期接受体育教育,参加体育活动,坚持体育活动的必要性,要求人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应将体育作为生活内容来看待和安排,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人们在与各种疾病作斗争中发现,体育运动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人在一生中都必须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形式和内容,以增强体质,延缓生命衰老。这就是“终身体育”的思想。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体育”这一观点后,逐渐被各国所接受。

终身体育习惯有赖于终身体育意识和兴趣的培养,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努力,并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的逐步养成过程,终身体育习惯一经养成,体育活动就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终身体育能力有赖于对体育与保健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与运用,也有赖于体育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充实、更新和教法的改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有关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体育实践的情感体验。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其培养必须通过体育实践、体育教学在组织形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改革,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的确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2.加强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方式

(1)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要面向全体学生。”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实践体育理论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每个学生身体素质、渗透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体育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积极探讨新教法,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学习和锻炼。体育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应加强个别辅导,降低练习难度,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转贴于

(2)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我们理解、认识体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体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迎接时代的考验。学习与研究健身教育方面的系统知识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健身意识,传授健身原理、健身方法以及健身效果评价的基本知识,推广被人们认同的健身行为。要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包括知识、体力、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还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要着眼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这些课堂教学理念是指导我们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才能使课堂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不断前进。

(3)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压抑学生个性,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体育课产生消极情绪。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优化体育教学方法,采取分组比赛、师生同赛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4)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学校和学生自身两方面的特点与实际,发挥集中系统学习的优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体验到体育的魅力,意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对学生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走出应试教育的框框,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学生持续性的体育自学能力。最后,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下苦功夫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独立地获取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从而为其终身受益打下基础。

3.小结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和课改的深入,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经验必将受到冲击,通过体育与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各项能力将得到加强。这些能力不仅使他们学会学习,而且帮助他们终身不断地学习,让他们毕生受用。运动兴趣和爱好对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还要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其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在提高学生所学运动技能水平的同时,要全面发展学生体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所以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使他们在少年时期起打下良好的终身体育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第7篇:体育教育观念范文

1.教师的职业观,要从职业型“教书匠”转变成事业型“教育家”。

在传统观念中,体育教师职业仅仅是各个行业当中的一份职业,体育教师只要上好体育课、搞好群体活动、抓好课余训练与竞赛,就可以把这份工作完成好,这是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的固有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示各国教育界:“使教师们从一心传授知识的工作中摆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他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

2.教师的成才观和发展观,要从当一辈子教师转变当一个好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体育教师要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掌握大量特殊案例,要善于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来反思特殊案例,从而掌握教育好不同学生的策略。学生学不好,往往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通过对特殊案例的反思,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

3.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现代社会的本质首先是民主化。教育现代化必须教育民主化。没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形成现成教育体系和现代教育制度。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应有学生的尊严。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在信息时代,体育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能逊于他的学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既是师生关系,又是互相学习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同时也要真诚地向学生学习,包括学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知识能力,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4.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以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5.教师的教学观,要从“为教而教”转变成“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传统教育着眼于知识;现代教育则应着眼于智慧。智慧与方法应是同步的。教师要变传统的声音形态的说教,为启迪学生智慧的领悟。疲于做题和应付考试,能得到高分,却难以避免低能。满堂灌的教学以及与之相应的考试制度,往往只是训练学生成为解决考卷问题的“熟练技工”,从而戕害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要敢于和善于给学生必要的、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学生的思维就像一张白纸,当你在这张白纸上画上过多的东西时,这张白纸的空白处就变小了,想像力和创造力就被挤掉了。只有有了充分的空闲时间,才能产生辽阔无边的奇思妙想,只有在独立思考时,才能让创新意识有萌芽的机会。

6.教师的责任观,要从为学生的学习负责转变成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第8篇:体育教育观念范文

尽管国家对学校体育非常重视,场地器材、师资、经费等都得到了极大完善与提高,但喜欢体育课的人数反而减少。以本校为例,调查显示喜欢上体育课的只占65%,能够全身心参与的不足50%,特别是部分女同学经常出现逃课现象。从而出现课堂无精打采,课外生龙活虎的尴尬局面。从学校、从体育教学角度来说,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也缺乏新意,没有吸引力,这造就了既不参加体育活动,又无活动能力的“体育合格毕业生”。反思原因,主要是传统体育教法、模式制约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厌倦体育课。当前是追求“个性”的时代,特别是独生子女,这要求体育教师不能简单的理解“个性”,而要从人格发展角度去分析。

随着教改的实施,广大体育教师应切实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乐”上体育课。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技术教学为中心,也就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整个课堂只有教师统一口令的“军事化”教学,学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过多的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强度大,密度高的练习下,缺乏自主学习时空没有质疑和解决问题的余地。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不到很好的培养。教师应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行列中去,充当一名“裁判员”或“运动员”的角色。想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就要与时俱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平时要多钻研教材,阅读课外书籍,广收众所之长,弥补自声的欠缺,还要充分运用电脑资源制作各种课件,熟练的进行多媒体操作。

多让学生观摩体育比赛中的“明星”们的动作,用“追星”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学生才愿意上体育课,上体育课是才会尽力去学习,去模仿。去训练。

二、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

兴趣来自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个性因素多会制约表现方式。好动的学生对任何体育活动都可能感兴趣;而好静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就会较弱。在笔者任教的初三年级就有几个特别好动的学生,上体育课集体意识单薄,通过接触发现他们自尊心特强,爱表现。因此根据其活动兴趣,培养他们为同学服务的意识。适应后,这些同学组织纪律性与活动能力都有明显提高。现在的初中生好奇心与求知欲都较强,因此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多样化,多选择竞争性强、富有趣味的体育运动项目,运用不同教法并注重引导、转变,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并着重体验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三、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第9篇:体育教育观念范文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那么,再好的教材,再好的教师、再好的环境,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尤其体育教学更是这样。笔者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改变体育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主体地位 学习兴趣

不少教师在思想上认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一到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讲个没完,不论什么教材都领着练个不停。“学生自主活动”、“主体地位”都成了纸上谈兵。久而久之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学生不愿上体育课,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变直接宣布教学目标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多数体育教师在课的开始,平铺直叙的宣布课的任务和内容,缺少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兴趣的培养,这样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情绪,致使教学目标不能完成。因此教师应要根据教学内容及难易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比如:示范动作导入法,问题复习导入法等等,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二、因生而异,设定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体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同时,我们的很多体育教师仍以“讲—示—练”的模式来完成课堂教学。这种模式有利于体育教师进行传授知识、技能,但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即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只能被动地任由教师调来调去,学生的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应试能力方面较强,但没有创新能力。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要摒弃就教而教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的、静态的学习转变到主动的、动态的学习。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使学生由被动的、自主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牢固树立“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的观念。认知心理学正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的观念。认知心理学正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的主体意识在认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三、用真情燃亮课堂、营造和谐、生动的学习气氛

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的基础,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维、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总以一副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尊容”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把自己摆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谈心式语气带领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应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点燃学生渴望求知和长于表现的星星之火。平时的教学中,课前教师应从各种方式来与学生沟通,以拉近师生之前的距离。上课开始的导入阶段,教师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技术技能及战术思想时,倡导质疑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氛围。其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实践证明:风趣、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能使枯燥乏味、抑郁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趣味盎然。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

四、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

让学生成为主体,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自动与互动,小群体和小骨干是其重要形式和元素。通过合作与交往,小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对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操作方法不同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了共同提高,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贯穿起来,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在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

五、作为学生的朋友、创建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

异化的体育学习是一种目中无人教育下的学习,在这种学习中,教师成为知识道德的化身,处于中心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处于服从地位,任务就是向教师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社会与个人、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对立与抗争的关系,学生在这里完全丧失了主体地位。因此,体育学习的解放,需要从师生关系重建入手,以确保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具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主体地位,没有主体地位,哪里会有什么主体作用,又何谈培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其主体性发挥如何,则关键取决于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态度。如在“前滚翻挺身跳”中,学生做完前滚翻后做一个转身跳或屈腿跳,想表演一下时,教师大可不必加以限制,相反,教师应予以引导和指导,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正教学中的地位,要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真诚合作,共同以主人的身份来完成教学的任务。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全面树立学生观,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得到持续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J].中国学校体育.20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