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

初中数学微课堂精选(九篇)

初中数学微课堂

第1篇: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

【摘 要】 微课教学是近年来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应用之初,就展现了和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对于整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方面,有着很好的表现,同时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表现出来,体现了相应的微课程教学的特点,有着不俗的表现。

关键词 微课程;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课堂效率

微课程的出现,代表着课堂教学的一项革新,这不同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模式,对于提高教育课堂的效率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这种课程对于提高课堂的氛围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

1.微课程的兴起以及背景分析

1.1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在不同的学者眼中所呈现的概念也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才兴起的教学技术,所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掌握,标志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教育事业的体现。在美国的“可汗学院”作为第一个将微课程模式带入到全球的视野中时,就受到了极大的追捧,而我国也很快的出现了大胆的尝试,预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在整体教学资源的利用上,能够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快捷分享和表达,在整体的学习和碎片化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的应用。

而伴随着教学模式的实践,对于微课程的研究,又有了一定的理解,现在的基本定义,就是微课程是指在某一个教学领域中,通过对知识点和教学的环节进行载体的深化交错互动,然后以录制视频作为主要的教学载体,通过一些微课件和微练习来实现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而这些过程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而有些教师,为了应这个“微课程”的景,将自己的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经典课程进行剪切,然后做成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然后将其视频命名为微课程,则是违背了这一理念,并不能够算作微课程。

1.2微课的特点

首先,微课的主体十分突出,是专门针对某学科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的录制,其教学的目标相对更单一精炼,所以能够更好的突出教学主体,对于教学的目标方面,能够更精确的体现其教学的目的。

其次,微课的资源更加多元化,能够更好的使情境真实的体现出来,这对于整合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关注方面,能够营造一个更具教学活动的资源环境。

最后,微课短小精炼,使用方面,效果显著。我们现在按照当下的教学中出现的微课可以分为:传授型、解析型、辨疑型、实验探究型和自主探究型五类,这要比过去的课堂结构更为直接明显。

2.微课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提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应用微课教学,可以很好的提升其课堂的学习效率,我们通过对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来进行以下的几点讨论。

2.1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为对高中数学等的基础发展来进行的教学,其更偏向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应用来进行基础教学。所以在进行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于新的知识所需应用,也更容易出现对知识点的专业理解上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通过对微课程应用,我们可以精确的将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指出,对于整体的结构划分方面,都能做出更好的指示。对于知识点的衔接上,也能提供更好的保障。对于课堂的教学效率,能给予很好的提升。

2.2微课对于重点难点的教学效率提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难点重点的教学,主要就是通过典型的例题来进行讲解,但是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在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上,很难让所有的学生能直截了当的理解。例如一元二次方程和三角函数和几何方面的证明题上,都需要进行追根究底的讲解,才能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要点。而微课程恰恰可以在这些问题的讲解中,能够灵活的将知识点进行穿插,从现实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进行更为精致的教学。微课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方面,是能够更为详细的完成知识点讲解的。

2.3微课对于课后复习的交流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很难说完全掌握其中的所有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所以需要在课下进行复习和交流。而微课程则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为学生在课下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补差有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4微课对教师的教学提升

因初中教师的教学工作比较繁重,然而又要分出精力去从事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学术发展,教师压力很大。而制作一些简单教学内容的微课程,就能够极大的完成知识上结构梳理,且实用性很好,也为教师的学术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做微课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从教师整体的发展来看,也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成长,更好的传播知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

结语

现代教学,只有能够更好的顺应时代的潮流变化,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自身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转变教学的思维模式,才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和老师一同体验微课教学模式的现实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代君武.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点滴体会[J].新课程.中学,2012,(1):126-126

[2]李学文.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探微[J].教育界,2013,(22):135-135

[3]顾伟霞.如何让45分钟的数学课堂效率最大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3,(2):122

[4]马建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微——谈有效预习前提下的“0+45”[J].教师,2013,(8):115

第2篇: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智慧课堂 微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到教育中,智慧课堂的出现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当前,虽然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信息技术和教学之间还不能很好地融合,它们之间尚存在很多问题。对此,现针对微课发展基础上初中数学教学,尝试建构这种条件下的智慧课堂,为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参考意见。

一、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

目前学科教学的课程教授一般分为三个环节:(1)教授新的知识点。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及课程教学目标,向学生教授新的知识内容。(2)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做一些相关题目进行巩固练习,对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3)通过复习巩固知识点。学生在听取教师的详细讲解及进行巩固练习掌握知识点后,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而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学生通过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获取教材的知识内容;一种是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教材或者资料,自主学习自主消化知识;一种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归纳知识。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智慧型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的具体表现。教师应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则需要具备基本的投影仪、电视、白板等基础设备。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方法

1.导入新课

虽说微课能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极大作用,但是因为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出现的时间不长,有些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不能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联系教学实际的基础上促进微课的合理应用,我们可以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选择利用微课进行导入,这样能够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导入新课“统计与概率的基础认知”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微视频,如开奖视频等,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做出统计并进行分析,从而导入统计和概率的相关内容。以这样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2.开展概念性教学

教师可以在进行概念性教学时合理应用微课,并结合几何画板等工具,让学生通过视频及实物更直观、具体地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学习效率。比如在教授“多边形内角和”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应用微课的形式,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回顾前几节学过的有关图形角度计算的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角形、长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进而引导学生对多边形的内角和进行探究并总结规律,让学生尝试推测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展示典型例题

数学的教学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还要通过典型的例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例题,并进行详细讲解及分析,帮助学生积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拓展学生解题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章节时,教师需要通过“线段图”表示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结合线段图上提供的信息以及题意,列出方程求出速度。这时,利用微课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出这个例题的内容、线段图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解答题目。

4.数学复习的指导

课堂复习是课程教学的三大环节之一,课堂复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到的知识。在这个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微课,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比如,在复习三角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演示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计算教学楼高度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计算原理及计算过程。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测量方法到校园内进行实地测量,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结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合理地应用微课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增强上课内容的趣味性,还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提高上课效率。微课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教材及教学目标,积极将微课应用到教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构建智慧教育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热情,促使初中数学课堂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六中学,青海?西宁?810100)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教育逐渐从应试教育向人文教育转变,人们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个性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智慧课堂的提出给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本文立足于此,阐述智慧课堂的教学特点,并从微课的角度分析微课在初中智慧课堂中的优势,进一步探究基于微课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方式。

第4篇: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

微课的全称是微型视频课例。是指以课例、教学环节片段视频的形式出现在课堂的新型教学呈现方式。体现形式分为:讲授型、操作型、答疑型和探究型,不同类型的微课使用取决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对观看视频时间的视觉驻留科学规律,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而且20mb的小容量,方便教师教学资源存贮与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也可以下载到手机上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对于知识重点重复观看加深学习记忆,实现了线上线下学习资源共享。微课在数学中的应用,使一些数学重点知识的深奥难懂变得直观和易于理解,数学学习变得容易和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

二、微课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学习微课教学课件,学生可以准确的把握学习目标和要求,充分体会到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地学习:补充知识点、查漏补缺、巩固基础知识等,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拓展学习工具与共享资源。随着手机产品的普及,学生可以下载到手机上随时可以进行移动学习、补充“营养”,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随时随地都有“随身小课堂”,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高效学习。微课的形象生动性、立体空间性的数形结合教学方式使学生很容易掌握,但是微课虽短,知识面却很丰富,所以学生需要反复观看,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内涵。

2.提高了数学教师的研究水平和业务成长

a.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

数学老师们把实际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制作成微课,无论是从题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思考、教学过程的安排等,都体现了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研究。

b.微课带来的线上教研模式更加人性化,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成长。

数学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选题一般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录制的微课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因微课视频短小,利于网上传播,使用也很方便,不用受时间、场合的约束,可以方便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学习交流,也方便学生、家长的学习评价,有利于我们获得广泛、全面、真实的评价,从而促使老师研究水平的提升。

微课制作能促进数学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每个老师的教学经历、能力和经验各不相同,有的老师计算机操作水平高,制作课件能力较强,经常能录制出一些符合各方需求的优质微课;有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得当,录制的微课对教学很具有参考价值,值得研究

c.使用微课促进教师的学习和培训

微课短小精悍、画面精美,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能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它以视频的方式实施培训和学习,可以变教师被动接受培训内容为主动创作培训内容,能直观地让学习者了解教育思想与教学技能,便于教师借鉴和模仿。

三、微课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

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对提高学习效果有显著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1.微课适用性的局限。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等特点,因而适合的教学内容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知识点,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讲解清楚。出现逻辑体系复杂或是篇章、段落等信息量较大的知识时,微课就不再适用了。

2.部分微课质量不高。这已成为影响微课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众所周知,微课以视频为载体,确保全屏高清的画面影像是微课成功的前提。然而,技术层面的提高并不能保证一节微课的成功,教师应该尤为注意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很多教师对微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外表”而没有掌握住其“精华”,只注重微课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把微课仅仅看做一节优质课的“浓缩课”,或者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等核心环节重视不足,导致微课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3.部分微课与数学课堂教学联系不紧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科技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只有将微课与课堂教学相联系,才能发挥微课的作用。

第5篇: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

一、创设情景,引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主要是通过师生合作与互动,共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并把二者统一于一定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逐步解决中把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在运用数学方法使实际问题一一破解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

初中学生的思维仍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而他们的阅历尚浅,生活区域较窄。因此,我们落实生活化原则时应尽可能地从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在他们日常接触的人与事中找寻学习的激发点,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可先出示蝴蝶标本让学生观察,找出蝴蝶翅膀的特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称。这样学习能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生也易于感知。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我先让学生用木条钉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使他们亲身感受、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再举例说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并出示相应的画面,接着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怎样使这个四边形不变形”等问题。这样能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二、根据经验,思考数学中的生活事例

新课程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了学生身边的数学,更关注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几乎处处都可以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例如,在学习统计、概率一类知识时,我们可以举生活中涉及的降水概率、抽奖中奖、股票投资、分期付款等问题作例子,使学生通过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又如,在教学“方程”或“不等式”一类知识时,我们可以举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着数量之间的相等或不等关系的例子,如投资决策、人口控制、资源保护、生产规划、交通运输、水土流失等问题中涉及的有关数量问题,教学中可通过课件模拟实际把它归结为方程或不等式求解。再如,在教学几何、三角一类知识时,我们可以举现实世界中涉及一定图形属性的应用问题的例子,如航行、建筑、测量等。可让学生参与实际测量,建立相应的几何模型,应用几何知识,转化为用方程或不等式,或三角知识求解。又如,在教学函数知识时,我们可以举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最优化问题――最佳投资、最小成本等例子,教学中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目标函数,确定变量的限制条件,运用函数知识和方法解决。

因此,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是把新知识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纳入到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生活化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学以致用,以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原则。面对实际问题时,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例如,电力部门为了减轻超负荷用电负担,实施居民峰谷用电。规定每天800至2200用电每千瓦时0.56元(“峰电”价),2200至次日800每千瓦时0.28元(“谷电”价),而且目前不使用“峰谷”电的居民用电每千瓦时0.35元。同学们也都觉得现在是能源紧缺的时候,应该节约用电。从经济角度来说,也应该实施“峰谷”电。 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回家根据自己家每月用电量和电费等,积极开展分析调查,记录数据并自编习题,细心地加以推测运算。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当“峰电”用量不超过每月总用电量的百分之八十九时,使用“峰谷”电合算这一经济现象,然后为家里节约开支提出良好的建议,得到父母的赞扬,从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又如,例题“初二年级学生要出去春游,联系车子的情况是这样的:每辆面包车可乘20人,车费200元;每辆大客车可乘30人,车费240元,共有170人,问:怎样乘车合理?”这就是典型的生活中的数学。

第6篇: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

一、数学课堂练习应注重基础性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对于新课中的新知识点理解到位,必须让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而参与的前提是全体学生都能尝试解决即基础性练习,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课堂练习应充分体现时效性

在教学中对所产生的每一个新知识点,及时配上一道或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现学现用,加强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般不采取集中学习完本课时的知识点后在进行训练,这样会导致学困生不能正确筛选信息解决问题,致使学困生越来越落后。

三、课堂练习应注重变式性

通过设计变式练习,可以脱离就题论题的模式,让学生从题海中逃匿,很轻松地就能理解此类题目,且能达到举一反三之功效。同时通过问题的循序渐进、由简到繁,让学生明确题目的演变过程,揭开了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的神秘面纱,从而形成“析问题,抓本质”的习惯,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智慧。

如在进行程类应用题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

基本题: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那么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

变式题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

变式题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此工作的2/3?

变式题3: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共要多少小时完成此工作的2/3?

变式题4: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7.5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

变式题5: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7.5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余下的乙单独做,那么乙还要多少小时完成?

变式题6: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3小时完成此工作的2/5。现在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做2小时后,甲因故离开,余下的部分由乙单独完成,那么共用多少小时完成此项工作?

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进行纵向或横向的展开,能加强学生对诸多知识和多种方法的理解和变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中习题、例题的潜在功能。同时提炼出最佳解法、优化解题思路,从而达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整体复习效果的目的。

四、课堂练习应关注实践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例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的知识后,可设计如下练习:怎样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请设计出不同的测量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到实地去考察,记录所看到的实际情形,每个同学都设计出具体的测量方案,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把本组的各种设想进行汇总整理,再选择几种介绍。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展示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课堂练习应发挥自主性

第7篇: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54

一、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1. 自主的根本目的是张扬个性,个性是创新的前提

西方学者根据不同学派的理论总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都是积极的参与,其学习就是自主的。”而自主的直接表现是个性的张扬。当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学生对为什么学、能否学、学什么、怎么学,有自己的意识和反应。这时,表现为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的时候创新潜才能开发出来。

【尝试课例1】在复习函数及其图像一章时,笔者在小黑板上写出了四个问题:(1)你认为函数及其图像一章中,应该掌握哪些内容?(2)掌握这些内容的方法都的哪些?(3)你认为哪些方法最好?(4)请你画出知识结构图,以上三点可在结构图中体现出来。这四个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表现为学习是独立的,学生的学习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因此学生的个性表现得非常突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2.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组成一个研讨、交流、创作的集体,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起讨论、形成科学的概念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彼此的启发或思考的碰撞,就会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合作是创新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思维的碰撞中又有了新的发现。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3. 探究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教“似乎并不显得很突出”,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自己动手去实践;在深入思考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所以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尝试课例2】在学习三角形全等判定时,笔者提出了问题:“要证明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元素?”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中得出需要六个元素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另有学生提出可能不用六个元素的设想,笔者紧接着就问:你说能用几个元素?学生自己也说不清,笔者及时抓住探究过程中这一创新的“火花”,给予欣赏和激励,让学生在探究当中敢想敢说,并顺势引导学生猜想一下证明三角形全等至少要用几个元素。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学生在探究中,经过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往往会引发学生去创新。

二、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

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亲和力的课堂,应该是鲜明地体现出和谐性和安全性主要来自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行为,而实质是教师的一种学生观。

1. 还学生以自尊,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一个认识误区就是由于学生年龄与心理的不成熟,因此,并没有把学生看杨是一个完整的人,而只是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实际上,学生也是一个完整的人,除了认知外,还有自己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他们与教师一样有着自己的心理需要。而我们往往只能满足孩子的求知需要,忽略其他心理需要,尤其是自尊的需要。因此使多数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首先应该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

【尝试课例3】在学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时,笔者对这节课作出了计划:“第一,同学们先自学十分钟;第二,由部分同学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归纳不足部分我加以讲解;第三,同学们课堂练习,各组科代表进行检查并指正……你们觉得如何?同意这个计划吗?”来征求学生的意见,这种做法有些学生可能对改变计划提出建议,从这里可以看出,是否采纳他们的建议,教师要负最后的责任。这样做学生的意见可以采纳一部分,但这样做的目的不是期望所有人都同意,而是要表示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参与中学习知识,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这就是把学生看成是个完整的人,给学生以自尊。

2. 还学生以自信,犯错误也是学习,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

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发展过程总是与克服原有的不足和原有的矛盾联系在一起,没有缺陷,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教师要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作为财富,引导学生正视不足,不断自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获得一份自信,此时课堂对学生才有一种亲和力。

【尝试课例4】在学习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时,笔者在课堂巡视时发现一名学生由于没有统一单位而列出了方程组。我对学生在列方程组时出现的错误,不是冷眼视之,也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发现之后及时引导,对于一名学生没有统一单位制列方程出现的错误,引导他发现并及时纠正过来。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在学生的心里产生的却是无形的动力。首先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关注他,当他把错误改正过来之后,意识到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

3. 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形象写照,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每个人的这种独特的理解,一方面体现了世界的多样性、丰富性,另一方面不断地完善、发展着对世界的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尝试课例5】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笔者出示了一道例题:一手推车满载时,可装半袋面粉加180斤大米,或者4袋面粉加5斤大米,求1袋面粉的重量。笔者请同学们认真考虑一下,对于这个方程你能用多少种方法列出来?越多越好,”这是尊重学生差异的体现之一,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同的所以对列出的方程的思考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越多越好”的空间,就是给了学生施展个性的机会,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能力出发列出方程,这是尊重学生差异的具体体现。

三、放飞思维与想象

1.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的门

问题是创新的源头。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和创新的因素。问题诱发创新需要,产生创新动机。苹果熟了从树上落下来,古往今来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牛顿却从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苹果为什么会落下来?正是由于这个问题的提出,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提出问题源于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基础。

【尝试课例6】在总结关于等腰梯形计算,证明辅助线作法一课时,以学生所熟悉的梯形为线索,用“能引出多少条辅助线”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打开学生思维想象大门。

2. 在放飞思维与想象中寻找创新

从产品的角度讲,创新具有新颖、独特、有价值的这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有着内在联系的,没有新颖、独特,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因此,耕异求新应该是创新最重要的特征。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更要鼓励学生再次发现,重新组合。学生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张开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求的过程有常规的思考,也会有超常的想法,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发现学生独特的、新颖的方法,在独特和新颖中创新。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放飞思维和想象中产生的创新的创新结果,就是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子问题,使问题简化,然后再重新组合,使问题得到解决。

四、结束语

第8篇: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

一、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虽然其具有很多天然的优势,但是在真正适用的过程中,却没有被广大教师采用。总结下来,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存在如下问题:

1.部分教师缺乏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

微课视频教学作为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制作。制作微课视频需要耗费人力和时间,且需要教师花费颇多的心思。如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思考哪些教学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然后要根据这些知识点,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还要认真思考学生喜欢哪种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的喜好,采取合适的讲解方式。当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教师不知道如何制作,或者是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所制作的微课视频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影响微课视频教学的效果。

2.教师在心理上尚未接受新兴的教学模式

一个新兴教学模式的引入,总会引起部分教师在心理上的排斥。诚然,当人们已经习惯于某种生活方式时,要想改变,是很难的。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习惯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讲课、布置作业,整??教学活动都是在习惯性的基础上进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要想让教师猛然间接受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教学尚未得到广泛运用的重要因素在于教师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从而影响了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效率。

3.资源共享存在困难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教师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和学生共享,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和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微课视频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落后,家里没有安装互联网和电脑,从而使得学生回家以后,难以查阅教师共享的资源,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是毋庸置疑的。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严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在课后慢慢揣摩和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微课教学,强化重点和难点,达到释疑解惑的教学目的。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有效地运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呢?

1.提高教师微课视频的创作能力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视频的创作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段高质量的微课视频,是实现微课教学效率提升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微课教学效果,首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微课视频制作能力。在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相关的知识和内容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配合板书的形式,结合视频和音频,制作丰富有趣的微课视频,方便学生查阅,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通过微课强化概念教学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内容多,如各种图形的性质、定义、特征等,都是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和概念理解不清,或者概念混乱,将会影响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概念教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要想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强化对初中数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或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微课视频,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给学生设置悬念,提升学生的概念学习效率。

3.通过微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学习

其实,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强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微课教学的一个最大优势。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强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讲解某些比较典型的例题。通过对这些典型例题的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在课余的学习过程中,复习相关的知识难点,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4.利用校园网、微信群等实现资源共享

第9篇: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

【关键词】微信;初中数学;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是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改变。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将教学形式以及空间进行了颠倒,把课后学习后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颠倒,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改变传统的老师为主角的局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课前以及课堂,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老师将学习的知识放在课外,让学生借助老师的视频以及PPT资源进行自主的学习,而课堂相反的是完成作业的地方,以及对问题指导的地方。

二、微信公众平台概述

微信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腾讯公司旗下的一款即时通讯的工具,可以实现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信息推送。在后续的发展中,腾讯公司又推出了微信平台这一功能,这给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创新。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通信机制

我们用户只是看到的信息的互相传递,但是实际上微信平台的信息传递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在用户发送信息时候首先要通过后台服务器,通过审核以后再通过后台服务器发送到接收方。下图是一个微信的通讯图:

(二)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

(1)主动提供消息的功能

主要是个人以及企业可以向用户提供很多信息,在教学中就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可以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

(2)自动回复消息的功能

用过微信的都知道,我们在添加一个公众账号时候,常常会有自动回复的功能,一些公众号还可以回复关键字。

(3)管理素材的功能

可以有效的在后台将需要的图片、文字、音频等东西整理成素材,在用户需要的时候直接发送即可。

三、微信公众平台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将微信公众平台与翻转课堂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模式。

(一)微信在翻转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

学生的学习动态,老师必须对其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同时还要对学生接受知识的形式进行了解,比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比较倾向于哪种知识形式,是图片、文字还是视频。然后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制作不同的数学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以及家长,在这个过程家长还可以起到监督作用。学生接收到老师的资料以后,就可以自主的学习,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反复的观看资料,实在不懂的就可以记录下,在课上向老师请教,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向老师请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总结,改善自己的教学计划。

(2)课堂

这主要是针对前一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在课堂上,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模式。

下图是微信平台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二)微信平台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中具体应用的方法

当前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效的将微信平台和翻转课堂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1)教师通过群发功能发送信息,实现翻转课堂的知识传送

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学习的需要进统一的了解,然后通过微信平台将资源推送给学生。

(2)教师通过学生遗留的问题,一对一的进行解决

当学生在学习完以后,会遇到很多问题,反复推敲以后还是不能解决,这个时候就需要请教老师。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实时消息的功能,对学生实习一对一的解答,这就可以对学生的辅导更具有针对性。

(3)家长监督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家长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常需要从老师那里来了解,教师的回答也很片面化,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4)教师可以设定关键回复

教师可以将具体的数字与自己制作的教学资源进行绑定,学生只要回复阿拉伯数字,就可以自动获取想要的资源。这种方式有效的节约了资源的获取时间,便于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

四、结语

基于微信平台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目前还是处于一个初级探索的阶段,所以要求在实际应用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学生特点来设计,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权,杨德刚,宋伟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研究[J].东南传播,2014,1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