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精选(九篇)

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00-02

数学是初中一门必修的课程,又是大部分学生的短板。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应试性,教学手段简单传统,导致学生的思维较为闭塞,遇到问题就等着教师讲解,然后死记硬背记住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新课改,核心在于“新”,要敢于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为初中数学课堂注入活力 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传统的课堂往往是“填鸭式”教学,整个课堂期间都是教师来讲、学生来听,有的教师照本宣科,使得整个课堂毫无生气可言。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课堂的安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传统的课堂遇到重点和难点都是由教师来讲解,学生只管死记硬背,根本不去多想几个为什么,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独立思维。合作学习是遇到重点、难点时让学生先自行思考、互相交流,大家在前者回答的基础上不断地延伸。这种课堂模式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管答得对与错,都应鼓励继续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对教师的解放,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更深入的问题,再让学生思考。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更用心地备课,以回答学生的创新性问题;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复习,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时间安排不合理 由于初中数学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合作学习的时间远远不足。可能在一开始还让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讨论和交流,但是当时间不够时,就不考虑学生的讨论结果而直接讲出答案,这样进行合作学习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初中数学进行合作学习模式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应在课前做好课堂规划,分配好教学、讨论的时间,课堂上不能只是由教师讲,也不能只是学生讨论,而是教师安排好课堂时间,让学生讨论完后给出反馈。

教师没有起带头作用 现阶段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师中老教师较多,他们接受新事物较慢,且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内容原理性强,让学生自主开发思考探究的地方很少,因此,很多W生对化学课程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上课进度较快,导致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对数学的很多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因此,在学校开展实验探究教学的前提,是保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课堂上教师为中心的现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核心,摒弃“填鸭式”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既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不能根据学生成绩好坏或者个人喜好进行课堂提问,应尊重学生的区别,因材施教。

学生参与不积极 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角色对换,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中心地位,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也要转变以往的学习态度。以往的课堂上,学生不习惯积极思考,一味等着教师传授知识。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要求教师上课充分为学生“留白”,即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行思考,然后小组之内、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和交流。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与学生增加互动,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的进入状态,收获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益处,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3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

合理分配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分配合理是保证小组讨论的重要前提,教师不能因个人喜好,将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分开,也不能任由学生的喜好而随意自行组队,应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性格进行分组,对每个学生的职责进行分工,如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督导、专家、外联等。组长负责安排每个学习任务;发言人负责整理小组成员的发言;记录员负责记清楚每个小组讨论时遇到的突破点和难点;督导负责监督大家的学习态度,如组内同学思想涣散应及时汇报给教师);专家一般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负责指出大家回答问题时遇到的错误;外联负责与其他小组之间进行沟通和讨论,并把新的想法告诉小组成员。这样的课堂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应在讨论过程中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情况,并把握好课堂的纪律和动向。

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资源 要想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合作学习模式,保证初中数学设施齐全是重要前提,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等,都需要准备充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这种资源,在讨论过程中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现给小组成员。组内交流后整理每个成员的想法,然后组间传阅资料,最后交给教师做点评并指出问题;而不是以往在课堂上,教师操作、学生观看,一遍即可。

4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虽然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偏理论性较多,但是与生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情境下进行讨论,有助于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理论知识相联接,有利于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课堂上还应当注意有效提问问题,提问所设置的问题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并有启发性,学生由浅入深逐一攻克,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取新的信息,提高分析能力。课堂提问要把握好时机,提问前应引起学生的注意后再进行提问,如当教学到达提升处、教学矛盾时,都是呈现问题的好时机。对于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一些问题,应该通过提问让他们试着自己去分析。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可适当变换提问的角度,增加提问的新颖性,同时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 结束语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教育水平飞速发展,尤其是到了21世纪之后,更是得到迅猛进步。我国向来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初中数学课程作为初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行合作学习模式是大势所趋,但是初中数学课堂至今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用高效、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本文强调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针对合作学习现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推动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高效运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良杉.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195-196.

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以学促教,优化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格局,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 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对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观,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优化谈三点体会与心得.

一、关注学生,因生施教

了解学生是基础,只有知道学生掌握了什么,没掌握什么,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可以发现的,什么是需要传承的,我们才可以正确地处理教材. 新课程下的数学与生活是联系非常紧密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新知识与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很有关系. 对于新课就可以知道哪些部分可以给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讨论,通过学生的自学、发现、探究,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探究能力,还使他们知道该怎样去点拨、讲解. 对于学生发现不了的问题,我们要进行有效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按教师画好的线路走,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参与课堂,能感受知识、体验知识、发现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去括号”这一节课时,先出示“自学指导”:

① 边看课本内容,边动手拼图. 你还能拼出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② 注意看例2的第一步,为什么加括号?

③ 想一想,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以下的程序是学生看书,相互交流,拼图展示,教师点拨,训练板演,思维检测……

在这里,我出示自学指导后,先让学生看书,让学生在看书中领悟,然后个别板演和当堂训练,试着运用,放手让学生自己走. 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互相解决,学生多练、精练,教师少讲、精讲,只作重点性、难点性、技巧性地点拨性引导,如本堂课中只讲例题中的如何加括号,至于添括号后如何去括号及化简计算这些学生会的步骤就不讲,并补充例题中的其他技巧性解法,从而拓宽了书本,开阔了解题思维,培养了解题能力,整堂课都是在紧张高效中完成的.

二、关注互动,体验成功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人的、数学的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数学是动态的,我们要把“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 课堂上,要给学生准备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地去做,去动手,让每名学生都在参与,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索,在疑问中继续动手,使学生在动手中发现知识,发现疑问,进行思考,发展思维.

例如,给出问题:任意剪一个梯形纸片,利用对折的方法找到两腰的中点E,F,按图中所示的方法过两腰的中点分别将含∠A,∠B的部分向里折,得到两个折痕(如图所示),沿折痕剪下①②,分别绕点E,F旋转180°,你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四边形?由此,你能发现关于线段EF的哪些特性?这样的处理,能改变以往教材中直接给出定理并证明的抽象性,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因此,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过程,而不仅仅是重结果. 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探索. 它对教师的素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关注氛围,优化教学

传统的数学课堂,大多数比较注意保持教师的尊严,保证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有疏忽就会受到训斥,学生精神长时间紧张,就会抑制智力、妨碍学习.

数学课堂应该是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是这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师应该“蹲下去”与学生交流,要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样数学课堂就能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教师要运用教学技巧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概念、定理等的教学变成具有创造性的探索活动,让数学知识在谈话中得以接受,在趣味操作中培养能力,在游戏中发现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控制好讲授时间,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质疑、寻求解答,使学生情绪饱满,在愉快、兴奋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求知欲强,变课堂为学堂. 这样就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课堂上应该使学生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能听到的东西用听觉,有气味的东西用嗅觉,有滋味的东西用味觉,能感触到的东西用触觉. ”那么学生就会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求知的课堂就会变成奏响智慧的乐符的乐堂.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

[摘要]当前,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了新课改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并不乐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摆脱学生学习不乐观的现状、教师“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做到精讲精练。本文从精讲多练的必要性、什么是精讲多练、怎样才能做到精讲多练等方面展开阐述数学教学中的精讲精练,说明“精讲精练”是符合当前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教学为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精讲多练;学习策略

一、 精讲精练的必要性

现状的初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主要表现在:1、不会学习,不会思考。课堂上他们习惯性的去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加质疑,全盘接受,不加思考,机械应用。到头来,所学的知识不能加以理解消化,灵活应用,更不会举一反三。2、 学习被动,没有兴趣。接受式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变得很被动,不会自主学习。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不见提高,甚至会下滑,渐渐地学生对学习也就产生了厌恶情绪。倘若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为了“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省去麻烦,那么这样的课堂就成了一言堂,体现不到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体现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久而久之,学生在学生上的积极主动性得不到培养,甚至会缺失,变成了听课的机器,在学习上只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这时候,要摆脱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精讲精练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是精讲多练呢?

二、精讲精练的含义

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精讲多练在新课改背景下有它重要的含义和价值。“精讲”指的是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精心设计、追根求源、透彻剖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重点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科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能抓纲带目,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而“精练”是针对“多练”的不足而提出的。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教师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的效果。“精讲多练”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脱离题海,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思考空间,并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新课改赋予数学课堂“精讲多练”的基本精神,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教好学好最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注重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使学生动脑、动口又动手,基本上做到当堂理解和巩固,当堂消化和运用,不把该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留到课外,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理解了新课改背景下“精讲多练”的含义,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精讲多练”呢?

三、“精讲多练”的学习策略

1、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教材是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资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精讲的对象。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备好课,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讲,是详讲还是略讲,哪些知识需要练,是简练还是反复多练。而且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多想几种可能性,对课上新生成的资源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对于不同的课,还要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案。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要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去备课。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切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才能做到该讲则讲,宜多练的多练,做到胸中有数。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练习量大,不采取精讲多练,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泛泛而讲,不能深入细致,不利于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提起学生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训练量则有违掌握语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运用的语言学习原则。由此可见,备好教材、备好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2、转变教师落后观念。教师们都知道“精讲多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好处,但却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采用“满堂灌”的做法――教师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才能着手去培养他们的能力;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精讲不利于补基础,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甚至有些教师认为精讲对学生不负责。这样的观念是不可取的。虽然学生的基础不是很扎实,但他们经过了几年的学习,毕竟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并不像一些教师想象的那样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能。“一言堂”的做法,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但不利于他们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而且还会使得他们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3、教师精讲点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讲”不是一味的少讲,讲的浅显。而是讲该讲的内容,在讲的过程中注意语言的提炼与思维的点拨。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备好课,设计好课堂教学过程,理清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精挑细选好例题和针对性强的练习。讲课时,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讲究数学语言的表达,抓住要点讲,那些可讲可不讲的坚决不讲,可以略讲的决不祥讲,可以分散讲的不集中讲,可以启发学生讲的不包办代替。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情。比如,在教学“一次函数”时,教师只要花十五分钟左右讲清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图像(会看和会作)、性质(特殊点、斜率、截距、单调性等),并举一简单运用的例题即可。例题如:作一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该函数表示的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分别为多少?(2)该直线的斜率为多少?说明该函数的单调性。虽以例题出现,但可利用学生训练形式解决,教师适时予以点拨,第(1)题点拨:作直线只要任意描两点后连线即可,但一般描与两轴的交点,即求截距。第(2)题点拨:判断单调性可由斜率K知,也可直接观察图象。教师讲解例题时引导学生思考,讲练结合,举一反三。预留更多时间让学生做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比如课后配套练习或从练习册精选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趁热打铁,形成技能。这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动态变化,适时点拨。这节课的任务基本上就完成了,学生在教师的精讲点拨下也掌握了新知。

4、多练要讲究梯度性。“精讲多练”中学生的“多练”,并不是搞题海战术,也不是具有广度、深度和难度的“多练”,而是针对性强的多练,且贵在把握梯度。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的梯度,首先要了解学生,做到分层次,因材施教;其次要精选训练题,安排好难易梯度。课堂训练时,题目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特别是前几题,要尽可能简单,以提高学生兴趣和兴奋点,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情,适时点拨,讲练结合。只有把握好训练的度,多设计一下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教学的效果才会得以体现。

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问题;优化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应用题的教学不容忽视。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

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需要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把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应用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一、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弱

一直以来,我们老师都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解题,不太重视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而且旧教材在这方面也比较缺乏,没有实践性活动的专题,一些应用题的素材也比较陈旧,不能跟当今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学起来没有用,而老师又不注意引导,以致影响了应用题的教学效果。

(二)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

大多学生面对应用题,不知道怎么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不知道怎样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重课本、轻生活,因而生活阅历有限,对应用题的背景和情境不熟,教师们常常在教学中抱怨“学生应用题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而是学生阅历不足造成的。

(三)学生接受应用题训练的机会较少。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应用题文字叙述过长,分析起来繁琐费时,课堂效率不高,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又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在以往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重也不高,所以教学中分析探索过程往往一笔带过,更是很少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法指导。所以学生接受训练的机会较少,解应用题的能力也只能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二、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树立学生学习应用题的信心

曾有个调查显示:学生在考试中遇到应用题,有信心的,可以很快找到解题方法的占21%;信心不足,但会尽力会想办法解决,争取多得分的占42.1%;没有信心,根本不知道应用题该如何下手的占36.9%,从调查的结果看,信心不足是造成解题困难的主要原因。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还是要先从基础抓起,从简单的应用题开始。简单的应用题背景比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容易建立数学模型,为解复杂一点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又能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学习应用题的信心。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审题――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审题,即确定题目中的数学成分,弄清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这是成功解题的前提条件。许多学生把题目读了多遍后,虽然题中的字都认识,但仍然感到很茫然。主要是因为应用题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文字叙述一般都比较长,从繁杂的文字叙述中提炼数学信息,较其他类型的数学题更为困难。

2、寻找等量关系,即分析题中的各数量,找出等量关系。这是继审题之后的又一个难点,也是列出方程的关键。许多学生读题之后不知该怎样着手、怎样分析,甚至没有思考和分析,这是因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错综复杂,不易理清,要从中找出等量关系具有一定的难度。

3、列出方程,这一过程的主要难点在于用前面所设的未知数来表示等量关系中的未知量。初中学生还习惯用算术的方法解应用题,对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还不适应,遇到数量关系较复杂的应用题时,自然是错误百出。

(二)建模能力是数学应用能力的核心

“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个过程成为数学建模。”在初中阶段,常见的数学应用题模型有下面几个:建立方程模型、建立不等式模型、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立函数模型、统计型问题、建立三角模型、建立几何模型,教师可以分别进行专门练习。学生的应用题能力差,最根本还是建模能力不强,怎样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可只展示结果,更应重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教会学生思考,例题的教学是关键。

(三)教学过程中及时渗透应用题的教学

要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一定要在课堂上多渗透应用题的教学,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加强数学知识应用的渗透,适时切入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应用题训练的机会。我们现在用的教材,在讲每一个知识点之前,都先结合实际应用提出问题,也就是先以应用题开头提出问题,引出悬念,然后才讲新知识。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训练解应用题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比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的开头就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佳世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栋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这虽然是一道较简单的应用题,一般学生很快就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但这也是一个训练的机会,而且当学生发现所列出的方程跟以前所学过的不一样时,更激发了他们学习这一章新知识的兴趣。但是以应用题的形式引出要学的新知识切忌提出的问题太复杂,让人很难理清头绪,这样既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更谈不上引起学习新内容的兴趣了。

(四)培养兴趣,让学生学习有动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是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教学情景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要在情景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理解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题的方法。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

2、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

3、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4、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学生们学习乐在其中,才能培养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第5篇: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

一、评价的方法

1. 有声语言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因此教师要提高语言素质,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评价学生,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对学生正确的答题、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讨论发言及时肯定和表扬. 如“很好”、“你说的真精彩”、“你这方法绝了,简直有数学家的思维”、“你比老师总结的还全面”、“大家刚才讨论得非常激烈”、“××小组合作得最好”等等.

在一堂课结束时,对全班同学进行总体评价,“大家这堂课表现特好”、“今天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今天同学们掌握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很好,同学们课后再试试看还有没有更好的思路”.

课后练习能反馈出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有部分提高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批阅总结后在下一堂课的前几分钟要进行点评分析,会起到强调、提醒的效果,“××同学解题很有创新意识”、“部分同学昨天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牢固,对概念理解还有偏差,要课后再与同学讨论”、“××同学的解题方法很绝妙,老师都没有想到这种方法,我们大家要学习他这种勤于钻研的精神”.

2. 体态语言评价

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的实验表明:信息的总效 = 7%的文字 + 38%的声音 + 55%的无声(人体)语言. 数学的无声评价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和手势语言等,这些无声言语可辅助有声语言共同实现教学的目的.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老师一个温和的眼神对学生都是激励,即使对学困生特别是对某些缺乏自信心的后进生也是一样,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尽量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目光洒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使每名学生特别是数学“学困生”时刻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效果,老师可以用严肃的目光去批评课堂违纪的同学,这同大声训斥相比,更容易使学生接受且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注意力.

同样,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既可增强语言力度,又可强化传统的数学知识,给课堂教学增添亮点和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用竖起大拇指或鼓掌表示肯定,用手指向下表示思维再深“挖”一点,当说“太好了”时手握拳头坚定漂亮地一挥,说“真遗憾,这还不是最好的方法”时双手一摊,投入的状态,有力的手势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

3. 书面语言评价

一名学生如果总能得到积极的评价,就会越学越有劲,教师要善于借助各种书面载体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字字珠玑,饱含真情,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从而获得持久的动力. 对于进步不明显的学生,我会在试卷上批语“卷面很整洁,老师很欣赏!如果学会及时有计划的复习,我会更欣赏你”;对于稍有进步的学生我会写到,“真的为你高兴,因为你已学会战胜自己!希望你能坚持不懈地努力,老师相信你会有更大进步!”

4. 物质评价

拜读《爱的教育》,我发现教育家的睿智与胸襟和他班上的“后进生”一起分享因犯错次数减少而领到“报喜单”的快乐与满足,这是赏识评价的特有魅力.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没有体罚,也没有呵斥,通过四块糖表扬了学生守信(及时到校长室)敢于认错和改正的勇气的事例,很值得我们从事教育的人借鉴,在平时教学中针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适当加以物质奖励可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张奖状、一张报喜单、一块糖果、一支笔、一个练习本、一朵小花等,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都是至高无上的奖品,会转化为极大的精神动力.

二、评价学生时应注意的几个策略

1. 评价要准确及时

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把握好最佳时机,用准确恰当的形式作出评价才能够产生恰如其分的效果,对学生的表扬切忌“过”、“多”、“笼统”. 表扬太过显得矫情、虚假,表扬太多反而会降低学生对知识的关注程度,表扬笼统敷衍,达不到激励的作用.

同样批评得太过,不符合实际,不会让学生信服,觉得老师是“小题大做”,甚至会让学生误解,产生逆反心理,批评太多,会掩盖学生优点、特点,让学生失去改正的机会,批评得太笼统,打击面扩大,会降低集体的学习兴趣,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批评效果.

2. 评价要巧妙适当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话说好了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说不好就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特别是批评学生时,要让学生心悦诚服,自觉改正,切忌讽刺挖苦,使他们伤了自尊,丧失信心,如果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评价学生,可能更容易在师生之间产生共鸣. 教师在课堂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向学生发火,可能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会完全不同.

3. 评价要因人而异

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激励策略 教学运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的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近些年来教育教学的研究方向。在新课程不断深入的今天,这一问题不断凸显。因为,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教育本身就强调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学生的感受不被重视。只有在新课程背景下才谈得上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因为新课程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转变。

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转变呢?经过近几年初中数学新教学理念的实施和新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我深刻感觉到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激励。教学激励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把激励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激励策略实现高效教学。

我们所说的激励策略使指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有效的措施调动人的积极性。很显然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过程需要激励策略的参与。我们把激励策略有效地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激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学生学习效果。运用好激励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优化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激励策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绩不一定成正比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的能力之间不成正比,有的学生能力较强,可是学习成绩并不好;有的学生能力不强,但学习成绩却名列前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教学激励策略不同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教学激励策略的运用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下面具体分析激励策略在学生的学习中的作用。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能力,二是学习动机激发程度。二者的关系可表现为学习成绩等于能力乘以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程度。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的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成正比,能力越强,动机激发程度越高,成绩就越好。而在这两个影响因素中,能力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其提高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而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则是容易产生变化而且便于教师进行控制的因素。所以,运用适当的教学激励策略能够弥补学生能力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学习中,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自己刻苦努力而取得较高成就的例子屡见不鲜,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学习动机或内驱力被激发出来了。这要归功于激励策略的作用。所以,合理运用激励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激励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高效教学。

二、如何更好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激励策略

1.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策略。因为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采用激励策略时不能用统一的版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激励。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激励目标。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激励他们把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给他们制定更高的目标;对于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激励他们达到他们能够达到的目标。这样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目标,实施不同的激励策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激励要进行适当的奖惩。奖励和惩罚是开展教学目标管理必需的措施。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如果奖惩不当,则不仅不会起到激励作用,还会起到负面影响,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教师要把握好对学生奖励和惩罚的度。运用适度的奖励和惩罚,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良好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的形成。

3.激励策略要注重公平合理。教师在运用激励策略开展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激励的公平合理。学生受到的任何不公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学生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学生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犯同样错误学生应该同等处理,不要应为好生就可以优待或者特殊,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激励策略效果最优化。

4.教师要注意及时激励。对学生的激励要及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及时激励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如果激励时机过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失望情绪,进而会怀疑教师的激励。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激励策略

1.鼓励学生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数学教学不能搞成死板的知识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要着眼于激励学生探索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才会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7篇: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 学习策略; 调查与研究;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03-014-03

前 言

20世界70年代以来,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成为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90年代学习策略开始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在我国,很多语言学家也致力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对学习成功者和学习不成功者进行的对比研究。王初明、元鲁霞,对学习策略的差异所做的研究。王蔷进行的词汇策略的研究等。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的研究,对初中生方面的研究文献很少。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而且已经出台了《英语课程标准》。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初中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基于此认识,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初中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其中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为初中外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建议,从而提高初中外语教学质量。

一、英语学习策略的界定

由于人们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角度不同,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也就有所不同。文秋芳认为英语学习策略是“根据自己的观念,为提高英语学习效果而采取的行动或方法。”《英语课程标准》根据我国实际和中学生的特点指出,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二、调查对象与工具

调查对象为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初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共311名。

学生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其中85分以上为优等生,60分以上为中等生,60分以下为学困生。

本次调查采用的测量工具是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7――9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评价表》。每个项目后均有1――5 五个数字按照使用情况从低到高排列。笔者调查的初中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共25小题,分为四大类:1――13小题为认知策略,14――20小题调控策略,21――23小题为交际策略,24――25 小题为资源策略。

每个项目后面有1――5 五个数字,分别表示:“1从来不使用”“2基本不使用”“3有时使用”“4经常使用”“5总是使用”等五种情况,要求接受调查的学生根据自己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确定选项。

按照Oxford提出的测量标准,每种策略平均值的大小表示了被试者使用该策略的频率,具体标准分为五个等级,分别如下:平均值在1.0-1.4之间表示“从不使用该策略”;平均值在1.5-2.4之间表示“很少使用该策略”;2.5-3.4之间表示“有时使用该策略”;3.5-4.4之间表示“经常使用该策略”;4.55.0之间表示“总是使用该策略”。

数据采用spss11.0 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详见表1:三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策略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第一,经多重比较发现:3种英语水平的学生的交际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在0.01水平上的显著差异均由中困学生之间和优困学生之间的差异所致。

第二,每种策略的方差分析,6、`5、17、22存在显著差异。1、5、7、10、12、21、24、25的显著差异均由中困学生之间和优困学生之间的差异所致。在优中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学生在各项策略的使用情况分别为:认知策略m=3.4,调控策略m=3.4,交际策略m=2.9,资源策略m=3.5。学生的调控策略和认知策略使用最多,使用交际策略最少。

第四,所有策略的使用均未达到“经常使用”和“总是使用”,M≤4。说明初二的学生在策略使用上还缺乏一定的教师指导。

四、建议

(一)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调控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对学生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向学生渗透学习策略,也可以开设专门的策略指导、强化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课程。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策略,学习就会变成一个主动构建和探索的过程,就会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更有利于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搞好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机会

在课堂以外多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更真实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场景,拓宽学生学习语言的渠道,激发和点悟学生利用一定的学习策略运用英语去交流。

(三)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和方向盘,它能有效地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摈弃一些不合理的坏毛病。有些学困生之所以成绩差,原因就在于没有良好的学习目标,每天的不能为学习作很好的安排,时间久了成绩越来越差,自然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学习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调整过程中,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学生能够付诸于行动。

结束语

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既是新课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学困生与中等生、优等生学习的差异主要在于学习策略的运用。学习方法对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还应把对学生的策略指导和培养与日常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语言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 2000.

[2] 李 芬. 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模式对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影响 [J].大众商务, 2009 (2).

[3] 文秋芳. 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3).

[4] 方义桂. 高中生学习策略与成绩的相关[J]. 现代教育学普教研究,2010(1).

[5] 王 蔷. 英语学习策略 [M] 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8).

[6] 刘电芝. 学习策略研究[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和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初中教学一个突出问题是:教师辛苦,学生痛苦,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一些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限制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发展。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提初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进行研究,追求过程的优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的课堂教学高效益的目标就有重要的意义。

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影响教学效益,原因多方面,主要如下:

教师认识问题。不少教师仍摆脱不了“师道尊严”的影响,常以 “管理者”“领导者”身份自居,没有切实把学生看成主体。

教学观念陈腐。满堂讲,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位置,使学生处于被动,成为客体。教师作为权威对于学生听进未听进、听懂未听懂全然不知。学生无法及时发表意见和建议,疑问得不到解答。满堂问,学生的思维被教师强迫、牵制,无法集中在真正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而且问题过简单,常提一些“对”或“不对”的问题,学生不需要动脑筋。学生不能跨越教师所教的范围去思考学习。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思想守旧,不想有所创新,不希望出现变化。这些教师在旧思想、旧模式的束缚下,在教案设计中不是围绕学生的需要来组织教学,而是希望每一节课都能够按照自己备课时所设想的那样,不出一点差错地进行,不要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喜欢统一的格式、答案,按照书本上的内容模式去套。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思维被固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缺少自我思考。

教师包办代替现象严重。在课堂上,常常是这样:学生回答不对,教师心急如焚,认为一个的思路会带偏所有思路。于是赶紧打住学生思路,迅捷抛出答案,使教学回到“正轨”――过多的包办代替,占用了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而且用成人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主体性一点点丧失。

教师因材施教不够。教师对学生差异分析不认真,教学内容安排和过程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

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教师缺少寻求新方法、思路的需求,单调的“老一套”消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积极思考和创造的热情。即使采用了现代电教媒体。但时间一长,学生依然倦怠又生。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不科学。学生不敢多想其他的方法、形式,怕出错,怕与其他同学不一样,有不同意见也不敢或懒得去说,怕教师变相的讽刺和训斥,学习热情荡然无存。教师不能对症下药,滥用表扬、奖励、惩罚,单调的评价、相同的刺激,这些使学生产生了“耐药性”,评价失去意义;教师鼓励得少,而批评得多。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当,挫伤了学生心灵,甚至使他们感到人格受到侮辱,结果自信日少,自卑日强。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寻求突破,是老师的责任和使命。具体可从以下角度着力:

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

研究教学策略。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有效?教师要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通过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这种策略有三个部分:

准备策略:就是怎样备课。原来的备课,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进行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一个创新。

实施策略:①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浪费明显。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化,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②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时间统一起来。

评价策略:包括对学生和课堂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可引进“质的评价”,记录学生的进步,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可采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主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观念与认识,如学生观、评价观、感情观等;二是技术问,即怎样操作才能使学生评价达到一定的信度与效度。

以上各种策略,是居于对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理性和细致分析把控基础上的,其目的是引起和推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效教学的策略,但并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它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位教师形成自己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

作为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标形势下,认真面对和研究课程标准,全面转变教学观念,做一个研究型教师,做一个改革型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教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促进学生发展于成才的过程中成就自己就会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思维训练;小组学习;几何观察

初中数学是初中生十分重要的学科,如何搞好教与学双边关系直接导致教学效率的高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选择。合作学习策略从20世纪80年代末被引入我国已经历了20多年。各地都在摸索。笔者在成都市的一所中学里进行了多次尝试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也希望在合作学习策略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

一、合作学习重在思维训练

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最早可以追溯到1700年代末英国的合作学习团体施教。1960年代中期詹森等人创立了合作学习中心。时至今日,合作中心在全球仍然方兴未艾,其核心在思维训练上。现在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很强,与人合作,与人分享意识缺乏,所以,加强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教学,在内容上重视复杂的问题与知识、思维空间大的题材。其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数学“合作学习”重在思维的“合作”。合作学习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指导应重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参与,课内合作与课外合作需并重,合作学习宜与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运用。

在一些比较抽象的定理,如勾股定理就显得比较难懂,这就十分迫切需要学生合作学习。勾股定理又名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弦定理,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提出来了,早在《几何原本》和《九章算术》中均有记载,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领域运用广泛。勾股定理的表达式是a2+b2=c2。课堂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这很好组织起来。拿一块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板,让他们测量读数,第四个人负责做好记录。然后进行计算。一条直角边是5cm,另外两边分别是4cm,3cm。然后要求四个人一起做32+42的结果,是等于52,这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这验证了“勾三股四弦五”是勾股定理最基本的公式。四个人继续合作,用纸片来做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斜边是10厘米,结果与上面的结果类似。这还是证明了勾股定理的表达式是a2+b2=c2是完全正确的。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巡视指导,学生很欢迎这种合作学习策略,组员之间在交流与合作配合的过程中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深化了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教师让一些小组来展示他们的结果,让学生来谈他们的体会感受,这种效果出奇地好。这时教师还可以补充说道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约有400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这会极大地刺激学生去进行探索,也许是课外,也许是未来10年后。说不定还可能诞生未来的数学家呢。思维上的推导、归纳、演绎就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得到了提升。

二、合作学习体现在几何上的观察

在初中数学中不少同学害怕几何,主要是几何形状折射出的数字关系或者抽象的形状特点令人费解。合作学习可以使这一问题马上化解。例如,让四人小组准备矩形与正方形的卡片,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然后让其中的每一位组员来说出这些图形的特点或者如何辨别矩形与正方形。结果有组员说:(1)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4)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5)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的矩形,特殊的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特征。通过观察,学生收获很多。正是在这些观察中,学生将感性的直观观察在大脑中进行复制、反映,从而使其能力得以提升。

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式学习策略,原本以为枯燥抽象的几何课变得兴趣盎然,余味无穷。在初中几何中,还有下列的几何推导或者性质: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几何性质与推导还不止这些,而这些东西都可以在课堂合作中得到提升。教师在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作用起到指挥者、协调员的作用。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鲜活的群体,他们有思想、有个性,而且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教师要对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做好小组长的引导者、协调者和服务者。

三、合作学习策略运用中的问题

合作学习策略不仅在初中几何中有其极大的运用空间,而且在代数中也有十分广泛的运用。例如,比例的基本性质、合比、等比性质都可以在小组合作式学习策略中得到运用。小组组员合作进行推导,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最终,小组组员们得出了(1)比例的基本性质:若a:b=c:d,则ad=bc;若ad=bc,则a:b=c:d。(2)合比性质:若a/b=c/d,则(a±b)/b=(c±d)/d。(3)等比性质:若a/b=c/d=…=m/n(b+d+…+n≠0),则(a+c+…+m)/(b+d+…+n)=a/b。小组合作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思考学习的方法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十分高效的特点与优势。

诚然,合作学习策略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合作学习策略作为一种舶来品还有待于本土化。目前,我国合作学习研究虽然还存在着概念定位庞杂、”本土化”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忽视价值性问题的探索等问题,但这项研究正从外显趋于内蕴,从重视事实性问题的研究逐步走向重视价值性问题的探索。价值性问题尤其在当前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如何把初中生的主体地位与课堂教学满足他们知识上的需求的确需要价值判断。

四、对策与思考

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中,几何教学变得更为直观,代数问题变得易懂易推导。这些优势日渐明显。而对于合作学习策略的思考还是很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策略运用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一)小组合作最优化

小组合作人员不宜过多,因为在课堂上小组组员过多难以管理和控制,学生纪律难以保证。所以,建议以四人一个小组为宜。一般来说,两人同桌,两桌刚好四个人,前面的向后面一转身就可以组成一个小组,这样便于小组合作活动。

(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小组建立后,需要每个人均参与,若有的人消极被动参与则会将效果缩水。较好的办法是小组设立小组长,小组长由小组选举,不限时间,但是以学习目标和其实际水平来定。这样,小组长可以较好地组织、引导其成员快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小组合作需要有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先是成员感性地实践,要让他们养成理性提升的习惯,这样也有利于其数学思维的培养和今后更为高深的学习。

五、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重在思维训练,体现在数理推理、几何观察上。小组学习具有很多优点但是还有待于本土化,尤其是初中生的主体性价值问题研究亟需探索。小组学习策略的对策主要是小组合作最优化,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小组合作需要有总结。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还有待于继续深化下去,如何把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程华.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调查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0(02).

[2] 姬学松.合作小组需要动态管理[J].人民教育,2010(19).

[3] 刘吉林.从外显趋于内蕴――我国合作学习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