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重大危险源安全措施范文

重大危险源安全措施精选(九篇)

重大危险源安全措施

第1篇:重大危险源安全措施范文

危险源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确定使用何种风险评价方法,必须首先明确评价目的、对象及范围。就中转站危险源辩识而言,笔者认为应采用危险性(LEC)法。LEC法主要是与系统危险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其中:L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值范围为0.1~10;E表示人体暴露于危险的频繁程度,E值范围为1~10;C表示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定范围为10~100;见表1、表2、表3所列。评价公式是:D=L×E×C,其中,D表示危险性分值。根据经验,总分在40分以下为可承受风险;总分在160分(含160分)以上的是高危险分值,需要严格监控,并制定方案或目标进行控制。总分在69~159分需要加强监控,对运行进行控制。

二、在评价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危险评估标准要固定,定义要清楚。

(2)不同类的危险的重要性评分要有区别。

(3)已存在的安全控制措施在评估时应假设没有。一般情况下,中转站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吊装物坠落、吊车倾覆、滚垛、仓库火灾等。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和制定的消减措施及应急预案要及时予以公示。

三、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风险控制就是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当风险发生时,不至于影响正常的业务运作。

1.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

为了降低或消除被评估的风险,中转站应该识别和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选择风险控制措施应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依据,同时还要考虑“费用因素”。如果实施和维持这些控制措施的费用高于资产遭受危险所造成的损失预期值,则所选择的控制措施是不合适的。控制措施的费用高于企业的安全预算,也是不合适的。

2.几种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控制措施的费用应当与风险相平衡”的原则,中转站应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1)风险预防措施。从硬件设施和组织管理等软件上分别采取预防措施。如在中转站建设阶段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料场、库房、吊装设备等本质安全;另一方面,要从加强安全管理以及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入手,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技能。

(2)风险减少措施。通过提高中转站的各种设施的安全性,为员工配齐防护用品、制定应急响应与救援计划等办法,以降低风险的发生频率,并减轻事故的后果。

(3)风险监控措施。中转站应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建立有效的监控手段,特别是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要从各个环节优先保证。

四、评价控制措施的可行性

第2篇:重大危险源安全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61.6]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发以来,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产业,同时也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应该强调安全生产。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一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建筑工程施工手工劳动的非标准化,使得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的素质与年龄参差不齐,这些都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因此必须对这些危险源加以防范与控制。

1、危险源预防控制的原则危险源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源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源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1.1 危险源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危险源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源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源、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1.2 危险源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源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源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源;限制和减少危险源;隔离、屏蔽防止危险源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1.3 建筑施工危险源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1.4 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源;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2、危险源控制措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源,施工过程的危险源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源。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源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源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2.1 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2.1.1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2.1.2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源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2.2 材料因素控制措施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2.3 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2.3.1 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

2.3.2 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2.3.3 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2.4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2.4.1 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

2.4.2 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

2.4.3 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2.5 管理因素控制措施2.5.1 建立健全各项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源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源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2.5.2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源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源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危险源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源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2.5.3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源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源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2.6 应急管理措施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源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源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源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1.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

2.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

3.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

4.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总而言之,在施工过程中,按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是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是建筑施工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的必要条件。

企业全体动员,人人参与。加强对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宣传教育和培训,尤其是以预防事故为主的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的安全教育,真正做到“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使施工现场的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能自觉执行所制定的危险源控制管理措施,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和工人自身的安全。

建筑企业的安全施工不只是行政管理人员的事,也不只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它关系到企业每一个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事业和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宁与幸福,企业只有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要安全的局面,才能做到施工和安全的双丰收,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第3篇:重大危险源安全措施范文

2 本制度适用于沾化分公司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及管理。

3 本制度中所称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登记,建档,定期开展检测、评估、监控。

5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在投产前完成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工作。

6 指定专人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登记工作。

7 按相关国家标准、规定在重大危险源处设置自动检测、报警、通讯等装置,保障其稳定运行,并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

8 按国家法律、标准规定或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的需要,定期对安全设施、重要设备等进行维护、校验、检查、报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9 在重大危险源岗位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取得安监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10 向从业人员告知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11 按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并保证定期开展应急救援的演练。

12 根据危险源的化学特性,配备必要的应急防护用品、应急救援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备用。

13 剧毒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其他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报告应经专家审查通过。

14 对安全评价报告中提出的问题、隐患立即组织整改。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

15 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

15.1.1控制目标:无煤气泄漏、无氧含量超过控制极限、无气柜抽空、无气柜顶翻。

15.1.4事故处理措施:见《造气气柜目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5.1.5方案有效期限:合成氨系统化工生产运行及带压停车期间。

15.3 合成车间甲醇贮罐区重大危险源。

15.3.1控制目标:无甲醇贮罐及管道、无阀门泄漏、无充装过量甲醇溢满、无人为错开阀门。

15.3.3控制措施:见《甲醇库区安全运行控制措施》。

15.3.4事故处理措施:见《精甲库区目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5.3.5方案有效期限:合成车间甲醇工序生产、销售期间及甲醇贮罐内有甲醇期间。

15.4合成车间甲醇中间槽重大危险源

15.4.1控制目标:无甲醇贮槽及管道、阀门泄漏。

15.4.3控制措施:见《粗甲醇中间槽安全运行控制措施》。

15.4.4事故处理措施:见《甲醇中间槽目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5.4.5方案有效期限:合成车间甲醇工序生产期间。

15.5 尿素车间甲醛贮区重大危险源。

15.5.1控制目标:无甲醛贮槽及管道、阀门泄漏。

15.5.3控制措施:见《甲醛贮槽运行控制措施》。

15.5.4事故处理措施:见《甲醛贮槽目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5.5.5方案有效期限:大颗粒尿素运行、甲醛贮槽贮有甲醛期间。

16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16.1公司建立有完整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运行体系,安全环保部、 生产管理部、按职责分工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业务管理,重大危险源所在车间按安全管理制度负责其生产操作控制、检查、检修等日常管理。

16.3对已经列入重大危险援的设施、设备、装置、岗位,定期进行工艺、设备及操作安全检查,检查出来的事故隐患,公司保证资金、技术的投入使其能够得到及时整改,确保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控制,每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评价。

16.4重大危险源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生产岗位操作技术规程的培训,取得安全作业证及相关资格才能上岗独立操作。安环部每年组织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16.5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措施、应急救援预案下发各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执行。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云南煤化工集团公司备案。

篇二:泸州分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目的: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消除事故隐患,规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围:公司生产区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2分管副总协助总经理进行重大危险源管理,在总经理不在时履行总经理对重大危险源管理职责。

3.3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并组织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督、档案管理等。

3.4各生产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

4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

4.2重大危险源管理:

4.2.1配备灭火器等必须的消防器材和设施,所有器材和设施要完好。

4.2.2配备监视设备,实施全天候监视。

4.2.3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半年不少于一次演练,并不断完善。

4.2.4公司、所在厂每月一次进行专项综合检查,检查要有记录。

4.2.5生产班组必须按规定进行巡检,检查要有记录。

4.2.6所在厂安全员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检查,检查要有记录。

4.2.7在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制度》、《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作业许可证管理制度》进行,实施谁签字谁负责,谁作业谁负责。

4.2.8发现隐患,必须立即向厂和综合管理部报告,并及时进行整改。

第4篇:重大危险源安全措施范文

关键词:重大事故;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

中图分类号:x9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56(2004)01-0074-03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现代的工业化大生产存在着极为严重的潜在危险。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许多震惊世界的火灾、爆炸、有毒物质的泄漏等重大恶性事故。例如,1978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和巴来米亚市之间的通道上,一辆丙烷槽车因充装过量发生爆炸,当时正有800多人在附近风景区度假,烈火浓烟造成150人被烧死、120多人被烧伤、100多辆汽车和14幢建筑物被烧毁的惨剧;1984年北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一起甲基异氰酸脂泄漏的恶性中毒事故,有2500多人中毒死亡,20余万人中毒,使居民深受其害,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我国近年也曾发生过类似重大事故。如1991年9月3日凌晨,江西贵溪农药厂一台装有2.4t89%一甲胺的槽罐车,在路经上饶沙溪镇时发生泄漏事故,数百人中毒,其中41人死亡(截止93年调查时),大量牧畜、家禽、水生动植物死亡,受污染区域达23X10^4m2;1993年8月5日,深圳清水河化学晶库着火爆炸,死亡15人,伤100多人,财产损失达2亿元。这些恶性事故都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社会财产和环境也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因此,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害。对“重大危害设施”(国内通常称之为“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为: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在我国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则是: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一、重大危险源控制的必要性

顾名思义,重大危险源的重点在“源”,即导致事故发生的最基本的因素——危险物质。在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危险物质是指“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由于重大危险源所涉及的危险物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沉痛的教训告诫人们,为了杜绝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尽量降低它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以及由此带来的重大损失,必须对重大危险源实行有效的控制。只有对重大危险源主要涉及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处理和贮存等工艺处理全过程加以严格有效的控制,加强各环节的管理,才能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控制重大危险源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发达国家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重大危险源控制体系。如欧共体在1982年颁布的《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简称《塞韦索法令》),促使英国、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成员国都颁布了有关重大危险源控制规程;1992年美国政府颁布的《高度危险化学晶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标准(PSM),要求企业必须完成对重大危险源的分析和评价工作。随后,在1996年澳大利亚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颁布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将该标准作为控制重大危险源的立法依据。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重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工作,业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已于2001年4月1日起实施的、由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提出的国家标准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为我国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由于工业生产活动的复杂性,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建立起一个完整而且行之有效的系统。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2.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和确认重大危险源。对重大危险源实行有效控制首先就要解决对重大危险源的正确辨识。企业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认真而系统地在企业内部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对于重大危险源的确认,可根据国家标准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行。

2.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重大危险源评价是控制重大工业事故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来说,它是对已确认的重大危险源作深入、具体的危险分析和评价。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可以掌握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事件,了解重大事故发生后的潜在后果,并提出事故预防措施和减轻事故后果的措施。

2.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企业应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其中,技术措施包括化学品的选用,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行、维修以及有计划的检查;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保证其安全的设备,对工作人员、外部合同工和现场临时工的管理。

2.4应急计划

应急计划也称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急计划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尽量减少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危害。一个完整的应急计划由两部分组成:现场应急计划(由企业负责制定)和场外应急计划(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应急计划应提出详尽、实用、明确和有效的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

2.5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强有力的管理及监察对有效控制重大危险源早至关重要的。它是使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措施得以落实的保证。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派出经过培训的、考核合格的技术人员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察、调查和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法规,提出明确要求,以便于执行时有章可循。

三、措施与建议

如何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借鉴国外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工业生产的实际状况,我国必须建立适合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笔者建议,我国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应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人手,对重大危险源实行有效控制(图1)

3.1企业方面的职责

(1)根据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在企业内部正确辨识和确认所属的重大危险源,将重大危险源信息向政府主管部门登记、上报,以便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

(2)对其所属的每个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并提出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减轻事故后果的对策措施;

(3)采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包括:安全操作制度、安全维护和监控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和员工的安全培训制度等;

(4)负责制订现场应急计划,对全厂职工进行重大事故应急的教育与演练,定期对重大危险源操作和管理人员进行预防事故的专业培训,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计划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同时辅助当地主管部门制订场外应急计划;

(5)向公众企业所属的重大危险源信息,促进公众的了解和参与。建议可以采取散发宣传资料的形式,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安全措施,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应尽快报警。

3.2政府部门的职责

(1)实施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对企业实行重大危险源登记、上报制度,了解和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分布及其状况,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我国的重大事故预防水平;

(2)根据企业上报的重大危险源信息,制定相应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政策(包括对企业重大危险设施的审批、监察和执法制度,以及重大危险源土地使用政策等)和制定重大事故发生后的减灾措施;

(3)建立国家、省(直辖市)、市三级重大危险源安全监察控制体系,对所辖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的专业监察、调查,评估企业执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情况,以确保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得以落实;

(4)建立国家、省(直辖市)、市三级重大事故应急系统(即场外应急计划),以便对突发事故进行救援处理,控制事故严重度及事故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场外应急计划应该包括:应急机构的组织、通讯系统的建立、专用设备的信息、专家信息源、志愿组织和现场人员的安排等。

参考文献:“”版权所有

[1]吴宗之,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1--18.

[2]王广亮.从美国法规“高度危害化学物质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谈我国重大危险源的控制[J].工业安全与防尘,1996(1):45—48,34.

[3]高进东,吴宗之,王广亮,等.论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口,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9(6);1—5.

第5篇:重大危险源安全措施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正确辨识房建安全危险源,是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是预防事故出现的基础工作。对施工进行安全管理首先要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对房建安全危险源进行辨识,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才能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控制。

一、房建施工安全危险源概念与分类

危险源是指可能会导致疾病、伤害、工作环境破坏或财产损失等情形产生的根源,包括危害因素和危险因素两部分。危险因素主要是指建筑施工场所和施工设备设施的危险状态、施工人员的危险行为以及施工安全管理的缺陷,这些都是直接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另外,还包括由于房屋建筑是供货出现的现场或周围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环境破坏等意外的潜在危险因素。危害因素则是只存在于建筑施工环境中的可能引起职业病变、人身伤害等情况的有害因素。比如,在施工中发生的触电、火灾、中毒等意外。

二、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的辨识就是安全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辨别出可能会导致财产损失、人员伤害以及环境破坏的因素,对其进行类别判断,分析其原因并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房屋建筑施工而言,危险源不仅存在于现场和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于施工场所的周围环境中,因此对危险源的辨识一定要全面、深入。具体的辨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现场调查法。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首先可以观察施工现场环境是否存在危险因素,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是否规范施工,以及现场监管人员是否尽职尽责。其次,安全管理人员还可以询问有经验的施工人员,让其指出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参考他们的建议来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二是工作任务分析法。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将房屋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项目任务逐一列出来,然后一项一项任务进行排查分析,从中找出每一项任务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对其危险程度进行评价。这一方法可以保证对施工过程危险源辨识的彻底性,最大限度地辨别出施工过程的危险源,并进行提前的预防工作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人员在对施工环境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时要注意一下几点,一是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环境危险源的分布。首先从范围上辨识应包括现场内所有影响人员、场所以及活动和社区,其次从状态上应该考虑到正常状态、异常状态和紧急状态三种状态下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最后从时态上应该考虑到过去、现在、将来这三种时态下存在的危险因素。二是要弄清危险源的危害和影响范围以及方式途径。

三、控制危险源的措施

1、加强房建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建设

目前的房建安全监督机构人员不足、设置薄弱,不足以应付整个房建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督工作。因此首先房屋建筑工程监管部门应该将对房屋安全的考核纳入到工程的安全管理中,加强对房建施工设备状态、设施隐患问题的排查,加派人手到房建安全监督机构,帮助监督机构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危险源辨识控制工作系统,保证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控制工作尽快展开,加强房建工程的安全管理。

2、制定完善的房建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一方面,房建工程的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施工现场施工安全的监管工作,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具体落实和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的质量监管工作,以求施工现场安全设防的稳固,保证安全施工;另一方面,房建工程技术部门要不断淘汰存在不安全因素的技术工艺,不断应用安全性更高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房建工程施工安全的设防标准,使房建工程的施工安全技术水平能够得到不断提高,降低房建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保证工程的安全施工,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开展对房建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房建工程的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定时开展安全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对重大安全危险源进行登记,将危险源的类别、负责人、发生地段、危害影响以及应急措施等都登记在案,这样就能够使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对所标记出来的危险源进行规避,提前采取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一旦发生事故能够根据登记好的应急预案进行操作,实施救援。同时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时还要对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价,评估其危害值,按照危害值的大小,优先处理危害值大的危险源,提前考虑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施工方案对危险源进行规避,如不能,则在施工时应有专门的安全监管人员监督现场施工,保证施工安全进行。

4、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房建工程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人员的培训工作,优化部门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安全管理人员对危险源的辨识更加准确深入,并且能够为施工安全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措施。另外,还要加强对施工技术工人的安全管理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自觉规范施工,以减少因违规操作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保证施工的安全。

5、加强现场检查的力度

目前大部分房建工程现有的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主要是现场检查把关,而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由于现场检查力度不够,致使施工安全出现漏洞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现场检查力度,并且要建立奖惩制度,对于出现严重安全漏洞的施工负责人进行重责,而对安全生产的部门进行奖励,从而控制危险源、保证施工安全。

四、]结语:

加强施工安全事故的预防控制,对于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而对房建工程的安全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控制,则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减小工程安全风险,控制安全事故发生,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加安全的施工环境,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促进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纪文忠.对房建工程中土方施工安全问题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2(05)

[2]王邦祥,郑保安.房建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J].铁道技术监督,2008(11)

第6篇:重大危险源安全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电施工危险源辨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危险源辨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工程项目预防安全事故的必备手段,是企业安全管控的重要措施,是一项需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进行动态管理的安全管控活动。

一、危险源的含义

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 /T28001—2011新版标准,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和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 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危险源在管理状态中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直至消除,防止事故发生。危险源的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消除事故隐患或防止出现事故隐患的过程。

二、水利水电工程危险源辨识及评价

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地质等自然条件普遍比较复杂,施工环境比较恶劣,施工专业多、施工工种多、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活动复杂等,危险源、点多,重大安全隐患多。突出表现为: 与洪水打交道多,因工期拖延临时围堰和导流工程超期服役情况多,因洪水超标而围堰防洪标准低等导致防洪度汛压力大、危险大; 高边坡作业、深基坑开挖、地下洞室开挖中存在大量不良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丰富,支护跟进不及时; 爆破作业多、炸药存放量大、爆破作业安全管理环节多; 塔式起重机等大型设备多,起重、高空、交叉等危险性作业多; 大模板、脚手架等专业性强、工艺复杂的分项作业多; 施工用电作业点多,现场地形复杂,用电线路敷设零散、困难; 施工人员复杂等。因此,防洪度汛、边坡坍塌、爆破事故、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空坠落、触电事故等,是构成水电工程的主要危险源。

为了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在危险源辨识后,要根据相关要求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对确定为重大危险源的要制定专项措施加以控制,并逐级报批。目前风险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如LEC法、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分析等。其中,LEC法简单易行,但要克服主观性的影响。

三、危险源辨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对工程施工项目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过程中发现,施工项目部在危险源辨识工作中存在着不结合实际、辨识不准确、针对性不强,危险源清单更新不及时,参加辨识的人员不够广泛,危险源没有实行动态、全面管控等问题。

1危险源辨识不准确、不具针对性

在审核过程中发现,部分项目部对危险源的辨识主要是归类描述,非常笼统。如开挖作业中存在坍塌、爆破作业中存在爆破事故、机械作业中存在机械伤害等,未结合具体的施工过程、施工环境等识别危险源,未能辨识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源或不安全因素,不能达到危险源辨识的目的,不能体现危险源辨识和措施控制的针对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项目开工时没有专门组织相关人员仔细调查、分析本工程项目具体施工内容、作业环境、施工手段等,而是参考类似工程项目危险源清单,简单进行编写,导致缺乏针对性、有效性。

2危险源清单更新不及时,未实行动态管控

水电工程工期较长,一般2~4年,部分项目部没有根据项目施工进度及时对危险源清单进行更新,可能导致风险不可控。一些项目原单项工程已完工,新的不同内容单项工程已开工,但原危险源清单仍然使用,未对新开工项目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有的项目甚至从开工到工程完工,危险源清单都没进行更新,没有与施工进度、当地气候及环境变化等结合起来,未能进行动态管控。例如,硐室开挖,主要工序就是掘进,但危险源的辨识没有跟随施工进度及围岩变化、地下水情况、通风情况等施工环境变化对危险源进行适时更新,没有及时制定相应专项措施,明确具体责任人进行管控。

3参加辨识的人员不够广泛

有的项目危险源辨识是工程开工时由总工程师牵头,安全管理部门、现场管理人员参加进行辨识,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安全检查、参考以往工程施工经验等由危险源辨识规定的各职能部门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之后归到安全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的方式进行。忽视了长期从事实践操作、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作业班长等作业人员的参与。有丰富作业经验的操作人员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存在的隐患掌握更清楚,他们的参与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施工安全风险。

4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经验不足,辨识方法不多

由于项目多,安全施工管理人员明显不足,迫于工作需要,只有2 ~ 3 年工作经验的甚至刚大学毕业的人员就直接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能力素质及现场经验严重不足,缺乏危险源辨识的专家。有的项目危险源清单是根据其他类似项目修改确定的,没有进行全面、系统、全过程辨识。

5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及应采取的措施宣传学习不够

危险源辨识后,部分项目部只是制成表格文件用于应付上级检查,未能看到项目部相关人员进行学习的记录,在施工现场也未看到对危险源进行张榜公布,具体施工人员对现场危险源及其应采取的相应控制措施缺乏了解掌握,失去了危险源辨识的根本作用。

6安全隐患排查不及时,消除不彻底

危险源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随着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象条件、资源、交通等工作环境的变化或管理缺失出现不安全因素或安全隐患,由于安全隐患排查不及时,或存在侥幸心理,熟视无睹,或者习惯性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治、消除,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四、解决危险源辨识存在问题的对策

1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及运行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了专门的程序文件,对危险源辨识方法、程序、内容、要求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有必要认真学习程序文件,掌握危险源辨识的相关内容。施工单位总部、项目部等各级要定期检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加强危险源辨识的过程管控,督促新开工项目、新开工作业面、工序交叉作业时等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活动,控制安全风险。

2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法规要求,加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安全监督管理,严格履行相应安全生产职责,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过程监管,做好应急防范,确保施工安全。要充分利用会议、活动等分析现场施工安全情况,剖析存在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制定相关的安全管控措施。

3发动全员参与

危险源辨识不仅仅是专家、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全员参与更是危险源辨识与管控的主体。只有全员参与,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收集危险源的情况,更新危险源清单,同时让大家都掌握危险源的内容、防治方法措施、危害后果等,才能更好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4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危险源辨识

在对工程危险源进行系统分析的同时,要加强对施工工序危险源辨识。例如,硐室开挖爆破作业施工工序: 钻孔装药放炮散烟清撬出渣衬砌。辅助工作有测量、放线、通风、排水等工作。根据这些工序和工作,结合施工人员素质、采用的机具、材料、工序所处的环境,分析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最终形成危险源清单,同时制定控制措施。

5加强对危险源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

对排查出的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及预防措施,不仅要让管理人员了解掌握,更重要的是要让作业人员了解掌握,可以通过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进行学习、告知,同时还可在施工现场制作危险源预知管理牌来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危险源预知管理牌提示危险源的存在,可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患技能。

6及时排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施工队每周、项目部每月对施工安全进行检查,这是全面有效排查安全隐患的重要方式,同时要加强对安全员每日安全巡查的重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及时排查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特别是经常性的习惯性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安全隐患。各级领导要坚决支持安全员的工作,安全员也要大胆管理,对习惯性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安全隐患要及时制止,对可能出现的边坡坍塌等重大安全隐患要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消除。

结束语

危险源辨识必须针对企业所有生产活动,充分调查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加强研究分析,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要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实行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控,列为企业安全管理必需的正常管控活动,才能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安全风险,保障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文杰.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危险源辨识的思考[J]. 水利水电技术. 2007(07)

第7篇:重大危险源安全措施范文

作为电力施工企业,随着生产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使安全事故的产生可能性逐渐增加,职工易受到事故伤害,将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局面带来不利。而全面推行“一法三卡”工作恰是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开展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形式,亦是推动群众性监督检查与专业安全管理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按照公司和公司工会工作部署,八月份以来,我们项目部通过大力推行了“一法三卡”工作,对工程安全管理和职工生产安全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

在推行“一法三卡”工作中,我们认为正确分析和确定工作场所危险源点,做好危害辩识,是做好“一法三卡”工作时面临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做好危险源点的分析呢?现结合我们工作实践,浅谈一下做好这方面工作的体会,借此与大家共同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危险源点的概念与分析、确定危险源点的重要意义

我们所说的危险点就是事故的易发点、多发点、设备隐患的所在点和人的失误的潜在点。因此,危险点是一种诱发事故的隐患,如果不进行防范和治理,在一定条件下它就有可能演变为事故。作业中的危险点,是指在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设备、工器具等。分析和确定危险源点,首先要对该施工作业项目所存在的危险类别、发生条件、可能产生的情况和后果等进行分析,找出危险点,其目的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危险本身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是因为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因素是随机的,特别是因为它受到作业人员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其次,危险的程度也难以确定。因此,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对作业中所存在的危险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危险点并全力加以“控制”。

二、危险源点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1、危险源点分析的方法。在详细了解设备及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运行情况后,根据工作任务、施工作业项目及操作目的,对可能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在分析危险因素时,应该对分析范围加以限定,以便在合理的、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分析。列出所有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找出危险点,提出控制措施。

2、危险源点分析的步骤。(1)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本次作业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2)查清危险源,即查清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3)识别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4)划分危险等级,排出先后顺序和重点。对重点危险因素要优先加以“控制”或“处理”。(5)制定控制事故的预防措施。(6)指定落实控制措施的负责单位和人员,并且必须监督到位。

3、作业中危险源点预控的一般步骤。(1)全面了解即将开展的作业情况,认真分析它的特点以及给安全工作提出的课题。同时,回顾在过去完成的同类作业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作为预测此次作业危险源点和制订安全防范措施的参照。(2)对大型危险作业项目,应事先召开会议对其进行分析预测,寻找存在的危险点,明确作业中应重点加以防范的危险点,并提出控制办法。(3)围绕确定的危险源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向所有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交底。(4)工作结束后对作业危险源点预控工作进行检查回顾,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下一次同类作业前要把遗漏的危险点都寻找出来,并结合以前的预测结果,制定出更完善的预控危险点方案。

4、如何做好危险源点预控工作。⑴编制“三卡”。认真编制标准化、规范化的危险性因素控制表。首先,从班组开始,以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施工队专业把关的原则,发动职工群众,抓好危险性因素分析工作。结合本专业、本岗位的各种典型作业(操作),分析出危险源点,对照《规程》及有关制度措施,初步提出作业项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形成危险性因素控制表。经施工队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员审查、补充、完善后报项目部安监科审查、备案。⑵“三卡”编制的主要内容。首先以施工队、班组为单位,按不同专业列出经常从事的作业项目。其次由各专业针对作业内容、工作环境、作业方法、使用的工器具、设备状况和劳动保护的特点以及以往事故经验教训,分析并列出人身伤害的类型和危险因素。三是对每个危险因素都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每项措施均应符合《规程》的规定和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四是要明确监督责任人。⑶编制“三卡”。作业前危险源点确认以危险因素控制表为准,并认真进行危险点分析交底工作,然后填写“三卡”。“三卡”编制过程因工作性质与内容不同而不同。一是对于一般性作业项目,由工作负责人或班组长组织全体作业人员,分析查找该项目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胁人身、设备安全的危险因素。一般性作业项目的“三卡”,由工作负责人填写,交班长审核,经施工队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安全员审批后执行。二是对于危害等级高的施工作业项目,应由施工队或项目部安监科及主管生产的领导主持召开施工作业前的准备会议。针对该项目的各个环节,分析查找危险因素,并按专业制定安全、组织、技术措施方案。明确各专业应控制的危险因素及落实安全、组织、技术措施的负责人。由工作负责人组织各作业班组,根据安全、组织、技术措施方案,明确各专业应控制的危险因素及落实安全、组织、技术措施的负责人。由工作负责人组织各作业班组,根据安全、组织、技术措施方案,对本班组承担的作业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由作业班组工作负责人填写“三卡”。危害等级高的作业项目的“三卡”,由施工队或项目部安监科负责人审核,由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各作业班组填写的“三卡”,应经施工队批准。

5、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的实施。⑴应在施工作业项目开工前几天,将事

先制定、审核、批准的安全、组织、技术措施方案下发至施工队、班组,以便提前组织作业人员学习和制定“三卡”。⑵班长应在班前会上,结合当天的作业点、工作内容、人员精神状态等情况分析作业中的危险因素,宣讲安全注意事项。在班后会上总结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⑶作业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在向全体作业人员交待安全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的同时,应宣讲经审核批准的“三卡”的具体要求。⑷作业过程中,全体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规》的规定,认真执行“三卡”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工作负责人在工作监护中,随时监督检查每个工作人员执行安全措施的情况,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⑸班长、施工队管理人员、和各级安全监察人员,应经常深入作业现场监督检查“三卡”是否得以正确执行,及时纠正违章现象。(6)每次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总结,不断改进完善“三卡”,为下次进行同类作业提供安全可靠的经验。

6、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执行中有关人员的安全责任。(1)工作负责人负责组织或配合班长组织召开作业项目危险因素分析会,做到危险因素分析工作全面、充分。同时制定正确完备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在开工前宣讲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并且检查“三卡”的各项措施是否得到正确执行,监督工作人员遵守《安规》,正确执行各项措施。(2)班长负责组织作业班全体人员根据作业情况召开危险因素分析会,做到危险因素分析准确、全面。负责审查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正确完善,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召开班前会,宣布讲危险因素分析和安全注意事项,对危险源点要强调只能做什么,绝对不能做什么;召开班后会,总结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要求。深入现场检查各作业点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是否正确执行和落实。(3)工作班成员要积极参加危险因素分析会,对防范措施提出意见或建议。

第8篇:重大危险源安全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 重大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控制措施

1.引 言

随着我国的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其生产劳动密集型特点形成的安全生产条件使其成为高危行业;建筑业每年发生大量的工伤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行业形象,甚至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辩识

针对建筑工程的类型、特点、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根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操作规程及以前一些事故案例,充分辩识出本工程各个施工阶段、部位和场所需控制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列出清单,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评价已辩识的全部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对施工现场场界内外的影响,将其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2.1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辩识的依据

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操作规程及以前一些事故案例,可作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辩识的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 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第4.1条规定,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第2.0.10条规定,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应以汇总表的总得分及保证项目达标与否,作为对一个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的评价依据,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 附录A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评分(表A.0.3)安全技术管理分项评分表第1款规定,未进行危险源识别、评价,未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策划、建档,扣10分;对重大危险源未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扣10分。国家建设部的历年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对建筑施工事故的类别、发生部位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也是辩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依据之一。

2.2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常用的辩识方法

2.2.1 经验分析法

经验分析法包括对照分析法和类比分析法。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对此,可采用安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类比分析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总结以往的生产经验,对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或未遂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找出危险因素。施工现场的危险源主要是通过经验分析方法来辩识。

2.2.2 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

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害辩识的基性质、燃烧和爆炸特性等。生产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的材料的危险性质加剧。

2.2.3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用符号L表示;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用符号E表示;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C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用符号D表示,D=L×E×C,D值愈大,说明危险性愈大,当D值超过不可容许或不可接受的风险时,就认定为重大危险源。

3.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考虑的因素 事故、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危险性;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

2)风险评价的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D =LEC

式中:D为风险值;L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L、E、C各值的取法,D值相应的危险源程度划分,如表1~4所示。

4. 常见的重大危险源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每个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就可以一目了然,进行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施工现场现阶段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搞清楚哪些危险源具有高风险性,哪些具有一般风险,哪些危险源的风险可忽略,哪些危险源的风险要重点控制,使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针对性、侧重点,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来源于以下3个方面。

1)物体打击 高空作业时的坠落物;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或不按规定戴安全帽,或安全帽不合格;在建工程外侧未用密目安全网封闭,安全网不符合标准或无准用证;“四口”防护不符合要求(四口指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

2)高处坠落 临近与洞口的安全防护不符合规定;攀登与悬空作业的安全防护不符合规定;操作平台与交叉作业的安全防护不符合规定;作业人员未进行体检。

3)坍塌事故 土方工程中边坡不具备放坡条件,地支撑或坡度不符合规定;掏挖或超挖;坑边1m范围内堆土;坑边堆土高度超过 1.5m;坑边休息,雨季施工无排除坑内积水措施;挖土工人操作间距小于 1.5m。

5.危险源辨识实例

下面以落地式外脚手架工程为例进行危险源辨识,如表5所示。

6.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控制

重大危险源控制是建立在重大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编制科学的危险源管理方案,预控施工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高风险的地方,达到实施风险控制的目的。低成本、高效率地消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保障施工安全。

6.1 重大危险源控制基本原则

6.1.1 消除优先原则

首先考虑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实现本质安全。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遥控技术等。

6.1.2 降低风险原则

若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其次考虑降低风险。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概率或潜在的严重程度。

6.1.3 个体防护原则

在采取消除或降低风险措施的同时,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还要考虑个体防护设备,作为补充对策。如穿戴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等。

6.2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6.2.1 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危险源确定后, 在对危险源进行系统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重点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和考核奖惩制度等。

6.2.2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检查

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其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是要明确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还要规定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检查。对危险源的检查要制定检查表,对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逐条逐项进行检查,并作记录。如发现隐患则应及时反馈,及时进行消除。

6.2.3 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按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安全检查表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危险作业经过审批等。所有活动均应按要求认真做好记录,领导和安检部门定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育,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奖惩。

6.2.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要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对信息反馈和隐患整改的情况,各级领导和安检部门要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安检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各级领导研究决策,改进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工作。

6.2.5 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

全危险源的安全档案和设置安全标志牌。应按安全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要求建立危险源档案,并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整理。在危险源的显著位置悬挂安全标志牌,标明危险等级,注明负责人员,表明主要危险,并扼要注明防范措施。

6.2.6 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

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划分等级。定期严格考核评价,促使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7.结语

总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风险评价,正确认识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并对其采取足够的措施进行控制,施工事故还是能够避免的,我们的安全管理目标也是能够实现的。

第9篇:重大危险源安全措施范文

关键字:安全管理地铁危险源辨识危险源防控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0 引 言

安全生产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以人为本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特别是从事交通运输中的地铁行业,与人的生命、国家财产息息相关。在目前国内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确保地铁运营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安全管理中,做好安全管理六大系统之一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就是从根本上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消除各类事故隐患,而且还能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以下是我们就危险源识别及危险源控制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1 危险源的定义及存在形式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设备损坏、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深圳地铁三号线范围来说,具体的一个单位(如物资库、高压变电房)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运转系统来说,可能是某台设备、设备中的某一部位(如滑触线供电系统、第三轨)是危险源,一个班的特殊工种作业(如电客车司机、工程车司机)就是一个危险源。

2 危险源特点

危险源应由三个特点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深圳地铁三号线接触轨的防护罩,因天气变化而变形位移,高架段特大台风,影响运营安全。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司机的违章操作是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3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

危险源在没有触发之前是潜在的,常不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辨识(分析界定)。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系统的分析,界定出系统中的哪些部分、区域是危险源,其危险的性质、危害程度、及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规律、转化的条件、触发因素等以便有效地控制危险源,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它是利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做出科学判断,为控制事故发生提供必要的、可靠的依据。因此,辨识危险源的目的是让我们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提高思想的安全意识,降低人为的失误率,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或减轻事故产生后的危害性。

地铁运营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按规定、按流程进行操作、检修设备,如司乘人员的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工作量大,这导致影响安全生产的危险点客观存在或潜伏于各个生产环节中。因此,正确的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后,才能在后续的危险源防控中做出好的对策或措施,控制事故率。这已经成为地铁运营中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而必修的工作之一。

4 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

(1) 危险源的辨识

在地铁运营中要高度重视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成立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员和班组长组成的危险源识别领导小组,对本单位不同岗位、不同地点和不同作业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识别,并进行汇总及学习。例如在深圳地铁三号线车辆部乘务室,每月定期统计存在的危险点或者作业程序,并对危险点进行辨识、分析和识别。进而做出相应的对应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特殊情况下或紧急情况下,对新增的危险源控制措施通过“运行揭示”或飞信的形式第一时间向全体司乘人员进行传达学习。

事故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机械、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而产生。乘务管理中,主要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人为的使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或违章作业;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再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置上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作业;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例如:超速运行的列车;滑触线出场不按规定进行停车、不按规定进行升降受电靴;未经允许私自切除安全设备等。

地铁中的乘务人员应按以下3个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人为危险源(重点),主要从生理特点,本人素质,以及违章、违纪等方面进行查找。影响人的行为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受教育和技术培训情况等。要减少人的失误,就应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例如:在深圳地铁三号线乘务室,每月必须学习司乘人员岗位上的相关危险源、每月对违章、违纪进行统计分析。

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例如可以按出场、入场、洗车、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

在现场工作时,不但要对静态危险源进行识别,也要对动态危险源进行识别。静态危险源就是现场客观存在的、不随时间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危险源,例如:第三供电轨。动态危险源就是在现场生产时,由于客观条件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危险源。例如:滑触线出入场、信号、道岔等。

(2)危险源的评价

防止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设备设施、特殊工序作业行为(危险源)。它应由上级主管部门在工作环境、物质特征、工序顺序或操作人员的违章作业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临界量标准和人员的安全作业标准。通过这些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评价,主要包括:

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了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3)危险源的管理

三号线车辆部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针对每一个危险源制定出了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包括设施的改造、建造、维修以及有计划的检查)和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加强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供保证其安全的设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职责的确定,现场安全的管理),对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5 危险源的防控

要做好危险源的防控,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 危险源的报告

要求各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如属新建的有重大危害性的设备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报告。安全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以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应负责制定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减少事故对工人、居民和环境的危害。因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明确和有效的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资料下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单位及员工,并保证员工充分了解发生事故时的安全措施,一旦发生事故,应有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应急救援预案方面,深圳地铁三号线运营分公司组织编写并印刷了《运营分公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汇编》,其中和司乘人员相关的应急预案,司乘人员必须牢记心中,公司、部门、室、班组也定期进行检测,掌握司乘人员的掌握情况。

3、加强员工对危险源的辨识能力

首先,通过强化危险源辨识提高员工防范能力。在班前会讲解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上级也要对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效促进各班组班前会危险源辨识水平的提高。为了便于员工学习和加深对危险源的认识,根据岗位操作规范流程,印发了乘务室危险源管理手册,手册应汇集了司机岗位的危险源,让岗位危险源更加全面,也便于员工随时随地的学习。并

其次,对照司机岗位安全操作流程、场所查找各类危险源。一方面是通过管理人员现场查找,管理人员在现场发现危险源要组织人员立即进行整改,并不定期再次复查。一旦查到对危险源掌握不彻底的员工,该员工就变成了“危险源”,管理人员还要现场对这类人员进行考核记录,以此督促所有人员安全操作;另一方面,每个月组织班组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考核员工对危险源的掌握程度。

再次,员工自找自梳自理危险源,鼓励每一名员工自己发现危险源,寻找解决办法,思考安全作业思路,积极将存在的危险源上报室、部门。在此基础上,公司、部门应对这类员工进行奖励。

6 结束语

司机在确保地铁运营安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运营中,只要有人的作业行为,就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源。要把它们完全、彻底地消灭是不可能的;唯有如何合理地、有效地去发现并控制它们,阻止它们的发展与扩大,这才是保证地铁长期运营安全的关键,司乘人员要认识到制定危险源意义和目的,并积极参与危险源的辨识,提高警惕。按要求规章、流程作业。防止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宗之,高进东.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

[2] 刘诗飞,詹予忠.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危害后果分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