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重大事项管理制度范文

重大事项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重大事项管理制度

第1篇:重大事项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专项项目;专项资金;资金管理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党和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同时为了完成相对应的工作而专门独立设置的资金。科学、合理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能够有效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工作,基本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合理、有序的发展,并有效推动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在对专项资金管理的实务中,首先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但是,大部分单位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为了“省时”、“省力”,就“依葫芦画瓢”,将部分对于专项资金管理极其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省略,往往是在上级所制定的制度基础上略作修改,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大多都是泛泛而谈,缺乏可操作性。由于施行这种不切实际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使相关工作无法按照制度规定有序开展。制度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转型资金管理过程中,出现“本本主义”等凭借自身经验处理工作的现象,大大增加了专项资金管理的风险。

(二)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财务控制意识有待加强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只注重会计核算方面和资金支付方面的工作,而忽略了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务控制意识,进而无法实现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对专项资金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注重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财务控制意识。

(三)专项资金管理人才匮乏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人才缺失严重,造成专项资金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管理目标。在专项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由于专项资金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较差,致使管理人员工作量急剧上升,导致管理效率反而降低。这种现象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注重专项资金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运用,从而提高专项资金管理的效率,解决当下存在的不足。

(四)专项资金管理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按照相关规定,专项资金拨出后,应由财政部门对其去向和用途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同时由使用专项资金的行政单位定期就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对财政部门进行汇报。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使用专项资金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未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大多时候,行政事业单位都是在专项资金使用完之后也为对财政部门进行汇报。反观财政部门在专项资金拨付后,也未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汇报。这种行为的发生,极大地导致了专项资金的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领导应充分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对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性,通过工作能够运用,合理提高专项资金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持续调整和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实际出发,将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与实际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加强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和紧密型。

(二)着重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财务控制意识

财务控制意识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工作人员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有意识地增强财务控制意识,在工作过程中要懂得活学活用,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严格照章办事。同时,持续加大力度掌握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将专项资金管理工作贯穿始终,在强有力的执行力推动下,保证财务控制意识能够促进专项资金“好钢用到刀刃上”。

(三)大力培养专项资金管理人才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人才依然急剧匮乏,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持续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人员的培养和运用。要大力倡导“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学习精神,定期举行有关专项资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讲座、培训班、座谈会、经验交流会,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高专项资金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同时,要注重对新政策新法规的宣传和总结,让专项资金管理人员在学习过程中懂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而实现提高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效率。

(四)强化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专项资金,是国家对民生等领域进行的重要投入,代表着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关怀与重视。在专项资金的运用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强化对专项资金运用的全程监督监管,追根溯源,确保每一笔专项资金都能物尽其用。在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监管问题上面,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流程及结果的监督,定期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以便于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核工作,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跟踪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从而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还应启用评价考核制度,通过第三方评价对行政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成果进行考核,综合衡量专项资金带来的社会价值,提高专项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和合理性。

第2篇:重大事项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所谓的专项资金就是实现单位某一特定项目或者某一特定工作任务所安排的专门资金。在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事业单位中专项资金也在不断的增多,对专项资金的划分也在不断的明确。但是,政府对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效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一、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与原因

(一)分配不科学,未整体规划

由于专项资金没有进行整体的规划,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不科学,事业单位中许多项目就会出现严重的资金结余或者超支现象。这是因为,在项目实施之后,没有对专项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而且,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不够合理及细化,预算的执行控制力度较差,预算信息的可靠性不高等等,都制约了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有效执行,导致专项资金随意性大、主观性强,虽然存在一定的分配基础,但是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分配不均的问题出现。

(二)预算资金支出与实际进度难保持一致

项目的资金支出与项目实施进度难以保持一致,严重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导致专项资金管理出现问题。目前,领导人员不够重视财务人员,导致财务管理手段弱化,财务人员难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资金,只能在事后进行简单的费用报销,无法明确资金的真正用途,导致资金管理监督工作成为摆设,难以实施。导致专项资金难以与项目进展保持一致,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专项资金闲置,使用率低

很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出现严重的闲置现象,资金难以运用到实际项目中,结余资金成为现阶段事业单位的通病。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不够明确或者细化,甚至出现虚报冒领财政资金及代编预算等情况,从而严重影响预算执行力度,结余资金不断的增大,单位对结余资金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将结余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国库集中支付体系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我国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正常运转。

(四)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缺失

确保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得以有效利用的主要措施就是绩效评价体系,但是,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事业单位在项目完成后,通常由财务人员对支出的费用进行核算,并没有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同时,对导致项目资金会计科目明细出现超支及结余的情况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难以控制专项资金的支出情况,无法为后期项目建设提供丰富的经验。

二、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措施

专项资金主要是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特定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而由事业单位申请、财政部门所拨付的资金款项。因此,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对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进行分析:

(一)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其一,根据我国现行《预算法》和《会计法》,建立完善的跟踪反馈体系,并且重新定位单位财务职能,调动财务人员对专项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保证专项资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其二,定期对制度进行论证,目前,因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需求随时都会发生变化,所制定的制度可能难以适应其不断的变化,因此,应该加强制度的论证,及时的调整制度,有效的保证制度可以与专项资金需求相匹配。其三,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对项目使用的资金进行明确的核算,保证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四,应该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合理的对专项资金进行预算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各级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统筹预算,使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二)强化财务意识与管理职能

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识以及管理职能在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财务管理职能主要是指财务人员全面的参与到专项资金的决策及使用中,对资金全过程应用进行管理,并对专项资金进行统筹规划。同时根据“资金流到哪,管理管到哪”的思想,保证专项资金科学合理的应用。当然,这还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此外,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资金管理意识。

(三)设立绩效评价体系

通过相关实践表明,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对提高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及严肃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因为,事业单位应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针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加强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及公平性。同时,针对考核结果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有效的调动工作人员的能动性及积极性,并对事业单位资金项目获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价,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加强监督

首先,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审核工作,特别是对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预算、执行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次,应该加强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工作相结合,在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进行全过程的审计工作,通过审计有效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加强监督与管理,全面引进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效的提高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专项资金在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因此,在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应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强化财务意识与管理职能、设立绩效评价体系和加强监督,有效的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作者:杨慧君 单位:湖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刘繁荣.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2]王翠英.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36+50

第3篇:重大事项管理制度范文

安全高于一切,质量百年大计,责任重于泰山。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环境,新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贯彻好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员工为本,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安全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全是根,质量是本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生产经营单位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多种所有制的生产经营单位并存,多样化的组织形式,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管理和决策机制也随之多样化和复杂化,给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面临着严峻形势,建筑施工企业事故多发的势头没有得到遏制;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强烈呼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规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安全质量事故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负有相关责任的管理部门和责任人员的处罚,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工程项目是企业安全、质量、信誉的第一道屏障,也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做好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具体体现,是实践科学发展、实施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适应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别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领域不断拓展、管理跨度不断加大,安全生产任务更重,产品技术含量、质量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虽然,企业为确保安全质量付出了不懈努力,但安全质量形势仍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安全质量意识淡化,项目管理质量不高,各项管理措施、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稍加注意,就完全可以避免的安全质量问题,反而在一些常规的、简单的工程上不断发生,给企业信誉造成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必须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员工与农民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二、建立机制,规范管理 要把保安全、创优质、加强现场管理,作为提升企业项目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重点,努力形成安全可控、质量一流、现场规范的项目安全质量管理机制。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可控责任机制,广大员工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按照中央提出的“安全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一步建立健全以项目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突发事故(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能力,严格操作规范,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杜绝重大、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切实处于受控状态。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质量创优机制。牢固树立“以质取胜、以优创誉”的经营管理理念,制定工程项目创优规划,明确创优目标,细化创优标准,落实创优措施,形成创优工作机制。要加强项目部的质量自控能力,强化过程控制,克服质量通病,认真把好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单项工程的质量关,坚决杜绝重大质量事故,确保工程质量,努力创精品工程、品牌工程。要以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和詹天佑大奖为目标,创建一批代表企业施工管理水平、展示企业良好形象的名优品牌。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现场管理机制。施工现场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窗口。企业管理层尤其是项目经理及其安质检和技术人员,要高度重视施工现场管理,认真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标准工地、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形成现场管理标准化的工作机制。要从施工现场的实际出发,以“优质生产、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为内容,深人开展“文明工地”、“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要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标准工地活动,规范施工现场,做到有序管理、文明施工,展示企业良好形象。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程项目。 四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认真落实安全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要进一步明确企业与项目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建立完善项目经理经营风险抵押制度,加快推行项目经理期薪制,使项目效益与项目经理层的收益直接挂钩,做到奖罚兑现。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宏观调控、管理监督,建立和完善项目监管制度、项目经理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项目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责任制,规范项目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 五是要努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安全和质量事关员工和产品的生命,安全和质量不出问题和事故,就是最大的节约和创效。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和质量问题,项目管理系统性很强、潜在风险量很大,很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和事件。因此,必须超前思考,预防在先。除了抓好安全质量的宣传教育之外,要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为安全和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要遵循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和程序,精心组织,依靠科技,规范施工,狠抓安全质量,抓好施工全过程、每营理粼者道工序、隐蔽工程、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坚决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不能因为施工组织等原因出现任何安全和质量问题;在施工组织安排上,应遵循工期、形象进度服从于安全和质量的原则,尊重客观,按科学规律施工,创造出更好的效益。 三、安全质最,常抓不懈 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常抓不懈又常抓常新的工作。安全质量上的“婆婆嘴”,就是要针对每一岗位不断地提出安全质量要求,根据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道工序“不厌其烦”地做好安全质量叮嘱。“婆婆嘴”并不是简单的“絮叨”重复,而是有针对性地嘱托,强调实际的工作行为和操作要领,是一种直接的安全质量教育形式。当然,安全质量教育单单靠说也是不够的,还要采取针对岗位责任制、岗位操作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考核等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重在实际效果。#p#分页标题#e# 安全质量管•理需要“磨破嘴皮子”地去讲,去要求。而“刀子心”,是对安全质量违章违规事故坚决予以制止和处理,绝不放过。分析总结我们发生的安全质量事故,绝大多数是由管理不严、习惯性违章违规违纪造成的,这是最大的隐患,隐患变成现实,就是安全质量事故。避免事故的前提是消灭隐患,一靠安全质量教育,解决思想认识与观念上的问题;二靠制度,建章立制,用制度规范行为,头上有“高压线”,左右是“万丈渊”,只有“向前”按制度规范去做,否则就严惩。往往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认为员工长期在户外工作,很辛苦,面对一些违纪现象该罚不罚,该管的不管,助长了坏毛病,留下了事故的隐患。有效的制度约束,严厉的处罚是绝不可少的。 防止事故发生,要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面的安全质量工作,单单凭“讲”,用罚,都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要形成安全质量防范网,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把安全发展牢记在心,把员工的生命安全牢记在心。

第4篇:重大事项管理制度范文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监督制约机制,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养成“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习惯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以下简称“两个习惯”)的良好作风,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四权五制”规范镇级权力运行工作的意见》,现就在全区实行“四权五制”规范街道办事处权力运行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如下: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进一步提高街道办事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推进全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领先、争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城区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2、基本原则。坚持职权法定、精简优化、科学合理配置街道办事处权力机构;坚持民主集中、集体决策,将街道办事处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坚持查控结合、动态管理,健全完善街道办事处权力运行风险防控措施和制度规范;坚持务实高效、改革创新,着力解决街道办事处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工作目标。以街道党工委重大事项议事规则为核心内容,以“四权”即重大事项决策权、重要项目实施权、资金资产处置权和干部人事管理权为重点,构建“五制”即重大事项决策机制、重要项目管理机制、资金资产监管机制、干部管理评价机制和运行信息监控机制,形成决策科学、权责明晰、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使基层干部自觉养成“两个习惯”,进一步提升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整体水平。

二、工作任务

1、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建立街道党工委重大事项议事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要求,规范和监督领导集体的决策行为、重大事项议事程序,完善工作制度,明确议事决策的原则、范围、程序、会议制度等。通过民主程序决定重大事项,在决策过程中坚持平等讨论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保证党工委每一个成员享有同等的发言权、决定权。建立投票表决制度,对重大决定事项,按表决意见编发会议纪要。党工委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按独立序列实行年度编号,作为永久性档案进行保存。

2、建立健全重要项目管理机制。加大对街道办事处重要项目的管理力度,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决策民主化和公开化。完善工程项目管理机制、规则和程序,实行小额工程项目工程承包和工程廉政“双合同”“双备案”制度,实行工程项目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小额工程民主决策程度和实施的透明度。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监管工作。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专项治理,有效遏制围标、串标、挂靠资质等违法行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必须实行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有关设备材料的采购,均应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和政府采购。对街道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和效益审计,实行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

3、建立健全资金资产监管机制。加强对街道办事处各项资金的监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财政收支情况,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科学合理编制财政预算和专项资金计划,规范编制程序。加强收入征管,街道办事处及时协调,保证应缴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不得截留、坐支、挪用和私设“小金库”。要及时报送街道办事处预算,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合理节约使用资金,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强对大额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完善相关的制度。建立健全资金资产使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审计监督力度。街道办事处要加强资产管理,完善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资产收益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相关台账,将资产收益纳入街道办事处预算管理,建立规范的资产及收益管理流程,防止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流失。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对财政专项资金投资进行评审,主要评审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包括审查资金的到位情况是否与工程建设进度相适应;资金的使用及管理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转移现象;项目招标资金支付是否按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进行招标和拨付。

4、建立健全干部管理评价机制。完善干部管理评价制度。严格实行科学发展目标综合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岗位出现空缺,需要在较大范围内选拔时,可采取公推公选的方式进行。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因调任、转任、免职、辞职等原因离开岗位时,应按照规定进行离任交接。街道办事处基层单位负责人离任时需做好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工作。推进街道办事处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及以下干部轮岗交流工作。

5、建立健全规范运行监督机制。实行网络化监督制度。运用“街道办事处重大事项决策结果即时上报系统”实时监督。在党政班子会议召开后三天内上报重大事项决策结果。实行纪工委同级监督制度。街道纪工委参与党工委议事决策全过程,重点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会议决策时,纪工委书记参与重大事项决策,记录《纪工委书记参与重大事项决策会议记录》。街道纪工委书记参与街道党工委讨论人事任免等有关重要事项前的酝酿协商。对拟提拔任用的干部,在党工委讨论前填写《拟提拔任用干部征求意见表》,函告纪工委征求拟提拔任用的干部在党风廉政方面情况的意见。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公开制度。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规定全面及时公开。遵循合法、及时、准确、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坚持党风廉政巡查制度,注重结果运用。完善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廉情通报制度,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半年通报一次。完善党代表监督制度,加强对党工委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结果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建立党工委委员、纪工委委员党内询问和质询工作制度,对街道党工委会议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询问和质询,要求询问和质询事项所涉及的相关部门参与说明、解释或者答复。

三、实施步骤

实行“四权五制”,规范街道办事处权力运行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加强宣传,形成氛围阶段(2012年7月—8月)

区委区政府成立工作机构,组织各单位及时学习“四权五制”各项文件制度。各相关单位运用宣传栏、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四权五制”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努力营造浓厚的氛围,促使基层干部自觉养成“两个习惯”,将决策科学、权责明晰、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内化为街道办事处权力运行工作的内在需求。

2、制度整理,确定试点阶段(2012年9月—12月)

将子房街道办事处、大郭庄街道办事处确定为“四权五制”工作的试点单位。试点单位围绕“四权”等重点内容,采用“一把手”自查,班子成员互查,街道纪工委协查,上级组织排查和典型案例检查等方式,进行风险点查找,及时发现街道办事处权力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党政班子成员的职责,细化提交党工委集体议事目录。针对排查到的风险点,对现行机关运行制度进行全面整理,并提交班子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形成以街道办事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为核心的“四权五制”制度体系。根据已经修改完善的制度,初步画出流程图,在设计流程图时,结合分类,统筹整合,基本实现具有可操作性,一目了然。

3、全面推广,总结提升阶段(2013年1月—6月)

全区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以试点带动全面。对试点街道办事处权力运行工作的各项制度调整、完善、增补,形成全区工作制度。召开全区“四权五制”工作现场推进会,部署和推进全区街道办事处“四权五制”工作。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开拓创新,不断完善,总结提升,形成适合实际、具备长效机制的“四权五制”工作方法。

四、工作要求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实行“四权五制”,规范街道办事处权力运行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是深入推进街道办事处反腐倡廉建设的题中之义,是关心和保护街道办事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必要举措。各街道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作为深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要按照要求及时成立规范街道办事处权力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拟订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使该工作有序开展。

第5篇:重大事项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对策

一、引言

林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也一直加大增加科研项目资金的力度,促进林业的发展深度。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林业科研项目发展水平依然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投入的资金量与科研规模不相匹配,资金利用上分配不合理,出现断层现象。这是当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项目资金管理有关。此外,对项目资金预算不重视,资金利用的结构和管理上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对成本支出的控制比较薄弱,成本无目的、无效果的支出现象严重。总之,当前主要的现状是资金使用的效率极低,投入与成果产出严重的不匹配,为项目资金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再次敲响了警钟。比较乐观的状况是伴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为林业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相关林业科研单位已经在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项目资金水平。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林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我国2012年9月颁布实施了《新事业会计制度》,并于2013年正式施行。这是由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转型所决定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对我国各类事业主体的财务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了解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并且剖析其内在的机制,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也是加强林业科研单位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要前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其林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改变了林业单位的会计主体,提高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林业单位会计主体的确定有着很大的差别,原先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根本没有对林业单位会计主体进行明文规定,而是只关注资金的运转,忽视整个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更加侧重于鼓励林业单位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分类别进行核算,不应该仅仅关注资金的使用,关注与记账、报表的编制等,更多的是实现资金的灵活使用,注重其产生的经济效果。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框架的约束之下,林业单位开始从整体出发,加强资金预算的估计、编制和实施,完善自己的财务体系,合理的资金支出和强化成本控制,注重投入与产出效益。2、完善了林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使资金核算更加体系化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林业单位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是针对资金在收支付三方面发生的情况,会计报表编制和披露比较简单,存在核算不够精确等缺点,导致林业单位资金的核算管理并不严格。而在新的会计制度下,明文规定了事业单位编制和披露的会计报表必须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明细表等。会计报表编制和披露的体系更加完善,资金核算和管理更加精准,极大地有助于报表的使用者及时了解和掌握整个单位资金的流动动向,更加便捷规范的进行资金的流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3、提高了林业单位资金的预算及管理的水平在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预算计划内资金的使用和超出预算资金的使用是互相分开,彼此之间相互独立,这样很容易导致整体资金使用的断层和资金在各方面使用信息的不对称。加之林业单位资金来源的渠道比较繁多,这些最终都会导致资金使用与真实情况出现比较大的差别,也容易导致非法行为致使资金流失现象的发生。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采取了全新的资金核算和资金管理的措施以弥补原先制度的缺失,主要体现:利用林业单位科研资金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时间差来进行逐笔业务的核定与支出,结余留用等更加切合实际,更加规范可取的资金管理方式。

三、加强林业科研资金管理的策略

1、提高单位员工资金管理的意识和林业单位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林业事业单位资金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比较综合而又复杂的工作,主要具有的特征有头绪繁多、涉及内容较广阔、涉及知识面比较复杂、对单位工作人员以专业知识为主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加强林业事业单位全面资金管理的力度,应提高林业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识。首先,需要着重要加强林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对单位科研资金的管理的意识,起到重要的表率作用,以期从上到下带动林业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的资金的核算和管理意识,从思想本源上为加强林业事业单位资金的核算管理清除包袱。其次,还要提高林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紧紧跟随我国经济发展大转型的背景,最终提升林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全面综合素质,促进林业事业单位科研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2、增强林业单位成本核算能力,使林业科研资金成本开支更加合理体系化目前,一部分林业科研单位的成本核算不能算得上是全面成本核算,大多数是局部核算,并且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成本无端流出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加强林业单位成本核算已成为当前林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举措。在新会计制度的大环境下,林业科研单位必须不断增强林业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能力,合理的规划科研项目资金的开支;增强林业单位资金的核算能力,缩减成本支出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特点,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订合理的成本控制规章制度,明确成本核算和管理过程操作简明、准确性,不可一味的模仿其他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措施,要注重管理过程中的融会贯通。同时,在制定成本核算管理和控制规章制度的时候需要结合单位自身的特殊性,这是提高资金核算控制和管理的必须要素。此外,林业科研单位的资金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必须本着各个科研项目从立项到最终结项整个过程发生的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原则来进行。林业科研项目支出的所有费用都要纳入成本支出的核算中,保证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明确林业科研项目的资金支出的范围上,也需要结合单位的实际状况,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落实权责制,责任到具体项目负责人,针对超出资金核算范围的项目坚决依据规章制度,将其刨除。只有加强各个项目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融合一致性才能提高林业科研单位资金的核算能力,控制成本的合理支出,提高整个单位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3、建立健全林业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资金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林业事业单位全面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合理支出资金,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进行思考。一是需要对整个林业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调查,对其自身实际情况有深刻的了解,依据林业事业单位整体的发展状况,在全局观角度下,着手设立专门的林业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资金预算体系的工作,适度的增加林业事业单位科研资金全面预算管理的专业型人才,并且给予适当的职称,利用公务员的职称级别体制来提高科研资金预算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务必解决林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制混乱,权责及其不对等,浑水摸鱼现象的出现,资金预算控制和管理与实际资金使用情况脱节较大。二是着重理清资金全面预算控制和管理的脉络、途径,重点实行岗位责任制,切实将相关责任主体的有关责任落实到实处,总体上林业事业单位全面负责科研资金预算机制的整个流程的规划、调整;着实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各部门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例行的考察,并且提出相关意见,林业事业单位做好全面的资金控制和预算管理是有效进行的前提。林业事业单位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了解和熟悉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二是要依据本单位当年度的预算执行的情况以及详细的目标规划,有根据的制定相对应的年度预算管理绩效的考核指标。全面评估相应的指标,并且分清主次,选取最合适最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良好的指标评价体系。4、加大林业事业单位科研资金管理的监督力度,保证林业科研资金的正常使用为了林业事业单位全面资金管理实施的合理有效性,相关单位、部门必须要加强对科研资金管理的考核和监督力度。对于林业事业单位本身的监督机构,务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身的监督体系,而且要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严格查处。比如,当林业事业单位在没有主动上报资金管理的使用情况,并且没有获得相应机构的审批下,如果林业事业单位擅自支出科研资金,那么林业事业单位必须按照自己规章制度严格查处有关行为问题。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林业事业单位要与外部第三方审计机构做好相关的联系合作关系,加强外部监督,防止内部监督的形式化。总之,林业事业单位科研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资金顺利支出的最重要的保障之一。

四、总结

林业事业单位加强林业科研资金的管理对于提高林业科研水平,进而增强整个林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力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行为加强科研资金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对林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从思想意识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建议,以期促进林业事业单位加强全面的科研资金管理,提高科研资金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贾丽娜:新会计制度对林业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研究[J].财经界,2014(17).

[2]王露: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5(23).

第6篇:重大事项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预算管理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2015年财政部先后出台《财政部关于推进中央部门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财预〔2015〕43号)、《财政部关于加强和促进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意见》(财预〔2015〕82号)等相关文件,就全面推进中央部门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和改进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管理做出了部署。从2016年的预算编制工作开始,编制周期由以前的一个年度拓展为三个年度的中期规划预算,采取以三年为一个跨度连续滚动编制的方法。对于项目编制的立项、执行、评审和绩效考核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工作指引。本文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全面应对改革要求、改进措施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对策。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改革的特点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特点是:首先安排保障单位基本支出的合理需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和各项事业发展的情况合理安排项目支出的预算。这种做法易导致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存量资金使用与重大民生工程亟须资金安排之间不匹配的矛盾。

自2016年预算编制工作起,为了做好2015年部门预算管理和改革各项工作,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继续落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基础上,全面深化的改革部门预算编制。具体的改进措施是:拓展预算测算年度,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财政项目库,改进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加强预算评审工作,全面推进预算实施绩效管理。具体的改进要求是:

第一,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编制部门三年支出规划。对于规划期内的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涉及的财政支出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为确保年度预算与中期规划紧密衔接,2016~2018年财政支出规划工作与编制2016年部门预算同步进行,编制范围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

第二,按照“先评审后入库”的原则,对于所申报的属于评审范围内的项目进行预算评审,原则上评审通过方可作为预算备送项目进入项目库。

第三,树立绩效管理理念,促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效融合。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在开展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基础上,开展中期绩效评价或年度绩效评价,加大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结合的力度,推进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三、预算改革前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的差别

(一)项目预算编制周期的变化和实施项目滚动管理

本次改革,对于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周期由以往的一年编制规划拓展到今后三年的项目支出编制规划。除了编制原有需要一年内完成的项目,今后两年内或者三年内需要承担的项目也一同编制。具体的变化原则是:第一年规划的约束对应本年预算,后两年规划指引对应年度预算。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对后两年规划及时进行调整,再添加一个新的年度规划,形成新一轮中期财政规划。同时,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由以往全部申报一年同期的项目变更为同期为一年、两年或三年的项目支出预算。为了适应管理需求,对于纳入项目库的项目填写内容中在立项依据、实施主体、支出范围、实施周期、预算需求、绩效目标、可行性论证、评审结果等内容作了相应改动,作为项目审核和管理的依据。同时提出中央部门和单位要在项目库中对项目的执行、调剂、结转结余、绩效信息及时进行更新和维护。

(二)明确提出项目预算的评审工作

本次预算编制改革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项目支出评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引。相关文件指出,项目预算的评审工作要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将评审的范围不断扩大,丰富各种评审形式,积极引入专业机构和第三方评价机构,逐渐提高预算评审工作质量建设和专业化程度。建立项目预算“先评审,后入库”的明确要求。

(三)进一步加强预算支出的绩效管理工作

在原有的绩效评价工作基础上,改变以往绩效指导体系、信息系统、人员队伍、专业水平相对薄弱和滞后的现状,从项目立项情况、项目完成情况、项目管理水平、项目经济效益、资金落实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情况等几个方面一系列考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执行完毕的项目都要由项目承担单位对照事先设定的绩效目标开展自评,在此基础上,中央部门和财政部选择部分重大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

从2016年开始,中央财政对于预算财政资金的申请与管理力度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总体管理思路由“重分配,轻管理”逐步调整为“即重视分配又重视管理”。特别是对于项目资金的申请,着重强调了上述三个方面,并提出具体实施措施,这也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下一年度财政预算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通过本次预算编制改革我们可以看到,新的预算编制方案有利于体现部门预算与政府宏观政策的紧密联系,突出预算编制方向的前瞻性;有利于中央财政更好地与部门职能衔接、避免存在交叉重叠现象;有利于各部门科学合理的项目立项和建立分类标准,突出重点,不再像以往盲目追求项目的数量多;有利于优化预算决策机制的完善,改进以前重分轻管的现象。

四、预算编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是进行预算执行的基础部分,没有较好的预算编制就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预算方案,预算的编制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人力付出,对于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新的预算编制工作更是如此。

(一)配合中期规划,需要扩展预算编制的前瞻性与周期性安排

本次预算编制改革,项目预算编制计划的周期由以前的一个年度扩展为1到3个年度。从前期规划上避免了申请资金过程中预算不够精细的管理现状。在以前的预算资金申请过程中,由于每个预算年度都可以在下一年度继续申请预算资金,项目承担部门对于项目资金的整体安排抱有一种先申请下来不够再追加申请的惯性思维,这会造成整体预算资金使用的效率低下,一边继续申请资金,一边又造成大量财政资金累积沉淀的使用效率低下状况,极为不利于我国财政预算资金整体的平衡安排。本次改革明确提出,要一次性做好整体规划,项目资金申请一经确定不得更改的规定,迫使财政资金的申请部门必须充分重视这项工作,认识到预算工作与本部门业务工作的密切联系,不能简单地认为预算工作只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预算编制的主体最终还要依靠资金使用的部门。这对于提高预算资金管理力度,树立加强管理和有序安排的观念,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很有帮助,从而有效的改进以前重分轻管的现象。

(二)预算评审工作的加强实施

充分认识项目评审对项目立项的重要性,建立结合实际的预算评审制度和实施方案。预算评审工作是与项目库建设和管理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在项目预立项的同时,就要着手开展评审工作。除了选择部分重点项目开展试点,要逐步扩大评审范围,将预算评审实质性的嵌入预算管理流程。预算评审工作主要是针对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支出预算,按照“先评审,后入库”的原则,拟纳入中央部门项目库的项目都要进行预算评审。这就在预算工作的前期管理中引入新的管理模块,做好预算资金的申请与使用实现管控关口前移。

(三)推进预算资金的绩效考评工作

通过加强绩效评价工作,改变以往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缺乏对预算管理的有效监督,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缺少操作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现状,对于预算支出的合理性、资金使用效益如何、资金投向是否正确等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了预算的约束力,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

在这次的预算编制工作改革实施过程中,财政部先后出台了《财政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意见》(财预〔2015〕82号)、《财政部关于推进中央部门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财预〔2015〕43号)、《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88号)、《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预算评审工作的通知》(财预〔2015〕90号)等一系列文件,对于改革的一系列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制定。这就需要各单位的管理层、具体编制预算的财务人员和各预算项目申请的业务工作承担人员,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精神,按照新时期的预算编制工作要求来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

本次预算支出编制改革对于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周期和项目预算的前期立项到后期管理都做出了较为明确的工作指引。从而避免以前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预算拨付的前瞻性与均衡性不强,预算管理不够精细化,资金的使用效益与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联系性不强等问题。

五、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一,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改革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需要树立全新的预算管理理念,自上而下使单位的各个层面对预算编制给予一个全新的,充分的认识。同时,针对预算编制的改进,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人力的情况,对于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还应充分调动各个项目承担部门的人员力量,对于项目的各类专业性问题给予一个预算编制的质量保证。

第二,充分认识项目评审对项目立项的重要性,建立结合实际的预算评审制度和实施方案。通过在预算编制环节对预算来源的目的、效果和金额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强化对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审核,力求做到项目预立依据充分,计算标准科学以提高预算编制的预见性。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向主管的部门所属评审机构、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组评审等方式开展预算评审。对于那些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原则上应委托专业评审机构评审。组织专家评审的,还应当设立专家库并从中随机抽取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将经过评审后的项目入库申报和调整,如实申报项目和预算。

第三,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完善的绩效目标评价机制。按照《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的规定,绩效目标的设定原则为:“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为了使绩效目标可以清晰反映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需要对绩效指标予以细化、量化描述,主要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同时,产出指标可以从数量指标、质量指标、财政指标、成本指标等几个方面去把握。效益指标可以从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可持续影响指标等几个方面考虑。满意度指标是反映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的认可程度指标。绩效标准是设定绩效指标时所依据或参考的标准,一般包括历史标准、行业标准、计划标准、财政部认可的其他标准四个方面。

六、结论

本文结合中央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改革的变化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影响和对策进行了阐述,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预算编制工作事前立项、事中申请、事后考核管理的重大变化。针对预算编制工作这一系列重大变化,结合以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特点与经验,剖析了项目立项评审工作、三年支出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项目完工绩效考核工作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对于以后年度从事预算编制工作的人员提供了一些基础帮助。鉴于预算项目评审和绩效考核工作在我国全面启动尚属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管理力度还远远未达到预算编制配套工作的要求,有待于未来进一步研究。笔者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研究这两块工作内容,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构建财政预算管理的新模式,促进我国公共财政体系下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张霞岭.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2013(32):74-75.

第7篇:重大事项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财政专项; 会计人员; 制度建设

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投资绩效水平,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宗旨。2006年2月,国务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部署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和路线图,力求通过扩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多元化的投资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年,国务院办公厅以〔2006〕56号文转发了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健全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评审评估制度,进一步规范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重庆市2007年启动市级科技计划预算评审工作。针对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形势,经过深入研究后,2009年初率先提出创新财政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模式、设立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岗位的对策建议,通过全市科技计划预算培训、学术交流、项目检查等方式,积极倡导应用。2008年来,经过部分科研院所试点成功后,范围逐步推广到全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和科技类企业等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单位,在全国省级农科院得到广泛应用,专项资金领域涉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行业公益类专项以及地方科技计划专项、农发专项等。根据重庆市科技项目管理中心统计,重庆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预算扣减率从2007年的23.85%降低到2011年的8.5%,降低了64%。

一、建立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的现实意义

发挥会计行业基础性、保障性和服务性的功能与作用,营造事业单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发展氛围,必须遵循会计人才发展规律,深入调研会计人员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规划,建立相互认同、合作共赢的制度和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科技事业发展。

(一)建立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是贯彻落实国家会计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国家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事业单位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遵循会计人才发展规律,大力推进会计人才战略,搭建会计人才培养平台,创新培养使用模式,推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由于长期缺乏市场竞争压力和意识,事业单位把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会计人才发展缺乏单位强有力的支持。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的理论创新在于把具体会计岗位划分为会计信息生成与综合利用两大类,突出了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岗位职责任务的额外性和价值性,通过与财政专项建立起直接紧密的利益关系,有利于逐步改善事业单位忽视高中级会计人才培养的发展环境。

(二)建立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是遵循会计人才发展规律、发挥会计人员作用的现实需要

长期以来,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会计实务,对策、建议与措施不可谓不多。但是,由于无视财务人员这个利益主体的贡献与作用,这些措施与对策常常给人写在纸上、隔靴搔痒的感觉,其执行效果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建立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攻克的难点是,尊重会计专业并按照贡献大小给予会计人员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作为其申报会计系列职称的工作业绩之一。调查表明,单位建立了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后,会计人员一改过去牢骚满腹、被动工作状态,自觉学习、积极谋划、热情服务,精神面貌和服务质量今非昔比,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三)建立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是完善科技课题制、解决业务与财务两张皮的迫切要求

财政专项是业务执行与资金周转的有机整体。财政专项绩效应当是基于业务执行效果的预期目标实现程度和资金合规合法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结果。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明确要求,财务验收是业务验收的先决条件。由于传统计划经济惯性作用,科研活动就是业务研究的认识深入人心,课题主持人自行编制财务预算和编造决算数据成风,原始凭证合规合法差,单位财务机构负责人签章完全流于形式。建立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的重大创新和成功之处在于,完善课题制组织架构,从根本上破解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缺乏会计专业人才支撑的管理困境,形成业务人员与会计人员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良好工作氛围。

(四)建立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是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主动服务经济主战场的制度保障

推进学科联合攻关、整合资源有效运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建立了会计人力资源与科研业务资源集聚机制,转变科技人员固步自封思想,形成相互尊重、合作共享理念,从而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中高会计人才加入科研团队,他们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厚的经济理论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也将为重大科技计划管理从项目策划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独特的视野和专业支撑,实现科技回归到产业的基本定位上。

二、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初步取得的主要成果

重庆市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建设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工作职责等方面实践中,取得诸多有益的成果,初步建立起尊重会计人员职业价值,符合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需要,融制度、流程和机制三位一体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模式。

(一)财政专项财务主管的岗位设置

从岗位名称上看,高等院校一般设立财务秘书,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一般设立财务主管,企业普遍没有单独称谓。从人员任职上看,绝大多数项目财务主管本职工作是会计核算。少数规模较大的单位财务机构下设若干科室。由于本职工作是预算管理、国资管理等,部分项目财务主管实现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极少数规模较大、会计人员队伍庞大的单位,存在个别会计人员跨部门交叉出任专项财务主管的现象。

(二)财政专项财务主管的工作职责

总体上,试点单位赋予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岗位的主要职责是:提供专项资金财务咨询建议、指导合作单位财务管理。具体职责包括:参与项目总体策划及资金安排讨论;协助编制项目预算申报书及年度预算;协助审核项目物资采购计划;协助审核项目资金开支科目;协助办理对外委托业务费财务管理工作;参与专项资金审计及财务验收工作;项目负责人授权办理的其他财务事宜。

(三)财政专项财务主管的权利义务

明确并兑现财政专项财务主管的责权利,是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的核心。财务主管的主要权利一般包括:有权获知项目的主要目标任务、财务真实状况,以及与项目实施相关的外部宏观环境、技术发展现状,要求更正或退还不合规不合法票据,有权获得与工作业绩相称的待遇;主要义务是: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遵纪守法,保守秘密;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负责人许可外,不得擅自对外披露项目财务情况。

(四)合作单位财务职责的主要内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行业专项等重大专项规定,资金拨付直接到参与单位,主持单位负责专项审计和财务验收。部分申报中央级专项的单位在内部制度中规定,合作协议须明确要求参与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财务事宜并建立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接受主持单位财务主管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检查;加强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按照统一报表格式上报财务报告,配合项目审计和财务验收工作。

(五)财政专项财务主管的配备方式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相互选择、择优选用,是规模较大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确定财政专项财务主管人选的基本原则。对于这部分单位会计人员而言,由于会计人员人数较多,会计人员之间事实上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竞争,有利于人员优化配置。对于单位会计人员少、没有选择余地的,项目负责人只能勉为其难。独立核算的央企科研部门,主办会计人员即是专项财务主管。具体确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正式下聘书,二是口头约定。

三、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五年以来的实施效果初步达到了预期目的,获得了试点单位和会计人员的赞誉。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制度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制度推行速度和实施效果。

(一)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整体推行缓慢

从数量上来看,重庆市超过一半以上的事业单位没有推行此项制度的计划,相当多单位专项资金仍然是传统管理模式,会计人员与科研人员各吹各的调。从质量上来看,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仍然处于制度的试点阶段,没有出台涵盖单位全部专项的正式制度。即便是试点也是因为个别领导或个别知名专家高度重视财务工作,在本实验室或学科范围内建立起此项制度。更多的高等院校专项资金从预算编制到财务验收的日常管理,转嫁成课题组中在校研究生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二)财政专项财务主管的课题地位不明确

当前,担任财政专项财务主管的意见反映最大的是会计人员在课题中只有义务没有地位。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轻视财务管理的认识,加之缺乏法律法规依据,作为专项财务主管的会计人员不能成为名正言顺的课题组成员,也没有预算编制人应有的署名权利。目前,极少数单位给予财政专项财务主管人员在非科技计划类的项目中作为课题组成员的待遇。更多的财政专项项目负责人一般对财务主管按科辅人员对待,激励措施上主要是物质奖励而不是享有科辅人员作为课题组成员的同样权利。这与会计人员心理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三)财政专项财务主管日常管理重视不够

财政专项财务主管面临人员属于财务部门、业务属于课题组的双重管理模式。由于诸多原因,这样的双重管理造成会计人员常常处于两头都不管的尴尬境地。个别财务部门负责人认为担任专项财务主管是工作时间内为他人做私活,对待此项工作不关心、不支持、不重视;财政专项负责人执行此项制度走样,在确定财务主管人员时,不重业绩、只听好话,顾于情面、任人为亲现象较为普遍;对于项目执行进度安排及存在的问题不及时沟通解决,对会计人员外出学术交流等日常培养、年度工作业绩考核疏于管理,奖励标准常按个人好恶决定。

四、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执行问题原因分析

按照制度学派学说观点,制度供给与需求力量对比是制度能否出台、实施及其有效性的根本动因。综合调查情况,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应当立足于利益角度从内外两个方面找寻原因。

(一)部门利益纠葛是制约制度推行效果的内部原因

对于许多单位而言,专项资金每年到位经费及其重大人才、成果和效益,主要取决于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天然地获得优于其他部门的地位。财政专项资金财务主管制度是一项涵盖会计人力资源配置、专项资金监管乃至绩效评价等方面全新的制度安排,涉及单位内部科技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和调整,必然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科技习惯思维和管理模式发生冲突。一是单位领导重视财务工作不够。由于单位领导层中专家身份人士居多,除非出现重大违法乱纪事件,涉及重大决策时无论情感上还是利益上一般偏向于科技部门。二是科技部门自身发展认识不足。调查发现,单位建立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首要条件是科技部门的默许和支持。但是,科技部门即便是认识到危机,作为既得利益者的自我革新通常也难以进行。三是财务部门作用发挥不明显。财务部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错误认识,加之过多局限于会计核算,缺乏谋划单位事业发展、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的能力,从而无法获得话语权并成为单位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专项监管不严是制约制度推行效果的外部原因

财政专项资金合规合法性使用、提高资金绩效是全社会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重大监管问题。推行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从制度方面为完善专项资金监督提供了一个有益的选择。对于制度无法推行以及推行效果不佳等种种问题,广大会计人员认为,表面上是单位内部原因,根源在于没有迫使领导推行制度的强大压力。一是执法环境有待加强和改善。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经济和社会领域中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仍然相当严重,违法成本远远小于违法收益。科技界已经形成法不治众的侥幸心理。二是专项资金监管政出多门,无法形成合力。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是主要专项资金监督力量。出于部门自身力量有限、监督对象众多的现实考虑,专项资金存在监管漏洞、力度不到位等问题。近年来科技人员以身试法大案要案层出不穷。三是专项绩效考核尚未发挥应有作用。出于自身责任规避,政府科技部门专项考核验收中,重资金使用这个硬指标,轻业务成果这个软指标。这种方式易造成学术浮躁和腐败,不利于单位内部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五、完善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的对策建议

从重庆市实践来看,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兼顾到社会、单位和会计人员个人三者的利益,较好地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促进了单位管理水平提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针对当前制度推行和执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深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强化单位自我发展意识

实施财政预算绩效改革,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财政决策科学合理、预算责任落实到位、资金使用规范高效和社会公众增强认同,关键在于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单位树立自我发展意识,推动内部管理创新。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从制度、机制、流程三个方面建造的财务与业务融合机制,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同时符合财政预算绩效改革纳入财政系统性构建范畴的导向。

(二)从政策层面支持促进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实践

政府财政、业务主管部门应当鼓励专项资金管理创新,从政策层面支持、引导会计人员开展创新探索和研究,明确要求重大项目须有专司财务的人员并明确其工作职责,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并上升为政策措施。单位领导和科技部门革除阻碍发展的不利因素,给予会计人员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积极支持财政专项财务主管成为项目申报书正式人员并列入成果奖励名单,更好地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提高制度执行的质量和效果。

(三)切实加强财政专项财务主管日常管理和业务考核

单位财务机构要切实转变管理观念,立足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和促进财务管理提档升级的需要,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财务主管的管理主导作用,建立财政专项财务主管的遴选机制和考核制度,创造条件开展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计划,加强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养、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加强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执行的指导督促,为确保财务主管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供便利条件,更好地促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最大化。

(四)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力度

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等政府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专项资金预算评审、项目财务审计、科技人员信用体系建设等管理措施,鼓励全社会参与专项资金监督,形成决策公平、过程公开、结果透明的全社会监督机制。要进一步整合和发挥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强专项资金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应当及时依法处理,依法追究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为财政专项财务主管制度推行提供强大的社会力量和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郭宇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6(9).

[2] 赵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1).

[3] 税小华,敖行菊,宋文兰,等.科学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10(8).

[4] 林海燕,张春萍. 新时期农业科研院所的财务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9).

第8篇:重大事项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改革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1.财物管理不健全

一是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上不健全。一方面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过宽。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从而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另一方面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的情况带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施行,同时也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可乘之机。

二是在往来款项的管理上不健全。据调查,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主要表现在:采购财产物资商品的预付货款因不及时清算或贷款担保硬性扣回形成呆坏账:单位购车、买设备或其他物品,汇给商家的钱多,购物金额少,因结算不及时,产生债务纠纷,无法收回形成呆账;个别单位违规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担保,由于借款人不能到期清偿而承担连带责任被银行硬性将款项扣回,单位求偿未果形成呆账,而直接责任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三是在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上不健全。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单位财务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往往由于跨年度,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

2.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

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不是太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3.会计核算不恰当

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但不进行成本核算,因而无法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

4.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一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究其根源,主要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缺陷。虽然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数法仍普遍被沿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由于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所以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应安排的项目人为安排资金,致使应该安排的项目预算不能打足,影响了预算编报的准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比较普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也给项目的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的对策

如何克服或者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呢?我认为,关键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

首先,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比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单项的管理制度,加强接待、车辆等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按制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其次,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应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第三,改革预算会计制度。一方面,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同时将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引入预算会计。同时,推进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据现行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修订,为各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最后,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9篇:重大事项管理制度范文

安全生产年工作总结,我公司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在公司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四个抓落实(健全责任体系抓落实、推进“三项建设”抓落实、严肃责任追究抓落实、确保节日安全抓落实),采取五项措施(抓源头控隐患、抓整改除隐患、抓现场检查、抓安全教育、抓安全技术交底),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年”活动,圆满完成了安全生产各项目标任务。一、基本情况公司全年发生事故2起。其中重伤1起,轻伤1起。千人负伤率3.5‰全公司无一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没有重大环境影响的投诉事件发生,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的态势。事故情况分布表序号 事故时间 事 故 单 位 姓 名 事 故 类 别 及 地 点 备 注1 09.9.3 110项目部 在福建大临房沿上摔下 手腕大骨骨折11月.7日电话报案(未报)2 09.11.20 104 三厂区坠入管沟腰椎第一节、左6根肋骨骨折 腰椎放射性骨折二、主要工作1、群策群力领导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公司领导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全年工作中的重要议事日程,总经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总经理多次指出:安全生产工作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时时讲,百讲不厌;要年年抓、月月抓、日日抓、时时抓,常抓不懈,按照“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员工的生命高于一切安全理念”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公司分管安全的领导总工程师对不同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安排部署,多次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召开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36次(调度会等),下发安全生产工作文件7个。2、主管部门对基层的安全组织建设、安全岗位责任制的考核以及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的落实情况常抓不懈。认真贯彻落实《年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安排》,司安字[]1号和关于印发《公司年度项目经营承包条例及实施细则》通知。公司政发【】10号文件精神,安全环境管理部按照公司的要求统一部署,结合公司实际,与项目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8份。各项目部党政一把手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及时解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得到较好落实。3、群众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6月14日由公司安全环境管理部组织,101项目部出动客货车一辆,参加金昌市安监局等部门在金川公园前大门广场举办的全市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在此期间我们制作2米1.2米展牌2块,大型条幅16幅。其中包括在金的各项目挂出的迎合“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条幅共计14幅。“安康杯”知识竞赛中参加答卷的有176人,在金川公司三厂区施工现场“5.1”组织的“关爱生命、安全发展”进工地服务活动中,参加安全知识智力竞赛的有158人,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员工对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及时排除隐患。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在全公司逐步形成了安全生产“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4、加大施工现安全场检查的频率。由安环部组织的检查136次,发出整改通知书29份,要求整改内容96项,进行整改合格的93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3项。整改率100%。整改合格率96.9%。5、加大安全教育和新入场员工三级安全教育的力度。公司3月2日至3月5日对公司27名安全管理人员再培训。新入场大中专毕业学生三级安全教育86人。参加人员通过学习培训,使他们进一步掌握和熟悉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条款。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意识到在项目运行各个阶段,人们的行为对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影响,如何在本职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环境、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保护环境,同时提高自己职业安全素质,督导施工作业的员工在工作中遵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以人为本”我不伤害自己,我不被他人伤害,我不伤害他人的原则。搞好安全生产,确保我公司的目标指标的实现。通过考试所有参加学习的人员的成绩优良率100%。6、一年中进行了两次的现场综合考评,对11个项目部的20个施工现场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考 核、检查和评价。合格率100%,优良率45%。施工现场管理情况好于往年。7、编制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7项。《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制度》;《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应急救援管理制度》;《职工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事故分析会议制度》;《班组安全活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各级领导安全岗位责任制》;《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责任制度》。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获金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金昌市交通局颁发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安全生产标准化c级企业。8、认真组织贯标工作的实施、顺利通过了北京中润认证公司的审核。三、存在的问题一年以来,虽然我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通过内部审核中发现,三个体系的运行合并为版一体化管理,各项目部的资料整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过期的资料没有抽出来,形成的资料比较混杂,与外审要求的资料还有一定的距离。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对资料的收集、整理还缺乏经验,认识上还有些模糊,对gb/t19001-、gb/t24001-、gb/t28001-的理解不透彻,思路不开阔。今后我们要从三个体系的标准学习、领会上下工夫,把贯标的工作做的更好。2、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监管缺位等问题仍然较突出;3、专职安全员的配备、安全设施资金投入仍然与当前的建设规模和安全生产监督要求不相适应,执法力度不够,安全生产责任在基层衰减的现象仍然存在;4、基坑和临边防护仍未得到有效实施。5、是建筑施工人员流动大、民工安全意识薄弱等性质,给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由于项目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期短,导致民工安全意识短期内无法提高,这是当前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5、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管理方面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特别是设备的检查方面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部分机械作业人员没有操作证。另外,缺乏有效的安全执行力,部分劳务队的安全执行力差,有出现拖拉推诿责任的现象。6、部分管理人员存在“我是管施工或者质量的、只要本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安全问题是安全员的事情。”的思想误区,劳务队民工缺乏自我安全管理的思想,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处于被动状态,没有积极主动去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知识等,完全靠安全员强迫式的管理,没有形成全员关注安全,全员抓安全的良好氛围。这些都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四、明年安全管理和防范重大事故的工作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1、认真抓好安全管理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大管理人员安全岗位责任制责任制的考核和岗前安全技术交底的实施力度。2、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人为本”的方针,以督促施工现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加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力度。通过加大检查力度、对安全问题突出的单位进行公开曝光、重点监控和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管系统等措施,促进项目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加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管理工作,实行专人负责。3、严格实施安全生产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动态监管。进一步加大检查监督的力度,严禁未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的“三类人员”上岗,对发生安全事故和安全问题管理突出的单位督促其限期整改,改善安全生产条件。4、继续深入开展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一是突出抓好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两个方面的专项整治,切实加大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其全面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控制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二是今年仍以高处坠落和“四口五临边”防护、脚手架的规范搭设、临时施工用电、机械伤害为施工安全监控的重点部位。将组织对各地项目部实施施工安全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实施施工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的专项检查,督促施工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造成伤亡事故。5、坚持做好岗前教育及三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对所有从业人员100%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打造和谐、稳定的八冶铁军。6、鉴于施工作业人员流动性大、民工安全意识低等情况,明年年安全工作的重点主要偏向于提升民工安全意识及机械设备的管理,切实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难题,及时完善管理制度,从人、机、物、法、环等方面实现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安全。7、加强对坍塌、触电、机械伤害和防煤气中毒等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整改的管理工作。8、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抓好防范特重大事故,这是安全生产的中心任务。公司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制订考核实施细则,确立安全生产的地位,明确年内安全工作各项指标,组织全体职工参加上级开展的百日安全生产活动,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增加安全防范意识,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建立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把安全管理各项工作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公司在每个安全例会上,把安全生产作为一个重要内容,结合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及安全生产事故通报等,进行专题部署,教育全体职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树立起强烈的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 安全环境管理部-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