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政公司服务内容范文

家政公司服务内容精选(九篇)

家政公司服务内容

第1篇:家政公司服务内容范文

关键词 政府采购 物业管理 服务

政府采购制度以公开招标为原则,从决策到监督体现了广泛的公平性、公正性和规范性。因此,被称之为“阳光下的交易”。目前,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采购法)中指出:“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其中服务类主要包括设备维修、建筑物维修、车辆保险、加油、维修、会议、物业管理和单价2万元以上的其他劳务及服务。笔者仅就政府采购物业管理服务的相关问题作以下探讨。

一、政府采购物业管理服务的必要性

(一)为了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快服务类政府采购发展,促进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能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2013〕96号)的工作要求积极推广政府采购物业服务,这不仅关系到政府一定时期财政资金以及其他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问题,还涉及政府如何在其行政实践中引导物业管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从近期统计结果来看,采购单位以机关单位、公共场所、大学院校等为主,采购年度从1年到3年不等,采购内容以物业管理综合服务、保安、保洁、绿化等为主。

(二)物业管理的“五类服务七种管理”基本能满足政府行政管理的需要

(1)常规公共。这是法律赋予物业管理的职责,也是物业管理工作中的基本管理工作,它将公共的、经常性的服务项目,通过“公共契约”的形式相对固定下来,作为物业公司最基本的服务项目。其中主要包含七种管理:房屋建筑主体管理、房屋设备设施管理、保洁卫生管理、环境绿化管理、治安管理、消防管理、车辆道路管理。

(2)有偿特约。是指物业服务企业为改善和提高物业使用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满足一部分物业使用人的个别需要,受其委托而提供的服务。物业服务企业事先根据业主需要设立服务项目,并将服务的内容和服务质量、收费标准公布,供需要该服务的使用人自行选择。有偿特约实质是一种委托服务,如会议接待、会议室布置等。

(3)市场经营。这是一种具有多种经营职能的服务方式。物业管理公司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可统筹安排经营与物业区域内公共服务相结合的、面向市场的经营项目。服务收费以市场而定,具有营利性特点。

(4)无偿便民。在物业服务中,为了沟通和融洽物业服务者与业主及使用人之间的关系,提高社会效益和长期效益,物业企业除提供有偿外,还应提供无偿性的便民服务,包括在值班室设置医药箱、针线包、地图等。

(5)公众性代办服务。这是一种典型的委托服务,是物业公司受诸如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网络公司等具有提供公众服务性质的一些公司委托,其收取水、电等相关费用。

从现代物业管理理论看,现代物业管理是一种集经营、管理、服务于一身的综合性管理。管理的内容基本能够满足政府后勤服务之需要,其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也足以能够为政府提供较为满意的服务。

二、政府采购物业服务的运作应采用标准化方式

按照法律规定,在物业服务公司的选择上,政府采购应采取招投标方式。既可公开招标,也可邀请招标,原则上所选取的物业服务企业,应该是具有一定资质(应为二级以上)且有优良业绩、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

在对物业公司的管理上,对其物业管理服务及其他服务实行合同制管理。建立制式合同,应将物业基本情况、物业服务的主要内容、物业管理服务标准、物业服务收费及付款方式、物业管理用房、其他服务内容及其标准、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做出详细的约定。建立评估机制,项目合作前有资质审查,合作过程中有跟踪了解,在合作完成后有绩效评估。绩效评估主要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对物业服务质量、服务成果进行评价。在资金支付上,结合合同完成情况和评估结果,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评估验收结果作为财政拨付尾款的依据和今后项目招标的重要参考,并建立合同信用档案。

三、政府采购物业管理服务的内容选择适度标准化

(一)全面购进“常规性公共服务”

全面购进物业企业的常规性公共服务,不仅涵盖了目前政府后勤管理的大部分内容,同时在政府购进服务后,可促使政府抓住契机,推进机关后勤服务机构改革。

(二)根据需要区别购买物业企业特约及市场经营

物业企业的特约服务及市场经营服务,按理论是根据业主和使用人的需要选择服务项目,政府完全可以根据需要与物业公司协商购买其提供的此类服务,具体着重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议服务。行政中心内有各种会议室。会议室的管理可分为日常的保洁、维修养护和会议(开会时的使用)管理两部分。物业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物业区域内的共用部位、公用的设备实施和相关场地,会议室应该归属于共用部位,故其中的日常管理可按面积纳入物业企业的常规性公共服务范围,由物业公司进行日常养护和管理。

(2)机关餐饮服务。对于职工食堂,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按一定的标准、质量和“保本微得”的原则,组织政府采购,引进专业的餐饮企业或酒店进行经营管理。餐饮服务工作人员隶属于餐饮企业,和政府各部门无雇佣关系,政府对此不再雇用工作人员,也不参与经营管理,彻底将餐饮服务推向市场,由企业经营。

(三)有选择性地购买公众性代办

物业公司的服务内容中有公众性代办服务,所以,在行政中心,物业公司不仅可受托代收水电费等,还可以接受行政中心委托,为机关代办报刊征订、邮件收发、代收代缴房租等公共缴费服务。对政府机关各部门单位应分担的水电暖费用,由物业公司按行管局有关要求进行科学分摊或按实际分户计量,并经政府相关部门同意后,向行政中心内单位收取,费用结算通过国库直接支付实现。政府为此按收缴情况及相关协议向物业公司支付一定的费。

第2篇:家政公司服务内容范文

“母子公司”体制

伴随着中国邮政改革进程,一个新的大型中央企业即将浮出水面――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下称中邮集团)。其组建方案不久前得到国务院批复,组建序幕由此正式拉开。

中邮集团的孕育从一开始就显得与其他央企有所不同。根据国务院对中邮集团组建方案的批复,组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而不是《公司法》;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行资产监管的,是财政部而不是国资委;中邮集团暂不与其行业主管部门脱钩,仍由国家邮政局进行行业管理;集团公司为完成国家任务所需资源和生产经营条件,凡属国家统一配置范围内的,均在国家相应计划中单列,并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实施。

《财经》记者并获知,中邮集团属副部级央企,“一把手”将由中组部任命,其人选目前中组部已经考察完毕,待正式确定。

对于中邮集团的组建,国务院的批复文件还特意强调了一个原则,即“邮政普遍服务亏损由国家财政补贴”。

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在开放的市场环境里,邮政企业有着相互矛盾的双重身份:既是承担法定义务的普遍服务提供者,又是邮政服务市场中的一个经营主体。如何平衡普遍服务和市场开发的矛盾?如何分拆普遍服务和竞争性业务?如何防止这种补贴的滥用?中邮集团仍面临重重探索。

根据2003年5月公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政企尚未分开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加快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企分开后的企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现在,中邮集团仍将由财政部监管。这个有着先天垄断色彩的大型国企集团,其一举一动无不左右着邮政行业势力范围的重新圈定。

去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方案的核心内容被概括为“一分开、两改革、四项措施”:“一分开”即政企分开,重组国家邮政局,在各省(区、市)设立邮政管理局,组建中邮集团,经营各类邮政业务;“两改革”即改革邮政主业,改革邮政储蓄,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项措施”包括建立普遍服务机制、改革价格形成机制等。

在此原则下,国家邮政局由原来的“运动员兼裁判员”变成了“老子和儿子”。由此,也引来了“这是垄断企业改革的普遍后遗症”的质疑。

根据组建方案,中邮集团公司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和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行使出资人权利。各省邮政局和原国家邮政局直属单位的经营性净资产,将上划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国有资本。

对此,财政部建设司一位官员对《财经》记者解释说,“上划地方资产”其实是一种内部运作,在操作上并无障碍。“按照产权关系讲,各省级邮政局和国家邮政局是平级的。为了理顺产权关系,需要由目前的国家邮政局把各省省级邮政局的国有经营性净资产上划,统一集中到总部,再以中邮集团的名义投资到各个省局。”也就是说,各省的邮政公司将作为中邮集团公司投资的子公司。

这位官员透露,中邮集团公司将先实行“母子公司”体制,条件成熟后向总分公司过渡。他解释,这涉及总公司对子公司控制力的问题。因为母子公司的产权关系相对比较松散,有利于总公司按照集团战略需要,弥补集团公司内部的亏损。

目前,整个邮政系统内部正在进行清产核资,其结果将成为建立母子公司产权纽带、产权界定的依据,也是推进邮政企业资产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

是否分拆?

长期以来,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业务和竞争性业务一直混业经营。现在改革方案决定,由国家财政对普遍服务业务予以补偿。由此,中邮集团公司作为“邮老大”,普遍服务业务和竞争性业务是否分拆、如何分拆,则备受业内关注。

中国的邮政普遍服务包括两部分,一是邮政经办的函件等具有通信性质的业务,具体包括函件、包裹、汇兑等;二是与国情有关的政策性邮政业务,如党报党刊发行、机要通信、盲人读物、义务兵免费信函等。普遍服务业务要求赋予国有邮政系统一定的专营权,并给予财政支持。

根据国务院对中邮集团公司组建方案的批复,其主要经营业务是国内和国际邮件寄递、报刊等出版物发行、邮政汇兑、邮政储蓄、邮政物流、邮票发行等。“从国务院批复的这些业务看来,并没有明确分拆普遍服务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李佐军博士说。李是该中心“邮政改革方案课题组”的执笔人,对邮政改革提出了多项建议。

根据今年7月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邮政体制改革分为三步走:第一,成立邮政监管体系和邮政集团,实现政企分开;第二,邮政集团运营公司化,成为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进而实现股份化;第三,大力引进非公有制投资者,甚至在某些业务范围之内实现非国有股控股。

“分拆将是下一步的工作,目前首要工作是组建。下一步要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而使邮政集团运营公司化,即‘组建物流、速递、电子商务等专业公司,实行专业化经营’。”财政部一位官员告诉《财经》记者。

另据财政部有关人士透露,要“争取在年内完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组建”。邮政储蓄是中邮集团公司的经营业务之一。按照国务院确定的邮政改革方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由中邮集团公司控股或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其行业监管部门是中国银监会。

对于普遍服务业务和竞争性业务的分拆问题,基本设计是,要按照条块管理方式建立两个框架――各省级邮政局把竞争性业务剥离出来,相应成立各省级专业子公司,中邮集团公司对其按条理顺管理;普遍服务业务由中邮集团公司根据各省(区、市)区域划分,按块状理顺管理;内部管理关系由邮政部门自己调整。

目前隶属国家邮政局的二级公司,包括邮政速递局(又名中国速递服务公司,即EMS)、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邮政储汇局(即未来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集邮总公司、邮政航空公司、邮政广告公司等。“将来这些公司都要纳入中邮集团公司,实行专业化经营,业绩优良可争取境内外上市融资。”这位财政部官员说。

曾经参与《邮政法》修订的中国通信学会邮政委员会学术部主任顾联瑜对此指出,未来的邮政集团公司内部,要建立两套不同的机构体制、两套不同的运行机制、两套不同的考核制度,即“一业两制”――

一套是普遍服务体系,包括邮政网及各级邮政局所、各级邮路、邮件处理中心、邮件转运中心,函件、包裹等普遍服务业务(也包括特殊服务业务)。

该体系属于社会公用的基础设施,以社会效益为目标,不实行市场化运作,不考核经济指标;实行收支两条线,亏损部分由公共财政贴补,并享受减免税收、收费等优惠政策待遇。

另一套是商业体系,按专业组建起来的专业公司为邮政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其性质可以是全资子公司,也可以是由集团公司控股的子公司。这些专业公司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不过顾联瑜也指出,普遍服务和经营性竞争业务的分拆在理论上比较简单,实际操作并不容易。北京邮政管理局副局长胡仲元也认可这一说法。他向记者举例说,快递是竞争性业务,信函属于普遍服务业务,而信函的快递就有普遍服务性质,所以公共性和市场竞争性在操作中有时很难分清。

据记者了解,相当多的市级邮政局的政企分开也在缓慢推进中。但是,市级及市级以下的邮政局内部怎么拆分?市以下的邮政局怎么办?对于这一盘根错节的改革变局,更多的地方邮政局还在观望中。

如何补偿?

地方邮政部门更关注的问题是,成立邮政集团之后,邮政储蓄和特快专递业务都将专业化经营,以往靠这两块营利利润补贴的普遍服务该怎么办?国家财政对普遍服务的补贴如何实现?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凡已经进行邮政改革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均委托邮政部门继续承担邮政普遍服务的义务,以确保公民享有持续、有保障、价格低廉的邮政服务。而普遍服务成本能否得到补偿,是政企分开后普遍服务能否继续提供的关键。

同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邮政在普遍服务业务上严重亏损。国家邮政局有关邮政普遍服务基本情况调查表明,目前中国邮政固定局所接近66700个,全国邮政局所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邮局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每个局年支出都在12万-16万元左右。

1998年之前,邮政亏损主要由电信业务的盈利弥补。公开信息显示,1998年邮政与电信分家后,国家曾出台了针对邮政部门的“8531”补贴计划,即国家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四年内,分年补贴邮政部门80亿元、50亿元、30亿元、10亿元,到2003年已全部取消。

这次国务院在对中邮集团组建的批复文件中首次提出,“集团公司要建立健全成本削减激励机制,在保证普遍服务能力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普遍服务成本”;在此基础上,“邮政普遍服务亏损由国家财政补贴”。

但是,经营成本到底是多少?似乎至今并不清晰。北京国际邮电局国际邮件处理中心包裹科科长何育告诉《财经》记者,该部门属于普遍和竞争性业务的中间环节,竞争性业务和普遍服务的支出和收入是混在一起的,一直没有独立核算,“哪些是盈利的?哪些是补贴的?历来不清楚。”

自1998年邮政与电信分家以来,中国邮政一直保持着分营之前的会计核算模式,邮件从收寄、分拣、运输到投递,全程全网作业,统一核算,企业之间不互相结算;邮政系统内部实行交叉补贴,各地上交收支差额,用盈利的业务去补亏损的业务,发达地区补贴落后地区,东部地区补西部地区,省级之间业务不结算。用邮政系统的话说,就是“全程全网联合作业、集中清算、收支差额包干”。

目前,邮政利润主要来自邮政储蓄,邮政局对邮政储蓄收入十分倚重。业内粗略估计,一旦邮储从邮政主业中剥离,整个邮政系统将减少30%的收益,有些基层乡镇这一比例甚至达60%-70%。在现行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亏损的现实下,邮储的上述收入,实际上成为国家对邮政的一种“隐性补贴”。

据《邮政改革方案》规定,从2005年9月30日起,邮储在央行的8290亿元“老存款”,要按照10%、15%、20%、25%、30%的比例,分五年转出至直属国家邮政局的国家邮政储汇局;待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后,再转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而邮政储蓄银行年内组建并纳入银监会监管体系后,邮政将不再依赖邮储利差收入这一隐性补贴,邮政的普遍服务亏损重新需要国家财政补贴。

此外,有专家认为,建立补偿机制的前提,在于准确测算普遍服务业务支出。因此,对专营业务的划分是确定财政补贴的重要依据。新《邮政法》迄今已八易其稿,在第八稿中,邮政的专营范围被划定为“150克以内的信件、单件重量小于5千克的印刷品、单件重量小于10千克的包裹”。这较之今年1月第七稿规定的“350克以下国内信件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邮政专营范围进一步扩大。

第3篇:家政公司服务内容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供电服务;政务公开;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015-02

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如今,电力的运用已经十分广泛,对于各行各业、每个家庭“电”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我国电力企业的政务工作机制也在逐步改善、健全。因此,想要我国电力企业的政务工作不流于形式、实想实干,就必须完善电力公司的政务建设,要防止公开的不准确性,要狠抓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将电力企业的政务公开工作建设成为一项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促使政务公开成为人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行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电力公司”)在供电服务政务公开方面就做了大量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明确公开原则

辽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供电服务政务公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要求。公司主要领导组织专业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将人民关切点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公开的基础,做到规范化、合理化,在此基础上以服务为原则,按照法律法规使供电服务行业的政务主体、标准、内容、程序和方式等都能得到改革和创新,重视其实践性和精简性,务必做到公开、有实效。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等方面,将社会的需求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把供电服务作为一个载体,推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辽宁电力公司的电力服务做到了全方面、全方位的发展,从电力销售全流程和供电服务全过程两个方面切入,将政务公开做到信息化、合理化、制度化、标准化。一旦带动了群众的力量,在电力企业供电服务政务公开的前提下,电力服务就能获得更多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推进管理透明化

实行决策公开。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需要把专家论证、职工参与、风险评估等作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将企业的重大决策制度公开透明化,在不触及员工切实利益的前提下,将社会广泛关注的改革方案、改革措施和重点工程项目进行透明处理。在此过程中,有部分项目需要依法进行保密,因此在依法处理的前提下,运用咨询、调查和论证,广泛地采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用适当的方式将上述内容进行公开,这才能切实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实行执行公开。在政务公开工作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积极主动地将工程重要改革任务、改革决策和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采取公众和内部员工的意见下,增强和改善政务公开工作,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进行。将监督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日常的管理和领导方式,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及时整改,增强抓落实的执行力。加强故障抢修管理,维护客户用电权利。故障抢修实行“一张工单,一支队伍、一次到达现场、一次修复故障”和“首到必修、修必修好”的工作要求,提高故障抢修效率和工作质量,维护客户合法用电权利。

实行管理公开。按照国家能源局《供电企业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国能监管[2016]142号)要求,辽宁电力公司每年以正式文件形式向东北能源监管局报送《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公开年报》,对供电企业基本情况、供电质量、供电可靠率和居民电压合格率完成情况、营业网点分布情况、业务办理的程序和时限、执行的法律法规、电价、收费标准和制度标准以及客户受电工程等信息进行公开。

实行服务公开。在供电营业厅对缴费方式、业务办理程序和时限、电价电费政策、十项承诺、十个不准、三公调度、供电监管等内容通过上墙图板或宣传手册等形式进行公开。对客户提出的书面公开申请,辽宁电力公司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保密的相关要求,根据掌握信息的情况进行提供,不对信息进行加工、统计、研究、分析或者其他处理。想要将供电服务向着多媒体和网络方向发展,就必须将供电服务实体和网络办事机构相结合。各个地区的电力企业要充分做到供电服务政务的全面公开,从而将办事流程简化,让人民群众能够轻松办事。通过95598网站和95598电力服务热线公开停电信息,解答客户咨询查询,受理客户故障报修、投诉举报等诉求。最大限度方便客户,打通电力企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

实行结果公开。将电力企业的重要决策和重要政策落到实处,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将企业的工作报告、发展计划和决定事项做到公开化、透明化,从而才能够将企业的发展计划、发展任务和重要举措等方面重点公开。采用多方意见的跟踪反馈和评估,重视第三方评估、社会民情评估和专业机构鉴定等多个方面,合理、科学地评价国家电力制度的实践效果,提升企业公开的可信度,用工作实际取信于民。围绕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对象、扶贫资金使用等信息公开力度,接受企业内外部监督。

实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着力推进人财物等领域的招聘信息、财务信息、招投标信息等的公开,完善了实施办法,明确了具体要求。辽宁电力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对依法必须公开的招标项目,在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指定的《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和国家电网公司要求的《国家电网公司电子商务平台》两个网站上招标公告、中标候选人公示和中标结果等信息,实现了招投标领域信息公开。

三、延展服务公开参与

实行运营数据的开放制度。实行国家的大数据改革方针,将电力运营数据的管理提上日程,制定开放目录和数据采集标准,将数据的共享做到合理化。

加强政策解读。在开展工作之前,需要将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和电力政策解读有机结合。将企业各项被社会广泛关注、专业性强和实施难度较大的改革政策,通过多方的意见综合和文章解读,对企业的政策发展背景、重点和目标进行电力改革。确保企业负责人能够表明自身立场,权威发声,做好“新闻第一发言人”,竭力做好各项重大政策解读工作。

扩大公众参与。在辽宁电力公司门户网站《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公开年报》和《国网|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公开指南》,并及时更新相关内容。通过更多公众的参与,使电力供电服务公开决策能够汇聚多方意见制定决策,将电力企业的管理和改进工作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仔细研究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人员的不同心态和不同方式,通过网络互动平台,与民众和谐沟通,做到“问需于民”,以此提升民众对电力企业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将网络平台的优势发挥最大效用,积极探索与民众的新型互动模式,从而提升供电企业服务的相应效率。

回应社会关切。将电力企业供电服务的数据进行处置、收集和研判,提升电力服务督办工作,开展政务公开结果的效果评估。将涉及到辽宁电力企业的重要舆论、突况和媒体关切等重点问题,进行实时的消息,做到事情真实,快速回应等举措。只有将各项制度充分地改善,才能明确落实责任,确保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不失去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发挥媒体作用。增强媒体关系管理,增进与社会媒体的沟通与联络,深化新媒体应用,推进企业新闻和信息披露,做到工作的常态化。增强新闻媒体渠道的相关管理举措,将各门户网站的新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发挥至最大,

深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根植项目管理,从而提升电力企业宣传力度的有效性及针对性。

四、全力提升供电服务公开能力

完善制度规范。建立企业的一套规章制度,将电力企业的供电服务作为制度实行的基础,对不符合当下形式的各项要求和规定进行及时的改善、更新和清理。做到主动公开,依照申请公开制度进行公开服务管理。建立依法治理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供电服务行为。将供电企业的服务内容、流程及时限等进行公开,可以让客户服务中心实现标准化建设,统一名称标识、办理事项、业务流程等。规范电力网站,明确功能定位、栏目设置、服务内容等。简化业务受理,维护客户知情权。对客户报装申请实行“一证受理”和“一次性告知”,简化客户报装手续,一次性告知客户办理业务的流程和所需资料,避免客户多次往返。在中间检查和竣工验收结束后,一次性告知客户需要整改的工作内容。

提高信息化水平。在电力服务的运营过程中,需要带入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从而能够提升电力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可以促使“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快地发展,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创建服务体系,运用互连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特性,实现电力企业服务事项和审批的在线咨询、网络办理工作,从而给客户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服务通道。

加强电力企业门户网站建设。加强企业门户网站的运用,将辽宁电力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归集、整合,从而提升系统的协调性联动,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运用网络和信息媒体手段将信息数据进行共享和传播。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还需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增强企业内部技术的保障,将企业的门户网站,打造成更加权威、全面的信息化公开平台。

五、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将电力公司的政务公开,才能保证电力企业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能够有效、良好地开展,虽然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还远远不够。因此,只有将电力企业的政务公开工作逐步进行完善、规范和加强,才能使电力企业的政务公开能够有更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波.电网企业微博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武汉:华北电力大学,2015.

第4篇:家政公司服务内容范文

提及家政服务,几乎所有人想到的都是“保姆”二字,然而,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的很多专长都不为人熟知,比如高级管家、育婴早教、钟点服务、搬家服务等。一边是雇主、雇员、中介三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很多80后家长很难物色一个称心的保姆,一边是“侍候人”的传统观念使家政服务市场的供给严重不足。大街小巷中的家政中介哪个才可靠?家政服务如何通过规范化管理成功转型?

家政服务,热点还是神马

雨后春笋与百花齐放

不知从何时开始,家政中介、搬家公司、管家公司等家政服务,如雨后春笋般走近大众生活。随着城市工作压力的加大和双职工家庭的时间制约,白领一族已无暇顾及繁琐的家务事,他们希望用家政服务的外包来增加休闲时间。于是,家里的“大男人”不再是“万能通”,家里的“小女人”很少是家庭主妇,不再“入得厨房,出得厅堂”,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面对学习压力,父母多半会给他们请个家庭教师,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强,家中有越来越多的“老顽童”需要呵护。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人们对家政服务的需求。

如今,家政服务市场用百花齐放来形容显然不为过,各色各样的家政服务公司、琳琅满目的家政服务内容,家政服务供给的数量相当可观(见表1)。

鱼龙混杂与参差不齐

走在大街小巷,我们会发现10~20平方米的月嫂中介、搬家公司和保姆中介,它们大多是一个电话、一张桌子。这些公司只负责“牵线搭桥”,不负责管理和培训,当发生争议和纠纷时,主雇双方的合法权益都难以维护。营业执照、管理体制和公司制度的缺失困扰着家政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家政市场中服务员缺乏专业培训的情况也十分普遍,而且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的“多面手”:用户需要月嫂就当月嫂,需要护工就是护工。不管有没有能力和资质,完全没有一套培训体系,甚至没有培训服务,这大大影响了居民对家政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这些“袖珍牌”家政公司做得好的能坚持一年半载,做不好的就关门大吉。

相比家政公司的“后天不足”,多数从业者也“先天不足”。家政服务者大多是下岗工人、“4050”人员、社会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这一家政就业大军普遍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文化程度不高,服务能力偏低,服务意识欠缺,归属感不强,经常抱有“东家不打打西家”的思想,从而造成了家政市场供需双方的需求“剪刀差”——从供不应求变成供不适求。然而,即便信用低,职业素养也低,家政从业者的身影却总是跟着出价最高的走。普通保姆从几年前的月薪1800元涨到如今的月薪3000元,家里有老人另加200元,要是有孩子,再加200元,“金牌月嫂”的月收入更是惊人。家政服务被此番天价炒作得如火如荼,也折射出了这个行业缺乏健康定价机制的硬伤。

新型家政服务,商机何在

变身礼品走俏市场。过节串门时送礼物是传统习俗,也是个伤人的脑力活。送的好看不如送的实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把家政服务当作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家政公司也根据服务礼品化这一市场需求推出了礼品卡,并分别在价格和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价格方面,推出了12小时卡、14小时卡等多种规格;形式方面则有儿女送给父母的“孝心卡”,单位送给职工的“温馨卡”,商家送给客户的“答谢卡”等。

南京快易洁家政保洁服务公司就推出了“快易洁家政保洁服务卡”。持卡者可以安排保洁员来家里保洁,或者安排钟点工、保姆上门烧饭做菜、打扫卫生、照顾老人孩子,省心省事,还方便干净。可见,将家政服务变身礼品既减轻了人们的生活负担,也用独特的方式传达了一份心意,这无疑是一个新的商机。

服务细分,资源整合。家庭的小型化、人口的老龄化、生活的现代化和劳动的社会化,促使人们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领域和类别不断拓展。因此,既有必要对家政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分,又必须对家政服务的资源进行系统整合。

所谓细分,是将服务细分到保洁、做饭、照看婴幼儿、接送小孩、家用设备的维修、买菜、送菜以及送餐等服务类别。所谓整合,一方面要将月嫂、保姆、钟点工、搬家服务等这些基础服务有效整合,另一方面,还要放宽视角,像餐饮、保健、健身、医护、美容等资源,都可以纳入家政服务网络,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服务需求。杭州三替集团正是看到了服务市场需求的改变,果断对最初的家政服务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先后成立了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园林园艺公司、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还组建了三替购物网站。

让家政服务走“3S”路线。为了促使家庭服务市场实现从小、散、乱向产业化、标准化转变,并逐步走上现代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应当将家政服务量化、标准化,走“3S”路线。如果“3S”能在家政服务行业中有效推动,必将解决雇主们一度的忧虑。

北京95081家庭服务中心斥资1000万元,利用现有5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培训实操基地,分层次、分级别、分岗位、分专业免费为京城万名从业服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技能,规范行业服务市场,真正体现了“3S”原则。

创新家政服务模式

连锁(特许经营)模式

直营连锁与特许连锁的专卖体系在餐饮、零售行业已日趋成熟,但将这种模式运用到家政行业,则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说是机遇,因为连锁的扩张效应不仅能满足日益高涨的服务需求,而且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有利于家政品牌的拓展和维护,逐步由“袖珍”转向“航母”。说是挑战,因为家政服务输出的不是一般的产品,而是“人”。

家政行业的品牌核心,是能够每年向加盟店输送标准化培训的服务员。倘若抓住了品牌核心,即可复制特色模式到全国各地,通过使用规范、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社会互动效应,改变家政市场散乱无序的局面。湖南万众和社区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在湖南建了13个居家养老中心、41个便民服务站,在廊坊建了12个居家养老中心,20个便民服务站,全部同社区合作,全资投入直营店。这种模式不仅拓宽了服务渠道,而且有效规范了市场。

电商模式

家政服务与电子商务结合,开创线上付款、线下消费的新模式也逐渐在市场中走红。相比传统服务业,电子商务不仅可以记录家政提供者的服务信息,而且提高了家政服务业的透明度和品质,这样一种“淘保姆”热潮获得了不少年轻人的青睐。如淘宝上有一些网店将保姆照片和本人对号入座,将工资、“运费”(交通费由卖家承担)一一标注,大大方便了用户的选择。

如果雇主不太信任淘宝网店,那可以选择家政公司的专业网站。北京正和家政就有自己的专业网站,该网站设置了重点服务、特色服务、家政资讯、保姆天地等服务项目导航,既考虑了雇主们“淘服务”的需求,又考虑了从业员“淘工作”的需要。可以预见,电商模式将是未来家政市场供需对接的坚实平台。

医院依托模式

在家政服务中,月嫂服务和老年服务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和产科医院、老年医院签订依托协议将是家政行业的又一创新模式。从医院角度看,可以为孕妇、产妇、老年人推荐相应的月嫂和保姆,甚至直接指定家政公司提供的陪护人员;从家政公司角度看,可以与各大医院的护理部门合作,对护工统一培训,规范管理,给优秀护工发放上岗证,然后再输送到各医院。这样既便于管理,也能减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

医院与家政服务企业的合作,可以从两方面突破:一是医院为家政公司提供专业培训,保证家政从业员的服务质量,如北京回龙观医院与北京爱浓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家政服务员心理健康学校”,由医院派出专业的心理专家对爱侬公司的800多名家政从业人员,进行情绪管理、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正确理解心理健康、婚姻与家庭、社会适应,以及常见的心理问题等培训。二是家政公司为医院输送专业护工,济南阳光大姐家政公司与山东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了《家政服务——医院陪护服务质量规范》,文件对家政公司为医院提供的家政协助服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基本上岗资格证、岗位技能、服务内容、星级服务员划分标准等细则。“家政——医院”一对一的服务供给在诚信和固定合作中,保障了雇主、从业人员、家政公司和医院四方的利益。

第5篇:家政公司服务内容范文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我局自始至终把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局领导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坚持将政务公开工作作为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布置并狠抓计划落实,确保政务公开工作有序、健康开展。局多次召开会议或局务会议,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执行政务公开各项制度,全体干部积极参与,把政务公开每一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规范内容,提高政务信息质量。

按照市局要求,我局对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和政务信息公开的制度等作了进一步的明确。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公正、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的原则,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内容的补充以及已公开内容的更新。重点公开收费标准和依据等群众关心和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同时,注重公开的时效性。凡是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外,我局全部实行公开。政务公开内容分为对外公开和对内公开两部分。对外公开内容包括通过板面上墙公布司法行政各项政策法规、机构设置、办事指南、最新政务动态、各种新出台的文件及各科室主要职责、办事程序、服务承诺、办理业务情况、联系电话及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并设置投诉信箱,及时答复群众的各种疑问,加强与社会、群众的沟通互动,是我局政务公开的最主要窗口;对内公开内容包括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情况、党风廉政建设、干部考勤、车辆使用情况、单位固定资产情况表、大宗物品采购情况、差旅费等财务收支及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并设立政务公开栏,根据司法行政业务和政务公开工作的需要,在局办公室显著位置上墙公布司法局主要职能、科室职能、办事指南、业务流程等内容。

三、完善制度,规范运作。

建立和完善了《区司法局政务公开办事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区司法局政务公开投诉受理制度》、《区司法局政务公开内容备查制度》、《区司法局政务公开定期检查和通报制度》等五项制度并狠抓落实,有效促进和推动了局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四、创新载体,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形式。

第6篇:家政公司服务内容范文

关键词:外资跨国公司;服务业;竞争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2)02-0031-04

近年来,外资投向我国现代服务业、参与国内服务业市场竞争的趋势迅速显现。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并要求“优化结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外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服务业的趋势还将进一步增强。能否科学对待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提高安全高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一、外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服务业的影响值得重视

随着外资跨国公司大量进入服务业,我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技术、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机会迅速增加,引入国外服务业新业态的可能性明显增多,这为推动我国服务业大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外资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虽然加剧了国内服务业市场的竞争,但也带动了服务业发展模式、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创新,形成了“鲶鱼效应”,促进国内服务业企业在竞争中成长。因此,在“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要切实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真正做到以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鉴于当前我国服务业在体制、机制、技术、理念和商业模式等方面与国外服务业发达国家存在巨大落差,更应该把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作为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重要方向。

扩大对外开放也是一把“双刃剑”,部分国内服务业企业面临不断加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市场空间受到挤压,导致生存和发展的难度显著加大。这在信用评级服务业尤为突出。在全球信用评级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债务融资评级方面,美国的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大评级公司长期居于垄断地位。经过十余年的“攻城略地”,这三大美国信用评级公司在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垄断地位已经形成,并渗透到金融等行业。2006年,穆迪收购中诚信49%的股权并接管了经营权,同时约定七年后持股51%,实现绝对控股。同年,美国控制的新华财经公司收购上海远东62%的股权,实现了对该机构的直接控制。2007年,惠誉收购了联合资信49%的股权并接管经营权;标准普尔也与上海新世纪开始了战略合作。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公司都曾与大公洽谈合资,提出对大公控股或控制经营权。如,穆迪愿意出价3000万美元购买大公控股权,但遭到拒绝。这样,目前在我国四家全国性信用评级机构中,仅大公始终坚持民族品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其余已经或正在被国外跨国公司控制,市场份额合计超过2/3。

在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等服务业领域,也存在类似现象。外资的大量进入虽然可能形成“鲶鱼效应”,倒逼企业增强竞争力;也可能让处于竞争弱势的部分国内服务企业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伤了元气和信心”,甚至面临生存威胁。如,有些外资中介服务机构凭借其强大实力、优势品牌和竞争优势,挤占本土企业的市场空间。目前,在会计咨询领域,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基本垄断我国中高端的会计、审计业务。还有一些外资中介服务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公关能力和业务上的“行业标杆”地位,抢占在我国行业规则或标准方面的制定权,甚至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妨碍我国本土企业发展环境的优化。更为严重的是,少数外资服务企业可能凭借其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操纵市场、排除或限制市场竞争,甚至对本土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斩首式”并购,形成对本土服务业产业升级和服务业运行效率的负面影响,危害我国产业安全。

由此可见,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导致大量外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服务业,对推动我国服务业大发展,既可能提供难得的机遇,又可能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推动我国服务业大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扬长避短,努力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

二、部分外资跨国公司在我国服务业何以会形成垄断地位

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服务业市场后,如果不形成垄断地位,不产生垄断行为,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即使在短期内加剧我国本土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压力,也无需杞人忧天。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和有效利用,就可能将短期的竞争压力,转化为长期发展的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产生中长期利大于弊的效果。因此,对于外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服务业,应该采取允许、鼓励或支持的态度,努力实现互利共赢。但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服务业后,如果形成垄断地位并产生垄断行为,如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及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就可能影响市场公平竞争,妨碍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影响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甚至阻碍服务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形成。那么,部分外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服务业后,为什么容易形成垄断地位呢?以信用评级服务业为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信用评级市场的网络效应、外部经济和路径依赖,导致发展中国家后起的信用评级公司很难与已居垄断地位的三大美国信用评级企业抗衡。当一种产品(或服务)给某个消费者带来的价值或效用,与其他使用该产品的消费者人数呈正相关关系时,经济学上称其存在网络效应。信用评级涉及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信用评级产品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其人才和技术等支撑状况,还取决于评级机构有无良好的数据和经验积累。信用评级市场具有较强的网络效应、外部经济和路径依赖,发展中国家后起的信用评级公司往往很难与已居垄断地位的三大美国信用评级公司抗衡。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大评级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得益于其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标准化运作,更得益于以具有较强国际地位的美国金融市场作支撑。

第二,对发达国家信用评级标准和技术的盲目迷信,容易形成市场选择上的“重外轻内”效应。许多国内企业不了解信用评级的特殊性,只是把信用评级当作一般的中介服务,甚至以为由美国、欧洲的评级公司按照国际标准对我国国内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往往更为公正、权威,瞧不起甚至歧视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国内企业特别是部分大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选择信用评级企业时,往往给予国外评级机构较大幅度的优先权。相比之下,我国本土信用评级业发展水平较低,社会对本土信用评级公司评级结果的认同度也较低。因

此,在国内外评级市场的“定价谈判”和评级公司的市场竞争中,本土评级企业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完全按“市场化定价”原则,极有可能形成对国外信用评级企业评级能力和评级产品价值的高估效应,并低估本土信用评级企业的评级能力和评级产品价值,从而在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竞争中,很容易形成对本土企业的歧视效应,推动国外信用评级企业在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形成垄断格局。我国本土评级机构人员流动性高、人才流失严重,本土信用评级企业的效益和工资水平大多低于在国内市场的国外信用评级企业,与此也有很大关系。

第三,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对国外评级机构的准入障碍较少,形成了事实上全面对外开放的态势。美国虽有三大信用评级公司垄断全球信用评级市场,但其自身信用市场的对外开放度却较低。从1975年开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对信用评级机构实行“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组织”制度,借此规范评级结论的使用,并满足监管需要,通过特许权制度形成对国外评级机构进入的“高门槛”。美国“全国认定的统计评级组织”只有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大评级公司,形成事实上的寡头垄断格局。当前,全球近200家评级机构中,仅有美国7家本土公司和3家外国机构在美国获得资质,且这3家非美国评级机构进入美国后从未开展业务。近年来,欧盟和俄罗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都在或准备积极采取措施,扶持本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并采取较为严厉的评级监管措施。2011年1月,为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使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和使用外部信用评级结果,防范商业银行因外部评级调整产生的系统性风险,《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使用外部信用评级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审慎使用外部信用评级,外部信用评级结果不应直接作为商业银行的授信依据;商业银行的重大投资行为原则上以内部评级为依据。这个文件严格地说只是形成对商业银行之外、社会化、市场化评级机构的准入限制,而这些社会化、市场化的评级机构既包括外资评级机构,也包括内资评级机构。

第四,针对我国本土评级企业的扶持政策严重薄弱,对外国信用评级机构在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垄断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迄今为止,相关政府部门未能出台针对我国本土评级企业的扶持政策,并通过完善监管政策和法规,限制外国信用评级机构在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垄断行为。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育时间短,相关政策和监管法规的完善,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信用评级的重要性尚未给予足够重视。信用评级的重要性体现在:一是信用评级产品影响金融产品定价,发展本土信用评级业、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价值被低估的风险。从战略的角度看,打破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对我国国内评级市场的垄断地位已经迫在眉睫。如,美国评级机构可能通过对信用评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控制,也可能因为误判我国本土文化因素对发展的影响,压低我国的信用级别,影响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国际形象,加大海外融资成本。仅2006年,外资评级巨头通过“先抑后扬”的评级手段,就使境外投资者在我国工、建、中、交等国有银行赚取7500亿美元,给我国金融业造成巨大损失。2008年以来,在世界信用评级市场占据垄断地位的三大美国信用评级公司,没有对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发出预警,影响了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和风险控制;在欧元区发生债务危机的过程中,个别美国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实际上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推动着欧盟准备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这也对我国敲响了警钟。二是国外信用评级机构垄断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可能形成对我国经济安全、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的严重挑战。因为信用评级涉及到敏感信息的收集,是对金融交易主体履约能力或债务偿还能力的评判,可以为金融交易和投资决策提供基础性的参考。过度依赖外国信用评级机构,有可能泄露我国经济或产业发展的核心机密。从信用评级产品的特点和国际经验看,信用评级机构采取私人企业、营利性机构的运作方式有其合理性。但为避免泄露我国经济或产业发展的核心机密,同时为避免评级机构基于营利目标歪曲评级结果,误导投资者,甚至加剧国际金融动荡,必须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信用评级服务业虽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在多数高端、战略性的现代服务业领域,以上关于信用评级服务业的分析,仍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启发意义。

三、科学对待外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服务业

要全面科学地对待外资跨国公司进入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消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结合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为不同类型经济平等参与服务业发展,为引导更多外资跨国公司投向我国现代服务业创造条件。要科学区分外资跨国公司竞争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长期效应和短期影响,按照反垄断、鼓励竞争和平等对待外资的原则,积极利用外资跨国公司进入形成的“鲶鱼效应”,提升我国服务业的运行效率和竞争能力。在积极和有效利用外资的前提下,采取长远的眼光和宽容、开放、包容的心态,鼓励外资跨国公司进入服务业的高端领域,适当放宽对外资控股的比例限制,有效利用跨国公司带动我国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成长。以人才培养培训服务业为例,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由此会带动人才流动、人才构成和人才竞争的国际化。因此,要增强与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培养和招募国际化人才。近年来,许多外资跨国公司为在我国推进本土化战略,努力推进人才本土化,并将其与推进人才国际化结合起来。甚至基于“思想全球化,行动本土化”的理念,综合推进人力资源培养培训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由此,一方面会带动我国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能力的成长;另一方面提醒我们,通过“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加强同国外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甚至国外同行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带动我国服务业组织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经验的创新,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7篇:家政公司服务内容范文

关键词:私签;三方博弈;私签概率;稽查概率;违法成本

Economic Analysis on the Issue of Private Signing in the Housekeeping Service Industr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Abstract: The issue of private signing is a kind of illegal behavior in the housekeeping service industry, which blocks its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to a great degree.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ame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to analyze the roles the housekeeping companies, the helpers as well as the consumers play and the behaviors they choose in this topic, it is found that the three bodies have the motivation to direct something. Then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results, the conclusion is shown that the way to contain the further deterioration of private signing is to reasonably improve its illegal cost. Finally, several policies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illegal cost of private signing are presented.

Keywords: private signing, tripartite game, rate of private signing, rate of inspecting, illegal cost

一、引言

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现已相互渗透,形成了交织与并存的经济混合体。当今传统的经济研究将重点放在对物的研究上,而忽视了人的心理需求这个关键因素,广义虚拟经济研究则是以人的价值判断为基准,充分考虑人的心理需求,形成了“看不见的心”的新规制。正如林左鸣(2010)所言,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实体经济的概念范畴,“看不见的心”可能取代“看不见的手”成为新的经济推手。

家庭服务业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劳务,进而满足家庭需求的一门朝阳产业。从广义虚拟经济角度看,该行业充分考虑了人的心理需求,其良性发展符合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家庭的时代需要,是吸纳城乡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实现家庭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全国现有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50多万家,提供大致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年营业额达 1600多亿元,成为扩大内需的“主力军”之一(王志刚、李腾飞,2010)。另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统计显示:全国8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每年以8%到10%的速度增长,残疾人达到6000万到8000万。据调查,我国城镇现有1.9亿户家庭中约15%的家庭需要提供服务,这样应能提供2900万就业岗位。2025~2030年老年人达到4亿,那时将有1亿个家庭服务就业岗位需要家庭服务工作者参与。由此可见,家庭服务业对于调整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具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家庭服务业的非正规就业特征非常明显,从业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低、流动性大,流失率也很高。显然,高流失率会制约家庭服务业的下一步发展。实际上,伴随高流失率产生的“私签”和“撬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家庭服务业发展的两大顽症。留人难,已经成为诸多家政公司生存与发展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拟从家庭服务业“私签”现象入手,具体分析家政公司、消费者与从业人员三方市场主体在“私签”中所扮演的角色、行为选择及其对家庭服务业后续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思考家庭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出发点。余文构成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是博弈论和数理模型分析;第四部分结果分析;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建议。

二、文献回顾

党和国家、社会界和学术界近年来都非常关注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学术界对该行业的发展开始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第一,关于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家庭服务业属于新兴行业,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杨瑚、张亮晶等(2010)借助SWOT分析法剖析了我国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认为外部机遇 大于威胁,内部劣势大于内部优势。他们在肯定我国家庭服务业具有需求持续强劲、规模加速扩张、经营日趋连锁、服务日益丰富的内部优势的同时,指出其关键劣势在于服务理念滞后、市场不规范、立法不健全、没有理清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建议充分结合近年来消费者对家庭服务内容需求日渐丰富以及对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外部消费环境,及时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和教育体系。

第二,关于家庭服务业的立法基点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为规范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应重视制度建设,尽快建立和健全家庭服务业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各市场主体的行为并保护其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和取缔违法违规经营。一是制定专门的家庭服务业条例并区分家政企业的性质,明确规定公司、客户与员工之间的工作内容、义务、服务价格、服务期限、违约责任以及争议处理合约(秦莉莉,2006)。二是将家政从业人员纳入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调整的范围,建立新型的雇主――从业人员关系。三是将保险业融入家政业,针对家政行业的特殊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特殊的社会保障政策(李,2010)。

第三,关于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前景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应立足于市场,引入现代产业管理特征,采用特许连锁经营模式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群体的社会需求,及时发现、培育新的家政服务需求增长点,实施行业创新。刘银花(2001)和曾向东(2004)指出传统的家政公司应及时转型,员工制经营模式才是未来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指出转型的出路在于:重视品牌效应,提升员工素质;整合社区资源,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强化岗前岗中培训,跟踪服务质量,提供消费者满意的服务;严格把关从业人员准入素质,为消费者和员工购买意外险,降低双方潜在风险。

第四,关于开展家政教育方面。学者们认为,家庭服务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大力开展家政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阿力贡,2009;王黎英,2009)。易银珍、王琪(2008)从实证角度分析论证了在我国高校开展家政素质教育的现实必要性,为高校开展家政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主要围绕以上问题从宏观层面展开综述性分析,一般是从一方或者两方市场主体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家庭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往往指明了家庭服务业举步维艰的外部原因。鲜有学者从微观层面借助相关经济学或数理知识建立分析框架来剖析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对内部因素的相关问题重视不足,同时也不能够通盘考虑到各方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对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缺乏研究的深度。

三、博弈论与数理模型分析

(一)家政公司、从业人员和消费者之间的委托――关系

家庭服务供应链条件下存在着博弈三方:供应链上游的从业人员、供应链中间的家政公司和供应链下游的消费者。在这三方的合作过程中,家政公司、消费者与从业人员都不能观察到未来的变数,实际上存在着一系列的委托――关系(图1):先由消费者发出服务请求,然后家政公司委托从业人员为消费者提供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委托消费者对其服务做出评价并支付服务费(V)给家政公司,最后还要经过家政公司的抽成运作(kV,其中k为抽成比例)将剩余的服务费(1-kV)转移支付给从业人员。

正规家政公司通常的做法是:在从业人员上岗之前与消费者签订合同(图2,合同2),约定提供服务的员工级别与服务价位;员工上岗后,如果客户对服务不满意,将由公司负责为客户调换员工,保证新调换的员工及时上岗,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客户只需在签合同时将服务费用交给家政公司,此后,不必为再调换服务员的事情重复付费,同时也避免了与员工直接谈解雇问题的尴尬;另外,由于是上门服务,员工的健康对客户的影响至关重要,正规家政公司要求员工持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即使发生纠纷,客户可以与家政公司协商解决问题,这比直接面对员工本人方便得多;正规家政公司还会为每位客户和员工购买财产及意外伤害险,降低各方的风险成本。

由于家政公司不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家庭服务,所以其收益完全由消费者与从业人员的合作态度决定。而消费者与从业人员的合作态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函数,由二者对预期收益的估计、机会成本、品质和奉献精神等决定。消费者与从业人员很可能由于利益的诱导进行“私签”交易。

私签的通常做法是:消费者和从业人员进行讨价还价,达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交易价格(Y),并协商由从业人员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消费者按照“先服务,再付款”的模式直接将服务费支付给从业人员。这样,消费者与从业人员就合伙“炒”了家政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3中,私签交易往往考虑得很简单,对于服务的内容、标准以及纠纷处理办法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作为被“甩”掉的东家,家政公司的损失也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私签”对于家庭服务业三方市场主体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

(二)供应链视角下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的三方博弈

我们重新回到家庭服务业产业链的问题上来。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链如图1所示。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我们假设正规家政公司分别与消费者和从业人员签订协议。在家政公司与消费者的协议中,规定由家政公司通过从业人员为消费者提供家政服务,并书面约定提供服务的内容、标准、价格、服务时间、有效期和截止日期等,服务期满后由消费者支付服务费(V)给家政公司,二者之间中止协议关系。而在家政公司与从业人员的协议中,规定家政公司将消费者支付给公司的服务费按照约定的比例(k)抽成后,将剩余的费用((1-k)V)作为从业人员的佣金,并支付给从业人员;同时规定从业人员不能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私签”交易,协议自从业人员与消费者解除雇佣关系一定时间(通常约定为3个月或者6个月)后自动失效。

在出现“私签”情况的条件下,家庭服务产业链由图1变化到图4。 下面,我们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研究消费者与从业人员之间的私签损益,以及家政公司如何针对私签问题进行检查和监督。在理性经济人和风险中性的假设下,建立三方市场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均衡解给出参数变量的政策含义,进而探讨“私签”问题的治理对策。

1.模型假设

假设家政公司与消费者、从业人员在协议之初约定由从业人员为消费者提供市场价值为V的服务,家政公司的抽成比例为k,不考虑工资拖欠与克扣等问题,服务结束后从业人员可以获得的收入是(1-k)V。在消费者与从业人员的一次“私签”中,消费者以价格的价格让渡给从业人员。需要指出的是,“私签”一旦成功则意味着,家政公司对从业人员的培育费用(包括招工、培训与日常管理等,其中管理又包括社保、工资保障以及纠纷处理等)化为乌有,我们假设家政公司对单位从业人员的招工、培训以及劳动工具配置的平均成本为Z(注:Z可以视为公司对单位从业人员的固定投入成本;kV为日常管理成本,以示区别)。一般而言,一个消费者对应一个从业人员,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因此有V≥Y≥(1-k)V≥kV。我们再假设家政公司的稽查成本为J,那么:(1)当Y-(1-k)V=0时,我们认为消费者与从业人员各自恪守与家政公司签订的协议,从业人员对消费者尽职尽责提供服务。(2)当Y-(1-k)V>0时,我们认为消费者有意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3) Y-(1-k)V<0不成立,从业人员不会接受低于常规收入的私签价格。

模型假设如下:

(a) 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交易,且家政公司不稽查(此处暂时认为从业人员是瞒着公司干私活,私活结束后有继续回原公司的打算,只是“钻空子”干私活,因此认为家政公司并未损失培育成本Z)。则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的损益分别为-Y, +Y,-kV。

(b) 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活动,家政公司进行稽查但不成功,则三者的损益分别为:+Y,-Y,-kV,其中J为稽查成本。

(c) 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家政公司进行稽查且查证成功,对消费者处以罚款P1,对从业人员处以罚款P2,且终止与从业人员之间的公司―职员关系。一般而言,P1与P2分别是消费者与从业人员需要支付或者获得的费用的倍数。由此,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的损益分别是:-Y-P1,+Y-P2,-kV-J+P1+P2-Z。

(d) 消费者与从业人员不进行私签活动,家政公司也不稽查,则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的损益分别为:-V,(1-k)V,kV。

(e) 消费者与从业人员不进行私签,家政公司进行稽查,则结果只能是查而未果(此处不考虑家政公司诬陷的可能,当然在实际情况中的确存在家政公司诬陷的情形。我们假定“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且家政公司取得证据”为不可能事件,三者的损益都为0),则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的损益分别为:-V,(1-k)V,+kV-J。

(f) 假设pS为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概率;pJ为家政公司对私签进行稽查的概率;pC为家政公司对私签进行稽查且查证成功的概率。

在上述假设之下,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三方博弈模型如下:

说明:(1)博弈三方分别是:消费者、从业人员与正规家政公司;(2)消费者与从业人员可以选择“进行私签”或者“正常工作”两种策略,正规家政公司作为博弈的第三方,可以选择“稽查”或“不稽查”两种策略;(3)无论博弈三方采取哪一种战略,都要为之付出一定的代 价或者取得相应的收益;(4)表中损益者顺序由上而下依次是:消费者、从业人员、家政公司;(5)表中正负号不代表数值大小,而是代表资金流入或者流出的方向。

2. 数理模型求解

(1) 在给定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概率pS的情况下,家政公司进行稽查和不稽查的预期收益分别为:

当家政公司选择“稽查”与“不稽查”的预期收益无差异时,家政公司的博弈实现均衡,此时可以得到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最优概率。

(2)在给定家政公司进行稽查的概率的情况下,我们优先考虑消费者的收益变化,而暂时将从业人员的利益变化搁置一边。在给定的情况下,消费者进行私签和正常工作的预期收入分别为:

π3=pJ [(-Y-p1)(1-pC)(-Y)]

+(1-pJ)(-Y) (5)π4=pJ [0pC+(1-pC)(-V)

=VpCpJ -V (6)

?+ (8)

(3) 在给定家政公司稽查的概率pJ 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从业人员的收益变化,而暂时将消费者的收益放置一边。那么,在给定pJ 的情况下,从业人员进行私签交易与正常活动的预期收益分别为:

四、结果分析

(一)均衡解分析

1. 消费者和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均衡解的指导意义

模型的均衡表示消费者与从业人员将以最优概率 S p?选择私签并获取相应的额外收益。如果pS> S p?,说明行业中的实际私签概率已经超出了私签合理存在的临界值 S p?,即意味着消费者与从业人员倾向于进行违规操作,那么家政公司的最优选择就是选择稽查;反之,则不稽查;如果消费者与从业人员选择以概率pS= S p?进行违规操作,那么家政公司可以选择“稽查”或者“不稽查”,且此行为选择是随机的。

在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的混合博弈均衡条件中,消费者和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最优概率

??++?,取决于J,pC p1,p2,k,V,Z几个变量,其中,在该家政公司规定抽成比例k和服务的市场价值V以后,可以认为k与V独立于我们的模型之外,这里将其视为固定不变,那么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概率主要取决于J,pC,p1,p2,Z几个变量。那么在给定k与V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J,pC,p1,p2,Z这几个变量来影响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概率。显然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最优概率 S p?与p1,p2,成反比例关系,与Z成正比例关系,且容易求得 S p?对J的一阶导数为正值、对pC的一阶导数为负值,由此可见:提高对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处罚额度p1,p2改进家政公司稽查质量以及提高对违规活动的查证效率pC,降低稽查成本J,将会有效降低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频度。同时我们注意到, S p?与Z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家政公司对从业人员的培育成本越大,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点似乎有悖于我们的理解。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此类从业人员而言,他们往往掌握比较充分的市场信息,同时又取得公司的信任,往往能够瞒天过海干私活且风险较低;二是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要为从业人员提供好的发展条件,而且还要设置必要的“高压线”来防止其进行私签;三是家政公司要适当控制自己的培育成本。

2. 家政公司进行监督稽查的均衡概率分析

对于家政公司而言,选择“稽查”或“不稽查”的倾向和消费者与从业人员的“私签”收益密切相关。具体来看:

(1) 优先考虑消费者利益,即在私签活动中,暂时不考虑从业人员的收益,而重点考虑消费者对“私签”收益的刺激反应,此时,则家政公司将以最优概率

?+选择稽查。如果家政公司将以概率pJ> Jp?的概率进行稽查,那么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正常交易,不接受从业人员的私签诱导;如果家政公司选择以pJ< Jp?概率进行稽查,那么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主动与从业人员寻求私签或者接受从业人员的私签诱导,以牟取额外收益(例如,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与之前等值的服务);如果家政公司选择以pJ= Jp?进行稽查,那么消费者可以选择“私签”或者“不私签”,其

?+可以看出,此时家政公司进行稽查的最优概率取决于pC,p1, Y,且都与之成反比,也就是说,设法改进稽查质量以提高查证效率pC、加大对消费者参与私签的处罚力度,可以有效降低家政公司的最优稽查概率,同时,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讨价还价后的预期支付费用Y与服务的市场价值越逼近,家政公司

(2) 从业人员利益最大化倾向的情况。如果在私签交易中,把从业人员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二位,则家政公司将以

果家政公司将以概率pJ> Jp?的概率进行稽查,那么从业人员的最优选择是正常交易;如果家政公司选择以pJ< Jp?的概率进行稽查,那么从业人员的最优选择是寻求与消费者进行私签,以牟取额外收益;如果家政公司选择以pJ= Jp?进行稽查,那么从业人员将随机地进行私签交易。从进行稽查的最优概率取决于pC,p1,Y,且 Jp?与pC,p2成反比,与Y成正比,也就是说,设法改进稽查质量以提高查证效率pC、加大对从业人员参与私签的处罚力度,可以有效降低家政公司的最优稽查概率,同时,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讨价还价后的预期支付费用Y与服务的市场价值之间的差距越大,私签对于从业人员的吸引力增加,家政公司的最优稽查概率也增加。

(二)模型拓展: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模型分析只是一次性的静态博弈分析。而实际上,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的三方博弈是动态的,任何一方博弈者都会在不断的重复博弈中审时度势地优化自己的行动策略。我们对此问题的分析不仅要在既定的博弈结构之下,找出最优监管的均衡概率,还要在现有的博弈分析框架之外做文章,如建立和健全家政业信用体系,进

行价值链创新等,对此问题的讨论我们稍后进行讨论。

从动态博弈来看,在家政公司的稽查概率 Jp?偏小的情况下,对私签双方而言,即使惩罚力度p1和p2足够大,对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而言也只是无足轻重的威胁,那么在未来的重复博弈中消费者和从业人员必然选择继续进行私签,如下图所示:

在图5中,如果“私签”双方知道家政公司稽查的概率接近于0,而消费者选择私签需要支付的费用为,小于正常活动需要支付的费用;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收益,大于进行正常活动的收益 ,因此,消费者与从业人员将会继续选择私签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私签的形成固然有其主客观因素,但是,私签的违法成本太低收益太高,才是其存在的最根本原因。要想彻底根治私签,不仅家政公司要提高查证效果和加大惩罚力度,更需要让私签的双方为此付出相应的巨大代价。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广义虚拟经济思想为指导,通过分析消费者、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的混合博弈,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概率与家政公司的稽查成本、家政公司稽查且查证成功、家政公司对“私签”双方当事人所处以的罚金密切相关。家政可通过提高对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处罚额度,改进家政公司稽查质量以及提高对违规活动的查证效率,降低稽查成本,来有效降低消费者与从业人员进行私签的频度。第二,家政公司选择“稽查”或者“不稽查”的概率与私签查证效果、对“私签”双方当事人所处以的罚金以及“私签”协定的服务价格密切相关。改进稽查质量以提高查证效率、加大对消费者参与私签的处罚力度,使消费者预期支付 费用与服务的市场价值越逼近,家政公司的最优稽查概率就越低。

结合前文的博弈分析、数理分析以及“私签”的成本―收益分析,我们不难总结出提高“私签”违法成本的有效办法:首先,政府要积极扶持家庭服务业发展,引导家庭服务业向着规范化、法制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让“私签”现象失去得以繁衍的温床;其次,家政公司要力争管理好自己的团队,明确告诉员工可为与不可为的行为,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对于“出轨”员工给予严厉处罚,努力打造出一支遵纪守法的优秀团队;最后,家政从业人员和消费者要认真权衡“私签”的利弊,拒绝私签,远离私签。

参考文献:

[1]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9-22.

[2] 王志刚,李腾飞.论家庭服务业的重要作用及其规范化发展[J].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10(36) :108-109.

[3] 杨瑚,张亮晶,张晓兵,等.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家政服务业品牌建设营销策略研究[J].社科纵横,2010(02):

58-62.

[4] 秦莉莉.保姆行业的现状、发展方向及其立法思考[J].行政与法,2006(03): 77-80.

[5] 李.家政服务行业规范化管理的法律构想之初探[J].社科纵横,2010(03): 66-68.

[6] 刘银花.对家务劳动社会化发展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1(12): 81-83.

[7] 曾向东.家政服务公司:从传统模式中突围[J].社区,2004(15):32-34.

[8] 阿力贡.我国家政教育的发展及其价值[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159-162.

第8篇:家政公司服务内容范文

值得一提的是,为规范家政行业有序发展,加强家政从业人员管理,保障雇益,将为示范站的家政人员发放家政IC卡。所谓“家政IC卡”,就是一张集“就业身份卡”、“银行卡”、“服务卡”、“薪资卡”于一身的金融服务卡。该卡卡面印有“上海家协”的唯一标识,集从业信息管理与金融服务于一体,仅供家政从业人员申请。它既是家政人员在沪合法就业的身份证明,又是其领取工资、获得各类补贴的资金卡。

家政IC卡管理的信息分为身份信息和金融信息两部分:身份信息管理由家协或政府指定部门统一负责管理,在家政信息平整记录并更新家政服务员的姓名、身份证件、培训资质、健康状况、从业经历、投诉情况等信息;金融信息管理则由银行负责管理,通过建立家政金融平台与信息平台进行实时对接,全面负责卡片的制作、发卡和换卡管理等。银行为家政从业人员开立家政IC卡后,由金融平台通过专线联网将金融信息反馈给家政信息平台,将金融信息与身份信息相匹配,确保IC卡的唯一性。雇主、家政管理人员等授权人员可登陆信息平台或家协网站,用IC卡卡号进行查询并核实家政从业人员身份真实性,及健康、技能等可开放信息。

这张家政卡以IC卡号为家政服务员的标识,具有唯一性。对雇主来说,有了这张家政IC卡后,将来雇主只要登录上海市示范性家政服务站信息平台的公共服务网,根据卡号就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家政服务员的具体信息,包括持卡人姓名、性别、户籍、从业年限、体检情况、培训资质、技能认证、保险情况和所属家政公司等。

对家政人员来说,这张家政IC卡具备普通借记卡的全部借记和电子现金功能,可为持卡人提供所有金融服务,如家政公司工资,政府对家政服务员补贴的发放,各类家政保险的购买等。通过银行进行资金结算及补贴发放,有利于保障家政服务人员的个人利益。

对家政公司来说,家政公司可以将工资、保险等通过银行代扣的形式直接在家政服务员的个人账户进行清算,非常便捷。

总的来说,向在沪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发放家政IC卡,有利于雇主对家政服务员身份真实性、职业技能、健康状况等信息的了解,有利于家政公司对家庭服务员进行金融结算,有助于上海市政府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也有助于行业协会对从业人员的管控和监督,能够切实地加强行业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实现一卡多用,便利快捷。

第9篇:家政公司服务内容范文

价值在哪里

实现信息亭的价值,首先必须明确信息亭的服务定位,这需要对信息亭的服务内容及服务对象进行综合分析。信息亭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政务及便民信息、共性公共服务、汇总的公共服务以及整合的公共服务4个层次。目前信息亭较为成熟的服务内容以电子地图和在线缴费为主,均属于共性公共服务的范畴。

服务对象方面,根据信息和服务获取能力的差异可以将信息亭用户划分为精通者、尝试者、好奇者及隔绝者。经常通过电脑和信息亭享受公共服务内容的用户为精通者,懂得通过互联网获取服务但是不经常使用信息亭获取服务的为尝试者,而很少获取信息化服务的用户可以划分为好奇者和隔绝者,信息亭的功能在于尽可能将更多的信息化服务隔绝者转变为好奇者,并最终成为尝试者和精通者。当前由于信息亭的服务内容仍然在持续建设当中,服务内容缺乏对好奇者和隔绝者的足够吸引,因此信息亭的发展方向在于在稳定精通者和尝试者用户的同时,通过服务建设培育更多的好奇者和隔绝者用户。

价值实现途径

明确了信息亭的服务定位和发展方向,可以进一步掌握信息亭的价值实现途径,具体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选择价值阶段

注重政务和便民信息内容的提供。面对绝大多数用户端设备,如移动电脑、移动电话、掌上型设备、网络电视等服务形态的日趋完善,信息亭的优势在于提供一站式的整合服务,能够持续整合各政府机构的信息和服务是信息亭的核心任务。通过持续汇总和整合各类服务,给用户以可靠的信息和贴心的服务才是面对用户的唯一正确的心态,才能持续实现信息亭的价值。

阶段二:传递价值阶段

使用针对各类用户的易用界面,建立首次使用者的良好体验。用户使用信息亭具有典型的“关键时刻效应”,在短暂的最初接触信息亭的15秒内,他们的耐心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能够发现他们感兴趣的服务内容,他们将放弃使用信息亭的服务形式。信息亭迎来多少次访问,就拥有多少次关键时刻。只有针对每一用户的需求提供公共服务,给予足够的提示和帮助,才能处理不同用户的差异需求。如果不是以用户为中心,而是强调技术导向的服务内容,不仅会影响处理时效,更会陆续丧失忠诚的用户。

重点推出热点和差异服务。持续更新的服务内容是信息亭的生命力所在,虽然某些热点服务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但是提高信息亭的使用率和吸引更多的用户群体的作用呈现递减趋势。只有持续更新各类差异化的服务内容,才能缩短用户的潜伏期(Latency),即用户使用信息亭平均时间间隔。

阶段三:评估价值阶段

跟踪用户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顾客满意度是顾客在历次购买活动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连续的状态,是一种经过长期沉淀而形成的情感诉求。只能对用户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进行持续跟踪,才能够及时发现和总结信息亭服务内容的编排模式、易用程度以及服务盲区,同时避免“100-1=0”的现象发生,将使用感觉不满意用户的否定态度转变为信息亭发展的动力。

经营策略建议

赛迪顾问认为,提升信息亭的运营效率,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策略:

策略一:细分区域需求

信息亭的空间布局必须考虑到周边地区的普遍及个性需求,对内容整合和编排模式进行个性化设计,尤其是要能够实现根据访问量来对相关信息和服务内容进行动态排序。信息亭的理想覆盖范围一般为步行5分钟的半径。考虑到半径内固定及流动用户的需求结构,是国际上提升信息亭访问率及满意度的基本法则。通过客户使用信息的分析,根据客户的消费需求与消费倾向,应用客户分群与客户分析技术,识别该区域内信息亭的真实目标客户,是信息亭提供合理的匹配客户的服务产品的重要基础。

策略二:拓展目标客户

国内信息亭的理论客户群体与实际用户具有较大差距,关键在于客户群体与信息亭提供的信息服务具有强烈的正相关性。目前国内信息亭普遍受欢迎的数字地图在受到用户好评的同时,也折射出信息亭其他公共服务内容稀缺的尴尬。正确的方向应是通过引入更多的服务内容来吸引更多的用户,由此进入正循环的发展状态当中。

策略三:整合公共服务

信息亭应发挥自身公共终端的优势,为能够为百姓提供便利服务的政府机构进行更多的宣传,增强该部门在公众当中的美誉度。通过对百姓满意的政府机构提供服务的排序,信息亭可以通过民意为杠杆,逐步吸纳更多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服务内容。

策略四:营销热点服务

信息亭不应只是被动等待用户登门,而是应将引入的服务主动推送到目标客户。化被动为主动,是信息亭经营格局持续优化的必须策略。一方面通过引入受到的热点服务,一方面主动减少访问率较低的冷点服务,以提高信息亭的运营效率,是实现服务优化和民众满意良性循环的道路。

策略五:塑造运营模式

信息亭归根结底是面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的就近式公共服务终端平台,因此,其运营模式不能拘泥于简单的政务服务,而是应尽可能将商业服务、社区服务与公共服务整合起来,以进一步增加信息亭的附加价值,并满足信息亭日常维护及设备更新的费用需求。国内在整合多种服务的平台方面的成功案例较少,对于数字信息亭经营者,赛迪顾问认为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客户优先原则,区域有限原则,成本优先原则。按照三个维度的优先层级不同,可以梳理出数字信息亭的价值提升路径,并最终提炼出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信息亭运营模式。

北京:绩效考核机制做保证

2002年11月,北京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联合首都信息发展股份公司组建北京首通万维信息技术发展公司,并累计投资7000万元专门用于数字北京信息亭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工作。从成立之初,首都万维公司就从提高数字北京信息亭的运营品质着手,在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全面实施以绩效考核为手段的管理措施,创出适合信息亭项目的管理模式。

1. 市信息办负责信息亭运营监管和使用协调。2005年8月,市信息办颁布了《数字北京信息亭运营与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和具体监管细则,保障了信息亭服务的有效性。

2. 首都之窗运营管理中心受市信息办委托,作为日常监管部门,负责信息亭政务信息内容的提供和公共信息服务类栏目设置审核、增值类服务备案、检查评估等。为保证信息的及时更新,首通万维公司专门成了一个编辑部门,每天负责对信息亭进行信息的及时更新,平均每天更新相关信息200多条。

3. 公司设立专门的客户服务电话,服务时间从早9:00至晚9:00,由专人职守,负责对设备报修、服务投诉、疑难问题解答等信息进行汇总收集,经分类整理后转交给公司有关责任部门处理。

4. 在信息亭的显著位置,公布监管部门和公司客服的联系电话,公示服务时间,方便广大市民使用和接受群众监督。

5. 在公司内部成立运营维护部,组建专业的运营维护队伍,分区域,定人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信息亭设备的巡检维护,前台巡检和后台监控相结合。

6. 公司招募两家专业保洁公司,每天有20余名保洁人员,对布放在全市的所有信息亭进行至少一次的整体保洁工作,包括亭体内外、终端等。

7. 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起两大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运维监控平台,从系统后台时时监测信息亭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信息亭资产管理和备件管理的信息化,确保运维管理质量。

8.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做到遇事有人问,有人管,过程可控,结果圆满,确保将突发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苏州: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

苏州市公共信息亭项目是苏州市2005年、2006年政府实事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建成全国一流的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于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项目规划在苏州大市范围内建设1000个信息亭点,其中苏州市区500个,昆山、太仓、吴江、张家港、常熟各100个。苏州市委、市政府对本项目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周伟强副市长为组长,由发改委、规划、市政、城管、公安等22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信息亭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建设,由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苏州市公共信息亭有限公司承建与运营,中国光大银行苏州分行是项目建设的主要合作伙伴。

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苏州市信息亭的建设与运营并没有政府资金投入,由苏州市公共信息亭有限公司作为运营主体负责信息亭项目的整体运营。苏州市公共信息亭有限公司则是由苏州市信息化投资有限公司、苏州市新世纪邮通有限公司(苏州邮政)、苏州工业园区新海宜电信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市城市信息化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出资2000万元组建的国有控股公司。

苏州市信息亭的终端有人值守,值守人员担当信息化辅导员和信息亭管理员的角色,一方面对于前来信息亭办理信息查询或缴费等业务的人员进行辅导,消除人们的心理顾虑;另一方面,负责信息亭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工作,确保信息亭的正常运作。

信息亭的收入来源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广告业务收入:信息亭的亭壁上以及信息亭的电子显示屏都可以商业广告;

书报经营收入:信息亭经营书报销售;

行业合作收入:信息亭一般设置在有一定人流量的地方,作为接近消费者的终端设备,信息亭加大了与不同行业的业务合作。比如,与电信企业合作,开展电信的收费、查询和销售各种电信卡的业务。信息亭也与旅行社、航空公司等机构合作,提供中介服务,开展销售飞机票等票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