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家政服务业管理范文

家政服务业管理全文(5篇)

家政服务业管理

第1篇:家政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家政服务;供需;行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城乡居民对家庭服务的有效需求逐年增加[1]。家政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有效供给不足、行业发展不规范、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

一、秦皇岛市家政服务业起源和发展

秦皇岛市家政服务业最早起源于80年代初期。2009年,全国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后,于当年建立了市级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组织,并正式纳入政府引导和宏观管理。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后,秦皇岛市家庭服务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截止到2019年10月,全市累计有家政服务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培育和发展家政服务连锁网点近200家,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万人,其中,在京津冀地区就业近5000人,基本形成了以知名度高、信誉好的各类家政服务业企业为骨干、服务门类和品种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好的多层次家政服务体系。秦皇岛市家政服务业经营模式呈现明显的单一性特征,基本都是以中介式管理模式为主,基本没有实行员工制的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和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具有公益性的非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不到50%。当前,秦皇岛市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务消费在全部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城市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的现代化以及家庭在子女教育、个人健康、居室环境、休闲方式、社交往来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对包括家务、照顾老人等方面的家庭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此外,家政服务业是就业容量非常大的行业,特别是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家政服务业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孕育着无限的商机。根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调查,目前我国城镇现有1.9亿户家庭约15%的家庭需要家庭服务,根据北京家政服务协会测算,北京600多万户家庭中,至少有200万户需要家政服务,其中老人陪护、病患护理、婴幼儿看护将是北京需求量最大的家政服务业态,尤其是高端家政服务业需求今后将快速增长。因此,发展家政服务业是促进秦皇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促进行业转型发展、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秦皇岛市家政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秦皇岛市家政服务行业总体上处于探索和上升阶段,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个性化的家政服务产业尚未完全形成,家政服务产业的发展面临不少的矛盾和问题。

(一)整体行业组织化程度偏低。目前,秦皇岛市家政服务公司经营模式呈现明显的单一性特征,基本都是以中介式管理模式为主,基本没有实行员工制的企业,仅有少数企业兼有部分员工制、准员工制。“正规军”只有两类,一类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一类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具有公益性的非企业。目前两类家政服务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到50%。此外,受当前税制和社保政策影响,家政企业业绩无法做大,很难培育出产业化发展的家政上市企业。以一个育婴员月服务费4000元为例,通常管理费收入为10%-20%之间,如按10%计算,其中有3600元是代收代付的家政服务员工资,企业实际收入金额应为4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按照企业收取客户的服务费全额征税6%,营业税金达240元,占企业实际收入佣金额的60%,家政公司无法承受。现在通用的办法是直接少报收入,或者采用要客户直接只支付给家政公司管理费,由家政公司代收代付的家政服务员工工资由客户直接支付给家政服员工。如家政公司给家政服务员购买五险,需向社保部门支付713元/月的社保费用,全部管理费帮家政服务员工缴社保费都不够。家政企业因为不能为家政服务员工购买社保,就只能与家政服务员工签订中介劳务合同,家政服务的标准化、职业化、规范化、产业规模化很难推行,整个行业很难实现产业化大发展。此外,秦皇岛市除较大的家政服务企业建有培训机构外,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常常是老员工带领新员工现场实习几次就直接上岗,标准化、职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很亟待进一步加强[2]。

(二)行业偏见与市场供需矛盾交织。长期以来,家政从业人员的工作地位一直处于较低层次,社会对家政服务行业普遍存在偏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家政从业人员与雇主在生活环境、文化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雇主对家政从业人员形成了随意支配的优越感,所以使得大部分人认为家政服务工作低人一等。与此同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家政从业人员构成中以女性为主,家政公司和雇主也倾向于招聘女性,让女性包揽家务活,这就导致家政服务行业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造成该行业性别比例失衡,难以在短时期内摆正社会对家政服务工作的观念。此外,目前家政服务供需总量和供需结构上都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总体上服务需求大于用工供给,劳动力市场与家政服务企业之间出现断桥现象。一方面,居民对家庭服务需求迫切,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服务人员;另一方面,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家政服务供给都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特别是高端家政服务领域的供给更是稀缺,部分家政服务企业陷入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

(三)市场秩序和企业不够规范。当前,中介制和会员制是家政服务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具备成本投入小、运营风险低的特点。在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下,企业员工来源渠道单一,只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务合同,而不签订劳动合同,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十分松散。在家政服务企业的运营中,尚未针对从业人员、家政服务质量、客户管理等层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得家政服务水平难以提升,品牌建设相对薄弱。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家政服务企业为了获取暂时的利润,存在着乱收费、无证经营、欺诈等现象,导致社会对家政服务企业产生了信任危机,不利于家政服务市场的有序发展。家政服务的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签订服务协议,三方的纠纷和争议时有发生,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而且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健康有序发展。家政服务行业没有形成行业监督管理机制,服务机构良莠混杂,中介机构超范围经营、无证经营现象比较普遍,家政服务的街头广告、楼道广告随处可见,违规操作和短期行为比较严重。(四)家政服务人员从业素质不高。农村妇女和城市困难家庭人员是家政从业人员的主要来源,他们的文化程度、技能素质、道德修养较低,对现代家庭服务理念知之甚少,加之家政公司缺乏对从业人员的系统化培训,从而使得家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不利于家政服务行业专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在文化程度方面,家政从业人员多为高中以及其以下学历,大专以上学历极为少见。在技能素质方面,大部分家政从业人员只会做日常基础性家务,如买菜、做饭、洗衣、接送孩子、照顾老人等,而没有能力胜任高层次的家政服务工作,如家庭教育、理财、营养配餐等。在道德修养方面,家政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道德认识程度偏低,缺乏良好的道德情操,难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3]。

(五)法律保障不完善。家政行业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新兴行业。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与该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使得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欠缺规范性。虽然一些地方为了拉动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却仅停留在宏观指导层面,很少针对家政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技能水平等方面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对家政市场的约束力不足。同时,家政服务人员需要进入客户家庭提供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易出现诚信、纠纷以及人身安全保障等问题,在缺乏相关制度规范的情况下,不利于保障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4]。截止目前,秦皇岛市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行业缺乏有效的纠纷、意外、工伤等处理机制,一旦家服公司、家庭服务消费者或者家庭服务从业者之间发生纠纷,很难找到法律上的依据。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和家政服务消费者即使受到侵害也很难为自己维权。尤其是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权益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三、加快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家政服务业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且亟待发展的新兴行业。推动家政服务业长足发展,必须从加强政府引导、规范市场秩序、强化政策执行、加强培训鉴定、强化法律保障、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综合施策。

(一)强化政府引导,营造良好环境。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对于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作用至关重要。在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应发挥职能、共同参与。省、市政府应尽快完善落实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出台地方性配套措施,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沟通,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协商解决家政服务业遇到的各种难题。发展改革部门制订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涉及的重大产业政策、项目规划。商务部门拟订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按行业管理承担监管责任,负责监督管理家政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指导协调行业标准、合同文本规范和服务矛盾纠纷处理工作。人社部门承担统筹协调推动家政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的责任,落实职业培训、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劳务对接等政策措施。民政部门负责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协助监督管理家政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财政部门负责研究提出有关财税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并与相关部门共同落实支持保障措施。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联系群众桥梁纽带的优势,在人员培训、职业推荐、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二)培育市场主体,畅通对接渠道。巩固家政服务业企业发展成果,加快培育居家养老服务家政服务业企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创办各类家政服务业企业,引导各类家政服务业企业走现代企业发展之路,支持家政服务业企业采取连锁经营扩大规模,按照市场细分原则,促进企业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服务质量高、示范作用好的品牌企业。

(三)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企业管理。一是依法规范家政服务机构从业行为,开展行业清理整顿,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坚决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确保市场规范有序。二是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积极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加快建立全市家政服务运营监测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家政服务机构信用档案,建立诚信记录信息申报征集和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三是制订家政服务机构资质规范,建立家政服务机构或其他从事家政服务经营的行政准入制度。四是大力拓展家政服务消费市场,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

(四)强化职业培训,提升人员素质。家政从业人员是家政服务工作开展的主体,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家服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此,应当从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入手,不断提升家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5]。

第2篇:家政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家政服务;供需;行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城乡居民对家庭服务的有效需求逐年增加[1]。家政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有效供给不足、行业发展不规范、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

一、秦皇岛市家政服务业起源和发展

秦皇岛市家政服务业最早起源于80年代初期。2009年,全国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后,于当年建立了市级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组织,并正式纳入政府引导和宏观管理。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后,秦皇岛市家庭服务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截止到2019年10月,全市累计有家政服务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培育和发展家政服务连锁网点近200家,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万人,其中,在京津冀地区就业近5000人,基本形成了以知名度高、信誉好的各类家政服务业企业为骨干、服务门类和品种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好的多层次家政服务体系。秦皇岛市家政服务业经营模式呈现明显的单一性特征,基本都是以中介式管理模式为主,基本没有实行员工制的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和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具有公益性的非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不到50%。当前,秦皇岛市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务消费在全部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城市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的现代化以及家庭在子女教育、个人健康、居室环境、休闲方式、社交往来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对包括家务、照顾老人等方面的家庭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此外,家政服务业是就业容量非常大的行业,特别是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家政服务业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孕育着无限的商机。根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调查,目前我国城镇现有1.9亿户家庭约15%的家庭需要家庭服务,根据北京家政服务协会测算,北京600多万户家庭中,至少有200万户需要家政服务,其中老人陪护、病患护理、婴幼儿看护将是北京需求量最大的家政服务业态,尤其是高端家政服务业需求今后将快速增长。因此,发展家政服务业是促进秦皇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促进行业转型发展、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秦皇岛市家政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秦皇岛市家政服务行业总体上处于探索和上升阶段,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个性化的家政服务产业尚未完全形成,家政服务产业的发展面临不少的矛盾和问题。

(一)整体行业组织化程度偏低。目前,秦皇岛市家政服务公司经营模式呈现明显的单一性特征,基本都是以中介式管理模式为主,基本没有实行员工制的企业,仅有少数企业兼有部分员工制、准员工制。“正规军”只有两类,一类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一类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具有公益性的非企业。目前两类家政服务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到50%。此外,受当前税制和社保政策影响,家政企业业绩无法做大,很难培育出产业化发展的家政上市企业。以一个育婴员月服务费4000元为例,通常管理费收入为10%-20%之间,如按10%计算,其中有3600元是代收代付的家政服务员工资,企业实际收入金额应为4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按照企业收取客户的服务费全额征税6%,营业税金达240元,占企业实际收入佣金额的60%,家政公司无法承受。现在通用的办法是直接少报收入,或者采用要客户直接只支付给家政公司管理费,由家政公司代收代付的家政服务员工工资由客户直接支付给家政服员工。如家政公司给家政服务员购买五险,需向社保部门支付713元/月的社保费用,全部管理费帮家政服务员工缴社保费都不够。家政企业因为不能为家政服务员工购买社保,就只能与家政服务员工签订中介劳务合同,家政服务的标准化、职业化、规范化、产业规模化很难推行,整个行业很难实现产业化大发展。此外,秦皇岛市除较大的家政服务企业建有培训机构外,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常常是老员工带领新员工现场实习几次就直接上岗,标准化、职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很亟待进一步加强[2]。

(二)行业偏见与市场供需矛盾交织。长期以来,家政从业人员的工作地位一直处于较低层次,社会对家政服务行业普遍存在偏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家政从业人员与雇主在生活环境、文化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雇主对家政从业人员形成了随意支配的优越感,所以使得大部分人认为家政服务工作低人一等。与此同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家政从业人员构成中以女性为主,家政公司和雇主也倾向于招聘女性,让女性包揽家务活,这就导致家政服务行业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造成该行业性别比例失衡,难以在短时期内摆正社会对家政服务工作的观念。此外,目前家政服务供需总量和供需结构上都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总体上服务需求大于用工供给,劳动力市场与家政服务企业之间出现断桥现象。一方面,居民对家庭服务需求迫切,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服务人员;另一方面,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家政服务供给都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特别是高端家政服务领域的供给更是稀缺,部分家政服务企业陷入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

(三)市场秩序和企业不够规范。当前,中介制和会员制是家政服务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具备成本投入小、运营风险低的特点。在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下,企业员工来源渠道单一,只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务合同,而不签订劳动合同,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十分松散。在家政服务企业的运营中,尚未针对从业人员、家政服务质量、客户管理等层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得家政服务水平难以提升,品牌建设相对薄弱。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家政服务企业为了获取暂时的利润,存在着乱收费、无证经营、欺诈等现象,导致社会对家政服务企业产生了信任危机,不利于家政服务市场的有序发展。家政服务的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签订服务协议,三方的纠纷和争议时有发生,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而且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健康有序发展。家政服务行业没有形成行业监督管理机制,服务机构良莠混杂,中介机构超范围经营、无证经营现象比较普遍,家政服务的街头广告、楼道广告随处可见,违规操作和短期行为比较严重。

(四)家政服务人员从业素质不高。农村妇女和城市困难家庭人员是家政从业人员的主要来源,他们的文化程度、技能素质、道德修养较低,对现代家庭服务理念知之甚少,加之家政公司缺乏对从业人员的系统化培训,从而使得家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不利于家政服务行业专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在文化程度方面,家政从业人员多为高中以及其以下学历,大专以上学历极为少见。在技能素质方面,大部分家政从业人员只会做日常基础性家务,如买菜、做饭、洗衣、接送孩子、照顾老人等,而没有能力胜任高层次的家政服务工作,如家庭教育、理财、营养配餐等。在道德修养方面,家政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道德认识程度偏低,缺乏良好的道德情操,难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3]。

(五)法律保障不完善。家政行业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新兴行业。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与该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使得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欠缺规范性。虽然一些地方为了拉动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却仅停留在宏观指导层面,很少针对家政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技能水平等方面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对家政市场的约束力不足。同时,家政服务人员需要进入客户家庭提供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易出现诚信、纠纷以及人身安全保障等问题,在缺乏相关制度规范的情况下,不利于保障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4]。截止目前,秦皇岛市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行业缺乏有效的纠纷、意外、工伤等处理机制,一旦家服公司、家庭服务消费者或者家庭服务从业者之间发生纠纷,很难找到法律上的依据。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和家政服务消费者即使受到侵害也很难为自己维权。尤其是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权益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三、加快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家政服务业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且亟待发展的新兴行业。推动家政服务业长足发展,必须从加强政府引导、规范市场秩序、强化政策执行、加强培训鉴定、强化法律保障、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综合施策。

(一)强化政府引导,营造良好环境。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对于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作用至关重要。在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应发挥职能、共同参与。省、市政府应尽快完善落实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出台地方性配套措施,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沟通,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协商解决家政服务业遇到的各种难题。发展改革部门制订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涉及的重大产业政策、项目规划。商务部门拟订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按行业管理承担监管责任,负责监督管理家政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指导协调行业标准、合同文本规范和服务矛盾纠纷处理工作。人社部门承担统筹协调推动家政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的责任,落实职业培训、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劳务对接等政策措施。民政部门负责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协助监督管理家政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财政部门负责研究提出有关财税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并与相关部门共同落实支持保障措施。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联系群众桥梁纽带的优势,在人员培训、职业推荐、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二)培育市场主体,畅通对接渠道。巩固家政服务业企业发展成果,加快培育居家养老服务家政服务业企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创办各类家政服务业企业,引导各类家政服务业企业走现代企业发展之路,支持家政服务业企业采取连锁经营扩大规模,按照市场细分原则,促进企业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服务质量高、示范作用好的品牌企业。

(三)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企业管理。一是依法规范家政服务机构从业行为,开展行业清理整顿,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坚决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确保市场规范有序。二是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积极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加快建立全市家政服务运营监测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家政服务机构信用档案,建立诚信记录信息申报征集和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三是制订家政服务机构资质规范,建立家政服务机构或其他从事家政服务经营的行政准入制度。四是大力拓展家政服务消费市场,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

(四)强化职业培训,提升人员素质。家政从业人员是家政服务工作开展的主体,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家服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此,应当从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入手,不断提升家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5]。

第3篇:家政服务业管理范文

一、紧抓信用体系建设力促行业提质扩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商务部等14部门《家政兴农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广西加快推进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营造诚实守信的家政服务业发展环境,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广西多方共同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工作,不断完善数字化家政信用建设。围绕国家、商务部、自治区政府关于家政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求,结合广西家政服务业实际,广西从规范管理、信用安全、增值服务、行业统计等四个方面,通过一套指标体系、一个信用信息平台、一个从业人员安心码、一个信用红黑榜、一套呈现方式等“五个一”为一体推动数字化家政信用建设。去年12月20日,广西家政服务业信用管理系统正式启动,首批列入广西家政信用体系企业达到了300多家,系统家政服务人员录入80700人,家政服务员持卡上岗5000人,覆盖全广西、衔接商务部、便民利民的广西数字化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完成。该系统很好解决了消费者在生活中使用家政服务时遇到的“不规范”“找不到”“不满意”的问题,为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起到了促进作用。“广西家政信用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分步实施、强化应用’的原则,以构建信用为核心的新型行业管理体系为目标,以推进家政服务员和家政企业信用记录制度化为重点,坚持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并举,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并重,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家政服务业发展环境,促进广西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自治区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粟坚在广西家政服务业信用管理系统启动仪式上表示。公开透明是将家政人员录入该系统后最直观的作用。家政服务人员有了自己的“诚信身份”,将有力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广西商务厅还积极横向完成与人社、民政、广西信用等平台信息互通,纵向与广东、上海、江浙等家政信用管理平台信息互通,在不断规范行业管理的同时,推动广西家政从业人员“走出去”,先进服务模式“引进来”。通过完善广西数字化家政信用建设,广西家政企业提质扩容,解决社会供需矛盾,构建信用社会,为家政业发展迎来了春天,广西家政行业呈现出供需两旺的良好局面。

二、家政行业托举起乡亲们致富梦

一头托着成千上万低收入家庭的致富梦想,一头拴着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眼下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乡村大量劳动力职业技能、工作经验、工作机会匮乏等,劳动力实现就业困难。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以及“三孩政策”的落实,对家政、养老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家政服务供不应求的现象日益突出。不难看出,目前发展迅速的家政行业已然成为一条助力乡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地区实现就业致富的新路子。不仅帮助乡村人口实现了增收,而且增加了家政服务供给,促进了行业发展。在这个背景下,除了建设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广西多措并举,积极规范家政市场,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力促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针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广西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加大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农村低收入人群家政培训力度,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生活费补贴。加大对家政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家政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各大定点医院设立了培训基地,统一教材,统一管理,注重技能培训与实操训练,确保学员学得好、学得精、掌握好技能。“学会一门技艺,树起生活自信。”今年22岁的黎欣在去年之前还从事鲜奶配送工作,收入微薄,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有家家政企业正在招收母婴照护培训班学员,而且是免费学习,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报了名,最终所有课程顺利通过。她凭借扎实的职业技能加上自身的不断努力及良好的服务态度,薪资也连连上涨,目前每月薪资近7000元。多措并举,助力腾飞。广西加大打造家政品牌力度。大力打造左右江革命老区家政品牌。据统计,2016年以来,广西围绕左右江老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家政培训“大篷车”进村(社区)1810个,59家巾帼家政联盟骨干企业、5200名巾帼志愿者组成宣讲队,日夜兼程分赴各地开展扶贫惠民政策、家政服务等宣传培训,培训妇女17.1万多人次,带动2.8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就业。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时期,广西以区内5000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实行“挂图作战”,用流动便捷的方式在贫困县、乡(镇)、社区(村屯)开展宣传和培训。大篷车开进一个村、圈划一个村,培训一个人、登记一个人,有步骤、有重点地实现贫困村妇女“应训尽训”,实现家政服务“上岗一人、脱贫一家”。同时依托广西背靠东盟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着力孵化打造一批家政行业龙头标杆企业,深化家政培训“大篷车”进村(社区)培训品牌,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推进广西巾帼家政“走出去”。家政培训“大篷车”走出了广西扶贫新路子,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认可和主流媒体的宣传推广。金绣球巾帼家政联盟被授予全国优秀劳务品牌和全国巾帼家政领跑品牌。广西探索完善服务标准,筹办好广西家庭服务业技能大赛,提升广西家庭服务行业服务品质,探索完善服务标准。指导家政服务业企业积极参与粤桂家政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家政合作。广西壮家女、绿城南方、康之桥、家博士等家政培训机构采用“定制式”培训向广东输出家政服务人员。目前,广西向广东输送家政服务人员70多万人次。2020年全区家政扶贫共培训人员10099人,安排贫困地区就业人数7472人,其中赴广东就业3670人。为打造广西家政品牌,积极争取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亮点工作。支持百色、河池等市打造家政就业培训基地,巩固拓展家政扶贫成果,扩大到全区脱贫地区,为农村脱贫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以及就业岗位。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建设家政劳务派遣“暖心驿站”,满足了家政服务人员招聘咨询、法律服务、短暂休息交流等基本需求。在推动脱贫和稳定脱贫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在政府的不断帮助和支持下,广西八桂女子、南宁旭东社区服务有限公司、绿城南方、康之桥、家博士、玉林志飞翔、贵港家乐等一批知名企业迅速崛起,成为推进广西家政服务业规模扩张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坚力量。在全国“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评选活动中,全区有2家企业进入百强,37家企业进入千户,5家家政企业纳入自治区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建设培育名单。在几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广西家政服务行业技能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康之桥、壮家女等家政公司除了提供陪老、托老、陪护、钟点工等传统的服务项目外,还推出了“知识技能型”服务,如日式介护、婴托、幼儿家教等。

三、党旗领航为家政行业劈波斩浪

针对家政困难从业人员在家政行业“不知怎么走”的现实难题,广西集合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看准自身特点,狠抓家政产业振兴乡村工作,主动出击,服务下沉,依托家政行业,开创扶贫新路子。打造了桂林非公党建家政培训基地,推出了“五个一”党建工作法,即树立一面旗帜,筑牢建强党建阵地;创新一种模式,因地制宜谋划发展;构建一套机制,深耕厚植品牌内涵;选树一批典型,建标立杆激发活力;争创一份业绩,勇立潮头提升效能。着力打造“党旗领航聚合力,品质家政助振兴”党建品牌,其党支部荣获了桂林市最佳两新组织(园区)领域党建品牌、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提高广大从业群众的认识,积极参加培训,提高素质和技能,加入到家政行业就业创业。自狠抓家政产业振兴乡村工作以来,广西加大党旗领航家政工作力度,树立一批家政扶贫示范企业,培养一批家政就业带头人,打造一批家政行业“双强”党组织,助推一批困难户致富,在助力精准助兴的生动实践中促进家政企业党建强、发展强,摸索出一个可复制推广的家政乡村振兴模式。

四、狠抓家政产教融合、产业升级

第4篇:家政服务业管理范文

从服务的内容上看,目前我国社区家政服务的内容主要有家庭清洁、家庭餐的制作、照顾老人、看护婴儿、看护病人、护理产妇与孕妇、搬家、管道疏通、房产中介、婚姻介绍等服务。虽然企业经营的项目繁多,但却很难形成规模和特色,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较多,社区家政服务企业也不可能一一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一旦有需求满足不了,客户就很可能找其他的家政服务企业来为自己服务,这样就会导致社区家政服务企业很难与客户形成粘合度,限制家政服务企业的发展。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社区家政服务企业的倒闭。所以服务项目精细化、规模化、特色化是社区家政服务发展的可行之路。

二、家政服务企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很难满足社区居民的家政服务需求

目前,大多数的社区家政服务企业都刚刚起步,社区家政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功能较低,对于家政服务没有正确、全面的了解,他们只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缺乏服务意识。大多数家政服务人员都是属于“挂靠式”的在家政企业服务。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家政服务培训,对家政行业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更是了解得少之又少,大多数还是处于干完一家是一家,把钱赚到手里才是真本事的阶段。所以让社区居民对于家政企业着实寒心,很难形成长期的服务关系。

三、客户与服务人员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导致签私单现象严重

第5篇:家政服务业管理范文

一、烟台市家庭服务业行业现状

烟台市是商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建设试点城市”。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烟台市家庭服务业服务市场不断壮大、服务内容日趋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家庭服务消费需求,同时也存在着机构规模偏小、经营水平不高、从业人员技能偏低等问题。行业优势。一是市场需求旺盛,行业前景广阔。烟台市总人口超过700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近300万人,按城市人口总数5%的家庭服务需求(最低量值)计算,烟台市城乡居民家庭服务支出已突破35亿元,服务需求量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增长,家庭服务机构年营业额近5300万元。持续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市场表现力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到家庭服务领域。在消费需求带动与资本推动的双轮驱动下,烟台市家庭服务业正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逐步迈进,烟台市各类家政服务连锁店已达80余处。二是业态结构丰富,就业空间广阔。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底,烟台市家庭服务机构共计402家(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按服务业态分类:从事家政服务(家庭保洁、家庭饮食)的234家,占总数的58.2%;从事社区服务(洗染、物品回收、家庭用品维修、保洁保安等)的97家,占总数的24.1%;其他服务(养老托幼服务、病患陪护、物品配送、家庭教育等)的71家,占总数的17.7%。烟台市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58341人,同比增长12.6%,且连续3年增长幅度都在10%以上,家庭服务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加,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农民工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网络应用渗透,行业转型凸显。随着烟台市家庭服务用户需求量的快速上升,用户线上寻找家庭服务的习惯逐渐养成,催生出一批互联网家庭服务原生企业的崛起和众多传统家服企业的“互联网化”转型,形成线上综合运营平台(企业网站平台、App平台、微信商城平台等)+线下综合服务系统(企业总部、区域、社区门店、服务群团)的O2O发展新模式。一些互联网家服平台(包括官网、手机App、微博、微信等)除提供基本的家庭服务外,还充分利用平台优势,拓展服务内容,家庭服务效率和品质得到极大提升。行业困境。一是行业分布集中,机构规模偏小。目前,烟台市规上家庭服务机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芝罘区、开发区、蓬莱市、莱州市,机构数量占到总数的72%,但地区性的龙头企业并不多,个别区市甚至还没有专门的家庭服务机构。烟台市多数家庭服务机构主要以小门面、小广告、小队伍为主,服务项目单一,缺乏行业规范和科学化管理。部分家庭服务机构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处于微利或勉强维持状态,一些机构不得不以企事业团体组织后勤服务为主,入不敷出状态下,机构的家庭服务功能不断弱化;独立门店占据家庭服务机构经营形式的主导地位,连锁总店或门店所占市场比例远低于独立门店。二是管理水平不高,人员流动性大。由于行业门槛较低、行业标准缺失,一些低素质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介入导致服务市场鱼龙混杂,破坏行业的整体形象。大部分家庭服务机构用工实行派遣制、中介制,工资由客户直接支付,机构对员工缺乏有效约束。三是人员年龄偏高,文化水平偏低。调查显示,烟台市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以中高年龄女性为主。2020年,烟台市家庭服务机构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同比增加0.83%,高中学历同比增加1.86%,初中及以下学历同比增加11.78%,从业人员学历构成差异逐步增大。较大的年龄结构和较低的学历水平影响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提升,使其多数只能从事较为初级的劳务型家庭服务。另外,从业人员主动参加技能培训的意愿不强。

二、家庭服务业发展中的制约问题政策针对性不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