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文阅读教学主要策略范文

现代文阅读教学主要策略精选(九篇)

现代文阅读教学主要策略

第1篇:现代文阅读教学主要策略范文

【关键词】大学语文,元阅读,技能

“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使学生“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教’都是为达到用不着‘教’”,“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要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怎样才能完成使命呢?培养学生元阅读技能至关重要。

1.创设有效的训练环境

1.1 课堂教学示之以范。

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掌握阅读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策略和基本图式,逐步生成元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阅读思路的展示、外化,对学生元阅读能力生成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小说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阅读小说的思路: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然后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背景资料的不断充实,对人物、主题的理解会有不断补充、修正的可能。教师在教学中把这理解、监控、调整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生,也就让学生了解了如何阅读小说。

1.2 专门训练举一反三。

让学生充分认识阅读活动的特点和实质,对自己的阅读活动有明确的认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影响阅读过程及效果的主要因素──个人因素、文本因素、策略因素;学会如何依据不同材料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选用适宜的方法解决某些特殊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水平分配阅读时间等;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调节;了解自我反馈的方法,学会检查自我掌握程度、正确评价自己的阅读学习,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等。

按照王俊英提出的“汲取、解读、评判、创新”四个层级进行训练,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汲取,指提取基本信息,即摘取和综合作品的内容要点,如确认关键词、摘抄主题句、写出内容提要、内容提纲、故事梗概等。解读,指探寻信息的内涵,即挖掘蕴含在作品中的深层涵义,如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展示主题的发展、归纳主旨、绘制概念图、欣赏文学作品、获得程序技能,以及进行不同形态信息(图画、示意图、地图、表格、符号、言语和文字)的转换。评判,指评价批判信息,即对原文的内容、形式做出评价性反应,如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的评价,对作者的观点、表现手法的评价。创新,指在原有信息基础上创建新信息: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时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解释;对作品的内容、形式进行改造、拓展、重新创编,或借用作品的文式创作新作品。

2.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与学生自发产生的阅读策略相比,外部传授的阅读策略更容易产生利用性缺陷,因为自发的策略是自上而下的加工,有个人的兴奋和情感因素伴随,能产生更好的迁移。而教师外部教的策略是自下而上的加工,因为缺少个人因素的参与,留给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利用性缺陷是指使用所学策略所花费的心理能量抵消了使用策略所带来的收益。如果学生使用了策略但没有收益,他就会产生策略的利用性缺陷。为了避免产生策略的利用性缺陷,要特别注意训练方法的科学性。

2.1 教师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进行策略学习,要说明好的阅读策略的具体名称和含义,说明策略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条件,也要说明如果出现策略使用不当时,如何进行补救等等。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使用元阅读策略的重要性,以便能自觉地将其运用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2.2 元阅读训练要结合课程具体内容进行,要有一套操作化的外显技术。教师要清楚地展示每个操作步骤,并让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一般阅读教学中,以知识为主线,知识是显性的,策略是隐性的;元阅读训练中,以策略为主线,策略是显性的,是借助知识进行策略学习。阅读策略训练最好是每次训练一个策略,等前一个策略掌握了再训练下一个,这样,依次进行,便于学生掌握。

2.3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阅读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可以说元阅读技能训练是从“教师示范策略法”开始的,因为元阅读技能是内部的加工过程,是通过外部努力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而揭示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思维的内部加工活动。例如,教师可用“阅读到这里我们在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等语言,描述出自己正在进行的阅读思维过程。

2.4 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来作判断。对学生元阅读技能的训练是基于通过观察进行学习的原理。在对学生进行元阅读技能训练前,教师首先要把所教的阅读技能及其使用展示给学生看,要有可操作性,并与阅读内容结合使用。在观察学习中,示范是很重要的环节,但教师示范过了,并不意味着就是学生学会了,所以,重点还是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

2.5 在学生知道了阅读策略后,教师还要教学生对阅读策略使用过程进行自我监控的方法。对阅读活动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可以独立进行,如使用阅读策略提示卡,每周绘制自我效能图表,坚持写阅读后记和反思日记等;也可以同伴之间进行,就是互相提供表达阅读过程的机会。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成为“阅读侦探”,也要创造更多的机会,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反馈练习(如每周的头脑风暴会议、学生最佳阅读监控展示),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元阅读意识和使用阅读策略的潜力,以便最终形成元阅读技能。

3.注重学生的知识差异

大量的研究表明,如果利用熟悉的知识讲元阅读策略,可以减少学生心理能量的消耗,从而提高学习策略的使用效果。如果是在学新知识的同时学习阅读策略,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因心理资源不足而体验不到学习策略的好处,这样他们就不会相信策略的效果,更不会坚持使用。这说明,在元阅读策略训练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体的体验,要让学生体验到有效果,这样学生才会相信策略的有效性,并坚持使用,从而实现自我调节。作为教师,在元阅读训练过程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用强弱不同的控制方法。对优秀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松散式的弱控制,因为他们即使没有接受训练,实际上早在部分使用这些策略,只是无意识罢了,教师只需要激发和鼓励他们有意识地使用学过的策略就可以了。对中等程度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讨式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接受阅读策略。而对差的学生,教师就要采用强灌式或接受式让他们在一步一步有序的训练中,学会使用元阅读策略。对于差学生,开展元阅读训练尤其要注意在他们知识巩固的基础上进行。

阅读教育既要促进学生现在的进步,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促进学生元阅读技能的生成,是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第2篇:现代文阅读教学主要策略范文

关键词:阅读策略 策略培训 课堂教学

1.引言

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Johnson &Johnson,1998:333)。Anderson(2004)把24项具体的阅读策略归为三大类:认知阅读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补偿阅读策略。略读、跳读、综合性推理和推测词义策略是认知阅读策略中常见的四项具体策略。阅读策略培训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自己设定阅读目标并为此采用相应阅读策略的独立的流利的阅读者”(Silberstein,2000:12),“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并运用阅读策略来处理阅读材料的意识”(Nuttall2002:37)。

国外培训研究主张显性的训练方式(explicit training),即学生被告知策略使用的价值,训练的原则、目的及预期效果等。在此基础上,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者们提出将策略培训与外语教学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外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Cohen,1998)。国内对阅读策略的研究刚刚起步,且多是比较优、差学习者使用阅读策略差异及与阅读成绩关系等的描述性研究(例如,刘丹丹,2002;刘亦春,2002;杨小虎,张文鹏,2002)。孟悦(2004)以沈阳体育学院2001级两个英语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以民办院校学生为对象的策略训练及其效果的实证性研究还不多见。

2.研究方法

2.1研究问题

本文试图验证将课堂阅读策略训练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民办院校的学生。本研究涉及以下三个问题:(1)课堂阅读策略训练对于增强民办院校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否有效?(2)策略训练对民办院校学生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策略训练对民办院校学生的阅读速度是否会产生直接影响?

2.2研究对象

参加该项研究的对象为江苏某民办学院数学系大学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1班为实验组,2班为对照组,不接受培训,只参加培训前后两次阅读水平测试。英语课由同一位教师承担,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进度相同。

2.3研究过程

策略教学在开学初进行,持续8周,分3个阶段。策略教学采取显性训练方式并与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3》讲授有机结合,主要利用每单元处理课文的时间进行。在第一阶段,教师讲解并演示策略,详细阐述策略教学的意义及训练计划,各项具体策略的使用价值、用法和场合。首先,教师根据课文设计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报告其思维过程。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该问题的最佳途径。最后,教师引出相关策略,介绍该策略的定义,结合问题演示该策略的用法,显示其实用价值。教师通过上述方式向学生介绍本研究涉及到的四项阅读策略:略读、跳读、综合性推理和推测词义策略。该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意识到学习阅读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第二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强化练习使用策略。教师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着重训练学生使用不同的策略。例如,遇到短篇小说,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或某些细节推断下文的发展趋势及结局;遇到科技说明文,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大小标题并对文章主题、结构和大意作出预测。这是一种非结论性的问题,应积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必在意对错。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遇到的新信息阅读者会不断更新自己的图式结构。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浏览文章,查找人名、地名、数字、日期等细节,或是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含义及代词指代对象等。该阶段教师应注重对策略应用的分析并及时反馈给阅读者,以便使其明白何时何处怎样使用某项具体的阅读策略。在第三阶段,学生独立练习使用策略来完成新的学习任务,提高其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该阶段教师在布置完学习任务以后主要起到监控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在独立使用阅读策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个别运用策略有困难的学生可给予单独辅导。

2.4研究材料

A、B卷各有3篇阅读理解文章,共计15道阅读测试题。所有文章均选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中的阅读理解部分。A卷阅读总词量为1641个词,B卷阅读总词量为1523个词。参照马德高、张兆刚(2003:21)对CET4阅读理解试题的阅读技能检测点的归类方法,本研究将这15道多项选择题分为1道主旨题(main idea questions)、9道事实和细节题(factual or detailed questions)、3道综合性推理题(global inference questions)和2道推测词义题(lexical inference questions)。主旨题和细节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心大意,从文章中找出某些具体内容和细节等浅层理解能力;综合性推理和推测词义题考查学生推断作者观点、意图或词义、代词指代对象等深层理解的能力。

2.5数据收集及分析

本研究通过阅读水平测试的途径来收集数据。培训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同时进行了受训前阅读水平测试(A卷)。策略训练结束时,两班又同时进行B卷的测试以对比阅读策略教学的效果。测试开始前,教师要求受试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阅读任务及测试题目,同时在试卷上填写完成测试的时间以对比策略训练对学生阅读理解流利性的影响。

本研究共回收有效试卷194份,其中实验班98份,对照班96份(对照班有一名学生未参加B卷测试)。阅读理解每答对一题得1分,每位受试的两次分数按照主旨题、事实和细节题、综合性推理题和推测词义题分别统计。此外,将A、B卷的总词数分别除以每位学生完成测试相对应的时间(以分为单位)得出其阅读速度。笔者利用SPSS11.5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并统计出其平均值、标准差、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

3.结果与讨论

3.1策略训练对学生整体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

表1报告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次阅读理解水平测试的统计分析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训前两组学生在整体阅读水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327>.05),而训后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显著(p=.014

3.2策略训练对学生做不同阅读理解题的能力的影响

表2列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次测试四种题型各自的平均分、标准差及两种t检验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受训后四种题目得分都有所提高(+.22,+.63,+1.22,+.62),且前后成绩差异显著(p=.021,p=.041,p=.018,p=.024)。对照组学生在主旨题、细节题和词义题方面均有所提高(+.13,+.77,+.21),推理题成绩反而有所下降(-1.27)。经配对样本t检验,对照组学生除在细节题方面明显进步以外(p=.007),处理主旨题和词义题的能力未见显著性提高(p=.159,p=.886>.05)。该结果表明,课堂阅读策略教学使得实验组学生把握文章主旨、进行综合性推理及推测词义的能力有所提高,特别是综合性推理能力提高最为显著,而其查找细节的能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对照班按照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模式教学,学生查找细节的能力因而显著增强,但是其综合性推理的能力却下降了。笔者分析这可能与B卷推理题难度偏大有关,但同时参加测试的实验班还是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也证明了策略教学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进行综合推理的能力影响最大。

3.3策略训练对学生阅读流利性的影响

表3描述了实验组、对照组组内及组间阅读理解流利性的对比情况。实验组的平均阅读速度提高了0.91个词汇,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这种进步具有显著性(p=.048.05),而训后实验组的阅读速度则大大超过对照组(p=.001)。该结果表明课堂阅读策略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笔者预期对照班速度会略有提高,但数据显示其速度下降。据表2分析,笔者认为有可能是B卷题目对综合性推理能力要求较高,而对照班学生未经系统训练,故表现较差。

表3 实验组、对照组组内及组间阅读理解流利性的对比情况

4.结语

4.1结果及意义

(1)在民办院校环境下,课堂阅读策略教学尤其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阅读英语材料的信心,有利于学生整体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2)除了查找细节的能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以外,课堂阅读策略教学使得实验组学生把握文章主旨、进行综合性推理及推测词义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进行综合性推理能力的提高最为明显。这表明民办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这些方面的训练,特别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进行综合性推理的能力有待提高。(3)接受课堂阅读策略教学的学生阅读速度显著提高。上述研究结果证实了在民办院校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培训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有效性。英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传授阅读策略,帮助起点较低的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最终使其成为成功的阅读者。

4.2问题及思考

在该实证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1)很多研究在培训前后采用同一套试题,这是一种测试可信度的较为常见的形式。(Song,1998;Selinger & Shohamy,1998),如孟悦(2004)以沈阳体育学院两个英语班学生为对象做的实证研究。但是,笔者认为尽管相隔一段时间,学生仍会对部分题目特别是细节题留有印象,因而同一套试题的两次测试结果不能客观地反映其水平的变化。出于上述考虑,笔者在四级题库中选编了A、B两套测试卷,但是很难控制词汇量和试题难度。希望研究者今后能够利用先进的软件编制出比较理想的测试卷。(2)本研究未采用问卷调查,主要考虑到问卷只能提供描述性的数据而且问卷调查结果还有效度问题(文秋芳,2004)。但笔者发现统计数据只是显示了整体的趋势,并不能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建议以后在测试后立即采用访谈方式要求学生报告策略使用情况,这会有助于结果的分析。(3)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变量难以控制。学生个体差异巨大,除了性别、生源地、家庭背景、性格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接受策略培训的效果。教师变量也应考虑在内,教师的水平、经验甚至授课时的情绪都会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如何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效地控制变量,如何解释诸多变量对阅读策略训练结果的影响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Anderson,N.J.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Issues and Strategi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2]Cohen,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8.

[3]Johnson,K & Johnson,H.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A Handbook for Language Teaching[M].NY: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8.

[4]Nuttall,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London: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2.

[5]Seliger,H.W.&Schohamy,E.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6]Silberstein,S.Techniques and Resources in Teaching Read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2.

[7]Song,M.Teaching Reading Strategies in an Ongoing EFL University Reading Classroom[J].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998,(8):41-54.

[8]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J].外语界,2002,(6):13-18.

[9]刘亦春.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英语阅读策略差异的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2,(3):24-29.

[10]马德高,张兆刚.大学英语考试题型透析与历年真题精解[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

[11]孟悦.大学英语阅读训练策略的实验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24-27.

第3篇:现代文阅读教学主要策略范文

关键词:语文阅读;中学;新课标;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的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成败得失、积累教学经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案研究是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能力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价值在于促进教师将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教学方案的研究使教师处于一种反思状态,不仅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具体行动,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思维品质;教师通过看课、评课提高教学方案的实效性,有助于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总之,教学方案研究是教师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方案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对具体教学方案中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深刻反思和客观评价。本文首先论述了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说明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新课标下阅读教学方案的相应策略,为中学语文教学方案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新课标下教师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案应该突破过去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局限于学科的局面,树立大教材观、大语文观,让阅读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应该强调学生主体建构、自主探究,变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尊重师生的个性和作品的个性,体现现代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个性化。应该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重视学习结果但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特别要努力做到把以教为主的过程变成以学为主的过程。

二、新课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特点

1.师生角色定位准确,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从角色定位来看,教师不是知识的输出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学过程来看,通过将教学内容的合理分解,使得学生能够有目的地查找资料,从而做好课堂交流。而在教学中,学生能够逐个环节进行集体交流,教师总结时点出需要识记和重点掌握的知识,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做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课堂上,教师信任学生,让学生搜集资料、竞赛研讨,又应不放弃指导的职责,教学活动井然有序,时效性强。

2.现代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一是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内容要立足于课文又不局限于课本,如搜集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和历史背景等的相关资料,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二是指教学形式开放性。学生分组竞赛与教师参与归纳总结相结合,既不按部就班,又不放任自流,课堂充满生机。三是指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在查找资料、分组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讨论、辩论,无疑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个性化特征

在教学中采用自学、竞赛加老师点播、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交流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所得,学生有思考的权利和精神自由。师生的学习和思考成果就会成为课堂上宝贵的学习资源,而不是将教师的观点或者教师用书上的结论强加于学生。

三、新课标下阅读教学方案的策略

新课标要求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张扬师生的自主与创造精神。阅读教学必须开发丰富多彩的行动策略,这是新课标的精神,也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方案研究中重视以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策略为参照研究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教研训练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新课标倡导多种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主性阅读教学策略

教学方案应采取学生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阅读教学策略。自主性阅读教学策略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等,在方案制订时,应做到:(1)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提出并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发展各种学习和思考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2)教师认真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范围,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3)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保证充分的阅读、思考。

2.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学生就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中心,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沟通、交流获得知识、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方案设计应做到:(1)以问题为主线。“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中要解决的第一个核心问题,学生确定的“教学目标”又成为要解决的新问题;(2)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3)有多维交流的空间。

3.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个体调动全部的心智和情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从而对作品产生见仁见智的个性化理解的教学方法。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尊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倡导阅读实践的探究性,承认阅读结果的差异性。

4.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

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诱发他们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和个性特征的前提下,涵泳、体味思考作品,读出自己或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及结论。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5.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教师激励并促成学生与课文、与作者、与学生自己、与他人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汲取作品营养,提高语文素质的教学活动。

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教学方案之中是教改的当务之急,应加速这种落实与转化。只有不断探索语文教学方案的研究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促进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涂树林.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与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0):121.

[2]王琴.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对话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2011(4):111.

第4篇:现代文阅读教学主要策略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英语泛读 泛读教学

一、互联网时代英语泛读教学的优越性

互联网时代的英语泛读教学得天独厚,优越性明显:(1)内容全面,类型多样。网上资源包罗万象,从内容上来看有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环保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报刊杂志、原版读物等。它涵盖了教材所涉及的或是学生所关心的几乎所有话题,并可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材料鲜活,更新便捷。互联网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数据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热点问题。(3)检索快捷,方便整合。主题或关键词搜索速度快捷大大方便了教师选材。教师只要确立主题或是材料类别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资料,整合后即可构建阅读资源库,实现区域性资源共享。

二、互联网英语泛读教学资源库的构建

互联网时代的泛读教学不听任学生漫无目的地浏览。先期构建适合学生需要的互联网阅读资源库是进行泛读教学的前提。建立互联网阅读资源库要有能连上互联网的教师用机及与校园网相连的一定量的学生机等基本配置。教师通过搜索选择、下载网页、制作链接后可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简易的双层网站。一般说来,构建过程可分三步:首先确定主题。泛读教学的选材应当尽量扣住使用的教材,其主题分布应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然后进行搜索下载。较窄的主题可以采用大型搜索引擎,但一个相对宽泛主题则应选择分类的网站进行查询。教师可给学生推荐常用的课文背景知识网站。最后对搜索下载的材料进行整组。网上的素材下载后,教师应初步筛选,本着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的原则选出若干网页或文章,然后根据设计意图(如注解或替换部分生词、设计阅读任务等)再加工。接下来,要根据所选材料的个体特征确定其篇幅、位置与链接次序。重新整组后的同一个相关主题的若干网页可以构成一个材料组,相当于一个子网站。常用的材料排序是按照背景资料、辅助性阅读与拓展性阅读进行的。科学组合后的材料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补充文化知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自主性,逐步提高阅读水平。

三、互联网时代英语泛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为了突出语言的工具性,互联网时代的泛读教学应当提倡任务驱动下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策略,突出思维参与,培养学生主动寻找信息、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1.明确目标任务,激发内在动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的习得应当是有目的的交际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任务来明确每次阅读的目标,然后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乃至讨论合作,做出构想,最后由学生给出汇报。同一语篇应用的任务应当是多时机、多层次的,应当由易到难、由浅表性理解到综合性领会,可以形成一个或数个微型任务构成的阶梯式的任务链。任务驱动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实现障碍突破,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理解与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阅读理解中的障碍突破是成功的关键。运用预测技能,边读边了解原文的篇章结构和作者思路,把握具体细节,依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和引申,结合语境识别词语功能,巧推词义,领会作者的态度与意图。(1)整体阅读。整体阅读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学生在了解英语句子结构规律的基础上,阅读时可以大胆抛开某些结构词或冠词、系词、连词等,对于起辅助作用的形容词和副词等可以稍加领会,重点是要抓住一些关键实词,如动词、名词等。(2)抓主要环节。进行阅读理解时,应将细读、略读巧妙结合,恰当地调整阅读速度,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句和段落上。在阅读过程中只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段中的关键句、文中的重要段落,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3)活用阅读技巧。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学生应学会运用略读法,通篇浏览,了解大意,领会文章的主要精神。必要时采用寻读法快速寻找文章的重要信息。依文章的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3.鼓励自主阅读,积极思考实践

阅读活动实际是一种语言知识的实践和实现。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积极思考,广泛实践,自主解决阅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发现新的阅读策略,迫使学生广泛运用已有的阅读策略,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后应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不同的阅读目的去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培养其阅读技能和策略,真正从广泛阅读实践中受益。另外,适时组织学生对所读内容分析、归纳和总结,或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其好处是: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实现智慧和策略的共享;另一方面,学生间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互联网环境泛读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进行泛读教学的组织者是英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策划能力。除了业务能力、理论水平、人格魅力、情感态度等这些传统意义上评价教师的标准,互联网时代的泛读教学对英语教师要求更高。

1.善开拓创新,工作热情高

互联网时代给外语教育手段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在各学科寻求与信息技术整合进而优化教学过程的今天,仅仅满足于将教科书作为知识的载体显然是不够的。互联网环境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需要付出比传统教学更多的精力与耐心。技术的掌握、理论的钻研更需要大量辛勤的努力,离开努力开拓创新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

2.学习互联网教学理论,扮演好多种角色

在互联网环境中,教师是互联网资源的设计者,是学习目标的引导者和学习群体的协作者。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丰富的阅读情境,设计合理的激励性的阅读任务,做出积极的学习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掌握一定的互联网开发水平,活学活用

互联网开发水平是创建与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基础。教师不但应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网页下载、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术,而且应具备互联网系统安装、运行与维护的基本能力与动态网页后台系统的操作技术。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英语教材更新缓慢、阅读量不足、题材拓展的面也较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应用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学生词汇量已有一定积累的前提下,应大力提倡结合教材主题,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性材料进行泛读教学来丰富和拓展英语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第5篇:现代文阅读教学主要策略范文

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低年级自能阅读训练”的试验。我们试验研究的对象是" 自能阅读策略" ,这里所说的" 策略" 是指一种用来思考问题的,比较抽象的、通用的思想方式。" 自能" 则突出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能运用这种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自能阅读" 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以此为支点的。学生在自能阅读训练过程中就能学到一些现代信息技术,因而也培养了其运用当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能力。以上所述,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我们总结出了在低年段实施自能阅读策略的基本框架:一、欣赏性地听,激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二.人机对话,自能探究。三、灵活应用,帮助巩固新知识。四、扩展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实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的物质保障,为学生进行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有利的物质保障,为学生进行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创设了全新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为建构科学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逐步形成一套完整而富有特色的阅读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低年级自能阅读训练”的试验。我们试验研究的对象是" 自能阅读策略" ,这里所说的" 策略" 是指一种用来思考问题的,比较抽象的、通用的思想方式。" 自能" 则突出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掌握了这种策略后,能运用这种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能力去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自能阅读" 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以此为支点的。学生在自能阅读训练过程中就能学到一些现代信息技术,因而也培养了其运用当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能力。以上所述,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研究中,我们总结出了在低年段实施自能阅读策略的基本框架:

一、欣赏性地听,激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人类主动探求新知的思想倾向和内在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讲,如果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能利用各种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以后阶段的深入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像、视频、声音的教学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存储了充足的多媒体阅读材料。学生通过在这个程序中阅读文本,倾听优美的朗读配音,同时观察相关的图像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在一边欣赏中充分领略阅读材料所显示出来的美,去感受、体会这种美,继而激起创造美的欲望。对要学的新知识有了有了初步的接触,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哪怕这个认识十分肤浅。如在一年级自能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活动," ……像……" 的名式学习为例,在比喻欣赏中有一句:" 盛开着的金黄色的郁金香多象盛满美酒的小金杯啊!" 学生自己阅读这名话,在配音中欣赏这句话,再观察美丽的郁金香图,就领略以了用比喻句说话时的美,也初步接触、认识比喻句。这种感 性认识为下一个环节的学说打好了基础。利用计算机交互性能强大的特征学生的操作是自主的,喜欢欣赏哪一句就进入去进入哪一句,喜欢听几遍就听几遍。在这个环节前教师只要交代好本环节的学习任务,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听,不加任何干扰,这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适当的主导性。

二.人机对话,自能探究。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而在我们的自能阅读策略的主体环节中。我们让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对话,自悟出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在这里我们同样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为学生设置了大量的选择题,让学生在习题过程中加深第一环节中对新知识的原始认识,到最终,自悟出要学的新知识。我们在教学辅助软设计时,同样地题目文本,配好相关图片,让学生在图片提示下启动形象思维,帮助学生自学自悟。设计中了利用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的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在学生做出正确的答案选择时,发出" 你真棒" 的鼓励之声和个" 笑脸" ,选择错误时发出" 要努力!" 的语音,再罚一个" 哭脸" ,这些趣味性浓郁且带有一定强度的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在不断深入的习题中,学生无形地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最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程度的理性认识。在教师指导中概括出所学新知识的内容。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个别监控,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对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帮助与促进。

三、灵活应用,帮助巩固新知识。

这个环节是自能阅读策略的巩固环节。在这环节中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有关比喻知识去完成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习题,在应用中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在习题中分A 、B 两类。A 类较容易,B 类加大难度,适合程度不同的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知识不同程度选择习题类型。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这一环节中加入了练读的内容,我们的设计意图是:一方面用多读的形式巩固学生学会的知识,另一方面解决了在计算机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只重视人机交流而忽视了对学生朗读技能的培养。

四、扩展迁移。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扩展开来,说说在生活中怎么去应用。如一年级比喻句教学时,最后让学生把所学内容迁移到平时生活中,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应用比喻句来说话,使我们所说的话更美。这一环节一方面是对应用层次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运用师生之间的交谈形式来进行,就又解决了计算机教学中另一个容易出现的问题:师生关系不协调的问题,让师生在交流中发展师生友好关系,这有利于学习的进行,让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再是冷漠的。

第6篇:现代文阅读教学主要策略范文

一、出声思考及其相关研究

(一)、出声思考法

1、作为研究方法的“出声思考法”

二十世纪以来,阅读中的认知加工问题已日显其重要性。内省或口头报告是早期阅读研究的主要方法。二 十世纪五十年代,出声思考法才成为研究认知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

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问题解决时可利用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持续的时间 较长,内部操作更为复杂,存在多种选择的可能性,这给研究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人的思维活动总是默默进行的,可说是借助于不出声的内部言语进行的。克服这种困难的一个有效方法是 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出声思考,使人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这样就可以直接观察人的思维过程。

出声思考的方法是德国心理学家Duncker( 1945)首先提出来的。随后有许多研究者选择了出声思考法作 为阅读理解认知研究的工具。如高夫(Gough, 1972 ), 鲁墨哈特(Rumelhart , 1971 )和金西(Kintsc h,1978)等。

2、作为教学方法的“出声思考法”

柯林斯和史密斯(Collins & Smith,1982 )首先提出了专业读者的策略如何用于阅读理解教学的问题。

此后,专业读者阅读时所采用的策略问题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出声思考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的运 用揭示了课文理解之类的思维加工过程。

(二)、相关研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Piakarz,Smith等人对阅读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Piakarz,Smith等人的实验是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或在再读过程中进行解释。

而Squirc则试图通过把每篇故事划分成小段,让学生阅读每一段然后用词表达思想的方法来测试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的想法。他把研究结果分成不同类目进行编码。如书面判断、解释性回答、叙述性回答以及联想性回 答。同时他提出阅读过程中被试的原有经验、能力和个性会影响对问题的解答。但他的问题加工理论因缺乏基 本理论的指导而存在局限性。

五十年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带来了理论观点的变革。它不仅发展了生理学、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以及 神经学,而且由于研究方法的改变使那些相关领域研究有了新进展。

认知心理学家的对于信息加工问题的研究促进了阅读模式的构建与阅读任务分析的有机结合。

其中鲁墨哈特(Rumelhart,1977 )首次研究了阅读中的词汇辨认的加工过程。

金西(Kintsch,1978)提出了阅读理解第一个模式。

西蒙(Simon,1980)对出声思考法进行了方法论上的详细描述。

出声思考法最初只用于良好限定问题解决的研究,随后又被引入阅读加工的研究领域,最后被作为一种研 究的方法与教学的策略而备受心理学、学习论、教学论等领域研究者的重视。

二、出声思考法及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一)、教师示范策略

1、倡导者及其研究

柯林斯、史密斯(Collins & Smith,1982 )提出了阅读策略的分类及如何运用策略的方案。阅读策略分 为:

(1)理解监控;

(2)假设产生、评价和校正。

策略教学计划包括三步加工:

首先,教师在朗读课文时,示范理解监控和假设形成;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到相同的策略活动中来;

最后,学生自己阅读时内化这些策略。

达菲(Duffy)等人提出直接解释法, 强调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的解释作用。他们对传统阅读方法进行修正 ,确定了有效阅读理解教学的特征。即以观察为基础,从阅读技巧的教学入手,把阅读材料划分成几个部分, 教师通过阅读每一部分的示范讲授阅读策略。

2、主要观点和结论

研究都强调依靠外部努力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而揭示阅读理解过程中思维的加工过程。

研究者强调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阅读侦探”,“记录主要观点”,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使用阅读 策略的潜力。

教师示范法和直接解释法都突出了教师指导,即导读的关键性。

3、具体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示范之读仅是一种“中介”,一种“看读”与“自读”间或“听读”与“自读”间的中介。

由于小学生语言模仿能力很强,所以教师的示范朗读是一种有效的指导方式。

示范朗读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为“看读法”,就是让学生不看课文而专看老师朗读。学生一边听老师朗读的声音,一边看老师的 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从中可以获得老师以各种方式传递的信息,从而更深刻地感知课文。

第二种为“自读法”,“看读”后再让学生“自读”,就是让学生看着课文听老师朗读。由于“听读”过 程中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声音接受信息,所以教师朗读时在停顿、重音、高低、快慢的地方要做适当的夸张,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事先约定好的各种朗读记号。“听读”后再让学生“自读”,学 生也能读得正确流利。

(二)、学生的词语表达策略

1、倡导者及其研究

鲁利亚(Luria)提出了儿童口头控制行为发展的三个阶段。 即:成人的言语控制;儿童自己的口头言语 控制;儿童的内部言语控制。

米切鲍姆(Meichenbaum,1985)将其拓展为四个阶段, 即:儿童在成人指导下完成任务之后,口头言语 得到利用;下一步儿童在讨论中完成任务;然后小声说出指导语;最后,出现了非口头的或听不见的自我训练 。

博德(Biyd,1985)等,首次将出声思考既当作研究方法又当作教学方法,试图探索出一条教与学的最佳 途径。他们依据成人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出声思考时的口头报告,分析成人面对困难时采用的方法,以确定教的 最佳策略。

2、主要观点和结论

米切鲍姆(Meichcnbaum,1985 )强调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儿童怎样想而不是想什么”。在这种教学过程 中,儿童内化了个人思维加工过程中的口头对话言语,并对其进行转换,这种转换的有些部分与儿童元认

知的 形成或控制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有关。

3、具体策略

(1)示范加解释。教师对每种策略的使用作出示范, 然后由学生读短文,出声思考;

(2)教师读长篇课文,对各种策略作示范再由学生自己读, 教师对学生课本上的划线部分进行检查;

(3)学生读课文全组讨论;

(4)通过练习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问题解决策略

1、倡导者及其主要观点

1977年,Olshavsky提出阅读表征应作为问题解决的策略。 她强调读者原有的知识水平对策略使用的限制 。如完成任务的环境特征、阅读情境、课文材料和复杂性、读者的动机、读者对所阅读课文题目的兴趣等等。

后来,柯林斯和布朗(Collins & Brown,1980 )又论证了在激活图式的形成过程中,怎样运用原有的知 识构建一种课文信息的最初模式,这种模式又怎样随阅读量的增加而不断得到改进。研究者认为这种改进过程 或最新形成的模式就是读者一般问题解决的策略。

2、具体策略

(1)通过案例让学生形成阅读理解中的一定的模式;

(2)强化并运用一定的模式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3)问题解决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分析;

(4)形成以阅读表征为问题解决的策略。

(四)、自我提问的策略

1、倡导者及其研究

为使学生成为提问题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应诱导学生在阅读课上自我提问,促进对课文的 理解。

弗雷斯(Frase)施瓦茨(Achwartz )从积极信息加工理论角度去研究学生自我提问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积极信息加工的理论认为,学生要成为积极理解和独立思维的主体,就必须提出问题来引导注意力和促进 思维活动。因此,自我提问对学生积极加工课文信息起到关键的作用。学生自我提问优于教师提问,但他们研 究发现,学生自我提问中90%的问题只需字面上的回答。

自我提问包括:理解因果关系问题、分析问题、比较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等。

2、主要观点和结论

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会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保持更牢固。但学生不经过教学指导,只能提出低水平 的问题(需要运用记忆来回答的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高水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阅读成绩。

3、具体策略

(1)提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

(2)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学生首先阅读有关技能的描述, 接着看怎样提出两类问题的教育录像,作为反 馈和分析学生表现的资料。最后,在阅读中以这些问题为要点,提高阅读的效率。

(五)、合作策略教学法

1、倡导者及其研究

安德森(Anderson,1993)等人提出了合作策略教学法,用于研究教师指导下的讨论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强调合作策略教学法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

(1)出声思考为师生提供了一种发现学生已掌握策略的方法;

(2)合作讨论更具有直接性, 师生之间可以就书本和文章提出各种问题加以讨论。如“它的内容怎样? ”“你在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等等,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学生们必须描述出他们正在进行的思维过程。

2、主要观点和结论

出声思考法已在阅读教学中具有新的作用,这些作用不仅体现在个体的认识过程中,也体现在个体间及群 体内的认知过程中,它受不同背景因素的影响。

3、具体策略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和同辈指导下进行阅读, 同辈指导讨论时,相互间的合作可以解决认知冲突,学 生也有较多的机会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数量和质量上提高论述的水平;

(2)师生间讨论或同辈间(学生间)讨论;

(3)对讨论中的问题与策略加以总结;

(4)形成由“合作”而产生的最佳问题与策略。

三、出声思考法的启示

(一)、出声思考法的本质——建构主义取向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期间,数学与自然科学的教学发展开始吸引教育者们思考学习结构本质的重要性。建 构主义取向对阅读理解教学有很大影响。持此观点者强调“阅读是一种读者、课本和情景之间的相互作用”( Palinscar & Carr,1986)。

Pressley(1992)等人指出,阅读理解教学中,转向建构意义的教学倾向已十分显著。这一转变表明教学 已从教师单一的策略教学倾向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和独立实践,更倾向于相互作用的指导。这种教学方法将 成为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建立的与特殊语境、目的和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教学转变的一个 突出方面是教学重点从个体转向了社会背景下的群体。

(二)、出声思考法的突破与发展方向

出声思考法作为研究方法揭示了专业读者阅读过程的灵活性和直接目的性。作为教学方法,它最初用于教 师与专业读者的示范方法。

出声思考法强调形成阅读理解研究的方法论和指导性理论的调整,方法论上的调整指向从试图寻找个体工 作记忆的加工痕迹到记录社会背景下构建意义过程所揭示的思维活动。指导性理论的调整体现在有关阅读表征 的言语转换过程中。

出声思考法已经成为阅读理解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式,并将在建构主义学派理论指导下,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中成为教育学、心理学注意的焦点。阅读理解教学研究的新方向将是一种新的出声思考的表现形式。

(三)、对我国阅读理解教学与研究的启示

1、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教学策略”, 出声思考法有它的理论依据,可以以实验的形式对其进行研 究与运用;

2、在语文教学和外语教学的范围里, 可同时采用“出声思考法”;

3、“出声思考法”的策略还需在具体的教学教程中探索, 并形成可操作策略;

4、“出声思考法”并非要取代其它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 它更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对其 它方法的补充。

1. Kintsch, A & Samuels, S.J.(1974). Toward a model oftext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85(5),363-394.

第7篇:现代文阅读教学主要策略范文

【关键词】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策略训练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行)》提出:高中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作为四项语言技能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外语学习中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方式,因此,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然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耗时多、效率低的现状已广受诟病。

笔者对所在中学的高一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高一新生在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很多学生对高一英语学习感到困难和难以适应,因为教材对学生的词汇要求明显增加,课外阅读的量加大,阅读材料的难度加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也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阅读速度慢,抓不住文章的主题、脉络,信息捕捉不准确,缺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归纳能力不强等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本研究试图将元认知策略运用训练引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意识,引导他们在英语阅读中能借助元认知策略来计划、监控、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二、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的涵义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他指出“元认知”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元认知策略即关于认知过程的认识和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价等方法对认知过程进行调控或进行自我控制。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整合自身语言学习过程的策略,这种策略能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效果,并且要求学习者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习策略和方法都有明确的意识。Oxford (1990) 将元认知策略分为注意策略、制定计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大量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对英语阅读水平有重要的影响。杨小虎等(2002)采用元认知知识问卷调查和英语阅读测试并通过控制英语语言水平的影响对元认知与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对学生英语阅读理解不但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影响英语语言水平对其施加间接影响。

国外许多语言专家的实证研究表明:阅读中的元认知训练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自我管理和支配自己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自己设定阅读目标,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预测和理论假设的验证,从而得出结论并确定下一个阅读目标。

本研究以这一理论为依据,在高一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元认知策略训练的实验,进一步验证元认知策略训练对于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作用,同时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元认知策略训练直接地和间接地与阅读教学内容相融合,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探索一种以学习策略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实验研究

本研究以实施元认知策略运用训练为自变量,以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为因变量,即在实验班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元认知策略训练,而对照班则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教学,根据实验结果来验证元认知策略训练是否有助于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高中生元认知策略的运用现状,并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的实验,从而验证元认知策略训练是否有助于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探索阅读教学中加强元认知策略训练的教学模式,为阅读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

安庆市某中学高一(3)(4)两个自然班,共有学生107人。两个班为平行班,教材及教学进度完全相同,授课教师也完全相同。

(三)测量工具

1、元认知策略调查问卷:主要以Oxford(1990)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为主要框架,并参照了国内学者文秋芳学习策略问卷,设计了一份学生元认知策略调查表。问卷共35个问题,涵盖了三类元认知策略有关的问题: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元认知策略以提高测试的信度,问卷内容以中文阐述及作答。问题选项积分采用了莱克特(Likert Scale)五级量表计分形式,有1~5五个选项,分别代表策略的使用频率从“从不使用”到“经常使用”,得分越高表明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就越高。

2、阅读理解能力测试卷所采用的十篇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短文均随机从高中英语能力考试A级模拟试题集中抽取,均为单项选择题。其中5篇作为训练前测试卷,另5篇作为训练后测试卷。前后测试卷满分均为40分。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对两个班发放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调查问卷表,并进行了英语阅读测试

为了保证调查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调查问卷由被调查学生的英语老师在早读课时发放并让学生当堂完成。一个学期的实验结束后再次对这两个班进行阅读测试,验证实验的效果,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表1、实验前元认知问卷调查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两个班的元认知策略水平都属于第三档次——中档水平(根据Oxford1990年设计的问卷得分标准),学生在阅读中元认知策略意识不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也不高,控制班和实验班阅读测试都不及格。控制班和实验班在元认知策略使用和阅读理解水平上都大致相当,没有明显差距。

第二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元认知策略运用训练

1、集中对元认知理论进行知识讲座。

问卷调查后,组织实验班学生参加元认知策略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有关元认知理论内涵,明白元认知策略作为一种学习策略的存在价值和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感知自己在这一方面知识的不足,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及对元认知策略的求知欲,自觉自愿地接受元认知策略训练。

2、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专门训练。

(1)计划策略训练:帮助学生确定阅读目标、制定阅读计划。学生首先要明确阅读目标,这一目标既可以指短期内完成阅读后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可指长期所能掌握的本领。一旦目标确定后,学生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教师的课堂指导下在阅读活动前进行有条理的计划和安排。具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前完成一些特别设计的热身训练,对阅读材料的来源和背景知识有所了解。

(2)监控策略训练:培养学生阅读中自我管理和监控的能力。所谓监控,它是指在英语阅读中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阅读目标。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使用监控和调节策略,包括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以及根据不同的文体和体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学会自我提问,自我反省。

(3)评价策略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后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评价是检查自己是否读懂阅读材料,是对阅读的经验和教训做的总结,从而使学生在不断总结得失中提高阅读能力。为学生设计一个自我评价表,包括以下内容:①我在阅读中所采用的阅读方式是什么(略读、寻读、粗读、细读等)?②我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③我是否不断地运用了what, when, where, who, why 和how 等提问?④在阅读中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在下次碰到类似的问题是否知道该如何解决?⑤我是否能借助文章的标题,图表,开篇或结尾来获取文章主题的信息?通过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对他们在阅读中的进步和弱点进行思考,并通过这种训练养成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学生独立使用策略与自我评估

教师激励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独立使用元认知策略,进一步巩固策略运用意识。采取生生互动式阅读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模式下,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阅读采取的策略,并监控策略的有效性,在小组中和组内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策略。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所给的自我检测表写一份阅读笔记,自我检验他们元认知的使用情况,通过自我提问等方式可以发现他们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阶段,后测及结果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再次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检验实验结果。

表3、实验后阅读成绩比较

成绩比较分析表明,控制班学生的阅读测试平均成绩由前测的21.44上升到25.33,这说明经过一学期的正常教学后,学生阅读理解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是很大;实验班学生阅读测试平均成绩由前测的22.11上升到30.316,阅读理解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班的阅读成绩均分高出对照班4.98分,表明两个班级的阅读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而说明元认知策略训练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有明显的成效。

结语

学生元认知策略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阅读过程中善于有效的运用选择注意的各项策略和有效的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监控,对阅读成绩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自主阅读的能力。并且,在阅读教学中贯穿元认知策略训练,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也为改变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提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①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

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Beijin-

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

esearch Press,2001

②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anghai:Sha-

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

ress,1999

③Flavell,J.H.Meta-cognition a-

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inquiry.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906-911

④O’Malley,J.M&Chamot,A.U.Lea-

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

ge Acquisition.Shanghai:Shanghai F-

oreign Language Press,2001

⑤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

uld Know.New York,Newbury House P-

ublisher,1990

⑥董奇,《中学生阅读能力与元认知的发展和培养》[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

⑦李福勇,《元认知策略与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教育革新》,2008(1)

⑧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⑨杨小虎、张文鹏,《元认知与中国大学生阅读理解的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第8篇:现代文阅读教学主要策略范文

关键词: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元认知能力

随着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元认知理论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元认知策略理论已经成为语言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的新热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元认知策略对阅读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基本理论,并分析了元认知策略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及学生元认知其能力的培养。

1.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的概念与定义

元认知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于20 世纪70 年代中期首次提出。1976 年,他将元认知表述为,“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

1981 年,弗拉威尔对元认知作了更简练的概括:元认知是“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他认为,元认知的两大主要成分是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所谓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所存储的既和认知主体有关又和各种任务、目标、活动及经验有关的知识片断。按照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元认知知识,即关于认识主体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即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即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其实质是人对认识或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它是指人类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认知对象,对主体的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在元认知的指导下采取的策略就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从元认知活动中衍生出的。O’Malley和Chamot认为,元认知策略就是利用认知过程获得的知识,对学习计划进行确立、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学习策略,它是一种高级的管理技巧,对改善学习效果起着核心作用,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它对外语学习,特别是英语阅读有着重要作用。

2.元认知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元认知策略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体现出来,即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价策略。

2.1 计划策略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积极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计划指教师结合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和阅读材料的难易度,合理安排认知资源和时间,明确阅读训练的重点,选择相应的阅读策略,以达到阅读理解目的的策略。

2.2 监控策略

元认知监控是阅读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元认知加工过程。它是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地进行监控,并相应地进行调整,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阅读的监控策略包括:(1)方向监控:明确阅读目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确定阅读技巧。(2)进程监控:边阅读边思考,观察识别材料提示的重要信息,根据有关线索来对信息进行判断。(3)策略监控:善于自我提问,检验自己的阅读策略是否有效,多角度分析推理,懂得运用有效策略处理综合性问题。

2.3 评估策略

评估策略是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特点以及个人的理解能力做出分析。首先,学生完成阅读材料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复述课文、改写课文等方式反思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这个过程使学生了解了计划进行的情况,检查了学习策略在阅读中所起的作用。其次,通过核对答案、纠正错误引导学生对他们阅读前所设置目标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

元认知知识的掌握及元认知策略使用能力的培养,不仅会对学生现阶段的英语阅读产生重要影响,更会增强学生今后英语阅读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英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纳入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渗透元认知知识和策略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督促学生自我检查,加强自我调控能力,实现阅读教学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第9篇:现代文阅读教学主要策略范文

关键词:元认知技能;策略;阅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295-02

引言

阅读是复杂的认知活动,是从文字符号中获得意义的过程,它的核心是理解。阅读过程的实质就是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加工的过程。阅读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英语水平。阅读的重要性表现在, 它不仅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 还是丰富知识、发展人际关系和自我反省的重要途径。阅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不仅是有价值的,而且是充分发展的必要的[1]。在大学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中, 阅读分值占40%,由此可见阅读在学习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中,除了学生自身的语言因素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的元认知技能。学生缺乏对阅读策略的认识和运用,这直接影响了阅读的质和量。因此,掌握阅读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学会阅读,成为独立、高效、自主的学习者和阅读者,可以说具有突出的现实性和迫切性。

一、元认知的基本含义

美国心理学家J. H. Flavell于 1976 提出元认知 (Meta―cognition)这一概念后,元认知很快成为心理学及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及焦点之一。L. Baker和A. Brown( 1984)认为,元认知是指个体认知领域的知识及对其控制。C. Worthman等人(1985)认为,元认知是指反映个体监控自己思想的能力。D. Hunt (1986)指出,元认知是指反映个体自我思考的能力。B. Mayer (1986)认为,元认知是指个体认知过程的知识及对其觉察。P. Morris (1944)指出,元认知是指有关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或信念。束定芳和庄智象(1996)指出,元认知是指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认知过程的调整。从各个研究者的定义来看,其基本含义是一致的。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己及他人认知活动以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认识。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技能三个方面。其中元认知技能是指个体监控自己认知活动时所使用的策略和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元认知技能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选择、连接和解释材料中的信息,根据阅读材料提出假设和预设,在阅读中依据材料设问,采用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修正策略,最后评价阅读活动的成果。

二、元认知技能和策略在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一)选择、连接和解释材料中的信息

Goodman(1976)认为阅读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预期的过程[2]。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往往具有选择性,也就是与自己的先前知识或经验有联系的信息往往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也易于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把它有机地运用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当中,使其成为个人知识的新成员,整个知识的一部分。在读者预期的基础上,对从直觉中选择最少的语言线索加工,形成暂时的决定,这些暂时的决定在继续的阅读中被证实或拒绝或进一步加以提炼,为此读者必须监控他的选择,以便知道他的错误,并在需要的时候,积累更多的线索。

(二)提出假设和预设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表明,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猜测――证实”的过程。Goodman(1995)认为,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读者不断重构意义, 寻找最直接的途径获取意义, 运用一些策略减少不确定性。他的理论强调了读者在阅读理解中主观预测作用。读者应对文章提出合理的假设,并且用得到信息来检测这些假设。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读者应当不断地问自己,是否已经理解这样的提问以及由此得到的回答,使得阅读成为一种积极的理解过程。如果读者不能发现有根据的假设,它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发生困难。

(三)根据材料内容设问

Collins(1980)认为许多时候理解的失败,实际上是与不能提出适当的问题有关。Andre and Anderson (1978-1979)认为自我提问整合了许多原认知成分,它可以鼓励读者确定学习目的,辨认并突出材料的重要部分。提问策略能使学生积极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且能够使他们采取具有一定策略的行动。如果读者能够觉察出文章的逻辑结构并进行提问,要比简单地读课文或重读好得多。阅读中的提问集中在语篇和句法、词汇两个层面。读者应进行以篇章结构为基础的提问,把握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探究整个语篇意义。阅读后,即在摄取语篇主要内容基础上提出一些判断性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概括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采用自我监控和自我修正策略

阅读的基本目的是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对阅读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自我监控策略是对阅读中的意识性、方法性和执行性的自我把握和监控。在阅读中,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阅读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这一过程中,读者要进行仔细阅读,运用认知策略和各种阅读技巧,不断地进行阅读材料和头脑中先验知识的整合,监控策略使读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以便找出来,并加以修改。调节策略是指读者在反复阅读中,根据对认知阅读活动结果的检查、反馈,如发现问题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使对错误的理解得到及时修改、订正。 根据对认知策略效果的评估和检查,及时修正和调整使用的认知策略,使阅读以达到更加好的效果。

(五)评价阅读活动的成果

自我评价是指对一个人的认知活动效率和认知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估。作为一项元认知技能,自我评价常用于学习者反思其在新任务中取得的进步(Oxford,1990)。比如:(1)评估他们自己是否比四周或七周前阅读得更快或从阅读中获取的信息更多。(2)检查他们是否已经掌握所学的阅读策略,阅读技能是否比上次有提高。(3)回顾他们能够理解多少阅读文章的内容,这些是否代表着阅读水平的进步。通过元认知策略训练,学习者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学习自主性也得到提高(1987a:164)。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人积极地主动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去,让学生自我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而且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自我改正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他们的主题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元认知技能的培养

(一)培养元认知技能的重要性

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很多阅读教学活动设置的目的不是帮助学生去理解(test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rather than teaching readers how to comprehend),而是为了检测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结果。即使教学设计得再合理,也只能说明学生是否理解了教材的某些内容而非全部内容[1]。 如果学生理解了,教师并不清楚学生如何理解;如果学生不理解,教师并不知道学生为什么不理解。显然,以检测阅读理解结果为主导的阅读活动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的技能。

为了真正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首先要清楚阅读中涉及的两种心理活动,即认知活动和元认知活动。认知活动就是思考(thinking),元认知活动就是对思考的思考(thinking about thinking)。在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就是理解阅读材料所表达意思的过程,而认知活动则是对阅读理解过程的监控。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信息,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导致阅读理解失败或是失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能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缺乏元认知方面的知识。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加强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提高学生元认知技能和策略的应用。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技能

现代教育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学习潜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知识的认识,结合课堂和课外阅读,加强对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了解策略知识不等于已掌握了策略知识,也不等于会灵活地应用策略知识,因此在掌握了阅读策略知识的基础之上,很有必要让学生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训练和使用元认知技能。元认知技能和策略的训练不是孤立、片面、静止的行为,而是与课程内容中阅读活动密切结合起来的。在教师宏观指导下,通过设计相应的阅读练习,让学生小组之间合作互助学习以及学生本人的反思来加强对元认知技能和策略的巩固。基于他人研究,结合笔者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三点针对元认知技能培养的方法,求教于广大教研者:首先,教师应花一定的时间组织开展有关元认知知识方面的讲座,让学生认识到元认知技能和阅读理解的关系,以及元认知技能对提高有效阅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首先向学生示范在阅读中如何使用元认知技能,之后教师设置一些练习,让学生在阅读练习中自己实践操作使用这些元认知技能及策略;第三,在学生自己实践练习如何使用元认知技能之后,教师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反思他们自己在阅读中使用元认知技能及策略的情况。除以上提到的三点方法,教师同时还要创造阅读条件,营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阅读环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即培育一个鼓励学生选择策略、使用策略的阅读环境,使学生愿意去学习更多的策略,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元认知能力。

四、结语

阅读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发展其他语言能力,如听、写、说、译等的基础。为了掌握好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高效的阅读,元认知技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元认知知识渗透到课堂授课中,把元认知技能训练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辅之集中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运用元认知技能的能力,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Anderson.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 [M]. Thomson Learning Asia Pte Ltd. 2003.

[2]Goodman, K. S.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College Reading Association.1976, (3) 45-48.

[3]Schraw,G.Promoting General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J].Instructional Science, 1998, (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