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精选(九篇)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

第1篇: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

【关键词】语文阅读;理解词语;多种方法融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文本中的每个词语都极富有伸张力和想象力的,它承载着写作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情感倾向等,有着广阔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开拓思维,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良好依托和载体,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巨大宝库。因此,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词语,掌握词语,运用词语和发展词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效果。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谈几点体会:

一、借助工具书、书中注释释义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字典、词典,理解生词的意义。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语素意义,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更多词语的意义。懂得语素的知识之后,能够更好地辨认词义。如:“水利”、“水力”两个词,我们只要理解了语素“利(利益)”、“力(力量、能力)”,就能够区别它们的词义。又如:在教学《金钱的魔力》一文时,文本中的“蹩脚”、“考究”、“阔佬”、“通融”、“窘况”、“妙不可言”等词语,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通过查词典的方法已经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对学生了解作者刻画老板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形象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查字典时还要注意据词定义,即教会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择义。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和“我见相如,必辱之。”中的“辱”在字典中的解释有:羞辱,使受到羞辱,玷辱,谦辞、表示承蒙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也不同,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选择用哪个意思更为贴切。

二、比较、分解词语释义

在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如:《白杨》中“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一句,其中的“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由树及人,借物喻人,感受作者用以神传情、意境深远来体现感情的波澜。这样,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对文本的理解,并有所感悟和思考。

分解词语是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比如:重临:重新来临。喧闹:喧哗热闹。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的工作。通过这种多个单字字意的组合,学生能更加快捷简明的理解词语的意思,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

三、近义词、反义词、互换词语释义

汉语的词汇极为丰富,几乎每个词语都会有一个或几个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根据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时可以灵活地采用“近义词、反义词、互换词语”来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词汇来替换与之意思相近的新词,以联系旧的知识来启迪新的知识。如:《梦想的力量》一文,“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一句话中,要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可以找出它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刻不容缓、急不可待、慢条斯理、从容不迫等。这样,既能深刻地理解词意,又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四、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释义

经常听老师们说,理解词语和句子是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实,这就是告诉我们要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只能会意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就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弄懂深层的意思,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彩色的非洲》中“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色彩斑斓”和“多姿多彩”意思相近但用词不重复,文中能体现这两个词的还有“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学生通过上下文的阅读,感受到词语的含义,体现到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美。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在感悟理解过程中感受奇丽景象,积累优美语句。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实例,加深对这句话以及课题的理解。因此在学习文本时,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体验,体察语寄的意蕴、情感和韵味,培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

五、动作释义法释

在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理解“咀嚼”,学生在理解“咀嚼”时遇到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咀嚼的意思,也可以通过文中的插图理解,最贴切的是引导学生和文中的作者一样学习骆驼咀嚼的样子,直观生动地理解咀嚼的意思。

六、借助图片、多媒w等信息化手段释义

在教学《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荫道上,应接不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平时在生活中看到的景象,想象一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随之出示课件,展现其所描绘的画面,借助画面,对它进行形象化的理解,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如此赋予过程以情趣性,学生于语境中,于生活经验中,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训练了语言的迁移与运用能力,还享受了审美乐趣。

七、涵咏释义

第2篇: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

一、高中阶段常见英语记叙文的特点

从本质上看,记叙文是叙述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文体,在高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主要有以下两种:

1.人物对话类文章。这是高中阶段最为常见的记叙文形式。其主要是以人物的对话和行为作为阐述的重点,通过对话的展开,完成一定意义的文化或者情感展示。此类文章,通常以主人公的对话为主线,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或者行为肢体对话进行叙述。如何理解对话和肢体语言代表的意义,是学生阅读的重点所在。因此,教师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站在语言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就简短的对话语境进行理解和阐释。

2.故事类文章。趣味性的故事,或者社会事件的描述,是教材中故事类文章的主要形式,其一般以事件或者相关人物为切入点,根据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全线铺排。基本特征是:记人时,强调人物的情感变化,以人物的经历和事迹为核心内容;叙事时,强调事情的进展,对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进行全程描述。情节性强,是这类文章的总体特征,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记叙文的六大要素着手把握文章的主旨――时间(time)、地点(place)、人物(characters)、起因(cause)、发展(process)和结果(result),展开阅读,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细节内容。

二、高中英语记叙文案例设计

无论何种类型的记叙文阅读教学,都是以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教学核心。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式和阅读方法,去理解文章,挖掘文章的内涵。

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通常以P-W-P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即 Pre reading, While reading, Post reading,来引导学生对对话类记叙文展开阅读。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引导学生进入阅读语境,掌握人物语言或者肢体语言的对话过程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通常以“任务”为主线,在教学的每个步骤中规定一个教学任务,然后再根据文章的内容在每个任务中划分多个子任务,同时保证所有子任务之间形成一定的关联,让学生在完成各个子任务的同时,增强阅读的自信心,也为下一个大任务做好准备。 下面以新课标 Module 4 Unit 4 Body Language中的阅读课“Communication: no problem?”为例,阐述P-W-P 教学模式在对话类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发展学生阅读技能、全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使学生能够从语言对话或者肢体语言对话中掌握更多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深度。

Step 1 Task 1:Pre reading.

Mini task 1: Brainstorm.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笔者首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英国人和阿拉伯人交谈的录像,然后提出问题:What happened after the Englishman and the Arab talked for a while in the video?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开始就给学生造成学习困难,笔者通常以选择题或者给予明显提示的方式,让学生很快能够回答出问题。接着,笔者继续提问:Is there any problem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m?

在这个问题提出后,先不要求学生进行回答,而是直接引出文章题目: Communication: no problem?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展开阅读。

Mini task 2:笔者在黑板上写下标题:“Communication: no problems?”然后,再通过标题和图片,让学生在开始阅读之前进行如下猜测:What can cause problems in communication? What would happen when there is misunderstanding in communication?...接着,笔者再根据学生的猜测结果,穿插开展生词词汇教学,如对 misunderstanding, greet, approach, be likely to等重点词汇进行教学。

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在完成这两个任务后,对文章的阅读都产生了较高的兴趣,而笔者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想阅读,乐于阅读,还让学生树立了观察推断、猜测的阅读意识。此外,也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掌握了重要的词汇。

Step 2 Task 2:While reading.(略)

Step 3 Task 3:Post reading.

Mini task 1: Discus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Situation 1: Being stared at by passers by.

Situation 2: Are they gays or lesbians?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本,也为了让阅读立体化,笔者经常采用图片开展教学,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对话,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来了解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文化内涵,同时让学生初步掌握中美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

Mini task 2: Make a dialogue between you and Susan.

Requirements: A. Talk about cultural differences.

B. Help Susan with her confusions.

C. Give Susan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avoid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 当然,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笔者在教学中还穿插了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文章中的词汇。 这些任务的开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仅能够提升本次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自然也为学生以后考试在阅读理解题中拿高分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拓展阅读面,提高学生英语记叙文理解水平

要提高学生对英语记叙文的阅读理解水平,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教授必需的阅读技巧与方法外,课外阅读同样重要。缺乏课外阅读训练,想要提高学生记叙文阅读的水平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3篇: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

关键词:阅读理解,初中语文,问题,解决策略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认知规律和主体参与意识

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认知需求,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教材的思想情感因素,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如果对学生作出统一的标准化指导,就会制约学生丰富的感悟和认知,阅读教学失去生机和活力。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也变成一句空话,不能体现课堂的自主性,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在阅读时不能深切感悟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阅读教学内容单一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充分挖掘整合阅读资源,仅以课本作为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这种单一有限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阅读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必要,一些学校忽略了生活实践,把学生封闭在教室里,学生就书读书,语文教学离开了社会生活这一源泉,就丧失了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案指挥着师生的教学活动,虽然教学过程能够有序开展,但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束缚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和情感的体验,使认识过程变得简单,阻碍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

(三)阅读教学步骤程式化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的阅读处于被动状态。对优美的课文佳作,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去品味语言文字的韵味和灵气,领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教师只是把琐碎的知识点和抽象的符号讲授给学生,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师乏味的讲解和分析中,不能整体感知课文完整的情节与鲜活的人物形象,遏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程式化的教学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阅读审美氛围,积极挖掘教学资源,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作品,增加学生的阅读机会。鼓励学生从书籍中汲取语言营养,获取精神食粮。兴趣能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阅读是一条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伴随着获取知识的快乐体验。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内容,欣赏课文文采,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例如,在教学古代经典名篇《岳阳楼记》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感受洞庭湖那种“衔远山,吞长江”的磅礴气势,陶醉春和景明时节的洞庭湖“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静谧和壮阔,体验那“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灵动美,让学生闭目想象那美丽的画面,品味文辞的魅力。最后通过深沉激昂的语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师生之间通过阅读,传递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兴趣。

(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探究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为探究内容,学生自主阅读,合作讨论,自由表达,探究式阅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质疑比较,获得结论。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鼓励质疑,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疑惑点,适时恰当地加以指导,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励学生的进取意识,例如,课文的时代背景、作品的出处等内容,可以布置学生课前查资料,上课时学生自己介绍相关的知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采用小组讨论法,各抒己见,归纳总结,形成共识。通过创造性研讨活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探究式阅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特色,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形式,学生是教W过程的主角,通过切身感受获得知识,培养了创新精神。

教师要鼓励学生满怀真情地阅读,培养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把阅读看做是一种精神愉悦的享受,使学生爱读、乐读,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

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理论的运用:

一、诵读理解文本

理解理论强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这是深刻理解、领会文章意图的基础。理解理论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要让学生从理解文字到着眼于全篇作品,理清创作者的思路,不断了解、掌握总体内容。这可以通过诵读对文章的理解进行情绪上的感染。诵读是理解理论阅读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可以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无穷魅力。教师在理解理论阅读的教学中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较好的阅读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和灵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借用多媒体教学,这种声画结合的形式能对学生的感觉器官进行直接作用,能形象具体地展现作品中的情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入掌握。例如,在教学生学习《黄河颂》作品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黄河颂》合唱团演唱视频,那浑厚的歌声和音乐旋律以及黄河奔腾的画面,能让学生们进入一种精神振奋的境地,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黄河的宏大气魄。学生仿佛置身在气势磅礴、奔腾不息的黄河边上,其激情会伴随着那铿锵激昂的节奏和黄河的气吞山河、惊涛骇浪的气势中不断升华,并由此燃起对黄河的热爱之情。这种阅读方式能让音乐协助诠释作品,能让学生在视频的激情中感染学习的激情。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入情入境地阅读,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体验领悟文本

理解理论阅读要求了解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这对欣赏分析文学作品至关重要。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仅凭学生的知识和文化是不能很好鉴别和评价文学作品的,因此,教师要善于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判断,帮助学生提升去其糟粕、吸取精华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语文教学的体验环节是领悟文本的必经之路。理解理论阅读教学有效扭转了以老师分析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它强化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沟通和探讨,让学生把握主动的阅读分析作品的权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去主动体验和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给原本死板的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阅读中,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能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会和理解,能促使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情境中,与作品的人物和事件产生共鸣。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善于发散思维,表现欲望强烈,因此更要为他们提供好的主动参与平台,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和品味作品精髓,要让主动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和享受。比如,在学习《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进行情景导入,播放《给父亲的诗》的配乐朗诵视频;然后通过深情朗读作品,整体感知、认识父亲;其次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理解父亲伟大的爱,佝偻的背影却如此感人而难忘;最后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剧《懂你》,结合自身的实际,来真切体现父亲平凡的大爱,这爱是无时无刻的。

三、感悟把握文本

第5篇: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

一、通过题目分析手段,实现整体阅读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实际的阅读教学之前,常会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自行解读,而后通过朗读的形式,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感悟和体会,这一环节,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审视,对文章思路予以缕清,对阅读内容所表达的主旨进行分析,而后再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结构或是阅读中心予以充分理解,学会从作者的角度分析阅读内容的写作思维和中心思想。

在对课文进行研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具体的语文课文题目进行分析,而后通过分析和探究的手段,从阅读文章的题目着手,找寻出其中的关键词,并勇于提出自己对于阅读题目撰写的质疑,从文章题目层面着手,对课文内容或是特征进行重点把控,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教授《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文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将自身的引导性作用体现出来,而后安排学生首先对此课文题目的表达方式予以分析,通过细致的探究之后,督促小学生进行精细的阅读课文内容,在此环节,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提问句,比如:题目中“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是什么意思?桂林山水体现出哪些特点?作者通过哪些手描述了桂林山水之美?通过问题的设置,促使学生可以自信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令学生仔细认真的从阅读内容中找寻最终的答案,这样就能强化学生对于阅读题目的探究力度,进而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通过题目替换的方式,进行比较阅读

一些小学语文阅读内容之中,如果安排学生直接进行阅读,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对课文的重点予以明确定位,或是不能认识课文的主旨或是作者所表达的核心意思,最终的写作环节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能对命题作文充分理解,无法按照要求进行内容写作,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替换题目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于题目的记忆,而后教师可对学生的拟题进行评判和鼓励,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可以对课文中的内容和中心进行重点把控,进而提高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找尾巴》这篇课文内容时,就可以通过讲解文章内容的形式,增加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学生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则可安排学生将文章题目进行重新拟定,尽可能做到符合文章内容,结合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最终拟定出最为适宜的文章题目,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集中自身全部的注意力,去解析文阅读中的内容,而对文章题目的替换,则是对阅读内容的凝练,更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重点过程。

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逐步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研读题目教学的优势凸显出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其他部分的教学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6篇: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

阅读能够使人不断的进步,对知识进行更新,帮助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获取更多的信息。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所养成的习惯将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小学阶段要尽可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习惯的形成。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认真的组织语文教学,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更好的提升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

1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个性化更加明显,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有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对于阅读知识的个性化追求。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化特征,在对学生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句子的分析和词语的讲解,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同时老师在学生发表和主流不一致观点的时候也要分析原因,多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进行鼓励。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观点的认同,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阅读,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语文知识和学生的密切相关,语文同时也是和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更加深刻的领悟知识,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学生知识的获取不应该只是靠知识的灌输,课外阅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也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加深自身思维的深度,这对于学生自我思维的形式是十分有好处的。所以老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通过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比如创办班级的图书角、故事会等组织开展集体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增加阅读的知识量。同时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的过程中还应该适当的进行评论,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主旨,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自身阅读视角宽阔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其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对于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以及小学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3 进行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知识复习

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预习要牢牢的把握住,这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课前玉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了解,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可以对文章的结构和人物进行分析,对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录,在上课的时候寻找答案。学生进行预习的过程,可以很好的提升对于文章的理解,在对疑难问题进行寻找发现以及解惑的过程中能够刺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课后复习同样重要,课后复习是学生对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总结,逐步进行理解小伙,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解,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复习阶段是让自己的思维能够和文章的大意更加的接近,同时使得自己的思维更加有广度和深度,这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拓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4 为学生的阅读营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大的,良好的环境能够造就人才,但是不好的环境则可以毁掉一个人才,这足见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营造比较好的外部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成长,学生在好的阅读环境中会自然而然的收到良好文化的熏陶,对于阅读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阅读的能力的提升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7篇: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

【摘 要】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也是对英语基础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本文对当前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与学存在的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http://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策略分析

阅读理解是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要的课程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虽然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英语阅读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想法设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但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本文深入探讨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问题对于英语教学质量提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来自教师方面的问题;二是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只要安全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英语阅读的效率问题,具体如下:

1.1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教师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缺乏整体的教学观念,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是阅读内容的讲解者,应该通俗易懂的讲解文章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重视文章的文化背景和文学性,只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翻译,把文章中涉及的词汇、语法以及知识要点等强行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按照教师讲解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理解,这种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剥离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理解阅读材料造成很大的影响。二是片面注重练习做题,忽略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中,英语教师一般采用的步骤是词汇讲解、课文翻译、阅读理解的重点难点讲解、朗读背诵篇章,机械地完成由词到句再到段,最后再到篇的教学过程,并且在具体教学中,片面注重习题练习,而忽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这种纯粹的做题训练,使得学生成了做选择题或True和False判断题的机器,从而导致学生综合判断、分析思考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缺乏。

1.2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英语阅读理解的兴趣。从前面谈及的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一般模式中可以看出,由于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在学习英语阅读理解时枯燥无味,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阅读理解缺乏兴趣,进而影响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以及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效率的提升;二是初中学生阅读文章速度不够,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欠缺。初中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方面速度缓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初中学生英语词汇量不够、特别是对一词多义词汇把握不足,在英语阅读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遇到生词就想查字典、用汉语思维而在心里翻译、逐词阅读、用手指指着阅读等。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将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浪费时间与降低阅读速度;三是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缺乏技巧,知识面比较狭窄在英语阅读技巧方面,这可能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同时初中学生由于根据英语文章中上下文进行推测句义或猜测词义的能力欠缺,泛读、扫读以及略读等阅读技巧不足,从而阻碍了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而难以结合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习俗等背景知识综合理解整篇文章。

2.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与学的策略

2.1实现整体化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在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分段落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对英语阅读中文章的整体性理解造成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理解文章的要旨或主题。因此,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预习,鼓励学生找出阅读中的难点或者问题,教师根据这些难点或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例如,在英语阅读教学“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et”时,教师在讲解难点或者问题后,应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中的信息,从而使学生对文章要旨或主题较好地把握,尽快实现整体化阅读。

2.2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实现泛读与精读的有机结合。在初中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多少以及掌握程度,与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的提高息息相关。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掌握一方面需要不断地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反复地使用练习。因为只有把英文词汇应用到实践中去,才可能把词汇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例如,在进行“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et”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at did a research team want to do in the 1960s?或者What can we use the Web to do?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全文,并对问题进行回答,这就是对学生泛读能力的训练。为了加深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教师要对难点与重点进行解析,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有效实现泛读与精读的有机结合。

2.3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阅读他们喜欢的英语阅读材料,例如,幽默搞笑的故事等。并且在具体引导学生阅读时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渐地培养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感到阅读并非是空洞乏味的活动。

2.4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学生阅读速度慢等问题,一方面学生应该注意词汇量的积累,并在实践中反复运用,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时也要改掉不良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在阅读时要不出声地默读,力戒边阅读边查字典的做法、重复阅读、逐词阅读等。

2.5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进行大量阅读,同时广泛阅读还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此外,在阅读时还必须培养学生的精读、略读以及扫读的能力,遇到生词时,要试着根据上下文内容猜测词义的能力等。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课堂阅读理解的教与学过程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考虑,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积累词汇,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实现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和英语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http://

参考文献

[1]王剑锋.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英语阅读理解[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6).

[2]吕丽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0(10).

第8篇: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27-01

1.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要点因素

1.1 学生感悟能力。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学习效果受学生自身的感悟能力的影响较大,这种内化与学生认知行为和学习习惯的能力是实现语文阅读理解高效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是长期以来其自身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接纳外界信息并消化吸收的整体素质。对于感悟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任务对其而言相对轻松,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也更为准确深入,同时这部分学生能发现更具创新性的阅读学习切入点,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从而在阅读中获得启迪,为自己构建出更为完善的知识与方法体系。

1.2 阅读训练水平。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必要的方法学习与实践联系,这种能力训练的实践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内容的能力认知深度与信息处理速度。而在结合具体的题目解答时,更是有相应的规律方法可循。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上安排的阅读训练,通常是根据授课知识内容进行的文章内涵与意义发掘,具体词汇语句表达方式与作用描述等内容,而这些题目形式都是可以通过归纳总结进而形成规范化的解题过程,而这些基本的解答能力发展与巩固更是构成阅读理解的重要基础。

1.3 教学手段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让知识的讲解与方法的传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实现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深入交流沟通。一方面,理想的教学内容选择与课堂教学形式,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活动的重心始终在阅读内容上,教学目标实现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对于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更符合时代要求,是现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其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这些小学生伴随着电脑、手机、互联网长大,对于信息的接收与处理更为迅速,而其从小接触的视频、音乐、动画等多种形式,使得只有更为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才能激发其的学习兴趣,综合了多媒体、信息化以及实践性的阅读理解教学才能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对策探究

2.1 整合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资源质量。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上有了一定的创新性改变,更加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的过程中,应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发现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其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综合作用,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学生创造出质量更高的阅读理解学习材料。教师在教研备课中,应对教材中的文章内容进行在整合重组,对阅读教学环节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加工,结合具体的阅读理解题目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有目标有方向的参与语文阅读理解学习,在课堂上的有所收获,学有所成。

2.2 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本质是结合具体文章材料进行的认知性学习,教学方法与课堂活动形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容小觑。依托于当前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更多生动形象的资料,结合阅读内容播放视频、动画或者音乐,从视觉、听觉等多个维度丰富阅读教学的内涵,带领学生进入阅读材料的更深层次。同时,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可设置情景短剧、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形式,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带入感,从文中人物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内容,而且这种实践参与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更加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3 实施拓展阅读,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拓展阅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推荐书目自行阅读的教学形式,能有效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锻炼。在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之外开展拓展阅读,同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和读物又多又杂,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适度地为学生挑选符合他们兴趣的读物,在增长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也要促进课堂阅读学习的进步,使课外阅读和课堂阅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4 进行阅读知识教育,传授科学的阅读理解方法。阅读理解能力的根本是学生运用阅读技巧获取资料内有效信息的水平,因此教师应注重阅读理解方法的传授。教师应从小学语文教材出发,为学生详细讲解语文阅读理解材料中的语句表达、表现手法、行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示范演练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基础知识,和行之有效的阅读与学习的方法。教师应让学生按照恰当的阅读步骤进行学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前后文段的意思推测与揣摩文章的含义,深入地挖掘文章包含的深层次思想,进而帮助学生答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5 兴趣激活法。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兴趣激活法。所谓兴趣激活法,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去阅读的方法。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针对学生喜爱 自我展示的特性。教师选取放声朗诵伴乐朗诵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分角色朗诵等形式,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3.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在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与手段,可以把学生带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训练,全面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亚利.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J].快乐阅读,2013,18:46.

[2] 梁定.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J].语文学刊,2013,23:138-139.

第9篇: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观念,学生被动接受。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阅读材料的讲解者。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不管文章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文学性,片面讲解篇章自身,并直接把文章中的词汇、语法以及知识要点等强行地灌输给学生,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讲解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理解,而难以从整体层面上去把握文章的要旨或主题,这种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剥离的教学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理解阅读材料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片面注重做题,忽视阅读技巧的提高。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中英语教师一般采用的步骤是词汇讲解、课文翻译、阅读理解的重点难点讲解、朗读背诵篇章,机械地完成由词到句再到段,最后再到篇的教学过程,并且在具体教学中,片面注重习题练习,而忽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这种纯粹的做题训练,使得学生养成了做选择题或判断题习惯,从而导致学生综合判断、分析思考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缺乏。

(三)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英语阅读理解的兴趣。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一般模式中可以看出,由于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在学习英语阅读理解时枯燥无味,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阅读理解缺乏兴趣,进而影响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以及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初中学生阅读文章速度不够,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欠缺。初中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方面速度缓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包括:一是部分初中学生英语词汇量不够、特别是对一词多义词汇把握不足。正因为词汇量不够,在阅读理解上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更谈不上阅读速度的提高。二是部分初中学生英语阅读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将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浪费时间与降低阅读速度,同时也影响学生在阅读时聚精会神地把握文章的要旨或主题。

(五)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缺乏技巧。在英语阅读技巧方面,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另一方面可能是部分初中学生由于根据英语文章中上下文进行推测句义或猜测词义的能力欠缺,泛读、扫读以及略读等阅读技巧不足,从而阻碍了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此外,部分初中学生由于英语阅读数量不够广泛,从而导致知识面较为狭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比较缺乏。因此,在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而难以结合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习俗等背景知识综合理解整篇文章。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实现整体化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在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分段落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对英语阅读中文章的整体性理解造成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理解文章的要旨或主题。因此,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预习,鼓励学生找出阅读中的难点或者问题,教师根据这些难点或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例如,在英语阅读教学“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et”时,教师在讲解难点或者问题后,应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中的信息并指导学生快速记住这些有用的信息,从而使学生对文章要旨或主题较好地把握,尽快实现整体化阅读。

(二)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实现泛读与精读的有机结合。在初中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掌握一方面需要不断地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反复地使用练习。因为只有把英文词汇应用到实践中去,才可能把词汇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此外,在教学中应使精读与泛读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et”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二个问题:(1)What did are search team want to do in the 1960s?(2)What can we use the Web to do?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带着这二个问题在3 分钟内快速阅读全文,并对这二个问题进行回答,这就是对学生泛读能力的训练;并且为了加深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应该对其中的难点与要点进行解析,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有效实现泛读与精读的有机结合。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学生阅读速度慢等问题,一方面学生应该注意词汇量的积累,并在实践中反复运用,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时也要改掉不良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在阅读时要不出声地默读,力戒边阅读边查字典的做法、重复阅读、逐词阅读等。

(四)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进行大量阅读,同时广泛阅读还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此外,在阅读时还必须培养学生的精读、略读以及扫读的能力,遇到生词时,要试着根据上下文内容猜测词义的能力等。

三、总结

总之,初中英语课堂阅读理解的教与学过程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考虑,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积累词汇,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实现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和英语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