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水平调研范文

消费水平调研精选(九篇)

消费水平调研

第1篇:消费水平调研范文

关键词:鸡;鸭及乌鸡年均购买量;不同收入水平;统计学分析;科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F3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1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牛、鸡鸭等家禽养殖获得大力发展,目前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39%。这种优势情况使畜牧业的大力发展不仅可行且畜牧业发展还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与前景。加入WTO给我国畜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又使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虽然我国畜牧业产值及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已跨进世界畜牧业生产大国行列,但畜牧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本研究通过市场调查,主要对鸡、鸭和乌鸡这三类家禽在我国居民中的消费情况及水平作一个统计学描述及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对以上家禽的消费水平作一个统计学分析比较,为鸡、鸭及乌鸡等家禽的生产和消费提供科学的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以湖北省各地市居民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 000份,其中武汉市500份,十堰、随州、宜昌、仙桃、黄石各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总计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随机抽取1 000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67份。

1.2调查方法

对居民近一年内的鸡、鸭及乌鸡购置情况采用问卷方式做具体记录,采用SPSS1.9软件录入并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对鸡、鸭、乌鸡年消费量的描述分析

家禽购买量统计表明,鸡的年购买量约为3 137只。鸭的全年购买量约为2 847只。乌鸡的年购买量约为1 661只。

第2篇:消费水平调研范文

关键词: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成都;行为;需求

引言

农村体育属于我国体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关系到我国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一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任务。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促使农村体育消费市场不断[1]。同时,我国地大物博,有着十分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因此,研究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与需求对认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路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内外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概括

经查阅一些亚洲、欧美发达国家相关资料,专门研究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方面的不多,由于先进国家城乡差别并不大、经济较发达,不管是城市亦或是农村居民均具备较强的体育健身意识,他们均由大众体育形式存在,同时他们有着十分完善的大众体育管理机制,居民体育消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再加上政府十分关注,在政策、经济都给予了极大的扶持力度,西方大众体育发达国家还有着提供自愿服务的特征[2]。现阶段,全面范围内诸多国家体育俱乐部均为不以盈利作为目标的社会公益团体,他们通过组织体育经营活动,不是为了获取报酬,还只是筹集自身发展经费,作为民政部门,他们享有免税待遇等[3]。伴随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国内学者对体育消费展开了大量的研究,针对城市、城镇体育消费的研究要多于农村体育消费,本文就此方面研究结合农村居民体育消费展开了下述几方面的归纳:I.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意识较为传统薄弱;II.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不足;III.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与体育消费方式过于单一。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将成都六县下辖部分乡镇及村落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为成都下辖的6个县,包括双流县、郫县、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等。将接受研究调查农村居民实际体育消费行为等一系列因素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式:本文资料通过网络、期刊、著作等查阅获得。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文献分析法:主要利用学术期刊网和超星图书馆,检索和综览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较为认真、细致的梳理、归纳与演绎等分析工作。(2)定性定量法:本文计划通过网络、体育宣传手册和相关的书籍,对国内外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问题进行相关的统计,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定性研究的方法,为成都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行为与需求存在问题的发现以及相应对策、实施建议的提出提供依据。(3)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础方法,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研究对象的现实情况和历史资料进行收集的方法,其主要包括历史法、观察法等多种方式,并通过沟通和问卷的形式对目前的研究情况和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综合的了解,并对调查完成后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归纳和总结,将其转化成一般性的共性知识。

3.结果与分析

3.1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研究

在对成都六县2014年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中,以农村居民个人体育消费方面为例,从未参与体育消费的人数占比21.8%,体育消费在50元以下的人数占比23.6%,体育消费在51~100元之间的人数占比13.1%,体育消费在101~150元的人数占比16.4%,体育消费超过151元的人数占比25.1%。2014年,成都六县农村居民个人体育消费总而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化态势。

3.2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购买行为研究

经对“体育消费参与体育活动”的调查得出,“非常必要”占比6.1%、“必要”占比32.7%、“有点必要”占比35.9%、“没必要”占比23.5%、“完全没必要”占比1.9%。可见,在农村开展体育健身投资已得到大部分农村居民的认可,“体育消费购买健康”的行为观念以逐步为大部分农村居民所认同,然而受农村经济、文化及体育基础设施设备薄弱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意愿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接受调查的农村居民中,人均年收入不足1万元的约占调查总人数的58.0%,其中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的约占28.4%,农村居民中大多数人个人经济只够维持基本生活,根本难以进行体育消费,进一步引发存在健康意识、健康追求而没有体育消费能力、体育行为的情形。该问题充分反映了农村居民对生活水平的追求与自身经济能力有限性存在冲突。

3.3对成都市农村居民不同群体消费结构研究

实物性消费指的是购买运动服装、体育器械及体育图书等,非实物性消费指的是购买体彩、到健身场馆消费等[4]。调查发现,成都农村居民实物性消费和非实物性消费占比分别为76.3%、23.7,说明成都农村居民体育消费仍旧主要为实物性消费,但正逐步向非实物性消费转变。I.不同性别的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在购买运动服装、到健身场馆消费消费结构方面,女性人群相较于男性要更多,在购买体育器械消费结构方面,男性与女性有着大致相同的占比,这可能是出于女性相对较为关注减肥、瘦身等方面;而在购买体彩消费结构方面,男性占比则要高于女性,可见男性更乐于博弈性消费。II.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各个年龄段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各不相同,未满18岁及18岁~35岁年龄段农村居民购买运动服装占比较高,分别为31.5%、36.3%;购买体彩消费结构以46~55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到41.3%;56岁以上年龄段农村居民则更接受购买体育图书消费结构,占比21.3%。

3.4对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研究

体育功能有着多元化的特征,如此说明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有着不同的需求。人们通过消费动机展开体育消费进一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目的的内在动力,这其中体育消费行为则属于内在结果[5]。在本次研究被调查对象中,参与体育消费的目的多为强身健体、体现娱乐以及社交、改善运动水平等,这表现成都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观念已发生一定的变化,基于过去传统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目的,不断朝体现娱乐、社交等目的方向转变,成都农村居民体育消费需求正逐步丰富。I.不同性别的农村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研究显示,男性在强身健体体育消费需求人数方面要远远超过女性,而女性在体闲娱乐、改善运动水平等体育消费需求人数方面则要多于男性。II.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各个年龄段农村居民均有着共同的体闲娱乐主要体育消费需求,除去未满18岁年龄段外其他年龄段均占有最大需求份额;在强身健体消费需求方面,以18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到39.1%;在改善运动水平消费需求方面,55岁以上年龄段占比为0;在社交消费需求方面,46~55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到16.9%。

4.推动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策略

4.1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体育产业为第三产业,要想改善人们体育消费水平,就务必要基于国家、社会经济水平背景,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发展社会生产力极为重要。在我国,消费水平高低受收入优劣很大程度影响。农村居民自身收入水平制约购买能力,其消费结果同样遭受影响。体育消费是位于生存消费之外的发展、享受消费。因此,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提高了,自然其体育消费水平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唯有让农村居民经济上实现富裕,不存在后顾之忧,调动起他们的消费主动性,改善消费水平,方存在可能激活消费,推进成都经济可持续增长。本次研究结果得出,成都农村居民现阶段鲜有高收入者,且低收入者占据很大份额[6]。所以,强化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是推动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重中之重。

4.2树立体育价值观,形成积极体育态度

通常而言,可见体育价值观理解为个人对体育活动行为的喜好、重要性的个人主观评定。人们透过体育价值观认识体育事物,透过体育价值观获取参与体育行为的精神力量。可见,唯有树立科学体育价值观,方可自源头上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态度指的是个人基于价值观、道德观对外界事物形成的主观评价、自我反应。个人体育行为需要得到积极体育态度的支持,负面体育态度会对个人体育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形成积极体育态度,可帮助人们消除一系列不良思想、坚持体育锻炼等。所以,树立体育价值观,形成积极体育态度,使农村居民主动自觉参与是推动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重要途径。

4.3加快农村城镇化,优化农民体育消费

即便我国现阶段已经是一个中等水平的工业化国家,然而城市化水平相较于国家平均水平仍旧远远不足,严重滞后于工业后。城市化水平的不足,势必会对第三产业发展产生束缚。城镇化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自农村型朝城市型过渡的历程,明显体现于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可见,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脚步,提升成都城市化水平,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村人口朝城市转移速率,转变农村社会结构、生活方式。进一步使体育产业随着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发展起来,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伴随农村居民经济水平改善及消费观转变而逐步优化起来[7]。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促使农村体育消费市场不断。为了推动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行为,清楚认识农村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树立体育价值观,形成积极体育态度”、“加快农村城镇化,优化农民体育消费”等,积极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作者单位:四川工商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及需求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5Z18

参考文献:

[1] 姚磊,谭明义.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心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分析――以安徽省农村中心镇为调查个案[J].体育文化导刊,2007,(2):10-12.

[2] 李雯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我国农村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2):99-101.

[3] 徐现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豫北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17):223-226.

[4] 郭立平.吉林省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137-139.

[5]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Sports and Physical Recreation:A Statistical Overview,Australia[M].2008.

第3篇:消费水平调研范文

【关键词】: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消费者购买意愿;德身份自我重要性

一、引言

近年来,基于消费者角的企业社会责任(CSR)研究议题不断被重。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战略行为,力求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以加强企业竞争力。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也在不断被社会公众所关注和接受。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企业不德行为不断被披露,如地沟油、假酒假药、染等。企业德问题的现状迫使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从而也唤起了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与感知。

然而,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导因素,而传统的标准,比如价格、质量、品牌熟度仍然是消费者购买过程中最重要的标准(Boulstridge&Carrigan,2000)。尤其是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虽然不断曝光的企业德问题促使着消费者呼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但消费者在实际购买过程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和支持还是比较欠缺。针对此问题,许多学者从消费者个体特征(如消费者信任、消费者支持、幸福感、价值观等)角度出发,探究消费者个体特征在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响应过程中的影响作用。本研究试图探究消费者德身份自我重要性这一个体隐性特征是否会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响应。

二、文献回顾和假设推理

1、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中,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已成为了研究的核心内容。Mohr&Webb (2005)研究表明企业较高的社会责任水平会促进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购买意愿;企业较低的社会责任水平会较大程度地削弱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除非降低产品价格消费者才会考虑购买。该研究结论已经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认可。现今的研究则更加注重探究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响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Groza,et al. (2011)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沟通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机归因这两个因素对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响应过程的影响,发现适当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沟通会促进消费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正向归因,进而加强消费者购买意愿。

近几年,国内学者对这一焦点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周延风等(2007)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善待员工、保护与慈善捐赠三个维度,研究发现这三个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均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Sen&Bhattacharya和Mohr&Webb的研究结论一致。周祖城和张漪杰认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不仅取决于该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的纵向水平,还取决于该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相比之下的横向水平。也有一些学者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间接作用。张广玲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的作用,会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张太海和吴茂光研究证实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感知,提升企业声誉,最终间接促进消费者购买意愿。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德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将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推崇。消费者会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符合德规范的行为,进而会增强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好感和信任度,企业也会因社会责任表现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此时,消费者会通过积极的购买行为对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表示支持。因此,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将直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Hl: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存在直接正向影响。

2、道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调节作用

直到二十世,德身份(Moral Identity)的理论研究才得到发展。Hart,et al. 最初认为德身份是一种自我承诺,即个体承诺用实际行动来保障并满足他人利益。Aquino&Reed以自我概念为角,将德身份定义为个体在自我定义时有关德特征的那部分自我概念;并以社会身份理论为基础,认为德身份是一种潜在的社会身份,是个体的社会自我架构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基础。Reed,et al.认为德身份是一种心理表征(例如自我形象),是个体可能持有的德特征。

有较强德身份的人会尽力使实际行动与内在德准则相一致。个体的德行动是以个体对德准则认知为基础,因此具有德身份的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分析更符合德准则,并且具有更多的德行为表现。消费者的德身份的程度越强烈,那么个体的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程度就越高,此时与德身份相一致的行动表现就会增加。黄静等(2012)研究发现德身份自我重要性高的消费者更倾向购买捐时间的企业家所代言的产品;德身份自我重要性低的消费者更倾向购买捐钱的企业家所代言的产品。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消费者对德行为的感知和判断有所不同,采取的行为也将不同。

根据Aquino&Reed和Reed,et al.对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维度划分,本研究将消费者德身份自我重要性分为高和低两个维度。基于上述分析可以推知,高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消费者更可能会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H2:消费者德身份自我重要性越高,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正向影响程度越大。

三、研究方法

1、情境实验设计

本研究将实验情设计为消费者选购住房。我国房地产行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等还不健全。许多房地产企业为了获取眼前利益,不惜牺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建造和经营过程中做出有违德及法律的事情。其次,住房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商品,可能伴随一代或几代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更愿意购买信誉良好、责任感强的企业的房产。

同时,本研究设置了一家虚拟的房地产企业A,并通过权威新闻报的形式揭示了A企业在责任、社区责任以及消费者责任这三个方面的表现。此外,本研究将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分为积极与消极两个等级,通过新闻摘录向不同被试者分别提供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信息与消极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信息,以刺激被试者的心理感知和判断。

2、变量的测量

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测量问卷参考欧平(2010)的研究,并做适当修正,由三个问项组成,分别从责任、社区责任、消费者责任三个方面进行测量。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测量量表参考Paras uraman,Zeithaml&Berry的研究由五个问项组成。消费者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测量量表是借鉴Aquino&Reed开发的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测量量表。

3、数据收集

根据情实验的需要,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以具有一定的购房经历或购房意向的消费者为主。本研究在杭州地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历时约一个半月。主要采用的问卷调查方式有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问卷408份,收集有效问卷370份,其中积极组195份,消极组17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88.09%。

四、数据分析结果

1、操作变量检验

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对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进行检验,积极组的被试者对房地产企业A的CSR水平的感知要高,均值达到5.26,消极组的被试者对房地产企业A的社会的CSR水平的感知要低,均值仅为2.17。积极组与消极组的被试者对CSR水平的感知具有显著性差异(P

本研究通过问项(我相信A企业的社会责任报是真实的)测量被试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积极组与消极组的可信度均值均在5.O以上,高于中值3.5,且P>0.01,即两组被试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检测结果说明本研究设计的情资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被试者的德身份自我重要性在积极组与消极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1),说明两个实验组的被试者是随机分配,组之间不存在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差异,符合情实验设计原则。

2、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由表1可知,模型M2为消费者购买意愿对消费者感知的CSR水平的回归模型。消费者感知的CSR水平与购买意愿在P

3、道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调节作用

模型M3是消费者购买意愿(CPI)对消费者感知的CSR水平(CSR)、消费者德身份自我重要性(MI)的回归模型,获得判定系数R12为0.629。模型M4是CPI对CSR、MI以及交互项(CSR×MI)的回归模型,获得判定系数R22为0.642。由R2改变量0.014 (P

五、结果与讨论

1、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讨论

由于企业的实际社会责任行为并不能完全被消费者感知到,而能够真正影响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则是消费者真实感知到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因此,将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作为前因变量能更真实有效地解释结果变量。研究得到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越高,消费者购买该企业产品的意愿就越强烈。这一结论与其他学者针对实际企业的研究结论相吻合。

近年来,在国内企业缺失德的行为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屡禁不绝的无良企业的事故报使得全球消费者对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失望,使得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遭到破坏。消费者作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望不断加强,并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产生意识响应,而积极的意识响应又通过实际的购买行为来支持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提升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还能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最终获得财务业绩。

2、消费者道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调节作用讨论

第4篇:消费水平调研范文

关键词:冲动型消费;情绪智力;相关关系

冲动型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前被外界促发的一种无意识、无计划的消费行为。目前,冲动型消费是消费人群中一种普遍的消费类型。冲动消费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经济、个性、环境等方面。本文将就情绪智力和冲动型消费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研究模型及假设

1.研究背景

Goleman(1998)在《工作的情绪智力》中提出的情绪智力模型包括:自我知觉、自我调节、激励、移情作用及社交技巧。本研究即讨论情绪智力的这五类模型与冲动型消费的相关关系。

2.假设提出

(1)个体情绪是冲动型消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决定变量。因此,提出假设一:情绪智力与冲动型消费程度呈反比。

(2)自我认知越高,有效性计划越多,冲动型消费随之降低。无法有效地自我控制也将引发冲动型消费。而消极情绪下“买买买”可以有效地带来愉悦满足感。因此提出假设二:自我知觉、自我控制、自我激励与冲动型消费呈反比。

(3)移情水平高,则易被外界煽动进行购买。社交技巧水平高的人,个性相对外向,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更易发生冲动消费。故本研究提出假设三:移情水平、社交水平与冲动型消费呈正比。

二、实证研究

1.数据来源

使用景奉杰等编制的中国消费者冲动型购买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EIS)。共发放量表70份,其中有效50份,有效率为71.42%。其中男女比例为48:52,对象年龄在20~40岁之间。

2.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分析量表信度。所有分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值均大于0.7,具体各分量表的值为:冲动型消费为0.876,情绪智力为0.771。

三、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

(1)情绪智力与冲动型消费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由上表得知,情绪智力与冲动型消费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81,Sig=0.006,并在0.01水平上显著。

(2)自我知觉与冲动型消费无显著相关关系

在探究两者相关关系的程度和方向时,笔者发现自我知觉与冲动型消费未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双尾检验,说明两者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3)自我调节与冲动型消费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由上表得知,自我调节与冲动型消费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27,Sig=0.002,并在0.01水平上显著。

(4)自我激励与冲动型消费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由上表得知,自我激励与冲动型消费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281,Sig=0.048,并在0.05水平上显著。

(5)移情作用与冲动型消费无显著相关关系

在探究两者相关关系的程度和方向时,笔者发现移情作用与冲动型消费未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双尾检验,说明两者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6)社交技巧与冲动型消费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由上表得知,社交技巧与冲动型消费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281,Sig=0.048,并在0.05上显著。

2.研究限制与展望

本研究的问卷采用调查量表进行描述,由于追求标准化,受测者可能会因为对量表内容不熟悉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而不同消费模式的出现,如分期付款、信用卡、现金卡、网上白条等,使消费变得更加便利、超前。这些新的消费模式对冲动型消费的影响,我们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探讨。

参考文献:

[1]张雯.情绪智力的测量[J].商情,2010(24):137-138.

第5篇:消费水平调研范文

关键词: 体育消费 现状 影响

1.前言

体育消费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基本满足需要的前提下,为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所出的一种选择。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体育消费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大众群体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而当今居民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性日趋变得平凡,居民也将成为体育消费的主力军,其体育消费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问题。因此,笔者以莲都区碧湖镇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碧湖镇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包括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结构和体育消费动机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合理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提高体育消费水平,进而全面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莲都区碧湖镇全体居民25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搜集及查阅了关于体育消费的相关资料及一些体育消费行为的学术论文作为本文的参考资料。

2.2.2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所有问卷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处理。

2.2.3问卷调查法:

调查居民共分五个年龄段(16―30岁、31―40岁、41―5O岁、51―59岁、60岁以上),每个年龄段发放50份问卷,平均每个小区每个年龄段发放约10份。回收问卷246份,回收率98.40%,有效问卷242份,有效率98.37%。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满足社会学分析和统计学样本量的基本要求。

3.结果分析与讨论

3.1碧湖镇居民的体育消费观念

体育消费观念是指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后由于对体育运动的“亲和力”所引起的以此为消费对象的心理或态度。体育消费观念对人们的体育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和密切的递进关系。体育消费观念的有无、强弱和指向直接影响体育消费行为,影响体育消费的类型、过程和水平,而体育消费的实际效果也会对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进行反馈调节。调查发现47.3%的碧湖镇居民认为体育消费在日常消费中的地位很重要,另外,认为一般、说不清分别占40.5%,11.6%的居民认为不重要(见表1),这一现象说明近半数碧湖镇居民对体育消费的热情不高。

3.2碧湖镇居民体育消费价值取向

在对碧湖镇居民体育消费价值取向的调查中发现,强身健体是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首要的价值取向。其次是娱乐身心、兴趣的满足,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审美追求、追求时尚等。健康是维持人们正常生活、劳动及各种活动的前提,也是事业有成,生活快乐的保证。“体育为健康”更为大多数居民所推崇,“花钱买健康”已成为越来越多居民新的消费理念。

3.3碧湖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体育消费结构可以归纳为实物型消费、运动型消费、观赏型消费和阅读型消费四种主要类型。实物型消费是指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消耗的实物产品,主要包括运动服装、健身器材等。运动型消费主要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身素质而参加的各种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观赏型消费主要指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门票的费用。阅读型消费主要指购买体育报纸、杂志等的消费。在对碧湖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查中发现,40.5%的居民的体育消费都是购买体育服装、体育健身器材等实物型消费,15.9%的居民是用于购买体育报刊、杂志等阅读型消费;而用于运动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的比例较小。虽然比例较少,但我们也看到一些居民开始突破体育就是不花钱的观念,开始在科学健身上投资,如缴纳健身指导费用,租赁场地器材进行运动。

3.4碧湖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

2007年碧湖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00.55元,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在全县12个乡镇中排第3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9%,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虽然城镇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城镇居民的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520.76元)低于全县居民的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550.63元),在此基础上来分析碧湖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支出在性别上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他们的兴趣或其他一些因素所决定的,笔者分别对男性居民100人和女性居民100人进行了调查,来反映不同的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见表2)发现,表格说明男性居民要比女性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要高。

表2 碧湖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

3.5影响碧湖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

3.5.1经济发展水平对碧湖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是消费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带来人们对物质占有和物质使用的不同于以往的方式,这种经济上的变化是影响我国现代消费形态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经济水平的变化带来消费的革命。目前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体育消费支出通常占社会消遣娱乐支出的20%―40%,而碧湖镇居民生活费的34.9%以上要用于饮食,用于文化娱乐体育消费支出比例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碧湖镇居民体育消费统计的分析表明:在影响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各种因素中,列第二位是经济条件不好,占35.40%,它是制约体育消费的根本因素。经济是基础,只有收入有了保障,满足了基本的需要才会有更高的需要。

3.5.2文化因素对居民体育消费的影响

文化对于消费者行为而言,文化因素的影响力既广且深,其中尤以本身所处的文化、次文化及社会阶层最为重要。文化是人类欲望与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是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机构”学习而来的一套基本价值观,尤其体育消费是建立在基本消费的基础上的。文化决定人的消费趋势,必须在对体育有兴趣的前提下进行体育消费,文化对于一个人的兴趣有决定因素。

3.5.3闲暇时间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人们的体育消费,无论是观赏竞赛或参与体育活动,都是在余暇时间进行的。由于经济发达国家的闲暇时间多,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包括体育消费)的机会就多,而碧湖镇居民闲暇时间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居民的体育消费。调查表明,因工作和家务的繁忙而影响体育消费的比例高达63.98%,碧湖镇居民闲暇时间少,主要是工作压力大,家务劳动繁重,特别是教育子女负担重等。

3.5.4家庭经济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家庭体育消费是指家庭成员中用于与体育及其相关活动中的消费总额。家庭中的体育消费可以促进子女“花钱买健康”观念形成。家庭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体育消费的内容和消费额的大小,如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家庭体育消费就比较少。碧湖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但也有经济较困难的家庭不能承担体育消费。

4.结论

4.1近半数的碧湖镇居民对体育消费的热情不高。

体育消费受到价值取向的影响。碧湖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可以归纳为实物型消费、运动型消费、观赏型消费和阅读型消费四种主要类型。总体来说,“体育为健康”更为大多数居民所推崇,“花钱买健康”已成为越来越多居民新的消费理念。

4.2碧湖镇男性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比女性较高。

碧湖镇居民体育投入时间少,影响体育消费水平,政府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体育场馆严重不足的问题也会影响体育消费。

4.3碧湖镇体育消费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居民的闲暇时间、碧湖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文化因素、家庭经济都会对体育消费产生影响。

5.建议

5.1各级政府和领导应充分认识体育的功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关于体育方面的政策和制度,改变居民的消费观念,使体育消费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运行。

5.2碧湖镇应立足于大众体育消费,收费标准与大部分居民收入水平要相适应,让更多的居民加入到体育消费的队伍中来。

5.3应适当发展一些高档体育消费项目,满足高收入群体的享受和发展需要,推动体育消费的发展;改善居民体育锻炼的环境,创造居民体育锻炼的条件,提高居民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体育消费的水平。

5.4应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观念,继续加大体育的发行量,筹集全民健身路径的款项。这样既能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又符合“社会办体育”的宗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有利于体育消费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峰.陕北城镇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1):9-10.

[2]苏秀华,崔广利.影响沈阳市民体育消费的因素及其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2):16-17.

[3]陈宏.城镇居民不同职业群体的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895-896.

[4]于军.山东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100-102.

[5]毛苏林,霍照.浅谈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6):37-39.

[6]张洪潭.社区体育运行简论[J].体育与科学,2002,23,(1):17-20.

第6篇:消费水平调研范文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陕西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找出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探讨大学生从事体育运动时的消费特征及规律,从而提出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能力的对策,为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提出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体育消费指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或观赏体育竞赛,以满足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要求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体育观念的更新及学校体育工作的不断发展,体育消费正逐步走向大学生成为大学生消费内容的主流之一。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进行调查,不仅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还能掌握体育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从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体育消费,对于开发和完善适合大学生不同消费层次的市场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陕西省五所高校的3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查阅。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依据体育经济学有关理论及方法拟定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包括大学体育消费的内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特征、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等。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的调查内容制定调查问卷。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特将问卷初稿呈8位专家和教授进行了效度检验。之后,依据专家的意见进行补充和修改,以确保问卷的效度符合研究要求。调查中,共发出问卷300份,实际回收300份,有效问卷297份,有效率99%。

3 数据统计法。

将所有调查数据分类和整理后,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陕西省大学体育消费的内容。(表1)

体育消费分为三类,即:体育实物消费、体育信息消费及体育劳务消费。体育实物消费主要包括购买运动服装(如衣服裤子等)、运动器材(如拉力器哑铃等)、体育保健品、体育邮票,体育等;体育信息消费包括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以及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门票,还包括购买体育音像制品等;体育劳务消费包括参加各种体育俱乐部的会费、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的学费、前往体育健身场馆的门票费用等。调查结果表明(表1),在陕西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5.3%,体育信息消费占21.7%,体育劳务消费占13%。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列前三位的体育消费内容依次是: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服装、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其中,体育运动器材位于所有体育消费内容之首位,而体育邮票、体育音像制品、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费用水平最低。

(二)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性别差异。

调查显示(表2),男女大学生在体育实物消费方面差别不大,而在其他体育消费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女大学生在体育运动器材以及体育运动服装方面的消费水平稍高于男大学生,在购买体育保健品和参加体育培训班的消费方面明显高于男生。调查表明(表3),很多女大学生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她们喜欢小球和韵律操项目并且非常愿意为此付出力所能及的费用。而男生在订阅体育报刊杂志书籍和购买体育方面远高于女生,男生运动兴趣相对广泛,对体育的关注程度比女生要高,男生经常参与足球、篮球等项目,而体育报刊杂志所涉及的内容多部分是有关这些项目的,因此,男大学生在这两项消费上明显高于女大学生。

(三)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家庭提供,消费承受能力随着家庭的供给变化而变化。只有部分大学生靠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所得费用来维持个人日常开销。日常生活中,他们除了支付必要的生活费用以外,所剩很少,再加上目前市场上的体育消费品价格较高,体育服装器材等以及经营性体育比赛的门票太贵,因此,大学生自身的经济能力还无法承受这些消费,这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2 社会方面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调查发现(表4),影响陕西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缺乏场地器材、经济条件不允、没有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体育场地设施和经济条件是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物质条件,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则是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动力源泉。陕西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整体偏低的主要原因正在于此。既缺乏基本物质条件,又缺乏动力源泉,因此,学校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步伐,积极宣传科学体育健身的方法和重要性,逐渐吸引大学生树立体育消费的意识和行为。

3 环境方面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环境方面主要是体育设施和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的价格、服务的环境、服务的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高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因而造成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下降。有些高校只是单纯地向大学生开放了体育场地和设施,但是没有向大学生提供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者,缺少教练员的引导和培训,学生不懂得体育健身的方法,因此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盲目性较大,科学化水平很低,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动力,致使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4 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从而造成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竞争的难度。为了获取更大的就业优势,多部分大学生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学习上,他们争分夺秒力争掌握更多的知识。即使有时问,大学生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和广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技能以及参加社会实践和考研上,他们已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和进行体有消费。更何况参加体育锻炼是需要毅力和恒心的,大学生既没有体育锻炼的时间。又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和认知水平,磐然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受到很大的制约,就更谈不上体育消费了。所以,缺乏体育锻炼的时间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之。

5 体育兴趣方面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导向。当大学生对体育感兴趣时,就会表现出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从而促使其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大的关心和重视,具体可表现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订阅体育报刊和杂志书籍以及购买体育等等。另外,还可以表现为喜欢收听或收看体育比赛节目,对各种赛事给予极大的关注并且参与意识极强。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存在着两种极端:一方面是体育兴趣浓厚的大学生,其人均体育消费金额远远超过其他大学生;另一方面是体育兴趣不高的大学生,其人均 体育消费金额几乎为零。因此,体育兴趣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之。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 陕西大学生的消费仍以服装和饮食为主,其次是上网、旅游,体育消费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2 陕西大学生具有体育消费的愿望,但参与的意识还不够强烈,男生比女生更加明显。

3 陕西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观念有一定的变化,体育消费水平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体育消费内容以购买运动服装(如衣服裤子等)、运动器材(如拉力器哑铃等)为主。

4 激发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力主要是强身健体和个人兴趣。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基础、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时间和体育兴趣等。大部分学生选择去免费场所,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场地。很少有学生选择收费的体育场地参加锻炼。

5 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不懂得体育锻炼的方法,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因而制约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整体水平。缺乏锻炼时间、缺乏体育场地设施以及没有合适的运动项目等因素也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二)建议。

1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体育消费对于高等学校的影响,改变观念,采取积极和理性的措施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

2 高校应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对他们开展的体育活动给予支持和指导。同时,高校还应努力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推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活动场所,进而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和体育消费水平。

3 加大体育消费的引导力度。陕西省高校的大学生有80%来自农村和普通工人家庭,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的体育消费应以经济和实惠为主,尽量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到体育消费中来,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和意识。

4 高校应加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尽快解决现有场馆不足的现状。体育设施是体育锻炼的场所,体育设施数量和质量直接制约大学生的体育健身习惯和体育消费水平。对于学校场馆的建设也可以应用市场机制,联合社会力量建设体育健身娱乐场所,以合理的价位和优质的服务满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

5 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学生平时学习比较繁忙,学校应根据这实际情况,在每天下午或周末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满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何敏学,都晓娟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3(12):8

[2]夏洪涛+王志超,杜坤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9):23

[3]莫再美,何卫东,伍广津,南宁市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科技信息,2006(10)

[4]李宇明,郑伟,金晓明吉林省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与特征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5)12

[5]阎西萍,大学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信息,2006(7)

[6]赵江红,刘志强,史斌,孙青山西北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0)

[7]刘高福,卢英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综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20

[8]林少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1(12)

[9]李风新,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2(6)

[10]庞兰霞,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6(7)

第7篇:消费水平调研范文

[ 关键词 ] 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结构 影响因素 大学生 西安市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体育消费是近几年来新兴的大众消费之一,已成为人们现代消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体育消费是指:在校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健身需要而耗费的体育物质产品、体育劳务产品和体育信息产品。大学生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他们的数量在逐年的增大。从体育市场的角度讲,他们既是巨大的消费群体,又是体育市场的巨大的

潜在消费群体。

一、西安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

所谓体育动机是指推动体育行为主体的人们从事并维持体育行为的主观原因和心理状态,是人们对体育行为的客观需要的主观反映。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强身健体,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3%;其后依次是调节学习压力(70%);防病、解除疾病(50%);健美减肥(46%);消遣娱乐(43%);应付考试(33%)。

调查表明,西安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认同性,有90%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投资有必要,其中有60%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必要,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消费观念有所增强。

二、西安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消费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劳务)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或劳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额,是用消费的货币数额来衡量。

从调查的情况看,西安大学生2009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3%,这说明绝大多数西安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体育消费,体育消费观念已普遍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调查显示西安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绝大多数在100元-300元之间,其中男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6%,100元-200元的占40%,200元-300元的占30%,300元以上的占24%;西安女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在100元以下的占20%,100元-200元的占60%,200元-300元的占8%,300元以上的占12%。与大学生的交谈中得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和个人爱好、所学专业关系密切。比如与体育相关专业学生的体育消费年均在800元以上,有些同学高达5000元以上。

通过调查得知在西安有94%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是由其父母或家庭提供,大学生生活费用的依赖性就决定了其体育消费行为的非独立性。由于经济原因,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还比较有限,但相对已经发生的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西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根据鲍明晓、左新荣等人的研究成果,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划分方法:第一种:直接性体育消费与间接性体育消费。直接性体育消费结构的特征为经济上的投入。间接性体育消费结构的主要特征为情感上的投入。第二种:概括起来基本上将体育消费结构分为下面两个方面。第一类实物型体育消费;第二类,非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本研究主要按照第二种划分方法进行研究。

从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0%,与收入成正相关;非实物性消费比例相对较低为20%。从结构上看我们大学生的消费层次还是相当低的,体育消费主要还是为了满足需要的初级阶段,对于需要的高级阶段需求并不是非常强烈。

四、影响西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根据消费者行为学、消费心 理学 ,以及体育产业学理论,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体育消费环境,体育消费品价格,消费者的兴趣、闲暇时间和收入水平等几个方面。

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环境。消费的环境包括消费自然环境、消费的社会环境、消费的文化环境。西安大学生的这种体育消费结构观与我国经济发展是相匹配的,只有等我国经济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时我们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必定会趋于合理。

2.体育消费品价格与大学生经济来源。体育消费品价格也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对体育消费价格高低的认定,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体育消费品本身的问题。质量好的价格高,价格便宜的质量又低劣,这使学生处于两难境地。

3.兴趣爱好。体育兴趣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必须带有肯定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兴趣的产生和提高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劳务产生需要时便会对该商品或劳务产生兴趣。调查了解到,普通大学生中对某些体育运动有浓厚兴趣和运动技术水平高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强,品牌要求相对较高,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品牌要求最强,消费水平也最高,消费结构合理。

4.闲暇时间。体育消费时间少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另一因素。受学校环境的影响,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和考研上,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就会相对的减少。

参考文献:

[1]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5

[2]尹世杰 蔡德荣等:消费经济学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0

第8篇:消费水平调研范文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消费水平 影响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是较大的城市流动就业群体。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资料显示,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对此,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一、国内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水平现状的文献综述

1、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的研究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的研究,部分学者主要集中于对其消费行为的二元性进研究,即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是受农村传统消费观念和城市居民消费行为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所形成的。唐有财(2009)通过对400份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存在典型的矛盾性,即二元性。他们通过模仿城市消费行为来寻求身份认同以期融入城市生活,但也会选择储蓄和汇款回家。纪江明、陈振营(2013)利用2010年海外务工人员情况的调查数据,从消费社会学视角,通过建立利用多分类因变量Logistic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其发现该群体在消费行为上具有自我的、个体化特征,消费行为呈现明显的“二元化”问题。

还有部分学者把研究目光转向了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与身份认同问题。刘胜(2010)认为身份定位与消费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其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得到城市认可的期望使其在消费方式、消费观念及消费结构等方面体现出了新的特点。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其在职业、收入和教育上有所提升,则更能快速融入城市,得到认可,从而促使他们在消费习惯上向城市居民看齐。

2、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结构的研究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结构上体现了自己独有的特色。部分学者基于代际差异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结构进行了研究,黄惠英、钟秋波(2013)通过分析北京地区务工人员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从代际差异视角出发,运用ELES模型对两代农民工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两代农民工在消费方面仍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食品和居住为主,他们对食品和居住的消费居于各项消费品之首,但由于代际差异的存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结构有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趋势。严翅君(2007)通过对长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研究,发现其消费行为正从保守转向开放、消费结构正从简单转向复杂、消费工具正从传统转向现代、消费心理正从后卫转向前卫。同时,田圣炳(2011)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呈现以下特征:较强的品牌意识、从众的消费心理和通信与网络支出不断攀升。此外,赵娟(2014)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诉求:提升文化水平、获取发展信息、提升精神生活水平等。周雨阳(2013)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在融入城市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因此他们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和融入城市的能力。而且数据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比较强烈,且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在不断提高。

二、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水平升级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1、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基本因素研究综述

以往的研究文献主要选择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等指标进行分析。于丽敏、王国顺(2009)认为农民工消费受到其性别、婚姻状况的影响很大,是提升其消费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韩允(2010)对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性别差异引起的消费行为差异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性别也是制约其消费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邢海燕、于伟、陈三妹(2012)在分层抽样的基础上实际调查1313名农民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和对应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农民工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发现文化程度是影响农民工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清华(2012)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消费方式的选择,这也是提升其消费水平的阻碍因素。

国家统计局(2009)对全国31个省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八千多万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的比例占到40.8%、新生代农民工未婚比例为66.2%,1990年之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未婚比例高达98.4%。这表明该群体需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的一系列重大人生问题。国家统计局(2013)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仅占6.1%,初中占60.6%,高中占2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2.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三分之一,比老一代农民工高19.2个百分点。

2、就业能力研究综述

就业能力包含丰富含义,弗里厄(Forrier)认为它是一种个人拥有和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人力资本。英国学者Hillage& Pollard强调个人不仅需要具有职业技能,还要具备通用技能(学习能力、个人弹性和适应性、合作意识以及沟通能力等)。傅格特(Fugate)提出就业能力包括职业识别、个人适应性、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奈特(KniSht)和约克(Yorke)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理解力―技能―自我效能―元认知模型(2004)。Hall(2004)提出了适应能力与自我意识矩阵,二者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职业取向,具有高适应能力与高自我意识的人在就业中表现得积极主动、就业能力强,相反就业表现被动、就业能力弱。近年来相关研究又有了新进展,认为就业能力具有交互性与动态性,与特定情景相关,比如在经济景气时,劳动力需求增加使得长期失业的人也能得到工作,而当经济萧条造成工作岗位过剩时,原本就业的人也可能会失业。Brown(2003)等提出就业能力体现在员工是否拥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完成工作,同时又依赖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其动态性体现在部分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不符合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变革的需要,从而被雇主抛弃,这就会造成拥有一定技能的人也无法实现就业。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市场演变以及个体社会资本网络的变化,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会呈现出动态变化。不难发现,就业能力既受劳动者自身素质影响,也受社会供求等一系列因素影响。

对于就业能力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国内的主要观点包括:罗恩立(2010)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状况影响自身职业向上流动和城市融入,形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理论框架。荣茹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影响程度由小到大分别为社会保障制度、性别、社会福利、家庭状况、个人资本水平、个人主观意愿。赵泽洪从政府、社会、个人三个方面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再造系统。而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问题,孙超骥和郭兴方(2010)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其存在消费误区,希望能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进行正确健康的引导。

3、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因素

部分学者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问题,徐步宇(2014)认为经济转型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问题是制约该群体就业和提升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宏观市场需求决定着农民工获取的工作岗位的数量、质量及岗位流动的可能性。宋月萍、徐彦(2012)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地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所从事的行业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及服务业为主,而从事建筑业的比例相对于农民工总体而言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相对的,建筑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多,就业门槛低,而其他行业的岗位由于人员多,竞争大,此时一部分技术水平较低的农民工若不从事建筑业便可能找不到工作,形成就业困难问题。

还有部分学者将研究方向定位于政策因素,郭军(2012)认为我国是一个政策性导向很强的国家,因此每当国家针对农民工所实施一定的政策,势必会对农民工的就业趋向和就业环境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逐渐进入党和国家的政策视野中,国家政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将会发挥越来越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关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研究数据来源渠道窄,研究方法单一

当前,我国统计机构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度不高,尚未形成具有规范统一口径的数据以供研究,因此当前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消费问题的数据基本都来自于小范围的问卷调查,这就导致研究结果存在由样本空间和调研区域限制引起的不必要的误差。此外,研究方法也基本局限于对选取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的研究范式,方法单一,但这一局限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研究空间,可以丰富研究方法,提高数据准确度,以期提升研究的有效性。

2、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色的研究不够深入

目前,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能力提升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以上几个方面,没有拓展开来,应该与当前实际经济形势、经济发展新情况相结合。同时,应该对各个指标进行细化,而不是笼统的进行罗列,应该用区域、行业、性别等数据做支撑,加深研究层次。

3、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认知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形成时间不久,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认知。目前,学者们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问题时,大多局限于消费认同理论和符号消费理论,显然并不能完整的解释该群体的消费问题。因此,未来研究的方向应该是,不仅要对现象进行分析,还要对这些问题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辅之以多样化的实证研究方法,以期形成更具解释力的理论。

(注:本文系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消费水平测定与扩展对策研究(项目号07130075)”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Forrier A.,Sels L.The concept employability:a complex mosaic[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2003,3(2).

[2] Fugato,M e.l K in ick,i A. J.,Ashforth,B.E. Employability:Apsycho-social construct,its dimensions,and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

[3] Yorke,M.,KniSh t,P.T. Embedding Employability in to the Curriculum[M].H isher Education Academy,York,2004.

[4] H all Douglas T.The protean career:A quarter-century journey[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

[5] Brown,P,Hesketh,A&William s,S.Employability in a Know l-edge-driven Economy[J].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2003(16).

[6] 唐有财: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9(12).

[7] 纪江明、陈振营、赵毅:新生代农民工“二元化”消费方式与身份认同研究――基2010年上海市外来农民工的调查[J].人口与发展,2013(2).

[8] 刘胜: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方式与身份认同研究――基于南京市的实证调查[D].南京理工大学,2010.

[9] 黄惠英、钟秋波: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的消费结构分析[J].商业经济,2013(12).

[10] 严翅君:长三角城市农民工消费方式的转型[J].江苏社会科学,2007(5).

[11] 田圣炳:新生代农民工消费密码[J].销售与市场,2011(6).

[12] 赵娟: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20).

[13] 罗恩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0(1).

[14] 赵继颖、孙茂阳、王永欣: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问题探究[J].世纪桥,2013(3).

[15] 刘光辉、张建武: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分析――基于天津、重庆的企业调查数据[J].宏观经济研究,2011(11).

[16] 罗恩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初探:一个分析的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10(3).

[17] 孙超骥、郭兴方: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研究[J].价格月刊,2010(11).

[18] 韩允:打工妹:流动的主体性――以ZT酒店打工妹为例[D].河海大学,2010.

[19] 于丽敏、王国顺:促进农民工消费对我国扩大内需的影响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9).

[20] 邢海燕、于伟、陈三妹:两代农民工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25).

第9篇:消费水平调研范文

【关键词】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消费;动机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滨州市滨城区羽毛球爱好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2)问卷调查法;(3)数据统计法。

二、结果分析

(一)滨州市羽毛球消费者的特征

1.滨州市羽毛球消费者的年龄结构特征。通过调查得出滨州市羽毛球消费者的年龄特征18岁以下的人最少只占总人数的3.0%,18-25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4%,26-35岁的人数占第二位为总人数的25.5%,36岁以上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3.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滨州市羽毛球消费者的年龄呈现正相关的特征,原因是36岁以上的人群经济比较独立,能够担负起羽毛球运动的消费,且这年龄段的人事业较成功时间比较充足,18到35岁的人一般忙于事业没有时间锻炼或经济不允许。

2.滨州市羽毛球消费者的职业结构特征。调查得出滨州市羽毛球运动消费者以公务员和个体私营者为主,各占总人数的50.0%和25.5%位于调查表的第一第二位,而学生,离退休人员,企业公司员工和工人所占比例差别不大。原因是公务员的余暇时间较多且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比较注重身体健康。公务员的工作稳定,收入稳定,工作不是很辛苦他们的收入能够支撑他们的消费,所以公务员的羽毛球运动消费占第一位。个体私营者时间自由分配,经济独立也能支撑自己羽毛球运动的消费,所以占第二位。而学生,离退休人员,工人,企业公司员工,他们就有一些限制,比如经济不独立,时间不充足或工作较辛苦等等从而限制了这类人群羽毛球运动的消费。

3.滨州市羽毛球消费者的学历结构特征。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大专及本科学历的人数最多占到总人数的61.2%,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数第二占到总人数20.9%,高中以下学历的人数第三占到总人数的9.2%,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人最少,只有8.7%。总体来说滨州市羽毛球运动消费者的文化水平高,因为一般情况下收入与学历成正比,而羽毛球运动消费比较高,就注定了羽毛球消费者文化水平高,收入较高且文化水平高的人更注重身体健康。

(二)滨州市滨城区羽毛球爱好者羽毛球运动的消费现状

1.滨州市滨城区羽毛球爱好者羽毛球运动的月消费水平。滨州市滨城区羽毛球爱好者羽毛球运动消费大多在501-1000元,其中500元以下的占总人数的4.6%,501-1000元的占总人数的59.2%,1001-1500元的占总人数的28.6%,1501元以上的占总人数的7.7%。可以看出滨州市滨城区羽毛球运动的消费水平一般,羽毛球运动的消费水平也反映了体育运动的消费水平,说明滨州市的体育消费水平有待提高。

2.滨州市滨城区羽毛球爱好者羽毛球运动的消费结构。通过调查得出滨州市羽毛球爱好者羽毛球运动的消费以实物形式的消费为主,占到总人数的83.7%,精神产品形式的消费第二位,占到总人数的11.7%,服务形式的消费最少,只占到总人数的4.6%.滨州市滨城区羽毛球爱好者以实物消费为主,主要购买羽毛球拍,羽毛球,羽毛球运动专用的衣服,鞋子等。服务形式的消费较少,人们去打球一般都和自己的朋友,同学,同事等,很少聘请专业的陪练,以至于服务形式的消费很低。

(三)影响滨州市滨城区羽毛球运动消费的因素

影响滨州市滨城区羽毛球运动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人们认为自己的业余时间较少,还有个人的经济状况,兴趣爱好也是影响羽毛球运动消费的原因,少部分人认为是场地原因和传媒的影响。以上可以分析出,人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闲暇时间很少,但依然有人去参加羽毛球运动以达到自己健身娱乐的目的。兴趣爱好决定着人们参加什么活动,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选择的事。场地原因和传媒影响对人们进行羽毛球运动的消费影响很少,但是好的场地与充分的传媒能促进人们进行羽毛球消费,促进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滨州市滨城区羽毛球运动消费者具有高学历,高收入的特征,大多集中在36岁以上,这部分人的经济比较独立,能自己承担羽毛球运动的消费。羽毛球运动消费者一般从事较规律,闲暇时间较多的工作。滨州市滨城区羽毛球运动消费者都比较喜欢羽毛球,进行羽毛球运动消费家人都比较支持。滨州市滨城区羽毛球的消费水平不高,其中以实物形式的消费为主,精神形式的消费也有一定的规模,但服务形式的消费很低。资料显示羽毛球爱好者进行羽毛球运动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羽毛球运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娱乐身心。

(二)建议

首先保证人们受教育的情况,是人们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从而确保人们的稳定收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同时让人们了解羽毛球运动的特点,促使更多的人参加到羽毛球运动中来。

其次,降低羽毛球运动消费的成本,建设一些公共的羽毛球场地,也可以降低羽毛球馆的消费水平。注重羽毛球运动消费中的精神产品的消费,如开设羽毛球培训班,举行一些比赛等刺激精神产品的消费。加大羽毛球运动消费中的服务形式的消费,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陪练人员的水平等从而提高服务形式的消费。

最后,我们应该引导人们合理的运用自己有限的余暇时间,提高余暇时间的利用率,使更多的人参加到羽毛球运动中来。建设合理的羽毛球场,减低羽毛球场的费用,在场地上进行简单的羽毛球技术,知识培训,提高人们的运动兴趣,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为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