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传统的课堂教学精选(九篇)

传统的课堂教学

第1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2006年11月,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制作教学视频为其亲戚的孩子辅导功课。初试成功后,他便开始制作各种教学视频并传到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国内称其为可汗学院。2007年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是践行翻转课堂的第一人。

相比之下,当翻转课堂在美国广泛应用时,我国大部分小学仍然践行着传统的班级面授制,这种教学方式有其固有的顽疾:

1.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居于其次

在小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所谓教学就是教和学,教师将他们知道的、提前准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

2.教学过程条理性很强,但缺乏灵活性

在小学教学实际中,教师惯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①导入新授练习或复习总结布置作业;②导入讨论总结布置作业;③自学练习新授布置作业等。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等一系列问题。

3.注重应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但整体效果有待加强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大量应用在小学教学中,缺陷明显:教师向学生提供的预习材料的形式单一(仅仅包括文档、视频、PPT以及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课上主要是教师借助PPT进行讲解;课后难题学生一般是向家长请教,很少利用网络资源去解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俨然是一副教书匠的形象,而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它的很多方面可以借鉴过来应用到我国小学的教学中。

(一)翻转课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简单地说是一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教学模式,它以探究性的学习和基于任务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前,学生可以控制学习的进度。课堂上,可以通过与同学、教师的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预习时反馈出的问题,有重点地去进行讲解。而且,这些教学视频都是永久性的,随时可以在网上或电脑里找到。

(二)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翻转课堂上,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教师有时间去观察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角色变成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课前看视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与其他同学讨论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第2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传统教学结构是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传授知识,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或者感悟巩固;“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也就是说,知识传授的识得过程与基本的习得过程发生在课外,知识内化的习得与悟得过程发生在课堂。

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悟得是指学生通过思考与觉悟,内化所学内容,让其成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层面得到改变的过程。知识是外在于人的,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通过课堂上的点拨与碰撞,悟有所得,让知识进入认知本体,才能称为素养。悟得是一种意义理解,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是一种智慧,是“道”。

默多克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经营方式……教育是唯一有待开发的领地。微视频能够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在线学习素材,便于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处、教育背景如何,都能够借助网络分享优质课程资源。微视频的作用就是提供分解、嚼烂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当然学校提供的网络微视频一定要基于本校学生的心智水平与理解能力,不同学校的学生对慕课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不难追溯其端倪。《周易》“蒙卦”有载:“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源于师生交往的教育,不能开始于“我求童蒙”,而必须开始于“童蒙求我”,学生学而不厌,教师诲人不倦,才能志趣相应彼此互动,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揭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我看来,江苏洋思、河北杜郎口、山西新绛的成功经验的内核也就是先学后教。

设法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先学后教。这里的问题在于,学生凭什么要去学全新的东西?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英国《金融时报》(2013年12月3日)曾指出,中国教育必须抛弃死记硬背模式,“就算外国人起初可能被上海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考试中的优异表现所震惊,进一步考察后,他们对上海的教育模式就没那么感兴趣了。”教育的功能是唤醒人的自觉。对于学生来说,我要学,才有可能实现教育;要我学,则远离了教育的本质。人的自我教育才是唯一有效的教育。我以为,推进“翻转课堂”的关键,就是学生内驱力的激发,就是学生学习上的“自主当家”。我主持的浙江省教科院重点课题“内驱型教学推动力建设”,意在倡导学生在学习上立足于无师自通的预习,立足于观点碰撞的听课,立足于真正理解的巩固,立足于全面掌握的纠错。

在国家大力倡导课改的背景下,真正走进我们的基础教育课堂,感觉还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占据主导地位。不少教师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还在用凯洛夫五步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猛灌猛填;课后学生猛练猛写。“翻转课堂”的流程是:教师提出具有热身作用的问题,学生看视频自主学习,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反馈练习,甄别疑难;教师收集问题,再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归纳成几个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交流互动,释疑解惑。疑为思之源,思为智之本;疑乃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翻转课堂”的要点和局限

“翻转课堂”的要点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直奔主题;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相互关系;多运用归纳思维,少一点演绎思维;尽量让学生归纳整理,教师点拨与延伸。“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学习两遍―第一遍,带着问题自己学,第二遍,再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这样就有了直接面对新内容、新问题、新情境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课堂与师生互动交流才有效,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知识才能进入长时记忆。“翻转课堂”的优势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生由此可吸收来自全球的视频知识解读,可以反复看,复习时再看。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思考,真正成为一个思想的强者,适应于终身学习的大趋势。

第3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学创新 翻转课堂 教学质量 自主学习

一、引言

随着社会对大学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老师为中心在课堂上“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一些教学创新模式开始应用于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和维持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老师为主的教学现象。“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又叫“颠倒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任务、学生在课外学习知识,再到课堂上消化巩固的教学创新模式,其近年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2011年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革命”[1]。

“翻转课堂”一经产生就迅速受到了教师队伍的关注,通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研究发现,翻转课堂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课程教学的认同度,比如,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基本受到了学生的认可,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2][3];通过在大学实验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反思、解决问题的能力[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高等工程教育课堂回归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中来[5]。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改进高校教学提供新途径的同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考虑“翻转课堂”热潮背后的“冷”思考,李志伟提出“翻转课堂”更多地强调课堂的技术性,人为地将技术与艺术割裂开来,教师的教学模式被技术所遮掩甚至代替,激荡人心、妙语连珠的课堂难以再现[6]。李京南等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发现超多半数的学生认可现行“翻转课堂”视频教学对学习有辅助作用,但观看视频的意愿却不高[7]。

大多数大学课程理论体系庞大且抽象,只通过老师课堂讲授,很难满足大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需要。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尤其是对理论繁杂的课程,更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发散思维、深化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供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鉴于此,本文基于教学模式创新视角,针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提出“传统教学+翻转课堂”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个人及小组合作的方式上台讲解题目,期间进行师生互动和讨论,课后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传统教学+翻转课堂”创新模式研究

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成为教学创新的热点,机械照搬套用某种课堂教学模式,会摧毁课堂教学的经验基础,不利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8]。翻转课堂不仅仅是教学视频等技术的运用,技术只是教和学这个更大范畴的一个组成部分,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整体的教学模式创新。因此,本文基于教学模式创新视角,针对大学课程提出“传统教学+翻转课堂”相结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方式如图1所示。

(一)传统教学

传统课堂通常采用模块化的教学结构,注重学生对大量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吸收与理解,更关注分析、领悟、批判、和问题解决等高阶学习思维的运用,并要求大学生具有高度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体现为学生被动学习。传统课堂在内容灌输上,比翻转课堂更有优势,但翻转课堂在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课堂氛围以及知识的内化等方面优势更为突出。使学生完成从被动学习变到主动学习的角色转换。

(二)小组合作

21世纪的教育是由重点培养竞争转向重点培养合作的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以“学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手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思考,互相合作、共同进步,提升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团队交流中,每个成员对知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把知识内化到学生的心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着重培育大学生四种能力:一是听辨的能力,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既要记住别人的发言要点并做出分析和判断,同时要有自己的看法;二是表达的能力,发言时要声音响亮、条理清晰且能突出重点;三是交流的能力,讨论交流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在认知上的差别,导致理解的不一致、观点分歧,这就需要通过谈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四是合作的能力,各组要依据主题的迥异来决定先分工再合作还是先独立思考再合作的策略。

(三)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通过学生在台上 “说出”、“写出”、“做出”,从而培养思考和学习的习惯。通过自我的理解和小组的看法,结合个人的亲身经历,对题目做出讲解,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提高解题效率,从而达到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学习是认知主体的一个理解过程,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老师“教”会的,而是其主动获取的结果。通过上台讲解,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知识内化性。

(四)师生交互

通过学生课堂讲解这种师生角色互换方式,教师讲解环节减少,老师角色不再那么凸显,但老师作用依然重要,老师通过“翻转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针对性地指导与辅导。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以更多地解答学生的疑惑,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有利于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及时反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翻转课堂”,教师退居二线,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答疑者和引导者,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课堂的氛围不会那么呆板,而是富有激情。

(五)总结反思

课后反思,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加富有条理性。会思考的学生,其思维将会越来越发散,思考的角度也会独特,其思考的深度也会相应的提高。这些会在潜意识中,不仅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在其他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六)视频录制

观看录制视频,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课堂录制成视频,将原本几十分钟的课,变成为“永久”的可学习资源,随用随取,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对象,老师的课堂教学也不再是一块黑板的天地,学生更加“自由”。但这只是一个课后的辅导作用,真正的课堂是在教室进行的学习。课堂的一分钟是宝贵的,课下的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也达不到课上一分钟的效果。

三、结论

本文从“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视角,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和维持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传统教学+翻转课堂”不仅关注学生对大量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吸收与理解,而且还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课堂氛围以及知识的内化,从而使教学更加高效。翻转课堂不能简单地复制,而是需要在坚持其“翻转”本质不变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 The flipping classroom [DB/OL].(2012- 12- 1).[2014- 4-10].http:///the flipping classroom. html.

[2] 汪小东,张晨靓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1- 16.

[3] 王素敏,张立新.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8):71- 78.

[4] 黄琰,蒋玲,黄磊.翻转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20- 25.

[5] 何朝阳,欧亚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 151.

[6] 李志伟.“翻转课堂”热潮背后的“冷”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47- 49.

第4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1、培养学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始于何时,尚无确切考证,但成熟于秦朝至明代的封建社会。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国人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族品质,这就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周易》有言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健”就是刚健,含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刚强不怕曲折;“自强不息”就是人要时刻保持一颗进取之心,去创造,去完善自我改变环境。这种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我们的爱国精神融为一体,表现在中华民族不折不挠的开拓精神,表现在中华民族朝气蓬勃,努力争上的顽强生命力,更表现在民族生死关头,国家存亡之际,无数的中国人前赴后继的反抗压迫战斗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一个演员和魔术师,不仅仅满足于把课文讲清楚了,把知识点讲清楚了,更应该运用语言的多种表现形式。深挖课文中能让人心潮澎湃的东西,比如民族精神,比如爱国热情,让他们在学习崇仰古哲先贤志士仁人的传奇人生后,也有一颗民族心、爱国心,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理应具备“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在这种精神指引下,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成长为国家的栋梁,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明白了“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就可以在学习、生活中,把困难视为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就树立了自信心,就敢于面对困难,也培养了他们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的好品质。

2、加强礼仪教育,提高个人素质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我们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本文侧重于礼仪教育。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然而时至今日,就是重要节日礼节仪式也不如以前丰富多彩了。礼仪之风更不及日本和韩国。笔者认为讲究礼仪,不是要繁文缛节,而是一种对人尊重和珍惜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就要懂得尊重别人,知荣辱,而礼仪就是尊不尊重别人、自己知不知荣辱的具体表现。一个人无论才学多高,其不知礼、不懂礼、不行礼,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是很难的。在经济发展,全球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的学生日后走向世界,就会遇到这个问题。教师教给学生的应是应对未来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陈旧的东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知礼、懂礼、行礼。现在有的学校因种种原因,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个人素质都亟待提高,所以“教之以礼”势在必行了。那么如何教学生礼仪呢?首先就是要知道什么是“礼节”。老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把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礼节”给学生多介绍,古今中外均可提及。但强调的是生活中常用的礼节,如初次见面要“握手”,别人帮忙要“及时”道谢,不能因其常见就不加以强调。再就是要懂礼,就是别人向你施礼,你要知道。最后就是行礼了,别人施礼于你,你要以礼相待。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当然特殊情况就另当别论了。一个人懂礼了,其个人修养就有可喜进步了。因此,对于正在良好人格塑造时期的学生们来说,加强礼节教育无疑对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帮助。

3、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

重视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准确地说是对先秦诸子等著作的研读。为什么这样说呢?笔者赞同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的观点:一是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经典中的经典、精华中的精华;二是关于先秦诸子的著作所讨论的问题都是永恒的话题,比如人生、比如幸福。这些是每个地球人都必须思考的,都在不断追寻的。因此读先秦诸子就是寻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源。读这种经典,目的是什么呢?前文我已经说过,学生正处于知识渴求的黄金时期和生理的发展高峰,身心双方促使他们对人、对人生、对社会要有所了解,而这些文化经典正是教给他们什么是人,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社会,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引下,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其外圆内方的品质,让学生真正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对此,笔者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仅以《老子》一书为例。《老子》一书,玄妙情深,在传统哲学范畴中最先提出“道”的概念,并以此作为其最高哲学范畴。他认为“道”是万物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并认为“道”是永恒的,并称其“道”为“无”,认为“无”比“有”更根本,并由此演出一系列丰富的辩证思想。这是学生以前所不明白的,学生接触“老子”之“道”,若教师教之有“道”,定能启迪学生智慧。因此,揭示老子的辩证思想,是教学生学会变通的关键。老子认为事物之间不是孤立而存在的,而是在相互依存之中,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又告知我们事物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的,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其目的就是告诉人们要以辩证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生活,遵循事物的规律办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应当取舍得当。然而这种精神或思想的传播,就要教师能适度掌握并引而申之,启迪其智慧,使其得到真正的领悟,这样学生才能学到东西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指导学生进行保质保量的诵读。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大量的诵读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便于日后的吸收消化;二是在大量的诵读中让学生自然感到中国古典文化的“温柔敦厚”特色,潜移默化其气质。

二、结束语

第5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一、把握教材,精心备课,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还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信息技术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因此,要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对学生作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比如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基础,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有了良好的基础,但有部分学生在之前很少接触信息技术课程,连基本的汉字输入都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下来,都应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对学生了解得越清楚,教学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的重点与进程,就能适时进行质疑、追问,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深入领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也就是引导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有机整合,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学习方式单一、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呈现出兴趣性、自主性、探究性,给学生广阔的参与空间,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问题,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四、大胆放手,激发创造,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的,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其弊有四:1、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容易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开展即时评价,实施“以评促学”

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己不仅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所以在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时,我们更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都需要现场组织学生对个别或部分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在选择作品评价和总结时,要照顾到各个水平层面的学生作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技能,看学生作品的创意构思是否创造性地组合利用了所学知识技能,提倡学生作品要有不同的风格和方法,鼓励学生创作出饱含自己创意的作品。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其优劣之处,以及编辑修改的建议等。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六、加强课堂管理,强化课堂礼仪

要加强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管理。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所以必须在最小的单位时间内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争取在课堂内达成大部分教学目标。

要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计算机教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教学场所,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若没有充满激情的上下课仪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进入学习主题。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更要强化上下课仪式,让形散而神不散,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充满激情的开始,有一个圆满的结束。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几年来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6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 高效课堂 传统方法 比较优势

不可否认,在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有其一定的优势,但随着教育理念的多元化,师生对教法学法的创新要求,面对实际操作中高耗低效的现实,证明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明显地滞后于新课程的发展,不再符合新时代教育前进的方向。高效课堂理念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并没有取消传统课堂的优势,而是在发展新理念,推行科学高效教学法的同时,将传统教学的优势更大化,更优化。

优势一:改变了繁重的备课方式

备课是教师的工作重点之一,传统的备课方式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多而空”,“繁而重”的现象,就像流水作业一样,重复同样的标题之外就是抄书,而且教师所备的内容往往与实际课堂教学内容是脱节的,大部分教师并没有为教而备,而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样不但没有达到备课的效果,反而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高效课堂的备课注重“高效”,须做到导学目标明确,重难点问题突出,优化教学设计,简言之就是备目标,备问题,备学生。不求多但求精,备目标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清楚地知道本节课要讲授哪些内容,需要精讲细练什么内容,哪些内容可以一笔带过,然后有针对性地达成目标;备问题应该和备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只需要搞清楚哪些问题是重点问题,哪些问题是难点问题,哪些问题适合于分组合作完成,哪些问题适合学生独立思考还有哪些问题适合于教师重点讲解。最后将这“三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备课负担。

优势二:改进了低效的工作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传统式的低效率集中体现在教师将大量时间浪费在了知识的重复上,许多教师都认为重复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其实不然,教师讲得多不一定就意味着学生学得多,学得好。在英语学科上教师过分注重对语言知识的系统分析和讲解,过分强调记忆的功能和机械的训练,缺乏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提取信息和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一味地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的被动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而高效理念则与之相反,这是一种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导,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其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要求各个小组发挥合作探究精神的新理念。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以课前预习先行。每节课布置适当的预习任务,如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新单词,包括读音,意义等,然后带入课文疏通文意,这时学生就会对新课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了解。再者,可以布置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或结合课文推理出答案,当然这样的问题可以出得灵活有趣,用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动脑兴趣。预习之后,学生已经对新课内容基本了解,教师只需按照备课情况把一些知识问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较难的问题可以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教师根据提问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精讲细分析。最后,对本节课学生的预习情况,答题表现以及课文知识点进行评价和总结。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是一个为师生减负的过程,也是一个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

优势三:打破了陈旧的课堂模式

传统的课堂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整个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绩的高低很大一部分是由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学生的死记硬背决定的。长期以来,这种模式在我国应试教育的条件下占据着主导地位。当然,大部分教师比较擅长这种模式,很多学生也适应这种模式,教师通常用口和粉笔就能完成课堂任务,而学生也习惯性地通过“听”就得到了答案,旧模式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容量的增大和知识的不断更新,这种教学手段单一,教法死板的模式逐渐会被更先进的模式所取代,高效课堂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高效课堂模式除了能高效率地完成教材知识点之外,还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幕后策划者和幕前引导者,组织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交流和知识探究。“领”着学生走要比“抱”着学生走更能使学生有能力将教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更能将死内容转化成活知识,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优势四:丰富了单一的评价体系

传统教法中大部分时间是由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反馈信息的机会相对较少,课堂评价一般就由教师说了算。许多教师对课堂内容比较重视,但在评价方面比较马虎,只给一两句评语或根本不作评。

第7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 书法 课堂教学 书法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75

现代社会电脑被广应用的同时,提笔忘字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为了让学生不做新时代中的新文盲,在小学展开书法教育是势在必行的。2013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书法课教学的目标内容和任找求。但我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发现书法课普及缓慢、制约瓶颈较多。所以,在书法课堂渗透中国传统艺术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从而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和水平,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是小学九年义务教学中又一重要内容。本文,我将结合小学书教学的特点,看看如何把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教育渗透到书法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爱上书法,喜欢书法。

一、给学生述书法的发展史,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激发爱国情感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汉字的独特性。鲁迅先生讲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可见,古老的书法艺术怎样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精髓。随着社会发展,时代的进步,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做好小学生的书法艺术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领学生认真学习汉字书写艺术,还可以使学生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促进性格塑造,提高文化品位,培养高雅气质和人文情怀等等,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此,书法教师就要在书法课堂上,适当地穿插给学生讲一些中国书法的发展史,来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让他们从书法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美学追求、哲学思想、思想感情、人文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正确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深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美好河山,优秀文化。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通过学习书法,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同时,通过学习书法更能帮助学生继承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在课堂上结合书法家的趣闻轶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书法艺术的感染,爱上书法这一艺术课程

要想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魅力,增加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教师就要在书法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让学生在这些故事中了解书法名家对书法的态度以及他们练习书法的刻苦精神,还有书品与人品的怎样完美地结合。王羲之常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 “墨池”,等。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人品也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在他们身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令人敬佩。在课堂上,当学生为练习的枯燥而感到乏味时,不防给学生讲讲这些古人的趣闻轶事,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向这些书家学习,使学生爱上书法课,爱上书法,从而不断提高书写水平,提高道德修养,做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

三、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价值、唤起他们学习书法的自豪感和求知欲望

中国书法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多种艺术门类中比较独特的一门艺术,它的影响遍及世界各地。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使学生了解到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中国书法的历史最悠久、传播最广泛,也同民族文化的关系最密切。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可以用到书法,如影视字幕、书信往来、报刊杂志、书籍封面的装帧和广告宣传等,无所不用,又无处不在。

当然,书法作为一种具有极高欣赏价值的艺术,不只是我们中国人视它为高雅的艺术,而且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青睐。有不少外国人高价购买汉字书法作为珍品收藏或转送亲朋好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老师对中国传统书法的讲解,了解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他们就会充分认识学习和继承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学习书法的自豪感,唤起他们学习书法的热情和欲望。

四、教学生欣赏中国传统书法的同时,增强他们学习书法的自信,让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

在小学生书法课堂上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书法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练习书法,写方方正正的中国汉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华儿女,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欣赏中国传统书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欣赏水平。中国书法或端雅、或秀媚、或端雅、或艰深、或玄妙,刚与柔、方与圆、虚与实、收与放、疏与密、奇与正,美妙无比、意境深远。所以,教师借助一些书法作品中的精品,实际指导学生如何欣赏作品:如有的作品丰腴、滋润;有的苍老、古拙;有的庄重、严谨;有的温柔、含蓄;有的风流,妩媚;有的威武、雄壮;有的险劲、挺拔;有的秀逸、清纤等等。通过带领学生对各种书法艺术的欣赏,不但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还能增强他们学习书法自信,陶冶他们的情操。让我们书法课堂教学达到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提升的效果。

总之,要想把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渗透到小学书法课堂上,就要求书法教师有深厚的理论水平,高超的艺术水平。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把书法和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汉字和书写汉字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品位,促进学生的性格、气质、人文情怀等内在品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元华. 语文教育学科结构的深层探究[J]. 语文教学研究, 2011 (7): 11-14

[2] 佚名《浅谈少儿书法教学的育人功能》,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第8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一、图片、图表教学法

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之一是配有大量的图片和图表,教材和练习中多次出现图表及体现动态变化规律的坐标曲线。其中的生物学图既有形象直观的一面,又具有概括、浓缩知识的一面,它能直观地反映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的过程,高度地概括生理活动之间的相同点、区别和联系。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课本中的图形和图表,不仅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识图、译图及挖掘图表中隐含信息的能力。例如,在“温度和pH对酶的活性的影响”内容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注意观察坐标曲线,了解纵轴和横轴的含义,进而明确变量线的变化,掌握变量变化所对应的生物学意义。接着找曲线的起点、转折点、顶点、终点,理解特殊点或段的含义。最后观察不同曲线的变化,理解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明白低温条件对酶的影响和高温、强酸、强碱条件的不同。

二、简笔画教学法

高中生物理论性强,不可能要求学生每时每刻都能聚精会神地听讲,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的兴奋点。可以简笔画来活跃课堂气氛,可谓寥寥几笔,胜似千言。如在讲“神经调节”时,可用简笔画分别画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间的传递”,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地演示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传导过程及神经元间的电信号传导和化学信号传递过程,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课堂反馈效果很好,比用多媒体展示的印象更深刻。再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教学过程比较枯燥,涉及很多科学史实,要让课堂内容活泼又能将难点突破,可以每讲一个科学史时画出一种模型,还可以请学生参与其中,最后得出流动镶嵌模型。除此之外,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绘制简笔画,还能为生物课堂教学增添色彩,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总之,在生物课堂上使用简笔画辅助教学,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分析能力。

三、体态语教学法

国外许多教育学者强调运用“非言语行为教学法”。他们说,人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错觉,认为言语符号是信息交流的唯一载体,其实并不如此。国外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共同开创了一门新学科――“举止形态学”。举止形态学认为非言语行为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对教学具有极大的意义,它伴随言语行为可以使学生在接受言语信息的同时,得到生动形象的知识。而我们知道人与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头部的相貌不同,讲到这,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氨基酸的种类是由R基决定的。当手拉手形成一排时,学生也就能很容易地明白脱水数与肽键数之间的关系。

第9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倾听 聆听 互听互学 教学 小学语文

从1949到今天,新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已经走过63年的历程。60多年来,小学语文在知识教学、能力培养、 智力发展、教材统整、教法研讨、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诸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走过了不少的弯路。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子化教学堂而皇之地走进了课堂。在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电子化趋势日趋加剧,教学过程中师生彼此倾听、相互聆听,互听互学的传统课堂模式日益淡化。本文再次重申互听互学、教学相长传统教学的重要性是希望能为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的发展提供一点思考和建议。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种种乱象

(一)教师在课堂问题的提问上经常一句:“这个问题,谁来答?”安静的课堂瞬间演变成全班同学起举手,同喊话,共发言乱糟糟的大市场;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视学生“真听”与“假听”(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纹丝不动……

(三)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对问题回答错误或者不准确同学引起的轻蔑声、“嘘嘘”声无动于衷……

……

凡此种种情形,放眼当下小学语文课堂,可以说是俯首皆是,此种现象令人深思,究其缘由,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教师怠于职守,缺乏真情倾注,因为任何一堂学风正、效率高、收获丰的小学课堂教学都离不开任课教师精准的课堂定位以及用心构思、酝酿、构建的教学授课体系;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漠视学生倾听、多思、乐学,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当下课堂效率低、课堂难驾驭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种种乱象缘由浅析

(一)在教学设备频繁更新、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教育教学电子化、信息化已变成所有在岗中小学教师不能回避的一个课题。为了跟上信息化的步伐,达到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硬件要求,他们不得不为了学习技术而学习,往往忽略了学习新技术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把课堂教学做得更好,忘记了技术是手段,课堂教学才是目的的课堂教学本真。

(二)我国自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至今,市场经济已经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当下的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受市场经济思想的影响这也导致部分教师怠于职守,对教育教学缺乏真诚倾注,甚至萌生了发多钱工资干多少活的错误思想。任何一堂学风正、效率高、收获丰的小学课堂教学都必须以精准的课堂定位以及科学的教学授课体系为前提;教师没有真情的投入,不用心,要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是很难想象的,不用心,课堂创新更是一句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

(三)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尚未形成,社会对教育行业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社会对教育教学典型事迹的颂扬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三、根除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种种乱象之我见

(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要求,以便教师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法,提升教研水平;

(二)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更为客观、公平的教师薪资薪酬制度,适当拉开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收入差距,切实把包括小学语文教师在内的义务教育段教师的整体工资收入提升落到实处;

(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充分依托西安高校众多、教育资源丰富的这一独特优势,抽调精英官员组建师资培训专门机构;聘请高校专家学者深入辖区学校组织调研,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积极搭建高校与所辖直管小学的培训交流平台,监督培训过程,考核培训结果;严格奖惩措施,坚决杜绝走形式,喊口号,务必出效果,有实效;

(四)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重视媒体的舆论引导导向作用,多报道、多宣传教育领域里的正面典型事件、人物,弘扬主旋律,抵制假恶丑;

(五)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传统教学理性回归的关键阵地,知识的传承主要在课堂这个微观领域中通过教师的真诚传授与学生的虔诚接受才能得以实现。学生上课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学会新知识;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课中感情洋溢、课后认真答疑才能构建出真正良好的教学课堂。

课堂气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要善于聆听,良好的互听互学的师生沟通可以融合师生心智,升华生生情操;倾听可以使教师熟识学生特质,了解发现自己的不足;聆听可以使学生收获知识、收获思想,博览众长,为我所用。师如生,生若子,互听互学,还有助于提升师生双方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行,试想一个不会倾听的教师,又怎能会了解他教育的受众?一个不能聆听的学生又如何能领悟到授课教师思维中的精髓?长此以往,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加拿大教育专家安尼福来斯特曾说:“你的教室将很少有完全的宁静,分享和交流是轻松气氛的关键。新的发现和新的成功所带来的强烈喜悦会引导学生产生急切聆听下去的兴趣。”

高效的课堂不但要求教师“会讲”,更要 “会听”,使自己在倾听中播种知识,在倾听中收获希望;高效的课堂同样要求学生“会听”,在聆听中增强心智,在聆听中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福建教育》A5 2006年黄爱华《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