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传统文化营销技巧范文

传统文化营销技巧全文(5篇)

传统文化营销技巧

第1篇:传统文化营销技巧范文

关键词:英语口语;中华传统文化;营销策略

一、引言

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可以选择一个短片、一张图片、一首音乐作为文化营销构造的主要元素,也可以选择具体的文化人物事迹、名人故事作为导入素材,剖析中西文化间的差异,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既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积极性,又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量,循序渐进地提升英语口语能力,实现跨文化培养的目的。

二、英语口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营销的意义

(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

职业院校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是对另外一种文化进行宣传工作,在教学中可以使用英语来表达中华文化中蕴含的意境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从而优化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效果[1]。

(二)语言共同性引发学习的正向迁移

利用中国文化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正迁移,能把中国传统的语言习惯有效地应用到语言教学中,这样能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供正确的指导,为学生创设专属的链接,提高学生正向迁移的效果,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更加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学生学习质量的保障

职业院校的高素质的人才,肩负着伟大祖国发展的重任,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口语教学中,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学习一门语言就应该深入到真实的环境中,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感悟和探究。利用直接的生活经验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职业院校在教学中应该把英语口语教学和中华文化结合,这样能提高学生的熟悉感,降低抵触情绪,确保他们有话可说、愿意去说。

三、英语口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营销的现状

第一,传统文化传播意识的不具备。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忽视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英语教师应该不断优化个人的能力,增加传统文化的储备量,深切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加强英语口语教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效果。第二,课程设置模式的不完善。为了让学生学习到地道的英语知识,保障英语发音的精准性,学校的英语教材一般都节选西方国家的文章片段[2]。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教授语言,还应该肩负文化引领者和宣传者的重任。但部分教师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不足,对自身缺乏自信心,所以无法在口语教学中准确地传达文化。第三,英语口语考试中缺少中华元素。考试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过少,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予有效重视,学生也不能积累与本土文化相关的英语口语表达技巧和模式,逐渐降低传播本土文化的重视度。

四、英语口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营销的策略

(一)完善教材选编

(1)保障口语训练的内容能为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课服务,让大家明确口语训练的重要意义,只有提升口语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在这一前提下,再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代入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2)学生在应用英语进行语言交流时,存在无法精准表达和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从而导致“失语”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应该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在编撰英语教材时附带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材料。应该让学生从简单的阅读开始入手,逐渐提高他们复述和交流的能力。在教材中加入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料。比如,古诗词、二十四节气、武术、美食等,增强他们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3)教师在编撰教材时对难易程度进行考量,从简单的阅读能力入手,逐渐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保障口语训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3]。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实施的保障,能引导教师制定科学的英语口语教学目标,并且它的内容和教学安排直接影响英语口语教学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效果。职业院校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不足,不能随意照搬其他学校的教材内容,应该结合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发展目标明确教材编撰的方向。

(二)利用网络资源

现阶段,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职业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进行有效助力,为传统文化提供融合的切入点。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为教师配置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口语训练的平台。学生能随时随地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口语练习。(1)教师采用微课的模式,以视频为载体,其中再融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以及文字。这样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口语训练中。例如,教师带领导游专业的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时,为学生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把大屏幕设置为兵马俑的图案,播放相关的音频。这时教师邀请学生充当导游向其他的游客们介绍我国的历史遗址和其中蕴含着的文化。这时学生需要把中华的传统文化知识转化为英文进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也能逐渐掌握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2)学生可以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增加英语口语练习的机会。例如,在课后学生可以把英语导游词的口语练习音频上传到平台中,系统会自动进行评定,并找出其中存在问题的地方,学生们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

教学前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交流,明确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和事物,在英语口语训练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探究。把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和探究,这样能提高学生探索的欲望。例如,采取翻转课堂的模式,教师提前把第二天英语口语学习的内容和与它相关的传统文化主题交给学生,然后让他们进行预习和探究,明确英语口语训练的重难点。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预习,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之后再使用英语进行翻译,最后形成系统的口语对话,与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分享自己获得的知识。课后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训练的成果进行总结,积累宝贵的口语训练经验。

(四)优化执教观念

在传统的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西方情境的口语练习,缺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教师认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好,认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其他教师的责任。英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英语口语训练中有效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错误观念,不能盲目地崇拜西方的文化,但是也不能盲目地自大,要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

(五)掌握文化间差异增加实践机会

因为从小到大学生一直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在进入职业院校时学生已经形成固定的语言表达模式和逻辑思维惯性。所以经常回忆中国式的思维进行探究和表达,产生一些不适应的感觉。文化比较模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发展规律,加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只有对本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充分的分析,才能达到平等充分交流的效果。

(六)增加实践机会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只有教师和学生进行通力配合,才能有效完成英语口语训练的目标。英语口语表达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练习,掌握大量的口语表达技巧和语法,但是英语课堂的时间有限,无法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口语交流的机会,不能深入地把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有效的碰撞。例如,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安排英语教师和语文教师进行合作,带领学生阅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报纸和杂志,号召他们以英语的模式翻译过来分享给同学们。或者在周末、节假日的时候,与同学们一共观看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纪录片和电影,引导学生模仿主人公交流和对话的模式。此外,学校也可以举行一些中西方交流沟通的讲座,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探究中西方的文化,以便在口语交际中能够有效地应用。

五、结语

职业院校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充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能帮助学生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口语生活化水平。职业院校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配置科学的教学内容,提高英语口语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在就业中展现自身的口语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春辉.《实用英语听说及读写》选修课中的跨文化交际——中国茶和电影艺术文化融入口语教学[J].福建茶叶,2020,42(08):196-197.

[2]王晓跃等.基于SPOC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学习支持服务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9(03):48-53,117.

第2篇:传统文化营销技巧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传播;营销困境;传播营销策略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叶的发源地,中国的茶叶和茶文化举世闻名,同时茶叶也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茶文化的传播和营销困境不仅仅体现在我国的文化产业上,其主要源自于我国文化领域的链式反应,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1茶文化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饮品,传说神农在尝百草的时候发现了“荼”,到了汉唐时期,则正式使用了“茶”这一说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基础上,茶的种植技术、采集技术、炮制技术等越加成熟,茶这个饮品也真正走向了历史舞台,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喜爱喝茶,并大力推广和销售茶叶。茶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像是一种文化传统的线索和体系,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商周时期更是重要的贡品,而在汉唐时期茶则是文人雅士的修养象征。茶文化在盛行时期,拥有功夫茶、敬师茶和斗茶等多种社交礼仪种类,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茶本身就带有非常丰富且明显的文化特征,各个国家地区都拥有不同的茶文化特点,我国茶文化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同地区亦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南北方的茶文化各有特色,文化特征也都大不相同,但是究其根源,中国茶文化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我国传统茶文化主要指的是茶叶的品评方法、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以及相关的艺术操作鉴赏手段等。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指的是沏茶、闻茶、品茶等习惯,这些有关喝茶的习惯和中华文化内涵礼仪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独具特点的茶文化。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也可以说他是一种形式和精神的统一,同时也是一种礼节。我国自古以来便拥有客来敬茶的社交习惯,体现出了我国人民文明礼貌的待客之道。我国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曾说:从来佳茗似佳人。由此名句便可看出我国茶文化的重要性,此句所表现出来茶带给人的美好意境,茶文化之所以能够享誉世界,就是因为其独有的意境。

2茶文化历史传播路径与方法

2.1中西亚

我国茶文化最早向外传播的路径是和中国陆地相接壤的邻国,西汉时期的张骞两次前往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将茶文化带到了中西亚地区。当时茶在我国已经成为了比屋皆饮的一种饮品,当时的阿拉伯商人在购买高质量的丝绸等中国产品的同时,还带回了一些茶叶,自此,茶文化完成了向中西亚地区的传播,成为了当时中西亚盛行的饮品。

2.2蒙古族

与丝绸之路并行的是中国又开辟了另一条国际商贸的路线,这条国际商贸路线经过长城和蒙古,最后再穿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河北和山西为中心枢纽,成功到达了欧洲。因为这条国际贸易路线经过蒙古,从而使蒙古族人民在很早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茶文化,受到了茶文化的感染和熏陶。2.3俄国我国明代对国际贸易的控制力度很强,尤其是茶叶贸易,一开始我国使者向俄国朝廷馈赠茶叶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对方的重视。但是在二十年之后,俄国斯特科夫从蒙古将茶叶带回了俄国,最后逐渐形成了蒙古族和俄国的茶叶贸易,俄国开始兴盛茶文化。而俄国对茶叶的需求不断增加,最后俄国从中国的湖北羊楼洞引进茶苗茶籽,自己研究如何种植茶叶,最终形成了俄国独有的茶叶品种,茶文化也完成了向俄国的传播。

2.4南亚

在很久之前印度就已经开始种植茶叶,但是一直没有种植成功,于是印度后来成立了植茶委员会,并派遣秘书到中国去购买茶种,寻求我国传授给他们种植茶的技巧和方法。终于,在经过百年努力之后,种植于印度大吉岭的茶叶获得成功。

3茶文化营销困境

茶文化之所以受到了很多国家人民的青睐,是因为茶所带来的意境,并非是一些独特的茶水或者茶叶。茶文化拥有饮茶环境、炮制手法以及茶具的制作和选择,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种种因素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创造苏轼所说的“佳茗似佳人”的意境。就茶文化的营销而言,包括茶环境、茶具、茶叶、泡茶手法等等都和营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的茶文化营销是一种综合了选茶、泡茶、观茶和品茶因素运用的营销概念,那么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去界定当前时尚茶文化。时尚茶文化顾名思义,和现代的时尚气息密不可分,是新时代所诞生的一种年轻文化,比如当前消费市场的主流是九零后和零零后的年轻一代,这些年轻人的消费特征就带有年轻时尚的特点。如今人们的思想更加多元化,年轻人懂得更多,同时也思考得更多,如今的年轻人更加追求健康的生活。虽然很多年轻人喜欢口味众多的碳酸饮料和果汁奶茶等等,但他们同样也非常喜欢时尚健康的消费,很多年轻人并不排斥喝茶,其中大部分都非常推崇茶文化。但是在如今的社会中,年轻人更喜欢便捷、口味清新的茶,因此茶文化开始发展衍生出一种符合当前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时尚茶文化。时尚茶文化同样讲究传统茶文化中的意境,但是提供的是更加快节奏、快消费的休闲养生意境。而营销则是一个市场概念,分为营和销两个部分,作为发现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营销是在创造市场需求或提供新需求的必要条件下所产生的运营概念。茶叶企业爱讲茶文化,诚然,我国拥有十分悠久的茶历史,茶叶企业自然也希望利用这一文化优势促进茶叶的畅销,但是实际上很多茶叶企业的茶文化传播并无法给茶叶的营销带来很多实质上的帮助。从当前大部分茶叶企业的营销现状来看,很多企业都对茶文化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茶叶的质量和茶叶的相关技术,这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范围。茶叶的质量是茶叶营销的重要基础,在茶叶的实际营销过程中,茶叶的质量好坏往往决定不了最终的营销效果。营销的效果发挥取决于企业对产品和市场的理解是否透彻,取决于企业能否深入了解当前的消费结构和偏好,从而决定产品的销售势头。茶叶企业应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茶文化,一种是因为茶文化所产生的社会现象,另一种则是运用了解到的社会现象去生产和营销符合市场需求的茶叶。当中国茶叶企业忙着营销茶文化的时候,国外的快销茶立顿茶来到了中国,占据的市场份额让中国茶叶企业羡慕不已。如果结合传统茶文化来分析,立顿茶可以说毫无“文化”,但是偏偏这个没有文化作为基础的茶叶深受我国年轻人的青睐。立顿茶能够带给我国茶叶企业很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将传统变为时尚。当很多茶叶企业还在满足于慢销的时候,立顿茶已经开发了很多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茶叶产品。那么中国的茶叶难道就比不上立顿茶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今中国人的生活节奏不慢,中国的茶文化非常深厚,中国饮茶的人也非常多。立顿茶调整茶叶,我们则是清饮;立顿茶的快消费和我们中国茶的慢消费,这些都是现实。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诞生了立顿茶这种时尚茶文化,而我国则在慢的哲学下,诞生了传承几千年的传统茶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茶艺技巧。这两种茶文化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如今茶叶企业应该明白一点,那就是茶文化只是茶叶经营的一个支撑点,并不是全部,并不是说茶叶加上茶文化就能够实现大规模营销,提升销售利润。无论是宣传传统茶文化还是时尚茶文化,茶叶企业都应该明确我们应该满足消费者怎样的茶叶需求?我们是营造品茶的意境还是宣扬老祖宗的喝茶理念?茶文化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解决,那么茶叶企业将会一直处于营销的困境中,茶文化也不会得到良好的传播和发展。

4茶文化传播与营销困境应对策略

4.1加强茶文化宣传

茶文化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宣传茶文化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引导作用,运用自己的权威性和广泛性促进茶文化的传播,解决营销困境。有关部门在宣传茶文化的过程中不必将其宣传局限于营销方面,有关部门可以在开展相应的活动或者是在其他活动中融合茶文化。比如我国南平武夷山,国家重点推动了其茶旅小镇的项目建设,充分运用了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加上当地的自然风格,构成了一种现代化茶叶产业体系,除了大力发展特色茶叶种植之外,还通过智能化技术以及多种信息手段对茶叶进行了更加深层次的加工。这种活动不仅能够让更多年轻人看到茶文化,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茶文化,主动了解茶文化,促进茶文化的传播和茶叶的营销。

4.2加强品牌优势建设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没有时间去慢慢挑选产品,他们往往会选择则那些名声较大、信誉度较高、拥有品牌优势的产品,尤其是年轻人,在选择消费的时候会受到品牌影响力的巨大影响。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不仅能够让人们的精神获得满足,还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品茶的乐趣。我国茶叶企业之所以在市场竞争中输给了立顿茶,就是因为茶叶企业过分重视茶文化本身,忽视了茶文化的品牌建设,只懂得吃茶文化的“老本”,不懂得变通。如今自媒体极其发达,茶叶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和其他一些互联网平台进行品牌建设和茶问户的宣传,创造一个人人都了解的茶文化的环境,有助于茶文化的传播和营销。同时,建立现代茶叶品牌,提升品牌优势,消除年轻人和茶文化之间的隔阂,让人们懂得茶文化虽然高雅,但同时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茶文化。

4.3借助新媒体工具的力量

短视频在如今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内容的多样性、视频内容短小精悍、利用手机随时随地观看的便捷性以及畅所欲言的评论机制,使短视频成为了人们主要的消遣娱乐方式之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完成茶文化的传播和营销,将茶文化融入到短视频的制作内容中。例如我们可以将泡茶的艺术融入到视频的内容中,或者结合茶艺表演提升人们观看的兴趣。在观看这种视频的过程中,视频的观看者也会得到一种宁静的享受,除此之外,茶艺表演者还能够将短视频中的内容总结成几个简短的文章,使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了解茶文化。我们可以将茶的原产地、茶艺的故事、传承的历史发展都利用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比如冻顶乌龙茶相传是一名叫做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带茶苗到台湾种植的。林凤池到福建参加科举考试高中举人,林凤池考上举人几年之后,带了三十六株乌龙茶苗,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精心培育之后形成了一片茶园。后来林凤池将这个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在品尝之后称赞其为好茶。因为种植在冻顶山上,所以称其为冻顶茶。短视频制作者就可以将这个故事呈现在大众眼前,将林凤池这个人物形象化,促进茶文化的传播与营销。

4.4向学生普及茶文化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接力者,我们应该像培养学生知识基础一样去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对于茶文化,我们不能让其出现断层,我们应该让新时代青年了解茶文化,并培养他们的茶文化基础。喝茶能够修身养性,各个院校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素养。学校可以在校内开展茶文化俱乐部,丰富俱乐部中的茶文化活动,向学生普及一些茶文化知识。同时,院校的各个学科教师还可以在自己的课程教学中融合茶艺文化,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合更多的茶艺元素,营造浓郁的茶文化校园氛围。比如在校内基础设施中建立一些具有茶文化艺术的庭院或走廊等等,并积极举办一些有关茶文化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教师也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班级的茶艺活动,例如开展茶文化书法或绘画比赛,开展有关茶艺故事的演讲或比赛,使学生能够在课余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茶文化,学习茶文化,促进茶文化的传播和营销。

4.5举办茶文化社会活动

为了进一步实现茶文化的传播和营销,茶叶企业或主办方可以开展一些面向大众的茶文化活动,比如节假日在某个城市中举办一场茶艺表演,并在开展茶艺表演活动之前做好充分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在资金预算充足的情况下,主办方可以要求一些知名人士来做宣传和推广,并允许前来的人品茶。活动中还可以让人们体验不同种类茶叶的泡法,茶艺大师可以现场进行演示。除此之外,茶艺大师还可以现场教观赏者如何品茶,使观赏者在了解茶文化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到茶艺知识。品茶先看,看一看之后再看干茶,观察干茶的颜色、条索以及嫩度如何,之后再观察茶水的颜色,亮度色度以及清澈度等。一款好茶应该具有明显的色度,而且清澈度极高明亮有度,而且茶叶的叶底摸起来光滑有弹性,看上去也极具光泽。在营销茶叶的时候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活动进行营销,展示茶文化、介绍茶文化、传播茶文化,最终打破茶文化的营销困局,提升茶叶品牌的影响力。

5结语

第3篇:传统文化营销技巧范文

关键词:高校;影视类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创新路径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学科教育,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及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科育人全过程,可以促进学生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各类短视频、影视动画新媒体行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移动媒介来获取信息。以数字媒体、影视编导等专业为主体的影视类课程教学,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教学质量,将媒体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胜任新媒体行业岗位;另一方面,影视类课程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爱党、爱国中学习正能量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能够在影视技术展现中讲好中国故事。为此,要确立课程思政建设地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实现学科教学与育人的统一。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及必要性

党的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明确育人目标,落实好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贯穿整个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思想品格高尚、积极向上的优秀人才。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落实课程思政任务。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养成的关键期,在其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教育人。教书育人,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既要上好专业课,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学会专业本领,还要明晰“育什么样的人”“怎样来育人”“为谁育人”等问题。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教师要立足学科实际,落实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任务。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高等教育中,高职院校占据半壁江山。高职人才更加强调技术复合型培养目标,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综合型人才。提升人才素质,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科育人实践,教师要依托师德师风建设,用一言一行来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教师自身要加强师德学习,提高德育素养,为学生做好表率。同时,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及心理问题,利用学科课程教学来解答学生的困惑,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让大学生成为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主力军。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科的融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转变过去的学科教育理念,将思政建设与学科知识、技能培养统合起来,使大学生具备优秀的品格、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

二、新媒体背景下课程思政与影视类课程融合的方式

影视类课程综合了电影学、艺术学、文学、计算机技术、软件等课程,课程群知识点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影视编创技术,还需要领会影视作品的主题立意,为观众创作出符合社会主旋律的有益作品。

(一)依托影视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在影视创编与课程教学中,影视文化是多元的、丰富的。当代青年在观察这个世界时,要敢于探索,有责任担当意识。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影视文化,既要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影视作品,更要表现和传达优秀的影视文化。影视类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端正大学生看世界的态度,规范大学生处事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2]。影视文化最早起于西方,影视技术的创新推动影视创编方式的变革,影视文化本身展现了人类的拼搏精神和想象力。现代新媒体时代,影视制作者要吸收世界影视艺术文化的精华,为中国影视行业增添新的文化色彩。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一些深刻的传统文化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应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好的言行举止、道德规范、思想情操等融入影视文化,使学科课程教学成为思政育人的重要渠道。

(二)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专业教学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时,要充分结合时代背景,充分尊重大学生的生长环境,与时俱进,创新思政教育路径。以“影视表演技术技巧”课程为例,影视表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影视表演相关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在与思政课程融合中,教师在落实影视表演基本知识目标时,可以增加“基本素质目标”“职业素养”等知识点,让学生联系影视表演,端正人生观,遵守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发展学生的意志力、心理承受力,使学生从传统文化、艺术修养、人格情操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在章节内容设定上,如“音乐感受”,可以通过引入不同的音乐活动,使学生从美好的音乐聆听中获得真善美的熏陶。在“基本功训练”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练习基本功体会吃苦耐劳精神,从影视表演中体会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让学生懂得爱岗敬业的道理。对影视表演的内容,如舞蹈、对白、原创小品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舞台角色意识,使学生通过参演角色体会人物性格,感受人物形象的塑造。另外,影视表演课程还涉及声、台、形、表等专业内容,可以通过引入人文性、艺术性知识,借助影视情境创设,使学生在求知、求新、求变中学会合作,培养集体精神。

三、影视类课程思政资源开发与融合路径

结合影视类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亲和力,与学科课程保持恰当对接,促进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以“微电影创编”课程为例,就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进行归纳,把握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引领时代精神,使专业知识学习与价值观引领无缝衔接。

(一)剖析教材章节内容,找准思政育人契合点课程思政的特点是隐性育人,要结合具体的学科专业知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微电影创编”课程,需要厘清各章节内容,确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和方向。第一部分,讨论微电影的特点、发展及趋势。在思政教育融入中,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为指导,让学生认识到微电影创编要走进人民、反映人民、为人民服务。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微电影的选题、类型、剧本规范。针对选题的引出,要结合当下文艺创作的方向,梳理微电影创作的选题内容。如对于青春成长类微电影,在创编时要让学生深入思考青春成长的时代意义,围绕“青春是什么”展开探寻,传达积极向上的青春价值。对于剧情类微电影,要注重家国情怀、家教、家风的融入,要体现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部分,着重探讨微电影创作的前期筹备、中期拍摄、后期剪辑等技巧技能学习。在思政融合中,围绕影视市场,让学生探讨影视创作的人文价值、道德底线,坚守文艺创作原则。在影视编辑与合成中,对案例素材的选择与优化,要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导向,从剪辑技巧、方法上,展现优良传统,传播正能量。第四部分,着重探讨微电影营销策略。从品牌营销、情感营销层面,让学生在确定产品、企业形象时,赋予微电影情感诉求,要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以《猴王世家》微电影为例,该剧创编中,利用简短镜头,揭示百事可乐的百年历史,展现“小家”与“大家”的命运变迁,将“爱家”与“爱国”衔接起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二)整合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思政教育润物无声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隐性介入专业课程内容,让学生从学科知识、技能学习中,提高人文修养和职业操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施加有效引导,从学科专业视角,剖析和讨论思政话题,升华学生的理想价值观。如在制作微课件时,教师要把握《微电影创编》课程特色,使制作风格满足育人要求。结合案例讲微电影创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激发来渗透创编实例,这些实例在选题、拍摄、制作中,与时代精神、主流价值观相一致,使学生耳濡目染,获得心灵触动。在课程评价上,要摒弃过去定向评价模式,对于学生创编的微电影作品,将价值理念、创作思想、情感认知、道德素质等纳入评价范畴。在学生微电影创编与制作能力上,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诚信品格、契约精神、时间观念、责任意识等的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微电影剧情分析上,要关注选题、剧情人物关系以及创作者价值观念等要素,通过评价使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关注平凡岗位上的英雄人物,关注儿童、社会生活等题材,使学生从影视作品创编中,加强对自我价值、情感的反思。

四、结语

影视类课程思政教育,在教学形式上要创新方式。如情景教学法,通过搭建影视人物关系,剖析作品表达的主题和人物情感,便于增加学生的理解深度。要注重迂回施教法的运用,鼓励学生尝试、体验,从剧情人物、角色心理、情感认知、表演过程等方面,抓住思政教育契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思政课程近人情、接地气、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彭潇霞.课程思政如何融入《影视声音设计》课程教学[J].记者摇篮,2020(12):60-61.

第4篇:传统文化营销技巧范文

[关键词]动画;儿童文学;产业化;自主品牌;文化创新

一、中国儿童文学释义及儿童文学反哺动画历史

中国儿童文学主要是指1900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开辟的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其历史基本与20世纪同行,至今也有一百余年了”[1]。伴随着近代大型印刷术的出现一直到现在,市场上中国古典名著、传奇、神话、童话、民间故事、民俗文化等经过出版并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这些传统文化资源,都可以宽泛地定义为儿童文学。在现代图书市场上儿童教育资源争夺非常激烈的背景下,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当代儿童文学品牌遭遇巨大的竞争困境,于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传统资源重新被拿来包装、整合、发掘、动画转化等,以期实现中国文化精髓的现代化转换和现实路径生成,为儿童提供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当前,随着儿童教育热潮的出现,中国出版市场也在极力推动传统文化出版和发行热潮。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市场上被重新发现和发掘,并被重新定义和包装,市场上创作的儿童文学品牌不断涌现,再加上百年来中国古典名著、传奇、民间故事的重新改写和不断重复出版,20世纪有影响力的中国动画学派作品也被重新包装成图书,再加上教育界向家长和孩子推荐儿童读物的助力,这些经包装的传统文化和为儿童阅读的资源一并成为一种当下的儿童文学众声喧哗的现状。中国的儿童文学资源集聚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民族深层集体无意识,这些资源宝库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源头活水。“对文学而言,幻想文学已经进入一个重要发展时期。现阶段,很多国家都在力图广泛传播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理念,依托的艺术形式为文学艺术,其中有大半产品是想象力丰富的幻想类文学及其衍生品。”[2]《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被美国拿来改编成符合现代人审美情感的文本,取得市场巨大成功的案例足以引起国内动画界的警醒和反思。20世纪的中国动漫学派,主要着力点是开掘民间文学资源,打造精品动画,这些动画的成功有着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和文化精神。因为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神话等,并经剪纸、水墨、木偶等民间工艺形式表现,加上京剧式的节奏和脸谱式人物形象塑造等,动画的民族化风格逐渐成型。孙悟空、哪吒等众多英雄人物是中国神话中流传最广,也最被受众津津乐道的,代表了一种中国人的英雄情结,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给了无数人心灵的寄托,诞生了《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等众多经典。中国民间孕育了丰富的传说、谚语、寓言等,这些结构短小的元素和形式一经与动画进行碰撞,就将中国传统文化“留白”式和谐的律动和中国人文静止的世界进行了完美的塑造,《牧笛》《山水情》等改编于童话和寓言的动画让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境界深入人心,时至今日,这些紧紧抓住中国传统意境美和蕴藉传统精神文化的动画深刻影响了当代社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动画迎来了新的机遇,动画的制作技巧和节奏更加明快,线条简洁,《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等取材于儿童小说的作品紧紧抓住了时代心理特点,热闹而有趣。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和文化的转型,中国动画受美国和日本的影响较深,文化的影响更甚,在中国文化传统和现代市场转换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基因变异,不停地照搬美日动画模式,想象力匮乏,民族性失忆。中国动漫已到了非转型不可的地步。从2004年至今,中国动画作品大幅增长,每年几百部产出,分钟数更是大幅增长,但是这些成绩难以掩盖动画形象和编剧的粗糙。各地为了发展动漫产业,纷纷出台的按分钟数补贴的动漫政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动漫产业的发展,导致动漫企业为了补贴而生产,具有文化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却难得一见。近几年来,我国动画电影发展迅猛,制作技术水平整体进步明显,动漫产业链逐渐完善,深圳华强方特文化集团的产业链优势、奥飞动漫的衍生品优势、腾讯的动漫发行平台优势等,标志着中国动漫企业品牌逐步确立,但是各地动漫产业发展优劣势对比明显,产业化焦虑、文化焦虑已深刻影响到动画创作表现,有些地域动漫拼命砸钱,换来的仍是粗制滥造。在动画创作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动画上映,标志着中国动画形象的自主品牌取得了突破,但是比起每年几百部的动画作品,能产生巨大市场影响力的作品毕竟微不足道,中国动画的转型意味着中国动画必须基于市场,围绕中国儿童文学和文化创作经典动画形象和品牌,提升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动画公司必须向动画前期编剧和筹备转型,真正沉下心来做好原创,利用优质的技术和创作团队,打造真正的品牌动画。

二、中国动画产业艰难的转型之路及存在问题:基于苏州动漫产业的调研

苏州动漫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大浪淘沙,逐步沉淀并涌现出一批动画公司品牌,从最初的外包加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原创、外部资源联合发行的改革,走上一条全新快速的动漫发展之路,逐渐形成了具有自主品牌内容的地域动漫企业龙头。这些动漫公司的转型之路大多数以公司品牌辐射带动动漫产业链发展,以下是其转型过程及特点:

(一)外包加工

动漫公司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聚集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优质团队,在加工片生产中,摸索出三维动画技术的一系列技巧,包括创建模型库、开发动画插件、GPU联机渲染等,公司的技术口碑、品牌意识逐渐呈现。

(二)原创动画

动画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是从原创动画开始,苏州鸿鹰动画有限公司从2005年开始先后推出《象棋王》《饮茶功夫学园》等原创动画作品。苏州舞之动画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独立策划制作了国内首部网络仙侠玄幻动画系列片《太乙仙魔录之灵飞纪》,2017年陆续推出《努努多的暑假》《怪物山》等系列动画、《圣诞大赢家》《悟空圣诞奇遇记》等动画电影。原创动画的不断推出,让公司获得了各类奖项,为公司增强了自信,在知识产权得到市场充分肯定的情况下,公司也得以确定了自有品牌概念。

(三)联合宣发

苏州鸿鹰动画有限公司于2001年开始与央视动画合作,相继推出《哪吒传奇》《小鲤鱼历险记》《小济公》等动画作品。苏州舞之动画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参与了动画电影《麦兜•饭宝奇兵》的联合发行,2017年参与了《大卫贝肯之倒霉特工熊》《萤火奇兵》的联合发行。通过联合发行让动漫公司在市场上获得了宝贵的宣发经验。

(四)IP储备和深挖

舞之动画目前已开始进入收购IP、开发ACG等盈利模式的改革阶段,2017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已逐步完成IP全产业链布局,打通IP上下游。既储备了大量的IP资源,又可以根据不同的IP深挖内容孵化,同时保持与国内外知名公司的密切合作,实现动画品牌传播渠道的畅通。比如,公司运作开发的《流氓兔》,基于市场调研和分析,锁定核心受众人群,同时制作条漫、动画番剧、动画电影等,开展IP跨界合作,覆盖游戏、文创、文化地产、美陈展和快消等领域,由于过分注重商业变现,所以动漫IP内容制作上较为粗糙,受众情感并未培植起来,品牌文化影响力也不高。十几年来,苏州动漫产业的发展受政策的影响较深,原创之路面临着转型阵痛,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漫政策“粗放型”,引入企业为主,缺乏精准对接儿童文学创新和转化的政策

2003年,动漫产业被列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在国家、江苏省动漫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下,也相继推出若干动漫产业扶持政策,以期吸引更多的动漫企业入驻。苏州动漫发展模式多年停留在“政策驱动型”、动漫企业的发展依靠政府的企业扶持政策、动漫人才享受薪酬补贴等,在政策激励下,苏州聚集了大批动漫公司,动画公司在动漫分钟数、作品数量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创意产业园的建立也比较完善。十几年来,苏州动漫诞生了一些动漫品牌,但动漫产品附加值和动漫衍生品影响力仍然停留在较低的阶段,动画公司仍然以代工作为主营收入,动漫产业现状与苏州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完全不匹配,苏州动漫产业除了产业链不健全外,苏州的传统文化资源及资本转化程度一般,动漫资本运作、动漫发行平台的构建在全国也处于弱势,能代表苏州城市的动漫品牌不多。近年来,虽然有部分企业利用前期的积淀,逐步转型,开发原创,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动画的内容质量仍然是制约动画公司和品牌发展的重要因素,缺少文化品牌运营,未形成动漫衍生品开发反哺动画创作的格局,也错失了儿童文学品牌的动画转型契机。

2.以开发“幼儿”动画为主,没有将中国儿童文学品牌进行有效转化

苏州作为全国最早一批由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称号的地区,自2005年基地设立以来一直受到苏州市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苏州本土的动漫企业众多,2006—2012年是苏州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期,2012年苏州曾入选当年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十大城市,位列全国第一,“2012年,苏州市共有47部24737分钟原创动漫片获准发行,位列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十大城市榜首;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全年原创动画片产量16945分钟……位居全国第二”[3]。具有品牌概念和意识的公司为数不少,但是苦于公司经营而将品牌束之高阁,缺乏实质性作为,主要受到高额的开发费用、优秀的编剧美术、微薄的政策补助以及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动漫公司未能形成完整的开发儿童文学品牌的产业链,动画主打“幼儿”品牌,主要作品有水墨动画《姑苏繁华图》《年年窗花俏》等,[4]这些动画具有传统和地域文化特色,但是编剧水平较低,影响力并未形成,也导致动漫品牌沉寂不前。苏州目前有动漫公司及工作室约76家,其中具有原创能力、拥有知识产权的动漫企业15家。苏州动漫自主品牌除了相关动漫企业外,还有企业打造的原创动漫品牌,文化部2010—2013年重点动漫产品名单中,苏州只有1部入选。

3.未将动画品牌打造提升到动漫企业战略高度

苏州动漫从代工走向原创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和复杂。苏州动漫公司多通过几年的外包代工时间让自己先生存下来,直到今天,依然存活的动漫公司,绝大多数仍以代工为主,有15家左右的公司经历了代工阶段,逐渐通过联合宣发找到动画公司合理的运行模式,仅有两家左右的动画公司上升到IP开发和储备阶段,积累起可用的动漫文化资源和传播渠道,这也是中国动画公司必然经历的阵痛。这些摆脱了代工生存,正在转型的动漫公司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过于注重动漫的商业变现,表现出明显的产业化焦虑,缺失动画品牌的经典营销,编剧的水平依然不高,动画作品仍以“低幼”为主,动画的内容没有成为其重点关注方向,没有培植一批忠实的粉丝,缺少重塑儿童文学经典的代表作,没有利用好经典作品的观众基础,缺少当代语境和植根于民族情感的创意,也未能将动画品牌打造提升到动漫企业战略高度。

三、儿童文学反哺动画,提升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需要从粗放型转向精准文化深度挖掘的政策调控

2004年至今,从国家到省市,都在紧锣密鼓地出台对动漫产业的扶持政策,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确实推动了动漫产业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很多弊端,在当前国家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兴盛背景下,这种政策刺激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政府的政策应从“粗放型”引入动漫企业,转向为动漫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律体系,引导和扶持重点企业,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动漫自主品牌进行扶持并大力开展产权保护,让动漫企业健康、有序地开展创建自主品牌活动;政府应积极出台鼓励动画公司制作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原创动画电影,同时在播出分钟数上提升奖励,不局限于电视播出分钟数的补贴,而是上升到影院模式的播出,真正让动画公司围绕编剧,打造优质的团队,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动画作品;政府的政策应该精准定位于儿童文学的深度挖掘和创新转化,与城市形象战略结合,与工业化社会的人的情感结合,以期将城市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转化;在当前各类影视作品和拍摄泛滥成灾,加剧了市场和价值观混乱,动画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之际,政府应积极主导并推动动画的播映、发行比例,为动画产业营造良好的动画消费群体定位和氛围。

(二)动漫企业需要实施动漫自主品牌开发战略

在全媒体时代,动漫企业要提升品牌意识,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实施多种品牌战略,主要包括质量品牌战略、资本运作战略、形象战略、动漫平台战略、文化品位战略和品牌联合战略,加快推进动漫自主品牌开发建设。动漫品牌既代表了儿童文学品牌延伸的内涵质量,又表征了一种文化理念和优秀文化的诠释和视野,这就需要动漫企业大力发掘中国儿童文学经典资源并进行现代性品牌转化,深耕内容制作,发掘优质文化资源,利用前期成功的已经培养的受众群,为动画作品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开发创意故事设计,提升故事厚度;推进动漫自主品牌战略的工作重点在于市场培育,动漫企业必须以核心动漫品牌培育为重点,找准市场定位,要建立和完善自主品牌开发战略的培育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最佳的资本运作方式,借助强大的动漫发行平台,集中一切文化资本力量向自主优势品牌聚集,提高动漫制作水平和营销水平,真正培育一批知名度较高的自主品牌,形成完整的动漫产业链,通过衍生品反哺动画创作,实现盈利反哺与再生产之间的良性关系。“儿童图书出版、动漫、话剧、电视剧、电影、网络游戏、文化旅游等,都是以创意为根基的。单独运作其中任何一项产业,其得到的收益等可能难以填平投入的营销推广成本。然而一旦这些媒介与产业模式产生互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注意力资源的开发上,可能带来爆炸性的突破。”[2]1

(三)动画作品需要重塑儿童文学经典,拓展文化创新

第5篇:传统文化营销技巧范文

关键词:书法艺术;茶叶包装设计;融合

1书法艺术的内涵

我国的文字中象形文字占有很大比重,这就使得汉字的书写带有很多艺术性元素。而中国书法艺术就是在这一基础上逐渐形成的。随着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的书写形式也日益变得多元化,进一步丰富了汉字字体的设计和形象,同时在汉字书法发展过程中,逐渐分化出不同的书法流派,诞生多种书写技巧,成为纷繁复杂的独立艺术体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反映。书法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我国民间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让人们更好的传承和理解书法艺术,深入认识书法的艺术价值,不仅可以更好的传承历史文化,同时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弥补当前过于重视物质文明而造成的精神文明的不足与缺憾也有着重大意义。随着时间进入了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逐渐复兴,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影响和推动下,书法艺术实现了创新和跨越式发展,影响力也在日益深化。书法艺术毕竟有着深厚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因此不管书写形式如何变化,其文化内涵和艺术意蕴都始终保持着原样,这也是书法艺术在现代社会魅力不减并传承至今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正是因为书法艺术这种独立的、丰富的、深邃的文化意蕴和艺术性,也为现代社会其他行业提供了发展的新思路和丰富的素材,挖掘出更多的文化艺术价值,既扩展了书法艺术的应用和影响力,也增加了其他产品的艺术内涵和价值。其他的行业也应积极从传统艺术,例如书法艺术中汲取营养,从中获取创新性元素,丰富设计思想,增加产品设计的文化艺术底蕴,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茶叶包装设计中应用书法艺术的意义

2.1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茶叶最早起源于中国,饮茶也很早就成为中国人的社会风尚,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茶文化。随着秦汉以后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茶叶也成为我国最早的重要出口产品之一,并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包装设计逐渐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对商品营销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茶叶产品就需要探寻营销的新路径。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茶叶营销也是如此。现如今,茶叶的包装设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宣传手段,茶叶营销要想走得更远,就需要在茶叶包装设计中更多的融入传统文化因素,增加茶叶的文化内涵。同时,这也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这方面,中国传统的书法文化有着独特的优势。将中国书法艺术融入到茶叶包装设计中,不是二者的简单叠加,可以大大深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2体现中国民族的艺术风格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开始更为崇尚富有内涵的精神价值。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我国的茶叶种植区域,要么是几百年来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要么是民族聚居地区,这样的地区大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这都使得我国的茶文化异彩纷呈,使我国的茶文化天然的具有丰富的艺术风格。同时,随着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料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茶叶生产大国,中国的茶叶也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而这也为茶叶的包装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包装设计要体现出更为深厚的民族文化风格,具有吸引力,要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我们的茶文化。中国书法可分为草书、行书、楷书、隶书篆书等多种艺术形式,形式不同,风格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为书法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留下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3体现了人文情怀

中国书法艺术是建立在汉字的基础上的。汉字是一种方块文字,字体的形成和书写规律是人在长时间的书写实践中逐渐总结创造出来的,并且随着书写者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古人说观字如观人,即每一种字体都体现着一个人的性格。书法写的沉稳扎实的人,一般做事态度比较严肃,书法写的豪放恣睢的人,性格十有八九也比较洒脱。因此可以说,中国书法艺术也是具有人文性的。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中融入书法艺术,就可以有效结合二者,特别是书法艺术广阔的群众基础,满足书法爱好者的个性化追求,真正做到商品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有效统一。将书法艺术融入茶叶包装设计,可以体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怀,是茶叶包装设计工作的一次很好创新。

3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表现书法艺术的途径

3.1书法形式美的表现

在书法艺术中,随着字体的不同,书法也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要注意对字体的艺术风格进行合理运用,根据字体的特点进行创造,这样才能与茶叶包装设计的主体所包含的意蕴相契合,实现和谐统一。例如甲骨文的线条粗犷峻峭古朴,如果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运用甲骨文,应在保持甲骨文基本特点的前提下,予以适当的变形或夸张,即以甲骨文为骨架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赋予茶叶包装设计以古朴韵味。如在碧螺春的包装设计中运用书法艺术,就可以在书法形式美的基础上,将甲骨文合理运用到茶叶的包装设计中,用拼贴等方法表现甲骨文凿刻的意象,既显现出包装的古朴大方厚重,又突出碧螺春茶叶的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的特点。此外,还可以在茶叶包装设计中恰当运用青铜器上的一些纹饰,如鸟形纹饰,以装饰茶叶包装,让现代茶业包装更具古典美感。在书法艺术中,篆书是一种出现较早、非常古老的字体,主要特点是字形方正、笔画繁琐。若要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引入篆书元素,就需要在保持篆书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与优化,如用连笔方式,简化一些线条,让字体更为流畅;使用隶书要注意隶书字体的扁平性,应采用合适的方法设计出更好的表达效果;使用草书时,则要结合草书的特点,用以体现茶叶的抽象、活泼和灵动的特性。无论选用哪种书法艺术形式,都要注意保持茶叶包装艺术的审美特性,切忌胡乱使用。

3.2书法结构美的表现

中国书法具有结构美,这是书法艺术的特性之一。将书法艺术的结构美用于茶叶包装设计中,能够极大的丰富茶叶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在设计实践中,要准确把握茶叶包装设计的形式和内涵,如设计的主题思想、选用的材料、设计的外形等,据此合理设计书法结构。如果要想让结构显得稳重,则字体要以扁宽为主,如果想让书法结构变得飘逸自然,则字体要瘦长一些。在包装设计中要想表达怎样的意境,设计人员就需要选择相应的书法结构,以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思想,最终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例如,如果茶叶的包装设计走的是精装路线,则字体要扁平圆润,这会显得温暖如玉;如果茶叶包装为高端路线,则字体要高大浑厚,以使茶叶包装更具画面感,给人以仙风道骨之感。

3.3书法意境美的表现

书法的意境美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传达的是书法书写者自身的思想情感。写书法时,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笔端,随着笔锋、间架结构和线条的变化,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优美意境。而观赏者则通过欣赏优美的书法作品,深入书法艺术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这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特性之一。在茶叶包装设计中体现意境美,就要深入挖掘书法艺术的意境美,创造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要充分利用书法艺术的线条粗细变化和干湿浓淡的表现手法,在茶叶包装中创造出和茶叶和谐交融的意境,增添茶叶包装设计的吸引力,使其更富有艺术内涵,增添艺术魅力,从而更好地开拓市场,引来更多消费者的注意力。在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茶叶作为一种商品应不断增加包装设计的文化艺术内涵,而从书法艺术中攫取营养元素不失为有效的方法。同茶文化一样,书法文化也有着深广的群众基础,且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加,影响力也在越来越大。实现书法艺术和茶叶包装设计的融合,可以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书法艺术的意境美、结构美和形式美,进而有效提升茶叶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提升艺术品味,更好地满足当代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远.茶叶包装设计中木版年画元素的艺术表现研究[J].福建茶叶,2017(05):121.

[2]魏舒娜.茶叶包装设计与摄影艺术的关系分析[J].福建茶叶,2017(03):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