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传统景观设计范文

传统景观设计全文(5篇)

传统景观设计

第1篇:传统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现代景观;传统农具;农耕文化

1常德传统农具的主要类型和传统农具在现代景观中的的应用意义

1.1常德传统农具的主要类型

常德各个时期传统农具,包括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及王要的铁质农具的应用和普及。其主要类型:整地农具、灌溉农具、收割农具、加工农具等。

1.2现代景观中的的应用意义

现代景观设计中,传统农具的引入有多方面价值。第一,丰富现代景观设计资源。近年来现代景观设计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部分,尽管景观设计中可引入多种新技术、新材料,但从设计整体效果看,一般主张完全仿照西方国家设计风格或完全局限于传统地域文化风格,致使最终的设计缺少内涵。在此背景下,将常德传统农具引入其中,其优势在于丰富景观实体,且能够融入传统农具中的文化内涵,这些均能说明传统农具的应用有助于现代景观设计资源的丰富。第二,传统农具的引入是传承、保护与发展农耕文化的途径。现代社会发展中,农耕文化已逐渐从农耕活动舞台中退出,如何继承与发展这种文化,应考虑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在景观设计中引入传统农具,发挥其作为传承与创新农耕文化载体的作用,这样便可实现传承、保护与创新农耕文化的目标。

2现代景观设计中景德传统农具的应用原则

2.1美观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遵循的主要原则。将传统农具引入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充分把握如何使景观整体美观性提升,这种美观性体现在多方面,如常德特色化、传统化与现代化等,同时为使城市特有的魅力展现出来,应充分融合城市经济特色、公园地理环境特点以及城市人文精神等。需注意的是,美观性原则并非意味将其他内容忽视,如生态方面,更应注重美学价值的开发因地制宜,防止破坏自然环境。另外,现代景观设计中,在追求传统农具所带来的外观舒适度之外,还可考虑如何通过景观设计为居民提供便利,保证景观的舒适性,使其综合价值得到提高。

2.2经济性原则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在追求美观性的同时,也需考虑设计方案成本,保证景观的经济性。近年来,大多城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为追求景观的整体表现,将传统农具等引入,投入较多的成本,要求有大量的资金作为依托。这种情况下,若规划设计超出预算,经济性较差,极易导致规划建设中资金链断裂。为保证景观规划设计达到经济性要求,应考虑在传统农具引入与设计、植被需求、设备质量以及建材数量等各方面进行优化,规划设计前应做好相关的市场调研工作,确保各类材料设备的引入有较高的性价比,以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大的效益。

2.3因地制宜原则

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大多设计师更注重选择西方国家设计风格为参照,致使景观整体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特色,也有部分设计师过于追求传统地域文化,致使景观无时代感。对此,考虑在规划设计中,以因地制宜原则为指导,如将传统农具引入,既带有传统文化特点,又要配合现代景观,更能达到相互协调融合的效果。具体进行景观设计时,应避免停留在想象或外在形式层面,需充分了解区域人文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做到人文、自然与建筑的真正融合。需注意的是,设计过程中还需做好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如陵墓、传统民居、古城等,做到尊重当地历史文化与风土人。

3常德大小河街目前的景观设计与传统农具的调查研究

以常德大小河街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为了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首先在网上收集调查对象的信息,从主观上把握全局;然后重点对选定的调查对象中的传统农具景观进行实地调研,最后通过分析总结出传统农具在大小街区中表达手法及特征,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对游人和当地居民关于常德传统农具在江南历史街区中的需求和偏好研究

在本文研究调查对象的基础上,选定条最有代表性的街区中的游人和当地居民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与他们进行一定的交流,以此来了解他们对传统农具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同时革握不同类型的游人和居民对传统农具的保护与再生需求和期望。

5总结专统农具在常德大小河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在前期相一理话习与实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常得大小河片历史有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点结传统你是在大小河街街区中的景观设计应用方法

6结论

传统农具的应用是提高现代景观设计效果的关键。实际开展景观设计活动中,应正确认识传统农具在景观设计中的价值表现,如丰富景观资源、传承文化等,明确传统农具在景观设计中需遵循的原则,即美观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以及经济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强化传统农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在线景观中的应用、农耕再现等方式,或从配套设施及景观小品设计上着手。这种景观设计方式下,既有助于景观设计效果的加强,又可达到传承与创新农耕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修亮,于长威.农具形象在东北风景油画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8,31(12):82.

第2篇:传统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传统绘画理论

我国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充分发展,这得益于当时开放的社会与自由的艺术思想。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丰富的绘画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气韵”“骨法”“赋彩”等。我国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造园理论著作《园冶》是由明代造园家计成撰写而成的,其诞生时间远远晚于上述传统绘画理论。因此,历史上的古典园林在建造之初,其空间布局、建筑设计及花木搭配等内容往往以绘画理论为指导。后来,文震亨和李渔等造园家深入研究园林,从其著作中提到的部分造园理论中,人们仍能发现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对园林的深远影响。绘画与园林之间关系,不仅仅是古代学者关心的问题,现代学者同样十分关注。陈从周在其著作《说园》中指出,绘画与园林在艺术手法上具有一致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品,园林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园林中的不同景色等同于不同的画卷,绘画需要的韵趣,造园同样需要。张令伟就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的关系,从时间、结构与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两者之间的一体性与协调性特征。高扬元等人通过对私家园林的深入研究,探讨了绘画与园林构图布局之间的共性关系。李奕成等人通过对中国传统画水论与传统园林理水进行深入研究,认为传统画水章法与创作方法对传统园林理水具有启发作用,能运用于园林工程实践。从上述研究可知,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思想给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带来深远影响,造园理论的形成离不开传统绘画理论,所以,我国古典园林能够彰显传统绘画的画境之美。传统画论除对平面绘画艺术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外,还对三维立体园林艺术具有借鉴意义。为给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有效参考,笔者以现代园林为背景,从“气韵”“骨法”“赋彩”三个角度,探索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营造画境效果的途径。

一、园林景观设计对“气韵”绘画理论的应用

“气韵”是指绘画者以客观规律为前提,在认清自然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观感受。“气韵”在绘画作品中具有纲领性作用,是绘画最高境界的表现。园林设计作为一种三维空间的艺术创作,相比二维的绘画艺术更具有综合性。自然山水的营造,更有助于表现出园林中的“气韵”,园林的生动与生机之感,均源自对自然元素的运用[1]。我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时,通常是以自然山水为依托的,所以,对中国古典园林而言,“气韵”具有较强的适用性。随着时代变迁,社会思想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于古典园林,现代园林在规模与种类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成为供普通民众游乐的场所。现代园林不仅常见于城市之中,而且常出现在乡村郊野。现代园林元素也不受植物、山石、水体等的限制,多种多样的造景材料均可被应用于现代园林建设。由于现代园林布局不限于追求自然山水意境,人们应从更高的层次讨论现代园林的“气韵”。设计有“气韵”的园林,不仅需要进行全面设计,而且需要先做好创作立意,再因地制宜地进行场地设计。要设计有“气韵”的园林,设计师在确立基调时应从园林的主题立意入手,通过组合富有寓意的园林元素,使园林作品富有生命力。不同园林主题下的现代园林,其“气韵”展现的园林意境也会有所不同。园林主题一旦确定,园林的整体风格与基调也随之确定。园林设计者在设计园林时,掌握“气韵”的关键就是确定园林的立意与主题,而联系情感与园林场地的纽带是“气韵”。因此,要设计有“气韵”的园林,设计师应以园林景观的各要素寓意为依据,并关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园林作品的主题与立意较为多样,受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不同园林反映的“气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具有“气韵”的园林作品时,设计师可将园林的立意与主题纳入考虑范畴。

二、园林景观设计对“骨法”绘画理论的应用

“骨法”作为绘画用笔之理,指绘画者在绘画过程中描点、描线及运笔具有的力量感,主要表示用笔的控制力度。绘画者在传统绘画中,多是通过合理用笔完善作品的完整结构、表现“骨法”的。而绘画对象在呈现“型”的美感时,都是在“骨法”基础上进行的,这更有助于达到更高的意境。园林的整体布局类似于绘画中的“骨”。我国江南古典园林(图1)的整体布局虽没有轴线,但其风景序列依然能体现出井然有序的整体感,也能反映出风景变化的节奏感,这充分体现了“骨法”在园林中的应用。就园林的整体结构布局而言,园林风景序列更像是绘画中的线条,串起了整个园林,使园林具有理想的空间艺术效果。风景序列在园林布置上的开合收放与断续起伏,类似于绘画中笔在纸张上挥动,达到了用笔的抑扬顿挫与起承转合的作用。所以,可将园林中的风景序列视为绘画中的“用笔”。“骨法”在园林具体设计中的应用,可通过整体风景序列布局设计方式,表现出园林的整体画境。我国山水画论将动态构图中的“开始”与“结束”分别称为“起或开”“结或合”。山水画中使用的平行移动视点,类似于园林中“步移景异”的艺术特点,所以,山水画对园林布局具有借鉴意义。步移景异,说的就是人们在行进中感受的风景也会有所变化。园林中空间功能区域的组织与空间的串联,充分借鉴了风景序列理论。风景序列是由循环式风景序列、一般式风景序列、专类风景序列三类构成的。笔者从风景序列的三个类别出发,从“骨法”层面讨论园林画境的设计途径。随着园林规模、类型的不断丰富,现代园林的空间序列组织也日渐复杂。部分大型园林通常综合运用风景序列进行空间组合,使风景序列形成一种嵌套层次,进而形成具有多种风景流线的组织方式。因此,设计师在将“骨法”应用于园林画境设计途径时,应考虑园林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三、园林景观设计对“赋彩”绘画理论的应用

“赋彩”在绘画里指上色,即按描绘对象的不同类型施以不同色彩。由苏轼“画有六法,赋彩拂澹其一也”可知,“赋彩”是一种常用的绘画方法。“赋彩”指绘画家通过辨识物体色彩,再用色彩创造形象。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赋彩”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赋彩”中的“赋”有绘画者的创作之意,创作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绝非照抄照搬。因此,“赋彩”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赋彩”在园林中的应用,类似于画家作画用颜料上色,园林设计是用园林材料造园,两者之间的审美特性具有一致性。园林师在设计园林时,首先应清楚认识客观条件,然后从整体到局部独具匠心地运用色彩进行主观安排,这与绘画中的“赋彩”极为类似。从园林色彩使用方面看,设计师应注意不同园林元素的颜色搭配(图2),可根据不同的园林要素设计出不同的园林色彩搭配,使园林形成不同的风格,从而有效丰富园林的设计途径。第一,由于人们对原生自然色彩更具有接受性,我国传统园林中的色彩灵感最初源自自然。我国传统园林一贯以“师法自然,融于自然”的艺术效果为追求,所以充分运用了自然色彩。第二,园林师在设计园林画境景观时,需要将色彩的文化内涵纳入园林的设计。色彩的文化内涵是由色彩的历史性、思想性、地域性等内容构成的。不同文化是在不同历史与社会背景下诞生的,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园林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地域文化特色[2]。

四、结语

笔者以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为依据,从“气韵”“骨法”“赋彩”三方面出发,探索我国园林景观的设计途径。从“气韵”的层面看,设计师应确定园林的立意和主题,将其作为园林设计的纲领,并将园林艺术魅力有效展示出来;从“骨法”的层面看,设计师要从风景序列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园林景观进行有效营造;从“赋彩”绘画理论设计途径层面看,设计师应主要从色彩运用策略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配置园林色彩,完善园林设计。从传统绘画理论角度探析园林景观设计途径,能给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丰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论,为设计师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天中.探析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美术元素的渗透思路[J].中国文艺家,2018(4):137.

第3篇:传统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建筑景观;设计;运用

中国建筑景观设计起步较晚,近百年来,多以借鉴西方景观设计的形式和风格为主,许多景观设计作品未结合我国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等特点。文明的发扬、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得以持续延展的有效途径,而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碰撞产生的现代建筑景观设计则是其显性表征。运用科学合理的中西方设计理论,将本土文化要素——文字图案、风水格局、诗词歌赋等传统元素,融入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以呈现出更加彰显地域特色、强烈感染力的景观环境。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述

传统文化元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单位,多以图形或者介质的形式流传于世。传统文化通常由多个传统文化元素共同组成,所谓传统文化元素,也即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的习俗、思想观念等,是各个民族经过长时间历史演变逐渐积累而成的稳定因素,主要通过人们的思维习惯及生活方式得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源于民众生活,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所获得的成果,同时也是人民大众不断完善自身、改造世界的有力见证,是经过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智慧,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巨大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具体包括脸谱、诗词歌赋、皮影,以及各种类型的传统图案。传统文化元素已历经数千年沉淀,是中华民族深厚民族情感的形象体现,同时充分地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精神。在建筑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一方面能够丰富景观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还能为设计师提供创作的动力源泉。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在其他设计领域也得到了广泛运用,这一切均说明,对现代设计而言,传统文化元素有着极大的价值,值得认真研究和开发利用。

二、传统文化元素与建筑景观设计的关系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需要合适的载体或媒介得以传承和体现;建筑景观设计正是为我们打造美好生活和显现文化要素的人文环境的有利途径。所以很多设计者都已经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开始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同时尝试着从更深的层次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进行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建筑景观设计风格。这就给设计师提出要求,并不是单纯借鉴传统文化元素的形式进行复制及堆砌,而是要契合新时代特征,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核心内涵,把握传统文化元素的历史特征,从而赋予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以浓厚的传统古典意韵。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当中,唯有以现代人的需求为立足点,同时借鉴传统,将两者完美地融合为一体,才能真正设计出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建筑景观,才能让后世子孙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充分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建筑景观将过去、现代甚至是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不单是体现在文化方面,同时还包括民俗风情、建筑材料等,从而带给人们全新的视觉体验。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传统图案及文字元素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璀璨,传统文化元素的种类也十分丰富,具体包括民族习俗、地域文化以及各种传统图形。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图像主要是各种寓意吉祥的远古图腾元素,比如龙凤呈祥、牡丹、莲花等。很多传统图形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在与现代建筑景观艺术设计相融合之后,已经被赋予全新的意义。因此,在理解和运用传统图案时,必须结合设计实践,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墨守成规,要在运用的同时根据需求进行创新。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当中,汉字元素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长达数千年,早在商朝时期,甲骨文就已经出现,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后,历经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七个阶段,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元素。其中甲骨文因其形体特殊以及鲜明的文化象征性,深受现代设计师的青睐,在现代建筑景观艺术设计得到较好的开发和运用,从而为人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视觉元素。比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景观外观,就采用了“斗冠”造型,色彩上以传统的“红色”为主,外墙的表面则主要采用“叠篆”这一传统汉字元素,将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字展现出来,使得整个建筑体现出浓厚的中国特色,成功地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景观设计融合为一体,堪称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经典之作。

2.传统风水元素的运用

传统风水理论以人们的生活实践为基础,通过长时间的积淀逐渐演变而成,古人一直将“天人合一”视为建筑景观设计的理想和追求。在我国古代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当中风水元素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力。时至今日,我国大部分城镇规划及建筑设计仍然将坐北朝南、依山环水作为设计的准则。在现代设计观念当中,所谓的风水也即采光、通风、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等,现代社会艺术理念越来越多元化,风水元素在设计界仍然深受重视。比如宁波最负盛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在设计时就充分体现了古代风水文化理念。再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将“宇宙模型”的理念融入设计之中,在对建筑景观的格局进行规划时,采用“主从之序,中央殿堂,四尾重楼,轴线对称”的传统设计理念,整个建筑宏伟大气,极具艺术感染力,堪称现代建筑和古典元素互相融合的代表,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3.传统的诗歌书画元素的运用

古典诗歌在塑造空间古典神韵、美学意境方面极具优势,是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手法的有益补充。诗歌元素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建筑景观创意,同时还能提升建筑的品格,赋予建筑景观特殊的意韵。古典诗词中有大量描写建筑景观的优美词句,比如古诗“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皆是对优美建筑景观的形象描绘。再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也是一种“步移景异”的景观设计效果。诗歌元素的作用早已引起现代设计师的关注,并且在建筑设计当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及运用。比如贝聿铭设计的现代建筑——香山饭店,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具体的细节,都富有浓郁的诗歌情调,青砖、粉壁、花窗等传统诗歌元素的运用为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注入了优雅精致的情调,使景观显得更为内敛深沉,天然和谐。古代山水画也是现代建筑景观艺术设计当中较为常用的传统文化元素。儒生墨客的书画作品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志士的审美思想及人格理想,饱含着士大夫远大抱负和文化情感,能够给予景观设计师极大的灵感和启发。比如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的石景时,就采用了山水画这一传统文化元素,整个景观“以壁为纸,依石而绘”,即将墙壁作为画纸,效仿北宋时期书画名家米芾的山水画,将园中几十块石头按照相应的顺序摆放,使其成为独特的景观,从而创作出既真实生动又符合时代审美的景观作品。在建筑景观设计当中合理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同时也是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时代创新。要想真正地将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为一体,一定不能只注重形式上的结合,或者只强调复古,要在融合的同时合理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加大对地域文化元素的重视程度。要结合具体的设计实践,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在兼顾传统文化元素特性的同时,巧妙地与现代建筑景观艺术设计进行融合,才能让现代建筑景观设计大绽异彩。

参考文献:

[1]韦慧春.色彩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3)

第4篇:传统景观设计范文

中华民族有五千余年的发展历史,留下的丰富的中国文化遗产对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让园林景观有独树一格的美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既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特征,也符合新时期人们的精神审美诉求。

1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在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视树木、亭台、阁楼、山水景观的设计,通过各类景观的搭配,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古典园林设计领域中,“和谐”是一个主旋律,倡导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和谐,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内涵[1]。传统的文化元素也有着重要的装饰作用,如汉字、绘画、雕刻等都极具艺术性,将其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打造出个性化的园林景观。近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有些丧失了传统文化精髓。为了打造出具有传统特色的园林景观,在设计领域中,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领域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1传统色彩的应用

中国的传统色彩,如中国红、长城灰、琉璃黄、玉脂白等等,是先人们的精神寄托,能够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同的色彩含义不同,背后也蕴含着相应的思想感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使用红、黄以展现尊贵的氛围,并用白、灰来点缀墙面、路面、座椅,各种色彩之间相得益彰,打造出优雅、稳定的空间[1]。如,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颇具代表性的古典园林,整体用国槐绿、青红来营造出青砖白瓦的意境,整体风格简洁、典雅,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2.2传统造型的应用

适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传统造型包括中国瓷器、紫砂壶、屏风、匾额等等,在设计时,需要精心提炼,将其有选择性地应用到设计领域。中国文化的传统造型,反映出古人的美学观念,让园林景观上升至新高度,为雕塑小品的设计带来了灵感。在传统造型的应用上,要学会借鉴、吸纳,结合需求来进行细化调整。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诞生了大量的优秀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积极吸收传统园林景观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发挥现代园林景观风格的优势。

2.3风水理论的应用

风水理论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物,它将人的生存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藏经》曾经提出了风水的选择标准,即“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风水理论充分顺应了人们的现实需求,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风水理论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有深刻影响,基于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上,要讲求整体性,充分考虑园林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形成相得益彰的环境空间。同时,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环境可塑性来选择设计方式,充分利用有利的生态因素、自然条件,适当保留原有景观的自然风貌,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来进行改造,让园林景观既能与整体结合,又能有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特点。

2.4传统绘画的应用

传统绘画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具有深刻影响,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突破了原有的空间结构形式,引入了时间概念,让建筑空间更具连续性和流动性。在传统绘画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更加注重平面局部的对称性,不管是建筑,还是景观,都强调整体的对称和自我价值实现。传统绘画强调布局和构图,绘画创作与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相似性,对于现代园林的空间结构、植物造型和意境营造,均可借鉴传统绘画原理,如水上放莲、高山栽松等,能够营造出统一、和谐的现代园林景观。

2.5传统书法的应用

传统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两者的艺术共性是相通的。书法本身是用点、线组成的空间艺术,在间架结构、章法上,都非常讲究,在点画的搭配、连接以及虚实布置上,都有特殊的章法遵循。古典园林的设计则注重花草、山水、建筑等元素的搭配,在设计时,可借鉴书法的书写方式,将物质元素、精神元素之间有机整合,形成流动的艺术空间[3]。

2.6传统美学的应用

我国的美学文化博大精深,也深深影响着园林设计,不管是音乐的空灵境界、诗画的优美景致,都蕴含着特殊的美学观念。园林是独特的艺术形态,是物质、精神之间的有机结合,但是,园林精神形态很容易被掩盖,为了充分彰显出园林的精神文化,需要在传统的诗、书、画中提炼民族语言,对园林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使景观的呈现更具形象性与文化性。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天人合一”,这对于传统美学思想也有深刻影响,“天人合一”要求将人、艺术、自然之间看作有机整体,各要素相互协调。处理好景观要素关系,要遵循适度性原则,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境界。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之间的最大差异就体现在意境上,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在唐朝就已成型,意境表达了设计者的审美特征、主观意识,园林景观设计师传递出的意境是源自自己对于人生、现实生活的体验,这样才能让现代园林景观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感染性和审美价值。如,江南的“留园”,就充分彰显出传统美学中的意境美。

2.7儒释道文化的应用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释家、道家文化思想最具影响力,在园林艺术的发展进程中,三种文化之间相互交织,共同塑造出独有的中国园林景观。儒家思想注重“伦理”,园林设计中的轴线对称、前朝后寝、居中不偏就是儒家思想的呈现。佛家思想对园林影响最大的就是禅宗思想,关注人的心性,将园林上升至意境方面,为园林景观的呈现带来了超越时空的可能[4]。道家思想主张道法自然,与儒家思想不谋而合,中国古典园林的“一池三山”与道家思想有着深刻渊源。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明暗交替、虚实变换的手法与巧妙的空间呈现,能够碰撞出现代化的园林景观风格。

3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历史韵味与精神内涵,其形式和内涵都值得借鉴,在时代的变迁下,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尽管造园手法、设计理念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大多数设计都脱离了原有风格,忽视了景观的表现力和生命力,盲目追求时尚文化。因此要合理应用传统文化资源,在满足地方文化建设、居民游憩娱乐需求的基础上,赋予园林传统文化内涵,根据人们的审美需求与生活需求来加强传统文化表达,关注人们的内心诉求,尊重、保护传统文化。这不仅能让人们看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也让现代园林景观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资源。

参考文献

[1]吴奇齐.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20).26-27.

[2]钱之辉.探讨如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入传统文化元素[J].建材与装饰,2019,(35).113-114.

[3]顾兆欣.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研究[J].现代园艺,2019,(21).133-134.

第5篇:传统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景观设计;融合方式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世界范围的经济融合,并突破了区域的边界,使各国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模糊不清。受“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环境景观创作也呈现出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有些看似合理却不求甚解。因此,关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问题在设计领域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正如梁思成在《我国建筑今后建筑新表现的趋势》中谈到:“未来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地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风格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是问题了”。呼吁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创作生产能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1]。中国本土的当代景观设计创作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是对扎根在中国的人们生活环境和文化现实的真实体现,因此,必须具有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征,如果脱离了传统与民族,当代景观设计则毫无意义可言。本文通过阅读和收集传统文化、景观设计与设计案例相关理论及文献,尝试对传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应用的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国内的相关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帮助与启发。

1中国传统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1.1概念界定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淀起来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体现。它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对中国人民的行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在中华民族的融合、演变和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产物,它包含了有形的物质象征与无形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包括:思想、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古典建筑、汉字、汉语、宗教哲学、传统中医、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服饰、饮食文化、传统音乐等[2]。

1.2中国传统元素在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留下的瑰宝,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只考虑设计的形式感和使用现代材质以及色彩表现是远远不够的,当代的景观设计中运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使人们在城市的环境中感受到历史人文底蕴,体会在时代的进步下民族遗存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在设计中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以设计作品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促进其良性发展。其次,对提升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地域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承载时代遗存的地域风貌的独特性,展现不同城市的面孔,诸如东方小巴黎的哈尔滨、六朝古都的南京等,均在城市景观中尽显城市个性。所以,作为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地域文化因素,把城市景观与当地特有的材质、文化符号或历史遗存元素巧妙的运用到现代的景观中,增强城市的品位与文化特色,让其拥有独一无二的魅力。

2中国传统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2.1写实表现形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形成了许多物化的表现形式。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写实表现形式,如景观中的历史人物雕塑、典故场景以及生态风貌的尊重性保留,利用寓意深厚的传统图案美化公园路径,景观小品中变脸戏台、浅石雕照壁、书法碑林等,传统文化元素的现实表达形式非常丰富,对人们的生活及环境影响深远,当然,不能将传统文化在现代转换的时候变成符号堆砌,应按照不同的特效将其巧妙地融合进景观设计中。

2.2抽象的表达

我们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并不只延续其固有形态的表现方式,更应该是对其内涵进行抽象化提炼。中国古人讲究“意境”,在中国园林的造景中不求数量,但求境界。例如“梅兰竹菊”运用植物的特征不同产生比拟联想,由单一的植物形态景观提升到了精神层面,把物境化为意境,使物境幻化,衍生出意境。这与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所说的“我们非常有必要使创造的精神(即抽象精神)找到一条通向心灵的途径,然后再通向其它心灵,并激起一种渴望、一种内在的冲动”的内在必需思想是一致的[3]。

2.3感觉表现

现代景观设计的表现是包含触觉、嗅觉、味觉、听觉及视觉五感的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从造景手法上来说既包含我们身临其境的自身的触觉感知,例如“森林浴”和“日光浴”等,也包括我们精神层面的升华,如“曲径通幽”的表现手法。由于对景观形象的感觉是一种人的本能反应,把多感官在景观中的感受作为表现形式的依据,是与“设计为人”的初衷相吻合的,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贯穿始终,创造出感知立体化的景观设计,深化人们对环境氛围认知,为人们提供良好观赏体验[4]。

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景观设计的融合方式

3.1传统色彩体系

中国传统的色彩体系是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归纳出来的,是集中国传统思想、民间流传工艺、封建等级观念等于一体的色彩体系,与国外的色彩体系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传统的色彩学说是以“五行”为基础演变出白、青、黑、赤、黄这五种颜色,这“五色”从周代起就被确定为“正色”,其他由此搭配出的色彩被古人称为间色[5]。

3.2传统色彩与景观设计的融合方式

当代景观设计色彩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国际化视角的景观设计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从国外的设计中吸取和借鉴,设计中大都采用明快的大面积单色块引人注目。而本土化的文化景观设计中,景观构件和小品中虽运用了现代的材质和表现方式,但在色彩上沿用了传统色彩体系,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用色体系[6](如图1所示)。例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红鼓桥,以中国“鼓”为灵感源泉,运用了重复表现技法将不同尺寸的鼓身排列成半遮挡结构,利用红色鼓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既保存了传统的红色传统韵味,又满足了使用功能上的需求。图1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红鼓桥应用技巧上,现代设计师会对传统色彩的表现形式进行变革,在材质搭配、面积大小以及构成形式均会有所调整,如黑色往往搭配大面积的灰色和白色使用,用于地面铺装和景观建筑构架与墙面,使景观具有沉稳质朴气息。青色或红色多用点缀效果,追求点睛之笔的视觉亮点。设计师利用掌握的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的颜色与当代的形态相融合,增强人们对景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3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3.3.1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国的“吉祥”符号蕴含着对生命的美好憧憬,传统吉祥图形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一种视觉化形式[7],以古代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经典图式为佐证,大概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以祥瑞动物、植物、抽象自然景观为主的自然事物,其符号起源于对大自然信仰,主要是飞禽、走兽、昆虫、植物、山川和日月等为主。第二类为人为事物,主要包含神话、宗教、文化器物和自然启发而演变的图案等,比如回形纹、万字纹、祥云纹等,其特点就是连续不断,象征着家庭昌盛、荣华富贵。3.3.2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应用。如何将传统吉祥与中国当代设计相结合并有所创新,是国内设计者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首先,以形入手,在保持传统图案的可识别性基础上,把传统吉祥图案重构、抽象化或简化后作为设计元素,按照现有景观设计需要,采用合适的手法利用传统图案进行创意融合(如图2所示)。将传统木质花窗的造型元素提取出来演变成景观路径的形态,既保留了传统的纹样,又结合了景观路径造型的现代手法,属实巧妙。其次,以材质变化为切入点,改变吉祥图案所附着的材质性质(如图3所示),将金属定制成山的形状,将传统山水如化境一般融入景观,又保存了设计师希望体现的独有通透感。另外,将传统图案的色彩搭配进行革新式调整,如黑色、红色、金色的装饰搭配,就有很强的古典与现代的视觉冲击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吉祥图案种类繁多且具有多物多意的象征特点,通常情况下在景观设计中少有传统吉祥图案单独存在,一般均会采用组合运用的方式。

3.4中国传统汉字

3.4.1中国传统汉字。传承数千年的中国汉字词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和情感,而且极具代表性,臧克和先生说过,汉字保存着远古人类的历史和纯粹,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字所不能替代的。汉字具有二维特性,分别是象形和会意:即根据事物的特征和形状描绘下来的形态,又是根据象形蕴含的特性感知出的理解。汉字作为设计元素被应用在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8],不仅具有文字本身的信息传递性还具有主观联想性,同时在氛围塑造方面具有很强的装饰性。3.4.2传统汉字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应用。1)汉字在现代景观设计可识别性塑造方面有着显著作用,汉字是可以被阅读和感知的信息传达系统,景观空间的主要区域除了标志性的建筑形态以外,文字的应用更能清晰的解读建造者在空间中想表达的意愿。2)如前文所述,在公共景观中需要具备一定的装饰功能,所以汉字在满足其可识别性外要考虑满足审美要求。文字在景观中的从“立意”到“为象”,从“写形”到“貌色”,历经了提取关键元素按照现代设计要求的调整和演变(如图4所示)。图4中由左侧传统的汉字繁体“书院”逐步演变成现代设计中需要景墙样式。因而,景观设计规划应力求表现文字外在的形象同时不能丢弃汉字原本的表达含义。3)汉字元素被运用到景观设计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汉字本身的固有的文化特质,汉字作为独立元素在景观设计被视为一种意蕴的载体运用(如图5所示),利用大小不一的汉字的偏旁若隐若现的隐藏在景观形象墙内, 虽是半个繁体“东”字,但却能完全识别,并且具有传统文化中的隐喻之美。另外,文字不仅包含表面含义还有引申意义的表达,需要设计师挖掘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引入汉字,凸显汉字特有的意象功能,并与景观空间相互呼应和结合,在空间布局和景观造型方面表达更深层次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