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

管理控制的方法精选(九篇)

管理控制的方法

第1篇: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成本;控制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壮大,除了拥有先进的研发、生产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实力外,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尤其成本管理环节的控制作用更是至关重要。成本控制最明显的作用就是,企业通过管理控制的功能,得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企业谋求更高获利水平的目的。但如何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加强成本的管理控制,笔者在这里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设置合理的预算管理与控制的机构

加强成本管理离不开预算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就必须对预算管理与控制的机构进行合理的设置,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每年要安排合理的时间对实际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实践调查,确认成本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预算和实际支出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1.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包括经营、财会、销售、生产、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成本管理小组;各相关部门也要配备兼职人员,开展如考勤、保管、核算、分析、内部审核等工作。要对成本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专业培训,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

2.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一是制定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等;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单位或个人,将市场利润管理细化、落实到员工个人;三是实行奖惩兑现,落实成本管理与个人绩效挂钩机制。

二、加强物资采购环节的控制管理

在企业成本结构中,前期的采购成本管理控制非常重要,如果通过对采购环节的管理控制能使企业采购的所有物资在一个物美价廉的层面上,无疑会为企业随后的一系列成本管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1.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1)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采购制度规定了物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权限、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物品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

(2)建立价格档案。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采购物品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首先与归档的物品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要做出详细的说明。

2.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更好地控制采购价格

(1)为了更好地控制采购价格,企业应该成立采购价格监督小组,其工作的内容之一就是定期收集重点物品的供应价格信息,分析评价现有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同时,要求采购部门将每月所购得产品按品种、数量、价格、供应方向监督小组报告,监督小组根据采购部门的报价,再同搜集到得市场价格信息进行比较和定期审查,以此来制约采购部门的采购价格。

(2)采购监督小组对所重点监控的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成本定期定出标准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货比三家,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进行,并提出奖惩措施,对完成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任务的采购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任务的采购人员,分析原因,确定对其惩罚的措施。

三、加强材料消耗控制管理

降低材料消耗,是降低产品成本的第一有效途径。为此,必须重视材料消耗的节约,严格控制材料的第一成本关。

(一)从源头抓起,加强对用料计划的审批管理,做到事前有控制

每月末各单位将下月预计所需的材料消耗上报企管部门,企管部门根据与各单位签订的内部成本费用结算合同和各单位的预计消耗情况,对各单位下达材料消耗计划。对于计划外的临时任务所需的材料,各单位必须另打报告,报企管部批准后方能办理。

(二)加强对库存材料的现场管理

建立大型材料档案管理制度。对单项金额大的、重要的大型材料一律建立档案,从材料的投入、使用、转运等过程进行监控,全部登记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同时,测算各类大型配件的使用寿命,达不到使用寿命的,对原因进行分析,属人为原因的照价赔偿,从而达到提高对大型材料的合理使用意识。

(三)规范行为,加强材料领用管理,做好材料领用的事中控制

对材料领取、使用加强管理。主要采取查看领料单及现场查看相结合的办法,重点从材料是否超范围、材料收发存记录是否规范、对公私两用物品的领用管理是否严格、各单位领用的材料是否及时使用、是否存在小库存等方面进行管理。

(四)对材料的计划与实际耗用进行分析考核,做好材料领用的事后分析考核

企管部每月可对各材料消耗单位进行考核,如:材料计划和实际消耗情况分析、节能降耗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考核,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公正。将这些指标与各单位的工资薪酬分配挂钩,实行月度考核兑现和年终总考核总兑现的制度。

四、加强期间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

企业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作为间接的成本费用,在企业总体的成本费用水平中占据一半份额或更多。为了加强三项费用的管理控制,除了上面已提到的对成本费用支出通过预算管理等方式进行控制外,还需要在具体的支出上对一些细节加强控制管理。

(一)将企业发生的费用按费用性质划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由于固定费用在一定时期内相对较稳定,因此要重点加强对变动费用各环节的审批支出管理。

第2篇: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造价;内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影响工程项目的因素众多,使得建设项目存在的风险较大。因此,如何有效加强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成为工程低投入、高质量的决定性内容。

一、工程项目造价的内部管理和控制现状

就目前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和控制而言,还具有工程造价控制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管理、“三超”现象普遍三个方面的问题,该类问题的存在给工程项目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制造了阻碍。

由于建设单位自身成本控制的意识较弱,因此无法建立起规范的施工操作管理和约束制度,从而使得现场人员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力度较弱。由于施工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并且不具备较强的经济观念,因此无法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但是工程造价的管理方式却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并且没有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使得工程造价的管理效率较低。由于工程造价的估定脱离了项目的实际情况,因此在造价测算中精确度较低,此类管理的漏洞,对工程造价内部控制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工程造价中的“三超”即概算超出投资估算、预算超出概算、决算超出预算,正常情况下的投资估算、概算、预算、决算应趋于递减,但是如果没有对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二、工程项目造价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方法

工程造价的内部管理需要贯穿全过程,要从整体进行把握,而不是局部的加强管理。其中主要包括决策、设计、实施、预结算审核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切实的落实好相关的管理。

1.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性阶段,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投资阶段,要对工程项目进行三个步骤的研究:首先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确定项目是否值得投资。该部分的研究信息量和工作量较大,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致的进行,进行全方面的研究,从而确定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经济上需要具有合理性和盈利性,技术上需要具备先进性和适用性,实施要确保具有可行性,在这些方面都进行准确核实以后就能够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其次的环节是要编制好科学的投资估算,将相关的投资估算进行实际考察,了解市场价格,并且制定相关的主要造价文件。最后要理性决策,不能具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对项目的建议要从多方面听取,不能够有严重的侧重和偏向,从而影响了主观的判断。在决策之前需要相关部门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对投资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估,以便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2.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投资决策环节完成以后,就需要进行项目的设计,需要从评选设计单位、落实限额设计两个环节进行造价管理与控制。设计单位的好坏对工程项目的设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建设单位需要听取相关利益人的要求,综合其要求进行设计单位的选取。设计单位的选取需要从设计质量和造价进行评定,选择质量较高、造价较低的设计单位,从而使得企业能够获取最大的利益。限额设计能够使设计成果最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将设计任务书以及投资估算作为参照,能够在设计过程中控制工程的概算。在此环节之中造价管理人员需要配合设计人员的工作,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全程的沟通,从而使得设计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工程的要求,做出最优的项目设计。项目设计需要从设计本身以及经济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将项目设计进行优化,从而保证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3.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对工程造价整体的影响很大,从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材料选取等环节进行控制,能够实现工程造价的最有效管理和控制。招投标管理必须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进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招投标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投招标管理部门要对工程量进行实际的考核,对压标和低价抢标的行为进行处理,从而保证投招标报价的合理性。建设单位与投资单位的施工合同要贯穿施工操作的始终,并且要切实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肃性、完整性以及准确性。科学合理的合同能够降低工程的风险,并且为工程造价的控制打下基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量的变化、设计变化、材料损耗等都可能导致资费超出预算,因此要想控制好工程造价,就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从局部管理来实现整体的造价控制。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所耗费的资金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控制材料价格是降低造价最有效的手段。在进行材料的选用时,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

4.项目预结算审核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是对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清单列项是否合理等问题的审核,预结算审核能够检测出工程预算造价的不合理内容,对超出实际需求的预算进行缩减,从而对工程造价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施工单位虚报预算或者错报预算的情况,如果没有对工程造价预结算进行审核,就会因多列项目、重复施工、工程量的扩大等不合实际的内容增加工程造价,从而损害企业的利益。

总之,工程造价的管理需要集经济、技术、管理于一身,通过对工程内部环节的有效管理的控制来降低工程项目的造价,以维护企业的利益。造价的控制和管理需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不能盲目的进行资金的节约,从而使得工程项目质量不合格。因此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需要建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质量和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第3篇: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土建工程 施工进度 控制管理

一、引言

工程进度的管理和控制是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重要工作内容。土建工程施工周期、施工工作量和原材料使用情况,都与工程的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工程的进度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所取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因此,从总体来看,土建工程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般来说,工程进度较快,需要进行投资的增加,但工期也会提前,从而也会提高经济利益,但在进度控制中要注重工程质量因素的控制,在土建工程进度控制的过程当中,需要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要充分把握好进度、质量和经济利益的,在进行进度控制的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工程能够保质保量的完工。

二、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对于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工作,一般是开始于审核承包单位提交施工进度计划或者方案,结束于建设工程保修期满,一般来说,施工进度的控制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2.1 对施工进度控制工作细则进行编制

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工作细则一般是在建设工程监理规划的指导下,由工程项目的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和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施工方案的编制,一般来说,施工进度控制的工作细则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施工进度控制目标图解;(2)施工进度控制工作的内容主体;(3)施工进度控制人员的具体工作安排;(4)施工进度控制的时间安排和控制工作细则;(5)施工进度控制的具体模式(包括工程进度的检查周期、工程数据采集策略、工程进度问题的统计分析等);(6)进度控制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包括工艺技术、经济措施等);(7)施工进度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分析等。

2.2 编制并审核施工进度计划和方案

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的施工任务按期完成,监理工程师必须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进度计划。当大型建设工程,由于单位工程较多、施工工期长,且采取分期分批发包又没有一个负责全部工程的总承包单位时,就需要监理工程师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当建设工程由若干个承包单位平行承包时,监理工程师也有必要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

2.3 施工进度计划审核

一般来说,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审核,需要包含以下内容:

(1)施工的进度安排与施工建设的各项目标是否符合,尤其是施工合同中所规定的施工开始时间和竣工时间;

(2)施工总进度计划中的项目是否有遗漏,分期施工是否满足分批动用的需要和配套动用的要求;

(3)施工顺序的安排是否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

(4)各项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原材料等)的供应能否保证施工进度;

(5)审核业主所提供的各项施工条件,如施工图纸、施工物资等等,并对其安排和管理的方式进行审核,保证不会出现由于业主自身的问题所导致的工程延期和费用索赔的可能性。

2.4 协助承包单位实施进度计划

监理工程师要随时了解施工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承包单位予以解决,特别是承包单位无力解决的内外关系协调问题。

三、加强土建施工进度控制与管理的若干措施

工程的进度管理和控制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施工工作人员针对工程的具体时间,分析有可能会影响施工工期的种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不就机会和补救措施,有效保证工程进度,而具体来说,加强土建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3.1 明确相应的分工

在总目标的指引下,需要明确施工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建立进度报告制度及进度信息沟通网络。而在发生进度偏差时,需要在总的施工目标的指引下,协调各个方面,通过改善劳动条件、进行调度工作等策略进行进度协调,并可根据责权,制定相应的赏罚制度,对提前交工且工程质量较好的施工单位给予奖励,对由于主观原因造成延误工期的施工单位进行惩罚,从而保证施工能够更好更快地进行。

3.2 强化合同在进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程的合同管理对于工程进度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监理工作当中,需要严格审核拨款情况,检查施工进度,并在施工设计需要变更时进行严格考证,充分考虑风险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和相应的应对方法。土建工程进度控制需要施工各方进行配合,只要能够更好地进行施工各方的配合,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并能够有效控制施工的进度。

四、具体做法

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任务,就是根据已经制定好的进度目标,确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和调整,以实现进度控制的目标,具体的讲,进度控制的任务是进行进度规划、进度控制和进度协调。而一般来说,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应做到以下三点工作:

(1)要针对施工情况,制定工程施工的进度安排表,相对而言,这项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要求编制人员充分了解工程投资情况、原材料供给情况、施工场地情况、施工设备使用情况、各个施工单位的配合情况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总结和整合。

(2)在进度控制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了解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将计划进度安排与实际的工程进度进行对比。若和实际工程进度有偏离,不管是过快还是过慢,都对工程情况有一定影响,因此,监理工程师需要根据需要,找出发生偏离的原因后,对其进行统筹和安排,从而解决施工进度发生偏离的问题。

(3)工程进度协调的任务是对整个土建工程项目的综合协调过程,需要充分协调各个施工和承包分包单位,在施工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统筹规划,若未能对其进行相应的协调,便会造成施工工序混乱,影响施工工期,使施工企业不能按计划进行建筑工程。

五、结语

因此,在土建工程的施工项目当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出现误工等违背工程计划的情况,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必须通过施工人员和施工企业自身的努力,努力对这种不一致情况进行纠正,并根据相应的施工计划,对施工进度的各项因素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在发现问题后进行及时地纠正,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白秀华,高泓. 当前在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民营科技. 2009(08)

[2]凌启胜. 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的管理[J]. 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1(10)

第4篇: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医院; 经费; 预算; 管理; 控制

对军队医院经费预算管理实施控制,需要借助科学先进的控制方法作保证。建立军队医院经费预算管理控制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topsis分析预测军队人员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量

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的意思是“与理想方案相似性的顺序选优技术”,它是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中用到的一种决策技术,曾在工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中得到应用。topsis法是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然后分别计算诸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获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评价优劣的依据。由于对原始数据进行同趋势和归一化处理,消除了不同指标对量纲的影响,排序结果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信息,能定量反映不同评价单元的优劣程度,直观、可靠。topsis法可用于医疗机构整体评价,医疗质量控制、效益评价、卫生决策和卫生事业管理多个领域。

军队医院经费预算管理控制,首先要求编制一个符合人员实力的经费预算。对于军队医院来说,编制经费预算就要求测量出军队人员的服务需求与利用量。军队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量是军队人员健康状况的实际反映,通过收集相关资料,研究军队人员对卫生服务需要量、利用量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是合理组织卫生服务,解决卫生服务供需矛盾,提高军队卫生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常用的、有效的方法与手段。topsis法一经引进和应用,即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很快地得到推广和实际应用,获得较高的评价。

topsis法除对同一时间点的样本资料进行横断面综合评价外,还可应用于不同时间点、不同类别军队人员(干部、士官义务兵)、不同战区或同一战区内各单位之间等军队人员和社会人员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量的综合评价。该方法对样本资料无特殊要求,使用灵活简便,对原始数据信息利用较充分,其结果能够精确地反映出评价对象间的差距,适用于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实施定期评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对军队卫生服务的综合评价方面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通过运用topsis法可以实现军队医院对于官兵和社会的医疗需求分析,实现经费预算的依据科学合理,为军队医院经费预算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对接

预算管理需要以一定的会计信息为基础。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和互联网技术的急速发展。传统的会计组织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军队医院管理的需要。因此,作为医院管理不可分割的会计核算系统必须与先进的科技手段相结合,建立符合医院管理要求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

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新构建并在重构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建立现代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会计信息化核算系统。简单理解军队医院会计信息化核算,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传统的应用工作是单纯模拟手工记账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主要在业务核算、账务处理方面发挥作用,被动地适应于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在现阶段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所提倡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是要求把会计信息化构建于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之上,以其为基础和出发点,建立完善的会计与医院、会计与社会有机联系的会计核算系统,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在军队医院中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同时,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应用需要和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帮助下,医院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充分分析军队医院的医疗需求,资源的约束状况以及医院资源的利用现状。这样能够把军队医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通盘的认识和考虑,为经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以及控制和调整提供真实、可靠、科学合理的信息支持。

三、针对不同的项目采用合理的编制预算方法

医院财务预算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进行编制。在编制预算时,主要用零基预算,具体到个别经费项目,再根据情况适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在编制整个医院的年度预算时,必须按照总部要求采用零基预算编制,医院的所有部门都要参与到编制预算中来,根据每个部门的不同业务特征、工作任务、收支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次年的工作目标和实施细则,从而重新确定预算基数。这样编制形成的预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一切按变化后的情况重新考虑,可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

同时要注意的是,作为军队医院,它不同于军队行政单位以领报经费为主编制预算,而是以下年预计实现的收入为基础编制预算,并且军队医院的收入和支出也有其独特性,如:医疗收入的稳定增长性,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的比例性,管理费用支出的固定性等等。这些因素使得医院预算编制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编制方法,如固定预算、增量预算、滚动预算以及特种决策预算等方法,以达到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对于业务支出中的人员费用及公用支出中的水电消耗等,一般属于固定费用或数额比较稳定的经费项目,就可以适用固定预算;对于药品收入费用和支出的药品费,一般属于适用于与业务量有关的经费项目,就可以适用弹性预算;对于医院淡旺季的收支预算和投资预算,就应该适用滚动预算,这样能够从动态的角度把握住医院近期的规划目标和远期的战略布局,使预算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而医院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所投入的成本费用和可能实现的收入,属于难以预测其变动趋势的经费项目,就适用概率预算,估计其发生各种变化的概率,根据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其期望值。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灵活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展示[j].会计研究,2000,(5):2-8.

第5篇: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

【论文摘 要】目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使一些传统的文件载体不断消失,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正逐渐被很多企业推广运用。办公自动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信息档案的建立,这种记录信息的手段对企业来说更加方便和快捷,避免了传统的纸张档案的弊端。但是有利必有弊,计算机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这一手段时也存在一些弊端,针对这个问题,企业在运用此技术时一点要做好风险的防范措施,力求使风险降到最低。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目前,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的工具的就是电子计算机,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为企业的办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企业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它对企业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档案并不全是优化,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数据被盗,所以,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一、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一些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二、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业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三、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四、评估风险的措施

当风险来临后,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了把风险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还要积极与其他措施相结合使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预防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后果。需要实施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是:发生危险的概率,危险带来的后果有多大,危险的成本探析,有哪些合适的控制防范办法等等。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树立风险观念,积极主动的制定一套体系完善的针对多种风险的预防计划。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机构中每个已被识别的弱点通过承认得以控制,这说明企业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防范风险的最大弊端在于,许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电子信息档案无危险性,在使用档案资料时未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这对于电子信息档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在管理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对于档案管理是极为重点的。在进行评估中,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非常警觉,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把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力求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

简而言之,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 制定风险防范办法,使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这对于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损失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5(3):8~11

[2]王兆新,裘洁.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J].浙江档案.2004(1):36~37

[3]邹生.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4):28~29

第6篇: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软件项目;软件项目管理;计划和控制

软件项目管理是指工作人员在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中通过引入科学的管理达到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设计生产进度的目的。在实施软件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清除项目的根本任务,保证软件开发在分析、设计、编码到测试的全过程中可以在管理者的控制下顺利进行。软件项目管理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常用的项目管理方法多是从原有的例子中总结经验,这就要求项目管理者不断总结实际项目中的方式方法,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模型和科学方法,保证软件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

1软件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

1.1软件质量概述

对软件质量的定义与传统意义上的质量概念相同,但同时为了提高项目管理中的实用意义,通常会根据软件开发的特性进行调整。简单来说,软件质量可以定义为“无缺陷”的达到软件开发前期的预想功能,但软件开发企业通常将客户需求作为软件开发的基础要求,因此软件开发企业对质量的定义需要进一步扩展,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制定本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软件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了满足软件开发过程中各项定义和性能需求,就需要建立符合文档化的开发标准,并相应的设计出符合本项目的质量特性及组合,当产品在验收的过程中都能满足这些质量特性时,就证明该软件产量质量较高。

1.2软件项目管理的质量保证概述

保证软件项目管理质量是实现软件开发顺利实施的前提,目前,加强软件项目管理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控:①软件开发项目立足于客户驱动,需要注意复审和校核方法的一致性,在这过程中需要通过制定一种客观的标准来校验软件开发过程及其工作成果的质量,通常情况下软件质量标准由质量保证小组完成。②软件项目的质量保证需要树立管理者驱动的观点,在这过程中清楚的认识到通过何种措施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并需要建立何种管理和控制机制才能确保这些措施的顺利执行,它必需要包括项目所需要的质量特性、可实现的质量要求以及可显示的已达到的质量要求。

1.3软件项目管理的质量保证研究

软件的质量保证,是贯穿在软件开发全过程中且具有独立特性的第三方审查活动,在软件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质量保证措施在软件开发行业引入时间较短,因此很多软件企业并没有建立与软件项目相配套的管理人员和工作方法,完整的软件质量保证体系还并未在软件开发行业中建立起来。软件质量保证通过引入第三方的角度来监控软件开发的执行情况,检测软件开发项目是否遵循既定的开发计划,管理层可以通过对反映产品和过程质量的信息和数据审查,及时调整软件开发的方案和进程,保证软件可以满足评审和测试需要,最后实现企业可以开发出具有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2软件项目管理控制方法的基本原则

2.1注重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层次性

软件开发根据项目的不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根据软件设计的层次阶段不同可将软件项目计划分为高级计划、阶段计划和低级计划。在软件项目的前期需要对项目进行阶段的划分,这种计划称为早期计划,这时需要对人、财、物三个要素进行划分。在进行不同阶段交替的过程中,需要对下一阶段进行提前的规划部署,通常称作阶段计划。在阶段计划中需要明确各项目的负责人、起始时间节点、设备资源以及各个子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等。低级计划是指软件开发人员的个人计划,这部分通常由开发人员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制定。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通常可以分为4个级别,而较小的软件项目也会分为2个级别,因此在进行软件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开发过程中的层次性。

2.2注重运用过程化的思想指导开发

能力成熟模型是目前软件开发项目中广泛使用的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将软件开发看做为一个过程,因此在软件项目中运用过程化的思想指导开发,可以保证软件开发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能力成熟模型定义了包括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定量管理级、优化级在内的五个等级,当软件开发进入到可重复级时,这时就可以认为该软件项目具备了基本的控制能力。当一个项目成功后,即可认为下一个项目也可以成功。通常情况下,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对项目计划进行修改,对重新策划的内容都包含在可重复级中。目前,大部分的软件开发公司都难以达到能力成熟模型可重复级,但也要树立过程化的思想来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完成。

2.3注重历史数据的运用和积累

软件开发通常情况下是对未知项目的创新,因此很多项目在研发初期对需求不能清晰理清,但高质量的项目运作必须建立在对需求的准确把握上,因此在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时首先就需要把模糊的需求尽量准确化。为了提高软件项目管理计划的准确性,就要充分利用以往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不仅成功的数据具有参照价值,失败数据也同样具有借鉴价值,可以根据这些历史数据弥补开发前期需求的模糊。通过对这复用资源的积累,可以将以往的成功经验高效传承。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进入深水区,社会各界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随着软件开发不断趋向复杂,技术人员在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着软件开发绩效差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软件开发的实际效率,项目管理被人们更多的应用到软件开发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邓子云.制订项目计划的方法与策略.企业技术开发,2004(1):24~26.

[2]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上、中、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3~37.

[3]邱苑华,沈建民,杨爱华,等著.现代项目管理导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61~267.

第7篇: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决算;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西方的一些管理理念和方法在我国渐渐地应用得越来越来广泛。虽然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行业已经得到了系统、全面的发展,但是在许多方面总有一些因素困扰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使建筑行业的竞争性得到提高,建立一个适应市场需要的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体制就变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一个比较标准的建筑工程系统,才能够使建筑工程预决算的编制质量的提高成为可能,从而对建筑工程预决算的控制和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建筑工程预决算的简单概述

预决算在日常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考核和工程项目招标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不仅是控制和管理工程建筑项目投资时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相关部门监督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掌握企业本身投资状况的重要依据。它具有非常高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总的来讲,所谓建筑项目预决算,就是建设预算和建设决策的统称,同时又分为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决算,也被称作基本的建设四算。

(一)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指在建设项目初期因为无法对建筑工程一些数据进行详细且具体的评估, 而只能依据现有的资料和相关数据等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总造价进行初步的评估和计算。

(二)设计概算

所谓设计概算,指的是在建筑工程设计初步时根据其设计机构所提供的相对精确的建筑工程项目整个过程费用计算文件,通常被当作国家确定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投资依据。概算的基本依据主要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初步图纸、概算指标、概算定额、收费标准等,因此设计概算相比投资估算比较具体和详细。

(三)施工图预算

提到施工图预算,其编制主要是以施工合同、施工图纸、收费文件、预算定额等为依据。也就是说施工图预算其实是指在施工图的设计阶段,通过施工单位和设计人员之间的预算负责人的协调共同进行联合计算建筑工程项目的总造价。 正因如此,施工图预算常常作为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

(四)竣工决算

竣工决算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完工并通过验收之后,由施工方出具建筑工程造价相关文件且建设方通过了对此建筑工程造价的确定和认可即可形成。

二.建筑工程预决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算、漏算

一般在与业主进行核定施工范围的时候,由于很多业主就持着一种毫不重视的工作态度,往往在进行签订合同时就很快了事然后就结束了。从而导致了许多合同都并不完善和详细,尤其是连建筑工程的造价的结算方法都没有。然后到了决算的时候随意开口,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对合同内明确规定的条例可以说具体都很少履行,甚至根据合同所存在的一些漏洞钻空子进行任意的多算、漏算。

(二)工程量虚报

在建筑工程预决算当中虚报工程量也是非常常见的,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理解不透的定额。就拿在基础挖土中进行挖地槽需放坡时来讲,审计人员在编制预决算的时候,如果根据之前的的定额计算规则来计算,就很容易使工程量计算发生错误。而是要按照施工进料数进行计算的工程量,一般工程量的计算主要体现在如楼梯块料面层,平台有大理石黑边、楼梯踏步等。

(三)设计变更系列问题

如果设计单位在设计变更期间,既没有正式的变更通知,又没有办理变更后的审批工作,那么就会促使了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谋求自身利益从而进行设计变更问题。

(四)不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工程计量

同样,如果不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相关规定进行工程计量的话,那么也就无法对其进行施工项目较为精确的预算,也就促使了项目竣工决算工程量增加而导致多报工程价款等不良现象。

(五)管理混乱的材料价格

根据建筑市场行情,一项建筑工程总造价通常材料价格就占了大部分。但是伴随着建筑材料的市场化越来越明显,使得建筑材料市场越来越混乱,管理起来也越来越艰难。在选材方面这就已经成为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决算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了。

(六)工程施工中的阶段性

依据材料价格的影响和市场经济共同作用的条件下,建筑材料价格变动的不确定性是由市场确定的。比方在施工前某材料的价格预算是多少,然而在施工期间,该材料价格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动就会使整个施工过程中材料价格有所变动。也就是说,预算材料的价格是按工程造价站定期公布的市场价来确定的,所以时间的阶段性对预决算有着间接很大的影响。

三.建筑工程在预决算的控制与管理方法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前后,整个过程的预决算控制和管理起着极大的作用,这里列出以下几点管理方法:

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在实际建筑施工工作中,将建筑工程预决算的定额作为根本依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当地要求的预算编制,并且能够使建筑施工预决算审核过程得到正常的进行。从而使建筑工程审核部门在审核的时候,可以按照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其工程地域分布来制定出符合当地要求的定额项目,而且还可以通过有关标准对工程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调整,特别是相关技术上的调整,从而保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否及时有效的修改工程额定系数。当然,工程计算精度也是必不可少的,降低由于误差关系给工程造价带来的不必要问题。

(二)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完善施工方案

施工技术水平及施工方案施工不可否认地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水平都是建筑施工控制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因为它不仅为整个建筑施工过程提供了基础开挖方法、建筑工程地质条件、材料运输、出渣等具体操作方法;而且它还提供了墙(柱)、砼梁、砌石、板等重要施工依据以及各种施工设备的具体安排使用方案。然后,施工图预案编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广泛收集各种相关有效资源信息,如施工地形测量图、工程勘测地质报告、施工设计图纸等;第二,套用定额单价和计算工程量的确认,施工前对有关施工过程有一个总的规划并记录,防止中途发生差错;第三,有效掌控利税汇总和各项费用情况。通常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施工方确认情况是否属实。因此这就要求预算负责人员切实做好记录和监管工作,合理计费完成任务。

(三)控制现场签证,认真确认设计变更

在具体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来说施工方案不大可能不做改变。也就是施工方案在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之前的预算制定出来以后,预算执行者应当负责对预算的管理工作,必要的时候可以按照施工时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修订和调整。虽然我们在制定预算时有时可以猜测到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然而施工方案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在内。因此,预算管理不可能一成不变,预算负责人要对预算进行定期检查和记录。如果情况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此时应该做出及时且合理的调整,或重新制定预算,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加大不同部门的协调联系

一般建筑工程有着管理部门多和周期长等特点,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多部门共同管理的前提下才能使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所以,这就要求每个部门相互配合、协调管理。比如审核部门就应该与设计、建筑和施工单位建立起联系,并且能够跟各个单位进行协调,取得每个单位的支持和信任。只有这样,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质量才能得以正常进行和保证。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预决算工作,可以说是以承包合同为中心,并且以准确的施工方案为基础,从而对所有成本进行分析、核算。因此,预算人员在建筑工程项目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和提高预决算编制质量,就必须做好建筑施工前前后后每一步,严格把好每一个关,将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

[1]杨志华.探索工程预决算编制的控制与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2).

第8篇: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控制

1.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1.1 实施对象大部分是活体

园林绿化工程的大部分实施对象都是具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乔灌木、花卉、草皮的栽植与配置、地被植物,充分利用各种苗木的生态功能、形态特征及季相变化,来实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隔音杀菌、调节温度,营造观光休闲及美化环境的功能。它是源于林业及其他种植业而又区别于林业及其他种植业的特殊行业。

1.2 施工的季节性及养护管理的长期性

在园林工程的建设中,绿化种植季节性特别强,讲求适时适地的种植。施工时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因而其施工质量较其他工程的质量更加难以控制。而且,园林工程中栽培的各种苗木只有长期精心的管理和养护,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及良好长势。否则,将难以达到生态园林环境景观建设的特殊要求和效果。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完成后,必须提供长期的养护计划以及必要的资金投入。

1.3 工程营造的艺术性

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古典建筑、植物配置等方面更讲究艺术性,其环境景观的效果要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发挥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及其意境。如假山的堆叠、绿化配植、多种植物配置、驳岸处理、微地形处理等等,同一张设计图,在不同的工地上,根据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技能、实际经验不同,其施工出来的艺术效果、气势和品位档次就完全不同,感觉也就完全不同,这就给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其专业上的深层次要求以及对于园林艺术美的特殊要求。

1.4工程建设的广泛性与附属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需求,园林绿化工程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大型的公园、高速公路、绿化广场等都成为了园林工程集中展示的场所,而在大部分的社区、住宅小区以及一些功能性建筑的周边,园林绿化工程更多地是作为配套的附属工程,其规模小且工程量分散,不便于管理。

2.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三阶段

2.1施工前的准备阶段

(1)详细审查施工图纸,将图纸上的要求具体化,避免施工单位发生随意施工的情况。

(2)施工图纸下发后,立即组织项目公司和总承包相关专业的工程师对图纸进行会审,以确保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在施工前解决,未经会审通过的图纸不能用于施工。

(3)总承包确定了施工单位后,应组织一次会议,方便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交底,使施工单位能够理解其设计思想及意图。

(4)要求项目公司编制进度计划,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给园林工程安排合理的工期,以避免发生大面积抢工而影响工程质量。

(5)项目公司编制出的详细的园林工程进度计划,要交由总工办审查,看其计划工序是否合理,以免发生不合理的交叉作业而影响工程质量。

2.2施工阶段

(1)在施工开始后,每周至少应有3天的时间到施工现场以随时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质量问题要当时指出,并应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

(2)材料控制。园林工程的建设材料进场后,项目公司应及时安排主管工程师到现场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不合格者应限期清理出现场。植物材料选择尤其是乔灌木,如果条件允许则应由项目公司组织到苗圃进行选苗;如果离苗圃较远,则应由施工单位先期提供相关植物图片确认其景观形态,合格后方可进场。

(3)在施工过程中,广场道路的铺装、草坪铺装、水刷石、卵石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均应作出一块样板,待主管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后续施工。

(4)在单位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须编制出施工方案,交由主管工程师进行审查,通过后方可按其施工。在单位工程的施工完成后,应由总包组织项目公司以及总工办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应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之后需另行组织验收。

(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发停工指令:擅自变更设计图纸;擅自使用未经认可的原材料;上一道工序未经验收而擅自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施工质量出现异常,但施工单位没有进行整改或未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6)注意成品保护。

2.3工程验收阶段

(1)工程施工全部完成后,应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应由项目公司组织规划部、总包、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进行预检。

(2)预检合格后,应由施工单位邀请相关领导进行检查,提出意见后,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量大小在限定的工期内完成修改完善的工作。

(3)待修改完善后,应由项目公司组织规划部、总包、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进行验收并填写工程验收单。

(4)验收完成后,应监督施工单位进行养护管理,以确保景观效果。

3.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原材料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和苗木的进场质量:加强对材料和苗木的检查及验收工作,特别是主要移栽树木的品种和规格在采购前应通过业主及管理单位签证确认。对植物材料要做到“三验”,即验品种、验规格、验数量,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应一律剔除,把好工程质量的第一关。

3.2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明确现场施工工序方面,确保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园林建设工程。

3.3施工操作中的质量控制

从施工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应有严格的要求,在加强操作人员质量意识的同时加强管理以保证操作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对每个施工人员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使其在质量控制上更有自觉性,特殊工程必须持证上岗。

3.4施工后期养护工作的质量控制

任何一件工程的质量控制都不能虎头蛇尾,因此对园林工程最后的养护工作质量更是不能轻视,往往施工后期的养护工作质量更能体现出一个园林工程建设公司的实力及其质量控制措施的严格与否,因而,对于后期的养护工作,要从人员的配备、养护周期的编制、相关原材料的供给及养护器具的配置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力争实现最后一个关口质量控制的完美收尾。

4.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涉及面比较广,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在园林的施工过程中,既需掌握工程原理,又需具备现场的实际施工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并能进行二次创作;对施工的不同阶段也要进行质量的跟踪管理,确保工程的各阶段都能以质量的控制管理为中心进行,建设出高品质的园林工程。

【参考文献】

[1]徐丽芳,吴婷婷.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及控制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2010(28).

[2]荣恩辉.浅议市政园林工程施工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3).

第9篇: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

我们知道,“收入-费用=利润”这是一个会计方程式。计划经济条件下,产品销售价格和原材料采购价格基本上是固定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三者都是变量,是一个三元一次未定方程。因为都是变量,有无数个解,需“全员”来解。作为购销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决定的,谁说了也不算,企业能控制的只有成本和费用。在企业管理、成本控制方面有很多典型经验,但不是任何企业都能把“真经”学到手,下面介绍一种“易懂、简便、实用”的成本、费用控制方法。

提及“粮本”,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那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即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商品粮、油定量供应的重要方式。在当时粮油紧张的情况下,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可谓功不可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完善,粮食供需矛盾已经解决。“粮本”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粮本”这种管理形式,在企业管理的某些特殊时期是可以借鉴并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的。

众所周知,企业天生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组织形式,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竞争说到底是成本竞争,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控制成本费用已成为各个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企业中的各生产环节及职能部门,围绕着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在管理方面的各种方法,应运而生,如模拟市场核算与成本否决、购销比价管理、厂内银行、定额限额管理、经济承包责任制、目标成本管理等,这些方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把成本费用管理由事后考核变为事前控制,笔者便想到了“粮本”这种特殊的管理方法。在此就如何运作“粮本式”的管理方法,控制好成本费用,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粮本”的重要作用:

“粮本”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是粮油供应的有效凭据,是被城镇居民所接受的具有绝对权威性的定量管理方法,凡是在计划经济年代,用粮本买过粮的对此都记忆犹新,情有独钟。其作用是定量、限额控制,在批准的定量之内使用,但决不允许“寅吃卯粮”。粮食管理部门在管理粮本上可称得上铁面无私,严格控制。正是这种管理方法,使泱泱大国的市民增强了计划意识,为生计周密安排,省吃俭用,自我约束。

“民以食为天”,既然粮本能控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这种方法也能控制企业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成本及费用。因此将这种管理方法运用到成本费用控制方面。过去人们生活离不开粮本,对这种管理方法非常容易领会,即易于被员工所接受,又可增强员工成本费用控制意识,所以推行起来很顺利,象居家过日子一样,把成本费用耗费当作计划经济下生活中定量供应的粮食,精打细算,从而达到费用控制目的。

二、“粮本”定量指标的确定

首先根据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也即确定定量指标,这是一项很关键的工作。如果制订的目标是一个高不可攀、根本无法实现的目标,那么从一开始大家就放弃了努力;如果制订的目标过低,即使实现了目标,也没有实际意义。这就要求目标的制订既要先进合理,又要切实可行。因此财务部门要会同企管等有关部门,搜集本企业近几年的数据资料,并参照同行业先进成本指标确定目标成本,抓好以下中心环节:

第一,明确目标成本任务,全员分解指标。

确定成本指标范围,定任务到岗位,将各项成本,特别是可控成本,分门别类细化到最末端是首要环节。分解指标的要求:一是控制范围求广。凡是构成成本要素的都要纳入分解对象,从每个岗位算起,逐级汇总,“横到边,纵到底”,实行量化考核,不留死角和空白。二是指标分解求细。凡是影响成本升降,大到原材料,小到低值易耗品,都要确定控制目标。将成本项目考核指标层层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对责任人或单位进行考核。比如将电话费细化到每一部电话的使用部门,办公费细化到每一位员工,制定出各部门、各处室,甚至每位员工的支出限额。三是指标制订求严。只有“拧干水分”,把指标卡紧了,控制严了,员工才能思想上有触动,工作上有压力。对成本指标及时进行修改,指标每年都有新台阶,确保成本指标具有先进性。

落实责任,层层签订合同。

目标成本确定后,厂部与各分厂、车间及处室签订承包责任制,分厂、车间再将成本指标分解承包到班组及岗位个人,形成上下联动、利益一致的责任体系。

逐笔登记,严格考核。

成本管理工作重在控制,贵在坚持。按照责任制考核,坚持硬指标结硬账,在考核过程中,坚持不迁就、不照顾、不讲客观的原则,促使各部门自觉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体系,使各项成本费用都处于有效地控制之中。

三、操作方法:

首先按照与各承包单位签订的目标成本、费用所确定的各项费用指标,作为全年“定量”,按照各费用类别及定额分别记入“粮本”的右上方。然后将各类费用按月平均分摊,记入“粮本”中各相关费用账页的贷方,当月发生的费用逐笔记入借方,(期末如有余额应为贷方余额)由财务人员严格控制各单位的“粮本”定额,不允许超支,当月节约的费用可结转到下月定额中累计使用。当月费用不足的次月再报,使各项费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按照“粮本”的管理方法,各车间分厂由成本核算员负责,处室及发生业务较频繁的单位指定专人管理“粮本”,集中报销,就象用粮本买粮一样在每次报销签字时,出示此本,以便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随时翻阅,在“定量”范围之内领导签字。持本到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在处理报销业务之前先在“粮本”相关的费用栏中登记,“对号入座”,结出余额,并加盖经办人章,然后再做账务处理。对于由财务部门集中处理的费用如领料单、运输劳务费、维修劳务费等,月末各单位持本到财务部门进行查询、登记。

每月月初,各单位应主动持本到财务部门,由财务人员登记下月费用定额,并结转上月未使用完的费用定额。每季度的正常业务结束后,各单位应及时把成本费用控制登记簿交到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组织人员集中对本季度已发生的各类业务进行审查,并结合各单位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及上报的资金预算计划合理安排下一季度的费用计划。

四、“粮本”使用注意事项:

1、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粮本的管理方法办理报销、领用物品等业务。

2、此登记簿在办理费用签字时,供领导审查,凭此登记簿到财务部门办理报销手续。

3、该“定量”为各单位承包费用定额,当费用定额发生变化时,应持此登记簿由领导批准并签字。

4、此登记簿除财务人员(仓库发货由保管员填写)作记录并盖章外,其他部门不准填写数字。

5、凡是“粮本”上没有的成本费用项目,财务人员拒绝受理,提供劳务的部门,要看接受部门的“定量”,凡是“定量”中没有的,财务部门一律不予办理转账手续。

6、承包责任制的有关财务指标要与会计制度相吻合。

五、应用效果:

这种“粮本式”费用控制方法一提出,便得到领导的赞同和大力支持,专门召开会议,安排推行这一方法。平阴铝厂财务处会计人员严格把关并制定了管理使用方法,贴在每个“粮本”的前面,此法易懂,便于操作,经济实用。任何管理工作都要讲求经济效益,建立某项控制方法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付出一定的代价。为了节省费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财务处仅花了几十元印制了“粮本”。这种方法的实施虽然增加了部分工作量,但是达到了控制费用的目的,改变了以前“秋后算账”的做法,原来费用超不超问财务,现在费用超不超问自己。

平阴铝厂通过推行此法已四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推行的当月就减少费用支出25万元,如差旅费、办公费等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并呈逐月下降的趋势。员工精打细算,象花自己的钱一样,观念发生了变化,由“要我控制费用”转变为“我要控制费用”,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六、“粮本式”管理方法的特点:

一是操作简便、易行,“会买粮就会使用”;二是“管理”成本低,少则几元,几十元,多则几百元;三是应用广泛,在管理方面,凡是能用“量”、“额”表述的都可控制,如“资金流”可由财务人员控制,“物流”可由仓库保管员进行一级控制,由各分厂、车间成本核算员进行二级控制。如工程管理可根据预算对主材进行“定量”控制,对预付款可根据形象进度进行“定额”控制等等。这种方法对所控制的范围,采用“倒减”或“倒计时”,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