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众传媒优势范文

大众传媒优势精选(九篇)

大众传媒优势

第1篇:大众传媒优势范文

【关键词】纸媒,网络媒体,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

在互联网传媒时代,随着PC及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纸媒的地位正受到互联网传媒的严重威胁。网络媒体凭借其传播速度、多功能(音频、视频等)、受众参与程度等优势逐渐成为大众接受信息的首选。本事试通过对传统媒体之一日报类报纸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媒体竞争中保持其竞争优势。

日报类报纸SWOT分析

为更好的判断日报类报纸处境,本文采用SWOT摸型进行分析。

优势:虽然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网络媒体挑战,但传统媒体迄今依然拥有网络媒体所不具备都资源。首先是人才资源。传统媒体,报煤集中了大量媒体人才。这些人才因为从业时间长、影响力大,在当地拥有大量人脉资源,能够获取更多的一手资料,能够让新闻更具备看点。其次是行政资源。传统报媒多为当地宣传部门下属机构,具备许多新兴、个人投资的网络媒体所没有的行政优势,特别对于行政机构而言报媒的存在更符合其利益。最后是公众资源。对普通大众而言,网络媒体虽然信息量大,但可信度仍然不如传统媒体。如张洪中最近的研究表明,就绝对可信度而言,报纸可信度在72%-77%之间,而网络媒体在60%左右。

劣势:就信息量而言,传统报媒每日的信息量要远远低于网络媒体。由于受版面限制、传统媒体无法在当日新闻版面中大量信息,而网络媒体能够针对同一事件开展多处连接,将本次事件及相关事件较为完整的呈现给受众。网络媒体在信息的及时性上也要远远优于传统报媒。由于受印刷及发行等因素限制,日报类报媒所的信息是受众阅览时的前一天的信息。若该信息与网络媒体所内容雷同,该信息对受众而言就已成为过期信息。同时,传统媒体获取反馈的速度也要远低于网络媒体。就受众反馈机制而言,传统报媒往往采用电话、信件等形式获取读报人反馈,而网络媒体则可借助网络平台直接从留言中获取反馈信息,使得内部调反应机制更为灵活。最后,传统报媒的内容获取难度及携带难度也要高于网络媒体。自移动互联网普及以来,大众只需要通过手机终端就能够接受网络信息,而报纸等传统信息获取渠道则需要在固定地点才能获得。

风险:如果日报类纸媒坚持以日常新闻为主,其及时性将大大落后于网络媒体。尤其是在互联网到来之后形成快速消费时代,大众对阅读的深度追求下降,快餐式阅读逐渐成为新闻阅读主流。如果报煤无法提供网络媒体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其地位将被网络媒体取代。同时,人才流动也将使日报类纸媒竞争力下滑,如果大量媒体人才流入网络媒体,那么报媒将失去其人才优势。

机遇:网络媒体因机制尚未健全和利益驱动等因素,导致监管不严、出现大量虚假信息,损害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可信程度。日报类报纸若能够充分利用其人才和“官方”优势,则能够保持对网络媒体竞争优势。

纸媒的竞争策略选择

根据波特的理论,主流的竞争策略选择无非是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两种。纵观网络媒体和纸媒的成本构成,纸媒因为需要印刷和发行,在运营成本上要高于网络媒体,所以选择成本战略并不能保持其竞争优势。笔者认为,日报类纸媒应坚持走差异化战略,利用市场细分充分发掘媒体受众心理需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也应当避开日常信息类这一处于劣势的新闻战场。

放弃日常信息,挖掘深度新闻

网络媒体在传播上的优势是快速、信息量大、受众参与程度强。某些大型事件在网络平台上甚至能够通过受众的参与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今天的纸媒既然无法在速度与广度上与网络媒体对抗,就应当利用新闻从业者的能力优势在深度上进行发掘。为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新闻重复,传统纸媒应当果断放弃日常类简单新闻的播报(如简讯等),将资源集中到重要新闻的深度发掘上,在短时间内挖掘出新闻背后不被人知的内容。而从时间上讲,报纸的发行正好是新闻出现的次日,如果能够对前日的新闻进行深度补充,既能够避免跟网络媒体的信息重复,又能够填补市场空白。

做信息的整理者,强调公信力

信息化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及信息爆炸,又因为互联网媒体的广泛应用导致信息泛滥,往往关于同一事件会出现多种不同版本的解释内容。报纸与其跟网络媒体在同一报道上纠缠真是性,不如主动为公众承担信息整理者的角色。纸媒可利用其沉淀多年的媒体经验对网络的各种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将可信度高的信息按逻辑顺序梳理及编辑,让受众能从大量垃圾信息中找到科学的信息接收路线。此外,报纸还应特别强调其公信力。首先纸媒应当利用历史形成的公信力优势详实的真实数据,提高受众对纸媒的信息。同时还要利用纸媒“喉舌”性的官方优势,利用行政资源让政府官员在纸媒“传声”,提升纸媒的权威形象。

形成会员制氛围,开拓新市场

针对目前多数日报类纸媒迫于市场压力而采用的免费发行行为,笔者认为该举措只会进一步降低纸媒在受众心中的价值。要提升纸媒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价是必须要采用的策略。从营销学上而言,免费赠送的产品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抢占市场,但更容易受到消费者忽视。腾讯的成功案例也很难在传统媒体身上得到复制,因为纸媒仅仅是阅读工具而不是交流工具,消费者在其中的获益完全能够被网络媒体所取代。所以笔者建议报纸仍采用付费发行的方式,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发行价格。该策略能够提升纸媒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同时可以缓解部分成本压力,还能够让受众形成“会员制”的心理优势:即通过付费阅读和免费阅读的差别而形成的心理优越感。在纸媒能够做到深度发掘功能、信息整理功能和公信功能的基础上,将会逐渐打开一个新的市场――投机者市场。该市场消费者大致由中产阶级及以下的普通人组成(当然也可能包括少部分富裕阶层),其特点是有投机心理,希望通过市场空白获取利益,但普遍缺乏有效信息获取渠道,而纸媒的三大功能恰好能为此类受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获取渠道,从而逐步占领该市场。而随着通货膨胀、利率下调等因素,该市场将呈现出扩大趋势,这也让日报类纸媒能从日常新闻的战场上跳出,在新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第2篇:大众传媒优势范文

关键词:分众传媒;新媒体;融合

前言:毫无疑问,当前的分众传媒是中国的传媒第一股,其体量巨大,在整个传媒行业里也是值得关注的焦点。而面对移踊チ网时代的到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以分众传媒为代表的广告传媒企业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

一、媒体分众的趋势及和新媒体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媒体的分众化传播现象也日益凸显。这里所说的“分众”趋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受众的分化,一个是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各种传媒为了适应这一发展变化,纷纷实施了分众化的应对策略。同时,在这个数字化和信息化日益深化的现在,传统媒体的单项传播模式也逐渐具备了双向互动的功能,受众的信息的被动接受也逐渐变成了以受众需求来细化的信息内容。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信息时代也在加速到来。新媒体传播的发展也如日中天,在新媒体得到极大发展的当下。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被得到极大重视。当前无论是BAT,还是几大门户网站,都在用细分化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来俘获用户,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盈利点和品牌。

二、分众传媒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与挑战

分众传媒,是中国著名的传媒上市公司。其始建于03年,总部位于上海。05年7月分众传媒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如分众传媒的名称一样,分众传媒关注受众的分众化趋势,采用了户外视频广告的联播模式、精准的分众传播策略,挖掘不同受众的碎片时间,从而抢占不同受众的注意力,实现经济效益。目前,分众传媒的业务十分广泛,有商务楼宇广告、公寓电梯平面媒体、卖场终端视频媒体、户外大型led彩屏媒体、互联网广告平台、手机无线广告媒体、分众直销售商务媒体及数据库营销渠道等, 形成了巨大的传播网络。

1.分众传媒的主要优势

首先,分众传媒以都市人群为核心受众。正确的定位使得分众传媒能很好的覆盖了高收入人群。分众传媒围绕都市主流消费人群的生活轨迹进行安排,其模式渗透到了消费者的很多场景,不仅具有信息的针对性,还具有排他性。同时分众传媒的多种渠道还能形成整体效应,强化传播效果。

其次,分众传媒兼顾中小城市,力求全面覆盖。分众传媒不仅重视大城市的受众群里,对中心城市的重视程度也相当高。据悉,目前分众传媒的商务楼宇联播网已经覆盖了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全国100多个大中小各类城市。

最后,分众传媒的场景充足,较传统媒体广告性价比有一定优势。无论是高尔夫球场,机场等高端场景,还是公寓写字楼和商场卖场等一般场景,分众传媒都有十分充足的场景优势,能做好细分的传播策略。同时,与传统媒体相比,分众传媒的视屏广告往往具有针对性和强制性,而传统媒体的广告,受众能刻意的避免。且价格方面,分众传媒的费用较电视媒体要低很多。因此性价比极高。

2.互联网时代分众传媒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智能移动设备对用户碎片化时间的占领。分众传媒的优势在于用户的“无聊时间”,在包括手机在内的移动智能设备被普及之前,分众传媒能很好的抓住受众的这些时间,并进行强制性的广告广播。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的无聊时间对手机等设备的依赖越来越大,依托于手机的新媒体也越来越占据人们的视野,由此,对分众传媒的“注意力”大大降低。

其次,分众传媒的场景过度开发造成了受众的逆反心理。分众传媒的最大优势,就是以遍布生活各个场景、大小不一的液晶显示屏。其带有很强的强迫性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尚未到来的时代,很多受众对此避无可避。虽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的广告轮播也造成了受众的“审美疲劳”,在手机等移动设备能提供更好内容、自己掌握更多主动的现在,受众对新媒体的注意力自然会更加有效。

最后,虽然分众传媒可以根据场景的不同区分客户的大致类别。但是还是无法做出更进一步的细分,对受众的需求和消费欲望也不能做好精准的挖掘工作。

三、分众传媒的新媒体融合方向

要应对好互联网和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就必须对新媒体的成功加以分析,并积极主动的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创新出受众乐于接受的新型广告模式。

首先,强化广告的内容制作。新媒体之所以受到用户欢迎,是由于其良好的内容建设,符合客户需求的媒体内容,自然能受到受众欢迎。在此方面,分众传媒可以进行相关的广告质量把控,将一些新颖有趣,接受度强的广告内容进行传播。

其次,在广告中加入一些互动内容,提高受众的参与度。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介质的新媒体,其之所以受到受欢迎,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互动性,如在移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和好友交流,在文字媒体上发表实时评论,在视频媒体上发射弹幕交流等等,这些互动,都是用户所喜爱的。分众可参考这种互动性,在视频类的户外广告中,穿插加入弹幕、点歌等环节和活动,或者设置一些小奖品,加强与受众的互动。

最后,分众还应该整合相应的资源,做好移动互联网服务,并促进受众与自身互联网服务的对接。如建设好自身的网站、app等,并通过户外设施布置相应的免费WIFI、二维码等,促进用户与分众自身新媒体建设的连接。

四、结束语

总之,在这个信心极度膨胀,受众对信心的筛选也变得更加容易的互联网时代。必须要挖掘用户的深层次的需求,在结合新媒体新技术的情况下,关注受众体验,满足受众需求。唯有如此,才能在满足受众的情况下,促进广告传媒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广贵.从分众传播到分众类广告传媒:基于传播转型的批判反思[J].新闻界,2009,02:22-24+128.

[2]沈国爱.从大众到分众――从广告形态变化看传媒发展趋势[J].科技风,2009,17:33-34.

第3篇:大众传媒优势范文

【关键词】媒体融合 广播媒体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浦尔(Ithiel de Sola Pool)教授最早提出“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他认为“媒体融合”的本质是传播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传播功能上不断融合,逐渐发展成为更加完善的传播介质。

当今是媒体融合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优势整合,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广播也呈现出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为一体的发展趋向。如何突破传统的经营瓶颈,努力探索一条利用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提升影响力的创新发展路径,是广播媒体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难题。本文认为,广播具有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融合优势,与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融合可能是发掘自身优势、激发自身活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广播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优势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媒体、新媒体与移动通信业的渗透和融合不断加强。微信、手机客户端已经初步具备传播介质的功能,具有沟通便捷、信息及时、传播迅速等特点。从传媒发展态势上看,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广播媒体要在发掘自身优势、加强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上集中发力,利用新媒体平台激发自身活力、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从传播特性上看,广播媒体和微信、手机客户端应用具有天然的融合优势。

首先,伴随性。手机集便携性、智能性、社交性于一体。广播是伴随性媒体,在传播上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一台小小的收音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收听信息,在这一点上具有报纸和电视不可比拟的优势。

其次,即时互动性。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社交媒体软件正是满足了人们即时互动、沟通便捷、传播迅速的需求才广受欢迎的。微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快速传递信息,并以视频、文字、图片的形式到朋友圈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广播所具有的连线功能也具有即时互动性,较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广播的即时互动功能更强。若广播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其原来的传播模式将升级为更具灵活性的、多元化的传播。

第三,共享声音传播。广播是声音媒介,这是广播媒体的核心资源,也是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微信是以语音和文字为主要传输手段的社交软件,其语音功能和广播的电台互动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传统广播节目里,主持人和听众通过电话互动受线性传播的限制。如果借助微信语音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听众无需拨号,只需要持续按触摸键就可以发送语音信息,方法更简单、更快捷。

二、中国之声与新媒体融合的实践探析

广播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不仅仅是做内容的搬运工,更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从理念、技术、运营手段上充分借鉴新媒体。目前,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借助于微信公众平台,这是传统广播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最直接方式;二是广播手机客户端,如蜻蜓.fm、考拉FM、荔枝FM、豆瓣电台等。

中国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历史最悠久、知名度最高的一套节目,2011年率先在全国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后又在蜻蜓.fm上开辟专栏,借助微信、手机客户端的特色和功能,探索广播在新媒体语境里的创新之路。笔者以中国之声为考察对象,探索分析广播媒体如何借助微信和手机客户端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模式,提升广播传播力。

(一)借助微信平台增强用户黏性

开通微信公众账号,是传统广播与微信融合的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这里所说的融合,并不是将广播节目内容完全不加改造照搬到微信公众号,而是传统广播与广播微信平台相互借鉴、沟通合作,利用彼此的优势,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广播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借助传统广播的节目资源和自身的新媒体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优势:利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手段对广播节目进行预告、推荐或解读,既能弥补传统广播节目线性传播的缺陷,又能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节目传播范围;利用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增强受众收听节目的自主选择性;利用微信的互动功能开发一些以听众语音为主导的广播节目,突破传统广播节目以全知视角叙事的模式,探索广播节目播出方式的创新;利用微信的快速传播实现突发新闻的即时传播,增强时效性。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的微信公众号共分为收听节目、微社区、专题报道三个部分,其中收听节目根据节目内容划分为资讯头条、深度评论、精选特辑、王牌精品、历史人文等专区,用户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收听节目;微社区是一个互动社区,用户可以在帖子下评论留言,针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可以连接到蜻蜓.fm,用户只要点击“收听节目”就可以进入“中国之声―蜻蜓.fm”,在蜻蜓.fm和微信公众号上同时收听“中国之声”。此外,“中国之声”每天在午间、晚间时段各推送三到四条热点新闻,用户即便没有时间“听”,也可以阅读到图文并茂的新闻资讯。

笔者选取了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11月5日全天推送的消息内容,考察中国之声是如何借助微信平台创新新闻报道模式的。经统计,2016年11月5日,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共推送9条消息,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分析出,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在消息报道和推送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数量上看,全天共推送9条,数量比较适当。微信公众平台不同于传统广播,在消息推送上是讲究时间和数量的,量少无法引起受众注意,量多容易引起受众反感。据统计,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平均推送的消息一般在5~9条之间,既满足了受众接收信息的需求,又没有进行信息轰炸;从时间上看,消息推送时间一般选择在午间休息和晚上下班之后的时间段,既避免了工作时间受众无法阅读的缺陷,又满足了受众工作之暇放松精神的需要,更加人性化;从内容和来源上看,中国之声微信平台推送的基本都是容易吸引受众点击阅读的热点民生新闻,消息来源不再局限于中国之声在线播出节目,而是综合了知乎、互动百科和其他媒体微信公众号,符合了网络传播的特点;从形式上看,消息形式比较多样,运用了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受可以在消息下面留言评论。

微信公众号在实时传播和互动沟通方面具有传统广播没有的优势。广播媒体通过充分利用微信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进一步增强广播用户的黏性。

(二)借助手机客户端扩展传播渠道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催生了手机客户端这一新生事物,并迅猛发展。据统计,2015年中国手机客户端应用数量已达百万量级规模,功能丰富、方便快捷、界面亮丽的手机客户端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

相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的容量更大、形式更多样、互动方式更灵活。中国之声并不是将广播节目照搬到手机客户端,而是利用手机客户端的特点对节目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划分出每日最热新闻榜、楼市新变局、环球时讯、养生大讲堂、致富早班车、今日文体、各国观察员、深度调查、第一连线等39个专辑;除此之外,用户在收听节目时,可以拉动进度条快进或回听,还可以返回主页浏览其他新闻,具有很强的自主选择性;用户还可以下载、分享、收藏节目;蜻蜓.fm具有保存历史新闻的功能,用户也可以收听旧闻。

与传统收音机相比,中国之声在蜻蜓.fm上的板块设置摆脱了线性传播的限制,用户收听节目更加直观、灵活,选择余地更广泛;与网络电台相比,其基于手机移动互联网,具有电脑所不具备的伴随性优势,具有更强的便捷性。然而,略有不足的是,中国之声在蜻蜓fm上的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开发。比如:互动不足,缺乏必要的互动社区。中国之声在蜻蜓.fm上的信息容量很大,却只局限于点对点的单线传播,受众只能在每条语音消息后进行评论,无法对主持人、编辑提出建议,更无法与其他用户开展交流。中国之声的音频雷同度高,且以硬新闻为主,缺乏创新意识,更新速度慢。如《朝花夕拾》是2016全国“两会”特别节目,3月17日就已停止更新,却仍出现在重要位置。整体节目内容风格偏于严肃,缺乏广播剧等轻松活泼的娱乐节目。

三、对广播媒体运用新媒体提升传播力的几点思考

与其他广播媒体相比,中国之声在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的排名和好评度都名列前茅,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笔者认为,可从创新报道形式、增强与听众互动两方面入手培养广播工作者利用新媒体的意识和技能,从而拓展广播新闻传播的路径。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提供者。2016年微信用户数量统计显示,微信注册用户数量已达9.27亿,这是一个庞大的新闻消费群体,为广播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广播媒体要多鼓励微信用户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提供新闻线索,选取真实准确的消息推送给广大用户,选取可以深入挖掘的线索采访调查,拓宽新闻来源。

微信是移动社交媒体,其消费者更青睐轻松愉快的报道,广播媒体要创新报道形式,尝试拍摄一些轻松幽默、契合时代主题的微型广播剧或视频节目,或以说唱的形式播报新闻,这比文本+图片的传统报道更能吸引受众关注。

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与受众的互动是最便捷的,但在新媒体面前仍相形见绌。媒体融合时代,广播媒体要利用微信平台发挥声音优势,进行语音互动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在手机应用上开设互动社区,让用户之间可以随时沟通交流、分享建议。

四、结语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指出,中国移动互联网一方面稳健发展,一方面已呈现出明显转折迹象:从高速发展转向稳健发展、从粗放扩张转向深耕细作、从业务改造转向模式创新、从要素整合转向平台融合。这预示着媒体融合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广播要走媒体融合之路,仅仅做内容的“搬运工”是远远不够的。面对新一轮挑战,广播媒体必须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充分了解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结合自身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拓宽新闻来源,创新报道形式,增强与受众互动,拓宽广播传播渠道,制作出符合新媒体用户收听需求的优质节目,打造融媒体时代广播传播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周宇博《广播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实证研究》,《中国广播》,2015年第1期。

2.田园 《广播与类微信App的融合探析――基于中国广播媒体与微信互动实践的思考》,《当代传播》,2015年第5期。

3.薛琦《化“微”为“机” 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模式――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设微信平台的实践为例》,《中国广播》,2014年第4期。

4.杨蔚 《广播媒体微信公众账号运营策略》,《中国广播》,2014年第3期。

第4篇:大众传媒优势范文

新兴媒体的出现使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受到严重冲击

受众的分流。近几年来,伴随网络、手机、便携式阅读器等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受众的流失。

过去主要的新闻来源电视,它相对于广播、报纸、杂志,是一个强势媒体,是受众最主要也是最快的新闻来源。但是现在,许多人的这种信息获取习惯从电视分流到了互联网。另外,手机报的出现,也在加速这一进程。手机报是将报刊这一传统媒体的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使用户在第一时间就能通过手机阅读到当天的报纸内容。

广告资源的流失。目前,我国的传媒业可以说是处于一个新旧媒体共存共生的时期,此消彼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逐渐成为传播中的主角之一,也成为广告资源的有力争夺者,不断蚕食电视媒体的广告资源。

电视媒体自身的缺陷是导致这场危机传播劣势的内因

电视媒体的重要特点就是传播的单向性。与互联网的互动性、参与性相比,电视受众对媒体信息的反馈大部分是事后的,延时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缺乏与受众的有效互动,极大的影响了传播的效果。电视媒体所传达的信息转瞬即逝,这种线性传播影响观众的自由选择。

电视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应该如何应对?

取长补短。首先,延伸电视市场空间。传统的地盘被互联网吞食,但电视媒体同样也可以借助技术融合进入网络领地,构建起多介质的平台,适应互联网的传播规律从而把自己的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电视媒体应该立足自身的特性,发挥自身优势,学习新兴媒体在信息传播方法、策略上的一些优势,转变信息观念,努力实现自身的信息优化和有效传播。其次,增强电视节目的参与性,开拓电视节目反馈渠道,大力推进电视节目网上直播,实现信息双向、交互传播,为电视传播提供新的可能。

深度报道。数字化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地位的改变,决定了深度报道才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虽然在网络上,受众可以自由的占有大量的信息,但是由于普通受众缺乏职业的新闻敏感、宏观的透视角度以及对信息材料的过滤和二次加工能力,所以对于深度报道,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这项工作,是无法胜任的。而这正是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和专长。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深度报道还能够承担起释疑解惑、引导舆论的社会认识和社会思辨职能,帮助受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评判、选择、分析、认识,从而构建新的理念和价值观。

发挥电视媒体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是指电视记者地位的特殊性。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策和法律都明确规定记者有权报道发生的新闻。电视的资源优势,指的是电视的人才优势、新闻网络优势。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电视从业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新闻传播的规律。在多年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大都要求记者具备某一专业领域较为熟悉的知识、技能,让其负责对口行业的报道,不仅可以提高报道质量,还能让记者在日积月累的采写实践中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可谓一举两得。

第5篇:大众传媒优势范文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IPTV、手机等信息网络和各种数字技术的新型媒体形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些新型的媒体形态在交互式的传播方式、专业化的传播内容以及数据存储的高质量和大容量等方面拥有众多的优点。这些特点能够,极大地满足了受众活动和受众需求。这种媒体表现形式多样化,为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从而使得媒介市场格局逐渐由单一媒体垄断转化为多种媒体并存发展。造成这种格局的根本原因是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得到了增加,同时受众需求也变得各不相同,最后导致了传统电视受众的注意力严重稀释。现在的问题是面对受众的分化浪潮,传统的电视媒体是否毫无对策?“随着市场的发展,分化的程度日益加深,碎片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局限于传统指标划分受众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将态度、行为等能够体现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加全面地把握受众。”在这样一个多元化时代,我们并不能简单地断定传统电视的受众群体一定会分裂或减少,它会随着新媒体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发生时间或空间上的位移。比如,受众可以根据相同的兴趣,通过网络流媒体以直播或点播的方式欣赏到电视台的节目。传统电视的受众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他们只是在新的媒体平台上实现了重新聚合,而正是这种重聚,将成为媒介融合的受众基础。

二、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资源整合

虽然与各种新兴的媒体相比,电视媒体存在着许多的缺点,但是它同时还保持着一些优点。例如权威优势,它在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受众的需要。一般的电视媒体都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首先让人们觉得可靠、可信,由此牢牢地吸引住已有的受众群和新的受众。品牌优势。电视和其它传统媒体相比,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应该说是惊人的。具有最广泛社会基础与强大的影响力。电视品牌在我国现阶段还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它包括传播形式、手段、覆盖、名牌栏目、节目、主持人、受众群等等。电视媒体在竞争中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应该抢先利用市场手段,整合有效资源,进行产业化运作,形成以广告信息产业为主,多元化产业运营并存的发展格局。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进行整合的过程如下:第一:对媒体的受众进行调研。每个媒体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定位,这直接决定了各个媒体的受众结构。与西方家相比,我国的电视媒体是一个宣传与经营的混合系统。一方面,它依托于各级政府而存在,一级媒体代表一级权威,是各级政府的宣传平台。另一方面,我国没有商业台和公共台之分,基本上,二、三千个频道都可以播放广告。由于不同级别的媒体,代表不同层级的行政权威,它们发出的声音,它们在受众心目中的影响力不同,所以形成不同级别的广告传播平台。第二:进行行业细分。实际就是将读者资源深度挖掘细分,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进行整合资源的第二步——目标市场选择。整合资源是为了进行产业化运作,所以媒体应根据自身的受众结构特点,结合各个行业的发展选择自己的产业化运作方向第三:实现立体化传播。在日益激烈的传媒竞争环境中,单独依靠个体媒介形态很难形成传播优势,它要求新旧媒体互相联合,构建起立体化的播出平台和组织构架,为客户提供多通路、多形式的营销服务。整合营销不是仅仅让用户能够在多种平台上找到一样的内容,更是为了充分发挥出多平台的固有属性,更好地形成互补结构,发挥跨媒体平台的集聚效应,使品牌的传播效益最大化首先要根据播出平台的特点创新节目形态和编排方式。其次要将传统电视媒体的单向传播与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优势相结合,发挥网络人际传播优势,弥补传统电视传播的缺陷。第四:打造“市场链”。媒体整合资源的关键是打造各个行业的“市场链”。很多产业完全可以和相应的版面结合,既为媒体增加新闻素材,又可以串起一条条“市场链”,把读者资源、媒体资源、行业厂商资源等彻底串联起来,打造利益共同体平台。由于媒体在市场运作中处于公立地位,行业厂商更愿加盟由媒体牵头的这种顾问机构。媒体整合资源进行产业化运营并非单纯创收,它使媒体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受众。

第6篇:大众传媒优势范文

【关键词】电视广告;新媒体;价值;提升

一、发挥本体优势

在电视广告突围中,应积极进行SWOT分析,做好新形势下的重新“定位”,确立自身的独特优势功能,并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一)发挥品牌优势。电视作为传统四大媒体之一,具有较高的品牌好感度和知名度,电视广告自然而然被赋予电视的光环。电视的产生是先于新媒体的,并且遵循了严格的政府审批制度。在长时间的运作过程中,其运作模式已经逐渐成熟,并且各家电视台也慢慢完成了个性化的定位,并完成市场细分和独特的品牌建设。因此,应依靠权威的特色品牌去吸引不同门类的广告客户,实现自身品牌与客户品牌的完美衔接。

(二)发挥公信力优势。广告的目标主要分为宣传及推广产品、塑造品牌、推动交易量等,不论是立足哪一个目标,其在向受众传递广告信息时,都必须保证受众对信息内容真实性的认可,这是促进消费者采取行动的前提。新媒体虽然具有较强的受众粘性,但是其权威性相对电视而言依旧处于较低水平。投放在电视平台上的广告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所以,经过层层把关监控的广告自然贴上了“可信度高”的标签。

(三)做内容输出方。纵使渠道变幻多样,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内容撑场。纵观各大视频类门户网站,其主要的内容来源依旧是电视媒体。另外,电视台有着悠久的新闻制作传统,其制作传播模式更加系统化。电视台应顺应时局搭上内容源这班顺风车,制作与媒体内容紧密结合的软广告和嵌入式广告,在新媒体转播时,有效实现二次传播,从而提升其广告平台优势。

二、细化广告客户

新媒体环境下,广告投放渠道正在经历进一步的细分过程,任何一类媒体都难以全权掌控整体广告市场,有效地筛选自己的广告客户是开发广告业务的首要问题。在筛选广告客户时,最重要的依据是两类媒体使用者:一是受众用户。一则广告在电视上播出不仅要让电视的受众看到,最主要的是让广告客户的目标消费者看到。因此,电视媒体要明确其受众定位,对自身的目标受众有一个清晰的把控,最大程度地实现电视媒体受众与广告客户消费者这两个圈层的重合率。二是广告客户自身。现今,在电视广告中,食品行业、药品行业、家居用品行业仍占有较高的投放比重,因此这些行业的客户就占据了电视广告客户的主体地位。根据二八定律原则,如果能紧紧抓住这些优势的客户,电视广告就保住了其绝对的广告市场占有率。

三、积极弥补短板

(一)丰富广告形式。电视广告要积极利用技术手段,打破常规,吸收借鉴新媒体的广告形式,制作形式多样化的广告。传统电视广告形式过于局限,其主要的传达途径为视觉、听觉,但对触觉的调动较少,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广告要积极地利用新技术手段如“扫一扫”、“摇一摇”等来调动其参与度。另外在呈现方式上也应注入新元素,像优信二手车在《中国好声音》冠军之夜上推出的“鬼畜”风广告,就在短时间内吸粉无数,另外制作黑白电视广告、弹幕类广告也成为一股新潮流。紧跟当下热点,紧贴当下热点,这成为扩大受众数量,实现广告有效传播屡试不爽的绝技。

(二)实现投放精准化。传统电视媒体对于受众的了解过于模糊,难以实现精确化分析,因而造成广告资源的浪费,不仅浪费了播出时段,而且给广告客户带来成本上的压力。而新媒体积极利用计算机算法和云计算等手段,准确监控受众的信息,就能够对症下药,实现广告的精准化投递。因此,电视媒体也应积极借鉴并通过技术优化实现对大数据库的充分利用。借助大数据平台,给广告的制作、播出、投递形成一定依据,从而使广告传播更具个性化、创意化,进一步拉近受众与广告客户之间的距离。

(三)互动传播双向化。传统的电视传播方向单一化,难以与受众形成双向互动模式,而依据技术打造的智能电视使得这一弊端得以整改。电视广告在新型智能电视做投放时,要积极发挥终端的优势,借助其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的种种优势做跳板,打破单一传播模式。通过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来提高广告的趣味性,提高受众对广告的关注度,进而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互动。

四、结语

保住电视广告的传统优势,就应该摈弃老旧的媒体思维,树立“互联网”思维,通过涉足新媒体经营来找回自己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另一条“腿”,实现本体与新体“两条腿”走路的健康发展模式,为电视广告的长远发展注满新时代活力。

参考文献:

[1]吕艳丹等.媒体融合趋势下电视广告经营升级路径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2).

[2]苏颜军.新媒体背景下的电视广告发展趋势[J].西部广播电视,2015(18).

[3]谢海林.媒介生态视域下的电视广告及其发展策略[D].厦门大学,2009.

第7篇:大众传媒优势范文

报纸网络版的定位失准,不但导致自身功能“缺位”,而且使得报业资源“无价值”耗损。报业集团必须整合报业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目标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在维护占有市场的基础上,为数字报业的生存、发展开疆拓域。

报网同盟:打造强势传媒集团

多元化传播格局下,新闻是易碎品,受众是自由体。传媒消费日臻碎片化、分众化、小众化,新闻传播呈现出“受众中心”的传播模式。网络新闻适时而生,迎合受众需求,以强大的技术优势与“新闻纸”博弈 :①新闻传播的时效性;②信息的海量传播;③传播方式的互动性;④传播手段的多媒体性;⑤信息检索的便捷性。凭借这些优势,网络媒体满足了信息时代受众及时获得信息的心理,也满足了受众意见表达心理,突出了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他们对网络媒体的利用率,广泛赢得市场。对于这些传播优势纸质媒介是不可能同日而语的。当然,网络新闻“动态传播”也给受众新闻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信息的海量传播,造成传播针对性不强、简明性欠佳,受众新闻获得不确定性增强;过分强调时效性,新闻编辑粗糙、深度挖掘不够,受众新闻理解模糊性加大 ;网页编辑技术还一时无法实现图文并茂 ;“相关链接”把关不严,“黄色新闻”遭人质疑。这些不足恰是报纸可以弥补的。

作为传统媒体,报纸的突出优势主要体现在:①信息源的公信力;②媒体的便携性;③新闻采编特权;④延时传播提供了深度挖掘新闻资源的空间;⑤信息传播的针对性;⑥新闻延时使用的方便性、历史保存的可编辑性;⑦既有受众群体的线性阅读习惯。这些特质都是报纸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塑造品牌的重要因子,网络媒体一时尚无法撼动。

新闻媒介的使用需要从内容、经济、技术三个层面去综合考察。纸质媒介目标受众相对稳定、忠诚度高,网络媒体洗牌传媒市场、瓜分市场“蛋糕”的战役才刚刚打响。如果报业集团整合媒介资源,将报纸印刷版与网络版捆绑,发挥占有市场优势、新闻内容的占有-选择-编辑优势、新兴媒体的技术优势,建立优势互补同盟,携手共战,着力打造强势传媒集团,新兴的商业新闻网站将是难以颉颃的。

报网互动:全方位满足受众需求

报网互动,以纸质报纸改革带动网站建设,以网站功能的逐步完善寻找纸质报纸的现时市场定位,可以真正实现“渠道为先,内容为王”。

一、成就纸质传媒的参谋部

1、新闻预示

新闻传媒的增加给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不仅要在内容分析上取胜,而且要在新闻时间上占得先机;网络的出现,使得新闻更加“易碎”。传媒大市场的竞争中,谁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迅速、准确更多的原创新闻,谁就在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鉴于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各自的技术特征,报业集团应该充分发挥报纸网络版的作用:先做网络,后做报纸。第一时间在报纸网络版发表独特的、有价值的、备受受众关注的各类新闻,先做一个信息资讯的收集、整理、加工、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部署各种形式的产品。报纸印刷版则致力编辑最为重要的新闻,做好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报纸网络版与印刷版相互配合,齐举并进,既在时效上抢一步,又可以根据受众反馈更多、更好地编辑“独家新闻”。

2、内容延伸

由于印刷版面的限制,报纸印刷版刊载的新闻很难在“质”和“量”上双管齐下,实现双效。新闻重要性的不断变更也使得纸质报纸不可能在有限的版面内对某些动态新闻作全面、实时跟踪报道,这样势必会使部分受众“倒胃口”。报纸网络版可以利用网络空间的无限性,设置“专题新闻”,滚动追踪事态,链接相关新闻、评论,多层次满足受众的新闻知情权。报纸网络版还可以发挥多媒体功能,充分调动声、像、图、文等可编辑因素,从编辑形式上延伸新闻内容,立体化、全方位报道新闻事件、新闻背景和社会反响,增强新闻现场感,提高受众感染力。多媒体、多元素的表现,会使版面更加丰富、美观;独特的、有价值的内容、图片、音像,无形中提高了准入“门槛”,具有了不可复制性,加强二次传播(或N次传播)效果,有效提高报业资源使用价值,实现内容赢利。

3、受众监测

传媒市场的竞争是内容的竞争,传媒内容的竞争是以受众需要为核心的。报业集团适时满足受众新闻信息需求,将会赢得更高的美誉度,有利于开拓潜在市场、吸引商业广告。报纸网络版的开发、使用为报业集团监测、研究受众新闻需求、新闻使用、新闻阅读习惯提供了方便。报业集团可以通过监测新闻点击率,发现受众需要什么样的内容,不同群体各自的阅读行为怎样,怎样编辑新闻更容易引起关注。深入研究这些资料,掌握其中规律性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过滤”报纸新闻,可以使得传播内容富有吸引力,传播更具目的性,有效满足目标受众的“使用-满足”心理,提高市场占有率。受众市场的巩固、稳定可以增强广告传播效果,形成良性循环的报业营销模式和商业赢利模式。

二、联系目标受众的后勤部

1、综合服务

报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新闻纸,而在于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传统报业具备“点-点”传播优势,分众化传播的媒介环境下,报纸网络版为目标受众免费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会极大地提高目标受众的媒介使用满足度,增强品牌忠诚度,实现传受“双赢”。因此,报业集团要善于整合传统的新闻信息采编和发行观念,按照投其所好、足其所需的原则去研究目标受众到底需要什么,甚至他们即将要有的需求,然后把报业集团的资源平滑移到报纸网络版上。数据库服务、会展、活动、环境信息,包括在线的电子商务等等,分门别类,把报纸网络版办成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目标受众提供多种“超值”服务,提升报纸网络版的使用价值,以服务赢得市场。另外须注意的是,网页编辑要方便受众接受服务,报纸网络版应该在主页上设置个性化的固定栏目、开发便捷检索引擎、相关链接方式,以便于受众查询、检索、收藏。

2、心理互动

“受众中心”的传播模式下,新闻传播媒介必须以受众的媒介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开掘多种渠道、各类信息资讯,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这就要求报业集团既要尽全力“走出去”,又要想办法“引进来”,努力全方位、实时段跟踪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心理。报业集团既可以在报纸网络版开设互动栏目,与受众沟通,接收受众对报纸印刷版和网络版的建设性意见;也可以借助报纸的“品牌效应”,推出本报记者、专栏作家栏目,或请记者、评论家定期与受众进行网上交流,提高媒体的亲和力,增强受众的归属感。有效的心理互动可以加强受众对报业集团的了解、忠诚,增进传媒与受众间的感情。专家、记者与受众的沟通可以调整新闻报道的“失衡”之处,正确、有效的引导舆论导向,也可以从受众那里获得新鲜、独特的新闻、信息资讯。

参考文献:

①明安香主编:《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2月版

②[美]菲德勒・罗杰著,明安香译:《媒介形态变化:理解新媒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版

③明安香著:《美国:超级传媒帝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版

④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第8篇:大众传媒优势范文

【关键词】 电视;媒体;发展;融合

一、新媒体的出现和对电视的影响

所谓新媒体,通常是指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体系上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的类型很多,但其基本类型可以分为基于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平台的新媒体。

较之于传统电视媒体,新媒体有着它自己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互动性、整合性、及时性、细众性。新媒体的这些特点使受众的选择度、交流度、参与度大大加强,并可以自由的选择媒体接收的时间、地点和形式。

新媒体的这些优势和特点决定了新媒体的继承发展和强大的生命力,也给作为被迫收视的传统电视媒体带来影响和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电视受众急剧下降。新媒体较之传统电视的鲜明优势,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分流了传统电视的受众人群。从年龄结构来看,目前电视的主要受众集中在中老年群体,年轻一代主要的信息和娱乐通道转向新媒体,庞大的年轻群体涌向新媒体,这必然会导致电视受众的流失和收视率的明显下滑。

电视广告遭遇瓶颈。电视广告长期以来一直是电视收入的支柱,目前由于电视收视率的下滑,广告投放也开始由电视向新媒体分流,而新媒体的广告收入则处于不断上升的成长期。

二、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机遇

传统电视媒体将面临新媒体带来的危机,然而“危机”一词分开看,既是危险、又是机会。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当新媒体正在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对传统媒体造成威胁的时候, 并不是说电视媒体就将会消失在消费者的视野之中。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如何把握这样的发展机遇,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改革,为自己创造生机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将会是未来传统电视的一大出路,也是趋势所在。

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体现在优势互补和融合共赢上。虽然新媒体有着传统电视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然而电视,经过多年的发展后,虽然已经处于相对饱和期,但是也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特质与优势,使其有着独立的生存空间。电视内容主流化、制作高端化和操作简易化是传统电视之所以不会被新媒体完全取代的重要原因。传统电视和新媒体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两者融合发展,才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的成果。

三、混合传播,整合营销模式

对电视而言,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单纯依靠个体媒介形态无法形成传播优势,必须以电视为主体,与新媒体互相联合,形成1+X的立体式混媒传播构架,提供多样化的视听和营销服务。

目前的电视媒体热衷于跑马圈地,通过自身的网站或借助于知名的视频网站实现节目的网络播出,以求打破自己覆盖区域的限制,实现无盲点覆盖,进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然而,在电视目前的盈利模式下,电视节目实现新媒体播出,并不能有效提升收视,反而会起到分流效果,进而影响电视的整体营销和盈利。

渠道融合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纯的电视节目多媒体播出,受众可以再电脑、手机登多种终端上实现电视收看,由于电视与新媒体受众的不对位,以及内容本身吸引度等原因,多数电视节目的所谓跨媒体播出只是打概念或造噱头,甚至是无偿提供版权或被侵权播出,并不能对电视媒体带来明显收益。另一种方式,则是在节目生产时,注重发挥不同媒体的特性,实现电视与新媒体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形成跨媒体积聚效应,发挥传播效益最大化,实现不同层面的整合营销,相较而言,第二种模式更符合电视媒体的利益诉求,而且该模式在季播活动等互动性较强,与新媒体传播范式较为接近的电视节目中运用的尤为明显。

四、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走向融合的模式

传统电视媒体的最优化发展途径就是与媒体走向融合,在这种融合中,二者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并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一个良好的媒体环境,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传统媒体只有认识到市场生存法则才能够有效地把握未来的机会。新旧媒体互存的时代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一个共同进化、共同生存的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主要表现在手机电视和网络电视两个方面。

(一)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流媒体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观看电视的业务。手机电视具有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重复阅读以及新媒体的交互性。 手机电视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电视形态。

(二)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是将电视机、个人电脑及手持设备作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或者计算机接入宽带网络,实现数字电视、互动电视的服务,网络电视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观看方法,它实现了电视以网络作为基础按需观看、随看随停的便捷方式。手机电视和网络电视已经改变了传统电视的传播含义,它体现出一种受众更加主动和积极的一面。长期以来,受众选择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或者说,受众选择电视节目是被动的。但是手机电视和网络电视时代,通过新媒体技术有效地避免了这种刻板性,而使消费者与电视环境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使以往的“点”对面的传播方式改变为 “点对点” 的双向互动。针对特定的用户能够设置特定的信息,网络电视成为了一个平台,没有了所谓的传统电视的“黄金时段”, 每一个用户所喜欢的时段就是所谓的“黄金时段”。在多元化的媒体环境下,每一种媒体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将新媒体与传统的电视媒体进行优势整合,才能够实现电视媒体的价值最大化,才能使电视媒体真正地走向新媒体时代。因为电视媒介本身的特征使其具有着运用新媒体的天然平台,这主要表现在二者都是视听同步的一种传播媒介,二者的受众都需要借助于屏幕来接受信息,而这也是二者进行资源整合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媒体运用新媒体的某些特征补救自身存在的差异性成为了维持其发展的必然。

五、结语

电视人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并充分重视新媒体传播地位,积极探索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渠道和内容融合模式,才能真正地利用互联网和终端探索到受众需求,从而在即将到来的三网融合时代获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海霞.电视与新媒体的“竞合 ”策略探究 [J] .东南传播,2011 (11)

第9篇:大众传媒优势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创新;转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1-0101-02

世界知名收听率调查公司Arbitron在其的《新媒体世界中的广播》中声称,目前广播业正处于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转折点,转折不仅源于新媒体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更起因于受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拥有了其他形式的收听选择[1]。

由3G带来的网络宽带的改善及终端功能的丰富,手机已逐步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业目前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据国内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最新数字,截止2012年1月份,中国的手机用户数已逼近10亿大关,其中3G用户群体2012年或将超过3亿。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会再次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传统广播,因为本身占据份额不大,如今又要面临来自“第五媒体”、互联网等多方面冲击,它能否在夹缝中生存,能否利用自身优势凤凰涅槃,获得突破和重生呢?本文作者将从广播发展的现状、转变传播方式、强化和网络的融合等方面说说拓展和延伸广播新闻生存空间的问题。

一、夹缝中生存的广播媒体

作为传统主流媒体之一的广播,在中国拥有半个世纪历史和基础之后,随着电视的出现与普及,广播的“黄金时代”渐渐消失。但是并没有为此一蹶不振,广播本身具有的快速、及时、现场感强的特点,致使广播在新闻传播中拥有克敌致胜的重要砝码,成为广播记者提高自信心,赢得听众、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

(一)传统广播媒体的优势

传统广播在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具备了权威的信息和强大的舆论引导功能,广播的作为喉舌作用决定了它在完成必要的宣传任务的前提下,拥有获得新闻、解读政策的政治优先权利。相对于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而言,这是传统媒体拥有的宝贵财富,也是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兴媒体所不具备的。所以说广播媒体还有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机遇。

可惜现实并不如理论宣传的那么完美,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很多地市级广播的新闻存在电视新闻广播用的现状,缺少快速性、不生动性、被动性等特点。

以衢州广播为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1.广播记者的观念缺乏更新。许多广播新闻稿,还是报章体的翻版,充其量加两段缺乏现场感的音响或采访录音,听起来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2.好题材没有策划,造成新闻的热点亮点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往往等报纸记者发现亮点后,再做空洞乏味的后续报道,缺少新意和创意。2011年7月31日衢州出现一幕65岁老人占祖亿勇救溺水孩童,而自己献出生命的感人事迹;同年11月10日衢江四小三位老师和一位服装店的店主联手救助两个孩子和一位母亲的动人故事。如果我们的广播记者平时能建立起“爆料”队伍的话,也许这么精彩的信息最早播报的应该是广播,很遗憾的是最美爷爷和最美老师的最早报道广播都滞后于报纸和电视。3.广播随着电视的出现,失去了“黄金时代”辉煌,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就像一个被遗忘的老人,很少被人关注。久而久之,广播记者仅有的敏锐度和激情也被消磨了。4.广播队伍缺乏内行的管理者,对新闻敏感的把握迟钝。

尽管这样,传统广播还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在所有媒体中唯一能伴随其他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一心二用”沟通方式,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在农村、学生、工人、司机中有较大占有率,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信息不易为人们所抵触。

(二)新媒体对传统广播的冲击和促进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是个彻底的“技术决定论者”,它早在40年前发出的判断,“媒介即讯息”,至今光茫依旧。在麦克卢汉的眼中,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与运用,都将极大地改变现有媒介的传播格局和人们的传播方式[2]。

传统广播是一对多的传播,而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能够实现多对多的互动传播。这样传统的广播节目不仅可以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上播出,拓展广播节目的传播渠道;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点播、下载等功能,真正实现三网融合。

现在很多省级以上广播媒体为了提升传播速度,扩展传播范围,纷纷和网络合作,建立专门的网站,实现互动传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从2010年建立网络电台以来,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性就大大增强。

二、创新节目模式和转变传播方式,实现广播新突破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为传统广播拓展空间创造了机遇,因为“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线性的传播模式,充分借助碎片化、偶发性的非线性排列组织形式,建构起内容信息随机触发式的‘网状——链式传播新系统’”[3],它彻底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也没有地域的约束,只要有网络,有信号,随时随地可以分享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信息量之大难以统计和想象。

传统的广播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相比,传统广播新闻的信息量最多也只有在约定的节目时间范围内;而互联网等新媒体所承载的信息量却是呈几何级倍数增长,比尔·盖茨在上世纪90年代说过“信息在你指尖”[4],只要轻轻敲击键盘,大量的信息就会传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传统广播媒体要实现突破,在节目模式上以及传播方式上一定要有大手笔。

(一)从新奇特等方面创新节目模式,吸引听众参与互动

对于渐渐弱势的传统广播要重现展现往日风采,不能再停留在原有传播层面上,而是要不断创新,发挥音响和速度的优势,追求个性,吸引听众参与新闻互动,以淡化广播新闻“声过无痕”的特点,走品牌发展的路子。

新闻本身就是易碎品,特别是时政新闻,老百姓关注程度不是很高,对此要做好新闻,特别是目前的广播新闻,形式上一定要有创新。个人认为大致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在舆论引导强化时期,广播新闻要做好报道,题材选取很关键,以轻松为主。时政新闻因为套话,空话较多,主题又严肃,在这种情形下,既要做好宣传又要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在采编中,体裁一定要短而精、表现手法应该多元化,同时合理利用片头、片花、音乐和广告等元素,让听众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丰富的政策信息。

2.广播新闻要发挥声音优势,主持人播报时要以极具亲和力的方式向听众“说”新闻和新闻话题,其中可以加以简洁的评论,同时用点题的歌曲巧妙地穿插其中,作为呼应,让新闻节目听起来既有新闻性,又使音乐节目更具实用性。南京音乐台在这方面的创新就颇有心得,而且此类节目的收听率始终高居该台众多节目之首。可见广播新闻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缺乏应有的创新。

3.新闻的本土化也是吸引受众的一大亮点。方言播报曾一度在电视节目中红极一时,在观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但是广播新闻很少有尝试的。假如将方言引用到广播节目中来,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老少听众参与,扩大受众群。因为方言的风趣幽默、由方言情景剧方式演绎的新闻事件、讲述的新闻故事的独特性,可以固定很大一部分听众群,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新闻,获取信息,同时提高广播的美誉度和收听率。

(二)扬传统广播声音优势,融合网络传播新技术

传统的广播因为时效强,传播快,受众目标明确,所以在新闻节目播出中,能较好感染听众情绪,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传统的广播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它在众多新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原有的优势渐渐失去了魅力,特别是如今的手机报、网络广播等新媒体对传统广播带来极大挑战,所以传统广播媒体要突出重围,必须要充分应用网络以及新技术,走优势互补的发展路子,拓宽发展思维,开辟新空间和新的听众群体。

1.重视网络传播,加强传统媒体和网络传播的优势互补。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和网速的加快,网上听广播已经不是神秘的问题,为此有人称网上广播为“在线广播”。网上广播其实就是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5]。网络广播也是一种流媒体技术,在众多的受众当中它之所以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广播新闻的宣教色彩浓厚,官话、大话、空话、套话较多,而网络广播虽然良莠不齐,因为它是来自众多网友传播的“大众信息”,大部分来自年轻的听友群和高端听众的信息,所以阐述的观点明确犀利,敢于直面问题的症结、难点,大胆地阐明事实说真话,由此给予传统广播新闻宣传以有力的冲击。所以传统的广播媒体一定要将自身拥有的音频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传播领域和范围。

2.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技术优势 开辟多元化的盈利渠道。利用当今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丰富服务内容,开发更多的增值点。在新媒体平台中开办各类专业性广播频道,如财经、科技、购物等,以小众化播出的模式,直接针对目标受众,开设风格迥异,有个性、有创新的栏目,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让更多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这样可以避免同类广播频道在传统平台中收听率低的尴尬境地。同时还可以依靠各类专业性广播频道,吸引不同广告客户投放广告,赢得范围更广的客户群,从而缓解广告压力,有效地到达目标群体,以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取代单一的盈利方式。

3.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 量身定做广播节目。新媒体的传播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内容安排上应根据新媒体的自身特点进行安排,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量身定做节目。传统广播可以借助新媒体一些独有性垄断性资源,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平台平移,延伸和拓展自身发展的空间,继而从中获益。

总而言之,广播作为传统媒体,是电子传播时代的重要标志。对于传统广播新闻媒体来说,仅仅局限在原有的传统媒介发展空间上,或者是简单纯地将广播中播过的内容打包搬上新媒体平台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注意产业间的关联,从中找到突破,实现自身发展的优势拓展。

参考文献:

[1] Radio in the New Media World[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