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众传媒的优缺点范文

大众传媒的优缺点精选(九篇)

大众传媒的优缺点

第1篇:大众传媒的优缺点范文

自微博成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体以来,微博和广电节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的关注。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作为开放性与大众性的传播渠道,微博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关注,同时也给广电节目等传统媒体带来了风险与挑战。广电节目等传统媒体与微博等新兴媒体应结合二者的特点,取长补短,充分融合,实现互利共赢。(一)微博自身的缺点决定了结合的必要性微博的方便快捷使得信息来源十分庞杂,信息的真实性也有待考察,人们的信息过于杂乱无章,增加了搜索信息的成本,同时,也极其容易被一些人恶意利用,散播危险信息,影响健康的网络环境。而且,使用微博的用户大都是一些年轻人或者是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使用较为困难,与传统媒体适应所有人的特点,其影响力还有一些差距。(二)广电节目自身的优缺点决定了结合的必要性在微博等新兴媒体以前,人们主要靠传统媒体了解信息。传统媒体有很多优点:首先,专业性很强。从事新闻行业的人员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能够辨别一些虚假信息,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报道,吸引群众;其次,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十分广泛,电视几乎成为每家每户必备的电器,对所有人群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传统媒体的缺陷主要有:首先,传统媒体的报道对一些比较敏感的政治事件,其报道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且具有较多的个人主观色彩;其次,审查程序繁琐,不能及时地信息,与微博的即时性相比,传播速度太慢。

广电节目与微博的结合途径

由于二者的优缺点,将其结合起来是最好的办法,只有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创造更加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于二者的结合,建议如下:首先,改变广电节目的思维方式。只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思想,才能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微博在带来新的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传统媒体与公众缺乏互动,给公众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形式单一,缺乏生机与活力。而微博却使每一位公众都能参与到话题的互动中,使信息传媒平民化、大众化,改变了广电节目等传统媒体单方向的传播模式,实现了传播方式与思维的变革,得到了更多的社会支持。其次,广电节目可通过微博增加营销方式,丰富营销途径。现在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十分激烈,新闻行业也不例外。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在激烈的竞争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各个新闻媒体都尝试利用各种各样的营销方式来增加影响力,微博当之无愧地成为首选的营销渠道。许多传统的媒体都建立了各自的微博门户,以充分实现与观众朋友们的互动。微博成为了另一个传播平台,通过微博、广电节目等传统媒体与大众拉近了距离。除此之外,许多新闻从业者也开通了自己的微博,通过微博进行采访与召开会议,使微博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很好地为自己服务,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节省了时间。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策略,微博客户体验可信度高,传播速度很快,门槛较低,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微博在各个媒体的竞争中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最后,广电节目还可通过微博来补充信息素材。微博的大众性与广泛性决定了其信息来源非常广泛,每一个普通民众都是潜在的信息传播者,是“草根记者”,与广电节目等传统媒体相比,信息与更新速度非常快。广电节目中的新闻从业人员可以利用微博,选取有价值的素材进行报道,使其更加专业化,吸引更多的民众,这为广电节目的信息来源也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在央视新闻栏目中就曾报道过来自微博的新闻。但广电节目等传统媒体应注意对微博中的信息进行筛选与审查,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不要不经审查就随意报道,应保证广电节目等的专业性,而不是为了营销获益而放弃对大众所应付的责任与使命。

第2篇:大众传媒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自媒体 民生新闻 电视

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的异军突起,自媒体极强的互动性,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体的线性传播方式,为全民皆信息传播者提供了可能性,这对传统的电视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不得不应势而为,积极探索与自媒体的关系,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一、自媒体概念及特征

1.自媒体的概念。自媒体,我们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它是以微博、博客、博客、论坛、微信、QQ等新媒体形式为载体信息的个人媒体的总称。

2.自媒体的特点。首先,信息传播不受时空和职业身份限制。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只需借助一个手机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事发现场的实况,发表自己的观点,发信息、晒实况,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也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其次,信息传播的交互性。自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群体参与感,能够在媒体平台上自由地参与讨论、分享,从而提升了受众地位。第三,信息传播零门槛、草根化。网络传播以“零门槛”的方式吸引了众多的用户,能够轻松让用户成为信息传播者和制造者,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只由专职身份的人来做这些事。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及其现状

电视民生新闻播报的是百姓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或是与百姓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热点政策,其特点是充分体现了“民生民意民情”。其新闻采访制作是以调查、跟踪等多种方式为主,内容多是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事件并以百姓的立场来播报各种新闻信息,是一种价值丰富的电视新闻。

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记者不再是主宰整个新闻事件的身份,而是更多地作为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去了解人民各个层面的需求。但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电视民生新闻只是反映了新闻事件,但却没有像自媒体那样能够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评论,这就成为了其重要的短板。现在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内容冗杂、重复、琐碎化,而且过于娱乐性,对情节过于渲染、煽情,比较重视视觉冲击而缺乏人文性和责任心。

三、自媒体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的冲击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无疑给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自媒体挑战着传统媒体的新闻话语权。2009年发生的“央视配楼失火”事件,最先火灾现场的不是主流媒体,而是一位恰巧路过的市民拍下并到网上的,成为了先于传统主流媒体消息的第一位。这条信息在半天的时间里就被访问了37万次,跟帖发表评论有1700多条。而主流媒体是在事件发生后一天才了这一消息。

第二,自媒体对敏感新闻具有很强的挖掘能力。“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这个事件最先是由社科院学者发帖在网络传播开来的,在受到关注后,一场“微博打拐”的互联网行动荡漾开来,在民众舆论呼声和关注极高的情况下,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才陆续报道了此事。

第三,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其姿态平民化,更能吸引广泛民众的参与。自媒体开创的公民新闻,全民皆记者,对民生新闻的切入视角更独特,用词简单质朴接地气,更能引起广泛的认同感,并吸引着众多的人参与评论、转发,从而使该新闻得到更广泛、更快速的传播。

四、自媒体的缺陷性又为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提供了突破契机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缺陷和不足,而自媒体的这些缺陷和不足反而会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突破口。

第一,自媒体在传播新闻时是无序的、良莠参半的,而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却有着较好的公信力。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虽快,但是呈碎片化传播形式,其真假性、客观与否都取决于用户的自律,者有可能造谣,转发者也仅是跟风,不会去考究其是否真实,因此一些造谣信息也随之得到了广泛传播。这种误导大众、失信于众的行为也就自然损害到自媒体的公信力。自媒体的这种缺失,就需要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来为网传事件正名,还原事实、引导舆论,重新占领舆论制高点。

第二,自媒体仅限于对新闻事件的快速传播,并不会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深度的挖掘和解读,这是远远无法满足受众对新闻事件来龙去脉了解的需求的,这也是自媒体的致命点。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这方面却有着其优势。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会通过实地暗访走访、咨询专家或专业机构的专业意见、主持人的剖析解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矶韵喙厥录事实进行还原,这种专业的新闻素养和深刻纪实的报道风格成为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在以内容为王的媒体竞争中,专业、优质的新闻报道无疑成为了其制胜法宝。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制作是由专业设备、专业采编队伍来完成的,不管是对深度新闻的把握还是对常规新闻的追踪报道都是自媒体所无法企及的。

第三,自媒体的传播优势可以为传统电视媒体新闻传播服务。首先,自媒体可以成为原始新闻来源。纵观不少热点民生新闻事件,我们发现很多最先都是在微博、微信广泛传播的。比如2014年《机场如厕环境调查》这个民生新闻就来源于网友爆料,后经过专业采编、追踪、暗访,对新闻细节进行还原后才制作成完整详实的报道。其次,自媒体为增强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渠道。现在,不少民生新闻栏目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这就为受众参与对事件的评论提供了平台,而且开设了二维码,方便手机用户参与实时新闻互动。庞大的微信、微博用户群在第一时间接收了解节目动态,因此有效提升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形象。

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已经逐渐发展为重要的媒体传播形式,其以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受众广泛、传播速度快的优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呈现出了区别于传统媒体与部分新媒体的新特征。因此,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制作团队要辩证地看待自媒体与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关系,既要认识到自媒体的相对优势,又要善于抓住自媒体自身的缺陷,并以这些缺陷和不足为契机来寻找突破口,从而重拾失地,更好地发展,以图再现辉煌。

(作者单位:营口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陈锐维.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J].新闻世界,2013(01):36;

[2]刘宽怀.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4(05):25;

第3篇:大众传媒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新闻;转型策略

融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相融合,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多种渠道的结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然后再通过新兴媒介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群体。媒介融合旨在最大程度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电视新闻的内容与形式。县级台电视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已经脱节,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一、电视新闻融媒体转型的原因

(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融媒体时代到来之际,传统电视媒体积极寻求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便更好促进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适应新时代媒体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在媒介融合时代,提升传统电视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提升媒体的影响力。作为传统媒体,电视与互联网相比虽然观众接触的时间更长久,但传统媒体对信息交流传播的能力稍显不足。所以,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实现融媒体转型,从多种角度引导舆论传播,提升媒体公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群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

随着时展不断进步,观众群体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大众审美参差不齐,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也有高有低,这就导致受众对电视新闻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融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的内容与层次为适应广大受众发展得更加多元化,更加细致化,以确保内容独特新鲜,极大程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成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换句话说,向融媒体方向转型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三)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独特意义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竞争、相互影响,使得这个行业存在很多问题。除了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同质化之外,广告内容在利益的冲击之下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之中,所以为了保证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保证新闻节目拥有原本的价值内涵,也为了让人们可以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内容,就必须在充分发挥传统电视媒体特点的前提下,结合新媒体渠道促进融媒体发展,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最大价值独特意义,使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型过程更加顺畅自然。

二、县级台电视新闻转型的具体路径与措施

(一)具体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媒体的飞速成长,单靠传统的媒体难以负荷丰富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的新闻网站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使得新时期媒体的信息来源更加复杂,受众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使得传统的电视媒体向一个新的阶段转变,这个新阶段便是融媒体时代的来临。电视新闻节目的性质逐渐偏向综合性媒体,增加了许多多元化的内容,但是改变的本质仍然是故步自封的传统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因特网的出现推动了信息传播路径的变化,使得受众与信息资讯更加接近,内容更直观,而受众获取信息的过程更加具有主观性,这将极大程度地动摇着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为了振兴传统媒体,结合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也迎来了生机和活力,在融媒体的发展道路上,实现新型电视新闻节目转型。

(二)措施

(1)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伴随着时展,许多无良的媒体为了收割版面故意一些夸大虚假的内容,只为吸引受众关注获取流量,作为县级电视台必须坚持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媒体中占领舆论最高点,牢牢把握自己的特色,有力展现公信力和影响力,维护官方媒体的形象与原则。防范各类虚假新闻对社会公众产生负面影响,县级电视台更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借助电视新闻节目及时权威信息。从专业官方媒体的角度,突出新闻的导向性与社会性,充分发挥融媒体时代整合资源的优势,使新闻报道更加深刻有内涵。(2)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作为官方媒体有些记者会把报道重点放在国家政策和领导讲话上,对基层这一角度的报道内容略显不足,内容无法贴近受众生活,就会导致传统媒体与人民群众逐渐疏离。新媒体具有多元化、交互性强等特点,为电视新闻贴近群众扎根基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县级电视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其独特的地域性与亲民性,不仅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又能贴近人民群众身边的基层生活,这就要求作者要把握好这一优势,关注民生反映民情,拓宽传媒渠道,反映实时民生热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抖音、微博、公众号等近年来新兴的媒体渠道增加与受众的交互与反馈,贴近传统电视新闻与人民群众的距离。(3)注重优秀新闻人才的培养。互联网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造成信息鱼龙混杂难以辨别其真假,导致部分新闻丧失权威性和公信力,使许多受众产生抵制心理。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需要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与专业修养,首先要明确新闻人应具有的正确价值取向,提升政治敏感能力,正确解读国家的重大政策,始终保证新闻正能量的舆论导向,增强作为新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要具备抓住新闻重点、把握新闻热点、及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的专业素养,能够从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流中发掘出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最重要的是,作为新闻采编人员要实现采访采写、拍摄、编辑制作、新闻为一体的多项技能,可以保证第一手资讯能够及时报道发出。融传媒时代对传媒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如果新闻人才能够整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融媒体时代的特色,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利共赢,可以为县级台电视新闻作出积极的创新,也为电视台的发展开辟道路。(4)创新传播方式方法。长此以往,县级电视台的电视新闻采用单一频道的电视传播方式,采用单向辐射方式,在固定频道向电视观众定时播送新闻,这种传播方式缺乏交互性,新闻传播的效果也十分有限。现如今是媒体融合时代,县级电视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勇于打破时空限制,拓宽平台、增加视角,全面创新新闻节目,以便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节目体验。制作节目时多参考“大数据”“云计算”等、制作出更符合受众群体需求的电视节目,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电视台进行良互,在新媒体这一新兴渠道中受众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另一方面县级电视台可以增加与更多的网络媒体合作,拓宽信息交流的渠道,创新传播方式,促使受众潜移默化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电视新闻节目对受众的影响力。

三、电视新闻融媒体转型的问题与反思

(一)县级台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问题

首先,传统媒体的发展占据了主导地位,僵化的发展理念同时僵化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模式,县级台在这样的传统背景下,发展活力也略显不足,在这样的模式下电视台中有许多工作人员缺乏忧患意识,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还缺乏工作积极性。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为了改变目前县级台进一步发展的困境,融媒体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与其他省级卫视台和央视相比,县级电视台的发展规模受到极大的限制,更不能有效扩大受众群体,这已经成为县级电视台发展的最大问题。另外,县级电视台自身短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也严重限制其发展,最大问题就是广告内容在利益的冲击之下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之中,严重影响受众的信息获取。其次,在融媒体时代,我国新兴的电视产业体系逐渐浮出水面,我国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促进了电视产业体系的出现。这一新体制不仅影响了体制内资源的配置,而且有助于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元化的收入渠道。过去的电视产业体系缺乏市场主体、运行模式落后、盈利模式单一等弊端,造成了传统电视新闻发展的局限性,制约了县级电视的进一步发展空间。这一新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信息资源的配置,有利于新型产业体系的形成。但传统的电视新闻产业缺乏与受众的交互性,缺少有效反馈,还存在盈利形式单一,运行模式落后等问题,这就直接影响了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进而限制了县级电视台的进步空间。

(二)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转型的反思

首先,在电视新闻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将着眼于新媒体的传播,因为新闻人已经对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现状和形态有了深入的探索,但实际上除了这些固有的问题之外还有其他外部的因素影响着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整合和发展。在向新媒体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显化的问题。传统电视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规模和速度都难以追赶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融媒体发展的新时代,多样的新媒体渠道还有可能限制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其他媒体的发展。这样会导致电视新闻发展的缺点越来越显化。其次,多种形态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使得新闻受众呈现低龄化趋势,令人担忧的是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导致社会大众对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产生怀疑,媒体市场动荡不安,信息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传统电视媒体要积极转型,否则会渐渐跟不上融媒体时代的高速发展。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行动起来,才能根据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找到最适合传统媒体发展的道路,通过不断地摸索和改良,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的价值,这样才能利用新媒体渠道实现全面的资源整合,这对改进我国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有很大的帮助,为传统媒体注入新鲜的生机与活力。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呈现出媒体融合的趋势,极大程度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按照要求到2020年底,县级媒体中心已经基本覆盖全国。要充分发挥县级台媒体中心的发展优势,做好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型工作。媒体中心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体形态,应结合本县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新媒体的发展思路,乘着融媒体时代的春风,促进电视新闻节目的积极转型。更好地提升电视新闻对社会的影响力,实现由传统媒体向综合媒体的转变,以建立独具县级台地方特色多媒体有效融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文.融媒体时代县级台电视新闻栏目发展策略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009(017):107-204.

[2]周勇,何天平.重回内容价值:电视新闻融媒体转型的路径与反思[J].新闻与写作,2017(5).

[3]李远.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的变革与发展[J].视听,2017(8).

第4篇:大众传媒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网络新闻 多媒体化 传播

一、便捷性

我们看到,在因特网上,无论是繁简各异的文字,还是色彩缤纷的图像,抑或美妙悦耳的声音,都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得到方便快捷的传输。这样就为新闻信息传播时各个程序的处理提供了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更多的便利。与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相比,网络新闻克服了转瞬即逝的缺点,突出了可长期储存的优点。另外一些网络媒体开办有新闻专栏,对同一事件积累了大量的新闻信息,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终结都有详尽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有的是新近的,有的是以前的,但对于一个从未接触到该新闻信息的人来说,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新闻。对于一个已经接触了该方面所有新闻的人来说,他也可以通过回顾以前的新闻来认识事件发展的历程。另外,即使是很久以前的新闻,需要它的用户还可以通过检索等其它手段,将其从网络数据库中调出,需要时还可通过打印机将其打印成静态文字来阅读。

二、多媒体化

网络新闻的传播手段能够集报纸、广播、电视三者之长于一体,实现图画、文字、音响、影像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网络媒体一方面兼备了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的优势,一方面突破了印刷媒体和广播、电视电子媒体的局限,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时效性长、覆盖面广、易于保存、接受主动、具有很大的自由选择性、刺激多种感官、具有声音和动态画面等种种优势。这就是说,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报纸用文字、图片,广播用声音,电视用声像,而因特网则是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为一身的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多媒体。

三、多元化

1.新闻传播者身份多元化。网络媒体是一个人人均可创办的媒体。任何人任何单位,都可以通过简单的申请,创办自己的网站或个人主页,从而得到自己信息的平台。新闻传播者的多元化在造就大量个性化网站,为网络世界的人们提供更多的获得新闻的窗口的同时,也导致了网上假新闻流传和色情的泛滥。但归根结底这种多元化带给人们还是利大于弊的。

2.传播模式多元化。从传播学的范畴来看,网络新闻传播融合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全球传播等多元化传播模式,因而使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空前地拓展。

人际传播的最大优势是具有双向交互性,信息可以反馈,这一优势可使它的传播能够达到十分深入的程度。新闻通过因特网进行大众传播,能够通过网络媒体把众多信息传播给数不清的、地域分散的广大受众,显示出人际传播所缺乏的巨大优势,而且克服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体没有相对明确的传播对象、难于信息反馈和缺乏交互性的缺点。同时只要联接上网,就可以访问全球任何地方的网上信息,而不用支付“远距离”的费用。因此,不仅受众多,而且信息源也空前丰富,甚至超过了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这两大优势,正好又突破了人际传播接受者数量极少和传播者信息源匮乏的两大局限。

与此同时,因特网不仅在组织传播、国内传播,而且在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方面,也充当了前所未有的重要的角色。今日的因特网几乎“网”尽了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性趋势。

四、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网络新闻传播能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信息双向互动交流。受众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且也是信息的创造者。这样,建立了传受平等的新型传播模式。传统媒体虽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受众来信来电等方式与受众沟通,但总体上还是以新闻机构对受众的单向传播为主流。而网络新闻传播已经改变并将继续大幅度地改变这一局面。

1.受众可以对内容进行控制。以往的三大传媒都是将准备好的信息灌输推送给受众,受众只有被动接受的权利,而极少有自主选择的可能。而因特网则是把一大堆信息放在网上、由受众自己上网选择,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由“要我看”到“我要看”,因特网帮助受众迈出了新闻传播史上划时代的一步。

2.作为反馈的“交互性”。网络新闻传播通过开设电子论坛、留言板、互寄电子邮件、在每篇报道之后设置评论区等手段,给公众提供一个交换信息和发表意见的场所,进一步加强了信息资源的直接传递和反馈。然而面对每周数千封的观众来信,能够得到“反馈”意见的却屈指可数。而网络新闻媒体,将每一个受众的意见都毫无遗漏地呈现在网上。这样,网络媒体成为信息传播者和大众共同发言的媒体,不仅做到了媒体与网民之间的沟通,还实现了受众对受众的传播。

五、实时性

随着经济的发达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纸质媒体因为受到编辑、印刷、邮递等的限制,要想实现实时传播,绝对是束手无策的。而广播电视也同样受到栏目和时间安排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制地对新闻进行实时报道。即使可进行现场直播,也有一定的难度。而网络媒体对此则是举手之劳。网络媒体可以在事实发生的当时新闻。它可以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只需要一台电脑和因特网连接,就可以进行网上传播;记者也可以在第一现场,几乎和事实同步地在网上传播新闻。

六、广容性

广容性即网络媒体和储存新闻信息的容量不受限制。对于受众来说,这样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容量是一个取之不竭的“信息宝藏”。事实上,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少网络媒体常常以容量大、资料齐全而取胜。众多新闻网站丰富的信息,使受众在更广泛的程度上获得了无限量的共享资源。

七、易检性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对信息进行方便快捷的检索,才能谈得上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而网络新闻媒体具有较高的智能性,能够根据网民的需要,方便快捷地提供新闻搜索引擎功能。

八、自由性

第5篇:大众传媒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微博 广电节目 结合 共赢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132-02前言

微博是以140字为上限的即时消息与状态的系统,主要通过Web网页、客户端、手机短信、绑定gtalk、MSN、QQ等工具、电子邮件插件等方式来更新实时状态信息。自微博出现在大众生活中以来,迅猛发展,现在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产生了剧烈的社会效应。有的网友调侃:“这年头,没个‘围脖’,都没脸跟人打招呼了!”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微博的流行程度。微博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为广电节目等传统的媒体方式提供了新的出路。微博虽然有很多独特的特点,但也有劣势,传统媒体并不会被取代,因此,广电节目应结合自身优势与微博联合起来,吸收各自的精华,去其糟粕,克服缺陷创造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体,实现互利共赢,才是最好的出路。本文分析了两者的优缺点,针对他们的特点,探讨了两者相互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微博的特点

(一)内容简短精练、多平台,使用极其方便

微博又称微博客,由“微”字即可看出微博的特点,短小精悍是其最基本的特色,用一句话、一张图片、一小段视频就可以更新一条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微博的与传输,如Web网页、电子邮件、QQ、MSN等工具,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与彩信信息,尤其是电脑与手机的融合,使微博在传播平台上有了巨大的优势。其多平台的特点使微博使用极其方便快捷,只要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玩转微博客。

(二)平民化、大众化,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多元化

微博使用的方便快捷,使更多的百姓都能够成为信息传播者,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传递给自己的粉丝,以精短的话语表述出来,这使得微博客具有了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此外,如此数量庞大的潜在用户汇聚了大量的信息,而“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看法也都不同,这就使得微博拥有多元化、广泛性的特征。

(三)微博即时性强,使人如临现场

与广电节目等传统媒体相比,人们能够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同步地通过微博发表给自己的听众,并通过转播和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是广电节目所不能做到的。同时,这些都是普通百姓自己亲眼所见,都是当事人或者在现场的观众直接的信息,往往反映人们的真实看法,信息并未经过加工处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微博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并且可以实现交友功能

微博既可以信息,也可以实现交友,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在微博上,人们可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人,将其标为关注,也可以加其为好友,时刻关注好友的动态。当好友动态更新时,可以对其的状态进行评论、收藏以及分享,实现好友间的互动。同时,微博用户也可以通过设置访问权限,想让谁看就让谁看,不想让谁看谁就不能看。好友也可以对自己的微博进行回复,这样的双向交流使微博有很强的互动性。

二、广电节目与微博结合的必要性

自微博成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体以来,微博和广电节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的关注。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作为开放性与大众性的传播渠道,微博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关注,同时也给广电节目等传统媒体带来了风险与挑战。广电节目等传统媒体与微博等新兴媒体应结合二者的特点,取长补短,充分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一)微博自身的缺点决定了结合的必要性

微博的方便快捷使得信息来源十分庞杂,信息的真实性也有待考察,人们的信息过于杂乱无章,增加了搜索信息的成本,同时,也极其容易被一些人恶意利用,散播危险信息,影响健康的网络环境。而且,使用微博的用户大都是一些年轻人或者是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使用较为困难,与传统媒体适应所有人的特点,其影响力还有一些差距。

(二)广电节目自身的优缺点决定了结合的必要性

在微博等新兴媒体以前,人们主要靠传统媒体了解信息。传统媒体有很多优点:首先,专业性很强。从事新闻行业的人员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能够辨别一些虚假信息,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报道,吸引群众;其次,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十分广泛,电视几乎成为每家每户必备的电器,对所有人群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传统媒体的缺陷主要有:首先,传统媒体的报道对一些比较敏感的政治事件,其报道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且具有较多的个人主观色彩;其次,审查程序繁琐,不能及时地信息,与微博的即时性相比,传播速度太慢。

三、广电节目与微博的结合途径

由于二者的优缺点,将其结合起来是最好的办法,只有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创造更加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于二者的结合,建议如下:

首先,改变广电节目的思维方式。只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思想,才能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微博在带来新的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传统媒体与公众缺乏互动,给公众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形式单一,缺乏生机与活力。而微博却使每一位公众都能参与到话题的互动中,使信息传媒平民化、大众化,改变了广电节目等传统媒体单方向的传播模式,实现了传播方式与思维的变革,得到了更多的社会支持。

其次,广电节目可通过微博增加营销方式,丰富营销途径。现在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十分激烈,新闻行业也不例外。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在激烈的竞争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各个新闻媒体都尝试利用各种各样的营销方式来增加影响力,微博当之无愧地成为首选的营销渠道。许多传统的媒体都建立了各自的微博门户,以充分实现与观众朋友们的互动。微博成为了另一个传播平台,通过微博、广电节目等传统媒体与大众拉近了距离。除此之外,许多新闻从业者也开通了自己的微博,通过微博进行采访与召开会议,使微博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很好地为自己服务,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节省了时间。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策略,微博客户体验可信度高,传播速度很快,门槛较低,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微博在各个媒体的竞争中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

最后,广电节目还可通过微博来补充信息素材。微博的大众性与广泛性决定了其信息来源非常广泛,每一个普通民众都是潜在的信息传播者,是“草根记者”,与广电节目等传统媒体相比,信息与更新速度非常快。广电节目中的新闻从业人员可以利用微博,选取有价值的素材进行报道,使其更加专业化,吸引更多的民众,这为广电节目的信息来源也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在央视新闻栏目中就曾报道过来自微博的新闻。但广电节目等传统媒体应注意对微博中的信息进行筛选与审查,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不要不经审查就随意报道,应保证广电节目等的专业性,而不是为了营销获益而放弃对大众所应付的责任与使命。

四、结语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广电节目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用创新的方式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广电节目与微博的结合将势不可挡,他们的结合是一个开放性的课题,需要广大的新闻从业人员进一步开拓与发展,要根据现实情况,随时做出相应的措施。要充分结合二者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他们都将在民众生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广电节目与微博的结合,信息传播必将更加健康优质。

【参考文献】

[1]林奠明.地方广电媒体要充分利用微博增强影响力[J].商情,2012,(21):2564-2565.

[2]史晓东.与新媒体融合是广电媒体发展的必经之路[J].今传媒(学术版),2012,(7):57-58.

第6篇:大众传媒的优缺点范文

【论文摘要】人类的传播技术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从而决定了人类的传播活动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本文将主要阐述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和对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报告》中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及网页,具有改变世界及人类的潜力,计算机空间(Cyberspace),即这些新关系发生的空间,使我们的时空概念、表现方式和语言发生了变化。”①媒介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归结为:“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②

一、网络媒体的兴起及发展

人类传播史上已有了四次革命: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闻、电子传播,每一次传播媒介的革命即带来传播方式的更新。没有人预想到网络技术竟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在传播历史上,广播用了接近40年的时间达到5000万受众,电视用了大约15年的时间达到相同数目的受众,而万维网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达到了这个数目。到2000年,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拥有3.2亿用户的全球媒介。

由于网络改革了国际间的信息交换,同时信息处理变得更快和更廉价,于是带来了如商业周刊所称的“网络时代”的来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出现和对中国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网络时代是人类社会的新形态,是历史进步的新阶段。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多东西无疑发生改变。对于社会的影响也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在20世纪60年代就曾对人类传播发展的趋势作过预测,他写道:“我们现在了解的和我们所谈到的过去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新时代的序曲。我们可以确信,在这个新时代里,人类传播的基本性质不会改变,但传播本身的社会体系,很可能同我们已知的各个传播时期大不相同,因此,我们正面对着世界上的某种新事物,我们猜想可能会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不同的时代”。

二、网络的发展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1、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面对如此受人欢迎的新型电子传播媒介,很多人不禁担心,网络媒介会取代传统媒介吗?面对新媒介如此强烈的冲击,三大传统媒介该如何应对?

由于受到新媒介的冲击,三大传统媒介在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思路以及应对媒介竞争的策略。事实上,每种媒体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例如:报纸价格便宜和携带方便的优点,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听广播、看电视和上网都需要一定的设备,唯有报纸可随取随看。广播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伴随性。在被誉为“装在车轮上的国家”的美国,汽车广播已成为广播业的主流。这是一个其他任何媒体都无法取代的领域等等。可见,受众在选择媒体时不存在排他性,各种媒体可以共同繁荣。因此,传统媒介并不会因新媒介的出现而消亡,媒介间的融合成为传统媒介发展的趋势。媒介融合首先肇始于报刊与网络的融合——创办电子报刊。

印刷媒介以电子书籍、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的形态率先进入网络。这是印刷媒介的发展也是媒介之间融合,产生了新的媒介。世界上第一家电子报纸是美国的《圣何赛信使报》,从此开创了电子报刊新纪元。随后,各大报纸积极发行网络电子版,力求在网络上占得先机。受现有的物质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人们对报纸等印刷品的阅读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据一些专家估计,熟悉并习惯互联网的阅读方式,至少需要10年乃至一代人(25-30年)甚至更长。因此,改善自身,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和加强传统媒体现有的优势才是其生存之道。加大信息量,提高信息质量,发掘独家新闻,加强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提高报道质量,提高报纸的可读性,特别要增强读者的参与意识。

广播同样要加强原有的自身优势,广播电台应在网络上开通交流平台,加强受众参与的实时性,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等等来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上网直播后,世界各地的听众都可以利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收听其播音节目,而且效果比用收音机收听还好,不但如此,听众还可以通过电脑与主持人进行双向交流。此外,专业化频道栏目的开播也为广播媒介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一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音频编辑设备得以应用也使得广播媒介有了较大发展。由于网络媒介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同时,受众接受信息时也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这就大大减少了人们在获取新闻中对电视的依赖。数字电视出现无疑是电视在网络媒介冲击下使出的一件强有力的法宝。它既是新兴媒介又是电视在网络时代下的发展的形态。电视也同广播媒介一样要不断加强自身优势,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开通网络交流平台、手机短信平台等等。

2、网络媒介的优势与不足

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极具优势与亲和力的信息传播通道,它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媒介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不足。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网络的出现,可以认为是现代科学技术在传播技术领域中综合运用的一个结果,也是现代科技推动人类传播跃升到新的发展高度的一个最新成果。不少传播学家认为,第四媒体跨越媒介间的界限,集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的优势于一身,使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其影响力将在未来超过任何传统媒介。概括起来,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多媒体性。传统媒介使用传播符号大多具有相对的单一性,互联网却集所有传统媒介之大成,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图表、动态图像等媒体符号综合在一个传播单元中,构成多媒体信息,使传播更具综合性、直观性、形象性,最大程度地还原信息的本来面目,也更加符合人们的接受习惯和思维规律,提高传播的综合效果。

第二,即时远程化。任何媒介都讲究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也都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但传统媒介由于受信息采集、筛选、播发制度和程序上的影响,很难实现即时性与远程化的统一。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由于借助全球化数字通讯通道这样一个特有优势,打破了这种在时间、空间上的屏障,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的作用,可以使即时性、远程化同时实现。

转贴于

第三,大容量。任何传统媒体都有其固有的容量限制,但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在容量上似乎具有无限的可扩充性,它没有版面和时段限制,允许信息的大容量传播。

第四,双向交互性。交互性可以说是网络传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性。传统媒介的传播是一点辐射式的单向传播,互联网的传播则可以是多点对多点式的交互传播。首先,互联网的信息来源具有广泛性和多元性,每个受众都可能成为网络信息的提供者和者。其次,每个受众都可以从不同的网站或者同一网站的不同版块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有信息选择上的充分自由权,这与信息的多元性一起,形成了多点交叉式的传播格局。再次,受众可以加入互联网的传播过程,参加讨论、发表看法,及时主动地进行传播参与,传播过程可以像面对面交流那样成为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也使多点交叉成为一个动态的和即时的过程。

可以看出,互联网继承了传统媒介的优点,可以承担传统媒介的基本功能,又可以开发一系列新功能,具有一些传统媒介所不具有的优势。因此,互联网可以成为一个信息承载、服务、传播平台,成为一个区别于传统媒介的新媒介。

然而,网络是一个新兴事物,还很不完善,面对着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的网络媒体,目前存在着一些限制自身发展的不利因素和缺陷。分析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严谨性。快捷报道、海量信息,自然不可能要求网络传播像传统媒体比如报纸那样字斟句酌,严谨有加。但目前国内网站编辑新闻,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失之草率,重数量不重质量,以至于在导向的把握、事实的把握和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谬误连连。久而久之,极易令人对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公信力产生怀疑。都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对网络媒体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有鉴于此,作为网络媒体的操作者,还得崇尚严谨之风,力戒浮躁之弊。

第二,缺乏深刻性。在人们的印象中,网上的新闻以及观点和评论,通常具有广泛性但缺乏深刻性,缺乏令人身心为之折服的力度。多数网络媒体,满足于扮演信息平台的角色。类似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那样的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在目前的网络媒体中还是很少见。部分的原因恐怕是由于尚未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网络新闻采编队伍。

第三,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源的多元化,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打破了我国原来只有新闻机构才能新闻的局面,使渠道不同,观察报道立场不同,客观真实程度不同甚至完全虚假的新闻信息泛滥。另外,一些色情、暴力及带有各种不良动机和倾向的信息、无聊新闻也到处泛滥,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潜在的消极影响。

科技发展推动媒介技术进步,进而推动传播活动的发展,传播活动的发展又推动科技进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它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某一个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当交往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区都必须重新开始。”在技术传播还限于言传身教的情况下,技术失传的可能性是较大的,更谈不上广泛的传播了。但在发明文字尤其是造纸印刷术以后,各种技术才能够以技术认识的方式广泛迅速地传播开来。如今,技术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使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及时地了解国内国际企业开发的新技术产品,从而及时地作出和调整技术决策。技术知识和技术信息的传播已成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发展推动媒介技术进步,进而推动传播活动的发展,传播活动的发展又推动科技进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它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注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报告(1998)》,关世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2页

②魏津珠:《科技进步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影响》,载《21世纪两岸广播电视发展趋势研究》,华夏出版社,2000年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小约翰.传播理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4、邵培仁.媒介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第7篇:大众传媒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 媒体融合;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6-0015-02

1 融合,传媒业的集约化发展模式

当代社会新闻传播呈现平台多元化的趋势,传统媒体受众的不断流失,媒体融合成为关乎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项。传统媒体不与新兴媒体融合,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仅凭单一媒体“打天下”,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媒体融合”操作模式,就是“互联网+传统媒体”,即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终端等新兴媒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将信息产品传播给受众。

融媒体,是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媒体融合不只是建几个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那么简单,它要求传统媒体从新闻生产、传播渠道、后台技术、组织构架等环节都要打破原有格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全媒体平台提供多媒体产品,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方式传播。这种集约型模式,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整合、有效利用,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有种观点认为,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的自我拯救之举。其实并非所然,新媒体只是形式,内容为王才是王道。新媒体信息量大,但内容同质化严重,缺少本地化、接地气的原创性内容,而这恰恰是传统媒体的强项。媒体融合,不存在谁兼并谁的问题,它既是传播要素和新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深度开发,也是传统媒体重新洗牌的过程。因此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关系。

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共存情况看,媒体之间只有实现优势互补,彼此融合,形成合力,才能弥补单一媒体自身存在的缺陷,形成了信息传播多渠道和分众化的传播生态。它的运作模式是,多平台采集,信息资源共享,多平台,实现无缝隙传播。媒体融合不仅仅是信息采集渠道和传播通道的多元化,关键是要做好“产品的分类、转化”。依托传统媒体强大采编能力,对原始素材进行整理提炼和再加工,在全媒体平台上进行策划和统筹,生产出适应不同媒介传播特点的产品,实现内容生产的集约化,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

2 融合,“貌合” 更要“神合”

媒w融合是趋势也是出路,已成为业界共识。广电系统拥有声、屏、报、网等媒体,初步形成“全媒体”新格局。许多城市的广电媒体重点打造App,即以新闻资讯、互动服务、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应用客户端,并将此与网站合并,成为传媒集团旗下的一个独立运行的部门――全媒体中心。这种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相互整合所衍生的新产品,是跨媒介的融合的成果。

广电是最早“触网”的媒体之一,在媒体融合上,也可以说动静不小。但无论是先前开办的网站,还是现在的融媒体,都未能达到预期,带来实际效益,媒体融合仍然处于“磨合”阶段。造成问题主要原因:一是思维模式固化,缺乏创新意识。“穿新鞋走老路”,以传统媒体的惯性思维和方法来对待新媒体;二是管理模式落后,“行政”味太浓,缺乏内在活力;三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还是“两张皮”,没有真正的融合。集团内不同质的媒介,仍然各行其道,“貌合神不合”。新媒体内容,或是原样移植到网站上,或是嫁接到商业门户网站提供的平台上;四是人才“瓶颈”制约。专业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用人、激励机制老化,员工缺乏归属感,难以脱颖而出。

融媒体时代,传播渠道和传播平台可以改变和拓展,表现形式可以创新,但“内容为王”法则不会变,变的只是生产和传播方式。就内容创新而言,媒体融合同样需要来一场供给侧改革。融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可以概括为4个字:一是“快”(时效性);二是“优”(质量优);三是“融”(多媒体化);四是“真”(真实性)。因此看来,媒体融合不是“内容搬家”,从纸媒“复制”“粘贴”到网络,或是将广播电视内容“嫁接”到网络上,而是要通过分众化和差异化传播,实现新闻产品供给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无论是“复制”“粘贴”模式,还是“嫁接”模式,都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难以保证新媒体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创新思维。在融合过程中,要做到“两手抓”,即一手抓舆论导向、内容创新和平台拓展;一手抓内部改革,盘活存量,完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同时,改革传统媒体的管理模式,建立“扁平、高效”的融媒体的组织架构,推行采编合一,制播分离运行模式。打破员工原有的身份和部门界限,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为员工提供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

3 融合,也是新媒体的突围之路

由于各种新媒介不断涌现及新闻传播路径的多样化,各种媒体之间的界限正在被打破,任何一家媒体都无法“单打独斗,包打天下”。新老媒体从“碰撞”到“磨合”,直至开始走向融合,多元化的传播格局也已形成。

新媒体本身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近几年各级政府都开办了官网和公众微信平台,并通过这一平台直接政务公开、民生政策等重大信息;与百姓“微”距离接触、“零”距离交流,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打造“指尖上的办事窗口”,让百姓真正感觉到办事不出门的方便。这种集信息、公众服务和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媒体平台,其影响力和权威性,是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传统媒体曾经是“官方”信息的“主渠道”,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其传播渠道和信息资源垄断优势被打破,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因此,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只有通过融合,才能摆脱目前所遭遇的“尴尬”。

新媒体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有“先天不足”:内容匮乏,尤其是缺少原创性的优质内容等。而传统媒体的优势,正是新媒体的短板,两者结合就能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通过融合,可以凭借传统媒体人员素质、技术设备和传播平台的优势,通过深入采访、收集背景资料和公众反馈信息来解读政府重大决策,“关注焦点、透视难点、解读热点”,在新闻报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打造自己的“新闻拳头产品”;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已有媒体平台,完成媒体间的兼容,拓宽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实现信息的全方位、立体化传播。鉴于此,许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正满怀信心地相互融合,借助互联互通来发展壮大自己。融合,不仅是传统媒体,也是新兴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融合并非万能,也非一片坦途。许多城市广电传媒,早在15年前就相继开办了门户网站,与投入相比,收益微乎其微;融媒体更是还处在投入阶段和市场培育期。无论是广电传媒,还是纸质媒体,所办的新媒体,尚未有一家赢利的范例和可以复制和推V的成功模式。这种“赔本赚吆喝”现实,正是媒体融合过程中的“阵痛”。

4 融合,呼唤“全天候”人才

在当今时代,由于新闻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媒体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消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由冲突走向融合,新的媒体格局和传播业态正在形成。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过程中,没有可以“复制”的现成模式,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就需要激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无论是传统的报刊、广电媒体,还是网络媒体,能适应不同媒体,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和执行力的融合创新的“全天候”人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融媒体时代,媒体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竞争的形态由浅表到更深的层面,人才成为核心竞争力。

目前传统媒体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唯身份论”,内部等级森严,同工不同酬,聘用人员缺乏归属感。媒体融合不仅需要采编人才,还需要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由于机制问题,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无法满足媒介融合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全媒体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更是奇缺。媒体融合,就是用互联网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媒体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传统媒体必须跳出固有的传播格局和思维模式,以全媒体的思维来实现战略转型,重塑传统媒体的内部机制和管理模式。

只有创新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方能最大化地释放人才核心竞争力,媒体融合发展才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首先,改革用人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个人创造能力,用制度规范人,以事业留人,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启用优秀人才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次,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不唯“身份”凭能力,体现“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打通员工“身份”的“最后一公里”,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聘用制和技术职务任期制。第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以文科为主,广电媒体的技术部门则大多是理科出身,缺乏文理皆通的跨界人才。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换血”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吸收新鲜“血液”同时,通过“挖潜”来“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要全面“转型、升级”,以新媒体的思维,不断提升职业素养。由此看来,无论传统传媒,还是新兴媒体,激活人的因素是实现融合价值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周成华.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的探索与实践[J].青年记者,2016(12):9-10.

第8篇:大众传媒的优缺点范文

【论文摘要人类的传播技术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从而决定了人类的传播活动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本文将主要阐述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和对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报告》中指出摘要:“信息技术,非凡是互联网及网页,具有改变世界及人类的潜力,计算机空间(Cyberspace),即这些新关系发生的空间,使我们的时空概念、表现方式和语言发生了变化。”①媒介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归结为摘要:“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②

一、网络媒体的兴起及发展

人类传播史上已有了四次革命摘要: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闻、电子传播,每一次传播媒介的革命即带来传播方式的更新。没有人预想到网络技术竟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在传播历史上,广播用了接近40年的时间达到5000万受众,电视用了大约15年的时间达到相同数目的受众,而万维网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达到了这个数目。到2000年,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拥有3.2亿用户的全球媒介。

由于网络改革了国际间的信息交换,同时信息处理变得更快和更廉价,于是带来了如商业周刊所称的“网络时代”的来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出现和对中国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网络时代是人类社会的新形态,是历史进步的新阶段。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多东西无疑发生改变。对于社会的影响也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在20世纪60年代就曾对人类传播发展的趋向作过猜测,他写道摘要:“我们现在了解的和我们所谈到的过去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新时代的序曲。我们可以确信,在这个新时代里,人类传播的基本性质不会改变,但传播本身的社会体系,很可能同我们已知的各个传播时期大不相同,因此,我们正面对着世界上的某种新事物,我们猜想可能会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不同的时代”。

二、网络的发展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1、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面对如此受人欢迎的新型电子传播媒介,很多人不禁担心,网络媒介会取代传统媒介吗?面对新媒介如此强烈的冲击,三大传统媒介该如何应对?

由于受到新媒介的冲击,三大传统媒介在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思路以及应对媒介竞争的策略。事实上,每种媒体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例如摘要:报纸价格便宜和携带方便的优点,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听广播、看电视和上网都需要一定的设备,唯有报纸可随取随看。广播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伴随性。在被誉为“装在车轮上的国家”的美国,汽车广播已成为广播业的主流。这是一个其他任何媒体都无法取代的领域等等。可见,受众在选择媒体时不存在排他性,各种媒体可以共同繁荣。因此,传统媒介并不会因新媒介的出现而消亡,媒介间的融合成为传统媒介发展的趋向。媒介融合首先肇始于报刊和网络的融合——创办电子报刊。

印刷媒介以电子书籍、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的形态率先进入网络。这是印刷媒介的发展也是媒介之间融合,产生了新的媒介。世界上第一家电子报纸是美国的《圣何赛信使报》,从此开创了电子报刊新纪元。随后,各大报纸积极发行网络电子版,力求在网络上占得先机。受现有的物质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人们对报纸等印刷品的阅读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据一些专家估计,熟悉并习惯互联网的阅读方式,至少需要10年乃至一代人(25-30年)甚至更长。因此,改善自身,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和加强传统媒体现有的优势才是其生存之道。加大信息量,提高信息质量,发掘独家新闻,加强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提高报道质量,提高报纸的可读性,非凡要增强读者的参和意识。

广播同样要加强原有的自身优势,广播电台应在网络上开通交流平台,加强受众参和的实时性,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等等来加强和受众的互动。上网直播后,世界各地的听众都可以利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收听其播音节目,而且效果比用收音机收听还好,不但如此,听众还可以通过电脑和主持人进行双向交流。此外,专业化频道栏目的开播也为广播媒介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一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音频编辑设备得以应用也使得广播媒介有了较大发展。由于网络媒介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同时,受众接受信息时也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这就大大减少了人们在获取新闻中对电视的依靠。数字电视出现无疑是电视在网络媒介冲击下使出的一件强有力的法宝。它既是新兴媒介又是电视在网络时代下的发展的形态。电视也同广播媒介一样要不断加强自身优势,加强和受众的互动,开通网络交流平台、手机短信平台等等。

2、网络媒介的优势和不足

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极具优势和亲和力的信息传播通道,它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媒介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不足。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网络的出现,可以认为是现代科学技术在传播技术领域中综合运用的一个结果,也是现代科技推动人类传播跃升到新的发展高度的一个最新成果。不少传播学家认为,第四媒体跨越媒介间的界限,集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的优势于一身,使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其影响力将在未来超过任何传统媒介。概括起来,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摘要:

第一,多媒体性。传统媒介使用传播符号大多具有相对的单一性,互联网却集所有传统媒介之大成,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图表、动态图像等媒体符号综合在一个传播单元中,构成多媒体信息,使传播更具综合性、直观性、形象性,最大程度地还原信息的本来面目,也更加符合人们的接受习惯和思维规律,提高传播的综合效果。

第二,即时远程化。任何媒介都讲究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也都具有跨越时空的特征。但传统媒介由于受信息采集、筛选、播发制度和程序上的影响,很难实现即时性和远程化的统一。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由于借助全球化数字通讯通道这样一个特有优势,打破了这种在时间、空间上的屏障,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的功能,可以使即时性、远程化同时实现。

第三,大容量。任何传统媒体都有其固有的容量限制,但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在容量上似乎具有无限的可扩充性,它没有版面和时段限制,答应信息的大容量传播。

第四,双向交互性。交互性可以说是网络传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性。传统媒介的传播是一点辐射式的单向传播,互联网的传播则可以是多点对多点式的交互传播。首先,互联网的信息来源具有广泛性和多元性,每个受众都可能成为网络信息的提供者和者。其次,每个受众都可以从不同的网站或者同一网站的不同版块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有信息选择上的充分自由权,这和信息的多元性一起,形成了多点交叉式的传播格局。再次,受众可以加入互联网的传播过程,参加讨论、发表看法,及时主动地进行传播参和,传播过程可以像面对面交流那样成为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也使多点交叉成为一个动态的和即时的过程。

可以看出,互联网继续了传统媒介的优点,可以承担传统媒介的基本功能,又可以开发一系列新功能,具有一些传统媒介所不具有的优势。因此,互联网可以成为一个信息承载、服务、传播平台,成为一个区别于传统媒介的新媒介。

然而,网络是一个新兴事物,还很不完善,面对着许多新问题。非凡是我国的网络媒体,目前存在着一些限制自身发展的不利因素和缺陷。分析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第一,缺乏严谨性。快捷报道、海量信息,自然不可能要求网络传播像传统媒体比如报纸那样字斟句酌,严谨有加。但目前国内网站编辑新闻,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失之草率,重数量不重质量,以至于在导向的把握、事实的把握和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谬误连连。久而久之,极易令人对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公信力产生怀疑。都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对网络媒体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有鉴于此,作为网络媒体的操作者,还得崇尚严谨之风,力戒浮躁之弊。

第二,缺乏深刻性。在人们的印象中,网上的新闻以及观点和评论,通常具有广泛性但缺乏深刻性,缺乏令人身心为之折服的力度。多数网络媒体,满足于扮演信息平台的角色。类似于中心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那样的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在目前的网络媒体中还是很少见。部分的原因恐怕是由于尚未形成一支练习有素的网络新闻采编队伍。

第9篇:大众传媒的优缺点范文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科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而对于高科技当中媒体事业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媒体这种技术来说,每次变革对于信息的传播都会起到很大的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媒体技术也出现了人们的事业中,为电视节目和新闻节目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由于新媒体自身所持有的优势和相关的特点,也为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提供了与传统不同的方法,从而使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有了一定的创新。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电视新闻变革;创新与挑战

1对新媒体技术与新闻节目之间的相关概述

新媒体技术这一称呼也并不是针对于现代所发生的媒体技术,而是对于任何媒体来说在某以使其都属于新媒体技术。举个例子来说,出现电视之后,电视对于之前出现的广播来说就是新媒体技术。对于现在新媒体主要是针对于网络和数字化的媒介形态。因此,一个国家出现新媒体的速度对该国家社会发展的快慢起到了一定的证明。尽管这样,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还是会给一些较为传统的媒体技术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在现在以网络和数字化为媒介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受众对于电视媒体的需求程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于手机和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也远远超过了对电视媒体的使用程度。这种改变对于电视媒体的继续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是因为在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受众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且,新媒体技术相比于电视这种传统的媒体技术有很大的优势,就这种优势而言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使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中的受众在需求上的得到满足。

2新媒体技术的特点

2.1新媒体具有广泛传播的特点在前言中也充分提出,现在的新媒体主要针对于网络和数字化的媒介形态。所谓的网络和数字化具有很强的广泛性。与传统的媒体技术相比,现在的新媒体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这张大网将信息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而这一点对于传统的媒体技术是很难做到的。

2.2新媒体具有能够提供广泛信息的优势新媒体包罗万象,它融合了各种传统媒体的优势,并且具备自身独有的特点与优势,是任何的传统媒体都无法超越的。

2.3新媒体具有互动性这一优势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都是从传者到受众,但是缺乏了受众反馈的环节,这一直以来都是传统媒体无法弥补的缺陷。而新媒体的出现,则弥补了传统媒体的这一缺陷。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为受众提供了反馈的渠道,增加了双向互动的能力。

3电视新闻节目在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变革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媒体技术在技术更新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和传播形式等方面都应该作出相应的变化。使其在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更能适应这种新媒体技术的存在,从而提高受众对电视媒体新闻节目的使用。

3.1对电视新闻节目内容的影响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发生了变化。电视新闻通过新媒体获取海量信息,选取更具有新闻价值、更能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新闻信息。而且,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走上了分众化的道路,针对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制作各种不同的新闻信息。当前,越来越来多的电视新闻节目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得受众反馈意见,了解受众对于节目的看法,对信息的需求。

3.2对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方式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也改变着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方式。新闻节目的现场直播成为常态,受众可以及时地获取新闻信息,这极大地提高了新闻节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当前,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受众可以第一时间了解重大的新闻事件。当前的电视新闻节目采用非线性编辑,制作与播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流水线。这位新闻节目的制作节约了很多时间,也节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

3.3对电视新闻节目播出方式的影响当前,视频网站的兴起,为电视新闻节目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使得电视新闻节目在互联网领域内获得了新生。电视新闻节目通过视频网站播出新闻,可以使受众随时都可以观看电视新闻节目,而不是按时按点等在电视机前,等待节目的播出。随着移动客户端的成熟,手机媒体的不断更新,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渠道变得更为广泛,电视新闻节目通过移动客户端,将新闻信息传播到每个受众的受众,使得受众在当前“碎片化”的传播环境中,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信息,了解电视新闻节目的具体内容。

4新媒体技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与挑战

4.1与受众建立互动平台对于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来说,仅仅只进行一些内在的改变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与受众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这就要求新闻节目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相关的互动平台,更加直接的了解受众的需要,并对于受众大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改变,使得电视新闻节目有更好的发展。

4.2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新闻节目对于传统的媒体技术来说,其广泛性远远比不上新媒体技术的广泛程度,这就对新闻节目的发展起到了不良的影响。因此要想使得新闻节目的高效发展,还需要依靠一定的新媒体技术。使其与受众的需求更加接近,进而促进新闻节目本身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4.3充分利用视频网站电视新闻节目应该和互联网平台内的视频网站取得良好的合作。在新媒体飞速发的今天,媒介之间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电视新闻节目不应仅仅将目光放在电视媒体上,也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电视新闻节目转移到互联网平台,让其在互联网领域内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5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媒体技术也不断的发生创新。从传统的媒体技术到现在的新媒体技术这一段过程中,对于一些隶属于媒体技术的各项事业也在进行着发展。对于隶属于传统电视媒体中的新闻节目来说,要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仅仅只靠着想法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依赖一些技术手段。要对电视节目的内容、制作方式、传播形式做出一些更符合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事情,使受众对于电视媒体的使用程度有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天宁.全媒体时代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创新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01).

[2]李慧.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