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资源共享案例精选(九篇)

资源共享案例

第1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在线开放课程并共享课程资源。文章以清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提出课程开放与共享的几个方面,包括教学理念共享、教学设计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实施方案共享和学习机会共享,讨论教学资源开发中的指导思想问题、需求分析问题、标准化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

关键词:教学资源;开放课程;在线学习;资源共享;基础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令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且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教学过程,令没有机会进入校园的学习者可以在网络这个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在这种形势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利用网络开放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在线学习资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开放共享课程的现状与思考

大量开放共享课程正在不断涌现,主要由课程作者或教育机构开放课程或在线学习课程。开放课程的受益者主要是学习者,也就是要向学习者开放学习机会,但这并不够,共享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强调得比较多的教学资源共享,实际上只是教学资源公开。公开不等于共享,如果公开的仅仅是教学资源,那么这些资源将很难使用,原因在于教师不知道这些资源是根据什么样的教学理念设计和开发、需满足怎样的教学设计目标以及应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实施教学过程。

目前,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一个有效的机制,但是仅有平台和形式还不够,教师和教育机构还需要从理念上认识到共享的意义,从机制上保障和促进共享,真正愿意共享课程。同时,开放共享的资源需要标准化,这样便于资源在不同的平台间共享。另外,开放共享还需要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2 课程开放与共享

2.1 教学理念共享

教学理念共享是课程开放共享的基础与前提。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师对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对象、教学模式等的理解。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设计、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实施的指导思想和总纲。

教学理念共享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指导思想。例如,清华大学计算机公共系列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从事其他专业研究的跨学科人才;课程体系设计理念是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其中,程序设计公共课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的能力。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指导思想是以理论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以技术为手段,鼓励多样化人才发展,提倡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协作学习和共同知识构建,加强实践环节和增强实践能力,引导和鼓励创新。我们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和课程资源建设正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

2.2 教学设计共享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讲授的线索和逻辑。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包括教学活动和考核方式的设计、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资源,还包括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设计。同一个教学活动可以针对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在不同环境下实施,如听课环节让学习者既可以在实际课堂上听课,又可以在线听课。

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设计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如掌握知识和理解理论需要多种形式的课程内容(录像、讲稿、文字教材等),学会技术和掌握技能需要例题、案例演示、习题、实验环境等,进行设计、创意/创新需要协作学习环境和设计开发环境等。只有共享教学设计,使用者才能明确知道每种资源分别应用于什么目的和哪一个教学环节。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内容以面向对象的思想为主线,介绍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继承与多态、输入输出流、常用数据结构基础知识,此外还简单介绍泛型程序设计。

(2)教学模式是多种模式相结合,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的空间,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学习。

(3)学习模式包括常规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常规教学模式包括大课、实验辅导和答疑;网络教学模式包括网上自学在线课程、在线讨论、在线提交作业和评分。

(4)考核模式包括常规卷面考试、自选题目的论文(包括答辩)和自选题目的项目训练(包括答辩)。

2.3 教学资源共享

教学资源共享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共享,一般来讲,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录像、讲稿、题库、实验/案例等。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有《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学生用书》《C++基础教程学生用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经典实验案例集》(包括87个实验项目,数百个题目)等。

(2)教师用书《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教师用书》。

(3)多媒体课件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讲课录像、《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配音课件、《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视频课件、《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讲课录音。

(4)案例学习系统。

(5)教学网站包括清华大学网络学堂(主要面向校内学生)、开放学习社区(http:∥)、清华大学出版社“智学苑”()等。

2.4 实施方案共享

实施方案是指课程所有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学时、具体教学和考核方式。只有共享实施方案,才能使得其他的共享落到实处。实施方案的共享途径包括教师互访和听课、以文字形式共享教案、在线呈现教学过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大课:2学时/周。以应用引导,以实际开发环境进行讲解。

(2)课外辅导。其中,教师补充例题讲解:1学时/周;学生分组讨论:2学时/学期·人。

(3)作业批改模式为考试系统自动批改加助教批改。

(4)案例学习内容包括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或通过在线案例学习系统学习。

(5)基础实验课:2学时/周。助教辅导并当堂验收。

(6)项目训练,包括选题与需求分析报告、系统设计、程序实现、用户手册测试报告、总结报告、答辩。

2.5 学习机会共享

学习机会共享是为学习者提供开放公平的学习机会,使得没有机会进入校园的学习者能够享有同样的学习机会,以实现人人拥有公平的学习机会。具体方式可以是将课程在线开放、提供录像及学习资源下载、提供在线学习指导和答疑、针对学习者的特点提供尽量真实的课堂教学体验或者适合在线学习的网络课程。要实现学习机会共享,仅有上述开放方式还不够,还需要解决面向社会服务的运营模式问题,才能真正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服务。

3 教学资源开发

3.1 指导思想问题

开发共享的教学资源,首先要从指导思想上具有共享的诚意与服务的意愿。无诚意的共享往往是因为某种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项目的要求而提供一部分教学资源,但是不提供最关键的资源,使得教师无法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其实,很多开放课程旨在开放却无意共享,因此只向学习者开放,并不提供给其他教师使用。诚意共享就应无保留地完全共享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实施方案、学习机会,并且要本着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认真分析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开发共享资源。

3.2 需求分析问题

任何一个项目在开发之前都要进行需求分析,而开发教学资源则往往会忽略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适用对象分析。面向全日制学习者的主要教学环节是以面授为主,包括大课、面对面答疑、习题课、实验课等。亲临现场聆听教师的观点、对知识的诠释、对理论的演绎,其效果远远优于看录像。由于全日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他们可以利用完整的时间段进行系统性学习。网络学习环境是对面授的补充和对课外学习的支持,因此主要包括资源、答疑、讨论、练习和扩展学习。业余学习者以及在师资缺乏的学校和地区学习的学生,则需要使用网络教学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方便的学习环境。

(2)学习过程需求分析。典型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新知识和理论学习、思考质疑和交流讨论、实践练习、尝试创新。网络学习系统应该为学习过程各个环节提供支持。

理论课程学习需要的资源包括多种形式的课程内容(录像、讲稿、文字教材等)、拓展阅读资料、例题/案例演示、习题;实践课程需要的资源包括实验指导和实验演示、虚拟实验素材/构件库、交互式虚拟实验、测试题等。

3.8 标准化问题

标准化是资源共享的基本技术保障。标准化有利于优质资源复用、有效管理和高效检索,因此能够促进共享;有利于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全局有效管理、异地学习、终身学习,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优秀教学系统软件共享,能够缩短系统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实现共建共享。

标准化指的是按照标准的格式描述教学资源的属性。标准化与个性化不矛盾,通过属性的描述可以更准确地描述资源的特征。标准化有助于保护知识产权,标准属性中具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属性。目前,我国已教育信息化相关的7项国家标准和7项教育行业标准,待12项国家标准和6项教育行业标准,正在研制23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JTCI有一个分技术委员会SC3,专门从事学习、教育、培训领域信息技术标准的制订。

我国已的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如下:

·GB/T 21364-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基于规则的XML绑定技术

·GB/T 21365-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学习对象元数据

·GB/T 21366-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参与者标识符

·GB/T 26222-2010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内容包装

·GB/T 5271.36-2012信息技术词汇第36部分:学习、教育和培训

·GB/T 28824-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学习对象分类代码

·GB/T 28825-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数字权利描述语言

·GB/T 28823-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平台与媒体分类代码XML绑定规范

3.4 知识产权问题

开放共享需要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从技术层面上讲,资源本身应该具有知识产权信息,使得网络学习平台应该能够识别知识产权信息并合法使用资源;从理念上讲,每一位教师应该尊重共享资源的知识产权;从政策法规上讲,开放共享应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第2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发电厂水处理;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27-02

发电厂水处理既是高等学校能源动力学科水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也是武汉大学能源动力学科下的重点课程群。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课程于2003年开始创建,并于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目前,发电厂水处理课程群包括“4+1”: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核电站水质工程、膜处理、废水回用技术,以及水处理实验。该课程教学团队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高工3人,讲师1人。

教育部开展“国家精品课程”之后,又进一步推出了“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与建设,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并实施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1]一方面,将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课程建设为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要是为了与教育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相适应,实现发电厂水处理课程的信息、网络和实用一体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系列更新与改革,从而促进发电厂水处理课程的共建与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在目前已有的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建设发电厂水处理精品资源共享课,在课程的共建与共享、多种教学方法的开展及课程资源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待我们进行探索和实践。我们需要充分研究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深入挖掘优秀的教学资源,使发电厂水处理课程常建常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2] [3]

一、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求

(一)对组建课程组团队的要求

一流的教师团队是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师队伍必须具备的条件。首先,课程组长,即学术带头人除具有高级职称外,还需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术带头人负责整个团队的组织与建设。队伍成员由具有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教师组成。同时,队伍在知识及年龄结构方面要合理。

(二)对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要求

教学内容应包括基本原理、概念、方法和技能、典型案例等,不仅要包含学科中基本的知识,还应包含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教学方法上,既要体现创新性,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又要体现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应开展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采用将启发、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对教学资源的要求

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的教学资源有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种。基本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重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等必需资源;拓展资源包括案例、专题、学科专业知识检索、仿真实验实训、试题库、作业等内容。[4]

(四)对网络建设的要求

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既要具备教学功能,又要在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互动。应将现代化网络技术应用于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广大教师及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教学与学习的平台。

二、发电厂水处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现状

(一)基本资源的建设现状及比较

与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本资源建设要求相比[5] [6],笔者发现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课程关于此部分的基本内容已经具备,少部分内容需要补充、完善和升级。对比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基本资源应符合的格式与技术要求,本文列出了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课程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措施。

课程建设:发电厂水处理课程在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上需要多样化,教材与参考资料需要进一步更新。

教学大纲:需要进一步改革原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教学日历:本课程的课外作业有待充实、补充和完善。

演示文稿:多媒体的模板设计应具有朴素、颜色美观适宜的特点;课程的名称、章或节的序号应在适当位置进行标注;版式设计、导航设计应进一步提高。

教学录像:本课程需要进一步检查,将课程录制的视频压缩采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特定要求。

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意义,能说明一定的实际问题,本课程在此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例题:例题必须典型且结构完整,还应包括题干和解答过程。

作业/试卷:在考查范围内的主要知识点、题量和难度分布方面需要进一步核查、改进与提高。

(二)拓展资源的建设

对照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拓展资源的建设要求,发电厂水处理课程在案例、专题讲座、学科专业知识检索、仿真实验实训(实习)、试题库、作业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已经具备,但需要补充、完善和升级,有的还需要更新及进一步建设。例如:在文献资源方面,应检查并核对法律法规、行业及企业规范、国家标准等文献,采用最新的正式文件。对于问题的解答,应包括问题正文、问题解答、参考资料和关键词等内容。

三、把发电厂水处理课程建设成国际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

(一)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根据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课程群中各课程内容的特点,本课程应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模式,将启发、案例分析、讨论、专家讲座、实践等教学方法综合应用于课程的教学中。

(二)对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

发电厂水处理课程群中的教案、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基本资源将进一步得到充实、完善、提高,课程组全体教师将全力以赴做好此项工作。

(三)拓展资源建设

1.充实完善多媒体课件及制作视频教学录像

多媒体课件将按照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要求,全面修改提高。根据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对视频录制的规定,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课程将全程进行视频录像,展示教师讲述的全部过程,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做到教学相长。

2.创建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按照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要求,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课程群将多种形式的教学案例应用于教学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种启发式的教学资源。同时,课程组教师将认真、精心编写各章节的知识点素材,提供参考示范性的讲解教案。同时,在各章教学内容的习题与思考、课后学习辅导、虚拟仿真演示课件等方面也要进一步完善与加强。

3.更新和建设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建立发电厂水处理课程群的知识点讲解库系统。建立网络在线题库系统,建立自测题库,自测题库分为在线练习与在线考试两部分。在网络学习辅导系统方面需要更新和完善,每一单元应包含基本要求、要点、难点、检测、扩展等部分,以提高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创建动画课件系统,制作交互式动画课件,将抽象复杂的概念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建立实验教学虚拟仿真系统,开发“发电厂水处理实验教学虚拟仿真系统”,包括实验课程简介、实验大纲、实验教学、实验动画演示、仪器使用、网络题库等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创建课程资源检索系统,开发资源检索模块,提供常见问题及解答、名词术语及专业术语等多功能检索。新增教师与学习者互动功能: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使系统具备学习者和教师进行互动的功能。

四、结语

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课程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将发电厂水处理建设成了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笔者通过思考,认为要将发电厂水处理建设成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育人观念是目前进一步建设部级精品共享课程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武汉大学发电厂水处理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促进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推进武汉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机遇。

[ 参 考 文 献 ]

[1] 任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与发展思路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7):119-121.

[2] 曹源芳.国内外开放课比较与国内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策略[J].江苏论坛,2014(11):77-80.

[3] 刘丽翠.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共享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4] 许艳丽,马德俊,刘刚.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教学视频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2):88-92.

第3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1 基带资源共享方案

该方案依托于“BBU+RRU”基站结构,覆盖不同区域的RRU通过光纤连接到BBU,基带资源位于BBU部分,由所有RRU共享。如图1所示,BBU如同一个“基带池”,掌控着所有的基带资源,根据各个区域的话务量调度基带资源,当话务在不同区域流通时,可共享同一基带资源;亦可在某些基带资源出现故障时,选取“基带池”中的资源作为备份,提高系统稳定性。

图1 基带池原理

采用基带资源共享方案后,有如下优势:

(1)提高基带资源的业务均衡。通过多个站点之间的基带资源动态调整,在确保业务在各站点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降低对基带资源的需求,提高基带资源利用率。

(2)提供基带资源的备份和保护,在部分基带资源出现故障和失效时,利用空闲的基带资源替代故障资源,保证业务的持续开展,降低业务的拥塞率。

2 资源流动 应对话务迁移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中的大型社区、CBD商圈越来越多,话务量出现了一段时间从某地迁徙到另一地区的现象,该现象被形象地称为潮汐话务。当话务量突发增加时,最容易出现网络拥塞,无法接入的现象;而话务量突然减少又常常会使资产闲置,浪费网络资源。潮汐话务已逐渐成为移动通信网络中不可小觑的问题。对于潮汐话务现象,在传统规划方式中,需要按照最高话务量进行组网,这样才能保证通话质量,但却与目前绿色环保的建网原则背道而驰。如果按照平均话务组网,当遇到话务量激增时,网络又不堪重负。

分析潮汐话务的特点,话务迁移两地总话务量基本保持稳定,并且有一定的时间差,因此对于移动性话务可以采用基带资源共享方案进行组网。存在话务迁移的两地共享同一BBU下的基带资源,除各小区必须的基带资源外,其它基带资源可在多个区域内共享,根据话务情况实时分配基带资源。

如图2所示为住宅区和办公区的话务迁移情况。在很多城市这种住宅区和办公区的区域化越来越明显,并且为了上班的方便,往往住宅区距离办公区并不是很远,这就为住宅区和办公区共享基带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人员在住宅区和办公区的移动,话务量也随之移动,基带资源也在两地共享,这样一个基站解决了两地的话务迁移问题。

从图2中还可以看到基带共享方案不仅解决了话务迁移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假设两个区域的峰值话务量要求的站型都是S666(18载扇),如果不使用基带池,则总基带单元要求为36载扇。若采用动态基带池,两个区域的基带资源原始配置可以很小,比如S222(6载扇),而将12载扇的资源做动态共享配置。则总计24载扇即可满足全部的话务需求,节省基带资源达1/3。同时,多个区域共享基带资源,还可以减少基站数量,减少机房数量,减少配套资源的消耗,全面降低建网成本,增强运营商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基带资源共享方案对基站设备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要容量大,还要接口丰富。中兴通讯在中国移动三期网络中,已经推出了大容量、紧凑型宏基站B8300,目前有2万多套应用于现网,其性能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2010年B8300由原来的81载扇升级到108载扇,容量进一步提高,结合基带资源共享方案可应用于大型场馆、工厂、城镇等大容量场景,一个城市只需一套基站设备将不再是梦想。

2009年10月,四川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在德阳对B8300应用基带资源共享方案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效果良好,完全满足话务动态迁移的要求。

3 互为备份 提升网络可靠性

第4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关键词:世界城市 首都 档案工作

一、建设世界城市为首都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平台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首都发展新的奋斗目标,即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以更高标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世界城市是国际化城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建设世界城市成为北京瞄准的新目标,但是建设世界城市是复杂而又工程浩大的社会系统工作,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北京城市发展目标定位,第一步是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第三步到2050年成为世界城市。作为城市记忆工程的主要承担者,档案部门要站在世界城市角度,按照世界城市标准,重新认识首都档案工作;要以面向全球的国际视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推动档案工作。档案工作要主动融入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全局,大局之中谋划、全局之中定位。

二、积极贯彻“服务先行”战略,为首都各项事业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档案服务是档案工作发挥社会作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重要途径。要积极贯彻“服务先行”战略,使档案工作为首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更好地服务。在档案服务中贯穿公共化、均等化理念,对城市和农村、政府和公民、国企和民企等都要做好服务工作。

档案馆是收藏文化资源的主要部门,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更多地关注精神文化生活,档案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拓展档案文化资源建设的视野。北京市档案馆要率先建成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为北京建设文化中心作出贡献。

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拓展,新的工作不断出现,档案部门要及时了解,及时跟进,提供相关服务。档案部门要紧密关注社会建设,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社会救助档案、保障性住房档案等民生档案工作,为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服务。截至2008年9月,北京市有新经济组织106.7万个、新社会组织2.8万个①。档案部门要及时为有档案管理需求的“双新”组织提供档案管理服务。

世界城市是全球金融中心、全球经济管理和控制中心。金融行业、企业总部大都位于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他们产生的档案数量庞大,为节约资金,会有代存、代管、代整档案等需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大力培育档案中介组织,鼓励其开展寄存、代整等相关服务,为首都经济发展服务。

三、行政区划改革和重点功能区整合将增强档案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力度

在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刘淇同志作了题为《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努力提高首都科学发展水平 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的工作报告,提出“借鉴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调整行政区划的经验,加快推进行政区划改革和重点功能区整合”。上海市将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天津市撤销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目前,北京也在积极探索行政区划改革和重点功能区整合工作。现在北京市有一个市级综合档案馆,一个市级专门档案馆,按照行政区划设立18个区县级档案馆。未来行政区划改革和重点功能区整合将打破档案管理的行政区划框框,区县档案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会增强,档案管理的体制机制将有新突破。

四、世界城市建设促使首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速,远程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增大档案信息的价值,避免档案资源浪费,档案信息在更大范围的应用共享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北京市档案资源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果,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奠定了基础。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拥有档案机读目录5941万条,档案全文数字化近7000万页,市区两级档案馆建立了专题档案信息资源库。②市档案局2009年组织了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民生档案资源共享和农村档案资源共享两项试点工作。选取昌平区、平谷区的4个村作为农村档案资源共享试点村,试点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民生档案资源共享工作也正在积极开展之中。这些都是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有益探索,是便民工程和民心工程。

北京市档案资源整合、共享程度与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相比,与公民档案信息需求相比还有差距。欧美各国在档案资源社会共享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美国档案与文件署(nara)在20世纪90年代组织建成了档案信息导航系统(nail),能检索到200多个档案馆(包括10个总统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英国建立了全英联合王国的共享网络。③北京其他行业资源共享工作也值得档案行业学习。例如北京市科委建立“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对分散于北京近百所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放共享,实现了企业科技研发需求与科技资源供给的有效对接。

档案部门要探索建立“首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在组织上由市档案局(馆)统筹领导,各区县档案馆积极参与。平台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努力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档案服务体系。平台以网站为外在表现形式,其后台数据库包括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可以通过网站的检索界面搜索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由各个专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子系统构成,实现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等各类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利用者所需档案信息只要保存在某个档案馆内,即可在首访的档案馆查询并可异地开具档案证明。

档案部门要开展首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为首都档案资源共享提供理论支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档案信息管理领域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共享模式和运行机制需要加强研究。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立法不完善,影响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档案部门要不断协调和解决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与安全、档案信息公开与保密等之间的矛盾,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鼓励档案部门开展档案信息服务。

五、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要求档案部门对产生的问题作出及时应答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阶段。档案部门应做好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档案工作,记录好城市变迁,更好地服务于城乡一体化工作。

加强征收补偿档案管理。搬迁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焦点,倍受期待的“新拆迁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于2010年1月29日。档案部门应该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为契机,规范相应档案的管理。城市房屋征收补偿档案记录了城市的改造过程,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变迁,与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珍贵资料。但是,目前没有征收补偿档案的管理制度。制度的缺位是相关档案归档不齐全,整理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与相关业务部门积极沟通、联合制定征收补偿档案管理制度,规定归档范围、整理规范、利用制度及归属流向,以保障国家权益和公民的切身利益。

做好重点村改造过程中的档案工作。2010年,北京整体启动50个重点村进行城乡一体化改造。档案部门要以重点村改造工作为契机不断拓展档案工作视角,延伸档案工作领域,使档案事业发展融合到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在改造过程中,档案部门要主动介入,将其纳入指导监督工作的重点,指导相关区县档案局做好撤并重点村改造过程中的档案工作。此外,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档案部门应主动记忆城市变迁,利用照片、影像、地理信息系统等传统和新兴技术手段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地反映城市面貌的变化,更好地保存城市记忆。

六、引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与其地位相匹配的档案工作

北京中关村已经发展成为“一区十园”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是全国最大的高科技园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中关村是发展动力和引擎。目前,园区的档案由中关村管委会办公室管理,有文书档案2万余卷(件),照片档案约1千张,档案用房总面积72平方米,库房54平方米。与此相对比的是,天津滨海新区建立了集图书、情报、档案于一体的泰达档案馆,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档案库房面积3600平方米。上海浦东档案馆占地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其中档案用房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档案工作与其他省市同种类型的开发区、示范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北京市档案行政部门要督促中关村管委会建立与地位相匹配的档案工作,引导其建立功能齐全、设施设备一流、保障有力的档案馆。

七、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使首都成为全国档案人才资源高地

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世界城市建设,还需要有一支知识复合、业务娴熟、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目前,北京档案专兼职档案员数量众多,但拥有档案专业学历和专业职称的人员少,全行业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北京市档案管理部门应以培养高层次档案专业人才为突破点,加强高级档案人才培养相关理论问题研究,重点抓好对档案行业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的培养,带动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要不断完善档案人才工作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加档案专业人才数量,改善档案专业人才结构,创新管理方式,营造档案专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使首都成为全国档案人才资源高地。

注释:

①张旭.北京已有一百多万个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新华网.2008年12月12日.

第5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要筹划建设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民办高校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资金需求量增大,学校要健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短期内无暇顾及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西方经济学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建设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学校配备相应的人员进行相互协调,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相应的网络硬件设备采购和软件程序的开发设计,这些没有必要的资金支持,就只能是无水之源。

二、构建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必要性

民办高校现有网站主要是针对教学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缺乏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在21世纪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将先进的网络技术理念与现实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网络资源共享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对推动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改革有着重要作用。第一,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有助于同行教师相互借鉴。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学方法与经验,因为种种原因该老师离开现在的教学岗位而没有将其宝贵的教学资料保留下来,很是令人感到遗憾。通过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将前辈先进的教学经验及时的保留下来,避免对人力资源的浪费;更有利于支持西方经济学新进教师的学习和提高教学水平。该平台能够提供给教师强大的在线备课环境,有助于教师在备课时进行教学探讨与交流,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讨论与设计,拓展教师教学思路。第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西方经济学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讲授经济学的原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实际经济生活的经验不足,造成学生对某些基础知识与技术难于接受,通过合适的课件,可以使学生更全面的理解经济学的知识,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第三,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极大地拓宽了课程教学空间。借助网络在线资源与人机交互系统的支持,使学生得到及时、充分的个别辅导。尤其是对上合班课的大课堂,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同学的情况,该平台可以在课后弥补对于课堂上没有照顾到的群体,利用网络平台提升个体的学习效果。

三、构建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探索

西方经济学教学平台资源主要由文本、幻灯片、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七种媒体类型组成,资源划分纵向以课程、章、节、知识点为主线组织;横向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讲义、案例库、试题库,师生互动、经济学学科前沿动态、经济学阅读推荐的资源为主线组织。西方经济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一方面支持资源的查找、链接、更新、上传、下载,另一方面支持教师在线管理功能,学生在线学习及动态资源调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分为基础部分和扩展部分。

1.基础软件部分

基础软件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讲义、案例库、试题库共五个子模型。分述如下:教学视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形势也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资源。视频类素材使用四种存储格式:AVI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和流式媒体格式。在PC平台上要使用AVI格式,Apple系列使用QuickTime格式,单独欣赏较大视频素材用MPEG格式,在网上实时传输供实时教学使用的视频类素材使用流式媒体格式。视频数据以Sql数据库存储视频文件属性和路径。在数据库之外独立设置视频服务器,存放视频文件,提供视频流媒体服务。教学课件库包括教材、习题点评、讲座、学习专题分析、网络课程等,主要以Word文件、幻灯片、网页、动画等媒体表现形式,一般根据教学知识点设计存储于数据库中供使用。电子讲义以数据库形式存放经济学教学使用需要的定义、定理、公式、教学用表格、教辅材料、经济学家信息等;每一个教学讲义的内容都有如下几个部份: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练习题、测试题、参考的教学资源。讲义时间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说明等。案例库和试题库用以存储教学案例、实验案例和应用案例的资源;教学过程测评需要的资源,包括试题、试卷、试题答案等。

2.扩展软件部分

扩展软件包括用E-Mail或BBS实现师生互动功能和在线学习系统。用E-Mail或BBS实现师生互动功能对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回答,对于典型问题教师可以决定是否审核、和共享该问题。在线学习系统提供全部共享的学习资源的访问入口点,学习者通过安全登录后,可以访问自己定制或者系统共享提供的学习内容,为各二级学院的教师和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途径。提供各种经济学课外资源,如经济学学科前沿动态介绍经济学前沿的文章和链接网址;经济学阅读推荐部分经济学经典电子书籍和阅读链接网址,教研论文等。西方经济学学习资源将按照所学不同专业进行分类发送,跟踪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智能推荐学习资料、学习伙伴、学习社区等等。

四、结语

第6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关键词]电信基础设施 共建 共享 天线隔离度

1 前言

2008年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工信部联通[2008]235号)(以下简称“工信部235号文”),正式启动了针对目前三家电信运营商的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运营商之间正式而明确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在国内尚属首次,但目前运营商之间的实际共建共享的实施中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2 共建共享方式介绍和分析

2.1共建方式及分析

目前共建共享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共建一方建设、其它方租用

几家运营商均倾向于自己独建、其它方共享的方式,此种方式验收时相对比较单纯,建设方以满足各方需求进行建设,共享方按规范进行安装施工即可。但此种方式需要面临的是租金价格谈判,并且导致未来多年的租用费用谈判困难。

实际操作中为了简单易行,运营商多采取“对等独自建设、互相租用、互不发生费用”的方式进行,即“同等资源对等交换”,对等是指一般数量上对等,而不是价值的绝对对等。

此种共建方式其实也属于所有方开放既有资源共享,不会产生对既有资源共享条件和共享方案的争议。

(2)三方共同投资新建

以上方式简单易行,但站在更加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各方均比较赞同三方共同出资建设的方式。但此种方式也存在费用协调、产权划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目前类似的共建案例很少。

(3)第三方建设、其它方租用

这种方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后遗症多,运营商没有主动权。目前类似的共建案例也很少。

2.2共享方式及分析

(1)一方开放既有资源、其它方租用

这种方式属于常规的资源共享方式,同样存在着租金价格谈判问题,包括未来多年的租用费用的谈判困难,以及对既有资源的共享条件和共享方案的争议等问题。

(2)对等交换、互不结算

这种方式指双方对等开放现有资源互换,达到互相共用的效果,即“同等资源对等交换”,分为“同类资源用处对等交换”和“不同类资源价值对等交换”。此种方式省去了费用问题,操作性较强,也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式。但若想在成本投入、入账和支出等方面达到完全精确的价值相等是很难的。

在目前共建共享初始阶段、力求尽快实施的情况下,为便于简单易行,目前各地在共建共享时,主要采用“同等资源对等交换”,互不结算的方式。预计“对等交换,互不结算”的方式将是近期主要方式。但是,鉴于各运营商优势资源的不对称,过多采用的“对等交换,互不结算”方式肯定会制约共建共享大规模开展,毕竟共建共享并不是简单的资源互换,且对现有资源匮乏的运营商来说是不公平的。

3 共享条件定义争议和建议

本节仅以铁塔共享中存在的一些争议为例,阐述现有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难以确定是否具备共享条件的问题。铁塔共享是电信基础设施共享的关键。也是制约基站共享的首要障碍,其它资源共享中同样存在类似问题。

3.1铁塔“共享条件”定义存在的问题

(1)对235号文的相关解读有不同理解,成为是否具有共享条件的关键分歧

235号文要求,共享时,第一是“已有铁塔、杆路必须开放共享”,同时要求不具备共享条件的应采取技术改造、扩建等方式进行共享;第二,所有方拒绝共享时应说明具体原因。对此一般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所有方应在考虑技术改造、扩建手段以后方能决定是否可以共享,并在拒绝共享原因中说明为何不能通过技术改造和扩建而共享的原因以及评估依据;

所有方在不考虑对现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扩建的情况下。仅就现状情况下提出拒绝共享的原因。

根据235号文的精神,正确的应该是第一种理解,而实际中,所有方一般都是按照第二种理解回复了拒绝共享的原因。

(2)所有方的拒绝理由缺乏界定标准,凸现相关共享条件要求存在漏洞

在申请方提出共享需求后,共享方以“考虑未来使用的空间预留”、“承重、负荷等安全隐患”等理由拒绝共享。但空间预留的标准以及承重和安全隐患缺乏明确的界定,导致共享条件定义模糊。

3.2对于“共享条件”定义的建议

(1)相关管理协调机构对不同运营商、不同类型资源合理的空间预留进行定义和说明。

(2)完善对共享条件的定义,以及对共享条件的判定原则和流程,明确“限制共享”的条件,制订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流程、明确相关标准。

明确说明技术改造、扩建方案属于共享方案之一,如能通过技术改造、扩建达到共享要求的必须共享;

制定相关技术改造、扩建方案原则、标准和要求,明确要求所有方在考虑技术改造、扩建方案前提下再决定是否具备共享条件;

共享方可参与对共享设施的技术改造、扩建方案的制定和评估。

(3)在确认共享条件之前共享方可实施现场勘查、承重、风阻等风险评估工作,参与决定是否可以共享。

4 基站共建共享技术

以下简单介绍基站共建共享中涉及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天线隔离度、天线改造和多频天线应用,以及对现有天线/抱杆的调整等。

4.1天线隔离度分析

(1)干扰简述

基站共建共享中。尤其需要注意各系统共址干扰问题。从技术上说,共址基站间的干扰主要分为三部分:杂散干扰、阻塞干扰和互调干扰。两个共址基站的互干扰原理图如图1所示。

发射机的带内发射信号只能通过阻塞一种途径干扰接收机:发射机的杂散辐射主要通过直接落入接收机的工作信道形成同频干扰的途径影响接收机。这种影响可以简化为提高了接收机的基底噪声,使扰基站的上行链路变差。从而降低接收机的灵敏度。互调干扰是指干扰信号满足一定的关系时,由于接收机特性的非线性,会出现与接收信号同频的干扰信号,它的影响和杂散辐射一样,都提高了接收机的基底噪音,降低了接收机的灵敏度。因此可以把互调干扰也看作杂散的影响。

(2)不同系统间的隔离度

在共建共享中需考虑GSM900MHz、GSM1800MHz、CDMA800MHz,WCDMA2GHz、CDMA2GHz、TD-SCDMA2GHz系统问的干扰隔离要求。各系统间频率如表1所示。

隔离度计算以各系统的行业规范规定的杂散辐射、阻塞电平,接收机灵敏度等指标为基准,但在实际工程中,各个厂家的设备在这些指标上往往优于规范的要求。因此,最终的隔离要求要比以下结果小,可根据设备实际的性能参数进行详细计算。不同系统间的隔离度如表2所示。

(3)相同制式之间 的干扰隔离度,是指不同运营商相同制式网络之间的隔离要求。

(4)空间隔离方法

根据无线传播模型、天馈系统参数及其摆放、位置关系,可计算各系统间天线所需隔离距离,作为天线安装的依据。

天线隔离度通常有三种方法:水平隔离、垂直隔离和组合梯形隔离。如无足够空间实现天线的空间隔离,可考虑加装物理隔离设施或滤波器。

4.2天线改造和多频天线应用

当铁塔或天面共享面临各方天线过多,天面面积、铁塔抱杆、承重/风阻受限时,一般可采用下文提到的天线技术改造措施,以减少天线数量,节省占用天面面积和铁塔天线抱杆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现有铁塔或天面的影响。铁塔或天面共建时,同样可参考下文提到的技术方案来减少天线数量。

如若通过以下天线改造措施空余出可用天线抱杆、或空余出可新建天线抱杆位置,则无需对铁塔或天面现有塔桅进行结构性改造,就可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

(1)单极化天线改造为双极化天线

共享时,将所有方单极化天线(每扇区2根天线)改造成双极化天线(每扇区1根天线),空余的位置可安装共享方天线。

共建各方统一采用双极化天线,尽量避免采用单极化天线。

(2)利用多频或宽频天线

多频天线:不需合路器,采用MIMO技术进行设计,采用两套辐射单元,各系统分别接入天线的不同接口。

宽频天线:该天线应用的特点在于实现了共天线共馈线,但合路器会带来一定的差损(约3dB),且这种应用方式不论其采用机械下倾还是电下倾的方式,两套系统都无法做到独立调节下倾角。

当铁塔或天面共建共享面临各方天线过多。天面面积受限、铁塔承重/风阻受限问题时,建议采用多频天线,一般采用双频和三频天线,因为TD-SCDMA系统采用的智能天线不能与其它系统进行合路。

运营商内部的多系统(如:移动的GSM900/GSM1800,联通的GSM900/GSM1800/WCDMA)共用多频天线,这样在节省自身资源的同时也为共建共享留下了更大的余地。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案:

方案一(考虑2G,3G独立):将现有GSM900天线更换为GSM900/GSM1800A频天线,空余位置安装新增天线;

方案二(考虑1800/3G覆盖能力相近):针对中国联通,也可选择将现有的GSM1800天线更换为GSM1800/WCDMA双频天线;

方案三:针对中国联通,还可选择将现有3个系统的天线更换为GSM900/GSM1800/WCDMA三频天线:

方案四:中国电信在目前还只用一个800M频段时,不需合路,未来采用2000M频段后也可将CDMA800M和CDMA200M系统共用多频天线。

不同运营商多系统也可共用多频天线。

跨运营商多系统共用多频天线方案同样可参考以上4个方案,但注意运营商间相同系统不能共用多频天线,如:联通GSM900不能和移动GSM900共用天线、联通GSM1800不能和移动GSM1800共用天线等。

(3)合路器设置方案

天线合路时合路器设置有两种方案

在机顶输出后、机房内进行合路:如果因室外馈线过多,走线架受限、不易安装馈线时,可采用本方案。

在塔顶,天面、天线底部进行合路:建议频段相差较大的系统合路时(如GSM900/GSM1800),可采用本方案,以减少合路后信号在馈线的损耗差异,如图2所示。

4.3天线/抱杆位置调整

在共建共享中,如遇到现有屋面天线抱杆或铁塔平台上的天线支架位置不合理。影响共享方天线安装时,可对现有天线抱杆位置进行调整,以同时满足各方的网络要求和共建共享要求。

5 建议制定年度共建共享目标

据上,为有效推进共建共享工作,方便各运营商的预算管理,建议制定年度运营商间共建共享目标,同时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共享目标的衔接

三大运营商应分别在集团、省分公司层面制定各自的共建共享目标,并同时在集团、省分公司层面进行目标数据的衔接。避免双方目标存在逻辑出入。

(2)现有资源的差别共享

目标要综合考虑各运营商的现有资源分布,可在全国范围内根据不同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区域差别共享。

根据各运营商不同类型基础设施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共享目标数据应在全国范围内的不同区域而有所差别,而不能是在局部范围内的同类资源相互均衡共享。

运营商资源分布影响共享资源的分配,建议相互间共享目标有所侧重。

中国电信共享目标侧重:南方21省市多提供传输资源共享。

中国联通共享目标侧重:北方10省市多提供传输资源共享。

中国移动共享目标侧重:全国范围内多提供基站(含铁塔等)资源共享。

(3)共建共享深度

各方应深刻贯彻235号文精神,加强共建深度。制定共建共享目标时,避免停留在对等资源互换上,以致共建共享停留在比较简单化、表面化的资源互换上。

(4)资源开放共享率

各运营商现有资源开放共享目标应考虑共享占自身资源比例的大致统一,而不应苛求各方开放共享资源的绝对数量的一致统一。

6 其它问题和建议

(1)企业预算管理问题

由于在年前很难估算出第二年能获得共建、共享的数量,难以制定相关的投资预算和成本预算。所以建议:相关机构会同各方建设单位共同确定共建共享目标计划,以便企业进行预算管理。

(2)共享改造费用分担、产权、租赁费等问题

在共享需求得到确认后,在共享设施需要改造的情况下,由于涉及到改造费用、资产归属、租赁费等方面,谈判难度很大,协调难度大,导致方案迟迟难以通过。

建议:尽快明确共享租金费用核算依据等。针对铁塔、机房、市电引入、管道、光缆、杆路等资源的出租,出台各类资源的出租资费标准。

(3)财务监管问题

多方共同投资共建以及发生共享改造费用时,可能会存在资产划分、财务不易入账等困难,并与现行国家或行业法律法规相冲突、违背相关财会审计监管规定等情况。

建议:与财务监管机构协商,针对共建共享产生的特殊财务问题,创新思路和完善制度,协商适当的入账方式。

(4)特殊区域共建共享

特殊区域网络覆盖需要共建共享,如高铁覆盖、隧道覆盖、密集小区、景区覆盖、沿海(含海域)覆盖、室内分布系统等,建议相关部门协调特殊区域,对公共移动网络统一规划,制定共建共享相关要求,纳入城市规划、配套建设中。

(5)企业间工程规范问题

在可预见的将来共建共享中,企业间肯定存在相互间工程规范(含建设、施工、维护、验收等方面)要求不统一的情况。

建议:针对各方企业间影响共建共享工程实施的工程规范、技术指标或技术要求(含建设、施工、维护、验收等方面)分歧进行规范和统一。

第7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关键词:同城联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有益尝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109-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指在同一城市的各高校,通过建立联盟组织,为思政课教师搭建一个教学、交流、培训、提高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比较优势,不断提升同城各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需要、运行机制、有效途径、有益尝试。

一、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需要

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的建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淮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新发展、应对新挑战的现实需要。

1.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推动协同创新的需要

教育部在2012年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对“推进协同创新”做出详细部署,并正式实施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核心内容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表明协同创新已经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我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托。面临新形势,高校思政课教学迫切需要改革与创新,如何实现改革与创新?在同城联盟机制下思政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既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又是推动高校协同创新的新要求。

2.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道德环境和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立足于本校,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同城联盟带来的信息共享、资源有效获取构成的整体优势,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思政课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吸引力。同时,伴随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高校之间迫切需要利用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资源的整合、节约使用和优化配置,达到建设节约型校园之目的。

3.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实现优势互补的需要

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就是要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各高校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需求者,这种交互作用使得共建共享成为可能。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思政课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主要有:一是高校之间存在着思政课教学优势的差异性。研究型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而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研究和专业培养方面。从整体发展来看,二者的优势互补,既是促进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由之路,也是各高校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创新性的现实要求。二是高校之间存在着思政课教学条件的差异性。各高校思政课教学软硬件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存在着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迫切需要。

4.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统一课程要求的需要

课程要求的统一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提供了政策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政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明确了思政课教学目标、任务、原则、师资建设、经费投入、教材使用、学时安排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共性多,可比性强。这种课程要求的统一,是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政策依据。

二、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

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的建立,不断完善同城联盟体制机制建设,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

1.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创新

2009年6月,为贯彻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建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手拉手”共建机制的通知》精神,由淮南师范学院牵头成立“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成员由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淮南联合大学、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六所高校组成,其中前两所为本科院校,后四所为高职院校,前五所为公办高校,后一所为民办高校,前五所在淮南市城区,后一所在毗邻淮南的六安市寿县城关。所以,从类型看是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共同牵手;从性质看是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携手共进;从分布看是淮南城区与寿县城关的跨区合作;从效果看是结对帮扶与共同提高的共融多赢。可见,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把高校思政课的一般要求与淮南同城高校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创新。

2.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机构

一是成立“同城联盟”教学指导委员会,各校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为主任委员,校党委宣传部长为副主任委员,负责组织领导。二是成立“同城联盟”秘书处,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为秘书长,其他各校思政部主任为副秘书长,秘书处设在淮南师范学院,负责日常工作。三是确立“同城联盟”活动机制,形成联盟运作轮值机制、联盟成员帮扶机制、联盟信息交流机制、联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

3.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制度体系

联盟成立以来,建立了联盟主席轮值制度、教学研讨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观摩听课制度、教学比赛制度、重大课题联合申报制度、科研集体攻关制度、学术讲座共享制度、实践基地共享制度、督导检查制度、信息员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制度的建立,使同城联盟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4.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运行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制度,也就是实行联盟轮值制度,每年确立一所高校作为轮值单位,其分管领导即为联盟轮值主任委员,校党委宣传部长为轮值副主任委员,思政部主任为轮值秘书长,负责本年度同城联盟活动的组织领导、方案制定、工作落实等;二是经费保障制度,从思政课专项经费中划出20%作为同城联盟的活动经费,确保同城联盟各项活动正常运转。

三、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

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的建立,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

1.构建同城联盟组织机构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整合淮南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必须进一步完善同城联盟组织机构,由指导职能、工作职能、进一步深化为教学协调职能等,要充分发挥同城联盟“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桥梁纽带的作用,这样,既能达到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利用、节约使用之目的,又能达到共建共享组织完备、运行稳定、发展永续之效果。

2.搭建网络课程交流平台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高效通道

在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协调下,通过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制度建设,实现主要包括试题库、图书资料、课件素材、案例素材和教育资源索引等思政课素材类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整合、分享思政课教学资源,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的精品课程、电子图书、电子教案、电子案例、电子课件等思政课网络类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新技术降低了知识的获取成本,MOOCs(即网上共享课程)的出现使大学不再是封闭的港湾,大学校园正逐渐失去独占独享已有知识的特权。”[1]为此,同城联盟充分利用现有的各校网络平台以及同城联盟网页,为思政课教师及时提供教学资源信息。

3.实行一校资源联盟共用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实效之举

教学软件联盟共用。如淮南师范学院利用同城联盟网络平台,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资料收集、教学案例设计、教学课件制作、教学方法探讨等在同城联盟范围内,实现高校思政课教科研成果的同城推广。教学硬件联盟共用。如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电子图书馆对同城思政课教师开放,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与淮南矿业集团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同城联盟各高校共享。教学活动联盟共用。如,学术讲座,一校举办,多校参与;教学研讨,一校组织,同城参加;教学比赛,一校主办,联盟协办,以此扩大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受益面。

4.建立同城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手段

针对淮南地区高校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特点,探索建立同城范围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尤为重要,为此,建立了同城联盟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督促检查体系、教学评估的办法和标准。如,围绕同城联盟思政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教学评价体系上突出基础性、示范性、共享性,把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作为核心要素,评价的重点由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由片面强调资源的占有转向全面落实资源的共享,且对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具有突出贡献(即资源贡献多、质量高)的学校与个人予以奖励,反之则予以告诫,以此充分调动联盟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

四、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有益尝试

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的建立,初步取得了一些建设成果,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有益尝试。

1.资源共建共享的课程建设成果是科学整合淮南高校思政课教学优质资源

一是课程建设精品化。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精品化,就是整合淮南高校思政课的课程资源,通过互帮互助,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辅、教学管理等方面建设高质量、示范性课程,包括校级、省级乃至部级等不同类别,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优质资源。二是课堂教学精彩化。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精彩化,是要在淮南高校各自遴选出“精彩一课”的基础上,通过校际的再次遴选,进一步锤炼教学基本环节和基本内容,推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水平。三是教学案例精选化。教学案例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精选化,就是汇聚同城联盟的力量,根据思政课教材“一本多纲”原则,在紧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情及淮南市情,精选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以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亲近感和吸引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掘地方资源,把学校所在城市发生的、与教学内容有紧密关联的历史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将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2]79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章中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进而带来整个社会面貌的深刻变化为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资源共建共享的队伍建设成果是全面提升淮南高校思政课教师整体水平

一是师资培训优质化。培训时间,可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培训专家,可通过市外聘请(即走出淮南,外请相关专家,作为培训教师)与市内帮扶(即遴选淮南本地高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日常的“传、帮、带”)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培训内容,可通过专题讲座与实践考察相结合。这样,集中优质的培训资源,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团队建设优势化。以课程为单位,按照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研究方向,组建富有特色的同城联盟教学团队。发挥各校优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作为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由本科院校牵头,申报省级乃至部级重点学科,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同城联盟学科团队。通过跨校联合申报教学与科研项目,实现重大课题的攻关,形成相对稳定的同城联盟科研团队。同城联盟团队优越于单个学校的团队,具有明显的整体优势,且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三是督导队伍优异化。以学校为单位,兼顾学科和课程布局的合理性,每校遴选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影响力的一线思政课教师,组建一支优异的督导团队,对同城高校思政课进行教学督导。优异的督导团队是提高同城联盟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

3.资源共建共享的教学研究成果是初步实现淮南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发展

一是教学观摩规程化。规定每学期由一个学校组织开展同城校际教学观摩与听课活动,其规程为:观摩现场教学后,趁热打铁,对主讲教师在教学特色及教学有待改进等情况进行集体评议,最后,召集人对观摩教学进行总结点评。这样,以教学观摩提升同城联盟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教学研讨规范化。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由同城高校轮流承办,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研讨。这样,以教学研讨拓展同城联盟教师的教学视野。如2009年6月在淮南师范学院举办了主题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首届教学研讨会,2010年6月在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主题为“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的第二届研讨会,2011年12月在淮南联合大学举办了主题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作”第三届研讨会,2012年12月在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主题为“推进思政课建设工作”的第四届研讨会,2013年11月在安徽理工大学举办了主题为“党的十精神‘三进’工作”的第五届研讨会。三是教学比赛规约化。每年开展同城联盟教学比赛,使思政课教师在更大平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展示学校的实力。比赛规约为:选手有各高校先行选拔,评委由省内专家组成,比赛采取现场讲课和现场答疑方式形式进行,做到比赛的客观、公平、公正。这样,以教学竞赛锤炼同城联盟教师的教学技能。如2013年获得同城联盟教学比赛一等奖的淮南师范学院庞秀艳老师,参加“第二届长三角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荣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第一名。

4.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建设成果是逐步扩大淮南高校同城联盟的社会影响

一是学术交流常态化。打造同城联盟“思政讲堂”平台,聚集学术资源,浓厚学术氛围,坚持政治性、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统一,邀请国内、省内知名学者、专家讲学,力求以高端学术精品为载体,高扬主旋律,拓宽主渠道,一校举办,多校参与,以放大学术影响。二是联盟网站动态化。建设同城联盟“思政网站”平台,上传优秀教案、精良课件、典型案例等,成为共享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各校信息员不仅在“思政网站”上,而且利用微博、微信等及时收集、各校的特色做法和同城联盟的最新工作动态。以现代传媒扩大同城联盟的网络影响。三是思政简报固态化。以同城联盟“思政简报”为平台,每月编辑一期,固化同城联盟及各校开展的工作及其成果,形成档案资料,同时,将“思政简报”呈送省教育厅分管领导阅示,寄发省内部分高校思政部交流,以扩大同城联盟的社会影响力。如,近年来,在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分管领导多次肯定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的创新工作,“思政简报”是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名扬省内的主要原因。

目前,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正处在建设发展阶段,在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科学整合了淮南高校思政课教学优质资源,全面提升了淮南高校思政课教师整体水平,初步实现了淮南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发展,逐步扩大了淮南高校同城联盟的社会影响,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第8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档案馆;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1 — 0112 — 0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持续高涨,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进一步加强,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已经为大力发展数字档案馆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发展也开始起步了。继2004年深圳市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数字档案馆之后,许多城市的数字档案馆也实现了档案的数字化加工文件资料著录、数字档案内容管理、档案借阅与全文查询、档案的内容关联管理及图文声像一体化等应用功能,这些成就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进程。

一、数字档案馆的内涵

与数字图书馆建设初期一样,20世纪90年代末,电子档案馆、虚拟档案馆、没有围墙的档案馆、全球档案馆、超级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等新名称不断见诸报端。随着数字图书馆从概念变成现实,档案界对于数字档案馆的表述也渐趋统一。

然而,对于不同的研究者而言,数字档案馆仍然有着不同的内涵。档案界、计算机界、国际标准组织机构以及档案用户等,都在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一概念。

信息系统论是当前档案界对数字档案馆概念描述中的一种主要提法,其核心是将数字档案馆定义为一个超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定义强调数字档案馆是一个信息系统,但是,没有给出信息系统的确切内涵。而持信息仓储论这一观点者通常将数字档案馆定义为“信息仓库”、“知识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站”等,最终实现“数字档案馆”,它强调了数字档案馆的信息存储和传播功能,但对数字档案馆本质属性的描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信息环境论将数字档案馆看作是一种“信息组织模式”,其对数字档案馆本质属性的表述显得比较宏观与抽象,环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难以具体认知。功能拓展论将数字档案馆定义为传统档案馆利用现代技术拓展服务功能的一种方式。其它还有一些类似的释义,不再一一列举。从以上几种定义来看,多为描述性定义,差异较大,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视角所得到的数字档案馆概念。

那么,怎样才能从当代信息科学与档案学的角度来对数字档案馆这一词语的含义进行认定和概括,使所有数字档案馆建设者都能够清晰地勾勒出未来的目标呢?只有对数字档案馆这一信息时代“新生儿”的本质属性与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才能得出相对比较完整和清晰的数字档案馆定义。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定义:数字档案馆是在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利用数据库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创建、获取、存储、处理、交换与数字档案信息的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构,是各级政府和各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数字档案馆的特征

1.数字资源的多样性。一是依托于实体档案的数字化;二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组织、加工相关数字信息形成的数字信息。

2.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依托于网络,一方面能够在线采集网上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能够针对利用者不同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3.技术的多变性。由于数字档案馆依靠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基础于内容的检索技术等,其存储技术、载体、格式、阅览方式等,都呈现出不断进步、变化的动态。

三、数字档案馆的功能

1.信息集成功能。数字档案馆的建立,使我们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对特定区域内的所有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档案实体的保管形式。通过信息集成,使中心档案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管理档案及相关信息的中心,所以,信息集成将成为数字档案的首要功能。

2.资源共享功能。无论利用者位于何地,档案保管于何处,利用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方便地查询、下载档案目录、数据乃至全文,数字档案馆这一功能的发挥有助于实现档案利用的理想化目的。

3.社会记忆功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将应用国家相应的档案政策使档案馆改变以往以党政信息档案为主体的实体保管模式,档案是社会记忆的主要工具。数字化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档案馆保存社会记忆功能的实现。数字档案馆能实现对电子公文、科技文件等进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对文件从生成、捕获、处理、归档、鉴定、提供利用等的全过程管理,进行数据的动态管理。

四、数字档案馆的最终目标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国家信息基础工程把各级各类档案馆组织在一起,把档案信息与其他门类信息综合起来,作为国家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面向全社会发挥作用。所以,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尤其是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应该从一开始就纳入到国家信息基础工程之中统一规划与设计。数字档案馆的核心资源主要来自相关的信息系统,同时又可与相关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共享。

五、数字档案馆的总体架构

数字档案馆应以结构化的数字档案馆为基础,基于物理和逻辑两种结构,建成中心档案馆和基层档案馆两层分布式结构,实现各系统之间数据接收、信息交互、资源数据查询、数据存储与备份、归档数据管理、目录、信息的整理与利用管理等功能。按照两级模式建立的中心档案馆内容包括各门类在内的所有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基层档案馆应管理本单位经过归档流程的先行有效的各类档案数字化信息。

六、数字档案馆理论体系建设

数字档案馆的理论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例如,档案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携手开展数字档案馆理论研究,势必会更加有力地推进数字档案馆理论体系的建设。但是,对于数字档案馆这一档案工作创新变革的产物,档案界似应更多地承担起建设相关理论体系的重任。鉴于档案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文试图从档案学理论研究与档案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数字档案馆理论体系建设的内容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数字档案馆基础理论建设

数字档案馆基础理论研究离不开传统档案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是对传统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

数字档案的定义及边界。例如:数字档案馆的管理对象究竟是什么?与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信息管理机构的管理对象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大档案的概念外延到底有多大?这对于当前档案部门科学构建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库,合理配置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数字档案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例如,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贯彻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组织原则,建立起科学的数字档案馆体系,推进数字档案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如何构建数字档案馆的绩效评估机制等。

狭义数字档案馆的组织架构、工作环节以及相关的工作原则与要求。例如,数字档案信息的创建、获取、鉴定、存储、处理、交换、、利用、保密等应采取哪些策略,建立哪些制度?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如何根据数字档案的形成目的、形成活动、形成过程、处理程序和职能范围来正确运用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

上述理论问题,与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的推进速度相比较,档案界关于数字档案馆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显得比较欠缺和薄弱。然而,在当前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档案学科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的或缺,势必会导致实践的盲目性和无所适从,进而加速档案工作的边缘化趋势。笔者认为,档案工作者需要学习、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更需要明白自己的历史使命与工作内涵。数字档案馆既不能成为信息孤岛,也不是一个没有独特内涵、漫无边际的信息大仓库,需求不明晰往往是导致一些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与数字档案馆建设有关的法律规章建设

这方面的内容有很多,这里只能列举一些实践中遇到的、亟需解决的法律规章问题。如:档案工作的法律规章,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规章,著作权、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政策,保护公民隐私权、知情权的法规政策,信息共建共享的法规政策等等。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主要宗旨之一就是要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为国家、社会和公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档案界应注意总结和发现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积极推进相关法律规章的修订与完善,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有法可依,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七、进一步推进区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思考

1.坚持统筹兼顾,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

一是扩大档案收集范围。注重收集档案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多门类、多载体、多途径,丰富馆藏数量,改善馆藏结构。二是实施馆室一体化。通过馆室交换,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国家档案馆之间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有效衔接和共享。三是规范数字档案馆建设,特别是要完善档案数据库建设,夯实数字档案馆资源基础。

2.坚持共建共赢,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

实现档案资源集成共享离不开完善的协同工作机制,这是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由于档案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同时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规则不明确,一些地区可能将档案信息资源的产权地区化,有可能人为设置档案信息互联互通的壁垒,导致在档案信息归属上的“地区所有、部门私化”,这种格局将阻碍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用。因此,区域内各级档案馆对资源共建共享的思想认识是否统一、工作是否同步,都将直接影响区域数字档案资源集成共享和利用服务的整体水平。

3.坚持分步实施,深化拓展平台建设

第9篇:资源共享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装饰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149-04

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3年至2010年,教育部已累计评审出国家精品课程3 892门,建设成效非常显著。精品课程建设对推动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可归结为:(1)引导各高校关注教学质量,关注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结果,注重从规模到内涵的发展。(2)强制性地让高校加强课程建设及课程资源建设,推动教学改革与资源共享。(3)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教师投入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4)使教师和学生受益,部分实现了资源共享。但不可否认也存在各种问题,除大家公认的学科分布、知识产权外,还存在以下问题:(1)重建设、轻共享。各个院校对精品课程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除本校外,其他学校使用少,共享率低。(2)重评审、轻更新。各个院校关注课程评审,关注评审指标,但评审过后,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更新率低,对网站维护不够。(3)互动性差。不能充分利用网络使教师与学生或使用者互动。(4)定位不准。许多精品课程建设是为评上国家精品课程,关注的是评审条件,不是更好、更方便学生的使用。(5)视频较少,不能很好地为学习者服务。

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于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1 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5 000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由此可见,精品开放课程不仅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继承与发展、转型与升级。

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认识及建设策略

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2012年9月,教育部高教司又颁布了《关于开展2012年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推荐范围、推荐条件、建设要求等等。

根据上述文件和《2012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高职)》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新一轮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处理好与原课程的衔接,另一方面要结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要求,在原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转型和升级。

(一)转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前提

根据文件精神,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目的非常明确,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通过共享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这与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目的有显著的区别。因此,从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到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必须从建设目的、服务面向、建设思路、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转型。其中,最重要的转型是服务面向的转型,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要求服务对象从服务于教师向服务于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转型。

从单纯的面向教师转型为面向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求。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的教学思想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不善于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服务面向的转变,实质上要求教师践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更

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自主学习平台和丰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衔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基础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通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5 000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其中,2012年和2013年重点开展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这就明确要求新的国家精品资源课程应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两者之间应该在团队、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等方面有良好的衔接。

1.团队衔接。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团队是在“一流的教师队伍”要求下组建的,并且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课程建设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新的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重要力量。新团队应该在原团队的基础上,增加行业企业的人员和教育技术骨干,体现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特点。

2.课程内容衔接。原国家精品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等内容,具有一定的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新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在原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领域的发展,进行补充、完善和提高。

3.课程资源衔接。原国家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一般包括了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案、电子教材、学习指导、习题库、典型案例库、素材库等内容。这些也是新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基本资源要求,应通过规范化、格式化整理,加工整合到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中,避免资源浪费。

(三)升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核心

服务面向的转变要求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必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资源、课程传播与开发技术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要求和目标。

1.课程目标的转变升级核心是在注重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基础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即要关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还必须将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自主学习的方法、技能等融入课程目标。

2.对高职高专课程内容的选择(升级)应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遵循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设计重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开发应强调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而不是知识体系的完整”。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职业岗位技术工作,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转变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式,强化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意识和方法。

4.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分为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课程的基本资源要求系统完整,能反映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课程资源配置和应用,反映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展现课程团队的教学风采。课程的拓展资源要求有一定的社会覆盖面,涵盖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培养、岗位技能培训、新技术普及、职业素质养成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课程资源应丰富多样,以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将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习者,提高课程学习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进行有效学习,使学习者的个性得到彰显,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建筑装饰设计”申报国家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践

我院的“建筑装饰设计”课程2007年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当时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仍是理论+集中实训的模式。在总结多年课程建设和改革成果的基础上,2012年申报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过对原课程的转型、衔接和升级,其课程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建设团队体现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特点

新团队是在原团队的基础上,增加企业技术人员和教育技术骨干组建的。团队负责人有丰富的教

学经验和课程建设经验,主持过多项校企合作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团队成员也有多人多次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且成效明显。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了课程建设,并承担了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

(二)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更加准确、清晰

“建筑装饰设计”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课程以建筑装饰设计基本知识为基础,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手段,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对家居、办公、餐饮、商业、酒店等不同类型建筑空间的设计实践,使学生掌握建筑装饰设计必备的基本知识,掌握一般装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具备一定的建筑装饰设计创作、表现和沟通表达能力及从事建筑装饰设计所必需的基本职业素质,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建构和职业素质的形成。

(三)课程开发以真实的工作过程和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依据

课程开发设计总的思路:行业企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知识、能力、素质分析——课程内容解构与重构——项目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评价设计。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行业企业调研为前提,校企共同对建筑装饰设计所必需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共同确定本专业学生所需的课程知识体系、职业技能和素质目标,重构课程内容。

2.以任务布置——现场采寸——采寸图绘制——方案与提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提案审核——施工图审核——综合评价的实际设计过程为导向,设计工作项目和学习情境,并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构建建筑装饰设计的基础阶段、初步阶段、提高阶段、综合阶段,按照教学周安排课程项目,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序化。

3.“建筑装饰设计”课程所培养的职业能力主要是建筑装饰设计基本能力,其实质是培养学生掌握解决建筑装饰设计基本问题的能力,即要能掌握建筑装饰与空间、材料、造型、尺度、艺术等方面的关系问题。经过大量行业企业调研,装饰设计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掌握建筑装饰设计基本知识,更需要大量工程项目的实践。因此,应围绕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问题,对原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打破理论课+集中实训的旧的课程模式,引入典型的工程项目实践,将理论知识融入每个项目中。同时,在兼顾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项目过程系统化原则的基础上,突出项目主题(重点能力培养目标和主要侧重的内容)。全部课程内容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形式融入项目中,形成以建筑装饰设计基本知识为基础,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手段,以装饰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四)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实施工学结合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我院现有的工作室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对内结合课程开展项目教学,对外承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的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融课程、教室(工作室)、生产实践为一体,变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使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实施工学结合,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五)校企合作开发建设课程资源

在原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联合有关企业开发课程资源。

1.联合上海松下盛一国际企业,引入松下系统先进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化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现场采寸标准、采寸图绘制标准、方案与提案设计标准、施工图设计标准、提案审核标准及施工图审核标准,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

2.引入企业全套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开发,完善工程案例的任务书、投标书、虚拟演示动画、方案图、施工图、施工过程图像、竣工实景等内容,作为学生研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开设校园威客,承接并满足周边区域企业、个人等公众的服务需求;设置项目源信息、项目承揽、项目指导、项目提交等对外承接真实工作任务的通道;打通课程与社会需求的资源沟通渠道。

4.开设课程论坛,加强师生互动。论坛有作业区、共享区、交流区、精彩转贴等,以此加强师生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资源共享。

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的重

要内容,直接引领课程建设的方向。通过“建筑装饰设计”申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笔者认为,高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应采取“衔接、转型、升级”的建设策略,既要处理好与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衔接,又要对其进行转型和升级。同时课程建设一定要体现高职课程的特色,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

参考文献:

[1]吴宁,冯博琴.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2(11):6-9.

[2]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80-8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