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源优化的目的范文

资源优化的目的精选(九篇)

资源优化的目的

第1篇:资源优化的目的范文

1.配置管理的不定性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工作地点相对偏僻的特点,随着工程不同阶段,人员的配备在逐步进行,相关工作人员也不会总是固定的,很多临时性的工作雇佣的是临时员工,或者在项目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人员相互调配。根据工程每项工作的特点和工作需求,很多员工都是临时聘用,人员流动性大,工作具有动态的特点。

2.项目的专业性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特别是技术类人员,他们的技术水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不同项目所涉及的专业也不同,所以,不同项目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也不同。而项目管理人员则需要对所管理范围工作各个专业和技能相对都有所了解,所以,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以方便项目工程工作的开展。

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重视程度低

近年来,虽然倡导重视人才发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但是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视程度并没有很大提高。企业更关注的是工程的进展,并没有关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配置才是工程进展乃至整个水利水电行业的核心。再加上工程项目一般规模庞大,很难使每个员工都找到合适的职位,发挥其作用,久而久之,人力资源配置优化问题很容易被忽略,人力资源配置按部就班,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

水利水电表工程项目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人力资源配置出现头重脚轻,人员配置失衡的问题,员工队伍较多,人员复杂,但是懂技术、专业性强的人才偏少,一般的工作人员只能掌握单一的技术,能掌握全面技术的工作人员少之又少。在激烈的社会人才竞争中,培养高级技术管理人才成为了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迫在眉睫的任务,高级人才的流失,不仅对工程项目工作有很大损失,也对整个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不利。

三、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建议

1.提升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重视程度

水利水电企业要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重视程度,把人才建设作为企业的核心,转变思想,形成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工程项目的开展起主导作用的就是人才的运用,企业应该最大限度地培养、引进人才,做好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为员工、为企业的发展着想,大力挖掘每个员工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工作能力,提升人才的重视程度和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2.完善人力资源体制,培养高技术人才

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制定组织规划,便于管理,提升水利水电表工程项目人员综合素质,针对不同岗位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考察,使员工各司其职,培养员工专业技能,定期开会讨论近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自己在专业上理解误区,使员工能互相学习,提升专业知识,并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乐于学习、表现良好的员工要作为重点对象,全面培养。高级综合型人才,不仅对工程项目工作有很大帮助,也对整个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带头作用。

3.根据不同项目要求,配置工作人员

针对水利水电项目工程工作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了解不同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根据员工的综合考虑安排合适的位置。工程项目中,每个环节都需要有懂技术、专业的人员来掌控全局。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对人员的配置情况进行监督测评,检查员工是否发挥了其在工作中的作用,如果人员配置没有促进工作,则及时对员工进行培训或者岗位调整,避免延误工作。

四、结语

第2篇:资源优化的目的范文

一、引言

传统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已逐步体现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思想。但是由于其对企业价值增值过程认识尚不深刻,对会计管理活动认知存在局限性。随着现代IT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现行的管理会计制度已不能更有效地为企业参与现代市场竞争服务。从企业的外部关系来看,价值链会计因更重视于资源的配置将具有更有效的资源调节能力;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价值链会计将更重视于对业务流程的有效细分,以提高资本运作的效益。这将促使我们站在企业价值增值的新高度重新审视传统管理会计体系,为其重新定位。因此,笔者认为,以“实时”优化企业资源为目标取向的价值链会计将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二、IT环境下实时会计信息的传递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取和传递信息,这加快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流的传递速度。从产业学的角度来看,当信息流一旦成为产业关联中的主导因素时,由于其不同于物质的特殊属性,完全可以突破物质流相对固定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产业传递轨道的束缚,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系统的集成。这不仅引导和加速了产业关联中的物质流,更加重要的是开辟了新的产业关联的传递路径,创造了产业融合拓展化的机会。产业关联程度随着信息的大量共享不仅使产业系统的灵活性增加,适应性增强,而且也使系统的组织与控制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显然,这种产业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是企业通过协作得到的一个多赢的结果。它有效地促使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其达到企业增收、产业增效的目的。这是促使产业内的企业共同合作的趋利动因。然而竞争的残酷性说明市场中的企业并不是“无私者”,它们又总是在寻找一个最为有利的时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信息流的传递速度的加快在为企业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无疑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在一个产业中保持其竞争优势,那么很可能随时因其对手已存在竞争优势的扩大而陷于不利地位,甚至于被排挤出市场。往往有很多的企业就是因为在决策中不了解市场的动态,刚刚上一条新的流水线就因为技术的革新而不得不停止生产;而当有一个很好的项目时又害怕风险而错失良机。企业在进行快速决策之前对于信息必须有两个基本的工作尚待完成:①及时收集、整理信息。② 信息的及时。前者是一个前提条件,它的实现需要企业的管理层高度重视,具备基本的具备专业素质的队伍和设备。而后者则更关注对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加工,把传统的信息流转化为企业用以决策的知识流。笔者强调企业及时的收集、整理、分析就是要将传统会计管理活动中的控制从“适时”向“实时”加以转化,进一步加强事前、事中的预测、控制工作。企业本身可以利用其内部的高层专门管理人才和高级顾问站在企业的战略角度完成信息的分析;另外一些中介机构(如投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商业银行等)也可以利用其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独特的视野为客户提供及时的咨询。毫无疑问在使服务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竞争,现代企业如不能适应这样的竞争环境势必会在竞争中被淘汰。由于企业的信息获取的有限性和连续性,现代IT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已是一个高效率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过程。

三、价值链会计:一种新的资源优化配置思想

价值链是每一企业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各种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波特,1985)。从价值链的概念出发可以认为企业是一台有序运转的设备,而价值的增值活动则是为所有者带来利益的一个个程序。这一管理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对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分析提出的,它仅仅是一种分析企业优劣势所在的工具。因此,价值链引入的目的在于企业的长期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以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有利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波特是以产业为背景并逐步缩小到具体企业的价值链来进行分析的。他所作的这一设计无非是希望在同一产业的比较中来评价企业的价值,体现企业的竞争优势,意即通过在产业的比较中分析企业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来调整企业的战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波特从管的角度出发,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归结为基本活动(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与辅助活动(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两大类,并强调它们不是一些独立活动的集合,而是相互依存的活动所构成的一个系统;价值活动是由价值链的内部联系所连接起来的。

传统的管理认为资产价值的计量来源于成本的耗费,而在对价值链的认识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观点有很大的缺陷。企业资产的价值的体现不再仅仅是来源于对资源历史成本的耗费,更主要的是来源于企业所处的产业以及在产业中“比较”中所产生的成果。在这一系列的价值增值过程中企业本身不过仅仅是一个具体的运作实体而已。物流管理认为企业的内部存在着“信息流”、“产品流”、“服务流”、“资金流”和“知识流”,是它们有序地在企业的内部流动才使企业的价值得以彰显。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产品流”与“服务流”。假如把企业主要的活动比作维系人生命的一根根动脉血管、辅助生产活动比作静脉血管,那么这些运动中的价值流正如企业的血液流一样。价值链会计信息系统正如人的感应神经中枢,有效地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使企业的活动更加和谐。传统的管理会计系统对于企业的考核评价体系缺乏全局化的韧性,因此其企业内部管理必定陷于僵化。在管理绩效的考核方面,笔者主张价值链会计应当使企业的决策者有效地认知企业内的价值链流程的个别功用与价值链整体绩效的关系,以此为根据来划分企业内部的价值节点,然后采用EVA评估思想来加以考核计量。它实际上是对企业的整体效益在价值链节点进行合理的分配,以达到激励、约束的目的。在企业外部的战略制定和实施中,各种流行的战略管理思想仍大多是停留在人们的理念之中。它们的模型都有很强的个异性,相互之间缺乏有效地兼容。甚至在同一环境下不同模型得到的最终结果相互矛盾。这使许多企业家在决策的过程中不免搀杂个人的感性因素。然而,通过对价值链的研究与分析后,笔者认为在决策的分析过程中建立一个价值传递与流动的模型将是完全可能的。由于价值增值过程具有一般的普遍性,这将会使决策者通过运用这一模型,同时结合已有的战略管理有效制定企业的战略决策。

在有效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基础上,现代企业管理者只有通过对企业产品、服务价值增值全过程的分析,才能够有效作出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以“实时”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为目标取向的价值链会计的出现则正是管理会计思想为适应这一潮流的新。最后,笔者认为,随着价值链会计的不断发展和广泛运用,必将使企业的管理活动更加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

主要

阎达五.2004.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3~7

阎达五、张瑞君.2003.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会计研究,4:3~8

【美】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M比克斯比库珀著 李习文、王增东译.2004.供应链物流管理.北京:机械出版社,5~21

第3篇:资源优化的目的范文

论文关键词:工程网络计划; 资源优化; 资源均衡

1 工程网络计划

1.1 工程网络计划的定义

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工程网络计划就已经被人们所了解从而慢慢地发展成为一种常用的项目管理工具。工程网络计划的主要思路是:在工程项目规划和建设中,通过网络图的应用,对工程项目中各个工序、活动、任务进行先后顺序的连接,并且对每个环节或者工序中所耗费的资源和时间进行估算,采用一些动态(离散)规划的算法去寻找一种最长权数的线路,即关键路径;从而再对每个工作工序的一些信息如总时差、单时差等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在推导出各项任务执行的逻辑关系,为了对执行中的任务或者工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保证物力、人力、时间、财力的合理利用,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任务的顺利完成。

1.2 工程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

每个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建设都涉及到各种资源使用,如财力资金、人力资源、各项设备和材料等。每个工程项目所要求的资源量跟工程的规模及其设计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图和计划确定之后,就基本上对所要求的资源量进行了确定。进行工程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主要是为了使那些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实现多资源的均衡,而不是尽最大努力去减少资源总量。所以,资源优化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二是实现资源均衡的问题。

工程网络计划的有限资源合理分配主要是因为在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其所优化的目标就是通过合理的配置使有限的资源以满足工程网络计划中当天的需求量,并且尽量使总工期缩短。现在对于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主要有RSM优化方法,即“the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关于资源均衡问题,主要是指在资源不存在有限的情况下,在整个工程网络计划中,使所需的资源趋于均衡,使各个工序或者工作段中的资源耗费避免出现低谷和高峰现象。因为资源的不均衡使用,将会使资源供应变得复杂化,从而使工程中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将增加工程项目中的施工费用。通过资源的均衡使用将能对施工中各种临时设备的规模进行缩减,从而提升工程中的劳动生产率。比如,在某县工程网络计划中的人工消耗,如果能对这些人力资源进行均衡利用,将能避免工人忙闲不均和大量工人窝工的资源浪费现象。

2 工程网络计划中资源优化所面临的问题

网络计划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其资源优化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其原因许多,下面主要从单个资源考虑和片面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目前工程网络计划资源优化的对象单一

目前的工程网络计划资源优化的方法和相关理论实践所针对的资源大多是单个的资源,即对象单一。不管是资源有限的合理分配还是实现资源的均衡使用,工程网络计划所使用的资源都假定为一种资源。尽管这样做能使工程网络计划的计算量加以简化,可是却不符合工程施工实践的现实情况,跟工程建设的现实有很大差距。工程建设所使用到的资源多种多样,它们的价格、质量标准、使用量等都不一样。因此,在资源有限合理配置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综合考虑,分别进行研究和计算。同时,在对它们进行均衡优化的过程中也必须进行分别计算和规划。

2.2 目前工程网络计划资源优化的考虑不全

目前工程网络计划资源优化措施的单独进行往往只能对部分问题进行解决,它仅仅只能对单纯的资源进行优化,或者对单纯的工期进行。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工程网络计划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资源、成本、工期等等,这三者都是互相影响的,要想实现工程网络计划的整体优化必然要对这三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但是,在目前的工程网络计划资源优化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忽视了成本、工期的优化。这就使得工期、成本、资源不能实现整体的优化目标,具有片面性。

2.3 目前工程网络计划资源优化方法过于复杂

目前网络计划资源优化方法和理论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工程项目进行网络计划,仅仅需要手工计算就能解决问题,可是在处理一些大型的工程网络计划的时候,其所需要的计算量和处理的复杂程度将出现指数增长,在工程网络计划资源优化过程中,是无法进行手工计算来得出结果的,它必须借助各种计算机工具。现在,市场上可购买到的项目管理软件非常多,可是对于网络计划资源优化方面的软件或者由此功能的软件却非常有限,目前大多数软件仅仅有资源过量标识的功能,而对于资源的优化和调整却完全需要我们人工完成。尽管有些软件,具有资源优化的功能,往往是局限于资源过度分配问题的解决,而不能将工期、资源、成本三者进行综合考虑。

3 工程网络计划中资源优化措施

3.1 加强工程网络计划中多资源的优化

对于工程网络计划中仅仅针对单资源的优化方法和理论,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实现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多资源的优化上去。对于工程网络计划中的多资源优化问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各种资源之间的关系,对各种资源之间相互影响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计算;其次对于多资源优化的计算方法,应该加以改进,即在RSM优化方法等方面加入多资源的因素。通常,多资源优化的计算过程都比较复杂,计算量较大,因此还应当考虑借助计算机进行求解的方法。

3.2 实现工期、成本、资源的整体优化

在工程网络计划中,其资源、成本、工期是彼此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优化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影响到其他两个因素的优化,因此,在进行网络计划优化的过程中必须对其三者进行整体考虑,促使三者的整体优化。同时,目前对于网络计划综合优化的方法还比较缺乏,在成本的降低、工期的缩短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不能充分发挥网络计划的作用,跟传统横道图方法相比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优势,并且变得较为复杂,严重阻碍了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的广泛应用。因此,必须大力开发工程网络计划技术,使其实现资源、成本、工期的整体优化目标。

3.3 加强网络计划中资源优化软件的开发

由于网络计划中资源优化软件的缺乏,相关计算量较大且比较复杂,大大增大了相关人力的消耗量,这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网络计划中资源优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或者在过去的一些软件中加入资源的优化和调整的功能,使网络计划软件能广泛的应用。在这些软件开发时,也应该将工期、资源、成本三方因素考虑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体优化目标。

第4篇:资源优化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营销陕西安康

一、引言

我国对旅游资源质量等级的评价依据是《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和“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通过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等项目进行评价,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了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目前学界研究的重点都是知名度高、评分赋值大的“特品”旅游资源及旅游目的地开发,对不属于传统观念中“优质”旅游资源及目的地的开发与保护研究较少。然而,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我国众多的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目的而正在积极进行旅游开发。那些相对来说旅游资源价值较低、尚未被开发或只是“浅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开发对缓解珍稀自然、文化遗产遭受的旅游压力,丰富旅游产品品种,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研究现状概述

随着对旅游目的地开发和演变规律研究的深入,旅游资源次优区研究也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国内主要研究成果是“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及其相关研究。许春晓在我国较早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开发策略,指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性质、突变概念和依附式开发理论,以期指导区域旅游业开发。罗艳菊对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的影响因素、非优区的优化机制及理论依据等进行研究,提出开发的盈利模式。唐文跃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主要特征和开发的优弱势,探讨了非优区旅游开发的一般规律,提出了非优区旅游发展道路。隆学文讨论了旅游非优区的概念和开发非优区旅游资源的意义,从资源区位、经济区位、客源区位、交通区位、文化区位、认知区位等角度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区位特征。李东和以合肥市为例说明实施旅游业空间拓展战略是旅游资源非优大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彭华从需求驱动角度研究城市郊区与周边小城镇的旅游开发成功之道……但现有研究成果均未涉及旅游资源次优区内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丰欠程度不价值禀赋不等这些现象。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是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现象的研究,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理论,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6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ChrisRyan对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完善,指出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对目的地复兴的作用,以及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热衷寻求“新的”、“未开发的”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下,缺乏“名气”也可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成功开发和促销亮点。

本文认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是拥有优质或较为优秀的旅游资源。“非”在汉语中主要是否定的意思,而“次”在汉语中则含有差于、第二的意思。参考经济学,“次优”的含义是未达最佳标准的,不最理想的,不最适宜的,不最满意的,因此本文使用“旅游资源次优区”的提法是较为合适的。

三、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概念和特征

许春晓将旅游资源非优区定义为“在特定地区内,没有部级和世界级的知名风景名胜区,缺少骨干旅游景点,并且旅游景点的丰度和密度均不够,难于形成优秀旅游产品的现象”。按旅游资源的成因及属性,马耀峰等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自然旅游资源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主体要素,是地貌、气象、水体和生物中具有旅游吸引力的部分,从根本上说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而人文旅游资源是由人类活动所产生,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事物。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特定地域内的分布是不均等的,存在优弱丰疏的差异。由于区位条件和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存在这样一大批自然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比较明显而人文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如我国西部很多贫困地区,长期交通不便,区内工业发展缓慢,人文遗址遗迹较少,但自然生态资源保存良好,这是其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属性,本文将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定义为,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于地理区位、经济区位等条件所限和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轨迹不同,拥有较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人文旅游资源特征不明显、优势不突出,暂时难以形成特色旅游形象及产品的现象。

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是一个相对概念,具有相对性、普遍存在性和可演变性的特征。随着当地经济、旅游业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在科学的旅游规划导引下,凭借区内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整合、创新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经过成功的旅游形象塑造和旅游营销,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也可成为旅游资源优质区。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对地理空间选择、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旅游目的地形象能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行为选择。对于正待开发或已在开发中的旅游资源次优区来说,更需要以真实、独特、充满感召力的旅游形象驱动目的地旅游的发展。区域文脉、地脉是区域自然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它鲜明地展现了区域旅游的特色,旅游形象也会因区域文化差异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中普遍面临的难题是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匮乏和特色不鲜明,难以塑造具有地域特色、深刻人文内涵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文化资源具有延续性、动态性、可创造性、非独占性的特点。MommaasHans从增强地点的身份、吸引力和市场地位,进行革新和创意,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民族主义探讨了文化产业集群策略,对文化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基于工业遗址改造利用而兴起的北京798艺术区,现已成为京城令人瞩目的新旅游吸引物。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可通过对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创新,结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汲取外来优秀文化元素,通过文化产业集群达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地域旅游文化特色和竞争力,将其融合进区域旅游形象塑造、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发展之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旅游营销,并逐步向旅游资源优质区演进。

四、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发展策略——以安康市为例

1、安康旅游发展简介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在秦巴山地之间。秦巴山地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线,山地垂直高度大、气候复杂多变,森林垂直带谱明显,汉江从西向东纵贯全市,两山夹一川的地形格局使这座山水之城独具特色。长期以来秦岭巴山阻隔造成其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目前仍为部级贫困地区。与分别以秦汉唐历史文化遗迹著称的近邻西安、咸阳等和以楚汉文化历史遗迹见长的湖北武汉、荆州、陕西汉中等地相比,其“秦风汉韵楚文化”的自我文化定位形象相形见绌。1983年安康曾发生特大洪灾,洪水几乎摧毁安康古城,原县城内历史文化遗迹和陕南小城建筑格局饱受灾难。然而其山、水、林特色突出,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典型的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原旅游形象模糊,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旅游产业链短。2007年国内游客为206万人次,旅游收入7.21亿元,国际游客8000人,旅游外汇收入144万美元。在周围西安、重庆、成都、武汉、汉中等具有人文旅游资源优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屏蔽下,亟需独特的旅游形象和产品发展。

旅游形象和旅游资源并非旅游发展的唯一保证。目的地可进入性、交通容量、空间节点分布同样重要,而旅游开发反过来也会促进目的地交通环境的改善。如与安康毗邻的汉中市,在西汉高速公路开通后获得了旅游发展的良机,2007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3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2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5.9%。安康旅游面临的机遇使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西康高速(包北高速川陕段)、十(十堰)天(天水)高速、襄渝、阳安铁路将相继建成和安康至湖南常德铁路专线、西康二线铁路也已进入开工建设准备阶段,这将会有力地促进安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整合、创新人文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业集群

文化氛围是蕴涵在一切环境与气氛中的文化现象与文化特征。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城市文化氛围是某种城市心理的形成并起作用的过程,是弥漫于城市空间的社会气候。与西安、汉中、重庆、武汉等周边城市相比,安康可供旅游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安康这所陕南小城具有浓郁而独特的茶文化、酒文化、娱乐休闲文化;多元、移民文化融合形成兼容并蓄以及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态下安于现状、淡定悠闲的城市气质;汉江穿城而过的浪漫氛围等因素交织出安康特有的休闲旅游文化氛围;“灯红酒绿”的汉江两岸将成为最令休闲度假旅游者留恋往返的景观和旅游亮点。要力争塑造出区别于忙碌、拥挤的现代大都市的独特旅游形象——保留小城市素有的恬美、浪漫和独特魅力,承袭传统地方文化渊源,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文化符号。如以传统的汉剧、陕南民歌、陕南民俗、文学、书画等艺术创作、文化元素打造陕南风雅之城;修建或修缮各类博物馆、电影院、剧院、名人故居、地方传统建筑民居、画廊、特色街区等使之成为这座风雅小城的文化标志,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在这座素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城市中交汇融合,通过休闲文化产业集群达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地域旅游文化特色和竞争力。

3、旅游形象塑造

旅游形象指旅游者通过各种传播形式得到的,目的地旅游资源、服务产品与项目、管理体制与水平、设施体系、交往经历与态度的综合感知,是吸引旅游者做出前往目的地城市旅游的关键因素之一。旅游者所持有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将对他们的质量感知、游后评价、口碑宣传和重游意向都会产生深刻影响。

旅游形象策划的关键在于对目的地旅游资源、文脉、地脉的准确把握和提炼,对旅游者的需求、购买决策、消费行为等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意境地图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目的地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提炼目的地旅游特质并从周围旅游竞争对手的同质旅游产品和形象屏蔽中脱颖而出。以语言口号、理念、行为和视觉等形象设计表达出来,由理念内涵、行为系统、传播感觉系统、风情塑造、核心区塑造等共同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复合形象系统。通过旅游形象口号向公众传递,向旅游市场宣读自身的产品定位和独特魅力,唤起特定市场的旅游欲望进而做出旅游决定。

在缺乏具有鲜明特征的人文旅游资源和形象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的制胜之道是“串联”目的地不同的旅游吸引物,组合旅游产品,塑造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形象,提高目的地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如新西兰成功塑造的“100%纯净的新西兰”(100%pureNewZealand)和“世界探险之都—皇后镇”(World’sAdventureCapital)的独特形象。安康形象塑造基础是秦巴汉水在安康境内构造了良好、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汉楚等多文化、多地域移民文化大融合的人文底蕴。由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完成的《安康旅游总体规划》,将其形象定位为“水舞秦巴自然安康”,一个宜游、宜居、自然,兼具优美山水自然风光和休闲格调的旅游胜地呼之欲出。根据这一旅游形象定位,可以将不同类别的旅游产品横向串联起来,形成纵、横交错而又相互关联的立体的旅游产品网络结构。自然真山水的安康旅游形象定位与塑造,为安康从周围历史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如西安、汉中等旅游形象屏蔽下突围。

4、营销策略

RyanandGu认为在旅游景区私有化发展趋势下,旅游形象已成为目的地营销者的首选产品和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旅游目的地营销需采取卓有成效的营销战略,打造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统一的独特形象。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来说,旅游营销更应注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营销合作,建立紧密的营销网络,统筹构建、运行,由形象塑造、产品设计、包装、传播与管理组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整合营销体系,协调、整合旅游地营销要素,培育统一和谐的形象系统,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最佳营销传播影响力。

安康旅游营销可采用“旅游整体营销+核心旅游产品重点营销”模式,将目的地作为一个整体旅游产品进行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IMC)。通过广告、公关和形象推广活动、销售奖励、节庆活动、事件营销、网络营销、面向旅游市场和旅游中介商的直接营销等,针对特定目标市场,宣传真实、独特、充满魅力的亲山近水、自然健康、浪漫休闲的旅游形象,传达一致的旅游产品信息,实施对目的地的全方位推销。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安康、汉中两市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与旅游合作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08JK001。)

【参考文献】

[1]许春晓:21世纪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新领域: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0(1).

[2]许春晓: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与性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

[3]许春晓:旅游资源非优区“依附式开发”论[J].旅游学刊,2005(1).

[4]罗艳菊: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若干理论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9).

[5]罗艳菊:城郊型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探讨[J].江苏商论,2006(4).

[6]唐文跃:非优区旅游开发的一般规律初探[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6).

[7]隆学文:旅游非优区开发策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12).

[8]李东和、赵玉宗:旅游资源非优大城市旅游业空间拓展战略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7).

[9]彭华:关于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初步思考[J].人文地理,2000,151).

[10]ChrisRyan、谷慧敏:旅游业对北京互通的社会影响—以环境变化为例[J].中国旅游研究,2007(6).

[11]崔晓明、ChrisRyan:安康旅游形象塑造和旅游营销策略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6).

[12]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旅游资源与开发[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13]王晞: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14]雷国雄:基于文脉、地脉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

[15]MommaasHans.CulturalClustersandthePost-industrialCity:TowardstheRemappingofUrbanCulturalPolicy,UrbanStudies[J].2004,41(3).

[16]孙根年:安康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J].商业研究,2005(18).

[17]

[18]王伟年: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因素及地域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9]沙莲香:北京人文环境与城市文化氛围[J].北京社会科学,2004(1).

[20]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1]崔晓明、张红:安康旅游形象定位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7(1).

[22]吴必虎、宋治清:一种区域旅游形象分析的技术程序[J].经济地理,2001(4).

第5篇:资源优化的目的范文

一、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概念辨析与界定。

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FWHorton)对信息资源的定义是“来源于文件和公文中的信息内容或信息机构、设备、人员、资金等信息资源的支持工具”。德国信息管理专家斯特洛特曼(KA Stroetmann)认为,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内容、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结构三个组成部分。以上是广义的信息资源定义,狭义的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内容本身,本研究的信息资源指的是其狭义定义。

军事医学诞生于军事需求,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武器装备和军事战略发展不断提出的医学保障新问题和卫勤新需求而进步。国外虽然没有专门的军事医学学科,但从军事医学实践来看,外军的军事医学不是简单的实施救治,而是更广泛意义的公共卫生体系。

外军军事医学的主要活动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①进行的生理和心理评估和测试,筛选适合在部队服役的军队成员;

②在驻军、单位医务室、前置和后置部署的军队医院单位、维和使命或灾难应急响应的行动区域提供医疗服务;

③开展预防医学,包括军事人员的疫苗接种、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工作生活区域卫生、运动和身体训练的医疗监管、健康教育;

④研究适用于军队动物的兽药,保障军队动物享有动物保护和福利;

⑤研究军用药品、血清和疫苗等医疗材料和药剂,进行药品、血清,疫苗和手术设备的采购、存储和供应;

⑥进行军队医疗系统的财务、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设备、信息系统的管理;

⑦在研究中心、研究所、医院进行科学和医学研究。

2001年,第15届军事医学大会提出“军事医学是针对军事单位医学问题需求的知识体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2版的“军事医学”条目将军事医学定义为“研究军事活动中军队成员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促进的理论、技术和组织的特种医学,为卫勤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以保护、恢复和提高部队战斗力”。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指的是军事医学认识主体在研究军事医学过程中所用到的,经过选取、加工、组织、序化的所有有用的信息资源,是卫勤保障所需的研究素材和信息来源。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与军事医学信息需求密切相关,种类包括图书(如《简式核化生反应手册》、《化学战生物战医学指南》、《生物防恐的生物剂检测》、《军事医学系统论》、《军事医学史》)、期刊(如Military Medicine)、报纸(如The Voice of Federal Medicine )、科技报告(如美国四大报告、英国航空委员会ARC报告、英国原子能局UKAEA报告、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报告、德国航空研究所DVR报告、日本的原子能研究所报告、东京大学原子核研究所报告等、会议文献(如世界军事医学大会的会议文献)、标准专利、学位论文等,还包含军事医学研究密切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军事医学专题数据库、军事医学机构的动态信息(消息、政策法规、会议消息、项目进展、出版目录等)、站点资源(军事医学科研机构、管理机构、相关公司的网站信息)等。

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

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对无序状态的媒介信息进行采集、组织、加工等,使之成为可被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信息资源优化指的是根据特定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调整信息资源的采选主题、学科等,整合信息资源,根据对信息资源的评价结果,剔除部分资源,增加所需的新资源,通过信息资源的采选、组织、评价、剔除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优化馆藏资源。

信息资源的采选、组织、评价和剔除在信息资源优化中的作用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资源的采选可根据读者需求、学科发展、资源共建共享需求,调整资源采选范围,突出重点学科和特色资源建设;突破传统资源类型的限制,拓展资源收藏的种类,增加数据型工具资源(基础词库、规范文档、机构词典)、事实型数据资源(科研项目库、查新项目库、专利分析库)、关联型标注资源(元数据仓储、引文数据库)、软件型工具资源(TDA、生物计算工具)的收藏。

信息资源的组织可对纸本资源进行序化和布局调整;整合电子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揭示度,实现跨库检索,提供知识关联度强、界面友好的学科服务平台;进行范围更广的资源共建共享,推动联机编目、馆际互借、协调采购等,使现有保障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信息资源的评价包括对信息资源保障、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开发组织的评价,信息资源保障评价指的是对读者需求满足率、学科覆盖率、核心书刊的拥有率等的评价;信息资源利用评价指的是对馆藏利用率、馆藏拒借率、藏书周转率、馆际互借满足率等的评价;信息资源获取评价指的是对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设备向读者提供虚拟馆藏服务能力的评价;信息开发组织评价指的是对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资源开发和组织能力的评价。

信息资源的剔除指的是根据信息资源评价结果,剔除内容成就过时、利用率低、与学科建设发展不符或重复的馆藏。

根据信息资源优化的定义,结合军事医学的学科特色,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指的是根据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职能任务和用户需求,调整信息资源的采集范围和采集重点,进行军事医学特色资源的整合、组织与揭示,根据信息资源对满足军事医学现实、潜在及未来信息需求的评价,剔除老化资源及非密切相关资源,增加需求度强的新资源,通过资源采选、组织、评价、剔旧对军事医学馆藏不断进行的优化。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提出建立在文献分析和知识挖掘上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进一步提高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与用户需求的契合度,提升军事医学资源质量,发挥军事医学信息资源采购资金的最大经济效益,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是资源采选、资源评价、资源剔除。

二、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的研究现状

在CNKI中选择主题检索“资源优化策略”,学科范围选择“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共检得38篇文献(检索日期2015-03-25 ),筛选其中与资源优化策略研究密切相关的23篇文献。通过分析可知,国内“信息优化策略”的研究内容包括资源采选(如基于OPAC书目系统、网络数据库资源、OA资源的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采购体制的优化策略、资源组织(如建立功能完备的资源检索平台、统一的数据库导航系统,加强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建设,基于资源共建共享或资源长期保存提出的资源整合和优化、资源评价(如基于数据库利用情况、引文分析提出的资源优化策略,基于h-index指数法分析相应图书学科类别分布与价值利用程度提出的资源优化策略,基于重点专业馆藏资源保障和利用等指标提出的优化策略等方面的优化策略。中文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研究没有开展系统全面的馆藏优化研究,研究热点是网络资源、资源共建共享、资源的长期保存或开放获取等,属于广泛意义上的资源建设范畴,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资源建设策略的研究现状。

在CNKI中选择主题检索“资源建设策略”以扩展检索范围,学科范围选择“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共检得319篇文献(检索日期 2014-03-25 ),筛选其中与信息资源优化密切相关的250篇文献。为分析研究热点,将文献关键词导入EXCEL及Bibexcel软件进行关键词同被引分析,并用Vosview进行可视化(如图3)。

图3 CNKI数据库“资源建设策略”研究热点聚类

从图3可以看出,国内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热点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及馆际合作等,内容涉及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化(包括重点学科的资源优化、特色资源建设)、网络化知识化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包括资源数字化、复合图书馆建设、开放存取等)、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馆际合作。

在SSCI中,没有检索到信息资源优化的相关文献,因此选择主题检索collec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学科选择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共检得258篇文献(检索日期2015-O5-20 )。为分析研究热点,将文献关键词导入EXCEL及Bibexcel软件对关键词同被引进行分析,并用Vosview进行可视化(如图4)。

图4  SSCI数据库collec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研究热点聚类

从图4可以看出,国外资源建设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图书馆、研究型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内容涉及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整合、信息论坛、机构知识库、本地化资源、学术交流等建设策略,研究型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全文数据库、纸本期刊等资源建设策略,数字图书馆的馆藏目录、信息服务、用户研究等优化策略。此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馆际合作等也是国外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热点。

三、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

分析国内外信息资源优化及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的研究热点,结合相关文献调研,对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分为基于读者的优化理论、基于资源的优化理论、基于计量学的优化理论。

1 基于读者的优化理论

    读者需要理论。读者需要理论由美国学者普尔(WF Poole)于19世纪提出,后来受到美国图书馆学者克特(CA Cutter)等众多学者的推崇。读者需要理论强调,馆藏建设不能只关注资源本身的价值,要重视读者的阅读需求,根据读者的年龄、学历等,有针对性地进行馆藏优化,并从合理性、需求时限、需求性质等方面对读者需求进行了划分。

社会调查选择理论。社会调查选择理论认为,资源选择应根据社会环境调查、读者需求调查结果来确定。社会环境调查包括图书馆所辖区域的人口密度、读者分布、城市发展、工业发展、社会发展;读者需求调查包含读者类型、数量、阅读兴趣、阅读内容等。

读者使用概率理论。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Shiyali RamamritaRanganathan)在1966年的《图书馆书刊选择》提出读者使用概率理论,指出采购图书应考虑读者使用的概率,选择符合读者需要、使用概率高的图书。

2 基于资源的优化理论

图书价值理论及选择理论。图书价值理论由莱布尼兹(Gottfried Leibniz)提出,麦维尔·杜威(Melvil Dewey)提出的选书“三最”原则是该理论的代表性观点。图书价值理论认为,图书价值分为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应重视图书的科学性、学术性和艺术性。莱布尼兹认为应及时地、连续地、均衡地选择有学术价值的新出书刊;麦维尔·杜威选书的“三最”原则指的是“最好的图书、最多的读者、最少的开支”。克鲁普斯卡娅、海伦汉内斯也都认为,馆藏要以最少的经济损耗提供最大的知识量。图书选择理论在19世纪由斯达索夫提出,指的是藏书补充需要经过严格选择,并突出系统化和特色化。20世纪鲁巴金提出了完整的“选书理论”及选书原则(系统性、完整性和完善性)。推瑞(C Francis K W Drury )、布斯威克(Arthur Elmore Bostwick)都认为,图书选择应同时注重知识价值和社会需求性。麦考文(Lionel Roy Mccolvin )基于图书知识价值和社会需求,提出纯理论的图书选择评分法,成为现代选择图书的重要理论之一。

馆藏分级理论。馆藏分级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指的是图书馆根据任务、读者需求等设计馆藏建设的结构体系,对资源涉及的学科、资源类型等进行分级。美国托马斯·布雷(Thomas Bray)将馆藏分为最低级、基本级、教学级、研究级、综合级5个级别;《藏书发展方针规范指南》将馆藏分为完整级、研究级、学习级、基础级、最低级5个等级。吴慰慈和刘兹恒也提出了五级结构的馆藏书结构表。

零增长理论。零增长理论也称为稳定状态理论,首次出现在1975年的阿金森报告(the Atkinson Report),指的是当馆藏达到最佳规模或成熟状态后,在不断补充新资源的同时,应适时剔除相应数量的利用率较低的馆藏,使馆藏的实际增长速度为零。

文献协调理论。文献采访协调理论在1899年由美国欧内斯特.理查森(E CRichardson)提出,1942年朱丽安·鲍依德(Julian P Boyd)提出,图书馆界应分工合作,积极收集各国具有价值的资源,编制国家联合目录以便于馆际互借。在这一理论的推动下,许多国际性的区域合作采访及全国性合作采访计划(theNational Program for Acquisitions and Cataloging)得到全面推广和实施。

书目控制论及文献控制论。书目控制论由图书馆学家谢拉(CJ H Shera)和伊根(M E Egan)于1949年提出[79],指的是通过书目系统控制文献流分布状态,以促进书目数据互换和文献资源共享。1980年威利契(Hans H Wellisch)提出书目控制的基本模型(威利契模型)}80},后来又出现了国家书目控制(NBC)、世界书目控制(UBC)、世界出版物利用(UAP)等宏观书目控制思想。文献控制论指的是文献控制系统根据内外部的信息变化进行自行结构的调节,改变文献流的分布状态,1982年,朱迪思·科林斯(Judith Collins)和鲁斯·芬纳(Ruth Finer)提出了国家层面的文献控制论。

3 基于计量学的优化理论

帕累托法则。1897年,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指出20%的人掌握着整个社会80%的财富,提出了帕累托法则。美国图书馆学家特鲁斯威尔将帕雷托法则推广到图书馆藏书利用中,提出了著名的“二八定律”,即20%的馆藏可以满足80%的读者需求。根据二八定律,图书馆藏书布局采用了三线典藏制。

布拉福德定律。布拉福德定律是核心期刊选择的理论基础,指的是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可分为该学科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各区的文章数量相等,此时核心区、相关区、非相关区期刊数量成1: n: n2的关系,核心区期刊就是该学科的核心期刊,1969年高夫曼、莫利斯证实期刊流通量的分布也近似服从布拉德福定律,1971年加菲尔德证明了被引文献在期刊分布完全服从布拉德福定律,从引文角度提出了核心期刊的定义。

文献老化理论。文献老化理论主要指的是信息资源随着时间逐渐失去自身蕴含的价值,文献老化率可通过半衰期、普赖斯指数等进行量化。半衰期由美国文献学家J .D.贝尔纳在1958年提出,是指某学科领域尚在利用全部文献中的一半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普赖斯指数由普赖斯于1971年提出,指的是某领域发表不超过5年的文献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指数越大,文献老化的速度就越快。根据,可将文献分成档案性文献和有现时作用的文献进行馆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剔除老旧资源。

第6篇:资源优化的目的范文

1.1分类条目混乱

分类条目混乱主要是指一些视频类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没有对视频资源进行较好的分类,虽然设置了一些分类条目,但是很多条目都存在重合问题,或者视频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视频资源管理平台的维护人员没有对分类条目进行较好的优化,导致分类条目臃肿不堪,部分分类条目下视频资源众多,而且没有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排序。而在另一些分类条目下,却可能并没有多少视频资源,这种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些视频类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不足,一些信息管理平台网站的维护人员并不具备较好的技术能力和设计能力,导致视频类信息资源平台框架主要沿用一般性的框架设计,而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

1.2缺乏较好的播放技术优化

目前,很多视频类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在视频播放中主要使用一些第三方播放技术,如一些较为常用的Flash播放技术和视频软件点播技术等等,自主开发视频播放技术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并不多。应用第三方视频播放技术虽然最为简便,但是需要对其进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该平台的视频资源参数设置。然而很多视频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在应用第三方视频播放技术时,并没有进行较好的优化,并且对于第三方视频播放技术的选择也十分驳杂,并不统一,这会严重影响用户观看视频的体验。

2视频类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优化措施

2.1优化视频资源搜索技术

首先,在视频资源搜索方面,应当加强对于搜索技术的优化,提高在搜索技术开发应用方面的投入,针对视频资源数据库的实际情况开发出适宜的搜索技术。同时,在优化视频资源搜索技术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用户使用便捷性的提高,利用应用关键词相似搜索技术、分类搜索技术等等,使得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视频资源。当前,也有一些视频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并没有开发自己的搜索技术,而是选择应用一些现成的搜索技术,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不佳,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没有对搜索技术进行适应性优化,或者所选择的一些搜索技术内核存在重大缺陷。因而在搜索技术优化中,应当以自主开发为主,或者根据实际特点进行定制,有针对性地对搜索技术优化。

2.2增强视频资源分类条目的简洁性

从视频资源类信息管理平台的用户使用习惯来看,好的用户体验应当更加注重视频分类条目的简洁性,视频分类条目应当尽量简单明了,分类信息准确突出,用户在查找相关类别视频资源时能够一目了然。作为视频类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维护人员,应当在视频资源分类时做到准确、均匀,防止出现某一分类条目下视频资源过多的问题,增设相关的子分类条目。在排序方面,当前主要的排序方式有时间排序、点击量排序、搜索相关度排序等等。这需要维护人员针对其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排序优化。另一方面,在分类条目的名称设置方面,应当做到两点,一是要简洁明了,名称字数一般不超过四个字;二是应当具有较强的特征,能够较好地同其他分类条目区分开来。

2.3运用成熟的视频资源播放技术

第7篇:资源优化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开发 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 旅游营销 陕西安康

一、引言

我国对旅游资源质量等级的评价依据是《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和“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通过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等项目进行评价,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了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目前学界研究的重点都是知名度高、评分赋值大的“特品”旅游资源及旅游目的地开发,对不属于传统观念中“优质”旅游资源及目的地的开发与保护研究较少。然而,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我国众多的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目的而正在积极进行旅游开发。那些相对来说旅游资源价值较低、尚未被开发或只是“浅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开发对缓解珍稀自然、文化遗产遭受的旅游压力,丰富旅游产品品种,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研究现状概述

随着对旅游目的地开发和演变规律研究的深入,旅游资源次优区研究也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国内主要研究成果是“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及其相关研究。许春晓在我国较早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开发策略,指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性质、突变概念和依附式开发理论,以期指导区域旅游业开发。罗艳菊对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的影响因素、非优区的优化机制及理论依据等进行研究,提出开发的盈利模式。唐文跃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主要特征和开发的优弱势,探讨了非优区旅游开发的一般规律,提出了非优区旅游发展道路。隆学文讨论了旅游非优区的概念和开发非优区旅游资源的意义,从资源区位、经济区位、客源区位、交通区位、文化区位、认知区位等角度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区位特征。李东和以合肥市为例说明实施旅游业空间拓展战略是旅游资源非优大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彭华从需求驱动角度研究城市郊区与周边小城镇的旅游开发成功之道。……但现有研究成果均未涉及旅游资源次优区内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丰欠程度不一、价值禀赋不等这些现象。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是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现象的研究,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理论,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6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Chris Ryan对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完善,指出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对目的地复兴的作用,以及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热衷寻求“新的”、“未开发的”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下,缺乏“名气”也可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成功开发和促销亮点。

本文认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是拥有优质或较为优秀的旅游资源。“非”在汉语中主要是否定的意思,而“次”在汉语中则含有差于、第二的意思。参考经济学,“次优”的含义是未达最佳标准的,不最理想的,不最适宜的,不最满意的,因此本文使用“旅游资源次优区”的提法是较为合适的。

三、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概念和特征

第8篇:资源优化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 多目标布谷鸟算法; 多资源均衡优化; 非均匀变异算子; 差分进化算子; 全局收敛性

中图分类号: TP18 文献标志码: A

0引言

在项目计划制定阶段,网络计划的初始方案往往只提供了项目各项工作的资源需求、逻辑关系以及时间参数等基本信息,将其运用到指导项目的实施过程必须根据项目的限制条件和特殊目的对其进行优化。常见的网络计划优化包括工期优化、费用优化以及资源优化。资源均衡优化作为资源优化的一种是指在工期固定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各项工作的开始时间,使得资源需求在整个工期内趋于均衡。资源均衡通常具有降低管理难度、减少临时设施、降低工程成本以及最大限度地保障各项目标实现的现实意义[1],因此资源均衡优化问题越来越受到项目管理者和专家学者的关注。通过查阅文献可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单资源单目标的网络计划优化[2-3],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优化理论与方法,而在实际项目中,一项工作任务通常需要耗费人工、材料及机械多种资源,因此多资源均衡优化更为切合实际。多资源均衡优化问题以各资源均衡评价指标为优化目标,则多资源均衡优化问题即成为多目标优化问题。目前求解多资源均衡优化问题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引入权重系数将其转化为单目标资源均衡问题[4]。郭研等[5]认为该方法主要的缺陷在于权重系数选择的主观性与随机性以及优化解的单一性,而多目标优化问题存在着一组Pareto解集,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会遗漏更适合实际问题的其他方案。多目标进化算法是搜索此类优化问题Pareto解集的有效方法,文献[5-6]采用基于Pareto的向量评价粒子群(VectorEvaluated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basedonPareto,VEPSOBP)算法分别对单项目多资源和多项目多资源优化问题进行求解获得一组Pareto解集,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文献[7]则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种群的多目标粒子算法来求解多模式多资源均衡优化问题并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但是,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性能依赖于全局最优粒子选取,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而影响优化结果的质量。

布谷鸟算法(CuckooSearchAlgorithm,CSA)是由Yang等[8]提出的一种新型智能算法,它是通过模拟自然界中布谷鸟借窝产卵的繁殖习性以及Levy飞行特征而发展起来的智能算法,具有参数设置少、收敛速度快、全局搜索能力强等优点,并且实例测试结果证明了它比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萤火虫算法具有更高寻优性能[8-9]。鉴于此,Yang等在布谷鸟算法中引入了支配关系和非支配集的概念,构建了多目标布谷鸟(MultiobjectiveCuckooSearch,MOCS)算法,将算法拓展应用于多目标优化领域。多目标布谷鸟算法继承了布谷鸟算法优良特性,在基准函数以及工程优化问题测试中发现,算法相比传统的NSGAⅡ(NondominatedSortingGeneticAlgorithmⅡ)、SPEA(StrengthParetoEvolutionaryAlgorithm)以及VEGA(VectorEvaluatedGeneticAlgorithm)等算法更能逼近真实的Pareto解集[10]。Leandrodos等则对控制步长设置做了改进,采用Duffing振子混沌映射动态调整步长,改进多目标布谷鸟算法,并用于JilesAtherton磁滞模型参数估计[11]。Hanoun等将多目标布谷鸟算法应用于求解多目标车间调度问题,结果同样表明了多目标布谷鸟算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12]。

本文针对布谷鸟算法的搜索机制以及多资源均衡问题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多目标布谷鸟算法。改进多目标布谷鸟算法引入了非均匀变异算子[13-16]取代标准多目标布谷鸟算法中的变异策略,使算法具有均衡的“勘探”和“开发”能力,同时采用差分进化算子[17-19]促进鸟群之间协作,实现种群间信息共享,提高算法的收敛精度。

5结语

本文针对多资源均衡优化问题构建了其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改进多目标布谷鸟算法对其求解。改进的算法引入了非均匀变异算子动态调节种群的变异范围,使算法具备较为均衡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寻优能力,差分进化算子则加强了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在多资源均衡优化问题领域,多目标布谷鸟算法相比VEPSOBP算法能收敛到更优的Pareto最优解,具有更强的全局收敛性能,同时改进多目标布谷鸟算法的收敛精度极大提高,收敛速度明显改善,是一种可行和高效的方法。改进多目标布谷鸟算法提供了一组Pareto最优解,如何从中选择一个切合实际工程需求的解作为施工方案将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CHENGH,CHENQ.Projectmanagement[M].Beijng:ChinaArchitecture&BuildingPress,2009:256-257.

[2]EASAS.Resourcelevelinginconstructionbyoptimization[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1989,115(2):302-312.

[3]GUOYT,BAISJ,XUJC,etal.Theresourcelevelingbasedon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J].SystemEngineering,2008,26(4):99-103.

[4]WANGZH,QIX.Theweightoptimalchoicemethodofmultiresourceleveling[J].JournalofIndustrialEngineeringandEngineeringManagement,2002,16(3):91-93.

[5]GUOY,LIN,LIXS.MultiresourceequilibriumoptimizationbasedonVEPSOBP[J].SystemEngineering,2009,27(10):108-111.

[6]GUOY,LIN,LIXS.Multiresourcelevelinginmultipleprojectsandvectorevaluated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basedonPareto[J].ControlandDecision,2010,25(5):790-793.

[7]GUOY,LIN,LIXS.Multimodemultipleresourceslevelingandmultiobjective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withdynamicpopulation[J].ControlandDecision,2013,28(1):131-135.

[8]YANGX,SUASHD.CuckoosearchviaLevyflight[C]//Proceedingsofthe2009WorldCongressonNature&BiologicallyInspiredComputing.Piscataway,NJ:IEEEPress,2009:210-214.

[9]LIUCP,YECM.Cuckoosearchalgorithmfortheproblemofpermutationflowshopscheduling[J].JournalofUniversityofShanghaiforScienceandTechnology,2013,35(1):17-20.

[10]XINSY,SUASHD.Multiobjectivecuckoosearchfordesignoptimization[J].Computers&OperationResearch,2011,40(6):1616-1624.

[11]LEANDRODOSSC.MultiobjectivecuckoosearchalgorithmbasedonDuffingsoscillatorappliedtoJilesAthertonvectorhysteresisparametersestimation[J].IEEETransactionsonMagnetics,2013,45(5):1745-1748.

[12]HANOUNS.SolvingamultiobjectivejobshopschedulingproblemusingParetoarchivedcuckoosearch[C]//Proceedingsofthe17thIEEEConferenceonEmergingTechnologies&Factoryautomation.Piscataway,NJ:IEEEPress,2012:1-8.

[13]YANGC,DENGFQ,YANGHD,etal.Quantuminspiredevolutionaryalgorithmtomultiobjectivenumericaloptimizationproblems[J].Journalof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NaturalScienceEdition,2009,37(1):79-85.

[14]ZHAOXC.Nonuniformvariancefuzzyguidedparticleswarmalgorithm[C]//ICNC2009:Proceedingsofthe2009Fif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aturalComputation.Piscataway,NJ:IEEEPress,2009:341-345.

[15]JIAOLC,SHANGRH,MAWP,etal.Theoryandapplicationofmultiobjectiveartificialimmunealgorithm[M].Beijing:SciencePress,2010:71-76.

[16]WANGXY,ZOUL,ZHANGWX,etal.Reactivepoweroptimizationofpowerbasedontheimprovedimmunegeneticalgorithm[J].PowerSystemProtectionandControl,2010,38(1):1-5.

[17]LIUB,WANGL,JINYH.Advanceindifferentialevolution[J].ControlandDecision,2007,22(7):721-729.

[18]PARASSURAMA,DEEPASN,KARTHICKM.Ahybridtechniqueusing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anddifferentialevolutiontosolveeconomicdispatchproblemwithvalvepointeffect[C]//Proceedingsofthe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ecentAdvancementsinElectrical,ElectronicsandControlEngineering.Piscataway,NJ:IEEEPress,2011:51-56.

[19]YIZJ,QIRB,XUB,etal.Constraineddifferentialimmuneclonalalgorithmanditsapplicationinoptimizationofgasolineblendingoperation[J].JournalofEast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NaturalScienceEdition,2013,39(3):311-318.

[20]MICHALEWICZZ.Geneticalogrithms+datastructures=evolutionprograms[M].3rded.Berlin:SpringerVerlag,1996:285-287.

[21]WULH.Researchonmultiobjectivedynamicdifferentialevolutionanditsapplication[D].Changsha:HunanUniversity,2011.

第9篇:资源优化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系统 资源配置 贪婪算法 遗传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01.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高等教育系统主要包括管理子系统、科类子系统、层次子系统、区域子系统等。各子系统内又分诸多要素,如管理子系统分专任教师结构、教学设备总量、教育经费投入额等要素。各要素又可按层级进行多维向量分解,如专业教师结构要素,可按职称系列划分为: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初级教师;区域子系统中的经济环境要素,可按经济发展状态划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发展地区、不发达地区等。每个要素还具备若干属性,包括能力属性(如:高级教师普遍具备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中级教师次之,初级教师较弱)、生命周期属性(如:高级教师平均年龄偏大,作为资源的可利用时间最短,中级教师次之,初级教师较长)、离散度属性(在资源的生命周期内,同一资源重复使用的时间间隔越均衡,其利用效能越大)。

把各种子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当作办学资源,组成资源结构模型。那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各种资源的生命周期内,如何对所有相关资源进行最优组合分配,以资源的执行时间最短为前提,克服资源争用冲突,尽可能提高其综合利用效率。

该资源结构模型中的参数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二类。资源中的向量为连续变量(如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初级教师),资源向量的属性为离散变量(如量能比、离散度、生命周期)。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共存的混合结构优化问题,属于最优潮流问题的一个研究领域,是目前组合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但也是非常困难的领域。对于这类多目标组合优化的难解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各种算法研究一直非常活跃。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一类新兴的算法技术——智能优化技术。

二、混合优化策略

优化高等教育系统配置的内容,可转化为对资源的合理分配与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二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具体表现为,资源量化总值越高,则该结构优化度越高。

从求解难度分析,由于该组合结构具有多目标、强耦合、参数时变、非线性等特点,对其进行优化的时间复杂性函数可以表示为:

time=f(ga1,ga2,…,gan,TS) (1)

其中:ga1,ga2,…,gan分别代表结构模型中的各种资源,TS表示资源使用时所处的位置,对应各子系统资源利用时间片数目,time表示对系统资源配置优化模型通过编程实现后,在计算机中进行求解所用的时间。函数f是一个指数函数,即当自变量增大时,其函数值time呈指数量级递增。可见,该难解问题的求解算法是否可行,不但取决于能否达成优化目标,还应尽可能减小其运算量,使time足够小。

贪婪算法有局部择优特性,能有效减少运算量,快速产生一个初步匹配的解,但未考虑全局择优。遗传算法具有全局择优特性,却存在初始种群很难产生的缺陷。

综合贪婪算法和遗传算法各自具有的优缺点,可采取“扬长避短”的混合算法求解策略:

①贪婪算法初步匹配

假设高等教育系统资源配置各子系统的资源总数为S,以排列方式确定各资源优化次序,每个序列当作一个局部意义下的优化准则,共可得到 。

根据贪婪算法,以每一个资源优化序列为优化规则,依次取该序列下的一个资源,以该资源在当前位置下效能最大化为目标,对其资源要素的向量进行最优匹配。当序列中全部资源要素向量的结构匹配完成后,就可获得基于该优化规则下的一个最佳综合资源向量结构体。据此,可获得S!个不同规则系列条件下的最佳资源向量结构体。

这些结构体构成高等教育系统资源配置模型的初步匹配解空间。

②遗传算法全局择优

用①所获得的初步匹配解集合作为初始种群,该种群数为S!。

通过对染色体实施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进化操作,使其适应度值不断升高,汰弱留强。最终使个体进化(染色体适应度值逐步递增收敛于近似最大值)到近似最优状态。

算法结束后,适应度值最大的染色体结构可作为高等教育系统资源配置模型的近似最优解。

1.贪婪优化初步匹配

(1)贪婪算法初始资源搜索匹配

匹配流程:

①初始化,取一个优化序列。

②按资源编号顺序取序列中的一个资源,以该资源所需完成的目标任务为依据,在资源队列中搜索能完成该目标任务的其它资源,生成当前资源的后备资源库,转③。

③以当前资源利用效能最大化为目标,搜索该资源的向量结构,若搜索成功,转④,否则转⑤。

④将满足条件的当前资源向量结构存入匹配结果队列中,资源编号加1;判断是否满足当前搜索序列的结束条件,若条件满足时,产生该优化序列对应的资源向量结构体,资源编号初始化,序列编号加1,转⑥;若不满足该搜索序列的结束条件,转②。

⑤从该资源的后备资源库中任选一个资源替换当前资源,转③。

⑥判断是否满足算法的结束条件,若满足,转⑦,否则转①。

⑦获得资源初步匹配解空间,算法结束。

(2)消除冲突算子

资源结构向量中包含了资源的生命周期属性。将资源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时间片单位(资源的利用时间分布)。对资源冲突作如下定义:在资源匹配向量结构体中,若同一时间片单位中重复出现了相同的资源,则认为该资源存在争用冲突。

依次提取解空间中的每一个解(资源向量结构体),执行如下资源冲突消除算法:

①选一个解,按当前资源编号顺序取出当前资源的向量结构。

②向后搜索以该资源同名且时间片相同的资源,若找到转③,否则资源编号序加1,判断算法结束条件,若满足转④,不满足转①。

③从该资源的后备资源库中任选一个资源替换当前资源,时间片不变,转②。

④该资源结构体的冲突消除。

2.遗传优化全局策略

初始种群通过贪婪算法产生以后,对种群实施遗传进化操作。以下对本遗传算法的关键部分进行简要阐述。

(1)染色体的编码结构

S个资源的向量所构成的组合结构为染色体,以资源计划的开始执行时间为变量,染色体中每一段基因都表示成一种资源向量的相对开始时间:TS'=TS-ES。TS'≥0,TS为资源利用终止时间,ES为使用周期。以自然数编码,将每种资源按顺序排列。染色体的长度就是资源的总数S。将每种资源引入TS后构成染色体编码。

(2)适应度函数

在遗传算法中,种群进化以适应度函数为依据,这是问题求解品质的测量函数,代表个体的生存能力,需要根据求解对象进行构造,该函数构造的好坏,影响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搜索结果。

(3)选择算子

选择算子:为保持染色体的优良品性,适应度值大的染色体被选概率也较大。通常,用赌方法进行实现。

(4)交叉算子

交叉算子:杂交操作发生在选配个体中的相应染色体之间,假设染色体交叉概率与染色体的适应度值成正比,以被选染色体作为父代,按资源结构链进行交叉配对。生成两个新的个体,交叉位置是随机选择的。采用父代与新生代同时竞争的策略,取高适配值的两条染色体保存到下一代中。

(5)变异算子

变异算子:变异操作发生在同一染色体中的二个基因位之间。即对所选的变异个体中随机产生一个行,在该行中任选二个资源结构的时间片值进行互换。

(6)算法终止条件

算法终止条件通常根据适应度值持续进化若干代无变化情况,进行测试设定。

三、混合优化流程

混合算法流程如下:

①将资源结构的相关参数进行编码。

②贪婪算法初始化种群X(t)=(X1,X2,…,XS!),t=0,S!为种群规模。

③对当前种群X(t)中每个染色体Xi计算其适应度值f(Xi),适应度值的大小表示了该染色体性能的优劣。

④应用选择算子产生中间代Xr(t)。

⑤对Xr(t)应行交叉、变异算子,产生新一代种群X(t+1),这些算子的目的在于扩展染色体的覆盖面,实现全局择优的思想。

⑥迭代进化,代计数器t加1,转步骤⑦,如果未满足终止条件,转步骤③。

⑦输出近似最优解。

结论:优化高等教育系统资源配置主要包括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二方面内容。本文通过运用贪婪算法使资源快速分配,这些分配方案在所构造的最优度量标准(在某确定的资源优化次序)下是局部最优的。然后利用遗传算法所具有的全局择优的特性,对初始分配组合的资源结构进行全局优化配置,整体提升其结构的优化度。

参考文献:

[1]陈磊,王云华,陈世鸿.基于概念的教育资源元素材聚类方法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51(3):347-350

[2]徐建中,张莉.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在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中的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23(7):74-7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