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范文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精选(九篇)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

第1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 中医病理学; 教学; 临床病案分析法; 考试成绩; 认可度

中医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联系的桥梁[1],既要给学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怎样才能使二者有机地统一,提高中医病理学教学质量,是中医病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在中医病理学教学中加强临床病案分析,并与未采用临床病案分析法的教学班级做了一个比较,结果令人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井冈山大学医学院中医专业的两个班级,即2006 级中医1班( 试点班) 和2006 级中医2班( 对照班)。两个班级均同步进行中医病理学的教学,其中试点班49人,对照班46人,两班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个班级的中医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均由同一人担任,在试点班采用以病案分析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法施教,对照班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法施教。期末用同一试题( 以考核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进行闭卷考试,题型为20道选择题,20分;两道问答题,20分;3道病案分析题,60分。考核时间为90 min。然后,将两个班的中医病理学理论笔试成绩输入已设计好的Excel表格,经核查无误后导入SPSS,再用SPSS12.0软件对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分别对试点班49人在中医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前”和“教学后考试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按参考文献[2]设计,并且每个调查项目设“认可”和“不认可”两个等级,“教学前”教师对每个学生介绍“临床病案分析法的方法、过程、可能效果及认可度调查表的意义”,调查表均由被调查者匿名独立完成。

2 结果

由表1可见,试点班成绩为(81.6±10.7)分,而对照班成绩为(65.2±16.2)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班成绩有极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病案分析法[3]是以临床案例为载体,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推理和判断,加强病理学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生动、直观、易理解、便于记忆。比如在学习肝硬变时,在精讲肝硬变的病理基本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对一个典型的肝硬变病案进行分析,并推断出该例的病因、病变、诊断等,使学生通过病案分析,对肝硬变的病理理论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而且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讨论,可以将中医病理学知识有效地与临床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有效地把素质教育全面贯穿在病理教学中;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临床实际情境的差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临床教学中出现的两难问题,体验从业情境中医患关系处理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逐渐提高学生处理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能力;甚至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病案分析教学法通常有两种形式[4],一是“实践训练式”专场讨论法,多在单元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单元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单元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二是“理论引导式”非专场讨论法,主要是穿插在各课堂教学中进行,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试点班的考试成绩为(81.6±10.7)分,明显高于对照班的考试成绩(65.2±16.2)分。而且笔者对病案分析法教学前后的学生认可度也发现采用病案分析法后试点班学生在“病案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病案教学法能活跃课堂气氛”“病案教学法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病案教学法能加深理解”“病案教学法能增强记忆”和“病案教学法能提高自学能力”等几个选项中的认可度明显提高。提示病案分析法适宜应用于中医病理学教学,学生认可度也高,建议在医学院校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在采用病案分析法教学中要注重病案的选择、收集与整理[5]。笔者认为选择病案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联,即选择的病案经分析和推理后得出的结论,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相联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二要难易适中,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一般,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兴奋、轻松、愉快的感觉中,敏锐感知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新课前,要将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典型病案分发给学生,并对病案进行简单扼要的说明,用典型病案引导学生预习新课内容。但病案的讨论内容要恰当,不宜过多、过深地涉及临床知识,对一些临床术语、检验结果要在病史上作注释,以免学生花过多的时间查阅临床书籍,纠缠在学生现阶段难以理解的临床问题上。在中医病理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一味地讲这个或那个病的病理变化,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若在讲授中巧用病案分析法,通过启发、分析、讨论、推理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则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6]。教学中还要增加临床病案考核分数比,促进学科教改。笔者认为作为病理学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病理学考试题型,适当增加应用性试题的比重,重视病案分析内容的考查,以便检测学生对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把握度,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检测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学生重视把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为以后学习临床课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世荃.论中医病理学的特点及其与西医病理学的差别[J].山西中医,2006,22(4):1.

[2] 王占欣.病案教学法在中专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5):609.

[3] 黄宁波.病理教学中的病例教学法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8):957.

[4] 袁锦玉.病理学病例分析教学法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 2005,23(12):61.

第2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病例导入法;病理生理学;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a)―150―02

病例导入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病例将学生带人特定情境,并围绕病例精心设计和安排问题,使学生在直观真实的情境中和相关问题的引导下,运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调动以往的知识结构。学习未知的医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回顾几年来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病例导人法的教学实践,笔者意识到应注重几个关键环节,现阐述如下:

1 病例的选择

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教学过程中涉及临床知识较多,具有开展病例导人法的基础优势。精选病例是病例导人法应用的首要环节,病例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选择的病例既要体现明确的目的性、真实的客观性,又要具有适当的启发性和一定的趣味性。同时还要注意难度的把握。明确所要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病例,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病例编写要真实,简明扼要并紧扣课堂目标及知识点。如果所选择的病例针对性不强,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病例不是来源于临床的真实病例,而是脱离实际自己随意编造的,就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从而失去应用病例的真正意义;如果病例不典型,过于繁琐或难度过大,而学生尚未接触临床,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就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甚至失去兴趣。所以精选病例是病例导人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病例的收集过程中,教师的辨别能力极为重要,要收集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还要考虑该病例所涉及的知识面是否紧扣教学大纲,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全面分析教材,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病例。

2 问题的设计

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病例导人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病例激发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兴趣,将病理生理学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的目的,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就是需要以问题为纽带,通过问题,把学生从感性的、直观的临床病例中带到病理生理学的理论知识中。因为问题对于学习者具有挑战性,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而且能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有效地解决临床医学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为将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对错综复杂的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那么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必须要善于动脑,精心设计,使所设置的问题不仅要富于启发性,还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应注重以下几个原则:

2.1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

在病理生理学的课堂上介绍病例及分析病例并不是像临床课那样要教给学生如何诊断和治疗疾病,而是通过利用生动的临床病例所提出的问题,把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兴趣和思维调动起来,或者说其真正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好病理生理学的内容,使学生能把枯燥无味而又繁琐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病理生理学内容变得有趣、易懂、易学。

2.2 应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并考虑学生现有水平和知识结构,难度适中

问题应与学生学过的医学知识水平相适应,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常常需要应用许多相关基础学科的知识。尤其是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知识,虽然学生曾经学过这些知识,但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病理生理学需要应用这些知识时,却很难及时回忆起来,此时教师如果能通过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就起到了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激活”作用。

2.3 应清晰易懂,层次分明,突出重点

在设计问题时,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使问题能有层次地展现给学生,并使学生能沿着一定的逻辑思维线条,逐步深入思考,既能了解全面,又能抓住重点。

第3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病理切片;病理学;实验课;应用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2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72-02

病理学属于形态学科之一,主要是通过形态学研究疾病的成因与病理变化,探寻发病机制与临床症状。病理学教学中,阅片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病理切片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病理变化的直接载体和重要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实践性。正确认识病理切片,明确切片中重点观察对象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提高病理实验教学效果,以及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疾病的能力。

1玻璃切片应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弊端凸显

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阅片,病理学实验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以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病变组织的玻璃切片为学习对象,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辨识病变组织的形态特征。但是,玻璃切片数量少不能满足教学的使用,并且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观察怕拥挤损坏标本,畏手畏脚。质量过关的玻璃切片在制作过程步骤繁琐,保存稍加疏忽就会出现玻璃切片就易被毁损或造成褪色,对于典型病变的观察和示教的精确度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一些罕见病变,成型的组织切片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随着医学生数量的增加,实验课上显微镜病变观察教学的时空限制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在显微镜下的微观病变与宏观病变之间不同,造成学生对显微镜下的病变组织特征、与典型病变定位识别困难,学生依照病理学图谱用红蓝铅笔画观察到的病理切片镜下图,效果不是很好,感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调动起来,不利于在试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影响到病理实验教学效果。

2数字切片库应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便于资源共享

病理学实验课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学生应该消化吸收的病理学知识是固定的,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为突出的问题,这就需要以教学模式作为突破口,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取代显微镜,使用数字切片库实现教学资源实行共享,克服阅片观察依赖实验室中仅有的切片和显微镜的微观限制,打破时空限制,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21构建病理实验教学数字切片库通过网络教学加以应用我校可以选取几十年来积累的典型病变病理教学切片,通过Hamamatsu NanoZoomer20系列高分辨率数字切片扫描装置NanoZoomer Digital Pathology,进行全切片高分辨率数字图像采集,以病理教材章节的安排顺序,对玻璃切片全部信息制成数字化切片,构建病理实验教学数字切片库。数字切片的优点较玻璃切片更适宜存储,数字切片库通过网络服务器,与校园网连接,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利于学生的浏览和教师的讲解,大大提高病理实验教学的授课效率。

22应用在病理教学过程,克服学生对显微镜观察切片的生疏感与畏惧情绪在医学院的病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熟悉显微镜的精准使用,平时接触也不多,再加上教学实验室内的显微镜的质量精确度不很高。在教学中,通过显微镜获取高质量精准的图像,明显存在困难;数字切片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使用,增加了图像获取的精准度,对于那些罕见、疑难病的切片,借助网络的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不再需要去实验室,使用显微镜,就可以随时通过电脑和多媒体进行调阅。

23数字病理切片,便于教师对重点病变区域给学生指导,高效快捷数字病理切片通过专用图像浏览软件,模拟显微镜下原玻璃切片的整个信息,但是比显微镜的分辨率高很多,使用数字病理切片的图像是清晰的;借助鼠标拖动切片,任意移动,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随意放大或缩小,但是图像信息依然保持原有的清晰度。使用数字切片就不会造成因切片处理不妥而受损,特别是那些罕见的切片,经过清晰的高分辨率的扫描,便于长久的保存和跨时空使用,便于教师对学生阅片的指导,快速、直观地找出显微镜下典型病变区域,大大提高切片的使用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正常的组织与病变的异同和病变过程,让学生能更直观更轻松地识别典型病变特征。通过清晰的数字切片,学生能自己在脱离教师的指导时,也能准确快速区分并找准重点病变区域,节省的时间便于学生做更多的识别练习。通过实践,数字切片的使用,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病理切片的阅片,大大提高了病理学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病理学实验教学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并提高阅片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再回实验室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是不现实的,这时,使用数字病理学实验教学切片库,就能够透彻地为学生逐章节地复习。学生在某个章节存在疑问较多,就可以通过数字切片的可循环播放来回顾巩固和答疑解惑,凸显其直观与高效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晓洁,曹立宇数字切片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1年02期

[2]肖胜军,曾思恩虚拟切片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年08期

[3]徐,兰欢,赵宏贤,郭勇,徐富翠组织学数字切片库的构建与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年07期

[4]丘劲华,钱洪流教学设施规范化管理与精品课程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8期

[5]孙红,朱兰,肖芳,杨方,车鹏程留学生病理学数字切片全英文教学的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1期

[6]马晓君,张玉梅,汤淑红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组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20期

[7]谢贤镛搞好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陆竞艳,陆明深,曾思恩,李运千病理学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年01期

第4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范文

【摘要】护理教学应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其主要目的,但目前各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规模及实验条件不够,医学学生生源又不断增加,致使教学质量直线下降。本文旨在通过对病案教学方法的阐述,说明其对医学教学,尤其是内科护理教学的实践作用。

【关键字】病案教学法 内科护理学 教学应用

学校医学教育是医院医生、护士的主要来源,也是医生、护士所必须经历的基础学习阶段。通过学校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有关医学常识、基本技能,还要注意自身临床思维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各医学院附属医院规模和条件的限制,以及医学生生源的不断增加,医学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各院校仅注重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对他们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认为病案教学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

病案教学法是实例教学法中的一种,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真实、自然、直观的特点,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临床思维、提高应变能力。现就这一方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一具体阐述。

1 病案教学法的应用

前文我们已经叙述过,病案教学法是内科护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临床思维、突发应变的能力。那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灵活应用呢?

1.1 灵活运用典型病案:临床护理的种类和任务纷繁复杂,在讲课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案例要与所讲理论内容相对应,做到不同内容采用不同典型病案,最大限度的模拟真实护理场景。如在介绍“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时,教师要以医院真实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例,与学生详细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如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和流变学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护理要与病因相符合,不能一概而论。此外,对于这一类病人的护理不但要从医学角度出发,还要注意患者的生理需求,在护理时要格外小心。教师还可根据案例中所展示的各种症状、状况,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不仅了解这一症状的护理基础,还要学会应对患者的其他需求。

1.2 利用病案讲清重点、难点:护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不同病症,甚至同一病症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护理要求、重点及难点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一味的灌输给学生,学生不仅难以掌握,还有可能混淆。这时,教师可采用病案教学法,结合实际病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带领学生对病案做出准确的诊断、抓住病案重点与难点,进而掌握不同病案的护理方式。

1.3 利用病案进行作业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可在每一单元内容结束后,选择几个典型病案,要学生依据所学独自进行病案分析并制定护理计划。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将学到的较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病案之中。

2 病案教学的基本过程

2.1 选取病案:病案选取时病案教学法的关键所在。首先,为确保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选用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必须选用医院真实的病案,而不是“坐在椅子上空想的案例”。其次,为确保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所选取的病案必须与课本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不能理论讲述的是“高血压的护理”,而案例却是“肺炎病人的护理”。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往往使学生混淆理论,以致错误护理。最后,教师要对病案进行透彻的研究,并结合病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促发学生的思考。

2.2 讨论病案:病案的讨论是病案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参与到病案的演习中,切身体会不同病案的护理。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应注意:①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急于说出答案,而应引导学生发现病案所描述的症状、并提出合理的护理方案;②把握讨论方向。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常常会就某一无关紧要的细节争论很久,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把握讨论方向,及时将学生注意力引导到“知识点”上;③掌控讨论时间。适度的讨论是有益于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但过于深入、偏题的讨论却是毫无必要的。

2.3 归纳讲评病案:每个病案讨论完后,教师一定要及时归纳讲评。首先,教师要及时归纳知识要点。病案的讨论只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如果教师放任不管,那么学生将一头雾水,不能切实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无法顺利解决。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归纳病案中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内容,理顺诊断思路。其次,对学生易出错的难点进行分析。教师要详细记录学生讨论过程中易出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在讨论结束后,对这些问题进行统一的分析,说明其原因及理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最后,回答个别学生的问题。学生在听了教师讲解之后,结合自己刚才的讨论,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在这个阶段提出,并由教师一一给予解答,加深学生印象,做到切实掌握这一项知识和技术。

2.4 完成病案作业:通过课堂上对病案的讨论分析,学生对这一类型的病案有了初步了解,并且初步学会了分析病案、设计护理计划。这时,教师可以选取几个同一类型的典型病案,要求学生单独分析设计护理计划,并完成一份护理病历。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可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还可增强学生的专业思想以及日后实际工作中问题处理、病历书写的能力,进而达到实用性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病案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优势。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以人为主的信息社会,更注重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合理运用病案教学法,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临床应变能力,为护理事业不断提供合格实用的技能型人才。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内科护理教学,也适用于其他医学教学。作者期望这一方法能够得到各医学院校的普遍采用,以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彬. 临床课实践教学中病案教学的应用.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5.

[2] 李勤. 病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蛇志, 2007, 19 (3).

第5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教学思想;病理学;理论教学;双师型培训;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病理学是高等医学院大部分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的课程,与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知识联系比较密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病理学知识日新月异,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病理学理论课程主要应用LBL教学模式,这是传授病理学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如何提升病理学教学质量,这是目前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把书读厚及把书读薄”的教学思想,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思想与“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相契合,为病理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1简析护理病理学教学现状

病理学作为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该门课内容庞杂,知识点众多,是研究疾病本质的基础性学科[1]。与组胚、病生、临床专业等多门课程关系紧密,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重要桥梁学科[2]。护理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实用型医疗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对于这些入学门槛较低,学生生源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多以“应付式学习”态度对待教学内容的教学对象,如何在有限的时空教学环境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医疗人才是当前护理病理学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护理教育要求培养出应用型技术人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求“必须”及“够用”的原则,这个教学要求的“度”实难把控。到底教多少为“够用”,教哪些为“必须”,如何处理课程内容繁杂与课时不足的矛盾,常常困扰一线病理教学工作者[3]。其次,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如何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课堂外的时间自主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也是当前教改的趋势。

2“把书读厚及把书读薄”的教学思想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把书读薄及把书读厚”是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提出的读书思想。“由厚到薄”是集约,是精;必需建立在对知识的全面熟悉,深刻理解之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达事物的本质;“由薄到厚”是扩充,是博,是对知识的拓展延伸,需要循序渐进,达到融会贯通[4]。由此延伸出的“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提纲挈领,建立层次明晰的巨大的知识网的优势,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由厚到薄”对教师授课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教师根据各章各节的内容综合把控,在有限的时空教学环境内帮助学生建立起思路清晰,脉络完整的病理学骨架结构,有利于该门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5]。有效解决护理理论教学要求的“必须”原则。而对学生来讲,“由厚到薄”是归纳总结,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与病理学也是揭露疾病本质的学科精神如出一辙。“由薄到厚”为病理老师授课重点指明方向[6],在病理学骨架结构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以课堂提问、实验教学及课后网络平台等方式丰富病理学内容,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病理学基本知识。“由薄到厚”及“由厚到薄”的交替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学习到应用,从应用到学习周而复始的过程[7]。

3“把书读厚及把书读薄”教学思想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思维能力是医学人才最重要的素养,因此病理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深化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此外,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并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要想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师生都要积极学习先进理念,做好角色定位[8]。3.1应用“把书读薄,把书读厚”教学思想,优化病理学教学内容。病理学教师长期从事病理临床以及教学工作,对病理学的发展动态了解相对全面,掌握病理学的教学特点及知识重难点,因此其具备“把书教薄”的能力。再者,根据教学重难点。临床专业特点以及具体的课堂反馈,也可以“把书教厚”。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把书读薄,把书读厚”教学思想,教师不仅仅是简单地照搬知识,更是融入了多年来的临床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对病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优化,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思维导图是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思考工具,主要应用于学习、记忆等思维“地图”,可以实现扩展思维的发展。在病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优越性辅助学习,从中建构自身的病理学知识框架。本质上讲,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也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提炼病理学的主干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根据护理专业的需要及病理学的重点难点,有的放矢,详细阐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有效解决护理理论教学要求的能用为度的教学要求。而学生从“干—枝—叶”的线索展开,对感兴趣或不明白的“枝,叶”,可以带着问题去钻研,去学习,极大的鼓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学生继续学习提供更广阔的途径,同时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也大有裨益[10]。比如,在学完组织损伤与修复、炎症后,可以应用“把书独厚”的思想,对组织损伤修复与炎症基本病变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拓展学生的思维事业,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建构知识框架,又可以深入理解病变之间的关联,对于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病理学中的名称解释比较繁杂,重视“把书读薄,把书读厚”教学思想的应用,对教学中的关键词合理提取,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与理解。比如,在肿瘤的概念里面如何去理解“单克隆”和“多克隆”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教师可以将教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开展详细解释:“多克隆”就像一个社会,社会是由不同的家庭构成,每个家庭里面都有老人小孩父母,这一就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社会,“单克隆”就是一个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以后不断分裂增殖形成子代细胞,形态可以很相似,与正常组织不一样,就像社会里面出现了一群整齐划一的军人,常常提示有不寻常的状况。然后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有针对性地展开分层解释,这种讲授方式便于学习掌握与理解,科学的把控病理学内容的关键点,最终实现知识的灵活迁移应用,有利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11]。3.2加强“双师”培训机制,灵活做到将病理学“教薄教厚”。因为病理学教学内容比较复杂,知识点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满堂灌”“课堂内容过于简化”等误区,造成教学实效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这也对教师的专业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强“双师”培训机制,灵活做到将病理学“教薄教厚”。因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知识接受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如何实现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研究价值[12]。病理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医学人才,由单一的职前学历教育逐步转向终身教育。因此厚薄思想与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完美结合,解决了护理病理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由薄到厚”及“由厚到薄”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思考,彰显了“以人为本”“提高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理念,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的局面。通过将“教薄教厚”教学思想应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师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学生不仅创建了基础的病理学知识体系,还有效将病理学知识融合起来,真正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13]。此外,教师要对课堂反馈进行密切关注,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教学问题,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实际科学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在“教薄”“教厚”之间实现科学转换,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掌握与记忆。3.3建构网络课程及互动平台,拓展病理学学习渠道。信息技术是时展的实践产物,网络资源具有便捷性、共享性的特点,这为病理学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平台[14]。因此,要积极建构网络课程及互动平台,拓展病理学学习渠道。病理学教学时间有限,有些知识可能学生没有理解到位,其可以在课下应用相关平台开展学习活动,将病理学知识“学厚”,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病理学课程建设、病理学学习经验分享、病理学互动平台的建构,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最终提升教学实效性,实现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的教学目的[15]。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雨课堂小程序”课后小测验,课程相关的PPT、动画、录音、录像等,拓展学生的病理学知识储备,实现充实课本、把书读厚的目的,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病理学与其他学科具有密切联系,其内容更新发展速度比较快。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创建病理学兴趣小组,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做好病理学知识“学厚”“学薄”。

总之,本课题着眼于护理教育目标,首次将“把书读薄,把书读厚”的教学思想具体运用到护理病理学教学中,对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达到护理教学要求的“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实现“度”的把控。结合护理专业需求,加强“双师”培训机制,灵活做到将病理学“教薄教厚”。再者,教师要对课堂反馈进行密切关注,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教学问题,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实际科学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在“教薄”“教厚”之间实现科学转换,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此外,要积极建立网络课程及互动平台,拓展获取病理学知识的途径及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的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婷婷.“把书读薄”“把书读厚”的教学思想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4):16-17.

[2]刘鲁英,韩艳春,董孟华,等.病理学分阶段教学的方法选择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10):990-993.

[3]任艳,高香亭,贾薇,等.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192-193.

[4]徐臣利,方娟,赵虎子,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对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9,48(19):3402-3405.

[5]刘慧.探究T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养生保健指南,2020,35(3):275-276.

[6]卓斯敏.病理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研究与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17(32):230-231.

[7]江瑛,王稳,李良,等.基于局域网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9,48(9):747-748.

[8]王海军,刘佳,谷腾腾,等.病理学中泌尿系统疾病章节的教学疑点解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11):853-855.

[9]任丽薇,张宇忠.虚拟化网络教学在中医药院校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19,38(6):44-46.

[10]李品玉,杨坚,郑恒.启发式病例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11(9):70-72.

[11]刘鲁英,韩艳春,董孟华,等.病理学分阶段教学的方法选择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10):990-993.

[12]徐臣利,方娟,赵虎子,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对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9,48(19):3402-3405.

[13]江瑛,王稳,李良,等.基于局域网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9,48(9):747-748.

[14]刘尊忠,陈轶群,周千里,等.显微互动教学系统在法医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34(4):387-389.

第6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 病例应用

Application of discussional teaching and the case in the clinical class

Wang Jianzong Zhang Ying

【Abstract】Discussional teaching is one important way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to carry through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outstanding point is to bring students’ participant consciousness into play and to make each student have the chance of showing their personal opinion. The cas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can combine the theory explaining with the clinical case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organically. Through studying,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cases,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clinical diseases is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discover and to solve problems. In addition, the important teaching resource, the case can also be made use of effectively.

【Keywords】Discussional teaching Case application

1.病例讨论用于临床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病例讨论是改革临床课教学内容的需要。医学临床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不少缺乏临床经验的教师,从“病因、病机、病理”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这种纯理论讲读使学生深感枯燥无味、兴趣下降。将病例讨论应用到课堂中,极大的改善了这种教学现状,是临床课教学的重要改革措施。

1.2 病例教学是临床课教学中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桥梁。在临床课教学中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结合典型病例展开课后讨论,可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得更紧密,进行了从“理论―实践”的认识,同时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开拓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病例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依据课堂教学内容,组织病例讨论,其课堂气氛活跃,内容实用,参与学生多,反馈信息及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病例讨论教学的设计。要发挥病例教学的最好效果,必须选择好课堂教学内容和相适宜的病例,并设计好教学过程。

2.1 教学内容应选择常见病、多发病,即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内容。不宜选少见或抽象疾病病例。把学生在实习阶段和在毕业后经常遇到的和需要及时解决的疾病放在首位。在讨论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要点、预防要点上。

2.2 病例资料的选择与完善。教师先给学生典型病例与问题的提纲,让学生带问题讨论,使学生在病例讨论时有针对性,对临床表现、重要体征、治疗措施等有一个较为具体的认识。所采用的病例资料的病史、体征(阴性与阳性),尽量要覆盖本次教学的内容,尽可能选典型病例,使病例贯穿在教学之中。必要时选择典型误诊病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原始病例加工、修改,使其更加完善,适宜学生学习。

2.3 病例讨论设计。较长病例提前印刷分发给学生,课堂、课后讨论后书写病历;简单病例可口述、现场讨论完成。教学活动可多种形式。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病例介绍后分组讨论,再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总结等。应努力达到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统一,应充分注重学生的意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鼓励他们思考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病例讨论的方法。

3.1 抓主诉、辩系统、定发病部位。指导学生通过主诉主线寻找疾病在哪个系统,是否符合病人体征,并参考其它资料确定发病部位。

3.2 明病史、详体征、整理线索确诊断。部位明确后分析病史,理顺各症状的关系,详尽各阳性与阴性体征整理诊断线索,提出可能诊断,并进行鉴别诊断。最后看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是否支持诊断。根据有效依据做出最后诊断。

3.3 定治疗、分主次、验证诊断。如何治疗?治疗的关键是什么?病例中的治疗是否恰当?学生分析完成后,教师总结说出正确答案,归纳常见错误。

3.4 述病因、找诱因、列防治要点。

4.病例讨论应用于临床课的体会。

4.1 选择好适当教学内容和与之相适宜的典型病例,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病例教学应选择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做为教学内容,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丰富的病例资源中选择典型的或特殊的病例资料,通过课堂设计把它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发挥病例的桥梁作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课堂设计是病例教学成功的关键。

4.2 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病例分析讨论融入到课堂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活动中,应特别注意理论学习与临床病例的结合点,可由描述病例、导入问题进入讨论,使学生一开始就带着“什么病?怎么诊断?如何治疗?怎样预防?”的问题进入思考。

4.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和指导是发挥病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适时启发、点拨和指导,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综合分析、判断推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把这种能力应用到病例推理中,就会转化为实践技能。因此在病例讨论适时的气氛下点拨思路、指导讨论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路清晰,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4.4 加强病例综合分析的考试力度。为了加强病例讨论课在临床教学中的地位,有必要通过考试这一手段加以引导,这样,才能从教学员的主、客观上保证病例讨论课顺利实施。作者分析了目前的综合考试题型,发现单纯的记忆题型占80%以上,而能反映病例讨论课实施情况的综合分析题型一般不足20%。所以,作者认为目前考试内容仍有改进的空间:一是在80%以上的单纯记忆题中加上综合分析内容,即考试的内容相似,但题型是以综合病例的形式出现;二是除了笔试外,还应有客现病例分析考试,而且所占的比重不应低于总成绩的20%。

总之,通过病例教学,学生提高了某一疾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的认识,并分析了疾病的病因、病理特征,逐步掌握疾病的规律,达到了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同时注意培养辩证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模拟临床实践”活动,为进入临床实习后适应工作,成为“实用性”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病例教学将病人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多思、善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于今后的继续学习和发展,对创新临床课的教学方法、增进教学效果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第7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 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 病理学教学 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既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又获得新的发展环境和机遇。病理学是医学体系中的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的重要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它对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病理学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1.病理学CAI课件的局限性。病理学从形态、机能和代谢三方面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了解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为机能和代谢的讲解作铺垫,机能和代谢依托形态得以更好地表明机理,使抽象的机理具体化。用PowerPoint、PhotoShop等工具制作出的CAI课件是一种二维空间模式,只能从某一个侧面观察形态结构及病理变化,难免会留下片面、静止的印象,哪怕是再典型的病变也只能反映整个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疾病的病理变化。如当讲到胃癌的时候,早期胃癌和晚期胃癌都是胃癌的不同阶段,传统CAI课件无法将早晚期的病变连续起来。在讲到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等疾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时候,展现在学生眼前的仍是一张张静态的图片,体现不了血流动力学的“动”,学生很难理解。

2.病理学实验的局限性。病理学教学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普通的医学院校没有开展图像分析技术、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流式细胞术等,病理学实验以观察大体病理标本及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为主。由于有些疾病如风湿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几年有所下降,因此,标本及切片的获取也较困难。在实验中,以病变标本和切片为主,而正常标本和切片很少,学生难以通过比较法加深对病理学的认识,以及对解剖生理学知识的巩固。另外,在病理学实验当中标本、切片、显微镜的损坏也较严重。

二、了解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

三维动画又称3D动画,是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兴技术,是一个虚拟现实的三维透视空间的技术,即在X、Y、Z轴上的空间动态的活动,三维动画使模型旋转多个角度,清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相应的解剖位置和病理变化,可以弥补病理学教学的不足。

三、三维动画教育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意义

1.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使三维病理学教学目标融为一体。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1]。

(1)知识与技能目标。病理学是医学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三维动画教育技术使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更易体现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形态特征和病理变化,如在讲到休克分期,即缺血缺氧期、淤血缺氧期、休克难治期时,仅靠教材、课件上的文字、图谱和标本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也很费劲,三维动画教育技术可以使这几个期在课件上动态地演示,每个期血管内血流的特点非常直观,学生会一目了然。在讲到冠心病时,教师通过三维动画技术用于CAI课件当中,学生能够立体地看到从正常心脏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的全过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三维动画教育技术丰富了病理学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学习环境,教师轻松而生动地讲,学生轻松愉快地学,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到每堂课非常和谐。另外,知识的掌握仅限于概念的理解是不够的,应使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不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三维动画技术使学生在病理学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新知识,使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态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师生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是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很难代替的,这一点也是教师很容易忽视的。三维动画技术用于病理学教学中,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愉悦的环境,本来很复杂的疾病,这种新的教育技术很直观地得以体现,教师能腾出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观的人生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医风医德,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2.三维动画教育技术用于病理学教学当中更加体现直观整体性。从微观角度来看,病理学是直观的形态体现,从宏观层面来讲,病理学又是一个有序的整体,三维动画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每一种疾病从形态、机能和代谢动态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直观,更具有真实感、准确感。如在讲到心肌梗死时,通过三维动画教育技术可使心脏从正常形态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各类心肌梗死加以动态的演示,而传统的教育技术很难展示出来。心瓣膜病是教学重点及难点,学生对正常瓣膜的形态及功能了解非常模糊,在讲到病理变化的时候更是理解不了,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正常心脏瓣膜的形态、功能,以及病变后的形态、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展示得一目了然。

3.三维动画教育技术拥有病理学教学当中符合社会时代性。医学教育具有社会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医学教育目的。在我国现代医学教育模式下,教育观念和教育技术是教学方法发展的推动力,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三维动画教育技术用于病理学教学丰富了病理学教学资源,教师会更好地为学生提高服务,符合时代要求。

总之,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已给病理学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而根本的变革。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可以取代不用科技的教师。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病理学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第8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肾系病证;临床教学体会

肾系病证是《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肾系疾病既有先天病因,也有后天因素,病情相对较复杂,目前现代医学对于多种肾脏疾病的诊疗仍有相当的局限性,而中医中药的治疗能明显发挥其特色优势,形成互补。所以加强中医内科肾系疾病的教学尤为必要,对于学生能否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十分关键,若教学不得当,讲授不明确,便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困惑。笔者就中医内科肾系病证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同道探讨如下。

1重视系统病证中总论的讲述,加强知识的横向贯通

《中医内科学》中各章节的分类是在病因分类基础上,以脏腑分类为主导,围绕脏腑辨治来划分各病证系统的,分为肺系、心系、脾胃系、肝胆系、肾系及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病证七大类。脏腑辨证是内科辨证论治的核心,它突出了中医内科理论的系统性,所以在讲述每个系统病证的分病种之前需要强调各病证共有的与所属脏腑的整体相关性。肾系病证尤以强调肾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为主,当学生十分熟悉肾主水、司气化;肾藏精、主封藏等生理特点及其病理变化过程后,就会清楚为何这些病证要归属于肾系疾病。因肾主水液,在调节人体水液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失司,可致水液的运化障碍,出现水肿、癃闭;肾与膀胱相通,气化失司后水道不利,在下焦与邪热博结便可致小便频急涩痛、淋漓不尽,发为淋证。又因肾藏精,为先天之本,所藏之精是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主要物质基础,当肾的藏精功能减退,可出现一系列生殖系统的病证:遗精、、阳痿等。这些均是《中医内科学》肾系疾病篇章中所涉及的病证。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上述病证的发生发展主要责之肾,而且要理解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肾与五脏六腑关系非常密切,当肾处于病理状态又影响到其他脏腑时,便会导致诸多疾病发生。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发生的与肾相关的病证都在肾系疾病中讨论。如:肾阴亏虚,阴不济阳,虚火上越,心肾不交,病变影响到心后可致不寐、心悸;依据病证的特点和整体相关性,当隶属于心系病证。再如:肾精不足,腰府失于濡养、温煦,诛邪因肾虚而乘客,筋脉痹阻后可发为腰痛。内伤腰痛虽与肾元亏虚密不可分,但自身明显具有肢体筋络病证的特点,限于脏腑整体辨治也有其相对性,不可能面面俱到,则将“腰痛”一证归属于肢体经络病证当中。同时一些其他的病证随着病情发展也可累及至肾,如:“消渴”一证,当病变影响到肾,表现为主水、司气化功能异常,出现水肿、少尿等症时,便可纳入肾系疾病的范畴。重视系统病证中总论部分内容的讲述,这样有助于在分述各病证之前让学生对本章节的整体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初步认识到病证之间发生、发展、演变与病变脏腑的关联性以及各个脏腑之间的有机联系性,加强知识的横向贯通。

2强调章节内容的共性,建立系统的思维模式

2.1中医学的“肾”并不局限于“肾脏”

本身,中医肾系病证范围更广肾系疾病的讲述,教学时一定要向学生强调中医学当中所讲述的肾,绝不仅仅局限于肾脏本身,二者并不等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医学从解剖学角度提出的肾脏是个很具体的概念,它是一对实质器官,具有排泄、内分泌等功能。而中医学所说的肾则是一个功能活动系统,范围更加广泛、复杂,不但包括解剖学上的肾脏,而且延伸至许多更重要更抽象的功能概念。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肾主水液,司气化,肾纳气,肾主骨等等的理论都包含在内。它的意义在于从整体上把握系统间的相关性,维持机体内的动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从而有效指导实践,体现出中医学特有的整体观念[1]。我们所讨论的中医肾系病证主要就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各种肾脏疾病为研究对象,所属病证的中医病因病机、证治规律及预后都在其内涵范围之内[1]。

2.2总体不离肾虚的本质,本虚标实为肾系病证的特点

肾系疾病既有先天病因,也有后天因素,病情相对较为复杂,但总体不离肾虚,肾虚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2]。无论是先天不足,肾元亏虚或肾虚兼有他脏虚弱均可导致肾系疾病。临床中绝大部分肾系病证,水肿、淋证、癃闭、阳痿、遗精的发生都与肾虚密不可分。“水肿”的发生离不开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关键责之肾,肾阳亏虚失于蒸腾气化,开阖不利,故水液潴留而犯溢肌肤;“癃闭”虽病因多端,但同样主要责之于肾虚膀胱气化功能失调;“淋证”也是在肾虚的基础上合并湿热而发生的;而禀赋不足、命门衰弱、肾失封藏、精关不固则是“阳痿”、“遗精”发生的主要因素。肾系疾病总体不离肾虚的本质,常常表现为本虚兼有标实的特点[3]。如:“水肿”一证中,邪实多集中在阳水,阳水多属实,由风、湿、热、毒诛邪导致水气的潴留;阴水虽多为虚证,但不排除外感邪实的可能性,另外病久则可见瘀阻水停。再如:“肾虚而膀胱热”高度概括了“淋证”的发病机理,乃本虚标实之意也[4]。所以我们需要辨别病证的本虚标实以及辨别邪实的种类,这对临床准确遣方用药至关重要。强调总体章节内容的共性,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系统的思维模式,肾系病证的教学须关注此点。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强调肾虚对于疾病发生所起到的本质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肾系病证的一般辨证规律,同时亦要强调辨证不可完全拘泥,在辨识本虚的基础上还需要辨别是否兼有邪实,是以本虚为重还是以标实为急,临证需灵活处理。

3突出优势病种的重点教学,注意理论知识的重温

肾系疾病中具有中医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的优势病种,如:水肿、淋证、尿浊等病证,教学时需要突出强调,宜安排较多的学时来重点讲述,让学生全面掌握其概念、病因病机、病证鉴别以及辨证论治等方面的内容,以便进入临床后可以得心应手。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因“肾藏精、主生殖”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引起的病证在临床上多归属于中医男科学和生殖学范畴;而“肾不纳气”所引起的病证则常常归属于肺病科的范畴。这是医学发展、学科分化的结果,所以作为熟悉、了解的内容讲述即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不断重温理论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及时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基础课程相关知识点,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乃至内经、伤寒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加深对疾病从生理功能过渡到病理状态,逐步发生发展过程的理解。这样知识才像雪球一样会越滚越大,也会更加牢固、全面。

4勿忽视西医教学,真正做到中西医结合

《中医内科学》在教学上无疑要把理法方药作为重点内容讲授,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起临证运用中医理论知识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但强调中医教学的同时,也勿忽视相关现代医学知识的补充。这样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诊断治疗上的思路会更加开阔灵活[5]。另外,也需要让学生熟悉目前临床上全面诊疗该疾病的各种手段和措施,包括熟悉哪个病种其中医中药的治疗占有明显优势,或者该病种在哪个治疗阶段更适宜采用何种疗法,或者哪个病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会提高疗效等问题。这样更有助于反映临床治疗上的诸多特点与变化,让学生尽早适应当前医院的实际诊疗状况,加强临床实用性。如:“水肿”一证,包括肾源性、心源性、肝源性、功能性、内分泌失调性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其中肾性水肿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临证都可按照阴水、阳水来进行辨治。而“淋证”则是临床上常见的“尿路感染”;现代医学中提及的“乳糜尿”便可参考“尿浊”章节的内容来辨治。

5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好处十分显著,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学生在限有的时间内接收的信息更加丰富,而且更重要的是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直观化[6]。如:“阴水”与“阳水”的病证鉴别,阳水肿处皮肤绷急发亮,按之凹陷即起;阴水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再如:“尿浊”之小便浑浊,白如泔浆。这些病证的特征和文字对此生动的描述,如果单凭教师的课堂讲授,即使该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历和恰如其分的表达能力,也难以在学生的思维中对这些疾病的临床特征形成具体和系统的印象。而许多用语言表达不清楚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但单纯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也有自身的弊端,学生上课始终盯着投影仪观看,难免会注意力不集中;另外,幻灯片一张连一张的播放纵然横向知识扩展很多,但缺少知识的纵向直观感。知识框架的搭建及重点、难点内容的突出需要结合板书内容,这样会更加醒目。所以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的可优势互补[7]。

6课堂教学结合典型病例探讨,同时融入名老中医经验

第9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范文

按照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原则重组学科结构,更新病理学教学内容。对于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把握好“必需”、“够用”的尺度,把知识传授型内容限制在“够用”范围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授课涉及教材的各个章节,课时基本平均分配,其结果表面上学生对每一种疾病都有所了解,而实际上对一些重要疾病并没有牢固掌握,所以讲授病理学必须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病理学总论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重点突出病理学各论中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联系比较密切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等,而对与临床联系较少的内分泌系统、某些传染病等章节删繁就简。对于实验教学,巩固学生今后就业中对于实验内容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尽量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增加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的实验内容。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重视基础,强调知识的连续性:病理学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为基础。病理组织都是由正常组织转变而来。有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因而对病理学知识难以深刻认识和理解,渐渐地知难而退,丧失了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知识的反复性和连续性,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不仅要了解下节课要讲的内容,更要复习与内容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在讲授时老师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组织的正常形态、功能及代谢等情况,必要时在黑板上简单图示,让学生标明相应的结构名称等。比如,下节课要讲“肾小球肾炎”,老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了解尿的生成与排泄过程等等,在掌握了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生理功能、代谢特点后,再将已学知识逐渐导入新学内容,阐明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达到掌握知识、强化记忆的目的。

2形象比喻教学:病理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学生对一些病理形态变化难以得到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可以采取形象比喻方式讲解。比如,讲授肝组织损伤后的再生修复可以用旧式民舍的屋顶结构(网格状支架与凹状方形瓦片的关系)比喻说明肝小叶网状支架与肝细胞的关系。当肝组织损伤后(如病毒性肝炎),如果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再生的肝细胞就会沿网状支架延伸,而达到完全再生(即如用瓦片以网格状支架为基础加盖房屋屋顶的形式)。反之,若网状支架破坏肝细胞则形成结构紊乱的结节状再生,这一形象比喻也可为以后讲解肝炎向肝硬化演变发展过程作铺垫。

3启发式教学方法:改变教学内容的顺序,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讲授“大叶性肺炎”时,先从该病的临床表现入手,讲解发热、咳嗽、咳铁锈色痰,再讲授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当讲到红色肝样变期病人肺泡腔中出现的大量纤维蛋白和红细胞渗出,导致痰液中含有大量红细胞的分解产物(含铁血黄素)后,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痰色变成了铁锈色的原因。利用疾病中的这种因果转化规律进行教学,能增强课堂效果,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易于理解和掌握。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能力: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形态变化是认识和分析疾病的重要依据,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课中要求学生将形象观察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由大体变化联想到它的镜下结构,由微细结构联系大体的病理变化。从病理变化联想到它的病因、结局、功能、代谢变化,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等。比如,对病理组织切片“肝脂肪变性”的观察,当学生观察到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空泡时,老师应启发学生思考大体标本的体积、重量、颜色等的病理变化,由大体病理变化又会引起哪些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果造成肝脂肪变性的原因不消除,病变继续发展,将给机体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可加强形态变化与疾病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改变考试内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