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媒体的优点和缺点范文

传统媒体的优点和缺点精选(九篇)

传统媒体的优点和缺点

第1篇:传统媒体的优点和缺点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传统媒体 新媒体 优缺点 对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实践中凝结起来的一种校园精神氛围、校园价值观念、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和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学校培养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智力资源,也是学校品牌价值的核心内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传播和建构载体是校园媒体,没有校园媒体,校园文化建设就没有舆论阵地和导向。因此,要切实加强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校园媒体优缺点,充分发挥各种校园媒体的功能和作用,以形成合力。[1]

一、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媒体作为学校对内对外宣传的主要阵地和载体,承担着传递校园信息、引导校园舆论,记录学校发展、凝聚师生人心,建构学校特色、塑造学校形象的重要使命。

1.传递校园信息,引导校园舆论

大学校园里师生人数众多、教育教学、文体活动频繁,每一个空间都充斥着信息和舆论。面对面的交流很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校园媒体自然就成了传递校园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大到学校的重要会议、重大改革,小到学生的社团活动、生活点滴,或是一些师生们比较关注的社会新闻、社会信息,校园媒体都以其不同的优势和特点在传递校园信息、引导校园舆论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记录学校发展,凝聚学校人心

很多校园媒体都是伴随着学校的诞生就开始存在的,他们记录并见证着学校的成立、发展、壮大。学校每一阶段的重要工作动态、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新进展,教学科研取得的新成绩,队伍建设取得的新突破等重要信息都要通过校园媒体进行及时的报道、宣传,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对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认同度,凝聚学校人心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校园媒体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忠实记录着学校发展的点点滴滴、历史变迁,比“大事记”“校史”记载的内容更详细具体,是学校发展的有力见证。[2]

3.建构学校特色,塑造学校形象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展示学校的建设内涵,体现学校的精神气质。校园媒体不仅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校园文化的建构者和传播者。校园里教与学的典型案例,教师与学生的成长事迹,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骄人成绩都是校园媒体传播和宣传的重点,通过校园媒体这个纽带和桥梁,学校的各种教育文化活动得以扩大和延伸,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育人成果得以无限传播,让外界社会更多地了解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洞悉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扩大学校声誉、塑造良好校园形象的目的。

二、常见校园媒体的优缺点分析

1.传统校园媒体的优缺点

传统的校园媒体一般包括校报、学生刊物、校园广播以及横幅、海报、公告栏、宣传栏等户外媒体。

1.1 校报、学生刊物。校报、学生刊物是学校开展党建宣传工作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有着严格的采、编、审流程,传播内容具有较强权威性,引导舆论方向;可随时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不会有电视节目错过时间的情况;具有较好的保存性,而且易折易放,携带较为方便;可互相传阅,减少印刷数量。但受截稿、出版及版面因素影响,校报、刊物不能提供最新资讯以及即时更正讯息,信息储存量也有限;由于是平面印刷,校报、刊物呈现的图片和文字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较电视、网络低。

1.2校园广播。校园广播是校园之声,具有组稿容易、方便快捷、语言感染力强、活跃校园氛围等优点,但也存在播报时间受限、听众受限、稍纵即逝和传播方式单一的缺点。

1.3横幅、海报、公告栏、宣传栏等户外媒体。户外媒体作为校园宣传舆论的一方重要阵地,具有面积大、色彩鲜艳、主体鲜明、设计新颖、形象生动、简单明快等特点,容易吸引行人的眼球,好的户外媒体能让人过目不忘,也能起到很好的氛围营造的作用。但也存在场地限制、受众数量受限、宣传内容比较简单,传达的信息量受限的问题。

2.校园新媒体的优缺点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与传统媒体形式相比,新媒体资源具有信息快捷、使用方便等特点,带来了校园信息传播的巨大变革,但也存在令人堪忧的问题。

2.1新媒体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和载体。诸如报纸、学生刊物、宣传栏、海报等传统的校园媒体,信息储存和承载量很受限制,版面、篇幅、页码都限制了信息的展示量,局限了信息的更新和传播。新媒体借助数字化的网络通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内容,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载体。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已不拘于文字,还包括图像影音等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此外,新媒体方便的操作模式、快捷的传播速度为校园信息的传递、校园文化的扩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校园文化的价值选择更为多元,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空间不断拓展,同时也极大拓展了大学文化的空间,增添了大学文化的活力。

2.2新媒体促进了学校与外界的交融,加快了大学文化的开放。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前,大学校园基本上都是独立于社会的象牙塔,彼此间交流较少,与社会相对隔离。由于空间的限制,大学校园文化在社会主流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显著。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无边界性彻底打破了大学校园的空间概念。师生的思想活动的空间不断拓展,增添了大学文化的活力。由于信息渠道的开放性,校内外的信息交流日渐频繁,新媒体日渐成为校内师生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大学师生们身处校内,也可以十分便捷地与外界进行思想的交锋与碰撞。与此同时,借助新媒体的有效传播,外界对大学的了解也变得更加便捷和深入,大学真正实现了与外界的无限交融,加快了大学文化的开放。

2.3新媒体提高了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新媒体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改变传统媒体固有的者与受众者的身份,校园里,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编辑,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不需要审稿、核稿的繁琐程序,也不需要授权,只需要简单的文字组织,轻轻一点,新闻便在第一时间发出,大大加强了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信息和文化的传播效果。[3]

2.4新媒体在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如新媒体的开放性决定了信息传播的无障碍性,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思潮,大学生缺乏很强的判断力,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新媒体的运用可能会使大学生思想过于自由化,校园文化的引导功能可能会遭到削弱;新媒体环境下,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导致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可能会有失效;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部分学生长期沉迷网络的虚拟世界,宅居室内,缺少必要的锻炼和与他人的现实交往,言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的网络虚拟身份还会导致学生之间的诚信危机。

三、新媒体环境下合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1.转变观念,确立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文化观

新媒体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变革,但也面临严峻挑战,高校管理者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确立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文化观才是最重要的,任何抵制和逃避都不能解决问题。承认传统媒体的局限,弄清新媒体的特点,既不全盘否定也不盲目接受,准确掌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才能合力推进文化建设。

2.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点

针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缺点,文化建设中选择不同的媒体就很重要。比如,针对一些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需要尽快传播、宣传的信息,就可以选择微博、微信、QQ等网络新媒体,经过简单编辑处理后尽快传播,让新闻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受众;而对需要深度挖掘,浓墨重彩进行宣传的则可以通过严格的素材搜集、整理编辑后通过校报、刊物等进行深度报道,同时也利用网络多渠道宣传;对一些需要营造氛围、宣传造势的,则可采取选择展板、海报、宣传栏等户外媒体进行展示,营造浓厚的宣传气息。

3.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网络虚拟世界带给学生快、新、奇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空、虚、宅的困惑,学生们把自己封闭在电脑、手机方寸之间,对社会的认识简单,人际交往能力能力退化,诚信意识也有所下降。为此,学校必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大学生的注意力从虚拟世界中转移出来,帮助他们重新认识人际关系,重构现实世界的人际网络。

4.加去舆论引导,加强核心价值教育

随着新媒体的到来,校园内各种亚文化层出不穷,对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主流文化话语权被削弱。学校必须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加强舆论引导,及时消除各种错误观念的误导,增强大学生的鉴别能力,确保他们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学校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学校要努力采取除课堂外的其他教育手段和方式,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核心价值教育,旗帜鲜明地表明价值立场,反对拜金主义、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

5.加大投入,加强数字校园建设

当今,新媒体已经融入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更是时代的弄潮儿,对新知识、新技术有着比超常人的急切与渴望,任何一所学校如果还坚持老一套管理手段和方法,不与时俱进地加大投入,采取措施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加强对校园新媒体的掌控与运用,势必会被远远甩在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之后,最后成为信息的孤岛。为此,学校必须认清形势,超前规划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努力提升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水平,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加强数字校园建设,为广大师生运用新媒体、用好新媒体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王国庆、李磊,《陕西教育(高教)》2010年第06期

第2篇:传统媒体的优点和缺点范文

关键词:传播媒介;版画艺术;积极;负面效应

媒介是这个时代的一门重要的学问,然而大多数研究媒介的关系主要在时尚领域,很少涉足媒介与传统艺术的关系方面。事实上,媒介所覆盖的不仅仅是流行和时尚领域,传统艺术如版画、油画、国画等,同样和它有着很大的联系。

媒介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它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必需品。[1]甚至有些人有媒体的“瘾”,若电影、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脱离他们的生活,则将会使他们无所适从,对生活感到迷茫。从古至今,媒介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阅读的方式。[2]

1 传播媒介作为版画艺术的载体

媒介是版画艺术的重要传播方式,几乎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到现在新兴的影视媒介和电子网络媒介,不断地改变受众人群的生活方式。媒介的出现为那些对版画或其他艺术作品感兴趣的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有效的理解途径,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研究这一媒介,从而进行深度学习。现在很多作品都是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普及的。

现代新兴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大众生活的融合推动了读图时代的来临。这不仅为传统印刷媒介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更带来了电子网络媒介的进步,使之和传统媒介竞争,共享媒介产业市场这块大蛋糕。[3]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和数字新媒体的相对优势,使新形式迅速被大众接受,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媒介形式来说,它是一个多媒体平台,能够满足人们对视觉、听觉、互动的需求;新媒体也具有传统印刷媒体的各种特征,它明显扩展了受众的情绪认知范围。目前也有传统纸质媒介进入网络后回归传统的,但更多的是网络媒介介入传统纸质媒介。面对复杂的发展形势,传媒业需要针对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追求广阔的发展前景。

2 传播媒介对版画艺术的促进效应

媒介不但能推动版画艺术的迅速传播,而且能使其拥有大批受众,这些受众人群可以利用媒介获得版画艺术作品最新的发展动向和发展定位。并且,在接受了这些最新的版画艺术作品后,受众可以立即就这些新艺术作品进行学习、复制、探索,从而促使这些版画艺术作品得到再次传播。

2.1 版画在纸质媒介传播的优点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通过传统的纸质图书进行娱乐。而在现代社会,人们用另一种阅读方式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在传统社会中通过纸质书籍阅读,人们会产生审美惯性,于是逐渐形成了不断阅读和反复阅读的心理倾向,特别是一些接受过美术教育的人,会继续寻找一些相关的纸质印刷品和纸质资料进行阅读和欣赏,然后再进行复制和学习。

2.2 版画在影视媒介传播的优点

影视媒介具有很强的形象感、存在感和过程感,通过图像、画面,直接向受众展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并且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运用声画结合的方式,使影视媒介具有高保真度、传真力,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影视媒介作为新媒介的一大媒介,发展时间较长,积累了大量的无形资源,如著名的品牌栏目和品牌化道路的发展,这些都是网络所不具有的。此外,电视也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和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这让影视在传输上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2.3 版画在网络媒介传播的优点

网络媒介是现有媒介中最受欢迎的,其特征主要是快捷、互动性强、信息量大、易保存等。[4]网络媒介最大的优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传播时间的自由性。由于传统纸质媒介大多以“天”为单位进行印刷传播,传统纸质媒介在时间上是无法与网络媒介相比的。而影视媒介虽然在时效性上比纸质媒介要强,但是费时费力。相比之下,网络媒介所具有自由、快速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地信息。

第二,传播空间的无限性。网络媒介的传播不分边界、地域。可以说,网络覆盖的范围就是网络媒介的所在范围,这一点是网络媒介成为媒介领域最受欢迎媒介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三,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比起传统纸质媒介,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可以说,这一特征是媒介领域具有革命性的,同样也是最有魅力的。其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交互传播、多媒体、个性化呈现三个方面。[5]

3 传播媒介对版画艺术的负面效应

不同的媒体也会对版画的发展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其不仅会阻碍艺术的发展,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会扼杀艺术或是艺术家的一些优秀作品,将一些水平^差的艺术作品扩散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视野中。

3.1 版画在纸质媒介传播的缺点

在传统社会中,纸质阅读材料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要花一定的时间。同时,在传统纸质媒介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对于传播者和接收者的地位是非常明确的,传播者往往会忽略对信息的选择和对观众反应的处理,并且读者的反馈方法始终基于传统的信函方式,通俗的沟通方式很少。由于印刷介质本身有一个生产周期,信息的传输周期较长,无法实现现代社会领域的快速传播。[6]此外,受众欣赏纸质印刷媒介的形象作品,往往是单向沟通,其对于信息的诉求机会和方式都非常少,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

3.2 版画在影视媒介传播的缺点

影视媒体信息稍纵即逝,不易反复观看。影视媒介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如果观众不用心观看影视(版画作品),局限性就会非常明显。

3.3 版画在网络媒介传播的缺点

网络媒介依靠三大特征成为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的媒介。但这一新媒介也显露出了一些劣势:

第一,缺乏严谨性。由于信息的海量性和网络的自由性,网络媒介无法如同纸质媒介那样严谨有加,久而久之,网络媒介信息的认同性和影响性就会逐渐降低,受众有可能会对其产生怀疑。

第二,缺乏深刻性。网络上的信息和观点,通常具有广泛性,但缺乏深刻性,缺乏令人折服的力度,加上网络言论的散漫等,导致一些具有力度和深刻性的版画作品没埋没。

第三,缺乏权威性。权威性的度量标准就是受众人群对媒介的信息是否认可。认可度高,权威性就高,反之亦然。[7]从网络媒介的发展来看,由于网络上言论较为自由,网络信息和垃圾信息相伴而生,很多受众对网络媒介的权威性有一定的质疑。

4 媒介的对比分析研究

每当一个新媒体出现后,它一定会对以前的媒介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我们应该看到,原来的媒介虽然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并没有没淘汰,而不被淘汰的原因就在于各种媒介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4.1 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对比

随着网络新媒介受众的年轻化和迅速成长,其思维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对于阅读和写作来说,网络作为新媒介或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传统纸质媒介或将因其收藏性而不致消亡,退居其次。[8]无论是什么样的新媒介,都应有准确的定位,传统媒介并没有消亡,而是在变革。新媒介的优势将逐渐加强或减弱,与传统媒介共存,因此传统媒介是不会消失的。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良好合作,既可以避免影视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冲击,保证传统媒介的利益,又能充分发挥网络时效性强、内容丰富的优势。

4.2 新媒介中影视媒介和网络媒介的对比

网络媒介优势虽然明显,但与影视媒介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网络媒介必须要用网络才能进行传播,同时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因此,网络无国界的“优势”传播,终会由于计算机对于一些落后国家的普及难度而成为其发展的障碍,这就是网络媒介的局限性,同时也是影视媒介的一大优势。

影视媒介应该吸收个性化、实时性、互动性等优点,为传播价值升值,并发挥其特性,对应每个人的要求和需求,掌握每位消费者的习惯、兴趣和爱好,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总的来说,影视媒介只有积极变革,探索新的生活方式,才能在媒介领域继续占有一席之地。

5 结语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传播领域面临着猛烈的角逐。然而,无论新媒介再怎么发展,传统媒介也不会被淘汰,而是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变化、革新。即无论优势传媒将加强或减弱,或是与传统媒体并存,传统媒体终归是不会消失的。这就如同数码摄影的出现并不会取代传统摄影,每一种媒介上的版画作品都会生存和发展下去。不同的媒体会对版画艺术的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版画艺术在积极利用媒介发展的同时,也要使媒介自身不断发展。因此,当代版画艺术在传播过程中要利用传播媒介积极有利的方面,避免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 杜昱兴.大众媒介对艺术传播的影响[J].西部广播电视,2015(6):33-34+46.

[2] 翟青竹.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大学生数字媒介阅读研究[D].合肥:安徽大W,2012.

[3] 夏洪波.数字媒介与纸质媒介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

[4] 刘晓莉,陈柯.浅析网络媒介的舆论功能[J].金田,2014(3):408-409.

[5] 王晨,高云娇.新媒体艺术传播与艺术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J].华章,2014(24):134.

[6] 陈雪.相同信息在不同媒介传播特点的比较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4.

第3篇:传统媒体的优点和缺点范文

摘要:目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正以多方面的优势快速发展,但其内容的匮乏、人才储备的不足和品牌积累上的欠缺仍然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传统媒体在多年发展中积累的优势也并未丧失。因此,在传统媒体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新媒体只有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才能迅速发展壮大。本文以新时期下媒介融合趋势为背景,提出新媒体需借助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人才优势和品牌优势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媒体 优势 新媒体 互补

近年来,以集中了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化等最新技术为特征的新媒体迅速崛起,正以锐不可当之势成为我国媒体阵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的优势对传统媒体产生着日益严重的冲击,甚至业内有观点认为移动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快速发展,大有完全替代传统媒体之势。但通过分析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虽然新媒体依靠其在受众、渠道、传播方式上的优势,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其在信息来源上相比传统媒体缺乏权威性、在内容上缺乏深度等仍然成为制约其稳步发展的因素。而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优势也并未丧失,其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经验,都不是网络媒体在短期内可以造就的。①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博弈中,现实的情况是新旧媒体之间更多地呈现一种竞合的态势,而非替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新媒体不可能“速胜”,传统媒体也不可能像某些学者精算的那样“速亡”,媒介融合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②而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旧融合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形式就是媒体之间的交融与互动,主要指新旧媒体之间在传播方式、内容等方面的相互借用。③因此,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拓展新媒体,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是新媒体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借助传统媒体内容优势,推动新媒体内容建设

树立内容为王,渠道制胜的新媒体发展思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新媒体,可以说新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化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已经由单一的技术拉动转向技术与内容共同推动。④内容是传媒业的灵魂,没有内容也就没有意义,以渠道起家的新媒体更加需要内容支持,只有以内容为基础,以渠道为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加快新媒体的发展。以移动传媒的发展为例,由于早期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移动媒体大多独立于传统媒体,有些移动媒体纯粹是资本、技术与广告结合的产物,内容的量和质都严重不足,过度重视渠道而忽略了内容建设,往往使其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非常有限。因此,借助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以补偿内容制作能力的先天缺陷,成为当前一些移动媒体发展的主流思路。CCTV移动传媒就是传统媒体内容与新媒体渠道结合下优势互补的典型案例。依托央视丰富的节目资源,CCTV移动传媒从受众的特点出发,为乘客提供权威的新闻资讯、生活服务、文体娱乐等视听节目,将使车载移动电视的传播价值倍增,成为公交车厢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推动数字化建设,助推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内容供应。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内容供应,实际上就是如何把传统媒体的优势资源转化为适应新媒体传播模式的新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就是实现传统媒体资源从形式产品到延伸产品的转移,而数字化则为实现这一转移提供了技术可能。

数字技术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消弭传媒介质的形态,其提供了一种同样内容在不同介质平台上实现传播和售卖的可能性。当前,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数字化生存的战略转型已经开始。从内容供应的角度看,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的进程也正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内容供应的变革过程。一方面,传统媒体数字化带来了内容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而内容的专业性也正是新媒体实现传播精准化的要求。以央视风云为例,根据新媒体受众的消费习惯,风云把央视历年来电视剧的优质资源,以四集连播的方式集中编排,并根据大的主题精选节目,通过对央视传统节目资源的重新梳理和编排理念的调整,向数字电视用户输送精品内容,实现精准传播。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也为传统媒体内容向新媒体的传输变得更加便捷。无论是新闻信息采编数据库还是节目资料库,都使得传统媒体的内容更加适应新媒体个性化传播的需求。通过建立一个存储、展示视频节目、素材的媒体资料管理系统,与视频编辑系统相联系,使得数字电视频道节目编辑制作人员可以从上面获取需要的内容进行编辑,实现了传统媒体内容向新媒体的高效内容供应。

借助传统媒体人才优势,提高新媒体核心竞争力

传统媒体人才资源是新媒体发展的迫切需要。现代媒体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经过长期的发展,传统媒体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传媒人才,其在新闻采编、节目制作、工程技术、媒体管理上的人才优势是新媒体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媒介融合时代,借助传统媒体人才优势,实现“新旧媒体之间的人才竞合”对发展新媒体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媒体不仅在人力资源上远远胜于新媒体,其制作、运营经验也非常丰富。以新闻制作为例,由于信息海量化和播报即时化的要求,新媒体在做新闻时对编辑的要求不会太高,使得新媒体缺少对新闻的把控能力,做出来的新闻缺少深度和厚度。但受众市场对新闻的深度和厚度的要求从未降低,因此,新媒体要寻求突破,就必须打造一个经验丰富的制作队伍,而传统媒体制作队伍多年来积累的成熟经验和成功模式正是新媒体所需。

传媒人才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流动将成人才流动主流。在网络经济的攻势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越来越认识到具有专业水准的采编人员的重要性,纷纷将目光投向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编辑甚至高层管理人员转入新媒体的消息时有所闻,传统媒体人才“触网”几成常态。这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人才流动,都曾给予传媒界不小的震动。这种传统媒体精英人才向新媒体的流动所反映的正是新旧媒体之间的人才竞争态势。而新旧媒体之间人才流动的内在的动力机制则是源自两种媒体形态的各自特点所在,新媒体需要传统媒体的人才和经验,传统媒体也将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因此,未来传媒领域人才的双向流动或成大势所趋,而目前的情况更多的则是传统媒体人才流向新媒体。

借助传统媒体品牌优势,扩大新媒体影响力

新媒体的发展依赖品牌运作。媒体品牌标志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品位和文化,媒体的总体形象实际上是社会公众对于媒体的综合系统评判。⑤因此可以说品牌就是形象,对于飞速发展的传媒业而言,媒体的影响力往往取决于其传播内容和渠道、增值服务、品牌运作。尤其在当今传媒产业纷繁复杂的格局下,面对供大于求的媒体环境,品牌是一种吸引力;面对媒体分化的市场环境,品牌是一种亲和力;面对产品多样的消费环境,品牌更是一种信任度。对于媒体阵营中后起之秀的新媒体来说,以渠道起家的发展特点使其在内容深度和厚度上、传播的权威性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其成长的关键因素,是重视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形象,通过在受众中不断完善服务、丰富内容来确立其良好的口碑,并通过先进的运作使其品牌增值,锁定和扩大受众群。

借助传统媒体品牌优势助推新媒体品牌塑造。品牌运作的最大益处就是锁定忠实的受众,影响未来的受众。⑥品牌的塑造是一段时间的积淀,媒体营销的手段则是利用各种传播方式和渠道做加法。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发展新时代,新媒体塑造品牌要结合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之后,其品牌优势会延伸到新媒体。例如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节目正是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交叉传播扩大了受众面,形成了品牌效应。

结语

新媒体的快速兴起和当前的繁荣状态显示了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当前传媒产业发展的纷繁格局下,媒介融合正是主流趋势,新媒体不是对传统媒体的替代,而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的延伸。传统媒体有丰富的资源、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丰富的经验和长久积累的优势品牌,新媒体应该在其传播形式和渠道的优势上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取长补短,形成互补,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实现内容资源、人才资源、品牌资源等的共建共享共用,进一步促进新媒体的发展。

注 释:

①张晴:《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比较研究》,《科教文汇》,2008(1)。

②郑瑜:《媒介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当代传播》,2007(3)。

③王鸿涛:《媒介融合现状与前景》,《中国记者》,2007(6)。

④苏毅:《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的发展趋势》,《出版参考》,2010

(2)。

第4篇:传统媒体的优点和缺点范文

近年来,新媒体在传媒格局中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在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中,逐步改变着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成为了舆论引导的新生力量。但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缺陷也会对舆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新媒体应扬长避短,有效提升自身的舆论引导能力,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舆论环境的迫切需要,同样是新媒体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1.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多媒体化,使其成为舆论热点的发源地。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互动的、复合的,社会公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者,这使舆论的传播方式由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相对于以往报纸、广播、电视等有限的传统传播渠道,依托互联网强大的技术支撑,新媒体提供给民众发表意见的渠道越来越多,论坛、贴吧、博客、网络杂志、微博等,其传播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立体化的新型格局。新媒体又融合了文字、图片、视频,传播渠道多样化与表现形式的“多媒体”特征,决定了新媒体上的“声音”已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新媒体意见汇集高效便捷,使其容易把握舆论主导权。新媒体实时信息的动态提供,无疑成为公众实现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最快捷的高效渠道,使社情民意能够直接充分地表达,从而为政府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和坚实的基础。尤其在重大突发事件和与民众休戚相关的决策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配合,形成强大舆论,影响政府的决策,这是新媒体建设性价值的最大体现。

3.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使其更好地行使舆论监督权。新媒体凭借其广泛的用户和信息共享、迅速传播等优势,对公共权力和权威形成了全面的监督和制衡。新媒体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完全冲破了媒介和受众的间隔,打破了媒介的专业垄断,打破了等级的桎梏,使普通民众都可以在新媒体上对公共事务自由地信息、表达意见,有效拓展了舆论空间。

二、新媒体给舆论引导带来的负面作用

1.新媒体传播者媒介素养的缺失,导致流言四起、意见表达失范。网络的容量决定了信息的海量,但是传播的多渠道和“把关人”的弱化使得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较低。因此,就不可避免地滋生了流言。具体看,网络流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媒体自身,为了吸引受众,将道听途说的消息编发上网,转发或引用虚假新闻等。二是来自网民。媒体使用者是个庞大的群体,其素质参差不齐,媒介素养总体上较为欠缺,极易导致意见表达的失范,不负责任的言论、未经核实的信息常常大行其道。

2.新媒体把关人缺失,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有“把关人”。而在新媒体中,信息采集、制作、大多集于个人一身。加上目前对新媒体的相应法规不完善,导致了新媒体舆论引导的难度加大。舆论的源头难控制;新媒体舆论主体的多元和传播内容价值观的多元化,增加了引导难度。近年来,一些网络谣言、负面信息的快速传播,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3.新媒体缺乏“意见领袖”,极易以“刻板成见”的眼光看问题。传统媒体担负着“舆论导向”责任,正面报道、成就报道是主要的,而新媒体更倾向于对问题的揭露和现实的批判。由于一些网民对一些社会问题养成了思维定势或固定成见,缺乏理性思维和全面判断能力,常常是话题一出,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口诛笔伐,人们认识中累积的有关为富不仁、权钱交易、道德滑坡等“固定成见”便会集体爆发,舆论之声势必转向批判和讨伐。

三、提升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

1.坚持真实性原则,打造新媒体公信力。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媒体的核心基石。新媒体要提升其舆论引导的能力,首先就必须用事实说话,代表社会公众说话。针对新媒体中“把关人”的缺失,应加强新媒体使用者的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正确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同时,完善新媒体信息的相关法规,加强对网站和论坛版主、发言人的管理等。

2.加强主流媒体建设,打造权威“意见领袖”。要加强主流媒体网站建设,发挥其传播主流意识的功能。主流媒体网站具有权威性和品牌优势,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舆论工具。近年来,微博问政逐渐成为主流,在我国近3亿微博用户,其中政务微博超过5万。政府部门通过微博公布政策信息、搜集民情民意,官员则通过微博沟通民意、拉近距离。 一些活跃的政务微博,因其传播主体权威性、传播内容准确性、互动沟通有效性以及线下处理实效性等明显优势,逐渐成为网络社会的“意见领袖”,并将这种领袖地位扩展到现实社会。

第5篇:传统媒体的优点和缺点范文

一、网络媒体影响力直逼传统媒体

网络媒体以其自身的传播优势,不可避免地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面对屏幕,整个世界如同搬进了你的家,没有距离感,突破了时空限制,你可以从全球网站获取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网络媒体让你想知道什么就知道什么,想什么时候知道就什么时候知道;而传统媒体则是让你知道什么,你才能知道什么,让你什么时候知道,你才能什么时候知道。这种差别是显然的,它将大大削弱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依赖而使受众纷纷投向网络的怀抱。

网络媒体特点中的强时效性使信息的传递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往往一件事情刚刚发生就已上网,网络媒体可以做到实时传播、同步传播、连续传播。

网络媒体的交互使网友既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又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和者,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向任何一个拥有网络传输设施的人提供信息,网友按动鼠标,就可以进行互动交流。网络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更方便、更及时、更接近,在倾听读者呼声、接收反馈等方面都比传统媒体要技高一筹。

网络媒体突破了时空观念和媒体限制,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网络中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平等地共享网上信息,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有计算机,只要与互联网接通,就可以获取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信息,网络将信息自由的空间下放给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网络媒体让受众感到了空前的平等与民主,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享受与权利。

但是,网络媒体在目前也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一是缺乏原创新闻信息资源;二是缺乏新闻信息的权威与真实可靠性;三是虽有一部分网络媒体也具有新闻许可资格,但短时间内难以形成精良的新闻采编人才队伍优势;四是缺乏传统媒体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品牌形象等。因此,网络媒体要真正成为大众媒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传统媒体魅力依然存在

传统的三大媒体中,报纸新闻是以文字传播为主,记者在报道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只能采取单一的、线性的报道方式,对客观多元的新闻事件需要做抽象的概括,因此难免与客观真实有所差距;受版面限制,新闻信息的容量有限,只能截取最有新闻价值的、迎合大多数人的阅读取向的信息,因而缺乏个性的完整,不能全面满足受众的阅读需要;受出版时间的限制,报纸新闻的更新速度只能以“天”为单位,在当前信息时代,报纸的新闻时效性和新闻承载量远落后于网络;发行量受数量和地域的限制,导致新闻源有限和传播覆盖面有限;印刷的报纸存储繁琐,检索查询更是劳心费力。同时,传统媒体信息传播过程多是单向传播,即新闻机构向受众传播,没有受众的信息反馈这一环节,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缺少公开就信息发表意见的途径。

但即使这样,传统媒体在与网络媒体的博弈中也不能说是优势尽失。传统媒体具有信息供应者的独家优势,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都不是网络媒体在短期内可以造就的。仅就报纸而言,其传播优势依然十分明显。首先,报纸是思想纸、观点纸,有着网络媒体所无法企及的深度优势;其次,在中国文化习惯中,阅读一直是知识阶层的主要生活内容,这是汉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决定的,所谓“阅读”是视听永远不能取代的;再次,报纸在应对历次媒体的挑战中,借助新技术也在不断地丰富完善着自己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传统媒体在同网络媒体的竞争中,不断改变自己的媒介形式、运作方式和服务方式,不断地吸取网络媒体的某些优势,因此将会形成与网络媒体长期共存的局面。在这一长期共存时期内,传统媒体不会也将不可能遏制网络媒体的崛起。同样,网络媒体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前辈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

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发展

从媒体家族发展来看,不是一种媒介的产生就意味着另一种媒介的消亡,正如电视的产生之于报刊、广播,网络媒体也不会轻易便能取代传统媒体。

当前情况下,网络媒体的发展还必须依赖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自身存在的受带宽限制和缺乏信息源等缺陷,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补益。

传统媒体也需要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不断实现自身的创新和完善。如改革新闻机制,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开发网上点播新闻、网上图像新闻等,以便与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目前,已有众多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联姻,实现资讯共享和传播介质的互动,不少传统媒体开发了网络版或电子版等新的形态。传媒巨头鲁珀特・默多克在新加坡向广播团体发表演讲时,认为报纸、电视、电影等将能经受住来自网络媒体的挑战。他说:“新型媒体的繁殖并不就敲响了老媒体的丧钟,现实证明不是这样,所有这些行业都做得不错。”

网络媒体如何在更精准的前提下,更好地发现受众有价值的需求,做好更有针对性的各种传播,是网络媒体的一个挑战;而传统媒体需要做的是,如何在有效覆盖的前提下,获得精确的用户需求和传播效果反馈。

第6篇:传统媒体的优点和缺点范文

关键词: 传统教学 多媒体教学 高等数学 融合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我国日新月异的应用和扩大,传统机制受到严重挑战,新机制下的多媒体教学是大势所趋。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数学这一“思维的艺术体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表演舞台”,使高等数学课堂取得了“效率高、印象深、氛围好、感受新”的明显的正面效应,尤其是多媒体那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式的演示功能,使抽象的数学教学成了直观的可操作的“模拟实验”,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教学信息量,促进了高等数学教学的全面改革。但高等数学课程不同于其它课程,高等数学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且具有极强的严密性、精确性与逻辑性。结合高等数学的这一特点,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克服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寻找高等数学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方法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一、传统教学的优势与缺陷

传统的黑板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承载着世世代代教育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传统教学也是如此。

1.传统教学的优势

“黑板+粉笔+口述”是传统的黑板教学的基本特点,它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1)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是“黑板+粉笔”,对课本内容边讲解,边板书。对于高等数学课程中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以及例题的演算,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不适合的。这些内容需要学生深入地思考,慢慢地品味与细细地咀嚼,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而这正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势所在。

(2)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对学生分析、归纳、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养成严密、精确地处理问题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并能灵活地调节课堂进度,使师生可以进行有效地沟通。如备课时,教师认为很简单的概念或例题,课堂上学生却不太理解。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反应,教师能十分灵活地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适当地增加和此问题相关的知识点或加强课后练习。又如,教师在讲课时要求学生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跨学科联系时,传统教学方法能够更加灵活。

(4)高等数学教学既是自然科学教育,又是文学艺术陶冶,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和图画,一边向学生传递数学信息,一边向他们渗透艺术境界,是言教身教的并举。

2.传统教学的缺陷

与多媒体教学相比,传统的黑板教学的局限性非常明显。在高等数学的课堂上,在黑板上抄题或表示多种情况的构图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这样必然造成容量小、效率非常低。而且黑板上的文字、数学符号、图形比较单调、呆板、直观性差,无法进行“动态处理”,往往产生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等现象。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缺陷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增加课堂上的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一直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必须解决的一对矛盾。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巨大的存储能力,存储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教学资源,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的信息量得以增加,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紧凑和有效率,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和工作量,从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2)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软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以突出的方式展现在课堂教学中。如将定理、重点的概念或关键词、学生初学时难以理解的内容、初学时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几何图形中关键的线段或几何点等,或以动画形式,或配以不同字型,或配以醒目的颜色,或配上与众不同的艺术字体,或适当配以音响来突出显现,从而提高了学生想象力、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数学方法的意识与兴趣。多媒体教学使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利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清晰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还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环节,适时方便地添加或引入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原本抽象单一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进一步探求和学好高等数学的决心。

(4)有利于改善高等数学课堂的视听教学环境。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板书较多,坐在后排的学生常常因为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和听不清教师的讲授而多有抱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电子板书和无线话筒的使用,其清晰、大号的字型、先进的声音扩放系统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

2.多媒体教学的缺陷

尽管多媒体教学在现代高等数学课堂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它也存在一些使用误区。第一,它容易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的演示功能,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坐在讲台上轻轻松松地点鼠标,把屏幕的内容读一读、解释解释,这无疑将它与远程教育混为一谈了。第二,数学思维表现力差,不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抽象思维、论证能力难以培养。灵活多变地在黑板上逐步演算、推导,增强了逻辑推理的严密性,环环相扣,有利于学生对内容深入思考,细细品味咀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各项数学思维和能力能够得到培养。第三,讲授速度太快,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造成严重消化不良,这是当前多媒体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机配合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它们有各自的优势,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在高等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扬长避短,把这两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得益彰,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

目前很多教师要么只是使用“粉笔+黑板”,要么就只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没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数学教学核心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训练,传统教学的这种优势应该保留,计算机作为有效的辅助认知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应建立多媒体课堂教学仍以讲授为主、演示为辅;以学生自己动脑为主,媒体手段为辅的思想,启发学生更积极地去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

而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学生的活动是有限的,教师表达的方式是单调的。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便丰富了,教师就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就会增多,这时的数学教学已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有了很大的不同,此时计算机成为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至于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我认为应该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既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能忽视数学阅读、数学的计算和证明。教师应有对每一单元有总体的设计,如什么时候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什么时候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两者又如何更好地配合?原则上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计算机,要讲求实效,掌握好尺度,更不能把计算机与粉笔、课本对立起来,而是把几方面的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高效的教学手段,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多媒体教学所不具备的优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的相互独立关系,而应该互相补充、相互结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地应用,合理地整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手段为辅助”的原则,充分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做到手段服从内容、方法服从效果。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课件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传统媒体的优点和缺点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是指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教育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活动已逐渐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教师在感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便捷,学生在享受多媒体教学的新颖和大容量信息。每种教学媒体技术的应用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与发展认知能力。然而,多媒体既有长处又有不足。

一、多媒体计算机具有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第一,高效的信息处理。多媒体的出现,不仅使人们有了把多种信息做统一处理的愿望和需要,更重要的是其发展的技术基础条件已经成熟。于是,多媒体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实现人类在现实生活的自然情境下提高信息交流的效果。如果从多媒体特征的意义上考察,多媒体是趋于人性化的多维信息处理系统,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要基于认知理论、遵循认知原则。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是信息加工的技术,它是人对多种不同的信息和多种呈现模式上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技术。

第二,信息承载量大。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是信息量大,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通过图片、文字的演示,通过超级链接各种相关资料和互联网上的最新信息,传递给学生大量的信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可大大节省板书和绘图的时间用于讲课,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三,视觉冲击效果强。多媒体教学通过大量的图片演示,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只能以文字叙述为主,作图不规范,色彩单调、可视化差的缺陷。大量的图片演示产生的是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另一方面讲,也迎合了人们对时尚的追求。现在是一个吸引眼球的时代,是一个读图的时代。报纸、图书、杂志充斥着大量的图片,以迎合人们的阅读口味和时尚追求。多媒体教学显得更有时代感。

第四,发展前景可观。目前,多媒体技术正朝着分布式的方向发展。分布式多媒体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于一身,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等传统产业间各自相对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一次革命。多媒体计算机是多媒体的一个特例,它不仅能处理数据、文字信息,而且能处理声音和音效、光盘信息或图像信息,以及传输远程信息,被称做是多媒体中的一个典范。总之,多媒体系统能将不同的媒体数据都表示成统一的结构码流,能够对其进行交换、重组和分析处理,能够进行储存、转送、输出和交互控制。这些传播媒体对多媒体教学是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

二、对于多媒体教学,我们不能只看到其优点,而看不到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

首先,多媒体教学容易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课件做得过于简单,讲不清楚,也不利于学生记笔记和课后复习。课件做得太过详细和具体,因讲课内容要与屏幕演示同步进行,教师只得照着去讲,毫无延展的空间,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照本宣科的感觉,缺乏对课程内容的挖掘和拓展。加上多媒体声像效果俱佳,致使学生觉得有时候已不再需要教师,只要多媒体就能达到教的目的。教师的讲解被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其次,多媒体教学方式减少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教师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制作课件,可能会影响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学生长时间注视显示屏幕,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影响视力。

最后,教师的讲课内容受制于课件和屏幕演示,既缺乏灵活性,又影响了教师的临场发挥和激情的涌现,也影响了教师通过体态语渲染课堂气氛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缺少古典的、优雅的传统教学味道,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那种秘而不宣的感觉,那种亲切感。一切显得是那样的直观,学生没有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得感觉,多媒体立刻显示结果,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已看到了答案。这样会淡化学生的理性思考和抽象思维习惯。

针对多媒体的优缺点,老师应当加强合理组织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其优越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还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组织和驾驭,高素质的教师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周智明,吴晓,侯文生.开展多媒体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途径[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

[2]王克田.多媒体教学的可行性和局限性[J].山东教育,2003,(2).

[3]黄秋生,罗丽萍,彭玲.简论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要素[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3).

第8篇:传统媒体的优点和缺点范文

1 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区别

1.1 新媒介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缺乏可信性

传统媒介如报纸、广播新闻等,其有效性通常是按天计算的。常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版面、印刷、发行量、运输等的干扰,不能将信息立即传播出去。但新媒介(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较快,传播范围较广,是传统媒介无法相比的,而且不受时间、地点以及其他限制因素的干扰,如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就可以编辑成一条微博消息通过网络或者手机传播给大众。但往往由于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随心所欲的传播消息,致使信息泛滥,导致了网络媒介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1.2 新媒介资源丰富,缺乏严谨性

传统媒介的资源相对来说是有限的,主要是因为广播、电视新闻受时间的限制,报纸、杂志受版面的控制。而网络媒介的资源就很丰富,从生活娱乐到时事新闻,从科学资料到金融体育等的方方面面。但由于网络媒介的资源来源缺乏依据性,只追求快捷性和数量,许多新闻信息在公开前并未进行有效的整理、优化,直接在网上公开。导致信息的质量不高,缺乏深刻性及严谨性。

1.3 新媒介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却缺乏组织性

利用网络媒介公众可以进行即时交流、学习、反馈意见等,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进行查询,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以及通过聊天工具进行视频聊天。然而传统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主力军,对于网络媒介有着不同反响的号召力,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更倾向于传统媒介的影响力。因此,新媒介虽然拥有较强的交互性,但缺乏相关的组织机构进行采编、整理,最终导致虚假新闻消息不断产生,不健康信息泛滥,严重影响着受众的舆论价值倾向。此外,有些运营商故意泄漏消费者的手机号码,导致在手机媒介中广告信息泛滥,给消费者带来不利影响。

2 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相互协调发展

2.1 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联系

1)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互补性。新媒介具有资源丰富、方便快捷、选择性强以及互动性较好等优点,而传统媒介在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拥有了自己独立的采编队伍和完善的组织机制,同时也得到了大众的信赖,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空间。故而新媒介常常依附于传统媒介,尤其是新闻信息的来源方面更是难于摆脱其依赖性。只有两者相结合发展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存,也就是说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虽没有主次之分,但要取长补短、共生共存;

2)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存在一致性。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介不管是在时间空间上还是在覆盖范围上都远远优于传统媒介。然而传统媒介向较与新媒介,在新闻信息控制方面掌握着主动权,系统的对各类新闻消息进行采编、整合、。总的来说,传统媒介与新媒介 虽然存在着部分差别,但两者的基本功能是一致的。对各种新闻信息进行传播。

2.2 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合作发展方式

1)加快传统媒介与网络一体化进程。要想促进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有效融合发展,其核心就是发挥传统媒介在网络媒介中的权威性与组织性,要想达到此目标。首先,要改变新闻信息传统传播理念,探究事实背后的真实情况,这时,就可以利用传统媒介自身的优越性,了解事件的详细过程,并做好相关报道,通过网络传播事实真相,使传统媒介与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介有效结合。另外,传统媒介要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充分掌握各个事件的舆论特点及倾向,遵循相关新闻信息规章制度,确保新闻消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即时性。同时要联合网络媒介对于新闻信息即时传播的功能特点,使信息迅速,让广大受众即时了解新闻事件概况;

2)加快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合作。随着3G时代的到来,加上3G网络不断的确立与发展,进而加快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合作进程。由于新媒介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网民和客户终端,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新闻信息资料,然后将新闻信息即时传播出去。此外,传统媒介要加强对新闻消息的筛选、整理、加工、优化、制作,确保新闻消息的真实性、权威性。所以,传统媒介要利用其特有的的权威性、组织性等特点与网络媒介相结合,同时发挥网络媒介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更快更真实地将信息出去,有效的推进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合作发展;

3)多媒介整合性传播。随着信息时代的步伐,当今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多媒介相融合发展的时代,有许多广播、电视台在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空间(如音乐点歌台),还有些机构集报纸、电视、网站、手机等进行整合,建立综合性传播服务系统。更好、更快的促进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发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在相互发展的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虽没有主次之分,但要取长补短、共生共存。因此,传统媒介应利用其特有的的权威性、组织性等功能特点与网络媒介相结合,发挥网络媒介的即时性和互动性优势,然后遵循相关新闻规章制度进行合理采编,更快更真实地将信息出去,有效的推进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快速发展,促进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王漱蔚.媒介融合: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当代传播,2009(2):55-57.

[2]付玉杰.介质为王:媒介融合态势下传统媒介的突围之道[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3):143-148.

[3]王勇,阮拥军,徐敬宏,等.新媒介环境对传统舆论引导模式的挑战及对策[J].学术论坛,2013,36(7):182-187.

[4]何志钧.新媒介文化语境与文艺、审美研究的革新[J].学习与探索,2012(12):126-130.

第9篇:传统媒体的优点和缺点范文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新闻;转型策略

融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相融合,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多种渠道的结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然后再通过新兴媒介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群体。媒介融合旨在最大程度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电视新闻的内容与形式。县级台电视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已经脱节,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一、电视新闻融媒体转型的原因

(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融媒体时代到来之际,传统电视媒体积极寻求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便更好促进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适应新时代媒体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在媒介融合时代,提升传统电视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提升媒体的影响力。作为传统媒体,电视与互联网相比虽然观众接触的时间更长久,但传统媒体对信息交流传播的能力稍显不足。所以,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实现融媒体转型,从多种角度引导舆论传播,提升媒体公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群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

随着时展不断进步,观众群体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大众审美参差不齐,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也有高有低,这就导致受众对电视新闻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融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的内容与层次为适应广大受众发展得更加多元化,更加细致化,以确保内容独特新鲜,极大程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成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换句话说,向融媒体方向转型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三)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独特意义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竞争、相互影响,使得这个行业存在很多问题。除了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同质化之外,广告内容在利益的冲击之下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之中,所以为了保证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保证新闻节目拥有原本的价值内涵,也为了让人们可以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内容,就必须在充分发挥传统电视媒体特点的前提下,结合新媒体渠道促进融媒体发展,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最大价值独特意义,使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型过程更加顺畅自然。

二、县级台电视新闻转型的具体路径与措施

(一)具体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媒体的飞速成长,单靠传统的媒体难以负荷丰富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的新闻网站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使得新时期媒体的信息来源更加复杂,受众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使得传统的电视媒体向一个新的阶段转变,这个新阶段便是融媒体时代的来临。电视新闻节目的性质逐渐偏向综合性媒体,增加了许多多元化的内容,但是改变的本质仍然是故步自封的传统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因特网的出现推动了信息传播路径的变化,使得受众与信息资讯更加接近,内容更直观,而受众获取信息的过程更加具有主观性,这将极大程度地动摇着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为了振兴传统媒体,结合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也迎来了生机和活力,在融媒体的发展道路上,实现新型电视新闻节目转型。

(二)措施

(1)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伴随着时展,许多无良的媒体为了收割版面故意一些夸大虚假的内容,只为吸引受众关注获取流量,作为县级电视台必须坚持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媒体中占领舆论最高点,牢牢把握自己的特色,有力展现公信力和影响力,维护官方媒体的形象与原则。防范各类虚假新闻对社会公众产生负面影响,县级电视台更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借助电视新闻节目及时权威信息。从专业官方媒体的角度,突出新闻的导向性与社会性,充分发挥融媒体时代整合资源的优势,使新闻报道更加深刻有内涵。(2)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作为官方媒体有些记者会把报道重点放在国家政策和领导讲话上,对基层这一角度的报道内容略显不足,内容无法贴近受众生活,就会导致传统媒体与人民群众逐渐疏离。新媒体具有多元化、交互性强等特点,为电视新闻贴近群众扎根基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县级电视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其独特的地域性与亲民性,不仅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又能贴近人民群众身边的基层生活,这就要求作者要把握好这一优势,关注民生反映民情,拓宽传媒渠道,反映实时民生热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抖音、微博、公众号等近年来新兴的媒体渠道增加与受众的交互与反馈,贴近传统电视新闻与人民群众的距离。(3)注重优秀新闻人才的培养。互联网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造成信息鱼龙混杂难以辨别其真假,导致部分新闻丧失权威性和公信力,使许多受众产生抵制心理。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需要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与专业修养,首先要明确新闻人应具有的正确价值取向,提升政治敏感能力,正确解读国家的重大政策,始终保证新闻正能量的舆论导向,增强作为新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要具备抓住新闻重点、把握新闻热点、及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的专业素养,能够从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流中发掘出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最重要的是,作为新闻采编人员要实现采访采写、拍摄、编辑制作、新闻为一体的多项技能,可以保证第一手资讯能够及时报道发出。融传媒时代对传媒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如果新闻人才能够整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融媒体时代的特色,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利共赢,可以为县级台电视新闻作出积极的创新,也为电视台的发展开辟道路。(4)创新传播方式方法。长此以往,县级电视台的电视新闻采用单一频道的电视传播方式,采用单向辐射方式,在固定频道向电视观众定时播送新闻,这种传播方式缺乏交互性,新闻传播的效果也十分有限。现如今是媒体融合时代,县级电视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勇于打破时空限制,拓宽平台、增加视角,全面创新新闻节目,以便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节目体验。制作节目时多参考“大数据”“云计算”等、制作出更符合受众群体需求的电视节目,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电视台进行良互,在新媒体这一新兴渠道中受众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另一方面县级电视台可以增加与更多的网络媒体合作,拓宽信息交流的渠道,创新传播方式,促使受众潜移默化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电视新闻节目对受众的影响力。

三、电视新闻融媒体转型的问题与反思

(一)县级台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问题

首先,传统媒体的发展占据了主导地位,僵化的发展理念同时僵化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模式,县级台在这样的传统背景下,发展活力也略显不足,在这样的模式下电视台中有许多工作人员缺乏忧患意识,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还缺乏工作积极性。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为了改变目前县级台进一步发展的困境,融媒体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与其他省级卫视台和央视相比,县级电视台的发展规模受到极大的限制,更不能有效扩大受众群体,这已经成为县级电视台发展的最大问题。另外,县级电视台自身短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也严重限制其发展,最大问题就是广告内容在利益的冲击之下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之中,严重影响受众的信息获取。其次,在融媒体时代,我国新兴的电视产业体系逐渐浮出水面,我国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促进了电视产业体系的出现。这一新体制不仅影响了体制内资源的配置,而且有助于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元化的收入渠道。过去的电视产业体系缺乏市场主体、运行模式落后、盈利模式单一等弊端,造成了传统电视新闻发展的局限性,制约了县级电视的进一步发展空间。这一新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信息资源的配置,有利于新型产业体系的形成。但传统的电视新闻产业缺乏与受众的交互性,缺少有效反馈,还存在盈利形式单一,运行模式落后等问题,这就直接影响了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进而限制了县级电视台的进步空间。

(二)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转型的反思

首先,在电视新闻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将着眼于新媒体的传播,因为新闻人已经对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现状和形态有了深入的探索,但实际上除了这些固有的问题之外还有其他外部的因素影响着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整合和发展。在向新媒体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显化的问题。传统电视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规模和速度都难以追赶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融媒体发展的新时代,多样的新媒体渠道还有可能限制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其他媒体的发展。这样会导致电视新闻发展的缺点越来越显化。其次,多种形态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使得新闻受众呈现低龄化趋势,令人担忧的是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导致社会大众对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产生怀疑,媒体市场动荡不安,信息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传统电视媒体要积极转型,否则会渐渐跟不上融媒体时代的高速发展。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行动起来,才能根据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找到最适合传统媒体发展的道路,通过不断地摸索和改良,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的价值,这样才能利用新媒体渠道实现全面的资源整合,这对改进我国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有很大的帮助,为传统媒体注入新鲜的生机与活力。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呈现出媒体融合的趋势,极大程度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按照要求到2020年底,县级媒体中心已经基本覆盖全国。要充分发挥县级台媒体中心的发展优势,做好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型工作。媒体中心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体形态,应结合本县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新媒体的发展思路,乘着融媒体时代的春风,促进电视新闻节目的积极转型。更好地提升电视新闻对社会的影响力,实现由传统媒体向综合媒体的转变,以建立独具县级台地方特色多媒体有效融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文.融媒体时代县级台电视新闻栏目发展策略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009(017):107-204.

[2]周勇,何天平.重回内容价值:电视新闻融媒体转型的路径与反思[J].新闻与写作,2017(5).

[3]李远.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的变革与发展[J].视听,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