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

第1篇: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超九成人自认有肠道健康问题

人体的肠道分为大肠和小肠,不仅拥有消化吸收功能,更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掌管着人体70%以上的免疫功能,而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则取决于肠道内菌群的平衡。快速的生活节奏、不良的饮食习惯,往往会打破肠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有益菌越来越无力抵挡有害菌的侵蚀,进而造成疾病的发生。

近日,由人民网与清华大学健康研究所共同设计的“肠”识大调查通过近30万人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人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健康问题,位列前三的肠道健康杀手分别是:运动量少(26.71%)、长期减肥(26.1%)、饮食不规律(19.22%)。而另据媒体调查显示,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受肠道问题影响,超50%人群为功能性肠胃不适,以腹泻、腹痛、便秘等症状为主。

最新公布的《2015中国肿瘤年报》显示,在城市地区,肠道癌症已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在第三位,死亡率排在第四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更高。

肠道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总医院消化病中心主任杨云生表示:“肠道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肠道生态的正常或失调,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研究表明,肠道里面有大量的微生物,差不多有100兆以上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有一部分是有益的,一部分是有害的,甚至有一些可能是致病菌,但它们之间平时保持着一种平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表示,健康的消化系统依赖“好细菌”战胜“坏细菌”,形成平衡状态,而压力、疲劳、抗生素的使用、疾病、衰老和不良饮食习惯都有可能打破这种平衡。一旦肠道微生态失衡,人体可能会产生腹胀、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长此以往还可能引发诸多慢性疾病,比如代谢综合症(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免疫力低下、心脏病、营养不良、过敏、哮喘、癌症和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自闭症),甚至患上肠癌。

2015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由于肉食量增多、抗生素滥用,中国人的肠菌组成正在改变,肠菌的多样性正在丧失,肠道健康存在严重危机。

运动+合理膳食有益肠道健康

肠道问题已是普遍存在,大部分人选择通过适当锻炼、规律作息和均衡膳食来进行调节。为此,世界胃肠道组织(WGO)提出10大肠道健康建议:包括少食多餐、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多锻炼、不吸烟等,并倡议可以多摄取含有益生菌的食品以调节肠道微生态,而酸奶则被认为是益生菌的最佳食物载体。

运动可让肠道细菌更丰富。久坐不动是便秘的主要起因,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能帮助副交感神经对肠道消化系统产生刺激作用,对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有非常好的作用,可加强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促进肠胃蠕动的运动方法包括:走路,“四脚”走路,腹式呼吸,腹部伸展收缩等。

爱尔兰的一项研究表明,锻炼同样有益于肠道细菌。并且还影响着不同的微生物群落。研究人员发现,橄榄球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其他男性相比,他们的消化系统中有更丰富的细菌。

多吃膳食纤维有助肠道“好细菌”。因为膳食纤维不足,会造成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下降。新的科学研究充分证明,很多肠道微生物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膳食纤维,会在肠道中消失。研究表明,“黏液层”是肠道第一道(免疫)防线,“好细菌”是确保这道防线坚固的中坚力量,它们利用膳食纤维,生成脂肪酸,来保持黏液层的厚度。

“膳食纤维鸿沟”就是指在现代饮食方式中,人们很难按照饮食推荐标准吃到足够量的膳食纤维,以至于引起一些肠道微生物消失,引发各种慢性疾病。以美国为例,推荐每日摄入纤维量是成年男性38克,女性25克,而实际平均摄入量只达到一半左右:男性18.7克,女性15.6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膳食纤维的量是25~30克/天,中国人实际平均摄入量却少于15克。

补充益生菌有益肠道平衡。研究表明,维护肠道菌群平衡,适当补充一些益生菌非常有益。益生菌是对人体有益的菌种,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经常摄入含有益生菌的酸奶,也是WGO提出的关爱肠道健康的十项建议之一。

第2篇: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乳酸菌是一群能从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中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通称,广泛存在于人、畜、禽肠道、许多食品、物料及少数临床样品中。乳酸菌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风味,提高食品保藏性和附加值,而且乳酸菌的特殊生理活性和营养功能,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乳酸菌因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而得名。益生菌能够帮助消化,有助人体肠脏的健康,因此常被视为健康食品,添加在酸奶之内。

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百种的细菌,其数量超过百万亿个。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双歧杆菌、屎肠球菌等为代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叫有害菌,以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等为代表。益生菌是一个庞大的菌群,有害菌也是一个不小的菌群,当益生菌占优势时(占总数的80%以上),人体则保持健康状态,否则处于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长期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它们数量的多和少,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寿命长短。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证明,乳酸菌对人的健康与长寿非常重要。

而人体肠道内乳酸菌拥有的数量,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会逐渐减少,当人到老年或生病时,乳酸菌数量可能下降100至1000倍,直到老年人临终完全消失。在平时,健康人肠道内的乳酸菌比病人多50倍,长寿老人比普通老人多60倍。因此,人体内乳酸菌数量的实际状况,已经成为检验人们是否健康长寿的重要指标。由于广谱和强力的抗菌素的广泛应用,使人体肠道内以乳酸菌为主的益生菌遭受到严重破坏,抵抗力逐步下降,导致疾病越治越多,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所以,有意增加人体肠道内乳酸菌的数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国际上公认的乳酸菌,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菌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肠内益生菌,人体肠道内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数量越多越好。也完全符合诺贝尔奖获得者生物学家梅契尼柯夫“长寿学说”里所得出的结论,乳酸菌=益生菌=长寿菌。

面对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人类正在不断寻求新的更加有效的生物抗菌产品,世界发达国家首先认识并开创了以使用乳酸菌为代表的免疫疗法革命。瑞典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是,治疗胃和大肠炎症时直接喝乳酸菌比用抗生素更好,危险性几乎为零。而在日本,乳酸菌制品已占日本乳制品市场的85%以上,20年来日本青年平均身高增加15厘米,人口平均寿命达85岁,居世界第一位。这都是乳酸菌制品所带来的直接健康功效。

乳酸菌的研究历史

早在20世纪初,著名的生物学家梅契尼柯夫在他获得诺贝尔奖的“长寿学说”里已明确指出,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岛地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的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这些乳酸菌能够定植在人体内,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由于肠道内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对整个机体的毒害,这是保加利亚地区居民长寿的重要原因。5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在使用乳酸菌。到目前为止,人类日常食用的泡菜、酸奶、酱油、豆豉等,都是应用乳酸菌这种原始而简单的随机天然发酵的代谢产物。

乳酸菌的类型

动物源乳酸菌 因菌种常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其生物功效也较不稳定,且在大量食用时,很容易导致人体动物蛋白过敏,即排斥反应。

植物源乳酸菌 因为取自植物易被人体吸收,不论摄取多大的量,人体不会产生异体蛋白排斥反应,且植物源乳酸菌比动物源者更具有活力,能比动物源多8倍的数量到达人体小肠内定植,从而发挥其强大而稳定的生物功效。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

1.防治有些人种普遍患有的乳糖不耐症(喝鲜奶时出现的腹胀、腹泻等症状)。

2.促进蛋白质、单糖及钙、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产生维生素B族等大量有益物质。

3.增加肠道有益菌群,改善人体胃肠道功能,恢复人体肠道内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维护人体健康。

4.抑制腐败菌的繁殖,消解腐败菌产生的毒素,清除肠道垃圾。

5.抑制胆固醇吸收,有降血脂、降血压作用。

6.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7.有抗肿瘤、预防癌症作用。

8.提高SOD酶活力,消除人体自由基,具抗衰老、延年益寿作用。

9.有效预防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细菌感染。

10.控制人体内毒素水平,保护肝脏并增强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

乳酸菌的工业用途

乳酸菌常用于制造酸奶、乳酪、德国酸菜、啤酒、葡萄酒、泡菜、腌渍食品和其他发酵食品。在牛奶中加入乳酸菌可提高牛奶保健作用。

经乳酸菌发酵的乳酸菌奶酪蛋白及乳脂被转化为短肽、氨基酸和小分子的游离脂类等更易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奶中丰富的乳糖已被分解成乳酸,乳酸与钙结合形成乳酸钙,极易被人体吸收,也可被乳糖不耐症人群选用。乳酸菌奶能促进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对胃具有保养功能,并能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生长,其生物保健价值远远高于牛奶。

淀粉类食品含有较多的天冬酰胺(一种氨基酸)以及还原性糖,在高温120℃油炸下容易产生致癌物质丙烯酰胺。挪威研究人员发现,利用乳酸菌来清除油炸马铃薯产品原料表面的还原糖成分,从而可以阻止丙烯酰胺的形成。

不同的研究或者接种不同类型的乳酸菌有不同的结果。一般接种同型乳酸菌(如乳酸片球菌、植物胚芽乳杆菌、酪蛋白乳杆菌、粪链球菌、戊糖片球菌)可降低青贮饲料pH值,增加乳酸含量,降低丁酸含量;接种异型乳酸菌(如布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则提高青贮饲料pH值,增加乙酸的生成。

饲料中添加乳酸菌,能提高蛋雏鸡成活率和日增重,可使断乳后仔犬体重显著增加,因此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

乳酸菌常用于生物防腐,研究表明,用乳酸菌发酵液保鲜肉品,可以抑制肉品中的致病菌和腐败菌的生长,保存风味物质,不改变食品组织状态,而且在正常冷却储存条件下,也不影响食品的感官特性。

第3篇: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什么是健康菌?什么是致病菌?什么是条件致病菌?

顾名思义,健康菌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细菌,是“有益”细菌(益生菌),比如双歧杆菌:而致病菌是“细菌”,它可以使人体感染各种疫病,比如引起痢疾的细菌。另外还有一种细菌平时在人体内并不诱发疾病,而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或过多使用抗菌素时引起发病,叫条件致病菌,比如大肠杆菌。

什么是原籍菌,什么是外籍菌?

原籍菌是在人体内正常存在,机体并不对其产生免疫反应的细菌,就像一个国家的居民一样,不会受到排斥;外籍菌是从人的身体外部传来的细菌,或叫过路菌。像外国游客一样,并不是长住居民。正常情况人体以原籍菌为主,保持健康状态,如果外籍菌数量过多,人就会生病了。

人体健康菌有哪些作用?

营养作用:益生菌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比如糖、酯代谢及微量元素代谢,在人体内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1、B2、B6和B12等。

免疫作用:益生菌可激活巨噬细胞吞噬活力,促进B淋巴细胞的活性,也可增加NK细胞的活性,使免疫力提高。

生物拮抗作用:益生菌在人体肠道全面定植、繁生,对人体肠道起到生物拮抗保护作用,是肠道的卫士。在正常的情况下,排斥外来的细菌,使外来细菌不能定植或被益生菌的代谢产物杀死。健康菌多了,致病菌就少了。

抗肿瘤作用:益生菌通过参与人体动力流,物质量流,信息流的作用,调节生理功能。具有抗突变、代谢调节和增强免疫的作用,可以用于实体癌、液体癌或白血病的防治。

什么是菌群失调?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和正常菌群之间以及正常菌群中各细菌之间,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如果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细菌的比例关系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就可导致菌群失调。

七大原因导致微生态失调

1 偏食、暴饮暴食

过量摄入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纤维少、肉食为主的饮食习惯,营养不均衡,造成微生态失调,经常引起便秘。暴饮暴食会使肠胃负担加重,搞坏肠胃,削弱肠道功能。

2 精神压力大,应激反应、过度疲劳

过多的精神刺激,过度疲劳,使细菌的平衡大乱,有益菌减少,微生态失调。

3 气候、温度

过分热、过分冷的环境下,人的肠内菌群将发生混乱,这与应激反应也有关系。

4 年龄增加

随着年龄增加,身体的所有生理机能逐渐下降。这会影响体内菌群的布局,使得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加。譬如,儿童、少年、青年时人体肠道的双歧杆菌比例很高,老年人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比例大量减少。所以,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又被称为长寿菌。

5 细菌污染

各种细菌在人群之间传播,从而引起菌群紊乱。

6 药物(抗生素)

在生病时服用抗生素等药物会破坏体内细菌的布局。这是因为第一:抗生素杀死了形成正常菌群的细菌,使外来的通过菌得以常驻下来,降低了对感染的抵抗力。第二:抗生素破坏了正常菌群在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抗生素可引起1级2级3级失调,即可逆阶段、慢性炎症阶段、急性炎症阶段。在医院死亡病人中,由于菌群失调而被感染死亡的人数高达20%-30%。所以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要服用微生态调节剂和益生元制剂。

7 疾病

研究表明,患肝硬化、慢性肾炎、癌的患者都与肠内菌群失调有关。另外感冒、便秘、接受放射治疗也导致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加,造成菌群失调。

微生态预防医学

区别于传统的医学理论――单一病因论,微生态预防医学认为:任何疾病都是微生态失调的表现,有的是原因,有的是结果,或因果关系的相互转化。因此人类在以常规医疗排除或缓解疾病作用的同时,更应致力于调整微生态平衡,使正常的微生物群与人体保持最隹状态,回归自然,真正获得彻底的治疗与预防效果。

日本等国的微生态学家、临床医学家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均表明,肠道微生态与人的寿命、健康密切相关。

微生态平衡时,肠内细菌就有益于人体,例如它们参与许多糖类、脂类、蛋白质的分解吸收,增进各种养分的摄取,协助人体完成胆汁酸、胆固醇等代谢过程;作为抗原刺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在微生态失调时,有害菌产生的毒性物质或内毒素的释放,以及肠内细菌导致的内源性感染等又会加速衰老和死亡。健康的长寿老人的肠道微生态的情况和青年人相似,而患病或身体状况不佳的人的肠道微生态均很坏。

随着微生态预防医学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微生态失调与很多疾病有非常直接的关系(癌症、肝病、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便秘、腹泻、痔疮、消化性溃疡、缺钙、风湿症、过敏、食物中毒、尿路感染、慢性阴道炎、小叶增生、皮肤有痘痘、粉刺、色斑、皮肤没有光泽、灰指甲、脚气……)值得庆幸的是,人体微生态失调早期是可逆的,调整生活习惯、膳食结构和有计划地养肠,微生态失调的状况就能得到消除和逆转,从而远离疾病,回归健康。

倡导微生态预防医学的宗旨也就在于健康自我管理,防患于未然。

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和增进

健康佳态的秘诀――微生态制剂

什么是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是调整菌群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佳态的生理性有益菌(包括活菌和死菌)制品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制品。目前国际上已将其分成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素3个类型。益生菌是指活菌和死菌制剂。目前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肠杆菌、地衣芽胞杆菌、丁酸梭菌和酵母菌等。益生元是指能够促进人体有益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常见的有乳果糖、蔗糖低聚糖、异麦芽低聚糖和大豆低聚糖等。合生素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存的制剂,服用后到达肠腔可使进入的益生菌在益生元的作用下,再行繁殖增多,使之更有利于发挥抗病、保健的有益作用。

与传统中西药相比,微生态制剂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微生态制剂是以调整菌群失调、保持人体微生态平衡为目的的制剂,它使用的大都为正常人体中的健康菌为主成分,所以对人体的毒副作用降至最低。

为什么微生态制剂是人体微生态的保护神?

人一旦出现体内菌群失调,正常的生理状态就会受损,会出现急慢性腹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纳呆、精神不振、便秘等。而抗生素、放化疗、手术、外伤、气候变化、过敏性疾病、环境变化、饮食不当,都会破坏菌群正常的生理环境,引起体内菌群紊乱,使人体失去抵抗致病菌的天然保护屏障。微生态制剂(如五株王常维舒口服液)能迅速重建体内保护屏障,恢复体内微生态平衡,使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变化。

为什么多联益生比单菌效果更强劲?

大家都知道,一次现代化战役,要靠陆、海、空三军的默契配合,才能确保获取胜利;同样,一场肠胃保护战也要靠多种有益菌的通力合作,才能确保人们肠胃的健康。双歧杆菌对人体的健康极为重要,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单用双歧杆菌并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这是由于双歧杆菌是厌氧菌,对其生长的环境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有其它有益菌为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生长及发挥其功效。另一方面,人体有益菌定居肠道的位置各不同,双歧杆菌主要在结肠,其他有益菌有的在小肠,有的在大肠,吸收的营养各不相同,发挥的功能作用各不相同。所以多菌株共生制剂的功能效果是单一菌株无法替代的。五株王常维舒口服液采用双歧杆菌为主,配以对人体有益的乳酸杆菌、肠球菌等,依据诸菌繁殖高峰时间不同,定植部位不同,协同作用,从而对肠道起到全面的保护,具有其他单菌制剂无法比拟的效果。

微生态制剂对腹泻的治疗与传统的抗生素治疗有什么不同?

抗生素治疗感染性腹泻时,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杀死了相应的人体有益菌群,由此常引起肠道菌群紊乱。WHO曾呼吁要避免滥用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直接补充人体有益菌,抑制致病菌、有害菌的生长,扶植正常菌群,建立强大的生物屏障,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并有利于消化道系统的更快恢复。事实上,卫生部的诊治指南中也提出70%的腹泻是由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所以无须抗生素治疗。

第4篇: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我们为何需要益生菌

益生菌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人体肠道及体表栖息着数以亿计的细菌,其中肠道是人体最大的菌库,种类多达400余种,重达2000克,细菌总数远远超过了人体细胞数。在这些数量庞大的肠道自然菌群中,主要有3类:第一类是对人体有益的,被称为益生菌;第二类是对人体有害的,被称为病原菌或有害菌;还有一类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条件致病菌,即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人体生病的细菌。

益生菌都有哪些

益生菌(Probiotic)这个词最先是由Lilly和Stillwell在1965年使用,国际营养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是: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有助改善宿主肠内微生态,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这样的益生菌种类繁多,包括双歧杆菌(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乳酸杆菌(俗称A菌,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等)、比菲德氏菌(俗称B菌)、酵母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等,它们可以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

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数以百计的益生菌保健产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含益生菌的酸奶、酸奶酪、酸豆奶等,含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剂、胶囊、粉末剂等。

在肠道内益生菌可发挥5大作用

如今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善,吃得越来越好,健康方面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像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便秘、急慢性腹泻、大肠癌等疾病的发病率,都在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怎样才能抑制那些可能在肠道里“兴风作浪”的病原菌,还机体以健康?这时就需要益生菌发挥其强大的作用,比如:

1 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

2 促进消化吸收;

3 促进胃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4 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抑制肿瘤生长;

5 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高血脂导致的冠心病。

补充肠动力源,促进肠道健康

既然肠道内的益生菌具有如此大的威力,怎样为它们提供足够的养分,使它们在肠道内更好地生长和繁殖?专家指出,益生元能够为益生菌提供“食物”,促进其生长繁殖,特别是低聚木糖类益生元。

益生元,为益生菌提供养分

益生元(Prebiotics)是指不易被人体消化的食品成分,可选择性地刺激肠道内益生菌的生长与繁殖,而不被病原菌利用,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物质。看到这里,可能有些人想问,为啥不直接补充益生菌群,而是要补充益生元呢?这是因为让活的益生菌种直接进入体内,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缺点,比如可引起细菌蛋白过敏反应,菌种质量不佳等。

而相比之下,益生元的优越性则更加突出了,如不存在保存活菌的技术难关、稳定性好、有效期长等。目前作为益生元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低聚糖类益生元备受青睐,不仅具有耐热、稳定、无污染、无残留等优点,而且调节肠内菌群平衡的效果也好。

咪必克,增强肠动力的优质肠动力源

现代人要想摆脱便秘、慢性腹泻等肠道不适,补充优质肠动力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肠动力源就是可有效增加人体肠道内的营养素,又可以减少副营养素的物质,功能性低聚木糖是最常见也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类肠动力源。在目前市场上畅销的低聚木糖类健康食品中,专家推荐的咪必克值得一试。

咪必克集合了低聚木糖、碳酸钙和维生素c等3种营养素于一身,既可调节胃肠内的菌群结构,抑制病原菌的生成,防止腹泻,还可以改善大便的水分含量,润肠通便。同时,咪必克还能促进B族维生素的生成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促进钙的吸收,使中老年人在补钙“征途”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给肠道提供肠动力源,改善便秘之外,咪必克还会给爱美的女人和肥胖儿童带来额外的益处。肠道畅通了,女人的肤色自然会光亮起来,再加上维生素c美容祛斑的功效,想要拥有好气色,将不再是女性的奢望。而对于肥胖的儿童来说,咪必克(儿童装)可在肠道中与食物中的脂肪酸、胆固醇结合,阻断肠道对脂肪的吸收,使其随粪便排出,保持肠道的清洁健康。因此,咪必克特别适合儿童减肥,无任何副作用。

Tips:为什么选择咪必克?

咪必克能增强肠蠕动,有效缓解便秘症状;

咪必克不是泻药,起效温和;

第5篇: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那么您的肠道有帮手吗?

肠道有益菌

大家都知道,肠道是人体营养吸收和代谢产物排泄的主要功能场所,肠道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不良的生活方式、精神压力大、年龄的增长以及部分药物的副作用(如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都可以影响肠道正常的功能,使肠道的年龄加速老化,表现为腹泻、便秘、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菌"王国",菌群种类很多,有益菌和有害菌二者保持一定的平衡。肠道内保持一定数量的有益菌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极其重要,譬如说双歧杆菌。双歧杆菌是一种从事肠道清洁卫生的有益菌群,对人体的好处是:在肠道黏膜表面形成天然屏障抵御致病菌的侵袭;合成人体需要的叶酸、泛酸、尼克酸以及B族维生素等养分;促进肠道黏膜对钙、铁等矿物元素的吸收;分解亚硝酸盐等致癌物,保护肠道少受或不受癌症之害。

研究表明,婴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没有任何细菌,乃是一方"净土",出生后第5天开始出现双歧杆菌,以后以较为迅猛的速度增加,最终可达到90%以上,而有害菌则剧减至10%以下,此种格局贯穿整个成年期,不会有大的改变。

"肠道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步入中老年期后(55~60岁),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等有益菌趋于下降,产气荚膜杆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比例上升,便秘、大便异味、肠胀气等症状的出现就源于此,继而造成代谢毒素的累积,导致各种与老化原因有关的疾病:动脉硬化、肝损害和免疫力衰退等。

由此不难明白,所谓"肠道年龄",实际上就是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有益菌与有害菌等菌群势力分布变化的阶段反映。有一点已经可以肯定,那就是有害菌群比例的升高无疑会加速人体的衰老过程,为生病创造有利条件,缩短人的寿命。因此,关注您的"肠道年龄"乃是自我保健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由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开发、国家一类新生物制剂--培菲康胶囊,具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3种有益菌种,可在人体肠内生长和繁殖,从而抑杀肠内有害菌,同时减少有害菌所制造的有害物质,清洁环境,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治疗腹泻、便秘、腹胀、消化不良,恢复正常的排便规律。

调节微生态平衡

如何使肠道菌群保持平衡状态,是20世纪80~90年代新兴的研究领域。

培菲康胶囊作为人体微生态调节新药,已被众多医疗专家认可,成为治疗轻、中度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的一线常规用药。

与其他非微生态药物相比,培菲康具有以下5点优势:

1. 疗效显著。临床试验显示,治疗病原菌感染腹泻有效率高,可有效抑杀致病菌;治疗急性腹泻总有效率也比较高。

2. 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标本兼治。

3. 高安全性,无副作用。

4. 避免某些治疗腹泻药物可能引起的愈后便秘。

5.双向调节。培菲康胶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肠道进行双向调节,可以治疗腹泻、便秘两种疾病,恢复正常排便规律。在治疗便秘的过程中,疗效显著且温和,临床试验显示总有效率为87.7%,不腹泻,不影响肠内水、电解质、维生素的吸收。

适宜人群

培菲康胶囊具有高安全性,该药可为各年龄段的人群所使用,适用人群包括了孕妇、儿童、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长期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以及长期接受放疗、化疗的患者等几类特殊人群。

新生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全,补充有益菌,可帮助婴幼儿营养素的消化、合成与吸收;促进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参与多种维生素的合成:包括叶酸,维生素B族;降低肠道pH,有利于钙、铁的吸收。保护宝宝稚嫩肠道,促进营养的产生和吸收。

第6篇: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肠道健康牵一发而动全身

肠道掌管着人体70%以上的免疫功能,是身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被称作人体第二大脑,对人体健康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肠内疾病是万病之源,肠内健康是健康之本。一些我们很少留意的肠道问题,其实已经在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生命。研究指出,肠道老化、肠内菌群失衡时,动脉硬化、老年痴呆、恶性肿瘤等几乎所有成人病的发生几率会大幅上升,导致身体机能急速退化,健康指数迅速降低。可以说,老化由肠道开始,肠道的老化会加速全身的老化。

一般说来,健康人的肠道年龄与其生理年龄是基本平行的,相差不大。可实际上,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当多的人群肠道年龄会不同程度地提前衰老。现在,大肠癌已成为成年人因病死亡的一大杀手,因此保持肠内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健康的重要保障。

夏日炎炎肠健康的高危时间

每逢夏季到来,肠道疾病就会找上门。专家的解释认为,夏季气温较高,雨水充沛,湿度大,病菌生长繁殖快,增加了发病的机会。季节因素固然是致病的祸首,但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和缺乏身体锻炼,同样也是导致疾病的主要诱因。

进入夏日,烧烤、海鲜、鲜啤酒、生蔬菜、凉拌菜摆上了市民的餐桌,这类饮食一旦卫生不达标,将大大增加人体有害细菌的摄入量,进而引发消化不良和细菌感染。另一方面,现代人不吃早餐、熬夜、久坐、长时间精神紧张亢奋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肠道得不到合理的休息,长期负担过重,进而严重损伤免疫机能。此外,缺乏运动出现肠道息肉,也成为致癌隐患。

肠癌早期症状较之胃癌更隐蔽,如不能及时发现错过治疗时机,恶化的概率很大。据专家介绍,40岁以上中年人、家族有过消化道癌病史的、工作劳累的上班族、久坐在办公桌前的白领和脑力劳动者,都属于肠道疾病的高危人群。

夏季高发出现三种新病因

夏季肠道疾病高发,专家提醒,相对于过去常见的吃坏肚子,近年肠道病也有了新花样。

1 吃药吃出来的肠炎

大量饮酒,或服用某些药物,如水杨酸钠、氯化铵等,这些都会直接刺激胃黏膜甚至我们的肠黏膜,造成急性胃肠炎,叫做“化学物质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拉肚子也就在所难免了。

许多人一出现腹泻就使用抗生素药,这可能会进一步损害肠道。因为肠道内细菌种类很多,对于某一类消炎药,有些细菌可能很敏感,有些细菌可能不敏感。如果消炎药将有益的细菌给杀死,那么有害的细菌相对多了,就会出现菌群失调,也就很容易拉肚子。

2 海鲜水果谨慎同吃

现在饮食鼓励多吃水果,夏季又是吃海鲜的好季节。可很多人在海鲜大餐之后吃水果,结果就拉肚子了,有些人还以为是吃的海鲜不干净。其实是水果在进入胃肠道后先消化,造成海鲜类食物的消化不良,很多人因此而腹泻。

海鲜中富含蛋白质和钙,如把它们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还会合成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质,刺激肠胃,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3 一热一冷都要小心

第7篇: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 当今社会,肥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最近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肥胖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运动可改善肥胖人群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因此,长期的运动减肥生理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结构相关。本文就当今国内外相关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以及运动与肥胖人群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 运动 肥胖 肠道菌群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于肠道菌群的健康作用更加重视。在肥胖的治疗和预防当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肥胖症与其肥胖者体内肠道菌群结构关系密切。许多研究表明[1],肠道菌群具有较好的减重、降血脂作用,此外还有其他的多重保健功效,如营养、改善胃肠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等。

研究证实[2],低强度有氧运动对肥胖人群的健身作用非常明显:改善血脂、脂蛋白代谢,增强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但是这些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对肥胖人群健身效果的研究上,有关其健身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就目前关于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以及在运动的刺激下,肠道菌群发生适应性变化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一、肠道菌群简介

肠道菌群指存在人体消化道内的微生物,数量众多,种类复杂。正常成人的肠道菌群总重量约1~2kg,数量至少达1014个。主要位于大肠。根据细菌16S rRNA序列分类,含有细菌500~1000种,其中大部分属于拟杆菌门或厚壁菌门(共约占90%)。

二、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

近年来,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正常菌群不仅在消化、免疫和抗病方面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和失调更是与多种非感染性疾病特别是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代谢组学的倡导者Nicholson[3]的研究小组2007年发表的研究指出,肠道菌群与宿主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他们以小鼠为模型,用自上而下的系统生物学的方法揭示了宿主代谢谱与其肠道菌群结构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以研究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作为切入点来探讨营养与肥胖和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发生的关系已经成为最近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3]。

(一)基础研究

Turnbaugh等[4]将肥胖型小鼠(厚壁菌含量相对较高)和非肥胖型小鼠(拟杆菌门含量相对较高)的肠道菌群分别定植于两组非肥胖型无菌小鼠肠道内,在两组无菌小鼠的摄食量、起始体质量和脂肪重量没有差异的情况下,接种肠道菌群后的无菌小鼠在2周后都表现出体质量增加,只是增加的程度不同,前者较后者高20%,说明肥胖型小鼠比非肥胖型小鼠更容易从食物中获得能量,并且这种特性可遗传给无菌小鼠,导致肥胖。该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在肥胖动物体内起到一定作用,肥胖表型可以随菌群在不同个体间发生转移。可见,菌群元基因组对诱导肥胖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这也说明小鼠体成分的变化归因于体内肠道菌群的比例不同。

(二)临床研究

肠道菌群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效能的仍不清楚。研究者试图找出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发现了肠道菌群与肥胖有着密切关系。研究发现:肥胖者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比例较之体质量正常者明显降低[7];此外个体肠道微生物具有特异的代谢效能,而微生物构成的特定特征可能诱发肥胖。国内也有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5],该研究运用细菌DNA 指纹图谱和基因组标记测序等基因组技术,全面深入地刻画了中国四世同堂家庭7位成员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发现他们尽管属于同一个家庭,遗传背景彼此相关、生活环境相似,但每一个个体仍然具有特有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

三、运动对肥胖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

有关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已经得到证实,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在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领域有关益生菌的研究报道很少。尤其是有关运动本身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更是甚少。

(一)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变化

周涛,邱宗忠等[6]在对有一年太极拳练习经验的肥胖老年人肠道益生菌中的肠嗜酸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和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进行定期检测。结果表明:与3个月时相比,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的肠嗜酸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明显增加,血清TC、TG和LDL-C浓度明显降低,HDL-C浓度明显升高。相关研究证明[7],肥胖人和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种类发生改变:肠嗜酸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数量减少,促进脂肪积累和肥胖形成的拟杆菌等数量增加。太极拳锻炼,使肥胖老年人肠道的益生菌微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提高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对肥胖老年人的胃肠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且有明显的依赖性,也就是说长时间练习太极拳,益生菌和脂类的改善更为明显。乔德才、赵立平等人[8]用DNA指纹图技术对运动员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进行了连续检测,发现运动员在大强度的运动训练后胃肠道菌群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多。因此,运动员胃肠道在大强度运动后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体内肠道菌群结构可能发生紊乱,从而破坏运动员胃肠道的生理功能。

(二)运动后营养补充与肠道菌群的变化

李世成等[9]对高强度运动后大鼠进行大豆低聚肽补充,研究发现,补充大豆低聚肽后,大鼠肠道大肠杆菌群数显著性减少、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群数显著增加,高负荷运动强度后补充大豆低聚肽,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发现,膳食纤维、中草药及其复方、植物提取物、益生菌补菌和益生元补菌等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刘祥等证实补充大豆低聚糖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抑制条件致病菌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系统。刘振玉等[10]对竞技运动员进行益生菌粉补充,结果表明在田径运动员疲劳恢复方面,益生菌有明显促进作用。

四、小结

肠道菌群与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体的生理代谢,肠道菌群及肠道菌结构的改变在肥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尚需进一步了解。实验证明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生理代谢,尤其对肥胖人群有很好的刺激作用,达到减肥效果,然而运动减肥的机理是否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对不同人群做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这样才能为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Akalin AS, Gn S, Düzel S. Influence of yogurt and acidophilusyogurt on serum cholesterol levels in mice[J].J Dairy Sci.1997(80):2721-2725.

[2] 赵海军,牛晓梅.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血脂、脂蛋白代谢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3.10(6):61-62.

[3] Bajzer M, Seeley RJ. Physiology:obesity and gut flora[J].Nature.2006.444(7122):1009-1010.

[4] Turnbaugh PJ, Ley RE,Mahowald MA, etal An obesity-associated gutmicrobiome with increased capacity for energy harvest[J].Nature.2006.444(7122):1027-1031.

[5] Li M, Wang B, Zhang M, etal. Symbiotic gut microbes modulatehuman metabolic phenotypes[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8.105(6):2117-2122.

[6] 周涛,邱宗忠,刘巍.太极拳锻炼对肥胖老年人肠道益生菌和血脂代谢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1):62-66.

[7] 史力群,卢放根,崔熠,等.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在肥胖大鼠肠道中的动力学[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35):3732-3739.

[8] 乔德才,陈敬,赵立平.用DNA指纹图谱技术分析运动负荷对运动员肠道菌群区系结构的影响.体育科学.已录用.待发表.

第8篇: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人体内的特殊“房客”

细菌,这个被贴上了疾病、传染、不卫生标签的微小生命,被绝大多数人所唾弃,甚至谈菌色变。然而,面对细菌,人们是躲不掉的——像房东和房客的关系,我们建造了一个大厦,提供给细菌入住,这个大厦就是我们的肠道。新生儿在娩出娘胎前其肠道是无菌的,出生时经由产道及随后伴随着进食,才逐渐有细菌进入体内定居。

那么,这个大厦能住多少“房客”呢?说起来吓人一跳,达到大约100万亿!一个正常成年人全身细胞总数也不过才10万亿,寄居在人体肠道内的细菌数量却是人体细胞量的10倍!肠道细菌的种类大约有500到1000种左右,并且 不是均匀分布在整个肠道内的,大部分细菌客居在小肠的远端以及结肠内。

世界上任何两个人的肠道细菌的种类都不相同,就像我们的指纹各不相同一样。人体肠道细菌的种类和摄入的食物以及既往服药史相关,所以研究人体的肠道菌群的分布规律,探明每个人肠道细菌的“菌谱”,可以通过菌群特征而得到病人既往健康信息,从而对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最近丹麦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人体肠道细菌菌谱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和居住地、年龄、性别没有相关性。这些学者提议细菌菌谱可以像指纹、血型一样,作为个人生物学特征信息的一种。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以后的侦探小说会出现这样的场景: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具有较强的反侦察经验,在作案过程中处处小心不留下痕迹, 而且把受害人分尸,受害人面貌特征和指纹等能鉴别个人身份的信息无法获得;结果警察通过躯干内肠道菌谱的分析而获得有用信息,对受害人的确认和案件的最终破获起到关键作用。

有益人体健康的“房客”

既然我们和细菌是房东和房客的关系,那么也许有人会问,细菌交房租吗?细菌会用特殊的方式来回报房东的,也就是俗话说的“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了。那么,细菌是如何“出力”的呢?

人虽然是世界的主宰,但是我们有时在与比我们弱小的细菌“比武”时也有落败之时。比如以消化降解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来说,我们缺乏消化某些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纤维、单糖以及乳糖的能力,原因是人体不能合成降解这些碳水化合物所需的酶。而某些肠道细菌恰恰含有人体细胞所缺乏的这些酶,可以帮助发酵降解未代谢完的营养物质,促进人体吸收。如果没有肠道细菌帮忙,我们的消化吸收能力就要打个折扣。无菌环境下饲养的老鼠,一般要多吃30%的食物,才能维持和普通环境下饲养的老鼠同样的体重。细菌可以把碳水化合物通过发酵转化成短链脂肪酸,包括乙酸、丙酸以及丁酸。这些脂肪酸可以被人体细胞吸收,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生长,有助于肠道附近的淋巴组织生长。具体来说,乙酸可以被肌肉所用,丙酸可以协助肝脏生产一种叫做ATP的用来储藏能量的物质。丁酸则为肠细胞提供能量,并能抗癌。细菌还能帮助人体吸收重要的矿物质,比如钙、鎂、铁,帮助人体肠道吸收水分,吸收和储存脂肪,生产并帮助人体吸收所需的维生素比如维生素K、生物素和叶酸。肠道正常菌群可以通过竞争营养物质和表面吸附以及分泌化学物质来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实验证明,没有肠道细菌的动物更容易被致病菌感染。细菌还可以分解来源于食物中的致癌物质,比如杂环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在烹调蛋白质含量比较多的食物如鱼和肉类食品时从蛋白质及氨基酸的热解产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类具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特别是对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有诱发作用。正常菌群还可以对其它的致癌过程起拮抗作用,比如从食物中摄入过多的脂肪而导致的乳腺癌和结肠癌,过多食盐而引起的胃癌。

人体正常菌群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力,提高人体肠道粘膜免疫系统的功能。肠道里广泛分布着淋巴组织,细菌无时无刻不在和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话交流。这种互通讯息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预防过敏。研究发现,新生儿肠道的菌群分布和他们成年后对过敏的易感性有关联。这是因为某些细菌可以训练人体的淋巴系统,让他们有效鉴别敌我,做到兵不厌诈。而过敏的发生,从根本来说就是人体不能有效鉴别敌我,把无害的东西当做外敌入侵而发动了一场无谓的战争,战火烧到自家后院,损伤了自己的组织和器官。

诚然,正如现实生活中一样,即使大部分房客都是中规中矩的,也不能排除个别房客会闯点小纰漏。肠道细菌也一样,除了对人体做了上述有益工作以外,也会做出些房东讨厌的事情。比如研究发现,某些肠道细菌与肥胖息息相关。从实验动物的研究中发现,得了肥胖症的小鼠肠道中的菌群和体重正常鼠的菌群各有特异性。某些种类的细菌能帮助人体从食物中获得更多的热量。把胖小鼠的肠道菌接种到体重正常鼠的体内,受体鼠即使被限制饮食,也会发福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肥胖是能“传染”的。

不过,细菌的存在也可以为希望瘦身的爱美女士找到些“借口”,特别是略微超过了一个临界点时——我们在报自己的体重时都可以减掉1-2公斤,因为这个重量是寄生在肠道中的细菌的重量,减去这个重量才是自己的“裸重”。

切勿滥用广谱抗生素

不管怎样,肠道细菌是维护人体健康所不可或缺的。那么,我们就要关心呵护我们的房客,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良的居住条件,保持互惠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知道,肠道细菌最怕的就是广谱抗菌素。广谱抗菌素能杀死肠道正常菌群,这样致病菌反而会趁虚而入。临床上常发现有服用光谱抗生素而引起的腹泻。我们曾经认为,停用抗生素后,菌群可以恢复;但是近来的研究发现广谱抗菌素的滥用会造成肠道菌群的长期紊乱、耐药菌株的产生。广谱抗菌素的摄入有时可能无孔不入。研究人员发现,有些人群的肠道存在耐四环素的菌株,而四环素早就被取缔临床应用了。推测可能是食用了使用四环素的畜禽。

以后,当你某天腹部不适拉起了肚子,医生说不定会给你开个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服用时,千万不要奇怪:我拉肚子很可能是感染了细菌,怎么医生还让我“吃”进细菌呢?正是基于我们前述的有关肠道正常菌群的学说,服用了“地衣芽孢杆菌”后,这些对人体无害的微小生物就会在肠道内“生儿育女”繁衍家族,对葡萄球菌和酵母样菌等致病菌起到拮抗作用,从而抑制这些致病菌的生长。这类疗法叫做益生菌疗法,这也是未来医学,特别是个体化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菌谱分析,发现我们缺什么样的正派阳光的“房客”,就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招纳这样的“房客”,让他们入住我们的肠道大厦,让大厦保持健康!

第9篇: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态制剂(或称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logial modulator)也随之迅速地发展起来。从本世纪初梅切尼科夫(Elie metchnikoff)在欧洲提倡饮用酸牛奶可健康长寿以来,微生态制剂亦从此而风行于世界各地。70年代德国Volkor rusch在赫尔本建立了微生态学研究所,并从事对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等活菌作生态疗法的研究与应用。日本微生态制剂发展较快。80年代初已有26种微生态制品用于医疗和保健。其他各国亦多种微生态制品投放市场,而且数量和品种亦在不断扩大。我国最早使用微生态制剂乳酶生(表飞鸣)来治疗肠道疾患。80年代初大连医科大学康白教授首先研制成功促菌生(蜡杆芽胞杆菌)以来,事后各种活菌微生态制剂相继研制成功。并陆续投放市场,这些微生态制剂一问世,便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并以惊人的速度、良好的效果被更多人群所接受。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制剂能纠正微生态失调,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起到有病辅治、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主要作用〔1~3〕。

1 微生态制剂的定义和类型〔3~5〕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保持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提高宿主(人、动植物)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佳态(wellbeing)的生理性活菌制品(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制品。目前国际上已将其分成3个类型,即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和合生素(Synbiotics)。

益生菌(Probiotics)又称益生素,是指投入后通过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达到提高宿主(人和动物)健康水平和健康佳态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近年来,国内外研制出多种益生菌活菌制剂,其基本指导思想是用人或动物正常生理菌群(normal microbiota)的成员,经过选种和人工繁殖,通过各种途径和剂型制成活菌制剂,然后再以投入方式使其回到原来环境,发挥自然的生理作用。目前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肠杆菌、地衣芽胞杆菌、丁酸梭菌和酵母菌等。

益生元(Prebiotics)是指能够选择性地促进宿主肠道内原有的一种或几种有益细菌(益生菌)生长繁殖的物质,通过有益菌的繁殖增多,抑制有害细菌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菌群,促进机体健康的目的。这类物质最早发现的是双歧因子(bifidus factor)。如各种寡糖类物质(oligosaccharides)或称低聚糖。常见的有乳果糖(lactulose)、蔗糖低聚糖(oligosucrose)棉子低聚糖(oligofaffinose)、异麦芽低聚糖(oligomaltose)、玉米低聚糖(cornoligossacharides)和大豆低聚糖(soybean oligosaccha-rides)等。这些糖类既不被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亦不被肠道菌群分解和利用,只能为肠道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利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的目的。其它尚有一些有机酸及其盐类,如葡萄糖酸和葡萄糖酸钙以及我国的某些中草药类,如人参、党参、黄芪等或茶叶提取物亦能起到益生元的作用。

合生素(Synbiotics)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存的制剂。此类制品是以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用,服用后到达肠腔可使进入的益生菌在益生元的作用下,再行繁殖增多,使之更有利于发挥抗病、保健的有益作用。此类制剂已经在我国面市,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中“希尔春多元养生素”是个典型的代表。

2 微生态制剂的国内外研究和生产概况〔3、5~8、11〕

早在本世纪初(1907年)着名细菌学家梅切尼科夫即提出饮用酸奶可以延年益寿的假说以来,而微生态制剂真正用于防治疾病却是近20年的事。

日本是世界上研制开发和利用微生态制剂较早的国家之一,其产品主要是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在70年代初,已将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用于临床治疗腹泻。至80年代中期已有26种产品,90年代已达到饱和状态。据报 道至今在日本生产这类制剂年产值达200亿日元以上的企业已有10余家。其品种分3大类。即双歧杆菌食品(包括双歧酸奶,双歧杆菌乳制品、双歧杆菌面包及饼干类)。双歧杆菌保健食品(含双歧因子),以双歧杆菌促生因子为中心的特定保健食品(包括强化寡糖类食品及双歧杆菌、乳杆菌培养物的提取物等)和双歧杆菌药品(包括单菌制剂和联菌制剂),其剂型有粉剂、颗料剂、锭剂、胶囊剂和微胶囊剂等多种。

其他许多国家,例如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英国、俄罗斯和韩国等亦都有不同类型的微生态制剂的产品,有的产品近年来已进入我国市场。

但目前国际上对开发新微生态制品的主要方向已从单纯的“益生菌”或“益生元”转向结构合理、效果更加优越的“合生素”这一方面。即“益生菌”和“益生原”同时并存或并用的制剂。据日本报道:实验研究已经证明,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中加入双歧因子(例如各种类型低聚糖)后,其效果比不加的制剂提高10~100倍。其次,正在开发能使活菌制剂有更好稳定性的新剂型,例如肠溶胶囊和微胶囊剂型。它们不仅能保持活菌在产品中延长存活时间,而且人体服用时更能通过胃酸这个屏障。保证有更多益生菌进入肠道而使其发挥有益的作用。再者,增加活菌制剂中的活菌数量(为108~109/g)。此外,有些国家正在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改造生理性细菌的遗传基因,将外源性有益基因转入生理性细菌中,构建成优良的工程菌株等的研究,从而研制出更多更有效的新型微生态制剂,造福于人类。

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亦获得迅速发展。国内已被批准药准字的单一菌种的产品就有丽珠肠乐、回春生(双歧杆菌)、金双歧(双歧杆菌)、促菌生(蜡样芽胞杆菌)、整肠生(地衣芽胞杆菌)、降脂生(肠球菌)、抑菌生(枯草杆菌)等。多菌联合制剂有培菲康(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乳康生(蜡样芽胞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等。还有异构化乳糖和甘露低聚糖等。而作为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制剂就更多了,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3 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作用机理〔2、3、6~7〕

微生态制剂与其它药物不同,从理论上讲,它优于抗生素,克服了应用抗生素所造成的菌群失调、耐药菌株的增加以及药物的毒副反应。实践证明,微生态制剂的优越性即健康人群使用它来增进健康素质,提高健康水平,达到防病治病目的,其作用机理有下列几个方面:

3.1 生态平衡理论 微生态学认为,人体、动植物体表及体内寄居着大量的正常微生物群。宿主、正常微生物群和外环境构成一个微生态系统。在正常条件下,这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一方面对宿主有利,能辅助宿主进行某些生理过程;另一方面对寄居的微生物有利,使之保持一定的微生物群落组合,维持其生长与繁殖。在微生态系统内微群落水平中,少数优势群对整个群落起着决定作用,而在微种群内部中优势个体对整个群落起着控制作用。一旦因种种原因而失去优势种群,则微群落就会解体。若失去优势个体,则优势种群更替,并改变了微生态平衡。例如,由于抗生素、放射治疗、手术和过敏性疾患等因素引起正常菌群变化,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即生态和菌群遭受失调,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双重感染

和免疫力降低等。利用宿主体内的正常微生物优势菌群成员的益生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可以调节失调的菌群,使宿主体内恢复正常的微生态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2 生物屏障理论 生物屏障理论又称生物拮抗理论,肠道

内正常菌群直接参与机体生物防御的屏障结构,包括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生物屏障是指肠内主要菌群的代谢产物例如乙酸、乳酸、丙酸、过氧化氢及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可阻止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定植。生物屏障是指定植于粘膜或皮肤上皮细胞之间的正常菌群所形成的生物膜样结构,通过定植保护作用影响过路菌或外来致病的定植、占位、生长和繁殖。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就是这类正常菌群中的成员,可参与生物屏障结构,发挥生物拮抗作用。

3.3 生物夺氧理论 根据正常微生物群的自然定植规律,人或动物出生时是无菌的,出生后不久就被一系列微生物细菌定植了。定植的顺序先是需氧菌,后是兼性厌氧菌,随后的是厌氧菌。厌氧菌之所以不能先定植,是因为自然生境内有过多的氧。在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一段时期后,由于氧被大量消耗,从而提供了厌氧菌生长条件,厌氧菌才能生长。厌氧菌虽然不能先定植,但是整个微生态系统中其数量上占据首 位,并保持着一定的生态平衡。利用无毒、无害、非致病性微生物(如蜡杆芽胞杆菌等)暂时在肠道内定植,使局部环境中氧分子浓度降低,氧化还原电位下降,造成适合正常肠道优势菌生长的微环境,促进厌氧菌大量繁殖生长,最终达到微生态平衡。

3.4 三流循环学说 三流循环其主要内容是能量流、物质流及基因流的循环。

能量流即能源运转,正常微生物群的内部与其宿主保持着能源交换和运转的关系。现在已提出一个生态能源学的分支,它们研究人类、动植物与正常微生物之间。正常微生物与正常微生物之间所存在着能源的交换关系。近年已从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中发现,人和动物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microvilli)与正常细菌细胞壁上的菌毛(pili)极为贴近,并发现有物质交换的现象发生。

物质流即物质交换 正常生理菌群的能源与物质均依赖于宿主,不存在宏观生态学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区别。但都存在着降解(catabolison)与合成(anabolism)的代谢。降解与合成是微生物代谢中的必然途径,这与宿主细胞的功能是一致的。正常生理微生物菌群与宿主细胞通过降解和合成代谢进行物质交换。裂解的细胞与细胞外酶可为微生物利用,而微生物产生的酶、维生素、刺激素以及微生物降解的细胞成分也可为宿主细胞利用,如此反复进行着物质交换。

基因流即基因交换 在正常微生物之间有着广泛的基因(即DNA)交换,例如耐药因子(R因子)、产毒因子等都可在正常微生物之间通过物质的传递进行交换。微生态制剂可以作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促进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促进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这不仅可以抑制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还可降解肠道的有毒物质(如氨、酚、内毒素等),保证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物质流和基因流的正常运转。

4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3、7~12〕

4.1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

4.1.1 调整微生态失调 宿主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由种属、定位、年龄、生理状态及其与外环境的适应性具有特定的定性、定量与定位的结构关系,这个结构就是微生态平衡。如果这个平衡遭到扰乱(如抗生素及其它药物、同位素、激素和外科手术影响等),就可产生微生态失调。作为微生态制剂应具有调整微生态失调的作用。

4.1.2 生物拮抗 微生态制剂具有定植性、排他性及繁殖性。微生态制剂中的活菌应成为微群落中的成员,进入生境后能够卷入机体的微生态体系中,对非机体本身的微生物能够起到拮抗作用。

4.1.3 代谢产物 微生态制剂所致的代谢产物如乳酸、醋酸、丙酸、过氧化氢和细菌素等活性物质,能改善机体生境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环境。抑制外来和致病微生物的繁殖,从而有利于机体保持生态平衡。

4.1.4 增强免疫 微生态制剂可以作为非特异性调节因子,通过细菌本身或细胞壁成分刺激机体免疫细胞,使其激活,产生促分裂因子,促进吞噬细胞活力或作为佐剂发挥作用。此外,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还可发挥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的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

4.1.5 促进机体营养吸收 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在机体内能够合成多种维生素,如尼克酸、叶酸、烟酸、维生素B1、B2、B6和B12等。促进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促进机体对钙、锌、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具有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

4.1.6 延缓衰老 微生态制剂有利于补充老年人体内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优势菌群的缺失,坚固肠道生物屏障结构,参与肠道菌膜的重建,从而直到重要的占位保护作用和排它性的生物拮抗作用。并能分泌多种有机酸、细菌素和抗菌物质,构建化学屏障、使异常增殖的腐败菌减少。并大大地减少机体对有毒产物(组胺、酷氨、腐胺、硫化氢、吲哚、亚硝盐和酚类等)的产生与吸收,有利于脏器功能的正常发挥及衰老进程的延缓。微生态制剂作为免疫赋活剂或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可激活或促进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这就有利于机体免受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和损害。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还具有激活机体细胞内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促使抗氧化物产生,减少自由基的损伤和延缓老化作用。因此,微生态制剂对老 年人保健作用就在于通过对机体体内微生物菌群调整,激发机体本身的效应(如微生态系、免疫系和代谢系的活动),来达到调节自身,延缓衰老进程的目的。

4.1.7 防病治病 微生态制剂通过扶正祛邪,调整体内环境,已显示出对某些疾病起着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4.2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范围

微生态制剂应用范围包括医用微生态制剂,兽用微生态制剂和农用微生态制剂等。

兽用微生态制剂主要分两类:一是兽用,多采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蜡状芽胞杆菌等活菌制剂,用于防治畜、禽、鱼的消化道、泌尿道疾病;二是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多以乳酸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为主,用于猪、牛、鸡、兔等禽畜的育肥、抗病,可代替抗生素,减少有毒物质在体内的残留量。

农用微生态制剂:已研制成增产菌是多种蜡样芽胞杆菌构成的植物微生态制剂,通过调节微环境、寄主、正常微生物种群和病原物之间的平衡。对农作物可提高产量达10%~30%。它的推广,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此外,利用多种微生物制成土壤微生态制剂也正在研制和试用中,它可以改良土壤生态结构,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最终达到增产丰收的目的。

医用微生态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对多种疾病的防治,其使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现已成为人们作为有病辅治、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重要生物武器。

4.2.1 多种胃肠道疾病的防治 微生态制剂一般都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改善微生态环境的作[:请记住我站域名/]用,故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肠炎、痢疾、结肠炎等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4.2.2 医源性感染疾病的防治 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因临床大量使用抗生素而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念珠菌、肠珠菌占优势而厌氧菌明显减少等所引发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伪膜性肠炎均具明显疗效。可解除大量抗生素使用或滥用所造成的严重毒副作用。

研究中还表明,现代农药、现代医疗诊疗技术:如大量应用细胞毒性药物、激素、同位素、免疫抑制等治疗,以及手术后原因均可直接和间接地破坏机体内正常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造成微生态失调,引发各种医源性疾病,也可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而获得良好效果。

4.2.3 肝脏疾病的防治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活菌制剂能抑制肠道腐败菌和产生尿素酶细菌生长。从而可降低肝炎、肝硬化和肝

昏迷患者血液中的内毒素水平,改善肝脏功能。由于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使肠内菌群恢复正常。因此可改善肝脏的蛋白质代谢,并使肝脏解毒功能得以恢复。因而对肝脏疾病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4.2.4 便秘的防治 由于服入的微生态制剂中含有大量的双歧杆菌或乳杆菌,它们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有机酸, 使肠腔内pH值下降,Eh电势降低,调节肠道的正常蠕动,缓解便秘。

4.2.5 婴幼儿保健 采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因牛奶喂养婴儿引起的坏死性结肠炎及各种婴幼儿腹泻,并可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为经过益生菌发酵的产物中,铁、锌、锰和铜的含量增高。经益生菌发酵后的奶制品,其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有提高。

4.2.6 防治高胆固醇血症 研究中已经表明,双歧杆菌、乳杆菌的微生态制剂,服后可使胆固醇转化为人体不吸收的粪甾醇类物质。人体试验已经证实,食用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酸奶,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5%~10%,这对于治疗和缓解胆固醇血症有一定的疗效。

4.2.7 防治癌症 研究表明,服用含有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的微生态制剂,可促进机体内吞噬细胞的活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解肠内亚硝胺等致癌物质,并已发现对癌细胞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 微生态制剂的发展与前景〔2、3、9〕 医用微生态制剂,近年来已在国内外迅速崛起,方兴未艾,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科学进步的结果。微生态制剂的出现,给医学科学带来了又一次革命。

微生态制剂与其它药物不同,它能起到“已病辅治、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重要作用。微生态制剂的重点是“无病保健”。这就是说,即使健康人群,也可以服用,增进健康素质,提高健 康水平。当然也同时产生防病、治病作用。微生态制剂通过扶植正常微生物种群,调整生理平衡,发挥生物拮抗作用,从而可排除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袭。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日益普遍的今天。人们已认识到它们在恢复人体健康的同时,也给人群带来某些菌群失调所引起疾病的阴影。人们在寻求更好的防病治病的措施时,微生态制剂便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欣赏。因为它能克服机体菌群失调的弊端。纵观现有各种药物,能够代替抗生素作用的,尚无端倪。但是,微生态制剂却颇有可能。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与完善,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菌群的遗传基因,筛选各种有益的中草药,将会研制出更多更好的新型微生态制剂,用于加强和改善宿主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起到防病治病,促进发育,增进体质,延缓衰老及预期长寿的目的。益生菌与益生元的研究,目前国内外不仅进入高潮,而且已形成强大的产业。据日本报道生产这类制品的厂家产值在100亿日元以上的就有10余家。我国生产微生态制剂的厂家(包括:医药、保健、饮料、化妆品等)已达到30~40家。而新厂还在继续涌现。21世纪是生物科学世纪,也是微生态制剂的辉煌时代,让微生态领域与药学领域互相渗透,相互协作,为研制出更好更多的微生态制剂作出贡献。

6 参考文献

1.康白.微生态学.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

2.康白.微生态学原理.大连:大连出版社,1996.

3.杨景云主编.医学微生态学.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7.

4.Aranoe BA,Cebra J J,Beuth J B,et al.Review,Zb1.Bakt,283:431.

5.袁佩娜.微生态制剂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一部(试行规程).1995.

6.康白.微生态学研究.大连: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社编,1995.

7.袁杰利编.肠道菌群与微生态调节剂.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6.

8.鲍行豪,沈为民,沈永芳.微生态保健制品的分析与应用,科技通报,1998,14(2):120.

9.于敏、霍继明、杨景云.微生态调节剂的作用与发展趋势,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10(2):117.

10.王霞、张喜儒.双歧杆菌研究进展,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