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短视频的优劣范文

短视频的优劣精选(九篇)

短视频的优劣

第1篇:短视频的优劣范文

插播式视频广告的培养分析

视频广告不仅可以培养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初级需求,也就是指对某类商品的需求。使消费者能够对这件商品产生初级的物质需要,从而购买这一产品。也是通过这样的广告形式,宣传自己的品牌价值,使消费者产生对品牌的认识,从初级需求完成到选择性需求的过度。作为插播式视频广告,就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程度,提高商品的销售。由于插播式视频广告的不可关闭或跳过性,广告商所投视频广告内容具有长期性和集中性,受众受到广告内容的影响,必定会对该产品有一定的认知。对于产品的认知,并不是简单的知道有这样的一件商品,而是广告商通过这样的视频广告,培养受众对于这件产品背后的企业文化底蕴认知。随着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短短的十几秒的广告中,能够很好的展现企业的产品价值与文化价值,更能培养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购买欲望。有的广告,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广告,而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艺术创作作品,在观看广告的同时,也会给受众带来艺术的体验。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或参与插播式视频广告在培养消费者对于产品认知的同时,同样参与到了产品的购买。插播式视频广告同样保留了早期网页广告的一些特点,比如超链接。消费者在被广告内容吸引的同时,可以直接点击视频,就会出现企业商品销售或企业介绍的网页链接,这是传统电视广告所不能达到的。网络提供了最为快捷的产品购买方式以及参与到了解企业文化的方式。正如约瑟夫•多米尼克(Jos即hR.Dominick)在他的书中讲的那样:“公平地说,尽管不是所有的传播学者都对“培养理论”表示信服,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培养’效果在一部分群体中确实存在。”的确,在培养模式下,视频广告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受众进行产品的宣传,无论是产品认知还是产品购买与参与,这种培养效果是存在的。培养模式下插播式视频广告对受众的心理影响一些批评家认为:广告被强大的生产商用来局限消费者的选择,使他们眼中只有某些广告成功的品牌。一些反对者认为:广告实际上通过产品革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笔者认为,插播式视频广告对于受众的心理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一种广告形式,很好的利用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的使受众能够了解并购买或参与,对消费者心理产生指向性作用。在观看视频广告时,优秀的视频广告提高产品的品牌效应,会使消费者对某一品牌产品产生独特的好感。另一方面,插播式视频广告作为一种强制播放广告贴片,强制性会导致受众对这一广告形式本身的反感,甚至受众要观看的视频内容还没有插播的视频广告的时间长,这就会影响到受众的心理。这种负面的心理影响,需要有新的插播式视频广告方式进行改进,避免受众对这一方式的心理抵触行为。

插播式视频广告模式的新探索

第2篇:短视频的优劣范文

这组视频出现了大量暴露身体隐私的镜头,主要来自优酷上一个叫做“疯狂来往”的游戏账号。

手机游戏《疯狂来往》将传统“你来表演我来猜”游戏模式复制到手机上,打开游戏界面后可以选择大杂烩、合家欢、动画片等等,选择向伙伴展示手机屏幕,朋友就可以通过屏幕上的文字进行视频表演。如果猜中,就可以自动切换到下一个文字继续游戏。

由于这款游戏主打家庭聚会、朋友分享,游戏玩家多半毫无戒心且穿着随意,但如果这些视频放在视频网站上公开传播就变成了另外一回事,它有可能给中国两家在美上市公司——阿里巴巴和优酷土豆的声誉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疯狂来往》的开发商是北京豪腾嘉科,此前曾开发过风靡一时的《疯狂猜词》;运营方则是浙江智乐网络有限公司,创办时间为2010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阿里巴巴集团现任副CTO姜鹏,同时负责运营阿里旗下的“阿里游戏”开放平台。正因为如此,《疯狂来往》也是阿里巴巴旗下移动IM工具来往上主推的社交游戏之一。

《疯狂来往》针对猜词结束以后的表演视频,让用户自己选择保存或者分享,主要的分享渠道是来往、微信好友、朋友圈和新浪微博。从3月份起,它开始增加视频分享功能,而为这一功能提供解码保存、生成视频链接的则是优酷土豆视频,但并没有直接在优酷土豆上分享的选项。

换句话说,对于普通游戏用户而言,他们无法自行将视频分享到优酷网站上。

界面记者在10月7日的采访表明,这组“吃货最光荣”视频都是通过优酷上名为“疯狂来往”的用户上传的。截止当天,优酷土豆还无法确认这名用户身份的真实性,以及他是否在豪腾嘉科公司承认和同意的情况下,上传这些视频。

优酷土豆在其中也不可避免的要负上一些责任,这些视频本应在上传之前被及时拦截,并且审核机制本身也存在漏洞。

优酷土豆相关人士10月7日表示,优酷土豆此前就早已设立围绕黄赌毒的关键词库,所有涉及这些关键词的视频会直接拦截。但由于此次相关视频只有在搜索“吃货最光荣”时才会出现,所以绕开了优酷通常的关键词自动审核。而在“疯狂猜词”用户上传的其他视频中,大部分并无不雅内容。

上述人士同时称,目前还不清楚针对《疯狂来往》这款产品,视频平台和游戏团队之间还有什么更直接的合作方式。

很难让人不怀疑这背后存在游戏团队故意损害用户隐私的行为,以此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他们绕开视频平台的关键词自动审核,让其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传播,在短时间内制造话题以聚集流量。

同为疯狂系列的《疯狂来往》并没有延续之前《疯狂猜图》一夜爆红的好运。它在今年2月就已经在安卓和iOS平台上,但反应平平。豪腾嘉科2014年上半年一共在App Store上了五款游戏,除了今年8月上的《花样爷爷》得到超过1000条评论以外,其余几款均是由10余条评论量。但在“吃货最光荣”系列视频传播数日之后,《疯狂来往》一下收获了15454条评论。

“只要这个游戏不被封,就能像陌陌或QQ裸聊一样被想起,他们目的就达到了。”一位游戏行业人士说。

但隐私问题在这个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的时代正变得越来越敏感。游戏团队这种利用合作和审核机制漏洞的行为,已经带来了恶劣影响。看起来阿里巴巴和优酷土豆也仍然需要更仔细的选择合作伙伴,并完善合作和审核机制。

第3篇:短视频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 学校 微课 课程资源 微课程

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1993年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 1995年提出的一分钟演讲。[1]2008年,戴维・彭罗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提出Micro Lecture的概念,目的是让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1]国内胡铁生将其最早引进,并提出“微课”的概念,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2]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人们对学习要求的提高,近年来,国内掀起了对微课研究的热潮,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微课发展的简单介绍、微课的制作技术研究以及组织各级各类微课竞赛。目前来看,微课作为教育领域的新鲜事物,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部分理论研究者和中小学一线教师积极投入微课的推广应用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同时,当前研究和实践中也存在理论研究匮乏、认识观念片面、现实条件不足、实践过程盲目等问题。对此,进一步明晰微课的特点,合理把握微课的优劣,针对现实问题科学开发和实施微课是研究的当务之急。

一、学校微课的基本特点

当前不同的学者对微课有不同的定义,本文所研究的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虽然人们对微课从时间长短、开发主体归属、课程优劣等多个不同方面进行定义存在一些争议,但在微课所具有的特点方面却基本形成共识,认为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特性。

1.时间短

微课的“微”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时间短。有学者对可汗学院、TEDEd、佛山微课三个比较有影响和知名度的项目中的微课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微课的时长以0~10分钟为主,在调查的微课中,小于十分钟的约占83.3%[3],这相对于传统课堂授课的40分钟而言,其时间是非常短的。

2.内容精

通过对可汗学院、TEDEd、佛山微课、淄博市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中的微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内容均短小精悍,具有吸引力,针对性较强。每个微课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明确地阐明一个知识点或思想,例如淄博市的一节微课《拼音巧标调》,即用4分38秒向同学们讲述了“如何给拼音标音调”这个一年级的重难点,针对性非常强。

3.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目前微课的呈现主要以视频为载体,既有用摄像机录制的视频,也有用录屏软件录制的视频,还有用flash等软件编辑的视频,使得学习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

二、学校微课的主要优势与不足

与课堂教学不同,微课在打破时空限制、更充分地关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效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当然,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微课因其自身内容的单一性、时间的短时性、载体的技术依赖性等特点,而存在功能上的局限和实施中的困难。由此,在学校微课的建设与实施中,必须灵活辩证地对待。

1.学校微课的主要优势

(1)突破传统学校课程实施的时空限制

传统教学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内进行的,为了学习特定的内容,教师和学生通常在确定时间、确定地点进行授课和学习。微课与此不同,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特性使得教学双边活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更加灵活多样。从时间上来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且,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或目的不同,灵活选择进度和内容,不必担心因一时分心而造成知识点遗漏的情况。从空间上来说,微课使得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不仅可以发生在教室里,而且可以发生在学生有条件观看微课的任何地方,诸如教室外、家庭中,甚至公交车上、商场、路边等等,这为学生时时处处地学习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2)更充分地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

近些年来,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适龄儿童几乎全员入学,加之社会生活的日趋多元化,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经验背景的差别也在扩大,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似乎越来越“加剧”。[1]在大班额教学的现实条件下,如何使教学充分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一直是教师努力解决的问题。学校微课的出现为弥补和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可以自行安排学习进度。传统课堂的统一讲授会对能力水平相对较低、思维品质不高的同学产生压力,导致学习跟不上,然而学校微课是已经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自主控制播放速度和次数,选择适合自身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学习速度和频率,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第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校微课不仅局限在教材的重难点解析,还有部分内容是用来拓展学生课外生活的,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性格和气质出发,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探索学习,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可汗学院的《艺术史简介》、淄博市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中的《切开榴莲的秘密》等内容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3)有效增进课程资源的共享性

教育公平是当今社会关注较多的一个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而当前,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差异过大,不同学生享受到不同的资源,有悖教育公平。学校微课因其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有利于将各地的优势资源进行集中和分享,使处于不同地域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和学习终端方便、快捷地享受国内外名师的优秀授课。就微课网来说,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感受到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京四中、一■一中学等十余所顶尖名校名师的精彩课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优势课程资源的共享,有效地增进了教育公平。

2.当前学校微课建设面临的问题

(1)认识片面

观念的不正确往往导致行动的不合理,因此正确认识学校微课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学校微课在认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价值观念功利化。有些学校制作微课仅仅是为了参加微课大赛,获得奖励,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应付上级交代下来的任务,忽略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观念过于功利化。第二,微课功能扩大化。主管人员对微课的优劣认识不清,只看到它的优势,却无视其局限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不顾及本土特色、学校的水平、教学内容、学生的家庭条件,盲目跟进微课,导致微课使用效果不佳、学生和家长对此方式产生反感、耽误学校正常的课业教学等问题。第三,建设流程简单化。不少学校认为微课建设就是制作一个教学视频,供学生课下观看,只要有一个会制作视频的电教人员就可以完成该任务。事实上,微课的开发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微视频制作,良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支持资源的建设、教学反馈的提供均应包含其中。

(2)资源不足

学校微课建设资源不足体现在计算机硬件缺乏、专业师资匮乏、实施经验欠缺,该类问题大大抑制了微课的有效推进。首先,计算机软硬件缺乏。微课主要以视频为载体的特点要求学生和教师具备相应的移动终端和微课制作工具,当前学校尚未能实现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学生人手一台移动终端,抑制了教师对微课的开发以及学生对微课的利用。其次,专业师资匮乏。学校微课的开发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专门人员进行统筹规划,然而目前一般是由学校负责人兼任此任务,缺乏专业人才进行指导,导致微课建设出现零散、不系统的状态。最后,实施经验欠缺。国内微课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经验,虽然部分学校也探索出了适合自己学校微课发展的一些经验,但尚不够系统,学校不知如何去管理微课;评价人员不知如何去考核微课;任课教师也不知如何常态化应用微课。

(3)自身局限

上文提及到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的特点,这既是优势,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首先,时间短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时集中。微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时间的长短问题,传统授课一般是45分钟甚至更长,而一节微课仅仅5~10分钟,前者要求学习者有长时间的、集中的注意力。如若学生习惯了对微课的学习,其长时注意力必然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传统教学,这是微课的设计者不希望出现的。其次,内容精炼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的碎片化。以小学数学“长度单位的认识”这一专题为例,如若分别将厘米、分米、米的特点、应用作为微课的主题进行设计,那么三个简练的微课无疑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此知识点,但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内在联系却不易被学生所感知,这应当引起微课规划者的重视。

三、学校微课建设的策略

学校微课在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多样的挑战,提高对微课的科学认识、规范微课的设计开发、促进微课的有效利用、完善学校微课的评价机制、促进微课向微课程转化,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学校微课建设面临的问题。

1.提高对微课的科学认识

一方面,鉴于当前学校建设微课面临的观念上的问题,相关人员应提高对微课的科学认识,组织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定期研讨交流的形式督促学校人员端正建设微课的态度,全面科学地认识微课。另一方面,鉴于目前我国对微课的理论研究不足,对实践者的启迪作用有限,理论研究者应加强对学校微课概念、特点、优势和劣势等的理论研究,帮助一线人员进一步明晰微课的相关内容,为其实践工作导航[4]。但需注意,在对微课的理论进行研究时应当在借鉴西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土,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方式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微课。

2.规范微课的设计开发

为了使学校对微课的投入有所成效,规范其设计开发是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首先,相关人员应当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者的建议制作出一条符合本校微课制作的流程,明确微课建设的人员构成,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制作效率。其次,精选学校微课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分界线,提供两类微课内容,一是对课本重难点的解析课,二是对学生兴趣的拓展课,两类内容从不同的视角为不同需求的学习者提供便利。最后,保障学校微课的质量。学校微课在制作的过程中不应当只求数量,更应当追求质量,评价和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把守每一个微课的质量关,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

3.促进微课的有效利用

促进微课的有效利用是学校微课建设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增强其实施效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第一,提供充足的软硬条件。充足的软硬件可以使得教师有制作微课的条件,学生有必备的学习条件,避免教师和学生因计算机或其他各种移动终端的匮乏而丧失使用微课的权利。第二,建设良好的学习支持系统。良好的学习支持系统是微课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建立可以辅助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检测,也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平台。第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程的规划能力,为其更加顺利、有效地使用微课奠定基础。基于以上几个方面,再借以一定的教学手段,例如定期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检验,促使学生展示自学内容等方式,将学生对微课的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完善学校微课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对微课的一个反馈,良好的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学校微课建设稳步前进。学校应当从评价人员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进行周密的考虑。在评价人员的确定方面,秉承多种评价主体并存的原则,既重视专家评价又重视学生的评价,同时还可以将教师自评和家长评价等纳入其中,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保障评价更加的客观公正。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方面,学校可以参考成功案例或者直接聘请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一个全面、系统、可测量的标准,为开展微课建设奠定基础。在方法的选择方面,应当注意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切勿走上只注重分数的歧途。总之,为了充分响应新课标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微课设计优劣的评价既应当有学习过程方面的体现,也应当有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二者应当结合起来充分考虑。

5.促使微课向微课程转变

受我国教育传统的影响,人们往往把“课”等同于“课程”,因此,在微课的研究中,也经常出现把“微课”等同于“微课程”的情况。其实,二者虽然密切关联,但内涵并不相同。教育学研究中的“课”,主要是指教学活动的一个阶段;“课程”则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可见,“课”偏重于教学活动,“课程”则偏重于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文提及微课自身的局限性会导致教学内容的碎片化,不利于教学内容的系统化,鉴于微课与微课程的联系和区别,可以考虑将系列微课组成专题的微课程,将专题内容的课程分解为多个微课,既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又保留微课自身的优势,弥补了它自身带来的问题。

总而言之,微课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总会不断地出现新问题,我们一定要以一种敏锐的视角、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在行进中思考,不断修正和反思,使微课能够得到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第4篇:短视频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药理学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学思想的不断变更,旧的教学模式的更新的教育目标的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越来越多地走进药理学的教学课堂。毋容置疑,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固有其优点,也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极大挑战。那么,是否认为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了?本文依笔者个人教学体会并参考多家文献,就多媒体技术在药理学教学中的优和劣进行分析和比较。

1 多媒体教学法的含义和实施

多媒体即利用多媒体设计软件在计算机上将文本、图形、动画、影像、视频、声音等各种媒体组合在一起,并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意控制和播放,利用这种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叫多媒体教学法。它与传统的音像视频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任意利用鼠标、键盘等外部设备来切换视频对象、文字和图像的位置,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的丰富多彩。

由于药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教学前,首先要搜集各种教学素材如各种微生物的形态图片、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和异常形态图片或视频、典型疾病的图片或视频、药物作用的动态视频等,按授课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其次,利用常用的设计软件,如Powerpoint、方正奥师等将以素材制多媒体课件,而且,以后随着知识的更新,这些课件亦可进行内容的更新,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

2 多媒体教学法的优势

2.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科学,它涉及到生理、病理、生化、内、外、妇、产、儿科等多门学科。在传统的药理学教学中,老师总是先介绍某一疾病的定义、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然后再讲解治疗药物的作用方式以及相关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由于药理学的重点在“药物”,教师只能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简单有关的介绍疾病知识。讲完之后学生往往不知所云,满脸茫然。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抗精神病药时,先放映《精神病》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精神病病人的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等内容。这样学生对这一疾病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激发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经过对教材的优化,择其重点、要点在多媒体上演示,并对这些要点内容辅助以图片、动画、视频,以强化视、听觉刺激,促使学生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基本上达到了当节课的内容能在当节课消化、吸收的目的。

如在讲授《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其解救》时,分先后顺序播放有机磷中毒症状和中毒解救的录像,刺激学生的感官、震憾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树立白衣天使的使命感,促使他们主动云探索去学习以满足他们内心的需要,学习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2.3 有利于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以自己的信息技术优势,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展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将抽象的药理机制形象化,有效的揭示事物的实质,例如,在讲解利尿药一章时,可将尿液生成过程中各种离子和水的转运、管腔液和髓质间液的渗透压变化、各类药在肾小管的作用部位及如何影响不同离子转运的过程以动画形式表现出来,使复杂的过程更为生动直观,使知识的接受更为轻松,记忆更为深刻,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2.4 有利于丰富课堂信息,加深学生对所学药物的印象

由于医药知识的不断更新,课堂内容亦需要与时俱进。部分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通过多媒体手段介绍给学生,以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如《抗高血压药》的学习,中专药物学教材只介绍六大类药物就结束了,使学生学习本章药物之后头脑一片混乱,此时,加入临床常用的高血压选药原则和用药方案,使学生对高血压的治疗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而强化疾病与药物治疗之间的关系,也就加强了学生对药物的感性认识。

3 多媒体教学法的劣势

多媒体教学法虽然有诸多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应用不当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课件,则教师变成了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如果设计的信息量过大,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并且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或视频文件,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如果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会使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设计课件需要教师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知识和课件设计软件的的使用方法,有时还要掌握较为复杂的动画设计制作方法,对药理学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一味的追救多媒体教学,对于授课任务繁重的教师则会导致劣质多媒体课件的产生,多媒体课件变成了文字总结,难以发挥多媒体教学在教育中的优势。这种课件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由于表现形式单一,易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 扬长避短,促进多媒体教学的合理使用

多媒体在药理学教学中的作用经实践证明是肯定的,并且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药理学教学工作中,如何能扬长避短,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值得我们大家探讨。

首先,要制作高质量的课件,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最优化。要求药理学教师在工作中多注意积累各种教学素材,但药理学多媒体现成的动画、图像资料比较少,要开拓新的形象生动的动画资源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课件编制人员需要掌握较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这就对药理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教师就明白,凡事有利有弊,任何一节课都不能依赖多媒体教学,不能误以为有了课件,教师就可以不开口、不板书、不备课了。相反,更需要备好每一节课。多媒体教学不排斥传统的教学媒体,才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论当前多媒体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和对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5):45-46.

第5篇:短视频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 分众传播 优势 劣势 应对策略

现代社会是一个倡导自由观念和个性诉求的时代,受众群体的多元化及分化趋势使大众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往大众传媒所恪守的“全口径、大一统”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呈现出信息滞后,跟进不力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受众需求的千差万别,带来了分众传播的日益繁荣。因此,在两方面的合力作用之下,分众传播的概念被推向了前台,并成为这几年传播学研究的热点。

分众传播顺应受众需求的变化,将受众市场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对目标受众进行更多、更深的信息传播,从而充分利用了媒介资源,并促进了媒体间有序合理的竞争。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业界的首肯,并很快被付诸实践。据广电总局统计,目前全国共设立电台273座,电视台302座,教育电视台50座,广播电视台1932座。广播电视事业规模逐渐扩大,广大的受众是其发展的直接受益者。这些媒体开办了不同的频道、节目,划分出属于自己的受众。本文立足于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并力求借鉴经济学的观点对分众传播作一点阐释。

一、关于分众传播优劣势的分析

1.分众传播的优势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分众传播理论的优势非常明显。

(1)从受众来谈。受众是传播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活跃的因素,是产生传播效果的关键,受众的概念既可以是宏观的集合体,又可以是微观的社会多样性的个人。二战 后,“魔弹论”的神话覆灭,传播学中关于受众的观点有了很大变化,业界不再专注于受众的整体性而开始研究受众的个体性,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地位、职业、年龄、禀性、爱好等等逐渐成为制作或评判节目能否生存的重要参数,对受众细分的研究,逐步使大众传媒朝着分众传播的方向让信息分流。今天,没有人敢否认分众传播地极大地发挥和利用了大众传媒的传播优势和资源。

举个例子:中央电视台改版后分为十六个不同的频道,不同的受众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频道和节目,信息获取变得便捷而丰富了很多。一改以往传播内容和信息传达的多次重复,受众受到“议程设置”的影响,使得兴趣索然 。频道细分后,各频道传播内容的异质性增加,受众可以部分的摆脱“议程设置”的影响而增加了对传播内容的兴趣。

(2)再从传播学的反馈机制来谈谈其优势。分众传播理论中的受众群相对窄小,特点相似,其接受传播的内容又相对单一,因而其反馈给媒体和社会的信息也较为单纯,媒体收集到的反馈信息也易于归类处理,这就保证了反馈渠道的畅通;另外,分众传播的受众较为稳定,易与媒体形成一种熟悉友善的关系,提高反馈的参与性,使反馈信息的更为丰富实用,同时能够确保传播者根据“反馈”,正确地了解受众对节目的评价与要求,以此调整传播的方式与内容,发挥更好的传播效果。

我们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优势,分众传播强调将目标受众进行细分,就是将媒介市场细分。

(1)由于以往大众媒体受众定位的泛化,使目标受众变得空洞和抽象,导致频道雷同、节目同质,频道资源巨大浪费。通过市场细分,有针对性地分析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满足状况,发现传播市场的空白地带,进而发掘新的市场空间和目标受众,获得利润。

(2)市场的细分有利于媒介的目标受众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这有利于媒体将自身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开办自己擅长的节目或频道,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市场细分化是人们对信息消费趋势的一种共识,媒介正逐步改变传统,适应受众市场细分的变化,调整自我,以跟上受众信息消费方式变化的步伐。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目标市场,媒介必须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更为细化的分工,因此媒介市场的细分所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媒介内部的分工日益细化。近年来,国内许多媒体相继进行内部管理机制、人事制度、机构设置的改革,这无疑是大众传媒面对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分众传播的发展趋势不得不作出的反应。

2.分众传播的劣势

分众传播的优势在信息社会中日益凸现,似乎已有将大众传媒完全消解的趋势,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规范的适应分众传播发展的盈利模式,分众传播本身也还处于不断摸索成长的阶段,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劣势和不足。

我们仍然先从传播学的方面来谈:

(1)分众传播的出现影响了受众个性的发展和变化。一方面,分众化媒介总是提供一类或一组相似的信息,渐渐使受众逐渐隔绝、脱离了大众生活。值得注意的是,隔绝与脱离在分众传播中都不是绝对的概念,但其所起到的作用却绝对不容低估。分众传播提供了一个犹如社会心理学家毕司顿提供的没有窗户的小房间――物理的隔离圈,而分众传播则在事实上确立了一个信息的隔离圈。它虽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但这较之于大众传播已经大大缩小了,显现出了一种“亚隔绝”的状态。另一方面,分众传播制约着受众的个性的变化。人的发展需要信息的多元化,而分众传播则在某种程度上抹杀了这种环境,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中提到了我的报纸,我的电视台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分众传播的极端化,书中,尼葛洛庞蒂指出电脑在充当了一个好助手的同时也成为一个隐型杀手,将任何新鲜的东西拒之门外,也就使人失去了诱发自身变革的环境。分众传播正以其提供专业、专门化信息的特质蚕食着受众个性的发展变化,而人的自然本性是不可能一层不变的,这就是二者的冲突所在。

(2)分众传播使传播内容趋向浅薄、庸俗、易碎信息。频道的专业化和受众市场的细分曾让受众欣喜不已,但市场经济下的各家媒体不得不考虑经济效益,因此自觉不自觉地利用传播内容为自己占据媒体市场的份额,细分后的媒介效益更是与受众关注度直接挂钩,因此收视率或发行量成为判断传媒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于是复杂的社会传播关系变成了单纯的买卖关系,社会责任和公信度被放到了次要位置,那些时尚、浅薄、庸俗的节目和频道遍地开花,而真正高品位、有深度的节目却少之又少。

(3)分众传播限制了受众的范畴,使其失去一定数量的潜在受众。受众虽是自发的、未经组织的人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类可归。分众传播提供单一的信息内容,排斥了其它受众的参与性,按照受传率的计算方法:受传率=实在受众人数/(潜在受众人数+实在受众人数)×100%。从公式可以看出,受传率与潜在受众关系密切,而分众传播没有提供挖掘这些受众兴趣的现实渠道,一开始就将他们拒之门外。

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分众传播的关键在于细分市场的标准,然而在自由的市场上,从不同的层面上会得出不同的细分市场的标准。比如可以根据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来分、可以根据受众接触媒体的频率来分、可以根据人口统计学原理来分等等。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造成媒体的经营范围和传播内容的相互交叉,不能完全地实现泾渭分明的对向传播。因而,媒体市场的蛋糕并没有划分清楚,竞争依然激烈。不仅如此,原有的市场份额还在缩小,因为原先的大众传媒的经营对象是大众,而现在大众变成了细分后的小众群体。由此看来,分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高,经营的利润就有可能缩小。更须指出的是:过于专业化、专门化的媒体市场也违背投资分散化的原则,这样可能导致风险过于集中而加大了对媒体生存的威胁。

二、引导分众传播扬长避短的策略

分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大众传播的播出方式及其对象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报纸的大众读者变成分众读者,广播走向窄播,电视频道专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毫无疑问,分众传播正以一种崭新的方式诠释着大众传媒新的发展阶段。那么,基于以上我们对其优劣势的分析,如何才能使分众传播的扬长避短,发挥出最大的传播优势呢?本文作以下探讨:

1.建立科学的媒体评估体系,辅助分众传播有序发展

传统的大众传媒的媒体评估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传播形式的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科学媒体发展的评估模式,从媒体覆盖率的角度出发,基于技术条件、目标受众、市场细分的数据,合理、稳步、适度地发展分众传播,以防止大众传播在无序的分众传播的潮涌中消解,走出一条分众传播,分众传播覆盖“大众”的新路。

2.建立合理的赢利模式,提升分众传播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

媒介产品的销售,是一个从媒介――受众――广告客户的双重销售模式,广告商是否投放广告要看媒体拥有的受众群的数量和质量。其中,受众群的质量是以购买力为标准的,这就带来了受众群的数量和质量不一定成正比的问题。比如说:农村类的节目往往惨淡经营,“小众化”的节目经常半途而止……,媒体在生存的焦虑中不得不听命于广告收入的引导,忽视和分离了那些需要扶持、救助或是不具备购买力的群体,造成了受众群体间信息量获取不平衡,“知沟”进一步扩大,而这必然会对社会稳定,社会公平带来不利影响,从而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因此,建立合理的赢利模式,兼顾公平和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进行媒介经营,才能获得分众传播的持续发展。

3.在分众与大众找准平衡点,使分众传播拥有一定数量实在的分众群体

大众传播已从“泛传播时代”逐步走向“域传播时代”,明确的受众定位是媒体争取传播效果和追寻受众群体最大化的手段。分众只是相对于大众而言的概念,许多媒体的版面、频道、节目增加,但含金量并未相应增加,问题就在于过于细分受众定位,必然会带来受众数量的减少,从而冲击媒体市场生存的基础。因此,找准分众与大众之间的平衡点,使分众传播拥有一定数量的、实在的分众群体,才能真正具有分众传播逐步繁荣的现实意义。

本文所讲的分众传播趋势仍然基于大众传播,是建立在大众传播基础上的分众传播,并非一种独立的传播形式。中国传媒具有着社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分众传播代表着传播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如何充分发挥分众传播的优势,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扬其长、避其短,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服务,是值得认真实践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资料:huazhong.省略/

[2]B・瑞文 J・儒本:“毕司顿在1954年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参与者志愿被关在没有窗户的小房间内2―8天不等,结果所有的人都产生了心理不适。”社群心理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8月

[3]尼葛洛・庞蒂 胡泳等: 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1997年2月

[4]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4月

第6篇:短视频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职英语;英语教学

一、翻D课堂的意义

翻转课堂作为新型教育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提高它的有效性,对于改革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翻转课堂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再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其次,翻转课堂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学生通过课前和课上学习的结合,可以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翻转课堂能够增强课堂互动性,学生通过课前的学习,对于不懂的地方和困惑的方面可以拿到课堂上,与教师交流讨论,使课堂富有活力。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和劣势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用人单位的目光也逐渐投入到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中职生十分渴望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翻转课堂模式对于提高中职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具有更多的优势。

首先,中职生对现代信息通信网络的偏爱。据调查,本班级有62个学生,每位学生都使用QQ或者微信进行交流沟通,每个班级也都有自己的QQ群和微信群,这些条件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中职生有很多自主时间,方便他们学习。中职生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多,学生可以在课外、宿舍或家里随时随地自主安排学习。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节奏。最后,翻转课堂有助于中职生个性化学习和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在翻转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劣势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应用在英语课堂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不能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一刀切”,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跟得上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经过课前学习会在上课时放开讨论,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三、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教师准备视频,学生观看视频

(1)教师制作并上传学习视频给学生

教师要结合学习的内容,制作10~15分钟的视频,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到共享资源里。

(2)学生观看视频并进行针对性练习

学生要在课前观看教师的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学习,尤其是相关的重点、难点,要强化记忆,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寻求答案。

2.课中师生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1)教师讲解疑难并布置学习任务

教师将视频内容传到共享资源里面,通过交流和学生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学生将问题在课前让教师知晓,教师进行答疑解惑,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翻转课堂上,教师要将小组合作式学习作用发挥到最大。学生可以针对同一个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如一些英语基础稍弱的学生可以向基础好的学生请教和学习。

(3)教师通过翻转课堂了解学生并对其进行指导

由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也了解他们的闪光点,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课后复习反馈

由于翻转课堂是教师课前将资源视频传到平台上,这样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巩固复习。教师也通过这一过程及时总结,取长补短,结合教学实际制作更加精良、符合学情的教学视频,促进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

翻转式课堂教学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化的教育,这很有可能成为未来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然而在现实的英语教学环境中,如何克服教学思维的转变、对学生学习的跟进及监督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商芳.中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评价[J].大学教育,2014(6).

第7篇:短视频的优劣范文

>> 从“手机控”到“控手机” 苹果:从手机到汽车 手机也能剪大片 手机也拍大片 用手机欣赏大片 触摸风潮,从手机到电脑 从玻璃鞋到玻璃手机 从大喇叭到小手机 从“手机报”到“微信公众账号” 联发科:从手机到车联网 从手机营销到移动营销 拍不出大片 不算好手机 “软”“硬”兼施拍出手机摄影大片 手机拍大片人人做导演 普通手机图片的广告大片 美拍走红,手机整出大片范 手机出大片 其实你也行 评测/手机也能拍大片 CUDA来帮忙,手机也能拍大片 暴风转码,把大片都装进手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影视光盘制作专家

/products/all-in-one

Sothink HD Movie Maker

/download/hdmm.zip

Windows DVD Maker

Windows Vista/7系统自带。注意:Windows Vista/7家庭高级版、旗舰版才有Windows DVD Maker。

【测评项目】

支持视频格式

由于获取的视频格式不尽相同,因此DVD刻录工具支持导入的视频格式越多,那么使用时就越方便,整合成DVD的能力自然也就越强。

转换刻录时间

转换、刻录的用时长短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标。通过对5个不同格式、不同画面尺寸的视频(MP4、RMVB、FLV、WMV、MPG)进行操作,看哪款软件效率最高。

其他功能

主要考查各款软件的附加功能,如:操作简易度,是否支持视频的裁剪,是否能编辑播放菜单等等,用得方便。

【测试点评】

曦力DVD视频制作专家

作为一款国外的免费软件,曦力DVD视频制作专家的表现相当给力,导入的视频格式多,MP4、3GP、FLV、RMVB等尽在其中,在刻录光盘时可设置CPU的使用率,另外DVD菜单模板也非常丰富,是名副其实的DVD视频制作专家。曦力DVD视频制作专家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可以对添加的视频进行后期裁剪编辑。

劣势:缺少视频转场特效,全而不精。

适用人群:白领、教师等电脑操作熟练用户。

特色功能1:添加字幕

打开工具后,直接将要刻录的视频拖放到窗口中,如果影片有同步字幕,则选中该影片,然后单击工具栏上的“字幕”按钮(见图1),再单击“+”按钮选择字幕文件,在下方还可以设置字幕的语言、位置等,尽量不要遮挡画面,单击“T”按钮可以修改字幕的字体字号,最后单击“应用”按钮即可。

特色功能2:设置CPU,工作刻录两不误

如果要边用电脑边刻录,则可以降低CPU的占用率,以避免耽误工作。单击CPU后的“设置”按钮(见图2),选择“使用最少的内核进行转换”,这样刻录光盘时间会稍长,但是基本上不会影响工作。

特色功能3:一键打造精彩视频

曦力DVD视频制作专家中的DVD菜单模板也非常丰富,并且可以自定义菜单模板,非常给力。单击“菜单编辑”按钮(见图3),在这里有36种菜单模板供选择,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菜单背景音乐、背景图片、开场影片、菜单循环播放时间等,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啦。

影视光盘制作专家

影视光盘制作专家采用向导式操作,每个选项后面都有详细的说明,非常适合初学者使用,DVD菜单也可以进行个性化编辑。

优势:简单易用,步步有提示。

劣势:共享版只能刻录3张光盘。

适用人群:电脑盲,中老年用户。

特色功能:傻瓜也做刻

对于普通的家庭用户来说,电脑操作水平并不是太高。因此在刻录光盘时,最期待的就是有一个“老师”手把手教。影视光盘专家采用向导操作模式,很好地辅助普通用户完成刻录。打开影视光盘制作专家,选择“DVD”,单击“下一步”,这里共需6步就可以刻录一张DVD影视光盘(见图4),每一步的各种参数设置,都有详细的说明,用户无需任何专业知识,只要根据提示进行操作,即可轻松刻录出一张个性化的DVD光盘。

Sothink HD Movie Maker

Sothink HD Movie Maker非常简洁,功能也较显单一,不过由于是英文界面,普通用户反而不容易上手,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刻录高清DVD光盘、蓝光光盘。

优势:可刻录蓝光高清视频光盘。

劣势:英文界面,功能很单一。

适用人群:用于蓝光刻录机的用户。

特色功能:蓝光刻录

对于某些拥有蓝光刻录机的朋友来说,将电脑中的海量高清影片刻成蓝光影视碟,无疑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打开Sothink HD Movie Maker(见图5),单击Add Files按钮添加高清影片,选中影片,单击Move Up或Move Down可修改影片的排序,这也是光盘中影片的排序,在右侧的Targest disk size中选择蓝光光盘的类型,在Video dimension中设置影片的画面尺寸,Video frame rate中设置影片的帧率,最后单击Burn按钮即可刻录光盘啦。

Windows DVD Maker

Windows DVD Maker是系统自带的,功能较弱一些,导入的视频格式很少,不过现在的视频格式转换工具很多,因此这并不会成为障碍。它最大的特色是可以将图片、视频快速整合DVD光盘,便于我们整理家中自拍的影像。由于它不支持同时导入5段视频,所以这里没有测试它的转换刻录时间。

优势:系统自带,可将视频图片整合成DVD光盘。

劣势:导入视频格式偏少。

适用人群:电脑水平较高的家庭用户

特色功能:照片、视频快速合成DVD

手机和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平时总喜欢拿出来东拍拍、西拍拍,日积月累,硬盘塞满了图片和视频,此时就可以使用Windows DVD Maker,快速将照片、视频整合刻录成一张满载回忆的DVD大碟。

启动Windows DVD Maker,单击“添加项目”按钮,添加拍摄的影像和图片,其中图片会自动放置在“放映幻灯片”中,拖动视频可调节播放顺序,双击打开“放映幻灯片”文件夹(见图6),这里可以对照片进行重新排序,这个顺序就是播放时的顺序,完成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准备刻录DVD。

在刻录DVD前,可选择DVD菜单样式(见图7),修改菜单文本或者自定义菜单,单击“放映幻灯片”按钮更改幻灯片设置,单击“添加音乐”可以给照片加上背景音乐,在“照片长度”中可设置每张照片播放的时间,“过渡”中可以设置照片之间的转场效果,这里要注意音乐的总时长尽量和照片播放总时长差不多,单击“更改幻灯片放映”按钮返回刻录界面,最后单击“刻录”按钮开始刻录DVD光盘即可。

第8篇:短视频的优劣范文

在偶像YouTube的诱惑和2006年初创业资本的关注下,中国的视频网站在短短一年间数量就激增了好几倍。但是自2006年5月土豆网获得850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之后,视频网站似乎已经开始淡出资本的视线。

虚火

2006年岁末,或许是受到了不久前YouTube天价收购案的利好消息鼓舞,中国视频互联网行业又开始了新的躁动。

2006年12月,优酷网宣布获得来自Sutter Hill Ventures、Farallon Capital和成为基金(Chengwei Ventures)共计1200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紧接着,2006年6月才刚刚上线的视频分享网站TVix也传出获得的来自美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家投资机构共2000万美元的首轮投资;不久之后,有消息称Google和百度都在与国内的一些视频网站洽谈收购或合作事宜;土豆网也被传获得集富亚洲(JAFCO ASIA)主导的2000万美元的第三轮投资。

在这个寒冬里,中国视频互联网似乎提前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然而这些绯闻主角们却保持着一贯的沉默或否认:土豆网创始人兼CEO王微拒绝发表任何评论,TVix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正式的消息还未公布。

创投业内人士更是直接了当地指出,经过上一轮融资高潮,视频互联网行业想要再次集体性地迎来大规模投资已无可能。比起半年前的真金白银,如今这片蓬勃景象似有虚火之嫌。

与图文互联网相比,视频互联网进入门坎要高得多。“再加上前期由于用户数量及内容等各方面原因,要靠广告实现盈利还很困难,还需要‘烧’相当一段时间的钱。”王微坦言,资本的扶持是国内视频互联网企业的生存命脉。

路线之争

目前国内视频网站的内容基本都是用户产生的内容(UGC)和传统媒体及专业内容提供商的版权内容的混合。其中,绝大多数如土豆网、优酷网等都以网友上传的短片为主,而与央视关系深厚的UUSee则以与专业内容提供商合作为主。

有关这两种内容来源的争论也一直在延续。

对于想靠广告杀出一片血路的视频互联网行业来说,UGC牵涉到审核及版权等问题,其搞笑、色情等低端定位也会令广告主产生顾虑。不久前,优酷网就以“张钰的易丑闻”而获得近千万的日点击量,一夜之间迅速窜红。但此事也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集体口诛笔伐。据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总部设在北京的视频互联网企业的老总都被叫到了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接受讯问。

UUSee创始人兼CEO李竹就曾表示,中高端的版权内容才是大品牌厂商看重的,而以这些内容为主的UUSee,2006年实现了几千万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

但鼓励原创的土豆网掌门王微却认为,这两种来源的内容都存在各自的问题。“我觉得在互联网的小视频窗口中,制作简单的短片更加适合。”土豆网上线一年多后,王微发现,贴近网友生活和认知的原创内容还是很受欢迎的。”据王微透露,目前土豆网视频日上传量为1万个,每天被浏览观看的节目数为700万个,总时长达到3000多万分钟。“这些数字在同类网站中是非常领先的。”在短短半年之内连续获得两轮投资,也充分证明了资本市场对于土豆网所走路线的认同。“目前网络视频存在着多种内容和形式,未来都有可能赢得自己的一片天空,答案并不会是惟一的。”

但是同时,土豆网也跟上海文广和一些唱片公司等传统内容提供商建立并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用户既然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们也不会忽视,不过仍将以用户产生的内容为主。”

第三种力量

无论采用哪种内容来源,可以肯定的是最终能够登上金字塔尖的只能是少数,其余的大多数都将难以为继。

在国内视频网站正式开始洗牌之前,惟一的悬疑或许是,视频互联网能否避免重倒博客式截杀的覆辙?

事实上,视频互联网在2006年的风靡与2005年的博客太过于相似,以至于有人认为它们的盈利模式都是一样不清晰,“命运也可能一样灰暗”。更富戏剧性的是,2006年12月底,因推出“名人博客”而给博客网站们致命一击的新浪又推出了“播客”,这次新浪“能够好戏重演吗?”

“我们的收入模式很清晰,就是广告,只不过实现起来还必须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王微像是在反驳,“赢利不是问题,时间才是问题。”

王微们当然不愿意跟博客相提并论:比起图文时代,视频是互联网的进化阶段,其受关注度要高出许多,并且可以实现跟传统媒体等多种行业的结合。TVix的CEO吴波就曾表示,2007年,TVix将凭借“手机视频贺卡”及“与IP电视合作”等跨媒体业务实现盈利。

第9篇:短视频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广电媒体集团化改革现状趋势

我国地方广电媒体以集团化为标志的体制改革,近年来取得一定成效,各地广电媒体先后组建集团,在短短的几年间实现了上档次、上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然而,随着产业化、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集团化改革并非一劳永逸,就当前集团化改革总体形势来看,依然存在着管理机制、人才和媒介质量等问题。本文以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为例,探讨地方广电媒体集团化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一、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改革现状

2009年成立的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实现了上档次、上规模,跨媒体发展,经营范围覆盖了平面媒体、影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产业呈现多元化趋势。集团下辖湖州人民广播电台、湖州电视台,《湖州广播电视报》、传媒湖州网等媒体单位,是一家集广播、电视、报纸、网站、艺术团于一体的综合性传媒机构。集团是在原有的广电总台基础上组建的。集团成立后,对所辖各单位进行了系统的资源整合。充分运用旗下声、屏、报、网、团平台优势,推出一批内容新鲜、形式新颖的新闻佳作。围绕民生需求,湖州电台推出了《深度105新闻评论》、《百姓热线》、《信息直通车》等广播栏目,使广播各频率节目更具实用性和伴随性。

集团成立以来,媒体效应明显提升。电视台三个自办频道的年均市场份额达到23.4%,当地的收视份额超过了省台和中央台;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居全省同级媒体前列,获奖档次和数量保持了精品创优的强劲势头。集团还加快广电技术改造,使广播电视设备数字化率达到95%以上。每年投入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建立首席、导师帮带制度,有8位同志分别获得了主持人、播音、记者等7个专业岗位的首席称号,28位同志分别获得了主持人、播音、记者和编导等14个专业岗位的导师资格。2009年新闻综合频道在接受信用指数考核中,名列全省47个电视频道的第6名。与此同时,集团声、屏、报、网、团整体广告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总之,通过集团化改革,湖州广电媒体提升了集约效应,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二、集团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成立以来,虽然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如果对改革后的传媒集团进行全面深入考察,就会发现:广电媒体的集团化改革并非一步到位,一些制约媒体发展的老问题依然存在。

1、管理机制问题。湖州广电传媒集团组建以来,虽然规模效益提升较快,但改革不完全、不深入、不彻底的状况还依然存在。现阶段,体制问题仍然制约着地方媒体的发展,这不是仅仅靠集团化改革即可轻易解决的。因此湖州广电传媒集团很难真正建立既能够全面适应市场规则,又能在党委领导下的行使法人治理的管理机制。也不可能很快从现行的管理运作体制下走出来,完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还不够完善,有些资源还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和配置。集团内部各部门人员虽然也实行竞争上岗,绩效管理,但由于传统体制、编制等问题,在实行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等方面还有很大难度,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2、人才质量问题。从整体看,地方广电集团高端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普遍匮乏,质量不高,人才培养缺乏力度,后劲不足。湖州广电集团从业队伍专业性不强,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跟不上媒体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高层次经营人才、名记者名编辑稀缺。不仅高端创新性人材缺乏,甚至创意、策划、创作、生产、管理、营销等相关专业人士也得不到满足。一方面是地方人才资源有限,可选范围小。另一方面是有了高水平的人才也难以留住。这是困扰地方广电媒体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3、媒介质量问题。首先是媒介特色不明显,精品不多。湖州广电集团成立后,广播电视节目虽然开创了一系列的招牌栏目,创高了一定的收视率,但是整体上依然显得特色不足,亮点不多。大部分栏目无论从模式还是内容上都在模仿或沿袭浙江之声、钱江卫视等优秀广播电视频道。由于实际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了节目质量不高,栏目品牌特色不鲜明。

另外,由于媒介品牌效应低,产品缺乏社会影响力,媒体的本土社会知名度、关注度、美誉度难以迅速提升,因此容易在同类媒体的竞争中失去自己的区位优势,进而失去竞争力。这是我国地方广电媒体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地方广电集团发展趋势

就当前地方广电媒体发展来看,要实现深度产业化改革,首先就要打破兼顾“社会公器”和产业组织双重属性与双重职能的束缚,从现行的管理运作体制下走出来,实行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这将会成为未来地方媒体改革发展的总趋势。集团内部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各级各部门人员实行竞争上岗,绩效管理,能进能出,优胜劣汰;从根本上克服媒体双重属性、双重职责运作上的尴尬和事业编制,衙门作风等问题。

打造人才优势,扩大高层专业人才规模,将会成为地方广电媒体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之源。地方广电媒体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改革人事体制,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使人才进得来,出得去。在追求人才、获得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上下功夫,解决人才不足的现实矛盾。在开拓市场上,还要建立强大的“智囊团”来为媒介产业发展提供咨询与策划。随着竞争的加剧,科学的规划、规范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高级管理人才将成为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媒介产业也将向科技含量高的领域倾斜,在信息传播和经营管理两方面出现质的飞跃。

提升媒介质量,扩大媒体影响力,应是地方广电媒体未来的发展重心。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媒介质量,媒介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特色品牌。地方广电媒体未来的发展重心应该集中在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栏目、品牌媒体,以及名记者、名编辑和管理精英上,形成在省内、国内具有独创意义和本土特色的强势品牌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本地广电传媒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高本地媒体在市场的占有率,保持本地媒体的优势地位。

推动新兴媒体的发展,加强媒介融合。数字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诸多行业之间的边界正在由清晰走向模糊,众多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全球形成了大规模并购、重组的浪潮。地方广电传媒业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牢牢抓住多元化发展的主动权。湖州广电传媒集团利用当地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有线电视数字化、组建资讯频道、运营出租车LED信息系统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项目、筹建网络广播电视台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尝试,为融合新兴媒体,实现多元化发展迈出了可喜一步,取得了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葛澎.分布式计算技术概述.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