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寿保险现状范文

人寿保险现状精选(九篇)

人寿保险现状

第1篇:人寿保险现状范文

关键词:寿险市场 景气指数 合成指数 时差相关分析 预警

19世纪末期,经济景气研究在国外开始兴起。经过一百多年发展,越来越完善的景气分析方法已经被各国政府广泛使用,并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针对国内的一些行业领域,如工业、房地产、旅游业等,近年来已有较多研究,但对于我国的寿险业,甚至保险业,景气分析几乎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将景气指数运用于寿险市场研究,根据我国2000~2011年寿险市场的指标数据,构建我国寿险市场景气指数体系,从定量方面预测寿险市场发展趋势,填补了景气分析应用于这一领域的空白,为政府宏观调控和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寿险公司的经营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寿险市场景气指数指标的选定

(一)指标的组成内容

本文从寿险业务量、寿险市场规模、寿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寿险企业效益四个方面来反映寿险市场的景气状况(参见表1)。

上述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会造成数据信息的重复使用,影响结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因此剔除相关性较高的指标,最终选择寿险保费收入、寿险给付金额、寿险公司数、寿险公司总资产、寿险从业人员数、寿险保险密度、寿险保险深度、寿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寿险机构资金运用率、寿险机构资金运用盈利率等10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来构建寿险市场景气指数。

(二)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三)先行、一致、滞后指标的选定

二、寿险市场景气指数的编制与实证分析

(二)合成指数的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合成指数编制方法,指定2000年为基准年份,可计算出寿险市场一致景气指数,进而得出景气指数波动率,绘制寿险市场景气指数与波动情况合成图(图1)如下。

从实证结果来看,2001年我国寿险市场景气指数处于增长状态,增长率为1.04%。然而,2002年,景气指数并没有一路攀升,而是出现了下滑趋势,并在2005年达到谷底,景气指数下滑到97.64,寿险市场首次出现微弱不景气现象。随后,景气指数开始出现回升态势,从2006年开始快速攀升,经过4年时间在2010年到达峰点并进入平稳发展时期。我国寿险市场总体处于微景气状态,景气指数波动幅度较小。

2000年之前,我国寿险市场一直以传统寿险产品为主,产品重点突出保障功能,基本不具有储蓄和投资功能。2000 年之后,随着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等新型产品的推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寿险市场则以兼具保障、储蓄、投资功能为一体的新型产品为主。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大量外资寿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本土中小保险企业也迅速发展壮大。因此,景气指数达到101.04,增长率为1.04%,寿险市场相对景气。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中国保险市场待开发前景和利润潜力相当可观,自身的保险经验又相对不足,承保能力有限,呈现出供求极不平衡的态势;而发达国家保险市场供给却相对过剩,需寻找新的市场,二者之间的明显“落差”,市场上期的高增长和超额利润吸引了投资者一哄而上,造成了欧美的保险人纷纷抢滩中国的热潮,无序发展使得市场出现了非理性状态,2002年景气指数开始出现下滑趋势。但是在低利率环境下,寿险市场不断推出新型产品,并开创了银行这一新渠道,一直到2004年,景气指数虽然不断下滑,却一直处于100以上,下滑幅度并不明显,寿险市场仍然处于微景气状态。

2005年景气指数达到谷底,下滑到97.64,寿险市场首次出现微弱不景气现象。2006年,寿险市场业务结构调整成果良好,无序竞争状态得到了改善,一些关于保险行业的新政策、新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使寿险市场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经过几年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寿险企业的组织结构、研发能力和市场服务等都有较大提高,从而使得寿险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景气指数开始回升,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

到了2007年,由于我国寿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宏观经济环境对寿险市场的影响加大。我国GDP增速在今年达到十年来的峰值,股市爆发式上涨,寿险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增长率达到峰值1.42%,并且势头延续到了2008年。但是,2008 年下半年到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GDP增速回落,寿险市场增长速度变缓。随后,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低利率货币政策,使寿险市场在2010年再度进入高峰,保费突破1万亿,景气指数达到100.76。

进入2011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受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紧缩,利率和CPI上涨、GDP增速相对放缓,股市、债市持续承受下行压力,直接影响了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寿险业特别是银保业务增速明显放缓,分红险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大幅下降。寿险市场景气指数回落到100.65,虽然不能与2010年的高点相比,但走势基本保持平稳。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1、寿险市场发展不稳定,仍处于低水平状态

2001年,景气指数为101.04,寿险市场相对景气;2002~2004年,景气指数从100.75下滑为100.32,寿险市场处于微景气状态;2005~2008年,景气指数从97.64的谷底开始回升,但也一直没有超过100的景气临界值,寿险市场始终处于微弱不景气;2009~2011年,景气指数相对平稳,寿险市场又恢复为微景气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寿险市场的发展并不稳定。另一方面,2000~2011年,寿险景气指数一直在景气临界值周围波动,12年中,我国寿险市场只有2001年是相对景气,其他年份则是微景气状态或者微弱不景气状态,这说明我国寿险市场还不成熟,仍处于低水平状态。

2、寿险市场景气指数能较好地预测寿险市场的发展趋势

根据实证结果可以看出,2010年寿险市场景气指数再次达到顶峰后,2011年开始下滑,但回落幅度较小,波动率仅为-0.11%。再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寿险市场将进入平稳发展时期,短期内寿险业难以恢复高增长态势。本文把寿险市场的景气变动指数化,以指数的形式反映寿险市场的短期发展态势,便于正确认识寿险市场发展形势。

3、寿险市场景气指数的编制有待提高

由于数据采集的困难性,本文仅收集到12年间的数据,样本数量较小。保险业数据多为年度数据,这也使得寿险市场景气指数的时效性相对不足。本文经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最终采用九项指标构建景气指数体系,其中反映企业资产方面的指标比较少,所以构建景气指数的指标组仍有待改进。本文的景气指数编制还有许多不完备的地方,需要在今后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二)政策建议

1、抓住时机,积极推进寿险市场稳健发展

根据景气指数的预测,我国寿险市场将进入平稳发展时期,我们应当抓住时机,解决前期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认真总结寿险业发展经验、教训,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及时进行结构调整,从注重市场的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出发,把精力放在基础工作上,积极推进寿险市场稳健发展。

2、完善统计制度,加强数据管理

充足有效的数据是进行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分析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更好地发挥统计职能,避免保险行业的专家学者在分析问题时因为统计数据不足而事倍功半,甚至研究成果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我国应完善寿险业乃至整个保险业的统计制度,加强数据管理。

3、优化寿险市场景气指数的编制

统计部门应完善统计制度,加强月度数据管理,为行业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在构建寿险市场景气指数体系时多方面、多层次选取指标,增加指标数量,综合各方面因素,如指标重要程度、监督引导方向等,运用统计学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时差相关分析系数法等,更加合理地分配各指标的权重,进一步完善寿险市场景气指数的编制。

4、建立寿险市场景气预警系统

为了保证寿险市场能健康、稳定地发展,政府和监管部门应该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创建保险监管、保险服务、保险信心等景气指数,在寿险景气指数的基础上,及时建立寿险市场景气预警系统,并实时监测数据和预警信号,帮助政府和企业经营者了解寿险市场发展状态、动力和趋势,以便决策者把握大局,引导寿险市场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绪瑾.保险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2]高铁梅,王金明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3]董文泉,高铁梅等.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

[4]赖福平.工业企业景气指数研究与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5

[5]李伟.中国轿车市场的需求波动及景气指数研究[D].安徽大学,2012

[6]董文泉,郭庭选,高铁梅.我国经济循环的测定、分析和预测(I)――经济循环的存在与测定[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第3期

[7]陈迪红,李华中,杨湘豫.行业景气指数建立的方法选择及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03.4

[8]黄洪.创建广东保险业景气指数(GIPI)研究[J].保险研究.2011(11)

[9]王绪瑾,席友,龙云飞.中国寿险市场的特征、矛盾和对策研究[J]. 保险研究,2011(12)

[10]何玉东,孙溪.经济周期视野下的中国寿险业发展态势探析[J].保险研究,2012(03)

第2篇:人寿保险现状范文

关键词:寿险营销 个人制 营销渠道 政府监管

一、我国寿险业营销的发展现状分析

1.寿险市场主体经营状况

目前的中国寿险按照实力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2003年以前一直占有中国寿险市场55%以上的市场份额,近年来随着寿险市场主体增多和竞争加剧,市场份额有一定下降,但仍占据寿险市场主导地位。

第二梯队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股份制保险公司,近年来保持基本稳定的市场份额。2011年底,平安寿险占的份额为12.44%,太保寿险占9.75%。此外,新华人寿近年发展迅速,在2011年年底市场占有份额已上升至9.92%。

第三梯队为其他保险公司。这当中既有一些是全国性公司,如泰康人寿,也有一些是成立不久的中资寿险公司,如民生人寿等,还有数量众多的外资保险公司,如美国友邦等。从近年寿险市场份额变化来看,一些中资保险公司增长速度很快,外资保险公司也异军突起。虽然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还不足以影响国内寿险市场格局,但其经营机制和经营理念比较灵活,发展潜力和空间大,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

2.寿险从业人员状况

中国保险业个人营销作为重要的销售渠道对保险业的贡献很大,其中寿险业务体现更为突出。近年来,营销员队伍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从2007年1季度的163.5万人发展到2008年年底的256.1万人,增幅达56.64%,同时各家寿险公司重视保护营销队伍,加大了对寿险营销员的投入,这一转变有利于保持寿险营销员队伍的稳定。同时,各保险公司注意并加强了保险营销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加大对保险营销队伍的投入,包括主动为营销员购买商业保险,专门为营销员设计了补充养老保险产品等。但是,当前保险从业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诚信服务水平不高,与社会公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我国的寿险营销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个人人营销机制及其特点

个人人制度是寿险营销的一种高级销售模式,它是建立在严格的理性、科学甚至数据化基础上的按照市场法则运作的管理模式。利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约束营销员的销售行为,理顺人关系,激发销售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达到营销业绩迅速提升的目的,是营销机制得以健康发展、合理运作的集中体现。总体看,目前的寿险营销已经形成个人业务以个人人为主导,团险业务以业务员直销和兼业为主导的营销模式,各公司没有明确的市场区隔目标,以圈地为主,产品没有本质区别,营销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随着个人人营销机制的不断发展,这种销售方式越来越显示出其鲜明独具的特征,例如保险商品的特性决定了个人营销的主观能动性,佣金制的薪酬方式决定了营销机制的利益驱动性,团队属员的人力资本化决定了寿险营销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二)个人人制度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经营规划短期行为的弊端

经营规划的短期行为导致了个人人与公司行为目的的不一致,使管理层与销售层产生了矛盾。营销机制对公司发展和市场拓展的影响是间接和长远的,但多数经营者为追求在短期内拓展市场的目的,在制定公司业务规划时多为短期突击行为,表现为重业绩、轻增员;重展业、轻培训;重形式推动,轻理性引导。营销员由于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支持,缺乏与公司进行深入沟通,逐渐陷入了单兵作战状态,久而久之就容易迷失方向。

2.个人人员素质总体偏低

个人人员素质偏低,失信行为严重,对投保人有误导、欺骗、弄虚作假等失信行为,严重损坏保险行业声誉,也在客观上引发了寿险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制约了寿险业的快速发展。

3.业务形式存在的问题

业务形式单调、模式单一、过多过滥,对营销员展业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有些公司业务推进活动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多是通过不断加大奖励措施来保持营销员的最佳状态。这种做法,一方面容易使营销员滋生等靠思想,一旦推进活动结束,业绩就明显下滑,不利于总体业绩的持续稳定提升。另一方面有悖于营销机制自我发展的原则,且在无形中加大了经营成本。

4.各级主管管理职能划分不清

销售人员与主管人员界线划分不清晰,影响了各级主管管理职能的发挥。各级主管的主要职能就是要不断发展属员,迅速壮大自己的团队,同时还要帮助属员提高业绩,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实际上多数主管定位不准,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能,他们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展业,很少关心属员的发展和团队中存在的问题,走的依然是靠提取业务佣金获取薪酬的路子。这样,就使得各级主管主而不管,团队缺乏凝聚力和亲和力,大量的问题积压下来得不到解决,影响了营销队伍的发展。

(三)影响我国寿险营销的其他因素分析

1.营销方式粗放,营销渠道单一

主要表现在:一,在没有质量保证前提下,单纯以保费数量作为人佣金分配的指标,促成了轻营销管理和服务,重销售市场的粗放型营销管理模式。二,重规模扩张,轻经营效益。各级机构在粗放型的经营政策推动下,普遍不重视对“投入―产出比”的分析,经营费用与成本负担日重,危机日重。三,寿险营销培训急功近利,培训效果不佳。当前虽然表面上看保险公司的培训活动多而到位,实际上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2.部分险种结构单一,开发设计不合理,缺少竞争优势

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的基础,虽然近年来各家公司都加大了产品开发的力度,但仍不能适应寿险市场需求,可供消费者选择的险种很少,无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种状况使得保险公司的产品同质性大、差异性小,导致过度竞争和有限资源的浪费。

3.保险监管能力弱

我国保监会自1998年成立以来,在规范保险市场行为、完善保险市场秩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当前我国保险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不尽如人意之处尚多。表现为监管理念欠科学,监管力量不足,监管力度不够。

三、我国寿险营销体系的完善对策及措施

(一)发展和完善寿险营销体制

1.严格执行营销员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营销员晋升考核办法

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职级升降机制。重视营销员的工作成果,准确、及时地核发业务员的各项佣金和津贴;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尊重组织发展,不人为地干涉营销人员的组织发展,避免通过长官意志利用行政手段随意任免各级主管,靠公平竞争实现团队的优胜劣汰。

2.优化人队伍素质,走精兵强将之路

首先,把好人的入口关,提高考试人员的文化条件,增加考试内容的技术含量,严格考试制度。营销管理中的增员、选择、训练三者是互为一体不可偏废的。目前,保监部门正不断完善人持证上岗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从源头保证人的基本素质。其次,对已经或准备进入保险行业的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必须是全方位的。寿险公司不能仅注重技能的培训,人对行业、对客户、对公司忠诚的态度和良好的职业习惯更为重要。只有用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筑起寿险营销的高平台,才能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增强公司的诚信度。

3.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激发营销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的激励能使营销员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一种心理稳定状态,目标与欲望的平衡将产生无穷的动力,落实在行动上就是每个人永远都有一种不断超越的冲劲。把握营销员内在的、真实的需求是制定激励机制的关键所在。

4.建立全方位监管体系,约束营销员不良执业行为

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订立营销员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让广大营销人自觉做到自律自强,自觉规范执业行为,做到诚实守信、文明服务;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保险行业协会内部成立个人人专业管理委员会,建立营销员档案信息,进行不良执业行为登记;三是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四是加强监管处罚力度,保险监管部门对个人人的规范行为,应及时查处。

(二)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从方便客户出发,这是真正以客户满意为本经营思想的体现。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以客户需要为最高标准,以尊重客户为道德核心,充分挖掘客户风险需求,开发出能最大满足客户需求的险种,通过最方便、客户最能接受的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保险需求,把客户满意作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信念和行为准则,贯穿到寿险营销的全过程。

(三)创新并拓宽寿险营销渠道

1.个人营销渠道创新

要创新发展思路,依靠人力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人均绩效的增加来实现扩张的集约式增长模式;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对人的培训和辅导,增强人的销售技能;要创新考核模式,从以保费规模为关键考核指标转变成以业务结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关键指标;要创新队伍管理模式,对现有人队伍逐步实现分级管理,变现有的单一管理模式为差异化管理模式。

2.团体直销渠道创新

要创新销售模式,通过推进员工福利计划等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风险保障手段,提高团体直销渠道的创费创利能力;要创新人才培养,努力培养职业化、专业化、具有丰富团体保险和员工福利知识的优秀销售队伍。

3.整合渠道资源

一是建立渠道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客户资源的共享、产品资源的共享和销售队伍资源的共享;二是共同开发客户资源,银行和团体渠道客户资源可通过资源共享方式借助人队伍实现二次开发;三是个人渠道的客户资源也可借助人开展团体保险的销售,实现客户资源的深度开发;四是共同维护客户资源,通过规范的客户服务体系来实现对客户资源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客户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四)加强政府监管及诚信服务,创造公平有序的寿险营销市场

从政府监管角度,需要做到:一是按照国际保险监管的发展趋势,建立保险营销市场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内容,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寿险营销提供政策法规保障;三是督促保险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定期对保险公司的章程、议事规则、会议决议和内控制度等方面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或抽查,强化制度执行,督促保险公司改进,实施重点监管;四是突出以被保险人为主的利益相关的利益保护,保险公司营销活动应体现社会责任的要求。

从诚信服务角度,加强诚信建设,重点在保险市场的主体,即保险公司。保险服务分为拜访、签单、理赔等业务环节,保险公司在各个环节都应以诚信道德观为指导,制定诚信行为准则规范保险从业者的行为,使诚信经营落到实处,不仅要诚信承保,更要诚信理赔,同时还应积极推进保险合同通俗化建设,降低保险合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参考文献:

[1]潘瑾,徐晶.《保险服务营销》,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陈教斌.《寿险公司市场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3]关明明.《论我国寿险营销机制的发展与完善》,保险研究,2007年第7期

[4]丁孜山.《试论寿险营销渠道发展》,保险研究,2007年第6期

第3篇:人寿保险现状范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寿保险已经越来越常见了,身边的很多人都会通过这种方式来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人们在选择人寿保险时会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然后再作出决定。所以一个人寿保险公司要想最大限度的占有群众市场,就必须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来调整公司的保险业务,这样才能达到及时的吸引群众的目的。由于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我国的人寿保险公司的具体发展要受我国中央政府很多政策的影响,这其实也是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更好的规范人寿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而所做的一种行为。在这些政策中,对人寿保险公司发展影响最大的当属国家的税收政策了。比如营改增税收政策??施,就给我们国家人寿保险公司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为税收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与作用,而且涉及到国家的每一个人,所以税收政策的改变对人寿保险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

一、影响人民群众对人寿保险的需求

因为国家的税收政策发生变化时,人民的收入水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果税收量降低,那么人民就会拥有更多可供个人支配的财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之后,就会考虑将自己手里的剩余财产投入到保险中去。因为保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投资,所以如果人民有更多的资金,那么这种投资也会随之增加,人寿保险公司能够获得的利益也会增加。相反,如果税收量加大,那么人民群众就会考虑到更多的因素,从而对自己手里的资金进行更加谨慎的分配,可能就不会将资金投资到保险中去了,而是选择更加稳妥的银行储存等等方式。

除此之外,因为国家的税收政策变化是针对所有行业而言的,在我们国家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这就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税,促进了行业的发展。所以人寿保险公司在这种政策之下,会适当降低他们提供服务的价格,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相关的人寿保险业务。所以国家的税收政策变化给人寿保险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基层人民对人寿保险的需求变化。

二、影响人寿保险公司业务的变化

税收政策不仅仅是面向人民群众的,同样,人寿保险公司也会受到税收政策影响,使公司自身的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比如如果国家改变了税收政策,向企业征收相比于从前更多的税款,那么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经济利益就会提高自身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具体到人寿保险行业来说,就是关于人寿保险的相关业务价格会上升,这样就给人们对人寿保险业务进行选择时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很多人可能会因为其高昂的价格而放弃对人寿保险的选择。

营改增政策对公司开展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公司不仅仅要考虑业务价格的变化,对于内部的管理问题也需要作出一些修改。因为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人寿保险公司要对其经营模式等做出相应的变革,所以这就会提升公司对人员的管理成本,而且在新的税收模式之下,企业还要对一些业务的具体办理作出改变,这都使人寿保险公司的利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税收政策对保险公司实际发展的影响

人寿保险公司在顾客办理业务之时会收到顾客支付的保险金,如果顾客没有出现保险内容之内的意外状况,那么保险公司则无需支付任何其他的费用。但是一旦顾客出现保险内容之内的情况,那么人寿保险公司就要赔偿给顾客远超其保险金的一笔资金。这种运营模式对保险公司而言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了。但是正是这种模式暴露了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隐患,那就是资金问题。如果人寿保险公司因为公司内部或者外界一些因素的干扰,导致其资金链出现断层,那么他就不能将顾客应得的保险金及时的交付给他们。这就使顾客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而且同时人寿保险公司的名誉也会受到影响,大量的潜在客源都有可能因此流失,人寿保险公司经受得打击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而税收政策对人寿保险公司的资金影响就是显而易见、不可避免的。因为国家税收具有强制性,所以人寿保险公司必须遵守国家税收政策,依法缴纳税款。就以营改增为例来说吧,营改增中明确规定了金融行业同业往来利息收入是纳入免税环节的,所以这就使人寿保险公司避免了多次重复纳税,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税负,为人寿保险企业创造出了更多盈利的空间。

第4篇:人寿保险现状范文

本文从寿险核保的意义出发,从四个方面介绍我国寿险核保,第一阐述了寿险核保的涵义,第二深入探讨了我国寿险核保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三分析了影响我国寿险核保的因素,第四对当前我国寿险核保建设提出建议,以此来不断完善我国寿险核保。

关键词 寿险 核保 效率指标

引言

保险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这种特点使保险业比其他行业具有更大的风险性。近年来,我国寿险业不断发展壮大,但我国寿险核保建设没有与业务发展保持同步,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由于寿险的长期性特征,若寿险公司在承保之初就没有对风险进行很好的防范,会对寿险业的持续稳定经营留下隐患。所以,建立和完善寿险核保,提高寿险核保效率,是我国寿险经营管理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寿险业务的迅猛发展对核保工作的科学性、技术性、政策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明显不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我国寿险业健康快速发展,对我国寿险核保建设与完善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 寿险核保的涵义及核保效率指标

(一)寿险核保涵义

寿险核保是指寿险公司对申请投保的保险标的(即人的生命或身体)风险加以筛选,以决定是否接受投保、承保条件,以使相同风险的个体危险达到一致,从而维持保费公平的审核过程。核保出发点就是使投保人能够享有公平的保费费率,核保的主要目的包括维持公平合理经营、维护公司经营安全。

(二) 寿险核保的效率指标

1. 长期指标

长期指标是经验死亡率与预定死亡率的偏差,精算和核保是寿险公司运作的支柱。精算为风险控制提供了尺度,核保要履行风险控制的职责。精算为风险的控制提供尺度是假设的预定死亡率,是寿险公司预定的经营风险度的范围。

2.短期指标

(l)赔付率 核保和理赔是经营过程中基本程序。高效的核保能够降低赔付率。核保人通过审核资料,对被保险人的死亡风险程度作出比较真实的确认,保证正常的理赔案件和正常赔付率在一定数量范围内。

(2)利润率 利润指标能综合反映公司经营的情况。利润率高,则说明寿险公司通过核保有效的控制风险,减少财务支出,效率较高。

二 我国寿险核保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寿险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可喜成就。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保险意识存在偏差,逆选择风险客观存在.我们在核保工作中发现,国人的保险意识、购买保险的品种结构以及保额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业务员误导现象严重:引进个人寿险营销制度开辟了我国人寿保险业的新纪元,对寿险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由于个人寿险营销采用佣金制薪酬,因而造成佣金比例很高,形成巨大的动力,存在严重误导现象。 三 影响我国寿险核保的因素

整体来看,我国寿险公司的核保效率低。对寿险公司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寿险公司核保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确定影响中国寿险公司核保效率的因素,为分析提升寿险公司核保效率的途径提供了依据。

(一)影响我国寿险公司核保效率的外生因素

第一是技术环境。人寿保险中的核保也与其他学科一样,通过享用现代科技成果,为自身发展引进诸多手段,以提高核保效率。

第二是监管环境。各国政府对人寿保险业进行严格监管,保险公司内部也没有健全的核保监督机制,则风险选择管理的效果往往较差,影响我国核保效率。

(二)影响我国寿险公司核保效率的内生因素

第一是核保人员素质。优秀的核保人必须具有保险、法律、医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寿险公司要获得高核保效率,必须拥有高素质核保人员。

第二精算技术。精算人员的职责就是估计保险公司承担风险的大小及能力,实质上起到了风险管理的作用。为了保证精算假设与核保结果的一致性,精算人员有时会向核保人员施加压力,精算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会对核保效率产生影响。

四 我国寿险核保的建议

(一)对寿险核保人素的质要求要全面而严格

寿险公司应该完善核保人培训制度,全面快速提高核保人素质。寿险核保人的培训,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1. 专业知识的培训

核保工作的性质决定一名优秀核保人必须具有保险、法律、医学等专业知识。第一,核保是寿险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核保人作为完成这一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基本的保险知识。第二,保险合同成立作为特殊的商业行为要受法律约束,因此核保人要熟知法律。

2. 综合能力的锻炼

核保是依据客户风险因素来做综合性的判定。这就要求核保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良好的判断力,综合分析风险因素,最终做出正确的决定核保员必须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尽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寿险核保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建设

核保机制是维持寿险公司正常经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过程,核保人员就是实施这一技术措施的人员,核保人员水平是体现公司经营管理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内各家寿险公司尽快建立公司内部的核保人资格考试制度。通过考试发现选拔优秀核保人才,确保寿险核保顺利进行,提高核保效率。

(三) 建立不同类型的核保专家系统

加快核保进程,建立不同类型的核保专家系统。专家系统的建立,需要由核保专家提出需求并通过电子专家来实现,其实现也有一个阶梯性的前进过程,如:一是设立对免体检件的快速核保,;二是在此基础上依据意外险等不同险种对被保险人的财务、事务核保;三是分别依险种进行各类人员的医务核保。

以上就是我国寿险核保机制的一些内容,由于我国寿险核保起步较晚,经验不多,因此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发展,促进我国寿险核保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作涛、庄作瑾主编:《人身保险》[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卓志著:《保险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研究》[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 魏华林、林宝清主编:《保险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赵婧:《浅析寿险核保及我国寿险核保现状》[J],时代金融,2012年5月30日

第5篇:人寿保险现状范文

建立保险信用体系,奠定寿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由于经济、社会和思想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失信现象严重,寿险领域也出现了“诚信危机”。信用贫困已成为制约中国寿险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寿险业国际竞争力的重大问题。建立保险信用体系,就是要通过法律调整、制度建设、道德规范和社会监督等手段,对保险监管者信用、保险主体信用及业外信用在保险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打造保险信用的完整体系,为寿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寿险业要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客户、个人人和寿险公司都处于一种俱荣俱损的“生态环境”,不容破坏。依法保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就是维护寿险业和个人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保险主体信用制度的主体,寿险公司还应加强合约管理、营销预警、财务管理、理赔管理等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努力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保险主体信用行为。改变目前过分依赖个人人展业的状况,大力发展保险中介,有效化解由于个人人的不合规行为所产生的保险纠纷。严格内控机制,提高信息披露的标准,及时向公众披露公司经营及财务状况,使寿险市场主体经营活动透明化。

防范增量风险,构筑寿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增量风险是与存量风险相对而言的,意即在寿险经营中由于险种结构、保费结构不合理等原因,而使寿险业产生的新的风险。不良资产和利差损是中国寿险业以前形成的存量风险,从寿险公司目前的资金管理体制和寿险产品结构看,已不太可能再产生新的、规模较大的不良资产和利差损。同时,我国寿险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正是化解存量风险的有利时机,如果能够在防范增量风险的基础上发展业务,存量风险就可以被逐渐稀释和化解。所以,寿险公司目前风险防范的工作重点要放在防范增量风险上,因为如果增量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会给寿险公司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寿险公司应制定稳健的发展战略,采取措施从多方面防范和化解当前寿险业的增量风险。首先,在经营机制方面,寿险公司要通过完善经营机制,真正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以追求经济效益、具有自我约束能力的市场主体。其次,在技术方面,寿险公司要建立科学的对经营中产生的增量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的方法技术和标准。

加强行业创新,提高寿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实力

寿险业要在保持和发扬经营管理中好的经验和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改革和改进不合时宜的、妨碍发展的观念,束缚发展的做法和制度,用机制活力和政策导向,推动寿险业发展进步。要沿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加快经营机制转换;要按照“有进有退”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重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精干、高效,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要加快保险产品创新,积极开发有特色、技术含量高的新险种,不断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要进行销售渠道创新,探索网上销售;要牢固树立人才强司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着力打造管理、销售、技术、服务四支专业队伍,实行不同岗位人才的价值最大化配置,让发展的活力和增长的潜力进一步迸发出来。

加快结构调整,增强寿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现代企业的竞争并不在于短期的利润最大化,而在于长期发展并形成持续的领先优势。为此,寿险业必须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提高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强”,最理想的状态是“边大边强”,使“大”与“强”成正比。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必须把握好几点:首先,公司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要注重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而不是靠急速膨胀来实现高速发展。其次,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获得明显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令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再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设学习型组织,为公司持续领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第6篇:人寿保险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国;人寿保险;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5-0100-1.5

在当今社会下,中国消费者对医疗、养老、理财等方面的关注度日益增长。与这三个主题息息相关的要属人寿保险产品。人寿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保障内容,有些侧重重大疾病呵护、住院津贴给付、医疗费用报销等方面,有些则将重点放在养老年金的积累与给付方面,除此之外,还有些产品在兼具保障的同时,提供保险单持有人理财增值的功能。保险消费者应根据自身年龄、收入、家庭结构与周期等多方位地、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寿保险产品,不可盲目消费。中国堪称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寿保险的需求潜力是巨大无穷的,而且无论是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现今中国均较世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那么对于中国这一人寿保险潜力大国,为何老百姓却出现谈“险”色变,毫不留情地将人寿保险营销人员拒之门外的普遍现象呢!本文特针对此现象,从市场宏观与微观环境、保险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管控举措等方面进行阐释。

一、宏观环境介绍

宏观环境是指影响整个人寿保险行业和所有人寿保险公司的各种宏观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

政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启动人寿保险事业。在国家的强大支持下,中国人寿成立了。至今,中国人寿仍然是中国大陆人寿保费排名第一的龙头企业。在中国人寿建成后,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等国内老牌人寿保险公司也相继成立。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可以说是中国寿险高速发展扩张、各人寿保险公司百花争鸣的时期。这一切都与国家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

经济:人寿保险产品是一种与经济环境紧密联系的特殊商品,其特殊性也体现在它的无形性上。例如,人寿保险产品的理财收益取决于国债、固定资产等的投资回报率。当国家经济水平呈下滑趋势时,投资回报率势必有所下降,而当国家经济全速前进时,投资回报率则呈几何型增长。

社会:随着中国医疗和养老制度的不断革新,以及中国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特点,还有中国逐渐结束人口红利、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此时的老百姓最关注的也正是子女教育、求医就诊和日后养老等话题。这些社会焦点问题的变更与发展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寿保险产品的形态与设计方向。

技术:虽然中国的人寿保险行业在近几十年就像磁悬浮列车一样在轨道上高速前行,但放眼全球,尤其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人寿保险还是略显稚嫩,这一点也明显地体现在人寿保险产品上。所以,我国亟需引入和借鉴外国优秀的寿险经验,为中国人寿保险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和养料,使其茁壮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

二、行业环境分析

现有公司间竞争的白热化。在中国人寿保险行业中,无论是国资公司,还是外资公司,总数量已达数百家。这些公司之间借助股东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在国内寿险市场上对客户资源进行着激烈地争夺和角逐。

保险经代公司是潜在替代者。在本世纪初,保险经代公司的出现更加剧了人寿保险行业的竞争程度。这些保险经代公司以自己所拥有的客户人脉作为拳头优势,利用专业的营销技能与培训实力,以及广大的销售团队,正在与人寿保险公司争夺市场份额。不过,有些人寿保险公司则变换一个角度和立场看待这个问题。它们将自身的销售职能完全外包给保险经代公司,而专心于产品精算与研发、客户关系维护与服务、资产投资等,从而不再为亲自组建销售部门、招募和管理销售人员付出精力和成本。

人寿保险产品的同质性。消费者会发现现在国内人寿保险产品之间的同质程度相当高。以年金保险产品为例,客户感觉各家寿险公司销售的产品,其保障内容、缴纳保费、年金返还额均相差不大。这也体现出国内人寿保险的经验不足,即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能力、对感知客户需求变化的敏锐度、产品设计开发的技术等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改善。

客户地位。国内客户所购买的人寿保险产品,均是与人寿保险公司签署企业出具的格式合同,并且合同中载有大量专业术语,客户在阅读和理解合同条款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一些素质欠佳的保险销售人员借机利用此点,误导、夸大保险产品的优势和收益,甚至有篡改保险合同的行为发生,使客户经济利益蒙受损失。

三、微观环境分析

人寿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在国内人寿保险行业初创时期,各保险公司均采取粗放的经营模式。例如:利用销售人员基本管理办法大搞、特搞增员动作,即“人海战术”,指通过销售人员数量的增长来带动公司的业绩增长。

第7篇:人寿保险现状范文

关键词:偿付能力充足率;灰色关联模型;公司规模

中图分类号:F84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4)05-0037-06

一、引言

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履行赔偿和给付义务的能力,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对包括被保险人、监管者、投资者在内的多种利益相关者都有重大影响。因样本数据的局限性,国内学者多针对非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由于寿险公司业务的长期性以及保险标的的特殊性,寿险公司破产的社会影响将远大于非寿险公司,因此本文将针对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对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内外部因素的实证分析,找到影响最大的因素,并研究内外部因素对不同规模寿险公司影响程度上的差异。(2)根据实证结果,针对寿险公司管理者和监管机构,分别给出防范偿付能力风险和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的措施和建议。

在欧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发展历史较长,不乏有保险公司因偿付能力不足破产的案例。因此国外学者在对欧美国家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研究时,主要以保险公司是否破产作为偿付能力状况衡量指标[1]。考虑到国内保险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尚无保险公司破产的先例,国内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选择净资产率作为衡量指标[2]。由于计算净资产率时未剔除非认可资产,存在会夸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可能[3]。2010年5月保监会了《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保监会令〔2010〕7号),要求保险公司披露财务会计信息、偿付能力信息等。截至目前,保险公司已在公司网站上了2010-2013年共4年的信息披露报告。本文将基于寿险公司的信息披露报告,选取2010-2013年的数据样本,以偿付能力充足率作为衡量偿付能力状况的指标,进行偿付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国外学者主要采用的模型有Logit模型[4]、多元分析[5]、神经网络分析[6]等方法,此三种方法均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寿险公司成立时间较晚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寿险公司69家,其中42家在2005年以后(包括2005年)成立。,国内学者基本采用灰色关联模型避免样本数据少的问题。粟芳等[2]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内部因素的影响大于外部因素的结论。陈迪红等[7]将非寿险公司分成大、中、小三种规模,得出同一因素对不同规模的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差异较大的结论。本文也将采用灰色关联模型,针对不同规模的寿险公司,分别分析影响偿付能力的内外部因素。

国内学者一般通过定性分析选择偿付能力影响因素,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Chen和Wong[8]对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并根据已有研究成果选择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内外部因素(见表1)。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内部因素有:公司规模、投资表现、运营边际、资产组合变化、产品组合变化、保险杠杆等,其中公表1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内外部因素内部因素预期影响外部因素预期影响公司规模+保险公司数量-投资表现+利率水平的变化-运营边际+实际利率水平+资产组合变化-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产品组合变化 -保险杠杆 -司规模、投资表现、运营边际与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正相关。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外部因素有:保险公司数量、利率水平的变化、实际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的变化等,其中实际利率水平与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正相关。本文将根据Chen和Wong[8]等学者的研究,选择相关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二、灰色关联模型

灰色关联模型由邓聚龙[9]首先提出,并被广泛运用解决多属性决策问题。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弥补了采用传统数理统计方法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作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它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而且计算量小,十分方便,更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10]。

在传统灰色关联度指标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广义灰色关联度指标,表2灰色关联度指标及其性质符号 名称主要性质ε0i灰色绝对关联度0

由表2可知,灰色综合关联度ρ0i既反映出序列X0与序列Xi几何上的相似度,又反映了序列X0与序列Xi相对始点变化速率的相似度,是较为全面表现序列之间联系是否紧密的一个数量指标。本文选择灰色综合关联度ρ0i作为内外部因素对偿付能力影响大小的衡量指标,0

三、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因素

本文根据Chen和Wong[8]的研究,选择相关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保留公司规模、投资表现、资产组合变化、保险杠杆等内部因素。考虑在Chen和Wong[8]的研究中,运营边际在1年预测期和2年预测期下的影响均不显著,忽略此因素。同时,由于寿险公司公布的产品信息有限,将产品组合变化因素调整为公司保费增长率因素。尽管现有的外文文献仅就公司保费增长率对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做了实证研究[11],本文仍考虑此因素。公司保费增长过快会导致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因此公司保费增长率与寿险公司偿付能力负相关。考虑到寿险公司新型寿险产品占比较高,这些产品具有退保率高的特点,本文将加入退保率因素。退保率会对寿险公司的准备金水平产生不利影响[12],因此退保率与偿付能力充足率负相关。

基于国内已有研究,本文对Chen和Wong[8]选取的外部因素作出调整。国内寿险市场作为新兴保险市场,市场集中度较高,CR4指数能更加有效地衡量市场竞争水平,本文将用CR4指数代替保险公司数量[7]。CR4指数是前四家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与寿险市场总保费之比。同时,本文忽略利率变化因素,选择实际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水平衡量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此外,本文加入实际GDP表3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内外部(调整后)代码因素具体含义相关性微观因素-公司内部因素X1公司规模2013年公司原保费收入/寿险市场总保费+X2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平均投资资产+X3资产组合变化投资资产组合变化率-X4保费增长率当年保费收入/上一年保费收入-1-X5保险杠杆比率准备金/所有者权益-X6退保率-宏观因素-市场和经济因素X7CR4指数前四家寿险公司保费/寿险市场总保费-X8实际利率水平金融机构长期法定存款利率水平+X9通货膨胀率CPI指数-X10实际GDP增长率当年实际GDP/上年实际GDP-1+X11总保费增长率当年寿险市场保费/上一年寿险市场保费-1+增长率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近些年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寿险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宏观经济的良好发展能带动投资收益的提高[13],实际GDP增长率与偿付能力充足率正相关。市场环境是指整个寿险行业的整体行情,如果寿险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将促进寿险公司发展优质业务,偿付能力得到改善。反之,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会恶化。本文以寿险市场总保费增长率作为市场环境的衡量指标,市场总保费增长率越高,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就越强[7]。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将选取的内外部因素如表3所示。

四、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实证分析

本文以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与寿险市场总保费的比值衡量公司规模,并根据2013年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将寿险公司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规定超过1%的为大规模公司,规定低于1%但超过0.15%为中等规模公司,规定低于0.15%为小规模公司据此分类标准,2013年寿险市场有大规模公司10家,中等规模公司27家,小规模公司32家。。本文公司数据均来自公司的信息披露报告,市场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保险年鉴》、《统计年鉴》,2013年寿险市场数据来自保监会网站。

(一)公司内部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仅分析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内部因素时,外部环境必须相同。选择2013年的9家寿险公司作为样本,其中大、中、小规模公司各3家。考虑到寿险公司成立初期业务波动较大,选取的9家公司均于2006年前(包括2006年)成立,如表4所示。

国内已有研究在运用横截面数据分析内部因素时,不考虑公司规模因素,而是将相应的市场份额乘以各公司的内部因素指标。此做法意味着假设各内部因素指标值与市场份额呈比例关系,这显然不合理。本文将市场份额也作为比较序列之一进行分析。选取表49家寿险公司2013年的市场份额公司名称成立时间市场份额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330.42%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213.60%友邦中国19920.88%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000.38%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960.28%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990.17%中航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050.03%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040.01%正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60.01%2013年九家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形成参考序列X0,选取内部因素形成6个比较序列,它们依次为公司规模X1、投资收益率X2、资产组合变化X3、表56个内部因素的综合灰色关联度ρ01ρ02ρ03ρ04ρ05ρ060.75440.7530.50020.5430.61960.5337公司保费增长率X4、保险杠杆比率X5、退保率X6。比较序列X3-X6均与参考序列X0负相关,此4个参考序列取倒数。运用灰色建模软件,计算综合灰色关联度,结果如表5所示。

灰色综合关联度排序为:ρ01>ρ02>ρ05>ρ04>ρ06>ρ03,即:公司规模 > 投资收益率 > 保险杠杆比率 > 公司保费增长率 > 退保率 > 资产组合变化。

由此可得,2013年引起各家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差异的各内部因素特点是:(1)市场份额对偿付能力的影响最大。在Kim等[11]和Chen和Wong[8]的研究中,市场份额对偿付能力都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小规模的公司若想提高偿付能力,保证财务稳定性,最有效的做法是提高市场份额。(2)投资收益率对偿付能力的影响次之。这与何贤良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在何贤良的研究中,没有考虑市场份额影响的前提下,投资收益率是对偿付能力影响最大的内部因素。寿险公司在资本金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市场份额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对于大部分寿险公司,提高投资收益率是最可行的。(3)虽然退保率和资产组合变化都会对偿付能力造成不良影响,但是2013年退保率和资产组合变化的影响较小。在何贤良的研究中,选择了8个内部因素指标,不考虑市场份额因素,退保率的影响是最小的。综合而言,在保监会逐步放宽寿险公司投资渠道的政策背景下,各寿险公司应合理配置资产,积极实施投资战略,实现投资收益率的最大化和偿付能力状况的改善。

(二)综合内外部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部分学者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单独对外部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这意味着假设各年内部因素的影响是不变的,存在不妥,本文将内外部因素综合起来考虑。选取三家不同规模的寿险公司2010-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样本。其中,中国人寿为大规模公司,中德安联为中等规模公司,瑞泰人寿为小规模公司。针对每家公司分别进行综合关联度排序。选取2010-2013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形成参考序列X0,剔除公司规模因素,选取10个内外部因素形成10个比较序列,它们依次为投资收益率X2、资产组合变化X3、公司保费增长率X4、保险杠杆比率X5、退保率X6、CR4指数X7、实际利率水平X8、通货膨胀率X9、实际GDP增长率X10、市场保费增长率X11。比较序列X3-X6、X9与参考序列X0负相关,此4个参考序列取倒数。运用灰色建模软件,计算综合灰色关联度,结果如表6所示。

由此可得,内外部因素对不同规模的寿险公司的影响程度呈现出较大差异。除瑞泰人寿外,中国人寿和中德安联两公司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整体比内部因素大。中国人寿的偿付能力受竞争水平的影响最大,中德安联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大。这与陈迪红等[7]对非寿险公司的研究结果不同。在陈迪红等的研究中,对于不同规模的非寿险公司,内部因素的影响均比外部因素大。此外,公司保费增长率对中国人寿和中德安联的影响较小,但对瑞泰人寿的影响却较大。同时,投资收益率是中国人寿和中德安联重要的内部影响因素,但对瑞泰人寿,却是内外部因素里影响最小的。

五、结论和建议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影响偿付能力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内部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发现公司规模和投资收益率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最大。因此,对寿险公司管理者而言,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已不能再单纯依靠保费收入和保险赔付之间的差额来获取利润,逐步通过保险资金运用来提高公司收益将是必然选择。对于监管者而言,一方面要稳步放宽险资运用渠道,一方面要加大对寿险公司投资风险的监管,促进寿险公司建立和健全投资管控制度。由于所有内部因素中,公司规模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最大,而小规模公司偿付能力状况波动更大,监管者应特别关注小规模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

综合内外部因素分析,我们发现不同规模的寿险公司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中国人寿和中德安联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整体上大于内部因素,这与寿险公司的产品特色和社会职能是一致的。不同于非寿险公司的风险承担者的职能,寿险公司更类似于金融中介。寿险公司大部分产品是长期寿险产品,寿险公司的投资多为长期投资。因此寿险公司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非寿险公司。瑞泰人寿之所以表现出特殊性,可能是因为瑞泰人寿的市场化程度要低于中国人寿和中德安联。瑞泰人寿是国电集团的子公司,其客户资源主要来自于国电集团内部,因此其偿付能力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对于监管者而言,由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在影响因素上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在兼顾监管成本和监管效率的前提下,对于不同规模公司的监管重点也应该有所区别。内外部因素对非寿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差异较大,寿险公司比非寿险公司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因此在偿付能力监管上,寿险公司的监管标准应该有别于非寿险公司,对寿险公司的监管应更加关注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市场风险。

由于受条件所限,本文仍存在如下局限性:(1)选择偿付能力充足率作为衡量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的指标,其有效性有待验证。(2)本文分析内部影响因素时,仅考虑了财务信息,忽略了组织结构、公司文化、人力资源等软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AMBROSE J M, SEWARD J A. Best's Ratings, Financial Ratios and Prior Probabilities in Insolvency Prediction [J].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1988, 55: 229-244.

[2]粟芳, 俞自由. 非寿险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财经研究, 2001, 27(7): 23-27.

[3]闫春, 赵明清, 张彦梅. 非寿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003, 22(4): 102-105.

[4]LEE S H, URRUTIA J 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Insolvency in the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Industry: A comparison of Logit and Hazard Models[J].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1996, 63: 121-130.

[5]CARSON J M, HOYT R E. Life Insurer Financial Distress-Classification Models and Empirical Evidence[J].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1995, 62: 764-775.

[6]HUANG C S, DORSEY R E, BOOSE M A. Life Insurer 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 A Neural Network Model[J]. Journal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1994,13: 131-167.

[7]陈迪红, 陈晓铃. 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对比分析[J]. 经济数学, 2013, 30(2): 41-47.

[8]CHEN R, WONG K A. The Determinants of Financial Health of Asian Insurance Companies [J].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2004, 71: 469-499.

[9]邓聚龙. 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9.

[10]刘思峰, 党耀国, 方志耕.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三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11]KIM Y D, ANDERSON D R, AMBURGEY T L, HICKMAN J C. The Use of Event History Analysis to Examine Insurer Insolvencies[J].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1995,62: 94-110.

[12]TSAI C, KUO W, CHIANG D M H. The Distributions of Policy Reserves Considering the Policy-Year Structures of Surrender Rates and Expense Ratios[J].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2009,76: 909-931.

[13]何贤良.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灰色关联模型[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1.

第8篇:人寿保险现状范文

1、保费收入及结构的国际比较

2005年,世界保险收入达到34260亿美元,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实际增长达到了 2.5%,全球寿险保费收入为19740亿美元,全年实际增长率为3.9%,非寿险保费收入达到14520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0.6%。保险密度为518.5美元,较2003年增长1.27%,保险深度为7.52%。

由于人寿保险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寿险业务2005年实际增长 3.9%,继2004年后又一次实现较快地增长,保费收入达到了达到19740亿美元,这既反映了老龄化社会逐步迫近后人们对养老金的更高需求,也表明各国政府鼓励私人养老计划的发展。

2、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析

(1)世界范围内的保险密度比较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世界保险行业的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从90年代开始出现了较快增长的趋势,只是在90年代末有较小的波动,但并不影响整体局势。整体上来看,实现了从265.3美元(1990年)到464.7 美元(2003年)近一倍的增长,2000年以后,世界保险密度平稳增长,从358.4美元上升到518.5 美元(2005年),上升幅度达到 44.67%。这充分说明全球保险业的保费收入正稳步增长,发展势头强劲。其中,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保险密度(包括寿险和非寿险)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保险密度。

而我国保险密度与世界保险密度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增长速度有所下降。我国人均保费从0.47元(1980年)增长到375.6元(2005年),增长幅度较大。这表明了我国保险业高速发展,保费迅猛扩张的状态。2000年以后,我国保险密度依然是稳步增长。

(2)世界范围内的保险深度比较

世界范围内的保险深度拥有以下特征:世界保险业的保险深度从6.5%(1990年)发展到7.52%(2005年),前后相差15.69%。与2004年相比,世界保险深度下降了0.47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2005 年全球GDP 总量增长速度超过了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较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保险费收入(包括寿险和非寿险)占GDP 比重明显较低。这说明,虽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保险费收入增长比较迅猛,但保险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并不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多,保险业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力还不高。

我国保险深度发展也较为明显从0.1%(1990年)发展到到2.7%(2005年),这表明我国保险业的作用和功能正被普通大众所认识,正在一点点渗入国民生活,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也越来越不容忽视。但这个数字放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仍然落后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因此,从保险深度的国际比较看,我国保险业发展还十分落后,落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我国保险业还有很多需要发展改善的地方,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我国保险业现有寿险业务竞争格局分析

1.总体业务竞争分析

我国保险业在寿险业务方面,保费规模前三名、前五名、前十名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7.6%、89.2%和 96.3%,其中保费规模前三名、前五名寿险公司市场份额同比略有上升,前十名的市场份额同比反而下降了 1.9 个百分点。总体上看,我国寿险业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其中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分别同比上升 0.27 和 0.86 个百分点,中意人寿则 受 2005 年 199.3 亿元团体大单影响市场份额降幅较大,同比下降 4.14个百分点。由于中小公司普遍规模较小,市场开拓能力有限,短期内我国寿险业市场竞争态势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在新单业务方面,我国保险业市场集中度仍相对较低。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新单业务市场份额为 69.0%,较总保费市场份额低 8.6个百分点;新单保费规模前五名、前十名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84.6%和 94.7%,分别较总保费市场份额低 4.6 和 1.6个百分点。新单业务的前三名和前五名的市场集中度明显低于总保费的市场集中度。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业务量大的中资寿险公司收缩趸缴业务,提高期缴比例,导致新单保费增速缓慢,占比下降;而一些外资寿险公司和中小公司业务发展迅速,新单保费高速增长。

2.保险产品竞争局势分析

从寿险产品竞争情况看,各主要险种市场集中度普遍较高。前三位芬表示平安、人寿、太平洋保险。其中,普通寿险保费收入前三位公司的市场集中度达到 95.0%,分红寿险和健康险保费收入前三位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 70%,分别达到 76.5%和 74.4%,意外险保费收入前三位公司的市场集中度超过 80%。另外,2008年万能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市场集中度稍有变化,保费收入前三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为79.2%,虽然比前一年有所上升,但涨幅不大,因为泰康人寿和太平洋人寿万能保险业务拓展力度在不断提升,大大削弱了平安人寿在万能保险市场中龙头老大的地位。

三、我国寿险公司的发展战略探析

针对国内保险市场的现状,结合国外保险行业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寿险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引进外资战略

引进外资战略是指以合资寿险公司等形式,中外股东双方为实现长期目标而共享战略资源的战略同盟关系。因为中国市场经济还处于未完善状态,目前阶段最有效的战略选择就是引进外资寿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选择合资形式向外资力量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共同开拓中国市场。

2、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

在激烈竞争的保险市场上,每个公司只能根据自身的优势及不同的消费群体特点来占领某些市场,而不能无自身定位的随意扩展疆土。即使实力再雄厚的保险公司也不可能占领全部的市场领域,所以每个寿险公司都要根据市场定位精准确定目标,分析市场,细分消费群体,选择最理想的客户群体并为之量身打造相关产品。如,泰康人寿主推老人险,中华保险相应推出了专门针对女性的保险产品,美国友邦则推出了独一无二的绑架险等。

另外,寿险公司在利用现代保险营销理念管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品牌宣传。例如,赞助城市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多多为公共事业捐款、,扩大在公众中知名度,稳步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公共形象。

3、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拓展策略

第9篇:人寿保险现状范文

1.死亡保险

死亡保险主要分为定期死亡保险和终身人寿保险。

(1)定期死亡保险

习惯上被称为定期寿险,它只提供一个确定时期的保障,如果被保险人在规定时期内死亡,保险人向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如果被保险人期满生存,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也不退还保险金。

定期寿险有如下特征:

①由于保险人承担风险责任有确定期限,所以在保险金额相等的条件下,定期寿险保险费低于其它寿险,而且可获得较大保障。

②许多定期寿险单规定,保险单所有人在保险期满时,被保险人不必进行体检,不论健康状况如何都可以延长保险期限。规定这项选择权是为了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否则被保险人可能在保险期满时因健康状况不佳或其他原因不能再取得人寿保险。

③被保险人不必体检,不论健康状况如何,均可把定期寿险单变换为终身寿险单或两全保险单的选择权。这种选择权一般只允许在一个规定的变换期内行使。

④容易产生逆选择。投保定期寿险可以较少的支出获取较大的保障,所以在人寿保险经营中,表现为被保险人在感到或已经存在着身体不适或有某种极度危险存在时,往往会投保较大金额的定期寿险。保险公司对此采取的措施有:1.对超过一定保险金额的保户的身体作全面、细致的检查;2.对身体状况略差或一些从事某种危险工作的保户,提高收费标准;3.对年龄较高身体又较差者拒绝承保。

定期寿险具有较强的保险功能。比较适合选择定期寿险的人,一是在短期内从事比较危险的工作急需保障的人;二是家庭经济境况较差,子女尚幼,自己又是一个家庭经济支柱的人。对他们来说,定期寿险是廉价的保险,可以用最低的保险费支出取得最大金额的保障,但无储蓄与投资收益。

(2)终身人寿保险

又称终身死亡保险、终身寿险,是一种提供终身保障的保险,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内无论何时死亡,保险人都向其受益人给付保险金。由于终身寿险的保险期限比较长,而且无论寿命长短,保险公司的保险金是必付的,因此,其保费比定期保险要高。终身寿险分为普通终身寿险和特种终身寿险。

①普通终身寿险,又称终身缴费的终身保险,它是人寿保险公司提供的最普通的保险。具有保险费终身缴纳;以较为低廉的保费获取终身保障的特点。

②特种终身寿险,又称为限期缴费的终身寿险。有两种形式:一是一次缴清保险费的终身寿险,即趸缴终身寿险。由于一次所缴金额较大,投保此种保险的人较少;二是限期缴清的终身寿险,缴付保险费的期限可以限定为10年、15年或30年,或用被保险人所达到的年龄来表示,如55岁、60岁。在同一保险金额下,缴费期越长,投保人每期缴纳的保险费越少;反之,则越多。短期的限期缴清保险费的终身寿险适用于在短期内有很高收入者购买。

终身寿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保单具有现金价值,而且保单所有人既可以中途退保领取退保金,也可以在保单的现金价值的一定限额内贷款,具有较强的储蓄性。目前,中国寿险市场上终身寿险已经成为主要寿险险种之一,每个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寿险产品。

2.生存保险

生存保险是被保险人要生存到保险期满时,保险人依照保险合同的规定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生存保险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存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在一定时期内生存为给付条件的, 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死亡,保险公司不负保险责任,并且不退回投保人所交的保险费。

(2)生存保险具有较强的储蓄功能, 是为一定时期之后被保险人可以领取一笔保险金,以满足其生活等方面的需要。

3.两全保险

两全保险又称生死合险。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死亡,保险人向其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如果被保险人生存至保险期满,保险人也向其本人给付保险金。因此,两全保险是死亡保险和生存保险的混合险种。两全保险可分为两个部分:定期寿险和储蓄投资,定期寿险保费逐年递减,至保险期满日为零,而储蓄保费逐年递增,至保险期满日为投保金额。

由于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不论生存或死亡,被保险人本人或受益人在保险期满后,总是可以获得稳定的保险金。它既可以保障被保险人的晚年生活,又能解决由于本人死亡后给家庭经济造成的困难,因而它在人寿保险中最能够体现保障与投资的两重性,有时人们又称其为储蓄保险。

目前保险市场上的多数险种都属于两全保险。常见的有子女婚嫁保险,子女教育金保险,学生平安保险,以及多数养老保险。

4.年金保险

年金保险是指保险人承诺每年(或每季、每月)给付一定金额给被保险人(年金受领人)的保险,实际上是一种生存保险。

在年金保险中,投保人要在开始领取之前,交清所有保费。年金保险可以有确定的期限,也可以没有确定的期限,但均以年金保险的被保险人的生存为支付条件。投保年金保险可以使晚年生活得到经济保障,在年金受领者死亡时,保险人立即终止支付。长寿家族的人比较适合投保年金保险。

年金保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个人养老金保险 这是一种主要的个人年金保险。年金受领人在年轻时参加保险,按条款规定缴纳保险费,达到约定年龄次日开始领取年金至身故,年金受领者可以选择一次性总付或选择分期给付年金。如果年金受领者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前死亡,保险公司会退还积累的保险费(计息或不计息)或者现金价值。在缴费期内,年金受领者可以终止保险合同,领取退保金。

(2)定期年金保险

这是投保人在规定期限内缴纳保险费,被保险人生存至一定时期后,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按期领取年金,直至合同规定期满时止的年金保险。如果被保险人在约定期内死亡,则自被保险人死亡时终止给付年金。

(3)联合年金保险

是指在保险合同中,指定两人或多人为被保险人,其中一人发生意外时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主要有联合最后生存者年金保险以及联合生存年金保险两种类型。联合最后生存者年金是同一保单中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只要还有一人生存就继续给付年金,直至全部被保险人死亡后才停止。

(4)变额年金保险

定期保险、终身保险、两全保险都属于传统的人寿保险,这些保险没有充分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变额年金等创新的人寿保险,保费、保额、现金价值都可以变动,从而能够抵御通货膨胀对购买力的影响,加强保险的保障作用。

变额年金保险的基本原理是,保险公司把收取的保险费计入特别帐户,主要投资于公开交易的证券。将投资红利分配给参加年金的投保者。保单持有者承担投资风险,保险公司只承担死亡率和费用率的变动风险。因此,对投保人来说购买这种保单,一方面为了获得保障功能,另一方面为了追求高利率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得到高保额的返还金。购买变额年金类似于参加共同基金类型的投资,如今保险公司还向参加者提供多种投资的选择权。因此,购买变额年金保险可以看作主要是一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