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特点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特点精选(九篇)

现代教育技术特点

第1篇:现代教育技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技本本科教育;跨界;特色发展

作者简介:易丽,上海电机学院高等技术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1-0018-03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批新建本科院校适应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调整的需求,提出举办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思路。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技术本科教育已在我国形成一定规模并逐渐获得社会认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准确定位,寻求更进一步的突破和完善是技术本科教育发展进程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日前在上海举办的“技术本科教育发展论坛”,重点围绕如何科学定位技术本科教育,如何推进技术本科教育的特色发展,如何加强技术本科院校的内涵建设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一、技术本科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形态

技术本科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而我国则是近十年才开始关注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的发展。由于技术本科教育是一种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双重特征的教育形态,它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如何定位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有代表提出,当前我国技术本科教育面临体制归属不清、体系衔接不顺、分类管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社会协作不力等发展困境,这些困境与技术本科教育没有明确的定位直接相关。上海电机学院夏建国教授基于教育分类和人才分类的研究首先抛出“技术本科教育如何定位”的问题,他认为,作为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技术本科是一种“跨界”的教育形态,既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端层级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要类型,并将成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普通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沟通的“立交桥”。这一观点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同。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石伟平教授赞同技术本科教育“跨界”的说法,他认为,“技术本科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这一观点无可争议,“技术本科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层次”这一观点还比较新,在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思路中,技术本科教育是其中一部分,与专科高职衔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首先要厘清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关系,职业教育实际上包含技术教育,应将技术本科教育作为一个层次放入职业教育体系之中。在发表观点的同时,石伟平教授也指出了当前新升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他认为,目前许多从高职升入本科的院校不再提职业教育了,一味按照老本科的方向发展,脱离了发展的“正道”。

与会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本科教育的定位进行分析和佐证,不仅有宏观层面的体系建构和微观层面的实践验证,还有中观层面的探讨。例如,辽宁科技学院温景文教授从社会认同的视角关注技术本科教育的定位,他认为,要使技术本科教育得到各方面的肯定,教育管理部门必须给其应有的位置,人才类型要得到应有的社会名份,技术本科院校要按技术理念和规律办学。上海电机学院高教所刘晓保研究员则从学科分类的视角探讨技术学科与工程学科的区别与联系,他认为,技术学科是一个在逻辑上相对完整和自成体系、目标指向技术活动领域(自然技术活动领域和社会技术活动领域)、所涵盖范围大小不等、主要由基础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技术规则及相应的经验所集成的技术知识体系和组织方式;技术学科与工程学科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二者又存在互涉、跨界和交叉关系,并通过学科互涉不断产生新的工程学科和技术学科。这一观点从学科层面佐证了技术本科教育“跨界”的观点,并与之呼应。

二、技术本科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还局限在专科层次,本科及以上阶段还存在空白,职业技术教育没有向上发展的通道,成了“终结性教育”,严重阻碍了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为我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次论坛在对技术本科教育的“跨界”特征达成共识之后,如何建构现代职教体系以及技术本科教育在现代职教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成为与会代表争相探讨的另一热点。

关于是否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否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与会代表达成一致共识。他们认为,社会技术活动的日益复杂、专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得原有的以专科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为终结的职教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建构现代职教体系势在必行。关于是否将技术本科教育纳入现代职教体系,夏建国教授认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初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三个层次;其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应当包括高职高专、技术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几个层次;技术本科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正是我国现代职教体系高端层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新升本的高职院校是否以技术本科命名这一问题,存在较多争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教所的黄秋明教授指出,目前新升本的一批院校大致存在四种不同称谓: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技术本科院校、高职本科、应用型本科。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认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专科升入本科之后不再自称职业技术本科,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

在谈到如何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时,与会代表从概念归属、人才分类、质量保障等方面阐述了各自观点。石伟平教授指出,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弄清楚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关系,这是个基本问题,否则无法建构。他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的概念必须包含技术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中高职需要贯通;在我国大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要与普通教育建立联系。与此观点相似,常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张健教授认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要正确理解高等职业教育概念,二是要以各层次职业教育逐级衔接的方式展开。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徐涵教授强调了构建技术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系,她认为,技术本科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本科层面职业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而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构建技术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将有利于技术本科教育长远发展,有利于完善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的探索,真正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三、技术本科教育改革逐步走向全方位、深层次、系统化

从1999年到现在,我国新建了200多所本科院校,约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的三分之一。一部分新升本院校适应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调整的需求,相继提出培养技术型人才,走技术本科教育发展之路。这一趋势不仅扩大了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实施的规模,也推进了技术本科教育改革的开展。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新升本院校的关注由“走什么路”转变为“如何走好技术本科教育之路”。因此,除了定位问题之外,技术本科院校如何持续发展也是本次论坛的热点话题。

来自广东、辽宁、陕西、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高校校长和学者回顾了各自学校在升本时如何确立技术本科办学定位的历程,引起了广泛共鸣和热烈探讨。代表们提出错位竞争、特色发展、服务区域经济是技术本科院校区别于传统学术型大学的必由之路。部分高校校长、专家学者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经验及改革措施,在深化技术本科教育改革方面提出诸多建议。代表们认为,突出办学特色、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密切校企合作、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技术本科教育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与会代表对技术本科办学特色的探讨已经突破了口号式的呼吁,对特色的定位和理解也逐渐清晰。有代表认为,技术本科的办学特色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上形成特色;二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形成特色;三是在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上形成特色。常熟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顾永安教授认为,就形成特色来看,新建本科院校要经历特色确定、特色培育、特色稳定三个阶段;就提高质量来看,新建本科院校要经历提升综合实力,在特色推动和引领下提升办学水平,最终达到特色鲜明、质量著称三个阶段。

在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上,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改革的措施。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来看,与会代表基本达成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共识。具体到各个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略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方式: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主要面向企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强烈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开放型高级专门人才;二是面向行业和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职业素质优良、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三是坚持面向地方行业企业,面向基层,培养一线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四是为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从事技术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技术型人才,等等。虽然来自不同学校的代表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同,但都关注到了技术型人才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技术本科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面向实践、强调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等特征。

关于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会代表提出了不少创新的途径。上海市教科院高教所的谢仁业教授指出,技术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要回答“谁来上学”、“谁来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第一,技术教育的对象、生源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巨大变化,人才培养逐渐从大批量、固定专业、单一规格转向小批量、跨专业、多规格;第二,技术教育招生思路发生变化,从选拔学生转向研究产业、企业、社会转型对学生的需求,从“招学生”转向“找学生”;第三,技术教育的关注点发生变化,从关注学校、学科发展转向关注学生终身发展、职业发展。此外,谢教授还对“谁来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未来技术教育教师人才类型可分为国际技术前沿追赶人才、当前技术攻关人才、下一代技术储备人才、技术学科理论研究人才四支队伍,由这四类组成教师共同体;在技术教育教学中,可使用模块课程,建立师生学术共同体,加强师生交流。江苏科技大学姚寿广教授认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与工业界紧密合作,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从指导原则上讲应把握“准确定位,顶层设计,资源整合”;从执行思路上讲应把握“目标设计,项目提炼,聚焦实践”;从操作层面上讲应把握“项目启动,培训先行,师资为先”。

在谈到如何提高技术本科教育质量时,与会代表更多地是从评价的角度考虑如何构建技术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他们认为,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使得本科院校存在“异质性”,技术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本质区别,现有的本科评估体系难以体现“异质性”特征,也不利于技术本科院校在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保持特色发展。徐涵教授指出,建立技术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诉求,也是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和职业准入制度有效实施的诉求;技术本科教育质量取决于学校内部教育管理、人才培养的效度以及评价的科学性;在学校内部,要建立教育质量管理、控制、评价系统;在学校外部,要有科学合理的高校分类评价体系,建立适合技术本科的评估指标及质量标准。

四、保持技术教育本色、克服“同质化”是新升本院校特色发展的关键

第2篇:现代教育技术特点范文

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育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毋庸置疑,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教师的发展模式。根据本人任教的英语学科,现着重谈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师发展的关系。

一、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思想,积极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1.了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技术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不只是指物质层面的机器、设备和网络,它是一种运用立体教育技术和资源,经过人的智慧加工合成后的一

种综合教育技术。一方面,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并实践,从而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性运用,全面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必须切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知识,包括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等技术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以及认真地学习各种设施的具体功能,并力求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合理运用,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2.教学设计中要突出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内容包罗很广,例如教师、课本、教学电视、计算机课件、粉笔板、投影器、教室、操场、讲授、课堂讨论等。另一个方面是现实世界中原有的可被利用的资源,例如各行各业的

专家、报刊、影视、展览、博物馆、生产现场、游戏、竞赛等。但是其核心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必须要根据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使之形、神具备,既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

合的最大优势,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二、加强研究与学习,博采众长,为己所用

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技术相比较,现代教育技术更注重探讨那些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有关联的课题。具体表现在它所关注的学习资源是最近一二十年问世的信息、传递、处理手段和认识工具,如先进的电声、电视、电脑系统及其教学软件,而这些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又是与现代化的科学方法――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指导分不开的。因此,英语教师要充分了解这一特点,不断强化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内涵,然后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使课程设计合理与完整。同时,利用网络和其他资源,广泛涉猎各种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案例,博采众长,为己所用。

就学习方式来说,主要有自行进行网上查询和浏览;阅读学术文章与学术著作;参加学术研讨会等,其中课件的制作和使用、网络环境的使用以及课堂评价方式的改变,都是目前教育技术应用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对英语学科来说,音像产品等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三、应用中注意中外有别,科学理解现代教育技术概念,推陈出新

1.在学习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从广义角度理解“现代”二字

即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包括现在使用的传统技术,也包括新技术,它使我们的眼界宽广,担心“跟不上、学不会”的问题也可解决。我们目前的任务是开发现有资源,利用一切可用的技术。不管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还是利用传统的标本、挂图、模

型……只要它能够有效地传递教育信息,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现代教育技术。因此,要破除一些教师的“崇洋”心理,在公开课中大胆使用一些传统教育设备和技术。

2.现代教育技术不等于中国的教育技术,更不等于本地的教育技术

如上所述,我们知道,对一个概念所加的修饰性词语越多,其外延也就越小。无论是从广义角度,还是从狭义角度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它的范围比教育技术范围窄。若狭义理解“现代”二字,教育技术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技术;若广义理解“现代”二字,则现代是与古代、近代相对应的概念,因而教育技术不仅包括现代教育技术,还包括古代教育技术、近代教育技术及未来教育技术。可见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绝不能等同。必须指出的是:我们要根据国家和本地的历史特点和发展情况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所谓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是指我们在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问题时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和其他国家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就是在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也不同。如果一味强调“现代”或“中国特色”而忽视事物本身的共同属性,就容易犯“”或“保守主义”错误,因而要明白中国的教育技术绝不能等同于现代教育技术,也不能把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等同于国际的“现代教育技术”。但是,二者具有兼容性和互补性。事实上,美国教育技术用外文“Instruction Technology”,而我们用汉语“教育技术”,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外理解差别。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中国的教育技术有其历史特点和地区差异,作为目前的主要工作,我们应提倡利用广义现代教育技术,这样才可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更好地完成实际教学任务,避免格式化和形

式化。

“借鉴―吸收―创新”是我们学习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导

第3篇:现代教育技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意义;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进步,单纯的基础教育和学历教育已不能为一个人终身所用,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适应“终身教育”需求的新型教育模式,是以网络传递为优势,以开放性和多媒体化为教学特色;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求知需求为目的,必将体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

面对军队战斗力要素从武器装备向高技术、高素质军事人才的转变,面对新形势下科技强军、知识建军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需求,如何准确把握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在开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作用、努力推动军队现代远程教育与现有教育形式的融合、不断深化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准确把握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一)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

现代远程教育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来研究开发教育资源,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一种教和学的网络环境,传递数字化教育信息,开展交互式教育活动,并建立起一种网络远程教育的体系结构,来实现受教育者能够时时处处自主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新型教育模式[1]。现代远程教育是继第一代以函授教育为主的远程教育和第二代以广播电视教育为主的远程教育之后的第三代远程教育。

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是指专门服务于军队建设的现代远程教育,它以国家高等教育为依托,以军队既设的院校教育为载体,部队为主体,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进行的远距离交互式、开放式教学的教育形式。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必须依托于国家高等教育,其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必须符合国家高等教育规范。反言之,军队现代远程教育与地方所办现代远程教育具有相同的特点和规律。

其次,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军队院校,军队院校在开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再次,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服务对象是部队,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必须符合部队人才培养需求,适应部队任务需要。

(二)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军队现代远程教育与地方所办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交互性、开放性、资源共享性、个性化、终身化等[2],除此之外,军队现代远程教育还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首先,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所使用的网络环境不同。军队现代远程教育使用的是军事训练信息网,而地方现代远程教育使用的是国际互联网,这两套网络在技术和结构上虽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物理上是隔离的。

其次,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服务对象不同。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是为士兵和军官服务的,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服务的,为军队和国防建设服务的,具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性。开设哪些专业,制作哪些课程,办什么层次的教育,都有相应的规划。

二、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在开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作用

军队院校在开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实现军队现代远程的载体,离开军队院校,开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就无从谈起。开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在开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一)要发挥好军队院校的人才优势

军队院校是培养军队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同时,军队院校也是部队聚集高素质人才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军队院校既有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才,又有知识渊博的教学能手,还有技术过硬的研发人员。发展军队教育,离不开军队院校;发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同样离不开军队院校。军队院校为发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开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军队院校的人才优势。

(二)要发挥好军队院校的技术优势

为了满足未来高科技战争需要,军队院校在未来战争可能涉及到的各个学科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培养军队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撑。同时,随着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卫星通信技术、有线电视技术、视频会议系统等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队院校教育。军队院校为开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三)要发挥好军队院校的条件优势

军队院校的校园网建设已初具规模,同时,军队院校和各部队之间也基本实现了网络互联互通。这些都为开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其生动直观的教学形象、准确逼真的模拟效果、自主交互的个性化教学已被广泛用于军事教育训练。目前,很多军队院校都已经开发出一大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软件,并成功地用于网络教学实践。网络教学资源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建设得以长足发展,军队院校为开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必要的软件环境。

因此,在开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过程中,要借助军队院校的载体功能,充分发挥军队院校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条件优势,不断推动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向前发展。

三、努力推动军队现代远程教育与现有教育形式的融合

在开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同时,要处理好现代远程教育与继续教育,以及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与传统入校培训模式之间的关系,扬长避短,互相补充,努力推动军队现代远程教育与现有教育形式的融合式发展。

(一)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改造军队函授教育

军队函授教育是国家和军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干部、士官和战士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函授教育作为后续学历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任职教育培训院校中的作用明显,它既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特征和功能,又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多年来,军队函授教育对部队全面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提高了部队干部的整体素质,促进了部队间的相互交流,而且还促进了军队院校的全面建设和发展。然而,随着现代教育手段和军队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原有的军队函授教育不断暴露出诸如:工学矛盾突出、专业设置“固化”、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

现代远程教育具有资源共享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相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多样等优势,较好地满足了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弥补军队函授教育的不足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要积极开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模式改造军队函授教育,以现代远程教育之长,补函授教育之短,推动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和函授教育的融合发展。

(二)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于军队任职教育

军队任职教育是指针对军队军官、文职干部、士官在完成中学(一般指高中)后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岗位职务以及更好地履行职责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3]。军队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针对性和明显的层次性等特点。目前,军队院校开展的岗位培训、逐级培训等,都属于任职教育范畴。

军队任职教育开展以来,为部队人才培养、提高部队人员素质、增强岗位能力、有效履行岗位职责等作出了重大贡献。保证了部队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了军队院校的全面发展。但随着军队任职教育的不断深入,同军队函授教育类似,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工学矛盾问题、教学手段落后问题、教学内容陈旧问题、任职教育采用学历教育的教学方式问题等,一方面影响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影响了部队某些特定任务的顺利完成。

因此,必须有效开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于军队任职教育,实现军队现代远程教育与任职教育的融合。开展赴院校集中培训和校外远程学习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走开放式办学道路,延伸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功能,以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效果。

四、不断深化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实践成果

2000年,在总参与教育部领导会商士官远程教育(在职学历教育试点)的基础上,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和等单位的合作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建成立“八一学院”,开展面向军队士官的在职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开始了军队远程教育的初步探索。从2001年开始,军队远程教育定位于为士兵和军官服务,为军队建设服务,为培养适应我军建设的人才培养服务,并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需求牵引,突出特色;积极推进,稳步实施;合力建设,资源共享;科学管理,注重质量”的原则实施建设。2001年至2005年为第一阶段,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面向部队展开本科、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并扩大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规模,教学站(点)基本覆盖全军;2006年至2010年为第二阶段,建立起完善配套、科学高效的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01年,总参谋部召开全军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研讨与部署会,正式确定后勤指挥学院、理工大学为军队远程教育试点院校,同年12月举行首届学员的开学典礼,标志着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正式启动。此外,2008年6月成立的空军军事职业大学和2011底开通的国防大学一体化网络教育平台已经开始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尝试。

(二)继续深化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实践

实践证明,军队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可行且必要。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开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才只迈出了一小步,相比于全军上百所院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军队院校还只是极少一部分,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也仅仅是刚起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深化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继续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探索和构建具有我军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军事远程教育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服务。

五、结语

开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涉及方方面面,不能一蹴而就。要善于改变观念,勇于创新,准确定位,协调好各方关系与利害,有效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特殊作用,面向部队人才培养需求,积极推进军队现代远程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祥跃,文术发.现代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融合策略[J].继续教育,2008,(6).

第4篇:现代教育技术特点范文

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的系统方法论。通过系统的优化教学过程,学生的智力能够得到发展,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学习过程得到促进,学习效果得到提高,知识结构得到完善。

关键词:

教育技术;现代教育;促进

“技术”一词通俗来讲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目的而采用的方法与手段,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教育技术”可以定义成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的总和。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的系统方法论。通过系统的优化教学过程,学生的智力能够得到发展,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学习过程得到促进,学习效果得到提高,知识结构得到完善。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专业名称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主要的概念有四种:一是美国教育技术定义,即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二是日本教育技术定义,即教育技术是对教育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因素进行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三是英国教育技术定义,即教育技术是在改善学习过程的系统、技巧与教学工具,是系统的利用现有经验和知识来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方法。四是中国教育技术定义,即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教育方法进行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二、教育技术的特点

通过对主流国家教育技术定义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教育技术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教育技术是为了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教育的优化。二是教育技术是有型的物质媒体和无形的智能技术所组成的方法与手段的综合体。三是教育技术是具体化的方法论,是有型的、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四是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是教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这些特点反映出世界范围对教育技术的普遍观点和理解,通过总结这些特点,我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与实践过程,并进一步明确了媒体教学技术和教学过程设计是现代教育实践领域的两个主要途径。在这个两个实践领域中,教师和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成为一个闭合的教学过程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和活动。教学媒体是教师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渠道,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要信息。这四个因素在教学系统中相互组合,互为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使其他因素受到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只有使系统内的四个因素协调配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教育过程中的所有显性因素,诸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因素,都是教育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以此来反映教育技术的实践状况。

三、教育技术的目标

诚如前文所述,由于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众多,故为了掌握和控制教学过程,教学研究者借助系统论的观点把教学过程的最终追求目标归结为“教育过程最优化”。最优化实际上就是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一)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要求

教育过程最优化需要从教学设计的整体出发,合理安排、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最终达到教学设计的整体优化。例如,在选择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不但要考虑现代信息技术本身的特性,还需要从教学设计的整体考虑,考虑教学系统中的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等因素师范协调一致。需要明确的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设计,而是从现有学情、教学条件出发的教学设计。例如,微课在某些方面的教学效果确实优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但是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并没有微课教学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提供下载平台或其他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微课的功能。

(二)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特点

1)最优化是指导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手段。2)最优化是教师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所确定的相对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而不是理想状态的最优状况。3)最优化就是教学管理的方法论。因此,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是必须实施教学设计,以对教学各要素进行周密的考虑,确定教学实施过程,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从而真正的将教育过程最优化融入到整体教学系统中考虑。

四、教育技术对现代教育的促进

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的进步是教学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等全方面的进步。因此,教育技术的实践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使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观念达到统一。

(一)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技术支持

民主教育、个性教育、国际教育、终生教育是现代教育所主张的思想。教育技术通过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实现教育资源的民主共享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搭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平台,为实现教育的国际化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构建数字学校和数字课堂,为实现教育的终身化提供技术支持。

(二)教育技术是“教与学”教学模式相互转化的动力

教育技术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方法论,为实现教育个别化提供了支持和可操作性;教育技术中的媒体和数字资源实现了个别化学习环境;教育技术构建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三)教育技术与现代高职教育

现代高职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全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以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发展学生的技能,关注学生的健全人格为根本培养目标,更进一步的发挥高职教育的全体性、主体性、发展性、全面性与开放性,最终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育技术是优化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充分发展学生智力,能够创造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传递,有力的助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

作者:姜涛 魏伟 袁立敏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资料:

[1]高职院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策略与思考[J].刘成新.中国成人教育,2009(06).

[2]石志勇,陈遇春,江珂珂.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08(52).

第5篇:现代教育技术特点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技术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教学范围扩大。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得以体现。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可以合理地对教学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实现了互动教学。另外,现代教育具有将个别化与协调型相结合的特点,即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发挥,教学具有针对性,形成了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放宽了对教学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需求,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方式都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我们说,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物理教学应推行的教学方式之一。

2探析物理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实践

2.1教师创设问题场景,实现现代化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背景下,要求物理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角,为学生提供和创设与教学相关的问题背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物理教师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学生兴趣如何得到提高;其二,课堂气氛如何营造。实际上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教学技术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使传统教学中生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变得十分清晰。通过问题创设,学生能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使其为学生创设的背景更符合物理教学的目标,也使物理教学更加动态化和直观化。问题的创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首要条件,需要物理教师改变自身的观念。

2.2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的构建

在问题背景创设后,教师应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的建立作为教学任务。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技术平台的构建进行分析。

2.2.1实现物理教学由抽象化到具体化的转变

物理教学中概念较多,较为抽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将其具体化,这是现代化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在物理中力学基础的讲解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相关课件的展示,还要将其具体化。这要求物理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物理教学中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的,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作为教学重点。其次,在二者结合的实践过程中,要以物理教材和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在情景创设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重视学生角色的分配,使其在主动思考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物理教学中,现代教育平台构建的基础,学生是教学主体,他们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才具有可行性。

2.2.2重视物理教学中的动态过程

物理教学涉及大量的实践,因而具有动态特征。受限于课堂教学的空间性,一些大型教学模型无法在教学中进行展示,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导下,可建立相关概念的动态模型,并且可建立可视化的物理教学平台,通过动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物理概念。其优势还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使其具有整体上的物理观念,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物理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力学学习中,空间思维决定了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因此,想要构建完善的现代化教育平台,就要注重物理教学中的动态过程。

2.2.3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

物理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科技带来的教学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个性思维,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但在现代技术应用过程中,要不断地实现创新,以使学生真正接受这一种教学方式。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物理的实践性与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结合在一起。当然物理教学中的现代化技术应用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包括不能忽略物理实验的作用,掌握多媒体课件的操作方法和使用频率等问题。

3结语

第6篇:现代教育技术特点范文

一、现代性理念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从文化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现代主义是艺术界的艺术家们在19世纪为反对世俗的陈规旧矩而倡导的新的艺术及新的文化艺术风格。现代主义理论支持者认为传统的艺术、文学等表达形式都已经过时,因而有必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并进行深层次的艺术加工与创新。他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一切,也试图用一种更真实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再受传统观念的约束。与此同时,象征派对于感觉、感受的重视影响了现代主义的发展。此外,哲学方面对传统的批判也为现代主义的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尽管现代主义最早兴起于艺术领域,但是现代主义所呈现出来的特征(科学、进步、发展等)对其他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教育学、文学、建筑学等。现代主义思想注重实验探究,是以科学研究作为基础的,讲求理性探索和逻辑推理[1]。

在现代主义思潮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反观自然科学的范式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极其崇拜科学和技术,因而毫无疑问地将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教育技术便带上了浓厚的现代性色彩。教育技术的现代性体现在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促进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在教育中融入教育技术可以为教育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教育质量并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育技术能提供更庞大的信息量,它的运用给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利用多媒体教师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轻松实现师生资源共享。此外,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而逐步形成多媒体课件与讲解相结合的新模式,部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如教师在讲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时不再局限于使用挂图分别讲解,而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形成一种连续动态的画面,更易接受和理解整个过程的变化情况。网络的利用让学校的教学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三者有机结合,既简洁明了又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特定的信息。尤其是班主任在登记班级学生信息时,如果用传统的纸质汇总表不仅翻阅的时候麻烦而且容易弄丢、毁坏。借助网络平台或数据库既能方便查阅学生个人情况,又能随时进行学生信息的更新。电脑技术的普及为教育形式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平台,近年来,远程教学、视频教学等越来越受到追捧,各类网站的制作又为资源的免费获取提供了可能。不论是在提升教学质量层面还是优化日常管理层面,教育技术的应用都体现出推进教育进步和发展的现代主义特征。

二、后现代性理念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有人把后现代主义称为新文化思潮或者泛文化思潮,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后现代主义仍然没有一个很确切的定义,关于“后”字有不同的隐含解释,如表示现代主义之后、超越、否定与决裂等意思[2]。后现代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现代主义的回应,它是在批判现代主义理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在西方的反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想浪潮。英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认为,后现代性作为一种思想风格,它怀疑现代主义探寻的真理、理性,怀疑其关于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念。后现代主义理论将世界看成是多样变化的、偶然的以及不确定的[3]。极端的后现代主义完全否认现代主义的观点,如果现代主义追寻永恒的真理,那么后现代主义则对其抱以怀疑。如果现代主义倡导科学理性,那么后现代主义则主张非理性。后现代主义支持开放思想、张扬个性与尊重人格、包容差异、挑战权威、倡导非理性等,呈现出矛盾、不连续、随意和无节制等特点。透过后现代主义理论可以看出现代主义所推崇的思想,如相信真理、理性、普遍进步与发展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技术被普遍运用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开始思考教育技术在给教育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是否也存在不良影响。如学校通过搭建校园网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学习和交友平台,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又能够让学生畅快地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但是,在虚拟的世界里,传统道德观念、伦理观念、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无时无刻不受到强烈的冲击,新的意识观念之间不断碰撞并相互融合,一些恶俗的理念也极其容易在学生群体中进行传播并阻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除此之外,教育技术的不合理使用也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如MP3和MP4等电子产品的开发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移动的英语听力学习机,但是如果学生长期带着耳机不注意休息,极有可能造成听力下降等情况。

三、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念的对接

现代主义思想和后现代主义思想既相互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在两种思想的交互影响下,教育技术相继表现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现代性教育技术的运用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提供了师生互动的平台,而后现代性教育技术以现代性教育技术为基础追求多样性、随意性。找到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思想的对接口,能够促使教育技术朝更完美的方向发展。

1.现代性视角下的教育技术

以往的幻灯片只能展现特定的、静态的教学图片,当前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幻灯片与电脑技术结合在一起,教师应用投影仪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静态图片,而且可以轻易展现动画、图片、影视甚至可以在线观看或查找一些教学资源。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实现的方式更多样和简便,如课件的制作在原来PPT软件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出FLASH,E-book,PocoMaker等软件。而且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也有不一样的教学辅助软件,如数学图形绘制工具“几何画板”,概念图的制作软件“inspiration”,数据分析处理软件“spss”等。各种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不断完善。

现代性理念对教育技术的影响不但体现在教育技术的不断变革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于某种教育技术使用的范围不断拓宽上,如在人们的概念里,摄像机、照相机只是用于在生活中拍摄一些常规的视频、图像,但是如果巧妙地使用摄像机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用摄像机拍摄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某段生命活动历程,这样的教学视频就具有了一定的教学意义,尤其是学生自己在整个拍摄过程中能更深刻感受到学习实践带给自己的快乐,这样也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育技术不但能助教学一臂之力,而且能创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师生间通过博客、QQ和社区等交流平台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

2.后现代视角下的教育技术

作为学术方法之一的“批判”,已经在艺术研究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将这样的批判思想应用到教育研究领域[4]。现代性教育技术的加入确实在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教育技术的应用并没有达到人们所预期的理想状态。现代性教育技术的应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成为了后现代性思想所批判的对象。后现代思想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怀疑和抨击也可以说是对其应用的一种监督,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它的滥用。如教学中普遍使用的课件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重视觉效果而轻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由于不同水平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别,如果课件容纳过多的图像、影像材料容易造成知识点的散乱,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把握不住重点而不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因而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只依赖于课件,在讲解到关键知识点的时候还应该在黑板上板书或者做一些打印板的材料为学生梳理知识点。

网络教育技术的介入推动了远程教学、视频教学等的产生,虽然它们打破了知识传递的界限,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听名师授课,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检测体系,远程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此外,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需要巨额的花费,而实际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再者,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相当快,如果教学人员不及时学习随时准备跟上时代的步伐,即使新的教育技术开发出来也只是一种技术更新而已,并不能成功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之中。

3.在反思中前行,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对接

对于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研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认为应该将教育技术看作是研究怎样借助技术来促进教学和学习,重在开发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潜在影响的发明创造。而另一种基于行为科学的观点则不看重教育技术的具体软件和硬件条件,将落脚点定位在教育技术的实际使用上[5]。教育技术对现代性的追求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进步,而后现代思想中怀疑真理,推崇多元化、不确定性,挑战权威的基本理念又让教师、学生以及教育管理者从不同的维度去审视教育技术对教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种思想的相互作用使教育技术的发展之路更加平稳。如传统的粉笔作为一种经典的教育技术载体,在教育历史长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利用粉笔可以呈现出清晰的知识脉络板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但是仅依靠板书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长期的教学中逐渐失去活力。就在这个时候,动画、视频、网络等新兴教育技术的研发与利用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新媒体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而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优秀的备课资料,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网络利用不得当,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但不利于教学反而会耽误学生的正常学习。有的教师过分依赖教育技术带来的便捷而忽略传统的板书、讲解等基础教育教学环节,容易导致整堂课变成信息的大量堆积而失去教学重难点。因而,既要肯定现代性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又要在开发和使用的时候估量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当今世界,对现代性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育现代性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技术现代性的进程既包含教育技术媒介的研发又包括教育技术的正确使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作为影响教育技术的两种思想浪潮,既有继承延续的一面又有相互对立的一面,现代性思想体现在教育技术中是促进其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也必须重视后现代性对教育技术的多方位审视,只有实现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有机对接,才能使教育技术的发展走得愈加平稳。

参考文献

[1] 覃志强,教育技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审视.电化教育研究,2001(7).

[2] 夏天成,张益宁.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教育的影响.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7).

[3] 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华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第7篇:现代教育技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概念;研究概况;新思考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对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运用逻辑起点的模式对于教育技术学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对于逻辑起点的相关概念界定、我国国内对于运用逻辑起点模式进行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概况、我们对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新思考进行全面的研究,推动教育技术学研究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一、逻辑起点的概念界定

逻辑起点指的是对于研究的对象、比如:一种科学、学说、理论、思想等运用最简单、最基本的界定,对于其理论的起始范围、基本的概念进行研究的方法。其主要具备四个要素。第一,有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规定。第二,逻辑起点是构成该研究对象理论的基本单位。第三,逻辑起点的内涵贯穿于研究对象发展的全过程。第四,逻辑起点的范畴有助于研究对象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1]。

二、我国国内运用逻辑起点模式进行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概况

从整体而言,我国国内对于运用逻辑起点模式进行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种类众多、方法不一、表达各异。我们不能一一进行详细的列举与阐述,仅仅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与研究成果。

1、学习性的逻辑起点研究学习性的逻辑起点研究是一种运用逻辑起点模式进行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方式。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是学习,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根本的目标是促进人的智力水平、提升人的学习质量。这种观念的一种集中表现是认为通过对于教育技术学哲学方法以及实践方法的研究可以解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技术问题,推动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2]。

2、技术性的逻辑起点研究技术性逻辑起点的研究观点认为教育技术学最为关键的是其中的技术问题。比如:学者周越等人就认为运用逻辑起点的模式进行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不仅要研究一些经典的理论成果,还需要从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去进行其更加严格的理论以及概念的限定,并且把其作为今后研究的基础,有利于教育技术学知识的深化与发展,为推动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是教育的“软技术创新”,并且通过这种创新性的研究给教育技术学带来收益[3]。

3、借助技术的教育逻辑起点研究借助技术的教育逻辑起点研究认为,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具有一些共同点。但是,教育技术学本身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比如: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有两个。一个是教育活动,另一个是运用技术的活动,只有两者进行紧密的配合,才能促进教育技术学研究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4、双重结构逻辑起点研究双重结构逻辑起点研究认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是教育学与技术学的双重结构融合与交叉,它可以反映出教育中的技术特点与技术功能、也可以通过技术反应出其中的教育理论与教育结构。因此,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通过这种双重结构进行了完整的体现[4]。

5、方法逻辑起点研究方法逻辑起点研究观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说。它认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不能包含所有的技术,只能包含现代教育技术,比如:现代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技术,以及一些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在教育思想指导下现代教育技术中“学习”与“教授”的应用方法。这种观点的最大优势在于避免了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出现泛化、与其它学科的逻辑起点出现重叠的现象。

6、传播逻辑起点研究传播性逻辑起点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另一种是广义的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其中广义的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认为,传播是教育技术学的初始对象,因此导致了所有意义上的传播都是教学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比如:视听教学、视觉教学、直观教学、电化教学全都是以传播作为其教学应用方式的逻辑起点。而狭义的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认为,教育信息的传播才是教育技术学的真正逻辑起点,对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完整的界定[5]。

三、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新思考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教育技术学发展的新情况,我们需要对于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进行全新的思考。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分析。第一,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其逻辑起点需要与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具有一些方面的相同性与联系的结构特点。第二,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具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特点与特性。比如:教育技术学是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优势来对于教学的质量进行提升、结构进行优化、效率进行提高,充分展示出技术性在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中具有的地位。第三,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必须符合逻辑起点的五个标准。首先,借助媒体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其次,借助媒体的技术教育派生出全部的教育技术学的课程内容与范畴。再次,这种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与教育技术学历史起点吻合。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过程、研究资源相一致。最后,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依然属于教育学的范畴,是其一个重要的分支。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工作也要进行不断的提升与完善,以此来促进教育技术学研究工作的全面发展[6]。

四、结论

对于教学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进行科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教育技术学研究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推动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技术学教学工作效果的提升;更有利于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与完善、培养出大量的人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3-19.

[2]叶步伟,马德俊.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教育导刊,2010,04:22-25.

[3]穆桂斌,周静思.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再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7-9.

[4]景红娜.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一点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04:337-340.

[5]陈宝军.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的一点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8,01:49-52.

第8篇:现代教育技术特点范文

对贵州省几所地方高师院校的调查结果显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开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不重视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理论与技术并重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力标准(试行)》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中小学教师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还必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实践教学。目前该课程大多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大多数课程都是媒体素材的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仪器的使用等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学生只能观看老师演示,不能动手操作,这对学生掌握此类实践操作相关的技术应用是十分不利的。

2.教学设计与方法陈旧。调查发现在几所贵州地方师范类院校中,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还是以“教”为中心,明显不适于创新教育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尤其是作为一名教这门课的老师,首先应该给学生做个示范,从教学理念及方法上让学生感受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采用陈旧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讲这门课的老师都不使用,他们从心理上就不重视这门课。

3.教材的选用不够规范。虽然目前我们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的种类很多,但是没有一本国家规定的权威教材。现代教育技术教材有多种版本,截止本文写作之前,笔者搜集到相关的教材多达300多本,从中可见这类教材种类的繁多,但是内容相差无几。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对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需求,在对贵州几所地方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教材不够规范,不能满足地方师范类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4.实验室配套设施缺乏。作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施涉及大量的操作性实验教学内容,但近年来高校扩招,在校生激增,使得教学设备不足,实验设施缺乏,这大大减少了学生锻炼动手能力的训练机会,好多时候动手操作被授课老师的几页PPT所取代,讲一下操作要领就结束了。或者应做的实验、就换成了有关多媒体软件的学习与实践。在教育技术课程中应做的教育媒体实验如:摄录像、非线性编辑、录音、投影仪等媒体实验,因条件限制或重视程度不够,几乎都没有开设实验。

5.教师专业配置不合理。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涉及的范围较广,文理兼容,同时教育技术学专业专职教师专业构成也是文理皆有,因而导致从事这门公共课的教师专业构成比较复杂,有学教育学的,有学计算机的。这些教师在本专业所从事的教学往往是教育技术学科的某个方而,有的从事理论研究,有的从事媒体技术(硬件),有的从事媒体开发,等等。这样势必会造成同一个教师授课时不同知识点力量会有强弱,无法在每一个模块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6.教学评价体系需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由于大都采用理论教学,主要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因此在教学评价方法上多采用传统的笔试考试为主的总结性评价方式。目前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方式应用最多的是“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考点为书上的理论内容,因此学生只要在期末考试之前熟记相关理论就能过关。这种评价方式只注重理论内容的考核,这与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初衷不相符,忽视了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对贵州几所地方师范院校的走访调研,提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并促进地方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

1.教学内容凋整。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新课程体系。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定位应该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设计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提升信息化教育意识,在创新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现代教育技术在内容的选择上,不同专业的学生还不能一概而论,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学学科的不同,内容的选择还要有学科专业的特性,要与他们的学科相结合。

2.教材选用合理。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紧随科学技术发展的学科,其特点是不断把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引用到教育中来。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的内容结构也必须不断调整和充实。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要重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运用,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对某些不重要的内容要适当删减,或合并在一起进行原则性叙述,以突出重点,使原有课程的复杂结构得到相应的简化。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编写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材。

3.教学方法更新。分阶段教学,模块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内容更新速度快,教师由于所学专业的影响,擅长的知识领域有所不同。比如,专业偏重于技术应用的老师,理论方面可能有所欠缺,就可以专门讲解应用模块,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老师上《教学设计》的专业课,对现代教育技术中这一部分了解比较透彻,掌握的相关案例也比较多,可以专门请专业教师对此部分进行讲解,如此以来,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加。

4.注重实践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操作性、技术性。掌握教育技术关键点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应当加强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室要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学习教育技术的空间、时间以及自由学习的环境。此外,教师授课内容应围绕具体、优秀典型的案例展开,并且与他们的学科相结合,让他们感受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所起的作用。

5.教学评价完善。教育技术评价是对能力的考核,学习者不仅要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方式上要突破单一化,实现多元化,在考核内容上要突破水平化,实现能力化。采用“课程成绩=理论考试50%+综合实验考核50%”,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既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又要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建立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6.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现代教育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要紧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授课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并及时将前沿的思想及技术引入课堂。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积极主动地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教育技术,加强教育技术理论研究,重视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研水平,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总结

第9篇:现代教育技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 教学过程 问题 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社会各领域与行业发生了巨大变革,教育亦是如此,现代教育技术也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彰显着它特有的魅力,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媒体和手段用于教育,而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正带来教育理念、方式、管理等方面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允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学习需要来安排自己的学习;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是教学能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在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己成为各国教育领域改革中的热门话题。

一、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的优势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将多媒体技术融人数学课堂,利用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观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从而达成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2)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通过传统的讲授方式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想效果。这时利用多媒体就能弥补这些缺陷,能够更容易帮助教师揭示规律、拓展内容、发展学生思维。同时,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将现代教育技术学运用在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面对这几年教育技术的应用,多数教师都能清醒地认识到,先进的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变化。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还有不足之处,有些教师在使用时还有许多误解,没有真正发挥出先进教育技术的作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探讨,许多工作要我们去不断完善。有鉴于此,笔者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等研究方法,同时结合笔者的所见,将教育技术应用于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7)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匾乏是先进教育技术普及应用的最大障碍;

(2)更新教师观念的关键是“用”、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关键也是“用”;

(3)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用”贵在于“精”;

(4)在技术的应用中要突出数学元素,避免非数学元素对学生的干扰,两者之间不能本末倒置;

(5)要继续发挥传统教学工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优点;

(6)信息技术不只是教学的工具,更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环境。

四、针对教育技术学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改革,观念先导。一堂好课是以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要首先着眼于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可以邀请专家作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的讲座;开展教育技术在职培训的可行性调查研究;让教师结合实际,比较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在功能上的差异,促使教师认清现代教育技术是推动目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让已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谈自己学习应用的经验;进行优质课件的讲评,引导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应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是说一定要加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一必备条件,应该全面评价,要看相应的课堂环节是否适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评课中加上“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条件,对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有一定作用,但负面效应也应重视。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加强平时的监督与检查作用,发挥行政效能,比如规定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学期课时数,每人撰写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体会。并建立开展相互研讨的机制等等,以这些措施来普及现代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