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案精选(九篇)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案

第1篇:初中语文活动课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改进对策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通过阅读来丰富阅历,但只有有效的阅读才能带来知识面的增长,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局限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还与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整体能力相联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所在。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多表现出被动低效的状态。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阅读教学主体不清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水平,这就导致教师对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对象认识不够,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讲解详细,这不单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探索感悟过程;有的教师则只注重标准答案,阅读模式死板,为解题而阅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教学模式都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主体,盲目根据教师自身喜好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必然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的现状。

2.阅读教学教案形式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案和实际教学过程无法达成一致。教案的撰写设计通常完美详细、考虑周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完全生搬硬套、忽视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和课堂与教案间的差异性,把整个课堂变成对教案的完全复制,学生根本没有进行自由思考发挥的时间;二是教案完全得不到实施,或者说只进行一部分之后就出现整个课堂节奏失控的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实际教学目标偏离教案教学目的。两种阅读教学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较低,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

3.阅读教学手段花哨

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教学方法自动化趋势明显。诚然,制作精美、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教学参与度等方面有极大促进作用,但却容易本末倒置,造成过于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师引导作用的不利局面。同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想象能力的过程,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虽然能在感官上带来直接印象,但却把学生的想象范围禁锢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对阅读教学的顺利高效实施带来阻碍。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1.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发挥自身的学习创造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公意识,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积累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顺利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保证。初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对各种课内外书籍材料的阅读。对于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在原有标准上适当增加应熟练掌握的词汇句式数量;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养成摘抄、批注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有不断对各种语文知识进行积累,积极思考,“读”“思”结合,才能积少成多,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3.情境模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代入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对于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在对祥林嫂等角色的扮演后,对于作品要表达的情感理解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当面对偏情感表达的课文,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等进行形象表达诠释,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者在创作这篇课文时的心境,对课文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总之,应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

4.教案设计层次化、系统化

教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重点的作用。因此,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教案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过于细节化的教案,很容易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营造一种死板的气氛。而太过概括的教案设计,也会导致整个课堂节奏失控,一个良好的初中语文读教案应该具有结构明朗、层次分明的特征。从认读课文到全文鉴赏,再到评价创新,各个部分的教案设计应在表现其独有特点的同时相互联系,与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相对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案设计的层次化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进度的整体把握,帮助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活跃度。

毫无疑问,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阅读教学具有更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设计选择,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生应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部分相结合,实现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整体提升,进一步促进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语文活动课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其独特的优势,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如何才能在教学活动中选择较适宜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每位教师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对提问的技巧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学提问能为教师所要呈现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有理解力搭建起一座桥梁,鼓励学生思考。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确保当前语文教学的质量得以提高。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现状

1.提问的次数不够合理

课堂教学提问次数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成功的教学活动必须要有合理的教学提问次数来作为保证,以便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学任务较多,大班教学的人数较多等,仍存在教师讲得多,问得少的现象,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教师尚未意识到把握好教学提问次数的重要性。

2.提问的方法不够恰当

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透彻,加之对学生的了解有限,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常会出现教师所提问题过于浅显的现象,提问的表述模棱两可,过多地使用回答性的语句,学生难以分清语文知识的重难点,使得学生对知识脉络的掌握不清晰,这样的教学提问显然不能达到提问的目的。教学提问若冗长繁杂,学生很难把握问题的中心,便会无从回答,同时容易引起学生厌烦和乏味的情绪。教师欠缺提问的技巧,没有围绕教材内容进行问题设置,未能准确把握问题的难度与深度,不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语文的相关知识。

3.问题的答案处理不当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于个别学生回答出错的问题,教师往往会提问其他学生,直到得出正确答案为止,大部分学生都未给出正确答案时,教师通常直接公布正确答案,很少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答案的原因,对问题的答案处理不够合理,未有效地挖掘和利用错误答案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

二、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研究

1.注意提问的数量和时间的分配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数量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合理调控提问的数量,避免过于繁琐的提问,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为学生留有适当的思考时间,合理地分配各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对于难度适中的问题,从问题的提出到指定学生来给予回答,所留有的时间应为1~3分钟较为适宜,对于开放性、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酌情延长时间。

2.创新设计教学提问的问题

教师在备课阶段要精心设计有效提问的内容,深入地钻研教材的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紧贴教学目标进行提问模式的预设,教学提问可以从记忆性、理解性、应用性、评价性等问题入手。问题的设置要注重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水平的提高,避免低层次、形式化的教学提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注意把握难易尺度,应创新设计问题的情境,秉承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实现良好的课堂互动。比如,对于语文古诗词部分知识的学习,在讲解重点词句理解的同时,应设置一些相关古诗词写作背景的历史知识的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透过时代背景去帮助学生理解创作者的写作心态。

3.问题答案的有效引导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环节,反馈的答案往往不够规范详细,教师要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注意灵活调整提问的技巧,先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再进行评论或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学生挖掘其中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初中语文的教学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动态开放性的环节,只有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丰富其内涵,才能使得教学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不可限量的作用。由于个人知识储备及研究水平有限,本文难免会有疏失错漏,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对该课题的研究,寻求初中语文更多的高效提问教学法。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语文活动课教案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活动;有效性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中“满堂灌”和“单一讲析”的课堂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初中语文要跳出传统“教堂“,探索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锻炼探究能力的“学堂”。所谓的“活动”是指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的学习实践探究活动,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语文能力和素养的生成器和分解器。只要课堂活动设计有效,学生就会把“课堂”变成探究的“乐园”。那么什么样的活动设计才是有效的设计呢?

一、活动设计要面向高参与

所谓“高参与”是指初中语文课堂活动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只有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课堂才算真正还给学生。但初中学生在经历了6年的小学学习后,学生的基础能力、实践能力、活动信心、合作交流能力各有差异,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语文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活动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层次区别,为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设计角色,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案例:《咏雪》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有关“雪”的两个比喻句时,某老师设计“请你说说比起‘撒盐’一喻,‘柳絮’一喻妙在哪里”,老师问了几分钟后才有几个学生举手发言;但把问题换了一个说法“请比较‘柳絮’和‘撒盐’两个比喻哪个好”,老师话音刚落,举手发言的学生明显多了。

反思:语文学科是一个特别讲究说话艺术的学科,同一个问题换一个说法,对学生思维的发散就有很大的差异。“揠苗助长”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只会让课堂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毫无疑问”的问题更是将学生置于仅回答“是”或“不是”的机械乏味的低级状态。案例中,后者的提问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观察体验,让见过盐的孩子有话说,让见过柳絮的孩子也有话说。在这个活动中,充分调动了课堂的全体成员,学生思维绽放,氛围轻松而又活力,课堂的“群众基础建设”效果明显。由此可见,初中语文课堂活动只有实现课堂主体的高参与,才算真正践行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想信念。

二、活动设计要着眼高成效

提倡活动设计要面向所有学生,并不意味只要学生都参与了,活动设计就会有成效。如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七嘴八舌话主题、妙笔生花等等这些活动看似热闹,往往是无效浮夸,学生往往是“高参与,低认知”。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活动设计才能实现学生“高认知”?

案例: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某老师为了让学生形象的感知中国石拱桥的坚固性,他先让两个学生面向而立,双臂平直伸出并十指相扣,然后让第三个学生使劲按压两人双手交叉的位置,只见两人的手一下子就脱落开;紧接着又请这两个学生面向而立,双臂伸出相扣弯曲,在空中形成一个拱形,再让先前那个学生使劲按压两人双臂交叉的位置,只见在按压了一分钟以后两人双臂还是紧紧的扣在一起。在两轮活动的对比中,学生形象透彻地理解了“拱形具有稳定性,所以中国的桥梁多成拱形”的教学难点。

反思:在该案例中,老师设计的活动道具要求不高,活动不虚假繁荣,活动规则不复杂,但活动紧扣了教学重难点,自然调动了学生的手、脑、口,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建筑原理,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击破理解障碍,快乐享受语文课堂的丰富和精彩。由此可见,初中语文课堂的活动设计不在于花哨热闹,而在于贴切有效,紧扣教学目标,服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到切实的增强,学习方法得以分享改进, 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得以提升。

三、活动设计要力求高能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初中语文课堂活动开展既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还要力求发挥课堂活动的能动性,给学生带来眼前一亮的兴趣,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学习兴趣、课堂热情,在当前风平浪静的初中语文上激起层层浪花。

案例:某老师在《落日的幻觉》的拓展延伸环节设计了一个观察活动。他将一个万花筒展示给大家,并邀请一部分同学来观察万花筒里的景象,随着观察员嘴中丰富多彩的答案,课堂掀起一股股高潮,同学们都想要观察万花筒一探究竟,就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激动时刻,老师忽然把万花筒拆开一看,万花筒里只有几片彩色的碎片玻璃,就在这个真相大白的瞬间,老师趁热打铁追问:“这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学生你争我抢地说“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有的说“我们生活中很多都是假象”,还有的说“眼见不一定为实”……

反思:当前初中语文课堂的很多活动总在“用旧壶来装新酒”,用滥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渐渐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该案例中,万花筒走进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新颖的;观察万花的过程中学生感受迥异更是营造了一种神秘精彩的氛围;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候突然拆开真相,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心灵的震撼。由此可见,初中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兴趣、积极地探究、忘返地流连才能体现其高能动性。

精心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活动,充分考虑活动设计的参与度、能动性、成效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嘴并感受快乐,让初中语文课堂涌动着生命活力和知识魅力。如果说斟酌教学内容是为课堂准备“主食材”,那么课堂上精彩的活动就是加工主食材的“佐料”和“火候”,只要佐料、火候掌握精当,初中语文课堂才会色香味俱全,令人恋恋不忘。

参考文献

[1]樊慧.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氛围[J].职业教育报,2006.3

[2]戴维・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4篇:初中语文活动课教案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教学方式

“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通过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的综合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综合化,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视程度不够。面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新型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很多老师都有一种无以下手的感觉。如何有效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看法和体会。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体现语文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利用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性,通过学科之间的共性培养初中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但是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有的内容过于宽泛,成了各科知识大杂烩,毫无中心;或过于追求形式和气氛,成了课堂表演课;或偏离了学习目标,使教学失去了语文学科的主导地位,使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各种非语文的东西在课堂上“你方唱罢,我登场”。

实际上,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科的综合性,但它毕竟是语文学习课。不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哪个方面,哪一学科,采取哪种方式,其最终目标都是致力于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例如综合性学习“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其活动目标是多方面的,包括天文、地理等不同学科内容,这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能够自由遐想的广阔天地,但应当注意,我们在为学生回顾和展望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后,其着眼点最终要放在指导他们探究“大自然奥秘”上。如搜集有“大自然”的成语,有关“大自然”的古诗词、谚语等。我在教这一课时就重点让他们收集有关大自然的成语和谚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兴趣大增。特别是学生对民间的精卫填海的故事的绘声绘色的讲述,把大家引入了人类早期对大自然的认识中,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人类对大自然现象的认识过程,同时为人类的聪明智慧而惊讶,也正是人类这样丰富的想象,才造就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初中生搜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初中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初中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探究未知世界奥秘的精神,进而有效提高了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并且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语文性。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正确处理教师的指导作用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自己设计,组织活动,真正成为综合性活动的主人。我们既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放任不管。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难把握的教学内容。目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两大问题。

1.教师大包大揽,一切都安排好和准备好,孩子们只是填空的机器。上周,我观摩了一就节综合性学习课,内容是“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老师制订了活动方案,活动以知识竞赛为主,题目老师早已准备好,内容极为丰富,包括战争的故事、人物、书籍和名言等,课上由活动主持人读题,各小组开始必答和抢答,活动开展得井井有条。这位老师对这次活动可以说非常用心,肯定花了不少时间查阅资料,老师显然非常累。但是孩子们是很轻松的,他们只要按照老师布置的内容课前积极预习,课前准备好答案,整个教学的课前准备完全由老师包揽。这样的活动课实际上与以前的课堂教学没有区别,起不到提高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作用。

2.教师放任不管,布置任务后就不管不问。认为这是充分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这种做法完全忽略了老师对学习的指导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但知识结构并不完善,还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大量信息中,他们很难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由此得出正确结论。如果我们只做一个旁观者,一味地追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育他们的探究精神,则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华而不实。例如在开展“菊文化的魅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尽管课本提供了“对菊的科学探究”、“一起赏菊、“菊文化探胜”三种活动方案,但这些方案偏大,由于受条件限制,其操作性不强。此时,我们可以把某些方案细化,如专门研究“古诗文中的菊文化”,或者对某些方案进行变通调整,活动效果就会理想得多,否则易造成空洞。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新课标对初中生“主体地位”的理解,不能一味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要注重活动主体的广泛性

第5篇:初中语文活动课教案范文

关键词:“学案”;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初中语文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是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

一、初中语文“学案导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等同于“习题”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所谓的语文学案只不过是教学内容变成“习题”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讲课之前进行练习,实质上起到的是一种“预习”作用。这严重曲解了“学案教学”,学案不仅仅是作业、练习,其应该是一套具体的学习方案,学生应用学案学习语文的过程即是语文教学的过程。

2.学案设计偏“整齐”

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学案设计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但现实情况下,不在少数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学案设计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层次“差异”,导致设计的学案内容、难度等缺少层次性、阶梯性,不同学生个体使用的学案几近相同,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

3.学案就是“提问题”

“问题”是初中语文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用问题来引发、引导学生更多的思考。但是在进行实际的学案设计过程中,部分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肤浅,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但最大的问题是设计的问题过多,将学案设计的过程理解榻教材内容转化为“问题”的过程,所谓的学案设计只不过就是“提问题”。

4.学案变成“小教材”

随着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上课不带课本,而是只拿着一份学案,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案”实施教学,完全把学案当成了课本、教材。教学的过程也由传统的讲解课本成了讲解学案,学案作为课本、教材的替代品出现在课堂上,学案俨然变成了一本“小教材”。

5.教师地位“虚化”

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则由“听众”变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教师不在是“主角”,但教师在课堂中不是没有作用了,而是去发挥“指导”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居然“隐退”了,课堂变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场所,教师地位被“虚化”,非常不利于学案教学的科学开展。

二、“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改进建议

1.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将学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掌握“学法”,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自主学习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习题、问题式的应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奠定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基础。

2.学案设计上注意“分层递进”

将学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借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其前提是“学案”的个性化,是在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同学习需求基础上,对学案的内容、难度等进行分层次、递进式的设计,使其适用于每位学生、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递进实际上蕴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分层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设计的学案能够尽可能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会因为课程过难或过易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递进的内涵是学生在不同学习状况之间的过渡,在达到较小目标之后能够出现一个帮助学生继续提高的关卡,达到一个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学习状态,从而全面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3.内容“细读文本、注重生成”

学案内容上要避免变成“提问题”,更要避免将学案变成“小教材”。对初中语文学案内容的设计,坚持以深入、细致阅读相关文本为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发现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点”,注重问题的“生成”,而不是机械化的将教材内容变成“问题”,切实保证学案内容质量。

4.强化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但并不等于学生“自由发挥”,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传统课堂环境下,教师更多的作用是“传授知识”,而学案教学环境下教师的作用则是“传授方法”,教师同样“主导”着学案教学的开展,其地位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变得更重要了。

5.重视学案反馈及评价

学案教学毕竟还没有非常规范的模板,目前许多老师的学案教学模式多多少少存在一点纰漏或不足之处,这都需要教师做好关于学案的评价。学案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的错误以及完善学案本身,通过督促学生预习课文,协作思考问题并标注在学案内,使教师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下一步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教师在评改学案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意见,完善学案并做好订正与总结。

总之,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会学能学的一种好的教学手段,但是教无定法,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导学案,同时及时化解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让导学案成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生成课堂互动和问题探讨的抓手。那么,运用导学案教学一定能让学生轻松愉悦而有效地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语文活动课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培养;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55-01

初中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育部在制订《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试行)》中具体强调:"英语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审美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审美素质、道德修养,增强体质,开发智力的基础,对于学生主动地学好各门学科的知识,为综合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1.优化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效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这些课前准备,靠一个人的能力、精力,难以达到尽善尽美,所以我们实行"学案导学,以备课组为单位,实施反思学案编写制",采取"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实践反思、优化学案,资源共享"的模式。"导学案"并非简单的习题集,它的设计思路中涉及知识线、活动线、学法线、能力线。备课组在案的基础上,由主备教师完成典型课例的"导学案"撰写,各位教师利用"导学案"完成单元教学后,同组授课教师对单元授课进行反思,及时修正"导学案"。

2.建立融洽关系,发展个性品质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满足学生渴望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尊重其个性差异,尊重其人格,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课堂上不对学生说No而多说 OK. Very good. Wonderful.等表扬用语,鼓励学生以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地获取新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敢于探索、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妙设计活动,吸引学生注意

专家们指出学生的注意一般只能坚持20~25分钟,而我们老师也常有责备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责备学生的同时,我们不妨想一想,为什么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是否是因为我们的授课方式单调,活动乏味?那么我们就该调整上课方式方法,用新颖,灵活多样的方式,巧妙的学生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精心,巧妙地设计每一项活动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我们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这些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制订,完全可以让它们灵活多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在新的英语教材中,最困难的一个问题就是课文长,并且知识容量大,为此我们要避免知识点的罗列。我们可以把课文中的知识按照听、说、读、写进行分类,然后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或活动来进行教学,如:角色扮演,作报告,记者采访,做游戏,开火车,编顺口溜,儿歌等等。必要的时候准备图片,实物,单词卡片等教学用具,并借助手势,动作,表情等。所以,采用适当、合理、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位老师曾经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把学生分为四个人一组,分给每组若干单词卡片,要求学生在听课文录音,同时找出所听到的单词卡片。这样做既让学生学习了本课的主要单词,又提高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其效果显著。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Your Favourite Sport》时,可以让学生做"记忆游戏"来训练句型"What's your/his/her hobby?", "My/his/her hobby is ……"; "What's your/his/her sport?", "My/his/her sport is ……",还可以用采访并作报告的方式来让学生练习口语,或者让学生用英语介绍并展示自己的爱好。为了不脱离课文,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可选择的单词或词组,并限定使用的数量,或限定期使用一部分单词或词组。所以,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总之,教学的根本,不仅是把外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当前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轨。当今英语教学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韦继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留白"运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35期

第7篇:初中语文活动课教案范文

英语课程方案项目研究

北京育英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十二年学制学校。为保证育英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直至九年级,持续、稳定、循序上升,培养高于国家课程标准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校于2013年8月组建了英语课程研究项目组,启动了“北京市育英学校九年一贯英语课程体系”的项目研究,项目组成员涵盖了小学、初中各学段的英语学科主任及骨干教师。项目组成员于2013年暑假封闭研讨,在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育英学校学生和教师实际,客观分析学校以往英语成绩和师资力量,初步建构了《北京市育英学校九年一贯英语课程方案(初稿)》(以下简称《方案》)的基本框架。

英语课程目标制定

学校具有良好的师资条件和资源配置,从小学二年级开设英语课,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照《国家课程标准(2011版)》,我们制定了《育英学校课程目标》。 学校英语课程方案建议:小学六年级达到二级目标+,即在大多数同学达标的基础上,实现基础扎实、语言运用能力突出、优质全面、特色鲜明的发展态势。初中七、八、九年级达到三、四、五级目标+。(在各级目标之后的“+”代表“全体,全面,优质”)学生具有较全面的语言能力和坚实的语言基础,语言运用综合表现达标,重要考试成绩突出。

课程优化

《方案》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准,遵循英语学科学习规律,对小学、初中各阶段的英语课程目标进行了校本化调适,对现行教材、课时、教学方法、课后作业、评价、考试方式等进行优化改造,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育英学校英语课程实施特色发展的初步构想。

英语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基础课程主要探索1+1教材实验模式、九年一贯评价体系和系列课外活动,拓展课程主要是开展阅读课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基础课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初中教材《新起点》和《新目标》。语音教学贯穿英语教学全过程,打好语音基础是学好英语基础课程的关键。我们以语音教学为主线,研究探索九年一贯基础课程的英语教学。

小学英语教材《新起点》注重字母和单词的发音教学,培养学生的拼读技能,对识记单词有一定帮助,因此教师往往把语音教学局限于阶段性的单音教学。单音教学一旦结束,语音教学便就此停止。单词和句子重音、节奏、声调等语音技巧在传播语言方面比文字更具表现力。在语言学习中,忽视语流和语调的训练和体会,学生很难将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国家课程标准》指出: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经过英语课程项目组老师多方考察,决定引入牛津版《New Headway》作为初中英语教材的补充教材。《New Headway》提供了丰富的音频、视频教学资源,通过原汁原味的声音、影像、图片、文本等形式综合创设而成的语言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在多姿多彩的语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英语,最终养成良好语音习惯,提升综合语言素养。

评价与测试

依据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评价建议和学校自身特点,小学、初中各学段遵循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基本理念,各学段之间内在联系紧密、相对稳定呈现、逐步提升发展的测评内容贯穿始终。

秉承九年一贯的课程理念,学校从低年级开始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多样化、评价目标多维化。小学学业评价结构由课堂表现、语言实践、学期终结性总评和我的荣誉(突出表现)四部分组成。鉴于小学阶段重在激发学生兴趣,最终评价成绩以A、B、C、D等级形式呈现。中学学业评价结构、内容一致,以分数形式呈现。我们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北京市和区级英语比赛,并记录在成绩单上。

测试以年级为本,以《育英学校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学进度为依据,以本校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参照目标,以诊断改进教学为目的,发挥测评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测评方式,摒弃按照中考、高考题型为主要模式的应试教学,增加主观题数量、分值和口语考试。口语考试时间为每个学生3分钟,两名主考老师分别就交际用语、情景问答和朗读课本三项内容计分,取其平均成绩。

阅读课程

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英语学习要不断积累。在语言学习基础阶段,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阅读。

九年一贯,更有利于整体构建、分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开展英语分级阅读课程,在小学和初中分别开设了一课时和两课时的阅读课,学生达到《方案》中设定的各年级读书技能目标。

阅读课读物的选择,在阅读能力上要体现梯度变化要求,更要求主题丰富且与生活密切相关,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文化,拓展思维。比起英语教材,英语分级读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在各年级阅读《典范英语》的基础上,初中年级补充了英文报刊和《Reading for Fun》,这是学校教师编辑整理,集人物传记、科普文章、寓言故事和数学题为一体的校本阅读读物,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人文素养。

十二年一体化教研机制

九年一贯英语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有一体化的教研工作机制保障。为此,自2013新学年始,学校英语学科组确立了小、初、高一体化的教研活动制度。每月进行一至二次全体英语老师参与的教研活动,形式有专家讲座、政策文件学习、教材教法交流、测试研究、热点问题讨论、各学段教学分析与成果分享等。英语学科组全体教师打破了学段和年级界限,改变了原来学段各自为阵的课程教学藩篱。

第8篇:初中语文活动课教案范文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提高语文课堂准备充分性

教学方案设计得科学有效能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广大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这一环节的工作。笔者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着手,优化设计方案,强化对教材教法与教学对象的研究。在教材研究方面立足于整册教材,合理把握知识点的分布、能力培养的进度要求,突出整学期教学工作的要点难点,站在这样的全局高度逐个突破教学的重点环节,能够更加准确深刻地把握教材要求。其次,笔者强化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从教学刊物、教学网站以及各类教育研究活动中汲取教学改革的精华,并进行创造性运用,将其与自身的教学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保证能够推广运用。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充分研究教学对象,对青春期的初中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性格特点、思想状态等方面充分研究,力争使设计的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认知基础与情感特点,更好地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程度。

二.强化教学设备改进,提高语文课堂演示生动性

初中语文课堂一直以来缺乏生动的信息,这一状况与过去教育投入不足有关。缺少有力的教学手段作为支撑,初中语文课堂信息量匮乏,无法打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影响了实际教学成效。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多媒体手段为抓手,将其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既注重发挥教育部门出版发行的成品课件作用,同时也逐步提高自主设计课件的比例,运用专门软件将图像、文字、声乐等资料融合起来,制作成与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向学生演示各种著名的景观、建筑物,向学生介绍高科技知识等等。这些方面在教材中并没有广泛的介绍,其受制于教材编撰的影响,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有了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增加的信息生动形象并且内容丰富,能够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信息支持,较好地增强了语文课堂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三.注重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语文课堂合作自主性

合作自主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再拘泥于被动接受知识,而要积极开动脑筋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等方式,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改变了以往直接灌输的陈旧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教学,将教学中的难点、要点及其他目标任务设计成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研究。这样的新颖形式对学生充满了吸引力,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答案,这样的转变不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是一种理念上的转变。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学生纷纷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初步学习成果的甄别是由小组来负责,每一个小组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汇报交流。学生代表发言的时候,其他学生也可以举手进行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深入思考、相互分析之后,能够获得较为科学完整的学习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进行点拨引导,尤其是在一些重难点问题的启发引导方面,更需要教师的画龙点睛式启发。教师还可以将各种先进的经验成果和自身的教学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变他山之石为己所用,将先进的教学经验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紧密融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

四.加强信息反馈搜集,提高语文课堂调整及时性

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搜集教学中的各种信息,通过学生学习目标任务达成度等方面信息反馈来判断教学实际成效,以及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下一步的教学改进与调整。许多教师通常运用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教学成效反馈,实际上这样的形式在时间上较为滞后,准确性上也值得商榷。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当堂检测的方式进行信息搜集,每一节课的结束前都安排有简练的难点要点检测,让学生当堂完成这些测试内容,教师在课后进行分析研究,从这些第一手的真实信息对自己的教学成效进行评价。同时,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予以纠正和完善。

第9篇:初中语文活动课教案范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形象,尤其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形象,作为一个人衣着装扮,同时会反映出一个人的欣赏水平和生活习惯。老师的着装需要注意大方得体,装扮适宜,学生对老师的印象好了,也愿意积极配合主动地学习。其次,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上课过程中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给他们提供公平的发表意见的机会。除了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之外,中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现在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作为老师在交谈了解情况的时候,需要真诚沟通,并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其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2.注重教学语言、行为的有效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语文是一种“具有丰富情感的课程”,要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语言技巧,在上课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来讲解课文,用实际的行动来表现语文课程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在课堂上多创造出学生发言交流的机会,针对用词不当、语言平乏等问题,当场予以指点纠正,让学生慢慢看到自己语言改进的过程和成果,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注意言辞恰当,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另外,语文教师的肢体动作、眼神、表情等都会对学生语文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课堂上一个会心的眼神称赞、一个严厉的注视提醒、一个轻敲桌面的批评,有时比语言更有效。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适当使用肢体语言,同时要注意在讲课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

3.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首先,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上课的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同时注意问题和答案的广泛性,不以标准答案的框架来限制,倡议多种答案和自己的想法表达,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再次,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学习等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4.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