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装设计的意义范文

服装设计的意义精选(九篇)

服装设计的意义

第1篇:服装设计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牡丹图案 服装设计 应用意义

牡丹被尊为“花中之王”,以绚丽多彩的色泽,傲人大方的花姿,早于隋唐时期就大行于世,史载唐玄宗十分喜爱牡丹,下令大面积种植牡丹,自此赏牡丹之风盛行,上至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下到平民百姓,无不以欣赏牡丹为乐事,牡丹诗词大量涌现,迎来了牡丹文化发展的高潮。白居易《看浑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有句云: “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刘禹锡在《赏牡丹》中赞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些千古吟唱的名句无不真实贴切地表达了牡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图案是一种装饰性艺术,是指符合形式美规律的平面装饰纹样。牡丹图案是指以牡丹花为主要题材的一种装饰性艺术纹样,多应用于壁画、陶瓷、服饰等载体上,起到装饰和表达某种吉祥寓意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牡丹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体现服装的装饰美

牡丹图案在服装中的应用始见于唐朝,此后便成为了服饰中的常见元素,尽管历史变迁,直至今日牡丹图案依然是服装设计师所钟爱的的花卉图案。

牡丹图案作为一种装饰应用在服饰中,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时是艳丽的花朵平铺整个衣身,此情此景恰似朵朵俏脸争奇斗艳,表现的主题是无限繁华富贵;或是花枝呼应、错落有致、体现王者风范;亦或是牡丹图案与其它图案相互映衬,体现别样风情;也还可以是单独的牡丹图案应用于服装的某个部位或是某些部位,如服装的肩部、胸部、领口、袖边、前门襟以及下摆等服饰中较为显眼的部位,这种装饰手法能起到突出主题、画龙点睛的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二、赋予服饰吉祥寓意

吉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庄子・人世间》:曰“虚室生白,吉祥止止。”[1]唐代成玄英《庄子疏》曰:“吉者,福善之事。 祥者,嘉庆之征。”[2]吉祥图案是一种寄寓吉祥寓意的装饰性纹样,它源于新石器时代,始于商周,发展于宋元,明清时期达到高峰,近现代吉祥图案则赋予其更多的民族特色和中国元素。

牡丹以雍容华贵、美艳端庄著称,被文人墨客们赋予人文寓意,象征着富贵平安、吉祥如意等。因此,以牡丹为题材的图案大量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服饰设计里,它们或独或聚,或与其他表现形式相结合,表现设计者的艺术构思。具体举例如下:

芙蓉配牡丹,寓意“荣华富贵”。

燕子配牡丹,寓意“宴祝富贵”。

鱼、喜鹊配牡丹,寓意“富贵有余”。

寿桃、佛手配牡丹,寓意“富贵三多”。

蝙蝠盘长配牡丹,寓意“富贵福长”。

......

由此可见牡丹图案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极为广泛,其主题色彩之鲜明,搭配形式之多样,艺术表现力之强烈,深得设计者偏爱。

三、增添服饰艺术文化魅力

牡丹自唐朝盛行始,发展至今已逾数千年,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前有唐诗“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裴士淹:《白牡丹》)。后有宋词“更值牡丹开欲遍,酴压架清香散。”(欧阳修:《渔家傲》)。据史料记载:“世言牡丹花近有,盖以国朝文士集中无牡丹歌诗;张公尝言,杨子华有画牡丹处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花亦已久矣。”[3]可见,牡丹早于北齐时期就已入画,但牡丹作为绘画的常见题材却兴起于晚唐,是伴随着牡丹题材诗词进入鼎盛时期而出现的。牡丹图案的组合形式变化万千、丰富多彩,或具象或抽象,或独树一帜或群花锦簇,亦或与其他植物花鸟珠联璧合……然而不管何种组合,都是人们千百年来对牡丹及牡丹图案艺术创作的结果。

四、赋予服饰民族文化特色

牡丹吉祥图案是中国民俗文化和民族艺术几千年积累沉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牡丹图案和龙凤图案、祥云图案等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本身的吉祥寓意和丰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精髓。另外,牡丹图案特有的美学内涵和强烈的艺术表现效果,为中外众多服装设计者所喜爱。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国际时装界刮起一阵“中国风”,服装设计中突出使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彰显了服饰的中国文化内涵。牡丹图案也频繁被国际知名设计师应用于各种名品会上,如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约翰・加里亚诺在巴黎时装周上,将中国民间吉祥图案中的 “富贵牡丹”、“龙凤呈祥”等图案,用流苏、刺绣、印染和中国结等表现手法,在迪奥品牌设计中多次使用,并得到同行的普遍赞誉,诠释了“民族的即是世界的”真谛。

五、增加服装的附加值

进入市场经济后,服装的价格不再单单由面料、做工、款式等因素决定,而是越来越注重图案的样式以及其传递的信息。在商业运作下同样的面料、做工、款式但不同的图案会决定服装价格的高低。因为在服装中,图案无形中起到了标志的作用,甚至可以表征某种流行风尚,代表某些群体的思想倾向等。从感官角度看,服装上的牡丹图案显然比服装的结构特点、材质肌理更为直观,因为它能够表现着装主体的某种诉求,这也是牡丹图案会为服装增值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设计师可以利用各种途径获取设计灵感,将图案、面料和配饰等自由调配,大量古典文化符号被提取、混合和拼接,使产品形象价值高于物质成本。

结语

牡丹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吉祥符号,源远流长。其作为服饰图案语言所传达的信息是多层面的,既有看得见、摸得着、真实的客观具体存在,也有附着于载体之上而间接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然而,不管牡丹图案所表达的信息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其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中,从纹样、色泽等造型形式到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无不体现着实用功能和艺术价值的统一,这也是牡丹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应用中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春秋)庄子:《庄子・人世间》。

[2] 魏冬:《大家精要:成玄英》,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

第2篇:服装设计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服装设计;灵感;调研;设计素材

人们在购物时往往会被商场里一件件精美的服装所吸引,而服装并不是设计师们挥一挥手中的画笔就造就而成,而是经过设计师的灵感发掘再到成衣制作一系列的流程。通常情况下,服装产品开发一般以下几个阶段:调研—— 服装产品的设计开发——筛选设计——制作样衣——调整总结。而调研是出于最初的一个阶段,调研的深入度和细致度对整个服装设计开发的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调研的概念及角色

根据牛津英文大词典所著,调研是指:“针对素材和资料来源进行的系统化的调查研究,其目的在于建立起事实基础并得出新的结论。”通俗来看,调研指的是调查研究,从过去或周围的事物中学到新的东西。调研是我们展开设计开发的基础,对于任何设计过程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时尚又在不断的更新变化,每一季中消费者都希望设计师能对时尚轮回进行重新演绎, 由于这种不断追求新奇感的压力,设计师需要不断对新的灵感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探寻,从广泛到深入的调研,会给设计师们提供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料与灵感元素,从而便可以开始对一组或一个系列的服装进行演绎了。 由此可见,调研是设计师获得灵感的起点,也是日后创作之旅的领航人。

二、调研的意义

调研为我们设计的各个方面提供素材,调研为设计中的廓形与结构提供素材,例如弧形下摆的西装设计可能就来源于对燕尾服的调研灵感。整个服装产品开发过程当中,服装的细节设计往往是不容忽视的,好的细节设计通常会成为服装别具特色的卖点。调研对服装的细节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设计过程中对细节设计的调研采集往往会成为服装细节的重要灵感来源。调研同样会给设计师带来很多色彩,肌理,及面料装饰方面的灵感素材,我们生活在色彩斑斓的世界中,自然界为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色彩组合,调研的过程中设计师往往会发掘自己想要的色彩,从而奠定整个系列的设计基调。在调研过程当中,设计师会收集到各种天然纹理或者装饰纹样的信息,设计师往往会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印花和肌理的设计方案。

三、调研途径及素材收集

设计的灵感可以存于我们身边的任何地方,并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好的设计师善于从各个途径去找寻灵感进而进行深入探索,调研通常可以从历史,文化,自然界,书籍,网络,旅行途中,相关艺术领域等多种方面去探索,进而展开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服装作为记录历史的一种方式,世界各国在每个历史阶段的服装都不尽相同,每个朝代的服装都非常具有各自的特色,设计师可以从不同朝代的服饰廓形,或面料及细节装饰上获得很多灵感素材。2012年秋冬大热的羊腿袖造型便是将维多利亚时期的羊腿袖的造型与当今的时尚趋势结合,可以将羊腿袖的造型演绎出全新的风貌。

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国都形成自己独特而绚烂的民族文化,这些颇具异域风情的文化特色往往是设计师汲取灵感的重要源泉。 因此调研过程中不能忽略文化的影响,设计师应当经常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进行探索研究,寻找可以激发创作灵感的元素。诸多设计大师都非常善于发现和运用民族元素,将其作为自己独特的灵感源泉,演绎出别具民族风情而又不失时尚前卫的视觉盛宴。

缤纷多彩的自然界是众多艺术家的灵感缪斯,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亦可以为服装设计师带来结构,色彩,图案等各方面的灵感素材,例如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从故宫的建筑物越檐屋顶的造型中取得灵感,设计出时装肩袖部耸起的飞袖时装造型。与设计相关的艺术领域如绘画,音乐,戏剧等的探究,往往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绘画中的色彩和人物通常称为设计师创造是的缪斯女神。而今音乐与时尚的联系更加密切,摇滚音乐经常是朋克之母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的获取灵感的重要途径,而著名歌手麦当娜也常常成为众多设计师不断获取创作灵感的源泉。

具备探寻和发现周围的世界的能力对设计师非常重要,因此旅行也成为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可以帮助设计师拓展思维,也会为设计创作带来大量的信息资料。如在2010秋冬时装周上,轮廓夸张的粗呢外套,装饰滩羊毛的袖型以及随处可见牦牛毛和羊毛的装饰,无不体现出不羁和原始的美感,源自于设计师在旅行当中体会了寒风扬起闪耀银色光芒的飞雪,冒险的游牧民族跋涉崇山峻岭和想象的疆界,踏着风雪翩然而至而所获得的灵感与创意。

综上所述, 调研是设计师在做服装设计开发的必不可少的过程,给设计师提供源源不断灵感并记录灵感素材。对廓形结构,面料,色彩,肌理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可以让设计思路渐渐清晰,启发设计师找到设计方向,从而纵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优秀的设计师总会不断的挑战自我,通过各种调研途径找寻新的灵感和素材来激励他们的工作,因此设计师应当重视调研的过程,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从自然界,历史,文化及旅行等多方面着手,找寻可以激发创作灵感的素材资料,从而开启刺激而又有趣的设计之旅。

参考文献:

[1](英)西蒙.西弗瑞特 《时装设计元素:款式与造型》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1

第3篇:服装设计的意义范文

解构主义这种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启发性的理论出台后,在西方文化界形成了一股解构热。文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等以至神学研究,在这种理论启示下进行各种各样的拆、解、消、反、否等大翻个儿式的研究。终于,解构之风也不可避免地吹进服装界,进入了服装设计师们的思想和创作中。分析当代的服装作品,解构主义对当今服装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改变了传统服装的形式和定义,从观念上改变了传统服装,重新定义了人和服装的关系,给了服装一个全新的概念。解构主义已经成为当今服装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设计手法。服装设计中的解构是不断地打破旧结构、打破旧传统服装准则并组合成新结构、形成新准则的过程。所谓“打散重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觉最为重要,而整个过程的意义处在一个不断流变的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服装有着相对固定的审美模式,例如讲究围绕人体来进行研究、讲究体现人体线条、整体风格统一、色彩搭配除了要符合流行的需要还应是和谐的搭配等等。而解构设计带有明显的“破坏性”,破坏了传统的审美标准,将艺术的意义扩大到“多元”的范围。对现有规则与约定展开颠倒与反转,反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强调多元、片段、解散、分离、缺少、不完整、不确定、无中心。强调各个元素的综合、谐调,把潜在着根本不同的各个部分天衣无缝地重合在一起,通过偶然机遇、荒诞组合、随意堆砌、解构中心、解构抽象、解构具象等手段来进行创作。设计师把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及网格互旋、点阵、构成、衍生、增减等手法带入设计的作品中。把解构带入服装的设计师有:让保罗•戈尔捷(JeanPaulGaultier)、亚历山大•麦奎恩(AlexanderMcQueen)、祖•卡斯里海福德(joeCase-ly-Hayford)、Tokuko等。他们用全新的角度和哲学家般的思想来处理服装,强调设计师的心理感情思维的作用,破坏传统原则,创立新原则,颠覆传统审美标准,抛弃比例、人体、协调、线型等基本要素,失去了优劣判断标准。认为服装并非是简单的包裹人体,人与衣的交流是设计师的灵魂之一。他们的作品在服装的款式、结构、材料、图像、色彩搭配、穿着形式等方面有着极大的空间和包容性,利用传统又彻底的改造传统,呈现出破碎、不连续、不确定的形象。服装的解构是对服装传统的颠覆,他们在不断解构中寻找艺术的支点。

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表现形式

1对服装传统意义的解构

1992年法国设计师让•保罗•戈尔捷推出了女装,1988年春夏英国设计师胡赛因查拉扬(HusseinChalayan)了“皇帝式的新衣”的作品,他在沙滩上立三根小棍,棍之间用一根线相连,模特就站在线所围住的区域当中。线象征性的成了“服装”,女模特看起来什么也没有穿,但似乎不是绝对的,她们面前还有用一条线构成的“衣”。这是对传统服装意义的解构。

2对服装结构的解构

对服装传统的结构和裁片重新进行分割、组合形成新结构新裁片。把服装的局部样式进行非常规的改造,改变服装局部传统的位置和样式,形成与传统服装完全不同的样式。在服装中进行实验,在传统上应该隐蔽的位置挖洞,或用不相干图形换取注意力以达到强调的目的。改变传统服装的制作工艺和审美标准,服装大量无完成痕迹。如针脚外、毛边、破洞等。

3对服装材料的解构

使用与传统面料迥异的材料来设计制作服装,例如木头、金属、塑料等这些非服用材料,在服装不受限制地使用各种材料,形成完全新的视觉和面貌。打破服装传统的面料搭配,以新方式、新组合设计服装形成完全不同的新面貌。打破服装面料的完整性,用“破坏”的手法表现“乞丐式”服装。

4对图形的解构

后现代社会是个图像泛滥的世界,杂志、录像带、电影、电视、VCD、DVD等载体将大量图像倾斜给观众。而这些素材重新剪辑、拼接后直接用于服装设计中。表现为面料印花和缀补图案。由于图像本身会带有历史含义,不相干的图像之间的组合,加上不相干的样式会造成历史的混淆、时间感的缺失,这些图像的意义由观赏者自己重新组合。

5时间含混

将历史图片印在现代样式。将历史样式取其片段与现代样式融合。造成时间上的含混。

6风格丢失

解构风格的统一性和时间性的特点,对所有服装风格进行复制、重复、模仿、引用,使服装原有的风格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为无风格的风格。

7无性别化趋向

模糊传统男女服装的界限、款式、结构、面料特点、搭配等。形成男装女性化,女装男性化的中性服装。如女装裤子结构同男装结构,迷彩军装元素的男女装,牛仔服装等。

8内衣外穿

颠倒内外衣服的穿法,把原本穿在里面的内衣当外衣穿。

第4篇:服装设计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解构主义;内涵;意义与作用;风格及特征;表现形式

解构主义最开始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解构主义它涉及到了文学、艺术、建筑、美术等多种领域,并且还在全世界引起了非同的影响,因为这个原因解构就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话题之一。不仅如此,解构主义的运用使得艺术创作品之一的服饰受到所处时代艺术风格的熏陶必然与其紧密相连。

一、解构主义的内涵

“解构”这个词,如果我们单从字面上理解就可以看出来,一个“解”字的意思为“解开、分解、拆卸”;“构”字则解释为“结构、构成”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引申为“解开之后再构成”。因此,可以看出解构主义实质就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并且分解,而且是在反结构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种方式。解构的问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打破固定模式,可以开创多种多样可能性的问题,其结果常常表现的是标新立异、变化的层出不穷、活泼并且恣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二、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意义与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审美标准在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可以让服装更加的有魅力,审美标准的提高不仅针对一小部分的群众,是对广大群众来说,解构主义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审美标准,让广大群众可以不断的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二)有利于提高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在解构主义的运用中,只有设计师设计出来,才能被广大群众接受,因此,设计师的水平非常重要,如果设计师没有很高的水平,即使运用了解构主义,也不可能让群众所喜爱,被大家所了解。

三、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风格和特征

(一)解构与重构是相互生成解构的意识就是重新解构和重新组合,它运用解构主义的特殊处理的效果,并且采用不对称的裁剪、采用利落的线条和更加独特的色调来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仅强调了面料的独特性、混合性图案的拼贴等,而且无不体现了它的服装的解构主义思想。因此,解构主义的特征之一就是解构与重构的相互生成。(二)表现出来的无规定性无规定性并不是表示没有任何的规定性,而是关于新的意义上的新的规定性,它是表明把彻底的反对形而上学与反体系化,解构主义作为自身思想的根本的规定,这个所主张的是一种美学的无原则主义和多元主义的性质,它强调风格的多元化。

四、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一)对服装结构的解构服装结构非常的重要,结构就像一个人的骨架一样,人有头、手、四肢、骨架等,所以服装结构也有一个重要的骨架,比如肩部的设计、腰部的设计等,都会对服装设计产生很多的影响。在服装设计中,重视服装的结构,要按照比例进行设计,这样结构才会更加合理,让人穿起来更加舒服。(二)对服装材料的解构服装材料对于服装是非常重要的,服装材料有很多的品种,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风格,比如棉质材料就可以看出这个人追求舒适,材料光滑,就表现出这个人非常的张扬,因此,解构主义中服装设计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服装材料的解构,让服装适合每个人,让每个人都穿出自己的风格。大量的人工合成材料、塑料材质、金属、木板、玻璃材质、纸、珠片、橡胶、羽毛、石材、拉链等都可以用来制作服装。除了这些非常正规的材料之外,对原有面料的改观,也属于解构的范畴。(三)对服装图案、色彩的解构服装表现出来的形式可以从图案来看出来,一个非常可爱的图案可以看出这个人非常的小,富有一颗童心,很多的例子都可以看出,服装图案表现人的性格。色彩的表现力非常的重要,有的人喜欢黑色,有的人喜欢白色,也有的人喜欢绿色,因此,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表现出来的形式是非常多种多样的。(四)服装对比面积的解构在图形的解构过程中,设计师不仅大量采用各地区、各民族、各历史时期、各流派的手法风格,而且将自己置于过去与未来、激进与传统、中心与边缘、理性与非理性等模棱两可之间,并不需要一个统一的图案主导,显示出解构主义巨大的包容性。

五、结语

服装的面积对比也不再受到限制,大面积的对比色、细小而复杂的色块,多种不同的颜色可以同时在一款服装中出现,所以一反传统的服装的配色,对服装的面积对比进行了彻底的解构。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存在非常的重要,让群众越来越重注自己。在服装设计上要运用解构主义,这样就会使服装设计更加的美观,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作者:赵丹妮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庆海,甄强军.从建筑到时装解构主义的罗曼史——浅谈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0(03):179-180.

第5篇:服装设计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后现代艺术 反传统 新装饰主义 嬉皮士装

后现代设计中大量地引用对立修饰法、讽刺和隐喻的手法来进行设计,纵观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它们以幽默、叛逆、奇思妙想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品味高尚、严谨得几近刻板的现代主义设计相比,后现代设计充分表达了青年人的年轻与灵动。叛逆的、游戏的,甚至有些颓废和放荡的各种后现代主义风格如瀑布般涌入我们的生活。

(一)后现代艺术特征

“后”即反的意思,表示对现代艺术的反叛。后现代艺术的几项艺术活动有:大地主义、表演艺术、概念艺术、过程艺术。通过这些后现代的艺术活动,可以感觉到后现代的艺术特征是装饰及情感特征。

装饰几乎是后现代设计的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这是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最有力的武器,强调运用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感受。后现代主义的装饰风格体现了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对于古代希腊、巴洛克、洛可可以及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波普艺术等任何一种艺术风格的融合运用。

后现代艺术另一典型特征为情感艺术,将诗意重新带回我们的生活。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设计并不只是解决功能问题,还应该考虑到人的情感问题。这些设计是人与设计产品亲切、自由的对话。比如一些透明、镂空的后现代内衣设计就充分考虑到人的适穿性问题和感觉问题,既体现了功能性又解决了人的情感性。后现代设计是针对过分强调功能而使生活变成了一种机器运转般毫无感情色彩的动作而引发的一种设计倾向。穿衣不仅仅是一个遮体的过程,更是一种气氛:环境、服装、的颜色和搭配,包括配件的运用,让我们感受气氛、感受存在的意义,从而达到一种心理的满足。运用的手法更是不拘一格:借用、变形、夸张等。

(二)后现代艺术影响下的后现代服装设计

受“后现代艺术”的影响,服装设计也产生了重大变革。一些过去被视为“另类、不合理”的设计概念也被运用、导入服装设计中,表现出“冲突性结合”、“零乱破碎感”等逆向思维。后现代服装设计的显著特点就是反现代主义,反传统主义,否定了理性和经验的时装设计,抛弃了比例、人体、协调、线形等基本要素,甚至还抛弃了时空的深度模式,不考虑历史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历史的式样尽可以与现代式样“混搭”。甚至也不考虑季节性,可以将非常厚的面料(裘皮)和非常薄(纱)的“混搭”。后现代艺术对服装设计的影响主要有:

1.反传统的后现代服装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通俗化特征将轻松愉快带入日常生活,使每天的生活不再像法官提审犯人一样严肃刻板。服装设计大师川久保玲和三本耀司抛弃西欧传统的西服美学,摈弃裁剪缝制构成的严谨美,时装可以使用撕碎、补丁、开绽、破口、翻里、反规则的边线、褶皱、卷曲、披挂、打结、像穿走了形、左右不对称等手法构成。利用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相结合的手法,使服装更具人性化、个性化。在面料使用上有孔的、皱巴的、水洗的、手搓的、初看像破烂但实际相当精美的纺织品。色彩专门用纯单色或无变化色。这种破烂式与英国伦敦服装设计师维维安·韦斯特伍德(一个不体面、破坏性的朋克摇滚设计师)的设计观点十分相似。维维安·韦斯特伍德是朋克之母,在她的时装会中不仅服装设计的轻松自然、富有个性,而且模特在表演时体现的诙谐幽默也总能让人耳目一新。

现代主义是设计的理想主义,而后现代则强调人们生活在“现在”,后现代设计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自然的特征。享乐主义高于一切,轻松快乐是最重要的原则,“好的生活比好的形式更重要”。与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相比,后现代设计中大量运用夸张的色彩和造型,甚至是卡通形象,唤起了我们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再次感受童贞和无拘无束的快乐。另外,后现代嬉皮士风格也体现了青年人对现实的反叛精神。嬉皮士装发源于美国西雅图的摇滚音乐,受到青年一代的欢迎,颓废时装就是从舞台装演变而来的,1995年日本青年一代流行的“皮塔T恤衫”、“露肚脐装”也说明颓废装已经开始流行;在当时流行的所谓吉垃吉风貌,具有“颓废、消沉、低落、散漫”等意义,甚至“吉垃吉”这个词语就产生于青年人的俚语。嬉皮士风格可以是摇滚演员穿着工装和长筒靴站在舞台上狂歌劲舞,特别让人觉的有生活气息。反传统主义还表现在内衣稍作修改或基本不改式样就作为外衣穿着。如 1998年春夏季推出了非古典式样的外穿内衣,透明镂空、粗犷返朴、旧物再利用,重新加工,拼凑制成新的服装,服装上留下大量未完成的痕迹,表达出自然的、朴实的生活态度。反传统主义还表现在解构主义现象,在原款式的基础上,将衣片进行不同部位、形状的分割,然后在分割的基础上又进行组合,使服装结构具有耳目一新的特色。1986年秋冬服装设计大师戈尔捷的作品大胆尝试不同面料的相互组合,则是一种结构主义设计的运用。

2.新装饰主义的后现代服装设计。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大批量、规格化、缺乏人性的设计产品大量出现,人情味感觉的工艺装饰服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1996年出现的新装饰主义强调手工艺的处理方法,利用印染、刺绣图案、玻璃串珠、人造水晶、金属亮片、流苏缘饰、层叠抽褶等方法设计。例如服装设计师1998年渡边纯弥的作品运用悬垂、打褶构成的浪漫的装饰主义,用经过特殊化学处理的印度棉面料,形成纯白的礼服,头部罩纯棉透明面纱,表现纯洁俏丽的美感。新装饰主义还强调复杂的洛可可主义,利用蕾丝、层叠抽褶来加强服装的浪漫情调。

(三)有市场活力的后现代服装设计

后现代艺术影响了一批年轻人,后现代设计并非设计师孤独的尝试。受后现代艺术影响的年轻人当然也要在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衣服。市场给了设计师最有力的支持,同时设计师的名望也是利润的来源。当六七十年代波普风格、朋克风格兴起时,市场就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设计师也迅速的为这群新人类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而大胆地进行各种后现代主义设计尝试,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设计突破功能主义的束缚的发展。市场与设计师相互依赖。

总之,后现代艺术以它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服装设计师们及极富个性的人群。

参考文献:

[1]罗旻,张秋山.服装创意[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第6篇:服装设计的意义范文

极简主义(Minimalism)最初出现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是一种以追求简单到极致的艺术理念,在风格上倡导简洁,在方式上崇尚简约。著名设计师密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即是多”的理论,开创了极简主义设计应用的先河。在那个众多主义涌现,不同流派频发的相互碰撞时代,极简主义应运而生,是现代艺术思想的终结,也是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发端。它代表了一种新的艺术态度,时尚标志和文化倾向,其在建筑、绘画、雕塑和服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它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而后慢慢淡出大众视线。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些年来,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整个社会、经济和文明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发展的迅猛、节奏的加快、环境的嘈杂,让人们感到压抑和烦躁。受此影响,人们开始向往自然、追求单纯、崇尚洁净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为了顺应这种价值取向,极简主义的新兴恰到时机,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极简主义意味着将设计思维返璞归真,正渐渐成为大众选择的主流趋势。极简主义设计,即指在设计构思到最终以产品面向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中,都注重造型简洁、色彩清新、材料纯粹等要素的相互契合,通过看似简单而不单调的简约设计表现,来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服装设计作为人类必需品衣食住行的首选,便是一个造物过程,设计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极简主义服装设计的再思考,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新的启示,诞生在中国的时尚女装品牌“例外”的设计就是践行极简主义的成功典范。

2.极简主义服装设计的本质

极简主义服装设计的本质是注重“质”的设计实践。质,在此包含了“实质”和“品质”两层含义。实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必然固有的性质,也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实际属性。服装之所以是服装,它自身固有的最充分的表现即是为了人遮蔽风寒的穿着。穿着的自如、自在、自足是服装设计最根本的意图。品质对于服装而言是指其满足消费者实质之外所具有的功能:个性识别、技术含量、文化内涵和附加价值等。品质是品牌的灵魂。“例外”品牌女装设计就是依托于稳定的产品质量,塑造了稳固的品质形象,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极简主义服装设计是设计师高度抽象概括的产物,也是深思熟虑取舍的结果。回归事物原本,表达实质、追求品质是设计师的最高理念。无论是形式语言,还是审美情趣,极简主义服装设计超越复杂,保留纯粹。这种设计观念不单纯是一种设计方法,而是在新形势下,对自然与人类共生共荣关系的再审视。以极少的选取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保证品质追求,是当今社会大众群体对保护环境意识的再觉醒。极简主义服装设计的本质在于“师法自然”的思想,人文关怀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极简”作为一个潮流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风格和形式的变化,更是一种设计策略的变革和生活方式的提倡。

3.“例外”女装的极简主义设计

“例外”女装,品牌和反转英文“EXCEPTION”标志一出场,即引得人们与初次相见似的好奇。当中国国家主席携夫人首次出访俄罗斯踏出机舱的那一刻,身着“例外”女装的第一夫人大方得体,成为聚焦的闪光点。而当人们后来了解得知,“例外”品牌是在1996年创立时,更是尤为惊讶。在那个年代许多外国人心目中,中国服装是低价劳动力的来源,是知名大牌的代工,而此时眼前的“例外”,真是一个例外,这一个中国品牌游走于国际时尚圈的“边缘”,体现了东方女性的素雅韵味。“例外”女装的设计核心思想是为“创造和传播基于东方哲学的当代生活艺术”,秉承中国本土文化的原创精神,凝聚注重精神追求的价值,结合都市女性审美的情趣,设计出简而含蓄、舒而适用时尚品牌。用“例外”创始人马可女士的话来说,就是“我仅仅是通过现实的时空去表达我心目中那个趋于完美和纯净的境界——让我们回归本源的自由方式”。“例外”品牌女装设计,体现在极简主义理念下的推崇洗练的款式造型、雅致的色彩搭配和纯粹的材料选取三大要素。服装的造型款式,是由外部轮廓和部件细节构成,是设计变化的基础。外部轮廓形成了服装的线条,并直接决定了款式的流行与否;部件细节的处理在领型、袖型和口袋等细微变化的差异程度,正如俗语所说“细节决定成败”,可见细节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例外”女装设计运用最简洁的外部轮廓,让消费者从中感受到穿着的放松和自信。设计从整体性上把握部件细节的关系,结合精致和雅致变化构成最纯粹的样式,达到“添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的有机组合。这种设计需要设计师具有较强的概括、取舍的功底和极致的审美素养。色彩搭配是服装设计中最为醒目的一部分,最易表达情趣和情怀。雅致的色彩搭配是极简主义的风格体现。色彩从文化角度和精神层面上被当做人们心灵和感情的投射。人类所感知到的色彩现象,都是由色相、明度和纯度三属性构成。“例外”女装设计师惯用经典的“无彩色”黑、白、灰为主导,辅以茶绿色、橙黄色、浅咖色等“有彩色”相互对撞,搭配出极具东方韵味的色调关系,给人们一种清净、淡雅的视觉享受。材料对设计师而言,既是可视可触的物质存在,也是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的载体。材料在服装设计中又称面料,是人的第二层皮肤。选择材料的原则是符合穿着的舒适度和功能的实质需求。一个知名品牌品质的基础是选采天然材质和环保面料,这也是极简主义服装设计的重点。“例外”女装设计的材质选择基于舒适、可体、健康的要求,常用棉、麻、丝这些肌理鲜明、质感亲肤、光泽温润的材质。尤为可喜的是“例外”研发出了一种名为针毛的面料,用针将棉绒插到布面中,表现出特有的山水画的意味。如此同时,例外设计师还从材料自身的生产过程中,选用低能耗、少污染、易加工等特点的新型面料。“例外”品牌女装设计安于简洁、崇尚雅致、追求纯粹,这种蕴含了节制、理性、贴切知心直指本源的设计理念和实践,在一定意义上浸润着东方哲学思想形成了独有的中国风格。它从本土走向世界,也由小众逐渐在更大范围内流行,并成为一新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值得可喜可贺。

4.结语

当下,我们进入了一个交织着多重复杂性的社会,在新的背景下,极简主义成为人们满足了物质需求后在精神世界里寻找到慰籍的一片绿洲。艺术家陈道明曾说:“世间万物由简入繁走到今天,该由繁至简了”。是的,时尚也是如此。服装设计师应该有所担当,采用什么理念,采取什么主张也是摆在设计师和服装产业面前的问题,极简主义给予了正确答案,“例外”女装设计也交出了满意答卷。半个世纪以来,虽然极简主义之于设计起起落落,但今日重新回归,也让我们再思考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如今的服装设计与世界发展趋势宏观上方向一致,极简主义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具有时尚引领作用。真正的设计价值如何体现,让设计师对极简主义有了更深层更清晰的认识,对此极简主义的设计探索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和推动。

作者:张奕 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杭间.设计道:中国设计的基本问题[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刘志峰,刘光复.绿色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第7篇:服装设计的意义范文

德国的表现主义绘画风格逐渐在历史舞台崭露头角。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致力于艺术家本身的直观艺术表现,并且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意念对作品的影响,如通过作品描绘直觉和梦境感应等。他们的作品的笔触多比较奔放,辅以感染力极强的色彩语言,加上不拘一格的外部造型,这个风格中的代表性艺术家便是马蒂斯。另外还有以毕加索为主要成员的西班牙立体派风格,以改变结构而独领,也就是利用艺术家的思维扩展出的概念来替换现实的客观实在的外形概念,作品的视觉感受比较独特,需要有主观的分析才能理解作品所阐述的意义。而在当时的俄国以康定斯基为领军人物的抽象主义风格,则致力于描绘“艺术的抽象”、“主观艺术精神”的绘画理念,以不拘一格的色彩构成、线条构成来展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这时,众多绘画流派都以最时髦的口号、主张和表现手法,纷纷亮相,皆以表现新的思路著称,如达达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风格等多种思路流派都开始崭露头角。他们的名称各有不同,但都主张艺术思路要具有开放性并适应未来的需求,主张艺术的直观印象,主张自我表现。这些画派聚散不定,由于各人的行为动机和个性差异,或分道扬镳,或另立门户,或貌合神离,因而很不稳固。以致到了后期,有些人根本上否定艺术本身,强调精神表现,乃至丧失了美的表现和表现美的艺术本性。现代艺术发展至今,之所以还是具有较大影响,原因就在于其中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内容,其所表达的内在含义也受到了现代社会的认可和关注。因为现代艺术是“将被禁锢的人们的思想和被封闭的人们的视野一一打开,让人们认识到艺术的多样化、多重性和多境界。”所以,时至今日,现代艺术还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就服装而言,它对服装的设计风格,表现为一种艺术的纽带之缘。

二、设计风格结缘

风格一词,现代社会出现频率较高,诸如说话、办事、穿衣等,都可以概括出“某某风格”,它是一种个人特点的显示。艺术领域的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就目前设计界而论,服装的设计风格,是指在整个作品中所透露出的倾向性的设计个性和艺术特色,它可以是设计师个人的,也可是企业的,或两者兼而有之。

(一)波普风格的设计

“POP”是Popular的英文缩写,意为“通俗性的、流行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英国。“波普艺术”,指的是“大众化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年轻的”、“戏谑的”、“商品化的”、“用毕即剖的”、“短暂的”形态与精神的艺术风格,通过塑造夸张的产品造型和比现实更典型的形象,缓解了现代主义的紧张感和严肃感,为休闲享乐打开了便利之门,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设计风格的代名词。在家居、服装复古风劲吹之当今,它又充当了时尚的化身。服装设计中采用光亮材料、色彩鲜艳的人造皮革、涂层织物和塑料制品的大量出现,造型设计突破陈规旧俗,色彩大胆而强烈,为年轻一族、职业女性所喜爱,成了新时代的风尚。波普艺术旨在打破生活和艺术的界限,努力消除艺术中的高雅、低俗之分,开辟了大众化、通俗化、商业化的艺术走向,使各种商业内容、生活用品、日常琐事都可以作为表现的对象,所以,“它与世俗生活的界限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常常具有时尚色彩和商业色彩”,这就为包括服装在内的产品开拓了新的空间,以适合大众消费的标新立异、变换口味,而具有积极意义。

(二)立体主义风格的设计

源于1907年至1914年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流派,对服装的影响是巨大而持久的。由法国人保罗•布瓦列特向“新样式艺术”繁琐累赘的“S”服装发起的革命性挑战,使服装史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世界许多著名设计师都不约而同地在立体主义绘画中寻求灵感。早在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女设计师艾丽莎•什帕列里就指出,服装设计应该有如同建筑、雕塑般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日本著名设计师小莜顺子更是被称作“最能传达毕加索作品概念的艺术工作者”。她最擅长几何图案与色彩分割的表现手法,以反映对未来世界的向往。服装大师伊夫•圣•洛朗在1988年巴黎春夏时装会上,就别出心裁地引用了立体主义画家乔治•布拉克画作中的“白鸟”,一大一小、俯仰来去的形式,大有离开人体而独立之势。

(三)未来主义风格的设计

主要形成和发展于地中海北岸的意大利的“未来主义”绘画风格,强调未来的艺术形式的描绘应带有“现代感觉”,应该能够描绘出现代文明强烈的思维波动、震撼的音乐质感和多维度空间概念。而服装的主要表现形式则是借助外形、颜色感染力和所运用的材质加以表达。新潮的设计师让•保罗•戈尔捷的宇宙太空系列,外部造型具有独特性,构成形式具有感染力,借助不同类型的材料表现身体的每个部位。安德烈库雷热所创造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的未来主义风格的服装作品,其外在造型清晰明确、线条感强烈、平面色彩图案和单色部分对比的形象,表现出给大众难以捉摸的“未来”概念。从本质上讲这种风格的服装设计思路,在某些角度上描绘的是“极少主义”,这种观念主张用单纯的色彩构成理念、简洁的结构展现出设计师的艺术表现思想,是以后岁月设计师们一直所奉行的经典。2007年秋冬,未来主义驰骋愈甚,服装界借以颠覆传统的面料应对着明日未来之畅想。

(四)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设计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自产生起就不断影响服装设计的艺术流派。它因法国作家布列东在巴黎先后发表的两次“超现实主义宣言”而知名于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其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潜意识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宣称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彼岸”世界,即无意识和潜意识的非理性世界,并认为这后一世界比前一世界更为真实。他们信奉的格言是,事物的真正面目常常与人们得到的第一印象截然不同,主张“下意识”、“梦幻”、“幻觉”、“本能”是创作的源泉。这一思潮波及范围相当广,影响到服装领域,带出了一种史无前例,强调创意性的设计理念。于是,惊世骇俗的图案、炫目的色彩、高跟鞋式的帽子等超常规的作品,塑料、玻璃、金属制品饰物等,都堂而皇之走进了服装设计领域,以明确回应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的格言:事物的真正面目常常与人们得到的第一印象截然不同。其中,公认为“最具艺术家特质”的是日本的三宅一生,以远东艺术风格和西方主流思路相互结合的一种设计风格,在其1982年诞生的服装作品,整体使用了较为细腻的黑漆布组成,采用竹子材料的胸甲,喷涂上黑漆,造型上强调大斗笠帽和折扇,这完善的日本新女性形象,皆为“超现实主义”手法塑造而成。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还举办了超现实主义的服装展览,获得极大成功,惊动了上达世界一流的服装设计大师,下至服装潮流的追逐者。一时间,巴黎、伦敦、米兰、纽约等服装重镇的一流设计师都加入了这一行列。日本的君岛一郎、法国卡斯特巴杰克等,都有作品问世。这种以大胆革新、奇思妙想,于荒诞中见童趣的创作精神,推动了服装设计,使平时看来不可能的怪念头变为现实的作品。当然,议论也在所难免,还引发了服装中的色情主义。拉格菲尔德、洛朗等大师装饰袖口所用的唇形珠宝,就是显例。最早把超现实主义成功地引进服装设计领域的是埃尔莎•夏帕瑞莉,她在非理性的服装世界里,突发奇想,把一只高跟鞋倒扣在头上成了一顶时髦的帽子。超现实主义于服装设计来说,最大的功绩,就是发挥巨大的想象力,把本来毫不相干的材料组合成新的作品,激发创造灵感,从而开启新思路,即拓宽服装设计视野的一种新思维方式。

三、现代艺术理念对服装设计艺术的影响

第8篇:服装设计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装饰语言;服装设计;符号特征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041-01

一、服装设计中装饰语言的概述

“人类的历史就是创造和运用符号的历史,”中国因五千年来的文化和艺术所拥有的视觉上的符号特征而被称为“符号中国”,而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在装饰形态上所具有的符号功能直接影响了现代服饰设计创作的理论和实践,丰富了服饰设计世界的多样性。

苏珊・朗格曾提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表象符号”。在中西服饰历史上所累积的饱含着浓郁民族特色的经典装饰语汇,在今天也成为一种设计创作的符号元素,设计师们将各种装饰元素自如地运用于设计作品中,其作品所体现的风格和趣味特征便带有强烈的个人符号特征意味,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自我表达的意识风范和创作意念,创造新符号的过程是对符号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过程,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要运用独特的装饰语言使服装呈现出个性的特质,以彰显装饰语言在服装设计中的鲜明特色。

二、服装设计中装饰语言符号的特性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符号的功能是赋予对象形式和概念,并使对象比在纯粹的自然中更容易被认识。在现代设计中,符号设计的主要功能是交流、传达特定的信息,将信息转化为视觉图像的装饰符号,使大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一)象征性

象征是一种联想和经验,用以代表、体现、表示某种事物的一种物体或符号。它是人类相互交流的基本方式之一,往往用特定的事物或形象,暗示另一形象或某种特殊意义;装饰的根本意义在于它已形成属于内在精神的固定符号,而不是变来变去的形式魔术。服饰设计中装饰语言所具有的符号象征性、直观性,在世界各民族各地域都具有共通的特性。

服装上装饰语言的象征表意可追溯到原始艺术的原始思维,可以这麽说原始的象征思维产生了直观的图形和符号,同时符号又传达出强烈的象征寓意。传统社会在服装的样式、穿着方法尤其是装饰语言的特征上,往往有着直接可读的意义,装饰语言具备象征符号的功能,传递出民族的习性和审美情感,总体面貌神秘、幽远、古朴。例如苏格兰经典的格林达吞纹,伊斯兰的缠枝花草和阿拉伯文字,日本和服的友禅纹样,中国的龙凤、团花等图案。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的象征寓意的重要性高于一切,因为那是民族的标志;避邪的武器;如苗族的龙、蝴蝶、鸟等装饰纹样,藏族的八宝、百结、莲花、动物等佛教吉祥装饰符号。

(二)标识性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符号的功能是赋予对象形式和概念,并使对象比在纯粹的自然中更容易被认识。符号的指示功能即符号标示了与它所指示对象的一种习俗性联系的特征,指示符号利用媒介物与指涉对象之间具有的空间联系或因果联系而形成的标识,利用装饰形态造型因素使人们的视线集中,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的功能,显示事物的名称、形态和区别。符号的标识性更确切地可解释为认知性和普遍性,认知性是符号语言的生命,而设计作品的符号语言只有被大众普遍认可和接受才能达到识别、标识的目的。

在制服、运动服等一系列特定服饰的设计中,装饰符号语言的运用和特定的标识性是必不可少的设计元素和依据,以此区分不同的工作性质和社会职能。军服、校服、航空宾馆制服等服装的设计,除款式上的大同小异外,色彩、配饰等细节装饰的设计和运用,作为制服直观的装饰符号起到整体着装印象塑造和区分不同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的作用。

三、服饰设计中装饰语言的表现方式

作为服饰整体视觉形象的组成元素,装饰语言需要设计,同样符号特征的装饰语言有其精心的设计构成和表现方式。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一种语言的使用,一件作品的表现往往就是一种自发的情感表达方式;而服装中装饰语言的表现手法是设计师自我创作意向的符号和个性特征的显现。“服饰设计的艺术张力,正在于物体表面的符号流动;正在于后现代社会全球文化‘表象主宰内容’的设计意识形态,是表面化的肤浅,也是深度的个性特征及文化想象”。服饰设计创作呈现的手法,在于抽取不同的艺术创意元素,组合全新的时尚文化样貌与时代语汇,并将此样貌所蕴含的意义,传递给观者进行多元的诠释。服装中装饰语言的运用,体现了设计师自我表达的创作理念,显示出设计师主要的设计风貌和个性创作风格。

第9篇:服装设计的意义范文

1.1外表层:形的展现外表层是服装的视觉形式的展现,即色彩、造型、材质、图案、装饰等造型要素的效果。外表层是产品美学最直接的表达,服装美学通常以外在的视觉形式和装饰来体现。中国美学在造物领域创造了丰富而精彩的元素,其独具特色的线条、色彩、构图对服装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整体和造型的对称与均衡、长短比例关系的协调、节奏和韵律的范式、色彩的意义和组合规律、图案构成的尺度与组织等具有中国美学特色的形式法则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总结,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在服装设计中,常常将选择的设计元素套用在产品表面,或者通过对图案、色彩直接利用,或者通过拼贴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运用这种方法,关键是在造型上确定好恰当的位置和所要表现的部位,并要考虑图案或纹样与其它各部分的比例和呼应关系,使图案、色彩与服装达到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1.2中间层:符号的转换符号作为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标志物,是表述、传递信息的关键。符号是能够被感知的客观形式,是精神外化的呈现,符号的应用是对原有抽象事物进行解读和分析,进而建立知觉符号与被反映物之间的联系,并呈现在人们的视觉、触觉之中。在服装设计中产品如同语言一样,具有符号的特性,用来传达意义。服装的产品语义学就是将产品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外在形式传达产品的意味,将产品的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同等重视起来,强调意义的传达,并将文化、心理、象征等信息的包容作为评价产品的重要标准。形式元素和处理手法通常被看作语义传达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加工与整合,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在服装设计中,可以采用拆解、指代、简化、借用等符号转换方法表现中国美学的精神和意境。拆解是将整体分割或打散为多个不同部分或单位,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分解成单形、元素等。在服装中,可以将具有一定含义的纹样进行拆分再重新组合,以新的组成形式运用在设计中。指代是运用抽象的表现形式来象征具体事物,例如在礼服设计中常运用大红色,以“中国红”传达吉祥寓意。简化是将传统的形象或元素进行提炼,通过设计元素单纯化、组成形式简约化来适应当代生活节奏,删繁就简使设计表达更精准、明确。在服装设计中,常常对繁复的传统图案进行简化,保持其神韵和意义的同时增加现代感,契合当下的审美与需求。借用是在传统中寻求与产品的外在特征和表现手法相似的部分,以此作为参照进行变化和创造。在服装设计中可以借鉴具有特定意义的传统服饰的形制、结构以及工艺的创作手法,通过适度的改造运用在现代服饰中。中国美学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使其在表现过程中需要借助一定的设计和转换手法,通过将中国元素进行再加工,或创造相关符号,使其具有高度概括性和适用性。

1.3内核层:意境的表达“意境”是中国美学和艺术创作有的核心概念,历来被视为最高的美学追求。意境是展开丰富想象创造出的艺术形象,是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是人与物之间情景交融的感受,是造物艺术的灵魂。意境的营造是服装设计的难点所在。服装设计师通过对社会文化的观察和感悟,凭借着艺术修养,在头脑中形成所要表达的精神意蕴,进而通过服装的外在要素及穿着服装时的状态体现出来,这种动与静、形与神的结合是对服装意境和着装气质的全面表达,带给人想象的空间。服装设计的意境需要通过“动”与“静”的协调来实现。孟浩然曾写道:“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生动描述了服装在动态与静态中表达的意境。中国美学注重服装的造型与人体的关系,服装以人体为依托,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预留空间和独立结构,在人的行走活动中,服装自然产生褶皱、垂坠和波荡,随着人体的动态而变化无穷,具有独特的律动之美。服装设计的意境还需要通过“形”与“神”的统一来表现。“形”是指面料、色彩和形态所构成的服装形象,给人以直观的美感认识;“神”指服装形象创构的风格、氛围,给人以深度的审美体验和想象空间。“形神统一”和“去形留神”是服装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形神统一”要求服装的设计要素和构成方法符合意境表达的需要,具备特定的秩序,各部分之间和谐统一,设计素材的加工、提炼和重组与所要表达的意境成为有机整体,通过富有象征性的艺术语言拓展艺术想象,以有限的形象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去形留神”要求服装设计做到恰如其分,设计元素的取舍应根据所要表现的意境而具有特定的规则,在设计中只有去掉多余的内容,才能突出其精髓和特征,传递服装的内在美感。

2基于中国美学的服装设计方法

基于中国美学的服装设计可以从核心层次、中间层次、外表层次出发,从不同的层次展开美学表达。即可以从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中寻求,确定造物追求的精神核心;也可以从典型的中国美学意境中寻找方向,通过合理选择和组织设计元素“传情表意”;还可以在服装的材料、造型、色彩等外在形式中直接采用中国特色元素,体现鲜明的中国传统特征。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需要把握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象征内涵,以点、线、面、体等要素塑造服装形态,以均衡、对比、韵律等形式法则传达特定的意义,展现特定的审美特征。

2.1精神内涵和诉求美学是哲学的一部分,中国美学潜藏于儒家、道家、禅宗以及楚骚的思想智慧之中,构成了中国美学的四大体系。不同的美学有着各不相同的核心观念,为艺术创作和造物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2.2美学风格的传达风格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独特表现,是具有概括性的整体特点。美学风格的传达是将内在的精神意蕴赋予表象,是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的结合。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对诗歌艺术创作进行了总结,将典型风格分为雄浑、冲淡、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等二十四种,对相应的美学意境进行了分析,形象地概括了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清代黄钺仿司空图所做的《二十四画品》将中国画的风格分为沉雄、冲和、淡远、朴拙、超脱、荒寒、清旷、圆浑、幽邃、明净、简洁、精谨、空灵等二十四种,将视觉艺术的抽象情态进行了归纳,分析了画艺创造的典型境界。这些中国美学的典型对服装产品设计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在表达中国美学时可以选取这些典型风格进行展开。服装美学风格是通过设计元素及其组织关系形成的,风格是主观性的感受,并具一定的特点、共性和稳定性。在服装中,儒家美学注重端庄、含蓄的文质彬彬,道家美学强调自然、不事雕琢的洒脱,禅宗美学追求质朴、简约的自由自在,楚骚美学充满神秘、浪漫的绚丽姿彩。中国美学的多样化造就了服装风格的不同特征,有着重体现“天人合一”的古朴、自然之美,也有注重洒脱、灵动的超越之风,有注重表现“出水芙蓉”般典雅、内敛的含蓄之美,还有奢华、繁复的华丽之风,其风格的迥异也正体现了中国美学独特的包容性。

2.3外在形式的表现服装外在形式是人们所能看到和感受的客观存在,其形式要素包括材料、造型、色彩、图案、工艺等,这些要素是服装设计的基本内容。材料是表现产品造型的媒介,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性和语言,材料通过自身的质感、触感以及加工性能、成型性能传达出独特的美感。基于中国美学的服装设计首先应该从面料的选择入手,以天然材质为主,或是运用一定的手法对面料进行加工再造。中国特有的材质更适合作为表达中国美学的设计语言,例如中国本土原创品牌“天意”就以莨绸为面料,推动相关传统织造工艺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天意”品牌也由此成为传承中国纺织文化的代表,莨绸服装成为其品牌的显著标识。造型是最重要的外在表现要素,体现了产品的外形轮廓和内在结构。西方服装的造型立体,突出人体特征,甚至使用裙撑、肩垫等附加物改造人体,夸张地表达人体造型。而中国传统服装多采用平面剪裁的方式,结构平直,服装造型柔和,具有较多的自由松量,随着人体的活动呈现出轻松飘逸、随形而变的特点。人类对于色彩的感觉是最为强烈和直接的,色彩的美感来自于鲜明的视觉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丰富联想。中国的五色观体现了“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其色彩理论影响了人们的造物设计和生活礼仪,支配了各领域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中国色彩美学体系。作为色彩本源的青、赤、黄、白、黑具有丰富的意义,代表着方位、季节、相生相克等观念。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色彩的偏好又在不断变化,中国奢侈品牌NE.TIGER总结了华夏数千年服饰文明的色彩脉络,提出以黑、红、蓝、绿、黄作为华夏礼服的基色,使色彩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美学符号。图案是表达中国美学的一种直观形式,同时也深赋象征意义,是心灵世界的外现化和抽象化。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相对的独立性使其可以方便地运用在服装中,通过面料织造、色彩变化、刺绣装饰等方式体现出来。服装上的图案是民族符号的标识,包括了抽象、具象、夸张、写实等多种形式,涉及花卉虫鸟、山峦亭阁、几何纹样等多种题材。在现代服装中,常常对中国传统纹样进行简化和整合,在保留美学风格的前提下符合当代审美。基于中国美学的服装设计还常常体现在所采用的工艺上。中国传统服饰工艺造诣高超,刺绣、织锦、盘结等都是被广泛应用的特色技艺。镶、嵌、盘、滚等在领口、袖口、门襟、裤脚、下摆等位置的装饰手法给设计带来丰富的变化,也是表情达意、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借鉴传统工艺,采用特有的装饰手法既有助于表现中国美学的意蕴,丰富了现代服装设计的语言。立领、盘扣、偏襟等特色局部设计是传达中国传统服装精粹的重要内容,传统服饰中的云肩、水田衣、马蹄袖等在现代服装中的改造和应用,或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服饰品种,例如肚兜、霞帔的再现,都是表现中国美学的重要元素。在设计中,应该将中国传统服装中具有代表性的局部提取出来,巧妙地与现代服装结合,以呈现中国风格的典型特征。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