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市场分析报告范文

建筑工程市场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建筑工程市场分析报告

第1篇:建筑工程市场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建筑消防 设施检测 现状 改进措施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是所有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中,必不可少的安全检测。建筑的消防设施是否标准,关乎建筑的消防安全与的人身安全,因此对现代建筑质量要求严格,因此,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负责建筑消防检测的检测机构,承担的工作压力不可估量。但是,建筑消防中介设施检测机构市场需求增加的同时,检测机构在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过程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建筑消防设施的顺利运作与建筑的安全无法保障,科学的进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是检测机构工作的关键。

1 当前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检测机构市场秩序混乱 检测质量得不到保障

由于我国在建筑消防的管理体系的建立还在完善的过程中,无明确的管理制度与责任承担的划分,检测机构对建筑消防检检测结束后期没有跟进以及监督管理,使得建筑消防设施的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同时,随着建筑行业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需求加大,引发检测市场的混乱,出现恶性竞争,这些问题对检测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建立与完善建筑消防的管理体系对维护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市场秩序十分重要。

1.2 检测机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国家在培养专业检测人员暂无对口的专业学科提供学习,使得优秀专业的检测人员稀缺。而消防设施检测的工作大多是要实地进行操作完成的,这需要检测人员利用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去处理。但是当前多数检测机构的人员组织构成,由不限专业的社会招聘而来,仅经过短期培训便上岗。以此形式构成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队伍,检测质量无法保障,为建筑工程的运行埋下人为隐患。

1.3 检测报告格式混乱且记录内容不具体

检测报告是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对建筑设施的运作进行检测后得出的结果报告,即使当前各个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实行的检测标准大部分都是一致的,但在检测结论中使用的报告形式却是不统一,多种形式的。在检测报告内容中,标记内容参差不齐,对新标准的实施不关注,在引用标准做报告的时候,依然使用过去的旧标准。在写报告的过程中,出现基本的记录时间、名称的错误。详实的检测报告数据记录,便于检测报告的完成有据可依,然而混乱的原始检测记录,使得检测结论报告的格式便无从谈格式统一。

2 针对当前建筑消防中介设施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1 改进完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 增强管理力度

我国对管理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暂时没有一套完整具体的管理体系,统一的管理准则,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在建筑消防设施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起到判定解决作用。因此,完善的检测体系,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尤为关键。在确定检测体系的过程中,要根据在实际检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再制定,方可使实际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高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管理,除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需要质量监督部门与消防部门的共同携手配合,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加强管理与检测审批严格把控,提高检测标准与检测机构专业人员、场地设备的投入,避免皮包商投机取巧。提高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跟踪管理力度,不定期进行抽查,查看检测工作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是否有对检测结果造假的情况,对违反者,进行严肃处理。组织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成立机构协会,加强交流,提高技术能力,对检测收费标准进行协商,交由物价部门合理制定并进行公开,使得检测机构之间在井然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形成良性竞争。

2.2 大力培养检测人才并提高人员素质

由于我国在培养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人员上没有对应的专业学科提供学习,优秀专业的检测人员紧缺,导致检测队伍素质普遍降低。然而检测过程中出现的检测问题,需要具备丰富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解决,建立具体完善的培训体系与提高检测人员素质是当前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相关部门应成立检测培训机构,开展提高专业技能的培训,注重培训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提高学员对检测机构行业的服务、职业道德意识。培训结束后,严格要求学员通过考试,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合格后授予上岗资格证。为了保障检测队伍的素质水平,对获得上岗资格的检测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与培训,及时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检测能力。只有提高检测队伍人员的素质,才能在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中保障检测质量。

2.3 规范报告格式和记录内容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原始数据记录,作为报告内容的参考依据,严谨的报告内容是对检测结果的负责,因此,对检测报告有所要求,严格规范报告格式与记录内容,做到统一。在解决措施上,有关的管理部门应组织研究检测报告的格式与原始记录内容的相关专家,将检测报告的格式与记录内容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并且结合建筑消防设施的特点制定统一规范报告的格式,让检测报告的结果明了准确,内容做到严谨。原始记录格式将检测现场的实际情况详细真实的记录,与检测记录结合,即可让设施运作的基本情况真实反映出来,同时报告具有较强依据性。

3 结语

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需求加大的同时,消防设施检测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随之增加。因此,规范管理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是刻不容缓的工作重点,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管理,为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安全与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胡琼.浅析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1):119.

[2]陈祥方.论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现状及措施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03):83.

第2篇:建筑工程市场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建筑业;和谐;就业; 工资拖欠

Abstract: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construction employment and migrant workers pay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mprov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construction; Harmony; Employment; Unpaid wages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当前都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情况下,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需要和谐,即和谐建筑业。所谓和谐建筑业,就是指构成建筑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被动性和局限性的弱点,它不仅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投资建设规模的限制,还受技术进步水平、装备改善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建筑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诸多的不和谐现象,成为建设和谐建筑业的绊脚石。

一、建筑业就业问题分析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同时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对于缓解我国迅速、广泛、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筑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1.1 我国建筑业就业状况

我国建筑业自1978年以来,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已由原来的854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3893万人,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同样由1978年的2.13%增加到2002年5.28%,由此表可以得出建筑业对我国人口就业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从事采掘业的人口数量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有78年的652万人增加到93年的932万人,后又降低到02年的558万人,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由78年的1.62%降到02年的0.76%。制造业就业人口数量由78年的5332万人增加到02年的8307万人,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由78年的13.28%降到02年的11.27%。建筑业对就业的贡献要远远超过采掘业。

1.2 我国建筑业就业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筑业就业情况的比较分析

1.2.1 与加拿大的比较分析

2001年至2005年加拿大建筑业就业人数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在2002年,我国的建筑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5.28%的比例要小于加拿大的6.31%,说明我国建筑业仍有容纳更多就业人口的潜力。

1.2.2 与香港的比较分析

香港从1997年至2004年无论是建筑业还是制造业其就业人数和所占比例都是下降趋势,尤其是制造业,下降了将近一半,就业人口由97年的443,000人降至04年的231,600人,所占的比例由97年的14.00%降至04年的7.04%。在2002年,我国建筑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为5.28%,远小于香港的8.12%。

1.2.3 与台湾的比较分析

我国台湾建筑业就业人口在2000年至2004年有下降趋势,但是其2002年7.5%的比例仍然要高于我国。

图1 中国与加拿大、香港、台湾就业比较图

二.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分析

2.1建筑业农民工工资问题

农民工在我国业已成为一支极其重要的建设力量,由国务院研究室牵头组成的农民工问题调研和文件起草组撰写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显示,2004年农民工在制造业就业的占30.3%,在建筑业就业的占22.9%,在社会服务业就业的占10.4%,在住宿餐饮业就业的占6.7%,在批发零售业就业的占4.6%。建设行业农民工数量占据了庞大的比例。建设行业的工程拖欠款是指施工企业(建筑业企业)在报告期末应向发包单位(建设项目或单位,以下简称建设项目)收取而未收取的工程款项。长期以来,在我国建设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的工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被拒付的现象极其普遍,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恶化了企业交易信用环境,极大地困扰着许多企业的正常运转,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社会各界的和谐发展,造成了全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2.2工程拖欠款问题产生和恶化的原因

(1)建筑市场供求失衡是工程款拖欠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建筑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领域广阔,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容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但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建筑队异军突起,致使全国建筑业劳动队伍迅速扩大,队伍出现严重膨胀,直接导致了建筑领域的不良竞争。

(2)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是工程款拖欠成风的根本原因: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和法制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之一是信用体系。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加上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社会上信用缺失行为盛行,反映在建设领域,加剧了拖欠款问题的恶化。

(3)很多建设单位在资金不到位、不具备开工条件的情况下,仍然盲目开工建设,是造成拖欠工程款的主要原因。从拖欠工程款的建设单位性质看,政府部门、国有法人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各种性质的建设单位都有工程款拖欠现象。

(4)建筑市场的法制不健全,解决拖欠工程款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

(5)农民工缺乏法律常识和维权意识。由于立法不到位、政府行为不规范,导致市场上违法违纪、暗箱操作替代法规的现象屡禁不止。

图2 拖欠款原因鱼刺图分析

2.3 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方法

(1)构建法治政府,强化政府责任意识。

(2)规范建设程序,加强监督管理,切断欠薪链条

计划部门要严格执行立项审批和开工前审计制度,审查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部门要按照投资计划,审计建设项目开工前的资金到位情况和手续完备情况等。在项目建设全部过程中,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审批后的动态管理,劳动监察部门要深入基层,掌握项目建设各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对违纪违规行为做出相应严肃处理。

(3)完善农民工工资问题相关法制建设,严格依法办事

目前我国的多部法律、法规都对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作了相应的规定,根本法有宪法,基本法有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劳动法,其中劳动法还专门设立工资一章。当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还尚不完善,且任何完备的法律规定都需要人来执行,应当提高执法者法律素质,严格依法办事。

(4)强化工会作用,建立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

农民工需要通过工会提高自身的力量,在与用人单位抗衡的过程中,单个农民工没有与用人单位讨价还价的资本。如果在工会的潜力推动和组织下,农民工联合起来形成对抗用人单位的合力,那么用人单位就不敢也不会再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了。

总之,要真正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尚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参考资料:

[1]建设部.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2]崔长圃.如何从源头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5年第6期

[3]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分析报告

[4]王少波.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第6期

第3篇:建筑工程市场分析报告范文

一、深化学习,明确主题,坚持理论学习贯穿活动全过程。

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其效果好坏将对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市建委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这一主题开展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城乡建设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明确改进思路和具体措施。

在分析检查阶段,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活动始终,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省市领导讲话精神等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全面认识、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政策和实践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城乡建设、建筑业管理、建筑节能、建筑市场管理中去。把科学发展观和城乡建设科学发展的要求作为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的衡量尺度和重要工具。查清找准当前城乡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发展意识、体制机制、思维方式、工作措施入手,认真分析主客观原因,清醒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符合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二、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12月21日下午,市建委党组召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暨年度民主生活会。这次民主生活会,旨在进一步查找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找城乡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议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和工作方案。

1、精心组织,充分做好民主生活会准备。制定了工作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在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干部职工之间开展谈心活动,摸清和掌握思想动态。在市建委网站学习活动专栏上刊登征求意见函,设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电子箱,召开群众座谈会,欢迎群众提出宝贵意见,并要求班子成员认真听取意见,撰写书面材料。这些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氛围,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了充分铺垫。

2、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主任首先代表委党组回顾了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城乡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我们在解放思想、统筹城乡发展、建筑市场管理、服务意识、工作作风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和城乡建设的发展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要求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作为今后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和最佳的突破口,创新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促进建委系统自身改革与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班子成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作了深入的对照检查,积极发言,摆问题、提意见、表建议,以严肃认真、开诚布公的态度,结合工作实际,深刻检查党组及个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对城乡建设工作和党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了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会上对问题进行了探讨、归类、研究,力争使问题查找的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委属单位党委(支部)相开了民主生活会,委领导班子成员列席了所分管支部的生活会。

三、深入剖析,实事求是,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

委党组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回顾了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查找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具体地分析了主客观原因,并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最终形成了一份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

1、实事求是地总结成绩、查摆问题。分析检查报告从中心工作、统筹城乡建设、建筑业管理、建筑市场管理、建筑节能和墙改、双清欠、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七个方面实事求是地肯定了近几年城乡建设科学发展取得的成就。同时,按“四对照、四查找”要求,通过认真查摆,查找出建委系统目前还存在的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有:一是解放思想不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识不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理解的还不透,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工作力度不够。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意识不强,对村镇建设指导不具体。工作中存在重城市建设轻村镇建设,重工程建设轻城乡建设,重加强工程建设轻建筑业管理的现象。三是建筑市场管理有待加强,科学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秩序上有待进一步规范,还存在一些压级压价、阴阳合同、工程垫资等现象。对做大做强建筑业企业重视不够,服务、扶持不够。四是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主动上门服务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少,服务质量不高。

2、深入具体地分析原因、认真审视。针对查摆存在的实际问题,建委党组积极挖掘根源,深刻剖析原因,确保问题分析的透彻性、深刻性。委党组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起草、修改,报告在形成过程中,认真吸纳了“三新”大讨论、学习调研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的重要成果。在分析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原因上,主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思想解放程度、科学发展的意识、改革创新的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去分析。既查了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查主观原因,努力从灵魂深处、从体制机制深处查找深挖,努力做到不遮丑、不护短、不怕触及矛盾,力求分析原因的深刻性。

3、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研究制定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市建委党组及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决心贯彻落实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原则,按照市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采取坚决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真正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打造和谐团体的目的,从而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一是抓住“理论武装”重点,不断提高思想和政治素质。二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三是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强力推进建筑节能,促进可持续发展。五是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六是加强作风建设,打造服务型机关。

四、征求民意,集中民智,广泛开展群众评议活动

在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中,市建委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和实践特色结合起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问计于民,问责于已,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得没得实惠作为衡量自身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于1月15日,召开了群众评议大会,邀请了市指导组、县区对口单位负责人、老干部、政协委员、派、群众代表等参加报告的整个评议过程,各位评议代表本着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委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给予了肯定,五项评议结果全部达到100%。

(一)分析评议重在群众参与。采取了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在市建委网站专栏开展网上评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确保群众广泛参与评议工作,一是所有重大步骤、重大活动和关键环节都让群众了解、参与,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二是注重群众代表的广泛性。对内,我们征求了委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委属单位、派代表、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对外,我们征求市四大班子、“两代表一委员”、市直单位、县区、县区对口单位的意见。网上评议采取在市建委网站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刊登征求意见函、公布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办法,让广大群众、干部职工、广大网民对领导班子在解放思想、发展意识、发展思路、创新能力以及体制机制、保障民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评议,重点是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并征集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分析评议重在贴近工作。在征求意见和民主测评过程中,我们把有利于改进城乡建设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导方向,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出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切实把分析检查工作引导到干部职工建言献策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引导到为今后工作明确思路和方向上来,引导真正把思想和行动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上来。整个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共收到意见和建议共70余条,既充分肯定了建设工作成绩,也提出了许多诚恳的意见和建议,既有立足于当前的改进建议,也有放眼于长远和全局的深刻洞见,是我们改进城乡建设工作的依据。

(三)分析评议重在取得实效。解决问题求实效是最终目的。我们始终注意边查找、边整改,边提高。要求查找问题要实事求是,分析原因要客观充分,总结经验要具体深入。多强调主观因素,少强调客观因素;多摆突出问题,少摆一般问题;多反思新问题,少反思老问题。坚决深挖根源,解决本质问题。杜绝轻描淡写、浮光掠影、大而化之,避免工作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委机关各科室、委属单位都针对群众意见和查找出的问题,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第4篇:建筑工程市场分析报告范文

1岩土工程勘察取得的进展及热点

1.1取得的进展

回顾我国推行岩土工程的十多年来,已经取得的巨大进展表现在以lF几方面:

(1)我国已经能够解决技术要求、地质条件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相应的规范、规程的编制,标志着我国这方面已经积累的经验达到的水平。

(2)勘察工作已从单一的钻探、取样、试验、提报告模式发展为多种测试手段、综合评价的模式。多功能静力触探、超重型动力触探、预钻式和白钻式旁压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孔隙水压力测试、波速试验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地基评价的水平。室内土工试验中高压固结试验和三轴压缩(剪切)试验的普遍应用,使土力学理论更进一步应用到勘察生产实践中。另外,土的动力性质的试验也曰益增多;桩的动力测试已经列入有关规范、规程和手册中;表面波速法也开始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岩土测试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显示出来。

(3)勘察与设计、施工密切结合,初步形成了从勘察到设计、施工、监测,贯穿各个阶段的认识、实践、改造全过程。

(4)地基处理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十多年来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引进、发展了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第四纪松散地层、湿陷性黄土、膨胀上、软土、填土、饱和松散粉细砂等各种不良地基,开发和应用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已成为岩土工程中一项重要内容。

工程勘察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后,勘察结果形成的文件要包括以下重要的技术内容:

(1)场地稳定性的评价,对建筑场地拟建的建筑作山适宜性的技术论证;

(2)为工程设计提供场地各岩土分层、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岩土体工程设计参数;

(3)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岩土J一程题(如开挖、降水、沉桩等)作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施:I方法的建议;

(4)对拟建场地作出岩上T程评价。对岩_上加固(毯坑支护)与改良方案或其他人工地基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提出建议,根据设计图纸在岩十工程施工中监控施T质量;

(5)预测由于场地及临近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建设场地环境和临近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建造的影响;

(6)为已有工程的安全性进行预测性的评定,对拟建工程可能会造成已有工程的不良影响和事故调查分析提供依据;

(7)指导岩土工程在建筑物运营、使用过程中的长期观测如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观测等工作。显而易见,新的岩土勘察体制下形成的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设计、施工都是极其重要的技术保障文件,它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重要的建设工程程序性文件。但是在新的工程勘察体制创建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设计和施工企业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施工企业中不重视运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指导施工的现象显得尤为严。

1.2岩土工程勘察热点

当前,特殊条件的岩土工程评价仍然是岩土勘察上程中最普遍最大的热点。特殊条件指的是:

(1)特殊土。包括湿陷性黄土、软土、膨胀十、盐渍上等。住特殊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物理力学化学性质。

(2)特殊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溶、斜坡与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效应等。其中强震区的砂土液化、断裂、震陷等问题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经常遇见的。

(3)特殊工程。包括高层建筑、动力机器基础、地卜工程、水上工程、核电站、道路桥梁、机场跑到、水坝、尾矿坝等。大型建筑地基勘察与评价仍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对町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预测及对策以及地震效应的抗震设计参数等问题。

2当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常见的不足

2.1勘察依据不充分

建筑工程的设计意图必须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设计工作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有些工程在无设计要求和建筑物荷载等状况下,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陈述,按其要求勘察,导致勘察报告深度和广度不符合要求。如某汽车制造的厂房,设备荷载很大,天然地基承载力远远不够,需用桩基,但造成勘探孔深度不够,桩基设计参数无从谈起,最终导致补勘。所以施工前一定要弄清勘察设计要求和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要求,如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满足设计要求。

2.2第一手资料质量下降

对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是当前该环节存在的大量问题:

(1)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在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导致分析误差过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得出场地分析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

(2)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例如标准贯入锤击数、原位测试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和室内测试土的强度指标等)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2.3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很多勘察报告往往不问具体工程条件,不具体研究分析,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而不需要的内容却洋洋大观。近年来,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3完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措施

3.1确定勘察依据

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程中,就要:①制定好合理的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应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加强对勘探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其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重视描述,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勘察市场的健康发展。②合理确定场地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如: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勘探间距可适当放宽;而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勘探间距应加密。③野外地层的划分应尽量详细。按颜色、状态、湿度甚至钻进难易程度、岩心采取率等不同指标详细划分,为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编录地质资料;对多钻机共同作业情况,应首先集中技术人员勘探一二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避免各行其是,尽而造成野外资料分层、定性、描述等难以统一,给资料整理带来困难。

3.2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

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比较详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按勘察技术要求,依据各类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各资料整理成果除整理者白检外,尚应有他人再进行校对检查,做到无一纰漏。根据整理出的成果资料,写出勘察报告。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勘察报告应注意重点突出,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勘察报告中应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以及场地地下水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中的地震评价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是相辅相成的,与地基基础的选择一起应综合考虑、综合评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3合理选择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

不同的勘探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要充分了解。现在有不少勘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地布置静探孔,甚至于全静探。在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静力触探在这种场地条件下应用效果较好,既能帮助准确分层,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而在一些山前冲洪积地层中,由于地层土一般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不适宜静探,甚至在河床河漫滩相的沉积地层中,静探的测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一般得出的强度变形指标偏高,所以应用时要适当考虑。标准贯人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而不适用于碎石土,淤泥、淤泥质软土中也要酌情使用,因为软土的灵敏度高,钻孑L时存在扰动影响,同时标贯击数的精确度对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影响也较大。所以勘察施工中,应当针对地基土的性质,用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勘探,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第5篇:建筑工程市场分析报告范文

1建筑工程地质勘查概述

建筑工程地质勘查,主要是由专业的勘查人员利用各种仪器设备,针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查,然后对收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其可能对施工造成的影响,然后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调整,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使得建筑工程能够与周边的环境相互协调。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工程的顺利施工,勘查的内容需要实现全面覆盖,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大的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地质勘查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认识到,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前,做好地质勘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为设计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排除地质条件异常的地点,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也可以有效节约工程的成本造价[1]。

2建筑工程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

2.1认识问题

调查显示,现阶段许多地质勘查报告并非由专业的地质勘查人员书写,报告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校对,存在着制图错误、数据错误或者定义不明确的问题,更加缺乏对于地质报告的严格审核。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对于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规范的体系来对地质勘查报告进行约束,使得勘查结果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2.2质量问题

在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质量问题是一个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一旦质量不达标,则地质勘查工作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概念的混淆、勘查地点不合理、数据采集不完整、作业方式落后等。一方面,与理论分析相比,实际操作中使用的地质勘查方法和数据计算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得到的地质勘查结果会有所不同,加上理解和认知层面的问题,容易导致地质勘查报告概念的混淆,影响其参考价值;另一方面,技术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对地质勘查人员无法对施工现场地质的形态分布进行明确,也无法准确探知地下是否存在着溶洞、断层等问题,数据的缺失影响了地质勘查结果的准确性[2]。

2.3技术问题

技术人员的缺失是引发技术落后的关键因素,从目前来看,许多建筑设计人员都没有认识到地质勘查报告的重要作用,仅仅是将其作为一个参考资料,影响了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4监管问题

一般情况下,地质勘查工作都是在工程前期进行的,通过对现场地质条件的检测分析,得到完整的地质报告,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参考。不过,由于技术条件落后,勘查手段单一,多数企业在地质勘查中得到的数据信息不足,无法保证方案的最优化。同时,地质勘查属于野外作业,不仅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缺乏监督管理,放任勘查单位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很容易引发施工漏洞。

3建筑工程地质勘查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建筑工程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必须重视起来,加强与地质勘查单位的沟通和交流,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做好必要的监管工作,以确保地质勘查的良好效果,为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引导。

3.1及时更新认识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地质勘查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了解建筑施工现场地基的地质构成,二是通过地质分析得到相应的力学指标,为地质环境的改善和处理提供参考意见。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地质勘查必须严谨,勘查结果也必须准确可靠。对于设计施工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而言,应该认识到地质勘查的重要性,及时对自身的观念进行更新,确保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开展,使得地质勘查成果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3]。

3.2强化项目管理

应该认识到,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工程整体的施工效果。通过强化地质勘查,完善地质勘查管理制度,可以实现职能的精细化,实现对每一个技术人员的明确分工,在这种情况下,勘查的结果将会更加可靠,更加完整,同时也更加准确。对于勘查部门而言,必须重视对于建筑工程勘查合同以及地质勘查报告的审核与管理工作,对地质勘查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核实,做好必要的分析计算,进一步强调对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充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使得其可以按时完成。

3.3注重人员培训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保证地质勘查工作成效的关键,也是推动地质勘查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必须加强对于勘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定期将勘查人员送到专业机构中,参与技能培训,利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最新的地质勘查技术,可以对地质勘查设备进行熟练操作。同时,应该构建起完善的标准和规范,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流程进行明确,对勘查人员进行分级,依照地质勘查的难度,做好任务分配,对于技术较高、成果显著的人员,应该予以一定的奖励,推动技术人员之间的良性竞争。

3.4加大监管力度

为了切实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性,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有必要做好地质勘查工作的监督管理。事实上,在当前的地质勘查工作中,许多勘查人员并没有对工作的内容进行明确,很容易出现遗漏,影响勘查报告的完整性。而做好监管工作,能够实现勘查任务的合理分配,也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问题,进一步提升地质勘查的水平和质量[4]。

4结语

总而言之,地质勘查工作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勘查的结果直接关系着建筑的设计施工效果,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勘查结果的准确性,为建筑的顺利施工提供良好的保障。

作者:林晓聪 单位:上饶市鸿安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汲生伟,花尉攀.多层建筑工程地质勘查技术分析[J].山西建筑,2015(23).

[2]张社.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相关问题的分析[J].价值工程,2014(8).

第6篇:建筑工程市场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工程勘察;审查;质量管理

岩土工程勘察是对拟建建筑物通过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手段,为工程设计及基础施工提供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基土的岩土工程特征。其勘察工作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提出完整的的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投资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价所起的重大作用。

1 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1.1 勘察目的不明确

作为一个勘察单位,当接到一个新的勘察项目时,应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详细情况,认真理解勘察任务书所提要求,明确勘察目的和工作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明确规定详勘阶段应“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规划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因此,勘察单位应根据项目情况收集相关资料,编制勘察纲要,必要时召集勘察项目组开技术讨论会,使项目组每个技术人员做到目的明确,心中有数。

1.2 勘察工作量不合理

勘察工作量是指钻探的深度,钻孔的数量和间距及覆盖场地的程度。取土试样及原位测试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应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例如有些工程在建筑物的周边、角点、重要设备基础无勘探点,勘探点间距超过规范要求,钻孔深度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等。对需要进行场地液化判别的勘探孔深度达不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深度要求。取土试样及原位测试钻孔数量过少或分布不均,不符合强制性条文规定。

有些勘察报告在取土试样及原位测试数量上不考虑取样,测试的代表性和均匀性,只求满足主要土层的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少于6件(组),对非主要持力层软弱下卧层取样及测试数量和数据严重不足,造成结构工程师在对建筑物进行变形验算时,岩土参数可靠度降低。

1.3 原位测试方法,手段不规范

对于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及钻探工艺国家已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作为从事工程勘察工作的技术人员应详细了解不同的地质条件应采取的钻探工艺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的适用条件,取样的方法及取土器的标准。如砂类土应采用不同的原位测试方法进行评价,岩石风化程度的判别不可以动探测试代替。个别勘察报告中发现在碎石类土中做标准贯入试验,而在细中砂层中做动力触探试验。有些勘察单位不对原位测试的设备进行定期的校正和维护,造成自动落锤的落距偏大或偏小,标贯底刃严重磨损,取土器严重变形,土样扰动过大,由于原位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的不规范,已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造成测试数据的误差,以致提交勘察报告中岩土参数的不准确。有些工程采用回转钻进,而钻具直径采用φ73或φ89,满足不了国家《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要求,无法取得原状土样,即使勘察报告中提供了土工试验数据,也存在虚假成分。

1.4 野外记录混杂,描述不规范

有些大型勘察场地,多台钻机同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缺乏统一协调管理和检查,以致原始记录混杂,层位不好统一。作为工程勘察的第一手资料,岩土分类、描述与相关测试数据的不一致,已严重影响到勘察成果的质量,甚至导致勘察报告结论建议的错误。

1.5 土工试验成果与结论脱节

土工实验人员与工程项目负责人缺乏沟通,实验人员只管实验过程,发现异常情况不及时与项目技术负责人核对,而有些技术人员只是将土工试验结果拿来就用,不去认真的审核或分析对比,势必给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留下隐患。

个别工程项目负责人对拟建工程概况理解不透,高层建筑不做高压固结试验,深基坑工程不做三轴试验,只提供一些常规的参数,使设计人员无法利用有效的岩土参数进行基础设计。

1.6 勘察报告中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不充分

常见的勘察报告在分析论证方面略显不足的主要表现在,少有或没有数据分析的过程,或者应用分析的方法和理论不符合当前实际工程的具体情况,理解不透勘察的目的,不了解设计意图。甚至对基本资料也研究的不深,导致对岩土工程问题的分析不能深入。由于缺乏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只是照搬规范和手册,不能有效的对岩土工程项目做实质性的分析评价。以上所述存在问题的原因,多是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另外也有勘察市场的因素存在。竞相压价、转包、分包、挂靠或出卖图章等现象造成了勘察市场的混乱。

2 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

2.1 加强政府的宏观控制,建立勘察市场的监管机制。对勘察单位的人员和装备,行业主管部门应到实地考察,不能只是停留在每年年检时的表格式审查。

2.2 加强勘察单位技术人员的管理,努力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责任心,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水准。对待工程项目要做到合理配置技术人员,即从钻机、原位测试、现场取样、地质编录、钻孔测量、现场协调、室内试验、报告编写、报告审核等一系列工作。使人员的结构层次分明,各负其责。

2.3 严把勘察报告的审查环节。勘察文件的审查应本着程序性审查和技术性审查为原则。程序性审查包括:项目规划批复书、勘察合同、勘察单位资质、项目负责人资格、原始记录、计算书、勘察文件的签章等是否齐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技术性审查的重点应是检查勘察文件是否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勘察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是否合理,取样和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工作是否满足岩土工程评价要求,岩土参数取值是否合理,结论建议是否可行,岩土工程评价是否正确。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服务的,其成果最终要转化为工程实践。因此,提高工程勘察质量,不单纯是勘察单位自身的素质和管理问题。地方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共同把好勘察过程和成果的质量关。使每项勘察文件都能为工程建设项目带来安全可靠地保证。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DB21/T1214-2005

第7篇:建筑工程市场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房地产项目;前期设计;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8-0025-02

1 房地产项目前期设计的具体工作内容

房地产项目的前期设计工作是指从项目初期设想到最终决定进行实施的过程。针对房地产项目的前期设计工作而言,设计依据必须要符合实际的可操作性、要充分考虑到地区政策性以及城市规划远景,以及所处房地产项目的技术性以及较为合理的经济性,前期设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均需遵循以上原则。另外,设计前期工作的所有工作内容都是属于项目的“准备工作”,是以房地产开发商委托为前提下,为房地产项目的顺利进行而打好基础。

房地产项目前期设计工作的开展,首先,应依据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规划设计;其次,进行前期设计还应结合建筑行业以及所在地区城市总体的发展规划要求而进行;然后,要做好专业的项目评估和项目的立项工作,最后,提出项目设计建议书。当制订好项目设计建议书后,通过对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勘查、土壤试验以及周边环境的综合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报告的编制,然后根据可行性报告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设计文件。其设计工作涉及到的具体环节和主要内容有:首先,进行项目场地的选择与用地规划,其次,进行项目任务书上报与项目建设用地的报告申请,根据申请规划要点条件,针对市政规划设计指标,报送规划设计书并领取用地规划许可证以及划拨土地证,并获得市政管理部门对房地产项目建筑设计方案的认可,直至签订正式的建筑设计合同为止。

2 当前房地产项目开发设计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前期设计中对场地选择与判断的失误

很多现行的房地产项目前期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对所在区域内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均缺乏较为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比如,针对一些自然景观区域内或者靠近城市中心的地理位置,建造了高档的单体别墅产品,从企业效益而言,可能并不会造成效益损失,反而是,这些房地产开发商进行设计的当初,只考虑了“眼前利益”。这样的设计从长远考虑,带来的土地级差效应会和我国提倡的“宜居”思想相悖,也大大降低了城市土地利用的效能。

2.2 前期设计中对市场和目标客户群缺乏分析

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与众多其它市场的基本属性,都是一致的、是动态的、也是变化的。在很多国内房地产项目进行定位阶段,只考虑了初期市场,缺乏对市场的预期分析,缺乏对目标客户群的深入分析,由于建筑类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项目定位仅考虑了开发初期的市场,缺乏对目标客户群的深入分析,例如:很多房地产项目进行前期设计时直接参照别的项目,甚至直接照搬。致使产品出现趋同化现象,难以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导致出现了产品的趋同化想象,同时,对房地产项目的销售带来不小的压力。再比如,由于缺乏对市场的预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房地产市场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宏观调控措施带来的“买方市场的理性回归”,综上分析,这些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都会给未来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冲击,同时对房地产项目的前期设计工作加大了一定的难度。

2.3 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设计师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房地产项目前期设计和规划阶段,很多开发商不重视前期对市场的调研。很多房地产企业缺乏较为完善的成品研发部门和内部研发系统,致使进行前期设计的工作缺乏对市场导向的影响。其次,一些开发商只注重开发项目的档次和配套,致使产品结构不合理,再次,有些开发企业只追求盲目投资,缺乏应有的规划和环境意识,致使很多项目设计前期实施造成了过程的失控。由于只追求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回报,在项目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一些开发商往往只考虑容积率、楼宇间的密度以及楼层的建筑高度等指标,其最终的结果会致使城市基础设施过大和人们居住环境产生失衡。

在当前房地产现行的设计体制下,建筑行业细化的职能分工,也使得建筑设计师们日渐狭隘,在国内很多房地产项目实践中,由于缺乏对项目所处区域、地质和环境以及周边设施的综合了解,以及在前期设计中盲从开发商的意愿,已经逐步使得很多建筑设计师们丧失了建筑学在人居环境建设中主导基本作用。另外,一些房地产企业的设计部门,进行项目前期设计工作的很多都是非设计专业的设计师,这些设计师由于缺乏对建筑专业扎实的知识,从而导致对前期设计工作中只重视市场需求而忽略建筑结构设计;由于缺乏对项目客观的考虑而影响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3 针对房地产项目设计前期问题的改进途径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要做好深入细致的研究。首先从宏观上看,要关注全球经济和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及规律,从微观上,要分析所处房地产项目周边地区的发展态势。

除了要做好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规律的研究和分析外,前期设计工作还要对项目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周边设施进行充分的了解;要综合考虑诸多的外在因素和项目设计的配套措施。具体要考虑所在城市及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特点及现状,另外,要充分考虑到开发项目所在场地、周边公共设施、水文地质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

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缺少专门负责设计前期工作的部门,势必会造成房地产项目前期设计规划工作进度乃至项目后期施工的正常运行;因此,建议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尽早建立和完善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体制,以保障后期工作有章可循。由于,当前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市场调研和策划工作都是通过委托第三方营销公司进行的,而这些公司的很多从业人员从经验和工作能力上都达不到同等设计师的水平,因此,市场调研的结果也必然导致不合理和不客观。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在项目前期设计进行的过程中,要更多的依赖建筑师自身的设计和管理经验。建筑设计师要做好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和预估,其次就项目规模、周期乃至设计和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环节和主要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4 结论

当前,随着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影响,以往房地产市场的暴力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房地产市场的供求水平逐渐均衡,房地产市场未来面临的房地产项目将对房地产前期设计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苏泉.房地产项目优化设计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205.DOI:10.3969/j.issn.1673-9957.2010.11.202.

第8篇:建筑工程市场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案例 下浮幅度 让利 看法

一、基本案情

2005年8月到2006年2月,南通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与南通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公司)共签订了5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工程由4幢小高层、10幢联排别墅和1幢3层综合用房组成。合同总价3823万元。工程于2007年9月全部竣工并通过合格验收。依据合同约定工程结算建筑公司同意由开发公司指定具有合法资质的审计单位审计为准。2007年8月到2007年11月建筑公司陆续将各工程结算书提交开发公司,开发公司于2008年8月委托南通某咨询公司对该工程结算进行审核。

咨询公司依据施工合同、竣工图、现场签证单、设计变更、材料认价单、江苏省计价定额及有关计价文件规定等对该工程结算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核。并与建筑公司分别就计算工程量、定额套价、价格取定等进行了确认。对建筑公司提出的结算异议进行认真的分析、协商、调整。最终工程结算审核结果为审定总价3303.6655万元,扣除甲供材料款1400.1408万元,建筑公司结算应得工程款为1903.5247万元,建筑公司实际已领取工程款2018.018万元,建筑公司发现象结算应得工程款小于已领取工程款,并经内部核算工程还有材料款未付清,工程核算亏本已成定局,故对最终工程结算审核结果不予签字确认。

二、诉讼请求与反诉请求

开发公司发现支付的工程款大于结算工程款114.4933万元,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讼,诉讼请求判令建筑公司偿还超付工程款。

而建筑公司在开发公司向法院状后,也向法院提交了民事反诉状,称开发公司按合同价款3823万元加工程变更增加工程量328.223万元。结算款应为4151.223万元,扣除甲供材料款1444.9331万元(建筑公司认为),实际应得款为2706.2899万元,扣除已领取2018.18万元,反诉请求判令开发公司支付工程款为688.1099万元。

三、疑问焦点

1.为什么状与反诉状的结算总价相差如此之大,达到802.6032万元?

开发公司诉讼请求依据为咨询公司出具的审核报告中工程结算审核结果,该审核结果经咨询公司审核人员同建筑公司预结算编制人员多次长时间核对,并在出具报告前要求建筑公司将结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提交开发公司与审核单位,审核单位、开发公司、建筑公司对存在问题进行协商、回函、解答,除少量争议外,基本达成共识。咨询公司的审核结果应当是客观、公正的,其审核结果也应是可信的。

建筑公司为什么反诉请求出现如此大的差距的,原因为建设筑公司结算方式,认为所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为固定价格合同,应按照固定合同价款加工程变更等引起调整价款为最终结算价款。建筑公司反诉请求是否有理呢?我们从合同中分析如下:

A、 施工合同协议书第五条合同价款表述为“金额(在写):陆佰零捌万元整(人民币,含甲供材规费,税费暂定价)”,此条可以看出合同价款应为暂定价;

B、 施工合同专用条款第六条合同价款及支付中第23.2款第(1)点表述为“采用固定价格合同,合同价款中包括的风险范围:正式合同价款于本合同签订后50天内签订补充协议确定,有关工程价款、结算、风险等按47条条款”。此条进一步证明施工合同本协议书合同价款为暂定价,需签订补充条款确定,事实上开发公司与建筑公司没签订补充协议。

C、施工合同专用条款第47.4款明确约定(简述):工程结算采用计价规范、江苏省计价定额、相关补充定额、有关计价规定,采用南通市2005年第四造价信息、工程计价类别,工程量清单以图纸、经核准的设计修改、现场签证为准,其它计费含临时设施费1.2%、机械进退场及组装拆卸费、砼模板支架、脚手架按审定的方案,检验试验费按0.18%计算,规费计取,税金按下浮后的总价计价,此外不再计取其它费用,结算按合同订立时双方确认的取费内容、下浮率和材料价,市场风险、定额、取费标准及政策性变化,除变更外,工程费用不作调整。工程结算价以上述计算工程价款扣除甲方直接分包的其它专业类工程费用、甲供材料设备费用、甲方认质认价材料价格后下浮17%(4幢小高层下浮17%,联排别墅下浮13%,3层综合楼下浮13%)结算。

从施工合同专用条款第47.4款约定可以看出,本款对工程结算作出详细的约定,约定的形式也为可调价格合同。

D、建筑公司07年8月~07年11月编制的送审结算书,均按第47.4条款约定结算方式进行编制(即按实结算,按约定的下浮率下浮),所送审的结算书中没有一处提出合同价款是固定价款,结算仅对变更或签证进行调增减结算。

通过以上分析,建筑公司进行反诉请求认为本工程施工合同为固定总价合同的依据是不充分的,也是不能被法院审判人员所接受的。

2.建筑公司成本核算真的亏本吗?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A、下浮幅度为小高层17%,联排别墅13%,3层综合楼13%,同类型工程市场一般下浮率为小高层8%~10%,联排别墅3%~5%,综合楼5%~8%,南通市造价管理机构的招标最高限价调整系数为住宅0~6%,由此可见本工程约定的下浮幅度很大。是一般市场行情的2倍,政府指导系数的3倍。本工程审核结算书中分析总下浮数为295.7680万元

B、本工程现场安全文明措施费按合同约定不计,一般情况下,工程均可以按分部分项工程费计取3%~3.5%的费用,本工程如按3.1%取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应为89万元。

C、开发公司直接发包的工程如所有门窗工程、栏杆、屋面防水、消防系统、智能化系统均未计管理费与配合费,按市场行情,应计取直接分包工程结算价2%~4%的配合管理费,本工程直接发包工程结算价约500万元,建筑公司优惠免收若按3%计应为15万元。

D、工程甲供材料款达1400.14万元,免收保管费用,按市场行情及江苏04计价表规定应收取1%的保管费,建筑公司免收14万元。

E、本工约定土方工程除人工修边坡及基底保护层土方外,其余挖土方按5.5元/立方米计价。此项约定比按计价表定额结算少算约12万元。

F、本工程井点降水由开发公司分包,此分项是04计价表中子目定额分析用量偏高,市场下浮幅度很大的子目,一般可以下浮35%~50%,此分项工程利润可观,但建筑公司没能赚取。

G、由于本合同约定政策性文件调整均不调整,所以2006年苏建价[2006]276号关于建筑、装饰、安装、市政等工程预算工资单价也未能计取,由于这次调整幅度比较大,经分析工资调整达到每平方米30元,本项目约有30%的工程量按通知规定可以调整工资单价,经分析可调整的工资约40万元。

综合以上因素,本工程建筑公司总让利应为465.768万元。实际的下浮率应为465.768/(465.768+1903.5247)=19.66%,如此大的下浮率,我们分析认为,只有在垂直运输机械、周转材料、模板、支撑系统均为自有,不计取租赁费的情况下,工程才有可能不至于亏本。否则,工程经济成本核算肯定亏本。

四、法院如何判决

本案已开庭二次,未宣判,从开庭的情况看,法院基本同意原告开发公司主张,对被告人建筑公司反诉中所述为固定总价合同的观点不予以采纳,但支持建筑公司对开发公司所提交的咨询报告结果进行核实,就报告中有关损害建筑公司利益的部分或内容进行重新鉴定。

作为一名造价咨询从业人员,我就此案判决谈谈看法

1、建筑公司作为有经验的承包商应当对合同约定信守承诺,如果这些承诺或约定不是国家法律所禁止的就必须严格执行,所以即使工程亏本也要信守约定。

2、本工程经过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招标,招标过程相关的文件没有见到,如此显失公平的合同是否经过备案,不得而知。本案施工合同中有些条款是计价规范和计价定额规定必须按标准计取,并且不得让利的。如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是不允许作为竞争性费用,而本工程施工合同约定予以全额免收。

3、如果按本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结算,结算价款确实低于成本价,法院判决时应考虑到低于成本价本就不应该中标(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一条有明确规定),并且施工合同中存在严重的显失公平的结算条款。

第9篇:建筑工程市场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课程性质、目标及特点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拓展必修课。从课程体系来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属于平台综合课;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揭示了建筑市场的一般规律,建筑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是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建筑业及其建筑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具有将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的特殊作用,认识建筑市场的发展规律,需要经济学的知识。编制施工方案,需用到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编制报价书,需用到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工程承包合同,又是后续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控制、工程安全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工程项目管理内容的基础;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对于学生来说,不但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二、就业岗位及其工作过程分析

对于大多数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将到招标、工程造价咨询、建筑施工企业投标、项目施工管理等单位从事建筑工程招标、投标、施工管理、合同管理等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所需要用到的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知识不尽相同或侧重点不同,对应岗位及其涉及的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知识与能力可以看出,对于高职学生,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所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基本上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得以应用和体现,因此该课程的知识传授完全可以基于工作过程[2]。

三、课程设计的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专业教师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偏重理论教学,使课堂气氛比较呆板,显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降低,对学习效果是一个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后,还是只局限在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缺乏实践,针对这类现象,如果我们让学生在校内的本专业课程学习中,以实际工程项目作为实训任务的背景和线索,在实训教学中模拟工程实际设计多个实训任务驱动学生来完成,这将使得学生在校内课程实训中就可以获得一定的项目经历和锻炼一定的专业工作能力[4]。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我院办学模式的要求,按岗位能力设置课程体系,以工程招投标工作流程为项目主线,以招投标任务为载体,按招投标流程分解工作任务,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完成招投标的具体工作任务,将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统一,以任务训练单项技能,先按照建设过程中的各阶段设置相应的任务,用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单项技能,再综合各单项技能,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实现教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模式。

四、设计内容

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进行课程教学。项目导向教学推崇以项目导向或任务驱动课堂教学过程,突

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我们设计以下几个项目:

课程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建筑市场认知模块、施工招投标模块、合同管理模块。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都与岗位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项目一:建筑市场认知模块通过建筑市场认知模块的教学,使学生明确课程的重要性,认识有形的建筑市场及建筑市场的主客体,了解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基本功能及交易各方的行为,体验工程发包与承包以招投标的方式在交易中心完成的过程,掌握交易过程中对主体资格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建筑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

任务1 通过学生分组调研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以调查、问询、请教和收集为主,掌握招投标中心的一般运作程序,并完成调研报告。

项目二:施工招投标模块掌握工程招投标的工作流程与主要工作内容,使学生能编制招标公告、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组织投标预备会、编制工程标底、组织开标、评标、评标后中标通知、拟定合同条款、签订合同;使学生能完成投标项目的前期工作,申报资格预审,提交相应保函,编制投标文件。

任务1 选取一个最新的招标工程项目,提供一份完整的电子图纸等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工程量清单,依照招投标工作流程,完成工程项目从报建,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招标公告,结合广联达等软件编制工程量清单,完成招标文件的相关任务,边教、边学、边做,在学生训练的同时,课程组分工完成同一工程完整的招标文件。

任务2 利用同一套图纸资料,让学生完成投标的工作流程,结合工程量清单,用软件编制该工程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完成投标文件的投标函与商务标,结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课程的知识,完成技术标部分。

任务3 模拟开标、评标与定标,模拟合同签订。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开标时间、地点、评标方法等,完成模拟开标、评标与定标,模拟合同签订。

项目三: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使学生能拟定合同条款,签订工程合同,全面履行合同管理,正确确定索赔事项,编制索赔报告,成功索赔。

任务1设定具体案例,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以集体的智慧完成任务。

五、结语与展望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建筑市场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建设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始终把握学科的前沿。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得以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钱龙,李玮,基于项目导向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改革探讨, 职业时空,2010.1

[2] 尉胜伟《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初探》中国经贸导刊,2009,(22)

[3] 罗冠鑫,浅谈对《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