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范文

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精选(九篇)

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

第1篇: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范文

加强房屋产权产籍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文章作者:勤勤恳恳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10月22日11:45 近几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大量的商品房、房改房屋涌入市场,房地产交易日趋频繁,致使产权产籍管理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旧的管理模式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管理滞后,出现了如房地产开发商不按规定预售房屋、新建房屋逾期不办理权属登记、非法交易拒不办理过户等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用法律手段解决,房地产市场秩序就会混乱,就容易出现产权纠纷,使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影响。产权产籍管理作为保护房屋权利人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显得重要。加强产权产籍管理工作无疑更有助于保护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产权产籍管理贯穿房地产开发、建设、使用的全过程,因

此,加强产权产籍管理工作对房地产开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是房地产行政管理的基础工作,因此 加强产权产籍管理必须有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的管理队伍。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指各级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机关依据《宪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及有关的政策,对辖区内房屋产权产籍管理进行指导、监督、服务等一系列的行政性的组织活动。这项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技术高、应用法律法规较多,不但涉及到房地产管理方面的法律规章,还涉及到测绘、档案科学。这就要求管理人员除掌握房地产管理方面的法律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外,还要学习相关知识。 只有依法加强产权产籍管理,才能真正保护房屋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房地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加强产权产籍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产权产籍管理工作。近年来,我国房地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产权产籍管理逐步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设部、省政府和建设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产权产籍管理方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些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可以说是产权产籍管理工作的宝典,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法规规定的程序办事,严把每一道关口,决不能偏离这条准绳,随意扩大自由裁量权。做好这项工作,还必须坚持严把“四关”,即房地产登记确权*审查关、测绘图纸审核关、审批盖章发证关、产权产籍档案存档检验关。 加强产权产籍管理,必须加强对违反产权产籍管理行为的监察、查处力度,维护正常的房地产管理秩序。由于近年来产权产籍管理工作一直是重管理轻宣传教育,一些单位房地产法律意识淡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违法现象,如产权单位逾期不办理产权登记、逾期不换发新证、私自进行房地产转让不办理交易手续等等。对这些现象,一方面我们要对其进行房地产管理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大房地产监察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责令当事人限期整改,防止给权利人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要对一些典型案件进行立案查处,对不能限期整改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加强产权产籍管理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机制和模式,实行产籍微机化管理。首先,将众多房屋档案录入电脑,实行微机化、科学化管理,解决查阅房产档案难度,使查阅档案发展迅速而简便。其次,电脑应用到房地产权属登记确权以及抵押鉴证中,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又彻底避免了房产重复确权、登记的弊端。即在办理房产登记确权之前,都要经过电脑查询,检验该房产是否已登记,才给予受理登记。再次,在抵押登记中,有利于严格把好抵押登记关,维护了房产抵押贷款市场秩序。 网络业的发展,为房屋产籍的充分利用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构建了操作平台,消费者可以在此查阅信息,咨询政策法规,寻求法律支持,还可以了解市场行情,拓宽采购渠道。房地产管理部门通过建立网站可以对用户作政策咨询、服务指导,准确了解资料或做出正确理性的购买决定。同时,也使产权产籍管理工作日趋实现动态管理,做到信息化、系统化、规范化,向着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靠拢,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第2篇: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确权;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1.引言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全面摸清农村土地空间属性和权属属性,并建立健全完善的地籍数据库,为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提供依据,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

2.国外目前已经有很多相关的地籍管理系统研究和产品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奥地利的地籍数据库,1974年到1978年完成原型;1979年到1985年进入地籍文件的信息化阶段;到2000年是地籍索引地图的信息化阶段。该数据库包括全国范围内总共1100万片土地。

而匈牙利的国家土地注册系统1990年开始信息化,1997年底完成了国家所有数据的信息化,1997年开始网络在线信息服务,1996年开始国家数字地籍绘图,2010年完成。该系统共包括全国范围内的660万片土地以及1600万栋公寓。这些数据直接服务于土地办公室、政府机构、地方政府、土地和财产市场。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数字地籍数据库要更加完善全面一些,通过GIS整合空间数据库,使用了RDBMS同时存储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该数据库提供了所有级别政府和私人部门使用的相容数据库。

3.我国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现状

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性,国外现有的产品和经验难以适用中国农村的地籍数据库。如美国的ILS(International Land System)公司,在地籍管理领域专注多年,曾利用世行的贷款在我国安徽肥东一个村做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本高昂而结果并却不令人满意。

在我国,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严重滞后。国土、农业、林业各自为阵,信息无法共享。随着全国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要素流转成为必然。就必然要求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整合空间数据库、利用遥感、全球定位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出有针对性地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基于GIS的农村土地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农村土地确权精度,降低确权成本,提出一套低成本、高效率、高准确度、高可靠性的中国农村产权产籍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为全社会信息共享提供基础。

4.土地产权产籍数据采集和管理总体流程和架构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产籍管理现状,对引入信息化手段优化后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的总体流程和架构进行了如图1设计:

图1.土地产权产籍数据采集和管理总体架构

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整个架构的核心,是以土地为中心的包含人、地、物及其关联属性的核心数据平台。各部门通过分布式共享与维护,使数据得到最大的一致性。

本项目技术方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农村土地产权产籍数据采集(土地确权)过程,即通过测绘或者卫星/航拍影像的处理,加上户调和各部门接口数据融合,得到土地产权产籍基本数据。第二部分针对农村土地产权产籍数据进行管理、维护和更性,以及数据共享和价值挖掘。

5.土地产权产籍数据库管理平台基本框架

我们通过基于主流GIS地理信息系统引擎ArcGIS,设计和实现了一个高效和高可靠性的分布式土地产权产籍数据库管理平台。其基本框架设计如图2:

图2.分布式土地产权产籍数据库管理平台

从系统实现来看,我们从总体上看,系统采用了三层架构体系,包括:业务应用层、应用系统平台层和基础平台层。

5.1基础平台层

基础平台层包含存储农户的户籍数据库、农用地属性信息的属性数据库和农用地空间信息的GIS数据库。

5.2应用系统平台层

应用系统平台层包含用于管理数据模型并为业务应用层提供服务的应用服务器软件,如:ArcSDE、ArcServer等。

5.3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包含各类业务功能应用,具体是:农用地产权管理、农用地流转备案管理、流转意向信息平台和与其它政府部门系统间的数据接口。

同时,更进一步,数据管理可以研究如何将所农村产权产籍数据与地理地形数据、其他人口数据、经济活动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信息汇集后,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如何高效的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为政府提供高效电子政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平台。

6.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方式构建的设计

我们将本设计基于云计算方式构建。因为在前期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村基层政府,受人员专业性限制,用户维护系统非常困难,而且常常出现问题。采用基于云的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和服务的可靠性,减少维护与支持成本,提高用户感受度。

同时,农村土地产权产籍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政务业务往往涉及多层次多部门,而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往往倾向于维护自己的数据。对土地产权产籍管理业务,往往涉及到大量空间数据,数据量比较大,而农村地区的网络环境往往又不尽理想,数据交换面临很多现实障碍。基于云计算的模式可以一方面满足其数据独立性的同时,各级政府和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也更加便利与快速。

7.结束语

本项目关注中国农村即将掀起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这一空白,提出的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矢量化算法,结合人工智能、人机工程技术,可作为土地确权的核心驱动算法。提出的基于GIS的,以图管地的思想,细化到户,并且将博弈论的思想整合到土地确权过程,形成制度和软件。为国内首创。项目实现的将市、县、乡多级分布式土地产权产籍管理系统,将农村土地产权产籍管理相关各级职能部门纳入一个灵活高效的分布式系统中,为国内首创,大大提高了土地确权和管理的效率。本项目将土地地理信息、人口信息、经济活动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智能汇集,形成一个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智能农村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三农数字化,为国内首创。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周其仁.还权赋能――成都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的调查研究[J].国际经济评论,2010(02).

[2]王晓东.基于ArcEngine的农村土地产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科技大学,2013.

[3]王涌.房屋产权产籍图形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4]吴明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5]张泽建. 基于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第3篇: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范文

首先,非常感谢局党组给了我这次交流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本人要竞聘的岗位是房地产权籍科科长。

房地产权籍科是以负责城镇、农村土地房屋确权、转让、抵押登记发证管理,房地籍专业测绘管理,商品房预售管理,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定期各类房屋的重置价和房地产市场指导价,组织开展土地资源现状调查、动态监测和变更调查等为主要职能职责的业务科室。在全局房地产行政管理这块处于核心地位,我认为本人适合担任房地产权籍科科长职务。 因为我有较长时期从事房屋权属登记工作的经历,对房地产权属登记各项业务比较熟悉。自参加工作以来,至今已近20余年,其中从事房屋权属登记工作已达15年,曾担任过权籍市场科副科长、科长职务。通过长期的工作锻炼,对房屋权属登记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非常了解,工作态度比较细致严谨,特别是近年来,在局领导的指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各方面有较大进步,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从至今连续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个人,我所在的科室也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科所室,我所在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期间,原房管窗口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评定为优质服务窗口(同时我个人),的百名科所长评议中本人名列前茅,这使全局的形象在我县有了更大的提升。

我此次竞争房地产权籍科科长的理由有三点:第一点,我认为这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自己。新的工作环境能够学到新知识,增长新才干,开拓新视野,挖掘新潜力。此次竞争房地产权籍科科长这一工作岗位,其目的就在于锻炼自己,获取房地产业务工作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第二点,我认为自己具备担当该职务所必须的个人品质。 首先我的敬业精神比较强,能吃苦耐劳,积极开动脑筋,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能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尤其对本职工作能刻苦钻研并认真负责,能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是干好房地产权籍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次我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一些名利得失,凡事做到以工作为重,有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同时我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超前意识强,这有利于开拓房地产权籍科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点,我认为自己具备担当该职务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首先,我从事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权属登记工作多年,对房地产市场动态较为了解,每季度组织的《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其次我对规范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房地产中介机构等工作较为熟悉,能及时有效的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监管和查处,同时我对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向十分清楚,我所做出的房屋重置价和房地产市场指导价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为房地产交易课税、银行贷款提供了依据。我还对权属登记办公软件流程非常熟悉,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房地产权籍科工作综合性较强,其科长必须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管理经验。从以上工作经历看,我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这一工作。

如果能够竞争上房地产权籍科科长这一职位,我将坚持“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抓好“三项工作”。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房地产权籍管理工作为中心,带领全科人员做好土地房屋登记资料的整理、土地房屋权属争议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开展土地资源现状调查、动态监测和变更调查等工作。

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角色的转变。即由权籍市场科科长向房地产权籍科科长这一工作角色的转变。二是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即从原来的“单一的房屋权属登记管理,管就管好”的思维方式向“土地、房屋权属合并登记管理,怎样去管”的思维方式转变,并围绕全局中心工作科学制订科室工作计划,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抓好学习强素质。积极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书本学,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尽快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二是抓好业务促服务。及时认真研究权籍、地籍合二为一的办件程序、办公软件、资料的归集等工作,真正实现一张表格、一套资料、一个档案、一套人马的一条龙服务办公模式。从而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我局良好的外部形象。

第4篇: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范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全面摸清农村土地空间属性和权属属性,并建立健全完善的地籍数据库,为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提供依据,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

2.国外目前已经有很多相关的地籍管理系统研究和产品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奥地利的地籍数据库,1974年到1978年完成原型;1979年到1985年进入地籍文件的信息化阶段;到2000年是地籍索引地图的信息化阶段。该数据库包括全国范围内总共1100万片土地。

而匈牙利的国家土地注册系统1990年开始信息化,1997年底完成了国家所有数据的信息化,1997年开始网络在线信息服务,1996年开始国家数字地籍绘图,2010年完成。该系统共包括全国范围内的660万片土地以及1600万栋公寓。这些数据直接服务于土地办公室、政府机构、地方政府、土地和财产市场。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数字地籍数据库要更加完善全面一些,通过GIS整合空间数据库,使用了RDBMS同时存储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该数据库提供了所有级别政府和私人部门使用的相容数据库。

3.我国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现状

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性,国外现有的产品和经验难以适用中国农村的地籍数据库。如美国的ILS(International Land System)公司,在地籍管理领域专注多年,曾利用世行的贷款在我国安徽肥东一个村做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本高昂而结果并却不令人满意。

在我国,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严重滞后。国土、农业、林业各自为阵,信息无法共享。随着全国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要素流转成为必然。就必然要求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整合空间数据库、利用遥感、全球定位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出有针对性地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基于GIS的农村土地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农村土地确权精度,降低确权成本,提出一套低成本、高效率、高准确度、高可靠性的中国农村产权产籍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为全社会信息共享提供基础。

4.土地产权产籍数据采集和管理总体流程和架构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产籍管理现状,对引入信息化手段优化后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的总体流程和架构进行了如图1设计:

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整个架构的核心,是以土地为中心的包含人、地、物及其关联属性的核心数据平台。各部门通过分布式共享与维护,使数据得到最大的一致性。

本项目技术方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农村土地产权产籍数据采集(土地确权)过程,即通过测绘或者卫星/航拍影像的处理,加上户调和各部门接口数据融合,得到土地产权产籍基本数据。第二部分针对农村土地产权产籍数据进行管理、维护和更性,以及数据共享和价值挖掘。

5.土地产权产籍数据库管理平台基本框架

我们通过基于主流GIS地理信息系统引擎ArcGIS,设计和实现了一个高效和高可靠性的分布式土地产权产籍数据库管理平台。其基本框架设计如图2:

从系统实现来看,我们从总体上看,系统采用了三层架构体系,包括:业务应用层、应用系统平台层和基础平台层。

5.1基础平台层

基础平台层包含存储农户的户籍数据库、农用地属性信息的属性数据库和农用地空间信息的GIS数据库。

5.2应用系统平台层

应用系统平台层包含用于管理数据模型并为业务应用层提供服务的应用服务器软件,如:ArcSDE、ArcServer等。

5.3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包含各类业务功能应用,具体是:农用地产权管理、农用地流转备案管理、流转意向信息平台和与其它政府部门系统间的数据接口。

同时,更进一步,数据管理可以研究如何将所农村产权产籍数据与地理地形数据、其他人口数据、经济活动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信息汇集后,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如何高效的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为政府提供高效电子政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平台。

6.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方式构建的设计

我们将本设计基于云计算方式构建。因为在前期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村基层政府,受人员专业性限制,用户维护系统非常困难,而且常常出现问题。采用基于云的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和服务的可靠性,减少维护与支持成本,提高用户感受度。

同时,农村土地产权产籍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政务业务往往涉及多层次多部门,而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往往倾向于维护自己的数据。对土地产权产籍管理业务,往往涉及到大量空间数据,数据量比较大,而农村地区的网络环境往往又不尽理想,数据交换面临很多现实障碍。基于云计算的模式可以一方面满足其数据独立性的同时,各级政府和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也更加便利与快速。

第5篇: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范文

地籍测绘的基本要求、房产测绘的基本要求,不动产测绘包含着地籍测绘、房产测绘。首先我们要对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基本要求应了解;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称地籍图。地籍图、地籍数据和地籍表册通过特定的标识符建立有序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不动产 ; 地籍;房产;测绘

1、是地籍测绘的基本要求

1.1根椐地籍管理要求,确定地籍测绘方案。地籍测绘是为获得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具体内容如下:

(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薄册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1.2根椐地籍测绘方案运用不同类型控制网的作用,选择控制网布设方案,确定地籍控制施测方法。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的技术环节。它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的范围大小、测区内的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及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要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地籍控制网点不但要满足测绘地籍图需要,还要以厘米级的精度(城镇)用于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和满足地籍变更测量的需求。地籍基本控制网的种类:各等级三角网、各等级三边网、各等级边角网、各等级GPS网。

1.3根椐地籍管理要求,选择用于用地籍调查的基础图(调查工作底图)的种类和成图的比例尺,确定成图方法。工作底图一般为1:5000或1:10000的地形图或摇感影像图。成图方法一般为数字测图的成图方法、摄影测量方法、遥感的方法。

1.4根椐地籍项目测绘要求,选择地籍测绘方法,实施地籍(地形)要素测量。成图方法一般为数字测图的成图方法、摄影测量方法、遥感的方法

(1)界址点。包括各级行政界址点和土地权属界址点。不同等级的行政境界相重合时只表示高级行政境界境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点和线。当土地权属界址线与行政界线、地籍区(街道)界或地籍子区(街坊)界重合时,应结合线状地物符号突出表示土地权属界址线,行政界线可移位表示。(2)地籍要素编号。包括街道(地籍区)号、街坊(地籍子区)号、宗地号或地块号、房屋栋号、土地利用分类代码、土地等级等,分别注记在所属范围内的适中位置,当被图幅分割时应分别进行注记。如宗或地块面积太小注记不下时,允许移注宗或地块外空白处并以指示线标明。(3)土地位置。由行政区名、街道名(或地名)及门牌号组成。土地权属者名称:选择软大宗地注记土地权属者名称。

1.5根椐地籍测绘项目要求,在正确的权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面积测算,明确权属范围,保证精度。正确的权属资取决宗地权属调查的质量。面积量算,一般是一多层次的水平面积测算。例如,一个行政管辖区的总面积、各宗地面积,各种利用分类面积等。面积量算方法比较多,但概括起来无非两种:即解析法面积测算(简称解析法)、与图解法面积测算(简称图解法),面积测算方法的选择主要由面积测算的精度要求决定,目前由于整个测量技术水平的发展,地籍图已基本上是数字化图。

1.6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水准越来越高,图解法已基本淘汰不用了所以解析法已成为面积量算主要方法(甚至是唯一的方法)。我们应对地籍的精度、原则、图边处理、检查和验收等了解

(1)绘制精度主要指图上绘制的图廓线、对角线及图廓点、坐标格网点、控制点的展点精度,通常要求是:内图廓长度误差不得大于±0.2mm,内图廓对角线误差不得大于±0.3mm,图廓点、坐标格网点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得超过±0.1mm。

(2)基本精度测绘,地籍图的基本精度主要指界址点、地物点及其相关距离的精度。

(3)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

地籍图上地物的综合取舍,除根据规定的测图比例尺和规范的要求外,还必须首先充分根据地籍要素及权属管理方面的需要来确定必须测绘的地物,与地籍要素和权属管理无关的地物在地籍D上可不表示。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地物(如房屋、道路、水系、地块)的测绘,必须根据相关规范和规程在技术设计书中具体指明。

(4)图边的测绘与拼接测绘,为保证相邻图幅的互相拼接,接图的图边一般均须测出图廓线外5―10mm。地籍图接边差不超过规范规定的点位中误差的2 倍。小于限差平均配赋,但应保持界址线及其他要素间的相互位置。避免有较大变形,超限时需检查纠正。如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技术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则无接边要求。

(5)地籍图的检查与验收

为保证成果质量,须对地籍图执行质量检查制度。测量人员除平时对所观测、计算和绘图工作进行充分的检核外,还需在自我检查的基础上建立逐级检查制度。图的检查工作包括自检和全面检查两种。检查的方法分室内检查、野外巡视检查和野外仪器检查。在检查中对发现的错误,应尽可能予以纠正。如错误较多,则按规定退回原测图小组予以补测或重测。测绘成果资料经全面检查认为符合要求,即可予以验收,并按质量评定等级。技术检查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技术规范。

2、是房产测绘的基本要求,

2.1 根椐房产管理需求选择房产项目的测绘方案,房产测量的任务就是对房屋本身以及与房屋相关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测量调查和绘图工作;对土地及土地以上人为的、天然的荷载物进行测量调查和绘图工作,对房地产的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利用状况等进行测定,调查或绘制成图的工作。它主要包括: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房产面积测算、变更测量以及成果资料检查与验收等基本内容。

2.2根椐房产测绘方案,运用不同类型控制网的作用,选择布设方案,确定施测方法。房产平面控制测量属于房产基础测量。其目的是为了整个房产测绘工作提供一个准确的控制框架和定位基准并控制误差累积。它的作用主要有如下三点:a为房产要素测量提供超算数据;b为房产分幅 、分丘图测绘提供测量控制和超算数据,c为房产分幅 、分丘图变更测量和修测补测提供超算数据。布设方案和施测方法同地籍控制测量。

房产图是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基础资料,它全面反映了土地和房屋基本情况和权属界线,是房产测量的主要成果。按房产管理的需要,房产图可分为分幅房产平面图(以下简称分幅图)、分宗房产平面图(以下简称分宗图)和分户房产平面图(以下简称分户图)。分幅图是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和权属等状况的基本图,是测制分宗图和分户图的基

原则上,分幅图是在已有地籍图的基础上加上房产调查的成果制作而成的,也可以以地形图为基础测制分幅图,还可以单独测绘分幅图。分幅图上主要表示房产管理需要的各项地籍要素和房产要素,如控制点、行政境界、宗地界线、房屋、房屋附属设施和房屋维护物、宗地号、幢号、房产权号、门牌号、房屋产别、结构、层数、房屋用途和用地分类等。这些内容要根据调查的资料以及相应的数字、文字和符号在图上加以表示。分宗图是分幅图的局部图件,是绘制房产权证附图的基本图。分宗图测绘的有关规定分宗图是分幅图的局部图件,它的坐标系与分幅图的坐标系一致;比例尺可根据宗地图面积的大小和需要在1:100―1:1 000之间选用;幅面大小在32―4开之间选用。分宗图可在聚酯薄膜上测绘,也可选用其他图纸。分宗图是房屋产权证的基本图。分宗图的测绘精度要求是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不超过0.5mm。

分宗图测绘的内容和要求

(1) 分宗图除表示分幅图的内容外,还表示房屋产权界线、界址点、挑廊、阳台、建成年份、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宗地界线长度、房屋长、墙体归属和四至关系等房产要素。

(2) 房屋应分栋丈量边长,用地按宗地丈量边长,边长量测到0.01m,也可以界址点坐标反算边长。对不规则的弧形,可按折线分段丈量。

(3) 挑廊、挑阳台、架空通廊,以栏杆投影为准,用虚线表示。

2.3根椐房产测绘项目,选择权属调查方法,实施房产要素测量。权属调查方法较简单,类似地籍调查。房产要素测量分为:界址测量、境界测量、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测量。要清楚其等级要求和施测内容。

2.4 根椐房产测绘项目的需要,选择房产图的种类和成图比例,确定成图方法。房产图的一般选用1:500―1:1000比例尺。按房产管理的需要可分为分幅平面图(简称分幅图)、房产分丘平面图(简称分丘图)和房屋分户平面图(简称分户图)。成图方法一般为:数字测图的面图方法、摄影测量的方法、遥感的方法。

第6篇: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范文

1 房产测量的作用

房产测量是常规的测量技术与房产管理业务相结合的专业测量。而房产测量所获得与永久性标志相联系的房产权属界址、房屋面积、房屋产别等等都具有法律效力,从而载入房屋权属证书,所以房产测量所得的基础图是发放房屋权属证书和财政税收的重要依据,拥有权属(法律上)、财政(税收上)和城镇规划三大基本功能,它的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1 管理方面的作用

为了使城市房产管理和住宅建设都能稳步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城镇房产管理部门和规划建设部门都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房产的权属、位置、数量和现状等基本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妥善的管理和合理的规划建设,更好的调配使用房屋和土地,有计划安排旧城区住宅的修建改造,以及新发展区的规划建设。另外,房产测量的成果,亦是开展城镇房地产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

1.2 经济管理的作用

房产测量提供了大量准确的图纸资料,为正确掌握城镇房屋和土地的利用现状以及变化、清理公私各占有的房产数量和面积,建立产权产籍和产业管理的图形档案,统计各类房屋的数量和比重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亦为开展房产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房产测量还为城镇财政、税收等部门研究确定土地分类等级、制定税费标准提供了基础依据,确保各项税费的及时征收。

1.3 法律方面的作用

房产图所表示的每户所有的房屋的权属范围,是经过逐幢房屋清理产权,并经过各户申请登记,经主管部门逐户审核确认的。房产图作为核发房屋所有权证书的附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图纸。它是加强房产管理、核定产权、颁发权属证书、保障房屋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主义法律管理的重要依据。

2 房产图测绘与地籍图、地形图测绘的比较

房产图是房产产权、产籍管理的重要资料。《房产测量规范》有这样的简述:“按房产管理的需要可分为房产分幅平面图、房产分丘平面图和房屋分户平面图。”

房产分幅图是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和权属等状况的基本图,是测绘分丘平面图和分户图的基础资料,它反映房屋的位置关系、建筑图图形、行政境界、权利种类、房屋式样、房屋结构、产权性质、坐落、屋次、街道门牌、河流地类等,并以产权宗地位置为单位编立丘号;分丘图是分幅图的局部图,是绘制房屋产权证附图的基本图。它着重表示房屋权界线、界址点点号、挑廊、阳台、建成年份、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墙体归属和四至关系等各项房地产要素;分户图是以一户产权人为单位,表示房屋权属范围的细部图,也是专供房地产登记机关发证发给产权人的一种权证附图,它详细标绘权利主体所在哪一层、哪一单位、哪一套,并用红线彩绘其权利范围。通过如上的分析,房产图的特点也就显而易见。

房产图是平面图,只要求平面位置准确,不表示高程,不绘等高线;

房产图对房屋及与房屋、房产有关的要素,要求比其他图形要详细的多,不单要表示结构、性质,还要表示出层次、用途及建成年份等;房产图对房屋及房屋的权界线和用地界线等要求特别认真,精度要求比较高,图上主要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mm,次要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mm;房产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测量控制点、界址点、房屋权利界线、用地界线、附属设施、围护物、产别、结构、用途、用地分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房屋编号以及各种名称和数字标记等:

为了能清楚的表示出所需内容,房产图的比例尺均为大比例尺,一般为1:1000、1:500甚至更大比例尺;

房产图的变化较快,除了城镇新建筑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外,其间城区的房屋及土地使用情况也在不断变化,例如房屋发生买卖、交换、继承、新建、拆除等,这些变更对房产图来讲就是变化,都要及时修改补测,以不断完善其人使用价值;

同时,与房地产管理有关的地形要素包括铁路、道路、桥梁和城墙等地物均应测绘,而亭、塔、烟囱、罐以及水井、停车场、球场、花圃、草地等根据需要表示。

地籍图表示的内容由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两部分组成。即以地籍要素为主,辅以与地籍要素有关的地形要素,以便图面主要分明,清晰易读。其中,地籍要素包括行政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及编号、土地编号、房产情况、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等级、土地面积等,必要的地形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房屋、道路、水系以及与地籍有关的必要地物和地理名称,一般地籍图采用的比例尺为1:500、1:1000、1:2000。地形图是指按一定的技术规范、符号系统等比例尺,测绘显示地物平面位置、地面高程和地表形态。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物和地貌两大类。地物指的是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物体和人工建筑物,如森林、河流、街道、房屋、桥梁等;地貌指的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如高山、丘陵、平面、洼地等。地形图的比例尺也一般采用1:500或更小的比例尺。

第7篇: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范文

关键词:三维地籍 土地利用 空间数据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a)-0189-03

地籍从最初建立到现在,已有几千年历史,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广泛推进,政府、规划者和土地产权主体等各种不同的使用者对地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地籍仍是基于二维空间建立的。随着地面以下和地面以上的空间建筑物、构筑物的增多,需要一种能记载土地空间利用的地籍来对土地空间进行登记,用以记录土地空间的三维信息和其他的属性信息,但是现有的二维地籍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因此,二维地籍走向三维地籍已成为地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 三维地籍简介

1.1 三维地籍的概念

传统地籍是基于二维平面的、以地表权利为核心的地籍,它以二维宗地作为基本管理单元来管理和登记土地相关的权利、约束和责任,其存在的理论基础是同一宗土地在垂直方向上的权籍一致性:即地下、地表和地上属于一个权利人[1]。

现代地籍是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和图等形式表示。三维地籍是将土地空间的概念引入到地籍中,将具有独立产权的土地利用空间单元作为地籍的最小单元予以登记,对其所具有的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记载和管理。三维地籍建立的基础是土地利用空间单元,核心是土地空间利用单元的权属,其记载和表述的内容具有法律意义,三维地籍在内容上不仅记录了土地利用空间单元的状况,还记载了其他附着物的状况,完整的反映了土地利用空间单元的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是土地空间利用单元基本信息的集合,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1.2 三维地籍的特点

三维地籍是适应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三维地籍的特点主要区别于二维地籍所体现出的不同,表现在对象空间信息表达、对权属关系的反映情况、对地籍信息的质量要求、对土地利用状况的反映情况和地籍用途几个方面。

2 三维地籍建立的问题研究

2.1 三维地籍的技术问题

从技术层面上看,三维地籍的建立主要包括三维数据的采集、存储、表达和应用,即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借助GPS技术、遥感、摄影测量,以及测绘技术采集三维数据,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共享技术实现三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三维数据进行交互和分析应用。

2.1.1 三维地籍的数据采集

三维地籍的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三类数据:一是高程信息;二是三维表层信息;三是非空间属性信息。其中,高程信息采集可利用现有测量技术,在二维的x和y坐标中加入z坐标的值。现有水平坐标和高程坐标已融为一体,例如WGS84,以GPS为基础的测量提供了高程坐标,激光水准仪可以很有效率的提供一大片区域的高程数据,全站仪也是高程信息收集的重要手段[2]。

对于三维表层信息的采集,数字摄影测量、遥感、软件科学以及影像显示与识别技术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持。3S技术集成形成高精度、多信息量的对地观测系统,为大范围区域内数据获取和更新,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法。当然,现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遥感影像(尤其是高分辨率影像)与三维地形数据获取方面,由于获取价格较高导致大规模应用仍有一定难度。但随着我国以中巴资源卫星为代表的遥感卫星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土资源部、科技部在应用中巴资源卫星方面的全面合作,此项瓶颈获得解决指日可待[3]。其次地下空间在权属、行政界线的确定方面与地面不同,主要是因为地下空间存在测定围护墙体厚度和桩基深度等问题;此外相对狭窄的地下空间的测量环境也不同于地面,比如不能够接收到GPS卫星信号使得测量技术的应用方面受到极大限制[4]。因此,为了能够利用三维坐标准确确定地下空间地理位置以及地下空间宗地的权属界线等信息,需要改进传统地籍测量技术方法。

三维地籍的非空间属性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名称或坐落、产权人、地下空间使用权的取得方式、用途、使用期限、相对应的地号、地下建筑面积、建筑结构、地下层数、部位、建筑类型、竣工日期、地下空间出入口的权属问题等,一般可以通过地籍权属调查和房产权利人信息调查等方法来获取。

2.1.2 三维地籍的数据管理

三维地籍数据库是三维GIS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数据的输入、存储、处理、分析和输出等GIS的各个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GIS的性能。三维地籍数据库应该以一体化的方式处理二维与三维地籍空间实体,实现二维与三维地籍数据的综合存储,为综合性的查询与数据管理提供基础;达到二维地籍与三维地籍数据的动态关联,既可以根据地表二维地籍查询该地块之下的地下空间权属情况,也可以通过地下三维实体通过三维实体的投影搜索地表相关的地块。现阶段以Oracle数据库为代表的商业数据库是三维地籍常采用的数据管理软件,虽然Oracle的空间管理系统可以存储三维信息中的点,线和面等所有的空间信息的种类,但是几何学的功能(面,重叠……)仍然被限制在二维中。

针对三维地籍数据动态、海量的特性,可在Oracle数据库中对三维地籍数据实行分区、分块和分层的联合索引存储,由此提高数据检索效率。分区就是按管理区域分成城镇和农村两部分;分块是按三维地籍管理权限分为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地籍档案管理;分层就是根据三维宗地的数据组织方式进行分类的,将三维宗地地籍数据分成几个小表进行存储,可分为三维宗地表空间、基本体素表空间、四边形表空间、三角形表空间、界址线表空间和界址点表空间。将三维地籍数据分区、分块和分层联合存储,并通过索引连接,可以比较灵活地对三维地籍数据进行划分和存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三维地籍数据查询和修改的效率,有利于数据分类管理。如果某个表空间出现故障,其他表空间的数据仍然可用,维护也方便。如果某个表空间出现故障需要修复数据,只要修复该表空间即可,对指定对象的查询也仅需搜索对应的表空间,从而改善了查询的性能,增强可用性[5]。目前,还需要加强如何在时间尺度上对三维地籍数据进行动态管理的研究,提高数据管理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2.1.3 三维地籍的数据表达

三维地籍数据表达主要是依靠GIS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的。传统的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强大)和CAD软件(数据编辑功能强大)已经普遍用于空间数据表达,但不具有很好三维处理的功能,国内外一些GIS软件已经具有二维半的三维模型表面和三维景观模型的能力,但还是无法进行切制剖面、三维查询、三维分析等真三维操作,目前的GIS主要局限于二维或二维半空间数据的表达和处理,难以真实再现人们所生存的现实的三维客观世界,不能满足人们对三维地物的查询分析要求[6]。随着计算机技术、图像图形处理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GIS软件从二维发展到三维才能实现地理信息的真三维表达。

虚拟现实是三维地籍信息系统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是对传统GIS可视化与交互操作、可视化分析、仿真与模拟技术体系的创新,使用户从多角度、多层次、实时地感受和理解。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主要包括三维建模、可视化与空间分析等。三维建模要从地面建模、建筑物建模和地物表面建模展开,即利用DEM或TIN数据进行地面建模,再根据地面建筑物的高度或层数确定地上(地下)建筑的Z坐标值进行建筑物建模,然后以地物表面图像实现三维实体的形象化表达,同时为了适应宗地中地上或地下建筑物的管理需要,还必须提供户型信息及层高信息,以便于区分建筑物中不同土地权利人及用途情况。三维可视化主要功能是根据用户需要,方便进行三维地籍图的显示和交互,输出各种专题图、统计图等。空间分析主要提供一些数据库和地籍单元的分析功能,典型的有空间统计分析、面积体积计算、空间叠置及缓冲区分析等[7~8]。结合最新网络发展技术,针对三维地籍信息系统的复杂性,研究网络的虚拟现实技(WEB 3D)是提高其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例如,虚拟地理信息系统可作为三维地籍系统建设的参考,采用GIS技术存储、管理空间数据,结合Java 3D和VRML软件开发虚拟现实系统,并应用相关接口标准、互操作等技术实现GI S和虚拟现实系统集成,此外还可以借助于诸如Agent、人工智能等方法进一步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分析运行能力[8]。

2.2 三维地籍的法律问题

随着土地立体空间利用,地籍的权利空间、相邻关系等也都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多的权属问题已经无形中延伸到了三维空间权利实体当中,相互间关系的界定和处理也变得更为复杂,需要将研究的目光更多的投入地上、地下综合体的权属问题上,从法律角度对三维地籍中呈现的复杂权属问题进行界定,有效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在土地三维空间中的合法权益。建立三维地籍最必要的条件是要对三维地籍的空间权利在法律上进行定义和说明。现行的法律上也没有对土地的使用权的空间界限和范围做出明确的规定,在目前的土地调查和土地登记中也没有对土地使用权的空间进行明确的限制,空间权利的定义和权利的性质没有明确的规定,在空间上存在着重叠的不同土地使用者的产权也没有明确的界定[9]。

传统地籍是基于二维平面的、以地表权利为核心的地籍,它以二维宗地作为基本管理单元来管理和登记土地相关的权利、约束和责任,其存在的理论基础是同一宗土地在垂直方向上的权籍一致性:即地下、地表和地上属于一个权利人[1]。显然传统地籍不能解决土地立体化开发利用中的地籍管理问题,迫切需要引入三维地籍概念。3D地籍是在地籍概念中引入三维产权(空间产权)的概念,它不仅可以登记和洞悉二维宗地的权况,而且可以注册、明晰和界定三维产权单元(3D Property Unit)的空间权属[10-11]。这里三维产权单元是指隶属于自然人或者法人的封闭的三维权利实体(如1套房产),是三维地籍中最小的单元,相当于传统地籍中的宗地。当前,大多数的三维地籍研究是以整栋建筑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建模和可视化,实际上一栋建筑物的内部可能还包含多个分属不同权利人的权属空间。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地籍系统,应该以独立的产权基本单元(如1套住宅)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存在形式、划分方式、建模方法、可视化等方面,以管理现实世界中的权属状况,从而区分不同的产权单元,减少法律纠纷。

2.3 三维地籍的经济问题

地籍最初是一种国家工具,地籍测量、登记等工作都是由国家机关来进行的,地籍信息的获取和地籍管理是需要很大成本的,现在地籍存在着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并没有形成一种产业,目前地籍信息获取和地籍管理的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是国家。三维地籍建立的成本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三维地籍信息的获取成本和三维地籍建立以后的管理成本[4]。

(1)三维地籍信息的获取成本。信息的获取成本是指为获取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土地基本信息所消耗的人、物、财和时间成本。

(2)三维地籍的管理成本。管理成本主要指:地籍信息管理的成本主要包括建立地籍信息管理制度的成本、地籍档案管理成本和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应用和维护的成本。

三维地籍建立的基础是三维地块,但是界址点的设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例如如何确定界址点的位置,对不能明显加以标识的界址点的几何坐标的测量和定位,并且界址点的数量相对二维宗地来说大量增多,界址点数据采集工作量和难度也大为提高,此外增加了三维地块的高程信息、土地的空间信息、土地利用复杂性以及相关权属的确定,工作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因此建立完整三维地籍需要进行大量的土地调查和测绘工作。

大量的三维信息需要有效的管理系统和存储系统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必将增大三维地籍的管理成本和系统维护的成本。现在土地利用呈现出变化快,频率高,土地利用复杂的特点,三维地籍的日常变更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维护和支持。三维地籍系统对于的质量和精度的要求更高,需要一种新的地籍信息来实现三维地籍的多用途功能,支持海量的三维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实现三维地块之间拓扑关系和可视化。

总之,三维地籍的信息获取成本和管理成本较二维地籍都有所提高,政府部门在增加三维地籍建设资金的同时,还要积极促进三维地籍的市场化,通过网络三维地籍信息平台来提高三维地籍的收益。

4 结语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三维地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土地利用和管理现状,介绍了三维地籍的概念和特点,并对其建立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总之,三维地籍作为地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的建立对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都具有很很重要的作用,能推动土地市场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发挥地籍在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亨贵,郭仁忠.三维地籍概念模型的设计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7):643-645.

[2] 詹长根.地籍测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 刘咏梅,李谦,江南.三维地籍与城市立体空间开发的信息技术应用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3):392-397.

[4] 王超领,岳东杰,王瑞,等.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籍的建立研究[J].测绘科学,2009(6):15-16.

[5] 罗亮,左延英,曾磊,等.面向地籍的三维数据结构与存储的优化[J].现代测绘,2011(1):50.

[6] 李清泉.基于混合数据结构的三维GIS数据模型与空间分析研究[D],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98.

[7] Stoter J E and H D Ploeger.Multiple Use of Space:Current Practice of Registrant on and Development of a 3D Cadastre [J].In Proceedings of UDMS 02 23 rd Urban Data Management Symposium,Prague,Czech Republic,2002.

[8] 朱合华,张芳,李晓军,等.城市数字地下空间基础信息系统及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8):1301-1307.

[9] 林增杰.地籍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第8篇: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212-01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比资产更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即信息管理工作,是信息业的组成部分;档案即一种信息资源,房地产档案则是房地产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城市建设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体现政府管理不可缺少的职能。我国各级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承担着所属范围内房屋权属登记、发证和产权产籍管理的职责。这方面的工作是房地产行政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房产档案是整个房产管理的基础,它的作用是为房产权属登记、房产交易、房产纠纷仲裁、物业管理、房屋拆迁、住房制度改革、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保障房产产权人合法权益等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做好房地产交易中心的房屋权属登记、发证和产权产籍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具备细致无误的工作质量。

细致无误是工作要求的高标准,也是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在房地产档案管理者手中的档案关系着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大计,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实现细致无误的工作质量需要依赖以下途径。

一、强化业务管理手段

房产档案虽不是商品,但却是珍贵的信息资源,既有历史价值也有现实价值,既有地方价值,又有全局价值。房地产档案保存了大量基础资料,并担负着采集、管理与提供房产信息的责任,长期以来,为房地产管理提供了准确而可靠的基础性资料。可是从业务上看,房地信息管理具有量大、复杂、更新快、用途广的特点,适应这一特点,就必须注意强化业务手段,努力实现业务管理新突破,进一步完善产权产籍信息化建设。

完善“数字房产”框架,构建和完善权属登记发证系统、产籍档案管理系统、抵押登记管理系统、房屋产权平面数字控制系统,彻底改变传统的产权产籍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管理手段。

二、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按照编研工作的原则要求,以需求为核心,以服务为主体,不断地、及时地对档案史料进行选材、鉴别、考证、加工、整理。根据不同的编研内容,把分散的资料按照利用规律有机地编制起来,以利于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做好这项工作,须建立积极向上的内部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的产权产籍管理队伍。勇于创新,培养一支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廉洁高效的高素质队伍。实现权属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的发展。围绕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百姓,服务于发展,进一步简化、规范流程。对一些不利于当前发展的环节予以调整,尽可能缩短办件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第9篇: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范文

【关键词】土地;地籍;管理

一、地籍管理是国家管理土地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一项公益事业。近年来,我国地籍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土地调查统计监测评价取得可喜成果,地籍管理覆盖面明显扩大。以城镇地籍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主要内容的初始地籍业务体系基本建立,以土地产权管理为核心的地籍制度化建设日益完善。并以此为基础,地籍基础业务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地籍管理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也是加强土地权属管理的重要措施。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的基础工作。同时,地籍管理工作也是土地管理职能全面到位,稳定土地统管体制的根本保障,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础和保障。同时,土地整治权属调整是为了促进土地合理利用与节约集约利用,对项目区内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等权属关系进行调整的行为。因此,我们应深化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土地利用和管理模式,创新土地二次开发利用机制,完善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创新土地资产资本运作机制,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服务。

(三)地籍管理是规范土地市场的关键性措施。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工作等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措施。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必须调整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产,强化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促进土地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为土地有偿使用提供合理的土地级别、价格标准,为有关部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要严格要求土地登记发证的规范化,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同时,要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另外,我们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各项地籍管理工作,促进规范土地市场秩序。要进一步完善规范有关配套政策,抓好土地产权登记管理,搞准土地调查统计数据,保证地籍管理工作的规范运作。

二、大力推进管理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地籍管理发展的动力

(一)要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首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行政,对土地利用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法律、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不断提高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三,我们要以地管理信息套合结果为依据,遵照相关技术和要求,将用地管理信息套合结果的标注和入库工作相衔接,现已完成建设用地套合标注数据和部综合监管平台备案的用地项目数据及图斑的套合比对工作,全面查清了土地的利用和变化情况,要依法依规开展土地调查。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如实上报土地特别是耕地数据,着力构建现代土地产权管理制度、科学的土地调查监测评价体系、统一的土地管理基础平台和地籍基础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要切实抓好地籍数据建库工作,加快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地籍管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怎样更具体细致的掌握"寸土如金"的国土的基础地理和土地利用现状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管理利用等已成为我们现在所要面临的问题。同时,要在全面土地调查基础上,以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国土资源部相关技术规范为建库依据,以已发证(单位)的土地登记相关资料为数据源,统一地籍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档案数据的采集要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地籍数据库,为土地登记、土地利用、土地规划以及农用地和集体土地转用征用等服务。

(三)要加强软硬件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首先,不断加强地籍信息化建设,先后购置了微机、绘图仪等办公设备,实现地籍管理工作的高效率、数字化。同时,定期举办地籍管理培训班,聘请专家、教授授课,有效提高地籍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另外,要进一步加强地籍成果的运用,提高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能力。要抓好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国土”,提高地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地籍成果的基本和保障作用。其次,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土地登记发证覆盖面。按照“界址清楚、面积准确、权属合法、资料完备”的标准严把土地发证登记关,确保发证准确性,提高了登记发证工作效率。

(四)建立完善地籍成果应用机制。首先,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地籍管理,以构建现代土地产权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的土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体系,构建统一的土地管理基础平台,构建地籍基础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总体思路,充分认识地籍管理在整个土地管理和社会服务中的地位。其次,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土地调查和确权登记发证是地籍管理的两项基础工作,这些工作中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都在基层,我们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为领导决策建言献策。

三、结束语

总之,地籍管理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创新突破,解放思想、建立和完善地籍工作的各项新机制,才能不断开创地籍工作管理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伟,王利.试析如何完善地籍管理体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

[2]伟.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