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范文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精选(九篇)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

第1篇: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临床影像学;X线平片;影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50-01

新生儿时期,新生儿肺炎是多发病、常见病,临床没有典型的表现,且呈多样性的X线表现,其病死率高。因此,对新生儿肺炎的诊断要越早越好,同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探讨新生儿肺炎临床影像学特点及X线平片影像诊断,为今后的新生儿肺炎早期有效诊断提供参考,为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至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新生儿肺炎患儿100例,按照日龄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早期组患儿日龄为0~7d,晚期组患儿日龄为8~28d。早期组70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28例;48例为足月儿,22例为早产儿;22例为巨大儿,31例为正常出生体重儿,17例为低出生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史22例,有窒息史28例,羊水吸入性史20例;晚期组30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0例,其中1例有吸入性史,29例有感染表现。

1.2方法

每天记录患儿的呼吸节律、呼吸频率、三凹征、肺部音、口吐白沫、青紫等症状和体征。所有患儿在入院的时候取仰卧位拍摄胸部X线片,或取正侧位拍摄X线,然后在出院之前再次拍摄X线片,用以了解肺部表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及X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临床结果

早期组患儿进食减少59例,反应低下56例,呼吸困难38例,口吐白沫22例,咳嗽1例,口周青紫26例,发热2例,体温不升24例,吸气三凹征1例,肺部湿音29例;晚期组患儿进食减少25例,反应低下10例,呼吸困难12例,口吐白沫21例,咳嗽4例,口周青紫17例,发热5例,体温不升1例,吸气三凹征5例,肺部湿音17例。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异常情况见下表1。

2.2 X线表现

早期组患儿肺纹理异常32例,点状密度增高影29例,片状密度增高影3例,肺充气征5例,支气管充气征2例,局部肺不张1例;晚期组患儿肺纹理异常7例,点状密度增高影6例,片状密度增高影12例,肺充气征9例,支气管充气征7例,局部肺不张0例。两组患儿X线异常表现情况见下表2。

2.3病因与日龄的关系

在早期组患儿70例中,吸入性肺炎61例,占早期组的87%,感染性肺炎9例,占13%;而晚期组患儿30例患儿中,吸入性肺炎3例,占晚期组的10%,感染性肺炎27例,占晚期组的90%。可见0~7d患儿主要以吸入性肺炎为主,而8~28d患儿主要以感染性肺炎为主,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转归

早期组患儿70例中,61例治愈,5例好转,4例死亡,病死率为5.7%;而晚期组患儿30例中,27例治愈,3例好转,0例死亡,病死率为0。两组患儿相比较,早期组患儿病死率高。

3 讨论

新生儿具有独特的生理、解剖、病理学特点,肺脏含血量多、含气少,易患肺炎。呼吸中枢在早产儿中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之宫内发育迟缓、出生体重低等使早产儿更易罹患肺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不升、口吐白沫、反应差、气促、吃奶少、吸气三凹征、、活动少、呼吸表浅等[1]。但是临床表现中个体差异比较大,尤其是胎龄、日龄的影响比较明显,如发热、咳嗽、肺部闻及湿音等,在新生儿肺炎早期中比较少见,而随着日龄的逐渐增长而增多。

新生儿肺炎X线影像变化较快,且具有多样性,其影像学特点有:第一,两肺野纹理增密、增多,两肺下野显著。其原因与肺间质浸润、肺充血、支气管炎有关;第二,两肺下野肺纹理增粗,最为显著的是肺野内带增粗,并且其肺纹理边缘模糊;第三,两肺下野肺纹理增粗,颗粒状小病灶影分布在增粗的肺纹理,同时病灶边缘模糊,主要为肺下野和肺中野内带;第四,一侧肺野的局部透光性减低,这是由于局部炎性渗出造成的;第五,一侧肺野局部透光性增强,这是由于局部小气道痰液阻塞造成的,是局部肺气肿征象[2];第六,沿肺纹理出现模糊斑片状或小点片状浸润影,这是由于局部炎性渗出物浸润造成的;第七,肺野内大小不同的斑片状影,肺的一个肺叶甚至呈密度增高的致密影;第八,肺野内或肺叶的局限性不张,多见于右上肺,可为整个肺叶不张和节段性肺不张。

早期新生儿肺炎,呼吸快、发病急、逐渐出现肺部湿音、反应低下等是其临床特点,常常有异常分娩史。而异常产科原因中,所占比例比较大是的胎儿宫内窘迫、窒息、剖宫产等,这些原因直接造成了各类吸入性肺炎[3]。晚期新生儿肺炎主要由于不注意保暖、不适当的淋浴等护理不当引起,或不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引起,发病之初常常表现的为上呼吸道感染,但其病情进展迅速,最终成为肺炎。

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炎比较可靠的一种方法,早期新生儿肺炎比较典型的X线表现有片状密度增高阴影、点状密度增高阴影,而晚期新生儿肺炎比较典型的X线表现为支气管充气征、片状阴影。加强新生儿的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及早诊断新生儿肺炎,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方能够有效控制和预防新生儿肺炎的发生,才能够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小旦.新生儿肺炎临床影像学特点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9,05(7):111~112

[2] 樊恩.郭怀清.新生儿肺炎X线平片影像诊断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18(4):10

[3] 曹宁.孙阳.新生儿肺炎的X线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2(30):14

第2篇: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X线; 特征分析

新生儿肺炎是临床上新生儿期的常见多发病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严重呼吸道疾病,患儿临床表现与成人肺炎表现不完全一样,临床症状少有咳嗽、体温可不升高,具有肺部弥漫性病变、临床表现不典型等特点,如治疗不及时,严重者可导致患儿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对于新生儿肺炎患儿,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置治疗至关重要1。X线检查是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其X线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现就对112例我院新生儿肺炎患儿的X线检查影像特征进行一下分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于我院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患儿112例,男68例,女44例,日龄1~32天,平均日龄为(8.65±2.07)天,早期患儿71例,晚期患儿41例,病程1~20天,平均病程为(11.05±3.61)天,11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中,足月产儿79例,早产儿21例,过期产儿12例;出生体重≥2.5kg患儿96例,出生体重1.5~2.5kg患儿13例,出生体重≤1.5kg患儿3例;自然分娩81例,剖宫产27例,牵引产3例,产钳产1例;主要临床表现三不症状(不哭、不吃、体温不升)、面色苍白或发绀、精神萎靡、气急、、呼吸不规则、拒乳、口吐白沫或胃内容物、咳嗽流涕、咳痰等,生化检查示白细胞升高或冷凝集实验阳性等;有胎内窘迫史35例,窒息32例,脐带绕颈17例,乳汁误吸13例等。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北京万东F52-8c 500mAX线机

1.2.2 检查方法:参数:300mA,70KV,0.07s。患儿取仰卧位,放射科医生掌握患儿啼哭瞬间,在患儿腹部隆起吸气终末时曝光,进行检查时需对患儿的甲状腺、性腺等器官进行防护2。

影像分析:所有患儿的X线检查片子均有1名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及1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作出诊断。

X线特征3: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X线表现复杂多样,而且不同表现可以合并出现,临床上以急性肺膨胀、肺门影模糊、肺纹理增强等多见,主要X线表现特征有病灶影(小病灶:双肺小片状影或多发点状影,可相互融合,以中下野内带为多;大病灶:单发性斑片状影,也可多发;大叶、节段性病灶:少见,肺实质浸润影呈节段性或全叶性,有时伴有小病灶影存在)、急性肺膨胀征(见于各种肺炎,X线示肺野透亮度升高,伴有膈肌影下降,结合X线征象和临床症状可早期提示病情)、心后影征(心影后下叶肺密度增高)、支气管气象(特征性X线表现,支气管及支气管分支呈管状透亮影,充气显影)、肺纹理增多或肺门影模糊(常见征象,支气管肺炎及间质性肺炎均可见,可是唯一征象)、心缘、上纵膈、横膈等模糊(结构在X线影像上的部分轮廓模糊,有时可为全部)、局限性肺气肿(新生儿肺炎早期下肺野的肺纹理增多或局限性肺气肿,呈局限透亮影,可伴有患儿同侧横隔平坦)、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门或气管旁单个淋巴结肿大)、胸膜反应、气胸、肺不张等。

1.2.3 分析方法:回顾11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从患儿的性别、日龄、病程、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临床表现、X线影像等方面进行患儿的信息收集、整理、综合、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根据患儿的病史、临床症状、生化检查、血痰培养及X线检查结果等诊断,11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中吸入性肺炎59例(52.68%),感染性肺炎53例(47.32%)。

2.2 回顾分析112例患儿的临床X线检查表现为:小病灶影68例,大病灶影56例,节段性影4例,大叶性影2例,肺纹理增多34例,肺门影模糊41例,急性肺膨胀征33例,支气管气象49例,心后影征25例,上纵膈模糊6例,心缘模糊9例,横隔模糊8例,局限性肺气肿3例,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胸膜反应1例,肺不张1例,气胸1例。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有时患儿并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而经X线检查提示肺部病变已经非常明显,此时X线检查就显得格外重要。在临床诊断中,需考虑到X线辐射可能会对患儿尚未发育完善的血液、甲状腺、性腺等系统器官的影像,故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病情,选择检查方法,作X线检查时要尽可能一次性完成摄片工作,避免直接接触。新生儿胸片具有中央影大、肺野范围小、心影大、肺门影小、肺纹理细等特点,临床医师及放射科医师在阅片时需多加注意,并同时注意与其他系统疾病相鉴别诊断,如肺透明膜病、缺血缺氧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横隔疝等4。

临床医师应全面掌握新生儿肺炎的临床X线表现,熟练掌握阅片能力,对摄片模糊不清者需要重新摄片,首要注意观察支气管现象,同时也应注意其他相关的肺炎X线征象,并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其他相关生化检查、痰培养、血培养等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必要时可行肺CT、MRI检查以协助诊断,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植之.新生儿肺炎的防治[J].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1997,12(2):80-82.

[2]张代荣.新生儿肺炎X线诊断中方法的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9(4):122.

第3篇: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范文

目的:探讨CT高分辨扫描在婴幼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比分析本院近三年来确诊为BPD且进行过胸部CT检查的患儿50例,患儿的临床首次诊断年龄为1天―2个月,病例分为低剂量组(A组)25人及高分辨组(B组)25人,检查所用CT机为Toshiba Aquilion 64排螺旋CT。结果:A组影像诊断符合率为92%,B组影像诊断符合率为96%。结论:CT高分辨扫描在婴幼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诊治中的优势不明显但明显提高了患儿的受辐射剂量,不推荐使用。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婴幼儿;螺旋CT;高分辨扫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CT(HRCT)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infants with bronchial pulmonary dysplasia(BPD). Method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50 confirmed cases diagnosed with BPD and had thoracic CT with Toshiba Aquilion 64 slice spiral CT in recent three years. The patients first diagnosed at 1 days to 2 months old were divided into low dose group (group A) and high resolution group (group B) averagely. Results: The accurate rate of diagnosis was 92% for group A and 96% for group B. Conclusion: The advantage of HRCT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ants with BPD is not obvious but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radiation dose in children , does not recommend to use.

Key words:BPD; Infant; Helical CT; HRCT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92-01

随着产前诊断技术及早产儿护理技术的提高,早产儿出生体重及胎龄越来越小、肺部越来越不成熟、机械通气和给氧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增高。目前胸部CT检查是临床针对BPD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因BPD多以肺间质改变为主,临床有时要求高分辨CT扫描以显示细微结构,但会直接导致婴幼儿接受辐射剂量增加,且受婴幼儿肺部天然对比度差及呼吸伪影严重等因素的限制,本文综合辐射剂量、诊断符合率、各常见影像表现显示情况等对比分析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50例确诊为BPD 患儿的CT资料,旨在探讨螺旋CT高分辨扫描在婴幼儿BPD诊治中的必要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近3年来我院确诊的50例BPD患儿CT资料,确诊依据为:纠正胎龄达到或超过36周后仍需要持续性氧疗及影像学阳性表现[1]。其中38例有肺透明膜病病史;男38例,女12例,4例死亡;首次诊断年龄为1天―2个月,平均年龄16天,多有反复多次入院史;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紫绀、发热、喘息,持续或间断给氧50例,机械通气39例。

1.2 检查资料:50例患儿分为AB两组,A组为低剂量组,B组为高分辨组,两组扫描机器均为Toshiba Aquilion 64排螺旋CT。A组扫描时使用低剂量自动曝光,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50-70mA,球管旋转时间0.5s/r,螺距HP27,螺距相关因子PF0.843,层厚5mm,层间距5mm,容积数据层厚0.5mm、层间距0.3mm;B组扫描时使用固定条件曝光,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150mA,球管旋转时间0.5s/r,螺距HP27,螺距相关因子PF0.843,层厚5mm,层间距5mm,容积数据层厚0.5mm、层间距0.3mm。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扫描方法婴幼儿所受剂量差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各诊断征象阳性率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扫描方法儿童所受辐射剂量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如表1,数据以X±SD表示:

图一为低分辨条件下显示肺实变及充气支气管征;图二为高分辨条件下显示肺实变及充气支气管征;图三为曲面重建图像在同一层面显示气道及“磨玻璃”样改变;图四为低分辨条件下显示囊状透亮影及纤维条索影;图五为高分辨条件下显示囊状透亮影及斑片影;图六为SSD图像。

3 讨论

3.1 BPD的定义: 根据Northway等人的发现,初始的临床实用BPD定义为:与存活下来的早产儿暴露于氧的初始时间相关(大于28天)同时伴有X线胸片异常表现。然而随着孕妇及早产儿的护理得当,新生儿存活率不断提升,临床定义也进化了,28天的补充氧气需求对于预测胎龄≤30周的早产儿的结局无差别,所以由一种改进的预测值代替:纠正胎龄达到或超过36周后仍需要持续性氧疗。

3.2 BPD病因及发病机制: BP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是在各种因素中炎症,如产前感染和炎症等与BPD发生的相关性最大[1],肺发育不成熟、急性肺损伤、炎症、氧疗及机械通气等也是影响因素。关于BPD的病理改变分为传统型和新型[2],典型的病理变化,即Northway等人发现的传统型病理改变包括:气管支气管的鳞状上皮化生,碎片阻塞小气道,肺气肿,肺不张,间质纤维化,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气道和血管的平滑肌明显增生,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右心室肥厚和肺心病。他们认为胎龄大于33周、体重高于1600g的早产儿不再患有BPD,但是近期发现具有更低出生体重和胎龄的早产儿,肺因气压伤、氧毒性、炎症等损伤而更不成熟,新型BPD的组织学显示气道异常较少而实质性的改变更多,尤其是肺泡发育滞后,肺泡腔少而大,分隔功能下降,血管减少,表面面积减少。肺泡化于孕23-24周开始,而且在第三孕期至生后第一年继续进行,由此可知早产儿肺损伤程度取决于损伤发生时的胎龄[3]。

3.3 检查方法与比较

3.3.1 X线胸片:X线胸片在诊断中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很多已经有显著通气功能障碍的患儿X线胸片仍只有轻微的异常[4]。本研究中的50例病例均进行了X线胸片检查,只有28例因有明显的肺实变、“磨玻璃”样改变、囊状透亮影等影像改变并结合肺透明膜病病史确诊为BPD,其他均误诊为支气管肺炎。因此对于轻度至中度的BPD患儿,能够清晰显示细微病变的螺旋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并治疗,患儿有可能会遭受长期肺部并发症,包括呼吸功能差、运动耐受力降低及气道反应性疾病,甚至影响生命。

3.3.2 辐射剂量的表达:A、B两组数据的剂量均通过CTDIvol及DLP表达。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 CTDIvol) [5]是指CT扫描时某一点在X、Y、Z三个方向上的平均吸收剂量的分布。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 DLP)为既定扫描方案中受照部位接受的总辐射剂量,DLP= CTDIvol*扫描长度,单位为mGycm。其中DLP更能够真实反映患儿在检查中接受的辐射剂量。

3.3.3 低剂量及高分辨CT扫描的比较:所有研究病例的年龄均在1天―2个月之间,因此A、B两组数据在年龄上在同一梯度,虽然不是对同一病例同时进行低剂量及高分辨扫描,但仍具有可比性。

首先比较两组检查的辐射剂量,如表1所示,A组患儿的CTDIvol为16.20±5.39,明显低于B组的21.81±6.46,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出的t=-3.332,P=0.002

其次比较两组对常见影像征象的显示,如表3所示,“肺实变及充气支气管征”的χ2=5.333,P

最后比较诊断准确率,A组诊断率为92%,两例误诊为双侧肺炎漏诊;B组诊断率为96%,一例误诊为双侧肺炎漏诊,高分辨组无明显优势。分析漏诊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漏诊患儿均无透明膜病病史,二是患儿只有斑片状、条索影及双肺透亮度减低,而无其他特征性征象,误诊为肺炎;三是有一例运动伪影较重,影响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婴幼儿,螺旋CT高分辨扫描在提高各影像表现显示率及诊断率方面作用不大,且增加了婴幼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因此不提倡针对BPD患儿的高分辨CT扫描。

参考文献

[1] 王海霞,龚小慧. 产前感染和炎症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 [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2;39(4): 337~340.

[2] Eber E,Zach MS.Long Term Sequelae of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Chronic Lung Disease of Infancy)[J].Thorax,2001,56(3):317-323.

[3] Parad RB. Update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chronic lung disease of infancy: what the radiologist should know. [J]. Pediatr Radiol,2012,42(1):S92-100.

第4篇: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重症监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点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h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管48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1]。本文就我院PICU确诊的 例VAP患儿临床特征和病原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10年9月至20 年9 月收住PICU应用机械通气的患儿93例,其中符合VAP诊断标准54例,发生率为 %。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1个月至15岁,原发病是:支气管肺炎1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8例,败血症6例,颅内出血4例。

1.2诊断标准[2]①患者使用呼吸机≥48h。②新出现或进展性的胸部X线浸润、肺实变、空洞形成或胸腔积液;直肠温度>38.0℃或

1.3病原学检查方法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从气管插管内吸痰,合格的痰标本接种于培养基,按常规方法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患者在机械通气后出现的肺部病原菌感染,临床上属于难治性肺炎的范畴[1]。有报道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为12%~65%,并且成为机械通气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成为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肺炎的常见死亡原因[2]。本研究中,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诊治的54例重症监护室呼吸机肺炎患者,入院后针对其临床特点,给予综合性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诊治的54例重症监护室患儿呼吸机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经验性抗菌治疗)和观察组(综合治疗),每组各27例。2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6个月~3.5岁;2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5个月~4.0岁。在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3]:患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检测患儿气管分泌物,结果显示阳性、新病原菌;X线胸片检查显示新的浸润影,并伴有肺部罗音;血常规检测显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10×109,或者与治疗前相比,机械通气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25%;对患儿气管分泌物的定量培养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菌菌落>106/ml。

1.3 细菌培养方法:机械通气治疗的3小时内,通过无菌吸痰管,吸取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并送检,进行病原菌培养。在患儿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每周进行两次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连续两次以上获得不同于机械通气治疗3小时内检出的病原体,被认定出现新的病原体,并对新的病原体,进行药敏实验。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经验性抗菌治疗,静脉注射30mg/kg头孢他啶,每日三次,连续给药15天,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治疗,没有得到细菌培养结果时,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待获取细菌培养结果后,根据药敏结果,选取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抗菌治疗,治疗15天。

1.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肺功能恢复正常;(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功能逐渐恢复;(3)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变化,甚至加重。有效率=治愈+好转。

1.6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明显升高,P

2.2 细菌培养结果:54例重症监护室呼吸机肺炎患儿分离出58例菌株,其中36例革兰阴性菌(62.1%)、16例革兰阳性菌(27.6%),以及6例真菌(10.3%)。36例革兰阴性菌中包括22例铜绿假单胞菌、7例克雷伯杆菌、5例不动杆菌,以及2例流感嗜血杆菌;16例革兰阳性菌中包括1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4例化脓性链球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相对较敏感。

3. 讨论

机械通气作为临床抢救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常用急救和治疗方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数病情危重,并且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通过呼吸机管道、附件等仪器的侵袭性操作等外源性感染,容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另外病原微生物寄生于口咽部、胃肠道,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通过内源性感染,可能诱导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所以,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应对呼吸机的零部件,进行彻底消毒和灭菌,尽可能减少侵袭性操作的发生率,同时,还要加强治疗期间患者的营养支持,增强患儿的免疫力。

目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与年龄、并发症、机械通气、人工气道、侵袭性操作,以及激素应用等多种因素有关,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5]。如果在没有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之前,通过有效地预防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分析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危险因素,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为临床上的难治性疾病,目前仍然以经验性抗菌治疗为主,通过广谱抗菌药物进行抑菌、抗感染治疗,但是广谱抗菌药物的针对性不强,往往其抗菌效果不够理想,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综合治疗主要是指在没有获得细菌培养结果之前,应用经验性抗菌治疗,待获得细菌培养结果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不仅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和抑菌效果,还能得到细菌敏感相关信息,有利于提高经验性抗菌治疗的疗效[7]。

本研究中,与经验性抗菌治疗相比,综合性治疗的有效率明显升高,P

4. 参考文献

[1] 刘爱萍,棱晓全,陈如.ICU呼吸机相关肺的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0(1):10-12.

[2] 左骑.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现代医药,2012,14(7):33-35.

[3] 孙理信.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3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5):84-85.

[4] 刘茌美,杨红秀.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l(7):1319-1321.

[5] 谢素红.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60-162.

第5篇: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病房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护理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则采用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按时间对患儿进行住院指导、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热退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健康教育知晓评分、住院时间、住院满意度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患儿在咳嗽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家长在健康教育知晓评分、住院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P<0.05)。结论: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能促进支原体肺炎的恢复,加强医患间的沟通,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完善护理质量。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支原体肺炎;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48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1],有研究发现同期住院的肺炎患儿中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占36.9%[2],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正确的诊断、治疗并配合完整的护理才能达到最佳的疗效,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为具有特定诊断和治疗的患者群体制定的一种清晰明确的常规护理模式,是一种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的整体服务计划表格[4],因此我们在MPP患儿中采用规范的CNP给予健康教育和整体护理,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MPP患儿及其家长各87例,全部病例符合MPP诊断标准[5],均有发热、咳嗽症状,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抗体水平≥1∶80,全胸正位片有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均无遗传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营养不良及结核感染等疾病,且1个月内未参加其他临床实验。治疗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注射液为主,必要时辅以糖皮质激素,再根据临床表现给予退热、止咳、平喘等治疗,详细观察患儿发热、咳嗽症状的转变,并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评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患儿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5.26±1.70)岁。患儿家长男9名,女33名;平均年龄(25.13±1.87)岁。试验组:患儿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5.33±1.89)岁。患儿家长男11名,女34名;平均年龄(25.29±1.77)岁。两组患儿及其家长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护理和常规健康教育,由当班护士在患儿入院时进行宣教,住院期间给予相关疾病知识、一般用药知识、各项检查注意事项指导,严格执行医嘱,出院时给予出院宣教。

1.2.2试验组根据儿童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按照诊疗常规和健康教育内容,由全体儿科医护成员参与讨论和制定临床路径表,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存在的不同问题,按时间将各阶段护理流程和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2.1入院第1天床位护士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长,完成入院手续,安排床位,介绍病区环境、各项规章、分管护士、护士长、分管医师、医疗组长,收集基本病史,作入院护理评估,确定护理诊断,配合医嘱给予饮食指导,分享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知识。

1.2.2.2入院第2~3天在完成基础护理的基础上,介绍支原体肺炎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分析、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指导正确的物理降温方式;配合医嘱留取各项实验室标本,讲解辅助检查的目的和意义,陪同患儿进行各项必要检查;介绍各种治疗用药的目的和作用,观察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特别注意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对胃肠道的刺激,及时消除患儿及家长的焦虑心理;讲解膳食与疾病的关系,指导合理饮食,鼓励患儿少量多次饮水。

1.2.2.3入院第4~6天详细了解患儿疾病恢复情况,指导正确的体位和翻身拍背方法,协助患儿咳痰;了解各种辅助检查结果,讲解与检查结果相关的临床知识,加强患儿和家长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介绍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症相关知识,根据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要做好心理护理;指导家长做好患儿的每天营养补充。

1.2.2.4入院第7天至出院配合医嘱完成检验复查,注意疾病有无反复征象;做好健康宣教,指导出院注意事项,介绍出院后的饮食方案,指导患儿加强机体功能锻炼,但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叮嘱定期复查的时间和重要性,详细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完善护理文书,填写健康教育知晓评分表,协助家长完成出院手续,终末消毒,完成新患儿的住院前准备。1周后电话回访,询问疾病恢复情况并调查住院满意度。

1.3评价指标(1)记录并比较患儿热退时间、咳嗽好转时间、住院时间。(2)制定健康教育知晓评分表,包括基础疾病知识、CNP知识、日常生活注意事项3个大类15个小项,100分为满分,按照表格在出院时对患儿进行提问,对两组数据加以比较。(3)收集电话回访数据,统计住院期间两组患儿对整体医疗过程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比较住院满意度的差异。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完成对资料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表1)

2.2两组患儿家长健康教育评分及满意度比较(表2)

3讨论

MP是儿童时期肺炎最常见的重要致病菌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成为重要的儿童公共卫生问题。同为华东地区的相关研究显示,2592例肺炎住院患儿中618例确诊为MPP[6],达到23.84%。MP结构中无细胞壁,因此对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合成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而对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起作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鉴于红霉素药物副反应明显,现临床更广泛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近年来难治性MPP呈增加趋势,可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配合。

CNP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各项护理细节及程序为纵轴,制定预期的护理目标[7],是整体护理的发展和完善,作为循证医学模式下的科学护理方式,成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CNP是医疗机构包括护士、医师及各级管理人员在内的多学科专家依照循证医学模式,针对各项特定疾病,参照国际、国内疾病诊断、治疗、护理常规,制定出每日的标准护理计划,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和明确的工作流程,突出重点,易于操作,且对心理护理也更加重视,提高了护理品质。结果显示,应用CNP的MPP患儿在咳嗽好转时间、健康教育知晓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Lee KY.Pediatric respiratory infections by mycoplasma pneumoniae[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08,6(4):509-521.

[2]杨晓梅,赵縝,谢新华,等.上海市莘庄地区不同年龄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1):1320- 1322.

[3]Narita M.Pathogenesis of extrapulmonary manifestation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neumonia[J].J Infect Chemother,2010,16(3):162-169.

[4]钟紫外,陆晨.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317-318.

[5]江载芳.实用小儿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40-245.

[6]郝春莉,吴良霞,张建华,等.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1):1183- 1186.

[7]罗玉琳,姜仪,张小蓉.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59-60.

第6篇: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支原体肺炎; 急性期; 恢复期; 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4-0062-02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没有特异性,但其含量的升高往往是各种原因引起炎症和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对病因分析具有一定价值。为此笔者对所在医院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CRP定量检测,以探讨CRP检测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2年11月-2013年2月门诊就诊患儿70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所有患儿在诊疗过程中均被确诊为支原体肺炎。通过病史、临床症状、血常规、胸透、CRP等检查后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急性期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2 d~12岁。确诊支原体肺炎恢复期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5 d~1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儿样本采集均为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于促凝管中,然后立即放入水浴箱中,等待其凝固后离心分离血清,分装成2管,一管用于CRP含量的测定,另一管用于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测定。CRP定量检测采用日立71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方法为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及实验说明书进行,试剂盒由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采用潍坊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试剂盒定性检测,利用金标免疫渗滤分析原理定性检测患儿血清异性的MP-IgM抗体(胶体金法),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所有患者都进行血清CRP含量检测。阳性标准为CRP>5 mg/L。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32例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血清CRP含量(68.6±35.6)mg/L,38例支原体肺炎恢复期患儿的血清CRP含量(14.5±10.2)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MP)感染非常普遍,无地区差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在秋冬季节,更是多见。近年来其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1],成为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约占门诊呼吸道感染的10%~15%。据笔者所在医院统计,肺炎支原体感染占儿童肺炎的10%~40%,并且患儿年龄越来越小,儿童MP感染率逐年有所增加,其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1)MP感染患儿年龄前移;(2)病原体的进化导致MP致病能力不断增强;(3)实验室的检测设备及技术不断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诊断意识不断提高,同时高度重视儿童MP感染率的增高问题。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多数专家学者们认为免疫学机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体,它具有细菌的某些特性:无宿主细胞也能够生存,在无细胞培养基上也能生长;能分裂增殖,既有RNA又有DNA;对抗生素敏感。与细菌不同的是它没有细胞壁。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体内最先产生IgM,而后产生IgG。因为确诊支原体感染有赖于实验室检查,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2月临床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住院患儿70例,诊断与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2]相符。借此来探讨血清CRP含量对儿童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诊断价值。文献认为,CRP是一种标记全身炎症存在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脏合成,能激活补体,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其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没有特异性,但其含量的升高往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对病因分析具有一定价值。组织炎症时,由巨噬细胞释放的白细胞介素等刺激肝脏合成CRP参与机体反应,并随着感染的加重而增加。CRP可用于监测对治疗的反应及是否合并炎症[3],并通常作为炎性标志物来检测,患者只要配合临床医生积极治疗,经合理用药后3~7 d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CRP含量与组织损伤后修复的程度有密切关系,所以CRP可以作为疾病急性期的一个衡量标准,并且CRP不受性别、年龄、贫血、高球蛋白血症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优于其他急性期反应物质[4]。上述分析表中结果表明儿童支原体肺炎急性期CRP显著升高,而恢复期CRP升高不明显,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有显著差异,其检测值随病情的恢复而显著下降,随病情的加重而明显升高,这表明CRP的检测与儿童支原体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所以血清CRP浓度的测定对鉴别诊断患儿支原体肺炎急性期与恢复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因为支原体肺炎有病程长和重复感染的特点,一旦确定是支原体感染,临床医生多数会选用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来进行治疗,经积极、合理的治疗以后,其CRP显著下降,但对于支原体肺炎阳性、中性粒细胞及CRP值在发病后24 h内仍正常的患儿,就可以不使用抗生素。因此,CRP的检测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用药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倪宏.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11.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71.

[3]邵雪军,缪美华,丁云芳,等.C-反应蛋白和儿科感染性疾病[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2(1):53.

第7篇: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心力衰竭;重症肺炎;婴幼儿;护理

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中威胁生命的疾病之一,在儿童死亡疾病中病例排在第1位,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随时有生命危险。由于婴幼儿屏障功能不足,以及其特有的解剖生理特点,部分轻症肺炎可发展为重症肺炎且可以合并有心力衰竭[1]。因此,及时发现和加强对婴幼儿重症肺炎且合并有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是提高儿科住院患儿治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童监护室住院的96例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6例,男60例,女36例,男女之比1.67:1,年龄1个月~3岁,平均1.3岁。96例均具有婴幼儿重症肺炎,且有合并心力衰竭的表现,诊断均符合1985年全国儿科会议修订后的《关于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1]。主要表现:全身反应差,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口周紫绀,烦躁不安,憋喘明显,三凹征明显,呼吸>60次/min,心率>160次/min,双肺可闻及固定的中小水泡音或哮鸣音,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少尿或无尿。均经抗感染、镇静、吸氧、雾化、强心、扩血管、利尿等治疗。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用药6~12h咳喘缓解,心衰纠正;②有效:用药12~24h上述症状、体征明显改善;③无效:用药24h以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2]。

结果:96例患儿中显效60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95.8%。有4例患儿因抢救48h仍无明显缓解,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 护理

2.1一般护理 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正确、舒适和足够的休息时间,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温度20℃~22℃,湿度55%~65%。取半坐卧位(小婴儿取15°~30°斜坡卧位),使横隔下降,胸腔容积增大,有利于呼吸运动。对烦躁不安、哭闹患儿予以必要护理措施,使其安静,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哭闹严重时时给予镇静剂,令其入睡,减少搬动和刺激患儿,各种治疗和护理集中完成,保证患儿充分休息。

2.2严密观察病情 ①仔细观察体温、脉搏,每2~4h测试1次,病情需要时随时测量。保持高热者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同时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②经常变换,防止肺部淤血。及时清除口腔、鼻、咽部分泌物,观察记录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凡有呼吸困难、紫绀、面色青紫等情况,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用面罩给氧3~5L/min,也可用鼻导管给氧0.5~1L/min,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时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使其易于咳出,或遵医嘱予吸引器行负压吸引,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准确,时间不超过5min,防止损伤粘膜及加重患儿的恐惧感;③观察记录患儿精神状态、心率、心律,若发现患儿突然极度烦躁不安,突然心率>180次/min,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脏迅速扩大,即可诊断心力衰竭[3],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准备抢救物品和药品积极配合抢救,防止病情恶化。同时要记录24h的尿量及使用强心、利尿药物后的疗效。

2.3准确及时遵医嘱合理用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

2.3.1抗生素 遵医嘱准确、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并维持最佳血药浓度,采用留置针穿刺静脉,便于随时用药,必要时建立2条静脉通道,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治疗中严格控制液体总量,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15~25ml/h为宜,以免增加心脏负荷。

2.3.2洋地黄制剂 严格按时、按剂量给药。用药前测心率,一般婴儿

2.3.3血管活性药 常用活性药物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为保证药物剂量的精确和用药安全,选用微量泵静脉给药,常间隔4~8h重复用药[4]。活性药单独配置,现配现用,以免搁置时间过长加重毒副作用。

2.3.4利尿剂 掌握用药时间,根据利尿剂的利尿作用合理安排给药,并尽量安排在早晨及上午给药,避免夜间使用,因排尿过多影响休息。详细记录24h出入量尤其是尿量,保证尿量20ml/h,用药期间注意监测患儿血电解质,防止电解质失调。

2.4合理喂养 给予患儿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尽量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哺乳时,抬高头部及上身,耐心、细致喂入,对6个月内的婴儿,要防止吃奶呛咳引起窒息,病情危重时,用滴管或鼻饲喂养或暂禁食,并给予静脉补充营养物质。

2.5健康教育

2.5.1对家长心理指导 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病情危重、病程长,随时有生命危险,家属难免出现心理紧张,加上抢救治疗用药费用相对较大,造成部分家属经济负担压力大,因而对患儿疾病产生了消极、悲观、绝望心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多与家属沟通,及时了解家属的思想情况,指导其正确对待婴儿疾病,了解疾病的知识及治疗转归,争取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对家属的沟通要态度和蔼,耐心回答,多给家属鼓励和心理上的支持,增强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2.5.2出院指导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预防感冒,在冬春季避免去人群流动大的地方。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一旦有上感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及时去医院治疗,病情恢复后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预防佝偻病。加强营养,及时添加辅食,多食含钙、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防偏食。定期做好预防接种。

3 体会

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病情重且复杂,病程较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综合的判断能力,快捷的反应能力及深切的同情心,认真仔细地观察生命体征,详细地记录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准确准时给药,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浓度、速度,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并及时处理,合理喂养,耐心做好健康教育,使患儿早日康复。

总之,我国目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仍然是最常见的疾病。肺炎在儿科疾病中仍占"五个一"的位置[5],即在门诊就诊患儿中占第1位,住院患儿中占第1位,危重患儿中占第1位,危重患儿引起心力衰竭中占第1位,死亡患儿中占第1位。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重症肺炎最常见的类型,是儿科危重急症,因此,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护理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黄绍良,陈述牧,何政贤.小儿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1.

[2]李春霞.小剂量酚妥拉明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0.6(1):37.

[3]胡亚美,江载芳.褚福堂实用儿科学(上册)[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4.

第8篇: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11-01

在新生儿时期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很常见呼吸道疾病,其特点为弥漫性肺部病变和不典型临床表现,因新生儿呼吸器官与功能还不是很成熟,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引发呼吸衰竭、败血症或者心理衰竭,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1-2]。下面笔者就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86例新生儿肺炎患者,其中有56例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有20例患儿为早产儿,51例患儿为足月儿,5例患儿为过期产儿;所有患儿均通过儿科手册中关于肺炎诊断标准确诊。基于患儿临床资料的研究与分析,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6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例各为43例,两组患者在病情、性别构成以及胎龄等方面所存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此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其主要如下:1)对患儿生命体征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及时发现患儿可能出现的各并发症,同时还应加强患儿安静时呼吸频率的观察,如果患儿面色出现苍白,指趾或者口唇出现青紫,或者出现吸气呻吟、呼吸频率不断增快以及鼻翼扇动等症状,很有可能病情危重,需及时进行抢救。病房内阳光需充足,其室温控制在22-28摄氏度左右,定期开窗通风和消毒,避免较差感染。2)护理工作人员根据患儿日龄以及体重对温箱进行调节,将保温箱控制在适中温度内,且暖箱复温坚决不可过快,以免引起肺出血或者心肺功能不全等。同时还应合理进行喂养,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确保热卡的供给,在喂奶后应取右侧卧位,以免呛奶或者呕吐。此外肺炎患儿还应加强液体与热量的补充,若患儿病情较危重不可吃奶或者呛奶,可采取硅胶胃管鼻饲的方式,且加强鼻饲护理。3)取仰卧位,将患儿肩部抬高大约2-2.5厘米,将其颈部稍微向背后进行伸展,确保气道的通畅。若分泌物比较多时,则每隔2-4小时进行一次体位的更换,可采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避免肺不张或者肺萎缩,确保气道排痰的通畅性。在雾化后实施胸部叩击能够让痰液松动脱落,要注意叩击动作需轻快。于喂养或者吸痰之前的三十分钟将体位改变以后再进行叩击,在叩击前后应提高其氧浓度。要注意对于体重低于1000g或者肺出血早产儿不可采取该操作。4)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急促或者发绀等时,需及时吸入氧气,吸氧时尽量采取鼻导管低流量氧气吸入法,所用装置为塔吊式空氧混合装置,其氧流量大约是每分钟0.3-0.5l。为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需每天做好相应的基础护理工作,当出现腹胀时可采取腹部按摩或者肛管排气等方式;当消化道出血时则应禁食;当患儿体温高于39摄氏度时可于枕骨下垫上凉水枕或者采取温水浴。

1.3疗效评判标准

每天进行肺部听诊,对患儿体征改善状况进行观察, 其疗效评判标准如下:1)显效: 患儿痰鸣音消失,且双肺呼吸音恢复正常,同时经X线胸片检查显示阴影吸收;2)有效:痰鸣音和双肺呼吸音有所改善,且经x线胸片检查显示阴影大部分吸收;3)无效:护理后,痰鸣音和双肺呼吸音未发生任何的改变[3-4]。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17.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治疗护理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数据来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第9篇: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超声 新生儿肺炎 检出率 声像图特征

新生儿肺炎属于呼吸系统病种,在新生儿中比较常见,通常是因产程中吸入羊水、胎粪或出生后误吸乳汁等异物造成感染,因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加上气道黏膜相对柔软,无法将吸入异物排出,同时也很难将气道分泌物有效排出,所以更容易导致气道阻塞甚至窒息,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临床检查中,胸部X线检查与CT检查均属于常用影像学检查方式,但对于新生儿而言,不管是X线检查还是CT检查均会使患儿接触射线辐射,损伤机体健康,因此临床应用受到制约[1]。近些年,伴随超声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新生儿肺炎检查中,超声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发展[2]。本次研究择取我院11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探究应用床旁超声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新生儿肺炎患儿112例,按检查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组,各56例。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日龄2 h~28 d,平均(7.56±2.89)d;体重2 586~3 725 g,平均(3 320.52±159.63)g。研究组男31例,女25例;日龄2.3 h~29 d,平均(7.58±2.90)d;体重2 590~3 730 g,平均(3 333.48±155.59)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选患儿均伴随不同程度的发热、流涕、呻吟、发绀、气促、吸气性三凹征等症状,入院12 h之内实施肺部的床旁X线检查及超声检查。

排除标准:早产儿、临床资料不全、先天性肺大泡、合并肺囊腺瘤、颅脑畸形、膈疝、呼吸系统先天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方法:(1)对照组实施X线检查;通过移动X线检查仪对患儿实施床旁检查,电压控制在40 k V,电流控制在2 m As,选择仰卧位,用辐射防护材料遮挡生殖器、下腹部等非摄片部位。(2)研究组实施床旁超声检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7予以检查,并辅助应用线阵探头,频率控制在7.5~10.0 MHz,患儿均分别选择3个不同体位:仰卧位、俯卧位以及侧卧位进行检查,以腋后线、腋前线、胸骨旁线、双乳头连线、后正中线为界限,分别对双侧肺脏12个肺野进行扫描,包括前上肺野、前下肺野、后上肺野、后下肺野、侧上肺野、侧下肺野,超声扫查方式为十字扫查,先横向扫查后纵向扫查,由腋前线扫查至胸骨旁线,之后将探头顺时针转90°予以纵向扫查,从肺尖开始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扫查至肺底,并以同样方法扫查腋下及背部,储存并记录超声声像图。

参考《新生儿肺脏疾病超声诊断学》中相关诊断标准判断超声诊断结果[3]:(1)肺实变,伴随支气管内气体或液体填充,大面及肺实变状态下超声检查显示肺搏动以及动脉支气管充气充液征、肺滑动征消失。(2)肺实变区域可见胸膜线增厚改变,A线未见显示。(3)肺实变区域以外以B线为主或AIS声像改变。(4)胸腔积液,部分患儿伴随程度不一的双侧胸腔积液或单侧胸腔积液。(5)偶有双肺点。胸部X线诊断标准如下:(1)双肺可见不规则形状、大小不等的斑点,或呈现出斑片状浸润影;(2)双肺阴影密度不均、弥漫性模糊影,双肺不对称;(3)肺门阴影模糊,肺部纹理增加,肺门旁及内带肺野间质条索状影,伴随散在浸润性影。

观察指标:(1)以临床金标准判断及确诊结果为准,对肺部超声检查以及X线检查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2)对肺部超声图像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统计学方法:数据通过spss 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儿检出率比较:11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均经临床金标准判断并确诊,经肺部超声检查检出55例,检出率为98.21%;经X线检查检出49例,检出率为87.50%。研究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检出率比较

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新生儿肺炎经肺部超声检查超声特征:新生儿肺炎经肺部超声检查超声特征:可见不同程度B线声像56例(100%),可见肺实变38例(67.86%),可见支气管充气征20例(35.71%),可见肺泡间质综合征22例(39.29%),可见胸腔积液2例(3.57%),可见肺滑动征消失2例(3.57%)。讨论现阶段,在新生儿肺炎诊断中,主要诊断方式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可以将病变部位、性质以及范围直接反映出来,以方便临床医生判断,对疾病严重程度给予有效的评估[4]。胸部X线片检查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心影遮挡、肋骨遮挡等,容易造成病灶显影不完全或不准确的现象。螺旋CT检查可以将病灶大小以及位置显示出来,还可以检查出病变性质,在临床中具备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但对于新生儿来说,因其免疫力水平较低,所以不适合反复转运,CT检查无法实现床旁检查,另外CT检查也会产生一定电离辐射,可能对患儿健康造成远期不良影响[5-6]。临床中,超声属于影像学检查方式之一,其不仅检查费用较低,而且操作便捷,对受检者不会造成放射性危害,因此可以为肺部疾病诊断提供有利途径[7]。

本次研究显示,经过肺部超声检查的研究组患儿检出率达到98.21%,明显高于胸部X线检查对照组的87.50%,由此可见在诊断新生儿患儿肺炎病变中肺部超声检查的应用效果确切。伴随新生儿肺部超声影像学特点探索的逐渐深入,发现新生儿肺炎患儿经肺部超声检查所获得的声像图具备一定特征性。在超声影像中,肺实变通常伴随支气管内液体填充或气体填充则提示气道病变,已经出现局部肺组织实变,同时伴随小气道闭塞。如果发现肺实变区域出现胸膜线异常,而且A线消失则说明病变部位与胸膜贴近,或已经使胸膜受累。如果非肺实变区域发现较多B线或AIS异常声像,则说明肺间质出现水肿症状,肺小叶间隔厚度增加,进而说明肺组织发生感染水肿。在超声检查过程中,探头可以紧贴皮肤,容易发现靠近胸膜处的病灶,特别是发病初期,炎症感染部位有限,并未向肺叶或肺段进展,未形成大面积感染状态下,X线检查的检出率则相对较低,但肺部超声检查的检出率则比较高。因此相比于胸部X线检查,肺部超声检查的准确度以及灵敏度比较高。而且对人体不会产生放射性危害,操作安全且简单,所以可作为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方式,这也是肺部超声检查的优势,准确评估患儿病情变化,为临床及早处理与治疗监测提供支持。

对于新生儿肺炎患儿来说,超声检查的实施可以及早发现病变,提高检出率,而且可以通过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予以辅助诊断,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动态监测提供依据,具备显著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从兵,何金朋,马建,等.高频肺部超声在新生儿肺炎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35(5):405-408.

[2]李亮,刘桂英,苏瑛,等.肺脏超声检查在新生儿肺炎的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35(2):119-122.

[3]游芳,任雪云,牛峰海,等.床旁肺脏超声对新生儿宫内感染性肺炎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19,40(14):2023-2026.

[4]蒋燕,金梅,肖甜甜,等.床旁肺部超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3):405-408.

[5]肖甜甜,金梅,巨容,等.床旁肺部超声在新生儿肺炎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20(6):444-44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