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学方案范文

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学方案精选(九篇)

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学方案

第1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学方案范文

一、 领导高度重视,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1、 为了把__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落到实处,且有强力的组织保障,__市农业局成立了“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时任局长邓英华任组长,副局长刘勇、安跃斌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__市农广校,负责日常工作的安排和组织协调。

2、 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工作制度和措施,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使得工作得以有序有效进行。

二、 动员宣传,深入调研,切实了解农村农民农业的需求。

3、 在行动初期,主要工作就是全面展开动员宣传,并深入到各镇、村、社进行细致的访问、调查和研究。切实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了解农村、农业发展工程中的具体问题。

4、 在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了《__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在十一五期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三、 积极组织行动的落实和实施。

在《__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指导下,以实现 “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注重技术创新,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农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农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为基本目标,全面组织落实,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下,各部门通力合作,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

在十一五期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紧紧围绕__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项目建设,以重点发展优质粮油、晒烟、食用菌、蔬菜、中药材、茶叶、猕猴桃七大优势种植业为主导,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

具体培训内容主要有: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包括食用菌、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 ;沃土工程、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培训基本口粮田建设培训;粮油高产创建培训;优质水果栽培技术培训;优质茶叶栽培技术培训;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杂交水稻、杂交油菜种子生产人员和制种农户培训;优质水稻、优质小麦及优质油菜的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田间管理以及贮藏、加工、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要领培训,优质水稻、优质油菜的制种及引种技术培训;晒烟栽培技术培训。

2、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包括返乡农民工培训。如:农村能源建设人员培训等。

3、专业农民培训。如,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员、基本口粮田建设施工员、农业标准化建设技术员、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员、农村基层专业会计和农村经营管理人员、农村经纪人等的培训。

4、绿色证书培训。农业“绿色证书”教育和致富新技术培训主要是针对有一定规摸的,以种、养殖为主业的农村养殖专业户(专业农民)而开展的旨在普及推广种养殖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进行从业资格认证的教育培训。

5、大中专学历教育(涉农专业)培训。在国家新形势、新政策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强涉农专业的学历教育培训工作。以及培养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热爱农村农业工作的>!

6、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各类教育

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全市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乡风文明。比如,积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对“386199人员”更多一些关注,进一步为构建和谐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好务。

文化培训和文明教育则根据农村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整体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开展各类文化进修、科普讲座、普法宣传、道德实践活动、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等。全面提升农民的思想修养,道德规范,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四、 搞好后期总结和未来规划。

“十一五”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将在全面总结过去成果的基础上,更好的谋划未来,为科学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总体来说,值得肯定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培训模式,保证了农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不断创新农民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采取农业专家-技术指导员-技术示范户-带动户一条线的培训服务形式和“一场专家讲座、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的培训模式,组织广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村入户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培训指导。充分发挥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教育培训手段和巡回课堂、农业科技热线12316、科技赶场、科技直通车等形式,开展面广量大的实用技术培训,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要鼓励农村中的各类科技户、示范户和经营大户积极参加培训,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就地、就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要坚持培训与市场挂钩,鼓励和支持“定单”培养,根据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和劳务市场反馈的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向培训。

2、培训工作人员深入农村社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根据社区需要,适时实地开展培训,并对培训内容和形式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改。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3、切合实际的、强有力的工措施也是行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局农民培训工作。由农广校牵头负责培训的日常工作,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统筹规划培训工作。

⑵各联镇人员充分发挥技术纽带作用,搞好调研,对所联系的镇、街道办农民对培训各阶段的要求和希望,及时汇总反馈。

⑶农民素质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农民培训的具体材料,协调安排培训计划,上报培训结果,制定相应激励机制,年末由局领导小组进行检查评估。

⑷行动办提出培训教师建议名单,具体授课教师由联镇人员负责联系。

⑸由培训相关部门和培训教师负责培训教材、资料的编写,加强教材的实效性、时效性,增加乡土教材比重。培训教材经农业局专家小组审定后,由培训办统一编辑发行。

⑹加强农民需求调查,制定培训计划后,还要加强和农民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反复征求意见并随时修改完善。

⑺农民培训工作纳入部门及个人季度和年度考核。

4、紧紧围绕“三农”这个核心,密切关注“三农”问题发展的新形势,新动向,新现象,切实搞好调查研究,及时制定新措施新方案,调整策略。总之,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不断更新我们的行动内容,加快我们的行动步伐。比如,对新出现的留守儿童及家庭的关注、对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的关注等。

(二)、关于“十二五”期间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计划如下:

1、中专学历招生1000人(涉农专业)

2、农民实用技术短期培训300000人次。

3、培训骨干农民20__人。

4、培养新型农民3000人。

5、绿色证书培训1000人。

第2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学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20xx年农民科学素质技能培训工程,以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认知和应用能力为核心,紧紧围绕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我乡农业主导优势产业,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出发点,坚持“政府统筹,站所协作、村组组织、农民参与”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推行“分层培训、梯次提高”的组织形式,对全乡农村主要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马铃薯地方标准培训、科技示范户主体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我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必须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推动我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开拓市场,增收致富的本领,使农民群众的素质与建设新农村相和谐,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技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认识和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着力构建以“农民培训工程”为主体,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的农村素质提升工程体系;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旱作农业生产体系,倡导发展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模式,坚持常规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农民进行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提高农民掌握、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20xx年我乡农民培训工程“主要任务是:以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代远程知识(种养殖)培训为重点为,培训农民5500人次,其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500人;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户培训1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0人次。

三、培训方式及时间

实行常规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农闲集约化培训与农时季节性培训相结合,时间安排从20xx年1月开始至20xx年11月对14个村民委员会开展培训。

四、培训内容

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和《会泽县“xx”农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优势特色产业任务和目标,采取专家巡回讲课的方式,综合知识讲授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避灾农业理念等;实用技术培训重点讲授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地方标准、林果、蔬菜、养殖等产业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以及重点、难点技术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科技知识。重点是,专业培训 :

1、马铃薯产业

(1)、小春马铃薯地膜栽培

(2)、大春马铃薯会—2号商品薯栽培管理技术

(3)、大春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4)、马铃薯商品、种薯分级包装标准

(5)、马铃薯标准化脱毒栽培及窖藏保鲜技术

(6)、对乡内营销马铃薯大户进行市场培训

2、经果林产业

核桃、板栗栽培管理技术

3、草畜产业

(1)肉牛、羊、猪、鸡、兔的品种改良及键舍饲养殖技术

(2)青贮玉米种植及玉米青贮技术

(3)动物疫病防控技术

4、蔬菜产业

(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2)无公害辣椒栽培技术

(3)大白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4)塑料拱棚蔬菜栽培技术

(5)中药玛卡种植技术

4、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以农产品加工、餐饮、保健、建筑、制造、家政服务就业技能为主,同时兼顾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和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的培训。

五、培训组织措施

1、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组织农民参与”的原则,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马铃薯产业、畜牧产业、经果林产业、蔬菜产业等技术培训,由乡农科、畜牧、林业、科协共同组织实施,14个村两委负责14个村内农民的组织,并提供培训场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由扶贫、劳保所共同组织实施。

2、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继续推行“二个一”(即免费发给农民一张培训卡、一本培训教材)和“科技入户”机制。

3、充分发挥农村科普示范培训基地的作用,授课教师由乡涉及站所邀请县农业局、县畜牧局、林业局统一组织安排,任务落实到人。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建立农民培训档案(花名册、培训卡),同时要发挥好现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民培训中的作用,合力抓好农民培训工作。

4、各村民委员会配合培训机构对培训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并组织技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各培训机构要规范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建立农民培训档案,同时负责在农民培训卡上对农民培训情况进行登记。

5、培训结束后,要将培训花名册上报。

六、保障措施

第3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农广校是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基层农广校也是最接地气的农民教育培训单位,其培训水平的好坏、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影响到中国梦的实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体现出在新阶段农村、农民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一、准确定位培训目标

由于农民培训种类较多,培训目标不同,因而实施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其主要培训对象是种植、养殖、农机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村经纪人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培训目的是培养一批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素质与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是吸引“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并把农业生产作为终身职业,从技术型的农民转变成市场化的农民,所以更加注重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基层农广校在制订培训方案、选择培训对象时,要充分理解且有的放矢地做好培训工作,以提高培训效果。

二、科学制订培训方案

1、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区域经济是综合反映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掌握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特点是科学制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的前提。基层农广校要注重加强对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的现状、布局、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的分析,将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要求在培训方案中予以体现,并根据培训对象、产业特点不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2、掌握区域农村劳动力现状。基层农广校要充分掌握区域农村劳动力现状,比如劳动力年龄、性别、素质结构及数量比例、务工务农比例、人员区域分布等基础数据,重点瞄准农业生产企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及种养大户等培训人选,上述人群具备成为职业农民的潜质,可以培养成为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及技术服务型与市场营销型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端“职业农民”。

3、掌握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是以主导产业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地方发展,形成贸工农、农工商、产供销及农科教等一体化经营模式。基层农广校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离不开农业产业化。从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规模化、市场化、一体化(产业链)、科技进步与农村社会发展五个方面评价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并对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三、实现培训形式创新

1、借鉴先进国家培训理念。比较成熟的国外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分为东亚、西欧与北美三种。东亚模式共同的特点是人多地少、资源有限,难以形成较大的土地规模经营;西欧模式主要指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农业经营单位进行农业生产,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模式;北美模式主要结合自身自然资源丰富与土质肥沃,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点,构建以农学院为主导的农业科教体系。那么基层农广校要结合国情与本区域农业生产特点,有选择地借鉴先进国家职业农民培训理念。

2、借鉴发达地区培训形式。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基本可分为“三类十一型”模式。其中,政府主导类包括政府工程型、院校培育型、远程教育型、创业扶持型与文化活动型;政企配合类包括园区依托型、推广服务型、科研项目型与科技示范型;市场运作类包括合作组织型与产业促进型。基层农广校要根据不同经济区域、不同产业领域、不同的培训目标来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并实现由政府主导类模式向政企配合类模式转变,条件成熟的可以过渡到市场运作类模式。

四、保证培训实施效果

1、抓好时机。培训选时要根据农事、农闲或开展专项活动前后等,便于扩大培训范围。比如,农作物种植培训课选时要抓住农业生产关键时期:秋种前、开春后、小麦拔节期与果树幼果期等,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时段。

2、因地制宜。要善于利用地利,因地制宜,合理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与培训地点安排等。在充分考虑区域地理环境、资源现状等基础上,围绕主导产业设置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常规的种植、养殖技术外,要开设农产品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经纪人实务等专业课程。在培训地点安排上,除常规的课堂集中教学外,还可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或组织到先进地区进行学习,以提高培训实效。

3、全面协调与沟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农业、教育、共青团、妇联、财政及基层政府等部门,所以基层农广校要善于加强与各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

(1)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经费、人员、政策及物资等方面的支持,争取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2)要建立起以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为主体,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及制度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4、走进农村,贴进群众。很多农民培训工作之所以变成“走过场”与“花架子”,究其原因是培训工作脱离生活、脱离实际与脱离百姓。基层农广校要把“接地气’作为培训效果评价的重要标准。

(1)要“走近”群众。采用送教下乡、教师进村等方式,把教育培训办进农村、办进田间、办进合作社与农业企业;

(2)要“求教”群众。真心实意地拜群众为师,虚心学习;

(3)要用群众语言。用农民耳熟能详的语言进行授课,使农民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切实收到行之有效的培训结果。

五、小结

第4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农村全科人才;培育模式

1农业高校继续教育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培养农村各业各类人才。实现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第一资源就是人才。“三农”问题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农业人才不够。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整个扶贫开发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方式[1]。要立足于农业高校的继续教育功能,凭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种方式,积极面向农村乡村干部、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经理人等各业各类人才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农村乡村各群体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一批懂理论知识、会农业科技、了解市场信息的专业人才。第二,有利于构建和形成终身学习理念。继续教育秉承的教育理念一直都是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而进行的终身教育[2]。农业高校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农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农产品产值,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3]。在农村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而通过农业高校继续教育的有效介入,可将自主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帮助农民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第三,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三农”工作思路的重新调整与梳理,是对以往农村发展战略的凝练与升华,没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与富裕,乡村便无法振兴[4]。作为农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农业科技的研发源头,农业高等院校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和推广、农民技能培训、农村治理体系完善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5]。农业高校肩负着科技支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大责任。

2农村全科人才概念界定、特点与培育思路

2.1农村全科人才的界定

农村全科人才是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要求来提升、改造传统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方式,采取了学历提升、知识更新、技能培训等方式来对接《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1+6+N”县域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及“10+3”川字号农业产业发展需求,要培养出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策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农业人才。农业人才要具有在农村乡村就业和开展创业服务的强烈愿望,要立志于为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他们应具备一定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法律法规、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示范推广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还要有意愿提升学历或获取第二学历,以增强岗位能力。

2.2农村全科人才的特点

第一,本质上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延伸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是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职业的新型经营主体,但传统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方式较为单一,而农村全科人才的培育则是在新型职业农业的培育基础上通过“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等继续教育途径来正确处理好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农村全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第二,强调农业绿色综合性发展理念。农村全科人才强调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培养出一批“一懂两爱”的人才。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对新观念及新素质的培育,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经之路。农村全科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必须树立绿色发展观,要掌握相关的理论发展指示和技术实践能力,建立绿色农业生产观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第三,以培养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根本目标。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应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重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懂得现代农业生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要热爱乡村管理,要立志于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且具有“三农”情怀的创新创业人才。在此过程中,要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意识。

2.3培育思路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立足点,以乡村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为核心,借助学校特色学科和优势专业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育方式,并通过特色鲜明的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培育方式来迎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进而培养出能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3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农村全科人才培养实践

3.1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教育体系构建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以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继续教育是四川农业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社会和为城乡新增劳动力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重要途径和形式。目前,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教育由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两种形式组成。学历继续教育包括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主要包括各种培训、进修、研修,等等。

3.2培育方式及内容

采用“非学历培训+学历继续教育(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形式。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利用在线学习网络教育来满足学历需求,实现科技水平和文化知识的提高。实行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模式,采取“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实训服务”的培训形式,全面提升种、养、加、销、管等综合能力,进而培育出一专多能的能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3培育路径

第一,学历继续教育培育模式。构建背景和意义。为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农村全科人才培育模式,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优化专业结构、体现优势特色、提高办学质量为指导,充分发挥我校生物科技和农业科技的学科特色与优势,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三区三州的产业转型升级及脱贫攻坚提供学历继续教育资源支撑,从而提升学校高效服务社会的公共服务能力。基本框架构建。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对农业人才提出的要求,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特质,优化以农业现代化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学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加强涉农重点专业建设,构建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的培育框架。学历继续教育培养农村全科人才的实施。其一,人才培养方案。四川农业大学在实践中整合了成教、自考和网教资源,创新了农村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了“四链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对农村全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培养方案制订中,以契合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核心,优化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选修课、实训课,并根据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还配置了相应的师资队伍,能够最大化培养出乡村振兴战略所需要的人才和能够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其二,教学组织。四川农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代表学校并统筹全校资源开展了继续教育办学工作,主要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核、学籍管理、考试管理、证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遴选教师、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制订考试大纲、指定教材和组织教学等工作。其三,教学实施。课程教学按知识点进行模块教学,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习资源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考试大纲、案例库、教材及参考书目等。教师通过重点难点分析、主题讨论、课程论坛、在线答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可通过课件自主学习,也可通过自测练习、作业考核等来检查学习效果。其四,考核及认定。学生要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在成绩合格的同时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设计的学生,由学校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网络教育本专科毕业证书,本科层次达到学位标准的,经本人申请可颁发成人教育学位证书。学历文凭及学位证书在学生毕业时由学校按照教育部对网教和成教的有关规定,会实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电子注册,国家予以承认。学历继续教育培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学历制农村全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性、理论性教育,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对于理论知识的输入和培养偏多,这是由于学历继续教育采用网上授课的方式更多,教学内容、教学地点、学习时间安排都相对灵活,能最大程度兼顾学生们的需求。在理论知识授课方面,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但是关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偏少,因为很难将学生集中起来,而且学生自身的学历、从业经历、学习的主观愿望均不一样,学历制路径培养很难做到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实现分层培养,导致平时在实践教学组织上难度较大。第二,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育模式。构建背景和意义。

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以及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学习需要,学校主动将自身发展与服务“三农”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三农”的新机制和新途径,突出行业性和应用性,以培养出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且能满足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打造四川农科人才培养高地,助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构建基本框架。非学历培训采用“专题讲授+实践教学(体验式学习)+问题探究(学员论坛)+在线学习(延伸培训)”的模式,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精品课、创新创业、研讨交流等线下学习版块来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能,拓宽其知识面和视野,进而培养出一批学农、爱农、为农的现代农业发展领军人才。非学历继续教育培养农村全科人才的实施。其一,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农业高校背景下“面向农民、按需选学、远程教育、自主学习、资源共享、成果多元”的非学历培训人才培育模式,激活农业产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其二,教学方法。通过“导师领、线上学、创业游、基地孵”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倡导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导师领”就是针对性解决学员的个性化关键问题;“线上学”是通过线上培训平台来进行课件点播和线上直播,能化解工学矛盾,跨越时空障碍,进而提供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创业游”是通过实践教学来打造游学移动课堂,可开展各类主题游学活动;“基地孵”是通过“实践学习+创业孵化”的模块来遴选省内外具有展示度和示范性的农业科创园、农业龙头企业等实践教学基地,旨在强化创新创业意识教育,提升农业创业能力。其三,“345”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四川农业大学在农村全科人才培育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创建了“用好三支队伍,创建四个机制,抓好五个环节”(简称“345”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班主任、教师及学员是农村全科人才培训工作的三要素。在三要素的管理与服务上,要创新四个机制,即规范管理机制、规范团队建设与运行机制、规范监督与约束机制、自查与考评机制。通过管理机制的相互作用,能管理好、服务好、调动好三要素,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同时,把控好供需对接、课程研制、学习支持服务、管理服务、评价考核这五个环节,从人才培养需求入手,在分类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管理与服务,促进教与学质量的同步提升。其四,考核及认定。农村全科人才对象考核内容包括学习过程评价、结业考试和实践(演练)考核这三方面。在过程评价中,主要是对学员的学习表现、活动参与、问题研讨、事项完成等情况进行评价。在学习阶段结束后,将以结业考试的方式组织学员参加理论和案例分析的考核。最后通过现场或模拟演练等形式对涉农基础知识、行业市场调查、农业生产经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资源分配、团队组建、内部机构设置、市场有效组合等方面进行实践考核。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培训针对性还不够强,有培训资源浪费现象,培训效果不佳。缺乏关于培训需求的系统调研,更多是被动等待项目主动上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制机制缺乏市场化导向,对项目推广产生了一定制约。由于项目自身市场化推广方法及经验不足,缺乏主动性,限制了学校培训品牌影响力的扩大,而且培训的整体规划与资源配置缺乏系统性与协同性。在体系建设、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整体规划、系统方案和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影响了非学历培训质量的提升。

第5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学方案范文

我省农机培训工作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农机化学校、农机推广等单位作为培训主体,将各类培训工作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培训实施方案,以保证案计划任务落实。采取多种培训形式,落实培训任务,编印技术资料、宣传资料等,努力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尽管相关部门做了多种形式的尝试和努力,目前我省农机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社会化农机培训,让农民自己出钱学习,大大影响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相关培训机构培训的条件和设施相对滞后;教育机构、推广机构、农机中小企业、农民不能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培训往往无法落到实处。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平台人才培训工作站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做好农机中小企业和农机手的培训工作。

2农机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站农机教育培训面临的问题

2.1经费短缺,影响培训工作的推广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面对的主要是农机手,而农机行业又是一个微利产业,如果由农机手或者农机中小企业承担培训费用,将会给其造成不小的负担,并且会对培训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力。因此,我们对农机中小企业农机从业人员、农机手开展培训必须是免费,这就给我们的培训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2组织困难

农机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站主要培训对象是农机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农机手。农机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多为乡镇企业家,受本身认识的制约对非政府机构组织的农机培训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农机手由于信息闭塞和我们宣传联络的力度不够,往往得不到相关的培训信息,以至无法保证正常的培训工作。

2.3培训领域受制约,农机手积极性不高

长期以来,不仅是农机手包括农机相关中小企业都认为农机培训主要应该是拖拉机、大中型耕作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的驾驶培训操作,而非小型的农用机械如铡草机、脱皮机、粉碎机等的操作使用、简单维修等,思想认识的不够导致在小型农业机械的操作上容易出问题,截止去年12月底,全省累计发生公路以外农机事故330起。这些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在这些小型农业机械的操作上,所以我们针对中小型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操作,简单维修和技术诊断的培训就显得尤为的重要。由于认识的不够,培训领域并不是农机手和农机中小企业人员最为关注、想学习的,导致相关人员参加积极性不高。

2.4培训对象科技素质低

到目前为止,我国很大一部分农民的文化素质还不高,文化底子的薄弱,导致不能完全听懂培训课,或别人讲一遍就理解,他们讲三遍才能弄懂。对许多文化程度很低的农村劳动力来说,与其说是他不选择培训,不如说是培训不选择他。这也导致我们的培训工作进展困难重重。

3解决方法

3.1多方协调,争取项目经费

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经费支持。并在农机检测与技术服务平台项目中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培训工作。企业自掏腰包拿出一部分经费用于相关的培训费用。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已经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80余次。

3.2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平台研发和服务团队聚集共建单位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各类人才50余人,其中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师15人。聘请我省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总站专门负责质量工作的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5名。组建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技术熟练的多面手的教师队伍,保证了农机教育培训质量。

3.3适应的培训方法

传统的农机培训方法习惯于学生式课堂说教,模式单一,内容枯燥,效果不佳。农机中小企业和农民机手,普遍来讲,理论基础差,参加培训的欲望不是非常强烈。面对这一特殊的培训群体,我们吸取农民田间学校的参与式办学理念,使农民在培训中处于主导地位,一切活动以农民为中心。启发农民,使农民积极的参与互动,引导和鼓励不同层次的农民经过相互沟通与协调,组合成具有共同求知心理和致富欲望的团队,激发农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原动力和创造力,增强农民发展生产的自信心,争取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3.4深入农机中小企业培训

我们利用陕西省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总站每年监督抽查和每季度定期检查的便利,每次深入农机中小企业都要对他们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售后人员进行一次短期培训,针对产品的质量上容易出现的问题,操作中故障的排查,和简单的维修这几个方面重点讲解,一方面提高了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减少了生产中的事故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4结语

第6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学方案范文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动员会议,主要是认真学习领会“中华职业教育社温暖工程百县百万农民培训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双百”培训计划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县实施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让项目给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带来实惠。刚才,农办马主任宣读了县上《关于参与中华职业教育社“温暖工程百县百万农民培训项目”工作实施意见》,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会上,政协邵主席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面实施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双百”培训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温暖工程是一项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公益事业,自1995年启动实施以来,始终按照“为国分忧,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灯亮一盏,光洒成片”的指导思想,坚持把扶助社会困难群体作为基本任务,先后在全国10多个县份启动实施。特别是20__年以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温暖工程基础上又提出了“双百”培训计划项目,即利用5-10年时间,在全国欠发达省份遴选100个县,为每个县资助培训1万名农民,帮助他们提高技术素质,顺利实现转移就业或就地创业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据了解,“双百”培训项目正式启动一年多以来,已经筹到以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为主的海内外善款3.2亿元,已在广西、云南等12个省份的21个县组织实施,共有7515名贫困农民接受了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98%。

__县作为资源型经济县份,工矿企业较多,人地矛盾突出,劳务输转空间较大。尤其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最大的项目、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全县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但是,从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看,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素质。对此,县上在充分利用县域内各类培训资源,全面加强农民培训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不断拓宽培训途径。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政协的积极努力下,我县终于争取到“双百”培训计划项目,这是造福全县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村群众的一件大好事。精心实施好这个项目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一是有利于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目前,全县耕地与人口矛盾十分突出,农业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农民转移压力很大;农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特别是三大支柱产业效率不高,农民增收幅度缓慢,核心问题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产业技术水平不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双百”培训计划项目的实施,能够提高农民的转移就业技能,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人地矛盾,能够提高务农人员的科技应用能力,加快全县农业特别是三大产业向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规模效益,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有利于推动劳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由于综合素质较低,外出务工时会受到种种不公正待遇,不仅是干苦活、累活、脏活、重活、危险活,而且用工受到歧视、工资被拖欠、超时工作,劳保水平低、生产安全条件差等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在流动人群中,二次失业率高、受伤率高的情况也比较突出。通过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资金的扶持,有组织地对农民工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寻找稳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务工人员获得稳定的收入。三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通过实施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不仅能提高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同时通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能够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综合素质,逐步成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农民。为此,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体会县上争取项目时的艰辛和付出,准确领会这个项目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城乡和谐发展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全力组织实施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中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进一步加深对实施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实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确保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顺利实施

实施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要求严、标准高。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规范实施程序,加大监管力度,力求早见实效,确保今年一次性集中训农民1万人次,全县农民总体素质有一个质的提升。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1、严格按照项目程序,科学制定培训计划。为了抓好本文 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的实施工作,县上已经下发了20__年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近期还将下发《关于参与中华职业教育社“温暖工程百县百万农民培训项目”工作实施方案》,这两个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全县温暖工程“双百”培训的总体思路、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地制定本乡镇农民培训工作总体 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2、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合理确定培训内容。要针对我县农村实际,把对农村劳动力中从事草畜、药材、核桃等产业开发以及拟向非农和城镇转移就业的中青年农民作为培训重点,按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两层面,采取集中施教培训和分散引导培训两种方式进行。要以准备外出务工的中青年为主体,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选择市场紧缺的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电汽焊工、保安、电子等专业,通过短、平、快的培训方式,教给他们一技之长,核发技能证书,签定劳务合同,实现订单输转。要以满足草畜、核桃、药材以及区域特色产业开发需要为方向,以核心农户为重点,加强对青年农民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营销知识和产业化经营理念的培训,以促进全县三大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既快又好的发展,加快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3、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温暖工程“双百”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专业覆盖面广,培训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动员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合力。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县内现有的培训机构为重点,总结推广职教中心开展“两后双百”培训的成功经验,规范和健全乡村两级培训网络,有效整合县内专业、半专业师资力量,聘请省市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专家教授,开展讲座授课、现场指导。要把具备培训资质且培训转移能力较强的煤业集团、乡镇煤矿等培训机构一并纳入这次培训活动,统筹安排,有效整合,切实做到教育机构和师资力量的优势组合、合理配置。

4、完善设施条件,切实加强培训管理。由于该项目实行报帐制,所有培训机构在开展培训时必须实行公开承诺“一条龙”服务制度,大范围地公开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保障措施,真正使参训对象在训前有选择、训中有保障、训后能就业。各级培训机构在项目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要多方筹措资金,下大力气解决好培训的硬件设施,改善培训条件,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特别是职教中心要不遗余力地完善软硬件设施,加强衔接联系,力争列为温暖工程“双百”培训基地。各培训工作人员要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严格拟订培训大纲,精心编写教学计划,健全学员培训档案,规范使用培训教材,确保农民真正能学到一技之长。要建立健全教师选聘制度,尽快从农牧、林业、科技、教育等职能部门抽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全县骨干培训教师队伍,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如果乡镇师资力量不足的,可由乡镇抽调在本乡镇工作的农林院校毕业生作为培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员要求,适时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尽可能地满足培训需要。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各乡镇、各部门以及各个培训机构要把这次培训活动当作政治任务,千方百计筹措项目资金,积极为参训对象购买笔记本、钢笔等必须品,为培训工作人员提供住宿方便,确保培训活动顺利开展。

5、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努力扩大培训成果。要以促进产业发展、剩余劳动力就业为目的,以定向、订单培训为主要形式,让农民参加培训后能真正较好地发展产业、解决就业出路问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以及各培训机构一方面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及时安排学员就业,做到报到一批、培训一批、就业一批,努力使参与温暖工程“双百”培训的学员就业率不低于80%。另一方面,要针对全县草畜、药材、核桃三大产业发展层次低、见效慢的实际,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作为这次培训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农闲时间,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确保县上计划的1万农民切实得到一次全面系统的培训,努力使参与温暖工程“双百”培训的农民真正撑握1-2门实用技术,推动三大主导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取得实效

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是一项德政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培育新型农民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温暖工程“双百”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温暖工程“双百”培训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开展农民大培训、推动农民大转移、实现农民大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的目标要求,把实施温暖工程“双百”培训工作作为推动我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列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解决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从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组织协调、责任落实、奖罚激励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双百”培训工作推行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县上已经成立了由政府任县长为组长、政协邵主席、县委常委、宣传部杨部长、人大苗主任、政府于县长、政协钱主席为副组长,农办、统战、发改、社保、教育等18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温暖工程“双百”培训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根据工作实际,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门的工作人员,专抓此项目的组织实施。

二要加强部门配合。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的实施,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程序复杂,任务艰巨,需要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特别是18个成员单位要树立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打破地域和部门界限,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探索温暖工程“双百”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措施 ,加强协作配合,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各乡镇特别是乡镇一把手要切实负起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实施的主要责任,加强与各部门、培训机构的衔接联系,认真组织发动群众,协调解决好乡村两级培训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推进我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的有序进行。

三要健全各类资料。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基地认定意见、资金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等制度,健全学员档案,制定培训大纲,督促各位参学对象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在确保项目验收时档案完整、资料齐全的同时,确保各个参学对象在实际操作中有据可查,确保整个工作结束后,资料齐全,档案完善,能够顺利通过检查验收。

四要强化督导考核。县“温暖工程百县百万农民培训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特别是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大督查力度,对全县培训开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要按照项目要求,全面实行首席责任制度,因工作不到位,出了问题,影响项目考核验收的由各单位主要领导承担责任。在培训活动结束后,县上将按照责任书要求进行严格考核,对培训质量好、学员满意度高的培训机构、乡镇和部门,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对不负责任、培训质量差、农民和用人单位不满意的培训机构、乡镇和部门,按照责任书要求进行严肃处罚,并直接作为年终综合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7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学方案范文

五月初,我校组成三个调研小组,深入到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采取开座谈会和走访调研的方式,对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全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做法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三个调研小组都就各自的调研课题写出了调研报告。现将我们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做法。

**县乡镇党校和县直机关党校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是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党校基本处在名存实亡的状态。20xx年,自治区党委刘奇葆书记指示宾阳县进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xx年自治区党委要求全区进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并在10个县市进行了试点工作。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是在20xx年5月开始启动,至今已进行了两年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党委重视,加强领导,健全县乡党校体制。

县委对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非常重视,20xx年5月下发文件,成立由县委主管副书记为组长,17个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县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同时,下发了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成立党校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党校机制。6、7月,各乡镇都成立了党校工作领导小组,并健全了党校领导班子、师资队伍,开展培训工作。当年,在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中,乡镇党校发挥了重要作用。

20xx年,为了进一步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推进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6月,县委决定成立**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同时,由县委办下发了《**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由于县委和各级党委的重视,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拓宽培训对象,拓展教学内容。

过去的**县党校在培训对象上是党员领导干部,教学内容则是以理论培训为主,科学技术、实用技术等培训少。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基于这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状,**县在县乡党校改革中,着力整合社会各方有效的教学资源,拓宽培训对象,创新教学内容。

在培训对象上,由过去只培训党员领导干部,扩展到广大的农村党员和农民骨干。两年来,县乡党校配合农村党员大培训,共举办150多期培训班,培训农民党员和农民骨干21357人,印发学习资料和实用技术资料67700多份。

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理论讲授的现象,结合县中心工作重点和农业生产的需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科技种养、农业实用技术、法律等方面,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深受培训对象的欢迎。

(三)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性。

过去党校老师上课是传统式的"填鸭式",是传递式的"二传手",上面要求讲什么、书本上讲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泛泛而谈、照本宣科。现在我们要求党校教师从教学上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树立教学新理念,以需求为向导,变单向灌输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坚持理论灌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模式相结合,特别是重视探索和运用菜单选课,情况模拟、案例教学、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大培训由理论知识培训向能力培训转变。如在再就业培训、扶贫项目培训、实用技能培训和农家课堂培训中,老师能充分利用身边的事例和成功的案例来辅导、引导学员,让活生生的事例说服学员,激发学员掌握提高技能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班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大胆地推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如在城乡清洁工程和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利用"空中课堂"开设《电视评述》、《专题讲座》等栏目,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提供平台,在农村大培中,开设实践课堂,组织群众走出家门,到当地或外地的"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种养示范户"去实地学习实用技能,以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强烈要求,如西河镇。开设"流动课堂",由镇党校带头,组织农业科技教师,到镇、村开展送技术下乡,让农村党员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学得透、用得上。自觉地掀起学习科技、发展种养的热潮,享受到科技致富带来的甜头。

(四)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适应大培训的需要。

县乡党校教师是县乡开展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主力军。如何加强县乡党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改革工作中,**县针对县乡党校原有的师资不足,特别是实用技术教师短缺的情况,采取了"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做法是:

1、重视选拔--开发师 资人才资源。经过社会挖掘、部门推荐、组织筛选的办法,着眼于"选、管、培、育"四个方面的环节,积极探索出一套"选得准、用得上、留得住"的运行机制。把政治理论高、政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党校教员、领导干部充实到政治理论师资队伍中来,请他们讲理论、讲政策、讲发展;聘请自治区、市的院所专家教授来当客座老师,对某一技术或项目作专题讲座;从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中"选优",从示范户、种养大户中"物色"老师,请他们作实用技术专题讲座、现场演讲,从而形成了"县党校教师+领导干部+上级专家教授+科技拔尖人才+乡土人才"的师资体系。目前,**县县乡党校在册老师共305名。

2、注重师资结构。合理的师资结构,是使各项大培训赖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随着全员大培训的全面启动,过去是那种"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灌输式"缺乏实用技术指导的培训方法,已成为大培训的"瓶颈"。因此,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不仅是党校本身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而且是影响到老师职能能否得到发挥的问题。因此,**县在选拔教师的同时非常重视县乡党校师资结构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县乡党校教师选拔的条件和具体要求,根据**县计划的要求,重组了县乡党校师资队伍,且结构比较合理,据调研表明:**县县乡党校在册得305名老师中,县委党校专职教师10名,占3%;科技专家150名,占49%;农家课堂、示范户老师146名,占48%。

3、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为了不断提高县乡党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县更重视师资的培训,再有举办各类专业的师资培训班,据统计,两年来**县选派了6名教师到上级党校培训;由县委组织部、县党校和县基层办等单位举办县乡党校师资培训5期,参加培训人数200多人次,通过培训来更新老师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总的来讲,通过充实、调整、培训和提高,**县县乡党校师资结构合理,业务水平也比较高,并在大培训中发挥了作用。

(五)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三库"即:"师资库"、"教材库"和"案例库"。"一基地"即示范基地。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不仅是县乡党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优化整合资源的重要环节。在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过程中,**县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了师资库。建立起了领导干部+县委党校的政治理论类师资库:一是科学术专家+县内科技拔尖人才的师资库,其中包括;聘请自治区、市的专业院所的专家教授为兼职老师,县内涉农部门专业科研人员;二是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的师资库。目前,**县共有师资总库 1个(设在县委党校),县涉农部门、乡镇也建立了师资分库。师资总库共有师资305人,其中县委党校专职教师9名;科技专家150名;农村技术能手146名。

2、建立了教材库。**县县乡党校教材库由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电教资源等七个方面的内容,以适应县乡党校、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农家课堂、阳光工程和扶贫项目等班资的重要。现共有教材 150篇,并形成了以县委党校+县涉农单位+乡镇村三级教材库网络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基本上适应了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需要。

3、建立了案例库。在案例库的建设方面,**县要求每一门课都要有1-2个教学案例。一方面收集本县实用技术的、致富的成功典型,增强大培训的乡土内涵,既使广大群众在致富的道路上远有目标、近有榜样;又使案例成为大培训的"师资"。县委党校在教学案例入库之前,严格审核、修改,使教学案例更完善,更具说服力。目前,全县入库的教学案例共50个。

4、建立了培训示范基地。**县的示范基地主要是以"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种、养殖大户"以及"种、养殖基地"为主。由于示范基地的教学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非常受农民党员和群众欢迎,大家说,这样的培训有实效,管用。因此,对此类课程,群众踊跃参加,听课人数常常是大超预计的人数,为了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培训部门不得不安排群众轮流听课。但,也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要求,常有农民群众问什么时候能轮到我参加学习。目前,**县共建立示范基地20个。

由于加强了"三库一基地"的建设,实行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了"三库基地"的作用,逐步实行了资源共享和"菜单式"的教学方式。

二、**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两年来,**县在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县乡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仍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农村党员、群众的需要

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年龄偏高,知识老化,教学实践经验欠缺。以县委党校为例,10名专兼职教师,30岁以下的2名,30-39岁的1名,40-49岁的5名,50岁以上的2名。在调研中发现,乡镇党校老师年龄普通较高,除了科技特派员这一部分比较年轻之外,实用技术课的老师年龄平均在45岁。相当一部份老师都是上个世纪70---80年代毕业的大中专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已经老化,适应不了大培训的需要。由于乡镇党校的师资大多来自涉农部门的,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因此,难以适应当前这种开放型教学的需要。

(二)"三库"建设缓慢

虽然**县县乡党校的"三库"自20xx年开始建设,但是,建设的速度比较缓慢,从"三库"建立的现状来看,县委党校的"师资库"建设初具规模,"教材库"和"案例库"则刚刚起步,不仅总量偏少,质量也不太理想。部分乡镇党校的"师资库"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平时不注意收集整理资料,"教材库"和"案例库"基本没有建立。由于"三库"建设比较缓慢,信息资料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的效果。

(三)资源整合办法欠缺

资源整合是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在改革的过程中,**县也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但是,由于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同,要求不同,再加上经费的问题,要想较好地整合教学资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县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确实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重复培训的事情常有发生,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也造成培训经费的浪费。有时也出现一些部门有较好的师资,却苦于没有经费而无法开展培训工作;而有的部门有经费,却因没有较好的师资,培训效果不太理想。

(四)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的力度不够

在改革的过程中,县乡两级党校在教学内容都有所拓展,但目前仅限于理论、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多,就业技能的培训虽也开展,但因经费问题,培训面不广。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仍不适应。

教学方法方面,这两年有所创新,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的说教方式,运用案例教学、体验式的教学、基地教学、流动课堂、专题讲座等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群众对"菜单教学"的方法比较欢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县县乡两级党校目前还无法进行菜单式教学。

(五)教学设施落后,培训经费短缺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县县乡党校的教学设施落后,培训经费短缺。近年来,县委党校的办学设施得以改善,建立了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一些培训手段实现了现代化。但是,由于经费比较紧张,县委党校的教学设备还没能适应当前大培训的需要,一些原有的教学设备也开始老化。乡镇党校的教学设施更为落后,全县的乡镇党校大多只有教室和课桌椅,最近,组织部在各乡镇建立了党员电教站,解决了电教问题。至于其他设施基本没有。

培训经费问题,一直来是困扰党校的问题。目前,县委党校除了日常的办公经费外,培训经费极少,要想改变党校设施落后的问题难度大。乡镇党校在这方面困难更大。

三、几点建议

从**县的具体实际出发,结合兄弟党校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当前**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要注重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整合全县资源,构建大党校

搞好大培训,单靠县乡两级党校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整合培训资源,靠全社会的力量办好党校。在坚持以县委党校为中心培训的同时,以乡镇党校、村级专业协会、农家课堂(党员示范中心)为补充培训,充分利用部门培训资源、社会培训资源,把党校范围拓展到部门、非公经济组织和街道、社区、村屯,把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城镇居民、农村脱贫致富人员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列入党校培训范围,在全县构建起大党校网络培训体系。整合县劳动人事、教育、科技、农业、扶贫、畜牧水产等部门资源,依托县华虹丝绸股份、新宇兔业、县农广校、县职业中学以及县几所职业技术学校,依托一些示范村,依托一些示范街道社区,依托一些经济大户、致富能人等等创建一批党校培训基地。通过整合全县资源,健全培训体系,拓展党校培训面。通过整合全县资源,健全"三库",增强大培训实效性。

资源的整合,仅靠县委党校,或者某个部门是难以实现的。建议要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

(二)把农民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作为大党校教学的主要内容

**县是一个农业县,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劳动力无疑是主力军,如何把庞大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取之不尽的人才资源,把丰富的农村资源转化经济优势,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这是今后党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大党校的农民教学培训要通过构建致富增收、文化服务、教育培训三个平台,着力抓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致富技能,在整合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县乡党校和农村中小学的信息网络教育资源,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同时依托基地、依靠学校、紧靠中心示范户,大规模、多层次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成为能够利用网络、电话等数字传媒的信息化新型农民。大党校对农民的培训,应定位在对农村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经济能人的培养并带动片和面的标准上。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要遵循"村发动、乡镇组织、县培训"的原则,分类指导,具体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政府要加强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主要是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扶持。要整合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和乡镇等行政部门资源,多方协作,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受训者社会服务机构和群众团体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二、三产业转移,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用性

在培训中要侧重于实用、管用,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在创新培训方式方面,应注意做到:

1、坚持几个原则

(1)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产、贴近生活的原则。建立实用易懂的教材库,充分利用党校电教c级站的内容,精心筛选符合本县实际的理论教育和实用技术专题资料,供党校培训使用,组织党校专职教师、乡镇及县直部门的有关人员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边实践,边总结,边提炼,撰写通俗易懂、学员喜闻乐见的题材,内容涉及党的方针政策、农村实用技术、农产品加工销售、法律法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注重跟踪教材使用情况,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材库。

(2)坚持"典型引路"的原则。建立内容丰富的案例库,研究收集县内外先进典型案例,重点收集、研究和整理县内案例,结合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需要,编写案例,为培训工作提供分析、借鉴和参考,使培训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学员在培训中对一些案例通过进行分析、讨论、借鉴、深受启发。

(3)坚持可学可用的原则。建立辐射力强的教学(实习)基地,根据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的实际需要,结合本县农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种植、养殖基地和中心户作为现场教学和实习观摩的场所,使学员身临其境、易学易懂。

2、做到几个结合

这几个结合是: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学)相结合、组织调训与"菜单"选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相结合、常规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固定课堂与流动课堂相结合。要从**县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类别、不同层次党员和骨干的需要,办好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农家课堂。

(四)完善"三库"建设

"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的建设,是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优化整合培训师资,增强培训效果。当前,**县的"三库"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与大培训、大党校的发展要求仍很不适应。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三库"建设。

1、进一步完善师资库。采取"内部挖潜力"合"广借外力"的办法,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干部和党员培训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真正建立起"党校教师+领导干部+科技、拔尖人才+乡土人才"的师资库。

2、完善好教材库。通过由县委党校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组织力量,编写适用的乡土教材,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筛选各类适用教材,制作实用技术、致富带头人事迹专题片等途径,健全全县培训教材库。

3、完善案例库。要注意总结本县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成功典型,将先进事例编写成案例,以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对教师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大培训的关键。针对**县师资队伍的现状,要想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训教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一是在县内,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要定期抓教师的培训;二是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和工作要求,选派教师到外地或大专院校学习;三是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县乡党校条件,促进大培训

第8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学方案范文

一、学员遴选

凭借我校十余年对全县各乡镇职业农民的培训、跟综服务所建立起来的、覆盖全县的种养植大户网络,并通过微信、电视字幕广告、户外宣传标语进行广泛宣传。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培训对象遴选条件:长期稳定从事农业、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优先考虑。培训对象遴选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由县农委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委确定的程序择优确定。2017、2018年已接受培训的职业农民2019年不再安排。摸清对象名单(姓名、性别、生产规模、联系电话)的信息,于培训前20天报县农委科教信息股审核。

二、 理论培训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培训计划、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培训专业和课程设置审核、教材落实、经费管理、进展情况汇总上报、监督检查和保证培训质量。   2.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我校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我县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培训前的广泛调研我县粮食种植与经营生产发展现状,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了粮食种植专业计划,理论学习与实训和考察比例2:1,分为综合课程、及时制定了专题课程和专修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查学习,培训基地生产经营技术实践教学(订单式)与考察交流等五个阶段培训工作方案,为保证培训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聘请专业优秀教师,建立师资人才库。现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我校根据粮食种植专业产业要求,想方设法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伍授课。请进了李梅青(省级专家)、徐文娟(省级专家)、沈光斌(省级专家)、陶友武、朱世华、徐进才、孙礼胜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的专家,建立层次多样、技术齐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4.择合适的教材。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水稻生产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生态环保》(合肥工业大学)、《现代农业经营》(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物联网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营销》(合肥工业大学)、《农药械科学安全使用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政策法规选编》(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食品)加工与储藏》(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创业指导知识》(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现代农民素质》(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等13本省编教材,人手一套。   

5.科学设置教学课程。根据今年我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目标,围绕粮食种植与销售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主要采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外出考察+现场指导”等形式进行培训,体现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共计15天的学习时间进行课程安排,其中:理论学习安排5天,重点讲授养殖、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策略(主要是网络营销策略);外出基地考察实训安排10天,涉及望江县农旺农业专业合作社、望江腾龙天翔家庭农场、望江李林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三家,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学员们无论在理论生产上,还是技术支持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收获。 

6.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训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开班。开班前对参培的教师先进行任务与目标培训,让教师充分了解他们的“学生”,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有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有文字、有图片、有专业设施、操作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内容通俗易懂。同时各培训班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并每天进行了考勤登记。 

7.完善并加强档案管理。我校安排了专职人员进行新型职业农民的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对培训所需的材料(文字、图片、影像)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生产实训

结合农民生产生活的规律,对现有的教育培训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教学场地要选择在特色产业实训基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实习基地以及培训场所选用问题,而且为其提供了生产实践基地,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参与培训的农民切身感受到成功创业的欣喜。培训形式要采用“农学结合”分段教育培训模式,根据农时的季节开展培训活动,结合生产实践与理论学习,促进活学活用,做好生产与学习“两促进,两不误”。教学安排要采取理论教学时间选在早晚农闲的时候,增加农民培训的到课率。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当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授课方式可以聘请当地农业创业成功人士分享其成功创业的经验,并聘请相关专家讲授理论知识,课堂上教师与学员进行交流式研讨、互动式教学,显著提高教学培训的效果。主要的培训手段与方式包括:(1)参与式培训模式。也就是在生产第一线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领头人以及种植大户等,在现场直接参与解答、操作、示范以及讲解等活动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有:培训内容和日常生产以及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紧密连接,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可以显著减小实际应用与理论之间的差距,能够实现因材施教。推广运用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对当前实际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实现和广大农民直接面对面的操作与交流学习。(2)互动交流式培训模式。在培育的时候加入“跟、论、学、教”等互动交流培训方式。第一,对农民普遍性的认知水平与种植经验教起,使学员可以坐得住、听得懂,减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学员能够快乐学习;第二,授课内容尽量不要太深奥、晦涩难懂,最大限度结合理论与实际,使学员能够正确面对压力与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调动学员学习的自主性;第三,定期举办课堂讨论活动,使学员能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和过去积累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谋发展、话打算、说体会以及谈感想,提高学员自主动手能力;第四,完善学员学成归来后整个生产流程的跟踪服务,引导农民正确进行销售、加工以及生产等工作,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效解决了传统培训的内容单一造成学生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培训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等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农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端正了学习的态度,提高了学习的效果。(3)小组讨论式培训模式。也就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对培训基地的学员进行划分小组。通过开放式、自由言论,充分挖掘每一位农民的智慧与潜能,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自己的解决措施与看法,学员通过学习小组进行集中交流,从而能够知道他人的想法,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碰撞出成功的火花。通过讨论、考察以及培训等方式,不断对学业的知识进行更新。

【二】如何开展跟踪服务?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今年我县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为了巩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果,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后续跟踪指导服务,促使学员积极投身生产,发展壮大产业,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我校抽调各类农技专业技术人员唐桂珍(农艺师)、姚大勇(农艺师)、胡其忠(农艺师)、方清(农艺师)、何东海(助理农艺师)、周根先(农艺师)、刘红洲(助理农艺师)、杨兴(助理农艺师)、龙知中(助理农艺师)、李磊(助理农艺师)、华柏根(助理农艺师)、何淼旺(助理农艺师)、李双节(农艺师)、鲁仕利(农艺师)、李和生(助理农艺师)、郝智华(农艺师)、李忠庆(农艺师)等17人、组成了一支专业跟踪服务队,抢抓秋季农业生产关键时机,到生产一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后续跟踪服务活动。

在跟踪指导服务工作过程中,根据学员不同产业培训需求,农技人员有计划深入学员家中、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技术指导服务,了解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不同产业提出合理化指导建议。同时指导员与学员建立了微信学习交流群,即时解答学员在发展产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解决了那些参加职业培训的农民,在应用新技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有效保证了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效果。

具体措施:1、会议集中指导:组织学员集中回访,并对本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进行了小结。 2、田间走访:我校聘请了、陶友武、朱世华、徐进才、孙礼胜等专家对所有学员进行了田间和合作社的个别现场指导,让他们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电话回访:我校安排专人对所有学员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做好回访记录,对参训学员及时进行信息报送和问题解决及技术指导。

【三】如何确保培训符合项目规定?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培育工作任务    

根据省、市县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我校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结合望江县农业发展状况,及时制定了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分类型制定了培育计划,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原则,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择优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有序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二、扎实开展训前摸底,建立培训资源库。

1、为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抓好抓落实,我校认真遴选,组建学员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等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和意义,深入到乡镇、村、组进行调查摸底,并在自愿申报的前提下,将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情况登记注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共登记入库的人员达230人,然后再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学员库中,建立学员档案。在培训时,依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遴选符合条件的学员,重点遴选有意愿、有需求的农民参训,将有意愿创业或扩大农业产业规模的农业科技示范户、优先纳入培训范畴,从而避免了新学员在注册时登录不上系统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学员重复参加培训的问题。    

2、坚持农民自主申报和基层主管部门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不同类别培育对象。培育对象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年农业服务收入5万元以上,包括动物防疫员、畜禽繁殖员等。同一培育对象三年内只享受一次同类培训。    

3. 进行土洋搭配,组建培育师资库。为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校组建有师资库。为充实师资团队,我们不仅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还将本地有较强生产经营经验和动手能力的 土专家充实到师资队伍中,进入我校师资库的专家教授有24人。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根据课程安排,从师资库中选择专家以多种方式进行授课、答疑,从而最大程度的让学员学到更多、更实用的专业知识,提高养殖水平。    

三、认真开展培训,打造精品课堂,做好实训。    

1、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农时季节和学员工学矛盾,采取 分段式,重实训,体验式 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培育对象,开展小班教学,提升农民参训积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一班一档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展开培训。培训理论授课时间为30%,实训、见习时间为60%,研讨、交流、考核时间为10%左右。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及时填报实训基地库,确保每个产业、每个岗位有实习基地,每个培育对象能实践、会操作。利用云上智农平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2、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畜牧养殖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水稻生产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生态环保》(合肥工业大学)、《现代农业经营》(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物联网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营销》(合肥工业大学)、《农药械科学安全使用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政策法规选编》(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食品)加工与储藏》(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创业指导知识》(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现代农民素质》(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等13本省编教材,人手一套,制作教学课件8个,印发讲义400份 , 印发资料2000余份。

3、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培训内容,从师资库中选聘优秀老师,并及时与老师沟通,方便老师有目的地提前备课。在培训时,合理设置课程,不仅要对学员进行专业技能提升培训,更多的是要加强创业理念、经营管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以外,还积极推广体验式、案例式教学,学习各地新型职业农民优秀代表、典型案例,并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4、有目的性的选好实训基地,做好实训。我校共建有实训基地3个,对学员的学习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在观摩时,我们安排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并进行互动交流,以便解决学员提出的种养殖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在实训基地观摩学习,让学员们把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达到融汇贯通,学为所用,将实训基地好的做法应用到自己的养殖中去。    

5、严格考勤管理,每节课点名,严格请销假制度,将考勤计入学员档案,与优秀学员评选,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挂钩,确保教学秩序。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交流探讨,让学员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体验分享交流经验。

四、解疑答惑,搭建远程服务平台   

为更好的巩固培育效果,为学员提供一个互动沟通交流的平台,我们建有技术培训QQ群3个、微信群3个,邀请所有师资团队老师及参加培育的学员全部参与其中。通过QQ群、微信群,学员们可以进行价格信息、原料采购、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沟通交流,而且遇到疑难问题,还可以与专家进行远程视频,随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五、加强培育监管,做好后期跟踪服务    

每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结束后,我们都要针对每期参加培育的学员制定后期跟踪服务方案,印有跟踪服务纪录本,保证每位学员我们每年上门服务2次,同时我们还会不定期的组织老师到学员家中进行回访,发放技术资料,电话回访了解学员实际情况、生产遇到的问题,针对了解的情况制定解决办法。如果遇到需要紧急情况,我们也会邀请老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四】如何规范使用项目资金?

根据望江县新型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的精神,规范项目资金使用,使得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杜绝一切违规操作出现,特制订我校培训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办法:

1、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我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绝不移作他用。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教育培训、教师授课、信息化手段和跟踪服务等全过程免费培育。

第9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学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素质为重点,用科学理论武装农民群众,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队伍。以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为主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科学实用技术,就业引导,市场营销,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农村农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基本的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及科学文化知识;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并能因地制宜地宣传推广,使农民成为有觉悟、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劳动者。

具体任务如下:计划开扫盲班1个,扫盲学员2人(河东村2人),计划参加测试人数2人、计划合格人数2人:计划科技培训545人次(东门155、下河160、河东230),其中种植业250人次(东门70、下河80、河东100)、养殖业215人次(东门60、下河55、河东100)、人口教育80人次(东门25、下河25、河东30)。

三、培训对象及任务:

党员干部、农民群众、致富能手。

四、培训时间及地点:

2xxx年6月起至10月止;

青溪小学东门下河河东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五、培训教师:田军(组长)、钟德金、田锦全、钟桂兰及镇农牧、计生干部。

六、教学方式:

1.扫盲:采取带教上门的形式。

2.科技知识、适用技术的培训主要采取集中播放录像与讲授结合的方式进行。

七、教学组织形式:

1.培训教师利用农闲或晚上时间上门进行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教学。

2.组织讲授技术及注意事项和看光碟,然后组织讨论。应采取典型引路学、个别引导学、项目带动学等形式进行,不断提高教学的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