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初中生心理辅导方案精选(九篇)

初中生心理辅导方案

第1篇:初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本研究首先对河北省初中聋生的人际交往现状进行了调查,然后重点运用班级心理辅导对初中聋生的人际交往进行了干预研究。

    研究目的:调查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以便针对性地展开团体干预。探索适合改善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现状的切实可行的团体辅导方案并验证其成效。

    研究一: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中学生自尊量表》,随机抽取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201名初中聋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河北省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结果与健全初中生研究结果相比,在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两个维度上均显着高于健全初中生,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状况明显差与健全初中生。初中聋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自尊关系密切。可见有必要对初中聋生进行干预,以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研究二:被试为石家庄特殊教育学校初二的两个自然班,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对照班。实验组接受规范的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在实验前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数据,团体辅导结束后,收集其后测数据。在团体辅导结束1个月后,对实验组进行追踪测验。研究采用的工具为,《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中学生自尊量表》、《团体咨询领导者领导效能评估表》和自编的《同学间互动检核表》。

    研究结果: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对提高初中聋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水平、自尊水平效果显着,并且具有持久效果。本研究中设计的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方案,是一套切实可行的聋生人际交往干预方案,经过修订可以在特殊教育学校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自尊

    引言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与社会相适应的过程,是一个与他人发生社会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人际交往可以影响人的发展。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际交往是他们了解、认识社会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他们的人际交往现状如何,将极大地影响其未来的人生发展之路。但现实生活中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却不容乐观,而聋生的人际交往存在更多的问题。目前我国对聋童人际交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其现状、意义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上,少数的几项对聋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的研究,也只是从理论上分析了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的方法。大量实践已证明,团体辅导优于其他形式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辅导。本研究在调查了解初中聋生交往现状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改善初中聋生的切实可行的班级团体辅导方案,通过实施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让聋生学会交往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改善聋生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体现对该群体的人性关怀。

    1问题提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特殊儿童的教育与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人士的重视。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指南将特殊儿童多元化教育需求研究等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可见我国对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聋人学生作为残疾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都具有特殊性。我国聋人(即听力语言残疾)有2千多万,约占残疾人总量的1/3[1],提高聋人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对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与同伴、父母、教师、陌生人的交往是其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技能的获得、学业成就、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聋童的人际交往不仅能够发展聋童的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而且对聋童的情感、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语言的学习具有独特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聋童的人际交往问题是比较严重的。聋童中性格孤独,不愿与伙伴玩的人数远高于正常儿童,所占比例为45.2%[2];其焦虑程度远高于普通学生,焦虑倾向集中体现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等方面[3],其原因是听力和表达能力的降低,限制了他们与人交流的机会、社交活动减少,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心理咨询大师卡尔.罗杰斯曾经说过,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小团体运动”[4]。通过团体经验,人们可以重新探索自我、发展潜能,团体提供了人格重塑的机会。勒温提出人际关系的训练在现代社会非常重要,但又是被忽略的领域[5]。

    大量实践[6][7]已证明,团体辅导优于其他形式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辅导。班级心理辅导以班级为单位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良好的交往环境,采取活动的形式,对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可以提供知行合一的指导,学生自主自觉,感同身受,特别有利于学生克服社交障碍,塑造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提升自我。对于那些不善社交的学生来说,团体气氛有利于使成员感受关怀、信任,体验被人关注的感觉,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交往品质,获得情感支持,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然而,目前在我国大陆对聋童人际交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其现状、意义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上,少数的几个对聋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的研究,也是从理论上分析了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的方法,将团体辅导用于培养聋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还没有一例。鉴于团体辅导的蓬勃发展及其已经被证明的有3效性,我国对特殊群体儿童教育的重视及聋生人际交往现状急需改善,迫切需要我们对初中聋生进行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

第2篇:初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培训课程设计和培训主要方式

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基地根据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特点,坚持以现代培训理念为指导,突出先进性、实践性与实效性,着眼于科技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教师设计分层递进的培训方案:有的着眼于高端人才培养需求,重点培养和打造基础教育的领军人才,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有的旨在培养坚持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有效促进基层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有的针对在校大学生,为科技教育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依托天津师大教师教育中心实验室与中小学、青少年宫、科技场馆等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在培训中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强调问题情景下的深入学习,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师生研讨、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员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培训环境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坐落在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依托天津师范大学教学资源,环境优越、功能现代,有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培训案例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培训

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发设计并实施的科普实践活动。

基于实验与实践基地的培训。

培训主要课程

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概述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模式、类型和方法,使科普志愿者(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后备力量)具有从理论高度把握科学普及教育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教学。

优秀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案例评析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我国科学普及教育改革中优秀的活动实例为案例,以“解读”的形式回答学生关注的问题,如什么是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原则,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一般格式等。教师指导学生总结优秀案例成功的经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基本知识的目的。

教学方法:本课程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师生研讨等方式。

利用科技场馆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科技场馆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培训学员通过参观、研讨,学习如何利用科技场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方法。

教学方法:听取天津科技馆专家讲座,小组到天津科技馆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研讨如何利用科技场馆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天津中学科技教育理念、活动设计与实施

中小学是实施青少年科学普及教育的主阵地,本讲座对天津中学的科普教育先进经验进行了梳理,希望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从中汲取营养,能够站在较高的视角审视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

讲座主要内容:

四个基本理念:“向生活学习”、“自主学习和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活动体验中成长”。

目标系统:建立了以有责任感、会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会交往等12个基本目标为核心的目标系统。

内容体系:设计了“主题—专题—问题—课题”四题递进的课程内容体系。

学习策略:形成了情境中学、体验中学、探索中学、交往中学、反思中学,五个学习策略。

基本做法:形成了“深度交谈、个别化指导”、“成果交流展示”、“出版研究成果集”、“高年级

转贴于

学生做低年级学生的小导师”等彰显课程育人价值的六种基本做法。

评价方式:建立了“即时评价”、“成果作品评价”、“综合表现评价”课程学习的三种基本评价方式。

科技活动指导方案设计

在一线教师的指导下,从中小学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实际教育环境中选取活动主题,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分小组研究制订科技教育方案。

实践教学

参与培训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收获

本次科普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科学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有待提高……同时也要深深地思考对于科学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

我们有过争论、有过困惑……活动结束我依然在反思,在这次活动中,我是否太过强势,是否应该让组员们发挥更多?是否限制了组内同学个性、优势的发挥?我们认识到在活动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是必要的。如果有下一次活动,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

作为指导者的我们,更是感受到了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制作的乐趣,遇到一个个小问题,一起讨论解决,一起收获辛劳的成果。之前紧张的情绪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消失,尤其是当他们亲切地叫我们“老师”时,心里更是觉得暖暖的。

我们作为未来的科学老师应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并且我们有责任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智力,使小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敢于挑战的新一代的青年。

2012年培训计划

“天文科学课程”培训班时间:2012年4月18-20日

培训对象:中小学科技教师(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00人(其中全国各地区科技辅导员50名、天津市科技辅导员50名)。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培训班

时间:2012年10月下旬,计划5天。

培训对象: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50人。

培训团队

杨宝忠: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实验中心主任。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初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

石增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原教学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主任、水彩专业委员会会长。

杨书远: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原科学教育系主任。天津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工程”基地实践领衔专家;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小学科学课题指导专家。

张兆瑞:天津市和平区青少年宫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天津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全国校外教育书画名师,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会特聘专家,天津市和平区首席美术教师。

第3篇:初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小升初1对1冲刺课程-课程详情

课程简介

小学阶段**重要的就是小升初考试了,考试成绩好,那么就可以直升重点中学,要是成绩不好那么就只能进入普通的中学学习,差别是很大的,为此考生们都想拿下高分成绩!

学大教育为想要冲刺小升初考试的考生们,推出了1对1冲刺课程,学大教育的考试根据小升初考试要求,个人学习情况,定制专属的学习方案。夯实基础知识,学习解题技能,小升初考点精讲,直击考试精髓,助力学员升入理想中学!

海口小升初数学学习哪里好-学大小学数学辅导

课程特色

学大教育1对1辅导优势:

课程详情

招生对象:想要拿下小升初高分的学员

开设科目:语文、数学、英语

课程效果:英语过级数学精炼确保无忧

课程特色:多年任课经验老师任教,章节板块梳理,指导复习策略与备考技巧。拓展解题思路,考题专项突破,把脉得分要点,应考心理辅导

课程推荐:中考1对1精品课程

海口小升初数学学习哪里好-学大小学数学辅导

师资介绍

**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在读学校教学水平等综合分析。

NO.2找出所有知识盲区。

NO.3充分挖掘考生潜能,预测增分趋势。

NO.4老师团以总分为目标围绕各科要点制定有效增分计划。

NO.5进行靶向定位强化训练,专职老师一对一授课。

NO.6学习管理师全程监督指导,及时反馈随时修订辅导方案,**效果。

6对1服务

1、学大教育将1对1个性化授课与重点学科串讲相结合,实现4倍学习效率,强化解题思路,提升应试能力,使学生完成学科知识和考试分数双丰收!

2、从专业的授课、舒适的陪读教室到班主任的学业管理,及必要时心里咨询师的有效参与,学大教育向学生提供优质的辅导体验和效果。

第4篇:初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后进生;辅导教学

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中,后进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群体,他们常因各种原因无法提升自身的数学成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严重降低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成绩。对于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课题,因为它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近年来,由于后进生比例在呈上升的趋势,因而只有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才能将面向极少数“优等生”的应试教育真正变为“大众化”的素质教育。笔者以阿克苏市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调研、访谈、比较研究法等,对温宿县的几所中学的近百名初中数学后进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较适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的转化对策。以期对后进生转化的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素材。现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初中数学后进生辅导教学质量,才是教育工作者初中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辅导教学模式的概念

现阶段,辅导教学模式是应用较广的优秀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学习能力,进行相应的辅导教学安排。辅导教学就是针对班级不同学生开展的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在极大程度上改善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后进生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环境。良好的辅导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体差异设计的教学方案,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使后进生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实施辅导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巩固是一个尤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巩固课堂知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刻,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透彻,进而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能力。

二、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1.基础知识掌握不过关,学习习惯不适应。

初中数学后进生大多对数学知识掌握不过关,没有弄清数学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例如:很多学生无法分清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这对学生学习几何知识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学习这一章节的疑问没有得到解决,就会导致学生所学数学知识严重脱节。新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往往要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数学知识不过硬,该记住的知识没记住,该掌握的技能没掌握,会对后续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初中阶段所学的课程与小学阶段相比,学习内容要复杂深奥、学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好多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就不能适新的学习环境,这也是造成初中数学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2.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大多数初中数学后进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常处于被动地位,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遇到不懂的数学问题也不会向同学和老师请教,长期发展下去导致后进生对数学知识点不理解,记忆模糊,数学成绩越来越差,进而对数学失去兴趣,于是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课后布置的作业没有解题步骤,抄袭一個答案了事,再加上教师平时对待后进生要求多、关爱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多、教育少,堵截多、疏通少,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了对抗的心理,先是厌学,后是放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说,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后进生”产生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3.对于数学习题练习敷衍了事。

后进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没有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对数学习题练习敷衍了事,无法深刻理解数学知识要点,遇到难题不会深究,甚至直接抄写其他同学的答案,这就导致其在解答数学题时缺乏逻辑性,无法灵活运用数学定理和公式解答数学考题。

4.家庭教育缺失。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但是有的孩子的第一堂课就没上好。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直接造成了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有的家长综合素质较差,成天忙于、酗酒,甚至无所事事;有的家长性格极端,对孩子不是简单粗暴,就是不闻不问;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低下,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不足以正确地引导孩子;有的家庭是单亲家庭,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有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孩子长期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对孩子宠爱有加,而教育不足等等。可以说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都不尽相同。教师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据了解,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学校的留守生都有很大的比例,很多初中数学后进生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隔代教育,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这就导致他们缺乏家庭的关怀,心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低下。

总的来说,初中数学后进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由于长期缺乏自信心,往往会出现厌学和畏学的情绪,在数学考试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学生背着沉重的包袱学习数学知识,学习数学定理和公式时死记硬背,没有深刻理解定理和公式的概念,再加上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导致其数学学习效率低下,这也是初中数学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辅导教学策略

1.重视并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严重缺乏,再加上数学是一门抽想象、严密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后进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重视数学知识探究,无法充分发挥自己数学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后进生辅导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针对后进生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出有效性和实用性强的辅导教学方案,不断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后进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导教学和趣味性辅导教学方案,合理设计和三角形知识相关的教学内容,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参与到三角形知识探究活动中,让后进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2.教师要尊重和接纳后进生,付之以爱。

教师应尊重“后进生”。后进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他们都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教师应给予“后进生”真挚的师爱,尤其要把真诚的爱给予他们,尊重他们;对他们热情关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主动接近他们,使师生间架起和谐的情感之桥。并适时地给他们提出不同的需求与期望,使其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这样促使他们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从而逐步转化成一个优秀的学生。例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后进生投去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这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后进生”,“后进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才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因此,教师对“后进生”应抱有平等的尊重,诚挚的接纳,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才想认真学习,才能用心去努力。

3.重点培养后进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指导后进生的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后进生通常不会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知识讨论和探究中,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数学课堂注意力就会无法集中,因此严重影响了初中数学课堂知识探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视后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辅导教学,重点培养后进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充分利用以往的教学经验,积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的层面出发,使学生在长期的初中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后进生能在教师的数学辅导教学中,根据章节学习要点系统性地进行数学知识点复习和总结,使其在学习数学难点知识时不会产生畏惧心理,主动探究,合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难题,并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探究和思想的方法。

有好多数学“后进生”也有着良好的学习愿望,而且也比较用功,但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甚微。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英国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习惯的重要性。数学学习若掌握了正确方法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就是事倍功半。所以,在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授之以渔”。由于大部分“后进生”自我约束的能力比较差,想要他们在课后做好预习、复习工作是一句空话,因此,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便是转化“后进生”的主阵地,而养成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堂上要做到“动口、动脑、动手”三结合。“动口”就是要在课堂上养成他们开口回答問题的习惯,有好多“后进生”在教师上课时觉得课堂与自己毫无关系,那怕是集体回答也懒得开口,更别提是单独会答问题了,这样他们很容易走神。例如,在提问抛物线一般形式的顶点坐标公式时,后进生如果在集体回答时能够跟上其他同学的回答,不仅思维能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还可以对顶点坐标公式的记忆也加深了一遍。“动脑”就是要养成他们上课积极思维的习惯,尽量跟上教师讲课节奏,少开小差,集中精力,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积极思维。“动手”就是要养成上课动笔练习的习惯,在听课时不能光听不练,要勤于动笔、多作练习;还要养成有记好课堂笔记的习惯,对于自己上课不甚理解或比较重要、典型的例题,要记在笔记本上,这样,课后便可以利用笔记本来指导自己完成课后作业和课后复习工作,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学习的帮手。

4.分层教学,让后进生体验成功感觉,树立自信心。

成功能使人心情愉悦,并产生自信,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要想转变后进生的厌学情绪,就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自信心,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后进生一般知识基础薄弱,对他们应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绩的提高不能急于一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他们创造答对问题的机会,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在课下更要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要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必须采取分层次作业的策略,可以分为必答题作业、选答题作业、兴趣思考题作业。必答题主要是一些基础简单作业,目的是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这些作业是每一位学生必须完成的;选答题主要是一些启发式作业,是对课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题目稍难,后进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答题;兴趣思考题难度加大,目的是训练优等生的解题能力,后进生可以不必完成。这样,作业的层次化加深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力,能激励每一位学生努力完成更高层次的作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5.采用个性化强的教学评价方法。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对学优生的辅导教学,还要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教学,已足够的耐心引导后进生学习数学知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增强后进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采用个性化强的教学评价方法对辅导教学进行评价,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使后进生参与到教学评价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自身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在辅导教学评价中了解自己数学学习中的不足,积极主动投身到数学知识学习中,主动和同学、老师进行数学学习交流,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后进生辅导教学质量和效果。

6.家校共建,形成教育合力,加快后进生的转化。

在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师对待学生要耐心说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简单粗暴和放任自流,用各种办法解决他们出现的问题。可是,学生在校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不能时时跟随,所以放学以后就要依赖家长的工作了。为了让家长配合工作,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各种情况,并对家长开展说服工作,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创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既不溺爱也不苛求,要与教师达成共识,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共同培养出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好孩子。

总结

人的素质无疑是有差别的,不认识到这一点,就是看不到事物的特殊性,就是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美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研究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只要能找到帮助每个学生的方法,可以相信,除弱智儿童以外的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任何一项学习任务。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希望能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寻找到一种途径,帮助中学数学后进生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做到自主学习。聚沙成塔,积少成多,进行初中数学后进生辅导教学,提高后进生数学成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初中数学后进生辅导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不断开拓数学教学方法,才能使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身心投入到初中数学学习中,有效提高初中数学后进生辅导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冲.教学方案创新对初中数学学困生问题情况的解决研究[J].高校研究,2010(07). 

[2]邱立峰.课堂组织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9). 

第5篇:初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辈心理咨询员;培朋训;积极心理学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专业人员匮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美国在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与革命。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vriend1969年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的中学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的学生的研究报告,成为朋辈心理咨询领域的首篇论文。此后,朋辈心理咨询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1981年美国心理学者马歇尔夫提出朋辈心理咨询的概念,受到我国学者的认同,成为现在我国朋辈心理咨询的最常用概念。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

(一)朋辈心理咨询 (peer counseling)

朋辈心理咨询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马歇尔夫,1981)。相对于专业心理咨询而言,它是一种“准心理咨询”(para counseling)。

(二)朋辈心理咨询员(peer counselor)

朋辈心理咨询员是指从某个社会群体中选,接受特定的培训和信息,为朋辈提供心理援助和行为示范的人,以下简称朋辈咨询员。

(三)关于朋辈心理咨询员及其培训的研究概述

从对朋辈心理咨询(辅导)的国内文献检索看,近五年对此问题的研究比较多,集中发表于2006、2007年,研究对象以高校为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将朋辈心理咨询(辅导)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途径或模式,探索其作为高校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理论依据、优缺点等;二是对朋辈心理咨询(辅导)如何开展进行探讨,具体有朋辈心理咨询(辅导)模式的构建,形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应用。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

1.人的积极改变

所谓积极改变是指: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寻找机遇以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面对那些对能力提出要求的挑战并加以应对,并在整个过程中发展出新的技能、能力以及力量。成功的自我改变者在他们尝试改变问题行为的过程中,会运用来自家庭、朋友以及自助群体的信任、接纳和社会支持[1]。

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培训中要帮助咨询员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能量和向积极的方面改变的能力,鼓励其体验积极改变后自身的自我成长,提高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2.共同成长

朋辈咨询中的双方是同辈,遇到同类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应对问题的方法可借鉴的成分也就相对较多;加上双方相同的年龄、文化层次和相似的当下生活环境,使得朋辈咨询员更能从同辈人的角度与对方产生共情和同理,其自身对问题应付方式或提出的建议也更符合被帮助者的年龄、生活背景和处世方式。因为,在咨询过程中,朋辈咨询员可能因成功帮助对方而提高自我效能;也可能因遇到阻碍,而在和对方的共同探索过程中,促进自身应付方式和对问题态度的积极改变和成长。

(二)设计思路

本方案的设计从严格筛选学员、培养学员朋辈咨询员的角色意识入手,要求学员掌握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朋辈心理咨询的理论,体验咨询过程,实操咨询技术,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贯穿个案讨论和个人成长训练。朋辈心理咨询员培训的过程不仅是学员理论与技术的专业成长过程,也是其个人成长的过程。

三、设计方案

培训目标:培训者掌握心理咨询的部分理论和技术,能进行个案的初次接待,初步识别来访者的问题程度,并视情况直接提供积极的帮助或劝导其至专业的咨询师处咨询(治疗)。

培训过程:培训过程分两个阶段72学时完成,方式为团体辅导、理论学习、案例讨论、模拟训练等。第一个阶段是筛选、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培训,这一阶段的后期安排朋辈咨询员做一些预约咨询接待的工作。第二阶段是进一步的个案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培训和团体辅导理论与技术培训,这一阶段开始安排朋辈咨询员从事热线咨询电话、网上心理咨询等咨询工作。两个阶段各安排八次每次三学时(共计48学时)的理论学习、四次个案讨论(共计12学时)和四次个人成长(共计12学时)。

具体培训设计:

(一)第一阶段:朋辈心理咨询员筛选、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1.人员筛选

目的要求:筛选适合从事朋辈心理咨询的学生

具体实施:通过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测量对报名学生进行选拔,测试后按照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对测量合格学生进行面谈选拔。

2.形成团队

目的要求:建立朋辈心理咨询员团队,让学员认识到咨询员团队对于咨询员自身专业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性。

具体实施:按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结合相关心理学理念,帮助学员培养团队归属感,形成积极的朋辈咨询员团队。

3.基本理念的确立和基础知识培训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等基本理论。帮助学员树立积极心理的理念,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朋辈心理咨询的理论、原则。

具体实施:课堂讲授介绍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4.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培训

目的要求:继续学习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

具体实施:课堂讲授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重点讲授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原则、咨询关系的建立、各层次心理问题区别等。

5.案例练习

目的要求:让学员通过案例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知识。

具体实施:通过列举心理咨询的案例(含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学员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特别是咨询关系建立的重要性;通过列举各种心理问题让学员进行初步的识别,将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区分开,知晓应将障碍和疾病者及时转介到专业咨询和治疗机构即可。

6.心理咨询初诊接待培训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中关于首次接待来访者的技术要领,帮助学员掌握接待的礼仪、专业态度,介绍基本的谈话技巧并进行体验。

具体实施:分别模拟正确和错误的来访者接待过程,并分三人一组(咨询师、来访者、观察者)进行练习与体验。(此次培训后学员可参与咨询预约接待或助理咨询等体验。)

7.基础知识和技术培训——倾听、非言语技巧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中关于咨询技术的理论,掌握倾听、沟通、回应等技术和咨询中的非言语技巧。

具体实施:三人一组模拟咨询,让学员进行倾听、回应等练习,留心非言语行为对助益性关系形成的影响等。

8.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提问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基本的谈话技术和技巧。

具体实施:列举来访者常在咨询中的提问,如搜集网上咨询的问题,让学员练习提问技巧,如:一般化技巧、例外询问等。

(二)第二阶段:进一步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培训和团体辅导理论技术

9.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共情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技术,掌握共情技术。

具体实施:三人一组模拟咨询,让学员进行共情练习。

10.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咨访关系再次体验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咨询关系的理论,了解咨询关系在咨询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咨询关系建立的技巧。

具体实施:从咨询员和来访者两个角度讨论咨询过程中如何与来访者建立助益性的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获得积极改变。

11.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积极改变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积极心理咨询理论中关于积极改变的理念,了解在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都可以获得积极的改变。

具体实施:列举咨询个案(含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学员讨论。

12.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助人自助与个人成长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心理咨询中关于咨询过程、咨询效果和咨询师成长等部分的理论。

具体实施:进一步讲授咨询中助人者的角色和助人自助的理念,并进行一些自我成长活动,提升咨询员自我觉察能力。同时,帮助学员认识到朋辈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

13.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热线咨询电话接线及网上咨询接待

目的要求:学习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工作技巧。

具体实施:列举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遇到的问题,讲授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的理论、技巧和注意点等。(本次培训后学生可参与热线电话咨询、网上咨询等)

14.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团体辅导体验

目的要求:体验团体辅导的过程,了解团体辅导的理论

具体实施:让学生体验团体辅导的过程,主题设计为个人成长。

15.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团体辅导理论和技术

目的要求:掌握简单的成长性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学会设计成长性团体辅导主题和方案。

具体实施:分享团体辅导的体验,进行提问,讲授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列举团体辅导设计方案,要求学员分组设计成长性团体辅导主题及方案。

16.团体辅导实训

目的要求:体验成长性团体辅导的组织实施过程,掌握基本的成长性团体辅导技术。

具体实施:分小组体验成长性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分享和点评。

(三)个案讨论、个人成长和督导

在第5、6、7、8、9、11、13、15次培训后各安排一次个案讨论,在第1、2、3、4、10、12、14、16次培训后各安排一次个人成长团体辅导。

将朋辈心理咨询员分配给学校有经验的专兼职咨询师,由咨询师从其开始从事朋辈心理咨询服务后每两周到三周或视需要为其作一次个案督导。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一、辅导书的使用有利有弊

我认为学生使用辅导书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反之,如果学生仅仅为了应付老师提问和做作业而买辅导书回来抄答案,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和投机取巧的心理。

(一)辅导书的好处

数学辅导书在师生的教与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数学辅导书里很多题目出自名家之手,有深度,有代表性,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在学次函数的表达式时,课本只给出一般式和顶点式两种形式。许多辅导书增加了交点式,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以求更便利地解决问题。因此,数学辅导书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积累解题经验,启迪学生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数学应与生活、应用密切联系,学习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除了做到把知识在课内渗透,还应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自己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辅导书中许多题目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能把学生引到学习的情境中去,使学生思维上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锻炼,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3.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许多数学辅导书提供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阅读材料,对于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发展数学思维起了很大的帮助。它们使学生产生对生活、对数学的热爱,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生活世界。

(二)辅导书的弊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辅导书的使用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导书成了“答案书”。由于现在学生功课重、时间紧,为了应付老师课堂提问或快速完成作业就照抄辅导书上的课后习题答案,班上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本“答案书”。辅导书对某些学生来说只起到了提供答案的作用,大大降低了辅导书的使用效率。

2.辅导书起了“拐杖”的作用。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辅导书,甚至有的学生在老师讲解时还看辅导书。有些学生觉得自己读得很明白,可是合上书又不明白了。这使得辅导书成了“拐杖”,学生一旦离开它就不能独立行走,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缓慢,效率很低。

3.辅导书选择不当,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些辅导书脱离实际生活,脱离课本拔高训练,片面追求学生高分,推行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辅导书

数学辅导书的使用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使用数学辅导书

要想让学生眼中的“答案书”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辅导用书,教师应先让学生认识到在课堂上看教辅书的危害。这种行为会导致学生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凡事看看答案即可,没必要再去绞尽脑汁去思考了,久而久之,对老师的讲解失去兴趣,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教师应告诉学生平常练习可以参考教辅用书上的答案,但必须懂得教辅用书上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可以自己先尝试解题,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和教辅用书上的答案进行对比,找出不足的地方根据辅导书上的答案进行修改,渐渐摆脱对辅导书的依赖。

(二)正确选材

一方面辅导书的选择应该与初三阶段的复习相匹配:初三第一学期,尤其是期中以后,最好选用一些偏重讲解的辅导书,这样不仅能巩固基础知识,也可以让自己对初三的一些经典的传统习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一些固定的解题套路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有效避免做题的盲目性;期末考试完毕,选择讲解与练习兼重的辅导书是这个时候最实用的,选这类辅导书应选用水平高,质量好的。使用这类辅导书时,应是研究阅读完前面的讲解内容,然后认真完成后面的练习。第二学期开始,基本上全面进入了总复习阶段,选择习题集较实用。这个阶段,主要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特别是全国中考试题汇编,练习真题,紧贴中考,熟能生巧,巧能生速,可使自己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定适合自身的辅导书。选择的辅导书中的练习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太难,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过于简单,就不能达到训练思维的作用。另外,课辅作业量不宜过多,应体现“精讲多练”的精神,不宜搞题海战术。

(三)适当点拨

教师应对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比较系统的,有独特见解的典型题目要进行集中评讲。对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还不能解决的疑惑问题,教师也应及时进行点拨。

(四)精心提炼,注重反思

第7篇:初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初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076-02

《初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会计学的基础理论体现在这门课中,会计专业思维也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基本建立起来,《初级财务会计》无异于会计学专业学习的踏脚石,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随着环境和学生情况的变化,这门课在授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通过分析,笔者发现:无差异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这门课的教学。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统一授课、布置作业、课后答疑,这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态没有充分了解,导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与此相反,学生个体差异日益加大,在高考入学分数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最高与最低分之间相差达百分以上,面对差异如此大的学生,如果仍然设定相同的要求,齐头并进地学习,只能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因此,将个性化教育引入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个性化教育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个性化教育运用于我校《初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思路和几点做法。

一、个性化教育在《初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在《初级财务会计》教学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基本思路在于将学生按照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然后依据不同的类别设定不同的学习要求,以便在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首先要尽可能充分了解学生,笔者认为,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兴趣与学习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毋庸置疑,学习能力则是指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有学习中是否具有整体观念、独立思考能力、质疑能力、自我管理约束能力、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因此,可以依据这两个要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种类型:无兴趣、被动接受型;第二种类型:无兴趣、自主学习型;第三种类型:有兴趣、被动接受型;第四种类型:有兴趣、自主学习型。对于对会计学专业没有兴趣的同学,关键在于提高其学习兴趣,一方面通过《初级财务会计》的先导课程《企业与会计导论》自身的丰富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建立这样一种理念: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理财的问题,会计作为一种基本工具,无论有无兴趣、兴趣高低,可将其作为一种常识来掌握。换言之,将其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来学习。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则重点通过启发、引导、激励等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在按照学生特点分类的同时,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分为五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差。如上所述,对应不同的类型,尽管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但基于差异化的个体特征,还是不应设置统一的学习要求,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具体标准。第一种类型,学生起码应达到教学大纲的最基本要求,如,掌握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基本的会计循环等。即达到合格的要求。第二种类型,尽管学生兴趣不高,但因为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要求高于第一类。即达到中等的要求。第三种类型,重点通过调整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知识的掌握度,要求或可高于第二类,即达到中等或良好的要求。第四种类型,要求最高,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化、拓展学习内容。即达到优秀的要求。

之后,结合不同的要求,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个性化教育在我校《初级财务会计》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1.为学生设立图书角,由会计学专业学科带头人会商其他教师的建议选择图书,供本专业学生借阅(借阅人以大一学生为主),旨在以教师的视野带动学生视野的拓展,从而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上看待专业学习,领会“跳出会计学会计”的深刻道理。

2.设立学生个人专业学习档案,连续记录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个性化教育方案设计的依据。这一档案详细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综合记录。包括后文所述各阶段问卷及评估结果、阶段测试及其结果、每次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估、归类、针对学生个体提出的相应的学习建议及教师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等。档案在学生学习第一门专业课程之初设立,顺序向后续课程传递,直至学生完成大学阶段专业课程的学习。

3.进行阶段性评估。分阶段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适当的时候增加学习内容测试,进行阶段性学习状态评估,结合评估情况确定或调整学生所属的类别,设计适当的教学辅导方案。第一次问卷调查安排在《初级财务会计》的先导课程《企业与会计导论》上课之初,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做初步的分类。重点了解学生对于会计学专业是否有兴趣,对大学生活及学习的想法,进而初步评价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问卷主体包括三方面内容:(1)个人基本情况,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日常喜好、价值观、学习条件等;(2)对会计专业的认识,包括学生对会计学专业的了解程度、选择会计学专业的动机以及是否关心生活中的理财问题,以此判断学生的专业兴趣度;(3)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认识及初步打算。通常,能够积极思考这类问题的人往往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师以专题的形式,每次课一个主题介绍相关知识,同时课下布置大量的阅读,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出若干主题,由学生完成资料收集、课堂陈述工作,等等。学期末,与每一个学生单独谈话,同时结合本学期学生完成的工作,对其学习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相关资料均记入学生个人学习档案,传递给《初级财务会计》的教师,作为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基础。第二次问卷调查安排在《初级财务会计》中簿记原理授课结束后,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学习状态。包括学习中的疑问通过何种方式解决、随堂讨论或练习当时有无思路、课后作业能否直接完成抑或需要其他辅助方法、在合作作业中的角色等。(2)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列出各知识点,由学生判断自己的掌握情况。(3)自我综合评价。学生对自己前段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判断整体掌握情况,并说明自己认为存在的问题。在问卷调查的同时,对学生前段的学习内容进行测试,不打分,不与平时成绩挂钩,使测试结果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然后,综合问卷内容与测试结果以及日常的作业情况(日常布置了大量的课后作业),就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估意见,包括整体的掌握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上述问题提出后续学习建议反馈给学生,同时判断每个学生所处的类别,以便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后续教学工作。

第8篇:初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作为一名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已一年有余,在这段时间内,我有幸参加了区级心理优质课比赛,观摩了市级优质课决赛,参加了“国培计划——初中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有机会聆听了专家们关于心理辅导课的专题讲座,结合我这一年多的上课的体验,来谈谈我对于心理辅导课备课环节的几点思考。

一、主题是根基,扎实才有益

心理辅导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成长和提升,因此在备课环节中第一关键因素就是心理成长主题的选取。要做好这个主题选取,我想请大家品尝一下“选题2+2饼干”。

1.两个考虑勿忘记

首先,主题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会遇到不同的困惑和难关,比如亲子教育,初中生面临的是家长对自己的控制和学生自身的逆反情绪之间的矛盾,而小学生则主要表现为讨厌父母的唠叨。其次,要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和现阶段的知识结构体系。比如以情绪调节为主题的心理方法课就比较适合初一学生,因为初二的社会与品德课会涉及方法的系统讲解,如果在此之后开展类似的心理辅导课,就会有内容上的重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率。

2.两个建议试一试

第一个建议是充分利用学生资源,问问学生,他们最困惑、最想得到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问题入手,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相应的心理主题,这样的主题是能够对学生起到帮助和正面作用的。建议在开课前几天对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课前问卷调查,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烦心事。课后,还可以通过课堂反馈表让学生将自己对这堂课的感想和体会写下来,简单评价一下这堂课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可以适当改进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第二个建议是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处着手。心理教师的工作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快乐地成长,也是为了帮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解决他们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如小学低段班主任反映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就可以相应地开设心理能力训练课,通过活动和游戏,帮助班主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其他思维能力。

二、活动是推力,有力才有劲

一堂成功的心理辅导课是离不开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和体验的,活动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不可低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活动的需求有所不同,如何选择活动是一件值得好好反思和商榷的事情。从照搬,到改编再到最后的原创,要把每一个活动当做一次公开课来认真对待。

1.每一个活动都反思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目前停留在照搬活动与部分改编活动的阶段。同样一个活动,可能出现在不同主题、不同年级的教案设计中。但是,这个游戏活动怎么用,全靠教师自己的反思和理解。在每一次活动课结束后,除了整体反思课堂效果外,还可以具体反思一下课程设计中各个环节的活动。反思活动的目的是否达到,反思活动的效果是不是很好,反思活动对于学生的吸引程度等。通过反思来发现不足,制订相应的改善方案。

2.每一个学生都参与

在刚开始上课的一段时间里,我经常会邀请个别学生上台参与活动,这样做能较好地控制班级气氛和纪律。但是同时,很多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就失去了参与活动、成长体验的机会。通过几堂市级公开课的观摩学习,我发现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游戏、全班集体游戏的形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真正融入到班级的心育氛围中,让每个学生的想法都能得到重视,这样学生参与的热情就会大幅度提高,更有利于发挥心理课堂的辅助成长的作用。

3.每一个表现都关注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各种活动时,通常会通过言语交流、纸条书写等形式反映此时此刻的想法。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在我最初设计的“做自己的‘消防员’”一课中,我就曾经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曾遇到的生气或者愤怒的事情,在讲完释放愤怒情绪的方法后,我始终以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别人的案例,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根据听课老师的建议,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用来分析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既解决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使课堂活动环环相扣,简直是一举三得。

三、专业做助手,教学有重点

一个非心理专业的教师来担任心理辅导课的授课工作,很容易忽视的一个细节就是对于专业内容的涉及。

1.专业是指导而非领导

很多教师在初次接触心理辅导课的时候都会采取大学心理专业课授课的模式,以向学生灌输心理学专业知识为主。教师们误认为学生在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后,心理能力就能得到提升。其实,中小学阶段的心理课更多的是心理活动课,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和习得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方法。

2.没有专业没有方向

一些教师习惯从网上直接下载一些资料作为课堂呈现的主要内容。虽然,心理辅导课不同于一般的语文、数学课,不以知识的讲授和获得作为课堂的主体内容,但是也不能否认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教师要教给学生切实的、科学的或者合理的知识和方法,不能随意地将网上的知识复制、粘贴给学生。这时候,适时地看一些专业参考书,能够给我们的活动设计提供一些专业的帮助和引导,避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比如我的这堂课的重点是教给学生释放和缓解愤怒情绪的方法,但是网上的资料参差不齐。这时候我通过查阅心理学中关于情绪的相关内容,比较全面地归纳出了几个方法和要点。另外,心理学的部分专业性的知识和方法,对于学生确实是有帮助的。

四、同伴和氛围,两者不可缺

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同伴之间的互相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课堂氛围、教师的教态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率。所以,教师在备课环节中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同伴的影响作用和氛围的营造。

1.条件影响氛围

通过背景音乐的渲染、PPT画面、视频的播放、图片的切换等各种外在条件来为心理辅导课渲染一个恰当的氛围。心理课是轻松的,但也是严肃认真的。过于轻松搞笑的环境不利于学生自我的成长和体验。要做到这点,心理专职或者兼职教师一定要是一个收集素材的有心人,将合适的素材进行归类整理,只有选用最恰当的材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2.同伴互助激励

心理辅导课在中学阶段容易遇到的问题或者瓶颈是主动参与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减少。很多时候,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或者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时候,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想要发言但是又有点退缩害怕的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在他们发言之后给予肯定,让其他学生感受到发言并不是件可怕的事情,自己比较好的发言能够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在这种同伴互助影响的氛围下带动班级里一些跃跃欲试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分享环节中来。

第9篇:初中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一、问题提出

心理咨询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当事人通过与咨询师的互动后会在某些方面发生变化,且期望这种变化是积极有利的。但问题在于,如何反映这种变化,并且加以分析,从而判断心理咨询的效果,这就是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价问题。尽管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心理咨询是有效的,但其评价的科学性依然是一个问题。

近年来,在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中小学设立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咨询开展得如火如荼,学校心理工作者也着重思考及实践各种心理咨询技术,但很少有人对学生咨询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价及思考,普遍的做法是咨询结束后填写一张咨询记录,以存档案。所以,学校心理咨询效果应从哪些方面去评价,如何做科学的评价,如何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发展,是一个非常有参考及指导性意义的研究课题。

二、心理咨询效果评价述评

早期的心理咨询效果评价对理论的依赖性很强,比如精神分析学者关注“自我力量”,认知心理学者使用“认知方格”。后来则发展为使用不同量表进行的多元评价,但评价标准很不一致,不同量表之间缺乏可比性,这让研究者和实践者无所适从。面对这种情况,心理学家开始尝试构建适用于各种咨询和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模型。这些基于临床实证研究构建的模型摆脱了对某一种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的依附,使得其适用面更为宽广。杨宏飞就提出了围绕当事人变化回答四个核心问题的四维模型。

四维模型包括内容、报告者、方法与时间四个维度(见表1)。其中,“内容”回答“什么在变化”这个问题,既要反映消极心理的多寡,也要反映积极心理的变化。“报告者”回答第二个问题,包括当事人、专业人员(指咨询师和受过训练的观察员) 以及知情者(指亲友、同事、学生、教师等) 。“方法”回答第三个问题,包括侧重量表与实验设计的“实证法”与侧重个案报告的“现象学方法”。“时间”回答第四个问题,包括“即时报告”“跟踪报告”“中期报告”“总结报告”等多种时间维度。

三、构建学校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模型

学校心理咨询不同于面向社会人员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校心理咨询对象的年龄比较集中,都是青少年,主要解决正常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人际、家庭等问题,更注重的是教育、指导和支持,是一种适应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咨询,其效果评价着眼于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品质和社会技能的提高。因此,参考杨宏飞心理咨询效果评价四维模型,笔者尝试构建以报告人为主导,以时间为主线,内容及方法为报告项目的学校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模型(见下页表2)。

以报告人为主导符合学校心理咨询的特点,关注当事人学习、生活环境因素。

来访的“当事学生”和对其咨询的“心理辅导老师”报告内容,既包括体现心理咨询的积极效果的积极心理变化,也包括反思自己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消极心理变化。而家长、同学、班主任只报告当事人的积极心理变化,这有助于形成当事学生积极的心理支持环境。

来访的“当事学生”和对其咨询的“心理辅导老师”在咨询前、中、后都报告,有助于当事学生积极心理与行为的推进与发展,“心理辅导老师”的后期跟踪辅导有利于评价咨询效果的延续性。而“家长”“同学”“班主任”只是报告咨询前、后变化,给该当事学生的心理咨询效果作辅评价。

在评价方法上,测量是实证性的评价,是所有“现象观察”的现象学评价的有力佐证。

当然,此模型只适用于学校心理咨询(个体咨询),对于全员参与的发展性心理辅导(比如团体辅导)则有非常大的局限。

四、学校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模型的实践与思考

接下来,笔者将以一个适应问题学生咨询案例为例,重点阐述学校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模型的实践与思考。

(一)咨询案例

我校是全寄宿学校,适应不良是刚入学的初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每年九月份班主任转介的个案多属此类。独生女杏儿开学后就感觉适应不了学校的住宿生活,非常想念妈妈,回到宿舍就往家里打电话,虽然妈妈鼓励她要坚强,但自己就是控制不住,常以泪洗面。据班主任反映,这种情绪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学习生活:在课堂上经常发呆,望着窗外,教师稍微提醒,她就趴在桌子上簌簌落泪;在生活中,同学们都不太敢跟她交往,生怕一跟她说话她就哭,而她在课间也经常趴在桌上,在活动时躲在角落,不主动跟同学交流。

该案例采用的心理咨询方法为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杏儿的个体信念(B)从“觉得自己适应不了,觉得在学校无法生活”转变成了“要主动和同学、教师交流,要自信地适应初中生活”,行为结果(C)从“整天流泪,吵着要回家、要转学,上课不专心,不和同学进行交往”转变为“能主动交往,自信地适应初中生活”。

(二)咨询效果评价模型的实践

下页表3贯穿咨询全程,适时记录咨询效果。

在此后的心理咨询中,对每个个案咨询结束后的心理咨询效果评价在此基础上亦有多次补充和完善,比如:针对“当事学生”所反映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采用SCL-9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量表进行测评;对家长、班主任和学生的报告除了访谈,还设计了简单问题供作答的形式。

而“心理辅导教师”报告维度,为及时反映咨询工作和反思咨询进程,结合心理咨询中当事学生的变化,进一步细化为下页表4这样的咨询效果评价模型,以便咨询师在咨询结束后对整个咨询过程有整体的认识:此个案系列咨询如果成效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哪里?收效不明显的原因在哪里,是学生因素,还是咨询方法因素?

当事人的想法与情绪状态是每个阶段基本可以评估及报告的,但是否形成了积极的人格品质,是否在社会生活行为及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则主要在咨询结束后及追踪评价中体现。

测量分析主要体现在咨询前与咨询结束后,能及时反馈当事人的变化,而咨询方法的分析则主要体现在咨询过程中的选择和咨询总结时的反思,以研究咨询方法是否恰当及有效。

(三)咨询效果评价模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