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多元化康复护理范文

多元化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多元化康复护理

第1篇:多元化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多元文化护理;整体护理

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活动变得复杂多样,如频繁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的文化活动,不同文化的人群混居,这些因素使得医院收治的患者呈现由单一文化人群向多元文化人群发展的趋势,护理也必须改革,其趋势是多元文化护理。所谓文化模式就是多种文化元素和多个文化丛经过长期的接触融合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文化特征、比较复杂的文化系统。有学者认为,文化护理是指在患者的文化道德、信仰、活动范围内,在促进疾病恢复和保持健康这两方面提供具有知识性、解释性和预见性的护理。

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为依据,以护理计划和执行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文化护理则集中体现了以人为中心这一要点。文化护理意味着对别人的尊重,并且能给患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文化模式使得患者的生活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不同的文化对健康和疾病的定义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多数人群在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的长期影响下有一个早已形成的良好的健康概念、健康行为,这必将影响群体对护理水平的反应、患者满意率及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是否配合的问题。整体护理的范围和内容在逐步拓宽和延伸,多元文化患者对整体护理的需求也千变万化。

1.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1资料收集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除了询问一般项目、疾病的康复及如何保持健康等知识外,还必须了解个体成长环境、观念、世界观、亲属关系、生活方式及一般实践活动方式。护士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应仔细聆听,语言是护士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比不可少的工具,应注意患者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如点头、微笑、皱眉等,信息的收集可来源于患者本人、家庭成员及其他相关人物。语言通常成为收集信息的最大障碍,我科曾成功护理一名日本籍的肾移植术后的患者,患者收入院后,由一位精通日语的护士同他进行了详细的询问、交流与沟通,从中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其中包括一般项目中的民族、信仰、饮食、风俗习惯、日常起居等;另外,还应查阅许多资料,了解并比较日本的治疗、护理与中国的差别,日本的护理模式也是以整体护理为主,结合责任制护理与功能制护理,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也是以患者为中心,这些信息为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及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目标提供了很大帮助,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机体的各项功能迅速得到恢复,患者对所提供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非常满意。

1.2护理计划与多元文化的冲突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提出护理问题的过程中,单一文化模式与多元文化的冲突就表现出来,这将影响护理问题的表达及各种护理措施的制订。在此情况下,护士除了提供一般的临床护理,找出影响患者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外,还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特殊文化护理的需要是什么;(2)当传统护理模式与特殊文化患者的活动与信仰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尊重这个特殊文化群体;(3)在实施护理计划过程中,一旦这些措施与患者的文化认知发生了冲突,护士该如何处理。

1.3护理计划与特殊文化的融合

当护士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收集到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后,为制定出详细而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应学习患者的特殊文化,了解在这种特定文化中护理的意义是什么,为了达到护理目标,通过询问患者,与患者讨论,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寻求正确的护理方式,制定出护患双方均能接受的、合理的护理措施,即患者参与对本人自理能力及疾病认知水平的评估,和护理人员共同制定护理计划、护理目标及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目标,从而使得实现目标的途径易被患者接受,使得护理措施、护理目标与特殊文化相容,从而提供给患者高层次的临床护理服务。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护理目标、健康教育计划、目标的实现情况的评估,通过反馈,便可看出特殊文化个体对此做出的反应。

2.护士对多元文化模式的适应

为使得多元文化的患者迅速恢复健康,尽快自理能力,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护士在制定周密护理计划时,必须加强职业敏感性。Leininger M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护理是多样性与全面性的综合。因而在接受一个新患者入院时,护士除了掌握疾病的常规护理外,还应了解与特殊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健康的定义,现代护理学的健康定义为:不仅没有躯体疾病,而且在生理、心理等方面保持最佳状态。多元文化护理模式给健康赋予了文化上的涵义,根据患者文化的特殊性,给患者提供适合其特殊需要的护理。

第2篇:多元化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偏瘫; 康复护理; 早期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03-02

脑卒中系脑血管病变引起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脑损害。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为150/10万,而生存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脑卒中也成为最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1]。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少医学学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康复护理介入越早,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恢复,重返社会。现结合文献,对其早期康复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1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理论

评价是康复护理工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康复训练的针对性、科学性、计划性的依据。脑卒中康复的评价:包括初期评价、中期评价和末期评价。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目标:运用医药手段使残留的、生理的、解剖的受损功能, 在生理、精神、心理、认知和社交等方面恢复到最佳状态[2]。

2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3],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4]。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费用[5]。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恢复自我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早日回归社会。因此,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都有着重要作用[6]。

3 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选择

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但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一般认为,从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有学者认为[7],从发病至24h内是采用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梁光霞和张向辉等[8]实践证明,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概率很小,无论脑出血患者,还是脑梗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甚至超早期康复训练(发病48~72h)。早期康复护理介入的最佳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体征不再进展后48~72h。

4 脑卒中单元和康复护理

脑卒中单元是已被证实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措施[9],康复是卒中单元中重要的一环。Indredavik和Bakke等[10]通过对206例患者6周的观察研究,发现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只有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和稳定的舒张压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卒中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减轻长期病残,减少长期医疗费,对患者进行组织化管理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在操作流程上,患者进入脑卒中单元即开始病因诊断和功能评价,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护理、康复和预防方案,脑卒中单元内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

5 分期康复护理可以降低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1]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 进行康复分期护理能预防关节挛缩、关节疼痛等废用综合征, 防止二次性损害,促进患侧功能的改善[12]。脑卒中康复的分期从康复的角度划分, 可分为3期:即卧床期( 急性期, 早期) 、离床期和步行期。

6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6.1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病人由于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病人出现偏瘫、感觉及认知功能障碍,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动异常和情感变化,常表现为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13]。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应有同情心和耐心,通过接触与交流逐一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尊重和体贴关心患者,使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对于康复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表扬,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和进行自我功能锻炼[14]。早期康复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不仅能调动患者的运动功能,而且能提高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15]。

6.2 注意营养和休息护理 因康复训练需消耗较多的能量,患者应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并摄入足够的水分。可嘱患者自己进食,使患者意识到自己已经独立了[16]。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单次,单日训练量过大。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以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

6.3 偏瘫肢体康复护理:肢体康复训练应根据病情,当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无进行性卒中发生后,应早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17]。按照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每日的训练次数视病情而定,一般1次/d,每次30~45 min[18]。

6.3.1早期良肢摆放位护理[19]

第3篇:多元化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骨科护理;新方向;多元文化

现代护理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迅速发展,跨国界、跨区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出现了多种文化的人共同聚集在一起的社会――多元文化社会体系[2]。于是,传统的生物护理模式很难满足当今骨科患者的需求。这就需要护士更新护理观念,掌握新的文化知识内涵,转换护士的角色向多元化角色发展,以适应不同民族、国家患者的共同需求――健康,从而适应现代骨科护理发展的要求,让骨科患者早日康复。

1 般资料

选择骨科创伤术后患者500例,年龄2~97岁,平均年龄55岁。病种包括:慢性骨髓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大面积皮肤脱套伤、胸腰椎等骨折;民族包括:汉族、藏族、哈萨克斯族、蒙古族、彝族、羌族等;国际包括:中国、美籍华人、哈萨克斯坦。

2 多元文化

2.1 多元文化概念 是指不同民族、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

2.2 多元文化来源 多元文化护理无论构思多美妙,都要靠护士在工作中的实践来完成。因此,首先要提高护士的多元文化意识,除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自觉学量涉及非专业的不同文化民族的习惯,礼仪修养、法律知识等,提高自身素质,并应用到护理实践中,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

3 多元文化在骨科护理中运用

3.1 护士的心理素质 南丁格尔说:“一个护士必须十分清醒,绝对忠诚,有适当信仰,有奉献自己的心愿,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同情心”要成为一名优秀护士,除了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临床操作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由于职业的特点、特殊工作环境压力、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相关社会因素及护士本身内在性格等方面因素,直接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的质量[3]。因此,护士作为一个高应激的职业群体,工作对象是患者,其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工作质量及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着积极作用[4] 。

3.2 随着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和广泛综合,护理学与自然、社会、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相互促进,在方法上相互启迪,在技术上相互借用,形成了许多新的综合型、边缘型的交叉学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全方位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定位,它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强调宽容博爱、豁达乐观,强调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强调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这些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软实力[5]。

3.3 儒家思想运用于骨科护理 本组500例骨科患者,在护理上除采用现有基础专业知识、骨科专业知识、心理护理外,儒学文化思想也运用于其中。在护理中主要针对以下几种儒家思想:①“仁者爱人”,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就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于是,对知识缺乏的病人,要做术前、术后访问、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热情回答他们的提问、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的意义、方法、术后功能锻炼和预后等,建立良好护患关系。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护理工作的对象均来自不同国家、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人生经历、、价值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对健康与生命的不同认识理解,于是要不断学习多元文化,才能满足当今人类的需求。③“默而识之”指在临床工作、生活和现代化信息网络中了解其他种族、民族、人群的文化,且牢记于心,运用其中。

4 结果

骨科护士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知识、习俗、理念、技术以及儒家文化思想相结合,运用于5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满意度为98%,护患纠纷下降为0。实践证明,多元文化护理运用于骨科手术前的病人,对手术的安全有信心,对恐惧、应激反应、怕术后疼痛、手术中出血过多发生意外、失眠、血压升高、食欲减退等影响了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及相应的并发症,能降至到最低。术后病人的运用多元文化护理能将疼痛减轻让病人感到舒适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恢复到理想的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5 讨论

儒家文化及其多元文化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护理学发展的过程也是沿着这一方向去发展。因此,要开展这一更高层次的护理,需要通过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确定研究范围,加强全方位教育和护理人员培训等诸多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以加速现代骨科护理的发展,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参考文献

[1] 杨运秀,从护理学发展谈现代护理道德教育,首席医学网 2007,10,10

[2] 郝玉梅,探索现代护理的新方向多元文化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6,8,5(15)

[3] 王晓艳,浅谈护士职业心理素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5,6(5)

[4] 范瑛,对现代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思考《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6,19

[5] 方忠敬,弘扬儒家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乡村发现网2011,9,19

第4篇:多元化康复护理范文

1.1卒中单元配置概况

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了卒中治疗和护理小组,由具备丰富经验的神经内科医生主导,成员涉及急诊、危重症医学及护理人员,依据国内外脑卒中治疗指南制定诊治规范和临床路径,配备经验丰富的神经内科医生和护士,成立康复治疗团队及第一时间为患者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对卒中临床高级专科护士进行员工培训、健康教育及质量管理。

1.2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排班模式分为3个大组6个小组,每人管理6~8例患者,负责监护病床患者和普通病床患者的护理,根据临床管理能力、管理经验合理搭配分组。每个护理人员都要接受卒中专科的培训,在3个月内参加1次卒中培训课程,完成卒中相关知识学习,学习治疗常规及临床路径、卒中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卒中教育和出院指导。学习的方法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固定的业务学习,晨间查房、医生授课等,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理内容,例如对患者进行评估、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康复等。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及组长评估患者的情况后给予卒中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要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联合康复科、营养科等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改变患者的行为方式,在卒中的二级预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3卒中专科的护理

1.3.1心理护理

患者突发脑卒中后,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让患者正确的对待疾病和人生,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配合治疗尽快使疾病康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例如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指导患者家属要学会乐观的照顾患者。

1.3.2专科护理

患者多为老年人,同时伴有意识障碍、语言障碍、运动障碍,基础护理任务大,要尽最大可能保证护理效果。

1.3.3个体化护理

由单纯护理转化到患者的康复、健康教育、出院指导、服药依从性跟踪观察。

1.3.4综合护理和安全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全部护理知识和技能,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减少压疮等发生,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护理安全,对护士的操作、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易发生意外事件的患者密切观察,早期处理。

1.3.5质控护理

主要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卒中教育、吞咽困难,卒中教育必须从入院时开始,贯穿于住院的全过程,吞咽困难筛查需要在患者第一口进食服药前完成,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及下肢皮肤。

2实施效果评价

临床预后指标也有明显改善,平均住院日从2009年的17.5d,缩短至2011年的12.3d,降幅29.7%,所用药品比例从61.2%降至49.8%,降幅18.6%,住院费用从12748元下降至8638元,降幅32.2%,病死率下降18%,患者对卒中病房的护理满意度从82.7%上升至96.9%。

3小结

第5篇:多元化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多元文化;护理工作

1.多元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文化是对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等的综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发展。多元文化即多地区文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形成多元文化社会。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多元文化特征。

在护理工作中,工作的对象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对健康和生命观点的不同认识,对死亡的理解不同及对护理的不同需求。

2.现代护理文化的发展方向

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现代健康概念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单一的疾病护理向的整体护理发展,护理不能仅局限于医院而要走进社会、社区及家庭。护理职能的范围包括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赋予护士教育、管理、研究等多种任务,甚至提供高质量的临终护理等。因此要求护士文化知识要有全面性及多元性。

生物医学教育模式的直接产物是以疾病为中心的观念,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已纳入到现代护理模式的内容;部分医院都实施了系统化整体护理。传统的护理教育和护理模式仍占相当比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更新观念,改变目前护理教育模式。将护理教育与治疗、预防、康复及保健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培养护理人才的标准、知识的结构、具备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除了进行疾病护理,还要有社区保健、健康教育的意识并要求掌握其内容。也要具备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能用中西医结合手段为服务的对象解决问题。这就要求从多元文化的观念出发,对我们目前的护理教育模式、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有一个较全面的改革。

3.我国护理文化现状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中医护理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东、西方文化的背景不同,中医与西医的理论基础有着截然不同。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的前提是要了解二者之间的异同点。中医护理有两个特点:整体观与辨证护理。其中整体观与系统化整体护理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对人类健康、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思想,可谓异曲同工。辨证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的辨证所进行的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而辨证护理的有效完成离不开中西医结合,是二者互补的结果,包括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对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以及在护理程序过程中运用的中西医结合方法等。而中医的技术操作如穴位注射、拔火罐、按摩、针灸等简便易学又行之有效,既能减轻病人痛苦、也能解决实际问题,它是西医护理操作所不可替代的。将中西医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并加以推广应用,对提高护理的质量和价值有很大影响。

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体系,对健康与疾病、生死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饮食习惯等。因此,要对不同民族提供相应的护理,就要研究他们不同的民族习俗,了解他们的需要,以人文、地理等知识来缩短相互间的差距,达到有效的沟通。

4.加强多元文化教育,推动护理文化向纵深发展

目前用于指导我国护理实践和研究的护理理论大部分来自西方,像护理程序及整体护理模式等。而理论的产生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环境及实践基础上发展而来。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传统医学仍在不断地发展,对护理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着我国特有的护理类型―中医护理和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目前,在我们国家中医院内,大多都是实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它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与西方的文化兼容性。

多元文化护理是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要开展这一层次的护理,就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护理教育。护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打破狭隘的办学观念,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国际型人才观,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参考文献】

[1]计惠民,白小嘉,张媛.多元文化护理基础理论概述[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4):322

第6篇:多元化康复护理范文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必须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护理人员为了适应新的护理模式必须在各方面得到提高和锻炼,特别是在新世纪我国将推广卒中单元治疗脑血管病。护理人员在神经内科如何适应并很好的开展整体护理,现将本人在临床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 新形式下的神经内科护理工作

1.1 21世纪社会变革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神经内科的护理,护理服务范围拓宽。人们不仅注意防病、治病,还注重卫生保健,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要,神经内科病房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科内开设精神心理咨询,康复护理,特殊医疗服务、点名服务等。

1.2系统化整体护理[1],是以现代化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是继功能制、责任制护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科学护理模式,对病人的护理是连续性、系统性的,包括病人入院、出院、出院后的保健指导等,均纳入护理日程,病历资料、出院后的随访工作等均为病人身心健康提供方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整体护理理念引入我国,迅速在全国范围开展以来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使神经内科护理事业发展和护理质量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1.3 近10年来我国将推广卒中单元治疗脑血管病,即建立卒中单元,实施组织化医疗管理。

2 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如何适应整体护理

2.1卒中单元 是一种新的病房管理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过去那种单纯以药物为主体的治疗模式改为把药物治疗与肢体康复、心理康复、语言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和生活护理指导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整体的综合治疗模式。

2.2依现代神经专业要求,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丰富的专业理论、熟练的操作技术。如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冰毯等。同时由于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影响着护理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求神经科护理人员同时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社交学、论理学、康复知识等,并能正确、恰当的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实施护理、护理诊断过程指导护理活动,做到主动观察病情,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诊断,治疗、护理技术水平。

2.3神经科护士角色多元化 病人由于文化、社会环境、信念不同,对健康有不同的认识与需要。护理范围也随之变化,在工作中充当多方位角色。

3 建立新型的医护关系模式与良好的护患关系

3.1 新型理想的医护关系模式,即:交流~协作~互补型。(1)有关病人的信息应及时互相交流。(2)医护双方对工作采取配合、支持、协作态度。(3)切实按医护双方道德关系即:尊重、信任、协作、谅解、制约、监督的原则处事。工作中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科学的对病人实施护理。医护针对病人的问题主动交流,共同分析病情,建立融洽的医护关系。

3.2 良好的医护关系取决于护理工作者的正确医学观与道德观。护理人员要时时刻刻以病人利益为最高准则,充分了解病人的要求。真正作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对病人实施人性化整体护理服务,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4 充分发挥良好护理道德在社会主义医疗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4.1护理道德 是护理人员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它要求护理人员尊重病人的生命和权利,维护和履行护理职业的尊重与责任,兢兢业业、不卑不亢,为维护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4.2护理道德建设是医院经济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在与医疗经济市场中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除医护人员的技术与态度外,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医院、社会效益同时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

4.3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养成尽职尽责、事事时时为病人着想。坚持:病人第一,服务第一,病人就是亲人、病人就是朋友。我们的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为宗旨,扩大服务对象、服务范围。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打造优质神经内科护理品牌,稳站医疗经济市场顶峰。

第7篇:多元化康复护理范文

作为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滨景观疗养是疗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岛兼具海滨、沙滩、山地、森林等自然景观,又有多国建筑、道教圣地等人文景观。由于离退休干部群体的特殊性,非常有必要了解他们的景观疗养需求。通过对96位离退休疗养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出游方式中78人倾向专车接送,18人偏好步行与坐车相结合;景观选择中56人热衷于自然景观,40人偏爱人文景观;疗养方式中90人选择景点参观,45人选择登山运动,27人选择海水浴,36人选择商场购物。

2文化娱乐生活需求的多元化

由于疗养员年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的不同,决定了疗养员文化生活的载体是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我们既要重视贴近实际、新颖的文化生活,又要在改善疗养员精神状态上取得最佳效果。对96位离退休干部的文化娱乐需求调查显示:76人选择举办交谊舞会,32人选择举行比赛,36人选择举行书画等才艺展示,24人选择举办茶话晚会。

3针对离退休干部多元化需求的对策

3.1饮食护理

疗养员入院后护士详细了解疗养员的身体情况、饮食习惯、风俗习惯,为疗养员开具饮食通知单并予以标注饮食要求,并将疗养员的个人需求如爱好、忌口食物等及时与疗养餐厅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是康复疗养的疗养员,饮食要求对疾病的恢复有着严格的意义,根据要求制定出个性化的食谱,来满足疗养员饮食需求的多元化。护士应根据调查所获得的疗养员对饮食认知的需求,采取上健康教育课、宣传板报、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加强对疗养员的健康宣教。还应经常深入到疗养房间与疗养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向其宣教饮食对身体保健及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以消除疗养员对饮食文化的盲区。

3.2景观疗养护理

离退休疗养员因其年龄大、记性差、陌生感强,在入院后护士应详细介绍疗养区所在位置、环境及疗养房间的设施[4],第一次检查、治疗、就餐时由护士引领,运用多元化沟通技巧[5],加强沟通,使疗养员尽快熟悉疗养环境。责任护士通过《疗养指南》为疗养员介绍当地的旅游景点、特产、餐饮、超市等地理位置及乘车路线,使疗养员对疗养环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外出景观疗养时,景观护士沿途向疗养员讲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旅游文化等,并积极调动疗养员的情绪,通过爬山、海水浴等使疗养员在感受景观疗养的同时,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3.3文化娱乐生活护理

科室为疗养员配备各类、报纸,根据疗养员需求定期组织疗养员进行交谊舞会、比赛、书画展示等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以促进疗养员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4讨论

第8篇:多元化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96-01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消化道症状,预后往往不好,甚至危及生命,多需要采用药物综合治疗。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疾病本身是最重要的因素[1]。不管是慢性疾病还是急性疾病,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生或加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展。除了病理性因素外,社会因素和医源性因素也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2]。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被强调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整体性及人在保持和维护自身健康状况中的作用的现代护理学理念所取代。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上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的内科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入选标准:经电子胃镜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年龄≥18岁;具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认知正常,能用普通话交流;同意参与本研究。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最小21岁,最小85岁,平均年龄58.51±4.25岁;出血量在500ml-3500 ml,平均1625.21±20.69ml。学历:本科及以上22例,大专18例,高中/中专17例,初中13例,小学及以下10例;个人月收入:≤1000元5例,1001-3000元25例,3001-5000元35例,≥5000元15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类似(P>0.05)。

1.2药物与护理方法:两组所有患者都采用药物联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给予积极的内科护理方法,向研究对象发放自行设计的《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指导手册》,该手册除了包含与对照组指导手册同样的内容外,还加入了根据基线调查结果设计的健康教育内容与内科护理是什么、如何树立护理责任感、如何获得健康所需的知识、如何实施促进健康的行为和技能、如何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及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等;告知研究对象除了重视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合理用药和随访在疾病恢复和预防中的重要性外,还要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心态、建立良好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关注自身健康、主动寻找并自觉采取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知识与行为活动,主动参与到疾病和健康的管理中来以加速疾病愈合、减少疾病复发、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首先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状况进行评分,使用“长海痛尺”来表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疼痛情况[3]。临床疗效采用3级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改善2-3个方面;有效:临床症状改善1个方面;无效:症状无改善甚或加重[4]。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有效率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VAS评分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总有效率对比:经过观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P

2.2疼痛评分:两组护理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不太常见,表现为明显的消化道症状,疾病容易忽略,为此预后比较差。药物联合治疗目的首先应止血,再兼顾疾病本身的治疗[5]。

而上消化道出血作为一种心身疾病,患者不良的情绪和不恰当的应对方式常会加重其胃疼和消化不良等症状。在研究中发现,部分患者容易形成疑病感觉-疼痛-加重躯体症状-加重疼痛-的恶性循环,从而造成症状顽固性,影响其治疗的信心[6]。因此,将内科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中,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性质,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积极的应对策略,可以缓解其不良情绪,增强康复的信心,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促进全面康复[7]。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P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的内科护理配合能在提高治疗疗效的基础上,缓解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淑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313-315

[2]蒋风菊,赵庆华.自理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8):2072-2074

[3]陆小英,赵存风,张婷婷,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09,20(4):6-7

[4]汪晓艳,刘一鸣,季明惠,等.消化性溃疡病人负性情绪与自我管理知识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10):2556-2557

[5]吕振雷,蒋颖,华敏峰,等.消化性溃疡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研究[J].精神医疗杂志,2008,2 1(5):347-349

第9篇:多元化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脑出血; 卒中单元治疗;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43-02

卒中单元作为一种医疗新模式应用于管理脑卒中患者之中,将既往治疗脑卒中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以及语言训练等各种独立的措施,综合为一种治疗系统而成为全新的病房管理模式成为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措施[1-2]。笔者所在医院自2012年引入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将其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之中,效果甚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将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卒中单元治疗组(观察组),以及传统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39例患者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52~75岁,平均(62.9±2.9)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20~26分,平均(24.4±2.1)分;Barthel指数(BI):21~47分,平均(38.4±12.0)分。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53~74岁,平均(63.1±2.5)岁;CSS评分21~28分,平均(25.1±2.0)分;BI分23~48分,平均(39.1±11.5)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40~75岁;(2)符合诊断标准;(3)经头颅CT/MRI确诊的单一病灶者;(4)病程低于72 h者。排除标准:(1)有明显手术指征者;(2)患者家属不配合,要求行开颅手术者。

1.2 治疗措施

对照组:予以脑出血常规治疗措施,在先进行控制颅内压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生命体征监护,营养支持以及预防压疮等治疗措施,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首先笔者所在科室成立由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康复医生以及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卒中单元治疗小组,制定适宜患者的治疗康复措施;药物治疗同对照组,保持呼吸道畅通,合理运用降压药物,积极纠正感染与高血压,而后由康复医师尽早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一般而言,在患者入院后早期,康复医师即对于患者的损伤和残疾情况进行评估,以确认康复治疗时间,对出现心理障碍的患者由心理咨询师进行测评,而后予以相应的治疗措施,由卒中单元治疗小组中的各个成员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工作。

1.3 观察指标

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根据治疗前后CSS评定进行折算,公式为(治疗前CSS评分-治疗后CSS评分)/治疗前CSS评分×100%,依次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以及恶化,其中CSS评分降低≥90%者为基本痊愈,CSS评分降低在46%~89%间者为显著进步,CSS评分降低在18%~45%间者为进步,CSS评分降低

1.4 随访情况

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随访3个月,主要采取门诊随访的形式,对两组患者采用SF-36量表评价随访期间的生活质量。

1.5 统计学处理

2.2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情感功能得分、认知功能得分以及整体健康状况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卒中单元治疗模式自上世纪50年代伊始,国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均证实,卒中单元作为一种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措施,不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而且可降低其致残率[3]。众所周知,脑卒中患者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4]。给患者及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而传统的脑卒中治疗模式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康复治疗为辅,待病情稳定后方开始功能锻炼,以致错失了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致残率较高。同时,治疗较为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以致医疗费用较高,但收效甚微[5]。而卒中单元治疗则由神经内科医护人员组成的同时,成员也由康复医生以及心理咨询师所组成,在患者入院之初即对于其神经功能进行评估,以尽早确定康复训练开始时间,同时给予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以心理干预,使之更好的配合治疗,将治疗、康复、心理于一体,综合干预脑出血,较好的弥补了医学所不足。

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偏瘫,其康复训练的实质即是恢复运动模式的转化,而正常模式的建立需要无数次的重复训练方可达到,脑的可塑性理论与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早期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与依据[6]。已有对皮质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提示,脑组织进行功能重组的方式主要与其可通过轴突发芽、离子通道改变、潜伏通路的启用、未受损组织系统代偿等方式有关,而早期康复则可以较大程度上发挥脑的可塑性,达到最大限度的降低致残率的目的[7-8]。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不同学科的健康教育等,可保障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稳定,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药物治疗措施,康复手段等的综合运用,可使得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较好的改善,而多样化的治疗模式以及多元化的治疗增加了医患与护患的沟通,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使得患者的满意度增加,社会效益较好[9]。

鉴于此,笔者所在科室自2012年将卒中单元治疗引入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之中,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健康要求的日渐增多,更多的追求心身健康。已有研究证实,情绪与心理对于脑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较为显著,故而笔者所在科室在随访中引入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该量表又称之为健康调查简表,是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基于Stewartse(1988年)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91年由浙江大学医学院翻译并引入,其具有较好的验度与效度,故而本研究中将其用于更全面的评定卒中单元治疗的有效性[10-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20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有效率89.18%;对照组患者中基本痊愈2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14例,无变化9例,恶化4例,有效率66.67%,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卒中单元治疗脑出血不仅有助于提高其临床疗效,而且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具临床推广价值。然而由于研究时间及精力的不足,对于其远期疗效如何,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丁亚力.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9):75.

[2]杨小艳,罗勇,汤建平,等.基层卒中单元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42-44.

[3]何乾超,刘永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西医卒中单元临床疗效比较[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5):885-886.

[4]姚东陂,张锦丽,李玲,等.卒中单元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效果观察[J].医药杂志,2013,28(4):25-27.

[5]李筱婷,何剑波,翟洁敏.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患者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966-968.

[6]熊立东,贺卫文,成希文,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2):21-22.

[7]张清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4-65.

[8]吴春霞,黄玉婵.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3):66-67.

[9]范海军.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迟缓性瘫痪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0):61-62.

[10]张永青,艾叶.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129-130.

[11]朱湘华,鞠连英.超早期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1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25-26.

[12]马建军.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30-31.